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教育课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实验课程的内容与体系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的实验课中,信息处理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与电子学实验作为电科专业的入门基础实验课程,对学生了解电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起到了打基础、做铺垫的作用。这三门课程注重实验的准备和必要的讲解,做到1人1套设备,培养独立思考和完成整个基础实验的习惯。必要时实验课教师采用分组教学,发挥小组长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力争每个实验的环节都能落实到个人。
实验内容不留死角,实验学生没有遗漏。微机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后续实验课程,是电科专业的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的课程。这两门实验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做到先充分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开始前,教师做重难点分析,明确实验目标,检查和监督完成情况,实验数据采集、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实验报告。定期对前面所做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了解和询问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综合性实验打下基础。
在选修课开设的实验课程中,分为两类:1)电科专业的电子测量、EDA技术,该两门课程是电科专业技能课程。在具备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电子电路设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为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打下良好基础。2)应用面广、适应性强的实验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网站建立、多媒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这些课程培养的技能,在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当中应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必须让学生学到相关的实际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这类实验课程采用项目或任务驱动,学生采用分组,可采用竞争、合作等方式,最终完成所有项目或任务内容。
2实验课程体系层次分析
在电科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体系当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专业基础。2)专业技能。3)综合应用技能。在这些层次的对应课程当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最终以学生获得的技能作为目的。让学生在专业试验当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
3结语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基础课 软件课 衔接
一、专业基础课与软件课教学的误区
在数字技术应用逐渐广泛的今天,高校艺术设计的基础课教学与软件课教学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种做法是无限留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表达媒介上,坚守传统材料与手工制作的唯一性。另一种做法是,在艺术基础谍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计算机的无限盲从。存在着教学误区。
1、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脱节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还是较单纯地从技术角度讲授,联系艺术实际操作得不够。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也缺乏数字图形、图像软件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因此怎样使我们学生的艺术创意与计算机技术更好的结合还是一个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专业基础课教学与数字输入衔接存在不足
数字媒体艺术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在数字输入设备、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料、制作技术、概念等各个方面的局限,使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能力产生质的变化。从系统性上讲,从技术到艺术,从平面到立体、从造型到创意,由浅入深,互相关联,使学生对该专业领域有一个较全面、整体的概念和认识,同时也为高年级的专业方向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程及软件应用课程衔接实现的构想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思路、方法上急需依据新学科数字化、动态、交互等新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
1、素描课教学与专业课程及计算机应用衔接的实现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建议与传统素描有所区别。建议将设计素描代替基础素描,多进行动态景物、人物的速写。由于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基础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明暗、块面关系的表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衡量作品的标准:设计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形体结构表达得是否准确、科学,是衡量设计素描作品效果的标准。
设计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设计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要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设计师用设计素描以及其他手段表达最初设计意图。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实实在在的样式和造型,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是平面的表现终究要向立体的表现过渡,而这种能力与基础素描的空间感表达完全是两个概念。其次在形象的典型细节表现方面,设计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它要说明形体是由什么样的结构构成的,它的局部或各部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设计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概括出来。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虽然在观察方法,构图安排、表现形式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都有类似的要求,但很多地方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性。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在今后更好驾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二维、三维造型方面的能力。而以往在传统素描课程中往往不能够引起足够重视的速写,由于数字艺术所呈现的动态特征,显得愈加重要。通过加大人物、景物的速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形态、特别是动态的迅速、准确把握,更好的为今后的动画原画、FLAsH动画等课程打下基础。
2、构成课教学与计算机应用衔接的实现
在传统的平面构成课程中,应及早摆脱以前平面构成教学对点、线、面过于模式化的训练。老师教学中应对点、线、面的概念有深入认识,在一定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新技术,发挥创造力,给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构成学者“青木正夫”以具像造型资源作为构成素材,他发展了以观察为基础的构成方法。他认为以各种角度来观察自然界的物态,会感到它们是以预想不到的各种形状和非常复杂的组织形态构成的。青木正夫构成课程的特点,在于了解物体形成的各种要素、形状、大小、肌理,同时探索它们的有机联系,即分析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将观察所得原封不动的加以表现,而是提出需要的部分加以强调,并整理形状,使物体的特点表现得更为充分、准确。但这种对形体的构成表现观念。如果通过纯粹手工绘制的方法实现,就会非常的困难,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但如果学生利用数字摄影和计算机来完成此类构成作业,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我们的构成课就不仅仅是点、线、面的构成,而是赋予了点、线、面更丰富、更形象、更广泛的内涵。在提高学生对形态把握能力这一构成课根本目的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利用新资源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光刻技术;图像处理;自动调焦
中图分类号:TP317.4文献标识码:B
Auto-focus Base on Semiconductor Photo Lithography
WANG Peng,YANG Yong-yue,LI Qi-de
(School of Instrument Science and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provided auto-focus method of semiconduct photo lithography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sing arithmetic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realize auto-focus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achieve.
