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抓好思政课建设范文

抓好思政课建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8:02: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抓好思政课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抓好思政课建设

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资源;组织实施;制度建设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2]1号)指出,高校“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因此,高校必须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路径,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

一、开发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拓宽思政课实践育人载体

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满足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媒体条件等实践教学材料和信息的来源。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从分类上可以划分为校内实践资源、校外实践资源和网络实践教学资源。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有效开展,必须有效开发整合校内实践资源、校外实践资源和网络实践教学资源。

(一)开发整合思政课校内实践资源

思政课校内实践资源各个学校不尽相同,具备较强办学实力的高校一般具有思政课实践实训中心(平台),中心同时具备实践课程资源图片展厅、演播厅、情景模拟室等场所和设施,具有该类教学资源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便利条件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据我们调查发现,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尚且没有建立思政课实践实训中心,这些学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就相对困难。因此,开发整合校内思政课实践资源,对于后者来说,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除了争取学校支持建立思政课实践实训中心外,思政课教学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校史馆、校园文化长廊、学生活动中心、学校演播厅、教室等场所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实践教学案例、图片做成展厅供同学们参观学习,还可以利用多种场所、舞台排演历史话剧、播放红、红歌、记录片,开展红色教育、改革开放教育。通过开发整合校内实践资源,改善思政课校内实践条件。

(二)充分利用思政课校外实践资源

思政课校外实践资源,内容广泛,除了名山大川等自然资源外,还包括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历史资源,同时,特别要强调的是,包括除学校之外的一切社会资源都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校外资源。很多思政课教师一说到校外实践资源就单纯地理解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这显然是是不正确的,这种认识不利于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因为红色教育基地并非到处都是,不可能随时把所有学生都拉过去开展教育,更不要说成本、安全问题、课程衔接问题。而且,红色教育取代不了思政课实践教育,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成果、现实社会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资源,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社会矛盾问题、道德滑坡问题、体制改革问题等进行调研考察不失为好的办法。思政课校外实践资源其实到处都是,关键是能不能有效整合利用、愿不愿意做、怎样做、能不能做好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思政课网络实践资源

虚拟、开放以及承载信息的无限性,使得网络成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注重的资源。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依托网络平台建立课程实践资源库,既可以充分收集存储各种电子材料、音频资料,还可以充分进行演示。二是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民意社情分析,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部分实践教学基地的虚拟参观考察,同时还可以完成各种各种案例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同步学习。

二、加强多方合作,抓好思政课实践育人过程的组织实施

思政部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思政课必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学生工作相结合、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建设理念。

(一)与专业系部合作,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重组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把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思政课。同时探索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政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修相应的拓展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就业观,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师主动融入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如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职业素质训练和岗前教育、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提出建设性意见,弥补专业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二)与党团、学工等部门合作,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形式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学生工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思政课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思政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围绕学生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宣传教育、文艺活动、公益活动、安全教育等,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与感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提升为素质。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思政部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以及各系部的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院各部门都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者,努力形成合力育人的格局,不仅可以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育人能力。

(三)与实习企业合作,拓宽实践教学路径

思政课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既是企业用人、学校育人和学生成人的最佳契合点,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深入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先进文化、规章制度和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标准,把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育人标准、学生的成人标准有机统一起来,弄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和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学生怎样才能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个由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术交流平台――企业文化研究中心,通过广泛调研,构建企业文化理论体系,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高思政课教师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三、规范制度建设,建立思政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是保障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有效推行的根本。高校要建立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领导机构,领导机构要有院党委主要领导、思政部、学生处、团委、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领导机构要有定期会议机制,协调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高校还要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制度,按照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要求,高职学校思政课专项经费的提取标准为生均经费不低于15元,这是衡量思政课建设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也是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质量归根到底要通过考核评价实现,因此,各高校还要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制度。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应立足两个层面。一是对学生层面的评价,应着重对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思想政治政治理论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核评价大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和成果质量。考核评价方法应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考核要与大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挂钩,纳入大学生日常操行评定。二是对教师层面进行评价。对组织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评实践教学的开展的组织实施情况、效果情况。三是对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核评价其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工作情况。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部门、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部门、思政课教师、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可以和部门工作绩效、教师工作绩效挂钩,同时还可以评优奖先挂钩。总之,各高校通过完善各种实践教学制度,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章可循,以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手段和环节。高校必须注重开发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宽思政课实践育人载体。同时,注重加强多方合作,抓好思政课实践育人过程组织实施过程,促进各个部门的内外联动。最后,高校还要进一步规范思政课的制度建设,建立思政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篇2

