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股票投资入门与技巧范文

股票投资入门与技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股票投资入门与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股票投资入门与技巧

篇1

赚钱,赚钱,赚钱!

每个进入股市的人,都怀揣着一个名叫“赚钱”的梦想。

实力机构想赚钱,普通个人投资者(俗称“散户”)也想赚钱。

只是,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散户股民却常在赚钱的美梦里,重复着更多凄凉的赔钱故事。即便是赚到钱的散户们,也容易陷入“辛辛苦苦三五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轮回”漩涡。

散户赚钱到底难不难'问题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突破?

散户投资易入误区

散户投资亏损,很多时候是因为容易步入认知和操作的误区。

比如,不少个人投资者看到一份漂亮的年报后,或者听别人说某只股票业绩好,就急忙买人,根本没有仔细研读那家公司前后几年内的财务报告,没有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

还有人“动作更快”,股市一暴跌,就急于抢反弹。殊不知,很多时候,暴跌之后并不一定就是抄底的机会,也可能是一段时间阴跌的开局而已。就像网络上的“恶搞”说法,小李抄底抄在了地板上,却没想到还有地下室;小王抄在了地下室,没想到下面还有地窖;小张抄到了地窖,没想到下面还有地狱;地狱又分18层。

不少人特别喜欢“玩股票”、“炒股票”,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进入股市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总是喜欢频繁换股、来回操作,即便选股成功,也抱不住黑马,最终获利寥寥。

更多的人属于“一赚就跑,一亏就抛”类型。而且,常常是“一抛就涨,一买就跌”,怎么看怎么“妖”。实质是因为自身没有设置一定的止损位、停利点,盲目追涨杀跌,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纵观散户投资的种种失败案例,我们认为,散户投资之所以容易踏入种种误区。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是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因素。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空有一腔热情,却不愿意钻研、学习,去了解如何运用基本面、技术面等分析技巧、技术,从而导致投资行为上的盲目和盲从,无法准确判断个股的基本价值、成长性趋势,买错卖错,把股票投资等同于投机甚至赌博,等等。

再者,可能是心理层面因素,贪婪、胆小(这两点是人性基本弱点)、妄自菲薄或盲目自大,等等。

此外,证券市场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公开数据、大众媒体、股评者、亲戚朋友,信息来源的多重性,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层层“剥离”与“嫁接”,都会令散户获得的信息变味、失真,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严控风险,设定痛苦边界线

为了在股票投资市场尽量多获利,我们认为,作为特性明显的散户投资者,第一要义还是得注意风险,严控风险。

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周围的朋友炫耀说:“我今年投资获利已经达到50%了!”对,这样的投资业绩很不错!

但也许没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要回头看看,去年他是不是赔了80%?或者近几年来,他只有今年赚钱?

要知道,大部分股民赔钱还喜欢股市,根本的原因是每个股民几乎都有过轻松赚钱的经历。赚了以后又赔,他们不服气,觉得自己可以赚,赚钱的机会随时都可能再来。确实,赚钱机会真的来了,但赚完了,又被下一波风险掠走所有利润,还“倒栽葱”。

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也许更多是因为幸运女神眷顾了你。可是如果你想持续长期获利,必须要降低风险,这才是最困难的部分。

所以散户学做投资,第一件事就是要记住两个字:风险,风险,还是风险。

那么,怎样控制风险呢?

也许每个人都可以设定一条自己的“投资痛苦界线”,在进场之前,你可以先想两件事情:

1,到底赔多少钱,是我能承受的范围?

2,我能承受多少次的连续亏损,而不会完全慌了手脚?

这两件事情真的很重要,因为有些人说,我可以承受30%的亏损。假设你所有资产是100万元,全部砸下去投资,30%就是亏30万元,可是你根本就是一个赔了几万元就会受不了的人。或者这100万元下个月就要拿去缴房子首付款,那么,虽然你幻想自己能承受高风险,但实际上,你根本没法承受。

如此一来,解决方法只有两个:要么不拿这么多钱去投资,要么降低你的风险承受标准。

再者,你要想想,自己心理上可以承受连续多少次亏损,还能“正常”过日子或是继续投资,而不至于慌了手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很多时候,投资人刚开始进场投资,就遇到市场大跌,或者买什么、赔什么,这个时候你要想想,如果连续5次、10次甚至20次交易都赔钱,你会不会因此就放弃,直接从市场退出?

当然,这个“投资痛苦界线”应该是个可变动的概念。

刚开始接触股票的时候,你可以把这界线设得窄一点(指刚开始设得比较严格),不要让自己一开始投资,就遇到非常大的挫折。例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止损位设小一点,没赔太多钱,得失心就不会这么重,就会有勇气,继续往下走。

慢慢地,随着个人投资经验增加,再把这个界线放宽一点,承担多一点点的风险,也会相对拉高获利空间,之后就比较容易开始累积投资获利。

尤其是初入门的散户投资人,不要放太多的重心去想“我怎么样会赚钱?怎么样才能赚大钱”?

