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论文摘要] “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认为,道德的学习、道德发展在本质上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来实现的,可以从其所主张的学习形式、教育原则、师生关系几方面借鉴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道德学习理论不同于以往的道德教育理论 ,它重视对道德学习问题的研究,“道德学习”是与“道德教授”相对而言的,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讲,探讨学生在道德上的发展变化,也就是他是如何学习道德的④。“实践一建构”学习理论的观点是:道德学习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道德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实践 ,个体道德的学习、道德发展在本质上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来实现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实践~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进行借鉴,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种道德学习理论,“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理论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即道德学习是实践的,是具有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中,有两点是比较突出的:一是缺乏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不够。
道德的习得和其他知识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它必须通过人的感性实践,通过亲身的参与,才能被人直接体验、感受和建构。因为道德这种“知识”在本体意义 L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认识、掌握、创造道德的根本途径只能通过亲自去实践道德、体验道德来实现。同时,道德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统一体,这些要素无法分割地统一在人的道德实践中,单纯的内部心理活动尤其是理智上的活动绝不能直面真实的道德。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都不同程度地缺乏训练和实践活动 ,单纯的知识传授现象 比较严重。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与能力。单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受教育者应该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但实际上,学生的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这就必然导致我们将社会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愿望落空,更难将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观念外化为品德行为。
“实践一建构”学习观认为,道德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面对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实现道德的发展,这就是道德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道德学习之所以有这个特征,一方而是因为道德弥散在社会生活中、弥散在人际交往的氛围中、始终见诸于具体情境的,没有抽象的、独立于生活和实践之外的道德。从书本上、从课堂里学到的“道德”并不是真实的道德,也没有内化为学生心理、道德经验的一部分。所以,较之其他方面的学习,道德学习对环境、社会情境的依赖性更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个体的道德学习要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积极的和消极的社会因素在个体道德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体尽管可以选择和超越,但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它们的影响。因此,个体的道德学习始终是在真实的、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能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热衷和关注的一些颓事物、新现象不能给予相应研究和及时指导,难以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道德认知上的困惑,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理欠成熟的时期,结果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方式乘虚而入,误导甚至贻害了大量学生,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现实面前变得脆弱和无力,不能全方位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二、“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从“如何学”逆向理解道德教育“如何教”的问题,必然催生了对道德教育课程、教育原则及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这些问题具有革新意义的理解。从解读“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观照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会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1.“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主要学习形式及其启示。活动课程是“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主要学习形式,在一般的理解中,它又被称为“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其目的不是传授与实际生活脱离、与生活经验脱离的所谓系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当前认为主要的问题②。“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认为道德是人际间社会交往的需要和过程的产物,对个体而言,也只有通过个人的社会交往,通过自主构建,才能将外在于己的道德约束落实为自己的道德发展。所以,道德教育的影响只有被个体纳入到“实践一建构”的自主活动中,才会产生实际效用。在高校中,和活动课程相对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与各种实践活动,但是,这些环节和活动并没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流于形式和被忽视掉。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而:一是主观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和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作用;二是客观上的经费 、师资、时间等投入不够。实践环节和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要把实践环节和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与教学大纲,并付诸实施。要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诚信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基本教育原则、形式及其启示。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不仅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问题,还有一个依据什么原则实施教育的问题。从 “实践一建构”这种新的道德学习理论出发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贯彻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心理匹配原则。
主体性的教育把学生当做主体来看 、来尊重,以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为己任,以培养主体性素质为丰要 目标。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因此,要使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首要的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发展他们的主体性。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主体觉醒阶段,需要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太多的呵护下成长,有些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律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以至于少数大学生不敢直面社会。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帮助大学生确立主体性上下工夫,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独立人格,又能够适应社会的人。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工具来使用。坚持实践性原则,意味着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自觉履行道德标准,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学生不排斥,但是觉得政治理论与现实实际的距离太远 ,也不知道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来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拟定周密的实践教学调研课题 ,确定实践调研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与每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紧密结合 ,安排教师指导和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调研 ,组织教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进行评阅、计算成绩,逐步形成制度化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外实践教学模式。要以课外社会实践为途径,引导大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国情、民情、世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民主化是社会生活的必然趋势,民主性原则体现在德育的方法上 ,就是指主要采取平等对话、说服疏导、实际锻炼、自我评价等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师生间、学生间的平等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民主化原则主要强调的两点。我们要认识到大学生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得到关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主体性。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性格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和他们“互相信任”“平等对话”。我们要及时、不断地了解他们的心态,关注他们心理的发展,尤其是他们的物质观 、自由观、爱情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有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出发,从他们的实际意图出发,正确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融入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成为朋友。
心理学的研究与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教育者可以从心理学的研究中汲取大量养料,有效的道德教育不仅有赖于一种适当的和成熟的思想道德观念,而且还有赖于人们对思想发展过程的理解,对学生发展水平和人格构造的理解。心理学及其所揭示的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对道德教育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心理匹配原则要求道德教育者在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和对待心理学的结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心理匹配原则落实到实处,要做到: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心理学的规律其次,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再次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3.“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师生关系及其启示。因为教育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一建构”理论认为,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对话合作的关系,通过一定媒介的师生对话,产生精神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接,可以增加学生的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加强学生的道德意志,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与对话合作相对应的师生关系应该包含这样几个内容:平等、尊重、宽容、信任、爱。在高校中,师生之间以进行涉及内想法和真实感受的对话机会并不多。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相关课程教学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这两种方式往往是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即大班授课或对学生的日常规范与服务,这样就使得学生和教师没有机会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而在一些集体讨论之类的环节中,由于场合、时间、自身等因素的限制,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办法去表达自己。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往往也仅限于专业知识的讨论。今天 ,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甚至 自杀、杀人等极端事件也能经常听到,如果师生之间进行过对话,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了释放 ,不正确的观念得到了矫正 ,获得了帮助,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再有,进行对话 ,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良好心态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活动课形式,还是它提倡的教学原则和师生关系,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注释]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建议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培养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政治坚定、理想远大、知识渊博的青年人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后。当前,高校设置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看似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课程的内容落后、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效果不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现实。社会上需要的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人才的思想素质没有什么具体要求,这也影响了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2、严峻社会形势的影响。我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竞争激烈,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一些类似于“拼爹”等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深深的影响着青年的内心,学到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动摇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被无情的社会现实打破。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存在问题。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填鸭式”,对大学生单方面的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利于思想教育的开展。同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一些行为是事后补救,忽视了事前的预防。
