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抓好思政课建设范文

抓好思政课建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8:02: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抓好思政课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抓好思政课建设

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资源;组织实施;制度建设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2]1号)指出,高校“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因此,高校必须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路径,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

一、开发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拓宽思政课实践育人载体

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满足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媒体条件等实践教学材料和信息的来源。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从分类上可以划分为校内实践资源、校外实践资源和网络实践教学资源。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有效开展,必须有效开发整合校内实践资源、校外实践资源和网络实践教学资源。

(一)开发整合思政课校内实践资源

思政课校内实践资源各个学校不尽相同,具备较强办学实力的高校一般具有思政课实践实训中心(平台),中心同时具备实践课程资源图片展厅、演播厅、情景模拟室等场所和设施,具有该类教学资源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便利条件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据我们调查发现,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尚且没有建立思政课实践实训中心,这些学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就相对困难。因此,开发整合校内思政课实践资源,对于后者来说,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除了争取学校支持建立思政课实践实训中心外,思政课教学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校史馆、校园文化长廊、学生活动中心、学校演播厅、教室等场所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实践教学案例、图片做成展厅供同学们参观学习,还可以利用多种场所、舞台排演历史话剧、播放红、红歌、记录片,开展红色教育、改革开放教育。通过开发整合校内实践资源,改善思政课校内实践条件。

(二)充分利用思政课校外实践资源

思政课校外实践资源,内容广泛,除了名山大川等自然资源外,还包括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历史资源,同时,特别要强调的是,包括除学校之外的一切社会资源都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校外资源。很多思政课教师一说到校外实践资源就单纯地理解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这显然是是不正确的,这种认识不利于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因为红色教育基地并非到处都是,不可能随时把所有学生都拉过去开展教育,更不要说成本、安全问题、课程衔接问题。而且,红色教育取代不了思政课实践教育,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成果、现实社会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资源,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社会矛盾问题、道德滑坡问题、体制改革问题等进行调研考察不失为好的办法。思政课校外实践资源其实到处都是,关键是能不能有效整合利用、愿不愿意做、怎样做、能不能做好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思政课网络实践资源

虚拟、开放以及承载信息的无限性,使得网络成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注重的资源。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依托网络平台建立课程实践资源库,既可以充分收集存储各种电子材料、音频资料,还可以充分进行演示。二是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民意社情分析,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部分实践教学基地的虚拟参观考察,同时还可以完成各种各种案例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同步学习。

二、加强多方合作,抓好思政课实践育人过程的组织实施

思政部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思政课必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学生工作相结合、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建设理念。

(一)与专业系部合作,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重组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把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思政课。同时探索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政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修相应的拓展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就业观,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师主动融入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如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职业素质训练和岗前教育、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提出建设性意见,弥补专业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二)与党团、学工等部门合作,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形式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学生工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思政课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思政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围绕学生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宣传教育、文艺活动、公益活动、安全教育等,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与感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提升为素质。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思政部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以及各系部的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院各部门都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者,努力形成合力育人的格局,不仅可以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育人能力。

(三)与实习企业合作,拓宽实践教学路径

思政课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既是企业用人、学校育人和学生成人的最佳契合点,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深入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先进文化、规章制度和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标准,把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育人标准、学生的成人标准有机统一起来,弄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和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学生怎样才能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个由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术交流平台――企业文化研究中心,通过广泛调研,构建企业文化理论体系,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高思政课教师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三、规范制度建设,建立思政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是保障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有效推行的根本。高校要建立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领导机构,领导机构要有院党委主要领导、思政部、学生处、团委、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领导机构要有定期会议机制,协调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高校还要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制度,按照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要求,高职学校思政课专项经费的提取标准为生均经费不低于15元,这是衡量思政课建设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也是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质量归根到底要通过考核评价实现,因此,各高校还要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制度。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应立足两个层面。一是对学生层面的评价,应着重对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思想政治政治理论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核评价大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和成果质量。考核评价方法应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考核要与大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挂钩,纳入大学生日常操行评定。二是对教师层面进行评价。对组织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评实践教学的开展的组织实施情况、效果情况。三是对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核评价其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工作情况。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部门、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部门、思政课教师、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可以和部门工作绩效、教师工作绩效挂钩,同时还可以评优奖先挂钩。总之,各高校通过完善各种实践教学制度,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章可循,以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手段和环节。高校必须注重开发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宽思政课实践育人载体。同时,注重加强多方合作,抓好思政课实践育人过程组织实施过程,促进各个部门的内外联动。最后,高校还要进一步规范思政课的制度建设,建立思政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篇2

1 民办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大多都是参照国有本科院校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民办高校对于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又由于思政课现场教学还没有成熟的范本,所以在现场教学的实践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一)学校对现场教学不够重视

民办高校通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快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民办高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开展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没有认识到现场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现场教学一般情况下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现场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学生对现场教学不适应

学生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已经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现场教学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互动能力。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是搞形式,应多留点时间给其他课程。一些学生简单地把现场教学当作布置的作业或者任务,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敷衍了事现象比较普遍。"[1]

(三)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是由刚毕业不久的博士生、硕士生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2]开展现场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这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现场教学效果的取得。

2 抓好现场教学,加强民办高校育人主阵地建设

(一)转观念,促改革

民办高校的直属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民办高校思政课的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督导,从而提高民办高校对思政课现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民办高校应建立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领导为组长,社科部(学院)、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思政课现场教学领导小组。由社科部(学院)牵头制定现场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师配备、教学计划、考核标准、教学经费的划拨及使用、安全保卫、学生社团活动与现场教学的学分制认定制度等,为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提供组织保障,从形成现场教学的长效机制。

(二)立规矩,保效果

在实施现场教学前,思政课教师应将思政课现场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的考核细则向学生进行宣讲并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让学生明确现场教学的要求、目的和意义。辅导员要配合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辅导工作,消除学生对于思政课现场教学的误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现场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务处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现场教学组织情况、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评价情况等进行不定期检查,促进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好教学主体作用,确保现场教学的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现场教学的效果。

(三)建团队,提水平

思政课现场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必须要组建一个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高组织管理能力、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高洞察力的教学团队来进行现场教学工作。所以民办高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继续深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到学校共建基地挂职锻炼等,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增强实践教育指导能力,使其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篇3

【关键词】高职 高中 思想政治课 衔接 重要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和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庞大系统中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阶段,高中思政课为学生升入大学后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而大学思政课则是对高中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两者共同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高职和高中思政课在教学中往往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重任,也为了提高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高职与高中思政课衔接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贯彻党的十精神,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高校日益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争夺的重地,高校防范渗透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思政课堂就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抓好高职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衔接研究,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迷惑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加深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比较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按照“05方案”,高职院校思政课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课程,使用与本科生相同的教材。这两门课程和高中思政课相比,在各自领域里有许多独有的知识点,但也有很多重复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体现知识的衔接和递进关系。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等内容在高中均有体现。高职、高中教材衔接的不配套,教材内容的重复,往往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觉得很多内容高中学过,现在是炒冷饭,从而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特别是文科生,因为高考的压力,教师已经把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挖掘到了很深的程度,又做了大量习题,而现在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仍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必然导致思政课的吸引力减弱,激发不起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高职思政课教师如果能重视与高中思政课做好衔接,了解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思想、政治、道德和纪律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进行取舍,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重复,多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两难”境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高中生在身心上,主要表现为依附性,在人际关系和行为处事上需要依赖父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赖教师,虽然这一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往往以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育为主,学校和家庭都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德育素质的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多是浮于形式,是为了增加考分而已,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无从谈起。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高中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但高职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普遍强于高中生,他们关注社会现实,热衷于对时事热点按照自我的思维进行评价。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复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不良社会风气对他们原有的认知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部分学生出现道德低下和思想滑坡的现象。为了突破这样的困境,需要我们重视与高中政治课的有效衔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既要像高中一样进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等的教育,更要引导高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国家大事,在此过程中使高职学生潜移默化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做到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认同、行动中有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搞好高职思政课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得到体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文,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J】

