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本建设经济范文

基本建设经济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本建设经济,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本建设经济

篇1

关键词:基本建设经济增长;向量自回归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7-0009-04

一、引言

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虚拟经济领域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尽管广西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不高,但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可以通过冲击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其他省市的商品出口和外商投资,进而借助“乘数效应(multtiplier effect)”间接地影响广西经济的增长速度。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广西一方面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2010年正式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契机,积极拓展包括东盟在内的国际市场,增加外需;另一方面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尤其是交通、能源、制糖、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基本建设大会战。如表1所示,居民消费在广西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逐渐降低,而资本形成在2006年之后已经成为拉动广西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最主要力量。由于包括基本建设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资本形成当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所以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应该能够作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应对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并实现“保增长、扩内需、化危为机”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很自然地,我们必须重视那些与广西“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相适应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预测工作,做好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规划。

二、文献综述

一方面,由于基本建设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有的大多数文献资料都沿袭了生产者理论当中基于线性生产函数或者Cobb-Douda8生产函数的分析方法,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是输入变量,而国内生产总值则是输出变量。应该说,生产函数既是我们研究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我们预测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时所依靠的主要理论模型。例如,世界银行专家Marianne Fay和Tito Yepes(2003)指出许多欠发达国家在交通、能源、通讯等部门的人均投资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制约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根据他们当时所采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低收入国家在2005-2010年期间每年用于交通、能源、通讯等几个关键部门的新建和维护资金至少需要分别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18%和3,73%。张颖(2000)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外推法来预测叫“五”期间中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并认为工农业产值每增加l%就必须要求铁路基本建设投资相应地增加1.25%。郭春丽(2001)实证分析表明,在1953-1979年、1980-1990年和1991-1999年期间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产出弹性系数依次为0.227,0.161,0.14803。换句话说,基本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减弱。与郭春丽(2001)的研究结果不同,张俊宇(2006)发现不仅1979-2003年期间基本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于1953-1978年的水平,而且1979-2003年期间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7750,远高于郭春丽(2001)的估计。刘薇(2005)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消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并认为短期内居民消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分别以0.7688和0.2207的比率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而滞后一期的非均衡误差以0.4093的比率对经济增长速度作出修正。徐淑红和李忠富(2009)针对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对农村经济推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指出国家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0.7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领域的生产函数“黑箱”可能简化了很多非线性的传导机制,所以像张颖(2000)、刘薇(2005)等那样仅仅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描述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例如,Hans Binswanger、ShahidurKhandker和Mark Rosenzweig(1993)指出无论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的基本建设都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金融政策等多个经济因素之间维持着比较复杂的互动关系。Jan-Egbert Sturm、Jan Jacobs和Peter Groote(1999)利用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简记为VAR)模型分析了荷兰1853-1913年期间在铁路、公路、电力、通讯和土地复垦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认为这些投资与GDP之间确实存在着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s)。

基于以上文献资料的回顾,笔者认为既然主要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那么它们就很可能都是内生的,而且基于简单生产函数的结构化模型往往不能为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严格的定义,所以具有非结构化特征的VAR模型作为研究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工具是比较适合的。

三、广西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

首先,笔者根据Hans Binswanger等(1993)的观点在《广西统计年鉴2009》、《广西金融统计资料汇编(1978-2005)》、《广西固定资产投资五十年》等文献资料当中采集了广西1990-2008年期间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i)、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指数(y)、商品零售价格指数(p)和人民币基本建设贷款增长率(m)。如图1所示,它们分别代表基本建设规模、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金融政策等经济因素,其中i、y、m已经剔除物价因素。如表2所示。时间序列i、y、p、m全都通过了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这说明它们都是平稳的,可以用于构建VAR模型。

其次,笔者构建如式1所示的关于时间序列i、y、p、m的VAR模型,其中T代表趋势项。依照AIC和SC标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k可以确定为3。如图2所示,由于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特征根的模的倒数都小于l(即落在单位圆之内),VAR模型是稳定的(Helmut Llitkepohl,1991),所以我们可以信赖基于这个VAR模型的脉冲响应(im,pulse response)和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

等分析结果。

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部分结果分别如图3一图6所示。首先。i与v之间存在反馈效应。在图3和图4当中,y对于i的一单位标准差信息(innovation)能够做出立即的强烈反应,响应值在第1、2、3期分别达到0.814764、0.835420、0.792989。而在此期间,虽然v对于自身的一单位标准差信息所做出的反应也比较强烈,响应值分别为0.429838、0.671093、0.742456,但是这些响应值却低于v对i的一单位标准差信息反应程度。所以。i是在短期内造成v出现较大波动的最主要原因。基本建设投资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另外,经济增长也能够带动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y对于i的一单位标准差信息所做出的反应在第4期快速下降至0.182715,在第7期达到最小值0.238403。在第10期之后,响应值逐渐减少至0。类似地。y对于自身的一单位标准差信息所做出的反应在第6期就已经下降到了0.108283。在第11期达到最小值-0.168603之后,响应值也渐渐收敛于0。就i和v而言,这说明意料之外的冲击对于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hvsteresis)衰减很快,最多只能是在中期内(大约是10年)引发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正向冲击的积极作用在第1个五年当中基本释放完毕,而在第2个五年时间里这一冲击的消极作用则开始表露出来,因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例如生产技术水平不变和经济活动空间固定),前一阶段基本建设投资或者总产量的突然增长可能会挤占后一阶段基本建设投资的成长空间或者总产量的增长余地,即拥挤效应(crowding effect)。可见,为了使生产总值在第二阶段不至于下降太多,基本建设投资必须在第2个五年内附加一个新的正向冲击。

其次,从图5和图6来看,i波动的主要根源在于自身的一单位标准差信息。y对i预测误差的贡献度是第二位的。与y相比,虽然m在短期内对i的冲击力较弱,但是m的这种影响力却比v更加持久,特别是在第3-10期m对i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不断增大,并最终与v的解释能力相当。对于基本建设投资而言,信贷支持的长期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如表3所示,在1990-2008年期间半数年份的基本建设贷款增长率高于当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另一方面,笔者借助于HP滤波(Hodriek-Prescott filter)分别得到i与m的趋势成分(trend_i、trend_m)和周期成分(cyele_i、eycle_m)。如图7所示,从长期趋势来看基本建设贷款增长率与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负相关。当基本建设投资不足时,金融机构信贷将会相应地扩张;当基本建设投资过热时,金融机构信贷将会相应地收紧。如图8所示。从短期波动来看基本建设贷款增长率与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正相关,即存在顺周期的特点。考虑到近期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冲击和间接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把“扩内需、保增长、化危为机”作为广西“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基本建设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换句话说,i附加正向冲击于VAR模型。

第三,基于VAR模型的动态预测功能,笔者尝试着预测2009-2015年期间广西经济增长指数(v)、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i)与基本建设贷款增长率(m)。如表4所示,y、i、m均为扣除物价因素的真实值,它们的名义增长指数和名义增长率需要根据通货膨胀率水平进行相应调整。2009年1-9月广西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7%,基本建设投资增幅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从总体上看,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广西经济能够继续保持2位数的增长率,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大约为13%,基本建设投资和基本建设贷款的年均增长率则分别为24%和19%。另外,前一阶段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短期内投放的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引发人们关于未来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预期,进而导致基本建设贷款不能增长太快。正如图7显示的那样,i和m的长期趋势成分是负相关的。2008-2015年期间m略低于i大约5%。一旦出现未来信贷收紧程度超过预期(或者说m在未来的某个时期附加一个负向冲击于VAR模型)的情况,那么m对i的抑制作用将会如图5和图6所示的那样比较持久,而且基本建设项目停工或者缓建的损失也是比较巨大的,因此,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地为基本建设项目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所有基本建设项目都能够顺利完成,尽可能地利用国内外资金为广西经济腾飞服务。

篇2

第二条 技术产业开发园等8个沿三个办事处由开发区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是各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第四条 开发区成立基本建设项目审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由建设管理局、纪工委、财政审计局、国土规划局、各办事处、各园区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对项目申请、招投标和资金拨付进行审查管理。

第五条 基本建设项目申请和招投标的审查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各园区管委会根据项目进区情况和总体规划要求,提出基本建设项目申请。

(二)办公室对申请项目进行现场调研和综合平衡后,报管委会批准,下达基建项目批准文件。

(三)各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根据批准文件办理建设项目的选址、立项、定点手续,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也可以委托建设管理局商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四)办公室负责商定招标办法并编制招标文件。

(五)办公室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标底,实施招标。

(六)办公室根据招投标结果下达施工通知书,通知书明确施工单位、中标总价、竣工日期、监理单位等内容。各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书和监理合同书。

第六条 各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负责项目建设的实施。具体包括项目建设涉及的房屋拆迁安置、土地征用、地面附属物补偿、施工队伍和人员管理矛盾纠纷的调处等,保证基本建设项目的正常推进。

第七条 建设管理局负责对工程质量、项目进度实行监督。

第八条 招投标结束后,建设项目需要增加或减少工程量的,增减量在50万元以下项目,由建设管理局会同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现场审核,报办公室批准后实施。增减量在50万元以上项目,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确定。

第九条 开发区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拨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重点原则。对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实行倾斜。