Keywords:lithography;image processing;auto focus
引言
光刻技术是半导体工业的核心、半导体行业前进的原动力,光刻技术每前进一步都会大大促进半导体技术的提升,半导体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是由新一代光刻机的问世引起的。从经济、国家安全角度来说,半导体技术对我们国家尤为重要:有了自己的芯片加工技术可以省去很多外购芯片和其他一些配件的资金;同时自身通讯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自动调焦是半导体光刻技术中必要的一部分,在晶圆(wafer)对准过程中和后续曝光(explore)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图1是曝光过程中离焦位置和不同曝光量对光刻效果的影响图,同时也是机器视觉、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一环。
1工作原理
光学光刻分辨率的提高带来焦深的急剧减少,从而要求严格控制曝光图形的表面与光刻物镜的高度,减少调焦误差,适应十分有限的焦深。国外的光刻机采用的调焦技术有自动调焦传感器、激光干涉仪等。本实验采用工业CCD和非感光波段的照明光源对曝光表面采集图像(如图2),硅片(wafer)被吸盘(chuck)吸附与平台(satge)固定在一起。移动垂直方向的平台,通过CCD采集图像,然后采用自动对焦算法计算非感光波段的焦点,最后给出感光波段与非感光波段的对焦偏移量,达到感光波段的焦点实现准确曝光。
对焦精度和重复性的要求:实验中选用工业CCD,选用尼康放大倍数为20X、焦深1.8mil的物镜。为了取得最好的曝光效果,必须使曝光位置处于焦深以内(图1中的Best Focus),即调焦后的位置在焦点±0.9mil范围内。
1.1自动调焦算法分析
通常使用的自动调焦算法有灰度梯度函数、频域函数(基于傅立叶变换)、信息学函数和统计学函数。频域要做复杂的数学变换,耗时较长;信息学和统计学函数做出的判断不稳定,经常把非焦点判断为焦点,而将焦点判断为非焦点;灰度梯度函数具有稳定、单峰、速度快的优点。所以这里采用灰度梯度函数作为自动调焦的评价函数。所谓灰度梯度函数就是利用一幅图像自身的对比度(图形的边缘的尖锐程度)来判断图像的清晰程度。
1.2图像清晰度与边缘特征的关系
边缘是图像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谓边缘是指其周围像素灰度有阶跃性变化或屋顶变化的像素的集合。它存在于目标与背景、目标与目标、区域与区域之间。当系统成像清晰时,边缘点处的灰度阶跃性变化就大,不同灰度区域间的界线就清楚。当成像不清晰时,边缘点处灰度阶跃性变化小,不同灰度区域连成了一片,造成图像模糊。利用边缘点处灰度阶跃变化的程度来评价图像的清晰度具有直观性,不用再去考虑成像系统的特性。
1.3灰度梯度函数
这类函数主要利用对图像灰度的各种处理方法来表征图像清晰度. 假设图像某点(x, y) 处的灰度梯度值为g(x, y) , 每种算法所对应的g(x,y)不同,本实验采用SOBEL算法和KRISCH算法。
1.3.1Sobel算法
两个卷积形成sobel边缘检测算子(图3),图像中每个像素都用这两个核作卷积,一个核对垂直边缘影响最大,另一个对水平边缘影响最大。两个卷积的最大值作为该点的输出值g(x,y).数学表达如下:
Gx=C(x-1,y+1)+2*C(x-1,y)+C(x-1,y-1)-
C(x+1,y+1)+2*C(x+1,y)+C(x+1,y-1)
Gy=C(x-1,y-1)+2*C(x1,y-1)+C(x+1,y-1)-
C(x-1,y+1)+2*C(x1,y+1)+C(x+1,y+1)
g(x,y)=max(Gx,Gy),其中Gx为水平边缘影响,Gy为垂直边缘影响,C(x,y)为点(x,y)处的灰度值。
1.3.2Krisch算法
8个卷积核形成了Krisch边缘检测算子(图4),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用这8 个掩模进行卷积,每个掩模都对某个特定边缘方向作出最大响应,所有8个方向的最大值作为该点的输出值g(x,y)。清晰度的评价函数选择灰度梯度平方和■■x■y(g(x,y))■。
2实验数据
实验中的对焦图形选择垂直线条,用CCD采集wafer上的线条成像,其图形如图5 所示。
分别选取Sobel算子和Krisch算子作为评价函数的核,采用灰度平方和■■x■y(g(x,y))■评价函数。在不同离焦位置上的像,每隔100nm 采集一幅图像,在离焦位置前后共采集600幅图像,最后再用评价函数进行评价,得到Sobel评价函数的曲线(如图6所示)和Krisch评价函数的曲线(如图7所示)。
由曲线可以看到,Sobel和Krisch的清晰度评价函数曲线几乎没有噪声的影响;满足了对焦稳定性、单峰性的需求,且在正焦位置呈现最大值。
半导体光刻中对对焦重复性的要求很高,为此做了重复性实验。在焦点附近处(±10mil)反复对焦实验,重复性曲线如图8所示。计算标准差为111nm,3 sigma小于400nm;满足对焦后的点在焦深1.8mil以内的要求。
3结论
本文根据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设计了基于半导体光刻技术的自动对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快速、高精度的自动对焦。
参考文献
[1] 王耀南,李树涛,毛建旭.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尹作海,刘世元,史铁林.基于线阵CCD的光刻机调焦调平系统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7,01(3).
[3] 杨再华,李玉和,李庆祥,郭阳宽.基于边缘特征提取的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 10 (5).
[4] 鲍歌堂,赵辉,陶卫.图像测量技术中几种自动调焦算法的对比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5 ,39(1).
