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目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策略不明确
目前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没有把员工的思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企业高层领导只注重追求经济的时效性,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思想教育培训机制,只关注与员工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和培 训,没有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觉悟等方面的素质教育。部分企业的领导也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政治意识淡薄。无法站在真正的高度上,带领员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思想建设基础,没有一套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明确方针做指引, 思想政治规章制度的建设得不到有效提升,就不会使各级员工的思想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对与党的方针思路和思想政治要求都不明确,无法在实践中经济和思想一起抓,不能及时发现员工思想政治意识上的漏洞,无法及时给予修正和调整。
二、思想政治路线不正确
在新形势的促进下,干部职工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作为指导。企业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员工的思想政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无法得到和谐统一。领导干部没有严于律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各项要求,企业内部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使企业经济发展与各项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不能保持一致。
多数企业没有深入从根本上将思想政治工作渗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使企业员工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做指引,使企业不仅无法在经济发展中能够取得进步,也使得员工无章可依、无迹可循。
三、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的滞后性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内部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顺应时展的方针和要求,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总存在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的现象,极大地束缚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无法担当社会责任及弘扬企业精神,缺少创新思维和顺应新形势下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点。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策略
在企业发展中,一个好的领导必须要把员工思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企业高层领导有效的思想教育实施,不但要对工作能力有很好的培训,同时把对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的方案进行完善和协调。这个前提必须是领导者有较高的素质,领导应注意在文化知识上的强化和改进,明白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中不断地带领员工迈向更好的未来。
在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明确方针指引下,我们应在企业建立伊始就有一套完善的思想政治制度,使员工在工作之中有学习和改进的机会。这种制度需要领导者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来指导学习,在实践中经济思想一起抓,及时发现员工思想政治意识上的漏洞,并及时调整。企业领导应对内部思想相协调发展事项都重视起来,灵活多变地实施改正工作,做到大事能负责,小事找原因。
二、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在新形势的促进下,干部职工应该将工作的落实情况重视起来,使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完善提升,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将员工的思想政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相统一起来。这就要求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不断进行个人思想的完善,使自己适应新形势的各项要求,保证在企业内部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使企业经济发展与各项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一致,使企业不断进步。
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会议,使企业员工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做指引,并且将正确的思想政治渗透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当中去,使企业不仅在经济发展中能够取得进步,而且在主导思想的指导中能够有所发展,稳中求进步。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路线,把自身的发展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号召员工通过自己的现实行动,加入到积极营建社会主义科学建设上来,对相应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同时能够将基础建设与整体建设融合起来,带动一部分人员前进,在先进模范的鼓舞下,促使更多的人能够进步,从而真正能够将企业内部思想教育提升上来。
三、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要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
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经济和思想也随之变动,我们要注意对外来思想和知识的认知,有重点地改进自身缺点。在学习其他企业的优良思想的同时,联系实际,根据顺应时展的方针和要求,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自身企业文化不断建立健全的同时,我们应把握随时出现的机会,同心协力,争取在领导和员工的协调发展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思想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改正,以勇于承担和负责的态度去创新,果断地下决心,坚决以发展和弘扬企业精神为宗旨,以为社会服务为原则,提升企业魅力,造就新的业绩。
第一,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建立。企业领导者应该深入基层,在员工那里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对员工所提出的方案做深入研究,搞好“三个代表”在群众中间的融入;做到把为社会造福的思想和提升企业形象的协调一致性,把这种思想带到工作中去,正确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明白自身在工作中的价值所在。
企业员工应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和思想的宗旨,正确听从领导的合理安排,做到工作和思想都要抓、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明白工作是靠社会维系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为社会服务,同时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只有领导和员工都能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存在价值,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发展的统一。
第二,干部提升思想觉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干部职工各项素质不断提升,保证在企业不断发展与建设道路中,干部起到关键性的带头作用,使企业的各项组织都能够进步。在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中,需要党的正确领导思想做指引,引导员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使企业工作由良性的发展,促使企业在经济经济建设的道路中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另外,干部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的提升工作就要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带头先锋,这个带头先锋在进行社会实践工作中,不会出现、吃拿卡要的现象,严格按照党的思路进行发展,使国家内部的企业有一个较好的市场发展机制。帮助员工解决一切生活困难,使干部职工在中层领导路途中发挥最大本事,使企业员工走向幸福的生活道路,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干部职工创新意识建设。干部职工在新形势的发展下,要把握时代的最新脉搏,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在原有的技术和思想指导下进行改革与创新。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要做好各项党政工作必须从新的角度入手,不断建设有新型战略思想为基础的工作,发扬创新能力,使干部职工能够在新时代的影响下不会落伍。
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就是要求干部职工头脑灵活,不断发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紧抓时代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创新。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当前的问题,并且推导出有力的解决措施,以公共建设为己任,使企业建设不断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不被时代所抛弃,严格按照国家经济战略和思想指导进行改革与创新,对新形势的挑战进行有力的回击。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
0.引言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政治教育,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保证。
1.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意义
黄彦华学者曾经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是在政治教育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效。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高校政治教育所取得的实际与实践意义。
1.1思想政治教育是常论不老的话题
高校政治教育对社会有重大意义,这一点好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揭示,一致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衡量一个人成就大小的重要尺度。古代有教育者提出“性非教化不成”、“善政,不如善教之得于民也”等等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言论,今天我们仍然孜孜不倦的探讨着这个话题,所以它是一个常谈常新、永谈不老的话题。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是现实的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富有实践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体现时代的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当做智育来进行教育,不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大学生素质的高低,而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来学会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不再出现诸如大学生犯罪这样的教育的尴尬局面,向社会输送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2.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的需求。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却存在者一些落后的观念。例如:一些学校过度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教育,忽视学生思想教育的部分。还有一些学校认为学生来读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创造经济效益,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还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对高校的现实情况研究不足,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从实际出发,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的开展。
2.2学生主体意识缺乏