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都没想过,研究再多技术线型都没用,先用小钱去试试看投资是怎么回事,了解自己比较重要。

顺势而为,严守投资纪律

大部分散户都以为,要从投资市场上赚钱,得靠复杂的投资策略,还有灵通的信息,才能成事。但有时候,投资就是要“简单最美”。

“趋势投资”就是最简单的概念。

顺势投资,例如一只股票破了200日新高,代表长期多头趋势基本建立了,就可以追一追。这就是让市场告诉你怎么投资(看价格来找买卖点),而不是要你去判断市场。

不过,或许有人会问:“这不是违反投资不能追高的原则吗?”未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固有的观念其实存在偏差。就像很多人害怕追高,也怕买高价股。因为投资学课本教导我们要“低买高卖”。

不过,在很著名的《金融怪杰》(MARKETWIZARDS)那本书里,谈到一个相当知名的交易员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他曾测试过,如果你在一个向上趋势很明确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往上走、动能很强的时候买进股票,还是会有继续赚钱的空间。

当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追高这个策略的。什么时候不能追高?当市场波动很大的时候,涨跌很频繁地交错出现,不要追高,因为没有一个明显的走势出来,这样的策略就没有效。

又比如,“停损”这件事肯定是要做的,这是纪律投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是你要想想,如果交易一直赔钱,都在停损出场,那么累积起来,整个报酬率也都还是负的。怎么会这样呢?这里就有一个整体的资金策略安排问题。

比如,当我们按照前面说的设定了自己的“投资痛苦界线”后,如果多次连续亏损接近了痛苦界线,还是一直没法突破(赚钱)的话,就该停下来,例如先空仓不要做,想想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不是需要调整。

树立信心,边投资、边修正

此外,散户想要投资获胜,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自信心必不可少。

比如,不少散户存在“自卑”心理。

“哎哟,我钱好少,根本比不过人家资金雄厚。”

很多散户有这样的固定思维。

其实,钱少并非什么天大的劣势,换个角度看,这也许反而是散户的优势之一。

为什么呢?你要想想,如果你手上只有少量的钱,买几只股票,赚到了自己的停利点,就可以便便当当出场。然后,等看到了合适的买点再轻松进场。可是资金庞大的机构,却不是这样啊,它们可能手上有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很难灵活转身。

因此说,凡事要先想自己的优势在哪,然后,设法利用优势。

篇2

对于各种基金来说,无论是开放式基金还是其他基金,都是由专门的基金经理操刀,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小资金流汇聚成大的资金流,从而产生话语权,凭借其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让投资者付出的管理费获得数倍的财富升值。

基金投资入门心法

没错,是心法,也可以算是一种投资的理念,从中也许你能找到应对其他投资产品的办法。

头脑灵胆子大:真的准备好投资基金了吗?这可不是小孩子的游戏,真金白银有可能说没就没。如果你对自己账户资金一天天在缩水而没有丝毫感觉,那么你可以试水基金投资,不然还是乖乖存银行好了。当然,基金也不能当成物质食量,所以别用生活费来投资基金。从风险收益性上来说,由高到低依次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和股票投资一样,基金也是可以长期投资的产品,一时的净值变化不能代表总的走势。无论你是不忍心割肉,还是坚信价值投资的魅力,你都可以买了基金之后不再去关注,哪怕是留个你的子孙后代。

学会组合投资:很简单,单纯投资一支基金的风险远比投资多只基金的风险要集中,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可以复杂的认为这是在风险对冲,毕竟一支基金发生亏损时,另外几支基金可能是盈利的。根据投资者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调整不同类型基金所占比例,最好是3~5只基金为宜。

别看广告看成绩:投资者们可以根据各大评级机构的排名,选择业绩较好的基金公司。与此同时,优秀的基金经理同样是你不容错过的。至于一些网站推出的各种排行,还是尽量谨慎,里面猫腻太多了。

智慧选择分红:一般基金默认的分红方式都为现金红利,既是分红时以现金的方式返还给基金持有人。还有一种分红方式为红利再投资法,就是将分红的资金自动转换为基金份额打到持有人基金账户内,这样一来,投资者不但无需缴纳申购费用,而目还可以享受复利优惠。

新基和老基之间:如果市场处于波动行情时,可以选择新基金,因为新基金此时还是现金的方式,而老基金此时已经是股票在手。另外,规模太大的基金在波动行情下也不利于调整。如果行情好,可以选择老基金,那时选择的可能不是基金,而是寂寞。

基金定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是最好的,如果你没有时间去思考,也可以与基金销售机构约定每月固定时间,从指定资金账户划出固定金额的款项,自动申购基金吧。前提是你一定要收入稳定,而且非常相信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才行。这样可以省却不少时间和精力,也规避了选择基金购买时机的风险。