[5] 胡涛, 陈世哲, 刘国栋, 浦昭邦.大范围自动调焦快速搜索算法[J].光电子・激光.2006,17(4).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课程开发
武术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武术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武术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更对武术文化的弘扬、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小学体育的具体教学实践适当予以安排和创新。
一、开发武术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武术资源的开发是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开发武术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论述如下。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学习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途径,更是帮助学生学习中华博大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渠道。开发武术课程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激发学生参与武术体育锻炼的兴趣
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趣味性较弱,而将武术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三)保护武术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华武术脉络繁多,支脉数量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旁支武术文化逐渐没落,甚至有着完全覆灭的危险。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发武术资源,有利于保护武术文化遗产,提高武术的传承度。
二、如何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
在明确武术课程资源开发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开发,从什么角度进行开发,怎样开发更加有利于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等,这些问题成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优化的重要问题。
(一)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从教学内容方面丰富小学武术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武术是一种系统多样、招式较多的体育锻炼活动,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有限,教师在开发体育课程时,一方面,要考虑将武g资源最大程度简化,创新成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态;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将武术精髓予以保留,并丰富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将招式繁多的武术进行精炼,总结出锻炼不同身体部位的武术操;将武术和健美操进行融合,提高健美操的力量性,降低武术的学习难度等。
(二)降低体育课程对体育器材的依赖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对体育器材、体育训练场地、天气环境等要求较高,如,排球训练要求排球器材和排球场;而跳马则需要鞍马和塑胶操场以及保护垫等,而武术体育教学对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的依赖性不高。教师可以针对武术教育的这一特点进行武术资源的开发,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下雨、下雪等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武术练习,降低小学体育教学受天气环境以及器材的影响,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拓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
传统体育教学在学生参与渠道方面比较单一,大部分局限在学生只能在体育课堂中参与体育锻炼。而武术教学的开发可以通过拓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得以实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渠道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的提升以及参与积极性的提升。
如,在武术体育锻炼开发中,可以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练习的武术动作以及武术操的流程进行录制,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学生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在平台下载,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之外参与体育锻炼。
(四)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小学生往往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武术体育锻炼资源的开发方面予以应用。如,教师可以在学校范围、年级范围以及班级范围内组织武术比赛,通过比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参与武术体育训练的过程。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武术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教师站在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等方面将武术教学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失为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使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得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魅力,发挥教师课堂口语、板书字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美感的陶养下,逐渐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热心地钻研语文知识的习惯,从而达到语文课教学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中职语文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精心设计,饱含激情的讲述课文,学生却不予配合,在下面有窃窃私语的,有堂而皇之睡觉的,有玩手机的,有看课外书的……教师的讲课情绪直线下降,不得不停下课来,或训斥学生,或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劝学生学习,但经过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中仍然有不少人依然无动于衷。什么原因呢?当前同行们普遍认为主要是学生文化基础太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顾及学生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结论的灌输,看轻过程的享受等原因。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却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寻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就是要把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如何把语文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除了要求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课备的有趣味外,教师还应在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上下功夫。即:储备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一笔漂亮的粉笔字。规范、优美、悦耳的课堂口语,漂亮、潇洒的板书字体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即美感。”美感能使人产生对美的感动,产生愉、满意感、赞赏感、幸福感等肯定性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有时非常强烈和突出,以至主体全身心为美感的激情所
浸润、所充盈,感到精神健朗、感悟通灵、思想活跃,想象飞驰,好似顷刻间悟到人生真谛,窥见宇宙胜景,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在当时和事后,主体都会对这种情感格外珍爱,视之为人间乐事,而不断地加以回味和追求。这样的美感激情,会直接冲击和改变主体原有的情感或情感倾向,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也较差,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有逆反心理,单靠教师的正面说教,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很难取得效果,有时甚至还适得其反。而”润物细无声”的美感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试想:当学生们发现那的充满感情的、标准的、播音员似的声音,一行行整齐、舒适、潇洒的板书字是出自正在给自己上课的老师处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和联想呢?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学或中学的老师的课堂口语或板书字体给自己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一生。许多人练字就是由羡慕、模仿老师的字体开始的,许多人对语文、文学的学习兴趣也是从羡慕老师的口语、朗诵、字体开始的。如果一位语文老师上课时只会按部就班地顺着课文的思路讲述,口语不标准,不清楚,或者说错音,字体一般、或难看、难认,学生难免感觉乏味,怎么能对课程产生兴趣呢?而教师美妙的课堂口语和字体却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的魅力
(一)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
说话、写字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工具,几乎伴随人的终生,一个人的说话、写字水平不仅是自己的门面,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而语文课是学生进行说话、口语交际、写字练习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是学生口语、字体发展趋向的主要启蒙者和引导者,因而教师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不多,许多学生不会正确握笔,写出的字歪歪扭扭,没有字形,更谈不上字体,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和矫正。20世纪80至90年代,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学生在课外把听收音机作为感悟和模仿悦耳的语音的一种补充形式,借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许多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磨练中体验字体的作用。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为教师的指导和矫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说教容易起到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电视、电脑越来越垄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课余时间里,愿意听收音机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重视自己的字体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电视的精彩画面取代了单纯语音的收音机,电子打字取代了手写字,不少学生认为字写得好坏无所谓,只要会打字就可以了。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说话、写字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呢?中职学生在知识、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能主动学习的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想学但又不知从何处下手的朦胧状态,要想使他们能自己思考、感知、领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需要一种特殊的魅力来引诱。魅力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观察到,特殊的,让人难忘的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如:相同的一段话语,由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普通人、语文教师、学生说出,其效果明显不同。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能使话语产生不同的魅力,让人难忘、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兴趣,甚至时常模仿。著名书法家的字体让人赞叹、羡慕、向往。字写得工整、漂亮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扬,使家长自豪。因此,面对那些不愿学习、知识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我们与其和颜悦色或声色俱厉地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劝说他们学习,还不如用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魅力来无声的吸引他们发生兴趣,自觉学习。 (二)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产生魅力
