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固定资产计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2、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3、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
关键词:固定资产;会计计量;计量属性;选择;混合计量
会计核算的核心在于会计计量。固定资产的会计计量,不但关系到会计报表的正确性,还关系着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与技术创新。下面就会计计量模式、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选择标准在固定资产会计计量中的应用及其后果进行讨论。
一、会计计量模式的一般性表达
美国会计学家莫斯特(Most)认为,会计计量有两个要素:一是定量的财产或属性;二是为定量该财产或属性所采用的尺度。还有三要素(计量属性、计量单位和计量模式)、五要素(计量尺度、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我们认为,会计计量模式由四个要素组成:被计量对象、时间序列、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被计量对象就是计量的客体,如应收账款与固定资产,同样归属于资产要素,但其管理目标的区别就非常明显,就需要用不同计量属性来表达。因此,被计量对象与计量属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间因素是指被计量对象在不同时点的价值不同。计量单位有名义货币单位与一般购买力单位,在符合货币计量基本假设基础上,一般选择“币值稳定”的名义货币单位。计量属性是用来表述被计量对象的某些方面的特性,如物体的长度、高度、重量、质量、工作量、维修次数、价值量等。从会计计量目标来看,除了因为货币具有其他计量单位所不具有的“通约性”(一般等价物),会计主要从被计量对象价值变化的角度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因而就要反映会计要素的金额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而计量固定资产价值量变化的属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历史成本,二是现行价值。因为重置成本也是以现行价值为基础计算出来的,而其他的计量属性更是从不同角度反映现行价值的产生方式。按上述模式列举固定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如表1。
二、企业会计计量模式应用标准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由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项目构成,这些项目是约束会计计量的条件。会计计量模式的应用除了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外,还要符合被计量对象的属性,固定资产计量模式的应用也不例外。
(一)符合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对规范会计行为起着导向性作用,一般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会计计量包括固定资产计量应该努力满足这些目标,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促进持续投资与持续发展。
(二)符合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的手段所做的合理设定。如经营租入固定资产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用的会计计量模式就不相同,前者以付出租金形式配比因资产使用而流入经济利益,而后者以折旧的方式配比因控制资产寿命而流入经济利益。
(三)符合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计量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更新改造、处置等资金运动过程,都应按照实际发生的权利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义务作为收入和费用计量的基础。
(四)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实现会计目标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这些特征是会计计量进而也是固定资产会计计量选择的标准之一。其中可靠性与相关性是最为重要的,当然还包括成本效益原则。
三、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
企业固定资产计量按照时间序列一般有取得计量、持有计量、处置计量这三种状态,这些不同状态、不同计量属性的数据汇总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体现了混合计量的结果。下面就固定资产运动的三个环节分项讨论其计量属性如何选择。
(一)固定资产的取得计量
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有外购、建造、融资租入、接受投资、接受捐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企业合并等等。取得方式不同,初始计量采用的计量属性也不尽相同。
1.外购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一般包括不需要安装和需要安装两种方式。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购入日就可以使用,其入账价值就是取得成本。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购入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安装费、调试费等支出,作为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建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建造固定资产分为自营与出包两种方式,都需要通过“在建工程”归集其成本。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应根据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产生的成本。
3.存在弃置的费用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算。某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在初始计算时,需要用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和弃置费用的现值之和作为入账价值,以弃置的费用的现值作为预计负债。
(二)固定资产的持有计量
固定资产的持有计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大修理等后续支出。其计量目的不同,分别应用到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等混合计量模式。
1.固定资产经济寿命的计量。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由固定资产的预期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决定的,这种实现方式可以用预计期间表示,也可以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表示。按照《国际会计准则》(IAS 16)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项目允许采用两种计量模式:成本模式和重估价模式。成本模式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等于原始成本减去净残值,这是一种静态的折旧观。重估价模式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是基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以原始成本减去残值和减值损失。
2.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当固定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时,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计量:(1)计算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将“净额”“现值”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如果“净额”和“现值”其中一项超过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则不存在减值,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等于其账面价值;(2)如果“净额”和“现值”都低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较高者为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高者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够转回。
