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

老年护理需求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3: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老年护理需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年护理需求

篇1

1.1对象根据荆楚理工学院安排的20所实习医院间隔抽取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荆州市、宜昌市、襄樊市及荆门市10所三级临床医院及实习医院附近的6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所养老院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相关人员392名。纳入标准:直接从事老年护理和护理照料的人员。临床医院选取的是目前以老年病人为主的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社区卫生机构是从事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养老院是从事老年人护理的护士和照料老年人生活的养老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制老年护理培训需求调查表。被调查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及工作单位。老年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老年护理培训意愿1项(非常愿意、愿意、一般及不愿意,单项选择)、老年护理培训目的1项(单项选择,提高工作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上级要求、增加社交机会及不愿意落后别人)、培训时间1项(单项选择,半个月、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培训方式1项(多项选择,系统培训、短期培训、业余自学、经验交流、专题讨论、调研考察及其他)、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1项(多项选择,工作繁重、领导不重视、经费不足、没有时间、学和不学一样、家务重及其他)、老年护理培训内容1项(多项选择,护理保险、护理法学、人际沟通、社会福利、社会学、老年护理心理学、老年护理伦理学、老年康复学、老年营养学、老年精神护理学、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研究、老年生理与病理、老年用药护理、老年健康评估、老年健康教育及老年健康管理,每项选择为需要、不需要,以需要为评分标准)。

1.2.2调查方法选取荆门市三级医院15名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名社区护士及养老机构5名养老护理员通过预调查,间隔2周后重测,测得问卷信度系数为0.94,内容效度0.93。在2013年6月实习前由项目组负责人对荆楚理工学院2010级护理本科班实习并参与本次课题项目的18名学生进行统一培训,18名学生分别在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荆州市、宜昌市、襄樊市及荆门市10所三级临床医院实习,由18名护生在实习医院及实习医院附近的6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所养老院,于2013年10月—2013年12月以方便抽样的方式现场发放问卷,并解释调查目的,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5.6%。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软件输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被调查者一般资料392名被调查者均为女性,年龄20岁~65岁(32.33岁±10.17岁);学历:中专以下18人,中专89人,专科168人,本科及以上117人;职称:无职称31人,护士157人,护师117人,主管护师及81人,副主任护师6人;护士执业资格:无资格43人,有资格349人;工作单位:临床医院229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1人,养老机构32人。

2.2被调查者培训意愿、目的、时间、方式及影响因素老年护理培训意愿:非常愿意82人(20.9%),愿意226人(57.7%),一般66人(16.8%),不愿意18人(4.6%)。老年护理培训目的:提高工作能力214人(54.6%),更新专业知识136人(34.7%),上级要求22人(5.6%),增加社交机会9人(2.3%),不愿意落后别人11人(2.8%)。培训时间:半个月47人(12.0%),1个月82人(20.9%),3个月164人(41.8%),半年78人(19.8%),1年21人(5.4%)。培训方式:系统培训284人(72.4%),短期培训265人(67.6%),业余自学181人(46.2%),经验交流256人(65.3%),专题讨论218人(55.6%),调研考察185人(47.2%),其他23人(5.9%)。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工作繁重274人(69.9%),领导不重视174人(44.4%),经费不足214人(54.6%),没有时间228人(58.2%),学和不学一样67人(17.1%),家务重142人(36.2),其他35人(8.9%)。

2.3老年护理培训内容排列前5位分别是:老年护理心理学307人(78.3%),老年营养学290人(74.0%),人际沟通284人(72.4%),老年康复学283人(72.2%),社会学241人(61.5%),其次是护理法学237人(60.5%),社会福利206人(52.6%),老年护理伦理学195人(49.7%),老年用药护理192人(49.0%),护理保险184人(46.9%),临终关怀182人(46.4%),老年健康教育177人(45.2%),老年精神护理学163人(41.6%),老年健康评估136人(34.7%),老年健康管理125人(31.9%),排列最后2位是老年生理与病理116人(29.6%)与老年护理研究52人(13.3%)。

