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8:02: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出纳实务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出纳实务》是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其目的在于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毕业后顺利适应出纳岗位要求。该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工作流程为参照点设计课程内容。该课程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通过分析各项目的具体内容,模拟真实的出纳工作情境,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鉴于此,我们师生大胆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企业出纳人员的实际岗位技能和工作过程出发,以模拟企业典型业务为背景,对出纳人员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重点依据出纳的工作流程中对现金的管理,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出纳工作所涉及的账、证、表和出纳资料的管理等进行了分项目的学习和实训,最后,进行出纳工作的综合模拟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出纳工作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出纳实务》课改实施方案:
一、课改实施的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设计
从目前出纳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出纳实务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八个项目:出纳岗位知识培训;假钞的识别及点钞技能训练;现金管理业务;银行开户;银行结算方式;现金、银行存款的账实核对与清查:账簿启用的各个事项;出纳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各项目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模拟操作训练为主.所选用的会计核算资料应尽量从企业出纳岗位上经常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中采集,所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都要求仿真,使学生能够利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与实训设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所学专业业务流程,获得出纳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上述每个项目又可分解成不同的模块。
从教学内容上看:以现金管理项目为例,它可以分解为三个模块,即现金收入业务核算、现金支出业务核算、现金记账登记。
从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角度看:它可以分解为“学习目标”、“任务案例”、“理论知识”、“任务处理”、“知识归纳”、“阅读材料”、“延伸思考”、“达标检测”等模块。
角度不同,分解的模块不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交叉、融合在一起的。
二、课改实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变化-情景模拟教学
主要是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根据出纳实务来设置实验设施。虽然现在企业业务核算采用会计电算化是个大趋势,但是出纳这一块除了电脑算以外普遍还兼带手工核算,所以手工模拟室必不可少,且所有设施、凭证、账簿、报表及印章等应尽量与会计工作的实际相同。如设计的业务中会计主体为张家港市灵通公司,那么我们的单位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均是专门刻的灵通公司的章,而各岗位人员的章则是学生自己的名章,他们在充当某个角色需要签章的时候用的就是自己的名章。指导实验的老师应根据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规范提供手工操作的各种实验资料和工具。并模拟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开展记账凭证的编制、现金日记账以及银行存款日记账账簿的登记、账表的启用及装订等一系列出纳工作中基础性的实验内容。学生通过体验出纳实务中涉及到的实务和流程,不仅可以验证所学专业知识。而且可以获得书本以外的职业经验。这样做的关键是业务仿真和操作情境仿真,即让学生进入会计工作“现场”,充当一个“角色”,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
具体操作如下:
(1)项目确定
教师在提出项目设想前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在介绍项目内容、进行项目分析时应讲究艺术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学生学习过《基础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确定难度并不大,学生基本也不会有畏难情绪。
(2)项目准备
①项目介绍:包括岗位分工要求、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模拟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基础知识;②设备配置:按照经济业务的需要准备全部仿真的现金收付款凭证、费用报销单、现金支票(复印件)、现金缴款单、现金收讫印章、现金付讫印章、财务专用印章、法人代表印鉴、大头针或回形针;③学生分组:应组织学生合理分组,完成岗位分工。可以每小组4-6名学生。
(3)项目实施
①任务分工,也即角色扮演。教师安排4名学生分别扮演出纳员、会计、经办人和领导,让他们组成学习小组.协同工作,共同完成项目,将某个项目以剧本的形式展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互相轮换角色,以增强互相协调和综合处理能力;②实施过程,也即工作流程的再现。师生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及工作流程后.利用工作流程再现法把各个岗位的工作衔接起来。学生确定自己的角色后,按照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岗位工作。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工作中的细节,譬如办公期间的卫生清洁、同事之间的寒暄、找领导签字时的交流沟通、去银行办事时的礼貌用语等等,这些都会加强学生在演绎相关项目(报销差旅费、存钱等)时的真实感,也强化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并适当点评。
(4)项目总结
【关键词】出纳实务;建设目标;建设内容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涉及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出纳实务》课程是会计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会计电算化专业重要的主干核心专业课程。出纳岗位是会计部门的重要岗位,是财会工作的窗口。为进一步搞好《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促进课程建设和会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学院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总体设想,结合近年出纳实务教学与改革的实际,制定《出纳实务》课程建设规划。
一、出纳实务课程的建设目标
出纳岗位是会计机构的首要岗位,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从出纳岗位做起的,《出纳实务》课程就是依据出纳岗位设置的,旨在培养学生出纳岗位技能与出纳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出纳岗位的工作要求,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出纳实务》课程以出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会计理论为基础,以货币资金核算为重点,以培养出纳技能为出发点,围绕出纳技能进行教学。《出纳实务》在教学中应突出实验性和学生操纵性,大力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核算技能,构建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的职业活动导向型课程。
二、出纳实务课程的建设内容
1.教学队伍建设。职业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造就既熟悉专业理论,又精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2)要创造制度条件,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一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在职研究生,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二是有计划地选送课程组优秀教师到有关财经院校进修深造,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三是创造机会与条件,鼓励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双师型”素质教师,为培养学生过硬的实践技能,提供师资保证。(3)培养教师献身专业的精神,关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的规律,探索如何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4)要进一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活动。
2.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在进行了充分的企业走访和出纳岗位工作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出纳技能的操作要求,结合出纳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以出纳工作任务为主线,对出纳岗位所需的知识、应具备的素质和掌握的技能进行了重新的定位、组合和开发,使整个知识结构变为以技能结构体系为主,形成了出纳工作技能点、线、面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3.教学方式改革。第一,教学理念的改革本课程除了培养出纳岗位职业道德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应根据新时期出纳工作的特点,突出了另外两个方面的教学:其一,因为出纳的收付工作是企事业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的首道关口,出纳人员的办事效率、工作经验、言行举止、仪表神态、文明程度在部门和单位起着窗口形象的作用,代表着该部门、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的收付指令,他们对单位的资金流向了如指掌,能够及时准确提供货币资金的信息,已成为每个单位实现货币资金合理流动的重要保障和中坚力量,教师要充分认识出纳工作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管理资金流的能力,引导其树立科学理财理念,努力向科学管理财务方面发展。第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适应新时期出纳岗位能力需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对出纳人员职业形象的训练,突出对出纳人员管理现金流,防范资金风险的能力的培养。第三,教学过程的改革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可理解性、直观性,课程进行中聘请企业的专家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调动了学生学习出纳实务知识的积极性。在校外,尽可能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出纳岗位进行实地观摩,到企业进行现场录像,将出纳人员的现场工作场景录制下来,制成教学光盘,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通为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增强学生对出纳岗位的感性认识。