青年与社会,2014(15)

[2]王璐瑶,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2012

[3]田静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

篇4

民办高校通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快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民办高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开展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没有认识到现场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现场教学一般情况下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现场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学生对现场教学不适应

学生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已经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现场教学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互动能力。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是搞形式,应多留点时间给其他课程。一些学生简单地把现场教学当作布置的作业或者任务,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敷衍了事现象比较普遍。"[1]

(三)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是由刚毕业不久的博士生、硕士生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2]开展现场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这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现场教学效果的取得。

2抓好现场教学,加强民办高校育人主阵地建设

(一)转观念,促改革

民办高校的直属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民办高校思政课的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督导,从而提高民办高校对思政课现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民办高校应建立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领导为组长,社科部(学院)、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思政课现场教学领导小组。由社科部(学院)牵头制定现场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师配备、教学计划、考核标准、教学经费的划拨及使用、安全保卫、学生社团活动与现场教学的学分制认定制度等,为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提供组织保障,从形成现场教学的长效机制。

(二)立规矩,保效果

在实施现场教学前,思政课教师应将思政课现场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的考核细则向学生进行宣讲并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让学生明确现场教学的要求、目的和意义。辅导员要配合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辅导工作,消除学生对于思政课现场教学的误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现场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务处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现场教学组织情况、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评价情况等进行不定期检查,促进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好教学主体作用,确保现场教学的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现场教学的效果。

(三)建团队,提水平

篇5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作用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人文,即人类的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产生的人类所特有的各种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既能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人文包括文学历史、社会科学、艺术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品位,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儒家经典《大学》中,孔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智善。”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显明的德性,摒除旧习,从而达到善的境界。那么,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变得意义重大。

二、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

1.灌输式教育模式及错误的教育观念

受教育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高校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培养计划缺乏长远的规划,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学思政课中包含了伟大中国人民的智慧、丰富的艺术哲学、当前的社会形势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意义重大。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不能正确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2.教育主体能动性缺失

大学思政教育在大学教育中不再作为主修课程,因此受大了广大大学生的忽视。然而,教育体系下,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在市场经济席卷社会的浪潮下,大学生不能把封闭自己在象牙塔中,而应接受艰难的商业考验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化,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深深的冲击着广大莘莘学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这样的境遇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动机,人生目标也出现偏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只注重实用教学内容,轻视人文素质精神;只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目标。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教学没有量化的、可见的物质内容,对前途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意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及不被关注,使之成为不为人们所关注的边缘性话题,这种缺失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受到极大的挑战,人文素质教育变得无足轻重。

三、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大学思政课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充分开发利用大学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人文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大学作为知识的集聚地,具有良好而充足的人文资源,包括语言文字、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若要实行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人文资源的利用。大学教师担负着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智的重要使命。教师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修的方式,结合本专业的具体问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带动学生要发展个性以塑造全新的自己,培养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前进的社会。

2.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先进思想

大学思政课教学课本中,教材取材大多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多彩,涉猎广泛,包括历史、文化、习俗、民族、宗教、经济、家庭、社会、人际关系、思想道德、世界观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语言舒畅优美,突出了人和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感受,富有人文精神,是生动的人文教材,对大学生有深刻的启迪和教益。教材中很多篇章的内容都展示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通过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可以明白自己在社会上处于怎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而积极的对待人生,养成先进的意识形态。

3.能够更好地抓好课堂建设

在大学思政教学中,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多种形式。比如每个学校都具有独特鲜明的特色,有专属的校徽校训,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这些自然的外化表现形式有利于思政教学过程中对人文教育的深刻理解。除此之外,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学生的各种社团等,也能帮助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对人文历史文化的理解,不仅能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和充实,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课堂的时效性。总的来说,通过校园自身的人文文化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抓好课堂建设,促进学生有规划的创造自己的人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大学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课堂知识之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养成优雅得体的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修养,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篇6

首先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其次强化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再次改革思政课考试方法;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内容鲜活的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 改革; 建设;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90-01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解,一是理论层面――使青年大学生能够掌握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观念层面――使青年大学生能够认同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三是实践层面――使青年大学生自觉运用理论指导自身的实践。这三个层面依次递进,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两种手段,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我认为,要提高我院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因而,提高教学实效,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应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第一,坚持教与信的统一。教师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教学艺术感染人”,让学生接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因而教师要在“教”上下功夫。但这里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讲授内容的“信”。自己不信,就理不直气不壮。只有自己相信,讲起来才可能神采飞扬、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第二,坚持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的统一。读懂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把握课程的精神实质,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而且要读懂学生。读懂学生,可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不了解学生所想、所需,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就只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就是这个道理。读懂学生,可以使教学具有实效性。如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关系,不能解决和解释学生的困惑,他们就不会感兴趣,也不会接受。读懂学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读懂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第三,坚持把握科学理论和掌握教育方法的统一。思政课需要教师把握有关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没有理论做支撑,课堂的讲授就不会有说服力。但从加强自身建设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既要学会把握科学的理论,更要学会在理论的指导下帮助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决定于教师直接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思政课教师更应该注意提高自己面对学生、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坚持教学生做与自己做的统一。思政课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教学中的道理,而且还要把这些道理变成自己的行动,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去信去做,而且还要用自己的行动、价值理念和精神风范影响学生。

二、强化思政课实践性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巩固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加实践为主,多数采取简单的参观、调查等方法,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陈旧。因此,必须对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提出以下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1.发展感悟实践教学模式。这一形式主要有参观见习、录像见习、观感报告等。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杜会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在这方面我市有大量的,丰富的资源可利用。主要有洋县(红25军司令部遗址、长青生态旅游区)——汉中(三国文化遗迹)——南郑(川陕革命纪念馆、南湖、红寺湖)——镇巴(四方面军苏维埃政权旧址、标语等)。2.实践体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分直接休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主要是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如:利用双休日去实践教学基地义务劳动或蹲点学习;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等。间接休验,就是组织学生听社会实践报告等。3.实践问题研讨教学模式。这一形式主要有:一是实践课题研讨。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与教学有关的研讨课题,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模拟,如模拟道德冲突、模拟法庭等。其次,打造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教师则通过这一评估体系去考察和诊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效果、差距,以便为下一次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思路、新经验。

三、改革思政课考试方法

传统的思政课程考试机制与思政理论课的性质、功能和特点有诸多不协调处,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考试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二是考试方式把死记硬背作为基本导向,没有注重对学生现实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核;三是考试形式单一,不能综合反映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情况。因此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考核不能只单纯注意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对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性活动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这几部分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体,共处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体中。同时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方式更因注重多样性。在评价方法上应采取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主体首先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性中的态度、运作、调查报告作出客观公正评价,教师评价应占成绩的百分之七十。另一个主体是学生,学生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他们对已开展的实践性教学的兴趣及参与程度、对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他们的自我评价等,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篇7