(二)分类结算原则。将开发建设和公益事业、集镇建设资金分开结算。

(三)多元投入原则。

第十条 集镇改造、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原则上由各办事处自筹解决,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不足部分经办公室审查报管委会批准后予以适量定额补贴。

第十一条 资金拨付程序。施工单位提出用款申请,填写用款申请表,由现场监理签署意见,办事处或园区建设管理科科长、分管领导签字,建设管理局工程科长、局长签字,审查管理办公室主任签字,财政局签字、投资公司领导签字,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签字。

第十二条 建设工程施工结束后,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必须编制工程决算,报开发区建设管理局初审后,由开发区财政审计局委托有资质的审计(会计)事务所审核,确定工程决算金额。

篇3

水务局

(20__年10月8日)

按照__局长在总局机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上的有关要求,水务局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7月26日总理在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关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完善政策,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讲话精神,并及时与省发改委、水利厅、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探讨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投资走向,结合垦区水利基本建设实际,认真分析了宏观调控政策对垦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前在建和拟建重点大中型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垦区水利基本建设进展情况

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垦区水利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4.8亿元,建成堤防2828.53公里,水库153座,建筑物7.3万座,排灌站173处,机电井54222眼,万亩以上灌区43处,治理涝区99处,拥有喷灌机8943台。实现堤防保护耕地74.7万公顷,水库总库容10.3亿立方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24.3万公顷,涝区除涝面积13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万公顷,喷灌设计面积14.9万公顷。已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和水保四大工程体系,提高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垦区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垦区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有三江平原治理工程,松、嫩、黑干流防洪工程,国境界河防护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等。其中,松花江、嫩江干流防洪工程已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全线达到20年一遇标准。垦区已完成了太平湖、西江、青石岭、南阳河、双峰5座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清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实施中。目前正在建设的重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主要有新建的绥滨、八五九灌区工程,兴凯湖、查哈阳、江川三座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工程和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其中新建的绥滨、八五九两座灌区已分别完成投资13163万元和8999万元,占批复概算总投资的47.7和14.3。兴凯湖、查哈阳两座灌区已分别完成投资15657万元和10503万元,占批复概算总投资的12.4和39.9,江川灌区20__年刚刚列入国家计划。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已完成投资3044万元,解决8.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垦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人口的12.6。垦区当前各项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垦区目前正在积极争取有望近期列项实施的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主要是“三江平原近期防洪除涝工程”和以“三江平原‘两江一湖’沿岸大中型灌区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地表水灌区工程。“三江平原”地区全省规划骨干工程总投资36.17亿元,其中梧桐河、嘟噜河、挠力河、七星河、倭肯河、穆棱河以及同抚大堤防洪工程投资6.15亿元,垦区约2亿元;续建大中型涝区22处,投资12.19亿元,垦区约8亿元;灌区工程7处和排蓄灌工程56处,投资10.3亿元,垦区约4.48亿元;试验站网投资0.73亿元,垦区约0.25亿元。垦区地表水灌溉项目共拟新建、续建大型灌区17处,尚需骨干工程概算投资73.64亿元。其中呼声很高的“两江一湖”灌区9处,骨干工程投资57.63亿元。这些工程完成后,可达成设计灌溉面积1204.2万亩,其中新增水田面积562.8万亩,旱田喷灌面积44.3万亩;改善水田面积591.6万亩,旱田喷灌面积5.5万亩。灌区建成后,预计年可增产粮食55亿斤,同时还可在非灌溉期为210万亩湿地及保护区进行生态补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

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精神

九洪水以后,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依靠国债资金的支持,全国的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增长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垦区也抓住了这个机遇,先后建设完成了松花江、嫩江干流防洪工程,太平湖等5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一大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也取得了快速进展。20__年,国家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势,将实行多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说,尽管国家对水利作为重点投资领域的地位不会改变,但中央水利年度投资规模已经减少,水利投资的重点更加集中到南水北调等一些国家大型项目上。

这次总理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关于宏观调控政策的讲话精神,主要解决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多,[此文若不是在文秘站 站出现,那均为抄袭。欢迎举报]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但预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入不会因此而大规模削减,因为宏观调控政策第一条就是要继续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抓好秋粮生产,力争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要想做到这些是离不开水利基础设施支撑的。但是,目前国家对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要恢复到“十五”时期前三年的水平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利部矫勇副部长今年来垦区检查工作时提到,这几年国家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年年在减,“十五”时期后两年比前三年平均每年减少了83亿元。根据水利“十一五”规划需求和现有的中央投资规模测算,中央水利投资比“十五”期间每年将减少近100亿元。除了人畜饮水项目投入可能有一定增加外,明年其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入可能还要再减少一点。

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对垦区当前在建和拟建重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影响

(一)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解决“三农”问题,为垦区水利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增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对于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主要任务的垦区水利建设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

(二)国家实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减缓了垦区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一是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难以满足垦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垦区当前处在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职工安居乐业,粮食总产已突破了200亿斤大关,正在向300亿斤迈进。按照垦区现有的土地面积和耕作水平,要实现粮食总产300亿斤的目标,增产的主要措施就要靠大型地表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大型灌区建设的投入大,必须依靠国家的扶持和投入,而按照目前国家的投入水平,要完成垦区大型灌区的建设目标是遥不可及的。

二是自筹资金筹集困难,一定程度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国家实行的投资模式是骨干工程中央和地方按照1:1的比例投入,即国家投入1元钱,地方就需要自筹1元钱进行匹配,共同完成骨干工程建设,配套工程则全部由地方自筹资金完成,即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1:2的投入比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规模大、投入高,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仅仅依靠收益农场是难以完成如此巨大的资金筹集任务的。目前的状况是上项目要钱时,硬挺着拍胸脯,可是要干活时配套资金却难有着落,影响了工程工期,造成了工程款的拖欠,上级验收难以过关。自筹资金困难已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垦区水利工程的实施和垦区在上级机关的信誉。

(三)水利投资体制政出多门,难以完全协调一致。

国家现行的投资体制中,大量的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包含在农业综合开发、标准良田、扶贫、土地整理等项目中,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由于各部门对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等环节的要求不一、标准不一,形成有些项目管理粗放及与水利总体规划不符或重复建设的问题,影响了资金效益的正常发挥。

四、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做好前期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面对国家当前的投资形势和垦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前提下,[此篇范文为文秘站 作者呕心呖血之作()-未经过文秘站网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更加重要的是把水利勘测设计的前期工作做好。目前,我们已组织完成了《黑龙江垦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垦区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协调省水利设计院、农垦设计院开展了《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三江平原近期防洪除涝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江平原“两江一湖”灌区规划》、等前期工作,为垦区有更多的工程在国家立项做了充分的准备。近期要重点做好三江平原“两江一湖”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争取能够早日立项实施,增加国家对垦区的投入力度。

二是抓紧建立政策保障,形成稳定的资金筹集渠道。按照当前的投资模式,三江平原项目和两江一湖项目上马后,按“十五”时期的投入水平,每年投入2亿元,则农垦每年就需要自筹1亿元匹配资金,1亿元配套资金。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树立垦区在上级机关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便于更多的争取项目和资金,建议总局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继续推广建三江分局加大自筹力度,每亩地提取10元钱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经验,研究探讨水利建设分级负担,水利建设基金收取,鼓励民营资本、外资、金融资本和大中型工商业以BOT、TOT等方式或其他方式投资建设经营水利项目,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早日建立起符合垦区实际且不走形式和摆花架子的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渠道。

篇4

关键词:煤矿矿井;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强,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都不开煤炭资源的大量使用,因此煤炭的开采工作是各项资源开采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矿的开采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如果在煤矿矿井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漏洞,就会造成整个工程进程受阻,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煤矿开采工作安全高效进行,为以后的煤矿开采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矿井建设施工中安全管理概述

煤矿矿井工程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建设,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任务和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详细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制度。

1.1 煤矿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煤矿建设施工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与其他地面工程建设有很大的不同,其安全管理工作也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 矿井建设的施工场地一般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施工难度十分大,导致作业场所一般都比较狭小、阴暗。同时施工地点比不是仅仅局限在小范围内,随着煤矿开采工作的不断进行,开采线路往往绵延数十公路,甚至更长,这使得煤矿内部的地质、水文条件有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给开采工作带来困难。

1.1.2 矿井内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不仅仅会直接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呼吸安全,还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一旦控制不当,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1.1.3 煤矿的开采过程是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调工作,同时各个施工环节彼此影响,极大的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1.2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任务

煤矿矿井建设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要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同时保证施工作业安全进行,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具体的任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督促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工程中出现的瓦斯、粉尘要及时进行管控,减少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威胁;同时要建立一定的预警机制,对于潜在的安全事故要事先做好防范措施。

1.3 安全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认真贯彻《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令文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施工岗位责任制,做到层层落实,职责明确,奖惩严明。实行安全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管理制度。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实行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活动日制度。实行科学管理。一是施工单位要配备比较先进的安全监控仪器,提高装备水平;二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预见性,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断完善提高。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就是要不断适应变化的条件,消除新的危险因素,不断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和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使安全工作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

2 矿山工程项目计划性

矿山建设项目相较于一般建筑工程具有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涉及较多单位,建设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等特点,来自各个方面的突发事件均有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承建单位必须对整个项目建设进程进行相应的实时调节,以保证建设工程项目最终保质按时完成。此外矿山建设工程项目是向地下发展的,地下复杂未知的环境,也使得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未知因素较其他项目多,因此在进行矿山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同时还必须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分析。