4、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存在问题。自1999年开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有利于更多的青年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也造成了师资力量的短缺。虽然,各高校也招收了不少的教师,但是,却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如今,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上,往往是一位教师给几百个学生上课,在大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却各忙各的,这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另外,如今的辅导员,一个人要负责几百个学生,根本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同时,思想教育工作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被一些人看做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这也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加强我国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坚持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围绕为学生服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课程,破除假、大、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真正的受益。利用微博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积极的引导学生参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扭转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注意自身良好性格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的看待事物,心平气和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同时,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员制度,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首先,要适当的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规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吸收政治素养高,文化水平高,理论基础扎实的同志进入到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同时,定期进行教育,提高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最后,要求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能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及,树立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行动来感召每位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4、 加强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加强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举措。一方面,明确学校的校风校训,将学校的校风校训渗入到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学校的文化内涵,升华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牢固的树立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即发挥个性,又培养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升华,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不断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凌灵.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2]侯智青浅析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
[3]徐群,李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载体探索[J].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4]许永莉,赵庆梅,杨婷婷.构建高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J].学理论,2010,(17).
[5]张沧丽,韩彦江,吴娟频.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52-02
一、高校面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很多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也有一些本来繁荣的行业开始衰败,这对大学生的专业认识冲击力较大。在开展入学教育时很多高校忽略了职业规划的内容,只是单纯的将马列主义和思想等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宣教,学生的心理并不认同该种教条班的教育模式,开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知识更新上,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并将在网络上的只是转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教职工的教育观念出现抵触和叛逆。社会上很多不好的风气充斥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比如,恋爱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处于情感的迷茫期,处理不好感情问题时容易选择逃避,这些也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形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先天的思想价值里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难点:思想价值观卓然成型,不好纠正。
(一)当今社会虽然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已经相当重视,可多数家长重视的教育方向只是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关注不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压力较大,很多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状况。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欲望增强,攀比之心加重,攀比的载体主要是金钱。出现拜金主义大学生和世界观歪曲的人群。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就是受到虚荣心和金钱价值抬高自尊的错误思想下挥刀屠杀了自己的室友。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是家里的独子和全部希望,但因对后果的单纯认识和对责任的概念不强,致使他故意杀人。这些例子都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二在于:大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断层的状态,靠学校集训培养收效甚微。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通常身兼数职,平时繁琐之事较多,学校攀比科研成果,一味追求科研成绩,学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学要求和大纲。只好利用以前老套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案,依然采取纯粹的理论教育,枯燥乏味,缺乏生动,学生一般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只是传授到位,实效性一般采取试卷的形式检验。教师的无奈主要是来自于现在国内衡量文人的风气。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三在于:学校和教职工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度不够,走形式主义的做法较难改进。
(三)近年来,高校的评估是生存之本,学校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学校的规模扩招上,一味追求数量上的超越,忽略了入校时学生的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入校时的思想就是有一定问题的,入校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学生思想水平高度上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已经出现自杀或者自残的苗头,在学生当中也会引起极坏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坚守多年的价值观,最终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拘泥于课堂宣教的形式,并没有拓展学生的课外教育,当学生有思想问题想要求助时也是奔走无门。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四在于: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仅不够,还没有切实为其提供教育平台。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加强高校党委、教职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重新认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巨大意义,把握党把思想发展作为根基发展的精髓,理解尊重教育和尊重人才的意义所在。切实认真学习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之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学校目前的教学状态,将责任明确分工,学校主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工不允许再兼职其他行政职务,进行教学改革竞赛,赏罚分明,提高改革的积极性。要重视科研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祖国大的要求框架下还要有针对性的研究适合本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好套路和好模板,既有针对性又要看到实效性。
(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形式要改变;再次,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多研究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互联网还可以被利用作为学生课外教育的平台,学校可以专人管理网站,学生有思想疑惑时可以匿名在该网站上求助,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的得到解决。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连贯,不出现断层,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要始终掌握一条主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个教学内容的首要为位置,是其他学业成败的关键和检验标准。
(三)要重新修订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国内多数高校目前主要的竞争体现在评估成绩上,学校的精力主要是放在科研成果和学校规模扩张上,很多学校不断发展新校区,学生的数量一致在攀升,录取通知工作需要好几批次,教师的业绩不是靠教学质量,而是靠莫须有的科研成果,且多数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入学时只是看学生的笔试成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一向得不到重视,建议高校应该将心理评估作为入学标准之一。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也主要是靠一张考试卷评定和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验收不仅要靠笔试成绩还要靠平时的德育成绩。
(四)学校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提供好的平台。学校要严格要求教职工认真准备每一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教务处及时评定,督促教师进行大纲和教学改革,对于好的教学建议和要求及时进行讨论采纳支持。增加学校图书馆关于德育方面的书籍,鼓励大学生提出自己的德育要求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的可行性
