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1

小学生的音域有限,歌唱技巧也比较稚嫩,有些音乐情感无法用音乐来表达,这时候器乐就成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有效载体。它可以让小学生表现自己的音乐觉悟、创作自己的音乐情感、陶冶自己高尚的音乐情操。器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小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音乐的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歌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而器乐演奏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器乐教学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比如用器乐为歌唱做伴奏,让学生自己演奏欣赏曲目的主旋律,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我还为学生复印了器乐练习曲目,督促他们自主学习吹奏大量的歌曲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让歌唱与演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的素质教育。

二、器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长期以来,音乐课几乎成了唱歌课,学生除了会唱几首歌以外,音乐知识以及视唱能力非常差,视唱练耳中的音准节奏是音乐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历来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听准唱准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准确而灵敏的听觉。乐器有固定的音高,用它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对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和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在视唱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乐器视奏乐谱,使之在反复的视奏过程中认真细致地体验和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变化,在奏准和听准后,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吟唱,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内心音高、节奏的概念和较好的听觉,从而增强学生的视唱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欣赏音乐

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在音乐欣赏课上不能恰当地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加上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滔滔不绝地讲解的方式来欣赏音乐课,所以,音乐课学生通常听得昏昏欲睡,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教育。在音乐欣赏课上,如果可以加入器乐,让学生在听完了优美的乐曲之后,产生欣赏音乐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克服音乐演奏上的困难,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四、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器乐教学不是一个学生能够完成的,需要多个学生进行协作来完成。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集体创作的乐趣。每个学生不能太张扬自己的个性,要磨合自己与其他学生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乐曲来。所以说,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经过了器乐教学,才能让学生加强自己与别人团结合作的精神。而且器乐教学本质上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让他们从心理层面上提高对音乐教学的热爱和兴趣。在器乐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之间都能好好配合、团结合作,让器乐音乐的功能发挥到极致,那么整个团体就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更加乐于上音乐课。

篇2

【关键词】器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重要作用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中,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解读、创造都有重要作用,这也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目标。在音乐课堂中加入适当的律动和舞蹈,当然少不了器乐的配合。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应用在学习器乐上,一旦学生的兴趣打开,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到音乐课堂上。而且,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一定作用,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

一、器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器乐学习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是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主体性的。不能因为是小学生就对音乐课堂敷衍了事,或者是教师教,学生一味地跟风模仿。这很容易让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陷入枯燥的氛围。器乐演奏进入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和教师对音乐课堂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口琴、笛子、手风琴、小提琴等一系列的乐器都是如何发声的,不同乐器演奏一首音乐是什么感觉,都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音乐课堂是学生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是充满快乐的。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我表现意识

学生想要学到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碰撞,在音乐领域里就是让学生融入音乐的世界里去,那么器乐作为感受音乐最重要的符号,不得不存在在音乐课堂上。当学生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乐器的时候,会通过与乐器相关的活动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如果有学生发现乐器的深层奥妙可以尽情展示,与大家分享,这也有利于学生表现意识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3.有利于创造和谐学习氛围

其实在音妨煊蚧岢鱿制氤、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很多形式是需要学生之间的协同作业的,这就需要学生经常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参与。在这样的群体参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更需要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关系,那么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随之出现,学生的音乐潜能也会在这样的氛围里被激发。器乐在音乐课堂就像磨合器,增进专业活动的同时,也增进情感共鸣。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器乐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任何一种乐器的学习都是对所用感官的调动,学生的反应也会更加灵敏,智力进一步开发。而且,在真正的演奏过程中,可以诱发学生的很多思考,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促进小学生爱好器乐的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器乐示范讲解、器乐演示、器乐合奏指导和器乐综合训练等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而且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时,都要适当地加强趣味性和游戏性,这可以缓解课堂枯燥氛围,也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2.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每一次器乐教学,教师都可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也让学生在学习无措的时候,获得一个强心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需要向周围的人寻找肯定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奖励会提高学生对器乐教学的兴趣,这也避免了小学生意志力不强在音乐器乐教学中体现。

总之,器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历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教学治理,使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当然,对于器乐在音乐课堂的应用,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附和教育改革的目标,更应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

【参考文献】

[1]邱莹. 浅谈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作用与实践应用[J].快乐阅读旬刊,2012.

篇3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觉得特别有意思。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的身体也出现了律动的感觉。为课堂增添了特别幸福的气氛。

在练习小打击乐器之前,应该做以下的几个练习:

手和脚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脚,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脚。例如:

以上练习的节奏要稳定,拍手的时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样,另外嘴、手、脚的节拍要协调一致。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速度可以慢一点,等练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讲几件小打击乐器的技巧练习:

三角铁的练习,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单击、滚奏及断音。单击的敲击位置一般来说有两个,即三角铁的底部和侧面。演奏滚奏时,在它的两个角部(除了开口的一面)快速晃动右手的金属棒,使它的声音绵延不断。

铃鼓的练习,所谓铃鼓,也就是带铃的鼓,敲击时,既有铃声又有鼓声。它属于擅长表现比较欢快、节奏性比较强的乐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欢乐性的乐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它的演奏方法也很多。可以用关节敲,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还可以用指尖敲。强奏的时候可以拍击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击膝盖。铃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摇,用手指肚搓鼓皮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种不带鼓皮的铃鼓,我们叫它铃圈,有圆形,也有半圆形的,还有的是各种形状的,它的声音比铃鼓更干净,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单击和滚奏。

在科尔沁的安代舞曲中,有一段舞蹈音乐是摔跤舞,运用铃鼓就能把这一段音乐节奏表现得很有特点。

安代舞的最后一段是欢快、热烈的红绸舞蹈,铃鼓的表现更加重要,而且,这一段的音乐是连续不断,要求的节奏也要连贯,声音统一。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情绪把铃鼓舞动起来。

