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范文

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全民音乐的普及性

在俄罗斯,音乐艺术同其他艺术形式及文字一样,成为俄罗斯人民丰富思想和精神的手段,音乐艺术尤为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和喜爱。人们愈加认识到音乐艺术不仅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变得更加高尚,而且也会对人们的创造能力及态度等方面带来有益的影响,从而使工作效率更高,劳动效果更佳。前苏联时期,列宁在同克拉拉·切特金的谈话中,就明确指出:“艺术属于人民,它应该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之中,它应该成为这些群众熟悉并喜爱的东西,它应该统一这些群众的感受、思想和意志,并提高它们,它应该激起他们成为艺术家的愿望,并发展它们。”“为了使艺术靠近人民并使人民靠近艺术,我们应该首先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①这些主张至今仍然是俄罗斯在文化艺术教育领域中的指导思想、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二、众多的演出场所及博物馆

俄罗斯现有15万左右的俱乐部及博物馆,300多个剧院,其中包括80所音乐厅和180所儿童剧院,并逐年加大用于文化和艺术发展方面的投资比例。在莫斯科有50多个剧院,它们主要集中在地铁环线以内,大部分在红场附近。这些剧院专业化程度很高,譬如:国家大剧院、克里姆林宫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剧院等专门上演歌剧和舞剧;话剧剧院中有最著名的国家小剧院和莫斯科模范艺术剧院等,在这里专门演出新剧目;还有专门为孩子提供观看音乐会和音乐剧的剧院,如莫斯科国家儿童剧院,奥布拉兹佐夫中央木偶剧院等。在音乐会中有专门的音乐讲解员,常常是古典歌剧、舞剧及著名音乐家音乐会,其他剧院每周也都安排专场,就连国家大剧院也不例外。门票只是象征性的或免费的,这种形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体现了观众群体的培养以及对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俄罗斯丰富的音乐文化生活,特别是青少年的校外音乐活动开展的普及程度和水平。

上演交响乐、室内乐与合唱的专门场所,是著名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演奏大厅、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厅、柴可夫斯基音乐厅和国家工会大厦音乐厅等,在这些场所中,不仅上演俄罗斯传统歌舞剧目,而且还上演外国经典剧目。来到莫斯科,你时刻可以欣赏到舞剧《天鹅湖》、歌剧《奥涅金》等著名剧目。塔甘剧院则以演出喜剧和现代剧闻名于俄罗斯,此外还有讽刺剧院,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所专门上演讽刺剧目的剧院。

莫斯科演出活动频繁,宣传广泛,在公路两侧的路牌上、地铁站四周的墙壁上、公共汽车的车厢外壳上,到处可见醒目的演出广告,而不是商业广告。在这里甚至还免费送杂志、报纸、剧院节目单,登载着一周、半月、一个月的各个著名音乐场所的演出预告。有的预告标以五颗星、双五星,星的多少表明剧目可观赏的价值性。观众可以随时购买门票或领取免费门票,对于学生、老人、军人观看的门票最多在20—100卢布之间,折合人民币5—30元左右。从演出的场所、剧目、门票等等可以看出,在俄罗斯各种高雅音乐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们也向收入微薄的普通百姓敞开大门。