3 施工项目安全控制和现场管理

煤矿开采大多在地质条件十分恶劣的地区,在这些地区进行施工作业时,有一定的复杂性、未知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安全处理措施。首先要加大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得施工人员能够采用更加先进、安全的处理手段进行施工作业,防止出现因为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导致的工程事故。其次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敦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最后要优化现场的施工环境,改善矿井中的通风条件、湿度温度等,防止出现瓦斯、粉尘燃烧爆炸事故,危及施工人员安全。

4 安全与质量、工期的关系

近年来,很多城市雾霾污染严重引起人们对生活健康的担忧,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煤矿建设以及相关行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长期以来形成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矿建设过程中也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把它作为一种观念,但事实证明如果不从根本上摒弃这种观念,人类将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把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矿井建设工作的首位。

4.1 安全与质量的关系

4.1.1 质量是指“实物”而言,是建设工程的主体,安全是指建造“实物”的人在建造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状态。

4.1.2 安全与质量是任何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永恒的主题,也就是说质量是管物的,而安全主要是管理人为因素的。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作业,施工人员就能会生产出相对优质的产品;如果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也就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更谈不上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了。

4.2 安全与工期的关系

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就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极大的缩短了工期,节省工程成本。如果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就会极其容易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不但会极大的影响工期,还会导致发生施工人员伤亡事故,给其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结束语

我国的各项事业的进行都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要做好此类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工作。煤矿矿井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煤矿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加大对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及时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防止出现各种常见的工程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各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元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建平,靖洪文.矿山建设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3]熊广忠.工程建设监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创新

一、前言

2007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企业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提供一个全新的会计理念。新会计准则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水利基本建设长期以来在会计制度、会计基本准则以及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背景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变革

新时期背景下,新会计准则的出现,给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冲击。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目标上均出现相应的变化。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变革

新时期在新会计准则背影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理念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市场理念方面,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应立足于市场,调整内部结构,使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发展适应市场的发展,使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现出市场的需求。在法制理念方面,新会计准则为水利基本建设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提供重要的法律法规依据,影响或者改变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法制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促使水利基本建设的相关部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到财务管理的工作中来,使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更科学、更有效。

(二)财务管理方法的变革

新时期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方法会相应的出现变化。新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修订更改,使会计处理方法更加地适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水利基本建设在新会计准则背影下,在财务管理方法上选择了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实行新会计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水利基本建设相关部门在收集信息时的成本,降低水利部门的经营成本,优化水利部门财务资源的配置。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

新会计准则与以往的准则不同,它在企业研发费用方面具有明确的规定。依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水利基本建设的相关部门从自身实际经济情况出发的,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行对所需费用的研发,寻找成本最低、收获最高的发展道路,使水利部门的资金能够真正、有效地得到运用,使水利部门财务管理更加的科学、更加的合理。此外,在新会计准则里,还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相关一些财务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些对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使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促进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长效发展。

三、新背景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创新

新会计准则的出现,给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促进了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因此,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创新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

(一)创新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虽然有所发展,但财务管理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财务管理工作未能全面地反映出水利基本建设的整体情况,这给水利部门增添了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新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管理的风险,因此,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的水利部门应认真贯彻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创新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拓展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对资金的管理或者是一些相关财务的管理,更应该包括相关的税收管理、保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以及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管理。第二,相关的水利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更新财务管理方法。水利基本建设在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财务状况,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不应局限于原有的财务管理方法,应根据水利基本建设实际财务状况及时地调整财务管理的方法。第三,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方法应尽可能的体现出量化方面的信息,比如相关的风险决策、定量预测以及滚动预算等等。再次,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加强信息的建设,将信息化引入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形成一个网络的财务管理体系,使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公开和透明。

(二)创新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该设置相应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使水利部门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使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也能根据制度及时地进行处理。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我国水利基本建设财务制度有所改善,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水利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并不健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缺乏一个完善的审核机制。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对重要项目的审核不够重视,导致项目款项的审批以及复核出现漏洞,出现虚报项目款项的造价现象,进而导致水利基本建设出现超付款的现象,给水利部门带来一定的损失。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水利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必须是严格的,而且是具体、清楚的。因此,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制度里,必须具有明确的财务管理办法,这些财务管理办法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而不是笼统的,它应该包括水利基本建设营运中每一个经济环节的具体财务处理。具体的财务管理方法,可以使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水利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应该包括财务管理的业绩考核制度,将业绩考核制度引入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激发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促进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

(三)创新财务人员的管理

新会计准则的出现,强调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要真实地反映出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状况,水利部门要贯彻好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需要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是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最直接的执行者,其在财务管理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新会计准则背景下,我国水利部门虽然加大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但从整体来看,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的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有限或者缺乏必要的工程财务管理经验,导致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无法灵活的应对各种财务状况,在进行财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计量支付等方面出现错误,导致水利基本建设财务会计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水利基本建设的整体财务状况。对此,首先,相关的财务部门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相关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财务人员掌握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第二,财务部门应该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的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此,财务部门可以采取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第三,财务部门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在制度上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使财务人员自觉地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好。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展。

(四)创新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它包括财务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等等。财务控制影响和制约着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强化了企业对财务的控制,因此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全面、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的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等等。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产品的成本,减少财产上的损失,促进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刘洪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7

[2]胡文政.加强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J].财会研究,2009;14

[3]张建国.浅谈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4]李晓云.浅谈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J].水利发展研究,2009;11

篇6

一、基建工程管理及基建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为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近两年,公司以制度建设为出发点,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集中规模招标暂行规定》、《电网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工程竣工决算及资产入账管理办法》,拟出台《电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基建财务管理办法》、《集中规模招标实施细则》、《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等工程相关管理制度,从工程投资计划、物资设备采购到结算审计、竣工决算、转资入账等方面规范工程项目管理行为,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电网建设管理制度体系。

(一)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两年来,省公司相继成立了招投标管理中心、技术经济中心、物资管理中心等部门,财务部增设了基建财务处;重新界定了职责与权限,明晰了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公司涉及基建管理的部门主要包括:发展策划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基建部、生产技术部、技术经济中心、财务部、审计部、电网工程指挥部、物资管理中心等部门。发展策划部负责工程项目的可研、立项以及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下达等工作;招投标管理中心负责工程项目的发标、招标及召集专家审评等工作;基建部是电网工程建设的综合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公司电网基建管理规章制度、工程项目初设及概算的批复、工程里程碑计划的制定以及110千伏电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生产技术部负责110千伏及以下城网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技术经济中心负责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初设及概算评审以及项目后评价等工程技经工作;电网工程指挥部是公司22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建设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组织管理与结算工作;财务部负责工程项目建设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会计核算、竣工决算报告批复、资产入账等工作;物资管理中心负责工程物资归口管理,物资集中采购、货款结算及增值税抵扣等相关工作。

经过上述职能分工及流程再造,现有组织机构已基本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工程管理的需要。

(二)电网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模式

省公司财务部下设预算、资金、资产、价格、会计、基建财务、评价稽核等七个专业处室,行使公司总部作为公司预算中心、结算中心、融资中心、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经济活动监控中心的综合财务管理职能。基建财务处设置工程管理与会计核算岗位,配备专职工程财务人员,行使公司工程财务管理职能,负责工程项目资金计划审核、工程竣工决算批复等方面的工作。各供电分公司设置工程、财务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区域范围内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施工组织管理与财务核算工作。

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由省公司直接组织建设,具体建设管理工作由电网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实施,工程资金筹集、支付、决算由财务部统一管理。工程竣工投产后资产移交项目所在地供电分公司管理、运行。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由各有关供电分公司负责建设,工程资金由山西省电力公司筹集、下拨,各供电分公司负责工程管理、资金支付、工程结算、工程竣工决算及投产后运行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所属单位分包工程项目会计核算,财务部印发了《关于规范电网工程指挥部与公司所属分公司分包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通知》,要求分公司增设“上级拨入资金――工程项目资金拨入――××工程”、“在建工程支出-基建工程支出”等科目,核算工程建设资金的收支、结算情况,及时上缴工程项目节余资金,各建设单位不允许预留未完工程费用,使电网建设工程核算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降低了工程成本。

(三)电网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

1.筹资原则

(1)效益性原则:筹集资金寻求最优的筹资组合,以便降低筹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合理性原则:合理确定所需筹资的数量,一般根据山西各地区电力负荷增长需求和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电网规划的规模,合理布局电网输变电网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合理确定所需筹资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基本建设项目需80%的债权资本、20%的企业自有资本金,技术改造和小型基建项目全部为企业自有资本金。

(3)及时性原则:企业筹资根据企业资本的投放时间予以筹划,及时取得资本来源使筹资与投资在时间上相协调,避免筹资过早而造成投资前的资本闲置或筹资滞后而贻误投资的有利时机。一般是按照工程进度来安排筹资的具体时间。在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时,分年度、月度用款计划来确定合同提款时间,并在合同中明确可依据工程实际进度提前或推迟提款时间。

(4)合法性原则:企业的筹资活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约定的责任,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避免非法筹资行为给企业本身和相关主体造成损失。

2.筹资渠道

(1)国家财政拨款筹资:上世纪80年代前,由政府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以拨款的方式投资而形成。

