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共绿地景观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 前言
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城市不断扩张,导致与我们紧密相关的生活环境品质日益下降。尤其在中心城区,更是拥挤不堪,很少可以见到开敞空间,城市公共绿地则少之又少。并且很多人仍然把公共绿地理解为多种些树,多搞点绿化,并不太了解它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与工商业密集发展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率与密集,大量利用并消耗自然资源,使得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使城市生活环境品质逐渐恶化,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甚至于生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绿地景观的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人们在享受了大自然给予的恩赐的同时,要学会保护它。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道路绿化设计
2.1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1)与道路性质功能相适应。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复杂,对于不同交通目的的道路系统,其景观元素也不尽相同。因此道路绿化必须符合不同的道路特点。
(2)与行人的视觉特性和行为规律相适应。不同的行人有不同的视觉环境,在进行道路绿化时要以行人的视觉特性和行为规律作为依据。
(3)交通功能与生态功能相适应。道路除了发挥交通功能外,同时也是这座城市的景观走廊,承担城市内外气流交换等生态功能。因此,道路绿化设计在不阻碍交通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来改变生态环境。
(4)整体配置与节点造景相配合。在历史古迹、现代地标建筑、道路主干道交汇处等城市景观节点绿化造景,创造有城市特色的绿化景点本文由收集
(5)当地植物物种与引种相结合。在道路绿化选种时,除了应该考虑土壤、气候、风力等自然环境条件外,还要考虑人为因素。因此,在选种时应以当地树种为主,选择一些耐阴、耐贫瘠、耐践踏等生命力强的树种,并适当引种一些外来物种,实现物种的多样化。
2.2道路绿化实例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张掖市地处甘肃腹地,河西走廊中部,交通比较便利。张掖自古因水而闻名,在市郊北部有大片湿地,在市区有较好的水网系统,2004年,张掖市定下了“以水带绿,以绿融城”的绿地发展理念。构筑内外通达的绿化走廊,将城市内部绿地与城外大面积生态绿地有机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生态园林城市。
2.2.1构筑南北通达的楔形绿色廊道
构建“4板与5带式”绿化中央主干道,直通北郊湿地,在更高的层面构筑起点线面结合的良好绿色生态系统,使生态湿地为城市调节小气候,提供充足的氧气,降低空气粉尘,降解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2.2.2疏理城市水系,打造滨水绿色廊道
重新修整室内水路,绿化堤岸,体现绿水交融的城市特色。“以水带绿”不仅会为城市的景观风貌带来亮点,也会为城市居民休闲活动提供亲水、玩水、乐水的自然情趣空间,同时也间接带动了水岸周边地带地产、商贸等其他产业发展。
2.2.3“以绿融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人是道路的使用者,人在建设和使用道路的过程中必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道路绿化建设时应尽可能采取一些生态环境补偿措施。在张掖市的道路绿化建设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在各大交通交汇通道建设中央花坛,在特定的道路路段建立立体绿化隔离墙等,将各景观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使道路绿化与环境相协调,保证道路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张掖市道路绿化设计依托总体规划的设想、布局,绿化设计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与环境和谐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类似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广场景观设计
3.1设计原则
(1)规模适当原则。在设计时,要根据城市的规模、广场的功能要求以及人们活动类型的需求等来综合考虑广场合适的规模。
(2)地域特色原则。地域特色包括自然特色和社会文化特色。体现地方自然特色就是要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特征,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施工材料等;体现社会文化特色就是要突出地方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3)功能复合原则。现代城市广场或以某一种功能为主,兼顾其他功能类型;或者是组织多种功能,以此满足不同类型人群不同的活动和心理需要。广场的功能和设施应多样化,艺术性、娱乐性、休闲性和纪念性兼顾。
(4)突出主题原则。虽然现代城市广场功能趋于复合,但在进行广场景观设计时仍要明确广场的主要功能和主题,围绕主要功能,明确广场的主题。
3.2广场设计实例分析—以南京西安门广场为例
3.2.1广场概况
南京西安门广场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与城东干道的交叉口,北至中山东路,南至西华门宾馆,东至规划巷道,西至龙蟠路。西安门是明故宫宫城的西门,也是唯一保留的城门。
3.2.2广场设计主题
西安门城墙遗址是整个广场设计的中心和灵魂,设计追求在现代城市中体现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实现“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因此规划定位为城市文化休闲广场。整个广场以西安门城墙和莲花座基础为中心。
3.2.3广场空间尺度
西安门广场面积为 1.5 hm2,形状接近正方形,尺度较适宜,中部有明故宫宫城城门的遗址。
3.2.4广场边界过渡
广场的北面和西面紧邻城市主干道,中山东路和龙蟠路均属于车行交通流量较大的主干道,由此沿这2个边界除设置步行入口外,种植自由式的大中型乔木,特别是西北部,以分隔城市交通空间与广场的游憩空间广场东侧紧邻城市巷道,且巷道的东测为沿街商业,沿此界面布置部分坛植花木,其花坛边缘可作为休息之用;南面为西安门宾馆,通过种植灌木弱化界面,或者通过铺装将西安门的空间扩展延伸至边界。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原则;策略
1前言
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而言,其必要条件便是“以人为本”,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同时,使人得到精神与文化上的共鸣,达到公共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和人为生态的和谐。因此,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要从行为和精神两个方面满足大众的需求,行为方面主要是指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要从功能上满足大众,这需要设计者对景观空间构造及场所特征有高屋建瓴般的把握,以真正发挥公共绿地场所的功能性;精神方面主要指景观场所的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的精神需求而独自存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建造而建造,组织者及设计者应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与历史风貌设计出符合大众精神需求的人文化景观场所,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吸引和支持人们的活动。
2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过程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内容非常广泛,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其设计过程往往被弄错。在实际的建设中,我们发现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被置于市政设置、道路与其他建筑群之后。城市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是为了弥补其他建设对自然的破环,这种设计程序实则为本末倒置,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之后试图通过公共绿地景观来“填补”环境的空缺,这就无法充分的实现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发挥景观场所的实际功能性,以考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初衷。
2.1 场地分析
公共场地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分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信息量庞大的工作。场地分析工作包括了相关地段的外部条件分析、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文化特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关键的内容是对人的分析,设计之初要详细考察绿地所将面对的服务对象,明确对不同群体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范围,要同时估计人在物质以及精神两个方面上对公共绿地景观的需求。其次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分析,结合对当地自然景观的考察,总结出公共绿地景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中找出能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绿地景观设计方案,从而确定出公园的种类、功能、占地面积、结构布置等设计细节。
2.2 公共绿地的功能定位
对公共绿地的场地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就要对其实现的功能进行定位。准确的功能定位直接影响到所服务群体的活动品质,并充分发挥绿地不同景观的实际功能,以避免不准确的功能定位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在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场地分析和功能定位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场地分析才能确认场地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功能定位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有了绿地所实现的预期功能的确立,基地分析才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
2.3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
首先结合“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场地的分析,然后确定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功能,最后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提出总体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法,这是典型的景观设计程序。景观规划的设计与最终的呈现并非一蹴而就,其设计的程序与设计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具有极强的延续性,树木的生长、微气候的形成、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整与恢复都需要考虑其中。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沉淀越长,其独有的韵味才能呈现出来。
3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在关注人的需求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人为建设所可能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制定应以与自然环境相融洽并结合起来为最高宗旨,以形成“自然的场所”,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向着更生态、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方案之前,应充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并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与民风、民史,只有懂得当地人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性,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才能创造出符合当地人审美特点并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公共绿地景观场所。以下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所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3.1 适用性
公共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与适用功能性上应用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以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并融入其中为准。同时,景观设计在空间上要能容纳众多公共活动,空间宜开阔、明亮,以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各种适与人活动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设施。在满足人们公共活动的同时又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3.2 多样性
公共场所所接纳的人们有着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区别,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偏好需求,为人们创设一个从美学和功能上富有多样性、丰富性的开放性空间,以满足不同群体渴望接近自然、放松心性、舒缓压力的渴求,以最大化的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性。
3.3 延续性
景观设计必须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历史风貌、生态特性相互协调,以使得公共绿化景观在自然环境与当地文化脉络的发展相融合,以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得以延续性发展。
3.4 艺术性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将艺术的思想和视觉表现力融合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活动在其中的人获得艺术享受。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点
