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将学生为教学主体,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学,使学习方式多样化,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还有局限,所以不能过于强调自主学习,应将书本知识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接受学习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和调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先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比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影响下形成和确立的,没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也越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有可靠保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课堂教学: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活动,这两种活动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教师的主导完全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服务。而没有教师的教学,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应有的效率,主动学和自主状态的学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主动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规范下进行的学。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发挥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教师确定方向,负责选择内容,积极教给方法,有教师教,有规范,有指导,才是新课改的改革核心。
2教学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包括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传统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一种社会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服务,体现了社会选择和决定教育的理论。这样就决定了学生客体的位置,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性,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和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个性难以得到真正的全面健康发展。而我们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发展的主人,要做社会的主人。在这中理念的支配下,基础教育的目的就会自动形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局面,而不是让学生成为被动适应社会的工具。同时在高度重视学生发展的教育过程中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美好明天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从价值取向上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形式,从而完成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使命…。
3让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应该重视和关爱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注意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学的第一天,学生都是满怀信心和兴趣来学习的,为什么有的学生却越来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泯灭了。教学和教育的不得法,是造成学生
转贴于
不爱学习的重要原因。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使教学质量真正的提高,才符合我党的教育方针,少数学生的拔尖不是真正的质量。
(2)教师应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创造机会,包括优秀的和相对落后的学生,提携优秀的学生,帮助落后的学生,教师的心里要装着全体学生,公平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应该覆盖全体学生,创造机会,课堂教学中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思考和提问等机会是均等的,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使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就感,享受成长的快乐。
(3)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十个手指不一样长的道理,每一个教师都知道,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分层次的,在班级学生中,学的领先的、一般的、靠后的都存在,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不同措施,比如分层提问、分层作业。“提优辅差”要有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对个体制定措施,特别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切实的措施。以激励为主,不是说不要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实施多元评价,看到每一颗幼苗的优点,使其发挥长处,克服不足,在逐渐完善中,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小学阶段的教学就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二、小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因此,只要我们真正树立起教枵育人的观点,就能有机地把思想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本身就充满了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揭示它们,传授它们,让学生通过听课、观察、感知.从而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世界观教育。如在讲解约分和通分时.笔者就让学生观察约分和通分前后的分数单位变了,但是分数的大小没变,促使学生感觉到“变”与“不变”矛盾的双方同处一个整体之中,两者即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同时,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数学内容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数学家的成就,还可以与同时代的外国数学家相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国热情,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操作,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一种正确的思想、科学的观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实践,反复不断的认识,逐步形成而确立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存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如坚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掌握新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补多补少,探寻平均数的求法等。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获取知识的乐趣,树立起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而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1、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2、基础教育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来源:文章屋网 )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推广,影响深远的改革。它的核心主要包括课题理念、结构、内容、评价体系标准的变化以及课题管理体制的改革等等。
我国目前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不断的改革,主要源于在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有,教育失衡现象普遍存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各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的不平衡而导致的教育起点的失衡,直接导致了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终导致教育结果的失衡。虽然现在教育改革中大力提倡就近上学的入学原则,但是自由选择学校的现象并未根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愈演愈烈,这便出现学生上学机会的不平等现象,这首先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1]在此基础上,由于师资力量配比的不均衡,又会直接导致教育发展的失衡,最终形成了不同学校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教育结果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建构新课程体系,课程变迁和创新便随之而来。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变革中的基础课程,最终都将通过教师来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这种课程的改革无疑给一线教师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教师将在新课题的实施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这种专业化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题实施的必要条件。[2]其中,教师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的实验、推广,关系着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的成败。教师在课题改革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创新,缺乏趣味性,学生理解过程和程度教师完全不得而知,这样的课堂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次,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样才能保证其教育出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增强。目前我国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的定期培训,这完全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需要和专业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思考,以找到解决的对策。
三、对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教育课程的策略思考
1.教师应该定期培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同时对新课程进行学习、研究、实验与推广,对新课程的精髓加以消化吸收,做到深入、全面了解,这样教师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将基础教育改革融入到课堂。
2.教师应该定期读书,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视野宽阔,教师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带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3.教师要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校际交流,特别是针对那些重点学校的特级教师先进的教学及教法,要多多进行学习及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这不仅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减少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平衡。
4.针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更新,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过于繁、难、偏、旧[3],很难与当今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脱节,对此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并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5.教师应该针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对于一个问题的提出,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认真讨论,仔细研究,最后教师再做总结与补充,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教学中的一门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会计核算方法,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基础会计》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素质教育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要求
我们在设计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职业会计专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有四层涵义:一是会计人员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素质结构,它是完成具体任务的基础;二是这种素质结构总是与会计人员在完成特定具体任务时体现出来的;三是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会计人员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具体就业弹性,这种能力是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劳动者个人的调整,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四是这种能力更是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职会计教育最应关注的一种能力。
3目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3.1重理论,轻能力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从目前落实的实际情况来看,素质教育的推行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存在这种现实的根源还是重理论轻能力导向的问题。受此影响,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会计实践课程往往最多只开一年的学习时间,而珠算、点钞这些实际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却逐渐被忽略。
3.2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在职业教育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3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
4《基础会计》课程融入素质教育的做法
