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消费建议范文

大学生消费建议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大学生消费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消费建议

篇1

1. 大学生冲动购买消费现状分析

1.1 大学生总体消费现状

相信大家都知道,女性天生就爱购物,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对许多新鲜的事情和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同时大学生活中可支配的时间较多,对于女大学生来说逛街购物是她们选择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然而,在消费的过程中,相当一大部分的消费者很有可能迷失在消费购买的环境中,很多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得不够理性,她们的消费行为表现得只注重消费购买的过程,而对商品本身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很多大学生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购买之前并没有消费购买计划,只是在看到某个商品的时候,因为可能需要于是就购买了;还有很多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受特价商品、销售人员推荐等因素影响,从而做出了购买甚至抢购的决策。

2. 分析影响大学生服装冲动购买消费行为的因素

2.1 促销打折对大学生服装冲动购买消费行为的影响

通过促销、打折、有买有送、购物返等促销手段是各大商场,特卖场等消费场所所激发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些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求廉动机,是引起大学生消费者冲动购买商品乃至疯狂购买最有效的客观因素。这些因素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大学生消费者的冲动购买欲望,能够强烈地刺激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情绪,引发冲动购买的行为。

2.2 朋友、他人对大学生服装冲动购买消费行为的影响

有很多同学在进行消费购买之前并没有制定购买计划的,所以她们的购买行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她们在购买过程中容易受到朋友和其他购物的消费者的影响。很多情况下原本她们只是经过消费购买场所,只是看到有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在不知道购买的是何种商品、自己是否需要的情况下,她们的潜意识中觉得既然有那么多人买商品应该是比较划算或者较好的商品,自己购买应该也比较划算和实惠,因此她们随即就可能做出了消费购买的决策,产生冲动购买行为。女性消费者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这是其产

3. 针对大学生服装冲动购买行为的营销建议

3.1 开展特殊假日促销活动

大学生的可支配时间和资金会对冲动性购买产生影响,因此商家在进行促销时,可以把活动安排在周末及重大节假日以及月初等特殊时间,月初是大学生资金比较宽裕的时候,她们刚刚收到父母寄来的生活费,此时针对其开展商品的促销活动会提高消费者的冲动购买率。可以通过限时抢购、限量抢购、购物返券、购物省现金等促销活动,并配合POP广告,店内广告等方式营造现场火爆的销售气氛,刺激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同时通过各种主题促销活动,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商场的文化、品位和个性,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增强消费者对商场的向心力,以促进消费者长期来店购物,以增加其冲动购买的可能性。

3.2 中低档定价策略

鉴于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由于大学生是纯消费者,因此价格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价格是她们挑选服装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大学生经济条件有限,产品价格不能太高,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虽然低价能够增加销售量,但是,价格也能代表产品的质量,定价过低会使产品的质量遭到质疑。所以,鉴于大学生对低价产品的逆反心理,产品定价也不宜过低。大学生更倾向于购买价格适中,时尚又实惠的服装,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相符的价格是刺激服装冲动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企业应主要采取中低档的定价策略,并在产品销售的同时辅以价格折扣、优惠、送礼等促销手段,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也可选择差别定价法,对相同类型的系列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大学生群体的需要。

3.3 加强售后服务,增强品牌忠诚度

服装冲动购买行为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容易产生购买之后的后悔情绪,或是购后的不满意情绪。所以,为了降低消费者产生后悔情绪的可能性,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注重服装产品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消费者在冲动购买时,往往是情感大于理智,因此一味地鼓励购买或是以价格刺激消费者,常常会使消费者有被怂恿后仓促购买,进而对品牌和产品产生反感。所以在销售过程中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给出合理的建议,并对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售后服务主要体现在退换货和服装的合体性修改上。

在服装冲动购买过后,消费者可能会产生后悔的情绪,要求退货或换货来挽回自己的冲动行为。因此,为避免消费者产生对品牌产生的厌恶感,应该满足消费者合理的退货要求。此外,在顾客所需的某号码或颜色服装缺货的情况下,应及时从附近的其他店铺配送,或者及时进货后送至消费者手中,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二次冲动性购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张干群,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