3.更新与大修理固定资产的计量。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了适应技术进步,或提高或维护固定资产的生产服务能力,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维护、大修、改建、扩建或改良等,这些支出在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后,如果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就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三)固定资产的处置计量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持有待售、出售、对外投资、转让、报废或毁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固定资产处于终止状态时就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改变了既定的固定资产用途,这时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1.出售固定资产的计量。出售固定资产需要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发生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将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变价收入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贷方,最后将净利得或净损失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由此可以判断出售固定资产的计量是用当下的净额来计算。
2.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的计算。企业把固定资产对外进行投资,固定资产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都已转移给被投资方,并期望获得回报,具有商业的性质,若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公允的话,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属性就为公允价值;假如不具备商业性质,例如母公司对子公司用固定资产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则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
四、固定资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后果讨论
(一)混合计量模式的允当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选择历史成本为基础是因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可靠性,而选用其他计量属性时也必须满足可靠性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可靠性的计量属性才能选择使用,因为这时获得的数据是可以验证的,并且与被计量对象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也才具有允当性、有效性。黄晓榕(2006)就几种常用计量属性应用的后果进行了比较,见表2。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
会计信息是对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其中计量处于核心环节。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对选用计量属性有严格规定,已经从制度层面防范可能产生的偏差。因此,会计人员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清晰理解准则,规范会计计量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结语
本文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计量、持有计量和处置计量,横向构建了固定资产计量的四要素模式,即被计量对象(固定资产)、时间序列、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纵向构建了符合计量标准的混合计量模式,形成了计量属性-选择标准-计量模式-应用规范-后果检验的逻辑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孝林.会计基本理论比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274.
[2]赵武德.会计计量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66.
[3]周红,王建新,张铁铸.国际会计准则[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06.
[4]黄晓榕.会计计量若干问题探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9.
[5]陈辉.论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03-209.
[6]李秀真.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3(24)
作者简介:
于小梅(1984.10- ),江苏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会计计量理论及其应用;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折旧 要素 本质 影响
一. 解读折旧的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在企业实际核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考虑六大要素:1.折旧基数2.预计净残值(率)3.预计使用年限4.折旧范围5.折旧方法6.账务处理。
1. 折旧基数
折旧基数通常是指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起点,这样的处理可以使折旧的计算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不会受到个人主观的影响,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折旧基数越大,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折旧额就会越大,而折旧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就是费用,从开源节流的角度来看,企业为了减少各期费用,应该尽量减小折旧基数,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尽量减小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2. 预计净残值(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预计净残值的定义是,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从该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它的实际金额是在实际发生时才能确定的,所以企业平时核算时用的都是事前加以估计的,为了避免计算过程中受到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净残值比例标准应在其原价5%之内,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如果企业情况特殊,需要改变预计净残值率的应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3. 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预计经济使用年限,也称折旧年限,对于会计人员核算时确定预计使用年限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 该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② 该资产的有形损耗
③ 该资产的无形损耗