4.1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喜欢上课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言,乐其道。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你的课。对于教师来说第一堂课,即第一印象特别重要。一个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开局好起好步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新学期第一堂课必须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如基础会计课,除了吃透教材,还可将会计史适当地融入课内。如古代的“结绳记事”、“四柱清册”等,让学生理解古代是如何完成生产劳动中记录、计算的。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教师还要运用“愉快教学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4.2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应改变过去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将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学生被动吸收的传统教学法。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生源的素质,课堂教学必须摒弃“填鸭式”“、满堂灌”授课方式,教师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互动,加强师生的交流,以“情趣教学法”来激活其思维,调动其兴趣。如讲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时,如果教师只是充当“二传手”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不理解也就不感兴趣。而基础会计课关键的起入门作用的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如果学生不理解,面对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就会常常编制借贷对倒的分录。对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讲解完账户结构后会让学生思考,能否逆向思维做出规定:将资产期初余额、资产增加记在账户的贷方(右边),资产减少记在账户的借方(左边),而将权益期初余额、权益增加记在账户的借方(左边),权益减少记在账户的贷方(右边)。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实践证明,通过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探究,提高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4.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调技能培养、岗位技能训练。因此课堂教学应采用讲清基本理论、概念,重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法。如基础会计课讲清借贷记账法原理后,应让学生动手练编制简单的分录,在讲清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种类填制方法后,应发放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给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错误。这样尽量压缩理论讲课时间,加大实验教学课时。当然这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理论讲解的度,不能变成教师讲几个要点后就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练习的“放羊式”教学。
4.4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关键词]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核心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其主旨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的新阶段,笔者认为必须突出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二、素质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题中之义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取胜,不仅需要资本和自然资源的禀赋,更为关键的是人的素质。人口素质提高了,必将为我国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人才优势;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相反这将成为一个十分沉重的人口负担。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合理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既要有一定数量的高层次的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初、中级人才和素质较高的普通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为社会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毕业学生素质适应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中,30~40%的分流到普通高中,而60~70%的学生则分流到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因此,职业技术学校承担着大部分同龄学生的学校教育任务。同时,职业技术学校是大多数在读学生的最终学校教育,学生毕业后即投身到社会进行工作实践。把一个具有什么样素质的学生推向社会,关系到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由此可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技术教育要突出素质教育这一核心
当前,具备什么样素质的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才能适应社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呢?我们要从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出发,加强科学技术教育;要从市场经济的挑战出发,加强市场意识教育;但更为重要的是不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单纯的“机器奴隶”、“经济动物”。我们要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要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一起来,就必须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因此,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公民;其次在于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通过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统一。据此,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是:第一,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上现成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面对激烈的科技、市场竞争,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发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三,不仅要使学生增长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群体意识,要使学生不仅关心自己的成长,而且关心家庭、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关心”。
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地方建设培养人才,并兼顾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为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避免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步桥的局面,为取消教育以考试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建立更加科学、完整、系统的素质教育评价制度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性,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而且应当以推行素质教育的办法,把素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通过素质教育把全面教育的要求一项项地赋予具体内容,把各个门类的基础知识与社会、学校、个体的实际相结合,把抽象的目的具体化,真正使学生做到全面发展。
四、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推行素质教育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在学校试验并获得一定成功的教育法,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高等学校所推行的讨论式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松学校的组织纪律。职业技术教育在读学生一般思想比较活跃,因此,确认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2.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必须通过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来进行。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素质教育也是通过各门课程来进行的。不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语文学科,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进行素质教育。也就是“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香港、台湾等地,在高等教育中提倡“通识教育”,规定教学计划(课程计划)要开设若干门人文学科课程,学生必须选修多少学分,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修完人文学科课程,获得若干人文学科知识就完成了素质教育的任务。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化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有些人,虽然修行了许多人文学科课程,获得了许多人文知识,但言行不一,品质恶劣,就是由于他们没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所以,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内化”,即将知识转化为素质。就知识转化为素质来说,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教师素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它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而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所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当作获取信息、探索和解决问题以及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更是教师在新时代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偏差,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而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的优势,更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可见,能否理解、认同和内化以上新观念,能否与信息时代相接轨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培训状况。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基础教育中教师的素质
1.把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程学习活动是在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这些都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技术。但就目前教师结构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更谈不上熟练操作,他们连最基本的“文字处理”都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对他们而言可以说只是一种摆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让教师知道多媒体的用途,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指导。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将教学理论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有效手段。它是开发和使用种种学习资源来便利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且它提供了多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以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将教学风格和特色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营造教师与学生配合协调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
3.具有合作交流能力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接受。将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整合正是在实践这项改革,如今信息技术被引入教学中,在课上或课下为师生及生生间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间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与教师交流一些情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成为能否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的关键,因此交流也必然成为现代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培训
1.开展教育理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选活动
首先,学校应聘请专家为教师开设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课程;其次,每位教师每半个学期应提交一个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参加交流、评比,从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查;然后按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评定。同时,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后一次的评语还应写出与前一次教学设计的对比以肯定其进步,评定结果返回教师本人,审定后记入教师发展档案。
2.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是一种人与人在平等关系条件下的互动。前面我提过合作、交流是现代教师所必备的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和学生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概念。
过去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的重要性,但自从直接参与了教学过程才发现,只有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才能使教学积极有效地开展下去。到目前为止,我从事了五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我的讲课过程完全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践中寻找事例,引起学生共鸣,使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学习当中。这就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课堂枯燥乏味,课后学生对自己所学感到毫无用处的教学模式。其次,我上课所用的课件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教学需要。之所以能够如此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是因为只有学生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什么才最能够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我的大部分教案是多年来和学生合作的结果。可见,师生间合作与交流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过去我们常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事实上,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必须允许教师创新。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藩篱,大胆创新,将反映现代化水平的科学思想用于教学工作。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研究意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学校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教师具备创新、合作、交流等素质提供发展空间,学校应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研究硬件,如科研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的交流,确定将教育科研落到实处。同时,也应鼓励教师将科研中新的教学成果积极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总之,通过这样的培训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特有的素质,才能带动教育改革成功,将教育真正带入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周清.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素质、角色、地位,2005-04-25.
[2]肖光娟.把握切入点,促进基础教育全面改革.日照师范学校,2004-09-25.
[3]徐平.掌握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五字诀”.日照一中岚山分校.cn.
[4]谌业锋.专家型教师的思考.四川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2003-10-07.
[5]陈萍.小班化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实验小学.
[6]湖北省荆山市龙泉中学课题组.“泉”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中期报告.佛山现代教育技术网.
