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1

目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策略不明确

目前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没有把员工的思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企业高层领导只注重追求经济的时效性,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思想教育培训机制,只关注与员工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和培 训,没有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觉悟等方面的素质教育。部分企业的领导也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政治意识淡薄。无法站在真正的高度上,带领员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思想建设基础,没有一套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明确方针做指引, 思想政治规章制度的建设得不到有效提升,就不会使各级员工的思想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对与党的方针思路和思想政治要求都不明确,无法在实践中经济和思想一起抓,不能及时发现员工思想政治意识上的漏洞,无法及时给予修正和调整。

二、思想政治路线不正确

在新形势的促进下,干部职工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作为指导。企业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员工的思想政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无法得到和谐统一。领导干部没有严于律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各项要求,企业内部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使企业经济发展与各项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不能保持一致。

多数企业没有深入从根本上将思想政治工作渗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使企业员工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做指引,使企业不仅无法在经济发展中能够取得进步,也使得员工无章可依、无迹可循。

三、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的滞后性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内部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顺应时展的方针和要求,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总存在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的现象,极大地束缚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无法担当社会责任及弘扬企业精神,缺少创新思维和顺应新形势下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点。

强化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策略

在企业发展中,一个好的领导必须要把员工思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企业高层领导有效的思想教育实施,不但要对工作能力有很好的培训,同时把对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的方案进行完善和协调。这个前提必须是领导者有较高的素质,领导应注意在文化知识上的强化和改进,明白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中不断地带领员工迈向更好的未来。

在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明确方针指引下,我们应在企业建立伊始就有一套完善的思想政治制度,使员工在工作之中有学习和改进的机会。这种制度需要领导者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来指导学习,在实践中经济思想一起抓,及时发现员工思想政治意识上的漏洞,并及时调整。企业领导应对内部思想相协调发展事项都重视起来,灵活多变地实施改正工作,做到大事能负责,小事找原因。

二、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在新形势的促进下,干部职工应该将工作的落实情况重视起来,使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完善提升,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将员工的思想政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相统一起来。这就要求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不断进行个人思想的完善,使自己适应新形势的各项要求,保证在企业内部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使企业经济发展与各项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一致,使企业不断进步。

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会议,使企业员工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做指引,并且将正确的思想政治渗透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当中去,使企业不仅在经济发展中能够取得进步,而且在主导思想的指导中能够有所发展,稳中求进步。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路线,把自身的发展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号召员工通过自己的现实行动,加入到积极营建社会主义科学建设上来,对相应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同时能够将基础建设与整体建设融合起来,带动一部分人员前进,在先进模范的鼓舞下,促使更多的人能够进步,从而真正能够将企业内部思想教育提升上来。

三、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要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

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经济和思想也随之变动,我们要注意对外来思想和知识的认知,有重点地改进自身缺点。在学习其他企业的优良思想的同时,联系实际,根据顺应时展的方针和要求,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自身企业文化不断建立健全的同时,我们应把握随时出现的机会,同心协力,争取在领导和员工的协调发展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思想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改正,以勇于承担和负责的态度去创新,果断地下决心,坚决以发展和弘扬企业精神为宗旨,以为社会服务为原则,提升企业魅力,造就新的业绩。

第一,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建立。企业领导者应该深入基层,在员工那里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对员工所提出的方案做深入研究,搞好“三个代表”在群众中间的融入;做到把为社会造福的思想和提升企业形象的协调一致性,把这种思想带到工作中去,正确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明白自身在工作中的价值所在。

企业员工应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和思想的宗旨,正确听从领导的合理安排,做到工作和思想都要抓、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明白工作是靠社会维系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为社会服务,同时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只有领导和员工都能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存在价值,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发展的统一。

第二,干部提升思想觉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干部职工各项素质不断提升,保证在企业不断发展与建设道路中,干部起到关键性的带头作用,使企业的各项组织都能够进步。在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中,需要党的正确领导思想做指引,引导员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使企业工作由良性的发展,促使企业在经济经济建设的道路中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另外,干部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的提升工作就要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带头先锋,这个带头先锋在进行社会实践工作中,不会出现、吃拿卡要的现象,严格按照党的思路进行发展,使国家内部的企业有一个较好的市场发展机制。帮助员工解决一切生活困难,使干部职工在中层领导路途中发挥最大本事,使企业员工走向幸福的生活道路,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干部职工创新意识建设。干部职工在新形势的发展下,要把握时代的最新脉搏,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在原有的技术和思想指导下进行改革与创新。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要做好各项党政工作必须从新的角度入手,不断建设有新型战略思想为基础的工作,发扬创新能力,使干部职工能够在新时代的影响下不会落伍。

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就是要求干部职工头脑灵活,不断发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紧抓时代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创新。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当前的问题,并且推导出有力的解决措施,以公共建设为己任,使企业建设不断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不被时代所抛弃,严格按照国家经济战略和思想指导进行改革与创新,对新形势的挑战进行有力的回击。

篇2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

0.引言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政治教育,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保证。

1.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意义

黄彦华学者曾经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是在政治教育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效。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高校政治教育所取得的实际与实践意义。

1.1思想政治教育是常论不老的话题

高校政治教育对社会有重大意义,这一点好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揭示,一致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衡量一个人成就大小的重要尺度。古代有教育者提出“性非教化不成”、“善政,不如善教之得于民也”等等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言论,今天我们仍然孜孜不倦的探讨着这个话题,所以它是一个常谈常新、永谈不老的话题。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是现实的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富有实践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体现时代的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当做智育来进行教育,不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大学生素质的高低,而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来学会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不再出现诸如大学生犯罪这样的教育的尴尬局面,向社会输送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2.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的需求。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却存在者一些落后的观念。例如:一些学校过度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教育,忽视学生思想教育的部分。还有一些学校认为学生来读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创造经济效益,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还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对高校的现实情况研究不足,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从实际出发,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的开展。

2.2学生主体意识缺乏

高校学生主体意识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心理方面。高校学生还处于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心理机制不够健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反应,常常做出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情。第二,思想方面。高校学生的思想活动充满了差异性和多变形,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两方面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是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激励机制不健全,所以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不高。其次,运行机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规范,很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难以开展,一些部门的职能不能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3.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3.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化思想政治的第一步应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能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应该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还要优化教育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从单向性向多向性转变、从单一层次向多层次的转变,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指导,调动大学生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

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应该提高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提高其实践能力、参与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校学生政治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其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让其自觉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促进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只有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才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原因。

