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生消费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1 大学生总体消费现状
相信大家都知道,女性天生就爱购物,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对许多新鲜的事情和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同时大学生活中可支配的时间较多,对于女大学生来说逛街购物是她们选择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然而,在消费的过程中,相当一大部分的消费者很有可能迷失在消费购买的环境中,很多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得不够理性,她们的消费行为表现得只注重消费购买的过程,而对商品本身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很多大学生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购买之前并没有消费购买计划,只是在看到某个商品的时候,因为可能需要于是就购买了;还有很多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受特价商品、销售人员推荐等因素影响,从而做出了购买甚至抢购的决策。
2. 分析影响大学生服装冲动购买消费行为的因素
2.1 促销打折对大学生服装冲动购买消费行为的影响
通过促销、打折、有买有送、购物返等促销手段是各大商场,特卖场等消费场所所激发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些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求廉动机,是引起大学生消费者冲动购买商品乃至疯狂购买最有效的客观因素。这些因素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大学生消费者的冲动购买欲望,能够强烈地刺激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情绪,引发冲动购买的行为。
2.2 朋友、他人对大学生服装冲动购买消费行为的影响
有很多同学在进行消费购买之前并没有制定购买计划的,所以她们的购买行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她们在购买过程中容易受到朋友和其他购物的消费者的影响。很多情况下原本她们只是经过消费购买场所,只是看到有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在不知道购买的是何种商品、自己是否需要的情况下,她们的潜意识中觉得既然有那么多人买商品应该是比较划算或者较好的商品,自己购买应该也比较划算和实惠,因此她们随即就可能做出了消费购买的决策,产生冲动购买行为。女性消费者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这是其产
3. 针对大学生服装冲动购买行为的营销建议
3.1 开展特殊假日促销活动
大学生的可支配时间和资金会对冲动性购买产生影响,因此商家在进行促销时,可以把活动安排在周末及重大节假日以及月初等特殊时间,月初是大学生资金比较宽裕的时候,她们刚刚收到父母寄来的生活费,此时针对其开展商品的促销活动会提高消费者的冲动购买率。可以通过限时抢购、限量抢购、购物返券、购物省现金等促销活动,并配合POP广告,店内广告等方式营造现场火爆的销售气氛,刺激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同时通过各种主题促销活动,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商场的文化、品位和个性,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增强消费者对商场的向心力,以促进消费者长期来店购物,以增加其冲动购买的可能性。
3.2 中低档定价策略
鉴于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由于大学生是纯消费者,因此价格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价格是她们挑选服装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大学生经济条件有限,产品价格不能太高,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虽然低价能够增加销售量,但是,价格也能代表产品的质量,定价过低会使产品的质量遭到质疑。所以,鉴于大学生对低价产品的逆反心理,产品定价也不宜过低。大学生更倾向于购买价格适中,时尚又实惠的服装,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相符的价格是刺激服装冲动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企业应主要采取中低档的定价策略,并在产品销售的同时辅以价格折扣、优惠、送礼等促销手段,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也可选择差别定价法,对相同类型的系列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大学生群体的需要。
3.3 加强售后服务,增强品牌忠诚度
服装冲动购买行为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容易产生购买之后的后悔情绪,或是购后的不满意情绪。所以,为了降低消费者产生后悔情绪的可能性,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注重服装产品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消费者在冲动购买时,往往是情感大于理智,因此一味地鼓励购买或是以价格刺激消费者,常常会使消费者有被怂恿后仓促购买,进而对品牌和产品产生反感。所以在销售过程中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给出合理的建议,并对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售后服务主要体现在退换货和服装的合体性修改上。
在服装冲动购买过后,消费者可能会产生后悔的情绪,要求退货或换货来挽回自己的冲动行为。因此,为避免消费者产生对品牌产生的厌恶感,应该满足消费者合理的退货要求。此外,在顾客所需的某号码或颜色服装缺货的情况下,应及时从附近的其他店铺配送,或者及时进货后送至消费者手中,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二次冲动性购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张干群,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
[2] 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M].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6-18
一、研究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意义
消费,是在所有人身边无时无刻存在的行为方式,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目前的生活情况和价值取向。站在企业的角度,高校大学生的购买力也是极其可观的。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消费大军,大学生将成就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为各大商家制定出营销规划、产品设计方案、市场细分、营销策划提供意见和依据。同时,可以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样式、包装、价格水平以及产品的宣传活动更加符合大学生消费群体,把握消费市场情况,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要,这对企业进一步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增加企业自身的地位和产品的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
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存在许多问题,如他们的攀比心理很强,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矛盾,从而形成了消费不均衡、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样就使一些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一些偏颇,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因而可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细微而严谨的考查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个人消费心理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以及实际情况做到理性消费。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日俱增,无论是大学生的年龄段还是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特角色以及他们如今的心理变化特征,这些种种因素都决定着他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观。笔者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在校大学生属于经济未独立群体,他们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是父母的供给,并且主要用来支付日常的饮食和生活必需品。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大学生消费都十分谨慎,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主要考虑的方面是价格与品质,最重要的购买因素是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考虑商品的安全耐用、外观美好、经济合算。在消费行为中体现出较为理性的消费特点。大学生在购买像手机这种价格较为高的产品时,会思考再三,呈现理性消费。他们面对新鲜事物产生的购买欲望会因为资金的不足而选择可承受范围内价格的商品。总而言之,大学生经济能力较低,自己做兼职赚的钱越来越少,每月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由此可见,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二)消费层次比较分明。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条件与消费领域各有不同,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还有一定的层次性。
1、在男女比例均衡的院校来说,女生所占的比重较大。虽然在生活、学习和饮食费用上男女的比例差不多,但调查显示,女生对于服饰、休闲娱乐方面所需的花费更大一些。由于消费心理的不同,消费的自觉性存在差异,女生对外在和满足其心理的需求更加强烈。
2、大学生经济实力存在差异。根据现实情况,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于是家庭的经济状况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家庭较为富裕的大学生的日常开销和消费层次相对普通条件大学生高一些。与此同时,父母教育理念的差异也是大学生消费受限的一部分因素,很多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溺爱往往是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也有一部分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简朴务实的生活习惯。
3、个人的专业与爱好导致消费层次分明。大家都会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专注于理论文化的大学生更注重书籍材料、书本笔记上,而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更关注于乐器、颜料、服装等消费领域。
(三)大学生消费追求时尚、品牌与享受。当代大学生都是受到过高水平教育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的一般人士还是不同的,他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仅想得到认可,更强烈地想要得到自身被尊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对于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处于旺盛阶段,社会发展越快,这种消费需求越高,他们的消费价值观也会产生改变,具有多元化趋势。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发生的最新、最时尚的信息,手机消费与网络消费已经占据了大学生消费的大部分。对于受到高教育水平的大学生而言,未来的收入将会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在以后将会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学时代消费行为与观念的影响,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存在。大学生消费的潮流趋势也受到社会的重视,一项新研发的产品在大学校园的推广,不但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能相对影响到社会群体消费。
(四)消费行为多元化,已进入网络时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结构也呈现多样化。当今大学生渐渐演变成了刷卡一族,学校图书馆图书卡、缴纳学费和宿舍费的银联卡,还有很多大学生没有收入就有可透支的信用卡。网络消费也越来越多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中国人口众多,使用手机的消费群也成为了一个巨大市场,然而大学生就是最主要的手机消费群之一,早已成为手机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158-02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作者针对西安邮电学院部分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有效率为87.5%。问卷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消费水平分析
1.大学生消费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以家庭支持为主
部分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手段来进一步拓展消费来源,但消费主来源的单一性还没有改变。统计显示,选择家庭为消费主要来源的大学生占了92.3%,而选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为消费主来源的大学生分别只占3.2%、1.2%、2.4%。
2.大学生消费呈两极分化状态,个体间差异很大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月均消费总支出在200―300元的占15.2%,301―500元的占44.8%,501―600元的占25.7%,600元以上的占14.3%。这一数据表明,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不足以满足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属于贫困生的范畴。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以中低消费为主。大学生月消费支出集中在301―600元之间,占总人群的70.5%。
(二)消费结构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基本消费、社交消费和自我发展性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呈现消费多样性现象,生存性消费在消费中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在消费支出的构成比例中,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了总支出的近60%,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总体属于小康水平,娱乐性和发展性消费占了一定的比例。调查显示,有近5%的大学生该项消费占了总消费的70%。