关键词:岗位实践;教学方法;职业素养;出纳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55-01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出纳实务”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财会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适应出纳人员的岗位工作。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出纳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出纳实务”的教学就需要针对实际岗位工作对出纳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出纳岗位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
一、结合理念,制订计划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在学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实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出校门就能上岗,并且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兼顾“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出纳实务的教学计划。本学期“出纳实务”课程总课时为60学时,理论课和实训课各占总课时的50%。在“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选用典型的业务为载体,模拟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学生对于涉及专业术语方面的内容,比如有关会计结算业务的专属名词:“托收承付”“汇兑”等,教师如果仅通过文字说明而不借助其他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学习的积极性下降,甚至对学习目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学计划的制订,应认真理解教材,研究学生状况,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使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更为合理,促进学生成才。
二、营造情景,渗透知识
(1)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的状态下。创设设疑式情境,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这样,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提高能力。例如,笔者在支票的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支票最基本的三个常用名词。设疑:什么是“空白支票、空头支票、远期支票”并说明三种支票的区别。
(2)创设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模拟工作氛围,虚拟角色的设定,使学生在“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真实环境中进行不同业务的处理,把所学知识与岗位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的结算业务,以及现金、票据、有价证券的保管,合理安排、调度资金等方面都得到较深刻的认识。笔者以签发转账支票为例来创设企业经济业务情境:立丰有限公司出纳人员李芳于2012年5月9日开具50000元转账支票一张给长江机械公司。公司开户银行为中国建设银行张家港支行,账号为32202826011012。
(3)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自主探究。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在工作情景下,应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可以设置任务:如何在支票上加盖印鉴章。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情景下,利用自己的实操与小组之间的讨论来完成这一任务。
三、丰富内涵,提升素养
曾经有人说过:“很多人资历和才智原本差别不大,但在处理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上差别却很大,就能决定他们最终成功与否。”这实际上说的就是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问题,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让自己泰然自若,镇定自如,在工作中能轻松避免各种干扰,始终把握住事情的核心和根源,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使自己得到发展。在出纳实务的授课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些小细节提醒学生做到“手勤、嘴勤、腿勤”。例如,每节课开始,都要求学生以一名出纳人员的身份做好课前整理,检查现金、票据以及印章等是否齐全,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在重复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出纳工作每日的日程。上班第一时间,检查现金、有价证券及其他贵重物品。可见,通过重复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岗位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非天生具有,而是不断积累而成,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始终保持前进的趋势。合理运用课堂上的一些小细节,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较为有效的途径。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纳工作越来越为重要。“出纳实务”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培养财会专业人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可以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感受成长和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出纳岗位工作的认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出纳实务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出纳实务》是会计职业岗位群中操作性和政策性较强的技能基础课程。在《出纳实务》的教学中,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独立学习、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我们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实用性、综合性、多样性、具体性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出纳实务》的教学中。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努力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
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定。从活动的开始由老师设置模拟工作情景,向学生布置工作任务,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到活动的展开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进行相关的学习、讨论和资料搜索,按照工作步骤进行学习和实践;到活动的结束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成果,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新的兴趣。
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除了要求该项目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外,还要求能将某一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能体现"工学结合"。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结合新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因此,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紧密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二、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在《出纳实务》的项目教学中,应以出纳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出纳的工作划分成具体的项目。每个项目又可分不同的子任务,子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模拟操作训练为主,由知识点的操作训练,再到知识群的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专业知识内容体系逐步形成,出纳岗位职业能力逐步增强。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是最终的结果,更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出纳岗位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出纳岗位实践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能。
(一)《出纳实务》项目设置
从目前出纳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具体可分解为八个项目,各项目旨在能突出技能与能力训练的目的,各项目设置的基本框架如下。
项目一数字书写
1、 技能要求:能准确无误的进行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和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的书写。
2、 工作任务:1)中文大写金额数字,2)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
3、结果:书写工整无误的金额数字,并能根据提供考题将大写金额数字转换为小写金额数字,小写金额数字转换为大写金额数字。
项目二计算技术
1、 技能要求:能熟练的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字计算。
2、 工作任务:1)计算器功能的熟悉,2)指法练习。
3、 结果:现场考核计算器计算并计时。
项目三手工点钞
1、 技能要求:能熟练掌握手工点钞的基本方法并进行捆扎
2、 工作任务:1)点钞的一般程序2)点钞的基本方法3)钞票的捆扎
3、结果:现场考核点钞并计时.现场考核钞票的捆扎并计时
项目四人民币真假的识别
1、 技能要求:能掌握人民币真假的基本特征并进行识别
2、 工作任务:1)各版本人民币的防伪标志2)假币的种类3)识别假币的基本方法
3、 结果:现场考核如何识别假钞
项目五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 技能要求:能掌握出纳常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2、 工作任务:1)增值税专用发票2)普通发票3)银行结算票据
3、 结果:根据给出的业务填制完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银行结算票据
项目六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 技能要求:能熟练的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审核
2、 工作任务:1)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3)记账凭证的审核
3、结果: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
项目七日记账的登记和核对
1、 技能要求:能进行日记账的登记及核对
2、 工作任务:1)日记账的设置和启用2)日记账的结账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结果:完整的编制一份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项目八网上支付结算
1、技能要求:能熟练的办理网上支付结算
2、工作任务:1)网上银行的操作程序2)网上结算
3、结果:开通网上银行并进行业务结算
(二)项目教学的实施
《出纳实务》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除了课程本身按项目来设计教学外,还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