(2)银行借款筹资:是山西省电力公司按照借款合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各种款项。目前主要借款有开发银行借款、农业银行借款、工商银行借款、建设银行借款、民生银行借款等。

(3)发行债券筹资:是按照债券发行协议通过发行债券直接筹资。目前主要债券有国家电网公司发行转贷给山西省电力公司的电网建设债券。

(4)非银行金融机构筹资:目前,山西省电力公司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筹资的机构主要是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借款。

(5)企业内部筹资:主要是通过提取折旧、提留盈余公积和保留未分配利润而形成的资本。其投资对象主要是电网项目资本金和技术改造项目。

(6)国外银行融资:主要是通过进口国外设备而形成的外国政府贷款和买方信贷,是山西省电力公司特定的筹资渠道。

(四)招投标管理与物资采购

2006年,山西省电力公司本着“简化流程、防范风险、职责清晰、分级管理”的原则,重新修订了《山西省电力公司集中规模招标实施细则》。2007年,为了进一步加强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规范物资招标采购行为、提高物资采购质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最大限度地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物资采购管理实行“集中招标、集中采购、统一支付”。在山西省电力公司、供电分公司(神头二电厂)两个层面,严格实施“统一计划、统一招标、统一订货、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统一配送”的“六统一”管理。物管中心根据集中招标的要求,从加强计划管理入手,积极主动跟踪各类工程计划及概算,掌握工程进度,做到事前掌握计划及概算,集中采购,事后完善资料归档及售后服务。不仅为山西电网及时高效地提供了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物资产品,保证了电力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为山西省电力公司节约了大量采购资金,降低了工程造价。

(五)工程造价控制

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基建成本,山西省电力公司从优化设计的源头做起,重视设备选型,深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方案评价,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设备安全的条件下,降低工程造价。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模板,结合山西省电力公司实际,全面实施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典型设计,同时将应用典型设计作为同业对标指标进行考核,初步形成了典设基本资料库。在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中,加强了对合同签订环节的管理,开展对工程合同的有效审计,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同时,不断加强过程控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通过统一招标确定中介机构,对35千伏及以上或单项工程价值在5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结算进行外部审计,努力夯实工程建设成本,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二、影响山西省公司基建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电网项目前期工作难度加大,部分项目批复严重滞后,影响工程结算、决算等方面的工作

电网项目在可研阶段需要取得国家对环评、水保、土地预审等批复意见。一方面,审批涉及国家级部门多,政府有些部门办事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政府对电网项目审批监管严、工程造价审核细,导致电网项目前期费用上涨,前期批复工作无期限周期较长,前期工作难度加大。电网项目核准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开工需要,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合法性以及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方面的工作。

(二)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日趋紧张,影响建设工期和工程造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日趋紧张。一方面是工程的相关手续办理滞后与日益增强的行政执法监督产生矛盾,使一些提前开工建设的项目,被政府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工;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占地赔偿机制、概预算定额与群众日益提高的维权意识产生矛盾。水土保持、树木保护、拆迁赔偿等费用急剧上涨,线路走廊费用成倍升高,因赔偿问题阻拦施工。今年10月1日,《物权法》出台后,此类问题将更加突出。上述原因,使电网工程建设屡屡受阻,成为影响电网建设工期、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

(三)招投标、物资集中采购与合同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山西省电力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物资管理中心成立后,归口管理公司系统招投标管理、物资集中采购等方面的工作,建立了制度,明确了职责,规范了招投标管理、集中采购程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公司系统内没有形成物资管理、工程项目设计、概预算审查、批复、资金支付、工程进度等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工程集中招标和物资集中采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2006年开展的“三清理一普查”活动发现,公司系统各基层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乱采乱购现象,导致库存积压物资过多、废旧物资账目不清等诸多问题。目前,省公司对各单位物资储备定额管理薄弱,无效资金占用问题仍然存在,统筹调剂作用不明显。在资金结算方面存在“两个不匹配”问题。

个别投标单位资质不符合规定,部分工程项目招投标资料不够齐全,部分后续增加项目未组织招标。

此外,一是部分工程项目合同内容不完整;二是个别合同签订时间滞后于开工时间;三是个别工程项目存在先施工后签订合同的情况;四是签订合同时,存在包死价格现象,从而造成工程成本不能有效控制。对合同费用的调整不能完全做到事前控制、事中跟踪、事后审核,合同外费用管理不严格;五是有的项目施工决算不能严格按合同执行。

(四)部分工程项目暂估入账资产、工程结算、决算编制工作严重滞后

省公司基建财务处成立后,一方面,基建财务管理人员不到位;另一方面,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电网指挥部财务人员对基建项目管理、工程结算等业务不够熟悉,提前介入不够。省公司个别基建项目所涉及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由于施工单位、设备安装单位与电网工程指挥部签订合同,并收取款项,个别设备安装单位协调工作不力,造成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交接把关不严,使这部分工程结算、费用列支等有关财务结算资料移交不及时、不完整,影响基建工程结算进度。

2006年以前投产的部分电网工程项目资产未按规定时间进行暂估入账,不便于按时计提折旧。大部分电网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定时间完成结算、竣工决算编制、竣工决算批复等方面工作。

此外,工程竣工决算普遍存在“以概代决”的现象,如:部分工程项目投资较小,初设审定概算中车辆管理费不能单独购置整车,合同单位往往在决算时将费用预留,按概算列入工程竣工决算。

(五)工程费用控制不够严格

个别费用控制不力,存在单项费用超概算现象。

三、提升山西省公司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额度大,电网建设任务艰巨,电网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底子薄弱,需要公司领导大力支持,各工程相关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使全公司的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加强与提高。主要需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采措有力措施,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包括电网规划、可研前期、设计管理、招标管理、工作实施及结算、竣工决算等环节,涉及发策部、基建部、财务部、招投标中心、电网工程指挥部等多个管理部门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单位,因此,只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真正降低工程造价。

1.合理安排投资结构

在投资规模一定的前提下,一是要科学安排电网网架结构,确保全省输、配电网协调发展,确保电网建设满足各地市经济发展需求;二是要科学安排年度投资计划,合理确定资金进度。年度电网投资计划应当在相对准确预测下年度电力负荷的增长,动态地保持电网容载比合理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尽量避免因容载比过大造成的投资浪费。

2.项目可研细致深入

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和细致深入的项目可研是做好电网建设的基础,并对控制工程造价起到关键作用。项目可研要按照项目核准制要求编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增加可研内容深度,同时应合理衔接好工程可研与初步设计工作。

3.优化设计方案,从严审核概预算,降低工程成本

设计是从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全面规划,是组织施工的主要依据。工程项目立项后,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投资回报和工程效益。要充分发挥项目法人单位的作用,落实设计责任,合理把握设计标准,规范设计内容,增加设计深度,提高设计质量。设计应从安全、功能、标准和经济等方面进行权衡,确定一个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设单位要积极参与设计过程,随时提供有关资料,反映相关情况,使设计人员及时掌握有关资料,开展相关的技术经济分析,既避免设计图的反复修改,缩短设计时间,又要使设计合理化。

设计阶段概算及施工图预算力求全面准确,不漏项、不留缺口,要考虑各种价格浮动因素。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概预算审核,可确保设计阶段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科学、准确。

4.合理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尽量细致,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5.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降低工程资金使用成本

一是要加大资金集中力度,严格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投向全过程管理,提高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二是加强公司内部资金流动性规律的研究,优化资金和业务流程的合理配置,科学制定工程资金筹集、使用方案,积极运作,充分利用存量资金支付工程建设款,合理科学安排工程借款,努力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期资本化利息支出。三是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丰富筹资手段,降低工程资金的使用成本。

6.建立工程造价分析制度

针对目前输变电工程造价评价指标不能客观反映工程造价变化和管理水平的现状,应积极探讨,建立健全科学的输变电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以科学、合理、可比地评价输变电工程造价,准确反映电网技术进行、电网输送能力提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同时,应建立输变电工程造价分析常态机制,定期开展110千伏~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项目造价分析工作。

(二)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

1.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

严格执行《山西省电力公司集中规模招标暂行规定》,严格执行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设备、材料、设计、施工、监理等由省公司集中规模招标等招标范围。对适用集中招标条件的项目要严格进行集中招标。要加大非物资类项目公开招标力度,认真组织投标、议标、评标等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两级招标体系。各分公司应成立对口招标管理机构,认真做好招投标计划报送、履约管理等工作。完善招投标实施细则,按照招标、评标、定标三分离的原则,健全评标专家库和厂家资信库,建立信誉等级评价制度。实时推广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招投标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需要,切实科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2.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

一是对同类型的工程项目,由省公司统一制定有法律效力的格式合同,规范合同条款,完善合同内容,明确法律责任,确保合同执行的有效性和严谨性;二是加强合同的时效性管理,合同签订时间应与工程实施进度合理对应;三是加强合同执行的严肃性,避免按工程结算,增加标底额现象的发生。

3.进一步提高工程外部审计质量

通过对2006年度投产的220千伏及以上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的审核发现,个别工程造价和审计事务所对工程项目审计不够认真,存在漏计费用现象。目前,审计费用是按工程总投资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对于审计中出现的差错,却并未相应核减其审计费用。建议相关部门在委托工程外部审计时,审计费用在以工程投资的一定比例计算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工程审减额的一定比例与工程审计差错率浮动计提,把提高审减金额积极性与准确审核相结合,尽量减少工程项目的不合理支出,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三)加强过程控制,加快基建工程结算、决算进度

