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医疗器材评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器材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器材评估

篇1

关键词:对流过热器;金属材料状态;监督运行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uses, the material material quality analysis, the metallographic examination, mechanics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macroscopic, carries on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to the Dou River Power plant #6 stove convection superheater pipe ore sampler, unifies the boiler scene actual movement condition, after elaborated the #6 stove convection superheater moves for 200,000 hours the tubing actual condition, through to tests the result the analysis, judges this length of pipe tubing under the normal operation operating mode, may continue to supervise the movement.

Key word: Counter-flow superheater; Metal materials behavior; Surveillance movement

1 前言

任何设备或部件都具有一定的功能。衡量设备或部件的优劣是看它能否很好地实现规定的功能。设备或部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失效分析是分析设备或部件失效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防止失效再次发生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

在火力发电厂机组服役期间,金属部件由于失效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而导致金属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通过金属技术监督、实验的方法,对使用中的材料特性及失效分析到位,对受监督的部件进行检测与诊断,及时了解并掌握金属部件的质量状况,准确地找出失效的原因,防止机组在设计、制造、安装中出现的与金属材料相关的问题,以及运行中材料老化、性能下降等因素而引起的各类事故,从而减少非计划停运次数和时间,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金属材料失效分析是火力发电厂一项重要的工作,对电厂安全生产和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陡河发电厂#6锅炉,HG-670/140-9型,过热蒸汽压力140Kg/CM2,过热蒸汽温度540℃,1984年12月24日投入运行。本次实验取样管材为对流过热器管(冷段),取样管位置为对流过热器(冷段)左数第26排,前数第一根距下弯一米处;运行温度525℃,规格Ф42×5,材质12Cr1MoVG。该管段自机组投产以来未进行过更换,累计运行时间约21万小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未发现因金属材料不良引起的重大事故。由于运行时间已经超过20万小时,为了确实了解与掌握该种管材(12Cr1MoVG钢)经过长时间运行后组织、性能变化情况,通过对取样管进行宏观检查、材质分析、金相组织、力学性能试验,判断该管材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是否仍然满足使用要求,为能否继续服役,恰当掌握换管时机以防止管材失效以及旧材料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对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2 试验项目

2.1 外观检查

(1)管壁外表面氧化皮颜色呈棕褐色,未发现因管壁超温发生的氧化皮颜色变化,正常。

(2)氧化皮厚度,向火侧0.2mm,背火侧0.15mm。

(3)管壁外表面用放大镜(10x)检查,未发现表面裂纹。

2.2 蠕胀测量

取样管材规格Ф42×5,使用游标卡尺对取样管进行测量,实测直径为Ф41.9mm、壁厚5.0mm。

2.3 材质分析

取样管设计材质为12Cr1MoVG钢。经光谱材质分析确定,管材为12Cr1MoV钢。

2.4 金相组织(1)向火侧金相组织:铁素体+极少量的珠光体+沿晶分布的碳化物,珠光体球化等级3-4级;晶粒度等级:6-7级,见图1;

图1 向火侧金相组织500×

(2)背火侧金相组织: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球化等级为2级;晶粒度等级评定:6-7级,见图2。

图2 背火侧金相组织500×

2.5 机械性能试验

对取样的管件试样背火侧及向火侧各取两个标准试样(纵向),进行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机械性能试验结果

序号 试样位置 抗拉强度(Mpa) 延伸率(δ)% 备注

标准要求(GB5310-2008) 试验数据 结果 标准要求(GB5310-2008) 试验数据 结果

1 #1(向火测) 470-640 570 合格 ≥21 30 合格

2 #2(向火测) 470-640 580 合格 ≥21 30 合格

3 #1(背火测) 470-640 620 合格 ≥21 33 合格

4 #2(背火测) 470-640 605 合格 ≥21 33 合格

3 检验结果分析

3.1 从外观检查及查询运行记录得知,该管段在运行期间未发生管壁超温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9.3.12要求,当管子外表面有宏观裂纹和明显鼓包、高温过热器管和再热器管外表面氧化皮厚度超过0.6mm时;当低合金钢管外径蠕变大于公称直径的2.5%时,必须进行更换。宏观检查发现,表面氧化皮厚度未超标,未发现表面裂纹,未发现管径胀粗现象,符合规程规定的使用要求。