1教学方法可结合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模拟""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融合于一体进行课程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训室的各种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业务要点,适当进行现场观摩。
3教师素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交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交给学生如何做,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师,还要是师傅。"双师型"教师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和技能。
4考核评价《出纳实务》课程实行项目教学后,考核不再以知识掌握的多少为依据,而是以实际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为依据。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综上,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岗位实务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主线,结合学生特点和出纳岗位工作实际,通过精心设计各种"项目",努力创设互动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并形成新的体系和特色,实现教学效益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关键词 出纳实务 项目教学 会计专业
《出纳实务》是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出适应于出纳岗位工作的人才。现代企业要求出纳岗位的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做到快速顶岗作业。针对这些岗位能力的变化形式,专业教育应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其综合素质。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直观的、仿真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模拟其中的岗位角色。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掌握出纳实务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日后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岗位工作中奠定了基础。
1项目教学的含义及显著特征
项目教学,是指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该项目实施自主学习的一种课程形式。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项目教学的显著特征主要有四个:一是实用性,设定的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二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其学习的内容以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学生在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要处理出现的各种综合问题,必然要用到多学科的知识,综合知识的运用得到了培养;三是多样性,课堂形式多样,集教师引导、学生实训、小组交流、问题研讨为一体;四是学习结果的具体性,项目课程强调要通过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来获得具体的一种结果,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结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2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路
(1)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与现代企业出纳岗位相符的项目,从中通过出纳工作任务的真实体现来提升学生的各项技能。
(2)具体的操作。教师是模拟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需要在课前根据教学的内容认真编写备课教案、设置好相应的情景,并准备好情景操作需用的O备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从中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岗位技能。
(3)在这一教学过程结束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进行评价,让学生对于这种情景操作过程中的体会进行表达。这样的教学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提升个人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实务》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利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环境中进行不同出纳业务的处理,主要是对现金的收付办理、银行汇票的结算、出纳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和现金、票据的保存等,能够进行合理的安排。
3.1项目的设置
设置一个与本节学习内容一致的情境中,在设置此情景时教师需要结合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规范给学生提供手工操作的各种实验资料和工具,例如支票、账簿、报表和印章等尽量和实际的会计工作相同,模拟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开展记账凭证的编制、现金的记账、银行汇票的操作、账表的启用和装订等一些基础的出纳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掌握和运用本节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获得一些职业操作经验。下面举例说明“昆明某公司要购买机器设备,现公司以支票付款的形式进行付款各供应商10万元”。教师在提出银行结算这一项目时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设置讨论项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确定项目的任务。例如:支票的类型(现金,转账、普通);支票的期限问题;支票退票的处理;支票遗失的处理。之后由学生自己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深入的学习。
3.2项目教学法的综合模拟
在出纳实务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除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了解和记忆外,学生自己的实践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出纳岗位工作分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例如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和收支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现金清查和银行存款的清查。针对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相应的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制现金的收付凭证;银行收付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以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簿的登记;对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汇票等的填制与审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出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3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出纳实务》课程的评价是以实际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为依据。其评价方法,根据所设置的教学项目,采用项目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实际操作达标为主的评价模式。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出纳业务综合实训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结语
《出纳实务》课程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企业出纳真实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够使学生熟练现金和银行等出纳工作业务的知识和技能。以仿真企业为载体,模拟真实出纳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与出纳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茜.基于情境模拟教学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0(08).
[关键词]工作过程;出纳;课程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59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出纳是会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担负着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出纳人员不仅要负责现金收付、票据流通、银行结算业务,同时还要负责现金、票据、有价证券的保管等重要任务。出纳实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企业出纳的日常工作,熟练掌握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和票据出纳的工作流程与职责,使学生更好地、尽快地适应出纳工作的要求。笔者针对目前出纳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革,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做到上岗零距离。
1 出纳实务课程的改革
1.1 出纳实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更多的偏向理论教学,没有充分利用实训资源来开展实践教学,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脱节,这一现状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及时转换为专业技能,因此很难具备独立处理好相关出纳业务的能力;且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1.2 出纳实务课程改革的方法
通过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和票据出纳真实业务的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各行各业的知识和技能。以仿真企业为载体,模拟真实出纳工作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1)针对学生目前技能短板,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课程可以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设置为以下内容。第一,基础知识的了解。①认识出纳岗位的职能;②掌握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和票据出纳日常工作的内容、职责及权限;③了解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业的出纳业务;④了解工商年检的办理流程;⑤了解税务登记证的办理、使用及管理的流程。
(2)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一阶段应熟练掌握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和票据出纳的基本技能:包括数字的基本书写、各种票据的填写、会点钞,能鉴别假钞、会办理工商年检和税务登记证、会使用、管理现金、银行存款和网银等。