4.1注重用边融合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生态环境而突兀般的存在,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周围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布特点,或作为已有环境的延伸,或作为不同生态环境的衔接地带,从而进行具有连续性的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观赏体验。另一方面,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要注重在特定区域内微气候的营造,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为人们创设一个舒适、惬意的体验环境,通过有层次的实体建筑空间的分割与延伸,使得景观内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一条延续的“风景线”,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然生态空间,避免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生硬与隔离感,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4.2 注重生态性
尊重周围环境的自然生态而进行适应与延续性的景观设计是点状空间景观设计的核心。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分区法实则忽略了土地本事所存在的生态价值。土地本身的生态价值是由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包含了土地的环境构成因素,如地质、土壤、植物、动物等;又包含了该地区的民俗、民风这一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结合不同地段的微气候特点和所蕴含的风俗文化来进行设计,使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地区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的缩影。
4.3 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指对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注、关心,具体在景观中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氛围上的营造。线性空间景观设计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人文关怀包含以下两个内容:适度的空间感受:公共空间需要满足社会和休闲目的、文化目的、生态和环境目的等各项功能,这一系列功能因素影响人的使用和空间感受。人性尺度:景观尺寸或组成环境部分的尺寸与人的尺寸相适宜,使人产生明晰、安全的感受,使人能够产生对这个环境建立某种联系的感受。
5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才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共绿地;设计原则;设计内容
1 城市公共绿地的相关概念
城市公共绿地主要是指城市中对所有公民开放,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一定用地范围内进行规划布局,以植物作为主要造景素材,同时兼顾娱乐、休闲、科教、服务等功能的永久性户外休闲场所。
1.1 城市绿地分类
城市绿地大致可以分为6大类:
第一,公园绿地。由政府出资建造,具有一定的功能布局,包含设施与功能,主要提供群众进行游览、休憩、娱乐、科教等活动,同时发挥美化城市的功能。在类型上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带状公园、街头绿地、建筑配套绿地等。
第二,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材料的基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及各种林地。
第三,防护绿地。具有安全功能,为城市提供卫生、隔离的绿化用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以及为防风沙、固水土而造的防护林。
第四,风景游览绿地。具有观赏、文化、者科学价值的大面积自然风景或有名胜古迹的地方,一般位于市郊。经过园林部分开发,规划休息、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供人们进行休憩的大型绿地。
第五,专用绿地。指服务于城市中经济、行政、教育、卫生、设计等机构或设施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大,分布广泛。类型包括居住区绿地、公共建筑及机关学校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第六,路道交通绿地。附属于城市道路的绿地,包括分车带、行道树、立交桥绿化、安全岛等,主要起到组织交通、防尘、遮阴、美化街景、降低噪音等作用。
1.2 公共绿地效益
1.2.1 生态效益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同时,许多水生植物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有毒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2)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绿色植物能够削弱太阳辐射,使市区的日照时数和照度减少。植物根系吸收大量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挥发大量水分,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同时,城市内的带状绿地能够引导风向,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
(3)降低噪声。植物对噪音具有明显的消音和降噪作用,增加城市绿化,布置绿化带、降噪带对降低城市噪音有显著的作用。
(4)保持水土,防灾避难。植物的根系对土壤具有固定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地表土的流失。同时,树冠、叶面的阻挡,能够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建立防风带可以减轻台风、洪涝、塌方等自然灾害,城市绿地能够成为有效的避难场所。
1.2.2 社会效益
(1)是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共绿地内一般设有休息、运动、娱乐等设施,是居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沟通交流、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2)文化科教,提升自我修养。公共绿地在设计中往往结合一些地域文化、神话传说、科普知识等。同时,也可举办绘画、书法、摄影、盆景、工艺品等展出,从而提升游览者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1.2.3 造景功能
(1)丰富城市天际线,软化建筑轮廓。城市中主要以硬质建筑为主,线条生硬、轮廓清晰。公共绿地则是柔和的软质景观,与建筑景观相结合,能够形成高低错落、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景观。
(2)打造城市景观中心,形成有特征性的景观区域。针对不同的城市区域,采用各具特色的植物造景,能够形成特点鲜明,独树一帜的城市景观。同时,鲜明独特的景观效果能成为视觉焦点,起到引导交通和视线的作用。
(3)衬托构筑物、建筑物,营造空间艺术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运用相应的植物材料进行搭配,能够使建筑物更富有生机。例如,纪念碑旁栽植挺拔对称的树木,可体现其庄严性;居住区内布置多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植物,能够营造出亲切宜人的气氛。
2 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市公共绿地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来进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2.1.1 注重不同年龄阶层,重视老年群体
不同年龄阶层在日常生活与需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在心理、生理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应当将其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休闲的需求量十分大。老年休闲问题对城市公共绿地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老龄人口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使用群体,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其的使用需求。
2.1.2 重视弱势群体、特殊群体
这一群体主要指的是残障人士。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残障人士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在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中,应当对这一部分群体加以考虑,如果忽视了这一群体的使用感受,也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2.1.3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许多优秀设计作品取得成功的法宝。设计师广泛采纳公众提取的意见与建议,以弥补个人考虑的欠缺,使设计更加满足最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2.2 生态原则
景观生态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效能之一,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应该以生态性作为最基本的前提。景观生态并非一味地植树造林,应当根据城市功能、结构,同时权衡景观、生态、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有目的地进行规划。
2.2.1 乔、灌、草多结构造景
单一植物造景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改善环境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弊端,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要求。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乔、灌、草结构造景创造出了一个物种多样的小群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使其在经济、生态、景观上达到一个最优组合,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绿地的质量。
2.2.2 地域性原则
每个城市在经济、文化、历史、气候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城市都具有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正是这些地域差异,形成了每个城市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城市绿地公共景观同样应该强调景观的地域性,依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因势利导地打造符合该城市绿地景观。
2.2.3 高效、经济原则
强调以最少的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强调以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城市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力求用最小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生态功能。
3 城市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内容研究
3.1 空间
3.1.1 选址
城市公共绿地在选址上应当满足能够吸引使用者到来的要求。首先,调查场地能够吸引哪些使用者,使用者距离空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场地辐射范围。总的来说,位置是否接近是一处公共空间能否最大化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公共绿地的可见性也是决定其使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使用者更倾向于前往可见性高的场所,相对较小且隐蔽的公共绿地服务范围会较低。
3.1.2 边界与过渡
公共绿地在形态上应当是开放的突出空间,在通达性上要便于观赏者进入。在设计中,尽量做到一面、两面或多面向道路开放。通过绿化带向道路边缘延伸,暗示行人进入了绿地范围。
3.1.3 亚空间
除为大型集会、集散而设计的空间外,大型公共绿地应当设计出亚空间,以此,来鼓励观赏者使用。大型开放空间往往会使观赏者缺乏安全感,而被植物围合的亚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观赏者感到安全,观赏者往往会快速穿过大型开放空间来到亚空间内。亚空间可通过植物、坐凳、构筑物等来进行划分,通过这些景观元素,不仅能打造出一个怡人的景观效果,更能吸引观赏者来此驻足,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场所。
3.2 景观要素
3.2.1 植物
经过慎重思考的种植设计能够大大地提高公共绿地的使用率。通过植物的色、香、质感、密度等因素,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观赏者的到来。
(1)多样性。通常来说,在一定空间内种植多种植物,能够对穿行或休息在其中的人产生更好的观赏感受,通过绿洲效应,达到赏心悦目游览体验。
(2)种植的高度。植物种植高度应当遵循不遮挡观赏者观赏视线为原则。植物种植高度过高会遮挡观赏视线,使得观赏者不得不调整姿势进行观赏,造成不愉快的观赏体验。
(3)边界种植。边界种植的目的是为了划分可进空间与禁止进入空间。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可选择长得浓密的树木或低矮灌木修剪成篱。除了划分空间外,在建筑和路沿石边缘进行种植,可起到软化轮廓的造景作用,营造出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
(4)色彩、气味。在公共绿地的种植槽内,可选择一些色彩明亮、气味芳香的植物。在群植树种内,也可点缀几株彩叶或彩花类植物,使整个景观效果更加明亮、欢快。
3.2.2 地形
地形变化具有重要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效果,适度的地形变化往往具有更强的美学吸引力。同时,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还能起到组织游览路线、集中视觉焦点以及划分空间的作用,通过抬高或降低地形,达到不同的观赏体验。
3.2.3 水
水在视觉、触觉、听觉上能够让人产生愉悦的观赏感受。为观赏者争取过多接近水的机会是水体设计的关键,我们除了要创造水,还要为能让更多的人接近水而创造便利。水体设计的常用手法包括自然式水体、驳岸处理、水池、喷泉。
3.2.4 设施
公共绿地内应当包含多种设施,他们不只是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满足功能性的重要保障。
(1)座椅。为满足不同观赏者的需要,座椅在形式上有多种选择,如长椅可满足多人使用,是最受观赏者青睐的形式。台阶和边沿也可发挥座椅的功能,但在高度上应注意不宜过高,边沿在样式和材质上也应当力求丰富多样。
(2)座椅朝向布置。座位的朝向影响着观赏者的视线和观赏者的阳光需求量,根据不同的观赏需求,观赏者选择想要的位置。台阶、边沿或直线布置的长椅能够造成自然间隔,围绕水池或花坛的圆形长椅能够使观赏者保持各自的私密。
(3)其他设施。为了更好地满足观赏者的使用需求,公共绿地内还应当有一些配套的基础类设施,以更好地服务游人,如标示系统、公共厕所、垃圾箱、照明水电、停车场、公共雕塑等。
4 结语
绿色城市空间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都市人渴望更生态、更美好的城市户外休闲场所。在城市中打造一个景色优美、功能齐全、生态优良的公共绿地空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高亦兰.建筑与闲暇[J].世界建筑,2003.