高校学生主体意识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心理方面。高校学生还处于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心理机制不够健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反应,常常做出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情。第二,思想方面。高校学生的思想活动充满了差异性和多变形,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两方面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是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激励机制不健全,所以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不高。其次,运行机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规范,很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难以开展,一些部门的职能不能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3.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3.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化思想政治的第一步应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能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应该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还要优化教育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从单向性向多向性转变、从单一层次向多层次的转变,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指导,调动大学生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
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应该提高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提高其实践能力、参与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校学生政治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其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让其自觉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促进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只有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才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原因。
3.3健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机制
健全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素质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高校想要提高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充分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健全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者应该加以经济和精神的奖励。第二,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应完善领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强化政治教育意识,制定定期的会议制度,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3.4鼓励教与学方式的创新
再好的教师都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再好的教育者也不能让学生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直面所有的问题。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就是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交给学生这些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真正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让其充分发挥表达自己的意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允许其参与到多元的观点甚至是对立的观点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其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自信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5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一方面可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校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向。为了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必需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片面。 首先, 分数可以作为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其次,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由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向注重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主要依靠考试转向依赖多种考查方式, 由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再次,全方位评价学生。从多个方面综合地评价学生,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科技文化、心理等,只有评价机制发生改变,才有能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6建立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达到教育与实践的统一,就应该建立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就是教师安排不同的实习项目,校外基地就是让学生接近实际,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4.结语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高校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鼓励教与学方式的创新、调整评价机制,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科]
【参考文献】
[1]程刚,金一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的探索[J].高校理论战线,2009(1).
[2]张红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策略
高等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否在高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大学生教育工作开展的成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特别是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素质发展的塑造人的功效。
一、人文关怀
1、人文关怀的涵义
何为人文关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阐释。有的学者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说,“关怀”是对他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还有的学者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尽管学者们对人文关怀有多种理解,但归纳起来,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关怀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内涵。因此,实施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
首先,重视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开发人的精神动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是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而是注重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人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使人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动力。”[1]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其次,重视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现展的必然诉求。
在教育过程中切实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建构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必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主体性哲学的指导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随之建立,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重新确立起来。但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突出教育者的主体性,把教育者当作唯一主体,把大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忽视作为客体的大学生的主体性。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转向是时展的必然要求。[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的现状
1、出发点和立足点缺乏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健全人格、完美人性与素质发展的塑造人的功效。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道德规范对人的外在制约作用,忽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从而把受教育者看成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客体。
2、过分突出施教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过分突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其权威,采取强化灌输,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主观愿望出发,使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单打一”,忽视了大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理解和内化过程的重要作用。他们在束缚、压力下而不是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故而很难形成有效的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失去了学生主体定位,也就失去了文人关怀的根基。
3、忽视学生的自我需要,失去了人文关怀的回应机制。
人文关怀是一种情感付出的社会活动,施教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者的主体感受,必然形关怀的回应机制。但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却忽视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倾向于向学生进行抽象而空洞的正面说教,而对学生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讲不清讲不透甚至干脆回避;当涉及到某些“阴暗面”的东西时,不能够从理性的思维和正确的角度进行评析,真心实意地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或者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充分肯定人,充分实现人的心灵自由、精神解放。在这样的哲学观念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强调德育对人的转化,硬性地要求人无条件地、机械地按照道德规则行事。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而向对话式转变。使受教育者双方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相互磋商。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2、尊重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塑造独立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强调塑造独立人格。如同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地过滤人格品质中那些被动性、狭隘性等消极因素,提升他们人格品质中的优秀元素,培养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参与、主动创造的精神。
3、提升精神品位,丰富青年学生的心灵世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换言之,引导大学生构建精神家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归宿点。从学生个体的精神内核来看,培养高尚道德,构筑精神家园,其具体体现就是构筑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倡导在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突出构筑精神家园的重要性,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故,对于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构建精神家园是一种需要和权利,对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管理人员而言,是一种责任与义务。
因此,我们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教育的主体应强化思想教育的人文关怀,使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祖国才能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成为美好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徐辉.80 后大学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学研究,2008(3).