就业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职教育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之而来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就业为导向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遵循高职发展的独特路向,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特色。

一、构建就业导向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已经成为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校内外实训等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要求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之相适应,要充分发掘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

2.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缺乏吸引力主要原因在于与高职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脱节,教学针对性不强。要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就要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激发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成为学生真学、真懂、真用、真正受益的素质修养课,进而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3.培养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

近几年,许多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而专业技能人才却大量缺乏,很重要的原因是毕业生缺少职业能力,最终造成高职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局面。思政课做为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政课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

1.以就业为引领,切实抓好课内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是思政课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情景模拟、演讲、辩论、讨论等方式进行的,思政课可围绕学生就业主题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如通过情景模拟再现企业面试场景,学生自己设计面试问题,角色互换,使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变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学生从中可掌握面试的技巧和能力;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就业主题,围绕着“人生的价值是奉献还是索取”“企业最看重的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是职业道德素质”等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学生在准备材料和辩论的过程中,不断地明辨是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演讲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可围绕“我的“职业观”“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等题目,使学生在参与中激发的学习兴趣,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把握理论、增进知识、锻炼能力、交流思想、提高觉悟的舞台。

2.以实习、实训为依托,完善课外实践教学

实习、实训活动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习惯至关重要。思政课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延伸到实习、实训过程中。思政教师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行业特殊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了解社会用人需求信息,并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亲身体验就业的状况的严峻,进而树立可行性择业目标;还可聘请优秀毕业生、劳动模范开设专题讲座,结合他们成功、成才的切身体会,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教育;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与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办事,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通过布置学生写实习体会的方式强化学生重视职业道德的熏陶和培养。思想课教师应定期深入到生产一线,对学生加强爱岗敬业、遵纪守时、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通过一系列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中最活跃的群众性组织。社团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开展实践活动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主要通过学生自我组织、独立思考、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如座谈会、社会调查、辩论、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准确把握社团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突出就业导向,可使学生在活动中升华对职业的认识,加深对职业的了解,从而树立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思政课开展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实践教学,通过公益宣传、爱心奉献等形式激发学生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的觉悟得到了提高,才华得到了施展,能力得到了锻炼,凸显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4.与党团活动、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

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将院团委、学生处开展的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活动、三下乡活动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实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无缝对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思政教师要积极策划实践教学的内容、活动方案,并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并实施,从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院通过这种模式开展的“依托学生品牌活动,提高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要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首先,在思想上重视思政课及其实践教学,学校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其次,思政课教师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认识,积极行动起来,付诸实施,通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要保证实践教学取得实效,必须制度先行。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的范畴,制定行之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的力度。另外,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明确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和督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再者,形成对实践教学定期评估和交流机制,对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及时肯定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保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1,(3).

篇8

关键词: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搞好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治国之本。要搞好教育,就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而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要抓好现任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外,同时还要重视教师队伍的源头培养――即要重视高校师范类学生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实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培养师范类学生的重中之重。

一、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目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比较欠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有些学生思想觉悟差,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低,如课内外不讲礼貌、不尊重教师、污言秽语的人比比皆是;有些人经常上课迟到、早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聊天、睡觉、吃零食;破坏校园绿化带的现象随处可见;谈恋爱的学生在教学区搂搂抱抱,做出一些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校园内存在太多不文明、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现象。因此,提高师范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二、原因分析

首先,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学习

一方面,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这是空洞的大道理,跟自己距离很遥远;另一方面,很多思政课教师也只是单纯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忽视了思政课应有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2.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误解

多数人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只是思政课相关教师的责任,与其他教师无关。事实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全体教师及各职能部门共同的责任。

3.有关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也没有尽其责

职能部门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很少开展有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没有真正落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其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面,学校缺乏创新,没有采取新颖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90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精力充沛,而我们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却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使用的还是以前的方法,教育效果不好。而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也都只是讲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几乎很少会涉及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

再次,有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活动很少。虽然我们校区每学期会举办不少社团活动,但大多数活动都没有上升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层面上来。我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非常狭窄。

三、解决对策

针对目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出现的诸多不足,结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尽快找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案,而且全体教职员工及各职能部门都应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首先,高校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前提就是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素养。

1.学校领导管理层和后勤服务部门

要明确和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保证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优质齐全;专门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就业指导机构、社会实践等课外教学机构为学生服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2.教学辅助机构

图书馆、食堂、体育中心等教学辅助机构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思想作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会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工作人员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也要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倾向,要把严于律己、提高整体素养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之一。

3.辅导员、班主任

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支持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做好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班级各类组织和团体,充分调动各个组织和团体的积极性,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力求取得实际效果。思政课理论教师要始终保持教学的热情、师生的友情和愉悦的心情。这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前提。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哲学的基本问题”时,讲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讲解,以此来引出学生对自身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关系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方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讲授“价值与价值观”的内容时,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讨,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共同探讨式的课堂教学,能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证明,这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此外,其他学科教师虽然不直接传授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但其举手投足会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实现。事实上,其他学科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古代文学时,就可以利用中国的古典文化来教育学生明孝道、懂事理。像《三字经》中就有一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就是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知识丰富了,学问渊博了,就会少说错话,少做错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师可以找到很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相关职能部门要致力于提升社团活动的实际思想教育意义,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寓于学生社团活动中。例如:书法协会可以定期举办书法展,书写内容可以是关于学生文明礼仪的语句;在举行每周的英语角时,负责人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公民道德素质方面的话题进行交流;广播站每周可以专设一天,播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的主题内容,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只要积极思考,我们一定能策划出很多诸如此类的活动,这将大大提高社团活动的实际思想教育意义。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忽视,搞好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精湛的现代教学技法,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使思想道德教育更有说服力。同时,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全面提高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只有搞好了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国的教师队伍素质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毕洪东.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8).

篇9

一预设目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效益,锻造主体时间人格,提升主体时间境界

将提高教学时间效益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的具有多层面的依据。一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思政课“05方案”实施背景下,如何解决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时间效益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不可回避且日益凸显的一大难题。所谓教学时间效益是指师生通过单位时间的教学活动所获得的身心发展成果与师生耗费于教学活动的时间之比。思政课教学改革之所以踯躅不前,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偏离了这一主题和轴心,陷于片面追求表面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的形式主义泥淖。在客观情势的逼迫和理论逻辑与教学实践的双重呼唤之下,围绕着教学时间效益轴心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不仅是不可避免,而且是刻不容缓。二是思政课教学效益欠佳和无形损耗,妨碍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背离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初衷。这首先表现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有效的专注学习时间严重不足。这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采用同步教学方式有很大关联。在这种方式下,一个教师面对一个由几十个年龄和文化程度基本相近的学生组成的学习班,按统一的要求和规格同时进行教学,快而多地使成批的人同时学到一定的文化和技术,并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同步教学方式最核心特征就是“同步”,也就是要求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里,用同一个速度,同时学完教师规定的同一个学习内容。[1]实践证明,不管我们采取何种新式的教学方法,只要没有根本性的摆脱“同步”的时间结构特征,就不可能使教学效益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因为同步教学方式存在一个“硬伤”———搞“一刀切”,没有真正彻底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没有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生理特点、个性心理素质、经验、知识、技能、认识水平和行为习惯以及不同学生理解相同学习内容的速度和深度的不同。加之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思政课堂学生到课率、听课率和抬头率低,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情绪倦怠等现象随处可见,导致符合教学目的要求的并有成功体验的专注学习时间损耗严重。其次,由于缺乏科学时间观的有效指导,大学生闲暇活动功能层次总体水平偏低。其对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消解和冲抵作用不容小觑。现实中“5+2﹤7”即5天工作日期间教育的效果被学生在双休日所接受的负面影响而消解、冲抵的现象并不少见。三是思政课教学时间效益是教学时间学网络结构中是一个重要的“纽结”,是从各个侧面具体探讨教学时间问题的总纲,探讨思政课教学时间的每一个具体问题,诸如教学时间结构与功能、教学时间密度、教学时间节奏、教学时序、教学时机、教学时间管理与时间教育等等,都可在教学时间效益这个总纲之下展开。[2]四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把“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列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之中。提高思政课教学时间效益,符合上述文件精神。