3讨论

3.1老年护理培训意愿、目的、时间、方式及影响因素本调查显示,从事老年护理人员培训愿意很高(78.6%),与周晓艳等调查结果类似,低于张显碧等调查结果,可能与他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有关。高培训需求为对从事老年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调查显示,培训目的主要是提高工作能力(54.6%),与邓荆云等调查结果一致,也反映我国目前从事老年护理人员的技能有待提高。本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时间比例最高的是3个月(41.8%),培训方式比例最高是系统培训(72.4%),与张显碧等调查一致,认为最好是半脱产方式,利用工作间隙进行学习,对函授和自学的方式认为自己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同时也担心会影响经济收入。对于培训方法认为最好有指导老师讲解示范,通俗易懂,学以致用。政府在护理员培训方面给予宏观引导与支持(如培训经费),并能与就近的地方高职院校加强相关专业指导与培训。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培训,最好采用多种培训手段,案例教学法、多媒体仿真标准化病人Simman教学系统,构建远程网络教学平台并形成网上知识库,理论与实践培训同时进行,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调查显示,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繁重(69.9%),其次是领导不重视(44.4%),说明目前养老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政府部门要加大养老护理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素质,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2

主要是指老年人护理院、疗养院或康复中心以及敬老院、老年公寓等,以收住养老为目的,以老年人及接受政府救济的老年人为主。老年护理机构规模小,一床难求,与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不相适应;设施不足,提供的服务较单一,不能满足入住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负管理责任的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各自的职责界定不清,导致机构护理存在很多问题,较难解决,阻碍了机构护理的发展;护理机构的管理机制导致专业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多数在养老机构工作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专业的老年护理培训,往往凭经验给予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科学护理需求,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照护老年人的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社会地位低,队伍稳定性差。

2社区护理模式

介于家庭护理模式与机构护理模式之间,包括社区的小型服务机构和老年人的居家服务,还没有形成全覆盖网络;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归属感;政府主导的护理机构在资金来源、管理制度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上都有待改善。若要充分发挥社区护理的优势,首先建立一定数量的网点。

3我院开设老年关怀病房进行中长期护理的实践

以上三种老年中长期护理模式各有利弊,均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为此,我院开设老年关怀病房进行了中长期护理的实践。服务设施均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理念。病房整洁舒适,空气新鲜,常年室内温湿度控制适宜。老年人入住时可以带自己喜欢的照片、工艺品等,让老年人有家的感觉。在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安装扶手,各种通道设施无障碍。到处都有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情况,消防门关闭,可以减慢火灾的蔓延,得到消防队员地及时救助,减少伤亡。收住目标人群为60岁以上带病生存老年人,部分失能及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入院时对老年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家庭状况、联系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及疾病情况等,在日常生活照护和健康照护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同时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提供针对疾病的医疗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护理计划,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各种管路及压疮护理;提供针对日常生活的生活照料,包括按时喂水、喂饭、喂药,协助大小便,保持身体、床单位整洁,摆放舒适的;提供侧重健康服务的健康照料,包括针对所患疾病给予健康宣教,讲解防治疾病相关知识,建立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的理念;提供精神慰藉的社会心理服务,包括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需求,争取社会支持;提供全天监护的看护服务,解除家属的后顾之忧,减轻家庭负担,回归社会;提供临终关怀,提高临终老人的生存质量,维护临终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使临终者的生命得到尊重,在尽可能无痛、舒适和尊严的状态下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达到优死的目的。

4思考和建议

开展中长期照护是老龄化社会所必须的一项工作,同时是一项多赢体系。对患者而言,能延长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对家庭而言,可以从繁重的照护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归工作岗位;对医院而言,既可提高社会效益又可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患者、家属及社会均满意;对国家而言,可以更加合理使用整和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规范老龄化社会管理,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2―02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绝大多数老年人惯用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人护理,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重点。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定远县城内60―70周岁,无痴呆及精神病史,能正确回答问题的部分老年人。