④ 有关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
4.折旧范围
① 时间上的范围。在会计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为了简化核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简称为“当月不增,当月不减”。
② 空间上的范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除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外,在会计实务中,我们在确定折旧范围时还要考虑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等,比如对于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不要关注法律形式,应该以经济实质为基础,要关注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与报酬有没有发生转移。
5.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直线法,加速法。其中直线法这里介绍年限平均法(固定费用法)和工作量法(变动费用法),而加速法这里介绍双倍余额递减法(定率),年数总和法(定基)。
①平均年限法。分摊标准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将总的应折旧额平均分摊到使用的各年,这种折旧方法,各年折旧额相等,所以也称固定费用法。
②工作量法。分摊标准是各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将总的折旧额按工作量的大小进行分摊,各年的折旧额的大小随工作量的变动而变动,所以也称为变动费用法。
③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双倍的直线折旧率作为折旧率,在这里要注意三点,一是这里的折旧不考虑资产的净残值,可以理解为在最初计算折旧时净残值是零;二是双倍余额递减法直接以直线折旧率乘以2来确定,对折旧率没有复杂的计算;三是这里的计算基数不再是固定资产原值而变成了年初固定资产净值。
④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以折旧当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作分子,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的总和作分母,分别确定各年的折旧率,然后以各年折旧率来乘以应提折旧总额计算各年的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企业通过变更折旧方法,在账务上造假。
6.账务处理
我们知道折旧在会计上本身是一种成本和费用,对于这类的账务处理,我们都秉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列支。此外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也要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费用一般计入管理费用,作为管理上的一种决策失误。所有的账务计提时都贷记到累计折旧科目。
二. 讨论折旧的本质
① 成本分摊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说法,会计上认为折旧就是一种费用和成本,是出于一种对构建固定资产成本的分摊。企业得到固定资产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是来自对固定资产服务潜能的利用,但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有限,这种潜力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衰减直至消逝,根据权责发生制,所以我们才分期根据收益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认为加速折旧法在折旧上更合理,因为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是在逐年衰退,根据配比原则,对于固定资产的成本就必须要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进行配对。
② 后付年金论。这是财务管理上的说法,财务管理上认为固定资产的折旧其实是资金的一种运作,目的是在于更新设备,可以这么说通过平时计提折旧费用,而实际上企业并不进行当期资金的对外支付,我们可以把这种费用看成是一种企业每期把折旧的资金存放于银行单独账户,如果是按平均年限法折旧,就相当于每期投入一笔资金,到折旧结束期就可以拥有一笔资金,企业可以用这笔按期折旧预存起来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这样的方式相当于财务管理上的后付年金。
三. 分析折旧的影响
① 影响利润表。折旧本身作为一种费用会进入利润表,影响企业利润。折旧越多,利润就会越少,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利用这点做假账,在经营较好的年份多提折旧,将利润分摊,减小以后年度的盈利压力,在经营惨淡的年度少提折旧,以虚增利润,美化财务报表。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为防止企业作假,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② 作为抵税项目影响纳税。折旧会影响企业的营业利润,所以一定会影响所得税,折旧提的越多,利润越小,所得税交的就越少,反之,所得税交的就越多,企业可以在一开始通过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调节自己的纳税方案。
③ 时间价值。直线法和加速法折旧总额应该都是相同的,但直线法每年的折旧额相同,加速法前几年的折旧额较多,后面的折旧额较少,在相同的折现率的情况下,加速法的折旧额现值要明显比直线法多,也就是说,加速法对尽早收回垫支成本,避免投资风险是非常有利的。(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固定资产 计量 折旧 管理
固定资产是每个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也是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的计量、折旧以及它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单位的竞争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满足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确认条件是指: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有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购买、自行建造、融资租入等,取行的方式不同,初始计量方法也不相同。
1.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等。有时,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有可能会延期支付,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项物资,应按实际支出的购买价款、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应当按照“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企业采用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在法律形式上资产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仍然属于出租人,但由于资产的租赁期基本上包括了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承租企业实质上获得了租赁资产所能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同时承担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因此,承租企业应将融资租入资产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入账,同时确认相应的负债,并采用与自有应折旧政策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一),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因素,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预计有形损耗或无形损耗;3.法律或者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除以下情况外,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各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计提的折旧,应当根据用途分别计入当期损益,管理部门计提的折旧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计提的折旧计入销售费用,未使用固定资产,其计提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不同的折旧政策直接影响产品和劳务成本中的折旧成本的多少。即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折旧政策的改变都会使企业在同一期间的可分配利润金额有所差别,从而影响企业分配。为了更好的调节企业中各方的利益,我们必须采用合理的办法,来对企业进行合理分配。