魅力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美国著名女诗人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语、笑的魅力、声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体的魄力、性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书法的魅力等等。人的魅力可以无所不在,包括发怒、忧伤、哭泣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魅万的源泉。魅力一旦产生就有了一些神奇色彩,,它能吸引人对它作出更多的感情、时间、物质上的投资。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好,讲课被学生所欢迎,就得有能吸引学生的魅力。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业精,师更亲”,教师有了魅力,学生就愿意亲近你,相信你,接受你的说教。语文教师的魅力在于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把课讲得有声有色,还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
首先,在课堂口语上要努力做到发音准确,不读错音,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说普通话。汉字,在中国使用了数千年,其数量、字义在变化中,难记、难认,有些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又有不同的发音,不同的字义;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们念错字,发错音的现象,即使是汉语专业工作者,有时也难免出现误差。但中职学生文字根底较浅,不理解这点,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不允许念错字,读错音的;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一次这样的错误,他们就会认为这位教师没水平,在心中形成长时间的不良印象,直接影响其学习情绪和兴趣,教师形象和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发音、字义研究清楚,力求做到准确无误。方言,是不同地域的人日常使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习惯性,固定性,但普通话既是我国的国语,又是我国的通用语,作为一名国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为学生做榜样,起示范作用,指导学生说好普通话。要想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就要在说普通话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发音准确、规范,克服方言的影响。如:”事情,shiqing”不能说成”siqing",,生活,shenghuo”不能说成”senghuo"”你,ni不能说成nen"”学习,xuexi不能说成xiaoxi”等等。另外还要有声音的抑扬顿挫、激情起伏的配合等。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说得标准、漂亮、动听,课堂口语就显得生动,有特色,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其魅力就会在学生的欣赏中显示出来了。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能写出一笔好字,且有一定的书法知识。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体现教学思路,显示课文的重点和观点,对学生起引路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板书的形体效能,使板书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讲究粉笔书法美。其审美要求是清楚、美观,书体以行楷为主,字的大小适中(以后排学生看清楚为度)。教学实践证明,写得一手漂亮粉笔字的语文老师,往往比较受学生敬慕。上课时,大多数学生会被教师优美的板书字体所吸引,并努力模仿。风流、潇洒的粉笔书法美,有一种电脑所无法替代的魅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思路,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相反,如果教师板书字体潦草,字迹不清,板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好的字体,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写好字,就必须对书法有所了解,有所研究。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用了不同的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他们的形象一直是种楷模,是一种激励人前进的力量。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可产生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语文教师了解和研究书法,不仅对自己写好字大有帮助,而且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向学生介绍各种书体的特点,展示各种书体中刚、柔、平、激烈的美,并把这种美渲染得深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为之着迷,从而自觉参与这种运动中。此外,语文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将知识的范围拓宽到社会人生的”大课堂”,把语文课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健全人格素养等贯穿到教学中。教师可在介绍书法字体的同时给学生介绍著名的书法家,以及他们的成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等,让学生在向往中把他们当成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生生不息。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校充分利用教育网中的资源,为教师提供广阔的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网络平台,与省教委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实现了与专家的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全面提升了我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要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多方面限制,老师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困难,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了困难。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远程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二、远程教育的呈现过程,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少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做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远程教育资源通过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模拟仿真,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平移和旋转”的学习中,远程资源提供了用三角板量各种角的方法,小房子平移的过程等动画过程。这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展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联想,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 小学 美术教育 德育 自然渗透 课题
一、美术教学中德育自然渗透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整个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德育为首”的重要标志。既然“德育为首”的思想得到我们的重视,那么,学校就必须全面而又立体地实施德育教育,就不应该出现德育的漏洞甚至真空地带。可以说,德育教育应是无处不在,不仅在学校、在课堂,也不仅在语文、数学课上!美术课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如果美术教学中只注重画画,而不管德育教育,那么,学校的德育系统就是残缺的,也就不能很好贯彻“德育为首”这一重要思想。
二、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培养美术人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呢?就是因为如今教育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培养出有用人才,但人才是否有用,不仅看其专业知识――智育得到如何的发展,还要看其“德”的出现问题。高科技的犯罪就是因为重在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育的直接恶果!
三、美术教学中德育自然渗透的迫切性
现在已是大行素质教育之时,但从所周知美术课这一审美素质的培养阵地在学校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每到美术课时,哪里还去管什么德育教育呢?很自然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观点:美术课是杂课,甚至是耍课。这样也就习以为常了。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四、美术中德育自然渗透的路径
【关键词】教育技术 提高 教师 技能
笔者在国家贫困县偏僻乡镇工作,起初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仅限于在教学中运用现有的一些简单工具,如原有的投影仪、收录机和实验仪器等。搭借我县迎接国家级“普九普实”验收的东风,2006年底,笔者有幸成为我校第一批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班(教学人员初级班)的学员之一。通过培训学习,笔者对教育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改变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更融洽、更和谐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关键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找学生谈心时,往往会受时空的制约。有时上课时间到了,教师不得不匆匆忙忙结束谈话,或是学生担心缺课而心不在焉。面对面地交流,有时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吐露真情。许多学生不是很喜欢在周末上网游戏和聊天吗?于是我想到了腾讯QQ,于是我申请了Q群。2008年,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就高兴地把Q群号告诉了全班学生。我真诚表态希望同学们对班级的管理多提建议,集思广益,共同把班级管理好、建设好。
不出所料,第一个周末晚饭后,我上网进入我班的Q群,就发现有十几个学生加入,他们在七嘴八舌地评价班主任。有的说我管理显得软了点,有的说我以罚为主,有的说我不公平、偏爱班干……。了解到这一切后,我及时调整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我不再居高临下管理学生,而是与他们平等交往,尊重学生的人格、隐私,使他们消除内心的抵触情绪。对于违纪学生,我秉承着“凡事有因”这一理念,让他们有机会诉说前因后果。然后再加以评判,使他们懂得,守好纪律让老师信赖,受同学尊重。最后给他们提醒:初犯可谅解,再犯遭批评,三犯难饶恕。班风明显好转,同学们笑了,我觉得工作起来轻松了许多。近年来,每学期学校的量化管理月评比中,我们班都能获奖两三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篮球赛也能拿奖。如果没有Q群帮忙,我这个外宿的班主任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难以管好这一班寄宿生。
作为班主任,原来最繁忙的季节是期中和期末学科质量检测成绩汇总。特别是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和排名,搞得人焦头烂额。掌握了教育技术之后,我可以自由地进入学校的公共电子邮箱下载空白的班级成绩总表。然后,我在Excel 2003应用软件上进行操作,不到50分钟就把全班40名学生的六七门学科成绩录入完毕。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及其排名也非常的轻松。最后,我通过网络把成绩总表发送到学校教导处的电子邮箱中去,一切便OK了。这种无纸化、足不出户的自动化办公,让我感到非常惬意。