大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花费仅为23.6%,这一比例还没有大学生上网花费(25.6%)的多。大学生可支配的钱有限,所以,应把有限的钱用在学习上,多配置一些学习资料和用品,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消费行为及心理分析
1.影响因素多种性。通过对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专业及年级与大学生月消费支出构成的相关性分析,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大。
2.理性消费主流化。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购买商品时,质量和价格是大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重品牌的仅占12.4%。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可以支配的钱是有限的。时尚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是位于大学生消费的第四因素,说明盲目单纯的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3.消费计划盲目性。对“你认为自己是否会计划性的消费?”这一问题的回答,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消费行为时,没有计划或没有合理的计划。
4.消费行为从众性。受所属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从众”性较强,购买商品易受到他人影响,其实质就是为了获得对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渴望的情感表达。这种从众带来的问题是大学生的消费除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外,有时会使部分学生受到虚荣心的驱使从而形成攀比心理,带来超前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大学生消费的合理引导
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全社会要重视开展好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和建立理性的消费方式。
1.家庭和社会
政府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弘扬者,应把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合二为一,促进社会消费风尚逐渐向理性、科学、健康、文明的方向转化;国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奢糜、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对金钱崇拜和物欲主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父母应培养子女勤俭节约的品德,注重孩子学习发展性消费的支出,尽量减少不合理的生活消费,引导子女科学合理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不应过多地追求时尚,杜绝攀比现象,努力从思想道德上和现实生活中加强对子女自理自控自立能力的培养,做好子女的养成教育。
2.学校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和合理引导。
首先,应重视大学生消费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消费教育相关课程,加强消费文明、消费常识教育。突出对大学生理财技能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消费道德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消费观。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
其次,组织一些力量,深入调研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再次,开展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力更生,通过自身劳动创造资本再进行消费,让学生感受到钱财的来之不易。
最后,塑造大学校园良好的消费环境。人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影响道德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消费道德也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真正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和文明消费,以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积极培育强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坚持积极、正确的消费舆论导向,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行社会主义消费价值观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品位,实现最优最大的消费效益。另外,教师是学生联系最广泛的社会人,在消费生活中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科学消费习惯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3.大学生
关键词: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这一群体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股中坚力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形成。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的是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当代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十分成熟正确。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科学的消费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生活费用支配
第一,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水平都是在500元以上,生活费用在500元到2000元之间的同学有79.53%,基本能满足在校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都会有差异。总体来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而越是来自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又高于来自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第三,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要平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越是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其月平均生活费用水平越高。这种现象与经济发达地区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差距有一定关系,而来自农村与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一个区间。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第一,食物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是最高的。生活费在500元-1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其食物方面支出比例95.12%为最高,而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食物支出比例仅有65%为最低。这也体现了恩格尔系数的规律,总收入水平越高。食物支出的高比例有在校大学生叫外卖的现象比较普遍和请客吃饭的人际交往需要的两个因素影响。在校大学生校内校外的食物消费选择多样化,除三餐之外的零食水果副食品支出也占了半壁江山。①
第二,人情消费和通讯费用的不合理。在校大学生人情消费超重。在人情消费频率中有60.0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聚会,次数达到每月2-3次,44.41%的大学生每次消费50―100元,人情消费也就占到了所有生活费的20%―30%,占到了生活费很大的一部分。在该方面,大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对电子通讯产品过度依赖。在整个消费结构中,49.26%的大学生每月花费50―100元用于电子通讯产品。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同时,由电子产品衍生出来的附加费也越来越多,当电子通讯产品成为必需品,且花费越来越多时,可能会占据大学生更多原本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也增加了大学生生活的负担。
第三,无计划消费导致生活费无结余甚至超支。大多数大学生在生活费方面能够达到每月略有盈余,其比重占到44.91%。但也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生活费水平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有45%的同学认为生活费不够花很拮据,而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生活费拮据的仅有16.67%。生活费每月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虽然有一
部分存在不计划,随意消费的现象但是能够做到剩余很多。但在不计划随意消
费的大学生中,有21.71%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费不够花,感觉很拮据。对生活费的不合理规划,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余额的消费习惯也难以使大学生应付生活中个别时刻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合理规划生活费,养成适当储蓄的消费模式对大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
二、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第一,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部分贫困生生活费水平极低,基本全部花费在饮食方面,在其他消费方面基本无消费,消费形式呈现单一状态。第二,部分低等消费水平的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观念,依然存在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的行为。②第三,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已经初步显露出后现代性消费的特征,少部分大学生明显显示出后现代性消费特征,并且这种消费趋势还在不断蔓延。③
(二)针对低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针对贫困学生,学校可以有计划的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学费绿色通道、助学贷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甚至为特困学生减免学费。学校完善贫困生补助机制的同时也可以主动联系学校贫困生,让更多的贫困生参与到学校的补助活动中来。例如我校院学工办的相关执勤及资料整理、校档案管理办公室的档案整理及清洁工作、领导办公楼的清洁工作,都是招聘我校贫困生作为兼职人员完成的,这不仅给了贫困生接触领导及老师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费问题。
2.建构大学生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教育、宣传、法律、政策等手段内化大学生的适度、和谐的可持续消费观念、科学的理财观以及发展消费的理念。通过开设消费教育课程、丰富校园消费生活、开辟自立消费通道等手段引导大学生习得理性、合理的消费行为。
3.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积极宣传过度消费的弊端和合理消费的消费理念,增强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⑤
三、高消费水平学生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高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理性消费的颠覆。第一,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系,社会交际在解决日常问题与生活时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拜金、享乐主义思想也不断感染着当代大学生,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同学忽视家庭因素,花钱无度、在经济上毫无节制,在消费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金钱浪费。通过交叉分析表,我们发现高消费群体存在重生活饮食,轻学习的问题,这与他们学生的身份不符。
(二)针对中等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学校可以通过每个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首先,该中心可以定期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对于有过度消费的同学和生活困难的同学分别进行沟通,建立校园小银行。希望自己克制消费的同学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合理消费留下后,其余资金交由中心管理,中心将资金存于余额宝等理财工具,从而从实际上帮助想改变自己消费习惯但苦于自制力太差的同学。另一方面,该中心还可以通过提供勤工俭学的方式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的同时,也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保障同学们的投入资金的安全。
2.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安排了与理财和消费相关的讲座,旨在提倡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优良传统美德,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在学校给予重视的情况下,可设立班级消费劝导监督小组,根据具体详细情况,因人而异地去帮助同学。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向有利于学习和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进行投资。例如鼓励和支持学生会相关部门举办一些有利于开拓学生视眼和常识的百科知识竞赛以及模拟炒股知识大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分散部分大学生追赶潮流和盲目消费的习惯。
四、针对大学生普遍消费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每个月定期向孩子打固定的生活费(特殊情况除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消费理念,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1)鼓励孩子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去寻找一些兼职工作,让孩子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2)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各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减少玩网络游戏的行为。(3)加强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减少对孩子物质的帮助,不断提高孩子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等都有助于增强孩子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的生存能力,并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