基金投资内家修为

简单了解基金投资之后,我们更关注的是什么?当然是更深入的内家投资法门和修为了。就像投资封闭式基金一样,也许你之前是一知半解,但今天过后,你起码会一知多半解。

小盘基金胜大盘:当基金流通市值非常小,且持有人非常分散,则很有可能出现部分主力为了争夺基金份额而大肆收购的情况,这时基金价格会急速上升,为投资者带来短线快速盈利的机会。此外,基金的预期分红的规模也非常重要。根据规定,封闭式基金可供分配基金收益中90%以上需要进行分红,这时,预期分红规模其实主要是预期基金的可供分配基金收益,而和可供分配基金收益关系最大的则是基金单位,能够实现高比例分红的基金首先都是单位净值较高的基金。还有就是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多数基金习惯于把每年的净值增长都兑换成基金收益。但要特别注意那些上一年出现大额损失但是本年度业绩优秀的封闭式基金,因为这些基金需要先弥补基金损失之后才可以进行分红。

封闭也能转政:由于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不希望基金结束,转而将封闭式基金转化开放式基金。在实施“封转开”以前,一般都会有一个停牌到复牌的过程,基金价格也会通过上涨的方式以消除折价率。当净值回归、折价归零的时候,也许就是“封转开”带来的投资机会了。

网办业务更便捷

网办是指网上办理基金交易,不但省时而且省力还能稍微省钱,关键看你用怎样的智慧。一般来说,投资者多半都是通过银行网点或者是证券公司营业部柜台进行基金交易的。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深入,基金网上交易开始越发抬头了。

同门转换有优惠:选择基金网上交易可以享受手续费的优惠,但在赎回时一般是没什么折扣的。这时可以通过基金转换的方式,变相实现赎回费率优惠。因为基金公司规定旗下基金间转换费率一般低于持有不满一年的赎回费率。这时候就要多研究研究基金公司的旗下产品了,千万不要贪小失大噢。

交易不看黄历看星期:根据基金网上交易T+1的确认规则,我们最好不要选择在周末(周五、周六和周日)购买基金;而对于基金赎回的T+3日到账规则来说,周一和周二无疑又是赎回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样可以保证资金在本周内可以周转使用。

篇3

在“亮相”前,不管是从资金的前期投入、投资的标准、进行托管行的选择等方面,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因为每个QFII都在拨拉他们各自的“算盘”。为了探个究竟。本刊直接与QFII高层及业内人士进行对话。

“试水”资金到底会有多少

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资金量到底有多少,是场内外人士关注的。德意志银行预计到2007年,包括QFII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总额,将达到15820亿人民币,占中国股市流通盘的64%左右。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张红力宣称计划向有关部门申请2~3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在拿到QFII资格后,计划3个月之内先汇5000万美元进来。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就有关资金进入市场的规模上给出的答案比较模糊。他说:“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首先资金的进入要等批准后资金才能进来,但我们希望能尽快获得批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资金规模做得很大。可能先是一个比较小的规模,再逐步扩大,具体的数额现在还没有定。”

传闻高盛将建立中国A股投资基金,记者就此事向高盛(香港)公司发言人张梅进行了询问。张梅称,高盛目前没有设立A股投资基金的计划,并尚未最后确定以何种方式进入市场,一切都在进行当中。这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对投资中国市场表示出谨慎的乐观,与其他境外机构一样,高盛在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规则的熟悉度、严谨的投资决策程序、研究能力、投资理念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它在把握中国国内政策变化、上市公司情况以及投资规则等方面却处于劣势,加上国内市场一些自身的因素,诸如市盈率过高,A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值得怀疑;股权分割,现存的大量非流通股成为股市运行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二级市场的稳定;系统风险高,缺乏避险工具;股市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完善,还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外资还可通过投资B股和H股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等,这些都不利于境外资金短期内大规模进入。因此,预计高盛在年内不会有大资金进入市。

据悉,野村证券将成为首家取得QFII资格的日本公司,进入中国A股市场。但野村证券驻京首席代表川田保拒绝对此发表任何评论。野村证券与很多其他日本的证券公司一样,面临着日本国内经纪业务不断疲软的状况,它们都希望能够介入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国股市,意图通过提供有较高回报率的产品吸引散户投资者,以减轻自己在日本国内的消耗。

国泰君安的一位研究人员预计,日本证券公司将不断扩大涉足QFII的阵容,但中国监管机构严厉的选择标准,可能使其他机构在短时间内步野村证券的后尘有相当难度。

野村证券的一位发言人说,公司尚未决定在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额,以及多久以后开始向客户提供A股的相关服务。但野村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说,公司计划投入2亿美元进入中国A股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方星海认为,近期外资不会大规模入市,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数十亿美元进入。总之,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量资金和投资理念。即使是少量的试探性的资金,也意义重大,它将对市场起到补充作用和积极的市场心理作用。

QFII“花落谁家”

中国的证券市场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到底这些QFII会光顾哪些行业或公司呢?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在出席中文网站启动典礼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的行业都有可能,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这个行业能得益于规模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二是得益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也就是说是“中国成本+国际价格”,回报率要超过平均数。他对此解释说,有时候一些跨国公司在给他们的投资者做推介时,会讲他们在中国是怎么做的:一方面讲中国本身是一个大市场;另一方面就讲是如何利用中国比较低的制造成本。相当多的台湾和香港公司,像Acer就是在中国大陆生产,打上自己的牌子然后到全球各地去销售。