3.3健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机制

健全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素质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高校想要提高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充分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健全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者应该加以经济和精神的奖励。第二,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应完善领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强化政治教育意识,制定定期的会议制度,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3.4鼓励教与学方式的创新

再好的教师都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再好的教育者也不能让学生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直面所有的问题。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就是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交给学生这些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真正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让其充分发挥表达自己的意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允许其参与到多元的观点甚至是对立的观点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其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自信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5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一方面可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校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向。为了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必需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片面。 首先, 分数可以作为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其次,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由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向注重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主要依靠考试转向依赖多种考查方式, 由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再次,全方位评价学生。从多个方面综合地评价学生,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科技文化、心理等,只有评价机制发生改变,才有能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6建立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达到教育与实践的统一,就应该建立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就是教师安排不同的实习项目,校外基地就是让学生接近实际,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4.结语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高校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鼓励教与学方式的创新、调整评价机制,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科]

【参考文献】

[1]程刚,金一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的探索[J].高校理论战线,2009(1).

[2]张红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策略

高等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否在高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大学生教育工作开展的成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特别是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素质发展的塑造人的功效。

一、人文关怀

1、人文关怀的涵义

何为人文关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阐释。有的学者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说,“关怀”是对他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还有的学者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尽管学者们对人文关怀有多种理解,但归纳起来,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关怀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内涵。因此,实施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

首先,重视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开发人的精神动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是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而是注重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人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使人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动力。”[1]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其次,重视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现展的必然诉求。

在教育过程中切实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建构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必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主体性哲学的指导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随之建立,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重新确立起来。但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突出教育者的主体性,把教育者当作唯一主体,把大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忽视作为客体的大学生的主体性。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转向是时展的必然要求。[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的现状

1、出发点和立足点缺乏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健全人格、完美人性与素质发展的塑造人的功效。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道德规范对人的外在制约作用,忽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从而把受教育者看成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客体。

2、过分突出施教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过分突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其权威,采取强化灌输,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主观愿望出发,使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单打一”,忽视了大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理解和内化过程的重要作用。他们在束缚、压力下而不是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故而很难形成有效的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失去了学生主体定位,也就失去了文人关怀的根基。

3、忽视学生的自我需要,失去了人文关怀的回应机制。

人文关怀是一种情感付出的社会活动,施教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者的主体感受,必然形关怀的回应机制。但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却忽视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倾向于向学生进行抽象而空洞的正面说教,而对学生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讲不清讲不透甚至干脆回避;当涉及到某些“阴暗面”的东西时,不能够从理性的思维和正确的角度进行评析,真心实意地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或者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充分肯定人,充分实现人的心灵自由、精神解放。在这样的哲学观念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强调德育对人的转化,硬性地要求人无条件地、机械地按照道德规则行事。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而向对话式转变。使受教育者双方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相互磋商。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2、尊重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塑造独立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强调塑造独立人格。如同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地过滤人格品质中那些被动性、狭隘性等消极因素,提升他们人格品质中的优秀元素,培养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参与、主动创造的精神。

3、提升精神品位,丰富青年学生的心灵世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换言之,引导大学生构建精神家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归宿点。从学生个体的精神内核来看,培养高尚道德,构筑精神家园,其具体体现就是构筑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倡导在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突出构筑精神家园的重要性,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故,对于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构建精神家园是一种需要和权利,对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管理人员而言,是一种责任与义务。

因此,我们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教育的主体应强化思想教育的人文关怀,使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祖国才能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成为美好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徐辉.80 后大学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学研究,2008(3).

篇4

【关键词】 事业单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这项工作也呈现多元化等发展的趋势。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继而更好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本文从当前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情况谈起,继而阐述了关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参考价值。

一、在当前,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严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十分严重形式主义。这种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而不注重实际落实,使其不能够发挥其本来的作用,甚至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一种浪费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有害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

在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多数都是由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下单任务,然后由本级单位来执行任务,而且仍旧是采用陈旧的填鸭式或者灌输式教育模式,听一听报告,记一记笔记等等诸如此类的形式。这些形式很难使人对其产生新鲜感,从而导致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难吸收理解。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思想教育教育工作时,将参加学习的人集中起来送往外地进行学习,其除了学习地点的变更之外,其他如常,非但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还影响了日常的工作,浪费了大量物力资源。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者知识结构不合理

以人为本,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解决实际工作中,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科学管理相结合,是其创新的有效结合点。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与实施者,其必须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状况,、广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搞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尤其是要注意将科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其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其次,作为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所在单位的情况,理解自己工作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在进行工作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盲目,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不到位

这里所说的管理不到位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其的管理没有硬措施,在对其的考核上缺乏衡量目标的方法,处理问题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在目前,事业单位中大多是呈现“铁饭碗”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得干部群众在进入事业单位之后一般不会出现下岗等失业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往往会忽视进步的要求。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执行或监督时,往往会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及“走走形式就完事”的情况。这些情况严重的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事业单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当前,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社会发展的脚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只能,就必须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业单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机构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事业单位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局面。事业单位要改革就要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的水平。在改革的过程中,甚至会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被推进到市场中去。这些情况势必会让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继而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事业单位更好的完成改革并实现自己的功能,就必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工具化解群众和干部对于改革的误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改革之中。

(二)是事业单位更好的面对社会经济的局面的需要。

当前,经济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物价上涨等。这些问题给事业单位的员工带了十分巨大的思想冲击与实质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力量去稳定群众和干部的情绪,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它与其他单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由相关的国家机关领导且不以盈利作为直接目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紧紧的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能够源源不断的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还能提高人才的素质,增强其责任心,继而加快事业单位的建设,提升其发展水平。

三、关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育工作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在人民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这一手段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与各级组织之间的联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开展网上学习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和干部的学习需要。此外,还可以制作电子刊物,方便群众干部学习时还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篇5

摘要:斯金纳对强化理论的提出和研究为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在了解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把强化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备什么样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应用,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方法。

关键词:斯金纳;强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一、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也称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该理论最早是俄国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巴甫洛夫创立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之后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论、华生的行为主义论和桑代克的尝试学习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对强化的解释不同于巴甫洛夫。斯金纳把强化看成是增强某种反应、某种行为概率的手段,是保持行为和塑造行为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所谓强化,是指某项行为的结果会增加或降低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斯金纳还对动物的学习行为进行了专门研究,其对人类行为的训练与学习、控制与调节、预防与矫正有重要的影响,于是也就有了这篇文章的思路,把强化理论应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