[7]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层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cn.
关键词:基础物理学习;素质教育目标;结合路径
许多学生经常对文学或艺术怀有梦想,而现实却要求他们学习机械能守恒、麦克斯韦方程等物理学知识,使其陷入极端困惑和苦恼当中。由于缺乏基本的人文知识与素养,使学生无法有机结合文科和理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导致了知识结构的失衡和综合能力的缺失,从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与人格个性等心理世界与精神素质的健全和完善。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如何有效消除科学文化和人文素质间的隔阂,在物理学习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1转变观念,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基础物理学是学习其他理科课程的入门学科。为能给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视野和知识面,在基础物理学习中应当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畏难与厌倦情绪,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需要首先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学习质量的辩证关系,重视教学策略的使用。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化程度,因材施教,适当降低试题难度,以推动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循环。对学生做出公正合理、全面科学的评价。物理教材本身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很多物理规律与量的名称都以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如著名的牛顿运动三定律、电学中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等,这些科学家发现的物理规律或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他们自幼热爱读书和思考,在力学、光学、数学及天文学方面做出很多贡献,一生中的发明创造不计其数。物理学家点滴积累的成功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常年阅读科学书刊与学术论文,历时几十年甚至付出毕生了精力。科学家辛劳、坚韧不拔的毅力令人敬佩。透过这些动人的事例,能够窥探科学家们勇攀科学巅峰的坚忍精神,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人文情怀,鼓舞自己的物理学习。
2创设条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从提高全民族素质角度出发,在物理课堂上应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并非游离于知识获取过程之外,而是贯穿和渗透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环节之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应逐步体会与学习正确、科学的方式方法,避免脱离具体知识的学习环节,单独死记硬背教条式的原理法则,要使物理知识转化为自己可以熟练运用的有效方法。学生应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和品味。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需要点滴渗透于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产生、规律的分析和结论得出及其应用成果,加上例习题的分析和解决、实验原理和操作结果的理解等,都需要进行独立思考,逐渐积累成为习惯。学生要学会手脑并用,巧妙利用教师的启发式教学,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注重实验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实践促使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要求自己独立地罗列实验目标和步骤、设计表格并完成实验。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性与积极性的提高,树立物理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物理研究方式
因为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分析物理问题时就应当重视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因此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有助于解决物理问题,是物理学习必备的素质。
3.1培养形象思维,创设物理情境
要从早期简单问题的设计入手,以免等到问题变复杂后再去弥补。学习初级阶段涉及到的物理问题较为容易,可以作为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而最终目的是要借助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即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构建物理情境就像是医生诊断疾病所在部位,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探寻它的根源,并确定治疗手段。在问题出现时,有意体现物理情境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实验就属于加强感性认识的可行方法。
3.2培养抽象思维,训练逻辑思维的综合运用
在物理研究中需要运用抽象思维的案例有许多,尤其是热力学之后的微观理论基本都是不可见的,如分子运动初步论、电磁学的知识等,应当建构起抽象的模型,例如教材中的电流电压和磁场等概念,都要求学生培养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使有形的概念在头脑中形成抽象的模型。又如当力学知识建立起较为系统的雏形,就可以从综合问题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精心选择题目,重点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路与思考方式,渗透于物理研究的各个步骤。
4结语
总之,在物理课堂学习中借助素质教育目标的渗透,从以往使学生“学会”,到现在变成让学生“会学”的转化过程,素质培养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应贯穿在物理学习的始终,在每个问题、实验环节都蕴含素质目标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秀平.在理科教学中探寻美——在物理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2001(05):61~62.
[2]赵玉岭.素质教育在物理课教学中的运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5):111~112.
关键词:交通事故;速处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277-01
一、交通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道路安全管理违法查处不力。对无证、无牌(假牌)、无保险车辆、无牌摩托车、无牌农用车和酒后驾驶查处力度不够,这些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怕承担高额的赔偿逃逸的多,由于道路监控设施不全和维修不及时,造成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破案难度大,破案率不高,放纵了交通肇事犯罪的逃逸行为,造成交通事故频发和交通肇事逃逸恶性循环,也为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办案程序不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二)医疗卫生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医院治疗费用不合理。由于卫生部门管理运行机制的原因和利益驱动,医院在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治疗中远远超过了治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增加了不必要的各种检查费用,从而加大了当事人的赔偿数额,这是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要原因。
2、医疗鉴定结论不客观。医疗鉴定部门在鉴定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情、伤残等级时,存在鉴定没有时效的限制、没有严格的标准、没有监督部门的监督、证出多门等问题,几个部门几次鉴定几个结果,影响办案速度和办案质量,给当事人造成诸多不便,鉴定的不客观也给诉讼中的案件带来许多影响。
(三)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延长审限的案件多。民法通则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从侵权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权利,但有的受害人在一年内不能治疗终结,还需要继续做手术治疗,为了不超诉讼时效,只好先立案后治疗,有些案件治疗终结后还需要进行鉴定,鉴定时间的不确定性,造成案件在法定六个月的审限内不能终结,甚至有的案件需要延长审限,给当事人带来不便。
2、案件之间的不平衡。交通事故民事审理中,有的案件鉴定人员对伤残等级标准把握不一致造成鉴定结论不客观,有的多次重新鉴定的鉴定结论之间矛盾重重,有的医院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超标准,有关赔偿数额法律法规不统一、执法人员难把握等原因,造成案件之间的不平衡,影响当事人对案件公正性的认知度。
3、审理难度大。交通事故案件的特点是当事人多且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车主(雇主)、司机、受益人、挂靠单位、租赁公司,送达开庭传票的难度很大。高速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外地肇事车辆和多车碰撞的案件更难送达。
(四)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理赔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是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案件理赔的程序上烦琐,案件需要逐级审批,超过5000元或伤人案件要去省里审批,理赔的周期较长,特别是对法院的生效判决不能及时、足额赔付,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保险业务的良性循环。二是对伤人案件的医疗费、伤残赔偿费、误工费、营养费、陪侍费等赔偿费用与当事人的心理预期差距大,各个保险公司执行医疗审批标准也不同,造成当事人对案件满意度不高。
二、几点建议
(一)建立交通事故速处衔接机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建立以下衔接机制。
(1)简易程序。对于未造成人身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的,事实清楚的交通事故,自行协商赔偿办法并报保险公司索赔。有争议的交通事故报交警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并当场出具事故认定书,当事人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当场对损害赔偿争议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立即结案,当事人选择诉讼等其它救助途径,做出最后赔偿决定到保险公司索赔。
(2)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现场人员迅速报警,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书面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或者保险公司,全力救助受伤人员。肇事逃逸者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 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降糖药物 ;血糖;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109-02
糖尿病俗称“富贵病”,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有糖尿病患者三千多万[1]。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分为1型和2型,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进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导致患者血糖水平超出正常值。该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对身体各脏器均有较大损害,特别是肾、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2]。以往单纯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并不能较好的控制血糖,为探究一种更安全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开展了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患者都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均>7.0 mmol/L排除1型糖尿病、感染、肝肾功能异常、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全身疾病患者,120例患者中男75例,女45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7例(61.67%),女23例(38.33%),年龄28~64岁,平均(44.1±3.2)岁;对照组男38例(63.33%),女22例(36.67%),年龄27~66岁,平均(44.4±3.3)岁;组间一般资料如发病时间、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关护理和检查,并制定相关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每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注射剂量为0.2 U/(kg・d)(该剂量为参考剂量,具体注射剂量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在每天3餐前口服二甲双胍500 mg,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注射剂量为0.2~0.4 U/(kg・d),按每天早晚餐前各注射1次。在治疗期间每天对患者各指标进行6次监测。
1.3 监测指标
所以患者均治疗10周,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变化,以及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如果各项指标更接近于正常值,且一次以上低血糖发生率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的相关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状况以及治疗结果。表1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比较t=8.2661, 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指由于患者胰岛B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患者血糖合成糖原以及生物利用减少导致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超重或肥胖,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患者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因而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血糖会不短增高,对机体的危害会更大,而且人体各脏器如心、脑、眼、肾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也无根治办法,因此控制机体高血糖水平、预防高血糖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控制血糖的方法主要是单纯口服降血糖药,但长期用药后其降血糖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研究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血糖的方法十分必要[3]。