[2] 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M].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6-18

篇2

一、研究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意义

消费,是在所有人身边无时无刻存在的行为方式,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目前的生活情况和价值取向。站在企业的角度,高校大学生的购买力也是极其可观的。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消费大军,大学生将成就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为各大商家制定出营销规划、产品设计方案、市场细分、营销策划提供意见和依据。同时,可以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样式、包装、价格水平以及产品的宣传活动更加符合大学生消费群体,把握消费市场情况,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要,这对企业进一步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增加企业自身的地位和产品的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

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存在许多问题,如他们的攀比心理很强,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矛盾,从而形成了消费不均衡、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样就使一些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一些偏颇,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因而可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细微而严谨的考查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个人消费心理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以及实际情况做到理性消费。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日俱增,无论是大学生的年龄段还是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特角色以及他们如今的心理变化特征,这些种种因素都决定着他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观。笔者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在校大学生属于经济未独立群体,他们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是父母的供给,并且主要用来支付日常的饮食和生活必需品。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大学生消费都十分谨慎,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主要考虑的方面是价格与品质,最重要的购买因素是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考虑商品的安全耐用、外观美好、经济合算。在消费行为中体现出较为理性的消费特点。大学生在购买像手机这种价格较为高的产品时,会思考再三,呈现理性消费。他们面对新鲜事物产生的购买欲望会因为资金的不足而选择可承受范围内价格的商品。总而言之,大学生经济能力较低,自己做兼职赚的钱越来越少,每月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由此可见,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二)消费层次比较分明。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条件与消费领域各有不同,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还有一定的层次性。

1、在男女比例均衡的院校来说,女生所占的比重较大。虽然在生活、学习和饮食费用上男女的比例差不多,但调查显示,女生对于服饰、休闲娱乐方面所需的花费更大一些。由于消费心理的不同,消费的自觉性存在差异,女生对外在和满足其心理的需求更加强烈。

2、大学生经济实力存在差异。根据现实情况,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于是家庭的经济状况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家庭较为富裕的大学生的日常开销和消费层次相对普通条件大学生高一些。与此同时,父母教育理念的差异也是大学生消费受限的一部分因素,很多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溺爱往往是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也有一部分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简朴务实的生活习惯。

3、个人的专业与爱好导致消费层次分明。大家都会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专注于理论文化的大学生更注重书籍材料、书本笔记上,而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更关注于乐器、颜料、服装等消费领域。

(三)大学生消费追求时尚、品牌与享受。当代大学生都是受到过高水平教育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的一般人士还是不同的,他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仅想得到认可,更强烈地想要得到自身被尊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对于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处于旺盛阶段,社会发展越快,这种消费需求越高,他们的消费价值观也会产生改变,具有多元化趋势。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发生的最新、最时尚的信息,手机消费与网络消费已经占据了大学生消费的大部分。对于受到高教育水平的大学生而言,未来的收入将会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在以后将会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学时代消费行为与观念的影响,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存在。大学生消费的潮流趋势也受到社会的重视,一项新研发的产品在大学校园的推广,不但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能相对影响到社会群体消费。

(四)消费行为多元化,已进入网络时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结构也呈现多样化。当今大学生渐渐演变成了刷卡一族,学校图书馆图书卡、缴纳学费和宿舍费的银联卡,还有很多大学生没有收入就有可透支的信用卡。网络消费也越来越多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中国人口众多,使用手机的消费群也成为了一个巨大市场,然而大学生就是最主要的手机消费群之一,早已成为手机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158-02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作者针对西安邮电学院部分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有效率为87.5%。问卷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消费水平分析

1.大学生消费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以家庭支持为主

部分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手段来进一步拓展消费来源,但消费主来源的单一性还没有改变。统计显示,选择家庭为消费主要来源的大学生占了92.3%,而选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为消费主来源的大学生分别只占3.2%、1.2%、2.4%。

2.大学生消费呈两极分化状态,个体间差异很大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月均消费总支出在200―300元的占15.2%,301―500元的占44.8%,501―600元的占25.7%,600元以上的占14.3%。这一数据表明,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不足以满足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属于贫困生的范畴。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以中低消费为主。大学生月消费支出集中在301―600元之间,占总人群的70.5%。