(二)强化理论的类型

斯金纳提出了四种类型,第一和第二种的类型是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使用某种有吸引力的评价或奖酬,如肯定、赞赏、增资、提升等,对某一行为进行肯定和奖励使之重视并加强这一行为。而负强化是使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有了改变时,减少了其不愉快的刺激,也就是说去除结果中的负面因素。第三种类型是惩罚。惩罚是为了降低一种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惩罚的前提是消极的行为,惩罚是为了强调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比如使用批评、降薪、降职、处分等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结果,从而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惩罚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它会使人产生一些负面效果。最后一种类型就是消退。对于一些行为如果不想采取惩罚的方式还有消退的方式。消退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这种行为的轻视,使之自然消退。二是对原来用正强化建立起来的好的行为,由于种种原因不再予以正强化,最终渐渐消失掉。比如,老师忽略学生成绩的提高与进步,逐渐地学生对待学习和工作就不再有积极的态度了。上述的四种类型中,正强化是影响行为发生的最有力的工具,通过强化可以获得某一行为、持续某一行为、消除或者改变某一行为。这种强化不是通过外部的惩罚和奖励就会产生作用,而是要把整体与部分、内部与外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正确思想和自我调节。因此,把强化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强化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问题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较为复杂,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在全球化语境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高校去积极探索了。而从斯金纳强化理论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来改造和控制,所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把握强化的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二)满足大学生心理的内在需要现在的大学生正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意识强烈的阶段,特别希望老师、同学、父母长辈等人对他的想法、行为予以认同和评价。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和关注的心理很明显。而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并未具备完全独立生存的能力,他们有时会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眼高手低,但他们还不希望听取别人的说教和引导,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或许不现实的目标。但也并不能以偏概全,还有很多同学脚踏实地对自己的大学生生涯早早做出规划。而对于消极的同学而言,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要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同学提供平台,参与创业、规划项目,并且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和心理。在课外实践活动上也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追求理想的动力和实现理想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主动性,避免他们产生消极思想。使得一部分积极的同学的行为通过激励的方式,去影响另外一部分消极的同学的行为。此外,还应注意外来思想文化、就业形势压力等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困惑导致他们的负面心理情绪,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一些负面心理情绪夸张夸大。那么通过强化理论中的正负两种强化就可以做到,对于积极的行为给予及时的正强化,同时消极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负强化。当然,这也要求高校教育者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三)规范大学生行为的现实需要

当前,中国大学生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各种不良诱惑和影响牵动着大学生的心理。他们太年轻太容易受外界的诱惑,他们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心智尚不成熟,在这个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他们的思维太容易被这些新鲜的主流活动所冲击。近些年,网络信息发展迅速,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会很大程度上受网络影响,一时间各种网络用语、网红等字眼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要经常召开班级会议和同学多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各大高校要遵循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群体的培育要求,鼓励大学生积极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正确选择敏锐性。把强化理论运用其中,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强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一)把握好强化的渐进性

斯金纳指出:“人的行为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一个连续形成的过程”。强化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是需要有努力奋斗的目标,而且当人的行为出现以后要得到及时的强化。这样目标才得以逐步的实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地把握大学生每个阶段所处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强化期望值。任何教育都必须围绕教育目标而展开,教育者要帮助学生“量身制定”一个可能的能够实现范围内的目标,不要急于求成。其次,想要提高大学生实现整体目标的准确性,教育者要帮助他们使自己的整体目标具体化。最后,还要把握好目标的尺度,保证其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其能够完成,使其有条不紊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二)掌握好强化的实效性

如果掌握好强化的实效性就可以使被强化者及时意识到强化与目标行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们继续保持积极性。如果时过境迁再给予奖励,其激励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对于大学生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掌握好强化的实效性,要使强化物对受教育者作出的行为具有强化作用,在受教育者有好的表现之后及时给予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人们以鼓励和信心。鞭策他们继续努力前进。所以,要重视奖励的实际效果,不能搞形式主义、平均主义、福利主义。但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奖励如此,惩罚也要掌握实效性。

(三)坚持强化的科学性

首先,要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共同目的都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的存在满足了大学生的低级需求,精神奖励则帮助他们实现更加高级的需求。我们要在二者之间取长补短,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最大化,从而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们的需要,最终实现强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把正面奖励与负面奖励相结合。正面奖励是指对于那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相一致的行为表现的奖励,以增强这些有效行为的出现频率,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奖学金、助学金、赞赏等等。负面奖励就是处分、取消奖学金、通报批评等。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把正面与负面的奖励统一起来才可以树立威信。如果只奖不罚,会影响奖励的效果,还会使不良行为得不到纠正,不良风气滋长蔓延;如果只罚不奖,就难以激发学生们的进取心、荣誉感、信任感,也就达不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负面奖励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治病救人,改正错误,重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进步,才是最终目的。

由此看出,强化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然性和积极的作用。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科学地运用好强化理论,能够帮助同学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正确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对社会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能力。同时,还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未来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进步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在强化理论不仅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而且还应用和研究于高校的教师工作中以及各行各业各领域里。或许现在结合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还不够成熟,还处于初步的持续探索的阶段,但在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中已初见成效了。

参考文献:

[1]吴爱明.组织行为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邵秋男.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5]唐旭姣.斯金纳强化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35.

篇6

深入调研,提升工作实效性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生产任务的日益繁重,企业职工比重持续增加,如何更好地解决他们的思想诉求,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已成为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广大企业职工中积极开展思想调查活动,为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指导企业职工各项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有针对性地结合企业职工关心的个人发展、学习培训、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婚恋问题、青年活动等方面,将对调查内容进行认真统计和系统分析。继承和发扬我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使企业职工调研研究出一些能够供领导决策参考的有价值的意见,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和反映企业职工的“社情民意”,把企业职工的客观情况、实际问题搞清楚,在今后的工作中,依照调查中呈现出的凸显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企业职工中存在问题的思路和建议,让调查研究结出力求解决问题的硕果,增进企业职工幸福指数上升。

