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骨折的护理措施范文

骨折的护理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骨折的护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骨折的护理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02-02

骨盆是由骶骨、骼骨、耻骨、和坐骨连接而成的一个完整的闭合骨环,除了保护膀胱、直肠、血管、神经外,还是下肢支持躯干的桥梁,行走、运动的枢纽。常因强烈的外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有时肌肉猛力收缩亦可发生撕脱骨折。单纯的骨盆骨折不常见,骨折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以及器官损伤,骨折断端渗血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降,引发失血性休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创伤意外和交通事故频发,致使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据报道,在所有骨折中,骨盆骨折发生率约为1--3%,在因交通事故死亡人群中,骨盆骨折是第三位死因。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除了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之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合并血管、神经、尿道、膀胱、直肠和女性生殖器的损伤等。骨盆骨折的并发症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如果护理不当,导致伤残率及死亡率很高。

据统计,骨盆骨折的死亡率可高达5%~20%。我院于2006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急诊骨盆骨折患者35例,临床抢救及护理得当,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般情况:本组患者共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年龄36岁。车祸伤24例,重物砸伤5例,高处坠落或跌伤6例。

1.2 合并伤情况:单纯骨盆骨折无其他脏器合并伤者10例,有合并伤者25例。其中,合并尿道损伤18例,腹盆腔脏器破裂12例,颅脑创伤6例,肾创伤5例,血气胸1例,失血性休克8例。

2急诊抢救

争取尽快完成患者的初步检查,确定患者伤情及合并症情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检查患者气道畅通与否,注意观察是否合并有颈、胸部损伤,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患者血容量,纠正患者休克状态,无合并伤的单纯骨盆骨折患者给予卧床休息或牵引、外固定治疗。腹腔脏器破裂出血、尿道断裂、膀胱破裂患者行剖腹探查术。骨盆骨折患者往往为复合损伤,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可能加重严重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更应注意,为减少搬动患者的次数,应尽量在床边完成各项相关辅助检查,如该项检查必须对患者进行搬动,应由医护人员进行陪同检查,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意外则立即就地抢救。为保护患者,避免加重损伤,应尽量避免徒手搬动患者,可使用担架或床单整体过床,不可随意改变患者。

3护理措施

3.1 生命体征监测:骨盆骨折患者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出现血压下降、脉率增快应及时进行处理。完善输血前血型检查,积极准备适当、充足的血源。做好术前各项准备。迅速建立充足、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液体入路的通畅。必要时进行浅静脉切开补液或者深静脉插管补液。补充液体应遵循“晶胶体并重、先快后慢”的原则,补充患者有效血容量,必要时及时进行输血治疗。

3.2抗休克治疗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如有明显外出血,应立即进行压迫止血。一旦出现失血性休克征象,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患者在抗休克过程中出现皮肤回暖、意识清、血压及中心静脉压上升、心率减慢、尿量增加等临床表现则表明抗休克治疗有效,此时应注意保持液体输入的速度及液量,心、肾功能不全患者或者老年患者应避免输入液体过多。抗休克治疗措施实施后,血压不升或上升后很快又下降,说明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此时应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探查。

3.3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及时安置床位,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因为意外的创伤不仅使患者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更难以接受。特别是年轻患者,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沉默不语,对疾病愈后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给亲人造成麻烦或经济困难等,所以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谈心,关心患者思想情绪,采用安慰性的语言,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境中,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要通过良好的举止行为、表情和动作语言,加深护患之间的感情,以消除其恐惧感,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2

临床上因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骨骼本身病变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就诊的病人逐渐增多,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甚至导致休克、软组织伤、出血等急症,我们临床医生要重视引发病理骨折的原因,及早进行采取预防护理措施,防止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病理性骨折的常见原因

1.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属于转移性骨肿瘤的如转移性肾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1.2 骨质疏松

老年、各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主要影响脊椎骨、股骨颈、掌骨等。老年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肱骨上端及桡骨下端骨折较为多见。肢体瘫痪、长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

1.3骨髓炎

骨髓炎病人因骨组织受炎症的侵蚀,骨质脱钙疏松,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若发生骨折,应积极地争取治疗,用小夹板或石膏绷带进行固定,同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1.4 骨结核

骨结核病人的椎体或者椎弓的骨质因结核破坏而出现化脓、干络样物质等,导致病理脱臼或移位,容易发生病理骨折。见于椎体股骨头等负重较的部位。

1.5内分泌紊乱

由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骨的脱钙及大量破骨细胞堆积,骨小梁为纤维组织所取代。此时虽有新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纤细的编织骨或非钙化的类骨组织,而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

1.6.骨的发育障碍

有多种属于这类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或儿童时期发病,乃由于先天性间充质发育缺陷,不易分化为骨母细胞,同时骨母细胞合成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障碍,因此长骨骨皮质很薄,骨细而脆,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称为脆性骨综合征。而骨折后新形成的骨痂为软骨性,或为纤维性,难以发生骨化。