(二)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普遍较低。合理的消费习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大学期间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好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消费有以下问题:首先,作为成年人,虽然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但对于生活费完全依赖父母的大学生,应该树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生活费的思想。其次,生活费安排方面,许多大学生无法做到心理预期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大学生学习费用支出较少,将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产品的支出。这一现象也使得大学生无法将资金合理的用于学习,过多的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消费不但分担了大学生学习时间,也给自身生活费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困扰。
对此,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钱要花在刀刃上。作为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第二,学会记账和计划支出。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计划消费的同时与记账相比较,发现自己消费过程中的问题。第三,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兼职。第四,针对部分大学生明知自己存在过度消费行为,却无法克制的行为。可通过学校的组织的财经讲座等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参与讲座后,可以对参与讲座的同学进行后续跟踪,并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消费建议、把合理消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1.联合社会消费权益保障机构、学校、校内商家建立一个与在校大学生消费权益密切相关的消费保障机构。2.社会媒体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负担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3.社会有关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结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是将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民族是希望与未来,树立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观和培养科学的消费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利于社会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消费模式,一个健康的消费模式是正确的消费行为与合理的消费结构必备条件,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这一消费市场的发展完善,与此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以高校、家长、大学生自身、社会有关部门四位一体的模式来发挥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慧.大学生消费状况与经济状况调查[J].办公室业务,2015(3):20-26.
[2]辛振,杨峰.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
[3]陈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后现代视角透析[D].福州大学,2006.
收入来源。在对主要消费来源的调查题目中,选择主要由家庭供给的占比为91.6%,选择兼职的占比为5.2%,选择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占比为3.2%。同时,在选择兼职的学生中,来自农村或城镇的学生占绝对比例。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部分学生通过家教、餐厅打工、网上开店等兼职方式获得收入,但大多只能作为辅的收入来源,家庭供给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与大学生在消费结构上所表现出的多元化特征不同,其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化。
消费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日常购物方式进行调研。在对购物方式调查的题目中,有86.9%的同学同时选择了外出购物和网上购物。并且,调查结果显示,网购商品种类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帽、鞋、袜、饰品、零食到学习用品,甚至各类电子产品。由此可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
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评价与存在问题
受近年来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亦表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从消费结构来看,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饮食消费为主体,交通通讯、电子消费等消费项目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从消费方式来看,电子消费方式深受90后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其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从收入来源来看,仍然以家庭供给为主,与消费结构的多样性相比,其收入来源则相对单一。整体而言,上海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但从上海市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和消费环境来看,其消费水平基本适当。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饮食消费健康意识淡漠。问卷调查显示,饮食消费虽然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占较大的比重,但通过对其饮食消费细目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在饮食消费上随意性较大、健康意识淡漠。
1.1校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饮食安全存在隐患。在对每周校外就餐多少次的调查题目中,选择3次以上的学生占比32.6%,甚至一些高年级学生经常性地在校外就餐,学校周边的小餐馆、小吃摊生意异常火爆。然而,如上就餐场所在原材料采购、餐具使用卫生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1.2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知识匮乏。调查问卷显示,3成以上的学生不经常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价值不高。在被问及日常饮食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时,76.8%的学生选择的是菜品的口味,而非营养均衡,多数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并且,不少学生喜欢油炸食品和重口味食品,而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量不足。
1.3零食、饮料消费过度。大学生吃零食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女生更加偏爱零食。调查问卷显示,8成以上的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零食消费平均占大学生饮食消费总额的26.9%,这也是大学生平均饮食消费较高的原因之一。并且,部分学生经常以零食代替正餐。另外,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日常饮水量不足,没有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甚至有部分学生经常以饮料代替白开水。
2.电子消费追赶时尚`,娱乐化倾向明显。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消费作为新兴消费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从随身听、游戏机、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电子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开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学生在电子消费中普遍存在如下不良现象:
2.1求新求变心理突出。调查问卷显示,73.5%的大学生在购买电子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时尚和品牌,而非实用性。新外观、新款式、新功能的电子产品通常更受大学生的“青睐”。不少同学坦言,在电子产品消费中喜欢追赶潮流,“更新换代”较为频繁。这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化倾向。
2.2电子产品娱乐化。当前大学生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娱乐功能所占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功能。调查显示,78.6%的学生表示,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外,他们经常用手机玩游戏、上网等。同时,70%以上的受访学生表示,除了毕业写论文和找工作,平时真正用电脑处理文档、查阅资料的时间并不多,远远低于用来玩游戏、看视频等娱乐的时间。甚至一些学生对电子产品有成瘾性依赖症,习惯性地在课堂上玩手机、电脑等,使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3.缺乏明确的财务规划,冲动消费、从众消费行为突出。
3.1缺乏财务规划。调查显示,65.4%的大学生对于每月的消费开支没有明确的规划,95.7%的学生没有记、账习惯,7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较差。在对月消费额较高的学生进行访谈时了解到,不少学生持有“有钱就多花,没钱就少花”的消费观念,以至于出现“月初富翁、月底负翁”的境况。虽然月消费额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学生会对日常生活以外的开支,如去娱乐场所消费、买高档化妆品和服装等有较为理性的节制,但他们也表示,对于每月的开支很少有明确的财务目标和规划,大多数学生属于“跟着感觉走”。仅有少部分学生有较为明确的消费计划,特别是月消费额较低的学生,除饮食、通讯费、交通费等必不可少的花销外,额外支出较少,消费相对理性,属于“精打细算”型。
3.2冲动消费、从众消费现象突出。由于缺乏明确的财务规划,大学生的冲动消费现象也较为突出。调查显示,78.2%的大学生会受商场的促销、打折等宣传活动影响而购买当时可能并不需要的商品,比如衣服、食品等。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消费中的羊群效应。调查显示,无论是衣服、鞋帽、饰品,还是各类电子产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72.9%的大学生表示,其在商品的购买过程中最信任的信息媒介渠道是同学或朋友的经验传授。这一方面与大学生活高度的聚群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从众心理。甚至有些学生通过其消费行为的趋同性,以保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和自我认同感。
引导科学消费行为,加强高校理财文化建构
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对理财能力的培养和理财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理财能力的培养和理财文化的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其科学的消费行为,加强高校理财文化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引导科学饮食消费行为。
当前不少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健康饮食意识淡漠,饮食消费行为随意。因此,大学生饮食消费干预措施和饮食健康教育亟需“跟进”。
1.1提升学校食堂服务质量,减少学生外出就餐机会。其一,丰富学校食堂菜品种类,增加特色小吃、点心,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饮食需求;其二,深化特色化经营模式,适当增加特色餐厅,以满足学生生日、节日等特殊就餐需求;其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缩短采购链条,大力推进平价菜制度,提高学生饮食消费的“性价比”。
1.2普及营养健康常识,培养科学的饮食态度和消费习惯。其一,充分发挥高校社团作用,定期开展营养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普及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基本常识;其二,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入手,培养其科学的饮食态度,尤其要培养大学生按时吃早餐和科学消费零食的习惯;其三,对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实行积极的干预措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大力推广营养餐。
2.引导大学生电子消费行为回归理性。
2.1加强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观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和现实需要购买电子产品,并充分考虑其实用,而不是盲目跟风、攀比或者过分追求时尚和品牌,从而使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消费趋于理性化。同时,应充分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为电子产品消费开支金额相对较大,通常是由家长“买单”,因此家长应从经济源头上控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过度消费。
2.2严格加强高校课堂纪律管理,减少电子产品娱乐化的不良影响。如今,大学课堂上玩手机、玩平板电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视电子产品为玩具的学生不在少数。虽然有些高校对此也出台过一些相应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流于形式。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也与课堂纪律管理不严格有关。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使电子产品对大学生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负面影响尽量弱化。
3.加强理财教育,建构理财文化。