【关键词】 事业单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这项工作也呈现多元化等发展的趋势。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继而更好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本文从当前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情况谈起,继而阐述了关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参考价值。
一、在当前,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严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十分严重形式主义。这种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而不注重实际落实,使其不能够发挥其本来的作用,甚至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一种浪费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有害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
在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多数都是由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下单任务,然后由本级单位来执行任务,而且仍旧是采用陈旧的填鸭式或者灌输式教育模式,听一听报告,记一记笔记等等诸如此类的形式。这些形式很难使人对其产生新鲜感,从而导致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难吸收理解。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思想教育教育工作时,将参加学习的人集中起来送往外地进行学习,其除了学习地点的变更之外,其他如常,非但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还影响了日常的工作,浪费了大量物力资源。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者知识结构不合理
以人为本,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解决实际工作中,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科学管理相结合,是其创新的有效结合点。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与实施者,其必须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状况,、广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搞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尤其是要注意将科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其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其次,作为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所在单位的情况,理解自己工作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在进行工作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盲目,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不到位
这里所说的管理不到位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其的管理没有硬措施,在对其的考核上缺乏衡量目标的方法,处理问题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在目前,事业单位中大多是呈现“铁饭碗”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得干部群众在进入事业单位之后一般不会出现下岗等失业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往往会忽视进步的要求。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执行或监督时,往往会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及“走走形式就完事”的情况。这些情况严重的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事业单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当前,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社会发展的脚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只能,就必须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业单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机构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事业单位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局面。事业单位要改革就要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的水平。在改革的过程中,甚至会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被推进到市场中去。这些情况势必会让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继而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事业单位更好的完成改革并实现自己的功能,就必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工具化解群众和干部对于改革的误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改革之中。
(二)是事业单位更好的面对社会经济的局面的需要。
当前,经济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物价上涨等。这些问题给事业单位的员工带了十分巨大的思想冲击与实质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力量去稳定群众和干部的情绪,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它与其他单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由相关的国家机关领导且不以盈利作为直接目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紧紧的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能够源源不断的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还能提高人才的素质,增强其责任心,继而加快事业单位的建设,提升其发展水平。
三、关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育工作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在人民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这一手段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与各级组织之间的联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开展网上学习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和干部的学习需要。此外,还可以制作电子刊物,方便群众干部学习时还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摘要:斯金纳对强化理论的提出和研究为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在了解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把强化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备什么样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应用,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方法。
关键词:斯金纳;强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一、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也称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该理论最早是俄国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巴甫洛夫创立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之后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论、华生的行为主义论和桑代克的尝试学习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对强化的解释不同于巴甫洛夫。斯金纳把强化看成是增强某种反应、某种行为概率的手段,是保持行为和塑造行为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所谓强化,是指某项行为的结果会增加或降低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斯金纳还对动物的学习行为进行了专门研究,其对人类行为的训练与学习、控制与调节、预防与矫正有重要的影响,于是也就有了这篇文章的思路,把强化理论应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
(二)强化理论的类型