创新机制,建立高效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有机部分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整体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在熟悉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则、优良传统和中国国情等之外,要紧跟现实发展,充分增加改革新形势下现现的新内容,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避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中的讲者累、听者烦的局面。成熟的教育机制是一个系统组织,它包含保障机制,成长动力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高速公路建设企业要确立各级党委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统一领导、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创建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储备一群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不断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优化人才晋升机制,优化人才培训环境,通过必要的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职业生涯规划、情感激励等多种方法手段,提高企业青工组织归属感,将激励企业青工实现个体目标和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的整体目标密切结合,进而转化为促进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生产力。健全机制的强大动力为企业职工成长成才搭建成长舞台,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实现同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发展紧密联系,使其在服务高速公路建设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实现其成长成才的目标。

弘扬主旋律,把握教育主动权

篇7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及其教育对象的特点和现今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与不足, 尝试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旨在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一、高职教育与其教育对象的特点

1.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第一,学制短。高职教育一般实行的是两年制和三年制。这个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学时相对来说较少,不能和本科相比。

第二,工学交替,实习实训时间长。教育部要求高职教育实习实训时间占总学时的一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习实训相结合。

第三,办学以培养职业技能与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的职业观念和就业思想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

第四,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学生思想比较复杂,综合素质较低,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

2.高职学生特点

一是价值观多元化和不稳定。他们一方面独立意识、自主意识都比较强,有爱国的热情,有渴望成才的愿望,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生活的美满幸福,一方面又缺乏价值评判标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是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较强。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但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拥有广泛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校园文活活动、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心理压力大。高职生由于不能正确而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情感挫折等问题,尤其是学习和就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

四是自律性较差。高职学生自治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劳动观念、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正逐步开展与实施

许多学校成了专门的管理和实施机构,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开设选修课程,运用多种媒介宣传心理素质教育知识,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心理档案。

2.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素质的专职人员,教育力量单薄,方法单一。当前从事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职人员,没有多少人真正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而的培训,缺乏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科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2)心理素质教育覆盖面不够。尽管好多高校都开设了必修课、限选课或选修课,但不少学校还未建成覆盖全体、无处不在的课堂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完备体系,只是心理素质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在主动开展有限的工作。只举办了一些讲座,既不能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系统性,也不能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覆盖面。

(3)在管理上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内容上缺乏科学化、系统化。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只是进行心理障碍咨询,而没有进行心理发展咨询。注重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上下功夫。

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面对不容忽视的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成熟稳定的情绪,具有良好的情感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而高职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传统单调、公式化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但对他们在学习、交往、恋爱、择业、承受挫折等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未予以应有的关注和培养,在方式手段上,过分强调灌输、榜样等外在因素的强化作用,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个性特征。在新形势下,原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那种说教式、单一化、公式化、压制化的简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并真正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性作用,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3.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更适合学生特点、更符合教育规律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心理素质教育中关于人的发展的一系列理论以及了解、认识、把握个性心理的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育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同时也能使教育者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个性,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创造条件。

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教育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我们解决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四、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1.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增强心理素质教育教学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面向高职院校一年级全体新生开设,要利用这一渠道,对高职院校新生就行入学适应教育、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教育,教给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以及心理调试的基本方法,实现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加入入学适应教育的部分,帮助新生认识中学到大学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为新生适应大学环境做好心理准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与人才的关系,高职教育特点与培养目标;加入学会学习的部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辅导,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理想,培养优良的学风;加入人际关系辅导的部分,交给学生人际关系的技巧和原则,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心理;加入爱情辅导,帮助学生认识爱情,学会把握爱情,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加入心理健康常识教育的部分,交给学生心理健康只是、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以及心理调试方法等。

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主要有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啊、心理训练法、游戏法、测验法、脑力激荡法、自述法等等,这些方法大多数都可以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味“灌输”、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多采用和借鉴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手段,例如可以把心理素质教育中已广泛使用的心理测验引进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长与不足,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加强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首先,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工作,特别是面对高职学生这一思想活跃、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得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同时对其知识面、人格修养、职业道德、人生阅历有较高的要求。只有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具有针对性的帮助。

其次,高职院校还要不断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性培训,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帮助发现和解决学生一些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水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对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考查,并把老师们的工作情况列入考核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内容之中。

参考文献

1 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余茂才.地方院校德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志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7.

4 杨瑞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5 辛华龙,朱胜凯,张永胜,刘召芳.浅析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00.

篇8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集群行为;大学“贴吧”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071-02

网络时代的到来,虚拟空间出现“道德真空”,对传统的伦理生活秩序造成很大冲击。2007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表明,学生占1.62亿用户的36.7%,18~24岁网络用户占33.5%,其中学生占50.2%,大专以上用户占43.9%。由此可见,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获悉,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成为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娱乐等生活的日常活动。

“贴吧”是百度网的一个发明,是一种以搜索引擎为内核的网络论坛。“贴吧”打破了网络论坛的惯例,将论坛的设立和管理的权力完全交给不特定的网络用户。百度网上校园类别(包括大中小学)的“贴吧”近8000个,大部分大学有以自己校名命名的“贴吧”。“贴吧”除了在网上有影响,已经形成了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人们往往对这种影响估计不足。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大学“贴吧”所涉及的人群不断扩大,沟通效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加深。

一、引言: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1.大学生追求个性化趋势需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现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面对大量的、经常变化的人和事以及各种信息,不仅视野、思维、心理得到扩充和丰富,而且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期望进行比较、评判和取舍,显示其对开放环境的适应和把握。环境的开放也改变了意识形态领域相对单一的状况,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社会思潮的涌动,为青年大学生创造了一种多元的文化环境,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独立自主的机会和发展自身实力的空间。把文章自己推荐到“贴吧”,可以接受更多网民的浏览、点评和投票。有时原贴只是一个引子,而评论比原文更有价值。

2.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表面看起来,他们的政治热情没有以前高,但却更加冷静和成熟。他们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政治追求,转而关心自己身边的社会现实,关心与自己生存、发展直接相关的现实问题。他们以强烈的主体独立意识和充分的自信,对一系列的公共行为和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做出客观判断,参与到社会生活过程中去。“贴吧”的发展恰恰为大学生体验民主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手段:所有观点都有机会出现在重要位置;每个人所投的票都是等值的;评论越多越有可能出现在“贴吧”首页。

3.大学生社交空间网络化迫切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学+朋友”是大学生交往的主体空间,而学分制自由选课和追求个性化的思想限制了大学生择友的范围和程度,许多青年大学生虽然生活在扩招后的大学城中,但是正常生活圈子却很小,失去了许多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改变着青年大学生原有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希望通过网络宣泄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压力。“贴吧”本来就是有某种共同特性的群体的网络集合,这样的集合拥有共同语言,互动性很强。