(一)高校都具有党支部和党委,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传达和培训党的思想先进人员,在高校内执掌党的思想传播,其重点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意识的唤醒。学校有义务对高校内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指示其出外进修,要体现党思想的先进性。党委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监督者,有力的监管部门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有效验收,这个机构的存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是其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现今的高校把教师的实力看的也较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有专门针对教师的能力和课程满意度做教学调查的职能部门。大学生可以及时的将教学质量反馈给学校,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协调沟通积极进行责令整改和再次培训学习。目前,学校在招聘师资人才时首先考虑的是“术业有专攻”,专门招聘专业的教师。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有的已经炉火纯青。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三)教授人文、历史、考古专业的教师多数忠于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愿意很认真的去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楷模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群人,学生从和教师的接触中就已经获益匪浅,这类教师也会带动其他教师对自己岗位的热爱。由于多年对学术的潜心研究,其知识面较宽,视野较远,而且他们最能把握时代特征和当前形势,最能分析学生的弱点也最能认清学生的优点,学校一般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四)互联网的发展比较迅速,多数高校的阅读室已经建立电子阅览,还有专门的网上教室,可以实现学生对网络的需求。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专门自己开设论坛,探讨和学习当今形势下的新事物,学校教师可以从这上面搜索到学生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想法,老师也可以匿名发起论坛跟帖。高校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和学生共同探讨有关道德和思想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歪思想。将学生的思想引流到道德高度,提高文化素质。这些形式比较灵活还易于掌握,这些先进的形式和方法都证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协同教育
一、家庭协同学校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家校协同教育是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家校协同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家庭的参与能够使学校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性地做出教育决策。家校协同教育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现实需求,是重视家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外在w现;家校协同教育是增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使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教育合力,进而改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家校协同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是职业院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现实选择,是学生社会化的需求。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协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校协同教育理念出现在职业教育中的时间并不长,实践经验缺乏,导致当前家校协同教育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实施中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家校协同教育不被重视,多数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边缘位置,受关注程度不高;二是家校系统教育的沟通不畅,尤其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存在使得学校与家庭之间并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渠道,忽视了与家庭保持沟通的重要性;三是家校协同教育存在教育真空问题,互相配合与沟通不足;四是家校协同教育存在合作层次较低的问题,职业院校缺乏计划性、平等性、互动性、连贯性的沟通协同,家长会是最常用的沟通方式。
2.原因分析
首先,在职业院校中,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导致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忽视;其次,家校协同机制和信息交流沟通平台的“失位”是导致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家校协同教育中无法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关系;再次,在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家庭与学校之间教育目标的非对称性是引发教育真空的现实原因;最后,学校、家庭、学生各方角色认知错位是导致合作层次较低的基本原因。
三、优化家校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1.强化认知,优化载体,搭建多元化沟通平台
国家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要求院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因此,学校需充分发挥信息网络资源优势,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多方位交流沟通平台,比如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开发家校协同教育APP软件等。在网络资源基础上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路径,促进德育主体之间互动式、自由式的沟通。
2.整体规划,构建家校合作机制
从家校协同教育的本质解读来看,其是一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模式,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家校协同教育的影响因素来看,对家校双方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定位不明晰,家庭参与教育的意识缺失,学校与家庭在家校协同的主动意识上不强,因此职业院校需要从整体上规划,构建家校协同教育的合作机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在家校协同教育机制构建中的引领作用,学校发挥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以合适的模式引导成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提供保证。
3.注重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职业院校必须注重家校协同教育的方法,通过途径、方法的革新来凸显家校系统教育的正能量。结合学校、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召开家长会,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就学生问题与家长进行深入、持续的沟通交流。院校发挥电话、书信等传统家校协同教育方法的优势,建立与家庭的常规沟通模式。此外,开发家校协同教育网上通道,利用网络加大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力度。
4.多方配合,创造良好的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家校协同教育可以突破以往信息不通畅、沟通不及时、交互难进行的时空限制,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联通创造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家校协同教育环境,在优化德育环境的同时实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
教学管理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然而,现阶段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性,忽视了学生为教育主体的实际情况,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给教学管理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原因
1.1 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制约
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是由50年代形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尽管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几次教育体制改革,但仍然是形成了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主体的体系,对教学行为进行支配,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受到这种管理模式与思想的影响,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始终关心教学管理制度的强制性、高效性,重视管理主导作用,认为只要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制度得当,加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监控,就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实际上,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忽视了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也忽视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违背了学生成长需求。
1.2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教学管理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教学管理又不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教学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侧重于育人功能。但是在长期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分离,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相互之间交叉性较少。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活动负责,主要工作内容侧重与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等,力求培养高技术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辅导员、思政教师等负责,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在工作中不够谨慎。教学管理部门和思政教育部门的各司其职,是导致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重要原因。
1.3 忽视了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性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维护学生利益为基本原则,这种利益的维护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同时也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很多学校长期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过于强调教学管理制度强制性,忽视了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很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强调学生服从性,但是规章制度由于僵硬,几乎没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缺失。
2.教学管理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有效措施
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中关键的环节,教学管理承担了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责任。针对上述分析的造成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原因,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转变教育思想,建议以人文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素质教育理念客观要求,要求教育过程中人人平等,教育者必须学会尊重他人,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管理中关键的内容,为了实现这一职能,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执行以及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才能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2.2 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促进教学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