以上人群尽量避免外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胸腰椎的骨折,生活中尽量避免坚硬物体撞击,翻身、弯腰等动作要轻柔,怀疑已经发生胸腰椎病理性骨折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尽量睡硬板床,协助病人翻身时应二人合作,轴线翻身等.防止再次骨折发生,引发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

因此,对这些有病理骨折病因的人群要进行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病理骨折的发生以及病理骨折的并发症对身体造成的损害,甚至因其导致生命危险。

2 病理性骨折的预防护理措施

2.1 病理性骨折的预防:

2.1.1 对病理性骨折的危害要加强重视,了解相关病理性骨折的预防知识。

2.1.2对骨质破坏严重,或术中骨质损伤严重者,用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患肢,防止骨折发生,对股骨上端骨质破坏严重的,除固定外,还应同时牵引,以免关节脱位,造成畸形。

2.1.3 对于术后患者骨质破坏较甚者,要注意适当活动。对卧床患者,翻动时,一定要小心,动作要轻,防止发生二次骨折。

2.2 病理性骨折的护理

2.2.1 骨髓炎发生病理性骨折后,要用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

2.2.2 患肢固定后,应注意病人全身情况,是否有呼吸困难,局部肿胀和固定过紧的情况,及时纠正。

2.2.3 密切注意患肢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如观察局部的皮肤颜色、温度和知觉,以及手指和足趾的运动变化。

2.2.4 固定后,要抬高患肢。搬动患肢时,要多加小心,妥善扶托,避免脱们和骨折端移位。

2.2.5 患肢的皮肤,每周擦洗1次。在允许的情况下,给病人翻身,以防褥疮发生。

2.2.6 及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根据"动静结合"的原则,在患肢固定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做一些轻微的功能锻炼。

2.2.7 患肢疼痛时,可采用针灸止痛。上肢痛,针刺合谷、外关穴;下肢痛,针刺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等穴。必要时服止痛剂。

综上所述,有病理性骨折病因的患者,临床上医护人员要及时健康教育,要患者自己有自我保护的心理,在生活当中注意病理骨折的发生,我们也要给予正确的预防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甚至骨折后引发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我们要在重视和遇见的前提下,进行采取一些得力措施,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对病人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4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summarize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in May 2012 - October 2015 to our hospital surgery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are number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perioperative care), 15 cas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recovery effec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t = 14.23, 16.43;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perioperativ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surgery effect, to facilita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has high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Key words] Diabetes; Femoral neck fractur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往往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且机体抵抗力显著下降[1],加上手术损伤,很容易在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对此类患者予以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很有必要。该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情改善作用,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股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5月―2015年10月来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股骨颈骨折,且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其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3]。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例、7例,患者年龄(67.69±2.10)岁,手术类型:股骨头置换术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例。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10例和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8.10±3.22)岁,手术类型:股骨头置换术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临床手术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并未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入选患者均对该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自愿入组,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日常基础护理、病情监测、身体清洁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结合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予以饮食干预,手术后积极予以并发症指导,并及早予以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同时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百分制),在患者出院前1 d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4-5]。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4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106-02

踝部骨折(fracture of ankle joint)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多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场上均易发生。相关统计显示,踝部骨折加上踝部韧带损伤,占全身损伤的4%~5%[1]。间接暴力是造成踝部骨折的主要因素,常常使踝骨形成外翻、内翻或外旋等,踝部剧烈疼痛、畸形,继而出现肿胀和皮下淤血等。患者不能行走,严重时足部出现循环障碍,常规体检手触将加剧疼痛[2]。踝关节骨折剧烈疼痛常常引发患者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和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3],因此,采取有效的骨折疼痛护理,对踝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2001年10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112例患者疼痛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科室2001年10月-2012年8月施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龄11~85岁,平均(41.3±3.4)岁;其中55例有不同程度的合并关节损伤,所有患者术后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1.2 护理方法

1.2.1 做好术前疼痛宣教 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询问患者的踝关节骨折疼痛情况,适时给予关心安慰,告之疼痛是骨折后的正常生理反应,不要过分担心,使患者因疼痛所引发的恐惧、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尽快消除,树立战胜骨折疼痛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

1.2.2 术后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 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安全回到病房,护理人员要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认真倾听其对疼痛的描述,给予理解和安慰,对其疼痛程度及耐受力准确评估,以便对患者采用合适的镇痛方法,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休息,尽早减轻患者的疼痛。

1.2.3 镇痛护理 (1)护理人员保持病室安静,温暖清新,灯光柔和,使患者术后回到病室有一个良好休养环境。护士人员及时将伤肢用垫枕抬高15°~45°,并调整患者的外固定石膏,敷料松紧度要适宜,并用干毛巾包裹冰袋进行局部冷敷,30 min~1 h/次,4~6次/d;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活血通络药物或脱水剂,这样有利于改善伤肢血运和消除肿胀,减缓疼痛。(2)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及时给予吲哚美辛片、曲马多缓释片、吗啡等镇痛药物,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另外,可给患者配置PCA泵进行镇痛,认真指导患者使用,并严密观察其使用后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排尿异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结果