三、音乐的普及推动全民文化意识

去教堂做祷告,到剧院听音乐,看歌剧和舞剧,参观博物馆,在图书馆读书等几乎构成了莫斯科大部分人的休闲生活。其中教堂和剧院都与音乐密切相关。教堂唱诗班通常是四声部的无伴奏合唱,他们都是自发组织在一起,当你进入教堂里,歌声与牧师诵经融合一体,唱的和听的都沉迷其中,倍感心灵受到洗涤。教会音乐为俄罗斯的合唱艺术起到十分重要的传承作用,使得俄罗斯在世界合唱史上具有深厚的艺术传统,加上国家实施普及儿童声乐合唱教育,在莫斯科各处教堂都能听到美妙的无伴奏合唱。由此可见,合唱是最普及和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欣赏音乐是莫斯科人业余文化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平日,在街头,在地铁、地下通口,也都能听到许多民间艺人和年轻流浪艺人的精彩表演。人们常常被音乐所吸引,聚集在一起静观聆听。去音乐厅听音乐会对莫斯科人来说就像过隆重的节日,他们会穿上盛装,预先买上鲜花,送给他们认为表演出色的演员(这是他们的传统)。音乐会铃声响起观众就座,如果迟到,人们会自觉地候场于门外,直到乐曲告一段落时悄然入席。交响音乐会乐章之间短暂的间隙起着承接作用时,指挥、演员、观众都沉浸在乐曲情绪之中,不应有任何动静破坏此时的气氛,当然不应鼓掌,这一点莫斯科观众非常清楚,他们的音乐素质不由得使人赞叹。音乐会结束,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通常听众会持续不断地鼓掌,指挥和演员一次次地谢幕直至加演曲目。在这里你会感到观众的热情给予指挥和演员极大的鼓舞,你会觉得从事音乐职业是无比的荣耀和幸福。

四、独特的音乐教育模式

俄罗斯是教育大国,其音乐教育自成体系,别具特色。近现代的音乐教育体系初始于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学校改革”。但那时音乐不作为必修课,只是在宗教中由于唱赞美诗的需要,学生才受到一些音乐教育,不是在明确的音乐教育目标下进行的。到了19世纪下半期,鲁宾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等一大批音乐家们的音乐创作以及音乐社会活动,以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教育思想,对历来的俄罗斯音乐教育及音乐教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后由国家制定了新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统一培养的规格。至今在俄罗斯的音乐教育领域还是以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思想为指导,并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法。音乐教育是一种美育教育的形式,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和活动获得感觉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按照美的规律生活和学习,从而使人变得更完善和谐。“在俄罗斯,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观点深入人心,这是笔者在俄罗斯的语言老师告诉笔者的,她从小在柴可夫斯基音乐附中学弹钢琴和小提琴,但她并没有从事音乐这门职业,但她对音乐专业的娴熟和对世界音乐家的了解,绝不亚于一位职业音乐工作者。由此可见,俄罗斯国民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

俄罗斯的国民音乐教育内容标准,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读谱记谱;②演唱或演奏各种曲目,独唱或独奏与他人合作;③能够进行即兴音乐创作,并在具体范围内作曲并改编乐曲;④对音乐和音乐表演进行听赏,评价并描述;⑤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⑥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与人文艺术以外的学科之间的关系。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是通过音乐课的形式广泛、综合地体现出来的。

在俄罗斯普通学校与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它们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同我国的普通义务教育的音乐课一样,属常规课程。孩子在学校免费接受音乐教育,学习内容以唱和听为主,主要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增加对音乐的兴趣,扩大情感视野。

音乐学校就是课外的,在政府监控下进行统一的专业训练,在课程设置、教材、学费上都是统一的。在这里,专业师资队伍绝对保证教学质量,学费每月100卢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30-40元,能够使普通家庭的孩子都能入学。学音乐的孩子众多,乐器便宜,一架二手钢琴,只要1000卢布左右就可以购买。这在我国是无法想象的。在普通学校与音乐学校互补教育的配合与作用下,俄罗斯建立了金字塔式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1.学前音乐教育:1953年由俄罗斯特鲁金娜主编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法》中第一章第一节中明确指出:“艺术在幼儿全面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以及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想象力,加深幼儿对现实的观念,尤其有助于幼儿的情感教育,艺术形象给幼儿的影响之大,远在说教之上。”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才能是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音乐教育、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和审美教育,促使幼儿全面地得到发展。