(二)消费结构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基本消费、社交消费和自我发展性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呈现消费多样性现象,生存性消费在消费中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在消费支出的构成比例中,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了总支出的近60%,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总体属于小康水平,娱乐性和发展性消费占了一定的比例。调查显示,有近5%的大学生该项消费占了总消费的70%。

大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花费仅为23.6%,这一比例还没有大学生上网花费(25.6%)的多。大学生可支配的钱有限,所以,应把有限的钱用在学习上,多配置一些学习资料和用品,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消费行为及心理分析

1.影响因素多种性。通过对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专业及年级与大学生月消费支出构成的相关性分析,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大。

2.理性消费主流化。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购买商品时,质量和价格是大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重品牌的仅占12.4%。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可以支配的钱是有限的。时尚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是位于大学生消费的第四因素,说明盲目单纯的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3.消费计划盲目性。对“你认为自己是否会计划性的消费?”这一问题的回答,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消费行为时,没有计划或没有合理的计划。

4.消费行为从众性。受所属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从众”性较强,购买商品易受到他人影响,其实质就是为了获得对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渴望的情感表达。这种从众带来的问题是大学生的消费除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外,有时会使部分学生受到虚荣心的驱使从而形成攀比心理,带来超前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大学生消费的合理引导

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全社会要重视开展好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和建立理性的消费方式。

1.家庭和社会

政府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弘扬者,应把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合二为一,促进社会消费风尚逐渐向理性、科学、健康、文明的方向转化;国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奢糜、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对金钱崇拜和物欲主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父母应培养子女勤俭节约的品德,注重孩子学习发展性消费的支出,尽量减少不合理的生活消费,引导子女科学合理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不应过多地追求时尚,杜绝攀比现象,努力从思想道德上和现实生活中加强对子女自理自控自立能力的培养,做好子女的养成教育。

2.学校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和合理引导。

首先,应重视大学生消费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消费教育相关课程,加强消费文明、消费常识教育。突出对大学生理财技能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消费道德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消费观。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

其次,组织一些力量,深入调研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再次,开展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力更生,通过自身劳动创造资本再进行消费,让学生感受到钱财的来之不易。

最后,塑造大学校园良好的消费环境。人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影响道德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消费道德也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真正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和文明消费,以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积极培育强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坚持积极、正确的消费舆论导向,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行社会主义消费价值观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品位,实现最优最大的消费效益。另外,教师是学生联系最广泛的社会人,在消费生活中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科学消费习惯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3.大学生

篇4

关键词: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这一群体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股中坚力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形成。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的是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当代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十分成熟正确。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科学的消费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生活费用支配

第一,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水平都是在500元以上,生活费用在500元到2000元之间的同学有79.53%,基本能满足在校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都会有差异。总体来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而越是来自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又高于来自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第三,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要平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越是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其月平均生活费用水平越高。这种现象与经济发达地区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差距有一定关系,而来自农村与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一个区间。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第一,食物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是最高的。生活费在500元-1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其食物方面支出比例95.12%为最高,而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食物支出比例仅有65%为最低。这也体现了恩格尔系数的规律,总收入水平越高。食物支出的高比例有在校大学生叫外卖的现象比较普遍和请客吃饭的人际交往需要的两个因素影响。在校大学生校内校外的食物消费选择多样化,除三餐之外的零食水果副食品支出也占了半壁江山。①

第二,人情消费和通讯费用的不合理。在校大学生人情消费超重。在人情消费频率中有60.0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聚会,次数达到每月2-3次,44.41%的大学生每次消费50―100元,人情消费也就占到了所有生活费的20%―30%,占到了生活费很大的一部分。在该方面,大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对电子通讯产品过度依赖。在整个消费结构中,49.26%的大学生每月花费50―100元用于电子通讯产品。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同时,由电子产品衍生出来的附加费也越来越多,当电子通讯产品成为必需品,且花费越来越多时,可能会占据大学生更多原本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也增加了大学生生活的负担。