二、个案:大学“贴吧”的兴起对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贴吧”是有某种共同特性的群体自发形成的网络集合,是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自由网络空间,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解决学习、生活、思想问题的平台,是一个交流知识、智慧、技能、经验的超级市场。以大学生为行动主体的网络大学“贴吧”现象分为以下三种:

“交流性”集群行为:表现在众多个体通过网络表达意愿,并致使其互动获得较大范围的关注,实现交流知识、智慧、技能、经验的目的。

“颠覆性”集群行为:表现在对传统价值观标准的颠覆中,众多个体完全以非理性的行为取性行为,一部分不成熟的群体在现实中培养出来的对现实的叛逆与颠覆被复制到虚拟网络行为中,通过颠覆性的行为倡导着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维护性”集群行为:表现在众多个体站在正统的道德立场对网络和现实世界中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和讨伐,力求让维护道德的正义之声覆盖整个网络。

分析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对于在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所谓大学生网络行为,是指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的信息、交往、商务和娱乐等所有网上活动,既包括像一般用户参与网络建设、管理、使用等活动,也包括学习、研究和创新网络知识和技术等专业活动,还包括利用网络学习、研究、传播和服务社会等活动。由于青年大学生群体社会行动不成熟,自我反思能力不强,滞后性特征显现得更为突出,就更容易形成无意识行为,集群行为更容易发生。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迫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能理性面对,而积于内心对现实的感受中能通过其他方式加以消解。网络媒介的出现,成为了他们宣泄现实生活中的不满的工具。网络的匿名性使他们容易自我麻醉。对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等社会规范的感知不强。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律,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科学、合理、正当、安全、有效使用网络,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信息时代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方式研究。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首先要敢于直面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正面引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网上与网下互补、互动、互励的良性机制,推进网络文明、网络道德及网络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网络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乃至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贡献率。其次要发挥大学生群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大学“贴吧”的吧主(管理员)一般都是本校的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以匿名的方式去沟通、了解吧主(管理员)的动态,建立某种联系,不需要知道他到底是谁,只要他能管理好自己的“贴吧”。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只有保持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成为交心的朋友;反之,则会出现敬而远之、避而远之的情形,不可能成为真心朋友。针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过程中存在的网络资源不足、专业网站对目标用户吸引力不大、思想政治教育网页点击率不高、网络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贡献率不够等问题,发掘大学“贴吧”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力,探究借助网络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策略

当我们的大学生们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紧抱固有的模式不放,不加思考,不加证实,不求突破的话,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根据对大学“贴吧”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善于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指导和鼓励大学生网络用户参与网络建设、管理、研究等活动,在认知与实践层面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网络道德,进而助力网络文化和信息文明建设,形成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兼容、和谐共进、共享共荣的机制和格局。

2.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以理解人、尊重人为前提;要以关心人、帮助人为手段;要以提高人、发展人为目标。要在继续加大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传统教育力度的基础上,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把心理教育和行为引导作为新的内容。不是说大学生不能接触负面信息,而是说接触到负面信息后怎么办?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通过引导和群体性讨论,提高大学生的鉴别力和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做到网上灌输教育与网下疏导管理相结合,形成合力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文明意识和责任,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风尚,促进其将网络文明修养内化为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网络文明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通过有组织的互动使大学生自觉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关注网络,驾驭网络,确保自己既能走进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又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与互联网相关的科技活动,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网络文明自律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

3.不能过分强化主客体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这极易诱发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为这种区分内含着地位上的不对称性,它确立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同时也预设了受教育者的被动性、服从性和落后性,这本身就是对受教育者的贬低。例如,许多从事高校稳定工作的同志常常思考“如何避免学生闹事”这样的问题,这种思考本身就预设了一个前提,即“学生是破坏稳定的对象”。而实际上,学生应是高校稳定的主体,他们应是高校稳定工作的参与者而不是被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要我稳定”到“我要稳定”的转变。

信任是连结心灵的桥梁,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的重要前提。良好信任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能激发起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参与感、认同感、荣誉感和满足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从而直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绩效。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离开了基本的信任关系,工作就根本无法开展,即使勉强进行也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行为[N].光明日报,2007-

08-01.

篇9

关键词:和谐社会 卫生监督机构 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卫生监督机构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针对卫生监督人员的思维和行为特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摆在卫生监督机构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创建和谐 要准确把握卫生监督人员思维和行为的新特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必然导致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同时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又指导人们的行为去改造社会存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卫生监督人员处在激烈经济竞争和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其思维和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一是思维、行为的自主性。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卫生监督人员的天职。当前,卫生监督人员的思维、行为正在由遵从性服从听从到自主性服从听从转变,表现为民主意识增强,注意运用民利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追求自强自立,喜欢自我设计,不愿做一块任人搬动的被动之“砖”;对提升、考学、立功受奖等尤为关注;对上级的言谈举止喜欢私下议论等。这是当代卫生监督人员崇尚个性、追求自我逆反心理的外在体现。当然,也有一些卫生监督人员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认为无论是价值观,还是非价值观,都应该由个人去选择,不应当加以干涉;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下讲理想信念是讲大话、唱高调,信奉实用主义;有的过于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片面认为文凭越高越好,刚到卫生监督机构就想着脱产去深造;有的翅膀一硬就认为卫生监督机构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不如趁早脱离卫生监督“奔小康”;有的为了达到提职晋级等个人目的费尽心机,甚至采用不正当手段。

二是思维、行为的尚实性。改革开放以来,讲求实际的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经济中的效益观念、物质利益原则也逐渐转化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使得以“实”为基本特征的注重实际、强调实效、讲究实用、追求实惠的思想成为社会的风尚。受其影响,卫生监督人员的思维、行为也体现出尚实性特征:对待个人切身利益问题更加表面化、公开化;对待本职工作不再崇尚“老黄牛”精神,而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对待荣誉不再欣赏奖章、奖状,而看中奖品、奖金。有的卫生监督机构存在职能错位,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多收益服务、轻少收益服务,使得不同层次卫生监督机构之间出现利益竞争,上一级卫生监督机构利用权力将利益多的有偿服务留给本机构,职责不清;有的卫生监督机构甚至呈现高素质人员流向高收益科室。