沙锤与金属沙筒。沙锤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带,它是用一对古巴葫葫或者椰子壳,里面掏空,装上铁沙,封口后再装上一个柄。它在乐队里使用能使乐队更加欢快、热烈,既是节奏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演奏的技巧是: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捏住锤柄,大拇指、食指捏住壳,以手腕来晃动里面的铁沙,发出沙沙的声音,产生各种节奏。沙锤也有滚奏。演奏时,把沙锤举起来,不断转动里面的铁沙就可以了。金属沙筒也叫铁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锤是一样的,只是把铁沙装在了金属筒里,演奏时,用五个手指捏住金属筒,前后晃动发出声响。它的演奏比沙锤更方便,声音也好一些。

梆子与方木枕。梆子本来是我国梆子戏中的伴奏乐器,但现在西洋管乐队、管弦乐队中经常用到它,它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强重音的作用。梆子是由两块实心的红木或乌木制成。演奏时,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块,右手拿住另一块进行敲击。还有一种是空心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俗称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音调比实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响板。响板是西班牙的民间乐器,平时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及吉普赛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它是一件特性很强的打击乐器。正常的响板是两片贝壳状的硬木片,演奏时每个大拇指套上两片,其余四指轮流敲击木片演奏各种节奏。这种响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难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种响板。

以上就是介绍小打击乐器的用法和技巧,下面的用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课堂的用法,在教学中,用一种或两种小打击乐器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节奏的练习,这样给音乐课堂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也特别有好处。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会带来音乐的快乐。在乐队的排练中,加入小打击乐器更是有新的色彩。例如《邮递马车》加入三种小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在合奏中配置打击乐器时,音量小的乐器可多些,音量大的可配少些。一般为伴奏配置的乐器,其种类和数量均不宜过多,若是乐队单独演奏,则乐器可多些,为了使学生演奏中正确、顺利地使用打击乐器,在一个乐段或乐句内不宜改变敲打的节奏,但为了避免单调,乐段与乐句之间的节奏,配器应有变化,注意统一与对比的原则。配置合奏时,要注意乐器的音色,根据音色、音量来选用强弱拍上所敲打的乐器。通常把高音乐器敲打在强拍和弱拍上,低音乐器敲打在强拍上。铃鼓及三角铁的震音能表现出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一般用于曲调节奏较紧,较复杂的地方,或乐句结尾时值较长的音上。双响梆子两个音的高低差别一般为纯五度,可以表现奔驰的马蹄声。

在教学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必须在熟悉的音乐作品中进行,让学生知道乐曲的名称、内容、性质,还要掌握乐曲的节奏、段落与速度,力度。在练习打击乐器以前,先要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及打击的方法,然后再正确地示范,使学生直接模仿教师的正确打法。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要一样一样地学,掌握好一种再学第二种,要学会整首乐曲的敲击方法。小打击乐器可以进行齐奏、轮奏或合奏。

篇4

关 键 词:器乐教学 情感因素 审美情感 学习情感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1]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反映形式。在音乐学习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2]

一、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的关系

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学习情感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并获得一种审美享受,自然会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深化加强其音乐学习情感;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加强,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这又将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更加深刻。因此,笔者认为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学习情感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 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他们就会在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去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技能更加提高,器乐教学更加深入。可目前有很多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3]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要素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技能技巧的关系

我们强调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并不排斥教学中的技能技巧的传授。在器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器乐作品来真正领会音乐艺术形式特殊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感的。而在器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需要通过正确而又不乏创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现,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技能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审美情感。[4]目前,许多器乐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非常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现的培养。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音乐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尽情地去表现音乐,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只不过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器乐演奏的目的,对于器乐学习者和演奏者来说,重要的是把各种技能技巧灵活应用于各种音乐审美情感要素中去,获得艺术感情的完善统一,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术技巧。当然,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必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乐设想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器乐教学中,技能训练和音乐情感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以丰富情感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器乐作品在题材、体裁等方面,比声乐作品更为丰富、广泛。并且用器乐表现音乐,由于脱离了歌词,相对于唱歌来讲,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民族器乐教学。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众多,风格多样,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器乐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在器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

根据音乐学习情感的定义及器乐教学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器乐教学而言,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更谈不到情感的表现,尤其是枯燥的技术练习、单纯的理性讲述等都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消极、厌烦情绪。因此,要想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兴趣的动力来源,担负起培养学生兴趣的重任。

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良好态度的主要渠道。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人获得某种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而师生之间善意的情感沟通过程,对学生的积极人际体验来说是最为直接的,这也是教学主动性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进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所以,在器乐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师生之间的各种情感交流视为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学双方达到默契配合。[6]

动机,是由内在的认知观念加上或强或弱的情绪所决定的,学生要想进步,内在的认知观念就建议他必须刻苦学习,同时,伴随此观念的情绪激励敦促他积极进取、追求成功。动机对加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器乐教师,应该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了解音乐的真正含义,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责任。马克思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奋斗的动力就越大。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不可能具有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因而在学习上也就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以上主要论述了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培养途径,总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音乐课程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在器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对器乐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2]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谢红 .浅谈高师音乐教学中情感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02(3)67.

[4]关继文.情感与意识:器乐教学心理探微[J].中国音乐,2004(2)53.