2.普通音乐教育: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和基地。因此,学校教育也是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和基地。美育培养包括音乐教育的实施通过美育课体系(包括文学、音乐、造型艺术、高年级世界艺术文化选修课)以及不同形式的课外艺术活动来实现,在这里有配套齐全的统一课本,音响、谱例、教参、教学挂图。这套于20世纪70年代末建立的音乐体系凝聚着当时一大批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的心血。

3.校外音乐学校教育:这是课堂音乐教育的继续、延伸和补充,是完整音乐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和形式。校外音乐教育是音乐爱好者在这里自愿接受收费教育。学制7年,开设的音乐基础课程有器乐演奏、识谱、视练、乐理、合唱、合奏等。音乐学校是发掘儿童音乐天赋的最主要场所。

4.中等音乐学校教育:学生基本上都是从音乐学校毕业的。学制4年,主要培养中等熟练程度的音乐职业工作者。如乐队演奏员、合唱队员、音乐理论工作者及音乐学校教师等。

5.音乐学院、音乐师范、艺术学校教育:学制5年,主要培养作曲家、演奏家、演唱家以及交响乐队、歌剧团、合唱团的演员和指挥等,才华出众的毕业生还可以在这里的研究生班继续深造。

普通学校培养出具有良好音乐感受能力的听众,其中兴趣浓厚的孩子成为音乐学校的学生,音乐学校的优秀学生成为音乐中专学校的就读者,而音乐学院则是他们当中佼佼者的归宿,音乐家就是在这里产生的。俄罗斯独具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是培养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家的坚实基础。

五、俄罗斯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

1.学前教育困难重重

俄罗斯普通义务教育是从小学一年级至中学十一年级,都由国家投资管理。幼儿园也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由国家投资与管理,孩子入校享受免费的教育,包括一日三餐也是国家分担。由于近十年来政府对学校教育拨款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机构设计陈旧,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偏低,经常向家收办学费用,无法实行国家规定的免费教育。对于学前音乐教育的实施及培养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2.人才流失,教学、科研人员老年化

尽管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整体复苏,对教育的投资也逐渐增长,近几年来教师工资增长了32倍,但平均工资仅相当于企业人员的51%。记得在2001年留俄之前,笔者曾在某报纸上看到关于列宾美院教师待遇问题的文章,上面提到教授的平均工资不足100美元,讲师工资不足50美元,当时笔者也难以置信。到俄罗斯后才了解到果真如此,音乐学校职业教师的收入比普通学校教师的工资还低,工资还不到2000卢布,其处境更是艰难。因此,青年教师改行、兼职是十分普通的现象,青年音乐人才逐步流失,教师队伍处于老年化。这种情况还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

3.古典音乐文化在国民中的地位

在现代科技、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带来巨变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消极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俄罗斯音乐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表现为:庸俗的、嘈杂的、不美的和趣味低下的作品以及情绪消极的作品都出现了,有人借助于摇滚乐歪曲巴赫、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西方和俄罗斯经典作曲家的作品,摇滚乐充斥着人们的音乐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混乱。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崩溃,加之开放后欧美经济文化的逐步渗透,对俄罗斯人特别是青年一代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年轻人接受了来自欧美的文化,本国的媒体很少宣传和播放自己本民族的传统音乐,而到处是摇滚乐、TaTu女子地狱天使组合等,魔音传脑式地反复念同一句歌词,偶尔传出萨克斯风式的扭曲音符,使整个歌坛靡于迷灯悬疑之中。虽然也有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播放,但是在国家文化台不是热点时间播放,听众覆盖面小。这样古典音乐与民间音乐只有中老年人欣赏和唱,年轻人除了从事此专业的极少音乐人,其他人不唱不欣赏,这种情况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总之,音乐教育是关系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事业,俄罗斯独特的音乐教育机制是国民音乐素质普遍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把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看成是大环境,那么音乐学校则可以认为是小环境。大小环境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的。从每一堂课和每个教学环境的营造到相关教育制度的制定,再到整个社会的音乐市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形成高水平的音乐市场与高素质的观众相互需要的环境,正是这种环境成就了音乐教育繁荣和普及的土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妙的音乐、旋律和音响是人们道德和智慧培养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②