第三,无计划消费导致生活费无结余甚至超支。大多数大学生在生活费方面能够达到每月略有盈余,其比重占到44.91%。但也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生活费水平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有45%的同学认为生活费不够花很拮据,而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生活费拮据的仅有16.67%。生活费每月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虽然有一

部分存在不计划,随意消费的现象但是能够做到剩余很多。但在不计划随意消

费的大学生中,有21.71%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费不够花,感觉很拮据。对生活费的不合理规划,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余额的消费习惯也难以使大学生应付生活中个别时刻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合理规划生活费,养成适当储蓄的消费模式对大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

二、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第一,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部分贫困生生活费水平极低,基本全部花费在饮食方面,在其他消费方面基本无消费,消费形式呈现单一状态。第二,部分低等消费水平的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观念,依然存在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的行为。②第三,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已经初步显露出后现代性消费的特征,少部分大学生明显显示出后现代性消费特征,并且这种消费趋势还在不断蔓延。③

(二)针对低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针对贫困学生,学校可以有计划的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学费绿色通道、助学贷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甚至为特困学生减免学费。学校完善贫困生补助机制的同时也可以主动联系学校贫困生,让更多的贫困生参与到学校的补助活动中来。例如我校院学工办的相关执勤及资料整理、校档案管理办公室的档案整理及清洁工作、领导办公楼的清洁工作,都是招聘我校贫困生作为兼职人员完成的,这不仅给了贫困生接触领导及老师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费问题。

2.建构大学生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教育、宣传、法律、政策等手段内化大学生的适度、和谐的可持续消费观念、科学的理财观以及发展消费的理念。通过开设消费教育课程、丰富校园消费生活、开辟自立消费通道等手段引导大学生习得理性、合理的消费行为。

3.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积极宣传过度消费的弊端和合理消费的消费理念,增强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⑤

三、高消费水平学生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高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理性消费的颠覆。第一,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系,社会交际在解决日常问题与生活时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拜金、享乐主义思想也不断感染着当代大学生,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同学忽视家庭因素,花钱无度、在经济上毫无节制,在消费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金钱浪费。通过交叉分析表,我们发现高消费群体存在重生活饮食,轻学习的问题,这与他们学生的身份不符。

(二)针对中等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学校可以通过每个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首先,该中心可以定期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对于有过度消费的同学和生活困难的同学分别进行沟通,建立校园小银行。希望自己克制消费的同学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合理消费留下后,其余资金交由中心管理,中心将资金存于余额宝等理财工具,从而从实际上帮助想改变自己消费习惯但苦于自制力太差的同学。另一方面,该中心还可以通过提供勤工俭学的方式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的同时,也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保障同学们的投入资金的安全。

2.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安排了与理财和消费相关的讲座,旨在提倡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优良传统美德,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在学校给予重视的情况下,可设立班级消费劝导监督小组,根据具体详细情况,因人而异地去帮助同学。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向有利于学习和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进行投资。例如鼓励和支持学生会相关部门举办一些有利于开拓学生视眼和常识的百科知识竞赛以及模拟炒股知识大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分散部分大学生追赶潮流和盲目消费的习惯。

四、针对大学生普遍消费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每个月定期向孩子打固定的生活费(特殊情况除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消费理念,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1)鼓励孩子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去寻找一些兼职工作,让孩子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2)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各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减少玩网络游戏的行为。(3)加强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减少对孩子物质的帮助,不断提高孩子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等都有助于增强孩子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的生存能力,并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

(二)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普遍较低。合理的消费习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大学期间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好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消费有以下问题:首先,作为成年人,虽然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但对于生活费完全依赖父母的大学生,应该树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生活费的思想。其次,生活费安排方面,许多大学生无法做到心理预期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大学生学习费用支出较少,将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产品的支出。这一现象也使得大学生无法将资金合理的用于学习,过多的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消费不但分担了大学生学习时间,也给自身生活费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困扰。