3.2 材质分析

锅炉受热面管设计使用的材料,是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使用工况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而确定。金属材料都有相应的使用温度范围,在这一温度范围内,这些钢材可以按其设计使用寿命安全运行。在安装、检修等环节中若选用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或以不合适钢材代用,将导致使用温度超出该钢材的允许工作温度,造成管子蠕变速度过快,发生爆管。为确定金属材料使用是否合理,必须进行材质分析鉴定。取样管设计材质为12Cr1MoVG。经光谱分析确定,管材为12Cr1MoV钢,材质符合设计要求。

3.3从金相显微组织观察,未发现晶间裂纹,未发现蠕变孔洞。显微组织变化表明,该管段12Cr1MoVG钢组织珠光体中碳化物已经产生球化现象,并且向火侧珠光体球化程度比背火侧材质珠光体球化程度严重。

12Cr1MoVG属于珠光体型耐热钢。珠光体的球化和碳化物的聚居,是所有珠光体耐热钢最常见的组织变化,珠光体的球化是指钢中原来的珠光体中的片壮渗碳体在高温长期应力作用下,随时间的延长逐步改变自己的形状和尺寸而成为球状的现象。球化后的碳化物继续增大自己的尺寸,使小直径的球变成大直径的球,这就是碳化物的集聚。珠光体的球化的结果使材料的常温强度及高温强度显著降低,包括材料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冲击韧性、蠕变极限和持久极限各指标全面下降,塑性、韧性变差,材质老化。

向火侧金相组织:大部分碳化物已经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仅有极少量的珠光体(贝氏体)区域的痕迹,球化等级3-4级。

背火侧金相组织:聚集形态的珠光体(贝氏体)区域已开始分散,组织仍然较为致密,珠光体(贝氏体)保持原有的区域形态,球化等级2-3级。

该管段珠光体已经产生球化现象、向火侧较背火侧材质珠光体球化程度严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9.3.12要求,金相组织检验发现晶间裂纹、珠光体球化达到5级时必须进行更换,但取样管金相组织状态未超出标准要求。

3.4 机械性能试验数据表明,向火侧材质老化程度比背火侧材质老化程度严重;向火测性能试验数据(抗拉强度(Mpa)570-580)低于背火侧(抗拉强度(Mpa)605-620),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在室温时,钢的组织性能是稳定的,但锅炉受热面管都是长期在高温及应力条件下运行,由于原子扩散过程的加剧,钢的组织将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钢的性能发生变化。特别是对钢的高温强度和塑性产生不利的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锅炉受热面管有向火面和背火面之分,向火面壁温度比背火面壁温度高,因而向火面壁蠕变速度较大,金属强度也因温度高而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9.3.12及GB5310-2008《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要求,管材的拉伸性能低于相关标准要求时进行更换,试验数据表明取样管常温性能指标未超出标准要求,不需要立即更换。

4 结论

综合上述试验分析,参照相关标准、规程的要求,得到以下结论:虽然#6炉过热器管金相组织已发生明显珠光体球化现象,并且向火侧较背火侧球化更为严重;向火侧比背火侧材质老化程度严重,力学性能指标较低,但其各项性能指标仍满足标准规程规定的使用要求;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判断,该管段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可继续监督运行。

5 建议

(1)根据上面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该管材并没有达到更换条件,但由于#6炉对流过热器管(冷段)运行时间已经超过20万小时,建议加强监督检查,在今后每次检修中对过热器管取样进行管材使用寿命分析与评估,以达到预防管材失效之目的。

(2)加强锅炉运行操作管理,严格控制运行工况,杜绝超温、超压运行。

参考文献

[1]吴非文. 火力发电厂高温金属运行[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2]胡光立,谢希文. 钢的热处理[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3]DL/T 438-2009.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S].