三是思维、行为的创新性。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卫生监督人员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扎实的文化基础:从人性品格方面看,更加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及发挥个人才干,思想开放活跃,民主、参与、竞争意识较强;从个人阅历专长看,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广的兴趣爱好;从心理特征看,充满好奇,看不惯旧事物,喜欢争强好胜,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增强等。所有这些特征,使他们既有创新能力的基础,也具备创新精神的要素。卫生监督领域是充满创造性的领域,为卫生监督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学历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实际能力,一定的知识是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但知识的多少并非与创造性的强弱天然地成正比,关键是如何正确引导,将卫生监督人员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创新力量。当前,青年卫生监督人员辨别能力尚差,分不清新与旧的根本区别,划不清合理与不合理的准确界限。真理与谬论往往只差一步,创新是一个除旧布新、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是思维、行为的开放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卫生监督人员渴望更广泛、更深入地接触外部社会。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性以及信息时代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为卫生监督人员接触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因而,卫生监督人员受外界影响的增大,是这种开放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开放性的行为能够大量地吸收借鉴社会上的变化成果,有利于卫生监督人员的观念更新,但是,社会上一些消极的思想行为也随之进入卫生监督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同时也是一个利益驱动型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生产者和社会进行生产的基本动机。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当人们素质不很高、市场主体交换行为还不够规范时,当有人一味注重对物质财富的追逐而忽略了人格构建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便会随之泛滥。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等价交换原则和互利原则进入人们的政治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使部分卫生监督人员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交往就是利益交往,没有利益就没有感情,不送礼办不成事,把卫生监督人员交往中的互利性当成新观念,以致出现卫生监督人员关系中的“物化”倾向。

二、创建和谐 要在思想教育的原则上做到“六个结合”

面对新时期卫生监督人员在思维、行为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用“抓教育就是促和谐”的思想,努力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注重把握“六个结合”。

1.在教育方式上,做到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离开了它,战斗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信自已职责的神圣,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卫生监督工作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

2.在教育内容上,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与创新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继承是前提,是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创新是目的,是升华,没有创新,继承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要有很好的认识和把握,既要走出“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误区,又要避免割裂历史、抛弃一切的偏激倾向;要在坚持传统教育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在实践中对教育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

3.在教育实施上,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从字面上理解,治标与治本好像是两个相反的概念,但这种相反主要是表现在工作切入点的不同,而作为工作方法提出来,它们是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有时为了治本,必须首先治标;有时为了治标,必须首先解决治本问题;有时两者必须同时采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把握好这一结合艺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4.在教育宗旨上,做到育人与育己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育己来实现。尤其是社会创新发展、科学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要求更加突出。卫生监督人员大多思想活跃,阅历丰富,交往广泛,接触面广,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育人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自己的培养和学习,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威信。

5.在教育程度上,做到求质与适量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究质量、适量、适时。为了达到政治教育目的,当然应该追求教育的高质量,但高质量并不等于越大、越全、越多、越急就越好,“欲速则不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超过一定的度,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当教育在大多数人身上产生效果之后,就要充分发挥环境的客观影响力去转变其他少数人的思想,而没有必要再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再教育,否则就会使卫生监督人员疲于应付。

6.在教育效果上,做到速效与持久相结合。每一次思想教育,在卫生监督人员思想上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规律,客观估价卫生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不能企求教育整体上的立竿见影。不要见教育“速效”立马舒怀,也不要见教育“滞效”而唉声叹气。对于每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力争在那些思想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卫生监督人员身上首先发生转变,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创建和谐 要注重对卫生监督人员教育方法的辩证统一

一是不仅要提高觉悟,更要培养能力,让卫生监督人员自己感受关爱。卫生监督人员不仅有认识世界的思想,更肩负着改造世界使命。他们仅有觉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过去,我们在启发觉悟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推进“学习型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促进卫生监督人员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等方面有差距。要使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在培养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上下功夫,让他们从心里深明组织上对他们的关心和全面培养。

二是不光单向灌输,也要双向交流,让卫生监督人员敞开心扉。灌输教育,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传统方法。实践中常常出现教育的要求与卫生监督人员的发展需求不一致。解决这类矛盾,决不能一味地去设法改变他们的发展需求,而应该与他们进行双向交流,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申明自己的理想和需求,然后把满足正确需求和改变不正确需求统一起来。

三是不要就事论事,而要讲明原则要求,让卫生监督人员自己斟酌言行。就事论事,一般是将问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分析认识。益处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弊端是容易产生偏颇,不易客观、全面、辩证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较为妥善的方法是遇到问题时,把原则要求交给大家,让他们自己掂量,把握火候,约束言行。

四是不单我说你听,而要一起平等讨论,让卫生监督人员自己教育自己。卫生监督人员文化层次高、思想观念前卫。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的放矢、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清找准,留足充分的讨论时间,与教育对象平等讨论,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发表看法。对他们提出的正确的看法和比较中肯的意见给予肯定和表扬。发现跑题应及时引导,讨论后应作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在平等交流中接受教育。

篇10

一、传播者对被传播者有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所谓心理品质,是指除智力、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之外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权威、公正、真诚等。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者,能够使教育更具吸引力,更容易打动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接受教育者提出的观点。目前,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把教育简单地局限于课堂上的语言或文字材料的表达,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良好形象和心理品质对教育大学生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使教育发挥作用的余地越来越小。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总是把个性心理品质作为教育的有利条件,并以此影响和启发大学生。每一个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情况要做到主动关心,而不是视而不见;对各种活动要积极参与,而不是冷嘲热讽;对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到亲近随和,而不是居高临下。教育者的真诚,能够在内部形成活跃、生动的氛围,有效地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其次要达到展示自己与表述观点的统一。要在按照党性要求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对教育内容自己首先要领会和吃透,对教育所提倡的行为,自己要做第一实践者,这样,教育者的观点才容易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要求实施之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周全细致

传播是一个过程、一个系统,哪一个环节上欠考虑都会使效果大打折扣。一些教育者对这一点缺乏足够的重视,准备教育想得不深不细,往往仓促上阵,被动应付,常常使教育走过场。纠正这种现象,一方面,要认真地对教育内容进行梳理,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合理组合,坚持层层推进,注重解疑释难,不能盲目、机械地简单“复制”教育内容。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他们思想上存在的误区和盲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的重点。对大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必须充分预料到,做到有备而来,对答如流。另一方面凡是对教育有利,对启发大学生思想觉悟有帮助的一切渠道的都应积极加以利用,把多种渠道的影响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例如为配合教育,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用这种对等性、交流性比较强的方式,赢得大学生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样可以达到教育启发、升华境界的效果。再就是要充分注意到新形势下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对大众传播和高校教育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不愿被动盲从的特点,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计划,即使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也要不间断地了解大学生的各种反映、意见,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和教育策略。