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重要中最重要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企业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会计法》规定:“负责人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单位领导必须认真执行好《会计法》,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起到带头作用,这是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所在。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没有明确的手续,致使固定资产流失;早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做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固定资产账与实物不符的情况。
3. 增强企业人员的责任心。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过程中的使用、保养和正常维护情况。要注重日常使用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年限。
【关键词】 计量属性; 水运企业; 固定资产
引 言
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为会计人员在记录和计量某会计对象的价值上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等各组织部门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并将相应的金额填报入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计量属性分为五种,分别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每种计量属性都有其特定的适用环境,并在该环境下发挥其独特的优越性。水运企业由于其产品具有服务性、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等特点,体现着其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在水运企业的特定环境下,探讨各种会计计量属性对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适用性,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定义及特征
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会计计量属性包括以下几项: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资产财务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的取得成本最低,简便易行,是会计计量的最基本属性。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时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如果企业没有适用的现价,则需要利用资产的价格指数并通过估价方法作出近似的现时重置成本来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这种计量属性能够反映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以及负债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相关信息,符合资产和负债的经济实质。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各有利弊,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其中,可变现净值主要适用于企业对存货的计量。历史成本主要计量资产购置或承担债务时点的金额,不能随物价的变动而及时、客观地反映资产当前的市场价值。因此,当物价明显波动时,其它三种计量属性弥补了这种不足,均适用于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无论物价稳定与否,三种会计计量属性都可发挥其独特的优越性。假定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则现值可以作为计量固定资产的主要考虑方法。现值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具有较高决策相关性的优点,企业可结合现值与历史成本数额较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为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选取更恰当的方法。然而,现值也存在信息人为操纵的不足。企业应根据自身内部控制完善程度及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对现值计量方法予以取舍。假定固定资产存在活跃的外部市场,则重置成本和公允价值都可用于后续计量。其中,重置成本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资产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价值,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避免企业虚计利润;公允价值则对市场的管制有较高要求,只有当市场存在有效管制,管理层面临欺诈被处罚威胁时,管理层才不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故意抬高公允价值,从而使公允价值如实地反映企业未来决策,体现其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优点。
二、水运企业会计计量的特点
水运企业是利用港口码头设施通过使用装卸机械与船舶,实现被运送对象(旅客、货物)位置转移的一个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部门,由于不必像其他行业那样为劳动对象垫支资金,因此固定资产在水运企业的资产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结合其生产经营过程的特殊性,水运企业会计计量有着以下特点。
(一)不同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须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予以后续计量
按照功能不同,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移动性固定资产和固定性固定资产。船舶、集装箱等水运工具,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移动,属于移动性固定资产;码头泊位、航道、库场等作为水运的必要设施,属于固定性固定资产,通常固定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高于移动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不同使得不同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期限等资金回收方式不同,从而应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于回收期限短的资产,可考虑使用现值,回收期限长的资产则适用于历史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二)存在不同活跃程度市场的固定资产须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予以后续计量
一般情况下,固定性固定资产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而移动性固定资产却存在着活跃的外部市场。重置成本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存在外部活跃市场的资产的当前价值。
(三)更新时间不同的各固定资产须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予以后续计量