[4]DL/T 939-2005.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监督检验技术标准[S].

篇2

关键词:提高;医疗器材;管理水平;途径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院管理人员已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水平对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视规范化的器材管理对提高医疗服务绩效和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提升器材管理水平,是值得医疗管理工作者认真探讨的课题。

一、重视医疗器材管理档案的重要作用

完善的医疗管理档案,不仅是最大限度开发和发挥医疗器材在医疗活动中不可替代作用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管理者节省有限的资金,评估器材性能和确定是否进行器材更新换代的重要依据。一台设备从采购立项、设备选型、招标采购活动中同类设备采购的性价比评议、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和诊断准确性的评价记载、维修成本的投入和制造商对设备器材维修的重视程度记载等等,都是医疗器材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和不断补充完善器材管理档案,是器材检修的重要凭证,也是医院管理者做出更新换代同类器材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统一器材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医疗器材在医务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器材管理可以把医务人员对器材的认知从感性的层面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重视医疗器材管理档案的特殊要求,全院一盘棋地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打破科室管理的条块分割,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设备现实的和潜在的使用价值。

设备管理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也是不同使用人员在不同使用时段对设备使用性能的客观性的评价,因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该注重档案记载的持久性、细致行、科学性和规范性。

医疗器材档案根据设备使用的时间属性,可分短期档案、中长期档案和长期档案等几种,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也要在一定时间内确保档案管队伍的稳定性。长期档案的管理人员工作异动时,应在医院人事和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认真做好档案交接。

大型设备的器材管理,从采购立项,设备选型,招标采购结果记载,使用阶段的记录,维修过程的记载,直到超过服务期限的设备报废记载等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形成大量的档案资料,构成了档案管理很长的周期性和延续性,重视这一特性是确保档案完整性的前提。

设备器材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依据设备来源的国别和技术构成可分为国产、进口和中外合资三大类,因此,档案记载形式可能涉及到几种记载形式,不能因为不熟悉某种语言而舍弃某种文字的档案资料。

设备档案不仅仅是纸张,有时还包括照片、光碟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载体形式,因而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多样化的档案管理水平,不能因为管理技能不足导致某种档案遗失。

档案来源可能是多个科室,档案使用也涉及到多个科室,因而档案在传递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记载,进行集中管理,以免造成档案材料的破损和遗失,确保成型档案的完整性。

三、做好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网络,强化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建档意识。成立由医院领导牵头负责的档案管理网络,实行设备管理科、具体使用科室、具体操作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签订器材管理责任状,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把器材管理档案纳入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对科室绩效管理考核范畴。不仅要明确器材操作人员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职责,也要明确他们日常使用记载的职责,形成定期上报使用和保养记录的习惯,在此基础上,经档案管理人员的甄别,形成有效和详实的档案资料,从而形成一个高效和全员联动的档案管理网络。

二是重视档案材料的使用和形成效能。器材采购文件要分门别类的按年份归入器材档案,设备从采购到安装使用,都要有器材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整理和提炼后,再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把档案管理的阶段性成果下发至各科室,指导各科室规范的操作和保养设备器材,同时把形成档案的各项要求明确告知各操作人员,让其能按照归档要求形成第一手档案资料,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三是医疗器材采购、调试、检修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记载资料,以及随机配送的软件等技术资料也要归档保存。

四、提高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提高档案馆人员的归属意识,在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等方面重视他们的工作付出,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杜绝档案管理队伍流动性过大的现象。

二是重视档案管理水平对医院管理绩效在节省资金方面的积极作用,重视档案管理水平的社会效应,选拔和招聘高学历和高素养的人员进入档案管理队伍,杜绝档案管理人员在医院地位的边缘化倾向。

篇3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 近年来,过度医疗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过度医疗行为形成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将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病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

关键词 ] 过度医疗;原因;防范措施;法律追责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49-03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causes,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legal responsibility

WANG Xiaorong QIU Yonggu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 Jiangsu 22600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draws common concern . Analyzing the reason of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 targeted 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will be advantageous to control medical expense excessively quickly growth and lighten patient´s medical expense burden.