他还重申,并不只是QFII才会喜欢这些,其实很多投资者都喜欢投这类公司。像华为公司和美国3COM合资,产品一部分销往国内,大量的是利用3COM公司的销售渠道销往国际市场。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也在帮助一些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外国公司和能进行生产的中国公司合作。竺稼说:“这样的结合,可以做到双方优势互补。”

在选择投资标准、选择行业方面,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却另有考虑,他说:“中国是一个飞速增长型的国家,凡是有增长潜力的行业都具有吸引力。从理论上讲,汽车、住房、金融服务、银行等行业的增长都非常好,赢利的前景预期很好,都是有利可图的投资行业。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转型国家,很多行业都在进行重组,比如航空公司和石化企业,通过重组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才能提高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中国的很多产业都比较有吸引力,中国的问题并非宏观的、或者说是产业的问题,而是公司的问题。不少公司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管理层的问题、信息披露问题等。中国的宏观和微观存在着冲突。但我认为这种状况会逐渐好转,因为在华的外资企业和很多民营企业还没有上市。”

德意志银行关于《中国的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的研究报告显示: 大约有50家A股上市公司被QFII看好,这些公司一般是各行业龙头。

困扰QFII的几大问题

外资目前普遍看好中国市场,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对其改革进程颇感鼓舞,都想亲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中国的股票市场毕竟历史很短,尚未成熟,存在不少问题, QFII们也是牢骚满腹。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担心上市公司的透明度问题,公司治理水平问题,尤其是股价的估值问题。他说:“与同类市场相比,中国A股股价的估值偏高,大值股较少,自有流通量较小,实际地讲,可选择的股票不多,投资组合非常困难。”

对于QFII来说,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他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认为,资金规模、投资种类的限制就可能增加风险。因为金融工具不多,避险就有限制。其次就是衍生品能否运作也是一个风险;了解市场也是一个风险。他说:“管理基金的人,如果了解国际市场不了解中国市场,也是一个风险。归根到底,你最想做的事情是对于将来的市场有一个判断。如果判断准确,这个基金表现就好,不准确表现就差,这也是个风险。”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方星海说:“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难免会被我们讨论已久的4大问题所困扰,即中国股市市盈率过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质量不尽如人意、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问题。作为规避风险的考虑,外资可能会侧重于企业债券这一风险相对较低的品种上,而非股票。”资金从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流动,也正是新兴市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时的普遍规律。

门槛外的QFII如是说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基金经理李山泉认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相当于用“合格与否”这种简单的方法把众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筛选一遍,留下部分大机构,这样,QFII的信用风险降低了很多。中国计划在此方面积累一些经验后再逐步开放,而非一步到位,这种改革策略是值得赞赏的。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因准入门槛过高而减少,现在可能存在一种矛盾:根据《暂行办法》,想到中国投资的不一定合格,而合格的不一定想去投资,余下的既合格又有投资意愿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就很少了,现在大多是大型的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对于这些机构,它们迟早要进入中国市场,前者欲拓展中国的证券经纪业务,后者想抢占中国的信托业务,因此,用一定资金在中国抢先形成循环、展开布局是划算的。

对这些公司而言,早进入更好,有个学习的过程。但是,在二级市场上操作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目前对于QFII不一定有兴趣,或者只是表现出象征性的兴趣,大多持观望态度。

李山泉说:“今年年初,我与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相关部门交换的信息和意见提交了公司,公司的决策层认为,奥本海默是否向中国监管部门提交QFII资格的申请,目前阶段仍无关紧要,我们会继续对中国市场保持关注。”

他认为,把中国股市放到全球市场范围内比较,它的股价过高,尽管A股市场已经过一年多的大调整,但仍有40倍左右的高市盈率,赚取资本利得的机会不大,使得许多境外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且,中国好的企业未必上市,从投资选择看,仍很狭窄。但一些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对投资中国市场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设有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的公司,但它们可能会通过取得QFII资格的机构进行操作,通过这种间接的投资,等待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善,视情况决定是否或何时亲赴中国市场投资。

作为一个由长期封闭的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引入QFII机制无疑是一个利好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方星海认为,QFII的进入将有利于逐步淡化中国股市的投机色彩,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帮助国内的证券分析师提高投资技巧和证券研究方法。目前中国的证券研究水平较低,比如,除中金公司外,很少有证券公司使用模型研究方式。

可以肯定地说,引入QFII是一个积极的举措,但QFII在很大程度上更带有标志性含意,它究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变革能起到多大作用,中国证券市场能藉此取得多少有效的进步,最终取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自我完善,它应该与外资进入相辅相成。

刘啸东:客观、渐进地看待QFII机制

为了配合QFII的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刘啸东去年曾率代表团专门去欧洲进行QFII推介。就在中国证监会将在四、五月份颁发第一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许可,预期首批资金将在6月底前进入市场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国市场缺的是投资理念

记者:原来业界人士预计会有较多海外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角逐QFII资格,但目前在申请该资格的海外机构多为大型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与早先的预测有一些偏差。您如何看待这一偏差?