甘精胰岛素是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可持续 24 h,并且作用平稳、无峰值的作用,是一种能较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类似物[4]。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预混胰岛素则具有明显的峰值,皮下注射3~7 h 即达到血药峰浓度,作用时间一般为16 h甚至更短。该研究就是探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均能明显降低血糖,短期内即可使血糖达标,这对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和预防并发症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甘精胰岛素对控制血糖的效果与预混胰岛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接近正常值。治疗后患者体重增长情况观察组也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这证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餐后血糖较预混胰岛素更加有效,而且在治疗中我们对血糖的持续监测发现甘精胰岛素对控制血糖平稳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经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波动明显减少。同时,在安全性方面,甘精胰岛素使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因此更加安全。此外,甘精胰岛素每天只需注射 1 次,更方便灵活,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因此与预混胰岛素相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降糖效果较好,患者体重该病较小,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6]。
综上所述,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的效果要比预混胰岛素的效果要好,接受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治疗安全性高,治疗中患者一次以上低血糖发生率低,因此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代庆红,王忠东.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97-298.
[2] 李静.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5(14):9-10.
[3] 励晶,王黎明.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J].现代实用医学,2012,21(5):736-737.
[4] 张幼文.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18):1212-1213.
[5] 罗玮,范培云.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3(14):439-441.
关键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219-0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用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素质在他们成长成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融合了职业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所以,在“基础”课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在“基础”课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1]作为一个综合概念,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核心是指从业者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职业素质包含4个方面: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可以通过相关专业课和实训实习获得,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质的根基,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它的培养是一个养成性教育,需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因此,“基础”课能够更有效地吸收职业素质教育要求,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推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决定》还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3]“基础”课本身就是一门“使人成为人”的课程,它所讲授的主要内容涉及做人的基本理论、价值和知识,目的是要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成为合格的现代人。[4]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精专化,人的现代化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的形成和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成为人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性在某种意义也就成为现代人的规定性。从这个角度上看,“基础”课具备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基础”课中的诸多内容,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责任担当等都是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在职业中的渗透和延伸。所以,“基础”课能够为职业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3.有助于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5]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可学生未来追求和发展,以生活化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来组织教学,解答学生最关心最主要的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求学期间最关心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及其职业发展能力。在“基础”课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不断提升人生境界,这既保证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基础”课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基础”课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基础”课的职业素质教育功能。“基础”课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在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是一定社会理想在人格上的反映。新入学的高职学生,理想往往处在“迷茫期”。为此,教师在“基础”课适应人生新阶段和理想信念教育篇中,首先要结合本校的发展特色向学生介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本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未来发展的方向,树立明确的职业动机。然后从高职学生关心职业理想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职业理想要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以自我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为客观基础,不能急功近利,人云亦云。由低到高,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中华民族的振兴,从而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最后明确“立志须躬行”,要求学生把实现理想的起点与平凡的岗位和踏实地学习联系起来,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2.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中,更具体一些就是体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当前,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高职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存在轻责任、重报酬,轻贡献、重享受的职业选择标准和从业态度。所以,教师在“基础”课人生价值篇中,首先将价值观教育具体化为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评价方法和标准,认识到职业没有绝对的高低贵贱,也不能简单以报酬高低来衡量其价值,只要是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然后,进行价值观教育,强化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这样不仅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职业道德教育。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基础”课道德教育篇中,首先要结合专业及岗位群的需要开展教学,将一般性职业道德融入到行业职业道德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将从事的专业或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敬业、责任、细心、合作、奉献等职业道德品质;然后,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让学生认识到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整体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4.法律素质教育。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课的法制教育主要是培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并能够形成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法律素质,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体现在职业法律意识中,就是要让学生遵守行业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用职业生活中的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三、在“基础”课中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认识“基础”课的双重任务。“基础”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而在高职院校中,为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赋予“基础”课一项新的任务,即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基础”课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侧重于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教育,主要是帮助解决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困惑与矛盾,使其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明确“基础”课的双重任务,切不可顾此失彼,用职业素质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把“基础”课完全变成职业素质课。如果这样,不仅课程性质变了,而且由于缺少理论基础,职业素质教育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动力学理论表明,需要是教与学的动力源泉。一般而言,教学动力主要来自国家意志、学校意志、学生个人意志。[6]只有这三种种意志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并且有效整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基础”课要想动力十足,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反映国家、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过去,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的是国家意志,而忽视了学生个人意志,使有些学生“学”的动力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起点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然后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精神境界。
3.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职业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外化的过程,即将职业素质的相关知识内化为自我意识,然后将其“外化”为行为实践,并逐渐形成行为习惯。根据这一过程规律,教师在“基础”课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视频案例、情景设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入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多视点、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此外,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形成需要“知行统一”,而实践教学有利于推动由知到行的转化。根据课程内容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企业参观、企业文化调查和优秀毕业生访谈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职业生活和职场法则,而且也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国发[2014]19号.