教学时间是人发展的特定载体,在教学改革的设计中将时间因素抛诸脑后是不可思议和极端错误的。时间学不仅是我们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思政课教学实际问题的认识工具,具有工具价值,而且从更深层次上看,时间本来就与教学改革的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等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时间同样与教学改革须臾不可分离,在设定教学改革目的时,决不可仅仅将时间学当做工具使用,还应着力发掘被遮蔽了的、容易忽视的目的性的价值,使时间学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总体目标中。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唯有师生都能够从中分享改革所带来的成果,改革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持续动力。因此,从时间学维度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既要强调提高教学时间效益,更要把锻造主体时间人格,提升主体时间境界作为教改的目标价值取向。

把锻造主体时间人格,提升主体时间境界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的,依据在于:首先,作为人类发展的特定空间,时间是人的存在方式,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给每个人以相同的机会,但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看待时间的价值、管理和规划时间却是各不相同的,进而每个人自我发展以及对社会贡献的程度大小也迥然不同。通览古今中外杰出的历史人物,不难发现,他们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是时间运筹和利用的高手,都具有崇高的时间人格和时间境界。其次,要提高教学时间效益,单凭加强外部控制和技术性分析,还是不能奏效的。只有提高师生的时间素质,健全其时间人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所谓时间人格是指时间语境下的人格特征和个体差异,它是个体对时间情境稳定的适应倾向及能力特征。换言之,个体在对待时间的态度、看待时间的价值以及管理和规划时间的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时间人格表现在不同个体的时间洞察力?、时间定向?、时间管理?、准时性、拖延性、多重性、时间紧迫感、钟表时间意识、节奏感、时间遵从、时间动机等方面。[3]所谓时间境界,是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对于时间的觉解和把握程度的不同所形成时间学语境下的一种精神状态。它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五个层次:实时态(人基本上处于自发的状态)、载时态(人基本上处于自觉的状态)、顺时态(人基本上处于自律之中)、超时态(人基本上处于自觉实践之中)、无时态(人摆脱了时间的奴役,处于自由状态)。人生的意义在于对时间的超越,人的生活时间态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时态之境。[4]人生在世,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必须不断地从实时态、载时态、顺时态向超时态跨越和升华,达到无时态的最高境界。这种无时态的最高境界,质言之就是人支配时间的理想彼岸。时间境界的提升对于个人的事业、成功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其纳入基于时间学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设计中,激发主体对崇高、深邃、丰盈、健全、跃动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时间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不断超越当下,追寻未来,拓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厚度,实现心灵自由和行动自由,对于发掘教改主体的潜能、增强改革的活力和动力,以及主体成就感、愉悦感大有裨益。

二现实路径:着力增强教师时间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效益的最大化

以时间学去观照和拷问当下的思政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制约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时间学因素。这突出地表现在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时间的认识基本上尚处于感性的阶段,其教学时间行为基本上仍处于自在阶段。虽然时间并非陌生字眼,但真正了解掌握和自觉运用时间学的教师寥寥无几。时间学及其分支科学的发展成果,为人们认识时间、调遣时间、利用时间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科学方法。尤其是教育时间学所提出的一系列科学范畴,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解释框架和认识工具。然而,对时间学闻所未闻或将其束之高阁、弃而不用者并不是少数。主动地去系统学习、深刻把握和自觉应用时间学和教育时间学研究成果于教学实践的教师鲜见。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未能深入把握科学的时间学原理和时间运筹利用的规律,更谈不上实际运用。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科学时间观的学习研究和有效实践,不少高校思政课教师时间素质从总体上来说是不高的。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时间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时间结构比例失衡,实践教学时间没有可靠保障;教学时间结构松散,授课随意性大,语言冗长啰嗦,东拉西扯,程序紊乱;教师利用最佳时间解决重难点的意识欠缺,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以致南辕北辙、事半功倍、得不偿失;教师对教学时间的独霸性、垄断性突出,一味讲授和灌输,不知道运用留白艺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教学时间使用上主客体二分性特征明显,学生主体地位被遮蔽,主体交互性严重缺乏,一些教师关于“启发”、“互动”的解读依然停留在简单呆板的师问生答的低层次上;教学时间结构死板僵化,缺乏弹性与活力;知识传授时间过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方面的时间投入不足;教学时间结构的封闭性特征突出,课堂教学时间总体上得到相当的重视,但是课外时间在一些教师那里已演变成为纯粹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对学生课余生活境况漠不关心,师生之间的交往几乎断绝,深度交流、交心、交融几乎绝迹;学期教学时间分配存在着前紧后松、教学进度的时间安排仅凭个人经验、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协商等。二是教师对于教育时机的捕获和利用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宝贵的教育时机实施教学。三是教学时间密度不恰当。教学信息量失度,松弛失当,难易度把握不准,或者教学时间紧张程度过高,教学内容信息量过多、难度太大,学生难以消化;或者教学时间紧张程度过低,教学内容信息量过少、难度太小,学生难以吃饱。四是教学时间节奏过于单调,线性特征明显,缺乏停顿、回复、起伏,吸引力、和谐感和立体感不强。五是教学内容陈旧,时代性不强,形式落伍,缺乏时尚感,师生代沟过大。六是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几近空白。七是教学时序过于刻板,过多地强调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缺乏必要的跳跃性和针对性。八是时间管理能力亟待提高。九是对学生的时间教育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以上所列问题表明,不少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时间的认识总体上尚处于感性的阶段,其教学时间行为基本上仍处于自在阶段,问题的症结在于对教学时间效益问题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应对措施不力、管理督查缺失。应当注意的是,教学时间效益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和轴心。为了遏制和消除时间学因素对提高思政课教学时间效益的负面影响,必须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正确方法,采取相应的时间学对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时间的主体,都需要强化自身素质。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全力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时间能力素质,推动其对教学时间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促进其教学时间行为从自在向自为的层次跨越,实现教学时间效益的最大化,是当下广大思政课教师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着力增强教师时间素质。一要扬弃同步教学方式,推行异步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二要自觉优化教学时间结构,提升教学时间功能水平。三要适当提高教学时间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实现时间杠杆效益的最大化。四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宝贵的教育时机实施教学。五要科学调控教学时间节奏,增强教学吸引力、和谐感和立体感。六要增强教学时尚感,缩短或弭平师生代沟。七要及早对大学生实施闲暇教育等。