单单依靠思政教师以及学生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形成全员参与的模式,发挥教学管理中思政教育职能。思政教育工作属于教学管理的内容,但不是单纯的管理行为,必须和教学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教育优势。所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同时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管理过程中,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等,落实各项制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教学管理向着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3 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其实会收到教育者很大的影响,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并逐渐被各大教育体系所承认,但是这一理念还没有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内心。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题的理念,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管理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管理的能力。此外,应该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中,保证学生各项活动都不偏离正常的轨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重要的内容,而思政教育是其中关键的环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教学管理中思政教育职能缺失。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的转变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等,深化教育改革工作,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蕊.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14,15(8):152-153.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时效性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5-01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一切教育工作的起点,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的学者将重点放在了教师因素对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时效性的影响方面,较少研究非教师因素对此时效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非教师因素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影响为研究重点,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非教师影响因素分析,以求为更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提出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重视技能培训,忽视思想导向。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以技能培训为主,打出的招生旗号也全部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得高职院校成为为国家、为企业生产大批操作工的地方。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一味强调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使得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缺乏了正确的思想导向,不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成才。
2.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特色,与高职院校相脱离。
高职院校以技能培训为主,较少将目光关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资也比较少,由此而导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特色,不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吸引学生的兴趣,教育工作的展开必须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特色。但是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随大流式的开设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简单的照抄照搬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3.学生自身缺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处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以及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生听一些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难免会失去兴趣,缺乏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非教师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家庭环境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其实是非常关键的。家长的教育观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家长如果过分追求只让孩子掌握一项技能,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使得学生来学校读书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或者是一项赚钱的技能。
2.当前社会环境多元化因素的影响。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并且在如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许多公司招聘员工仅仅关注学历的高低、职业技能证书的多少,很少人去考察应聘者的思想教育状况。针对社会目前存在的这种现象,许多学生逐渐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考各种职业技能证书方面。
3.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的技能人才,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展开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专业技能,进行专业技能实习培训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时间自然是少时又少。在这种强调技能的培养模式下,不仅仅是学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上课的老师也相应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
四、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措施
1.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需求。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自身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项教育的实施不仅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家庭以及企业的共同参与。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各方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提高。
同时,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自身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要求学生放弃自身合理的利益和要求,但也不能随意剥夺和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实践之余,切身体会思政治教育课程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
2.积极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优先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在同学之间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3.改善高职院校传统的培养模式,技能与思想教育并重。
高职院校应该改善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不能一味的追求技能的培养,要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安排上,适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课时,使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最终在行动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乃至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实效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好坏,只有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06-03
近年来,随着在校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研究生作为一个群体,与本科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智力的表现形式。研究生在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表现出了跟本科生不一样的特点。本科阶段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获取上,而研究生阶段则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上。研究生具有更为主动、全面、持久的特点。在想象力方面,本科生的想象力具有过于虚幻的特点,而研究生的想象则更具有合理性和创造性,具有更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2.思维特点。本科生的思维模式主要为形式逻辑思维,而在研究生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思维形式。在形式逻辑思维中,个体更强调思维的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在辩证逻辑思维中,个体则强调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它强调用运动、联系的思维方式。
3.学习的相对自由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基本上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中学习的时间较少,图书馆、网络以及实验室是其学习的主要途径,加之居住比较分散,所以集中管理比较困难,不像本科生那样有固定的班级及管理者。这些特点要求他们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否则很容易使自己放任自流。
4.独立意识与自我认同感强,思想逐步社会化。研究生已属于成年人,他们对社会关注的比较多,对社会现象、人生态度、婚姻观念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价值体系,认为自己不需要思想上的引导与行为上的约束,对待问题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更容易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关注个人问题比较多,奉献精神不够强。
5.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研究生群体在年龄、背景、经历和家庭状况等差别较大,因而他们的求学动机、个人需求、对社会的认知、思想道德等情况也比本科生复杂的多。在知识层面上,由于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基本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人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甚至有些在职研究生已是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专家。研究生的经历各不相同,相互间差异比较大,有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直接考取的,一直未离开过学校;有的已有丰富的阅历,甚至已经结婚、生子,在社会上担任一定的职位。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急剧增加,但有些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力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没有制定相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方案。甚至有些培养单位以研究生社会阅历广,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并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为由,认为对研究生没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照搬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忽略了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明显。尽管高校为研究生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等,但这些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授课方式没有从研究生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出发,教师往往就教材本身实施教学,很少能够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践来讲述,这种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难以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学生只是为了修够学分才来上课的,课堂纪律差、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不明显。
3.“重学术研究、轻思想教育”的观念普遍存在。目前很多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位论文的完成,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尽管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成熟的思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大多数研究生,特别是直接由本科升入研究生阶段的同学,成人但未成熟,因此思想教育仍面临较大压力。
4.学习生活压力大,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历层次高,年龄差距大,科研任务重。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研究生的心理状况亟待重点关注。研究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其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表现为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意志脆弱等,甚至部分同学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以至于不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针对本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校、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制订和管理,对学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学院和导师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学校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挑选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专职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并对他们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研究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养和心理素质,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