关键词:学生诉求;理论教学;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由于进校时的分数偏低,理论知识环节比较薄弱。如何取长补短,让这些应试教育下的弱势群体可以找到自信,这是摆在高职教师面前的一个富有挑战的问题。毕竟学生们也希望通过3年的学习,实现其素质转变,而当前的教育环境往往让很多人产生误区,总是认为这些学生输在了起跑线,总是认为他们的能力素质不如本科生,殊不知高考选拨的机制本身就有弊端,可以通过这个独木桥的不一定4年后可以成才,相反没有通过的并不见得就低人一等。高职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在能力、悟性、思维等各方面并不输于本科的职校生,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他们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在广泛征求他们意见,并可以做出充分调查的情况下,摸索出一条适合高职学生的培养路径是我们研究的目标。本文从高职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方面提出以下几条途径以供探讨。
一、细致入微调查,获得真实学生诉求
要掌握学生的真实诉求就应该真诚和学生沟通。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询问学生,也不适合在众多学生面前直接问询调查,这样很多学生不敢也不太希望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教师,毕竟学生还是希望自己的诉求可以和教师私下沟通。同时众多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给调查带来负面影响,可以通过QQ、Email等网络方式与学生交流,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在有简单回答的封闭式问题后也可以留有一定量的开放式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掌握了一手的调查资料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愿望,即他们究竟希望获得怎样的知识、学到哪些技能、掌握哪些实际效果的本领来实施教学。我们在以往做过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认真回答的,都是希望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不是简单混个及格。鉴于此,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展开教学工作,这一点很多学校做得很不够,往往都是教师们闭门设想教学大纲,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及模式,然后上报上级领导审批,至于教学后的效果,学生的反应往往是放在了次要位置。诚然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诉求来开展教学,毕竟他们的想法并不成熟,也不都具备可操作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院校的真正主人应该是学生。如果学生今后不认可这些教学规范,不喜欢这些教学方法,纵使可以维持几年又能长久几何呢?
下面列出笔者进行的部分学生诉求的调查问卷及相关统计结果。
二、结合学生特点,搞活课堂教学
1.运用启发式教育
教师教学是一种传递,是将知识这一精神产品传授到学生大脑,它与物质产品的传递是有区别的。物质产品具有递送的性质,即你给我就得,不给就不得,多给就多得,少给就少得。作为传授精神产品的教学,却不一定是教师一讲学生就懂,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懂,教师少讲学生就少懂,教师多讲学生就多懂。美国约瑟夫・特雷纳曼通过课堂教学测试发现:教师讲解15分钟,学生能记住41%;讲解30分钟,只记住前15分钟内容的23%;讲解40分钟,则只记住20%。这个实验结论也提示我们:给予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不受自身控制的无选择性的全盘接收,它具有直接性;而获取则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自身内化、加以有选择性的消化和吸收,它具有间接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并不是给予,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讲解程度并不成正比关系。所以很多教师抱怨讲了很多次学生还是记不住,其实不能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将每节课堂内容精简为几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可以启发他们发挥想象力,不论回答得多么千奇百怪、多么离谱和不着调教师都应该鼓励。然后在公布接近正确的答案时,一定要强调多种回答方法,不能只是囿于标准答案,只要学生把要点答对并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清楚就可以。譬如在讲到广告发展历史时,以15世纪活字印刷术作为转折点,此时老师就可以主动问学生:为何我国11世纪毕升就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而近代广告历史的转折不是11世纪而是15世纪呢,学生经过讨论和教师的数次启发后得到答案,原来西方是认可15世纪的德国人古登堡才是活字印刷发明人,从而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加深了学生对广告发展历史划分的理解,这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很多。
2.建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和学生平等的沟通关系,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毕竟老师的威严和架子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放下的,如果这种平等的关系建立不起来,学生就不会指出老师偶然的讲解错误,也不会大胆说出自己内心还不成熟的想法,更不会直接和老师争论一个观点。而课堂和谐愉悦氛围的建立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言,试想一个在内心对教师心存畏惧的学生如何做到张扬自己的个性并释放自己的观点呢?因此教师首先要和学生沟通感情。课堂上教师的感情主要流露在语言、神态、手势等方面。教师语言亲切,神态自然,情绪饱满,自然会消除学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教师语言滞涩,神态紧张,情绪低落,必然会造成学生的不安、沉闷和懒散,使课堂成为一潭微波不兴的死水。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满怀激情,进入角色,用自己的心去碰撞学生的心,用自己的情去沟通学生的情。此外,他们还会利用课前时间和学生交谈,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行简短的“攻心战”,以加深感情融洽。
其次,要注意上课开始时的抛砖引玉,要明确本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大家思考的地方,让一堂课从一开始就可以使学生兴趣浓厚、较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上课期间还应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有意用语气强调一个问题的难度,挑战学生解开此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思考、争辩、究底。另外,教师适时的幽默可以让全班学生开怀大笑,一方面舒缓了上课疲劳,另一方面也引起学生上课兴趣。曾经有教育学家认为课堂教学好坏完全可以用学生有几次笑声作为评判标准,教师如果总是运用一种单调、平淡的语言,有可能造成学生感知上的疲劳,精力的分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甚至学生的惬饭欲睡。
最后,建议全班可以在课堂上展开分组讨论,教学效果会很明显。管理学家梅奥的人群关系学说正可以应用在此,分组要把关系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组,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便于学生之间的沟通。总之,如何营造课堂气氛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积极健康的高职学生心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理论联系实践,着重技能掌握