三、传播形态直接关系到被传播者的关注程度,要求必须采取学生直观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教育中,教育者要注意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文字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学生对教育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听课时感到单调、乏味,“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许多大学生认为,在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者仍是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已经无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必须积极学习和借鉴大众传媒的优点和长处。一是要通俗易懂。同样的内容,如果讲得太理性、套话太多,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如果用那些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富有人情味的话来表达,就会有好的效果。二是要形象生动。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大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多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事例比多讲抽象的道理收效更大。三是简明扼要。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讲,他们并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耐心地听一堂教育课,因此,要根据教育内容和观点,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症结,把最关键、最主要的突出出来,并生动地加以解释和说明。对大学生已经熟知的内容和观点不要过多地谈古论今、广征博引而消耗更多的时间和大学生的耐性,应多在具体的实际的问题上加以解释和阐述。

四、传播策略注重感情和理智并用,要求必须坚持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

情感和理性在传播过程中常常是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一般来说,在传播的开始注重情感,之后则应重于理性说教,使被传播者进行比较深刻的思考,以形成持久、系统的观点。我们一些教育者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要么片面地只讲以情感人,缺乏理性的说教;要么只注重理性阐述而忽视了情感的作用。要使情感和理织并举,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一方面,要根据教育的不同阶段来确定。在教育前期,为了激发大学生参与热情,要多运用情感的力量,实实在在地讲清教育本身与大学生个人成长进步的紧密联系,让他们明白“是什么”,从而在思想上引起共鸣;在教育的中后期,主要应依靠理性的力量,让大学生懂得基本道理,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确定。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和理解能力较弱的人来说,侧重于情感的作用则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文化程度较高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则应侧重于理性的帮助,引导他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认知教育的内容和观点。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对于企业来说,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既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需要,更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一、强化教育抓引导

当前,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和渗透,对形势认识不清、不明、不透,以及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引导,做到讲“情”、讲“细”、讲“活”,常抓不懈。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情”。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贴进职工,关键看教育引导是不是有“人情味”。因此,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党员干部“领头雁”的影响作用,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教育日常化。要不拘一格,采取多种有效形势,深入扎实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把上级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传达给职工群众,把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向职工群众讲透彻,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把美好的发展前景向职工群众讲明白,使职工群众既感到压力,也看到希望,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动不断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要采取经常性的与职工交流谈心、家庭走访和坚持月度思想分析会等形式,及时了解职工思想的动向,帮助职工走出误区,端正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关心职工,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谋利益,努力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讲“细”。细心的观察、贴心的帮扶,换位思考,找到最关键的需要,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春风化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暖心、聚心的效果。企业要充分利用“”、员工大会、厂务公开栏、黑板报等形式,强化干部员工的形势宣传教育。要采取“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的方式,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把准员工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宣传工作。职工的思想压力往往不能主动体现,要坚持细分评价,通过建立职工思想动态信息档案,从“政策因素、家庭因素、认知因素、压力因素”等方面入手,将思想问题的成因细分为各个项点,通过开展“谈心工作日”,做到情绪变化必谈、岗位变动必谈、探亲休假必谈、发生纠纷必谈、工作失误必谈、受到表彰必谈,主动介入心理疏导,从而增强教育引导的主动性。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活”。思想政治工作是源头活水,更需要运用“活”的方式方法,确保教育引导水到渠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结合文章。一是要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切实按照“以制度管人、管事,以文化育人、育魂”的管理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政策、制度、法律的硬性规定有机结合,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育,将职工复杂多样的思想问题引导到正确、积极、健康的方向。二是要与身教言传相结合。尤其是要发挥好基层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不与职工群众争利益,遇到困难永远都冲在最前面,带头遵守纪律,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带头倡导良好风气,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正能量”。三是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活动优势,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包括通过开展职工趣味运动会、节日联欢、职工征文比赛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规范的工作生活方式,形成良好思想政治工作氛围,从而营造出“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局面。

二、提前介入抓主动

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思想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机制,人们的思想动态千变万化,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抓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一是要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面对新形势下员工思想新动态,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工作实际,建立“超前发现问题萌芽、超前制定解决问题预案、提前介入化解矛盾”的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使职工群众的思想始终处于在控、可控、能控状态。要针对企业职工队伍中思想多元、价值多元、利益诉求多元、社会环境复杂等新形势、新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准确把脉职工群众思想,跟踪、了解和反馈倾向性意识和行为,超前预警,防患于未然。在具体实践中,要突出抓好信息源,做好基层信息的收集工作,去粗取精,做好信息的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架设沟通交流平台,增强干部与职工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保证信息渠道畅通。针对了解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派专人负责问题的解决,能现场解决问题的当场给以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问题的解释工作,以求取得职工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篇12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128-02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身处开放的环境和多元的时代变迁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也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而是要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索出新的路径来加强其实效性。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措施,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认同,对现在的社会现象有辩证的观点。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美德教育

(一)加强情感培育

要教育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关系中发现、存储、孕育情感经验,必须建立在个人传统美德对家庭与社会和谐的高度基础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是一种寓教于乐式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不是教条地、纯理论的道德知识灌输 。它是一种积极吸收并理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大学生对外界的感知。我们应该力图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少用“刚性”多用“软性”,少用“规定”多用“感化”,少用“强制”多用“熏陶”,要让美德成为滋润大学生心田的甘霖。[1]

(二)重视认知教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要想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勃勃生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认知教育十分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知行统一”,知与行互相制约,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结果。但现实中的大多道德教育都是纯知识的教育,缺乏的是学以致用式的生活体验。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人生、人际关系的理解多是现代化的观念,缺乏古人留给现代人的精神精髓。这就要当代的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古人对个人、社会、家庭的理解,使其与当代社会现象相结合,能够在实际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古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传承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三)利用各种渠道,强化传统美德的实践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学不行无法使传统美德得到真正的诠释和认知。当代的大学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等影响。对现代社会现象认识有时过于片面和绝对,对人的认识很难做到辩证全面,遇到事情容易走极端。究其原因,不免缺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教育,导致现代大学生对一些社会礼仪或社会交往不适应和不知礼,最终使其在实际中行为与社会主流形成强烈对比。

此外,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拓展视野,去认识和领略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引导大学生去正确解读其他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并汲取其中之精华,使之与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之精华相结合,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与新道德。[2]当代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既要抵制文化的糟粕,又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二、加强渗透性教育,推动学生社团建设