篇5

    关键词:\"乐器进课堂\";中学音乐教学;影响

    现在很多中学音乐教师都在思考怎样利用器乐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将课堂中的乐器学习与歌唱、基本乐理、欣赏学习相互结合,因材施教等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了对乐器进课堂对中学音乐教学影响的探索,旨在对该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乐器进课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以器乐教学为基本,在教学合一的有趣演奏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乐器带来的真实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优美声音的感受,这样对培养中学生亲近音乐的良好态度具有重大作用。

    (二)促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器乐是音乐课堂中表现音乐美、艺术美的重要手段。通过器乐欣赏,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改变音乐课堂氛围。同时,乐器还可以引导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一条简单的发声练习,学生可能很难唱准确,但是老师利用乐器来进行引导,这样就很容易让中学生把握音准,大大增强学习信心。

    (三)提高中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的音乐课堂中,如果还是单一的老师唱学生跟的方法,时间久了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倦怠心理。但是引入乐器教学,中学生就会产生对学习乐器的向往,这样学生就会为了掌握乐器技能而努力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的音乐识谱技能,这样就让中学的音乐课堂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二、"乐器进课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法把握不够导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尽管现在很多中学音乐教师尝试采用乐器进课堂的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的音乐讲授式教学,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在运用乐器进课堂活动时由于没有准确把握中学生的音乐水平或者是过分地脱离教科书而没有达到音乐课堂的学习目标。很多教师的原意是希望通过乐器能加深学生对这歌曲的理解和体验,却没有想到这样的乐器教学却成了败笔。

    (二)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

    在运用乐器进课堂教学时,如果应用的乐器脱离了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生对乐器展现的情境就没有办法理解。例如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运用中学生都无法理解的古代乐器为演奏对象,而这些手段的运用又完全脱离了学生理解的实际,让学生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中,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三、促进中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的对策

    (一)提高对器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根据当前新课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要高度重视器乐教学,依据器乐教学内容的有序发展,以专题的形式列入常规教研活动中。如何在四十分钟的中学音乐课上,根据教材歌曲内容,如何有效发挥乐器学具功能,巧妙组织学生进行音高型和节奏型的即兴游戏活动,在歌唱活动中发挥课堂乐器对乐句的感受及在乐句基础上进行即兴乐句对答游戏,尤其在关注呼吸和音色的基础上对相同乐句和不同乐句组织的简单曲式结构的感受和体悟,保证中学生器乐表现能力的持续提高。

    (二)充分运用打击乐器,活跃课堂气氛

    打击乐器以其强烈的节奏感、丰富的表现手段为广大师生所睛睐。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乐实为功不可没,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们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嘴与手的协调性及同学间的合作密切性。如老师可以在教学《新朋友见面会》这节活动课时,利用木鱼、碰钟、三角铁等八种打击乐器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气氛,让中学生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音乐学习。

    (三)加快中学器乐师资的培养

    随着中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渐快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采用政策,推动中学音乐教师深入体悟器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采用激励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器乐演奏与教学技能水平。例如,可以在市内开展各种级别的基本功比赛、课外展演活动、科研论文及器乐优秀课评选、对外器乐文化交流等。或者是将中学音乐老师的年终考评、晋升职称等环节与其器乐的基本功联系起来,激励他们对器乐进课堂的实践教学,促使器乐课内教学和课外器乐活动互通共进。

    (四)唱奏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最好能把唱奏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攻克教学中的难点。例如老师在处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十六分音符和符点音符这个节奏难点时,要求学生注意节奏音准。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可以将其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奏一组演唱,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教师伴奏学生合唱,第二次师生器乐合奏,第三次合唱加器乐伴奏,通过师生的唱奏互动,不仅轻松地攻克了教学中的难点,还让学生充分欣赏和享受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总之,对于乐器进课堂教学方式,一定要综合考虑中学生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展演、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来进行。而对于该教学方式的深入探讨,则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器乐,情感培养

 

情感是态度的反映,是人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的外化,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客观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古今中外,关于器乐实践与人的情感的培养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有多种,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器乐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性格,树立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1】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流传久远。因此,器乐的作用发展到现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工具而存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人格和情感修养的培养方式之一而存在。“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表现是声乐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近年来,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家国家已把器乐教学的重心由原来传统的 “智力开发”转向现在的“人格培养”和“情感培养”。

器乐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器乐演奏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的目的所在。

一、器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情感培养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博士论文,器乐。器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以丰富情感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同流派、风格、体裁、形式、题材的器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

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的“丝竹乱耳”一样,学生在学习中因为对乐曲的不熟练,技巧的不熟练,演奏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呕哑嘲哳难为听”的声音,但是,学生也可以在这种初步的训练中通过对乐曲的理解去体会其中的意蕴,从而达到情感的愉悦。如果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把握情感这条主线,仅仅是讲究乐器演奏的技法,那么教与学都将是事倍功半的。

1、音乐知识的审美培养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2】要通往这种体验桥梁,首先必须要对乐理知识有记忆、理解,这是器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基石。如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段和音乐的曲式和体裁。尽管世界名曲浩如烟海,著名作曲家多如繁星,归纳它的表现手段也就只有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曲、音色、和声、四调、调时、调句等类别。博士论文,器乐。

其次是要对所要演奏的音乐作品的审美,要学会体会所要演奏的作品的风格、流派和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涵义。“一般的乐曲大多都有一定的主题和一定的内容。乐曲的内容与曲作者的时代背景有关,因为他的作品当时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最真切的反映”。【3】只有对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深刻的体验,才能体会它的宣传作用、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是器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第一步。

2、教师的潜移默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形象的示范作用在器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眼中,音乐教师绝对应该具有音乐家的风范。而学生也正处在喜欢模仿教师的阶段。器乐教师应注意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时时、事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楷模。教师的形象包括多方面:穿衣打扮、言谈举止、心灵品质、思想认识等。

作为一名教师,端庄的仪表、优美的体形、渊博的知识、纯洁的心灵、崭新的理念、睿智的思想、温文而雅的言行举止、幽默风趣的社交谈吐,对学生们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4】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器乐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培养