1.2调查方法

利用方便抽样,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及询问的形式,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逐项向老年人询问、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36份,回收率为100.0%。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包括;1.健康指导,2.体格检查,3.家庭病床4.上门护理5.康复服务.6.社区老年院。

2 结果

通过对我县几个社区的136名年龄在60-70周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都十分强烈,在6项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中,平均每人需求3.2项服务,其中92.08%需要健康指导,69.79%需要体格检查,46.28%的老年人需要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还有90.28%的老年人需要走进社区老年院。老龄人对社区护理需求与现有社区护理项目的低利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是今后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应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力量。

3 对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认识

3.1 转变观念,鼓励全民参与

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家庭负担极为沉重。中国老人赡养问题不能只依靠家庭赡养,应向社会赡养过渡,动员全民参与养老保险。

3.2 完善和规范社区护理机构

国家应加强对社区医疗领域的投入力度和管理,逐步形成“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一条龙服务。提供连续的疾病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精神护理、日常照护、健康指导,高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3.3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机构

政府部门要完善养老金制度、保险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由政府投资或鼓励投资者建立私立养老院及社区老年院。

3.4 多元化服务模式发展

社区老年人护理不仅要做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还要对老人进行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加强老年院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3.5 培养社区专业护士

制订培训计划和内容。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改善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照护的专业水平,同时重视基层护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护服务需求,提供规范有效的老年人照护服务。

4 社区老年人护理评价

4.1 社区老年人护理的内容和形式不全面

目前我国社区老年人的护理还主要以老年人护理医院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其他的护理内容以及护理形式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它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作用,有待规范化、专业化。

4.2 老年人社区护理人员不足、人才短缺

社区护士工作的满负荷程度高、有效工时数低、社区护士数量不足以及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即使在上海――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通过调查发现,其社区护理人员也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低、职称不高以及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4.3 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社区护理的管理基本都是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而缺乏一套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模式。因此,出现社区护理管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目标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建全、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

5 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使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口的老龄化必将使社会患病人群的需求与医院有限床位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模式的转变,健康内涵的扩展,必然带来医疗保健模式的改变。以个人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个人、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这已经是全球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变化,一是选派骨干外出参观,进修或学习。二是应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班,让护士了解国际、国内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发展的现状,为实践打好基本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正在逐步发展之中,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将成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刚刚起步阶段,就未来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之一的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在加强护理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形成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而形成制度化,对提高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水平,增强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提高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篇4

【关键词】住院老年患者 聊天护理 需求 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63-03

聊天护理是指和老年患者拉家常,寓健康教育于谈天,在闲聊中指导老年患者治疗。根据规划,上海85%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门诊就医,将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老年患者中就有90%是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他们普遍感到焦虑和寂寞。为此我们想通过“聊天护理”与老年患者多沟通,了解老年患者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 疏导,给老年患者更好的照顾和更大的心理支持,消除老年患者焦虑状态,促进健康[2,3]。本次研究主要是调查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的需求,为开展“聊天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老年患者112例,其中男51例,女61例;年龄71岁~102岁,平均年龄(84±2.8)岁。入院诊断:冠心病43例;脑血管意外30例;急、慢性肺病7例;糖尿病20例;高血压9例;其它3例。文化程度:初中64例,占57%;高中(中专)10例,占8.9%;小学及以下30例,占26.7%;大专及以上6例,占5.4%。生活自理方面:部分不能自理58例,占51.9%;生活能自理26例,占23.1%;完全不能自理28例,占25.0% 。

1.2 方法 自制调查表,对112位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聊天需求的调查,内容包括:

(1)住院老年患者对聊天护理服务的认识。包括是否希望有人聊天、期望的聊天对象、聊天时间、聊天地点等问题。

(2)住院老年患者通过聊天需要获取的信息。包括在入院初期、中期、出院前夕最想聊的话题,通过聊天想要获取的信息方面等问题。

(3)对护士素质的要求。包括喜欢怎样的护士跟您聊天?希望通过反复聊天来提高哪方面遵医的依从性?如何看待护士与老年患者的聊天等。

2 结果

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服务需求[见表1]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普遍希望得到关注和沟通 本次调查显示,老年患者普遍希望得到关注和沟通,他们把和护理工作者的沟通看得较重,希望通过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使护理工作者对其更加关注。分析原因可能为:(1)在临床工作中,老龄老年患者在不断增多,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疾病增多,又因心理脆弱,认知能力下降,心理需求不断增强;(2)随着社会的进步,上海老年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普遍提高;(3)老年患者住院与外界隔离,缺乏与人的沟通,子女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到医院探望;(4)老年人医学保健知识少,希望通过与护理人员的聊天来认识自己的疾病。

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一切应“以人为本”,如何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理解、关心、尊重老年患者,如何强化聊天意识,提高聊天质量,重视维护老年患者的权力,已成了当务之急,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来自不同层次,护士要通过与老年患者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社会地位、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和内心的困扰及痛苦,以便更好的为期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3.2 老年患者住院不同时期的需求不同 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在“入院初期”最希望了解疾病的发病缘由及治疗方案;在“住院期间”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在“出院前夕”希望了解疾病的预防和养生保健。由此提示:(1)护士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倾听老年患者主诉,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护士要根据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需要进行护理,同时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及护理基础、护理专业知识,并不断钻研业务,掌握现代护理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及新技术,并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聊天内容。(3)随着医学模式由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也逐渐由治疗疾病的遵医嘱而转移到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上来。对于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在疾病防治、养身保健等方面给与适当的科普宣传和指导[4],或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老年患者出院后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意识相应提高。

3.3 护士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说明:(1)老年患者更希望与资深的有更多临床经验的护理工作者沟通。而现在的护士都很年轻,生活阅历不够,怎么和老年患者交流、沟通,怎样对老年患者进行关怀等方面的知识尚欠缺。针对这一现状,应加大对护理人员人文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多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和心理需求,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成熟稳重地与老年患者沟通,给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2)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学习意识。在聊天护理中护士要给老年患者作疾病知识和健康教育宣教,需要全面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社会知识、心理学和营养学等知识[5,6]。(3)对老人的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老伴、子女等承担了老人主要的照顾任务[7],对他们进行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均由家中亲属照顾,因而根据知识层次、个人修养的不同及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健康教育就扩大到老年患者陪伴、家属,以保证老年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得到延续。

4 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服务是被需求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关注老人此种需求,在日常护理服务中增加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沟通,提高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病情状态、治疗方法及康复的认识,使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徐筱莉, 陈继根, 贺蓓蓓等. 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服务内容的探讨[J]. 上海护理, 2005,5(6): 52-54

[2]朱彦.让抑郁远离老人. 中国心理咨询网,粤ICP-05005750号

[3]王淑莹. 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 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1,2(4): 51.

[4]厉伟彩. 老年住院患者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3(9): 1673-7210.

[5]段丽雅, 刘红, 王元英.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5, 13(12): 706.

[6]孙小雅, 赵智. 现代护理发展趋势[J]. 中华护理杂志, 1998,33(5): 297.

篇5

【关键词】门诊;老年患者;护理需求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患者就诊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就诊服务工作已是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分类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到某院门诊就诊的10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护理服务的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老年患者就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工作模式,为方便老年患者就诊、提高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6年1~10月在某院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放调查问卷1 165例,收回有效问卷1 000例,年龄在60~91岁之间,其中本地居民462例,外地居民538例;城镇居民403例,农村居民597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478例,高中以下者525例,文盲97例。问卷有效回收率85.8%。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门诊老年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就诊范围、诊治费用来源、心理健康状况、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对门诊服务需求及健康教育的需求等。每个调查项目采用单项选择法,填表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做肯定或否定回答。全部资料经审核合格后,统计时按每张表的肯定回答计算百分比。调查结果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老年患者一般情况