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思考者和创造者。教育者忌讳一味地采取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知识性的教育,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弱化。高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环境开放的社会中,他们也处于多元选择的时代,他们需要在学校的培养下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如学校当中的各种社团、几个甚至几十个大学生组成的“外语角”、晨练或晨读的伙伴等。作为学生交流学校的非正式群体性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和发展作用非常之大。这些非正式的群体组织往往比正式群体更能有效地影响成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此考虑,把非正式群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进行研究,发挥群体的力量,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对非正式群体的推动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个契机加强团体辅导。

三、突出时代特色,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

面对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特色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树立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观念并进行相关学习进而有效掌握。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网络技术由时髦行为转变成了一种普遍技能。当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QQ、微信、飞信和电子邮箱。虚拟的网络世界在大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所以,为广泛占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我们有必要尽快在以下两点进行加强:

(一)提高师生媒介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时所应具有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3]在当代媒体时代,种类繁多的媒介,使大学生接受的资讯多而杂。教育者应该对大学生普及新媒体使用常识,教育学生辨别消息真伪,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在各种消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假象所迷惑。

(二)以网络为阵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法制观念都是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改善了教育的工作条件,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使教育主体接受知识的途径较以前增加许多。所以,在网络时代,既要认清网络的特点,又要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注重文化环境建设,尤其是要创造出良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环境。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文化环境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系非常密切,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非常大,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5]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精神文化对于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陶冶人们的情操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产品都要体现其价值追求、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良好心灵,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

(一)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在全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前提下,逐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所以学校要将招生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避免因扩招速度快而影响学生学习条件,学校的经费要注意投向这些方面。学校学术环境建设,要注意确定好学术研究方向,组织好相应团队,倡导严谨治学的学风,要注意发挥学校学术性组织在学风建设和学术环境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二)以社会制度引导社会伦理的生成

社会良好的伦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力保障,但是,良好的社会伦理环境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制度的保障和约束。在中国,经历了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战争争取解放的民族,社会伦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和制度的保障。

总之,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就是要将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避免两者的发展的不平衡。学校在制度制定、教学改革、师资配备等方面都要注重因学校工作产生的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态化、系统化,要注重校园这块育人环境对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重视实践教育的功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等资源,探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路径,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2.

[2] 江秀乐,张红霞.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视闽中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8):40.

[3] 四书五经·论语·里仁(第四)[M].长沙:岳麓书社,1991:22.

[4]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4.

篇1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大学生的行为教育管理服务的,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式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心理健康问题为突破口,通过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来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树立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而健康的发展,最终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过硬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一)心理问题较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时常会面对学生打架、学习成绩不好被学校降级或退学,以及也有很多同学因为不适应高校的环境、生活习惯、和同学关系难以相处、失恋、对所学专业的排斥心理、对高校教育模式或校领导的不满等,最终走向退学、伤害他人或自杀的绝路。这些因素,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打碎了他们所期待的大学的美好生活的憧憬,最终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部分高校对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学生30%左右的有心理障碍,严重的占在校生的10%左右,也就是说,如今高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89年的时候,被调查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为20.2%,92年的时候,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31%多,而到95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33.47%,2009年,根据北京安定医院一项调研表明,北京市大学生中四成以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从数据上看,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呈多样性 。在信息化市场经济时代,学生面临的事物和事情复杂繁多,导致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等,可以说,这些心理问题覆盖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用多样性来形容。

三、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上,在为人处世上有自己的做法,不可能做到像小学生那样,老师提出任何的要求,学生全部都能够接受。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他们实行个别辅导教育,即差异化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探索学生的心理共性,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二)加强大学生意志训练,培养健全人格。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就业、学习等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具备面对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魄力,能够直面人生,不要在小小的挫折面前就被困难吓倒,进而引起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竞技类比赛、茶话会,联谊会、舞会等活动,创造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平台,及时缓解、宣泄压力,从活动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三)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的制定中要将心理健康课程安检排在教学计划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学时内学到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心理健康知识,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各种团学活动,尤其是“5.25”心理健康日的宣传,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1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改革 实效性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都是存在问题的,同时他们的思想逻辑也不够创新和完善,导致在向学生传达相关思想的时候意思不明确,缺乏强制性和实效性,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另外在思想政治的教育结构上面,也存在不完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忽视了实际生活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只停留在基础知识上面,从而导致他们忽视了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这些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教学途径的拓展、教学机制的完善,让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真正的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主要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创新教育理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质是什么呢?主要是提倡以人为本和以人为先的观念。在政治思想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放到首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健康的发展,让他们通过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实现人格品质的健全,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促进学生更健康和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朝着积极的方向进步对,不会违背社会的道德规范;可是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缺乏实效性,所以整体的教学效果将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受到更深入的政治教育,促进他们的成材。

(二)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德育能够塑造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格,如果一个人他的行为与道德是相违背的,就算他有再大的权利和地位也不会被人所尊重,这就是德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更好的做人。可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最终可能会影响学生各种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这种教育理念中发展和成长,实现自身各种优良品质的形成,做一个被社会所尊重的人。

二、改革教育内容

要想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教育内容的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整个教育中的性质和方向都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主要是对政治思想方面的立场、信念和方向进行研究,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对国家重要事件和政治问题的立场、态度。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政治思想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该突出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加强社会主义,让学生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以及提高他们的道德自律能力,所以优化思想道德的基础性内容非常重要,做到以下几点能够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化:首先在教育中,应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对整个社会或者个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另外增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价值观念,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与职业素质道德教育。

(三)奠定文化素质的人文内容

人类的发展都是一步一步的,从最原始的基础开始。奠定文化素质的人文内容与传统是分不开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首先得提升学生对人文方面的了解程度,奠定文化素质的人文内容主要从生态道德教育入手,让学生树立比较自觉的意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在教育结构上面也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实现人文性蕴含时代的特征。

(四)拓展教育载体的结构内容

在教学过程,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是多样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影响,所以教师为了拓展教育载体的结构内容,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来实现对素质教育的解读。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体系是不完善的,各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利用网络拓展教育的结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改进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性的表现,基于这个本质,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把学生放在与自己相平的平台上,而不是把他们当成知识的被接受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不了,学生的自身成长也会受到影响;另外改进教育方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让他们在主动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得到不断的成长。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改革,实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了相关的策略,以此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对教育工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聂小明.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