2.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建设可以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有利于针对研究生的班级和专业特点开展工作。这样设置党支部,可以给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带来便利,更好地组织研究生开展理论学习,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做好日常思想教育,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加强支部制度建设,健全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3.以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发挥导师的核心作用。研究生导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还有育人的责任,不仅履行授业还承担传道的职责。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学校首先应该明确导师的教书育人功能,把育人作为导师考核的一个指标。其次加强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时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4.针对研究生心理素质现状,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群体结构比较复杂,年龄参差不齐,心理素质也是千差万别,研究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学习、科研、就业、经济、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多重压力,这就容易使他们出现困惑和苦恼。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心理问题就会产生。因此,要正视和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排查,对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干预;认真落实国家奖贷助补减政策,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与自我调适,提高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自我应对能力。
5.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创造和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针对研究生居住比较分散,班级概念相对弱化的特点,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由度高的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有关政治理论、时事热点、形势政策、道德伦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网页,提供专家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充分发挥网络论坛的力量,就学生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
6.发挥研究生骨干的“三自”作用,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依靠研究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具有开展自我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基础,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重为研究生搭建各种平台,如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营造自由平等、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以学术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术研讨交流之中;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研究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协作精神,吸引研究生把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培蕾.立足研究生特点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2).
[2]刘凯,王勇.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9,(3).
[3]王军.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4]杜林.关于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5]陈汉能.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52-0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出路就是企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但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较好的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与市场人才需求接轨目的、提升育人质量的办学模式,其实质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提供综合素质水平高且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由此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满足其人才需求标准。
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各职业院校纷纷围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核心进行教学改革,除了不断地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还需要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不仅仅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等,基于校企合作视域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社会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将来更好地满足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人才标准。
2.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得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也将得到提高,可以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校企合作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具备职业性、社会性以及生产性,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立足校企合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转型和创新发展是由高职院校本质属性决定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亟需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推动学校的深层次改革和内涵发展。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水平较低,很多企业反映新入职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职业道德淡漠、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以至于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严重怀疑。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的作用,不断地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明确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毕业后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4.有利于满足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求。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是国力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行业、企业提供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基于校企合作的视域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进,既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社会实践和校企文化对接将学生的职业知识、道德意识转化为现实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不完善。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规范运行的组织机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教师或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合力,没有很好地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学生身份与职业人身份的对接,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效率;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要为专业技能教育让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难以得到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以及教育方法较为落后。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存在于浅层次,较为枯燥老套,缺乏现实的实践价值目标,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的需求,尤其是没有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效衔接,不能跟随企业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企业文化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没有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另外,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外在的理论灌输,没有做到“知行结合”,学生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找不到契合点,从而也就无从引起思想上的共鸣,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首先,职业院校普遍对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老师甚至认为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学校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够了,没有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和备课思路,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其次,专业教师、企业人员没有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相关教育内容缺失。第三,辅导员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很多辅导员缺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各种复杂局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对策及建议
1.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随着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企业,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对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成立管理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队伍优势,将校企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校企合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贯彻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稳固下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高效、顺利地开展。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及方法。在校企合作视域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个体需求相适应,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另外,还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充分利用实训实习等机会和场所,以企业实践为平台,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互动的开放式教育,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在校企合作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不应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而应该是全校教职员工乃至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上,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需求。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组建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尤其是要积极协调和组织各方资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培养一支既熟悉高职院校管理又了解合作企业情况,业务精湛、敬业负责的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四、结语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只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取得实效。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从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淑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0.