注释:

篇2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音乐存在与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那么在幼儿园里对幼儿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对音乐教育的如认识。

一、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钥匙这是不容置疑的,从前苏联先于美国的卫星上天就证实了这一点,前苏联之所以在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均落后与美国的情况下却领先美国的航天事业是因为前苏联的科研人员个个爱好音乐、能歌善舞,他们有浓厚的音乐氛围。那音乐对于幼儿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音乐会有利的推动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音乐是人的情感宣泄的方式,高兴时的手舞足蹈、放声歌唱,伤心时的心灰意冷、低低吟唱无一不是通过音乐来表现,合理的宣泄体定会有利于心理的健康。而幼儿天生就喜欢音乐,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产生愉悦的心情,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音乐中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塑造一颗感受美的童心。

(二)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

一个人的情商和智商同样重要,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不容忽视。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在教育中产生的情感会让幼儿逐步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教育也是如此,一个音乐作品的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也许正是这种情令人陶醉。

幼儿在《我爱我的幼儿园》中认识幼儿园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体会到和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从而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在《我的好妈妈》中,明白了妈妈的辛苦,知道要去疼爱妈妈、帮妈妈做事。在《老猫和小猫》中体会自己与老师像宝宝和妈妈的关系一样,培养幼儿对老师的信赖感和亲切感。真是这一点一滴的体会一点一滴的积累使幼儿的情感更加丰富,在感受作品的同时学会适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推动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实施需注意的问题

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包括一下几点: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一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就愿意去试一试,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再一次音乐活动《娃娃睡觉、跳舞》中,我准备了许多布娃娃请幼儿来当爸爸妈妈,顿时幼儿便被角色吸引,边听音乐边和娃娃一起睡觉、跳舞。睡觉时轻轻的拍娃娃睡觉,跳舞时手舞足蹈很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幼儿能很快区分音乐的不同,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考虑怎样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因为有了兴趣、有了幼儿得参与才能成功的完成音乐教育的目标。

(二)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当前的时展状况。目前大部分内容仍然有远离幼儿生活实际的倾向,因此内容的选择要仔细、认真,能符合幼儿的自然发展法则。

1、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要选择有童趣童真的内容,如:《我爱我的小动物》符合幼儿喜爱小动物的年龄特征,并在歌曲中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增添了许多童趣。《小蚂蚁避雨》欢快轻松的曲调让幼儿很容易接受,在歌曲中学习了小蘑菇帮助小蚂蚁的事情,知道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小老鼠打电话》则有趣的讲述了小老鼠打错电话,把电话打给了猫咪被吓了一大跳的事情。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应选择一些有情节、有角色、能增强求知欲、创造欲的歌曲,音乐教材的趣味性表现在词曲的结合之中,因此需要教师在选择中多用心。

2、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时展的特点,适应时代的需要

第一,适当的让幼儿了解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如:神州6号和嫦娥卫星的飞天,天宫一号的成功运行,可选择《小星星》让幼儿感受太空的奥妙和我国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告诉幼儿我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等媒体的普及,幼儿接触各种成人的音乐,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月亮之上》《两只蝴蝶》等歌曲幼儿唱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因此,我们也可有选择、有创造性的让幼儿重新学习他们所喜爱的歌曲。上学期教孩子们的《隐形的翅膀》,我用故事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受伤的运动员坚强、不退缩,努力上进的过程。而《两只蝴蝶》讲的是两个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非常喜欢和对方在一起做游戏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他们所唱的流行歌曲,并在其中体会到美好的东西。

(三)音乐形式的创新和尝试

音乐形式的单一,只是弹着钢琴一句句的教唱一遍遍的示范,会让幼儿感到乏味。因此在活动中要不断的创新要大胆的尝试。

1、要以情动人

教师首先要被内容所感染,同时用这种情去感染幼儿,带动幼儿。如:《小树叶》要表现出秋天小树叶被吹到地上,离开树妈妈的悲伤之情,同时体现小树叶坚强、勇敢离开妈妈后不害怕的精神。