消费与理财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加强理财教育、建构理财文化必不可少。理财专家指出,大学时期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时,增强其“财商”的培养,在大学校园建构和谐的消费、理财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1培养理财观念。大学阶段是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的形成阶段。然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2.6%的同学认为自己尚未步入社会,除家庭外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没财可理”。还有学生认为“财是赚出来的,不是理出来的”、“理财是富人的事,和自己关系不大”。并且,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不少在校大学生将理财等同于投资,认为理财就是炒股票、买基金等。由此可见,当前在校大学生对理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误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因此,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3.2学习理财知识。调查显示,82.9%的大学生表示,对理财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万事达卡的“大学生理财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75%的大陆受访大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表示感兴趣,但是受访者中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的占72%。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教育的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即便是一些财经类专业开设有理财课程,但常以理论为主,偏重于证券、基金等投资知识的论述,真正贴近大学生实际消费情况和财务状况,能为之所用的理财知识则较少。高校应把理财教育以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之中,积极普及理财知识。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8-0032-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3.008
1 引言
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2004:7)。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与自主学习理论具有相通之处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学习主体的主观性、自我构建性。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教学的研究和调查,验证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有效性,从而探讨更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2 理论依据
2.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是在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基础上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研究的一次巨大飞跃(何克抗,1999:31)。建构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形成许多分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的创始人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他认为人类对外界的认识其实就是不断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寻求一种平衡(balance);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来实现的,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转引自范琳、张其云,2003:18)。后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ogtsky)、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Bruner)等又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建构主义理论,也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Duffy&Jonassen,1991:31)。
与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传统教学相比,显然在这种场合里,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这种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2自主学习理论
Holec认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Sinclair根据自主性的程度,将自主性分为完全自主性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主;他认为自主性可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不同的教学环境需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学习者发展其自主性。如果学习的目标、任务、过程、评估等完全由学生决定,就是完全自主性;如果教师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就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主。本研究的自主学习应属于后者,这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自主学习,或是简单的个人独立学习,必须在师一生、生一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学生与媒体虚拟交际者之间的互动中得以实现(张殿玉,2005)。
3 实证研究
3.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80名专科生。受试班级每周的英语课时为4学时,一个学期(18周)的总学时数为72学时。使用的教材为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把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80名本科生平均分为两个班即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18周的实证研究。实验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进行教学;对比班采用传统三步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试图多角度、全方位解析建构主义教学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有效性。定性研究采用探究性访谈,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5名进行访谈。定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关注的是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态度和效果。
3.3研究结果与讨论
3.3.1问卷调查
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的对比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接近;两个班的平均分表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低,大部分学生仍习惯于被动学习;P=0.526>0.05,说明两个班的学生实验前关于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显著性的差别。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经过半年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试验教学工作,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差异。实验班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如相对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为积极,学习兴趣更为浓厚,也较善于使用学习策略。
为了解建构主义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笔者在期末对实验班进行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完成,没人缺席。调查内容包括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等的看法。问卷及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数据表明,经过18周的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78%的同学满意网络辅助教学环境(题1);80%的同学赞同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题2);78%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题3);88%学生认为新模式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题4);8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使自己有一定程度的选择学习任务的自由,说明学生在采用该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力,可以有选择性地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进度吸收信息、重构信息含义并将之融入已知知识中(题5);68%的同学愿意在和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题6);70%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说明该模式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使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来学习英语(题7);认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自己英语成绩的提高分别占60%和58%(题8和9),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是理想的,但专科生英语基础较差,提高英语成绩和综合能力还需要很长时间量的积累,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78%的学生认为对该模式应继续并加以推广(题10),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该模式持肯定的态度。
3.3.2访谈分析
教学第18周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5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学生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以及对此教学模式的感受等几方面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较传统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构建其知识体系和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在不断探究中,主动积极参与、独立思考、相互启发,其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 网购 大学生消费 消费结构 消费习惯 消费现状
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5年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6.49亿,其中网民年龄结构在20~29岁的占其中各个年龄段的最大比例,已经达到31.5%。我们所调查的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这一阶段。[1]
一、调查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5年3月,我们对河南省的28所高校进行了统计调查,从调查者的学校类型来看,涉及理工科院校、商学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及综合类院校。涵盖各个多个学科种类的学生,其中文科类学生占36.21%,理科类学生占37.93%,工科类学生占10.34%,医学类学生占6.9%,农科类学生占3.45%,艺术类学生占5.17%。
从被调查学生的年级来看,大一的学生占21.86%,大二学生占39.66%,大三学生占19.52%,大四学生占17.24,大五(大学五年制教育类)学生占1.72%,从被调查学生的户口类型来看,来自农村或乡镇的学生占55.17%,来自城市的学生占44.83%。从被调查学生的性别来看,女生占63.79%,男生占36.21%。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整理数据。在调查中,根据学生的网购现状研究学生对网络消费平台的选择及其原因,同时根据学生们消费结构的数据,分析其原因,提出结构调整建议。
二、大学生网购现状调查分析
(一)网购网站的选择及其原因
在传统的营销环境下,消费者在有限度空间内选择有限的商品,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空前的选择余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广泛选择各种商品和服务。各种购物网站的出现,给大学生提供里应有尽有的商品,这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时尚的选择,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的、时尚的选择,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网上消费的主力军,对潮流、时尚具有极强的敏感度及迅速的反应性。2014年“双十一”,淘宝的交易额达到571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了大约38.7%。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的每年一次双十一活动,其销售额呈几何级增长。以淘宝为例,分析网上购物受欢迎的原因:
(1)网络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品种繁多,选择空间较大,充分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对多样性和潮流性的追求的心理。本项调查中,男大学生中有47.62%的学生在书籍期刊方面的消费在100~500元之间。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更倾向于品种多样、方便快捷的网上购书,而淘宝网拥有海量的书籍,甚至是实体书店所难以买到的,满足了同学们的阅读需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2)网络购物平台上的商品价格整体来说比实体店价格要低。(3)在网络平台上购物可以节省时间,方便快捷。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结构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根据学生这一群体的特质,把消费品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而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