[2]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
[3]戴春平,廖远兵.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
[4]李雪艳.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讨[J].科教纵横,2011.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互联网+”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有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念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职能。“互联网+”利用自身优势与特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突出新亮点,使高校在原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利用互联网优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最大化,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其次,“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作为新的发展平台,既具有目前广泛使用的及时通信手段,又拥有许多新的互联网技术及工作思维和模式。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将跨行业的工作方法和模式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打破了教育行业的局限性,使之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最后,“互联网+”有利于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转变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学生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同时,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互联网+”,引入师生互动机制,转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说教,而是师生间就理论热点、自身问题、学习生活事件等进行的平等交流和讨论。
二、当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些西方势力利用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弱等特点,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侵略,歪曲和丑化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征,为达到一己私利进行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经济或精神损失。网络监管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在一些高校是盲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三、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本文引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模式重新构建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径。
1.辅导员的任选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完成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是这一工作的主力军。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工明确,每位辅导员教师都有对应负责的任务或年级,做到每位学生都适应教师、教师要适应每位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位辅导员的年龄、专业、特长等信息公布在网上,或利用二维码技术在系部学工办及网站上公布,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所遇到事件的种类选择符合的自身的教师,以此为自己解疑答惑。这能避免学生想要找教师倾诉却不知道找哪位教师的尴尬,既尊重了学生的隐私,也节省了辅导员教师的时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2.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一些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统一规范的网络平台,依靠各个高校的学工部门网站各种信息和资讯,缺乏针对性。高校要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针对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板块专项信息,区分明显,专栏专用,以此使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平台可以设置留言板,学生将理论问题、疑惑留言给平台管理员,由专业辅导员给予解答。平台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区,教师针对辅导员、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平台可以建立学工领导网上接待日(周)机制,便于学生网上反映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工作者可以在此反映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3.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P2P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入“互联网+商贸”的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评价体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P2P模式。整个模式以“提出需求需求响应解决问题效果评估”为内核,学生可以在学工平台上自己的个人需求(理论学习、问题解决等),由管理员对学生的个人需求进行响应并给各个辅导员、班主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接受响应,并对学生提出的需求给予解决。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感到不满意,可以继续提出需求,由其他教师负责解决,直至学生提出的需求在学生和校方都认可的状态下得到解决。学生根据教师解决问题的满意程度给予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评价,最终折算成相应分数列入辅导员、班主任年底考核加分项中。
4.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包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如心理、就业、人格培养、学业指导、贫困生资助等。主要工作应由系部辅导员、班主任完成,这有利于保护学生隐私、工作信息的上传下达以及操作的可控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会承担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不大但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所以,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把这部分工作外包给其他单位,既可以外包给学校其他部门,也可以外包给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经学院评估认为可以外包的工作项目通过互联网外包信息,经招、投标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地评审。这些工作项目外包给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人员完成,能减轻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西周.论网络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关键词: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 环境 实效性
面对国内外局势的多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高职院校,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职高专院校想要调整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就得考虑到市场经济、社会结构、科学技术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特点,调整思路,创新方法,探究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优化教育环境,从而让学生的思想意识、综合素质、道德品质得到提升。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需要适当的条件的,而我们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对他们的意识和观念进行改造。这也提醒我们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自古以来,环境对教育的影响都备受关注,环境不仅会对人有影响和同化作用,同时也会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实事求是的看待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要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1.强烈冲击教育观念。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砺,性格比较自我,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也不强,社会不良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将其影响,导致政治态度、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出现偏差。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洞察学生的实际需求,强化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市场经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使社会和个人更加注重维护自身利益,法制观念和公平意识逐渐被弱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还未真正接触社会,他们的认识水平不同、文化痕迹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但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环境的激烈竞争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如此让他们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被削弱,使得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职业理想和成就抱负等方面的行为逐渐产生变化,更加注重维护个人利益。
3.教师队伍思想落后是影响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因。现在高职高专任职的教师多为中专、大专合并或升格形成的原校教师,其专业素养的缺乏,思想意识及行事作风未跟上形势发展,依旧按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与优化的措施和建议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为优化思想教育环境,让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家庭、校园及社会环境,重视文化建设。将家庭与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开放而联合的模式,从正面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共同来抵抗社会不良思想行为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为营造好的教学环境,应完善教学设施,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文娱活动,扩大学生们在科学和文化方面的接触机会。家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建立和睦美满的家庭会直接影响学生处事待物的态度。利用舆论对学生进行道德监督,给他们树立正面榜样,坚持以人为本,以此激励他们,让他们的精神得以寄托,在道德规范的监督下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社会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2.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法律意识的普及将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有了法律的约束,也能有效的抵制学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产生。而激励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让学生身处环境得到改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互动,以此来构建与优化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体制保障。
3.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应正确分析和引导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让学生提高自身思考能力,正确看待网络事件、网络信息与传媒。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们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优化教育环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力,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融入校园教育之中,通过计算机的文字、声音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因此,加强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程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发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只有少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具有鲜明特色,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平淡无奇,有部分学校甚至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这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浏览网站,造成难以通过网站合理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缺乏专业人才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往往采取口传身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需求,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教育人员多数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使用素养,因此,缺乏专业人才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信息化视阈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