2、可以把歌曲画成图片、编成故事,提高歌曲的表现力

在《小蚂蚁避雨》中,我借互动分享的理念创设图片请幼儿讲述故事来理解歌词内容,达到快速记忆、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学习歌曲后,用拿走一张张图片的过程,让幼儿加深对歌曲的印象,这样能更加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的愿望。

(四)音乐氛围的创设

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仅在上课时进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进行。比如:早晨来园后欣赏优美的乐曲及拍打节奏;进餐时间听舒缓的钢琴曲,为幼儿创设安静、轻松的进餐环境;午睡前的催眠曲一定会让幼儿睡个好觉;游戏时间可以学习舞蹈动作,玩音乐游戏……这样可以让幼儿处于音乐的环境中,感受平等、宽松的气氛,也给我们组织活动更加轻松。

音乐有益智的功能、有调节情绪的功能、有审美的功能,同时音乐也是人们生活的反映,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重任。而以上所说也说明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提升自己在音乐上的修养,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良好的音乐素养去面对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那一颗颗善良美好的童心。我知道自己所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会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为幼儿的音乐教育贡献微薄之力。

篇3

论文摘要:科学研究中有很多具体的研究调查方法,这些方法对研究工作的最终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音乐教育研究中的特点、注意事项、结构设计、分类等情况加以叙述。希望可以使音乐教育研究调查者在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能做到事半功倍。

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知识是日新月异。对于很多研究者来说,掌握一种或几种好的研究方法是获得知识和研究结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从事社会工作者来说,方法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效果的可信度,同样也影响着知识的可信性和完整性。

音乐教育的从广义的讲,就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提高文化修养的音乐活动”。狭义的说,就是“按国家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无论从广义来说还是狭义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音乐教育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综合性,他的调查结果要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甚至大学的音乐教育学科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更好的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由于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有时会被决策者运用于政策法规中,所以其研究结果一定要具有可信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运用的好坏,有时对研究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文献法

文献法可以说是适合任何一种研究方式的方法。就文献来说,它是一种信息知识的间接性的传递,它所指的“是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在文献中,有原始文献和二次文献两大类。其中个人的工作经验总结、日记等都是原始文献;而二次文献指的是利用别人的原始资料编写的新的文献资料。

在音乐教育中,应该说原始文献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对许多研究者来说,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是相对比较高的。它是来自于音乐教育战线的最前沿的第一手资料,它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真实地反映出当前音乐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种现实性的资料对研究的理论来源和立论之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内容的分析程序有这样几项:1.抽样所谓的抽样就是为了一定研究目的,从文献中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这种抽取法可以分层抽取,也可以随机抽取。2.编录编录工作就是对所选取的文献就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二次文献相对于一次文献来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它是在多次印证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理论。这种文献可以指导我们在大的方向上不会犯基础性的错误。但它对于解决个体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局限。在选择二次文献是我们应该注意文献编辑出版发行单位的力量和可信度。

二手资料的分析步骤有如下几项:1.选择研究主题由于二次文献所应用的主题相当大。在搜集的资料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我们需要的部分。这就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在音乐教育中,必须把精力放在你的研究主题中,这样就便于从中寻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信息。2.寻找合适的资料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无论各方面,每天的信息量都非常大。在资料的寻找中还要做好资料的分类整理工作,这样就可以在需要时快速的找到。3.对资料的再创造资料找到后,往往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对于现有的音乐教育类文献资料,有时并不能直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结论答案。这就需要我们从资料的字里行间去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得出我们的理论。 转贴于

二.问卷法

问卷法是现代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资料搜集方法,在调查研究中,这种方法非常普遍。因此,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英国社会学家莫泽则称“十项社会调查中就有九项是采用问卷进行的”。作为音乐教育的调查研究其实质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调查工作,所以同样也适用此法。