还要基本掌握各行业出纳的工作流程,通过实际案例,反复训练基本技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3)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学生进行分小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建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学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2 出纳实务课程的设计思路及特色创新
2.1 设计思路
针对出纳实务课程,笔者给出具体的设计思路,见图1。
2.2 特色创新
2.2.1 将学习过程系统化
为了学生毕业后能达到预期的职业岗位要求,这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应用技能。通过设立工作情境,重复工作步骤,将工作过程系统化。学校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将学习过程系统化,按照岗位类别分为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和票据出纳,让学生通过对岗位的认识,不断重复练习,提高工作技能。
2.2.2 以学生为中心,分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和集团荣誉感。考试时也以小组的分数为主,对实际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在学习中找方法,使其学以致用。这就摒弃了以往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弊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即拿到任务就能够快速的书写、登账、进行练习。将工作情景搬入课堂,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缩短由新手变成熟手再变成能手的时间。
2.2.3 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在职业素养中每次训练教师都要全程指导,使学生能够耐心、踏实,工作认真、细致、负责,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道德。平时教师要对学生练习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工作认真的学生,对其给予加分;对于做事毛躁、不用心的学生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耐心指导,重点关注。
3 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措施
为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要以培养专业技能和能力为主线,以突出应用型和实践性为原则,以现金出纳、银行出纳、票据出纳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为重点,对每个工作岗位都设定为项目,每个项目里面设计系列的操作流程,以实际工作为实践对象,加强学生的技能,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体验工作流程,完成经济业务,使学生对出纳岗位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进而实现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无缝对接”的目标。
3.1 现金出纳
现金出纳的内容包括:①点钞、识别钞票;②珠算的认知;③会计数字书写;④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⑤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⑥现金收付业务的核算与日常管理;⑦现金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⑧现金清查。
现金出纳的学习目标为:①掌握点钞的方法,包括熟悉识别假钞的方法;②正确填制现金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③掌握现金日记账的登记和现金清查的方法。
现金出纳的实训安排为分小组练习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的书写,进行点钞训练及现金日记账的填制。
【关键词】纳税实务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2017年伊始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强调了加大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比例,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响应国家规划,笔者所在的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专科院校也正在举全校之力积极准备申报升格橛τ眯捅究圃盒!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势必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笔者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对我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初步尝试。
我校旧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会计专业开设了《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54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6学时,实践课为18学时。该项设置明显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其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为2:1,实践教学力度不够,而且总学时的设置也明显偏少。据笔者对类似高校的了解,很多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是先设置了《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后续再设置《纳税实务》或者《税务会计》等课程。而我校仅仅设置一门《税法与税务会计》,54个学时既要完成税法知识的教学又要讲授税务会计的知识还要进行课程的实践教学。如果考虑上法定节假日放假的因素,连54个学时都难以保证。显而易见,旧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得不改。
针对旧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我校会计教研室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因此,我们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强化了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达到了1:1,而且在总学时的设置上增加到了64学时,即理论课和实践课均为32学时。同时为了突出课程的应用特性,我们将课程名称改为了《纳税实务》。由于课程结构体系对学时学分的限制,且《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已对税法知识进行过简单介绍,再考虑到高职层次的学生税法知识适度、够用即可,因此我们最终没有增设《税法》课程。
在教学内容设计层面,旧版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则以企业涉税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要求学生熟悉整个业务流程,能在企业复杂的经济业务中找出有效信息,准确地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同时,将近年来税制改革的新进展以及教研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要求是:学完该门课程后,针对某项经济业务,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应纳哪种税或哪几种税,能够正确计算应纳税款并能够按时地准确地进行纳税申报。在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意要以填写纳税申报表为教学的核心,而不宜以应纳税额的计算为核心,纳税范围的确定应该以原始凭证为基础而不能以观念上的经济业务为基础。
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必须综合采用案例教学、仿真环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的操作,以各个税种分专题分项目实施,首先导入项目,然后按照“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确定――××税税款计算――××税账务处理――××税纳税申报”的工作过程实施任务驱动,下一步是学生按此工作过程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反复训练、课后辅导不断深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因素。就笔者所在的院校而言,《纳税实务》课程组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1人。6人中“双师型”教师5人,双肩挑教师4人。双肩挑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行政工作,从事人才培养的精力难免会被繁琐的行政工作分散。再者,6名专任教师中5名均为女性,二孩政策的放开势必影响这些教师的生育选择。考虑上部分教师产假,部分教师双肩挑只能承担有限的教学任务,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呈现严重缺乏的现象。由此可见,我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职称结构、性别结构严重不合理,低职称教师扎堆,师资队伍缺乏梯次。尽管存在“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传帮带制度,但是缺乏激励机制,制度执行大多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也主要依据双证书(教师资格证和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本专业行业的一线实践工作经验。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自然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要求每个青年教师都要下企业锻炼。但是,锻炼的企业需要教师自己联系,这就只能依托教师个人的人脉关系,也不利于学校的监督管理。此外,纳税实务这样的实践锻炼,往往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企业一般不会轻易让外人接触。
我校《纳税实务》课程有2名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他们是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实践教学由他们来开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然而,由于企业工作繁忙的原因,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几乎仅仅是挂名而并未参与教学活动。
鉴于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以上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创新合作模式,比如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税务师事务所等企业合作,出资入股,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场所、智力支持等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兼职教师等支持。
二是制定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到本专业行业的一线完成至少两年的实践工作,实践结束后再通过企业的实践考核才能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
三是大量引进双师素质的教师。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对“双师型”教师在工资福利上予以体现,在职称评审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四是建立完善的“双师”培训制度。包括职前的专业训练和在职的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徐田强.校企“双向实景融合”理念下《税收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2,(4).