69例疼痛消失,占61.61%;31例疼痛减轻明显,占27.68%;12例疼痛出现改善,占10.71%,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3 讨论

随着人们空闲时间的增加,进行业余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很容易在一些运动中出现踝关节扭伤[4-5]。踝关节几乎承受着一个人所有的重量,是支持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关节,每天的活动量也非常大,如果不注意保护,受到损伤将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6-7]。另外,人体本身就是一种上重下轻的结构,对脚踝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当人们踮脚的时候,脚往往会向内翻,这时脚踝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如果受力不平衡,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都很容易导致踝关节的扭伤。同时,许多患者脚踝轻微扭伤后,自己不重视,简单的休息后又开始日常活动[8]。如果未能进行及时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这样,踝关节就会更加的不稳定,在以后的活动中容易再度扭伤。因此,发生踝关节受伤后应及时就医诊治,接受有效的治疗救护措施,减少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发生。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在骨折损伤时,绝大多数患者还可能伴随着关节内病变,如关节内翻或外翻导致的关节内软骨损伤等[9]。而无论是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不能同时处理关节内伴随的损伤,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新的关节内病变,如关节内瘢痕纤维粘连。又如在外踝骨折后,非解剖复位的外踝可能导致腓骨外旋和踝穴增宽,影响了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10]。各种残留的病变最终均可导致关节内顽固性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笔者的经验和国内外的文献中发现,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内顽固性疼痛的患者中,95%以上的患者均存在各种关节内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是距骨的骨软骨损伤。此外,胫骨软骨损伤、关节滑膜炎、关节纤维粘连、骨赘增生、金属内固定刺激关节面、下胫腓联合损伤等也常被发现[11]。在临床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常见一些并发症,给术后护理提出新的问题,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进行优质护理,对患者踝骨骨折术后的疼痛给予专业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为术后康复提供基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日趋成熟,对于踝关节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使踝关节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12]。但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常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严重阻碍术后康复效果。因此,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减轻疼痛,成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保证,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术前疼痛宣教,可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术后疼痛正确评估,可以为制定镇痛措施及药剂、用药时间提供准确依据;镇痛护理能够有效减缓患者术后疼痛,并有效消除骨折肿胀,预防关节血栓的形成。这些护理措施不同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消除心理不良情绪,增强抗疼痛耐受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骨折康复效果。因而,本组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疼痛均得到较好控制,术后骨折恢复非常理想,患者满意度非常高。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常会因创伤引发各类并发症,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术前、术后疼痛,从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降低踝关节骨折手术的痊愈率[13]。因此,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消除其不良心理,减缓疼痛程度,促进临床护理和治疗效果,能够使更多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康复。这些临床护理措施和经验值得大家共同借鉴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三莲,许燕玲,许鑫.骨折后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7,24(9):24-26.

[2]蓝海心,乔正堂.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3(11):60-61.

[3]王敏.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6(36):5523-5524.

[4]马晓文.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2):108.

[5]于长隆.常见运动创伤的护理和康复[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23.

[6]姜尊平,孙仁光,梁彬彬,等.112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9,4(2):31-33.

[7]卫建平.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1,4(2):159-160.

[8]孙桂琴.骨科病人术后失眠的护理[J].河南中医,2003,23(9):86-87.

[9]林希龙,何伟,王岩峰.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19-427.

[10]沈曲,李峥,Gwen S,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2.

[11]林希龙,何伟,王岩峰.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6(14):419-420.

[12]苟三怀.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4):276-277.

篇5

【关键词】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切口愈合;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8-02

跟骨骨折的治疗在临床上一直较难处理,特别是对于位移较重、形状变化较大的跟骨骨折的治疗,临床上一直采取谨慎的态度。临床上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首选方式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较为严重的跟骨骨折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我院为了探讨促进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护理措施,特进行了研究总结,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1例,男36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26-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6岁。51例患者的致伤原因为,35例由于高处坠落致伤,16例由于车祸致伤,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将患者按照Sanders进行分型,11例换着为II型,20例患者为III型,20例患者为IV型。

1.2 临床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非止血条件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与了术前与术后的综合护理,对患者进行为期6-26个月时间的随访,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恢复效果进行评价[1]。

1.3 临床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跟骨骨折的发生均是突然性的,因此,患者突然受到病痛的打击,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恐惧、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均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的为患者讲解跟骨骨折的情况,介绍目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和治疗[2]。

1.3.1.2 术前评估 采取手术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综合情况进行评估,积极的选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患处的肿胀进行处理,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一般来说,患者在发生骨折之后的2周时间左右进行手术治疗为最佳。