1.按照工程形象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

加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计划与管理。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应根据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按照施工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应随时抽查进度款运用情况,保证施工过程如期按约正常进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不得搞连带建设,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内容,以避免工程造价上涨,要力争将工程预算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之内。

2.加强工程项目结算与决算管理

工程竣工结算时,应严格把好审核关,同时要求相关审核人员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严格审核工程量。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不能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在工程量审核时,要求施工单位报送相应的工程量计算式,同时建设单位也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不得单纯在施工企业报送的结算书上进行计量审核。只有比照审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

二要审核分项正确性,不得重复列项。审核人员对图纸内容、定额项目的划分及定额项目所包含的内容要很熟悉,而且要有说服力。

三要审核项目单价。对于模棱两可的项目,不得任意取最高值。应符合实际情况,对定额缺项不得任意高估,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计算。

四要审核取费程序及准确性,不得重复取费。审核人员必须了解国家现行有关经济政策及本地区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五要在审核完成后,编制符合实际的竣工决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对超支部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意见。

六要加强工程建设中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定,对110千伏及以下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的3个月、220千伏及以上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6个月内完成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工作,并对已上报的竣工决算报告要及时进行审核、批复,出台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细则。

七要针对目前工程竣工决算报告质量低,存在设备基础价值移交不规范、安装费用分摊不合理、资产移交不清晰等多种问题,研究制订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实施细则。

八要在月度工作例会上,通报月度工程完工情况、工程暂估入账、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工作。

3.加强资产入账管理,提高资产入账率

财务部门是资产入账的归口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发策部、基建部、电网工程指挥部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取得有关电网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开工时间、投产时间等方面信息,根据规定完成资产暂估入账工作,提高资产入账率,准确计提资产折旧。工程竣工决算报告批复后,财务人员要及时调整相关资产价值。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加强基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基建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财务工作,还要了解基本建设工程核算的全过程,需要工程概算、工程结算、工程决算的多方面知识。目前,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的工程知识,在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工程中出了很多问题。省公司要加强各种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的宣贯力度,制订培训计划,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培训内容,加强对基建财务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2.基建财务人员积极参与结算审查、竣工决算编制工作

工程财务管理人员是实施工程财务管理与监督的主要人员,要积极参与工程专项稽核,参与“户户通电”工程和县城网工程等验收工作,了解工程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工程结算审查,及时、准确掌握工程成本核算、费用归集、资产交付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费用正确分摊、成本准确归集,竣工决算报告全面完整反映建设状况。

3.提高基建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目前,电网建设规模大、工期短,大量工程项目集中投产,增加了工程结算、决算工作难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必要借助先进的多接口工程管理软件。省公司已经开发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并已通过实用化验收,但该系统的应用还不普遍,也不深入,亟待加大推广应用的进程,从而从工程建设的源头实现工程全过程、系统管理。多接口的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各相关部门及时将工程建设各环节信息通过部门接口输入工程管理系统,实现工程数据的共享,同时可以自动收集相关数据,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核算,满足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

(五)重视基建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加强经济效益后评价

应扩大对输变电程项目后评价范围,对已完工并且投产6-12个月的输变电工作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的选用应符合项目各阶段要求,包括电网结构、融资环境、建设规模、建设环境、施工进度、工程造价控制、施工记录、借款利率、资金成本、安全生产、成本利润率、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单位造价、设备可造性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后评价内容应包括:

1.项目技术水平评价。主要是工艺、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关注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

2.项目财务和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项目总投资和负债状况;重新测算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偿债能力等。财务和经济评价应通过投资增量效益分析,突出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和影响。

3.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主要是征地拆迁补偿和移民安置、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技术改进等方面。

篇7

油田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始自98年下半年。建设初期,为了解决无房职工的住房问题,实施了各种优惠政策和福利制度,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住户居民,销售势头良好。2001年,油田进行了经济适用房开发机制和模式的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开发主体:设立了经济适用房开发中心,全面负责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二是资金来源:投资的主体由单位变为职工个人投资为主。为了保护职工的利益,油田对经济适用住房的成本售价做了统一规定,“在局自由土地上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本主要由地方有关行政事业收费、工程的堪察设计费、三通一平费、本体建安工程费及配套费等项目组成.”

据初步测算分析,油田2001年第一批经济适用房平均工程造价达到了1200元/平方米,高于管理局规定的1050元/平方米控制价格的;2003年,多层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价格已达1480元/平方米,逐步接近当地的商品住房。所以如果加强造价的管理控制,为职工建造更多质优价廉的住房已经是今后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工作的难点。

二、油田经济适用房造价剖析

油田经济适用房工程造价偏高,接近地方商品的建设成本,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小区的规划、配套以及建设标准方面等几个方面,主要情况如下:——规划布局。通过与地方有规模的住宅小区比较,其房屋及配套设施布局非常紧凑,小区容积率高,一般为0.9-2.0.据不完全统计,油田2001年开发建设的几个区域的容积率,最高只0.85,最低的达到0.58.单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容积率小,建筑密度小,小区的绿化、硬化面积增大,其他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量也增大。配套工程造价提高,拉动了住宅造价的上升。

——楼型和房型。油田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有关政策还不允许开放房型,只能按规定开发建设60、70、80三种房型,建房面积一般为70-105平方米左右,且为了解决无房户问题,还需要建设大量的60型住宅;而地方开发公司开发的房屋面积一般为80-140,有的达到或超过200平方米。按照小区的规划,油田在楼型上

一、二单元布局较多,地区还有四层的住宅。所以较地方的大户型和三单元五层结构的经济房型,在同样建设标准的情况下,小户型、小单元、低楼层的房型结构是很不经济的。

——区域因素。首先偏远区域价格拉动了整体平均价格的上升。由于油田住宅建设区域分散,特别是部分偏远区域,地质条件差,地基的处理代价大;因地域偏远,材料价格高。因此,同等型号住宅造价,偏远区域要高出中心地带5个百分点左右。其次是油田住宅是在自有土地上开发开发建设的,规划区域存在大量的拆除改造工作量,前期三通一平所占比重大,例如油田第一批三通一平费平均为16元/平方米的标准,要高出新区费用一半。油田经济适用房的建造成本的分析价格是综合全局不同地区的平均价格,由于目前油田中心区域可规划建设区域少,大部分经济适用房分布在区域,因此整体的平均价格是偏高的。

——其他因素。为提高住房的使用功能,避免房屋二次装修引起的不必要浪费,油田的经济适用房在室内的装修标准上力争一次到位,如进户防盗门、室内门、卫生洁具及墙地砖等,都是为进一步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中档以上装修标准,虽然造价提高了,但对住户今后的装修还是节约了大量资金,不但提高了房屋的居住质量,还为住户解决了许多的麻烦。另外油田大部分住宅小区毗邻人口稠密的地方乡镇,工农关系复杂,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增加了建设成本的负担。再是油田住宅的地下室是不计面积出售给住户的,相对地方出售地下室和阁楼,油田等于多出一部分投资。

三、搞好经济适用房造价控制的几点设想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是一项中长期的政策,偏高的工程造价,将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导致小区功能不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必然会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今后,工程造价控制有待加强,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为此结合油田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实际,提出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想法。

1、逐步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分析系统,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准确的相关依据和标准。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把握好了相关规律,工程的造价控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工程造价管理,特别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完全是由设计人员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结构形式等因素决定。在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结构形式会有不同的工程造价,其差额有时还会很大,可见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大有潜力可挖。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客观的工程造价分析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2、搞好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目标。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对于我局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来说,主要是做好前期的规划和单体设计。结合油田自身特点,规划设计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突出经济效益这个中心,重点做好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的合理控制,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力推广限额设计,提高设计概预算的精确度,并作为施工图预算和施工实施阶段的控制目标。在造价的实施管理过程中,除特殊情况外,设计及施工人员不能随意改变设计内容,提高设计标准,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从而能够做好经济适用房造价的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

3、加大招投标力度,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招投标承包制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并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及投资效益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招投标的实施,使工程建设投资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的招投标,通过对多种设计方案比较和优选,使小区规划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先进,造价更加低廉。二是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把真正有技术力量、质量意识比较强、素质比较好的施工单位,并且有相当的工程建设经验的单位招标进来,是建设高质量住房的保障。三是建材招投标。发挥建材的规模采购优势,以招投标的形式择优选择规模大、质量高的材料生产厂家,不但确保了驻扎建设原材料质量,而且通过规模效应,达到了进一步降低材料价格的目的。

篇8

1.1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着特色,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在国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大发展和对环境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高速发展,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科点持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至2005年,全国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达到277所,年招生人数2万余人。我国环境工程专业设置的发展情况见下表。

江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要在强手如云的众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及其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特色专业建设,以特色显示活力,以特色标志水平,以特色证明质量。高校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和竞争性等特性与企业的经营十分类似,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学上的“差异化经营战略”,即“错位发展”战略,特设专业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优化专业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2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已完全走向市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已经成了评价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色专业建设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2)自主创新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内容,本身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加上各校各专业都要根据自己的内外部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更无先例可循。因此,特色专业建设要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坚持创新。