移动性固定资产中的电子部件由于更新换代较快,需要及时更换,则用来计量电子设备的计量属性需要及时反映资产当前价值以便更合理地计提折旧及减值准备。
水运企业固定资产分类的多样化使得单一的会计计量属性无法满足客观、准确计量其固定资产的当前价值,从而为投资者提供相关、可靠的财务指标和信息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来说,应当根据其市场的活跃程度、与决策的相关性以及企业持有或使用年限等因素来分别加以考虑,以选择对其适用的相关会计计量属性。
三、会计计量属性在水运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水运企业固定资产高比重的特殊性使得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水运企业的特点,笔者探讨了各种计量属性在水运企业资产后续计量中的适用性。
根据固定资产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与企业未来决策的相关性以及企业持有年限等因素不同,可以将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可以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的固定资产,如港务设备等;第二类是企业始终使用的且为生产经营必需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和办公设备等;第三类是需要定期更新或维修并存在活跃市场的固定资产,包括装卸机械和港内运输工具等。
(一)港务设施
港务设施中的港区道路、铁路专用线、港池等的价值同它所依附的港口码头的价值紧密相连。当整个码头由于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靠泊船舶的大幅撤离或者更便利的码头的出现、港务设施的陈旧过时、服务水平的低下等而使经济作用下降时,整个码头的价值就会降低,港务设备的价值也会相应的随之降低。由于港区道路、铁路专用线、港池等设施因码头的存在而存在,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也就不存在公允的市场价值。但是由于水运企业根据以往经验及经济形势可以较为准确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的现金流量,因此,可以考虑将现值作为港务设施价值较为合理的后续计量属性。企业根据未来的生产经营决策并结合以往经验,通过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可以较为准确地估计该类固定资产的当前价值,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为企业判断该类固定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及减值数额提供了较为真实的依据。用现值予以后续计量弥补了历史成本无法根据企业决策及时、准确调整资产现实价值的缺陷,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二)房屋、建筑物及办公设备等
企业一般情况下会最长年限地持有并使用这些固定资产,并根据预计使用年限选择恰当的方法计提折旧。对于水运企业来说,一般情况下,该类固定资产并不是企业用于盈利的资产工具,而只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需资产。因此,该类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一直沿用其取得时的历史成本。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可以为该类固定资产提供具有可验证性的可靠成本信息。随着设备和建筑物的消耗而将折旧计入管理费用等科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正常损耗,与企业计划长期持有该类固定资产的决策相关,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具有一定的真实、可靠性。
(三)装卸机械设备和港内运输工具等
由于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各主要组成部件较多,单位价值量大,且各组成部件的使用寿命不一致,并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因此,水运企业的大型固定资产通常是按部件进行计价。如大型运输船舶,可将船舶的船体、靠泊系统、主辅机系统、螺旋桨系统等作为主要部件进行计价。而且,船舶的某些电子设备,如通讯导航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不仅单独计价,而且该类电子系统需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时进行更换,以确保船舶运行的安全和高效。装卸机械设备和港内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由于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较为容易地得到其当前的市场价值。因此,重置成本比较适用于这类固定资产及其各主要组成部件价值的后续计量。用重置成本为该类固定资产计价一方面可以弥补电子设备更新过快而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折旧未合理计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反映该类固定资产的当前价值,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其提供的可靠真实的信息有效地避免了物价变动带来的企业收益的虚计,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用来补偿已耗费固定资产的数额,有利于资产保全以及正确展示企业的经营情况。
上述三种划分标准几乎涵盖了水运企业大部分的固定资产。笔者认为,这样的划分能够更好地揭示固定资产当前的使用情况,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更好地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相关利益团体展示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为其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结 论
由于水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特殊性以及固定资产的较大比重等特点,使得会计计量属性在水运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中有着其独特的适用性。对于港务设施等依托于港口码头而存在、发展且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固定资产,现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其当前的价值,且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决策密切相关,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有用;对于房屋、建筑物及办公设备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需资产,企业可以选用历史成本对其后续计量,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可以较好地反映其被使用情况,可靠地反映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对于该类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装卸机械设备和港内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由于其存在着活跃的外部市场,且企业需要定期维护、更换,重置成本可以较好地反映其当前的市场价值,避免物价变动带来的企业对于收益的虚增,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为投资者作出正确投资决策提供可以信赖的依据。
综上,对于水运企业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来说,应当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其进行后续计量,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21-23.
[2] 罗勇,张静波,李建华.会计准则理论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54-156.
[3] 孙丽影,杜兴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会计研究,2008(11).
[4] 邵瑞庆.水运企业财务会计[Z].上海海事大学(自编讲义).
[5] 罗琼霞.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选择探析[J].会计之友,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