三基本方略: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管理

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时间管理,就是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昼夜、四季交替的自然规律,根据人体活动节律和大脑工作规律,通过计划、监控、评价、反馈等管理手段,科学高效地利用思政课教学时间,在提高思政课教学时间效益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从时间上保证师生身心闲适和个性发展。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首先,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充电”,更新知识内容,尽早掌握有关时间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要自觉整合应用历代时间管理理论于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二要主动掌握具体的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譬如时间管理坐标体系四象限法、80/20原则、时间管理ABC法、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方法原则、莫法特休息法、时间管理倒计时法、21天行为习惯养成法等。三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具体情况,注意时间管理的人本性和弹性,既要防止对时间学理论和原理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又要防止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四要了解有关人的生命节律的知识,善于把最重要最紧急的工作、需要有深度思考和创造性的工作安排在最佳时段,把对思维力和注意力要求不高的事情安排在精神状态欠佳的时段。其次,各高校党政领导要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思政课学分、学时,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坚决遏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受到挤占和压缩的现象。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思政课教学时间。再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相关时间性要求进行认真深入细致检查。应当说,教育部2011年1月颁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蕴含着一些时间性要求,倘若认真对照加以贯彻执行,思政课建设现状势必大有改观。譬如其中一级指标“组织管理”中的二级指标“工作机制”中包含有“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学期分别到堂听课2次以上,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在二级指标“实践教学”中包含着“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等三级指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专家组成员在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检查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看上报的数据,还应深入教学第一线,认真倾听师生的呼声,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要坚决去除检查评估中、形式主义等弊病。同时,还要对思政课教学的检查评估指标体系中增加时间学含量。譬如在制定本地指标体系时可增加教研室活动的次数、实践教学时数的落实情况等指标。

四必要条件:大力营造蕴涵科学时间观的校园文化氛围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时间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遗憾的是,不少高校对此并没有在思想认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加以推进。一些高校教职员工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消极懈怠,得过且过,计划性差,作风飘浮,急功近利,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上下班不按时,开、离会不守时,工作时间精力不集中,贪图享乐,虚度时光,学生迟到、旷课、早退、不认真听课等不良现象比比皆是。严峻的现实内在地要求我们在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时间观的相互关系。须知,两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偏废的。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学时间观,科学发展观隐含着科学时间观。没有科学发展观,科学时间观就失去了实质内容和价值旨归。另一方面,科学时间观支撑着科学发展观。没有科学时间观的实践,就没有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成本无意识的状况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背道而驰。如果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的政治问题,只需要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就可以不计成本,无疑是不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全面持续可协调的发展,就必然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因此,在积极宣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必须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以科学的时间节约观、时间管理观、时间分配观、时间运筹观、时机观、时间效益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时间观。为此,一要建立健全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体制机制。二要采用多种教育渠道和载体,通过专家辅导、团体训练、榜样示范、言传身教、加强考勤、奖优罚劣等途径,提升师生的时间素质和能力。三要着力培育和发展时间文化,特别是卓越质量文化和效益文化。一句话,要加快形成“惜时、守时、省时、及时、适时、用时”的浓郁的科学时间文化氛围。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总之,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时间学的思想精髓,因时制宜,与时偕行,讲求时效,使思政课成为滋养学生灵魂头脑的“心灵鸡汤”,成为穿透学生思想迷雾的“精神阳光”,成为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智慧锦囊”的目标愿景,绝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参考文献

[1]陈义兵.有效课堂教学的时间视角与技术支持—基于网络的异步教学支持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孙孔懿.教育时间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篇10

关键词 到课率 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Study Style Building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from the Statistics of Attendance Rates

——Take North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North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lesson r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show the actual status of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of our hospital and its deep-seated reasons, to explore improve our students to the lesson rate effective measures on this basis, an independentCollege fine style of study the formation of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lesson r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show the actual status of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of our hospital and its deep-seated reasons, to explore improve our students to the lesson rate effective measures on this basis, an independent college fine style of study the formation of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attendance rates;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y style building

1 调研背景介绍

本次调研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为对象,调研历时较长,跨越2011-2012学年两个学期(一学年)。调查地点为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三个校区,调查对象覆盖我院所有学生。在进行到课检查和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的基础上,得到关于学生到课率的第一手资料,做出详细的统计结果,并谨慎给出相应的统计结论。

2 学生到课率及其分析

在为期一学年(两学期)的检查后,在科学统计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学生到课率的情况和规律。学生到课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它与学生、教师、课程、年级、学生管理、教学条件与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也反映教学过程一定的规律性。

2.1 学生到课率与系别的关系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全面发展的三批本科独立院校,其中光电信息系、机电艺术系、电子信息系、计算机系、建筑工程系是以工学为主的系部,而经济贸易系、管理信息系、人文社科系是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学科有关的系部。上图从整体上看,表明我院学生整体到课率约为85%,到课情况良好。从系别看,人文、计算机、经贸系学生到课率相对较高,而光电信息系、建筑工程系到课率较低。分析原因一方面是人文、计算机、经贸三个系部规模较小、学生人数少,一般都是小班教学,老师对课堂容易控制;学生人数少也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复杂性相对较低,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能够投入较大精力做深做细。另一方面,光电、建工系学生人数较多、管理复杂性大,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和学工工作不够深入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2 学生到课率与课程类别的关系

(1)表1反映了我院学生到课率与课程类别有关:

从表1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就以工学为主的系部而言,专业课程的到课率明显高于基础课程;而对于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为主的系部而言,基础课程的到课率要高于专业课程。(2)就我院整体到课率来讲,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无明显差异。原因在于:首先,对以工学为主的系部来讲,基础课程除大学英语外都是大班教学,人数多教室大,老师点名次数少,教师上课与学生的互动会较少,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就会逃课;而且这些系部的生源均为高中阶段学理科的学生,高中时期的数理化的高强度学习已经使他们产生厌倦。相反,工学类的专业课程实用性很强、与就业联系紧密,而且知识难度大,需要学生下功夫认真对待才能学懂,所以到课率相对较高。其次,对经、管、文、法等学科为主的系部来说,这些学生生源绝大部分都是高中时文科类的,基础课程对它们来讲难度大、需要下功夫才能跟上教学进度。相较工学类课程而言,这些系部的专业课程相对比较简单易懂,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理论性强,课堂内容比较枯燥,因而到课率较低。

(2)表2表明了基础课与专业理论课、实验课、思政课到课率的详细区别:

如果再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详细区分,基础课程除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之外,还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即“两课”),如表2显示,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公共基础课和思政课,学生对实验课如计算机拆装实验、电子电装实验、ERP实验等课程的到课率极高,达到全员参与,而且任课教师反映课堂效果很好。这表明一方面学生有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另一方面对实践课程的重视高度高于理论课程,大部分学生学习更注重兴趣和实效性。而思政课到课率明显偏低。分析其原因,思政课内容浅显易懂,课堂容量大,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学生积极性不高。

(3)学生到课率与年级的关系:

表3反映了在同一系部,到课率随年级的增长而逐年递减。学生刚进校对大学的学习环境、方法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一年级学生一般均能按照学校设计的教学进程按部就班学习,到课率较高。随着适应程度增加,学生自主意识增强,选择方式增多。因而出现随年级增长,到课率递减的趋势,这一规律在文科、工科是类同的。表3也表明,我院2011级的学生到课情况整体不容乐观。这种情况与当年招生的生源质量密切相关。

(4)学生到课率与星期的关系:

表4反映了学生在一周内到课情况的一般规律。一周内,学生到课率最高的周二、周三、周四,周一的到课情况居中,而周五的到课情况最低。分析原因在于我院为陕西省的本科独立学院,其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当地。这些学生每到周末会选择回家,他们会选择周五早退而周一上午才返校,这就使得周五和周一的到课率较低。如果周末又逢国家法定节假日,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5)学生到课率与教师类别的关系:

表5反映了我院学生到课率与教师类别有关。独立学院的教师成份与公办高校有所不同。目前,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建设自有专职教师;二是从母体院校聘任的教师;三是从其他兄弟院校聘任的兼职教师。我们把后两类师资统一称为我院的外聘教师。专职教师的管理与公办高校专职教师一样,即人事组织关系在独立学院,专职教师的事业、责任、权益与独立学院建设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表5说明:专职教师任课的学生到课率高于外聘教师。分析其原因,专职教师属于独立学院一员,其工作责任感、归属感、事业心明显强于外聘教师,加之学校管理、考核严格,专职教师对教学投入程度较高。而外聘教师与独立学院是一种劳动用工关系,兼职教师通过讲课取得合理课酬,与独立学院事业发展关系不大,再者外聘教师大多在公办高校工作,本身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来独立学院任课是第二职业,不可能全心投入。因此,到课率往往低于专职教师任课的到课率。

3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思考

从学生到课率的统计数据可以分析独立学院学风现状,学生到课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教学、教师、学生和管理因素。因此,从这四个层面入手,以提高学生到课率和学生课堂听课率为切入点,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

(1)建立适合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与公立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这个发展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培养目标、规格、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另外,对于教学计划,在克服师资紧张的前提下尽量安排小班教学,提高课堂到课率和学生听课率。

(2)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抓“教风”促学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名来对学生进行约束。任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责任心。在教学中要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

独立学院的管理者还应认识到独立学院必须建设一支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尽量减少对外聘教师的依赖,这样能保证任课教师对学生到课率的重视。

(3)狠抓学生管理工作,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根本。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实行严明的学生管理。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其次,要严格抓好学生这一关,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不能把尺度放得过宽,并且要做到一视同仁。 再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教育和引导,以自律教育为切入点,抓好宿舍风气,班风的建设,严格规章制度,奖惩公正分明。

(4)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的一项全方位工程,需要全院教职工共同努力、各部门通力协作才会取得显著效果。通过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服务,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举全院之力,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篇11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教学;问题;对策

一、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总体来讲,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及其评价工具层面的主要问题

其一、新课标思政政治课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两层皮”。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新课标与课堂两层皮现象,部分学校部分教师拿着新课标新教材继续着“一言堂”、“满堂灌”,这警惕我们课程改革还不彻底,新课标有“半流产”的危险。

第二,教材开发与设计喜忧参半。新教材较之于旧教材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现实,但是普遍存地理论性弱化,部分观点老化,知识数量和容量减少等问题。

其三、教学评价工具和体系陈旧单一。考试方式及评价方式的陈旧单一,直接导致以分数为纲的评价制度难以打破,教师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革新,难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其四、新型教学载体的运用度和普及度不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一线教学中去,多煤体教学、电子化教材、网上课堂等各种新型教学载体不断涌现。但是相对来讲,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运用新型教学载体方面比较滞后,运用度和普及度不高。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导层面的主要问题。

其一、政治信仰趋于弱化。思想政治课因其政治色彩的天然禀赋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比其他学科的教师要 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素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堡垒,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政治信仰也开始滑坡。而教师自身的思想滑坡和信仰摇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思想不解放,观念跟不上。新课标对教师尤其是对中老年教师的冲击和挑战是很大的。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其固有的“惯性”,要在短时间内更新换代,难度比较大。部分教师在无法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方式时,往往掉过头来,换汤不换药,以旧的教学方式,旧的教学内容,旧的教学安全来应付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其三、难以做到“又红又专”。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红”,对政治理论和道德水平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又是一门理论性和时代感都很强的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他的教学难度往往更大,因此,它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更专的教学方式方法,将看似枯燥的说教生动化生活化,将看似无用的东西时代化实用化。

3、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层面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高。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及教师传授方式枯燥单一导致学生往往厌学,而重理轻文的社会风气和未来就业的综合考量,导致学文科的比较少,也减少了学思想政治的学业规模。

另一方面,学生学得更快乐了但学得更不扎实了。新课程倡导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思政课的枯燥单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由于学生自身注意力转移到趣味性方面以及新教材本身对基础知识要求的降低,导致学生学得更快乐,也学得更不扎实了。

二、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在进入“十二五”的新时期,如何解决好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1、从体制机制上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注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体制机制,形成社会合力。随着新课程的有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份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力度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但是,要持续有效地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光有眼前的短期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这亟待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长效机制。

其一、在资金保障上要建立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投入机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材实行免费,但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师资培训、设备配备、开展活动、实践基地建设等资金都没有充分稳定的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应将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其二、在工作格局上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机制。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统筹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教育资源,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方面挖掘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融入家庭,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三、在绩效考核上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目前,绩效考核正在各经学校实施,学校的绩效考核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份量,探索建立政府、社区、家庭的层级考核评价体系。

2、从主导主体上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作为主体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作为主导的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更为自觉地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的。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对于高中生来讲,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关键。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素质极大地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其一、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育理念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明确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目标不是在于知识与观点的获取,而是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为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稳定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

其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打造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政府要综合协调、统筹规划,就教师队伍建设出台综合配套措施。在教师培训的政策和资金上要向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有所倾斜,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通过持续的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课教研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研合作,开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现场型、体验式、观摩型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三、以学生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借鉴和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合理科学利用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行之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现代远程教学,电子图书等教学载体,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课程教材上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课程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要进一步深化。目前,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的问题是,一方面,在设计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具体实施上还是有偏差。如何让较好的课程设计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这是亟需解决的一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不平衡的,往往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但是在道德水准、法律意识、心理品质三大要件中,起到的作用不大。因此,今后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应当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让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共同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教材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的急剧加快,高中生一方面思想活跃,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另一方面价值取向也开始功利化和多元化。因此,原有的对我国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理论解释需要发展和更新,使我国思想政治课教材真正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将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传递给广大学生。

结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问题既有同于其他学科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问题。在今后具体的探索改革过程中,应当从整个教改体系来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同时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特点。当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协作、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 朱定生 构建和谐课堂、飞扬学生个性[期刑论文]-江西教育2005(20)

[2] 刘忠年 构建和谐课堂激活学生思维[期刑论文]-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 夏宁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问题浅谈[期刑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1(2)

[4] 李谋玉 高中政治教育的经验与改革[期刑论文]-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7)

篇12

1 、协助主任分管教学管理工作,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定和任务,对本部门教学任务和分管工作负全面责任。

2、 组织制定各课程教学计划及实施办法,并报学校审批后组织实施。

3 、布置教学任务,审定开课教师名单,组织各教研室主任检查各个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确保教学任务完成。

4 、按照分工督促建立有关教务档案和文件。

5 、按照分工组织、参与对教学人员的奖惩等工作并提出具体意见。

6 、督促检查办公室和教学秘书等日常教务工作。

7 、组织好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并根据情况提交书面汇报。

8 、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拟定有关教学文件,报主任审批后组织实施。

9 、组织学生期末考试的命题、评卷、复查等工作。

10、 完成文学院党总支和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另外,作为教师,努力完成以下岗位职责:

1、讲授本部门2门及以上课程,主持或参与1门及以上本部门基础课程建设。

2、认真履行育人职责,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参与本部门、总支(支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等活动。

3、结合教学工作,指导青年教师(包括兼职教师)的成长,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工作,每学期听课不能少于4学时。

4、积极协助和服从学校及部门的工作安排,积极策划、组织、指导或参与各种辅导、培训等工作。

5、任期内每年完成的平均教学工作量不能低于额定的教学工作量。

岗位任务: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及时报送教学周报,做好相关教学资料的保存、建档和数据平台工作。

2、抓好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的教学督察和规范管理工作。

3、抓好《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

4、抓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5、抓好《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6、根据学校要求,抓好教学期中检查等相关工作。

7、做好人文知识竞赛辅导等工作。

8、更新本部门网站,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信息。

9、出台“大思政”实施的初步方案。

10、做好骨干教师的推荐上报、教学团队的申报等工作。

11、协助总支,做好相关工作。

12、协助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另外

,作为教师要努力完成以下工作:

1、担任2门及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评价良好以上,无教学事故的发生。

2、聘期内参加各类社会实践1-3个月以上,并完成相应的实践总结,必要时要做专题汇报。

3、聘期内完成论文2篇及以上。

4、聘期内完成以下之一:

(1)主持校级及以上教改课题1项;

(2)主持1项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横向到帐经费0.4万元以上;

(3)担任某课程骨干教师或校级及以上教学团队、精品课程负责人;

(4)主编教材、著作1部等。

5、完成部门及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纪律: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及本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岗位职责要求的工作规范,教书育人。

3、服从学校、部门领导的管理与安排,诚信称职,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4、教学活动不得迟到、早退或旷会,有事需提前请假。

聘用条件:

1、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篇13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

2020-2021第一学期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学校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市县教育部门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继续落实推进“向班级管理要质量、向年级调控要质量、向规范教学要质量、向教研活动要质量、向归纳总结要质量、向三段学习要质量、向信息化教学要质量”总思路,努力完成本学期既定教学任务。

第二部分主要任务

一、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核心,实施五育并举,以全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全面侧重毕业年级教学,总结2020年中考备考经验,扬长避短,优化整合九年级教学师资队伍,以2021年中考新目标为基准,全面提前教学规划和阶段检测训练,全力做好新年度教学及中考备考工作,实现中考上线32%,上线人数360人。

二、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学发展”工作,

三、继续强化备课组实效;全面停止纸质教案设计,推进导学案、预学案,抓实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落实教学导学案研究和学生合作学习模式;整合改进教师教学教研模式,积极参加贺兰一中“互联网+教育”联盟各项教研活动,提升教研实效;

四、实施骨干教师考核管理,提升和发挥各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及教学指导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向好发展。

五、全面开展人身安全教育、预防教育、消防避险等综合安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质有效。

第三部分 工作重点

一、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严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考核要求,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上台阶。加强学校思政史教师队伍建设,召开思政课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国家观念、民族理念教育,开展人身安全教育、预防教育、消防避险等综合安全教育。

二是运用考核机制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结合全县骨干教师工作实效考核,严格执行骨干教师考核方案,以骨干教师示范课、教研讲座、试题命题、教学指导、课题研究等活动考核进行量化绩效,按效取酬,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根据各年级教学特点,开展各类教学新技术支持下的示范课、汇报课、评比课;举行第二期互联网技术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培训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推进“微课制作”、腾讯课堂等线上技术培训交流学习;促进年青教师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技能掌握和教学能力再提升。

四是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在已经开展的“互联网+教学”教学助手运用系列活动基础上,继续推进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新技术下集体备课、班级管理、教学技术运用、家校合作等方面开展培训,力求出成效,见效果。

五是树立风清气正教育风气。坚持教学成绩和教学实效与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挂钩,突出教学实效,尊崇奉献精神;倡导争先创优,积极进取,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竞争风气。

二、强化常规管理促规范

一是强化教学管理。根据自治区教研室新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增强课堂责任意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杜绝私自调课、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敢管敢抓,坚持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解决;坚持提前候课制,教师提前1分钟进教室,不迟到,不拖堂。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二是加强听课指导。主管教学的教学副校长学期听课总数不少于30节,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听课不少于20节;骨干教师、备课组长听课15节;其他行政领导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普通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其中一师一优课部级、省级优课15节。

三是加强检查力度。坚持教务处、年级部检查双轨并行,将每天检查早自习、下午辅导课、晚自习教师到岗情况并与教师考核挂钩;采取当天通报,一周一汇总,一月一核算的方式,督促教师加强课堂管理。

四是坚持教学研究。定时提请学校党总支、校委会定时召开教学工作、年级管理、成绩分析专题会议,推进七八九年级教学、管理、成绩、学情等信息互联互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补足短板,改进工作,提升实效。

三、推进教学教研出实效

一是提升教研质量。继续推进和加强备课组建设,推进备课组由教科室、年级部并行管理模式,教科室监督指导引领教研,年级部侧重教学质量的统筹实施,行政领导参与联系指导,名师骨干示范带动,多措并举,协同提升、多维一体提升教学教研实效。

二是提升教学实效。抓实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落实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行主要学科教学导案、学案制,进行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练习,当堂复习小结测试,形成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堂里面能消化,课后复习能巩固,单元测试来提高有效体系。七年级主要抓好入学新生学习习惯养成,实现小初衔接适应;养成各学科学习习惯;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学发展”试点,推进智慧教学实验;抓实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推进导学案、预(自)学案教学,借助“洋葱数学”“一起中学”“智学阅读”、语文诗词学习视频等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及巩固,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实效,夯实学科基础。

三是抓好检测备考。加大八年级中考检测生物、地理课目教学,强化训练,适时调整课时,全力抓好教学,为结课测试打好基础。抓好各学科的阶段检测、训练,及时了解、掌握、总结教学情况;严把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等考试试卷命制和质量分析关,试卷必须由年级学科市县骨干教师命制或审阅;重视考的质量分析,测试成绩必须进行年级分析,找差距,寻根源。

四是开展导学案教学。践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抓实教学三段实效。抓实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推进信息化条件下导学案、预学案教学,抓实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学习实效,有目的的开展各学科比学习、比进步、赛成绩,促提升活动。

五是落实联系制度。将行政领导参与指导备课组活动纳入考核;树立行政领导是联系指导的学科成绩提升责任人的理念,牢固树立全校上下人人关心教学,人人参与教学,人人服务教学理念。改变行政领导联系指导学科教研空挂名,不到位,无实效、两层皮,考好考坏与己无关系的怪现象;

六是遵循实际原则。遵循“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勤反馈”的原则,围绕“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讲什么;讲透、学透、练透、巩固好”的思路,狠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紧扣课本教材不放松,推行高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文、英语学科大声诵读,主要学科记录学习笔记的习惯;抓实抓好阶段小测反馈,查漏补缺;教师要主动多做标准试题,把握重难点检测的题型、广度和走向,以试题有效指导练习,已达到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是立足实情,以“慢、稳”为主基调,做好衔接过渡。七年级起始年级,学生来源复杂,新教师多,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同时学生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方法、课程作业、交友处事、心理适应转变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多困难,班级管理紧扣“精细、和蔼、耐心、肯定、鼓励、指导、帮助、引领”的原则开展工作;课堂教学紧紧围绕“低、少、慢、稳”教学主基调,切实做好小初过渡衔接工作,即,课堂难度要求低,讲授内容少,作业布置少,课堂节奏慢,课堂整体把控稳;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耐心指导,指导新生学习习惯养成,通过有目的、规范性、引领性活动帮助同学们快速实现小初衔接适应;帮助同学们适应初中课堂学习要求,养成各学科学习习惯,有效提升成绩。