斯金纳提出了四种类型,第一和第二种的类型是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使用某种有吸引力的评价或奖酬,如肯定、赞赏、增资、提升等,对某一行为进行肯定和奖励使之重视并加强这一行为。而负强化是使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有了改变时,减少了其不愉快的刺激,也就是说去除结果中的负面因素。第三种类型是惩罚。惩罚是为了降低一种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惩罚的前提是消极的行为,惩罚是为了强调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比如使用批评、降薪、降职、处分等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结果,从而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惩罚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它会使人产生一些负面效果。最后一种类型就是消退。对于一些行为如果不想采取惩罚的方式还有消退的方式。消退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这种行为的轻视,使之自然消退。二是对原来用正强化建立起来的好的行为,由于种种原因不再予以正强化,最终渐渐消失掉。比如,老师忽略学生成绩的提高与进步,逐渐地学生对待学习和工作就不再有积极的态度了。上述的四种类型中,正强化是影响行为发生的最有力的工具,通过强化可以获得某一行为、持续某一行为、消除或者改变某一行为。这种强化不是通过外部的惩罚和奖励就会产生作用,而是要把整体与部分、内部与外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正确思想和自我调节。因此,把强化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强化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问题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较为复杂,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在全球化语境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高校去积极探索了。而从斯金纳强化理论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来改造和控制,所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把握强化的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二)满足大学生心理的内在需要现在的大学生正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意识强烈的阶段,特别希望老师、同学、父母长辈等人对他的想法、行为予以认同和评价。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和关注的心理很明显。而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并未具备完全独立生存的能力,他们有时会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眼高手低,但他们还不希望听取别人的说教和引导,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或许不现实的目标。但也并不能以偏概全,还有很多同学脚踏实地对自己的大学生生涯早早做出规划。而对于消极的同学而言,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要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同学提供平台,参与创业、规划项目,并且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和心理。在课外实践活动上也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追求理想的动力和实现理想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主动性,避免他们产生消极思想。使得一部分积极的同学的行为通过激励的方式,去影响另外一部分消极的同学的行为。此外,还应注意外来思想文化、就业形势压力等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困惑导致他们的负面心理情绪,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一些负面心理情绪夸张夸大。那么通过强化理论中的正负两种强化就可以做到,对于积极的行为给予及时的正强化,同时消极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负强化。当然,这也要求高校教育者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三)规范大学生行为的现实需要
当前,中国大学生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各种不良诱惑和影响牵动着大学生的心理。他们太年轻太容易受外界的诱惑,他们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心智尚不成熟,在这个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他们的思维太容易被这些新鲜的主流活动所冲击。近些年,网络信息发展迅速,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会很大程度上受网络影响,一时间各种网络用语、网红等字眼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要经常召开班级会议和同学多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各大高校要遵循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群体的培育要求,鼓励大学生积极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正确选择敏锐性。把强化理论运用其中,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强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一)把握好强化的渐进性
斯金纳指出:“人的行为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一个连续形成的过程”。强化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是需要有努力奋斗的目标,而且当人的行为出现以后要得到及时的强化。这样目标才得以逐步的实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地把握大学生每个阶段所处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强化期望值。任何教育都必须围绕教育目标而展开,教育者要帮助学生“量身制定”一个可能的能够实现范围内的目标,不要急于求成。其次,想要提高大学生实现整体目标的准确性,教育者要帮助他们使自己的整体目标具体化。最后,还要把握好目标的尺度,保证其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其能够完成,使其有条不紊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二)掌握好强化的实效性
如果掌握好强化的实效性就可以使被强化者及时意识到强化与目标行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们继续保持积极性。如果时过境迁再给予奖励,其激励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对于大学生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掌握好强化的实效性,要使强化物对受教育者作出的行为具有强化作用,在受教育者有好的表现之后及时给予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人们以鼓励和信心。鞭策他们继续努力前进。所以,要重视奖励的实际效果,不能搞形式主义、平均主义、福利主义。但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奖励如此,惩罚也要掌握实效性。
(三)坚持强化的科学性
首先,要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共同目的都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的存在满足了大学生的低级需求,精神奖励则帮助他们实现更加高级的需求。我们要在二者之间取长补短,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最大化,从而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们的需要,最终实现强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把正面奖励与负面奖励相结合。正面奖励是指对于那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相一致的行为表现的奖励,以增强这些有效行为的出现频率,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奖学金、助学金、赞赏等等。负面奖励就是处分、取消奖学金、通报批评等。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把正面与负面的奖励统一起来才可以树立威信。如果只奖不罚,会影响奖励的效果,还会使不良行为得不到纠正,不良风气滋长蔓延;如果只罚不奖,就难以激发学生们的进取心、荣誉感、信任感,也就达不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负面奖励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治病救人,改正错误,重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进步,才是最终目的。
由此看出,强化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然性和积极的作用。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科学地运用好强化理论,能够帮助同学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正确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对社会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能力。同时,还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未来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进步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在强化理论不仅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而且还应用和研究于高校的教师工作中以及各行各业各领域里。或许现在结合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还不够成熟,还处于初步的持续探索的阶段,但在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中已初见成效了。
参考文献:
[1]吴爱明.组织行为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邵秋男.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5]唐旭姣.斯金纳强化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