(1)开发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结合国际最新思想动态和大学生浏览信息的特点,学校应该强化思想政治网站的建设,各所院校应该加强对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开发力度。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的特点,将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题材,将诸多特色的教育题材通过邮件发送给学生,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政策和思想的认知。只有建立特色网站,才符合学生的浏览需求,从而得到学生的重点关注。
(2)设立网上论坛交流平台。教师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热点,并学生的观点,在观点总结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思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在网上论坛交流平台上,教师还可以积极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逐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可以组织网上辩论,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奖励。通过一系列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充满趣味性的交流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开展网上特色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组织特色主题的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举办游戏竞技比赛,通过网络游戏竞赛让学生体会到乐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思想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举办科技竞赛和阅读竞赛等多种富于趣味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有机结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4)加强网络心理教育。在现代高校学生的发展中,部分学生由于压力较大而且未得到有效的疏导,导致心理扭曲,同时由于自尊、观念等因素,使学生难以向他人倾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心理疏导平台,让学生匿名进入并且倾诉自身的压力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疏导,这不会伤害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通过网上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继而积极向上地发展。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最新的思想政治素养,并且要具备计算机使用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只有具备多种学科素养,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建设人才队伍,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并且可以抽调各个学科的精英骨干加入到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中,通过精心的地策划和制作,建立具有特色的网络教育平台。另外,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的传播,提高学生对思想教育网站的浏览率。最后,学校必须组建一支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网上进行辅导。只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才可以保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而可以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样化的方式才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希望通过本文对信息化视阈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相关介绍,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胡馨匀.论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联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7):125-126.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当前学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痛苦。如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未能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未赋予其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这就使得这一类活动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限,活动娱乐性有余而教育性不足。(2)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形式。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泛开展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形成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营造出平等民主、活泼轻松的良好氛围。“两访两创”活动就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良好载体。校领导访谈各院系教职工,辅导员访谈全体学生,征集并解决学校发展、学生需求中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辅导员和大学生纷纷提出建议,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意见。通过“两访两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上启下。在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两种形式和途径:一是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指学校或学生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会,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和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有一定的形式和声势,轰动效应大,针对性强,但缺点是持续性不强,很难深入下去。二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它没有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那些形式、声势。相对于前者来说,它是随机的、经常性的,是属于非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和途径。虽然在辅导员工作中有主题明确的班会等活动,但它却有着与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量和质等方面的差别。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工作,由于它是非规范性的,又具有即时性、经常性、灵活性和指导性等特点,能及时地发现向题和解决问题,能深入大学生思想的深处,去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2)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者。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途径外,还要经常化、生活化。辅导员工作恰恰具有经常化、生活化的特点。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大学生也会带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常常收效甚微。而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渗透到大学生生活之中,经常与大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就会使大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看得见、模得着,产生真切感。辅导员整天与大学生打交道,接触最多,其本身的活动(或工作),就是一种带有生活化的形象和色彩。如果辅导员整天板着面孔,见了大学生就批评、训斥、居高临下,一副教师爷的架势,谁还敢亲近。这样的辅导员就不是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很难把育人工作做好。辅导员工作虽然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具有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能,实际上,辅导员的角色应是最生活化、社会化的。(3)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者。性格的差异源自于思想上的不同。辅导员是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青年大学生,即使是同一个大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上表现出的思想问题也是不同的。或者说,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局面。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面对大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思想问题,除了其他的任课老师、组织机构和部门的工作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辅导员的工作。前面说过,辅导员工作是课堂教育(学)的延伸,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活化实践者等等。
总而言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受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和特点制约,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认识和处理好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对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蒋玉.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伦理[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今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机遇
(一)网络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及知识丰富
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具有其它的传播工具无可比拟的信息传播优势――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低廉的信息传播成本。伴随着后勤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网络进入高校学生的公寓之中。网络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更广阔的空间,而且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使用信息网络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也丰富了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知识面,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其它传播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即具有及时、大量、便捷、低廉等特点,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效性,连续流动报道,提供多种信息形态的优势更为明显,这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和网络资源。
(三)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教育阵地,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网络不仅是一个储存、利用、采集、传输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整个网络世界的一份子。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科技的平台,为理论知识的推广和运用增加了一个新的阵地。同时,通过网络,使党和国家、社会和学校、家长和朋友都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是原来的教育空间变成为当今全世界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世界育人创造了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和教育模式。
(四) 网络提高了思想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等特征,网络的运行摒弃了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网页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非常快捷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从而全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网络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校园信息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
重视校园网络论坛的舆论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校园网络论坛是反映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是我们了解、掌握师生思想行为动态的一个窗口,但同时也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地。它作为学生自主抒发感情和观点的空间,只能疏而不能堵,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这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政工干部密切关注论坛,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并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力图发现、解决问题于未然;同时,对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念及时进行指正,使网络舆论处于可控状态。
(二)构筑民主渠道,积极推进民主科学管理
网站可以设立“意见和建议”专栏,广泛收集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相关调查表明,本着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多数学生和教工,就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可以提出许多有见地的看法,同时,也对高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尖锐的批评。高校各级领导、校内各单位应该密切关注论坛,积极引导网上意见向促进民主科学管理的方向转化,对涉及分管工作、本职工作的批评、意见、建议要及时做出反馈。
(三)设立专业网站,进行网上咨询、辅导答疑