1.营造良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
我们应该要有合适的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符合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和实习场所,这也是很多高职学生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学校不太可能建立独立的实训基地,于是采用校企合作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的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这样实训所受的干扰少,训练目标明确,效果好、效率高。同时这样的实训基地还可作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基地,达到合作双赢,否则难以持久。校外顶岗实习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由于实习学生的身份不明确,学生不是企业的员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一定在本企业就业,会遭遇到“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等方面的壁垒,再加上受企业生产任务、安全责任、用人指标、食宿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校外顶岗实习的效果不好。因此,最好能够将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联系起来,采用“预就业”的方式,最后半年学生根据社会需求,选择就业岗位,到签约的企业实习,接受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重管理,按照所从事的岗位能力需求来设置实习内容,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以企业为主,完成上岗前的实践教学。这样很多技术、技能、技巧、技艺等可能就不再是秘密。
2.积极编撰工学结合教材,将学习任务化、项目化
目前的高职教材都是理论体系的内容,学生感觉比较枯燥,也有很多是死记硬背的内容,所以许多高职院校大力推广工学结合的教材,主要是保证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教材更容易地掌握技能。毕竟高职学生他们希望学到的是实际本领,至于理论背景及技能原理不是很重要。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工学结合教材编撰中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现象,即完全没有任何理论知识,全是操作步骤和动手规范,那就成了一本技工上岗教材,学校也变成了岗前培训基地,这就违背了工学结合中还有“学”这个宗旨。我们必须看到很多的高职学生都是高中和初中毕业学生,他们的学习模式还不能马上转化为自主式、研究式的学习,过多地阐述理论知识只会促使他们更多地死记硬背,这就是很多企业也反映的高职学生毕业只是半成品的现象,毕业生也抱怨三年学费花了,回到企业还要学习一段时间才可以上岗。为何学生不能在学校就可以掌握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呢,这就促使教师必须抛弃原有的依照教材理论体系教学的模式,更多地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景中学习如何工作,编写的工学结合教材也应该模拟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工作领域”,并将之转化为学习领域,学生可以在来源于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中掌握实用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也围绕任务化、项目化展开。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工作要求”、“职业资格”以及“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譬如在《广告策划项目化教程》这一工学结合的教材中,笔者选取了商场五一促销的广告策划工作任务,把商场展开策划活动所必须经历的广告调查、预算、创意与策划、方案实施、策划效果评价等所有步骤用一个又一个具体工作任务展示出来,学生也亲身到商场企划部了解真实的策划过程,并全程参与广告策划活动。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就能对商场广告策划实际内容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3.技能细化分解,促使学生掌握
很多高职学生反映上课时老师整个PPT放完,自己并不知道这节课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就算老师强调了重点,但是学生想学的没有学到,重点内容也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不知应该如何掌握这些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使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知识和技能角度出发,将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充分结合,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把整个课程教学任务细化为学生可以或必须掌握的数个职业技能来展开不失为比较好的教学尝试。
我们可以把广告策划课程的大纲要求细化为表2中的具体技能,这样学生一目了然,可以随时自查自己是不是掌握这些技能,并可以对照进行改善。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学生的诉求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确实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譬如,编写项目化的工学结合教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就按照工作任务的模式展开学习,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这就是学校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模式是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加大学生实践的教学环节,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最终让每个学生在高职三年中真正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的愿望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高原.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高职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例[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2).
[2] 朱龙梅.基于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究
[J].价值工程,2013,(10).
[3] 李菲.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开封大学学
报,2013,(1).
[4] 赵金周,史中生.提升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五项措施
[J].职业教育研究,2010,(8).
[5] 贾艳秋.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
中国民族教育,2011,(2).
[6] 唐世海.5W2H法在高职学生实践实训中的应用[J].武汉
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4).