学习情感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博士论文,器乐。

1、器乐教学中学生的意志情感培养

意志表达了一个人为达到理想中的目的而自觉努力、奋斗的心理状态。意志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培养。意志坚强者能排除一切干扰和困难,勇往直前。意志消沉者其表现往往是怕苦怕难,情绪低落,它是学习、事业和孩子们心智成长的劲敌。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器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2、器乐教学中学生的气质情感培

气质是指存在于每个人自身的,表现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方面具备的既典型又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各人的气质,就像人的外形相貌、风度、性格一样,只有相似,却没有绝对的相同。因材施教对器乐教学来说,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博士论文,器乐。每一个学生,都应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博士论文,器乐。有的学生外倾性强些,气质表现特征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暴露,反应也比较快,显得聪明、伶俐,有学习的潜力,还可能同时存在一种急于求胜的心理意识,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就容易产生浮躁、不耐烦的情绪;有的学生内倾性强些,情感不善于外露,比较不容易被人们了解和掌握,大都表现比较安静、腼腆、稳重,在器乐课上他们的表现也很有特点,坐得住,肯动脑,学习上也肯下功夫,不浮躁,需要教师深入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针对学生气质上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保持和发扬积极、热情气质上的优点,注意改变他们不踏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一切不利的因素,逐渐培养他们树立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

3、器乐教学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培养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对接触的外界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国外很多学生在学琴过程中,父母大多数不要求孩子在演奏技巧、能力上有多严格或多深的要求,却十分重视孩子学琴的态度是否端正和不间断性,强调艺术熏陶、性格修养,强调扩大知识面。学生要理解学习器乐不仅仅是一种自我享受,还应当通过自己的演奏,把真、善、美的艺术奉献给人们,让更多的人得到欢乐和享受学习器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够热爱学习,富有奋斗精神。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待器乐的认真、踏实的态度。学习器乐还需要讲究科学求实的态度,不作不合实际的攀比,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提高表演技能。当然,这种心理品格的培育需要有一个长期磨炼、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劳动。

三、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内化

所谓器乐的情感内化主要就是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就是具有创造性,是在对乐曲、演奏等审美的基础上情感的升华,“‘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博士论文,器乐。【5】

器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它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器乐的理解与表现与声乐相比更加具备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一方面,它的抽象性表现为高度的相似,另一方面它又是能够细腻、深刻、准确地提升人的情感。它的主题的发展、布局、调协调性的安排、演奏的方式等都呈现出极其严谨的逻辑原理。所以器乐教学中不但要要求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本来的情感,而且要在原有情感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感深刻和细腻,并进一步学会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器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他同样应该具有这种特征,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审美情感内化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器乐教学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更应注意让“艺术教育艺术化”。只有不局限于器乐演奏技术范畴的教学,才会更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以及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此,在器乐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训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培养学生用脑去感受和感知、理解和记忆、想象和联想,从而具备丰富的情感世界,真正享受到器乐的情感陶冶!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07页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64页

【3】何金龙.浅谈乐器教学中提高审美意识.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12月中旬刊

【4】石瑾.论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培养.艺术教育.2007年第1期

【5】刘兆伟.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创作性的方法探析.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论文选2006年8月

【6】刘兆伟.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创作性的方法探析.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论文选2006年8月

篇7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歌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而器乐演奏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器乐教学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比如用器乐为歌唱做伴奏,让学生自己演奏欣赏曲目的主旋律,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我还为学生复印了器乐练习曲目,督促他们自主学习吹奏大量的歌曲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让歌唱与演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的素质教育。

二、器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长期以来,音乐课几乎成了唱歌课,学生除了会唱几首歌以外,音乐知识以及视唱能力非常差,视唱练耳中的音准节奏是音乐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历来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听准唱准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准确而灵敏的听觉。乐器有固定的音高,用它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对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和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在视唱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乐器视奏乐谱,使之在反复的视奏过程中认真细致地体验和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变化,在奏准和听准后,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吟唱,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内心音高、节奏的概念和较好的听觉,从而增强学生的视唱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欣赏音乐

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在音乐欣赏课上不能恰当地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加上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滔滔不绝地讲解的方式来欣赏音乐课,所以,音乐课学生通常听得昏昏欲睡,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教育。在音乐欣赏课上,如果可以加入器乐,让学生在听完了优美的乐曲之后,产生欣赏音乐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克服音乐演奏上的困难,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四、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篇8

器乐教学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高校艺术类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已取得了很大程度地进展,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器乐教学也不时暴露出很多弊病。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结合本人对器乐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心得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在高师音乐专业器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便为进一步深化器乐教学改革,提高器乐教学质量,探索音乐教育成功之路。高师器乐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它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所选乐器的发展简史和所选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技巧,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适应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工作需要。

二、当前器乐教学的现状

1.器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高师音乐教学大纲中只是模糊地列入了器乐课程,但没有明确指出此门课程教学对象到底是那些学生,开的是音乐技能技巧课还是理论欣赏课,且未指出学生学习结束后应演奏何种乐器、达到那种水平。教学大纲中对器乐课的安排模糊不清,就会导致发生教学混乱、教师教学缺乏条理性等一系列教学问题的发生。

2.教师在器乐课教学中随意性太强

很多高师院校没有制定严格正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只是粗略地写一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导致器乐教师在教学中随意备课。另外教师对每节课的上课内容、课程要点、所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都没有精心准备,缺乏严肃性、认真性和系统性。不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备课、上课盲目的现象,在许多高师院校的器乐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少科学性