[3] 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 赵宝江.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1999(2).
关键词:城市绿地;街心绿地;景观工程;景观设计
1城市街心绿地景观工程设计原则
1.1可行性
城市街心绿地景观设计是一个整体性较高的大工程,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合理规划,整体布局,往往需要城市其它建筑的配合建设。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可能重建的区域,要从经济价值、历史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定是否能够重建。对于未建设地段,也要考虑地段价值和附近的区域情况,考量交通、地域与周边建筑的距离等因素,确定绿地建设的可行性。
1.2服务性
城市街心绿地景观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城市居民服务,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服务性,比如,城市街心公园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玩的场所。或者建设绿色步行通道,为老人小孩提供一个安全的出行通道。
1.3标志性
城市的标志就是一个城市最鲜明的特点,是一个城市的招牌、地标。包括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城市的重要门户区,历史文化遗迹等,这些标志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景观的主要闪光点,同时也是城市人流量较大的中心区域,在进行城市街心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区域,通过街心绿地将相关区域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景观。
2城市街心绿地景观工程设计
城市街心绿地,不仅是城市的“人工绿肺”,也是市民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这就要求街心绿地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服务性和便民性。凉亭、长廊、花架、平台、广场、公园、桌椅、标识和铺装等都在街心绿地的景观设计范围内。街心绿地应该具备城市绿肺的功能,在设计中,要将生态元素充分考虑进去,好的街心绿地设计,要具备降温、净化空气、防风防火、吸收噪音等各种功能,充分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充分考虑视觉效果,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景观设计,在设计上采用分块重复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一种节奏上的韵律,给人一种平和的心境。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同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灌木树种主要在绿化带上使用,作用是减少噪音,增加绿化量等,草木花卉作为地被植物,主要起到点缀作用。
3城市街心广场绿地景观设计
城市街心广场绿地景观设计,应该将生态保护和休闲娱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为核心,突出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注意空间的大小变化,以人为本,充分服务群众。街心广场的绿地设计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绿化阶段:绿地建设要保证一定的绿化率。(2)彩化阶段:要在绿地建设完毕的基础上,种植不同颜色的花卉、灌木,点缀整体的绿地效果。(3)艺术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绿地景观设计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使街心绿地建设更上一个台阶。(4)生态化阶段:也是较为理想的阶段,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城市街心广场绿地景观的设计要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让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完美结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环境。
4城市街心公园绿地景观设计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植物景观设计 教学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主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对公园绿地的定义,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防灾等功能的绿地。公园绿地特色鲜明,文化底蕴较为深厚,面积大,向公众免费开放。相应的,公园绿地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界定:一是向公众开放,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绿地的开放性;二是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突出绿地的主要功能。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是景观植物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对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空间、时间、思维三位一体教学进行研究,使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在空间、时间、思维轴向上进行合理布置,实现公园绿地植物造景游憩空间景观化、景观设计生态化、生态环境为游憩者服务的目标。[1]
1.空间轴向――顺应地势,割划空间
首先分析探讨公园绿地顺应地势,割划空间,丰富立面林冠线,突出平面林缘线曲线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调查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林冠线、林缘线的丰富变化,画出林冠线、林缘线,掌握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空间布置。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应顺应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变化,依空间的大小等各种立地的现实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在地形高处种植生长速度较快、冠形优美的高大乔木;地形低洼处种植长势较慢的乔木或小乔木,使其形成连绵起伏、有疏密、有闭合的天际林冠线;并通过花灌木、地被的长势,形成三维立体的空间景观结构。
(1)立面。利用林冠线的起伏也是处理空间的一个重要方式,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一是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铅笔柏、龙柏、桧柏、蜀桧等)构成林冠线,其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二是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起伏变化的林冠线,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三是利用不同高度植物的不同树冠构成林冠线,其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植物与植物搭配时,不仅要有上层、中层、下层植物,而且要有地被植物,使之形成一个饱满的植物群落。而这一群落的每一种植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波、和谐的空间。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包括落叶乔木(元宝枫、柿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等)与常绿乔木(如蜀桧、侧柏、油松、洒金柏等)。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包括适合林荫下栽植的植物(如鸡麻、连翘、小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金银木等)、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的植物(如紫荆、猬实、太平花、珍珠梅、紫穗槐等)。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有黄栌、西府海棠、榆叶梅、锦带花、平枝子、迎春、牡丹等。适合于作下层植被的有金银花、扶芳藤、白三叶、草坪草、铺地柏、常春藤等。
(2)平面。突出林缘线曲线变化的手法有:其一,灌木边缘栽植,利用枝干矮小、枝密叶茂植物(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的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其二,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可增加边缘线的曲折变化。另外在栽植排列上运用节奏、韵律等原理渐远渐近的栽植也是构成线形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应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可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龙柏、香樟、广玉兰、银杏、龙爪槐、垂枝碧桃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可选用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或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贴梗海棠、海桐、杜鹃、金丝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2]
2.时间轴向――突出植物景观季相变化
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自身经历了生长、发育、成熟的生命周期,表现出了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及由大到小的生理变化过程,形成了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枝干、姿态等一系列色彩上和形象上的变化,并构成了“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象变化。植物时序景观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在种植设计中,应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以及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冬季景观。
3.思维轴向――创造意境
园林植物被人们赋予了人格象征,在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创造意境可使得景观更有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收集整理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如古典园林中人们对植物拟人化的应用及不同地区风土人情中对各种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收集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意境创造的案例进行拍照片、分析讲评,学以致用。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心的芳香、美丽的名称,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用园林植物创造意境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1)姿态创造意境。苍劲古松――坚强不屈;青翠竹兰――气节虚心;傲霜寒梅――不畏、无所畏惧。
(2)色彩创造意境。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
(3)芳香创造意境。桂花――甜香;兰花――幽香;含笑――浓香;梅花――暗香;荷花――清香。
(4)名称创造意境。合欢――合家欢乐;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富贵、幸福。
意境的体现应该既含蓄又具体,使整个环境风格统一。此外,桃花在民间象征幸福、好运;翠柳依依,表示惜别及报春;桑和稗表示家乡,等等。皇家园林中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我国植物景观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独具特色。如用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德,用忍冬草纹象征坚忍的情操,用兰花象征素雅清幽、品格高尚,用的傲雪凌霜象征意志坚定。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
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无可替代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是植物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公园绿地时间、空间、思维三位一体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施工管理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水平越来越高,小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人们的购房选择。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视,在设计的时候坚持因地制宜、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营造适用合理的园林景观,提升房地产价值,推动房地产发展,实现地产开发和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
一、房地产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近年来,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影响着开发商的经济效益。首先,景观设计是小区主题及风格定位的展现,是房地产开发设计的基础。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设计,而是对小区周围环境的整体考虑与规划,房地产开发设计要通过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来实现。其次,良好的景观设计是房地产营销的筹码,户外景观设计和户外活动空间可以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模仿之风盛行,欧式风格泛滥。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林绿化要把握本土文化和人们的精神需求,但是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人员都误读了现代化概念,小区中充斥着欧式广场、罗马柱和喷泉。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应更多地注重自身的特点发掘,建筑小品、景观设施要突出城市特色,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展示历史文件风貌。其次,植物配置盲目。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要尊重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要遵循植物生理特性。有很多开发商为了提升品位,盲目购买大批名贵植物和百年老树来堆砌成林。有的南方树种种要北部地区,植物适应不了当地气候,导致苗木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浪费严重。