(3)错位发展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要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科研成果和发展潜能,集中力量,凸现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实现“错位发展”,避免正面竞争。

(4)相对稳定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其特色的形成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前赡性,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

(5)以人为本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按照新时期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夯实基础、面向工程、强化特色、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

江苏大学于1984年开始开展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成立了环境工程研究所、振动冲击噪声研究中心、高效低污染农业技术及装备实验室、排放污染物控制中心实验室等。1994年成立了环境工程系,2001年成立环境工程研究院。本专业于1986年获批振动、冲击、噪声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环境工程博士点和农业生物环境及能源工程博士点,2005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校于1994年在安全工程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环境工程系,并招收环境工程方向的本科生。1997年开始以环境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办学以来,我们坚持“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本专业在农业环境保护、环保设备、绿色氧化技术等方面初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1)农业环境保护工程

依托我校以农立校的厚重基础,主要针对农村生态保护、废弃物资源化、农用动力、施药技术等主要方面,研究基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农村发展新思路,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高效施药技术与机具研究开发”项目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很好地切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发展战略,并在本科培养计划中列入了“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农业生物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科于200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2)环保设备与工程

本专业以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为依托,同时将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优势与环境污染控制工艺设计、新技术开发紧密结合,着力研究环保设备及工程,在水处理设备、大气除尘脱硫、脱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对各种高效无堵塞环保用泵进行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优秀奖,大量的成果和设计被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环保设备”和“工程CAD”等课程。

(3)绿色氧化技术

针对空气、水等介质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采用等离子体和臭氧等最新技术,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臭氧并将之应用到环境治理中,达到污染物减量、降解、资源转化,不产生二次污染、提高被污染介质的可生化降解性。将绿色氧化技术与传统的喷洒技术等相结合,应用于污染治理工程,成为本专业环境治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承担多项省市项目,出版相关教材并获重要奖励。在人才培养中结合学校本科生科研立项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强电离放电降解甲醛的实验研究”、“强电离放电资源化脱硫实验研究”、“等离子体处理汽车尾气中NOx的研究”、“强电离放电产生臭氧技术研究”、“臭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等绿色氧化技术项目的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另外,还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绿色氧化技术”和“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等课程及相关的综合性实验项目。

3特色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3.1更新教育观念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由于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由相互协作、敬业奉献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完成。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在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上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教师个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研究能力,丰富的实践阅历。教师团队结构合理,梯队科学,整体素质高。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应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3.3创新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应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因此,设置合理的、科学的、超前的、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应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我校的学科特点,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构建了“污染防治技术课程群”、“环境管理课程群”和“专业特色课程群”等专业方向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群”包括“农业环境保护”、“环保设备”、“绿色氧化技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置”等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提升内涵、强化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

3.4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近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树立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专业自2001年以来先后完成“废水处理系统模拟与控制实验台”、“臭氧技术综合教学实验台”、“自激湿式除尘系统实验台”、“高风速复合式电除尘实验台”、“等离子体荷电干式喷钙脱硫实验台”等多套自制实验仪器平台,其中“废水处理系统模拟与控制实验台”和“臭氧技术综合教学实验台”获2002年度江苏大学自制仪器一等奖,“废水处理系统模拟与控制实验台”获江苏省教育厅自制仪器评比一等奖,“臭氧技术综合教学实验台”获江苏省教育厅自制仪器评比优秀奖。自制仪器从设计、安装、调试都有学生参与,并在校大学生科研立项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提供了条件保障。自2002年江苏大学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以来,本专业学生己获科研立项共计38项,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课题,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与在用人单位的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了可靠保障。

3.5重视课程建设,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专业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

(1)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我校十分重视课程内涵建设,重新整理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如在《物理污染控制工程》中融入了噪声、振动控制和辐射防护等知识;《环境管理体系》则结合环境法规来介绍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相关知识;《绿色氧化技术》在原来《臭氧技术及应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光催化氧化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等内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置》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理论,介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置技术。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对枯燥的数据内容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机械地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课,能听进去的内容不多,更难把握重点和要点。传统教学方式一直存在着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观,即只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外部行为。通常是以是否记忆了书本知识和会做题为衡量标准,但不明确这些行为所反映的内部心理机制及其形成的条件。受其影响,在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应用中,也存在着只注意采用行为目标的具体描述和系统分析方法的现象。在教学设计中忽视了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实践表明,若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能力结构和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教学设计的实践就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以改善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己成为可能和发展趋势。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地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目前,环境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均结合多媒体进行综合教学。

3.6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为提高教学效果,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主要专业课程都能及时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同时,鼓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编写与出版具有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特色的教材,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本专业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导论》、《环保设备一一原理·设计·应用》、《废水脱硫机理及技术》、《臭氧技术及应用》、《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IS0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等,其中《水污染控制工程》获2003年华东地区优秀教材二等奖,《环保设备一一原理?设计?应用》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7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是创建特色、保持特色的关键。特色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专业水平一直领先,所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出一流的成果,离不开一套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只有特色鲜明,才能优势突出只有集中力量重点建设,才能使学校加强对某一专业重点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培育出喜人的成果。特色专业更强调精干高效,它是学校具有标志性作用的专业。要做到使其青春常驻,更离不开质量监控。

为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我校实行课程、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五制并举”体系。所谓教学质量监控“五制并举”是指学生评教制,干部同行评议制,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监督电话、信箱信息收集制等。此外,我校还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制定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计划。上述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培养高质量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4结语

篇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一、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新农村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生活理念。农村文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表达共同理想,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方式、方法及措施、步骤等,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同群众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提高农村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维护农村秩序,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农村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导群众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创新意识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力量。由于农村社会受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的决定性影响,构建新形势下既体现农民价值观念追求,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村群众文化因其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特征以及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种知识包容其间,又由于农村文化服务对象具有广泛性,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形式引导感化,普及知识,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的传授交流,社会教育,乐中求智等功能,促进村民形成符合要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岁月和思维方式。

二、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基本路径

1.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文化权益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证每一位公民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同样的文化权益,拥有平等的文化发展机会。要着重面向农民群众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农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重视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社区文化建设队伍是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发现、培养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农村文化工作骨干队伍,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人力资本,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的迫切要求。

3.重视发挥文化组织机构作用,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管理。社区文化组织,无论是政府办还是非政府办,都要很好地发挥其职能,这也是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应以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前提,逐步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对社区文化的广泛参与,提高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扭转社区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的状况。

4.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合作,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各级文化部门和单位要搞好文化下乡活动。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各级党委和部门应该深入广大农村从事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人员培训等活动。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投入等问题,确保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10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成本;社会健康成本

引言

从根本上来讲,经济的增长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但就目前来看,经济的过快增长加重了环境污染,并且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威胁,从而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关系展开研究,以便寻求途径更好的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关系的理论研究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的关系

一直以来,经济的发展都将与环境保护产生矛盾。而想要解决环境问题,还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有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才能够使人类社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因为只有确保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够使人类得以在地球上长期生存。就目前来看,地球仍然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地区。而与此同时,想要开展环保工作,也需要获得经济上的支持。所以,只有确保经济能够得到发展,才能够确保环保工作的开展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近年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明显速度较快。从1990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从而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数倍,而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为代价。近年来,中国一直以高投资、高排放和高能耗的方式进行经济发展,以至于居民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展环保工作,以确保社会有序发展。以空气污染为例,2012年,中国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5个城市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而空气污染的出现不仅将导致经济损失的产生,还将使环境成本得到增加。

(二)经济增长与社会健康成本的关系

经济的增长将导致环境遭受破坏,并且将引起社会健康成本的增加。从经济的增长情况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突发式的,以至于环境与中国社会发展平衡遭到了破坏。而在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况下,社会的各种亚健康群体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导致社会的健康发展受到了阻碍。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也增加了几十倍,远远超出了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使我国健康事业和医疗事业出现了较大的成本积累,并且也导致国家在医疗方面的财政支出得到了增加。从2013年开始,“雾霾”就常常在各大城市出现,而我国肺癌的死亡率也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环境污染也给其他国家的国民带来了健康危害。面对生存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重视环境治理问题,以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降低社会健康成本。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成本

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成本不仅仅是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还包含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分析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成本可以发现,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都将导致人类遭受损失,并且需要人类付出一些价值开展保护活动。从资源消耗角度来看,一些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比如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等,这些资源被消耗后将会导致国家承担较多的损失。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68845亿元,比去年增长7.7%,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长数分别为7.7%、7.7%、7.5%和7.8%,而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0%、7.8%和8.3%。但从环比上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3.7%。而从包含省会城市、长三角区域、直辖市等重点区域城市在内的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来看,仅有4.1%的城市能够达到空气质量标准。从全国470个城市的降水监测结果来看,29.8%的城市属于酸雨城市。从废水排放总量上来看,201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695.4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043.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2.8亿吨。2013年,仅环保投入高达9516亿元,其中用于废水治理的费用为124.9亿元,用于工业污染治理的费用为867亿元,用于废气治理等费用为640.9亿元,用于固体废物处理的费用达14亿元,其余费用则用于进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而相较于2012年,我国的环保投入提高了15%左右。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健康成本