[Key words]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Reason;Preventive measures;Legal responsibility

《侵权责任法》首次确立了“过度检查”禁止性条款,确立了过度医疗中的过度检查进行追责的法律依据。过度医疗对病人和医疗行业都有危害。一方面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有些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另一方面把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与医疗创收相联系,治病救人的动机受到怀疑,病人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破坏了医疗行业的社会整体形象,破坏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对过度医疗现象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期望减少乃至杜绝过度医疗行为,从而控制医疗费用异常增长,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1 过度医疗概念和表现

过度医疗与适度医疗相对应,指医疗机构提供了超出病人个体和社会医疗保健实际需求的医疗服务[1]。它集中表现在过度依赖仪器检查、过度用药、过度使用手术器材、手术滥用以及大量病人到异地就医。通俗的理解,就是可以不做的医学检查却做了医学检查,可以做普通且费用低的检查却做了费用高的检查;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却用了药物,可以用费用低的药物治疗的却用了费用高的药物;可以不做手术而用药物治疗的却做了手术,可以做范围小一点的手术却做了范围较大的手术;可以不用医疗器材的手术却用了医疗器材,可以用费用低的医疗器材却用了费用高的医疗器材;可以在中小医疗机构诊治的却到大型医疗机构诊治。还有一些非法的医疗机构和部分医疗机构违法诱惑骗取病人进行的医疗,没有疾病的骗成有病的治疗,本来只是小病却骗成大病来治疗,已经属于诈骗、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

2 过度医疗行为形成原因

2.1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的前提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了更多可以选择得计病诊断治疗方法,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技术含量较高,收费价格往往定位也较高,促使了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2.2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患方的主观因素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健康的需求随之增加,除基本的治病需求外,很多人对健康查体、医疗保健、疾病诊治提出了更高的消费要求,期望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够更快、更好、更有效是患方的普遍心理要求,要求检查治疗的项目全面性、多样化、高标准,必然带来就医费用的加大。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没有指征但是患方强烈要求导致剖宫产率很高[2]。这种由于患方过度要求进行治疗带来的危害,有些可能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得以确认。

2.3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患方的客观因素

近些年来,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交通条件快捷了,各地医疗机构间的还存在着差异,许多病人,特别是自己负担大部分医疗费用的病人,通常会挑选医疗水平好一点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前往就医,甚至参与选择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形成大型医疗机构越来越大,病人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各地都有,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导致大量的病人涌向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甚至形成人满为患的看病难,而乡镇小型医疗机构病人少,甚至产生生存危机。

2.4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医患双方共同因素

在医务人员非常重视患方的知情同意和医疗选择权的今天,患方对医疗方案有选择权,但是患者对医疗的选择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费的选择,在医生与病人之间,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医生掌握的医学信息病人并不一定都了解,病人对医疗方案的选择几乎没有弹性[3],有时医生的一句话,就会让他们做出倾家荡产的决定,因为生命高于一切。如果医生能从病人的角度去介绍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包括所患病种的有关治疗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目前医学界对这些治疗方法的进展和争议,病人充分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可能较为理性。

2.5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医方的主观因素

医疗纠纷的处理中“举证责任倒置”,以及不少医学和非医学专业人士对疾病诊断治疗的“事后诸葛亮”的看法,促使很多医务人员有防御性医疗行为,对病人诊断治疗采取“更全面、更保险”的方案,宁可做一千个阴性结果的检查,不可漏掉一个阳性结果的病例,因为不做检查导致误诊、漏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耽误一段时间,产生不良后果,那么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将要面对严厉的质疑和可能承担巨额的医疗赔偿。设想那一位医务人员有过类似经历后,当他再次面对类似“头痛、腹痛”症状的病人,病人很可能只是轻微的功能性疾病,在数年前,可能直接予以一些药物对症治疗,但是,在当前医疗环境下,为了排除那些可能性很小的严重疾病,往往很难让医师决定不给病人做一些医学检查,除非病人拒绝检查。