1.3.2 术后护理

1.3.2.1 疼痛护理 指导患者使用松弛术分散注意力缓减疼痛,为患者营造洁净、舒适的休养环境,尽量减少外界对患者的刺激,必要时给与镇痛药物进行止痛[3]。

1.3.2.2 用药指导 患者术后要全身应用抗生素,不使用止血药物,患者主要应用的药物以及剂量为,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每日2次;60mg罂粟碱肌肉注射,每隔6小时注射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250ml,每日2次。每天为患者进行1次换药,持续换药直到患者的切口干燥没有渗液[4]。

1.3.2.3 饮食指导 骨折患者在恢复期须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以此来促进骨折的愈合,因此,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维生素、粗纤维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例如瘦肉、牛奶、鸡蛋、骨汤、水果、蔬菜等。

2 结 果

5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得到了随访,随访率为94.12%,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26个月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48例随访患者中,39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没有出现不良症状,术后切口愈合率为81.25%。9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为18.75%,9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切口瘢痕,有1例患者为钢板外露,8例切口瘢痕患者经过临床清创换药处理之后愈合,1例钢板外露患者经过清创换药处理之后,采取了足背皮瓣修复闭合创面处理之后愈合。患者的术后切口恢复状况,采取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的标准进行评价,其得分为54-98分,平均得分为85.6分,总体评价结果为优良。

3 讨 论

跟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愈合不良,一旦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就会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因此,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良好愈合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本组研究中,对患者采取了术前与术后的综合护理,在随访过程中,9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为18.75%,与临床相关文献报道中的数据相比,显著较低。

综上所述,对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在术前正确评估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后给与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率。

参考文献

[1] 俞光荣,梅炯,蔡宣松,等.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6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8):755-757.

[2] 潘永太,许世建,郑文忠,等.关节内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与并发症[J].中国矫形杂志,2005,13(22):1716.

篇6

方法:现将来我院92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的方法,对比记录两组干预后的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髋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且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采取预防并发症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较好影响,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护理干预 并发症 髋关节评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4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04-02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伤疾病,具有病程长需长时间卧床等特点,常见于中老年人,因此本文就我院自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入股骨颈骨折的92例中老年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观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92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龄55~82岁,平均(66.3±5.7)岁;合并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33例,冠心病2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3例;骨折预后:一期愈合9例,二期愈合54例,骨折延迟愈合16例,畸形愈合13例;手术治疗方式:股骨头人工置换术4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测量体温、观察生命体征、指导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练等方面;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并加以预防并发症的相应护理措施,具体为:

(1)系统感染的预防护理:①切口感染:通过静脉滴注相应抗生素,以达到预防术后的切口感染;②呼吸道护理: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术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并翻身叩背,必要时可采用化痰类药物的治疗缓解患者呼吸道带来的压力,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③泌尿系感染:叮嘱患者多饮水,并记录饮水量,并保持会清洁,如有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时刻保证引流管的畅通,以做到预防尿路感染。

(2)血栓的预防护理:通过时刻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血液循环是否通畅,强化患者进行患肢的主动屈伸运动,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使用弹力绷带确保血液流通顺畅,控制室温在20~22℃并给与温度在38~40℃的热敷,让患者抬高患肢,必要时给予抗凝药物,预防血管栓塞的形成。

(3)压疮的预防护理:保持患者的皮肤及床单清洁、干燥,通过海绵垫或气垫床,减少局部的物理性刺激,每天要经常给予患者翻身,当患者自身恢复状态较好可自行翻身时,指导其自行翻身,皮肤受压处可用50%酒精按摩,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以预防压疮的出现。

(4)便秘护理[1]:患者术后因长时间卧床,导致肠蠕动减弱,加之进食少、活动少,一般术后3~7d无大便,应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钙和纤维素的饮食,嘱其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塞肛。

1.3 观察评价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定,此评分量表主要对疼痛、肢体功能及有无畸形进行评定,满分100,得分越高表明其膝关节功能越好[2]。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数量及种类。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对照组干预后为(62.3±8.7),观察组干预后为(76.2±10.7),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情况见表1。

3 小结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干预效果明显,观察组的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预防感染、血管血栓、压疮及便秘等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生的发生率。总之,采取预防并发症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较好影响,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97―01

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65mmhg,小腿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3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导致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大大影响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本院 2009 年 12 月 至2012 年 12月收治的13 例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其中男 9例,女 4 例;上肢前臂3例,小腿10例。年龄 4~59 岁。

1.2 纳入标准 ①神经组织缺血30分钟即发生感觉异常或过敏;②神经组织完全缺血12-24小时发生不可逆损伤;③肌肉组织缺血2-4小时即发生功能障碍;④神经组织完全缺血8-12小时发生不可逆损害。