【关键词】中职出纳实务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出现。出纳人员作为公司的重要成员,市场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而言,应当以满足市场对出纳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出能很好地胜任出纳工作的人员。作为中职学校教授出纳实务的教师,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对学生出纳税务实操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出纳专业技能。但当前中职学校出纳实务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目前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的现状
由于目前的人才市场对出纳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各中职学校必须努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业水平较高的出纳。当然,大部分中职学校也在为之努力。但纵观目前的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学生对出纳实务这门课缺乏兴趣;教师采用单向的灌输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课堂教学偏重理论性,实践操作性不够强,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欠缺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低,没有实现出纳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原因分析
经过仔细的分析,笔者发现当前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要归因于很多方面。一是教师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只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重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枯燥,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兴趣。二是教师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对理论的讲解,却忽略了实践训练,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二、提高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针对目前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以及教师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众所周知,学生在开始接触一门学科之前,对这门学科是持中立态度的。因此,不管是哪一学科,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把第一堂课安排的很好,内容充实,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比较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上好“第一堂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辞等,让学生们喜欢自己,从而更愿意听教师讲课。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中职出纳实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出纳实务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要提高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了解出纳实务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当代社会发展对出纳工作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出纳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个工作流程也比较复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熟悉整个出纳流程,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同时,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能有效地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实践训练
为了提高中职出纳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课堂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出纳工作,抽象而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理论教学是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出纳工作具体业务的处理的,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模拟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些具体的情景或者借助于一些现代的仪器,帮助同学们去理解整个过程。例如,在讲解出纳员开具支票时,整个工作流程也许并不复杂。但如果单靠老师嘴巴讲的话,内容太空洞,学生根本不愿听讲或者听不懂。这时,如果老师能用多媒体展示开具支票的整个过程,则能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同时这种形式新颖,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特定的场景(场景要尽可能真实),让同学自我组织、安排和角色划分,进行不同角色之间相互联系的完整的工作程序,体会更加真实的出纳工作。总之,只有将出纳实务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中职学校对出纳实务课程的考核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评价方式上,多采取期末笔试的考核评价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却不能及时、科学地反映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除了要注重结果性评价,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评价,及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尽快改正过来。同时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效,同时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和启发,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小结
总而言之,要培养一批合格的出纳人员,中职学校必须切实结合出纳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出纳实务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出纳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出纳实务》 教学方法
《出纳实务》这门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其目的在于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毕业后顺利适应出纳岗位要求。鉴于此,我们的教学方法就得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纳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第一道“关卡”。它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出纳员担负着各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只有做好出纳工作,才能为整个会计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二是出纳工作范围包括负责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的结算业务,以及现金、票据、有价证券的保管,只有出纳人员拥有高度责任感、娴熟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三是出纳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单位财会管理水平和单位经营决策。出纳能否合理安排、调度资金,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单位货币资金活动信息,能否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这些都会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出纳人员尤其要重视和热爱本职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出纳实务》教学就更需要适应现实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出纳岗位需要的人才。
一、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在学校,教师与学生是整个教育环境中的两大主体,而两者也是整个教育环境中占主体地位的关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具有教育者、管理者、成年人、长辈、知识拥有者等多种身份,具有权威性;学生则处于受教育、被管束的弱势地位,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源自于客观的需求与传统文化沉淀的结合。在《出纳实务》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种转变呢?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研究、独立思考,以及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情感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2.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的出纳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出纳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包括学生在理解知识形成、建立概念的过程中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这种活动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获取知识。
3.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进驻企业锻炼。《出纳实务》课程理论知识结束后,教师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安排学生进驻企业实际观摩或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
二、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学习《出纳实务》,教材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将会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另外,新的以建构取向的课程理念,正逐步告别程序化的设计,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课程内容不再是单纯的、事先预设的静态内容,而成为一系列动态的教学活动。在《出纳实务》教学中,教师应以出纳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出纳岗位的工作划分成如下具体的六个活动:1.出纳相关知识与会计基础知识;2.现金的管理制度与收支业务;3.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与收支业务;4.票据结算业务与非票据结算业务;5.现金的清查与银行存款的清查;6.外币业务。再将上述每个活动分解成具体任务,并将各任务进行程序化,以案例法为主体框架,各任务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模拟操作训练为主,先由知识点的操作训练,再到知识群的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容体系逐步形成,出纳岗位职业能力逐步增强,将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更是完成活动的过程。
三、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将《出纳实务》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和“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学生在“以实际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更能吃透出纳知识的精髓,从实践中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以上面的六个活动为例,可以具体到下面的六个实际操作:1.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2.现金收、付、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现金日记账薄的登记。3.银行存款收、付、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薄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4.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等票据结算业务的填制和审核;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卡等非票据结算业务的填制和审核。5.现金的实地盘点,银行对账单的账实核对。6.进口、出口,以及其他以外币结算的收入和支出业务,进行期末调汇及其相关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高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学习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较低,接受新方法能力不强,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适应,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出纳实务