所谓的社会健康,其实就是人类对外界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个体应付生活需要和自然环境的能力。经济的快速增长,虽然使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并且也使社会保障设施得到了完善,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会给居民健康产生威胁的环境污染。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将不断加大,从而导致其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由物质条件改变带来的福利被逐步消减,继而使社会健康水平出现下降的情况。2013年,在台风、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我国共有38818.7万人遭受了灾害,死亡人数达2284人,受灾面积11426.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808.4亿元。分析东、中、西部的31个省份可以发现,2012年安徽、河南、吉林、黑龙江这四个省份的社会健康成本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3.1%、116%、11.0%和10.5%,而其他省份的社会健康成本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由此可知,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健康成本也将有所增加。

三、协调经济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建议

(一)对经济增长进行正确评估

为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还要对经济增长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具体来讲,就是需要认识到经济的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以便认识到单纯依靠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并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使该种情况得到改善,还要使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而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则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所以能够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此外,还应从国民生存状况角度对经济增长展开评估,以便通过提升民族整体文化水准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为减少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机,还要对工业化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所以,为了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要重视环保工作的开展。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政府还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并且实现环境保护执法和管理工作的协调,从而使环保工作得到真正落实。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对环境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在有需要的地区进行生态补偿,继而使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为民众提供服务,并且更好的回馈社会。

(三)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人们不得不认识到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减少问题。所以在进行能源资源利用时,还要尽量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为此,国家还要加快科技创新,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且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加快科技创新也能够减少工业生产的污染排放,所以也能够使环境得到保护。此外,有关部门需要加快研究生物型能源,并且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在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社会发展对环境的伤害。

(四)构建社会健康保障管理体系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社会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为确保社会健康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国家还要增加社会健康投入,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社会医疗上,国家就需要增加社会医疗保健投入,并且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政府还要构建社会健康保障管理体系,以便使健康服务产业在该体系的管理下得到快速发展[6]。而及早采取措施进行社会健康保障管理,也能够避免社会健康问题的爆发,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发展。

四、结论

总之,在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污染。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增长直接导致了环境成本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增加,从而不利于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因此,政府还应该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关系有所认识,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毓,卢洪友,杜亦X.环境健康经济学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4,03:124-137

[2]曹彩虹,韩立岩.雾霾带来的社会健康成本估算[J].统计研究,2015,07:19-23

[3]李名良.我国经济增长的社会健康成本测算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5,09:5-7

[4]祁毓,卢洪友.“环境贫困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环境拐点[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0:71-78

[5]祁毓,卢洪友.污染、健康与不平等――跨越“环境健康贫困”陷阱[J].管理世界,2015,09:32-51

[6]李凯杰.环境支出促进了经济增长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12:77-83,86

篇11

城镇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十分繁琐、巨大、系统的工程,牵涉多个部门,涉及各级地方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民间资本、农民工等多个群体的利益。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投资期长、政策复杂、牵涉利益主体多等阻碍,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热情遭受削减。

关键词:

民间资本;城镇化建设;经济

一、影响民间资本参与热情减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1.项目投资周期较长。

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十分广泛,涉及城市农村建设用地有增有减项目、低效土地整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多个项目。以城市农村建设用地有增有减项目为例,项目从立项、实施到验收合格一般都在两年以上。项目立项和验收的程序十分复杂。项目实施过程中,包括农民聚居区的房屋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公共配套建设、农户房屋拆迁、复垦还耕、竣工测量等多个环节。项目的庞大、繁琐,决定了投入项目的资金多、投资回笼慢、价值实现周期较长,这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准确判断。较长的投资周期严重削弱了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热情。

2.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

民间资本投身城镇一体化建设实践中民间资本参与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项目,他们选择的投资模式是不同的。民间资本亲身实践的几种模式各有利弊。第一,民间资本取得城镇建新区土地出让收益的模式。该种模式对于民间资本参与精准扶贫项目是很有吸引力,但目前在某些省市此做法已经被禁止。第二,民间资本就地使用集体土地模式。笔者认为此种模式具有局限性,首先是选择此类模式的民间资本的主体具有局限性,主体局限在有用地需要的民间资本范围内。其次是项目区域具有局限性。项目区域大多位于具有明显“口岸”优势的农村地区。民间资本就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模式投资回报周期较之其他几种模式则更长,民间资本在实施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后,需对就地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后期开发后才能形成投资回报。第三,民间资本取得建设用地指标模式。第四,村社组建现代化农村土地公司形式。该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农户、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申报实施项目,可以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弊端在于农户、村社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笔者认为,选择此种模式的民间资本获取投资回报的稳定性更高。因此,在目前民间资本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民间资本获取投资回报的方式多样性,不确定性增加。

3.金融、政策环境的制约。

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一次性投入较大。我国金融环境形势严峻。国内严峻的金融环境使得民间资本融资困难,很难发挥金融在城乡配套改革中的杠杆作用。国际、国内严峻的金融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延缓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进程。(区)县国土资源局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厅、市国土局大的政策背景下纷纷制定了本区域内投资实施精准扶贫项目的政策文件。以成都市某县为例,该市规定民间资本需投资20万元/亩的整治成本,资金打入国土资源局与民间资本的共管账户内由该局主持实施精准扶贫项目,民间资本取得20%的投资回报,这严重影响了民间资本投资实施城乡统筹项目的自主性。有些县乡两级政府进行捆绑式的模式,民间资本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需附带投资实施当地相关的项目。各地严峻的政策形势使得民间资本参与城镇一体化建设的途径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民间资本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二、民间资本权益的双重保护问题

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相关政策反复强调农户是精准扶贫项目的主体,在项目启动前实施中实施后都需始终允许农户自由进入退出,保障农户的根本权益。但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利益受到地方各级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间资本等的侵害。农户的权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土地怎样发展的权益。从表面看,农户放弃了原有破旧宅基地、院坝地、林盘地,几乎免费得到了集中聚居点的新居,还耕的区域农户可以继续耕种。但实际上,农户放弃的是对原有宅基地、院坝地、林盘地、承包地永久的发展权。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进程中,一方面面临着赚取“超额利润”的指责,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在各地被“绑架”危险,民间资本的权益同样面临着被侵害。国务院、各省市“产村一体化”理念的提出,是前瞻性考虑的重要体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之外的工程项目本不属于民间资本投资实施的范畴,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正常运行,侵害了民间资本的利益。

三、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精准扶贫项目农户集中聚居区的房屋建设不同于城市房地产项目开发。我国的各种体制存在着城市和农村的双轨制,农村的农户集中聚居区建设长期游离在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之外。主要存在以下困境:第一,硬件设施过时。第二,农户房屋产权难以落实到位。精准扶贫项目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大多打破了村组的界限,农村传统的宅基地使用政策和房屋产权发放政策制约了农村房屋权利证书和土地权利证书的及时发放。这对小区内部分农户子女的上学、就业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伴随着农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入住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农户要求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三,新型农民社区物业服务滞后。第四,新型农民社区的社区管理机构尚未完全建立。第五,一些小区建设问题容易引起矛盾。在笔者的走访调查中出现小区居民反映较多的事情是新型社区工程质量、软硬件设施、房屋权属等困境。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稳妥的解决,容易引发矛盾纠纷。

四、展望

篇12

关键词:会计 文化 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59-02

哲学认为,动机与效果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说良好的动机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途径”。探索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实现会计文化建设上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主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亦即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另一种类型为载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保障,亦即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

探索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应该充分考虑会计文化建设条件要求的类型特征,科学整合两种分别负有不同使命特征的途径资源,使所采取的会计文化建设措施,既有充实和明确的内容及目标指向,又有具体和完备的手段及保障体现。

一、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型特征,以直接的措施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开展工作,直接满足于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坚持以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会计物质文化包括办公、交通、通信、后勤等设施,是会计文化的物质形态。马克思曾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生产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会计物质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此决定了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较为完善的会计基础设施,为优质、高效地开展会计工作提供物质保证;二是要努力提升会计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的拥有程度,不断提高会计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时刻关注会计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条件,安排好会计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和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

2.要坚持以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会计制度文化是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法律意识的总和。从社会学制度理论关于制度对于事物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规范性,稳定性等属性特征,可以看出会计制度文化在整个会计文化建设中的保障性作用。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在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和增强会计组织、会计人员的规范意识的基础上,把会计制度同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基本国策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在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方面所具有的强化性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所具有的建设性作用。

3.要坚持以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为主导。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组织中的会计人员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活动,包括会计价值观、会计伦理、会计道德、会计风气、会计思维等,是会计文化中起主导性作用且相对稳定的内核。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会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方针,具体做到:用政治理论教育人,促进会计人员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用明确的目标感召人,引导会计人员把本职工作与远大理想有机地联系起来;用反面的例子警示人,增强会计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用健康的情趣熏陶人,培养会计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品位;用模范的作用带领人,以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的良好行为。

二、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以间接的手段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构建会计文化建设的中间环节开展工作,间接地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努力提升知识水平。知识不仅是文化的结晶、代名词,而且是文化的载体,始终是与文化溶为一体的。知识融汇在物质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是民族的智慧;知识融汇在制度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知识融汇在精神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道德和风尚。就会计文化建设而言,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会计文化兴衰的基本因素。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知识水平的提升。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要充分认识正确的会计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会计思维方式,培养高尚的会计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会计精神状态,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得到;要充分认识人生有限,知识无涯,追求知识是永无穷尽的,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应成为每个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组织而言,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要积极借鉴特,罗伯特・哈钦斯的“学习化社会”、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国际现论观点,加强学习型会计建设,使整个会计组织置身于强烈的学习气氛空间中。总之,要通过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完善学习机制,努力学习政治理识、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等,从而提高会计组织的整体素质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会计文化建设。