2.6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医方的客观因素

由于财政投入的不足,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生存与发展的困境,部分医疗机构以经济创收为目的,部分医生利用自己的诊疗权力诱导患者过度利用卫生服务,诱导医疗需求过快增长,这就是提供者诱导需求[4]。比如,医院为增加竞争力和医疗收入,高消费设备替代便宜的常规设备,为早日收回设备的成本,医院不反对甚至鼓励医生多做检查。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及科室的盈亏紧紧联系在一起[5],医院按科室医疗收入完成情况分配奖金,促使医生想方设法增加诊疗项目、次数,以期获得满意的奖金收益。此外,临床用药很多为进口药品,国产、廉价的药品被冷落;高消费、高风险、有创性诊疗手段适用指征过宽而过度使用。

2.7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社会其他因素

近年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企业过多、过滥,企业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是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存在恶性竞争,企业在市场中逐利行为,以及定价、核价机制不科学、不合理,造成了药品、医疗器械销售的虚高定价,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费用增高,流通中层层加价,使药品在流通和销售渠道中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以相当于成本数十倍的价格向医院售药[6]。而利润少的传统的廉价经典药品生产减少甚至退出市场,直接推动药费的过快上涨。虽然国家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降低药品价格,但药品销售价格与其实际价值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另外,进口高质耗材、一次性卫生材料等定价上没有统一参照标准,在使用上缺乏规范化和有效监管,部分医院过度使用,这也增加了患者的不合理负担。

3 防范过度医疗行为的措施

3.1 医疗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树立诚信服务理念;要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许多医院采取单病种付费制度,对常见病、多发病明码标价,实行最高限价,以此降低医疗费用[7]。也有实行医务人员年薪制、切断医生工作量与收入的关系,推行“收支两条线”模式,医院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医院支出由财政统一发放,来控制过度医疗,从而降低病人医疗费用[8]。也有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目的就是要遏制过度医疗,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负担。

3.2 医疗机构之间可以采取的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合作与互动,大中型医疗机构要通过帮助进修、医疗援助带教等措施提高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小型医疗机构要利用自身区域优势和现有资源,提高就诊率。通过对病人流向合理控制,规范转诊制度,使得大中型医疗机构集中力量解决疑难复杂性疾病,小型医疗机构为常见病病人进行快捷方便的诊治服务。医疗机构之间实行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3.3 医务人员可以采取的措施

要增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自觉性,提倡行业自律,坚决抵制并剔除影响整体医疗行业形象的“害群之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评估,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9]。要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选择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尽可能采取效果好、费用合理、风险小的诊疗方案。要传承那些具有特色、行之有效并且价格适中的疾病诊治方法。

3.4 患方需要采取的措施

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过度医疗的认识也不同。要普及医学卫生知识,使病人理性选择就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医疗机构就医,选择符合自己经济条件的医疗诊治方案。病人要正确理解医学科学,树立适度医疗理念。医学科学还存在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一些无法挽救的病人,比如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为让病人多延长一分钟生命,不惜投入巨额医疗资源—如费用昂贵却效果甚微的药物进行医疗,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是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这类治疗基本取决于患方的态度和决定,如何加以控制,值得商榷。

3.5 医患双方需要相互尊重、友善交流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但是医务人员把病人的病情、进行医学检查、各种治疗方法及其利弊等情况,尤其是对于诊疗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情况,可以选择的几种方案的风险区别,要向患方交代清楚,让患方充分考虑后选择。同时,医务人员要采取积极而慎重的措施进行防范,尽可能降低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患方要充分理解当今医学科学的局限性,要尊重医务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要密切配合进行医学检查与治疗。

3.6 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

卫生管理和医保部门要对就医行为的合理性加大审查力度,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合理性要加强监管和审查,通过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对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不断完善制约机制,对大量的病人涌向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科学分流,促进合理就诊。药品管理、物价、税收等部门要对药品与医疗器材生产、流通环节进行规范而有效的管理,对进口药品、新药品、进口的医疗器材要严格审核、合理定价,遏制市场的恶性竞争。要落实药品零差价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大力扶持传统、廉价、经典药品和材料,使得厂家愿意生产,销售商愿意推销,医疗机构愿意使用,最后病人得到实惠[10]。公安、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肃处理违法行医行为,依法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打击回扣、商业贿赂行为。