有时,我还会运用Word 2003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和体会记下来。在Word空白文档上,我的思绪任驰骋,有感而发。由于我的中文书写不尽人意,因此以前我很不愿意把心中的点滴感悟写下来。多亏电脑帮我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页面设置和字体选择任我所好。
当我觉得我的做法对别人有借鉴之处时,我会悄悄地在线投稿,无人知晓,内向的我无需担忧别人笑话。俗话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2008年9月,我的处女作《学好汉语拼音挽回面子》荣获市教育局和来宾日报社共同举办的征文比赛二等奖,并刊登于9月2日的来宾日报《教育在线》。2008年12月,我撰写的教育论文《班级管理体会点滴》分别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一等奖。2009年6月,我的教学论文《大花时间讲解不如多让学生练练》分别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广西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一等奖、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电脑与网络技术给我提供展示教育教学心得的平台。
教育技术一方面支持着教师日常工作、业务素质和自身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支持着教学活动的过程。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有形有声,不仅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2006年10月29日,我参加了由市教科所举办的2007年初中总复习教学研讨活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兴宾区二中覃老师上的一节示范课。大家欣赏她那纯正、准确的课堂用语,更钦佩她娴熟的教育技术,使课堂生动、趣味,完成得那样完美。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以后有机会也要把教育技术引进英语课堂,让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
2008年春学期,我教学到仁爱版八年级下Unit 5 Feeling Happy Topic1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Section A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掌握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如何表达个人的情感,我制作了课件。绘画本是我的软肋,但有了电脑和网络技术,一切皆可做了。通过网上搜索把人物的几种表情简笔画下载到课件上。在表达情感时,我还配上图像和声音。教育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课堂上,看到同学们闪亮的眼睛和真心的笑容,我教学激情高涨。教学过程流畅自如,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用英文述说老师脸上的不同表情,表达自己对某事某物的感觉。最后,我们以愉悦的心情结束了那天的英语课。
2009年秋学期,我准备教学仁爱版九年级上Unit 2 Saving the earth. Topic1 Pollution is harmfull to people’s health. Section A时,为了便于同学们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污染及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我又制作了课件。我用数码相机拍摄我们周围的污染,用摄像机拍摄光和噪音污染,然后把图片和VCR放入课件中。当我用PowerPoint展示给学生看时,他们一下子被震撼了。见着同学们恶心欲吐的样子,我接着问:“Pollution is harmfull to our health.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We mustn’t throw about rubbish. Don’t spit in public place.…”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踊跃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课后,教室、宿舍里乱叫乱喊、随手乱扔的现象渐渐消失了,墙上乱涂乱画绝迹了,晚自习课间,用信号光乱照现象没有了。
我的教学工作因为有了教育技术的支持,教学内容丰富了,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教学工作也因此收到了一些成效。几学期来,期中、期末质量检测中,我所任班级的英语单科成绩,在年级里稍稍领先。2008年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我班英语排全县第三;2009年春学期排第五。2008年11月,我参加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荣获广西赛区初中组一等奖。
近年来,我切身体验到了教育技术改变着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惊喜,并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百尺竿头,继续深入学习和使用教育教学技术,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辉煌的成绩。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一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基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时代形势下,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大约1200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涉及领域广泛,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建筑设计、美术和音乐、影视等。因此,数字媒体技术的课程设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各个高校的教学目标与定位不同,其在数字媒体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教学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优势条件,近年来逐渐被引入高校教学中,且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高校若要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入研究“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设备不完善
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教学设备则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因此,高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应当完善教学设备,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基本保障。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具有明显的交叉性特点,涉及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游戏开发、影视后期、CG造型制作等,因此这些课程实践都需要高配置的实验室,这对资金投入的要求较大。但目前,部分高校由于缺乏教学资金,对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设备投入较低,导致教学设备不完善且许多课程实践无法完成,无疑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率。
1.2 缺乏师资力量支持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飞速进步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各个领域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相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作为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主要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调查显示,当前许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的素质较低,难以满足产研“一体化”的教学需求。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要求其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传媒科学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但却未能掌握必要的现代科技手段,这使得产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难以开展。部分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师虽然具备传媒技术,但是缺乏艺术文化底蕴,其知识结构体系单一,同样无法在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中准确把控教学进度和计划。
1.3 实践与理论不统一
当前,许多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未能与时俱进,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尤其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或用人单位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其多将学生安排在缺乏创造性的固定工作岗位上。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根本无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也不利于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率。
2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美学和艺术理念影响下,积极探索数字理念、技术和创意的结合点,进而开展一系列艺术创造活动,可见,数字媒体艺术的创造性活动,必须重视技术掌握。因此,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应当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课程作业、综合练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实践、综合练习与毕业设计都是相互独立的环节,未能形成相互支撑的实践课程体系,这显然不符合“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高校若要促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知识,具备艺术创新思维与能力,则必须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首先,要整合、梳理与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实验课程,并思考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其次,还要根据大学各个阶段专业课程的不同层次,将实习、创意和艺术认知等引入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中,促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对实习形成正确认识,并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制作项目;进而使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围绕这一项目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研究和专业技能训练,将这一项目制作延伸到毕业设计,最终经过长期积累和训练形成毕业论文和设计项目。再次,要依据课程体系,科学地安排这些环节,使毕业设计、实习和实验在保持独立的同时,紧紧围绕课程体系有序开展。具体而言,要确认实践项目,在大学二年级的认识实习阶段,高校就应安排选题的综合训练,组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专业讲座、参观实习基地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兴趣、专业基础,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计划地完成这一设计项目,并鼓励学生认真探究虚拟现实、动漫、网络、影视等方面的知识,进而确立毕业实习、创意实习、毕业设计的项目。此外,高校还应当加强学生的技能融合训练,鼓励学生在创意实习阶段自主选择项目,并依据相关要求进行技术组合训练。这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专业知识,打破单一的知识认知,进而产生相关的创意。最后,高校还应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与设计理念。在毕业设计、实习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积累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并积极探索与制作项目相关的设计理念、资料与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制作方案,进而促使其完成毕业论文和设计。
参考文献:
[1] 韩华静,黄心渊.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的一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
[2] 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教学探索[J].A章,2009.