1.3临床表现观察

1.3.1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血流还未被完全阻断,血浆可渗出毛细血管,从而能够引起低血压,情况严重时能诱发患者出现休克症状,且在受伤后可能出现肌肉组织坏死并释放钾离子及肌球蛋白,从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1]。因此,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进行完善,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对患者的皮色皮温及脉搏进行密切观察。

1.3.2骨折患者疼痛情况 疼痛时最主要的症状。最早期的症状一般为伤肢持续性剧烈疼痛并进行性加重。同时,骨折引起的疼痛位置较明确,而出现缺血性肌痉挛后,患者的疼痛位置不仅在骨折位置存在,且在肢体远端也经常出现,且疼痛范围广,对患侧肢体进行触碰或使手指、脚趾屈伸时,疼痛进一步加剧。另外,骨折所致的 疼痛往往为刺痛或刀割感觉,而缺血性肌痉挛的疼痛为灼伤性感觉[2]。予以镇痛类药物对此类疼痛效果不佳。最后,可予以制动、抬高及复位等手段减轻患侧肢体疼痛,而以上措施对缺血性肌痉挛所引起的疼痛无效。

1.3.3 患侧肢体感觉情况患处局部有麻木感和异样感,两点间距离丧失,轻触觉的感觉障碍,被动牵拉伸直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1.3.4患侧肢体肿胀情况 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室内软组织变硬,情况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瘀斑及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患侧肢体无弹性,触碰有僵硬感,脉搏出现减弱或消失,此时应避免对患侧肢体抬高,防止出现肌肉缺血,导致肌肉内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引发水肿,进而加剧室内肌肉及组织的压力,加剧的患者的病情[3]。

1.3.5 肢端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骨筋膜室内压上升时,首先阻断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肢体远端脉搏依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肉可能早已发生缺血,只有大动脉受损者开始便无脉搏。

1.4 治疗方法 一旦怀疑本症发生,早期切开减压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根据测量组织间压的数据和临床指征中的二至三项,在严格无菌不用止血带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彻底敞开受累的四个骨筋膜室的全部皮肤及筋膜,将已经有明显坏死组织给予清除,伤口不缝合,应用大量无菌的大网眼纱布覆盖,待消肿后再进行植皮治疗。切开减压后伤肢血循环得到改善,大量的坏死组织代谢产物和毒素进入血循环,应积极防治失水酸中毒,高压症肾功能衰竭,心率不齐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应进行截肢术以抢救生命。

2 护理措施

2.1 常规护理 应保持病房的空气的流通,注意保暖。加强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杀菌,对患者的皮肤及眼睛进行保护。

2.2 心理护理 意外的损伤及疼痛会引起患者的恐慌焦虑,并担心是否会致残或危及生命。护理工作者应多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感,并加强术前及术后的宣教,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维持较好的护患关系,从而能够配合临床治疗。

2.3 药物治疗情况 应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脱水药物改善肿胀情况,同时积极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予以扩血管药物,同时静脉滴注盐酸消旋山茛菪碱,避免出现再灌注损伤,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

2.4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活动情况[4],要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并加强术后患肢的护理,减压后的肢体应放置与心脏同等高度。

2.5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和减轻术后后遗症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直腿抬高、卧床时可进行患肢纵向挤压锻炼,后期可逐渐进行负重锻炼。

结论:综上所述,护理工作者要对骨折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疼痛程度、肿胀程度、肢体感觉的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积极予以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的锻炼,使该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Leversedge F J, Moore T J, Peterson B C, et al. Compartment syndromeof the upper extremity[J]. J Hand Surg Am,2011,36(3):544-559.

[2] 王晓云,赵凤梅,宋振华,等 . 骨筋膜室综合征 60 例护理体会 [J].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5):476-477.

篇8

关键词:综合护理;骨折术后;便秘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mbined Nurse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onstipation of Fracture

XUEQing,JIANG Xiao-fen

(Department of No 4 Surgery,Mecical of Du Jiang-yan Municipality,Du Jiang-yan 61183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combined nurse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onstipation of fracture.MethodsThe 120 patients with facture were divied into combined nurse group(60 cases) and convention nurse group(60 cases);combined nurse therapy included mentality,dietary,durg and functional training.Results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onstipation of Fracture,the combined nurse group was than in convention nurse group, a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Combined nurse therapy;Postoperative of Fracture;Constipation

便秘是骨折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发生率高达50%~70%[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影响患者骨折愈合。因此,我科提前采用心理、饮食、功能训练、药物等综合的护理措施干预,对于骨折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骨折需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4.57±11.12)岁,其中脊柱骨折10例,骨盆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6例,下肢骨折42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50.85±11.96)岁,其中脊柱骨折8例,骨盆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9例,下肢骨折41例。

1.2方法

1.2.1护理干预组护理方法

1.2.1.1术前经行心理干预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理解其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并充分调动亲人、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患者角色;安慰患者,使患者消除陌生感,产生安全感;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排便时给予遮挡,尊重患者的自尊心,使患者感到亲切,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心理上适应骨折状态下的特殊排便方式。