对此,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钱要花在刀刃上。作为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第二,学会记账和计划支出。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计划消费的同时与记账相比较,发现自己消费过程中的问题。第三,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兼职。第四,针对部分大学生明知自己存在过度消费行为,却无法克制的行为。可通过学校的组织的财经讲座等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参与讲座后,可以对参与讲座的同学进行后续跟踪,并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消费建议、把合理消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1.联合社会消费权益保障机构、学校、校内商家建立一个与在校大学生消费权益密切相关的消费保障机构。2.社会媒体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负担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3.社会有关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结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是将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民族是希望与未来,树立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观和培养科学的消费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利于社会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消费模式,一个健康的消费模式是正确的消费行为与合理的消费结构必备条件,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这一消费市场的发展完善,与此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以高校、家长、大学生自身、社会有关部门四位一体的模式来发挥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慧.大学生消费状况与经济状况调查[J].办公室业务,2015(3):20-26.

[2]辛振,杨峰.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

[3]陈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后现代视角透析[D].福州大学,2006.

篇5

收入来源。在对主要消费来源的调查题目中,选择主要由家庭供给的占比为91.6%,选择兼职的占比为5.2%,选择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占比为3.2%。同时,在选择兼职的学生中,来自农村或城镇的学生占绝对比例。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部分学生通过家教、餐厅打工、网上开店等兼职方式获得收入,但大多只能作为辅的收入来源,家庭供给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与大学生在消费结构上所表现出的多元化特征不同,其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化。

消费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日常购物方式进行调研。在对购物方式调查的题目中,有86.9%的同学同时选择了外出购物和网上购物。并且,调查结果显示,网购商品种类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帽、鞋、袜、饰品、零食到学习用品,甚至各类电子产品。由此可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

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评价与存在问题

受近年来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亦表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从消费结构来看,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饮食消费为主体,交通通讯、电子消费等消费项目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从消费方式来看,电子消费方式深受90后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其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从收入来源来看,仍然以家庭供给为主,与消费结构的多样性相比,其收入来源则相对单一。整体而言,上海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但从上海市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和消费环境来看,其消费水平基本适当。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饮食消费健康意识淡漠。问卷调查显示,饮食消费虽然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占较大的比重,但通过对其饮食消费细目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在饮食消费上随意性较大、健康意识淡漠。

1.1校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饮食安全存在隐患。在对每周校外就餐多少次的调查题目中,选择3次以上的学生占比32.6%,甚至一些高年级学生经常性地在校外就餐,学校周边的小餐馆、小吃摊生意异常火爆。然而,如上就餐场所在原材料采购、餐具使用卫生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1.2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知识匮乏。调查问卷显示,3成以上的学生不经常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价值不高。在被问及日常饮食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时,76.8%的学生选择的是菜品的口味,而非营养均衡,多数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并且,不少学生喜欢油炸食品和重口味食品,而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量不足。

1.3零食、饮料消费过度。大学生吃零食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女生更加偏爱零食。调查问卷显示,8成以上的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零食消费平均占大学生饮食消费总额的26.9%,这也是大学生平均饮食消费较高的原因之一。并且,部分学生经常以零食代替正餐。另外,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日常饮水量不足,没有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甚至有部分学生经常以饮料代替白开水。

2.电子消费追赶时尚`,娱乐化倾向明显。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消费作为新兴消费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从随身听、游戏机、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电子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开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学生在电子消费中普遍存在如下不良现象:

2.1求新求变心理突出。调查问卷显示,73.5%的大学生在购买电子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时尚和品牌,而非实用性。新外观、新款式、新功能的电子产品通常更受大学生的“青睐”。不少同学坦言,在电子产品消费中喜欢追赶潮流,“更新换代”较为频繁。这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化倾向。

2.2电子产品娱乐化。当前大学生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娱乐功能所占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功能。调查显示,78.6%的学生表示,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外,他们经常用手机玩游戏、上网等。同时,70%以上的受访学生表示,除了毕业写论文和找工作,平时真正用电脑处理文档、查阅资料的时间并不多,远远低于用来玩游戏、看视频等娱乐的时间。甚至一些学生对电子产品有成瘾性依赖症,习惯性地在课堂上玩手机、电脑等,使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3.缺乏明确的财务规划,冲动消费、从众消费行为突出。