一、何为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体验式教学方法是2006年通过企业培训的形式引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亲自体验的形式去感知、领悟所学知识点。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学习的学为辅;多数学生是被动接受和吸取知识点,自我转化的能力很弱;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则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看、听、用、参与等多种手段积极地加入到教学中来,使课中教学与课后、课前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形成“我要学”的教学情景。
二、体验式教学在《出纳实务》课堂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具体可概括为直观感受型、动手操作型、社会调查型、师生置换型、角色模拟型等五种形式。下面笔者将从实际授课过程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以模拟采访和招聘的形式开始第一课。
《出纳实务》的第一章内容导入新课环节,就是一个模拟招聘的情境设计,而此章节内容是学生在参加会计证考试中已经学习过的,如何再次让学生感兴趣,能顺利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于是,在课程开始前的几分钟,笔者播放了一段大学生面试的视频,先让学生从思想上开始热身。然后,根据教材中的模拟招聘的情境布置任务,将全班分成两大组,给出10分钟的准备时间,让两组学生分别模拟招聘中的甲方和乙方,进行现场招聘。学生起初表现比较生涩,不够大胆,于是,笔者先与该班能力较强的班长进行模拟示范,引导两组学生开展此次活动。短短一节课时间,学生分别开展了4组模拟招聘表演,一方面学习了出纳员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对就业前的面试做了一次操练。
(二)以师生置换的方式讲授传统出纳法规的内容。
《出纳实务》的第二章内容中关于银行结算方式的比较部分,都是学生在参加会计资格证考试的过程中学习过的,再加上此内容文字部分多,理论难度较低,且与他们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在具体讲解此内容时,采取了师生置换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分好小组,选定组长,再安排小组制作好PPT课件,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解重点内容。各组长能力较强,表达清晰,以他们的立场出发,将容易出错的环节解释得很清楚,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的方式将本章节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三)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出纳的重要单据。
在《出纳实务》的实训练习册里,安排了很多关于单据的练习题目,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模拟单据的形式来完成。笔者在实操课中,提前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作业,即利用课余时间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与出纳相关的原始凭证,并且在收集过程中,说明该单据的重要用途。一周之后,学生分别收集了10种与出纳相关的单据,比如收据、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借款单等。在具体解释单据用途的过程中,因为有亲自的体验,学生感受很深,对每张单据的填写细节也分析得很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表明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此章节的内容。
(四)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汇总出纳违规的各种情况。
在《出纳实务》已经学习了两个章节之后,在出纳的基本知识点与银行九类结算方式进行汇总复习的过程中,经过几番准备后,笔者按照之前分组的情况,给组员提前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将他们认为出纳员常犯的错误情况给予罗列,然后让该班比较大胆的男学生以小品的方式,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出来。这种形式的复习课,既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感受深刻的目的,不管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关于体验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体验式教学可在部分专业课程中推广。
笔者认为根据体验式教学的适应特点,该方法应在职业学校部分专业课程中广泛推广和普遍实行。因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特殊性,需要他们提早体验所学技能与今后工作的成就感,而对于《出纳实务》课程而言,高三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点是完全掌握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知识积累和巩固的过程,所以完全适合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此类推,对于其他实操内容较强的课程而言,只要基础知识点并不难,需要学生强化动手能力的基本操作都完全可以采用此类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职业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敢于尝试是他们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参观、调查访问、模拟招聘、表演小品等形式恰好符合青少年好动求新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要高质量地进行体验式教学,还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帮助,因为很多工作都是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完成的,这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可行的。其次,从知识点来说,学生必须是非常熟悉这些相关知识点的,只有在驾驭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开展此类教学方法,才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美国谚语有云:“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说明亲身体验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中,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同样也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尝试使用体验式等有效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往的能力,真正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和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1999 年以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初,多模仿研究型大学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近年来虽然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但在人才培养中学术型的烙印依然明显。从职业教育理念出发,分析其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的建议,将有助于其更好地体现自身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前些日子,一位在某银行担任营业部主任的朋友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单位去年接收了两名即将毕业的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实习,他将一名学生安排做了理财经理助理,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帮助客户填写购买理财产品的单据;将另外一名安排跟资深柜员实习,待熟悉业务后承担柜员岗位工作。一周下来,担任理财经理助理的因文字书写不规范遭遇窗口多次退单。在柜员岗位实习的也迟迟未进入角色。朋友后来了解到他们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类似财经文字书写、点钞及货币真伪鉴定等财经基本技能训练;也没有学过商业银行柜员实务这样专门针对银行柜员岗位设置的课程。他有些感慨,对我说: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很多单位要求招来的人立刻上岗,不会给培训的机会;为什么学校不能开设一些类似财经基本技能训练和商业银行柜员实务这样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既能节省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也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由此我也想到有些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不能熟练办理银行结算业务、不会办理纳税申报等。这些都是个案,但也能反映出当前部分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将从职业教育理念出发,以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为例,分析其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的意见。
一、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以会计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一般描述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中高级会计人才,但实际课程设置却常与此偏离。详细情况可见表1:
从表1中可见该专业设有28 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合计1560 课时;除设置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外,还设置了高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管理等较为高深的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为学生考研提供知识储备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数学课程。另外学生还至少要再学习不少于6 门、合计216 课时的专业选修课,以扩展知识面或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并不充足;而且缺少出纳实务和商业银行柜员实务这样直接针对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的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财经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办税能力的纳税实务课程等。
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考研,有助于他们向职业领域的更高层次发展。但并不利于学生胜任出纳、银行柜员、会计核算等初始就业岗位,也没有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虽然专业的培养目标被描述为应用型中高级会计人才,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可以定位为财务总监或其他财经高管;但初涉职场,他们第一个岗位往往是企事业单位的出纳或会计核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助理、银行的柜员等。在胜任这些岗位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精进、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一段时间后,才会得到迁移和提升,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那么,如何从职业教育的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优势,改进其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离校易就业,就业能称职;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呢?
二、如何改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1.调整高等数学课程设置
在上表中可以看到本科会计专业在学生最富学习激情的前三个学期分别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数学课程,合计198 课时。如此设置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为学生考研提供知识储备,二是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办学之初模仿研究型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三是因为数学专业生源萎缩,数学教师教学工作量不足,无奈只好因人设课。客观地讲,学生如果未来不考研或不进行较为艰深的学术研究,学习这三门课程的意义不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会计及其他相关财经类工作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学生报考研究生比例不足20%,这种课程设置显然不太合理。
笔者建议: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有助于学习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在第一学期可设置高等数学,60课时较为合适;在第六、七学期,针对有考研意愿的学生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设置为选修课。这样既可以在前三个学期增加专业课时比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考研学生应试。
2.开设出纳实务课程或专题
如前文所述,出纳常常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第一个岗位,该岗位要求任职者能完成库存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进行会计核算,登记相关日记账,资金清查,保管收付业务的相关资料及印鉴,编制内部收付款报表等工作任务。