1.2.1.2饮食指导 保障饮水量达到>1500 mL/d,增加食物中纤维的含量,提倡多吃粗纤维食物,戒烟酒。

1.2.1.3药物 骨折术后第2 d提前给予润肠通便的中成药:麻仁丸(6 g×10袋,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口服。

1.2.1.4排便训练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便;术后每日指导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沿结肠走向按摩,动作由慢到快,手法由轻到重,早晚各1 次,20~30 min/次,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其次训练患者做收腹提肛运动,早、中、晚饭后各10~15 min。

1.2.2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处理,记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2.1收集患者术后第2 d起排便情况,见表1。护理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需灌肠通便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便秘时临床常见的病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的便秘发生率约为15%[2],而我国为发生率为4%~6%。骨折术后患者因麻醉剂的使用,活动和饮食的改变,以及排便环境和排便姿势与日常习惯大不相同[3],尤其脊柱、骨盆、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需卧床排便,胃肠蠕动减少或推动性节律性收缩减弱,抑制消化液分泌,造成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吸收多,直肠反射敏感性降低,引起粪便干燥和便秘。便秘发生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老年骨质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便秘常会导致诱发基础疾病,严重便秘的怒挣可使血压急剧上升,造成中风甚至猝死。因此,保持骨折术后患者大便通畅是护理措施中重要一环,常规护理是在发生便秘后再采取对症治疗,加大了患者发生便秘的机率。我们科在临床护理中,采用提前综合护理干预法,结合基础护理、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措施,大大降低了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不仅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骨折的愈合,更加节约护理成本,优化了护理流程。

参考文献:

[1]阳世伟,殷吕,李健.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便秘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2004,39(1):121.

篇9

【关键词】骨折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06-02

由于骨折及手术创伤等诸多因素,使得患者存在剧烈疼痛,加之治疗时间较长,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这类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对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55.6±6.7)岁;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58.4±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想患者积极沟通交流,耐心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增进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摆脱对手术治疗的恐惧心理,进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良好心态,缓解和消除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情绪障碍。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手术成功或病情稳定等正面信息,并详细解释术后留置导管、引流管、监护仪器等医疗用具与设备的目的。另外,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做到谨慎小心、亲切温和、耐心细致,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认真的回答,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②创设温馨的病房环境。医院环境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较大,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设温馨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感觉在自己家一样,保证患者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洁净,避免病房内的视觉效果影响患者情绪。同时,指导患者适当放松心情,如看书、看电视、听音乐等,以此分散患者注意力;还需要限制患者家属亲人的探访次数和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及嘈杂的环境对患者情绪的影响。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和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向其讲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如骨折发生病理、骨折后的生理变化、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相应的效果等。同时强调术后积极配合治疗及适当锻炼对康复的积极意义。④争取家属的支持。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亲人详细讲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原因,鼓励患者家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指导患者家属熟悉日常与患者交流、接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家属的一些言行举止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利用良好的心态感染、感化患者,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及抑郁进行评分,S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现结果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 )

从上表中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折是骨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多因突发性事件所致,患者均伴有剧烈疼痛、乏力、多汗、头晕等症状,易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另外,焦虑及抑郁会影响骨折患者的愈合及生活质量,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

影响骨折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因素主要表现为:①骨折疾病检查及治疗的费用较高,很多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抑郁;②因自身认知能力不足,使得患者在面临手术及治疗时充满紧张、恐惧、态度消极,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而引发抑郁;③自理能力与患者抑郁症状密切相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会有无用感、内疚、怕拖累家人,易产生消极的抑郁情绪;④同时,不良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态度也会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症状。因此,针对上述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的情况,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骨折的症状、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及自我护理,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并争取家属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刘兰芝.80例骨折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357-358

篇10

开放性骨折是常见的骨创伤类型,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失血、创口污染等问题,患者围手术期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尤其在开放性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对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及伤情的恢复具有明显的影响,如术后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机率显著增加,因此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该院对合并糖尿病的骨创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控制血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其中78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开放性骨折患者78例,患者既往均具有糖尿病病史及治疗史,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患者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2.2±8.6)岁,其中股骨干开放性骨折9例,小腿开放性28例,足踝部开放性骨折2例,患者糖尿病病程1~11年,平均(5.2±1.9)年,研究组患者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患者年龄36~63岁,平均年龄(42.9±9.4)岁,其中股骨干开放性骨折8例,小腿开放性骨折30例,足踝部开放性骨折1例,患者糖尿病病程1~13年,平均(5.4±2.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入院常规护理、入院宣教、饮食指导以及术前、术后围手术期护理等一般护理措施,如指导患者术后卧位,垫高下肢,减轻患肢水肿、指导患者定时翻身或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被动活动原隔关节或肌肉的收缩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避免因加强营养引起的高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如血糖过高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措施控制血糖,术后观察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创口辅料渗出情况及引流情况。