关键词:课程整合;网络媒体;信息平台;教学案例
现在的教学应该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是让学生做题,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主了,把时间真正还给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只有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愿意学了,想学了,主动学了才能真正学好。网络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能够帮助我们,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近几年,学校网络班的开设,使课堂更加精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如何让“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网络媒体、平台与课程整合方面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就在于通过课程把网络媒体、平台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网络媒体、平台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网络、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工具和手段,学生人手一机,教师和课程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媒体学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所谓“通过课程把网络媒体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师与学生借助“网络媒体、平台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不是完全依赖网络媒体、平台。所以在做课件的时候,教师应该有个先后顺序:对于这一节课,教师应该先从心理上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用语言讲不通的时候,板书不方便的情况下,考虑用多媒体,而多媒体设计也不能直接拿来就用,应该思考哪些能够真正突破这个重点或难点。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用媒体、平台而设计课件的话就是再精美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下面以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一对一”数字化教学。
1.从三维目标看网络、媒体、平台
比如,初中历史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节课有三个目标,了解一战的原因、过程、结果,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学生体会战争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我们要树立远离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种意识。这里教师使用了ECLAS数字化校园综合平台给学生展示出来,学生根据教师在这个平台中出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和提示,一步一步地进行自学,并且用这个平台进行展示发帖交流。如此一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展示合作交流的能力。
2.从教学重难点看网络、媒体、平台
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来看,多媒体播放视频《电视新闻法德休战日报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本节课难点的时候,教师使用媒体直观地展示材料,帮助学生分析一战的原因,要比讲来讲去学生还不明白更高效。
一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很难用语言讲明白三个国家的关系,如果使用“两大军事集团”的历史地图和“一战的过程”趣味过程图,并让学生白板上填写,不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很容易暴露自己不会写的字,其他学生不用教师说也能看明白,同时可以直观地暴露学生不会的地方,方便教师进行订正讲解,这样就很好地将平台、媒体和课程结合起来。
3.“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最大的优势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给学生推荐比较好的网站,方便“吃饱”和“没吃饱”的学生,如果上课教师讲没有学会,可以通过媒体再听专家老师的讲课;如果上课都听明白了,还想学点和这节课有关的其他书上没有的东西,通过媒体也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网站推荐环节很好地将媒体和课程进行了整合,方便学生能够在课后对一战有更多的理解,教师给学生推荐下面的网站,如“人物ABC、西方的风云人物”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一战的知识,为后面学生动手写出自己的感想打下基础,只有看到了,知道了才有话可写。下面使用“三人行”平台,学生在上面发帖交流自己的感悟。“三人行”这个平台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总的来说就像博客一样,我发帖子,学生在帖子下面进行自己的研讨和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或是我发一个帖子学生在后面进行跟帖。比较好用的地方是专门按照班级建立的,里面有每个班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他们可以登录进行研讨。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
所以,如果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一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进行了自主学习,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教学应该和传统的手写相结合
通过一段时间网络班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知识记忆得很好,但是让他们写出来不是字不会写就是错别字,所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科基本素养的培养。如何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培养出人才。但是只凭教师讲,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会很狭窄的,所以当然我们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好的媒体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高效地解决用语言无法解决的问题。
同时网络媒体和平台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触动学生的“神经”。让他们能够像玩“偷菜”“保卫萝卜”“植物大战僵尸”这些游戏一样对课堂更加眷恋,更加有魔力。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有趣。如果将网络平台、媒体和课程进行整合并结合在一起使用,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加有魔力。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64-03
模拟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课程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而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教学课时有限,生源基础差的情况下,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度很大。根据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整合与优化,以任务为载体,设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做中教、做中学,让学生边做边学,使枯燥复杂的理论分析和参数推导成为易学易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以专科层次为主,其生源的录取分数线都比较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抽象,加上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教学特点还没有了解,学习方法、观念还未转变,不了解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对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只停留在初步的表面了解,没有感性认识;
2.高职学生本来就基础理论知识差,传统教学模式基于课程体系的课堂讲授,先讲理论,再做实验,后做综合实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学生是不适用的,难度大的理论课学生听不进去,实验实训不会动手,更不会设计与制作,学生普遍都有学不到东西的感觉,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要求转专业的学生也多,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程教学时数少,老师一般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时间、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没能及时消化吸收,前后知识联贯,学习效率较低;
4.教材落后,大多数教材都只是对本科教材的压缩,重视理论知识分析与公式推导,没有很好地体现高职高专实用性实践性原则;由于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就迫在眉睫,因此,提出了本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并加以实践。
二、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出了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内容。教、学、做都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它们不是相提并论,而是有主次之分,其中,做是核心,教、学活动必须以做为载体和目标,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教学中推动做,在做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其特点是:(1)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合二为一进行模块化施教,而不是在理论课授完后才进行实践;(2)在教学方式上,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线,采用在实训室边讲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教学;(3)在教学时间上,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人为的划分,在时间安排上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课程,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的结合;(4)在教师队伍上,授课教师都是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5)在教材使用上,理论课教材与实践教材构成一体;(6)在教室使用上,理论教室与实践车间构成一体。
三、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组和优化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体系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重要的入门课,与后续课程联系紧密。它能提供电子基础知识有:半导体元器件原理、特性放大电路分析、计算;集成电路应用;基本振荡电路原理;功率放大电路基础;直流稳压电源应用等重要知识点。它也作为主要的基本技能培训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常用元器件认识与测量;常用仪器使用;电子焊接技术;电路板制作技术;应用电路的安装、调试等技能等。另外作为多种岗位技能的基本要求,电子产品制造业岗位中的插件工、拾焊工、电路板测试工、维修工、生产线管理、电路板印制、电子产品开发、元器件采购等都要有模拟电子技术的技能作为基础。还有在电子专业证书考核中起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因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项目实训教学方式驱动教学。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重组优化的思路。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对电子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这些项目基本涵盖该课程的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先以一个单元或一个电路作为一个模块,进行实验、测试和制作,再从实践中提升理论。通过先做,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再进行理论分析,这样电子技术的理论和技能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力。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进理念。
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情况。2008年,在08电声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率先开始试行“一体化教学”的教改模式,把理论内容与实训内容整合成十二个教学项目,分别为:万用表的使用、基本仪器设备使用、二极管、三极管的测量、基本放大电路的安装测试、分压式基本放大电路的安装测试、放大电路频率特性测试、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常用集成运放应用、RC正弦波振荡器制作、集成功放电路的安装调试、整流滤波电路实验、直流稳压电路制作等。除了其中理论考试和复习课外,其他时间在实训室上课。理论知识以适度、够用为止,对教材理论进行处理,把教材重要知识点分散到十二个项目实训中,项目实训教学具体步骤是:(1)原理讲解和项目布置;(2)操作演示(或分组演示);(3)技能训练(完成实训内容);(4)过程辅导;(5)提交实训项目报告;(6)定期考核。