根据数据,学生在智力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整体网络支出的31%,仅次于美丽生活方面的支出,这说明学生也是较为注重自身的内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的,但是也相应地突显出学生们在文体生活中消费比例偏小的问题。从同学们的消费数据来看,文体方面的消费比例只是智力消费的1/2左右,是美丽生活方面的消费的2/5左右,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对身体素质的忽视。对此,笔者建议大学生们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身体基础。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品德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整体支出的2%,鉴于大学生还处于求知为主要任务的生活阶段,在为他人捐赠物品方面比例小也是合理现象,我们并不提倡学生加大数额,但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建设,构建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在此,我们单独把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网络兼职收入列出,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数据,我们知道48.21%的大学生没有利用网络兼职或者开网店获取收入,其中有24.11%的大学生已经通过网络平台获得100元以下的收入,19.69%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100~500元的收入,6.25%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500~1000元的收入,7.14%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1000~3000元的收入,0.89%的大学生取得3000元以上的收入。
这说明,已经有较多的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学生们出于减轻家庭负担和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等原因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并且一小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3000元以上的收入,显示了少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有了可靠地自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结论和建议
从河南省大学生对网购网站的选择中,我们分析了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也总结了吸引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三个通过网络购物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网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消费行为,并对传统的营销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根据大学生的网上消费结构分析,总结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支出或消费的比例,并发现同学们在美丽生活方面的消费比例过高,在文体生活方面的消费比例偏低,在通过网购赚取收入方面成果差强人意。
针对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网购的优点,更好地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节省购物时间。(2)大学生在网购时,应适当降低服装、化妆品等商品的消费比例,应提升运动、健身等商品的消费比例。(3)应引导大学生把电子商务作为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提升自立和实践的能力。
(作者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资助。]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理性消费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是一个矛盾的群体。大学生年龄较轻,有着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行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一方面消费需求较高,另一方面未独立的经济又制约着他们的消费。为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消费观、消费与闲暇方式、理财等方面的现状,我们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成立课题组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进行了调查。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情况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导
2、两极分化明显,消费方式呈多样化
3、理财意识淡薄
4、金钱、消费观健康合理
5、经济独立意识较弱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分析及我院学生的消费情况,对我院大学生的消费观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仅供各民办高校在树立正确大学生消费观方面的参考。
1、加强消费观教育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会成为浪费的。因此,各民办高校要加强在大学生中进行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消费时要独立判断,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费,特别是要注意减少随意性消费,真正做到理性消费。教育大学生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明确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反对享乐主义的消费方式,培养和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加强消费观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2、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学生个人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首先它是受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基础制约的,所以古人告诫我们消费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依靠父母和家庭维持消费,虽然个别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但也应该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珍惜父母提供的每一分支持和帮助,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慎行借钱消费。因此,要求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3、加强理财常识的传授
关键词: 陕西省大学生 体育信息 消费现状
体育信息消费是指人们为获得有关体育知识、信息而购买体育期刊、书报或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进行的消费,也称体育精神型消费。[1]这类消费相对体育实物消费而言层次较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多地追求精神享受,这类消费的前景比较乐观,它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消费内容和体育消费形式。本文对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目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观念、消费动机、消费内容和消费水平,找出影响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合理建议,为陕西省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信息消费及推动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陕西省普通高校中选取十二所高校学生、体育教师对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问题的评价为研究对象,然后在抽取的每所高校中再随机抽取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000份,其中男生1200份,占总人数的60%;女生800份,占总人数的40%:回收1914份,回收率95.7%:有效问卷1893份,有效率98.9%。
(2)文献资料法。
主要收集、阅读有关体育信息消费、体育消费和体育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和网站、专著等资料。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ECL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现状
(1)陕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
从调查情况看,大学生对体育信息消费持正面态度的占大部分,其中认为体育信息消费很正常的占66.7%。与此相反,持负面态度的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对体育信息消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2)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大学生进行体育信息消费的动因出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对体育感兴趣”是进行消费的首位动因,占47.4%:“学习体育知识”是进行消费的第二动因,占31.2%:“消遣解闷”、“受家庭或同学的影响”也占一定比例。多数人进行体育信息消费是对体育感兴趣和学习体育知识。
(3)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群体在选择消费内容上趋于相似,并无明显差异。体育期刊、报纸是消费的普遍首选对象,占82.5%;其次为网络占75.6%;其他的如观看比赛体育书籍、观看体育展览等也有一定的比例。伴随网络在学校的普及,它正以惊人的速度逐步占据传统媒介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可以预见,互联网必将成为当代体育传媒的主要信息载体。
(4)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水平。
体育信息消费水平是指每月平均用于购买体育报纸杂志、观看体育比赛的门票,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据调查,大学生平均每月的体育信息消费小于5元的占29.56%,6~10元的占50.29%,11~15元的占11.68%,15元以上的占8.47%。从中可以看出,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者大多数选择月平均10元以下的消费水平。因此,体育信息方面的高消费目前不适合陕西省大学生群体。
2.影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
(1)经济来源少,物价过高。
陕西省经济比较落后,大学生还拿不出更多的钱从事体育信息消费,调查中有72.18%的大学生认为经济来源少、物价过高是影响他们体育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大多数是靠父母提供生活费,在有限经济能力的前提下,虽然很多大学生有体育信息消费的欲望,但因价格太高,制约消费行为。所以经济来源少、物价过高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
(2)传统的消费习惯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水平下,体育消费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还属于比较高的消费。调查显示,陕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类型仍然是体育实物类消费,这一方面与现在我国整体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有关,我国现在处于消费结构升级转换时期,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以体育服装鞋帽类为主,是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以实用为主的表现。
(3)学习任务繁重。
大学生开设的科目较多,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大学生把很多时间用于学习英语,部分大学生还要学习自己认为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进行体育信息消费的时间相对减少。另外,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学习压力大,体育信息消费的时间也就变得更少。可见学业忙是影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重要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调查得出,陕西省大学生群体对体育信息消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体育信息消费已有明确动机,且属于积极健康的动机。体育信息消费观念的转变,使体育信息消费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在选择消费内容上趋于相似。体育期刊、报纸是消费者首选消费对象。消费能力较低,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信息消费的价格承受能力在10元/月以下,对体育信息的高消费的追求并不强烈。影响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来源少、物价过高和学习任务繁重等。
2.建议
通过学校体育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挥学生体育信息消费中合理、正当消费的示范效应,积极进行宣传、启迪、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信息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信息消费习惯。随着观念变化,体育信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信息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真正实现陕西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管理者需不断了解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需求,把握体育市场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在体育信息产业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上,必须以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收入、不同需求和不同兴趣爱好,开发出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信息产品和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于振峰,等.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9(5).
[2]韩风月,等.体育信息消费市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2).