器乐教学教师通常将传统“师傅代徒弟”的教学法运用到当代高师课堂上,很多院校的器乐教学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即一间琴房、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把琴、一本书,且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另外很多老师在上课中只教给学生死板的技巧,而不去研究其理论;不是使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而是按中国民间传统陈旧的教授法,结果只能使学生机械地学些生硬的技巧、而不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4.教材选用困难,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关于高师器乐教材,每个学校、每位教师使用的都不相同,大体上都是沿用音乐学院、业余考级或自编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定,更没有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点。且高师器乐教学评价一直沿用高等音乐学院模式,以演奏一首音乐作品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在器乐教学评价过程中,忽视学习过程,只看考试结果,仅仅用传统的单一因素评价法去评价学生的演奏水平、综合素质难以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

三、改进器乐教学的对策

1.明确器乐教学目的及其重要性

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于器乐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清。所以在高师音乐专业器乐教学中,高师院校应从当前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入手,满足器乐课程学习对适应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功能作用。另外要深入了解社会各层面对现代音乐教育中器乐学习的发展动态、功力目的等问题,宣传器乐学习对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论证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

2.制定出一套系统的、详细的器乐教学计划

高师院校一定要具体合理地为每位学生安排好和上好每节器乐课,每位器乐教师每学期开始就应该给每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一套详细、系统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进度来合理认真地进行器乐教学,选用好每门乐器所使用的教材,在选教材过程中除选取已有的较为优秀的练习曲外,还需专业作曲家与演奏家能够投身进来,创作出一些适合高师学生练习的练习曲与乐曲。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对键盘乐器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其次为中、西管弦乐器老师,如二胡、古筝、琵琶、小提琴等,希望高校今后加大此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是当今社会需求的焦点,也是现在器乐教学的中心。

3.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世界多元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器乐教学中应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把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器乐教学应实行教、学双选制和主、辅修制度。器乐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应区分选修器乐与主修器乐专业的两类学生,教师一定要根据其不同的基础来进行器乐教学,合理地为每位学生提供必要辅导。另外对学生器乐成绩评价应转变单一的评价机制,在器乐教学评价中应该主张多维的评价方式,重视学习能力的测评,增加对学生合作组织能力的综合测评。

4.组建器乐课外活动小组,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音乐院校的器乐教师应抽出课余时间,让学生多参与中小学音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建起学生器乐课外活动小组。器乐课外活动小组可以有民乐队、弹拔乐队、铜管乐队、乐器小组合等形式,然后定期排练、表演出来,从而强化学生的演奏练习与表演。这样不但丰富了器乐教学的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中音响设备的安装,各种布景、道具、灯光、舞台的布置,增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篇9

关键词:器乐教学;歌唱能力;识谱;欣赏能力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器乐教学,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独特功能。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歌唱识谱能力、发展欣赏和创造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此,笔者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器乐教学促进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歌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采用教学歌曲的基本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乐器帮助学生学唱歌曲。例如,歌唱教学中的二声部合唱可以说是一个难点,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教师在教唱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乐器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音准和音程。我在教唱五年级下册《白兰鸽》这首歌的合唱部分时,先让学生用竖笛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的音准和音程感受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还可以指定几个学生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的有机过渡,合唱的音准音程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以解决。

在歌曲教学中,由于引入了器乐教学手段,学生学习不但兴趣盎然,而且也强化了记忆,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状态,学生的歌唱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器乐教学促进学生识谱、视唱、听音能力的提高

识谱、视唱、听音教学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教学环节,如果离开了音乐,孤立地进行识谱、视唱、听音教学,不但不会有好的效果,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乐器是帮助学生学会识谱、提高视唱听音能力的最佳学具。如,在三年级下册《小伞花》一课,其中有这样一句:

此乐句节奏活泼,要用跳音唱法,唱出小雨滴的轻巧。在以前的教学中,虽然已经讲过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但学生往往在演唱时掌握不好。所以,我先让学生用竖笛的单吐音方法将此乐句吹奏出来,请学生在听中感受,再用圆滑音方法吹奏一遍,进行比较、鉴赏,他们便会感到“哦,原来是这样”……然后教师再讲概念,提出要求:“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就像跳动的皮球。”这样学生就掌握得比较准确,对跳音这个概念从理论到实践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视唱听音能力。

三、器乐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欣赏能力的提高

器乐教学是激发学生创造激情、提高音乐欣赏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所谓“创造”在这里主要是指创造意识。一个毫无创造意识的人,即使知识再多也不可能有所发明和创造,所以,应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又是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尤其是在器乐演奏中,就有不少培养创造意识的机会。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欣赏水平,教师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设计伴奏音型、选配伴奏乐器等音乐创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竖笛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只会吹奏“sol、la、si”三个音,这时,也可进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练习。例如:教师吹由三个音组成的短句,先让学生模仿,然后让学生自己创作,在个别学生产生创造意识后,甚至能用指定的几个音编出优美的旋律来。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的因素和机会比比皆是。如,教师的范奏对学生来说是欣赏;学生的演奏过程,也可称是他们自我欣赏的过程。另外,教师演奏一些难度较大的乐曲或中外名曲给学生听,这些都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篇10

【关键词】器乐演奏教学;肢体语言;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49-02

器乐演奏作为表现器乐魅力的关键环节,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器乐弹奏能力外,还必须要具有和谐的肢体语言来将器乐演奏内容饱满、完整地表达出来,所以在器乐演奏教学中,肢体语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肢体语言却成了很多学生的难题。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器乐演奏,做好对他们的肢体语言教育势在必行。

一、肢体语言对器乐演奏的重要性

(一)实现作品艺术情感的有效传达

在器乐演奏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着演奏技巧娴熟但肢体语言生硬的情况,演奏时要么眉头紧锁、要么身体僵直,毫无疑问这种演奏是失败的,因为身为演奏者,他们没有将作品当中的故事讲述给观众,也没有将作品当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使作品的美感完全丧失,以至于搞砸了作品。在器乐演奏过程中,协调、得当的肢体语言是实现对作品艺术情感有效传达的重要途径。无论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多么精湛,如果他没有良好、协调的肢体语言来与音乐表达相配合,那么演奏就是失败的。观众在欣赏演奏时,看与听是同时进行的,听的是器乐演奏的内容,看的则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整体表现,这种表现就是肢体语言。每一首演奏作品都是一件艺术品,让观众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才是成功的演奏,所以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肢体语言的得当表现,以实现对作品艺术情感的有效传达。