3.收获与整改措施。通过以任务驱动的形式、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教改模式,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改期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改革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主要收获有:(1)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主要是对仪器、工具的使用熟练了;对实用电路的安装和测量调试能力增强了;对常用元件的认识加深了;电子电路焊接技术得到了培训;(2)学生对抽象理论加深了理解;(3)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技能训练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尽量与企业岗位技能直接接轨;(2)对实训项目进行优化调整,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选用实践性强的高职高专教材;(3)实训内容能更好地涵盖重要知识点和技能;(4)实训项目更能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5)增设一套涵盖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强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内容,对其进行考核。“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施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并使用挂图、幻灯、投影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既增强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也提高了专业能力的培养,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手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给学生以创意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结合实际应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让学生通过教师介绍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自主探索,进一步促成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职业技能。同时,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指导能力,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这对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机会,更是一种挑战,是一个教学双长的过程,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总而言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经过三年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教学资源、教学设备与配套设置基本完善,毕业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地方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第3卷)[M].中华职业教育社,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摘要:电子技术课程是中职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从中职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探索,阐述了“知识+操作技能”的教学模式,并对具体实施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探索;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模拟电路基础和数字电路基础,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各种单元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使用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和电子组装工艺水平。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整个电子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很难学好这门课,原因就在于陈旧的教材及老式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技校学生的特点,也与中职校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及老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校电子类专业使用的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较落后,很多教材都是由大学教材改编而来,理论性太强,就现在的技校生而言,基本上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学习该课程的念头;重理论,轻实践,与中职校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在教室上理论课,讲授的是诸如各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各种参数的推导与计算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而实验内容也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是由老师事先准备好实验电路和器材,实验时先由老师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过程、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讲述一遍,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由于现今的技校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能力欠缺,无法全面掌握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不能详尽地分析各种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成了实验的旁观者,而在做实验的学生也是“照葫芦画瓢”,机械地完成了实验内容,甚至于做完后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结果使学生失去了实验兴趣,而对高深的理论知识更是望而却步。因此有必要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过程进行新的探索,找出一条由纯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到既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验(实习)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适合中职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根据中职校对电子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理论知识够用,重在实际能力培养的原则,对原课程内容进行大胆整合,对理论偏深的内容和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对于各种单元电路,只要求掌握其工作过程及功能作用,而对于繁琐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计算则删去不讲,把重点放在如何“用”这些电路上。故而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全部放在实习室进行,由过去的“理论+实验论证”的教学模式转到“知识+操作技能”的全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此,将电子技术课程整合为多个主模块和子模块进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每个模块都给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要达到的操作技能。在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的前提下,能分析判断各模块电路发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组装各种电路的工艺水平。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各模块的知识点及对各模块电路的功能测试、分析与应用。
三、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想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做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连接点,一定要向学生阐述清楚,否则前后知识脱节,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电子电路,几乎所有的电路参数、数据、波形都必须通过电子仪器仪表才能反映出来,电路原理图与实物装配图之间的转换也是一个难点。因此,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狠抓基本功练习。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会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练好元器件在线路板上的焊接基本功;认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并能用万用表测量其参数。
2、合理安排理论知识点的讲授时机。对于每个模块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要进行科学的安排,有的模块可放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讲述,如电子仪器的使用,老师必须要边讲授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入门。有的则可放在实习后用讨论、提问、总结的形式获得。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可先让学生动手装配与测试,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得到的数据得出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只取决于反馈网络的电阻与输入电阻的比值,与集成运放本身的参数无关。这种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牢记。
3、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每个子模块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开始的几个模块都要将电路原理图中的元件与其对应的实物进行对照说明,引导学生在万能板上设计电路装配图。要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巡回指导,对于实习中发生的故障,以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分析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和部位,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直到排除故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表彰先进,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每个模块结束后,都要评出该模块的“学习之星”,表彰先进,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5、改变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改变过去以理论考试和实验报告成绩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操作情况、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正确性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扭转学生只重视理论考试、实验结果,不重视实习过程、不动脑筋、抄袭别人实习数据的现象。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兴龙.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置和教学一方面远离生产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直接造成了理论与实训教学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学校对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修正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依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准则,教师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按其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任务。通过在教学中反复修改和完善,我们制定出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2.教材一体化
一体化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依照《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与其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编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重知识应用和重技能提高的特点。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配套编写课件等相应的教材。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从传统课堂,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一体化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离变成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模式。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所设定的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学到完成任务所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以实际工作过程贯穿整个课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弥补教学和实际生产的脱节问题。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建设一支“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也就是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有驾驭课题、组织教学的能力,还要具有工程师的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校内举办一体化教师培训,一方面派专业教师到其他一体化改革的优秀学校参观学习,另一方面派遣教师下厂参观见习、顶岗锻炼,平时每周六上午所有教师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每学期教务处还采用听课、检查教学资料、开展观摩课等形式督促自我学习。学校还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鼓励其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促其成长;通过从工科院校引进高学历人才,从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使学校拥有一支能胜任专业一体化教学任务、较为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教学条件一体化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实训场地,也就是一体化工作站。学校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建立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现有电子、电力拖动、PLC、照明线路等多个一体化工作站,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一体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规范一体化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一体化教学要严格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制订工作计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总结和评价教学,程序按要求实施。
二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是结合“产学”合作办学机制,继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做”一体化案例教学途径。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c)-101-02
The experien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laboratory technology of molecular biology
LI Yu-chao, HOU Gan, LIU Xin-guang
(Institut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wan 523808,China)
[Abstract] Molecular biology is an advancing study of life sciences which has been acquiring prompt development, the new theory and techniques of molecular biology change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carry out bilingual teaching in molecular biology which can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follow up currently worldwide developments of molecular biology more efficiently.