[3]王晓贞,等.苏北地区城市居民现阶段体育信息消费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行为 问题 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以接受高等教育为背景所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为了完成自身的社会化,以学为主,使自己健康成长。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和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般认为,大学生消费通常指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但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害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和发展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行为的异化。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异化的特质,而所谓“消费异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消费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它越来越注重追求不必要的欲望满足,使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消费不再是目的,它成了满足欲望和体现其他意义的一种手段。大学生借助于消费向同龄人表达传递了其他的意义和信息,包括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大学生不但消费产品本身,而且消费这些产品本身以外的东西。
2.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中却发现,为了诸如人际关系开支、娱乐开支、情感投资等的需要,大学生们往往压缩伙食费,而把过多的消费在这些方面。由于这些方面消费的增多,再加上消费的无计划性,必然导致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不合理。
3.消费行为缺乏计划性。作为一种理,消费应该有预期计划和目标。目标消费、量入为出,合理分配开支是良好消费的基本原则。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却往往是没有明确目的,仅凭感觉、兴趣引起的冲动需求而产生的消费。这种随意消费产生迅速,消失也容易,有时甚至只在闪念之间,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大学生往往陷入盲目冲动消费之中。
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原因探讨
上述消费行为问题形成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客观的,有社会的、家庭的等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不良消费观念、消费现象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校园不良消费现象的出现受社会上不良消费风气的熏染。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折射出消费者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诱使许多人“一切向钱看”,贪图物质享受,鄙弃高格调的精神追求,消费观念多元化,消费层次高档化,追求超额消费和超前消费,却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所有这些不能不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了负面作用。
2.社会化过程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大学生社会化包括社会教化和主体内化两个基本方面。内化是指大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社会学习和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社会价值、社会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己稳定的价值和行为反应能力。由于大学生缺乏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合作能力较差,主观与客观需要的不协调性等,造成内化能力较低。由于大学生未能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消费社会化过程中的实质,在追求文化和精神消费上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行为: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不但表现为敢花钱,而且表现为会花钱。大学生们不缺少消费的冲动,但往往缺少消费的理性,因而常常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显示出理财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基于这样的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势在必行。
2.形成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心理和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受到个人思想、道德、心理、爱好及消费常识的支配和制约,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他们的行为带有不稳定性和盲目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给予正确的引导,除了对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还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双管齐下,矫治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才可取得最佳效果。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对于没有独立生活经验的学生,家长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约束一下,否则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极其不利。此外,学校应加强同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学校每学期应将各种正常收费通知家长。
四、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如果不及时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才会趋于合理和理性。
参考文献:
[1]徐 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
[2]方正泉 崔荣国 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
[3]童 旭 李雪莲:大学生消费思潮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12
[4]蔡红英: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正确的消费观教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L.G.希夫曼著:消费者行为学(第七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关键字]银行 杭州大学生信用卡 调查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建议
针对大学生使用群体的信用卡是从2004年9月20日金诚信用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开始发行的。紧随首张学生信用卡发行之后,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面向大学生办理功能相似的信用卡。通过近四年的快速发展,银行出现了坏账率上升,引起了银监会的高度重视,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到2009年2月,中信银行已经停止发行,2009年3月,招商银行停止发行,兴业银行也全面停止办理。在浙江,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只有少量向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发行大学生信用卡。部分银行虽然未停止办理,但在申请信用卡时,年收入要有两万元以上证明或提供第二还款来源的书面同意,才能成功获批。
一、杭州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现状
本人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杭州各大院校的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等,其中实地发放问卷200份,有效收回194份,网上发放问卷258份,有效收回233份,网上调查143份,总共有效率为94.84%。大四学生约占比例53%,大三约占比例24%,大二约占比例13%,大一约占比例10%。
(一)杭州大学生持卡及使用状况
目前杭州大学生信用卡持卡率为63%,在持卡学生中,拥有一张卡的较多,但“多卡持有”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此外,学生中的开卡率为69%,用卡率为56%,35%同学注销过信用卡,45%同学手上有睡眠卡。虽然目前大一、大二学生不能办理信用卡,但仍然有45%的学生希望银行能重新考虑开启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杭州持卡大学生信用卡一个月刷1-3次占53%,两三个月刷1-3次占17%,半年刷1-3次占4%,一年刷1-3次占5%,另有21%同学从没使用过信用卡。大学生信用卡最广泛的用途在于刷卡购物(包括网上购物)约占75%,应急透支占42%,其次是存取款及异地转账21%和分期付款19%,而将信用卡的使用作为一种理财手段对自己的资金使用及消费行为进行规划的则只占用卡同学的7%。一学期中11%透支额超过3000元,32%透支额在1000-2000元,28%透支额在1000元以下,只有19%的同学从未透支。在持有信用卡后有32%同学觉得使用信用卡后常有过度消费行为,40%同学偶尔消费过多,只有28%同学认为自己消费没有改变。对于自己对透支金额的偿还能力,71%同学能在免息期限内还完,有20%同学偶尔不能,9%同学经常不能。对银行催款的记录调查中,有6%同学有过银行的催缴记录,主要原因为还款期限内没有足够钱还占36%,没有重视还款时间或金额占24%,银行未及时甚至没有通知占20%,搞错还款时间和金额占20%。
(二)信用卡的使用对杭州大学生的影响
1.正面影响。显然信用卡的使用能够帮助杭州大学生解燃眉之急,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需求,并提高对信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积累自己的信用记录,有利于以后更好地生活。杭州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是对理财的初步尝试,通过使用信用卡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理财观念和锻炼他们的理财能力。
2.负面影响。大学生受到心理的不稳定性、对新事物的敏感性、群体生活这些因素影响,是冲动性购买容易出现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冲动性购买首先受到其对金钱态度的直接影响,同时在持用信用卡后会起到加剧其“冲动性购买行为”。直接导致账单到期后付不起款,不是由父母来帮助还款就是欠款逾期不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导致了银行坏账。
二、建议
(一)对银行建议
1.注重风险教育,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的建设。银行对办理大学生信用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或知识培训,减少盲目办卡行为,降低潜在风险。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信用意识滞后,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检查监督,及时多次提醒具体还款金额和截止时间等重要信息以及可能的后果,防范大额透支风险的发生。银行可以通过保留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信用行为记录,在毕业后建立“个人信用报告”,作为今后就业和消费贷款等的参考依据,从而杜绝大学生“恶意透支”等不良信用行为,以促进大学生信用卡体系的建设。