二、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
1、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房地产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人员在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建筑周边环境以及地形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施工场地原地形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当地植被多样性,保留原有群落类型和本土植被,对名贵古树进行充分保护,设计中要掌握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营造适用合理的房地产园林景观。与此同时,园林景观作品也要有自己的主题,北方地区多以白蜡和国槐作为行道树,岭南地区多注重庭院的精妙布局见长。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要具备地方特色。
2、园林景观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目前我国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中存在过度模仿的现象,园林景观没有地方特色。设计者景观设计要遵循当地环境和建筑周围环境,注意该住宅区小环境和周围大环境的协调,小区的景观要和周围的山形、地势、水景、城市街景、人文风俗以及历史文脉相协调,小区景观要进行自然式设计,使小区景观成为整座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做到师法自然,胜于自然。一般来说,城市的用地都是有限的,设计者要遵循成本最优化原则,对各种人工与自然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3、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要在统一中寻求变化,植物栽植要疏密有致,变化有度,体现韵律感和层次感。景观不仅要具备美感,还要体现景观的功能性与参与性。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工作压力较大,小区要为业主提供身心娱乐的地方,园林绿化工程要适当的设置相应的健身设施,体现园林绿化的多功能性。总之,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打造生态节约型的园林景观,提高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对植物的季节性进行充分考虑,做到四季有景可赏,水景和雕塑设计要遵循精而少的原则,减少成本的浪费。
4、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一块建设用地是有限的。在现代化的城市当中,人口稠密,高楼成群,房屋毗连,寸土难寻,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更美的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而不多占用土地,就需要设计者们另辟蹊径转向高空发展,提高立体绿化水平,开拓小区立体绿化空间。立体绿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可以是攀援植物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绿化、门庭绿化、花架、棚架绿化、栅栏绿化、坡面绿化、假山与枯树绿化、屋顶绿化等等。它能加强景观与建筑的相互作用与相互结合。增加人与自然的紧密度,很好地保持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十分重视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这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
三、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
1、人的因素: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是园林绿化管理的主体,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房地产开发商要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对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通过经验交流活动的开展来促进管理者的交流。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绿化养护技术,提升住宅区植被成活率和植被的观赏价值,增强小区植被间色彩的合理搭配。再次,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配合设计人员的工作,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对植被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协商和解决,充分听取施工人员的意见,打造优质的园林景观。
2、物的因素:要提高苗木质量水平。住宅区园林绿化的主角是植物,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本土物种,减少选用不适应当地种植的品种,如南方的苗木品种多数是不耐寒,难于在华中及北部地区安全越冬。相关人员对购进的苗木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切忌以次充好,破坏住宅区景观的密度感和立体感。只有严格规范苗木质量规格,确保苗木质量和设计规范的结合。只有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能随便对苗木的数量和规格进行随便的增减,园林景观施工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的效果。
3、管理因素:要提高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认识。积极合理的园林绿化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居住环境,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还可以提升居住环境的品位,提高整座城市的绿化率,为小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及生态环境效益。在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园林绿化工程有清醒的认识,对住宅区园林绿化面积进行合理的规划,工程景观要由专业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通过工程招投标来选择技术性和专业性过强的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对施工中不符合设计方案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此外,园林绿化工程完成后还需要有精心的后期养护工作。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保证,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养护人员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针对不同的品种采取适宜的养护方法,以保证能长期的体现良好的设计效果,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开发商的经济收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开发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 小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人们的购房选择。优雅的住宅区园林景观和性能完备的健身设施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卖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关系着开发商房地产项目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房地产生产商要加强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视,在设计的时候坚持因地制宜、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营造适用合理的房地产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郭晓辉.住宅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J]. 现代园艺. 2012(04)
[2]闫志磊.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7)
贵州省近年来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28km,居中国第8位,2015年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2016 年《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及《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攻坚决战实施方案》中提出:力争“十三五”末或“十四五”初实现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0km。省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和人口密度分别达到5.8km/100km2 和2.7km/万人[1]。
随着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完善,高速公路逐渐成为人们出行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构建自然、生态与文化和谐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更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红色旅游及酒文化等特有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尤其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区,高速公路沿线常常具有独特的地域景观和浓厚的民族民俗风情,而生硬的高速公路与纯朴的人文景观则容易产生冲突。大量的高速公路的集中建设,也势必会对贵州的自然风光、民族民俗和居民生活等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如何在不同的人文文化地域进行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将景观的空间层次与景观元素和当地文化色彩充分地融入高速公路景观中,最大限度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型高速公路,以及实现贵州省委、政府和交通部门提出的“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及“多彩贵州。平安高速”创建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覆盖区域不同人文地域文化类型划分
根据贵州省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分布现状及特点,全省高速公路网覆盖区域大致可分为3 个特有的人文地域文化区,即民族民俗文化地域区、红色文化地域区和酒文化地域区,[2]这三个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2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与人文地域文化融合手法及策略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是一门涉及植物、生态、地理、园林、美学、艺术、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不可割离。[3][4]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的提高,高速公路景观的自然协调性和文化性也成为其不可忽视的一大特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才能建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公路环境。[5][8]
2.1 绿化景观设计与民族民俗文化的融合手法及策略在贵州省民族民俗文化地域的高速公路互通、服务区、隧道洞门、挡土墙等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从尊重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出发,通过提炼沿途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引入历史文化信息,并运用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凸显民族景观元素,可进一步提升公路景观的视觉价值,打造具有强烈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高速公路景观。
(1)景观装饰应用民族文化元素设计时,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应以抽象、简洁的装饰为主,严禁过分分散司机的注意力,严禁影响安全视距,且应保证装饰材料不易脱落、倒伏。
(2)路线两侧分布有少数民族村寨的路段,可通过借景、透景的方式将其引入司乘人员的视野,展现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及民族风情。
(3)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民族乡土植物作为主题树种,如苗族地区的枫香,布依族地区的刺梨。
(4)可提炼少数民族建筑的特有建筑元素,如彝族特有的屋墙面的虎文化、白族白色的照壁、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等运用于收费站大棚、服务区建筑设计之中,以建筑元素激发人们联想,重现头脑中的物象,从而达到对地域环境的认知。
(5)音乐是体现民族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大自然的认识、审美、教育的根本体现。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可以将少数民族的独特乐器、载歌载舞的场景等通过景观表现手法如浮雕、雕塑、景墙、小品等形式予以表现。