老年患者中男574例,女426例,男∶女=1∶35。本地居民46.2%,外地居民53.8%;59.7%来自农村,40.3%来自城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7.8%,高中以下者占52.2%;86.4%自费,34.8%复诊。47.3%患者表现忧虑、36.4%情绪稳定、10.2%焦虑、6.1%抑郁。

2.2 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

9.27%的患者对门诊服务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其中高中及以上者占75.5%,主要原因为门诊服务流程欠佳,边缘服务不到位。

2.3 对护理服务的分类需求

68.9%门诊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全程服务,即挂号、陪诊、陪检及保健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其中外地农村患者占55%,城镇患者占45%。20.1%老年患者在候诊过程中最希望得到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城市居民占61.6%。

3 讨论

3.1 我国是世界上进入老龄化社会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亿。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大大增加,到2010年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将成为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2]。加之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大,常常无暇顾及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成为家庭的最大负担。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老年人常常独自到医院就诊,由于老年患者具有体弱、行动不便、病情复杂多变、对疾病和衰老认识不足、交流沟通困难、多疑、对陌生的环境和生活往往产生不安全感、以及亲情疏远的失落感,渴望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关心和尊重等特点,老年人就诊逐渐成为医疗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了解老年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怀势在必行。

3.2 调查结果显示,9.27%的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欠满意,主要原因为门诊服务流程欠佳,边缘服务不到位。68.9%门诊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全程服务,即分诊、挂号、陪诊、陪检及保健咨询等。由于外地老年患者对医院情况不了解,城市老年患者大部分无陪护,加上看病的迫切心情,希望得到门诊护士的全程帮助,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尽可能的帮助。20.1%的门诊患者在候诊过程中最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健康教育,其中又以文化程度高的城市居民为主。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时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要求就诊时不仅得到诊疗服务,也希望获得心理关爱及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指导,并对健康知识有着强烈的知晓愿望。

3.3 主要对策

3.3.1 增强服务意识,重视健康教育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了解患者的疾苦,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就诊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实施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对老年人均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强调重点,加深记忆。对文化层次较高的可采用书面材料、讲解、征求意见等形式,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多用讲解与示范的教育形式,或采取直观的、带有故事性的教育方法[3]。

3.3.2 注重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是服务意识里重要的一个环节,沟通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不可缺少的方法,尤其对老年患者最有效。心理特征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对性格开朗者多讲道理;对疾病不在乎的,重点讲解疾病的危害性及预防;对抑郁内向的,要语言适度,耐心解释。对少数民族患者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4,5]。

3.3.3 优化人性化服务流程

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患者就医途径增加,而患者流向则取决于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医疗费用和就医环境,人性化的就医流程在于简单、方便、快捷。优化服务程序,通过在关键时刻和瞬间服务的管理,给患者留下亲切和深刻印象。因此,门诊需提供多种便民服务措施如配置足够的轮椅、平车,提供开水、临时日用品等。设立老年患者就诊服务小组,并主动为年老体弱、残疾病员提供“四有”服务,即看病有人引,检查有人陪,配药有人拿,住院有人送。缩短患者挂号、划价、收费的等候时间,尽可能使老年患者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4 结论

多数老年门诊患者对就诊过程中护士全程陪护有强烈的要求,需要近距离关心和心理安慰,而城市老年患者不仅要求全程陪护,更注重就诊环境、门诊秩序维护及高质量的门诊服务,多数患者希望门诊能提供较广泛的健康教育,文化程度越高,对门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容要求也越高。因此,门诊护理服务应顺应老年患者就诊需求,根据其心理特点,尽可能多的提供便民服务措施及健康教育知识,方便老年患者就医,以尊重、关心、体谅、理解的态度去满足不同层次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荫华.住院患者结构改变与人口老化.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0,17(6):372-374.

2 韩峰.现阶段护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2:191-192.

3 刘敏.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护理杂志,2004,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