2.要积极营造浓重的氛围。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和条件下发展的,会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适合会计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1)要提高全员文化自觉,积极打造人人参与的局面。要引导全体会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认真分析会计核算客体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进而使会计人员清楚地看到,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会计核算客体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会计主体所面临形势的必然要求,从而高度自觉地置身于会计文化建设之中。

(2)要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打造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文化建设,健全会计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运行协调体系,制定会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实行严格的会计文化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切实将会计文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和贯穿会计工作始终,做到上下齐管,左右联动。

(3)要搭建工作平台,积极打造相融共进的局面。会计文化是与会计相生相长的,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就必须与会计各项工作相伴而行。要把会计文化建设同会计业务工作、会计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务党建工作、工青妇团工作等相结合,不断拓展平台,为会计文化建设插上凭风借力的翅膀。

(4)要拓宽宣传渠道,积极打造社会关注支持的局面。要通过会计工作上的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向党委和政府请示汇报工作的各种机会,提交会计信息、会计报告等各种方式,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地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步骤,以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社会各界的良好回应,取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云.浅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财会通讯,2009(6)

2.郭杭.论会计国际化与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会计之友,2008(8)

篇13

执行力的负面表现

表现一:任务不清,不知如何执行

案例:甲到上级开会,会议内容A,会议要求1、2、3。甲回单位对乙说,上级开会,要求工作A。乙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工作,上级主管部门验收不合格。

简评:这个案例中,乙为具体执行者,但由于甲“贪污”会议精神,而乙也没有详细询问,致使乙任务不清,造成执行偏差。

表现二:责任不明,造成执行缺位

案例:上级要求,相关单位要尽快完成某项工作。相关单位有甲、乙、丙三个。甲想:去年就是乙干的,今年乙还得干;乙想:这本来就是丙的事,去年我就不该干,今年说啥也不干了;丙想:乙不干甲也得干,用不着。结果,谁也没干。

简评:这个案例中,上级要求不具体,业务划分和工作流程也存在问题,导致相关单位责任不明,同时相关单位工作主动性较差,推诿扯皮,造成执行缺位。

表现三:素质不高,形成执行缺失

案例:某厂推进某项工作截止日,个别单位不回馈,拖拉应付,说能力有限,还在进行中;还有个别单位完成质量不高,要求其返工,其说道:我们就这水平,实在无法提高。

简评:这个案例中,个别单位执行者因为能力问题,不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再加上个别人态度问题,把责任当儿戏,动辄“撂挑子”,形成执行上的缺失。

表现四:督办不力,影响执行效率

案例:上级提出一项要求。有的单位马上行动起来,但过了一段时间无人过问,也就停了下来;有的单位干脆没有行动,因为这项工作从来没有考核;也有的单位本来抓得很好,后来看干好干坏没什么区别,积极性消减,逐渐也放松了。

简评:这个案例中,除了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外,最大的问题在于督办、考核,由于管理上的真空或管理重叠,没能坚持“抓具体、具体抓”,致使有些工作无人过问,或管理方式不对,造成基层执行效率低下。

强化执行力需克服四种倾向

一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对――认识上有缺失。态度决定效率。对待工作的态度基本上决定了工作的执行效率,只要思想认识跟上了,客观存在的一些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反之,就如俗话所说: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所以说,认识上的缺失是执行不力的首要因素。

二是完成工作的本领不足――能力上有缺失。有的执行者,思想认识方面没什么问题,但抓工作的能力不够,组织、协调他人的能力也不够。结果是,积极努力地去抓工作,但就是见不到好效果,久而久之,工作信心和积极性都受到极大影响。

三是推进工作的流程不畅――管理上有缺失。这里面有管理制度的问题,制度出台时不严谨,让员工无所适从;有的制度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职责不明确,或者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这里面既有上层管理者的问题,还有管理机制的问题。

四是落实工作的氛围不好――作风上有缺失。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凡事把单位和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视整体发展大局;有的干部落实工作流于形式,还有的人安于现状,也有的人不想得罪人,遇事避重就轻,甘当“好好先生”。以上种种,都是作风弱化的表现,也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推进执行力的基本路径

第一,强意识,树立不找借口、敢于担当的工作理念。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做到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办。

第二,提素质,练就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工作本领。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确保执行的正确性;要练就过硬的岗位技能,成为工作上的明白人,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炼作风,养成一丝不苟、雷厉风行的工作习惯。提升执行力,对事业要有一种热情,对工作要有一种激情,对目标要有一抓到底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与劲头归根结底就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带头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要引领员工“种文化”打造品牌、“养文化”锤炼队伍,使爱业、敬业、兴业成为一种习惯,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抓队伍,打造众志成城、斗志昂扬的工作团队。要通过制度创新,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能力上有创意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和管理岗位上来,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组织保证。抓队伍要抓“精气神”,致力于打造“心齐、气正、劲儿足”的员工队伍,这是提高队伍整体执行力的根本途径。

篇14

XX村位于内宜高速公路邱场出口处,辖8个联合社,553户,1820人,全村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7亩,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达330天。该村生态环境好,空气、土壤、水源,经过专家检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交通条件极方便,区位优势明显,但在2002年前该村各项工作在全乡处于下游水平,干群关系紧张。2004年被市科技局确定为科技型小康示范村建设。两年来,该村无公害茶叶、生猪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村人均收入从2002年1997元增加到2987元,经济生态效益良好。

二、主要做法:

1、积极构建农业生态发展模式

以"生(猪)-沼(气)-茶(业)"为主要生态发展模式,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截止目前,全村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户80户,栽植无公害名优早茶2050亩,无公害水果400亩,建设沼气池258口,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为农民增收找准了项目。

2、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同叙府茶业合作,组建茶叶协会,以协会为中介,沟通企业与农户,现已有无公害早茶2050亩。

同叙府食品公司合作,成立养猪协会,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公司还斥资在该村进行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该工程已于2004年全面完工,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为企业找到了原料,为农户找到了市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销矛盾。现全村已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大户148户,其中标准化养殖户57户,生猪年出栏量达到了1.2万头。

3、努力协调信用贷款,加大农业投入。

为确保该村建设顺利进行,政府加大了信用贷款协调力度,为农民建房、搞规模养殖解决资金问题,2005年,全村产业发展贷款600多万元,还款200多万元。

4、认真落实配套扶持政策。

将各项产业的项目资金捆绑投入使用,加大配套政策的扶持力度。新建标准化圈舍,一个平方米奖励10元;引进一头LY母猪奖励100元;修建一口沼气池补助1000元;茶叶垫付一半的苗木款;直接给予建房户资金补助,在规划区内建房补助3000元,规划区以外建房补助2500元,旧房改建补助1500元。据统计,以上各项共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通过政府引导扶持,调动了村民发展标准化生产和居住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5、大力实施川南民居建设,充分体现农房建设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

川南民居建设是科技型小康示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XX"三村建设",大力引导村民新建或改建川南民居,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目前,全村已建川南民居32幢,旧房改建65幢。川南民居的建设改善了居民的起居环境,体现了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受到市区的认可。

2003年实施“三村建设”以来,乡党委、政府提出“抓产业、促发展,活思想,推进三个转变,建设美好新村”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桥边、黄泥”一线和“水库、瓦厂”一园的建设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发挥效益”办法的原则,采取“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户资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推动”的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当地群众积极投入到美好新村的建设中来。政府投入的资金流向村道、村社环境等公共项目上,农户资金向庭院、室内、饮水、改厨等微型项目上,社会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农房改建等大型项目上,实现了各个层次的互动。两年以来,整个XX共计投入550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投入50万元,乡级财政投入12万元,国家投入占总投入11.2%,拉动民间资金的资金转化数为480万元,完成沼气池建设207口,蓄水池5口,容量达2820M3;改水240户,改厨

230户,改厕230户,改建川南民居65户,新建川南民居32户,建圈150户,建园180户,建坝5300M2,入户道路累积8公里,扩建村道1公里,村培训中心及办公楼380M2。生态环境方面,新增绿化面积120亩,产业发展方面,培育标准化养猪大户50多户,新增名优果茶2000多亩,发展水果470亩,大棚蔬菜5个,建成养殖小区一个,引进龙头企业三家,业主投资达40多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通程控电话30门,新修中心村一个。

通过有效的资金组合方式,政府以少量的引导资金吸引了大量民间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实现了资金向资本的转化,通过农房建设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逐步向土地资本转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农户通过生产实践,掌握了新的技能技术,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三、经验总结:

(一)必须注重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二)必须实现上下互动,争取群众的理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三)必须利用好媒体,注重对外宣传;

(四)必须做好协调,争取上级支持;

(五)必须注意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将发展的中、长、短各期均考虑进去。

四、下步工作及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以产业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努力创造美好人居环境;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依托,以产业扶贫开发为途径,以依法治村为保障,努力推进村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发展第一的原则

2、农民自主,政府引导的原则

3、突出弱势,平衡发展的原则

4、依法民主,和谐共处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