1 民办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大多都是参照国有本科院校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民办高校对于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又由于思政课现场教学还没有成熟的范本,所以在现场教学的实践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一)学校对现场教学不够重视

民办高校通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快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民办高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开展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没有认识到现场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现场教学一般情况下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现场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学生对现场教学不适应

学生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已经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现场教学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互动能力。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是搞形式,应多留点时间给其他课程。一些学生简单地把现场教学当作布置的作业或者任务,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敷衍了事现象比较普遍。"[1]

(三)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是由刚毕业不久的博士生、硕士生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2]开展现场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这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现场教学效果的取得。

2 抓好现场教学,加强民办高校育人主阵地建设

(一)转观念,促改革

民办高校的直属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民办高校思政课的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督导,从而提高民办高校对思政课现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民办高校应建立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领导为组长,社科部(学院)、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思政课现场教学领导小组。由社科部(学院)牵头制定现场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师配备、教学计划、考核标准、教学经费的划拨及使用、安全保卫、学生社团活动与现场教学的学分制认定制度等,为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提供组织保障,从形成现场教学的长效机制。

(二)立规矩,保效果

在实施现场教学前,思政课教师应将思政课现场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的考核细则向学生进行宣讲并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让学生明确现场教学的要求、目的和意义。辅导员要配合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辅导工作,消除学生对于思政课现场教学的误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现场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务处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现场教学组织情况、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评价情况等进行不定期检查,促进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好教学主体作用,确保现场教学的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现场教学的效果。

(三)建团队,提水平

思政课现场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必须要组建一个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高组织管理能力、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高洞察力的教学团队来进行现场教学工作。所以民办高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继续深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到学校共建基地挂职锻炼等,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增强实践教育指导能力,使其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篇3

【关键词】高职 高中 思想政治课 衔接 重要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和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庞大系统中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阶段,高中思政课为学生升入大学后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而大学思政课则是对高中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两者共同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高职和高中思政课在教学中往往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重任,也为了提高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高职与高中思政课衔接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贯彻党的十精神,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高校日益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争夺的重地,高校防范渗透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思政课堂就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抓好高职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衔接研究,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迷惑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加深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比较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按照“05方案”,高职院校思政课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课程,使用与本科生相同的教材。这两门课程和高中思政课相比,在各自领域里有许多独有的知识点,但也有很多重复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体现知识的衔接和递进关系。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等内容在高中均有体现。高职、高中教材衔接的不配套,教材内容的重复,往往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觉得很多内容高中学过,现在是炒冷饭,从而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特别是文科生,因为高考的压力,教师已经把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挖掘到了很深的程度,又做了大量习题,而现在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仍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必然导致思政课的吸引力减弱,激发不起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高职思政课教师如果能重视与高中思政课做好衔接,了解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思想、政治、道德和纪律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进行取舍,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重复,多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两难”境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搞好高职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高中生在身心上,主要表现为依附性,在人际关系和行为处事上需要依赖父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赖教师,虽然这一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往往以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育为主,学校和家庭都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德育素质的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多是浮于形式,是为了增加考分而已,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无从谈起。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高中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但高职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普遍强于高中生,他们关注社会现实,热衷于对时事热点按照自我的思维进行评价。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复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不良社会风气对他们原有的认知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部分学生出现道德低下和思想滑坡的现象。为了突破这样的困境,需要我们重视与高中政治课的有效衔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既要像高中一样进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等的教育,更要引导高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国家大事,在此过程中使高职学生潜移默化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做到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认同、行动中有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搞好高职思政课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得到体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文,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J】