刘啸东(以下简称刘):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成长型市场,最明显的就是风险较大。我认为QFII只能有两种方式在中国进行投资,一是短期行为,比如用对冲基金、国际游资等短期手段进行投资;二是长期投资,即较长一段时期内持有中国股票。由于QFII的限制比较死,同时中国缺乏相应的金融产品,短期套利者恐怕现在不会来;另外一些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长期投资者则有藉QFII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不过,现在说只有大的券商和商业银行才会进入,作此判断为时尚早。

海外大型券商感兴趣QFII,想率先进入中国,是因为它们有长期的理念,想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战略性布局,并不企求投资中国在短期内赚钱。其实海外的共同基金或养老基金并不是不愿投资中国市场,它们有可能通过拿到QFII资格的券商在华进行投资。总之,在QFII实施的初期,谁来谁不来并不很重要,QFII机制本身和中国的证券市场都需要成长和完善,海外机构投资者对这一市场的认识和适应程度也是发展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记者:引入QFII,是否可如一些人所说,能够抑制中国A股市场的投机现象?

刘:我在海外推介QFII时说过,中国实际上不缺资金,缺的是投资理念,只有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才能给我们带来这种理念。我希望QFII能促进投资理念到来的步伐,但期望值不能太高,否则就会背离现实。我一直对那些表示想进入的海外投资机构说,你来中国市场投资,一定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办事,完全照搬国外的规则是行不通的。我建议海外的投资机构根据中国的现实进行适当调整。但我也希望外资进入后,不要跟随投机风,要看公司的基本面,投资好的公司。

随着QFII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近期股市行情有所上升,走势较好的包括我们新近推出的上证180指数,该指数的编制照顾了公司的基本面。我认为外资会关注指数中的成分股。随着QFII数量的增多,对公司基本面的关注会增加,市场也会逐渐改观。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不是说QFII一进来,人们就会变得理性起来。

QFII推动上市公司走向国际市场

记者:有人说中国股市是天马行空的绝缘体市场,引入QFII将使其与国际市场发生一些联系。您认为这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会如何显现?

刘:中国股市的“绝缘”不会因为QFII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暂行办法》对QFII的限制很严格,尤其是对资金外逃的限制,使得资金外逃的成本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未对中国股市的“绝缘”造成冲击。不过,若全球其他股市转好,QFII有可能会把钱从中国股市里拿出来,投到其他市场。我认为,真正会对中国股市产生影响的是QDII。

若说QFII使中国股市与外界的联系增加,更多地将体现在中国上市公司身上。中国的企业必须了解,上市并非终点,日后优胜劣态的竞争仍将激烈,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感。现在我们虽然有了退市机制,但进展非常缓慢,不少企业上市后好比进了保险柜,进取心减退。我们采用QFII这一新机制,并非简单的吸引投资,除了引进投资理念外,还应该推动国内的上市公司走上国际市场。

记者:有业内人士称,在QFII进入中国市场3至5年后,中国股市的外资可达到10%到15%的比重。您认为呢?

刘:《暂行办法》规定的外资占中国股市比重的上限目前是20%,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会增加,但很难说在多长时间内会增加到什么程度。这其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中国股市是否能发展和完善。另外要取决于周边市场。若周边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朝好的方面转变,投资者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市场,致使中国外资比重的增长过程放慢。

记者:目前外资对中国市场表现出热情,但他们大多表示在华投资很苦恼。您如何预测QFII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刘:现在QFII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来的态度几乎是在黑白之间,要么非常坚决,对中国股市很有信心,要么非常悲观,认为中国股市根本不行。我很难说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有信心,我相信QFII一进入,马上就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投资理念差异较大,投资选择余地小等。

从目前海外机构表明的意向看,基本理念是一致的,都是要选择基本面较好、有成长性、盘子较大、有交易量、市场前景较好同时又是政府比较支持的上市公司。从盘子(交易量)较大和基本面较好这两个先决条件看,能够满足条件的也就是一二百家上市公司,这是不言而喻的。以此看来,他们遇到的首要麻烦,就是选择余地狭窄。

QFII准入门槛不会降低

记者:您曾说,鉴于QFII迄今为止受到热烈欢迎,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改变严格限制之现状的迫切要求。我是否可以反过来理解,若是QFII机制受到冷淡,中方会考虑降低准入门槛?