3.7 社会各个行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要加大预防疾病发生的管理力度,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预防疾病的认识。要解决近些年来生产过程中带来一些环境污染问题,防止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恶性事件发生。要加大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生产者的打击力度。呼吁诚信为本,生产不危害健康的合格产品。近些年来,一些不合格的有毒害的产品已经造成危害后果,有病人因为受环境污染或接触有毒产品导致患上白血病等疾病[11],一旦患病,那样将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

4 过度医疗进行追责的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侵权责任法》尚未提及不必要的治疗,这是我国法律制定前进中的慎重之举,尽管这样,这仍然是我国法律对于过度医疗中的过度检查首次进行禁止性规定,具有划里程碑的意义,今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必将受到相应追责。因为过度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致人损害的,患者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以及《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等法律法规,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过度医疗侵权赔偿方式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其中以赔偿损失等经济赔偿为主。

[

参考文献]

[1] 张慧敏,石俊仕.谈过度医疗及防控[J].中国卫生产业,2012(20):179-180.

[2] 赵海峰,张允喆.无指征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33(7):76-77.

[3] 解伟.医疗信息不对称是不折不扣的“双刃剑”[J].卫生经济研究,2012,300(5):94-95.

[4] 孟庆跃 .卫生经济学[M]. 海口:海南出版公司,1997:77-102.

[5] 阎惠中,我们还有公立医院吗[J].中国医院管理,2005(11):14-16.

[6] 候建鹏.春天的聚会—看两会,话医药[J].医药世界,2005(3):20-25.

[7] 高启达,蒋歆昶,朱志忠.实施单病种限价付费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益[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1):20-22.

[8] 杨肖光,代涛,王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5):15-20.

[9] 张方,商建国,肖辉.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系统实现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36-37.

[10] 蔡海平.对“药品零差价”政策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305(10):57-58.

篇4

奥沙利铂(oxaliplatin for injection)又名草酸铂、艾恒(eloxatin),商品名乐沙定是常用于治疗结肠癌的化疗药物之一。 奥沙利铂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奥沙利铂有轻微的致糜作用,常可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硬块等静脉炎表现。现介绍1例经外周静脉双路静脉同时输注奥沙利铂与亚叶酸钙注射液时,发生渗漏,造成组织大面积水肿,继而纤维化的病例,希望同行在以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63岁。诊断胃癌术后化疗后PT4N2M1,肝转移癌,淋巴结转移癌,周围神经毒性Ⅱ级,双侧手背至前臂外周静脉网均色素沉着,无疼痛及红肿。于2009年12月5日在我科行第6次化疗, FOLFOX方案化疗。当日护士采取一侧上肢双路静脉输液,穿刺部位为左前臂掌侧下1/3处的头静脉(输入亚叶酸钙)及贵要静脉(输入奥沙利铂),在输注奥沙利铂与亚叶酸钙各约150 ml时,发现前臂肿胀,肿胀面积为5×10 cm。主诉:无疼痛,立即停止输液,接20 ml 5%葡萄糖注射器回抽,两条静脉通路均有回血,回血至头皮针距钢针处约4 cm,判定是两种药物同时外渗所致,拔针,轻压5 min止血。用25%硫酸镁持续湿敷,同时嘱患者抬高患肢过心脏,制动,手指轻握活动,抓挠运动,每次3~5 min,每日3~4次,至2009年12月7日,整个前臂肿胀,臂围增粗3 cm,主诉疼痛,起泡3个,每个直径约为0.5×1 cm,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各一支混合后分三次外敷,利用高渗糖渗透压大,激素作用减轻炎症渗出,缓解局部肿胀等炎症反应,也可抑制炎症后期毛细血管增生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粘连及疤痕形成。维生素B12可通过局部神经感受器及痛觉中枢阿片受体达到镇痛作用。利多卡因+ 山莨菪碱+硫酸镁各一支外敷,经皮肤快速吸收进入组织,减少局部组织的水肿及炎性反应,解除痉挛,促进血液循环[1]。配合理疗照射,1次/d,共做10次,肿胀减轻,除穿刺点周围肿胀面积约4 cm×7 cm外,周围消肿。肿胀部位色素沉着,继续敷以喜辽妥,3个月后,穿刺点周围面积约4 cm×7 cm组织纤维化,色素沉着,直至患者死亡,未愈。