(6)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彩,也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遥将服饰中的局部元素如头饰、银饰,或服饰上的花纹等抽象提取应用于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也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通过以上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营造,可充分展示沿线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情,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高速公路民族风情走廊,为建设“美丽贵州”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绿化景观设计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手法及策略
在贵州红色文化地域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通过在互通区、隧道洞门、服务区、挡土墙、桥梁等结构物上运用景观设计手法和红色彩叶主题植物配置来表现红色文化,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打造“多彩贵州”、“红色记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红色文化的表现应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必须保证行车安全。
(2)可在服务区、观景台等位置通过简洁的红色主题雕塑、景墙、文化墙等表现红色文化,设计时要根据所需反映的不同主题选用不同的景观元素。
(3)可在隧道洞门、桥梁、收费大棚、服务区建筑等构造物设计中融入抽象的战争元素,如红旗、枪、战火等具有特殊意义红色建筑符号等,来体现革命战争及红色文化。
(4)景观小品色彩宜采用具有红色历史文化特色的颜色,例如红色,在以绿色植被为大背景下,凸显红色小品的主题效果。
(5)通过大量运用具有寓意的植物营造不同主题的景观空间,如在烈士纪念地区域配植常绿树种松柏类植物雪松、龙柏、圆柏、油松等,比拟革命人的坚贞不屈和万古长青的意志精神;岁寒三友(松、竹、梅)的配植形式,象征了革命先辈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桂花香气四溢,喻示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含笑表达对先烈们含笑九泉的欣慰;杜鹃象征革命烈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等,通过这些具有寓意的植物配植使红色文化的主题得以体现。
(6)通过植物的色彩来渲染不同的视觉氛围,进一步烘托红色文化主题。如贵遵高速公路可选择象征革命的红色系,选用红枫、红檵木、红叶小檗、红叶石楠、火棘等进行景观绿化,可展示出“枫染贵遵,红色记忆”的绿化主题;又象征纯洁的白色系,可选用白玉兰、广玉兰、含笑、樱花等;象征万古长青的绿色系,可选用雪松、龙柏、竹、油松、桂花等;象征高贵的黄色系,选用金叶女贞、金丝桃、黄金槐等。
2.3 绿化景观设计与酒文化的融合手法及策略
(1)贵州酒文化的表现应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必须保证行车安全。
(2)可在互通立交区、服务区、观景台等位置通过简洁的酒文化主题雕塑、景墙、文化墙等来反映酒文化。
(3)可在隧道洞门、桥梁、收费大棚、服务区建筑等构造物设计中融入酒瓶、酒器、酒品牌等设计元素,整合途经区域山水、民俗、音乐、绘画、诗词、书法等,传递酒文化、酒品牌等。
(4)贵州民族酒文化在审美功能上体现在其艺术性方面较明显,可将贵州酒舞、酒歌、乐器演奏等的酒文化场景通过景观表现手法如浮雕、雕塑、景墙、小品等形式予以表现。2.4 绿化景观设计与其他自然文化的融合
贵州省除了有上述3个特有的人文地域文化区域以外,还有着其他梦幻的自然山水,如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地,竹海、湖泊、森林等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神奇的梵净山、黄果树大瀑布、雷公山、乌江画廊等。在这些自然区域的高速公路中,要将有特色的自然旅游元素融入到绿化景观设计中。
如经过贵州西线喀斯特旅游区的贵黄高速和金清高速,为了凸显“多彩贵黄、西部风情”的绿化主题,可选用观花植物和色叶植物如樱花、桃花、紫薇、栾树、银杏、白玉兰、香花槐、鸡爪槭、金叶女贞、红花檵木等作为景观绿化植物。
关键词:植物景观模块、点状小模块、线状小模块、面状小模块、居住区绿地、万家星城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居住区绿地是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改善地区小气候从而创造自然优美的绿化环境,是衡量居住公共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对居民休闲活动等产生较多影响。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杭州滨江万家星城系列为例探讨居住区绿地景观模块化的设计研究。
1 景观模块化定义与应用
1.1景观模块化定义
模块化是指运用标准化原理和科学方法,通过对某一类产品或系统的分析研究,把其中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单元分离出来,进行统一、归并、简化,得到以通用单元的形式独立存在的通用模块[1]。景观模块化,就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将设计要素进行适当拆分,工业化生产并进行组装的过程[2]。植物景观模块,主要是以硬质景观为铺垫以植物材料为主,从景观设计中提炼出,进而可以应用到景观设计中进行组装的各种组装部件[3]。
1.2景观模块化分类
绿化种植模块在应用设计中,主要是以点、线、面的形式出现,以适应不同场所和空间需要。点状分布多是点缀,面状多为片林或生态绿地,线性的分布则多为交通道路的绿化带、沿场所的边缘围合绿带,或沿水系的水生植物绿化带,而这些点线面的构成则是由植物组合而成。利用这些模块我们就可以在设计中选择我们所需要的植物组合方式来营造出这些点、线、面的绿化种植模块(如图1-2-1)。
图1-2-1 点、线、面状小模块组合形式
(1)点状小模块
点状小模块主干树(乔木或热带植物)多数为奇数(1、3、5)棵,第二层(小乔和大灌木)和第三层(点缀灌木和球类)的数量一般为3n或2n+1(n≥1)株,整个点状模块的平面空间组成以一个或多个三角形构造组成,在此基础上植物在体量、冠型、质感和色彩达到均衡和协调。
(2)线状小模块
线状小模块通常在线状的两端或主要位置有多个点状小节点组成,多个点状小节点折线状分布组合成线状,也有规则式线状小模块为直线配置方式。
(3)面状小模块
面状小模块通常在绿地转折点和主要观赏位置由多个点状小节点组成,多以植物群落组合的方式配置,立面观赏效果饱满且错落有致。
2 居住区绿地的分类
居住区绿地根据不同的规划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绿地形式,基本由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和公建附属绿地 4个部分组成[4,5]。
(1)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是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具有一定游憩设施,供居民游憩、赏景及进行各类活动的块状绿地。
(2)宅旁绿地:宅旁绿地多指在宅前、宅后、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 [6]。
(3)道路绿地: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居住区道路绿地是居住区绿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居住区绿化系统 “点、线、面”的“线”的部分,道路绿地对居住区绿地起到导向、连接、分割、围合等作用,沟通和连接居住区其他各种类型的绿地,如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7]。
(4)居住区附属绿地:附属绿地主要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配套的绿地环境。
3 居住区绿地景观模块化
居住区绿地景观模块化主要是针对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等较为集中的绿地景观进行模块提取、分解、组合和应用。
杭州滨江万家星城居住区属于高层住宅小区,组团绿地常绿落叶搭配合适,彩叶植物应用较多,植物群落组团饱满美观。本研究主要根据不同绿地组团的景观特色,从这些绿地景观中提取相对应的点、线、面绿地景观模块。模块中主要包括现状实景图、彩屏图、立面图、苗木单、以及可替换植物品种,从而保证模块的通用性,在其他类似的绿地景观设计中,可以直接参考或者使用此模块。
3.1公共绿地模块化
公共绿地的主体就是植物材料,配以地形、山水和亭台等园林小品,构成不同的富于变化的空间。公共绿地植物景观组团丰富,较小节点的植物组团构成点状小模块,面积较大节点组团构成面状小模块,植物景观模块类型有点状小模块、线状小模块和面状小模块。
点状小模块(图3-1-1)主要位于公共绿地内园路夹角处,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朴树、杜英)+乔灌(八棱海棠、中华金叶榆)+灌木球类(石楠、大叶黄杨球、红继木球)+地被(金森女贞+大叶栀子+毛鹃)。点状小模块(图3-1-2)主要应用于水景、岛状绿地结合的公共绿化空间,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香樟)+乔灌(枇杷、胡柚、红梅、红枫、黄金槐、彩叶杞柳)+灌木球类(大叶黄杨球、银霜女贞、苏铁)+地被(红叶石楠、大叶栀子、日本女贞、金边黄杨、紫鹃)。
线状小模块(图3-1-3)主要应用于道路与公共设施、水景等结合的狭长的线状公共绿化空间,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香樟、朴树、柳树)+乔灌(胡柚、桂花、花石榴、樱花、垂丝海棠、山茶)+灌木球类(红叶石楠球、海桐球、红继木球、)+地被(红叶石楠、金叶女贞、、毛鹃、麦冬等)。
图3-1-1公共绿地点状小模块图3-1-1公共绿地点状小模块
图3-1-3公共绿地线状小模块 图3-1-4公共绿地面状小模块
面状小模块(图3-1-4)主要应用于园路转弯处与公共设施、水景结合的大面积公共绿化空间。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香樟、杨梅)+乔灌(红叶李、八棱海棠、中华金叶榆、美人梅、花石榴、红枫)+灌木球类(大叶黄杨球、红继木球、)+地被(红叶石楠、结香、金森女贞、毛鹃等)。
公共绿地植物小模块中,乔灌木搭配合适,开花、常绿和彩叶植物应用丰富,其中黄金槐、中华金叶榆和彩叶杞柳等新优彩叶植物品种是模块中的亮点,丰富了居住区公共绿地景观。
3.2宅旁绿地景观模块化
宅旁绿地是居住区中与居民生活最密切的绿地部分,是居民每日进出住宅的必经之地。万家星城宅旁绿地较为密集,植物景观模块化主要从建筑入户和建筑周边提取,以线状和面状模块形式出现。
图3-2-1宅旁绿地线状小模块 图3-2-2宅旁绿地面状小模块
建筑周边线状小模块(图3-2-1)主要应用于建筑侧边与道路相结合的绿化配置。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朴树)+ 乔灌(枇杷、杨梅、桂花、黄金槐、樱花、红枫、木槿)+灌木球类(红继木球、八角金盘、苏铁)+地被(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海桐等)。
建筑入户面状小模块(图3-2-2)应用于建筑入户两侧的绿化配置。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杜英、无患子)+乔灌(胡柚、桂花、山茶、紫薇、石榴、黄金槐、金叶榆、樱花)+灌木球类(红叶石楠球、海桐球)+地被(红继木、结香、红叶石楠、海桐、紫鹃等)。
3.3 道路绿地景观模块化
居住区道路绿地模块主要有居住区主干道线状节点绿地模块、主干道与园路间点状或者线状小模块组团绿地、这些模块可以直接在同等景观风格的居住区直接适当的应用。
图3-3-1道路绿地点状小模块 图3-2-2道路绿地线状小模块
道路绿地点状小模块(图3-2-1)主要应用于主干道与园路夹角处的植物配置,是很典型的点状小模块。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朴树、香泡)+乔灌(杨梅、柑橘)+灌木球类(海桐球)+地被(红继木、金叶女贞、毛鹃)。
道路绿地线状状小模块(图3-2-2)主要应用于沿主干道大面积线状延伸的绿化配置,面积较大。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朴树、香樟、垂柳、胡柚、杜英)+乔灌(早樱、桂花、红叶李、红枫、紫荆、西府海棠)+灌木球类(红叶石楠球、红继木球、金叶女贞球、苏铁等)+地被(毛鹃、小叶栀子、金叶女贞、红叶石楠、南天竹等)。
4 结语
总上所述,在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居住区绿地的节点和大小,在某些节点可以直接插入点、线、面的绿地景观模块,同时结合本地的自然气候和生长的树种资源,对模块化中的植物进行替换和替代。因地制宜,快速高效的配置一年四季色彩季相变化的各种乔灌木以及花卉、草坪等,同时引入植物新优品种进行替换,丰富居住区绿地景观,为居住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延林. 模块化设计〔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2]孔磊.中国城镇居住区景观模块化设计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
[3]陈洁静.广州大型居住区景观标准化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2
[4]高原荣.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5]周涛.居住小区绿地人性化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8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设计;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为人类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是21世纪人们的追求。居住小区绿化是居民经常直接利用及享受的一种绿地系统,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要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从而提高居住小区绿地使用率。同时城市居住小区环境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1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小区绿地是居民业余户外活动及与邻里交往的主要场所,居住区绿地为居民创造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身体与精神活动的场地。在小区绿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以植物材料为主,与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的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的休闲户外活动空间。
1.2利用自然景色、体现绿色
居住小区尤其应以绿色设计为根本,提高绿化覆盖率,利用植物划分组织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舒适环境。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同时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提高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改善小区整体生态环境。
1.3绿化设计的空间组织原则