刘:不会的!我当时是针对情况讲的。我在海外推介时说过:中国的市场很大,不知各位20年前有谁曾投资中国市场?当时在中国只能进行直接投资,那些先行者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敢说,最早进来的往往最易成功。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但只是开了一道小门,需要侧着身挤,才能进来。

我说的目的就是让海外投资者想明白再决定进入与否。一方面,若无严格筛选,让很多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对现在的市场不利;另一方面,若没有一番深思熟虑和一个艰难的决策过程,境外机构投资者不会冒然进入。但是,现在的限制毕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例如资金进入的成本高,无利于QFII的长久发展。这一规则在目前时间段里维持,并不意味着不再修改。我认为,短期内施行《暂行办法》有其道理可言,从长期看,改变条文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一个过程。

背景资料

根据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的经验,QFII制度的创意在于通过一国(地区)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的有限制流动,成功解决了在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向外资开放本土证券市场的问题。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实施QFII政策后,国际资本通过特定途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

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我国QFII政策从200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篇4

摘要:[HTK]在图书分类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分类不一致或错分等多种问题,文章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062-03

作者简介:[HTK]涂茵(1964―),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FQ)][HT]

图书分类是以图书分类法为工具,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及其他特征将图书分门别类地、系统地进行组织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特点是揭示各种图书在内容上的区别和联系,提供从学科分类寻找图书的途径 。《中国图书分类法》是目前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

(以下简称《中图法》)。它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其外表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的类目表,是类分文献、组织文献分类排架、编制分类检索系统的工具。

然而分类人员要想把一本图书分到十分恰当的类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中图法》结构体系庞大,类目编列复杂,有的类目含义不够明确,类目之间具有相似性,有的类目下面没有详细的注释;图书著述内容多样性和交叉性,不同图书的写作目的、写作方式和用途均不相同;分类人员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对分类规则、类目涵义、文献主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相同图书分类不一致的情况。

[BT3]1图书分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1.1忽视类目注释

通常是将类目的总论与分论混淆,造成分类不一致。

1.1.1[WB]D913民[WB]法

[DW2]总论民商法入此

[DW]D923民法

[DW2]总论民商法入此

前者是总论民商法,后者是中国民商法,在这类图书的辨析中也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例:《人格权法教程》马特、袁雪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有的馆入D913,有的馆分入D923,本书是关于人格权的研究,属民法范畴,是总论民法,而不是分论中国民法,应分入D913。

前者包含总论建筑装饰图样、装饰艺术设计等。后者是有关居住建筑及其装饰设计。

有些馆将有关室内设计的图书均分入TU238,而未注意到TU238类目下注释中的:专论各种房屋装饰图样、装饰艺术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入TU24/29。

例:《软装配置宜忌》,木土如月、文凌儿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主要内容为客厅的装饰与陈设设计,应分入TU241.02,而套录数据却分入TU238。

1.2对类目理解偏差,造成分类不一致

41各种摄影艺术

[DW2]摄影入门,摄影普及读物、兼论摄影艺术和摄影技术的著作入此。

TB86各种摄影技术

《中图法》使用手册上注明:摄影艺术理论入40,摄影普及读物、兼论摄影艺术和摄影技术的文献入41,凡专论摄影学、摄影原理、拍摄技术、洗印技术以及摄影机与设备的文献入TB86有关类目,但分类人员在分类过程中对这两个类目的理解容易产生歧义。

例1:《数字摄影与图像处理》段向阳、张华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专论摄影技术,应分入TB86,但仍有的分入41。

[3]例2:《Nikon D600完全摄影手册》,第一视觉摄像机构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论述了数码单反摄影理论知识、拍摄技巧与经验。有的分入TB86,有的分入41,本人认为分入TB86更恰当。

[4]1.3编目人员对图书内容理解的偏差,造成分类不一致

R155饮食卫生与食品检查

R155.5食物卫生与检验

[DW2]食物安全卫生监督管理,总论转基因食物、保健食物的卫生与检验等入此。

TS201.6食品安全与卫生

[DW2]公共卫生、污染物和毒物入此。

两个类目的主要区别在于R155.5注重食物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而TS201.6注重食品生产中的安全与卫生。

[3]例:《食品安全学》,丁晓雯、柳春红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有的馆分入TS201.6,有的馆分入R155.5,从该书涉及的内容判断分入R155.5更恰当。

1.4对分类规则的认识模糊,造成交叉学科的类目归属出现不一致

1.4.1影响关系主题分类错误

例:《WTO与中国文化产业》,刘玉珠、金一伟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论述WTO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应归入被影响的主题所属的类目,应分入G124,而有的归入F743就是错误的。

1.4.2应用关系主题分类错误

例1:《国学养生智慧》――大道养生,于江山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运用国学研究养生学。有的分入Z126,有悖于分类规则,应归入R212。

例2:《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主编李继国,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有的分入T309,有的分入T301.6,该书是数学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应归入被应用到的主题所属的类目,所以归入T309是正确的。

1.5套录数据错误

由于分类人员工作的疏忽,没有仔细核对所套录的数据,造成类目错分。

例1:《逻辑是一面镜子》,余式厚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套录数据分入H019,这明显是错误的,有的编目人员没有仔细核对数据并加以修改,造成错分,正确的分类号应该是B812.2。

例2:《左氏会笺研究》,孙赫男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套录数据误为K255.04,有的就直接录套,正确的分类号应该是K225.04。

1.6使用中图法版本不同,造成分类不一致

《中图法》第四版:D035.34 治安管理学

[2]《中图法》第五版新增:D035.29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问题、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等入此。