2.改善经营策略,加强风险管理。银行应当经过调查学生的经济状况、信用状况、道德品质状况后,再决定是否授予信用卡,若授予,则建立个人征信资料档案。此外,对于已发放卡的大学生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根据评估设定具体透支额度。对持卡人的信用活动采取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在发生很多不定期消费的情况下,及时联系父母,保证其债务的偿还。
3.注重客户关系管理,重新开启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杭州每年有几十万大学新生人学,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应作为银行培养优质潜在客户,获取长期市场利益的业务。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企业文化特点,进行文化和感情营销,重新开启大学生信用卡业务,防止优质的大学生客户流失。
(二)对大学生建议
目的: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女大学生的调研,了解目前的女大学生服装消费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女大学生服装消费提供建议,并为以女大学生为目标消费群体的服装生产商提供营销决策及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服装消费行为。结果:研究表明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受服装款式选择等因素影响,建议女大学生应树立正确消费理念,服装生产商应满足女大学生需求,对服装款式、服装定价、促销活动和网络渠道进行优化。
关键词:
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引言
在社会生活中,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是作为一个消费载体而存在着的,受到各种消费观的影响。在女大学生消费行为中,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是指女大学生在一定的心理或外界的影响之下,为了满足自身在服装相关方面的需要所采取的消费行动。女大学生处于喜欢打扮的年龄段,注重服装消费。但在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受到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能力有限等。服装生产商只有站在女大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等特征,才能真正的满足女大学生对于服装消费的需求。
一、研究内容与对象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于2015年8月下旬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对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女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问卷由15个问题构成,主要研究女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等。本次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42份,有效率为96.8%。
(二)研究对象
调研样本中,大四的女大学生比例最高,占43.8%,大一与大三的女大学生比例相当,都占21.07%,大二的女大学生比例相对较低,占14.05%;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占47.93%,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略多于来自城市的,分别占29.34%和22.73%;经济来源于家庭的女大学生占92.15%,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方式,经济来源于本人劳动的女大学生较少,占3.72%,另外还有女大学生经济来源于奖学金或贷款,各占2.07%;女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集中于800-3000元,其中月均生活费为800-1200元的占13.64%,月均生活费为1200-2000元的占45.45%,月均生活费为2000-3000元的占32.23%,月均生活费处于800元以下的较低水平和3000元以上的较高水平的女大学生都较少,仅占3.72%和4.96%。
二、研究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分析
1.服装消费水平。超过一半的女大学生每月在服装上的消费为200-400元和400-600元,其比例分别为38.84%和28.1%;月均服装费在200元以下,600-800元和800元以上的比例为18.6%,11.16%和3.31%。能接受的单件服装价格为100-200元和200-300元的女大学生高达32.23%和36.36%,代表了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意愿;其次是能接受的单件服装价格为300元以上的女大学生,占19.01%;能接受的单件服装价格为100以下的女大学生最少,占12.4%。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女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水平较高,在总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和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呈现出一致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并且她们所能接受的服装单价也逐步上升,基本上每个女大学生都有能力购买自己理想价位的服装。
2.服装购买频率。在服装购买频率中,每个月购买1次或2次服装的女大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3.39%和41.74%;每个月购买3次或3次以上服装的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10.74%和4.13%。大多数的女大学生的服装购买欲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旺盛的,也有很强的行动力。
3.服装购买时机的选择。女大学生偏向在商家进行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比例占80.17%;有61.98%和53.31%的女大学生选择在缺少衣服时和换季打折时购买服装;新货上市和其他时间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没有自身收入来源,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女大学生对于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反应较强烈,也最能刺激购买的欲望,造成冲动型消费;对于新货上市,服装处于价格较贵的时候则缺少购买兴趣,较少进行服装消费。
4.服装的购买渠道。女大学生对于选择购买服装的渠道中,几乎所有的女大学生都会在网络店铺进行购买,比例高达92.15%;另外选择在品牌专卖店、百货商场和个性小店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比例相近,都超过了50%;而选择在夜市小摊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最少。在进行调查的女大学生中,非常或比较赞同网络上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占总人数的46.28%和45.04%;对此持无所谓、比较和非常不赞同态度的比例为8.68%。由此可见,网络店铺已经成为女大学生购买服装的首选场所,而品牌专卖店和百货商场较高的购物品质和消费环境、个性小店的个性服装也各自吸引了不同的女大学生进行服装购买。
5.服装信息的获取。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女大学生都是根据个人爱好来挑选服装,占84.71%;其次,也会从商品本身出发,或通过身边的朋友介绍、电视网络的传播来获取服装的信息,分别占56.2%、53.31%和51.24%;由于杂志宣传和偶像形象的影响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较少,分别占27.27%和24.38%。女大学生在获取服装信息来源的过程中,以主观的感受为主,同时也受各种客观方面的影响,购买最适合自己的服装。
(二)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服装消费影响因素。在对女大学生服装消费影响因素中,其中,较多女大学生会首先考虑款式美观、价格合理或质量好;关注产品品牌或服务优良的女大学生相对较少。由此说明,女大学生已经不会盲目的注重服装产品品牌,具有款式美观、价格合理和质量好的优点的服装更能吸引她们的注意。
2.服装款式选择。女大学生可选择购买的服装款式,有休闲服饰、半休闲服饰、追求流行服饰、时尚前卫服饰和其他服饰。喜欢追求流行服饰和半休闲服饰的女大学生最多,占总人数的73.55%;选择时尚前卫服饰的女大学生多于选择休闲服饰和其他服饰的,分别占18.6%、7.02%和0.83%。
3.服装购买动机。购买服装的动机是非常多样化的,在此所进行的调查主要针对展现个性和追求舒适这两个动机。女大学生的主要动机是展现个性,比例为62.81%;还有37.19%的女大学生为了追求舒适而购买服装。
(三)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和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服装价格是影响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虽然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较充裕,服装消费水平较高。但她们在选择服装购买时机时,选择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最多,此时服装价格较合理,女大学生容易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服装;选择在新货上市和其他时间购买服装的女大学生最少,此时服装价格较昂贵,女大学生容易买到米珠薪桂的服装。
(2)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是符合自身身份的主观与客观、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结果。女大学生购买服装以个人爱好为主,同时接受商品本身、朋友介绍等各方面的资讯,适当的展现个性,又兼具服装所带来的休闲与舒适。
(3)网上购物是当代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所呈现的新态势。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网络店铺的便捷、物美价廉等优点,牢牢地吸引着女大学生,使女大学生在课业繁忙的时候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购买的乐趣。
三、对服装消费以及生产的建议
(一)对女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建议
作为当代的一名女大学生,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理念,避免铺张浪费等消极主义的影响。女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一切消费行为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应该调整自我消费习惯,以提高自我修养的学习消费为主,制定合理有益的消费计划。另外,女大学生还应适当地参加社会实践或培养自身的经济自立,在劳动中感悟钱财的来之不易,在消费时谨慎思考。
(二)对服装生产商的建议
1.服装款式美观。女大学生喜爱休闲与流行兼具的服装款式,服装生产商应投其所好,把握最新流行趋势,设计展现女大学生自我个性的多样化款式,并尽量选择舒适亲肤的面料,做到款式美观、质量好,打开女大学生服装消费市场。
2.服装定价适中。女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服装生厂商应根据女大学生能接受的单件服装价格,在保证服装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服装的定价,使所有的女大学生都有能力进行服装消费。
3.促销活动丰富。女大学生易受促销打折、换季打折等促销活动的刺激进行服装消费,服装生产商可以多利用这些营销手段,引起女大学生的关注,促进服装消费活动的产生,扩大女大学生服装消费市场份额。
4.网络渠道优化。网上购物已经是女大学生最常购物的场所,服装生厂商应重视网络渠道,建造并完善网上销售渠道,在出货速度、客户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营造舒适、自由的消费环境,满足女大学生服装消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烨.当代女大学生消费心理探析[J].消费导刊,2011,(7):3-4.
[2]孙洋.当前女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调查[J].西江月?中旬,2013,(6).