关键词: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 综合素质 培养方法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助产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助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中等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主要面向城镇社区医疗机构、农村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计生站、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妇产科护理或妇幼保健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助产工作所必需的遗传学和优生学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等,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笔者在遗传与优生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研究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到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史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项维、吴旻等首先报告了中国人的染色体组型,标志着我国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开始。杜传书(1963)发表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研究,标志着我国生化遗传学的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有关PTC尝味能力的调查标志着我国群体遗传学的萌芽。80年代后期,我国处于前沿的细胞遗传学,引进了先进的高分辨显带技术、显微切割及微克隆技术,大步地跨入了分子遗传学行列。在分子代谢病的突变性质、产前基因诊断、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至基因治疗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果。1999年9月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2003年4月15日美、英、日、法、德、中联合发表声明,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图已绘制成功。通过这些事例,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教育家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首先都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地参与学习。
2.2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中职卫校的大部分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都比较差,在初中阶段基本上都属于后进生,受到的批评比较多,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感到迷茫。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助产专业的就业前景,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而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①课前预习、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②上课认真听课、记笔记、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③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④课后复习、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2.4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针对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刚开始时我们给学生设计了一些“提问单”,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提问单”主要包括学习活动前的计划、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以及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修正和调控等方面。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后,由学生“自我提问”,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摘要】 :目的 观察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蓝斑和心肌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分别于术后6、24、72 h 3个时相点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蓝斑和心肌组织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蓝斑和心肌组织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均显著升高,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均能降低其含量。结论 扶正护脑胶囊通过抑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激活,减轻脑出血后心肌的损伤。
【关键词】 扶正护脑胶囊 去甲肾上腺素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Fuzhenghunao capsule on NE of the locus ceruleus and myocardial tissues in ra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72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sham, model, Fuzhenghunao and Angongniuhuang. The content of NE were tested by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electrochemical method at 6 h, 24 h and 72 h of post-operation. Result NE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sham group, and decreased in two treatment groups. Conclusion Fuzhenghunao capsule could be used to inhibit the activation of locus ceruleus noradrenalin system and protect myocardial tissues by regulating NE content.
Key words:Fuzhenghunao capsule;noradrenaline;locus ceruleus noradrenalin system;rat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是与心血管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的神经递质,蓝斑核是重要的植物神经调节中枢之一,主要由含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元组成,是NE合成的主要部位,具有重要的心血管调节作用。扶正护脑胶囊是导师孙塑伦教授治疗中风急性期的经验方,具有补肾填精、补益脑髓、活血化瘀的功效。我们前期的工作观察了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心肌内皮素、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1-2]。本实验继续观察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心肌和蓝斑中NE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扶正护脑胶囊抗脑出血后心肌损伤的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 g,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1.2 主要仪器
Waters 51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Waters 464电化学检测器(Waters公司);WDL95-色谱工作站(中国科学院大连色谱中心);Soniprep 150超声粉碎器;色谱柱为Resolve TMC18 (5 μm, 4.6 mm×150 mm);流动相为50 mmol/L柠檬酸-乙酸钠缓冲液,pH3.5(0.6 mmol/L B-8离子对试剂,1.0 mmol/L二正丁胺,0.3 mmol/L Na2EDTA,2%甲醇);台式高速离心机(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仪器厂)等。
1.3 主要药物与试剂
NE、内标物3,4-二羟苄胺(DHBA)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正丁胺为上海试剂公司进口分装产品;B-8离子对试剂为天津化学试剂公司产品;扶正护脑胶囊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重点实验室中药化学组提供,0.5 g/粒;安宫牛黄丸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3 g/丸,批号6010103。甲醇(分析纯)为北京化工厂产品;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72只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每组18只,分别于术后6、24、72 h 3个时相点取材,每个时相点6只动物。从术前11 d开始灌胃,扶正护脑组剂量为1.35 g/(kg?d),安宫牛黄组剂量为0.27 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2日造模,手术前后疗程2周。
2.2 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参照文献[3]方法,即选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大鼠术前8 h禁食不禁水,用0.3%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俯卧位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取头皮正中切口,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暴露前囟及冠状缝,取前囟为原点,向右3 mm、向后1 mm、深度5 mm为注射点即为右侧尾状核,牙科钻钻孔,微量注射器注射含胶原酶(1 U/μL)和肝素(7 U/μL)的生理盐水1 μL。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药后留针5 min,退针缝合头皮。
手术动物苏醒后,根据Bederson等[4]的评定方法分为3级。1级:将大鼠尾巴提起,瘫痪侧前肢回收后屈曲于腹下,正常侧前肢向地面伸展;2级:除1级体征外,向瘫痪侧推大鼠时阻力较对侧明显降低;3级:除以上体征外,大鼠有向瘫痪侧侧旋或倾倒的行为。符合以上症状和体征的显示造模成功。
2.3 组织样品的制备
冰盘上取蓝斑组织和左室壁心肌组织,称重,加入冰冷的0.1 mol高氯酸溶液(1 mg组织加20 μL)和25 μL DHBA(2 g/L),冰浴条件下超声匀浆,4 ℃、12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进行分析。
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NE的含量。
2.4.1 测定条件
色谱条件:Nova-Pak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大连色谱中心填装),流动相为50 mmol/L,pH为3.5的柠檬酸-乙酸钠缓冲液(内含0.6 mmol/L B-8离子对试剂,1.0 mmol/L二正丁胺,0.3 mmol/L Na2EDTA,2%甲醇),流速1.0 mL/min,玻璃碳工作电极,检测池电压为0.75 V;3,4-二羟苄胺DHBA为内标物,样品中各主要组分用内标法进行定量。
2.4.2 样品测定
取20 μL上清液,经0.5 μm滤膜过滤后上机检测,含量以ng/g组织湿重表示。
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用SPSS12.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
3 结果
(见表1、表2)表1 各组大鼠蓝斑组织中NE含量比较(略)注:与模型组比较,*P
4 讨论
近年来研究证明,体内有一个应激系统介导应激反应的发生。当体内稳态受到干扰时,应激系统即活动起来。应激系统有两个主要组成成分[5]:一个是下丘脑室旁核中的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神经元,另一个是位于脑干脑桥中部称为蓝斑(LC)的神经元。由蓝斑发出的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称之为蓝斑-去甲肾上腺素(LC-NE)。CRH是控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释放的下丘脑激素。下丘脑室旁核的CRH神经元所发出的神经纤维向激发大脑皮质觉醒反应的上行激动系统投射。蓝斑主要由含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元组成,其发出的去甲肾上腺素纤维投射到下丘脑及大脑皮质。蓝斑是NE合成的主要部位,其上行神经纤维也是网状结构中上行激动系统的组成部分。蓝斑及其相关的NE能神经元在应激时经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广泛的纤维上传至杏仁体、边缘皮质、新皮质致NE释放,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下传到脊髓侧角,调节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兴奋,进而引起血浆中E和NE浓度迅速上升,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源对机体内环境的损害,如调节心律、外周血管阻力和抑制胰岛素分泌、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等[6]。同时,脑干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与室旁核处的CRH神经元有直接的纤维联系,可能成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反应启动的关键结构[7-8]。
在应激性心脏病中,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应激性心律失常和心肌坏死主要由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分泌增多引起。
关于单氨类递质在脑心综合征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文献报道较少。许氏等[9]观察了脑出血大鼠血浆NE的含量与血清CK-MB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术后二者均显著升高,术后24 h达到高峰,术后48 h开始下降,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提示外周血NE的增加参与了脑出血后的心肌损伤。目前研究认为,血浆儿茶酚胺的升高更多来自心内神经末梢释放的增加而不是交感肾上腺活动的增强[10-11]。此外,外周血NE增加还与中枢神经元释放增加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递质神经元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脑内NE弥散入血循环增多有关[12]。本实验从NE产生的中枢调控机制着手,检测蓝斑和心肌中NE含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脑出血不同时间点蓝斑NE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心肌中NE的变化规律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明蓝斑和心肌组织中NE含量与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蓝斑在脑出血诱发心肌的损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结果还表明,扶正护脑胶囊能降低LC和心肌组织NE含量,提示它可能通过抑制LC-NE系统的激活,减少NE的合成和(或)释放,从而改善心肌损伤。
参考文献
[1] 赵彦青,孙塑伦,高 颖,等.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0-21.