例1:《城市危机管理》许敏,尹乃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按照第五版分类,该书应分入D035.29,但有的馆仍按照第四版分入D035.34。

例2:《影视广告概论》,刘笑微著,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中图法》第四版没有对广告类型进行细分,而第五版从功能及形式两个方面细化了广告类型,本书应分入F713.851,但有的馆仍按第四版分,分入93。

1.7《中图法》类目设置存在缺陷,造成分类不一致

1.7.1U48其他道路运输工具

……

U482电车

……

U482.3蓄电池供电车

U482.4地下铁路电车

U483摩托车[WB](机器脚踏车)

[DW]电动摩托车入此

U484自行车[WB]

[DW]电动自行车入此

笔者认为上述列类不够妥当,既然设立了U482.3 蓄电池供电车,而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摩托车是靠蓄电池提供的电能进行工作,理当属于这个类目,却把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分别放入自行车、摩托车类目里,容易使分类人员产生分歧,造成分类不一致。

例:《图说电动(摩托)车原理与快修》,张新德、张新春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套录数据分入U482.3,有的馆分入U483,还有的分入U484,造成分类不一致。

1.7.2目前有些家庭理财的书,内容主要涉及债券投资、基金投资、股票投资、期货投资等。笔者建议将这类书分入F830.59

例:《拿什么养活自己 理财那些事儿》,艾馨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有的分入TS976.15,有的分入F830.59,笔者认为归入F830.59更恰当。

1.7.3T316.8网络操作系统列类存在缺陷,以下是此类目在《中国法》第四版与第五版的列类对比。

例1:《Linux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刘文涛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出版,分入T316.89。

例2:《Linux系统管理》,董良,宁方明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出版,分入T316.85。

《中图法》第四版是1999年出版,第五版是2010年出版。从上面两个版本列类对比中看出,“例1”只能分入T316.89,“例2”分入T316.85,这就造成同种书不能放在一起。今后如再出现新的操作系统,就只能分入T316.89。只有等《中图法》下次修订才能新增分类号,这势必造成同种书分入两处。

[BT3]2解决分类问题的措施

2.1制订图书分类规则与细则

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规模、专业设置及藏书特点制订出适合本馆的图书分类规则及细则,包括分类的总则及细则,如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分类、单主题与多主题的分类(多主题中各种关系的分类),哪些需要集中分类,哪些需要分散分类,都要制订出规则,加以规范。而对于每个类目的级次、仿分的取舍、组配号及复分号的使用、图书的卷册版本等都要制订细则,详细地加以说明。同时,随着新知识、新学科的不断产生,要随之进行修订、完善,使分类人员有章可循。

2.2制订并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

分类工作应该按照、辨类、归类、配号、复核5个流程进行。是分类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题名相同或相近图书的以及不同版本图书的。对同类图书,或把握不准应分到何处的图书,可通过书名、主题词、著者、ISBN号等多渠道进行,以保证分类的一致性。在和复核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分类人员来说是必备的,一时的疏忽,就有可能使一本书成为“死书”。因此,分类员在类分图书时,应仔细阅读图书的内容,认真对照类名阅读类目注释后再进行归类。

2.3保持分类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由于分类人员的知识层次存在差异,所具备的知识素养及业务水平也不相同,对类目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长期从事分类工作的人员积累了大量的隐性知识,非其他人员所不能替代,除非特殊原因,图书馆不宜随意调动、更换分类人员。同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对确保图书分类的一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2.4提高图书分类人员自身业务素质

从事分类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分类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养成遇到问题随时记录、及时查找、请教、讨论的好习惯。多了解各方面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这对增强辨类、析类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图书分类工作的需要大有裨益。

2.5建议不断完善《中图法》

《中图法》第五版无论从类目、类名及注释,还是在专类复分表乃至总复分表上都有很大变动,较前四版在结构体系、类目设置等方面都更趋于科学合理,但仍存在少数类目注释不够清晰、列类不尽合理等问题,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图书馆界同行关于《中图法》修订的一些观点和建议,有很多是值得借鉴的,希望《中图法》编辑委员会的专家能将这些建议进行汇总,加以研究,使《中图法》更趋完善。

[BT3]3结语

图书分类是图书馆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工作,要确保图书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制订并严格执行分类规则、细则和操作规程。分类人员不仅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培养,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以提高图书分类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HTK]

[1][ZK(#][3]许文花.对高校图书馆图书分类工作的几点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3):62-63.