1.2.2 预见性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糖尿病护理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术前及术后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骨折患者术后禁食时间多较为短暂、患者术后多主动加强营养,因此在饮食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食的量及种类进行指导,避免进食过多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嘱咐患者多进食高蛋白、低热量的优质饮食,同时按顿规律饮食,避免不规律加餐引起血糖的过度波动。注意对患者血糖的药物控制,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多处于应激状态,会引起血糖的应激性增高,因此在胰岛素的用量上要适量增加,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低血糖,加强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相关低血糖的自我判断能力,指导患者对低血糖的预防,如自?涮枪?、饼干等,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适量补充食物,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如血糖波动过大或血糖升高,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血糖,术后空腹血糖、术后血糖波动情况(每日最高血糖值-最低血糖值/检测天数),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血糖、创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术前随机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空腹血糖、术后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达标36例,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2.3%,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27例,血糖控制达标率为69.2%,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16)。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创口感染2例,创口延迟愈合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对照组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感染1例,创口感染4例,创口延迟愈合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症发生率33.3%,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篇11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结果 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结论 对老年骨折患者危险因素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护理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关键词】: 老年 骨折患者 护理风险 管理

护理质量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不断增强,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空前提高“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交通工业也日益发达,因此老年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老年骨折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骨科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1、 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1.1 老年患者的特点 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其他一种或多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肌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而引起病理变化,而且因创伤疼痛的刺激,紧张焦虑的情绪,极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梗、应急性溃疡等。

1.2 骨科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

1.2.1 跌倒、坠床、烫伤 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骨折后患肢感迟钝以及老年感觉不灵敏等因素而发生烫伤

1.2.2 输液外渗 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消肿,因该类药为高渗液体,如输液时外渗如果处理不及时,发生不良后果,易导致护理纠纷

1.2.3 褥疮 因长期卧床、截瘫或牵引等因素,如护理不到位,及易发生褥疮。

1.2.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因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老年患者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1.2.5 坠积性肺炎 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坠积于肺内,会导致肺感染。

1.2.6 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长期卧床病人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

1.3 护理管理方面风险因素

1.3.1 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缺乏 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有限,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致使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1.3.2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欠缺风险意,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而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1.3.3 缺乏沟通技巧 骨折患者为意外损伤较多,患者、陪员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她)们不知就诊程序,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如沟通不够也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2 管理措施

2.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拟订护理风险管理预案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客观评估,拟订各种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评估,针对评价的效果及客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2.2 很抓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 护士长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教育引导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操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作好每项护理工作,科室由主管护师级或责任心强的护师担任指控员,指控员发现问题及时向科护士长汇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3 加强理论学习,培养风险预见性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风险预见性思维的基础,科室定期组织理论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在岗继续教育,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针对个案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4 实施人性化护理,和谐护患关系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履行风险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耐心安慰患者的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合理要求,把为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将人性化护理服务贯穿在整个护理进程中,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信任,和谐护患关系,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篇12

关键词:  骨折病人 护理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从而证明了情绪对调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2   护理措施

        2.1疼痛护理

        2.1.1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1.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篇13

【关键词】 老年人;骨折;卧床;便秘

便秘历来是老年骨折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一般为50%~70%。常导致患者腹痛,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等,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给予了归纳总结,以便于更好的掌握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实施相关护理措施,降低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1 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

1.1 躯体活动减少 ①术后长期卧床,活动量突然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不振;②由于伤口疼痛卧床,限制了活动。

1.2 术后饮食不当 (1)缺少预防便秘的科学饮食方面的知识;(2)有些患者因担心排便麻烦其他人,为了减少大小便次数而少食,禁饮;(3)少食,导致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胃肠正常蠕动,蠕动减慢可导致便秘。

1.3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 正常人多采用蹲姿或坐姿排便,利用重力或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而骨折卧床患者只能采取卧床使用便盆排便,所需的腹压增高或床上排便不习惯,一致便秘。

1.4 心理因素的影响 ①术后伤口疼痛,活动受限,担心预后,均可是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导致食欲低下,胃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②担心排便时活动腰部会引起并发症,或不愿麻他人而抑制排便[2]。

2 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

2.1 功能锻炼 加强锻炼是增加胃肠蠕动,提高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的重要措施。

2.1.1 只要患者病情允许,应适当增加运动量,知道患者多翻身,对健康肢体进行全方位的活动。指导患者行膈肌,腹肌和肛提肌的运动。具体方法是:指导患者行深呼吸,特别是腹式深呼吸,训练患者早中晚各行提肛活动一次,每次不少于70遍。