青年与社会,2014(15)

[2]王璐瑶,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2012

[3]田静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

篇4

民办高校通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快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民办高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开展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没有认识到现场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现场教学一般情况下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现场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学生对现场教学不适应

学生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已经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现场教学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互动能力。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是搞形式,应多留点时间给其他课程。一些学生简单地把现场教学当作布置的作业或者任务,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敷衍了事现象比较普遍。"[1]

(三)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是由刚毕业不久的博士生、硕士生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2]开展现场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这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现场教学效果的取得。

2抓好现场教学,加强民办高校育人主阵地建设

(一)转观念,促改革

民办高校的直属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民办高校思政课的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督导,从而提高民办高校对思政课现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民办高校应建立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领导为组长,社科部(学院)、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思政课现场教学领导小组。由社科部(学院)牵头制定现场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师配备、教学计划、考核标准、教学经费的划拨及使用、安全保卫、学生社团活动与现场教学的学分制认定制度等,为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提供组织保障,从形成现场教学的长效机制。

(二)立规矩,保效果

在实施现场教学前,思政课教师应将思政课现场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的考核细则向学生进行宣讲并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让学生明确现场教学的要求、目的和意义。辅导员要配合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辅导工作,消除学生对于思政课现场教学的误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现场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务处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现场教学组织情况、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评价情况等进行不定期检查,促进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好教学主体作用,确保现场教学的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现场教学的效果。

(三)建团队,提水平

篇5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作用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人文,即人类的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产生的人类所特有的各种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既能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人文包括文学历史、社会科学、艺术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品位,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儒家经典《大学》中,孔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智善。”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显明的德性,摒除旧习,从而达到善的境界。那么,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变得意义重大。

二、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

1.灌输式教育模式及错误的教育观念

受教育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高校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培养计划缺乏长远的规划,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学思政课中包含了伟大中国人民的智慧、丰富的艺术哲学、当前的社会形势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意义重大。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不能正确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2.教育主体能动性缺失

大学思政教育在大学教育中不再作为主修课程,因此受大了广大大学生的忽视。然而,教育体系下,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在市场经济席卷社会的浪潮下,大学生不能把封闭自己在象牙塔中,而应接受艰难的商业考验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化,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深深的冲击着广大莘莘学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这样的境遇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动机,人生目标也出现偏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只注重实用教学内容,轻视人文素质精神;只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目标。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教学没有量化的、可见的物质内容,对前途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意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及不被关注,使之成为不为人们所关注的边缘性话题,这种缺失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受到极大的挑战,人文素质教育变得无足轻重。

三、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大学思政课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充分开发利用大学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人文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大学作为知识的集聚地,具有良好而充足的人文资源,包括语言文字、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若要实行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人文资源的利用。大学教师担负着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智的重要使命。教师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修的方式,结合本专业的具体问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带动学生要发展个性以塑造全新的自己,培养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前进的社会。

2.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先进思想

大学思政课教学课本中,教材取材大多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多彩,涉猎广泛,包括历史、文化、习俗、民族、宗教、经济、家庭、社会、人际关系、思想道德、世界观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语言舒畅优美,突出了人和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感受,富有人文精神,是生动的人文教材,对大学生有深刻的启迪和教益。教材中很多篇章的内容都展示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通过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可以明白自己在社会上处于怎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而积极的对待人生,养成先进的意识形态。

3.能够更好地抓好课堂建设

在大学思政教学中,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多种形式。比如每个学校都具有独特鲜明的特色,有专属的校徽校训,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这些自然的外化表现形式有利于思政教学过程中对人文教育的深刻理解。除此之外,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学生的各种社团等,也能帮助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对人文历史文化的理解,不仅能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和充实,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课堂的时效性。总的来说,通过校园自身的人文文化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抓好课堂建设,促进学生有规划的创造自己的人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大学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课堂知识之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养成优雅得体的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修养,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