较少有学校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出纳实务,出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碎片化存在于基础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货币资金的核算)和经济法(银行结算法律知识)等课程中,缺少系统性。笔者建议在中级财务会计之前开设出纳实务,同时略去中级财务会计中货币资金核算章节;或不单独开设出纳实务课程,而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开始部分加入出纳实务专题,使学生系统掌握出纳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走出校门第一步便可胜任出纳岗位工作。
3.开设商业银行柜员实务课程
商业银行无疑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大户,学生如果有幸入职银行,第一个岗位多是柜员。在胜任柜员工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向业务主管和支行行长等高层次岗位发展。柜员每天直接面对客户,除了要掌握国家关于存贷款、资金结算等业务的政策,柜面业务处理的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方法,票据、单证以及专用印章的使用方法等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规范的柜员服务礼仪、娴熟的银行基本技能等。
本课程直接针对柜员岗位,培养学生从事该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可适当扩展商业银行会计和银行业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设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也可称为财经基本技能实训,本课程由财经文字书写、点钞和货币真伪鉴别、凭证整理装订、台式计算器使用和小键盘录入等实训项目组成。
本课程可独立设置,也可将各实训项目分散融入基础会计和出纳实务等课程中。如果缺少师资可聘请实际工作领域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进行指导,甚至学校提供相应的条件(如帮助购买点钞纸、组织收看教学视频等)让学生自修也可以,但必须引起学生重视。除了进行课程考试外,还可定期举行技能竞赛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课程既为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了技能储备,又有助于学生毕业后马上适应实际工作。
5.将税法课程和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课程合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办税能力为目标。所谓综合办税能力,即“确定某项经济业务是否交税、由谁交税、交什么税,交多少税和怎样交税,税中、税后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
建议将税法课程和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课程合并,合并后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办税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税收基本理论、基本规定,形成独立运用税收法规和会计理论对涉税业务进行正确的税款计算和会计核算、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的能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6.开设手工和电算一体化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其实训内容是对学生以往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大融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消化和巩固会计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毕业即能上岗,胜任会计工作。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开设手工与电算一体化实训,让学生在手工实训后再用电算化软件将实训内容做一遍,效果会更好。
实训中老师将耗材发放、任务布置完毕后不必堂堂跟随,可设置固定的时间进行集中指导。为避免与其他年级学生上机课时冲突,电算化实训可利用机房闲置时间进行或让学生在个人电脑上安装财务软件来完成实训。
课题名称:
关键词:教学情境;典型业务;任务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80-02
《出纳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所对应的会计职业岗位是出纳岗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出纳岗位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操作流程,具有正确处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能力,胜任出纳岗位工作。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按照“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的理念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运用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首先,分析出纳岗位的岗位职责,明确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其次,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内容。根据以上思路,将本课程分解为3个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对应出纳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
1.教学情境一:现金收支业务处理。(1)岗位职责:熟练点钞,熟练使用保险柜级计算器,快速识别假币和假发票;购买保管各种支票、票据、印鉴,保管库存现金;按照国家和公司的规定,办理现金收款业务;按照公司的财务制度报销结算各项费用,办理付款业务。(2)职业能力:出纳基本技能,如点钞验钞、填写票据等;现金业务处理能力。
2.教学情境二:银行结算业务处理。(1)岗位职责:办理各类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注销;及时办理银行存款业务和转账业务;熟练运用银行结算方式办理转账结算。(2)职业能力:银行账户管理能力;银行业务处理能力。
3.教学情境三:(1)岗位职责:编制现金日记账,定期进行库存现金清查,保证账实相符;编制银行存款日记账,定期清查银行存款,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资金报告。(2)职业能力:月末及其他业务处理能力。
(二)明确任务
根据创设的教学情境,进一步确定学习任务。每一学习任务通过典型业务加以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完成每个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从事出纳岗位的工作过程,这样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掌握出纳岗位的具体操作。学习任务和典型业务确定如表1所示:
(三)协作学习
课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骤,完成教学情境的整个过程。
1.确定目标。发放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2.制定计划,决策指导。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教师给予提示并提供相关信息,在必要的时进行授课,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根据教师的提示,各小组确定学习步骤和工作计划,教师对小组指定的工作计划进行指导,并帮助小组确定合适的方案;
3.实施检查。各小组实施工作计划并自行检查活动过程和结果,教师对于小组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产生的结果偏差等予以指导;
4.评估演示。学生根据教师制订的评价表,对完成任务全过程进行初评,之后教师加以复查,并作出评价。教师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各小组的协作学习能力及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举例
下面以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一:现金业务处理”下的“任务一:现金收入业务――取现业务”为例,具体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运用。
(一)确定典型业务,给出业务描述
现金收入业务的典型业务之一是“取现业务”,描述如下:出纳李华发现保险柜中的现金余额不足,致电开户银行查询银行存款余额,并向财务经理申请提取备用金2000元,财务经理予以批准。接下来,完成出纳李华的工作任务。
(二)明确任务目标,实施工作计划
1.任务提出。教师发放工作任务单,提出任务。明确本次课的任务目标。根据取现业务描述,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为:掌握企业取现业务的流程和内部控制点,熟练进行取现业务的技能操作,重点掌握现金支票填制方法。
工作任务单的设计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信息:班级、姓名、组别、负责人、指导教师、课时。(2)学习情境:现金业务处理。(3)学习任务:现金收入业务――取现业务。(4)任务描述:出纳李华发现保险柜中的现金余额不足,致电开户银行查询银行存款余额,并向财务经理申请提取备用金2000元,财务经理予以批准。接下来,完成出纳李华的工作任务。(5)任务目标:掌握企业取现业务的流程和内部控制点,熟练进行取现业务的技能操作,重点掌握现金支票填制方法。(6)知识点提示:现金支票使用登记簿的填写现金支票的填写审批盖章支付密码的生成现金提取现金日记账的登记。(7)小组计划。(8)工作任务完成过程描述。(9)个人体会。(10)任务评价:包括组长评价、组员评价和教师评价。
2.知识点提示。教师提示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重点强调取现流程以及现金支票的取得方式和填制方法。具体提示事项一并在任务单中注明,包括:(1)取现流程;(2)现金支票使用登记簿的填写;(3)现金支票的填写;(4)审批盖章;(5)支付密码的生成;(6)现金提取;(7)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根据教师提示,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由组长统筹安排,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3.任务实施。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取现业务的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采取情境再现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具体操作是:小组成员分设角色,轮流扮演出纳,另外设银行柜员、财务经理和总经理三个角色。由出纳描述企业取现业务的流程,并且使用“出纳单据簿”中的实训资料,按取现流程独立完成出纳岗位的“取现”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成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取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三)检查工作过程,进行结果评价
各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互评,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进入评价总结阶段。评价总结阶段,首先是小组总结,然后是教师根据巡回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强调注意事项,最后各小组成员认真填写任务单,并上交任课教师,至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圆满结束。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采用了“教学做”的统一,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ATEP项目组.出纳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刘叶.试析企业出纳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强化措施[J].中国外资,2012,05:129.
[2]赫怡娜.强化企业出纳工作的措施与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54.
[3]杨峰.出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213-215.
[4]陈以东.对企业出纳工作的管控措施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8:137-138.
[5]李玉香.出纳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288.
[6]黄英.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纳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20:82.
[7]张新丽,程丽.出纳工作在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8-20.
参考文献:
[1]刘玲玲.《出纳业务》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连锁,2013(10).
[2]赵宇.高校“出纳实务”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
[3]程艳.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探讨[J].高职教育,2012(1).
[4]胡志强,杨明娜.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出纳实务”的教学与改革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
参考文献
[1]张岩.浅谈出纳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管理方式的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2(05).
[2]陈丽娜.浅谈出纳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管理方式的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
[3]简玲.基于Web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李燕雯.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8.