2.1.2 穴位治疗 便前按摩迎香穴或足三里穴,也可以按摩或针刺脾俞,胃俞等穴。2~3次/d,每次10~20 min,可配合手法按摩腹部,由护士操作或指导患者进行:右手叠放于左手上,手指均翘起,利用手掌特别是大小鱼际肌,在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或以脐为中心作环绕按摩,每次按摩腹部3~4次,每次50下,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1]。

2.2 饮食指导 大部分患者家属为使患者早日康复,给予高蛋白,高脂肪,含纤维素少的饮食,如鸡,鱼,肉,蛋等。此类食物形成的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易致大便干结,形成硬型便,腹部可触及硬块。患者下腹部有下坠感或饱胀感,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或排不出。所以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的重要性,对他们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是他们了解合理饮食对预防便秘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情况,因人制宜,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采用均衡的膳食,给予高钙,高营养食物,多饮水[2]。

受伤早期给予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粗粮,蔬菜水果等,如嘱患者多食芹菜,韭菜,苹果,香蕉等,不仅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而且软化粪便;纤维素有亲水性,能够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形成凝胶,在肠内易推进,催进肠蠕动,加快残渣对直肠壁的刺激,激发便意及排便反射。督促患者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 ml,患者每日清晨饮用蜜汁热饮料,刺激胃肠反射促进排便,减少肠胀气,效果很好;也可将黑芝麻30 g,胡桃肉30 g捣烂,用蜂蜜调匀,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有助于人肠通便。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甜牛奶,糖,少食产气食物,防止腹胀;随着患者病情好转,活动量增加,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纤维,富含营养的食物,促进创伤愈合[3]。

同时也可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番泻叶等治疗便秘。超过3 d未排便的患者,可服用番泻叶代茶饮用,开塞露入肛,还可服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如长时间便秘,粪便结成粪球,上述方法无效时,采取人工取便。

2.3 排便环境指导 尽快指导患者使用便盆,尽快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可嘱患者晨间早餐后按时排便,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易建立条件反射,与患者共同建立按时排便表,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定时排便,等待10~20 min。引导患者尽快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采取舒适的姿势或卧位。

如果病情允许,可拉上屏风,要求来访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病房,打开窗户或换气扇以加速空气流通,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让患者消除因排便时发出声音而产生的尴尬,是患者放松,利用芳香剂除臭。

2.4 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大多是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伤,一下子从正常人转换成患者角色,对环境陌生,人际关系生疏,易引起患者的强烈情绪反应,伤后考虑问题多,担心预后不好,治疗时间长连累家人而产生忧郁情绪,因肢体牵引,活动明显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单调而呆板的生活而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护士应因势利导,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去关心体贴患者,是患者感到亲切的同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和认识,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理,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必要时给予止痛剂止痛,以减少患者的恐惧,精神紧张,心理不安,避免抑制排便[4]。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弱,便秘很容易发生,同时老年人情绪不定,由于疼痛很容易引起精神紧张,焦虑,所以护理人员应掌握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早期预防便秘的发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疼痛,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吴驰兵.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8:12.

[2] 吕卫华,杨朝霞,龚美霞.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

篇14

【关键词】骨外科患者;心理焦虑;护理措施;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80-02

骨外科患者通常是由交通事故、重物砸伤、高空坠落等造成的,这些伤害均属于突发性伤害,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患者出现了心理焦虑、心理抑郁等心理问题。本次研究重点探究最适合骨外科患者心理焦虑的护理方法,以下是我的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0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骨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43例,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20例,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42.6±1.6)岁。其中有10例属于重物砸伤,有13例属于高处坠落伤,还有20例属于交通事故伤。观察组为43例,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8例,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41.7±1.3)岁。其中有8例属于重物砸伤,有12例属于高处坠落伤,还有23例属于交通事故伤。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术前术后准备、饮食护理等[1]。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焦虑护理干预方法,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分析患者出现心理焦虑的原因,并应言语开导他们。实施护理前后,护理人员要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2]。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

3讨论

骨外科患者通常是由交通事故、重物砸伤、高空坠落等造成的,这些伤害均属于突发性伤害,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患者出现了心理焦虑、心理抑郁等心理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治病还要求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

骨外科患者的心理焦虑护理有很多内容,首先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营造舒服、安静的环境,让患者消除对医院的恐惧。其次,护理人员要把相关的疾病知识讲解给患者及患者家属,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第三,护理人员要积极开导患者,尽量让患者放松,同时要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最后,护理人员要将手术的效果告知患者,让患者消除不安的心理[3]。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无明显区别,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都比对照组良好。在对照组中,患者不满意的有7例,较满意的有13例,非常满意的有23例,患者的满意度为83.7%。在观察组中,患者不满意的有1例,较满意的有5例,非常满意的有37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7.7%。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骨外科患者采取基本护理措施和心理焦虑护理干预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1] 张艳,唐莲,王燕燕,尹彤,李波.住院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5(03):555-556

[2] 蒋红,吕海燕,洪震,杨晓莉,赵艳,王俐稔,梁静娟.普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4(04):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