在调查中,我们要首先确定调查的目的,做出假设,确定调查的地点,学生的分类群,问卷的分类方式和预见不可控因素。音乐教育的调查目的,首先要明确。这样就可以不会因为被信息干扰,偏离了调查的目的。对一些确是有关于音乐教育方面的资料但却不是本次目的所要研究的,也可以加以保留,以待以后运用。在目的明确后,以目的做出一定的假设。比如:就当前所运用的教材情况,假设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教材运用的比较广泛。这样在进入调查地点后就可以加以印证。如果是就和自己的假设相一致;如果不是则寻找原因。确定调查地点,根据自己所要做的调查范围,是以城市学生为调查对象还是以城镇学生为调查对象。在这里,地域的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其中,城镇中又有城镇户籍学生和农村户籍学生的差异。这种地域和群体的不同对调查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地点和学生群体分类的确定对调查的结果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也是教育行业中最重要的调查方法之一。访问根据研究的目的、性质或对象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如间接访问和直接访问;个别访问和群体访问;重点访问和随机访问等。

访谈法有着一定的特点:1.访问是研究者与社会面对面的一个交往过程。在访谈过程中,访问者和被访问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贯穿访谈的始终,并对访谈的结果产生影响。2.当被访者在某些问题出现误解是,访问者可随时解释和引导。3.访谈法在量的问题上是很有弹性的,能充分发挥访问者和被访者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使研究者充分了解到他所想要了解的信息。

音乐教育的调查方法还有很多。在调查中,往往是各种方法相互穿插其中,每种方法的特点各有不同,所侧重的也不同。只要对各种的方法掌握得当,就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所做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行度。

参考文献: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王汉生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篇4

一、音乐人类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

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也被称为“民族音乐学”,最早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它是“运用一般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和观念研究人类音乐文化,把音乐学与人类学结合起来,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音乐的一门学科。”

音乐人类学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予以审视和研究,提倡文化相对论,从一定程度上保护并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从文化上去理解人类的各种音乐行为,并理解音乐在人类生活中与社会政治、经济、民族、文化、艺术、宗教、技术、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因此,音乐人类学突破了西方传统音乐学理论的局限,将音乐的理论意义扩展到广阔的全球人类生活的视野中。”这种研究音乐文化的新视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扩展了音乐教育的研究实践领域,让很多人都意识到音乐教育的质量应该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来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二、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也都是以西方的文化知识观为基础的。我们引进了西方的作曲技术、记谱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的科学性、进步性以及严谨性。然而,这种过多注重西方音乐传授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学生学习“别人”不了解“自己”,对我国的传统音乐以及非西方音乐文化知之甚少,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用西方音乐的标准来衡量其他音乐文化,普遍认为有和?的音乐才是优美的、高级的,从而得出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是低级的、缺乏可听性的结论。这样的思想意识严重阻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传统音乐在与西方音乐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不平等的特点。

除此之外,我国的音乐教育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衡量音乐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这一点也是受到西方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五线谱的出现和引入让我们看到西方音乐注重理性、讲究逻辑,将音符之间的关系量化,这也是西方记谱法的优点,它可以使不同的人在演奏或演唱同一个作品时,不会出现节奏上的大相径庭,从而为西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及音乐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保障;中国传统音乐追求意境,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为主,用文字来“描述”音乐的记谱方法更是体现了较强的即兴性,为演奏者或演唱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想象和创作空间。这种文化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对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不能一味模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西方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表演技术的重要性,更应该培养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内涵的能力,毕竟技术是音乐表达的手段并非音乐本身,过分注重技术层面的培养,势必会导致学生音乐文化内涵的缺失。