[5]王美艳.A公司财务一体化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邱敏.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一、 将手机引入课堂
智慧校园的建设,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再也离不开手机。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高职学生不热爱学习的罪魁祸首是“手机”,很多大学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目的只有一个,手机不能进入课堂。笔者认为:堵不如疏,费尽心思与手机争夺课堂,不如改革教学模式,利用手机来进行教学,笔者在《出纳实务》这门课中,利用手机上的蓝墨云班课、微信平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二、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蓝墨云班课,以手机或者其他的移动设备为载体,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碎片化的地点,学习碎片化的课程内容”,实现随时随地分享资源,开展活动并记录教学中的每一步。目前老师和同学都能免费使用这款APP。通过一学期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显著,随后笔者把这款APP在全校推广,获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蓝墨云班课成了每位普通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必备工具,基于互联网下的教学信息化模式改革得以大力推广。
1.《出纳实务》翻转课堂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主要是推送教学资源,结合微课程的改革,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碎片化”并提前摄制一些“微视频”,把这些视频推送出去,要求学生在课前去观看学习。并回答相应的问题或者老师预留的作业,包括预习自测等。课中,主要是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和任务,包括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库、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小测试。课后,主要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包括作业、作业的评价、在线测试等。
2.《出纳实务》翻转课堂实践
(1)课前,推送教学预习资源
首先把《出纳实务》课程按照出纳工作的分类,分成4个项目(单元),针对每个项目的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成微课堂并拍摄成视频,完成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其次收集教学用的图片,图片和视频、网页链接、资源库等都可以从PC 机上传,进行教学资源的推送。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把一些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预习,完成预习后的作业,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弄明白,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出纳工作需要很多的技能,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也可以了解这些技能的要点,在寝室或者操场、食堂都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进行学习,练习技能。这里要强调的是,微课视频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设计,精心拍摄、精心制作的微课资源能成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学习相关课程内容。
在推送教学预习资源时,最好按照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太早,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推送完资源后,可以给学生再发一条通知,提醒学生按照要求去完成资源学习。所有学生的手机会收到即时消息通知, 如果学生已经观看过或下载过该资源,资源后面的数字可以即时统计,老师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如已看过的学生有多少人,未完成教学资源学习的学生有哪些。对完成教学资源学习的学生,给予经验值,进行鼓励,对没有预习的学生,及时提醒。老师可以按照经验值的分值高低,进行排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自测题的编制,一定要结合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完成自测题的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知识点大多数学生还不太会,哪些知识点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老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否则,翻转课堂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课中,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和任务
课堂活动和任务包括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库、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小测试。 翻转课堂的成功,要根据学生预习教学资源的情况来设计和创建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次课,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老师和学生从彼此陌生的关系迅速转变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云班课上设计第一个问卷和第一个头脑风暴,让学生活跃起来, 图2是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本学期教出纳实务的老师是谁?请选择。”“希望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什么类型的文章?”
其后,在设计翻转课堂时,可以从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库、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小测试中选择适合本次课的几个模块来进行教学。如本次课,要学生完成“从银行提取现金”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个工作任务,关键的知识点在于现金支票如何填写。老师在课前已经了现金支票如何填写的相关微课程,并要求学生去观看视频,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设计一个工作场景,让每位学生有工作角色的体验,并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任务。并发给每个小组模拟的现金支票和模拟的印章。老师设计一个答疑讨论的模块,让学生把填写好后的模拟现金支票上传到蓝墨云中,并让其他小组成员讨论“这个小组的现金支票填写是否符合规范?”并且在留言区中发言。学生通过评价别的小组填写的现金支票,来验证本组填写的现金支票是否正确规范,从而达到正确填写现金支票的教学目的。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更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课后,教学效果的反馈
通过布置作业、测试、投票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
基于微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在翻转课堂学习后,还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在线测试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延伸学习。这个环节,笔者结合使用学校已建设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斓耐络教学平台来进行,很多作业如支票的填写、会计凭证的填制、帐薄的编制、报表的编制并分析等,通过电脑来做更加方便,并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同时设计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
(4)利用其他微平台进行教学补充
考虑到微信的普及使用及巨大的影响力,为了能使本课程的教学有更大的影响力,本课程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希望出纳实务微信平台上推送什么类型的文章),每天定期推送关于财金类的职业规划与职场规则、财金类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财金类新闻、会计职业考证类文章、财金类的理论知识及实操、财金类的社会热点等文章。
同时,配合使用本校会计专业资源库,资源库中有很多教学资源和试题库,满足学生多方位的学习需求。
三、 微平台翻转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效果及思考
《出纳实务》课程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模式改革,90%以上的学生能够适应本课程的“碎片化”学习形式,从期末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分数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形式满意。从期末学习成绩来看,期末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基于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手机上课,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往的课堂都是满堂灌的形式,老师讲,学生听,有些学生听着听着就玩手机了,而采用蓝墨云班课,老师通过设计答疑讨论、测验、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很高,而且,只要有手机,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并提问,老师也能随时、随地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反馈信息。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蓝墨云班课采用经验值的方式,只要学生学习过视频或者做过作业,参与过课堂活动等,老师都会给予相应的经验值,并且全班同学可以根据经验值排名,排在前面的同学冠以“学霸”的称号,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的同学为了成为全班的学霸,不漏过一个视频,不漏过一份作业,课堂活动踊跃参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大大增加,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3)过程性的评价与考核,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微平台会对每一步的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都会被记录下来,这样更有利于过程性的考核,而不是期末一考定终生,对老师来讲更加有利于教学的过程管理,杜绝了学生的投机取巧,学期结束后统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赋予一定的分数权重,算出该学生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这大大减少了老师的期末工作量,学生对自己最终拿到的成绩也心服口服,避免了纷争。
(4)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移动互联网会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机遇与未来发展趋势。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应用,它既能激发一线教师的应用激情,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信息技术虽不能代替教育,但可以推动教育的改良和创新,移动智慧教育和教学大数据服务成为主流是时展的趋势。
[课题项目: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微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出纳实务》课程为例;课题编号:KG2015880。]
参考文献:
[1]谭春兰.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6).
[2]王涛,张振,吴琴等.混合式教学法在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施[J].广州化工,2014(8).
[3]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05).
[4]张锰.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初探――云班课翻转课堂[J].职业,2016(02).
[5]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