八是发挥信息化教学平台积极辅助作用。借助“洋葱数学”“一起中学”语文诗词学习视频等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及巩固,安排晚自习课堂后20分钟进行“洋葱数学”视频预复习,扎扎实实夯实语数英学科基础。

九是拓展学生时事新闻视野。晚自习6:50-7:30集体收看《新闻联播》,提升学生了解知晓时事能力,拓展学生时事新闻视野。

十是推行“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加大体教融合,分年级分场地分内容开展劳动清单教育。配合开展“七比七赛”德育系列活动。

四、推进互联网运用有创新

一是推进教学新技术迁移。将“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空中课堂、网络教学中实践成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迁移到实际教学中,在七八年级走读班级,借用疫情防疫期间 “腾讯课堂”线上教学成功平台,开展走读生在家自习辅导活动。进行“智慧课堂”AR、MR虚拟、半实教学技术前期培训,为“智慧教室”创客教室建设使用做好师资储备。

二是继续充实互联网校本资源。坚持“教学助手”“人人通空间”“云校家”校内及个人空间资源的上传,开展信息化实验创新。关注推进董耀华、曹学文名师空间建设,提升质量,创建品牌。

三是持续开展成绩测评数据分析。继续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企业平台,开展成绩测评数据分析。抓实抓好成绩分析工作,考必分析,从试卷质量、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进行精准到位、数据到人,树立大数据分析,信息化助推教师能力提升理念。

四是推进创客活动丰富提质。推进智能机器人课外社团扩面提质,参加区市相关比赛,锻炼并提升机器人社团整体能力。

五、实现教学成绩有提升

一是明确责任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牢牢扭住中考升学360人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中考指标分解到班主任、备课组、责任领导,促使九年级全体教师“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学生,脑中有方法,脚下有行动”,努力完成2021年中考目标任务。

二是抓好临界生提升。牢牢抓住100名临界生,关注激励优秀生,抓住临界生,稳定中职群体生。在有限的复习时段内,提升教学复习实效;通过课堂归纳、习题训练、复习自修、查漏补缺等措施提升升学群体成绩。

三是紧盯中考走向。预计2021年全区中考将遵循教育部“学什么、考什么”的方针进行命题转变,试题回归课本,趋向生活化、实际化,语文传统文化、古诗文;关注体育训练,道德与法治学科时事政治、时事材料分析等方面仍然要加大关注与分析;同时必须加强与县教研室、区市名校银川九中阅海分校、银川二中、唐徕回中的对接交流,掌握跟踪复习走向。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要树立敬畏心、责任心、进取心、诚信心和感恩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护良知,敢于担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攻坚克难的态度,严格有力的管理,扎实过硬的教学,精益求精的作风,努力实现本学年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提升。

篇1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常态化;载体;构建

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下,高校学生思想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如何构建常态化的载体,需要研究学生思想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这一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

一、完善机制,推进培育践行工作常态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学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协同配合,形成了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学院制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在年度党委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书中,对重点工作、内容举措具体部署,把落实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学院注重把日常管理与价值观导向有机统一,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以推动师生价值观养成为着力点,不断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

二、搭建载体,强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一)搭建多层次教育教学载体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认真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价值观的培育,要做到知行一致,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思政课的课堂就应该是传递价值、传授知识,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面对大学生的受众,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思政课教师需要建立教学平等观、教学学术观,研究构建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他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教学的角色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交流与对话达成共识。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开展“道德讲堂”项目为契机,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引入主体性、实践性教学观念,倡导叙事式教学法,编写案例、设置情境、现场教学,不断增强实效性和说服力。2.充分发挥党课和“青马工程”培训的示范作用。通过党课集中培训,“青马工程”培训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精英论坛等,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学骨干学深学透、先学先行,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引领校园风尚。在整合教材内容、建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热点为辐射点,以价值观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论、基本概念等主要基点,构建相对独立、主题突出、模块鲜明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导相统一的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中归纳与讲授内容相关联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普遍关注但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产生偏颇乃至错误观点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集体讨论。3.充分发挥专题讲座的引导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势政策报告和理论宣讲,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渠道。举办“新青年教坛”“农牧大讲堂”等十余种专题讲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定期选定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正面引导,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4.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利用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深厚积累,总结经验、拓展内容,结合学院的农牧特色,开设了十余门中华农业优秀文化相关通识课程,举办了传统文化大讲堂、国学经典讲座等。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深度阐释,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形成准确把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核心价值观。

(二)搭建立体化宣传载体

做到了24字基本内容进校园、进办公场所、进教学场所、进生活区。运用校报、广播、电视、网站、橱窗、LED屏等校内媒体资源,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体式宣传培育和践行的进展和成效。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定期推送师生中的典型做法和凡人善举。举办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厚德牧院”等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用生动的艺术样式和活泼的时尚元素表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知晓率。

(三)搭建系统化研究载体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阐释,举办了泰州黄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多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学院多个教师成为省、市劳模,应邀在各单位做辅导报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抓好载体结合,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一)与大学精神培育、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相结合

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以及蕴涵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特色表达。学校不断发掘校训、牧院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活动等系列专题报道,解读大学精神、演绎时代内涵,激发师生爱国荣校热情,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以推进优良校风学风教风为载体,在全院学生中深入实施“青春学习计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在学校行政和服务单位开展改进工作作风等活动,树正风兴正气,引导师生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与典型引领相结合

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一批先进典型学习教育活动,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铸筑学校精神高地。通过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校园中的模范人、典型事,开展“感动牧院”人物评选,用身边榜样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师生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学校注重设计文化载体,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文化创意和实践经历中深切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以学院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的要求为标准,以文明宿舍、优良学风班集体评选为载体,培育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院系文化。以“一院一品”为引领,打造了艺术节、汉字书写大赛、历史文化节等一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做好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践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气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行是关键和归宿。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社团的朋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以纪念节日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爱心支农”“农村调研”“志愿服务”“行走在凤城河——保护母亲河”“地球一小时———节约水电”“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以“中国梦与青”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营造了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微信微博、QQ与学生课下进行思想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空间与载体。

(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不能停留在书本,需要和社会实践结合,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改,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认知层面向信仰高度提升,在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和逻辑体系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内化性地接受。实践是校验标准,需要让学生自觉地用实践去衡量、审视,使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从偏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不足乃至错误中解放出来,主动地用正确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行动。做到理论实践、主体客体的真正融合,从践行角度真正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达到用这一价值观推动完善自己进步的目的。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安排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学院每年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织大一新生,在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参观学校所在地的历史名胜、英雄故居、烈士陵园等等,让学生在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体悟自己所学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仰。同时,根据课程实际特点,开展对学生实践需求、思想状况的调查,精心设计并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明确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路径、实践考核。开展“重走先辈路”“和农牧经营户在一起”“感受水产”等主题或专业的实践活动,以及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以制度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会理解、认知认同,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在大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成为大学生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参考文献:

[1]郑思佳.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研[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2).

[2]陈婧.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郭赞.关于雷锋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的思考[J].世纪桥,2014,(11).

[4]吴细玲,曾令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