[2] 赵彦青,孙塑伦,高 颖,等.扶正护脑胶囊对脑出血大鼠心肌组织TXA2和PGI2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3):281-282.
[3] 许志强,陈曼娥,蒋晓江.脑心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华老年心 脑血管病杂志,2001,3(2):119-121.
[4] Bederson JB.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ulsion:evaluation of the model and development of a neurologic examination[J]. Stroke,1986,17:472.
[5] 汤新之,崔乃杰.临床生物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43-744.
[6] 佟 琳.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3, 9(11):686-688.
[7] Tsigos C,Chrousos GP.Hypothalamic-pituitary-advendal axis, neuroen-docrine factors and stress[J].Psychoson Res,2002,53(4):865-871.
[8] Miller DB,O'callaghan JD.Neuroendocrine aspects of the response to stress[J].Metabolism,2002,51[6 Suppl 1]:5-10.
[9] 许志强,陈曼娥,蒋晓江.实验性脑出血各脑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动态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2):180.
[10] Greenoot JH,Rejchenbach DD.Cardiac injury and physiological correlation[J].J Neursury,1969,30:521-531.
提到“素质”一词,人们往往很容易将它同道德品质方面的概念联系起来。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思维惯性有关,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的学科针对性不够,显得有些朦胧、模糊。
曾经有一个数学老师问我;你是一个语文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说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可这在你们语文课上容易渗透,在我们数学课上怎么体现呢?我们就不能在数学课上大讲道德、品质、人文思想,那要你们文科老师干什么?是不是我们那样就有点儿鸠占鹊巢之嫌?
事后我想:他说的话不无道理,素质教育似乎在诸如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课堂教学中容易体现,但在数学、物理、化学乃至体育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呢?再说,我国教育界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绝对不仅仅只针对语文科目,也绝对不仅仅只停留在道德与人文这个层面;针对不同的基础教育学科,肯定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层次,肯定有不同的能力达成目标纲要。但翻遍好多书刊甚至纲领性的要籍,都似乎对理科类的基础教育学科缺乏有关的素质教育达成目标陈述。
其实素质教育在语文科目上达成的层次,也不只是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道德节操等方面,那些诸如识字读写等与人文不相关的能力,难道不能算做语文素质的一种体现吗?
所以我想:很长时间教育界倡导的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除道德层面上的内涵外,在基础教育这个层面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各类学科应有不同的素质达成要求,诸如语文素质、数学素质、体育素质……是不是在基础教育学段,素质教育针对不同学科能更进一步的具体化,使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上不至于内涵太模糊?
2.素质教育实践的无序性与随意性
素质教育的无序性,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表现;针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的一系列师生教育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序列层次。现行的各类指导性纲要书籍缺乏对素质教育实践序列层次的具体陈述。由此,也导致了素质教育实践的随意性。
素质教育的随意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教育目标和技能培养随意拔高,有拔苗助长之嫌;另一个极端是只重人文理念轻视本学科的基本技能培养,随意降低学科应达到的要求,有应付时势之嫌;还有一个极端是,形式上的素质教育,实质上的经验式传统教育,陈酒装的是新瓶,仅只换了一个外包装。
所谓现行素质教育的无序性,表现在同一学科内,就是缺乏素质教育达成能力的阶段性区别。比如小学语文课、初中语文课和高中语文课在课堂上达成的素质理念有不同程度的机械重复,形成了教育资源的无形浪费。同一种素质的达成程度在不同的年龄学段没有任何区别。现行的各科大纲在训练量的区别上似乎稍多些,但在素质技能达成的能力层次上陈述甚少,无法对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由于这种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以及不同学科不同素质能力达成培养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的存在,使许多从事基础教育的相关人员,在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上显得有些盲从,甚至是无所适从。同时,也让一场本该给中国教育注入应有活力的素质教育,只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而很难充分渗透于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堂教育中去。
每个年龄阶段和每个知识层次的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思想及其实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操作过程中,又由于缺乏相应的序列和标准,导致了素质教育实践的随意性。这种无序性和随意性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愈演愈烈,极有可能变异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毒瘤,也极有可能形成新一轮的教育宗派和教育八股争斗。
许多现在从事基础教育的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不是我们不会教,只是我们越来越不明白;不是我们教不好,只是我们有苦难言……。
3.素质教育反馈评价体系的探索性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已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我觉得,在教育效果的反馈评价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或者说摸索阶段,带有实验或者说试验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