(二)塑造鲜明独特的个人演奏风格

每一个音乐艺术家都有着自己的演奏风格,这种演奏风格是他们的标志,也是他们的特点。这种独特的演奏风格既归功于他们的演奏水平,也关乎于他们的肢体语言表现。在很多器乐演奏中,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得当的肢体语言表现力都会为演奏添彩,使整个演奏变得饱满,进而使演奏成为传世经典。在我国有很多器乐演奏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例如王中山先生的古筝就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音乐表现细腻、传神,音色柔美而亮丽,善于用情绪化的音乐语言表达理性化的思维,使其在古筝演奏方面独具特色,并成为了我国最为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具有自己演奏风格的演奏家,他们都在演奏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表达,所以说良好的肢体语言是塑造鲜明独特个人演奏风格的关键。

(三)调动审美情绪渲染艺术氛围

每一次成功的演奏都会带给观众心灵的震颤和愉悦的感受,这种体验不仅是因为观众听到了优美的乐曲,更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真正饱满、充实的艺术作品,这种感受正是演奏者精湛演奏技艺与合理肢体语言的融合表现所带来的。在进行器乐演奏过程中,能否调动起观众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跟着演奏作品一起悲伤、一起喜悦、一起感受、一起领悟是衡量演奏者演奏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此,演奏者必须要将自己的情感与乐曲融为一体,让自己的演奏成为一场倾诉,由内而外地将自己的情感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使其完美地与演奏作品结合起来,形成一副真正的“艺术品”,从而实现对观众审美情绪的调动,实现对艺术氛围的渲染。

二、器乐演奏教学中肢体语言表现能力的培养

对于当代器乐演奏学生来说,肢体语言表现能力较差是通病,想要实现对他们肢体语言表现能力的有效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

(一)静态肢体语言

静态肢体语言是演奏者在未进行演奏时的肢体表现,由于此时并未进行演奏,所以演奏者并不需要进行动态肢体语言表达,只要做到端正即可。为了保持住平衡,站姿演奏者多会保持左脚在后、右脚在前的站立姿势,坐姿演奏者则会将两腿自然并拢,与地面成直角状态,以达到良好的重心平衡支撑。在这一环节当中,对演奏者的锻炼更倾向于心志,心志静而姿势稳,心志不静则姿势不稳,当他们在进行静态肢体语言表达时,心能够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这样演奏开始时他们才能够更好的将情感投入到作品当中,为动态肢体语言的合理表现打好基础。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对学生姿势的示范教学,还要做好对他们的心志教学,例如可以通过亲近大自然的方式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在大自然当中去倾听、去感受那份属于自然和内心的静谧,达到对他们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演奏肢体语言

演奏肢体语言是演奏者在演奏时通过肢体所表现和传达出的信息,其重要性前文已有详尽分析,不作赘述。在很多学生的演奏过程中,肢体语言都是影响他们整体演奏水平的主要原因,经过分析得出此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够透彻,以至于演奏时自信心不足而导致的。为此,在进行新作品学习时,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作品内容和含义,让学生掌握作品的精髓所在。其次可以通过演奏示范来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教师的肢体语言表达,然后与学生一同进行分析,并为他们讲解教师肢体语言表达时的心理状态及艺术感悟,让学生对作品产生一定的肢体语言表达想法。最后,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演奏,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想法付诸实践,利用视频摄录功能让学生能够观察到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状态,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建议,让他们的肢体语言逐渐的完善、合理,成为他们演奏时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三)情感肢体语言

所谓情感肢体语言就是演奏者利用肢体对作品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从演奏行为角度分析情感肢体语言属于动态肢体语言当中的一部分,但从作品理解与艺术表达方面其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对于演奏者来说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情感表达,在演奏中其化身的乐曲当中的“主人公”,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将情感化为优美的旋律,将情感化为合理的肢体语言,展现给每一位观众。所以演奏者必须要具有自己的情感肢体语言能力。在这一环节当中,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乐曲的由来、内容、作曲思想等多个角度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分析乐曲,从而将其消化并在演奏中将其用自己的情感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构筑成一次完成的演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作为一个成熟演奏者进行器乐演奏时所必备的素质,其对于作品的完整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器乐演奏教学中,做好对学生的肢体语言教学,让他们充分的认识肢体语言在器乐演奏中的重要性,并能够用心的去感受、去体验,实现肢体语言与音乐表达的有效融合,达到器乐演奏与肢体语言的完美配合,从而让学生的器乐演奏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为他们将来器乐演奏之路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诗雨.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1,(17):17.

[2]朱静.钢琴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126-127.

[3]孙骈.浅谈声乐演唱中的肢体语言艺术[J].北方音乐,2012,(11):10-11.

[4]李卿菁.论钢琴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艺术性[J].黄河之声,2013,(12):22-23.