[2]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5.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专项课程;开发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出现旨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良好适应,从而培养和造就大批新时期国家建设所亟需的创新创业人才[1]。

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要求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其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立足于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促进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由此,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以《意见》为纲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此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其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高职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只有通过教育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才能转化为具体能力。这个转化过程中,有效的课程载体是不可或缺的。依托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学生在了解创新创业理念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助具体的创新技巧和方法,把握好身边有限的创业机会,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和实际就业质量。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给予创新创业教育以高度的重视,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开展实施方面却存在较多的误区,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归入学校学工部门或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范畴,形式上等同于学生毕业前的岗前培训,而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却被排除在外。实际上,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安排普遍较为紧张,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课程展开的。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在实训室里实训实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都是与课程教学紧密相联。在此背景下,抛开课程建设来探讨对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是严重脱离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实际的。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当前都积极兴办各种各样的“创业园”或“创业一条街”,以期通过提供便利的实体创业场地,由此为学生打造创业的“孵化器”,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其创业能力并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事实上,创新创业能力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学生必须通过后天的勤奋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仅仅提供创业场所还是不够的,高职院校必须依靠具体的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现阶段,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未将创新创业课程真正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课程的性质定位、课时安排、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亦未能得到明确。比如说,从2009年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商职院)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虽然要求各专业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专业安排的创新创业课程名称五花八门,往往名不符实,而且通常只是在就业指导课中增加一部分内容或者挪移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一种“空泛化”的特点,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尽快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而且是专项的创新创业课程。专项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必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切入点,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并安排具体实施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高职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与传统课程相比,高职院校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强化了够用知识点和技能点,突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使学生获得与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必须紧密依托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式的同步创新。

2010年5月,浙江商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启动了校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经过教师申报和学校评审,当年有《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创新创业指导》、《电子创新制作》与《会计分岗模拟》等四门课程立项为校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并分别给与1万元的课程建设经费支持。浙江商职院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由此拉开序幕。2011年11月,学校将于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组织验收。四门课程经验收合格后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除了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等常规内容之外,这四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课程建设核心目标

《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课程通过大量的创新思维故事和经典思维案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自身的专业找出或总结出创新思维的案例,在课堂上和其它同学一起分享,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从时代的要求出发,总结成功创新与创业实践的感受和从事创业教育的经验,广泛汲取中外有关创新创业理论的精髓,探讨和总结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具有较为真实的仿真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一方面了解企业创办的基本要求和流程,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全方位的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二)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课程建设过程中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会计分岗位模拟》课程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一方面,贴近中小型企业经济活动,有针对性地讲述企业理财业务、会计账务处理、内部审计业务的新经验、新情况,尽量从浙江中小企业实际出发规划现代企业理财活动、会计业务处理活动的内容及问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快;另一方面,按照会计业务证帐表处理、阅读会计报表撰写分析报告、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财务评价、企业厂房设备更新改造建议、通胀条件下企业存货模式决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程序、中小企业股票投资跟踪分析、紧缩环境下企业融资策略研究和书写商业计划书等八项工作任务展开情景教学,让学生在调查、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及时吸收和消化必要的理论知识。

《电子创新制作》课程结合应用工程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着重了工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组按“工程感知—理解与贯通—技能培养—综合创新”的渐进过程,将课程内容分入门、提高和创新三个层次,体现出学生能力培养的渐进化。同时,课程负责人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发了9个教学项目配套的硬件电路原理图、PCB布局图、器件清单、软件程序流程图、源程序、制作成品外观图、关键部件外观图以及必要的机械结构图、加工图、装配图文件和实物等,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效果倍增。 转贴于  (三)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与实践平台综合性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积极为学生搭建网上自学、网上交流、网上咨询、网上讨论的实时与交互式教学平台。课程通过网站积累和分享各类教学资源,为师生共同提供最新社会动态与市场资讯,使学校与社会形成零距离接触。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课程负责人开办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职业博客,方便校内外学生在线访问学习,收集了大量创业案例、形势与政策,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2011年,在学校的得实网络教学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课程教学人员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积极讨论课程建设内容,初步形成15个班级的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的教学资料迁移至到网络上,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与完成作业;同时,课程教学人员又开发新的网络教学手段,如协会活动分享、第二课堂等栏目,为师生在课后的交流创造了更方便快捷的路径。

《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建立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网站,在网站上开设教材建设、教学课件、习题思考、创新案例、创新作品、互动空间、在线答疑等栏目,方便学生的学习的预习和复习;同时,课程负责人还建立创新思维QQ群,每学期建立一组QQ群,实名注册(组别、专业和姓名),实现和学生的在线互动交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

三、高职院校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不足

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与具体实施,确立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的发展思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空泛化”和“低效化”的问题。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刚刚起步,所以课程建设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纠正。

(一)课程的教材建设成绩还很欠缺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托,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离不开支撑性教材的建设。然而,目前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建设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市场上已经出版发行的教材还很难与新开设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配套,而且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发行是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一般都是以教师自己编写的讲义为主开展教学。比如,浙江商职院目前的四门专项创新创业课程中仅有《创新创业指导》一门课程,其课程负责人组织编写了配套教材并已出版发行,其他三门课程都使用讲义形式的教材辅助教学;其二,各课程教师编写的讲义质量不高,缺乏系统性,知识点比较零乱,照搬照套其他课程内容的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创新创业课程应有的特色。

(二)课程的建设成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

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具体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课程的辐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目前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一方面没有能够及时转化成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驱动力量,比如将课程的实施与学校创业园的工作安排紧密联系,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成果未能主动地向其他课程进行辐射,实现成果的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渗透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共同发展。

(三)课程组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