绿化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绿化等软质景观要同硬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采用不同绿化植物配置形式与手法,处理好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绿化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绿化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绿化设计则体现出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2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
2.1小区公共组团绿地景观设计
小区公共绿地越来越成为居民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居民休息、娱乐、健身与交往的主要场所,深受居民的喜爱。因此要求居住小区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的这种需求,尤其是老人与儿童,在小区公共绿地即公共花园的组团绿地中设置一定的活动面积(面积大小要与服务半径与服务人口数量相适应),有居民散步、游览的道路,方便居民使用的硬质铺装的开敞空间,满足居民群体活动的需要,布局合理,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要有相应的游戏场和简易、安全的活动设施,适当安排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服务内容,结合少量的能够体现小区特点的人文景观。另外创造封闭的空间可以提高绿地的使用率,灵活地利用树木、花卉、亭廊等创造出相对安静的休息绿地,满足居民休息或闲聊等需要。
2.2小区楼间绿地设计
楼间绿地是每两栋楼间为通风,采光而留的空地,是居住区绿地中的重要部分,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在居住小区总用地中,楼间绿地面积约占30%左右,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练习最密切。楼间绿地设计应以环境效益为主,从生态园林角度出发进行布局,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主要利用植物(乔、灌、草、花) 造景,不仅美观、生态,还具有造价低廉的特点,结合少量小型建筑小品(包括,坐椅、花架、铺装路面、花坛等)组织空间,小品要小巧精致,桌椅坐凳既方便又美化环境,为居民创造出优美的休息活动场地。小品建筑属硬质景观,是绿地内居民游息的必要设施,但绿地内小品建筑愈多,其环境效益愈低投资愈高。
2.3道路绿地设计
居住小区道路绿主要以行人为主,它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其绿地设计不同于城市道路,可结合宅旁绿地和公共绿地以及道路走向进行设计,首先考虑居民出入方便要求,其次要考虑遮荫和美观。
3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
本着住宅小区旨在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的初衷,坚持居住区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观点,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根据居住环境的功能要求,按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的生态习性合理配置,要考虑植物之间组合平、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和形态,并注意意境,要与住宅建筑、道路、建筑小品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配置方式应丰富多样,为居民创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绿色环境。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避免过多使用绿化效应相对较小的大草坪,或以单调树种排列的树林,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面积和空间进行垂直绿化,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居住区小气候环境。
3.1公共组团绿地 小区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要依据绿地的地形、绿地内其它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人的活动范围以及人的活动场地等布置。为了满足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需要,小区公共绿地内往往建有花架、享、廊、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花架等可用紫藤、凌霄、葡萄等攀援植物配置,亭廊等周围可采用孤植、丛植等手法,利用一些常绿植物和有季相变化的花木、彩色叶植物,以增加绿地内的季相景观和空间层次的变化。公共绿地内考虑居民游园时间规律,夏季要考虑防西晒,结合休息坐凳可配置高大的落叶乔木,用以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同时采用一些具有芳香气味和浅色系开花植物进行配置。
3.2楼间绿地 楼间绿地植物的配置要讲求园林艺术,依据各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各种植物的形体、色彩、季相等多方面的变化,组成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多维空间,各个楼间绿地可利用不同的植物品种,使每块绿地风姿各异,增强艺术感染力,更便于居民识别,而且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植物景观,让居民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植物栽植位置要充分考虑居室内通风、采光和居民出入交通的便利。植物配置运用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创造出丰富的居住小区绿地景观,如以孤植或丛植形成人工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3.3道路绿地 小区内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考虑到主要以行人为主,应注意选择开花或富有叶色变化的乔木,并与花灌木相结合高低错落自然布置,增加绿化层次,起到遮荫、美化的作用。春有新绿,夏有浓荫,秋有色叶,冬季又不遮挡阳光,做到一路一树,一路一景观,如樱花路,合欢路等等。
居住区绿地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在人们关注人居环境质量的当今时代,要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就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理念、手法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住宅区;生态;人与自然;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10-01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溪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这一诗句出自李白的《题东溪公幽居》。显然,环境并不是人类近来才开始关注的问题,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对土地的使用和设计,以及对景观的感知和对自然的态度。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以及审美要求的提高,人类越来越注重改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居住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成分,而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现代景观不仅仅是观赏游居等活动的承载器,更多的是传达了一种对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的关怀,以及对于文化延续性的重视。
一、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景观设计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人提供物质,精神生活的空间。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要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以及行为层面关注所有人的需求,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满足各种行为的需求:如户外运动,休闲,娱乐,邻里交往等,这些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来满足对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
创造多元性的空间。居住区兼容的功能多,有人行步道的交通空间,有休闲娱乐的交流空间,有健身,游戏的场地空间,有自然绿化的生态空间等等,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是一个多元的环境设计。
创造有心理归属感的景观。相对于人的行为方式,人的心理需求并不需要具体的空间,但是它需要有空间的心理感受。居住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最重要体现出心理的归属。人文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思想的沉淀,在景观创造中要有所体现,通过情调,品位的价值认同是心理归属感的关键。
生态优先贴近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背景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但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渴望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因此居住环境景象设施应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同时,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绿化等自然条件。
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居住区绿地的空间看似由建筑来围合,但这只是一个大空间,大环境,生活其中的居民在日常交往中还得需要尺度更小的空间感受,在这种小空间中,主题,景观,色彩,材料等在细节上都得到最细致的反映。给人的感受是最集中和直接的,因此景观环境设计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
二、居住区景观的组成要素
按照功能和所处的环境,居住区绿地分为居住区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以及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布局。主要功能是给居民提供日常户外游憩活动。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如居住区俱乐部,少年宫,幼儿园等用地的环境绿地。其绿化布置要满足环境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的环境。
道路绿地主要指居住区主要道路两侧或中央的道路绿化带用地。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主要指居住建筑四周的绿地。
三、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的限定。自然环境有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成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是自然地理的概念,不包含人文因素。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同时自然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与自然的这种矛盾反映在居住上就是,自然因素限定着居住的存在,形成和发展方向。
人文因素的深层作用。人作为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居住环境的本源。因此,自由居住生活方式的生曾介入,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需求为依据研究居住环境,强调人的行为参与和意识认同,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居住环境设计的真谛。
人与自然是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人可以改变环境,反之,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能被环境所改变。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创造人们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更需要对迫切的人性化要求作出回应,这需要景观设计者来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内容,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居民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正朝着生态化人性化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综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083-02
1引言
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公园绿地、街头花园、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绿道和道路绿化等内容。城市公共绿地的效果如何与其设计手法和园林植物的选择,以及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合理搭配有着密切的关系。
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合理搭配,是营造城市公共绿地效果的核心,它应以表现自然生态、丰富多彩的植物物种为主。而乔灌木、花草、攀缘植物和竹类植物又是建造城市公共绿地的主要材料,所以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对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和布局,除了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注重人们视觉上的相互衔接外,还应重点考虑园林功能作用与生态效益的发挥、园林艺术效果的展示,以及绿化空间的组织。本文以近3年广东省英德市区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为例,探讨城市公共绿地设计与园林植物配置,阐述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与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2城市公共绿地设计与园林植物的配置
城市公共绿地受人文地域、地理条件、气候,以及文化特点和经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城市公共绿地设计,但归纳起来,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绿地,内容丰富,景观优美,会使人们游之留连忘返。城市公共绿地的艺术水平主要由建筑景观、园林植物景观等元素体现。园林植物造景就是运用艺术手法将乔灌木、花草和竹类等园林植物组合起来,通过其姿态、色彩、季相来展现一种自然美和人工美,使人们观后赏心悦目,得到美的感受。