篇11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器乐教学;手段;方法

1器乐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意义

器乐教学,就是在音乐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用乐器来演奏音乐,用乐器来表现音乐。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莫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

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学方法亦不例外,关键是应找到它的优势,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才能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讲授法确实是有着适用学生范围广、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和使学生直接感受教材内容的优势,但同时也容易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误区,把讲述简单处理为满堂灌,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时间,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认为是“别人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难以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敢于批判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国的音乐教学大纲在近几年中也逐步加入了器乐演奏这一内容,并且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各个学段演奏教学的内容,其中“演奏”被列为音乐表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演奏教学不仅与音乐表现中的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息息相关,而且跟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也难以分割。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形式,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

2合理规范器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艺术一直以来都是追求自由的,艺术家希望能够进行自由的创作和发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和内容不拘一格。但是高校的器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家的创作,可以有所越界。高校都有规范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目标都是以明确的教学大纲作为依据。但是有极少数高校的器乐教学内容过于懒散和自由,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材,教师只是根据自身的想法为学生制定学习内容,这必定会有缺陷,有不合理的因素。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器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同时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发现教师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使教师的教学成果得到肯定与认可,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鼓励与指引,这些做法都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器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器乐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人才发展培养模式,必须进行转变,才能给器乐教学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带来生命活力。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更要有专业的音乐教学技能,对音乐的美有敏感性。在课堂教学上,除了给大学生传授乐器的理论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传达音乐世界里面所流露出的情感与人生态度,教会学生如何理解音乐的意境,体会音乐创作者在音乐里寄托的情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可以不局限,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这也是音乐的本身特性所决定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戏剧,参加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举办小型的音乐比赛、弹奏乐器比赛等多种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获得技能,还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器乐教学的本质意义,有助于器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3综合性高校器乐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除了物质上的追求外,人们又逐渐向精神文明的追求转变,注重精神上的享受。音乐正是艺术最好的表现形式,能够有效传达出精神生活的内涵。因此,在很多普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对器乐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富有激情和热情,学生也是兴趣十足。但是,仍存在一部分高校,其器乐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存在多处问题。

部分高校在器乐教学的内容和课程安排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些高校把音乐教学开设成选修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器乐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抑制了器乐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器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器乐教学基础设施和软性条件的建设方面,少数高校由于专业音乐教师的缺失,或者现有的音乐教师专业技能有限,再加上器乐教学资源的短缺等,都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器乐教学的发展。另外,高校领导的不重视,也是器乐教学的最大阻碍之一。

普通高校开设器乐教育专业,主要目的就是学生通过乐器理论知识的学习,练习乐器,进而达到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对艺术有感悟能力,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的艺术爱好者把音乐当作生命一样对待,认为音乐也是有生命的,就像是我们流动的生命,它有着跳动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每一个旋律都能传达出不同的人生意义。真正理解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通过身心感受到的愉悦,可以最直观地体验到音乐表现出的独特意境与深刻内涵。因此,高校开设器乐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提高对音乐美的鉴赏力,树立高尚的生活情趣追求,对人文精神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但是,目前各个高校的器乐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器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篇12

1 器乐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1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2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治情操,美化心灵。

2 器乐教学乐曲的选择应从歌唱教学中吸取精华

任何器乐教学,都是通过一定乐曲的练习进行的。而小学器乐教学乐曲教材的选择受到乐器品种的约束,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大型经典曲目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该乐曲主奏乐器学生不能掌握,或由于长度和难度等原因,它们无法直接进入器乐教学课堂,而且还要尽可能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练习曲的出现,所以应该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与乐曲作为练习教材,最好是我们音乐课里面学过的歌曲。站在学生的心理来看,乐曲的美感与他们的表现欲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低劣的乐曲则会磨灭学生的表演兴趣。因此,在器乐教学中,选择既适合学生器乐,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为了拓宽学生的器乐曲目和加强操作实践,器乐教学还应该和唱歌结合起来。学生在唱歌教学中所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他们通过学习演唱后,不仅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而且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现也都能了解和掌握。在这种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乐器器乐出来,既可以为大家伴奏,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独奏,是提高学生器乐兴趣和发掘优秀器乐曲目的有效方法。

3 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例如在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

4 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

(一)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二)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5 建立多种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

当学生在器乐演奏方面有点成效的时候我们应该建立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

5.1 摘星制:共设五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摘星。

一星要求学生能视唱二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二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易的练习曲;

二星要求能视唱三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三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单的练习曲,一首简单的乐曲;

三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

篇13

关键词:视唱练耳 高师器乐教学 作用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所以需要学生掌握较为全面、带有普及性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视唱练耳是培养音乐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它担负着培养良好基本音乐素质的任务。视唱练耳在培养艺术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在歌唱、演奏、创作、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尤其对于器乐表演者来说,视唱练耳能力的高低与演奏的质量是成正比的,良好的视唱练耳素质能促进演奏者的综合能力,完善器乐表演的各个细节,从而提高演奏质量。

1、视唱练耳对于高师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分为唱、听两大部分。视唱在视唱练耳中处于中心地位,除了发展听觉和提高读谱能力外,还有利于培养演唱者内在的音准感、节奏感和调式感,使演唱纯正而富于表情,正确而流畅。练耳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负着训练学生音乐听觉的任务,对于训练音准感、节奏感、和声听觉、多声部思维、准确记谱、乐谱的书写等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师器乐学习,存在着对于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高师器乐学生忽视了视唱练耳的训练。然而对于器乐学习者来说,为了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必须进行一系列技巧的训练,而这种训练必然以视唱练耳的训练和发展为前提,以协调演奏所需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间的关系,并以更好地适应音乐内容表现为最终目的。一定的听觉水平导致一定的心理反应,而一定的心理反应势必调整器乐演奏的生理机制状态。因此,视唱练耳是技能与理论的高度结合,是从事一切音器乐学习与实践的基础,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是器乐学习水平提高的关键。

2、有利于提高演奏者的视奏、读谱能力

视唱练耳包含两大项内容,即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它是视唱与练耳的总称。从内容上讲,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