关键词:网上购物;大学生;双十一;理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F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2009年,淘宝创造性的利用光棍节进行产品推广,时隔五年,“双十一”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网购狂欢盛宴。而今,不少商家都利用“双十一”的契机,猛打价格牌,利用各种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仅2013年“双十一”淘宝交易额就高达350亿元。而其中大学生是中国网购市场不折不扣的主力军,有关数据表明,在中国超过1亿的网购人群中,16~32岁的年轻人占83%。
本课题将以淘宝“双十一”促销为背景,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来研究江苏大学学生“双十一”淘宝购物的现状,分析其中的特点及原因,帮助大学生消费群体更好地了解各大网站节假日促销的营销手段,使大学生面对节假日各网店铺天盖地的促销攻势,能够看紧钱包、理性消费。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双十一”淘宝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本次调查向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9.3%。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双十一”淘宝购物的前期准备、消费金额、购物种类以及对淘宝“双十一”的认识、售后维权问题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小金额消费为主导,消费金额受收入影响。根据调查,在淘宝“双十一”促销活动中消费额在100元以下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1.2%,100~200元之间的学生占32.6%,还有24.2%的被调查者当日花费在200~500元之间,只有少部分同学“双十一”花费超过了500元,其中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收入大多来源于父母,另有部分学生靠兼职维持日常生活,支付能力较弱。
2.消费无计划,难抵低价诱惑。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2.8%表示在“双十一”购物节来临前计划过自己应购买的物品及金额,大多数人有大致的购物清单但未按清单消费,甚至有5.4%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考虑过,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在选购。总体来说,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淘宝购物时缺少理性,购物之前没有认清自己的实质需求,往往会造成预算超支。
3.消费品种多样,以服装鞋包为主。被调查者在淘宝上购买的商品种类丰富多样,服装、食品、鞋包、生活用品、虚拟物品、数码产品、化妆品等应有尽有。其中,高达八成的学生在“双十一”期间购买过服装,半数左右购买过鞋包饰品。服饰类商品种类多样,消费者能够进行多家比较,价格也更低廉,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1]。而在当天购买过学习用品的人数仅占10%,可见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物质消费较多,精神消费较少。
4.价格实惠、方便快捷成为“双十一”淘宝购物的主因。淘宝“双十一”低价诱惑使得大多数人难以抗衡,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优惠的价格是其网购的原因,此外73.5%的学生看中了淘宝购物可以在家“逛商店”,省时又省力,59.1%被淘宝上大量的商品信息吸引,认为有更多的选择。
5.维权意识淡薄,小金额商品维权“嫌麻烦”。调查发现,74.5%的大学生消费者在权益受到损害时会选择小金额商品或不重要的商品则不采取维权措施,大金额商品或重要商品才会采取维权措施。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如果要求退货,往往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对于以小金额消费为主的学生而言,往往很不划算,所以造成了大多数学生打掉牙往肚里吞的现象。
综上所述,虽然在淘宝“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大多数学生为小金额消费,但仍有部分学生消费趋于非理性,具体表现为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等。大学生网购的商品以生活日用品为主,不注重文化教育,消费比例不平衡,精神消费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大学生“双十一”网购建议
针对淘宝“双十一”大学生网购的现状及问题,仅从大学生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练就火眼金睛,识别网购假象。“双十一”当天虽然淘宝声称全场五折,并有满就送、包邮、秒杀等一系列促销让消费者难以拒绝,但是仔细想想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呢!这就要求消费者尤其是单纯的大学生在网购时要擦亮眼睛,不要掉进卖家的陷阱。具体做法是五看:看价格、看信誉、看评价、看销量、看售后,牢记五看,才能使消费者面对“双十一”各网店铺天盖地的促销攻势时,能够看紧钱包、理性消费,才能在网购时不被漫天飞舞的虚假信息所迷惑,真正获得实惠。
(二)列出购物清单,按需购买。很多被调查者表示,“双十一”淘宝时购买了很多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东西,就像鸡肋一样,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其实,这一普遍的现象很容易就能避免,那就是购物前列出购物清单,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把钱用在刀刃上,避免预算超支。
(三)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杜绝网购成瘾。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祖国未来之栋梁,理应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不少学生却沉迷于网购不能自拔,其实这是一种“空虚病”。网购只是网购便利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一个工具,不能产生过于沉迷的心理,在面对网购的时候,大学生需要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节制,明白学业才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逛网店必然会让正常的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受到影响[3。
(四)提高维权意识,捍卫自身权益。对于调查中维权难的现象,一方面建议广大消费者在网购之前要选择正规的商家购买,另一方面要索要发票并保留好交易凭证。作为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应该的,放弃维权不仅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且也会助长不良商家的气焰,使得更多买家权益受损。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维权意识的培养,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外因是动力,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应该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艺术修养水平和科学理性的消费水平,积极追求高水平的精神文化消费,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成为具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人生价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海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青海省师范大学、青海大学、青海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
2、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数据统计法。
二、结果和分析
2、受测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目的
受测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目的,也就是价值取向时发现48.6%的男生认为第一目的是强身健体。女生的第一目的是休闲娱乐,男生排在第二位的选择是丰富生活,占41.1%。女生排在第二位的选择是强身健体,占39.3%;男生排在第三位的选择是休闲娱乐,占37.7%。女生排在第三位的选择是丰富生活,占35.6%。
4、受测大学生不参加休闲体育锻炼的原因
缺乏技能没时间没兴趣身体好没钱
缺少设施学习紧太脏太晒没辅导
5、受测大学生周锻炼次数
零次的男生占9%,女生占23%;每周锻炼一至二次的男女大致相等,且各占半数以上;每周锻炼三至四次的比例,男生占32.8%,女生占20%;每周锻炼四次以上的男生和女生都很少。
6、受测大学生是否有锻炼计划
只有58人占总数的10.1%有锻炼计划。有自己的规划和锻炼方案。余下的大部分人锻炼都是视情况而定了,有机会就炼,没机会就算了。
7、受测大学生每学期休闲体育消费情况
受测大学生大多数人每学期的休闲体育消费在100~200元和200~300元档次上,男女各占60%以上的比例;消费300~400元的男生占14.3%,女生占14.9%。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所以体育消费的支出是有限的。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大部分大学生余暇时间主要用于看影视剧、网上冲浪、逛街、睡觉,而用于体育锻炼、放松身心的休闲体育时间相对较少,休闲的层次、品味较低。
(2)大学生休闲体育目的排位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增进交往等,这说明大学生还是非常重视健康,这符合健康第一的理念。
(3)大学生休闲体育项目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男生倾向于强度较大、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女生倾向于强度较小、对抗性较弱的体育项目上。青海省高校目前开展休闲体育项目与大学生想参加的休闲体育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
(4)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还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开展。青海高校大学生有64%的人认为缺少场地设施是影响他们与休闲体育最主要的因素。场地设施是保障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有了充足的场地设施,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5)大学生需要休闲体育的知识和技能,而学校不重视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导致了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知识的匮乏和技能的缺乏,使大学生对休闲体育失去兴趣。
(6)青海省大学生休闲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结构中以实物型消费为主,用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相对较少。青海省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还相对落后,时尚、休闲等一些都市文化还没有形成气候。
2、建议
(1)在青海省高校开设休闲和休闲体育的有关课程,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2)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教育,让休闲体育回归到大学生中间;(3)成立各种协会、俱乐部,吸引大学生参加运动;(4)重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每天锻炼一小时真正落到实处;(5)加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求;(6)加强对休闲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休闲化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来成.休闲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美) 杰弗瑞・戈比著,张春波,陈定家,刘凤华,等译.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