为了提高英德市区绿化、美化水平,我们通过高起点的“大手笔”的城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小品,并且采用节点细化、整体粗放,以及韵律节奏与景观序列相融的表现手法,调整英德市区园林景观的表现形式,赋予市民一个优美、舒适、宜人的园林景观视觉,使英德本土的社会文化气息和大自然生态环境特性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强化。在利用园林植物进行城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时,不论是城市道路绿化、公园绿地、街头花园,还是居住区绿地、生态景观林带,必须明确各自的设计理念及设计目的,然后才能相应地选择和配置符合园林设计要求的园林植物材料。在城市公共绿地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合理组织绿化空间,讲求一定的园林艺术构图和空间的意境营造,增强生物多样性以追求自然生态效益;其次要根据各种类型绿地的周边环境再进行植物群体的合理搭配,也就是说要利用乔木、灌木、地被、花草和竹类等园林植物的自然群落配置,形成植物群体的组合艺术美;利用各种园林植物的单体姿态美形成独自成景;利用园林植物群体与本地特有单体植物的关系形成障景,达到园林景观逐渐深入的效果;利用园林植物群体造景的优势,点缀少许英石,达到增强园林功能作用和提高园林艺术效果、弱化城市公共绿地周边环境劣势的目的。
3城市公共绿地设计与乔木树种的造景配置
乔木在城市公共绿地中作为主干树,其作用是在夏季为行人遮荫挡尘、减轻噪音、净化空气、美化街景,在秋冬季节则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城市公共绿地中的植物景观,应以表现自然的、丰富多彩的乔木种类和品种为主。植物群落结构应以高中小乔木比例适当、高低错落有致,花(叶)色树种和阔叶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为宜。要通过采用孤植、对植、行列栽植、丛植、群植等多种种植形式,以多物种性和多样的植物景观特性创造出原生态的效果。
对于英德市区的街旁绿地、花园绿化带、绿道、广场绿地板块的乔木造景配置,要着力突出点题入境,讲究园林艺术性,并充分体现出较高水平的园林景观设计。
对于英德市区主次街道行道树、绿道板块的乔木造景配置,则要突出主题并兼顾城市街道的景观,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功能作用的发挥。
对于英德市区各个进出路口生态景观林带的乔木选择和植物造景配置,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以当地特色树种、花(叶)色树种和阔叶树种为基调树种,营建森林景观,充分展示地方景观特色;要坚持生态化、乡土化、功能化,注重恢复和保护地带性森林植被群落,以增强市区道路两旁绿化美化效果。在重新规划、建设的生态景观林带,应合理搭配并种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景观效果好的珍贵树种,突出地方绿化特色,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打造优美生态,建设宜居英德”,在城市公共绿地设计中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乔木,其绿化造景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城市公共绿地设计选择乔木树种绿化造景配置时,应从园林植物的生长特征、特性考虑以下乔木的质量控制要点。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较长等),一年四季的植物季相清澈明朗,也就是说春夏季观叶观花、秋冬季观叶观树型;
(2)生命力较强且病虫害少,树干树皮无损伤,便于管理且养护管理成本低,花、果、枝叶没有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应英德市区自然条件的正常生长;
(4)主干树树型较好,树冠完整且匀称,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25°,叶片紧密有一定的浓浓绿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养护且管理,并能耐灰尘、烟尘的污染,以及能抵御中心城区里的城市道路路面热辐射、建筑物光辐射和光污染的能力;
(6)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像英德市区的城市公共绿地,选择绿化树木的自由度可以大一些,但在乔木的种植配置上,要兼顾常绿树与落叶树、观叶树与观花树,以及乔木与灌木的搭配。例如:滨江公园绿地、月桂湖周围绿地和英德市中心城区各个进出路口的生态景观林带,可选用麻楝(ChukrasiaA.Juss)、荷木(Schimaspp)、桂花(Osmanthusfragrans)、樟树(Cinnamomumcamphora)、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等大中规格的乔木树种与毛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福建茶(Carmonamicrophylla)、黄金榕(Ficusmicrocarpa)、黄叶假莲翘(Durantaerecta)、红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杜鹃(BougainvilleaspectabilisWilld)、软枝黄蝉(AllemandacatharticaL)等优良乡土植物相互搭配;英州大道、和平路等道路绿化行道树可多选用盆架子(WinchiacalophyllaA.DC.)、大叶榕(FicusvirensAit.var.sublanceolata)、细叶榕(Ficusmicrocarpa)、红花紫荆(Bauhiniablakeana)、仁面子(Dracontomelondao)等规格适中且优良的乔木树种,或选用尖叶杜英(ElaeocarpusapiculatusMast)、阴香(Cinnamomumburmanni)等乔木树种与黄叶假莲翘、软枝黄蝉等木本地被植物搭配。总而言之,乔木的种植搭配要注意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则要综合考虑园林植物的形、叶、色、声等多种因素。
4城市公共绿地设计与灌木造型的配置
在城市公共绿地中,灌木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材料,多与乔木配置成为树木景观;也可以叶球形式单独孤植或经过整形修剪,使之造型别具一格。用于英德市区主次道路分车带或人行道,或街旁绿地、花园绿化带、绿道和公园绿地等城市公共绿地的灌木,可起到遮挡视线、阻止汽车尾气和粉尘、减弱噪音等作用,还可以多种类型的灌木造型以丰富城市的景观视觉,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在选择灌木用于上述城市公共绿地时,同样要求所配置的灌木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冠幅完整、适中,生长期较长且花多显露,但也要防止过于陡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的年限内可通过多次的人工修剪控制树形成型和高低;
(3)繁殖容易,并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建筑物的光辐射和光污染;
(4)形态特殊的灌木要符合园林设计要求,以及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
在城市公共绿地设计中的灌木配置方面,英德市区要多选用如毛杜鹃、红木、{杜鹃等优良的乡土植物,以及软枝黄蝉等木本地被植物,适当选用大叶油草、台湾草等草本地被植物点缀。对于英德市区的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及其城市公共绿地的灌木配置,除了选用多种低短矮的花灌木作地被外,还可以通过片状种植、斑点状种植和点片混种的多种形式,选用一、二年生的草本花卉如三色堇(ViolatricolorL)、海棠(Malus)、石竹(DianthuschinensisL)、彩叶草(Coleusscutellarioides)及佛肚竹(BambusaventricosaMcClure)、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Fernleaf’)、黄金间碧竹(BambusavulgarisSchraderexWendlandcv)等竹类植物作道路绿化带上的重点部位点缀,以达到提高英德市区的城市公共绿地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住宅区;景观设计;施工品质;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87 文献标识码: A
一、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景观设计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人提供物质,精神生活的空间。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要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以及行为层面关注所有人的需求,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满足各种行为的需求:如户外运动,休闲,娱乐,邻里交往等,这些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来满足对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
创造多元性的空间。居住区兼容的功能多,有人行步道的交通空间,有休闲娱乐的交流空间,有健身,游戏的场地空间,有自然绿化的生态空间等等,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是一个多元的环境设计。
创造有心理归属感的景观。相对于人的行为方式,人的心理需求并不需要具体的空间,但是它需要有空间的心理感受。居住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最重要体现出心理的归属。人文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思想的沉淀,在景观创造中要有所体现,通过情调,品位的价值认同是心理归属感的关键。
生态优先贴近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背景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但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渴望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因此居住环境景象设施应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同时,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绿化等自然条件。
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居住区绿地的空间看似由建筑来围合,但这只是一个大空间,大环境,生活其中的居民在日常交往中还得需要尺度更小的空间感受,在这种小空间中,主题,景观,色彩,材料等在细节上都得到最细致的反映。给人的感受是最集中和直接的,因此景观环境设计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
二、居住区景观的组成要素
按照功能和所处的环境,居住区绿地分为居住区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以及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布局。主要功能是给居民提供日常户外游憩活动。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如居住区俱乐部,少年宫,幼儿园等用地的环境绿地。其绿化布置要满足环境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的环境。
道路绿地主要指居住区主要道路两侧或中央的道路绿化带用地。宅旁绿地和居住庭院绿地主要指居住建筑四周的绿地。
三、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的限定。自然环境有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成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是自然地理的概念,不包含人文因素。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同时自然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与自然的这种矛盾反映在居住上就是,自然因素限定着居住的存在,形成和发展方向。
人文因素的深层作用。人作为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居住环境的本源。因此,自由居住生活方式的生曾介入,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需求为依据研究居住环境,强调人的行为参与和意识认同,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居住环境设计的真谛。
人与自然是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人可以改变环境,反之,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能被环境所改变。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创造人们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更需要对迫切的人性化要求作出回应,这需要景观设计者来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内容,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居民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正朝着生态化人性化逐步发展。
四、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景观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要求
各结构层的坡度、厚度、标高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各层表面对水平或对设计坡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30,供排除液体用的带有坡度的面层,应作泼水试验,以能排除液体为合格;各层厚度对设计要求的偏差在个别地方的偏差不得大于该层厚度的10%;各结构层的强度和填料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且上下层结合应牢固稳定;伸缩缝的宽度和位置,板块材料铺设间隙大小,以及填缝的质量等应符合规范要求;面层整体图案和各类型的组合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放样复核控制
在确定方案时应根据铺装广场的实际尺寸进行图上放样,确定方案中边角的方案调节问题及广场与园路交接处的过渡方案,然后再确定各种花岗石的数量及边角料规格、数量。
场地放样复核:施工单位按照广场设计图所绘的施工坐标方格网,将所有坐标点测设到场地上并打桩定点。然后以坐标桩点为准,根据广场设计图,在场地地面上放出场地的边线,主要地面设施的范围和挖方区、填方区之间的零点线。自检合格后报监理进行复核。
地形复核:督促施工单位对照广场竖向设计图,复核场地地形。各坐标点、挖制点的自然地坪标高数据,有缺漏的要在现场测量补上。
3场地平整与坡度质量控制措施
挖方与填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填方区的堆填顺序应当先深后浅、先分层填实深处,后填浅处,每填一层入夯实一层,直到设计的标高处。挖方过程中挖出的适宜栽植的肥沃土壤,要临时堆放在广场边,以后再填入种植地中。