器乐表演往往被称为二度创作,因此,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是音器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视唱练耳训练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视唱的过程包含了识谱的过程,快速、准确的识谱是视唱的前提,因此,视唱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器乐演奏者的识谱能力,加强视奏水平。在器乐教学中,无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都具有教材的性质。这些作为教材的乐谱,是经过认真选择和编排的,其本身既凝聚着音乐的美感,又具有本乐器演奏的学习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通过视谱途径严格的按照乐谱练习和演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而科学的学习态度,也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如果不重视读谱,视唱的训练,其结果不仅是演奏出来的音乐出现错误,而且演奏技巧也难以正确掌握以及提高。

3、有利于培养听觉与内心听觉

这里的“听觉”指的是音乐听觉,它指的是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是通过科学的指导,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一点一滴的积累和艰苦训练才能获得的。对于器乐学习者而言, 敏锐的音乐听觉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视唱练耳就是培养音乐听觉基础中的基础。器乐学习者在音乐实践过程中, 要积极主动地用耳朵去辨析音高,用心去感受音乐, 增强音乐的记忆力。视唱练耳是提高这种音乐听力与艺术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内心听觉的培养是视唱练耳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发展音响知觉意向、完善音乐听觉表象应当成为培养内心听觉的首要原则。视唱练耳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该课程对正确、快速视唱、听辩节奏、音准、和弦、旋律感觉等等的训练,正是培养“内心听觉”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音乐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形成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

在高等师范器乐教学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的过程中,而视唱练耳修养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内心听觉”的发展,无论是视唱还是听觉训练都是形成内心音乐听觉的有效途径,是学习者音乐记忆力和表现力提高的关键所在。

4、有利于激发想象力与感受力

音乐的想象能力是由音乐的联想能力与想象力组成,是大脑把以往记忆的音乐形象进行重新加工与组织的能力。没有高度的音乐想象,就谈不上音乐创作。而大脑中以往记忆的音乐形象大多数是视唱练耳的教学不断积累得到的。比如:视唱练耳中我们要练量的曲目、旋律片断等,练习听记单音、双音、和弦音,其中也包括二声部、三声部以及多声部的视唱练习,听记不同旋律,进行音高、节奏、节拍、力度、“调感”等方面的训练。这些都为我们培养音乐想象力打下了基础。音乐感受力就是善于精确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词汇,扩大音乐视野,同时在音乐形式和载体、风格与审美情趣等方面,也能够获得较多的感受和较深的理解,音乐的鉴赏力就自然随之提高。不同的音乐作品,或者某一个音乐主题都能激发起人们内心的音乐表现力,唤起人的一种内在的音乐感受能力,使人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其创作的欲望。视唱练耳中的许多著名小品、优秀民歌以及一些富有艺术性的技巧练习曲都能以其清醇甘美的旋律给学生以最直接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正是日后他们从事器乐表演时再创造的灵感来源。

5、结语

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表现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使视唱练耳的作用贯穿于器乐教学的全过程,还应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继续探索与发掘。

参考文献

[1]张丽兰.浅谈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09(5).

[2]尹蕾.高等师范院校的器乐课教学[J].聊城大学学报,2002(5).

篇14

关键词:小学音乐;器乐;教学

自从我国推出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速度就大大加快,国家对小学相关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加大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的经费投资,这使得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经费投入的加大以及重视程度的提升并不代表着我国小学教育的水平就能提高。我国的很多小学依旧是坚持传统的教育观念,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来进行相关教学,这不仅体现在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上,更确切地体现在课堂内容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中。就以我国众多小学的音乐教学来说,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纯粹就是按照音乐教材或者完全依照教师意愿来教小学生唱唱歌,虽然这与我国落后的音乐教学条件有关,但是这也恰恰体现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抛去教学条件的客观限制不说,音乐教学发展的乏力性、不完整性才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所在。

一、小学音乐中器乐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虽然小学期间学生所学的音乐方面的内容不完全是专业性的知识,但是由于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这门学科所学的知识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不经常能够接触到的,因此,音乐教师在讲授音乐内容时要不断地为学生铺垫音乐基础,而这种基础的铺垫最有效的手段无非就是引导小学生了解各种乐器,在教学内容中穿插器乐教学的部分。

1.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音乐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此,想要让他们对音乐感兴趣,对音乐中的任务、感情产生共鸣,那就必须从课本以外的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而器乐教学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引导手段,如果没有器乐教学,小学生对枯燥的音乐专业知识,比如音符、音谱等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如果有了器乐教学,小学生不仅对各种乐器的好奇心比较强,而且对这些乐器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思考,这对开发他们的思维非常有帮助,小学生对器乐方面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将器乐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融合起来,帮助小学生产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创造力,有助于推动整个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

2.器乐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观念的更新作用

器乐教学虽然很早就出现在了音乐课堂之中,但是那只是限于更高阶段的教育教学,并不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在小学期间进行的器乐教学能够将小学音乐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并不断地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而且音乐教学的概念本来就不仅仅是唱歌这么简单,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乐感、感情、创造力、灵感以及思维等众多方面的培养,因此,器乐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器乐教学的不断实践能够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完整,推动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

二、器乐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从小学音乐的长期发展来看,器乐教学与专业音乐知识的地位是同样重要的,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学生能够将音乐学好的基本标准之一,因此,器乐教学在课堂上的地位和意义非常重要,器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器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分析

器乐教学在课堂中能够很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器乐的学习是将专业知识与音乐情感结合起来的纽带,为学生开辟出了一个更加丰富的音乐领域。同时器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亲自进行乐器演奏或者认知的时候,能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与历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由于器乐演奏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注重音色上的相互补充,因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器乐教学在实践当中更加能够将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作品联合起来,将它们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培养他们的气质。

3.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源泉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生动的内容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器乐教学就具备这样的气场。器乐教学能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尤其是对某些乐器的喜爱,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存在,小学生学习音乐时才有强大的动力支持。

小学期间的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而器乐教学又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引入器乐教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