有条件的骨干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使学生有问题时能够直接通过网络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网上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参与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不仅可以对学生在网上表现出的疑惑、不满进行释疑和开导,更重要的是能成为一个正确的思想源,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健康成才的方向上来。
(四)增强网络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
关键词: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必要性 特点 存在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19-02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校园文化的建设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1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比较特殊,是政治观念、政治心理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受。为了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社会观念,使大学生能顺利形成民主型的政治观念,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政教应对大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应对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及时改进,在政治实践过程中,为大学生构建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发挥政教的实效性。
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2.1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新形势下的社会环境思想自由、竞争激烈,大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他们通常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的态度去看待社会问题,对社会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和分辨,不盲目从众、没有个人崇拜的政治心态,独立思考的意识较强,能够理智分析重大的政治时事、政治理论等。
2.2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倾向功利化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西方思潮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市场经济中的趋利性的影响,形成了追求物质利益的新型思想观念、对物质的追求倾向实用性或者个人喜好,功利价值取向相当严重。
2.3 大学生欠缺政治兴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降低了大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使大学生的政治信念摇摆不定,政治理想不够坚定,甚至导致了公众信任危机这一类负面情绪的形成。
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规划
大部分学校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通常只是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对校园文化进行补充,这些活动规模和范围都相对较小,无法扩宽学生的受益面,无法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大部分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不重视自身的特点,通常忽视学校的历史渊源,不注重学校的发展趋势,使校园文化建设含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无法体现校园文化的鲜明个性。
3.2 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性不足
大部分学校在创办校园文化活动时,活动性质偏向娱乐性,基本上没有科技性、学术性之类的社团,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科技含量过低,脱离了教学内容,无法将教学内容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深化,思想性、弘扬主旋律等类型活动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
3.3 缺乏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
校园文化活动的研究时间不长,从“文化热”时期开始提出至今,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文化理念,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不能深入地提炼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没有建立完整的校园文化体制机制。
4 在校园文化建设下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4.1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搞好校园建设规划
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长期的传统观念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育只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逻辑认知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一致回答标准答案,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知识没有自己的见解,教师长期忽视“非理性类”的教育,比如意志、情感等,使学生对外界的表现越来越漠然。除了精神层面,应做好物质上的校园建设规划,建设富有内涵的特色建筑物,让文化与建筑互相融合,把文化深入到园林绿化中,使校园文化随处可见,使校园文化变得更加浓厚。学校可在校园内增加休闲场所、娱乐场所、运动场所等设施,让大学生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促进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2 在非正式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非正式课程,通常也被成为隐性课程,相对于正式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较大,隐性课程主要有学术讲座、班级活动、宿舍生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几大类型,这些课程重实践、轻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对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对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的评价是效果较好。大学生参与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能够接受这些活动中的内容,可在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中适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评价教师对建设宿舍文化的指导、师生交流等时,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近几年各大高校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越来越重视,但却忽视非正式课程在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导致非正式课程活动在举办过程中破绽百出,降低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育效果较差,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行有负面影响。
4.3 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教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对教师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财富,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让大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激励自己,推动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与发展。学校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3.1 创造良好的校风
学校的校风建设主要包括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做好学校的校风建设,有利于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点,学校在进行校风建设时,可先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中无益的部分,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可根据大学生喜闻乐道的特点,以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适当宣传社会倡导的道德行为或者价值观念,在活跃的氛围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4.3.2 推动学术文化建设
学术文化的发展是校园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展现。学术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层面,是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与他人产生互动、严格遵守学术研究的行为规范等行为;二是精神层面,是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掌握好学术研究的方法、理论认知和学科的知识结构等等。大学的学术文化,包括了学生的学术新思想的产生和学生积累的学术知识。学校进行学术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尊重学术、学术成果的信念的形成,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学术研究工作。
4.3.3 搞好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信息技术不断深入,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知识的渴望较强烈的特性,是网络的流行和发展得到的契机。网络的信息容量较大,信息内容较复杂,有些信息的内容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相违背,容易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等造成不利的影响。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为大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向向虚拟化发展,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排斥身边的人的行为,使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和情感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管理,建设网络文化,利用网络的特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论坛文化、博客文化、微博文化等,阻断传播错误言论的途径的源头,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4 制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文化制度
以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通常是通过自身的素质和学识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但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在经济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已经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达到教育目标,学校应制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文化制度,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宣传,让大学生认同学校的历史文化,为学校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可根据学校的特点,为学校设立校训、选取校歌、设计校徽等,完善的文化制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
4.5 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目前,廉政教育不仅针对公职人员,大学生也成为其教育对象,廉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奠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反腐倡廉是自古以来一直推崇的政治理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十分必要。学校可采取廉政文化活动、与品德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实行廉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此外,为了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考核制度。在建立大学生考核制度时,应注意考核制度和考核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使考核制度能够发挥其监督与管理的作用,首先应对学生会、团委等的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可建立民主健全的团委成员选拔机制,对学生的综合测评制度进行完善,实行资助政策,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
4.6 宿舍文化建设应加强
大部分学校实施学分制,大学生的作息时间倾向自由化和个性化,学生越来越缺乏班级和专业等概念,且学校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只对宿舍安全和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使大部分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形成小团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小团体范围内互相影响,形成了小团体间的学习风气和生活习惯,整个班集体被分为了十几个小团体,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团结,因此,辅导员应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适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 结语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扩展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让教师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当中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 孟丽,朱保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青春岁月,2011(24):164.
[2] 王慧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17-119.
[3] 沈文婷.校园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运用思考[J].华章,2012(2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