场地平整与找坡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挖填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对挖填出的新地面进行整理。要铲平地面,使地面平整度变化限制在5cm内。根据各坐标桩标明的该点填挖高度数据和设计的坡度数据,对场地进行找坡,保证场地内各处地面都基本达到设计的坡度。
4土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土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根据设计要求,放宽一定尺寸进行开挖,碰到湿软土基,必须换填,压实仔细,按要求整出路拱,分批碾压,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边后中,先高后低,要求轮迹重叠,沿中心线方向进行,压路机压不倒部位,采用小型夯机纵横循环夯实,防止漏夯,碾压后,路拱不符合处及时耙开重新处理,有“弹簧”现象应返挖,晒干后填筑碾压,整形后土基平整度控制2cm内。
参考文献:
[1]蔡金君.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J].现代园艺,2013
[2]罗顺仁.现代城市住宅园林设计的趣味性追求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2
[3]米歇尔劳瑞.景观设计学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4]徐清.景观设计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
关键字:居民小区,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in our country's soc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al estate market prosperity, real estate market on the one hand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n the other hand also gradually become the city style formed an important factor. With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housing consumption market, whether the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or the appearance design level in all has improved tremendously.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mainly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the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essentials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小区居住环境即小区景观是住户对居住小区的基本要求,幽静美丽的环境是住户的户外活动空间,它可以增进人们视觉的舒适感,满足居民心理及生理对室内外空间的需求,对当前的房产消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所谓景观生活,是人们在提高生活品质后所产生的对于生活方式选择的一种需求。这是人们在选购住宅时希望得到的一种需求;同时,对于开发商来说,也是提高项目自身品质的一种手段。小区居住环境不仅有利于城市整体景观的创造,保持住宅的长远效益,而且,有助于增加经济回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加快销售速度,为企业树立形象,建立信誉。理性开发,紧跟时代步伐,突出项目特点,吸引更多的购房者是开发商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无论是对开发商还是对购买者来说小区景观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
3小区景观设计的定义
小区景观设计首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综合性也很强的新兴学科,它在实践中涉及和涵盖了众多的基础学科。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小区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小区中诸多要素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合理、妥当;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设计者则应考虑景观的立意、空间、构图、色彩,使人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诸方面得到享受
4设计原则
4.1一般新建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应低于25%。
4.2居住区内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
(1)居住区公园:主要设置应包括花木、草坪、水面、凉亭、雕塑、健身休憩设施、停车场和铺装地面等;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和清晰的浏览路线;最小用地不得少于1公顷。
(2)小游园:主要设置应包括花木、草坪、健身休憩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园内布局要有一定的功能划分;最小面积不能小于0.4公顷。
(3)组团绿地:主要应设置花木、草坪、桌椅等,面积不应小于 0.04公顷。4.3 在设计风格上,绿地内部应协调统一,也要尽可能与城市绿化规划协调统一。同时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因地制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并适当保留和规划改造范围内已有的树木和绿地。
5 设计要点
5.1 居住区绿地设计在内容设置上要健全,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除中心绿地,其他绿地应尽可能的均衡布置,点、线、面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方便居民前往,并尽可能和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结合。
5.2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
(1)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在划分上可分为规则式和均衡自由式。规则式即有明显的主轴线、对称或不对称,或者呈规则的几何图形;均衡式则布局灵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区,但在总体上要给人一种均衡合理的感觉,自由活泼但又不失严谨。平面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处理,绿地虽然要以“绿”为主,但也不能太单一,可利用有色植物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或成片草花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
(2)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5.3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
(3)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应选择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法桐、白蜡、银杏、毛白杨、国槐、垂柳、女贞等。草花可选择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美人蕉、波斯菊、虞美人、葱兰等。在立体绿化面可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等。
4结束语
摘 要:居住区绿地是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改善地区小气候并创造自然优美的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居住区绿化率要求在30%以上。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室外活动空间,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
绿地即种植绿色植物的场地,还包括绿地上的活动场地、风景建筑,小品和步行小径等。居住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城市绿地中所占比例较大,其布置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一、居住区绿地作用
1.丰富生活:绿地是居民户外活动的载体,居住小区绿地中设有为老人、青少年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使居民在住宅附近能进行运动、游戏、散步和休息等活动。
2.美化环境:绿化种植对建筑设施和场地能够起到衬托、显露或遮荫的作用,还可用绿化组织空间,美化居住环境。
3.改善小气候:绿化使相对湿度增加而降低夏季气温,能减低大风的风速。在无风时,由于绿地比建筑地段的气温低,因而产生冷热空气的环流,出现小气候微风。在夏季可以利用绿化引导气流,以增强居住区的通风效果。
4.保护环境卫生:绿化能够净化空气,吸附尘埃和有害气体,阻挡噪声有利于环境卫生。
5.保持坡地的稳定:在起伏的地形和河湖岸边由于植物根系的作用,绿化能防止水土的流失,维护坡岸和地形的稳定。
6.分隔空间:绿地可改善楼栋之间、住宅与户外场地之间、住宅与道路之间的关系。
二、居住区绿地功能与设计
1.公共绿地景观
公共绿地是居住小区绿地系统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生态及景观和供居民游憩的功能。一般结合小区商业、文化中心布置,这样可以提高游园的利用率。从游憩活动来看,小区游园为居民提供休息、观赏、交往及文娱活动的场所,是社区邻里交往的重要场所之一。按小区规模1万人计算,小区游园面积约10000,小区游园的服务半径在300―500m之间,步行3至5分钟即可到达。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要点:①配合总体。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应与小区总体规划密切配合,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并使居住小区公园能妥善地与周围城市园林绿地衔接,尤其要注意居住小区游园与道路绿化的衔接。②位置适当。应尽量方便居民的使用,并注意充分利用原有的绿化基础,尽可能与小区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起来布置,形成一个完整的居民生活中心。③规模合理。居住小区绿地的用地规模应根据其功能要求来确定,在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使居住小区公共绿地面积占小区全部绿地面积的一半左右为宜。④布局紧凑。应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之间既分隔又紧凑,将功能相近的活动布置在一起。⑤利用地形。尽量利用和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及原有植物。
2.小区组团绿地
居住区组团绿地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团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又一级公共绿地,是随着组团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的变化,其大小、位置和形状相应变化的绿地。面积不大,靠近住宅,供居民尤其是老人与儿童使用方便。其规划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小区组团绿地规划设计要点:①组团绿地应满足邻里居民交往和户外活动的需要,布置幼儿游戏场和老年人休息场地,设置小沙坑、游戏器具、座椅及凉亭等。②利用植物种植围合空间,树种包括灌木、常绿和落叶乔木,地面除硬地外铺草种花,以美化环境。避免靠近住宅种树过密,会造成底层房间阴暗及通风不良等。③布置在住宅间距内的组团及小块公共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以保证良好的日照环境,同时要便于设置儿童的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3.宅旁绿地景观
宅旁绿地是居住区绿地中的重要部分,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是形成居住区良好景观环境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宅旁绿地的特点:
①多功能:宅旁绿地与居民的各种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居民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老人、儿童与青少年在这里休息,邻里交往、晾晒衣物、堆放杂物等。宅间庭院绿地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为居民直接提供清新空气和优美、舒适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可防风、防晒、降尘、减噪,改善小气候,调节温湿度及杀菌等。
②宅旁绿地的季节特点:宅旁绿地以绿化为主,绿地率达90%一95%。树木花草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季节特点,使庭院绿地具有浓厚的时空特点,给人们生命与活力。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自然景观的要求与日俱增。充分发挥观赏植物的形体美,色彩美、线条美,采用观花、观果、观叶等各种乔灌木、藤木、宿根花卉与草本植物材料,使居民能感受到强烈的季节变化。
③宅旁绿地的多元空间特点:随着住宅建筑的多层化向空间发展,绿化向立体、空中发展,如台阶式、平台式、底层架空式和连廊式住宅建筑的绿化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大大增强了宅旁绿地的空间特性。
④宅间绿地的制约性:住宅庭院绿地的面积、形体,空间性质受地形、住宅间距、住宅组群形式等因素的制约。当住宅以行列式布局时,绿地为线型空间;当住宅为周边式布置时,绿地为围合空间;当住宅为散点式布置时,绿地为松散空间;当住宅为自由式布置时,庭院绿地为舒展空间;当住宅为混合式布置时,绿地为多样化空间。
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点:
①在居住区绿地中,住宅庭院绿地分布最广,使用率最高,对居住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的影响也最明显,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周到齐全。
②应结合住宅的类型及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宅前道路等因素进行布置,创造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
③应体现住宅标准化与环境多样化的统一,依据不同的建筑布局做出宅旁及庭院的绿地规划设计。
④植物的配植应依据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居民的爱好以及景观变化的要求。同时也应尽力创造特色。(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