三、音乐人类学理念对我国音乐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首先,更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学习,打破了唯西方音乐理论为真理的局面。音乐人类学的理念可以使人们挣脱这种思想上的束缚,从新的角度来认识我们身边那些被忽视和遗忘的音乐文化。其次,音乐人类学方法对在我国开展世界音乐教育有着重大意义,音乐人类学主张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倡平等的文化价值观,这种开阔的学术视野使得更多的音乐文化进入音乐教育的领域,从而促进了以文化价值导向为依据来设置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发展,使同学们能够领略来自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不同音乐文化的风采。

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体现了人们的思想由“民族自我中心”的偏见发展为“人类为宇宙中心”的观念,对音乐的研究对象由“非西方民族音乐”发展为“全人类音乐”,并反映出学科背景及西方人的学科观念由“西方看世界”发展为由“世界看世界”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人们开始注重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对音乐的认识已经摆脱了“西方音乐中心论”的束缚,体现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特点,对帮助学生树立平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篇5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人们更加关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艺术教育也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但在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上,却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艺术理解为美术和音乐,在教育实践中,学校的课程设置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艺术的误解。比如,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美术和音乐是艺术院校传统的两大学科,而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更是以美术和音乐两门课程为主。在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表中仍然是只有美术和音乐,而无艺术。

其二,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艺术技能的训练。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训练人的艺术技能,而且更有着丰富的内涵。但现实中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几乎以艺术技能的训练为主,而忽视了艺术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比如,过于重视各种绘画技术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美术史及美术作品的欣赏,忽视了对人的美的情感及鉴赏美、创造美等艺术修养的塑造。音乐教育则只重视各种乐器的弹奏技巧,忽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忽视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人的心灵的滋养和品德的熏陶。

各种乐器的考级制度进一步助长了艺术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认为学音乐就是练习弹好各种乐器,学美术就是把画画好,而艺术内蕴的美感及艺术对人的精神家园的价值则被功利性的教育弱化了。一些家长让孩子学美术、学乐器只是想让他们以后多一门手艺,增加一些就业机会。这种教育和训练由于背离了艺术的宗旨和规律,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是变成简单枯燥的技能训练,反而使学生把一种高级审美活动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使一些学生对艺术产生了厌倦心理。

其三,艺术教育没有起到促进全体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价值,相反却成了培养少数艺术类人才的独享产品。艺术本身是一种以审美为目的的高级精神活动,艺术创作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最真挚表达,人在各个年龄段对外部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都会有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欲望,儿童的涂鸦、少年时的各种小制作、青春期激情澎湃的诗歌朗诵等,实际上都是宝贵的艺术萌芽或是艺术的创作。事实上,以各种艺术形式对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和释放是每个人所共有的特点,是人的天性。艺术教育就应该予人的天赋为前提,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给以加工和培养,从而促进所有人艺术素养的提升,最终使人的德行高洁,精神家园丰富。但现实中,本应对所有学生和社会公民所实施的艺术教育,却仅仅变成了少数艺术类专业院校和少数人的独享产品。

当前的教育中,一方面存在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倾向,一些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无视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艺术类课程,往往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者是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大多数学生都是把艺术的学习当成了未来谋生的手段。

艺术教育的种种认识误区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当做法,不利于艺术教育的正确开展和有效实施,影响艺术教育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深入研究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克服艺术教育实施中的片面性和功利性,坚持艺术教育的大众化取向和审美取向。

首先,确立以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主的艺术教育宗旨。艺术教育的价值不是把所有人都培养成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总体上应以培养人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建构丰富的精神家园。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对那些少数确有艺术天赋和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专门指导,为他们选择艺术专业作准备;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则主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做到艺术技能与艺术审美并重。只有艺术技能和技巧,而缺乏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匠或乐器演奏者,而很难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师。

其次,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丰富艺术教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把《艺术课程标准》落到实处,适当增加戏剧、舞蹈、影视、书法、雕刻、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各地根据地方文化传统可增加有特色的文化艺术内容。增加艺术作品欣赏方面的内容,重视对艺术史及各国文化艺术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