3.1缺乏财务规划。调查显示,65.4%的大学生对于每月的消费开支没有明确的规划,95.7%的学生没有记、账习惯,7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较差。在对月消费额较高的学生进行访谈时了解到,不少学生持有“有钱就多花,没钱就少花”的消费观念,以至于出现“月初富翁、月底负翁”的境况。虽然月消费额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学生会对日常生活以外的开支,如去娱乐场所消费、买高档化妆品和服装等有较为理性的节制,但他们也表示,对于每月的开支很少有明确的财务目标和规划,大多数学生属于“跟着感觉走”。仅有少部分学生有较为明确的消费计划,特别是月消费额较低的学生,除饮食、通讯费、交通费等必不可少的花销外,额外支出较少,消费相对理性,属于“精打细算”型。

3.2冲动消费、从众消费现象突出。由于缺乏明确的财务规划,大学生的冲动消费现象也较为突出。调查显示,78.2%的大学生会受商场的促销、打折等宣传活动影响而购买当时可能并不需要的商品,比如衣服、食品等。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消费中的羊群效应。调查显示,无论是衣服、鞋帽、饰品,还是各类电子产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72.9%的大学生表示,其在商品的购买过程中最信任的信息媒介渠道是同学或朋友的经验传授。这一方面与大学生活高度的聚群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从众心理。甚至有些学生通过其消费行为的趋同性,以保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和自我认同感。

引导科学消费行为,加强高校理财文化建构

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对理财能力的培养和理财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理财能力的培养和理财文化的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其科学的消费行为,加强高校理财文化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引导科学饮食消费行为。

当前不少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健康饮食意识淡漠,饮食消费行为随意。因此,大学生饮食消费干预措施和饮食健康教育亟需“跟进”。

1.1提升学校食堂服务质量,减少学生外出就餐机会。其一,丰富学校食堂菜品种类,增加特色小吃、点心,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饮食需求;其二,深化特色化经营模式,适当增加特色餐厅,以满足学生生日、节日等特殊就餐需求;其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缩短采购链条,大力推进平价菜制度,提高学生饮食消费的“性价比”。

1.2普及营养健康常识,培养科学的饮食态度和消费习惯。其一,充分发挥高校社团作用,定期开展营养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普及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基本常识;其二,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入手,培养其科学的饮食态度,尤其要培养大学生按时吃早餐和科学消费零食的习惯;其三,对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实行积极的干预措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大力推广营养餐。

2.引导大学生电子消费行为回归理性。

2.1加强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观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和现实需要购买电子产品,并充分考虑其实用,而不是盲目跟风、攀比或者过分追求时尚和品牌,从而使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消费趋于理性化。同时,应充分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为电子产品消费开支金额相对较大,通常是由家长“买单”,因此家长应从经济源头上控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过度消费。

2.2严格加强高校课堂纪律管理,减少电子产品娱乐化的不良影响。如今,大学课堂上玩手机、玩平板电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视电子产品为玩具的学生不在少数。虽然有些高校对此也出台过一些相应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流于形式。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也与课堂纪律管理不严格有关。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使电子产品对大学生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负面影响尽量弱化。

3.加强理财教育,建构理财文化。

消费与理财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加强理财教育、建构理财文化必不可少。理财专家指出,大学时期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时,增强其“财商”的培养,在大学校园建构和谐的消费、理财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1培养理财观念。大学阶段是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的形成阶段。然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2.6%的同学认为自己尚未步入社会,除家庭外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没财可理”。还有学生认为“财是赚出来的,不是理出来的”、“理财是富人的事,和自己关系不大”。并且,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不少在校大学生将理财等同于投资,认为理财就是炒股票、买基金等。由此可见,当前在校大学生对理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误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因此,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3.2学习理财知识。调查显示,82.9%的大学生表示,对理财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万事达卡的“大学生理财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75%的大陆受访大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表示感兴趣,但是受访者中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的占72%。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教育的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即便是一些财经类专业开设有理财课程,但常以理论为主,偏重于证券、基金等投资知识的论述,真正贴近大学生实际消费情况和财务状况,能为之所用的理财知识则较少。高校应把理财教育以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之中,积极普及理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