[Key words] Molecular bi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且又进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当前我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略显滞后,新知识、新技术的获得主要通过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和与国外专家的学术交流。有关专家认为,即使以最快的速度把含有最新成果的外文书籍或文献翻译、制定成教材,也要落后于国际前沿数年,而国内绝大多数的医学生掌握的专业词汇较少,很难直接阅读专业书籍,影响了其直接学习国外最新知识、跟踪世界科学发展动态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国内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尽快掌握前沿科学的能力。鉴于此,教育部高教司在2001年4号文件中制定了推动“双语教学”的相关文件,并强调生物学(主要是分子生物学)是提倡双语教学的重点课程。这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追踪当前国际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动态。
我校检验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自2004年开展《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双语教学,现将经验体会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促进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双语教学的实施及完善。
1 培养兴趣、克服畏难情绪
当前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仍像中学时一样,明显偏重于阅读、语法等应试技能,而对听、说等实际运用能力较为淡化。而作为医学检验专业中补考率明显高于其他课程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由于其理论多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即使以中文讲解,都被学生视为一门艰涩难懂的课程,为了理解领悟所学内容,往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进行复习,这就与其公认更为实用和重要的四、六级考试产生冲突。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现在用双语进行授课,更被部分学生视为“洪水猛兽”。很多学生在开课之初就缺乏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我们充分做好学生们的心理工作,在开课前,邀请有经验的双语教师及部分高年级学生代表和同学们进行座谈,不仅讲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更让学生们明白双语教学不仅锤炼了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国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的内容与我们的差距。另外,由于加强了对专业课中时常出现的复杂长句的分析研究,也会对公共英语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循序渐进,过渡式教学
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而是要培养学生能以英语进行思考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学的首要目的。为达此目的,必须保证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完全领会。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开课之初,除对一般性和易懂的内容以英文讲解外,对重点、难点内容,例如在讲授核酸的分离与纯化、DNA重组技术等学生们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的章节时,则实行“三明治”式授课法,即先用中文,继以英文,最后再用中文总结的方法,反复演练,强化记忆,以使学生融会贯通。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其逐渐适应后,可逐步增加专业英语的部分,直至基本上使用英语教学。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为了避免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1],中文讲解仍是必不可少的。
3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改变学生上课时被动、机械的角色,我们通过增加随堂问答、随堂测验,并增设多种加分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如下:①在加强预习及复习的情况下,每节课留出一定时间,进行提问及答疑,当学生难以用英语进行回答或提问时,允许其中英文混用,并鼓励学生对授课内容大胆提出异议,对于回答问题正确或提出有价值建议者,除表扬外,还作酌情加分的奖励。这种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促进了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精益求精。②由于检验专业学生较医疗本科学生少,我们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可以采取不定期的、简单的随堂测验(如名词解释或举例说明本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等),将测验的成绩以一定比例(20%~30%)记入最终成绩[2]。此举不仅保证了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也促其在听课时进入集中状态,能更加清养成晰地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减轻了同学们的期末考试的压力。③教学中我们发现,某些学生对电脑知识及技能掌握得相当熟练,遂让其承担制作及维护教学网页的工作,通过该网页上传、下载课件,使大家在上课时能更专心听讲。我们还在网页中开辟讨论板块及前沿进展板块,不仅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交流讨论,还鼓励同学们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献检索,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资料文献,及时追踪诸如克隆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表达调控等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加强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讨论。对于网页制作维护、上传高质量文献的同学亦给予加分的奖励。④由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其教学内容也必须不断丰富并跟进,同时应及时淘汰陈旧甚至错误的知识。现因种种原因,国内各校普遍存在缺乏合适双语教材的现象。初期,我们自己动手查找、翻译国外文献或教材进行补充,但工作量巨大且繁重,现在当学生对本专业有了一定认识后,我们发动其进行文献资料或教材的查找、翻译、思考,如此不仅缓解了教材老化短缺,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多学生的阅读及翻译水平也随之明显提高。⑤为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给本课程学习优秀者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4 提高授课及听课效率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双语教学中新的专业词汇较多,其特点决定了在同一时段内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要明显少于中文教学[1],且学生较易疲劳。因此,我们通过下列措施来提高授课及听课效率:①精简教程,尽量删除陈旧的内容,减少板书代之以增加实物模型、图片、动画、录像等来讲解课程中诸多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讲授PCR反应过程时,通过电脑动画展示其变性、退火、延伸这三个步骤,从而明显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及进度。②为活跃气氛,课中偶尔插入一些颇富趣味性的背景知识(如Southern blot中的虹吸现象)或短小的背景音乐(如细胞凋亡如秋天落叶般凄凉)等,寓教于乐,使得整个课堂氛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避免了单一文字教学方式常出现的学习疲劳现象。③为使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不分心于做笔记,我们在授课前就把有关本章节的双语内容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同时建议有条件的同学采用录音笔、MP3等工具对授课进行录音,课后认真复听、集体讨论、及时反馈。
5 提高授课教师的素质
为提高自身口语水平,尽力做到以规范、纯正的英语为学生授业解惑。我们加强了同本校外语教研室及其他有经验的双语教学高校的学习交流,并定期开展专业英语培训及试讲,由长期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并在年轻教师授课时做好严格的督导工作。另外,由于年轻教师大多具有扎实良好的英语功底,同时也是将来双语教学的中流砥柱,故虽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学校也尽量创造条件优先选送部分优秀年轻教师去国外接受专业培训,并在其归来后,做好经验推广,从而为双语教学长期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推进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行之路。虽然在目前的检验专业《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只要能科学、系统地规划,认真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双语教学以及其他医学或检验课程必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孔璐, 余和芬, 潘颖,等.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行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26(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