2 讨论

奥沙利铂有轻微的致糜作用,药液外渗常可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硬块等静脉炎表现。化疗前护理人员未认真评估患者,专科知识缺乏,对化疗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对血管的评估不充分,健康教育不充分,如未充分告知患者药物的性质与需要配合观察的内容,如穿刺点周围红肿痛苍白随时告知护士,护士未做到勤巡视、勤观察,未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医疗器材,如中心静脉穿刺或留置针穿刺,外渗后,未及时处理,外渗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10%硫代硫酸钠4 ml+灭菌用水6 ml充分浸润注射,抬高患肢[2]。外渗早期可采用25%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禁忌冰敷[3]。化疗药物外渗后,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3 教训

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在于预防,主要从护士的培训、患者宣教、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4]。应建立化疗药物观察表,制作健康教育宣传单,提高护理人员评估患者血管,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强度,化疗的给药途径,化疗过程中的舒适度能力。正确选择给药途径,医疗器材,勤观察,勤巡视,做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掌握外渗预防及处理应急预案及流程。肿瘤科护士具备有效防治化疗外渗的知识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强化肿瘤科护士有关化疗药物外渗防治知识的弱项专科培训刻不容缓[5]。

参 考 文 献

[1] 马双莲,薛岚.化疗药物渗漏、静脉炎的处理及预防.实用肿瘤科护理及技术,2008,4:33.

[2] 柯熹,许乐,林冰心.肿瘤化疗药物外周静脉渗漏后处理的新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4):68-70.

[3] 林菊英,马双莲,薛岚,等.化疗药物渗漏、静脉炎的处理及预防.实用肿瘤科护理及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4:36.

篇5

健康是不可替代的财富,人力资源是成功的核心组织,在当今竞争激烈市场,用于高级管理层的健康投资比以往显得更重要。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与AList EvenlsInternalional合作推出了第一项针对高要求的中国公民的健康检查旅游项目。此项目可用于个人或小团体,整个行程在四天之内以简单的形式完成。提供在欧洲最顶尖的诊所享受安全和有保障的预防性检查服务,以最少的时间避开高管离开职位过久的不便。参加者将亲身经历巴伐利亚的首都慕尼黑的自然美景以及由德国顶尖医疗机构Diagnoseklinik提供的最好的预防性健康检查服务。

我们往往低估了预防性检查的价值。慕尼黑顶尖医疗机构Diagnoseklinik拥有100多位肿瘤诊断专家和先进切割技术,先进的医疗器材,在基因分析,体内扫描、癌症和肿瘤检测领域方面一直是领先者。该项目提供由德国资深健康评估医师针对高端肿瘤诊断的完全虚拟,非侵人人体的深入健康评估诊断。全程陪同包括中文语言协助和回国后的中文咨询跟进服务,医师将协助提供咨询和解释最终体检报告,并给出任何可能性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建议。

全程专享体验包括豪华商务舱,人住五星级巴耶里舍,霍夫大酒店,豪华轿车接送和陪伴旅行,附加全程中文导游服务。此外,医疗保险公司支持这样的项目,按照个人的保险项目,可报销部分或全部的诊疗费用。

谢晖,一兆韦德健身股东以及著名职业足球运动员,首次体验这种独特的体检项目。“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健康一直是我最关注的。”谢晖说,“我经历过一位与我年龄相仿,曾是我们公司一位重要CEO猝死的意外,他的去世是公司以及家庭的一个巨大损失。显然,德国最好的临床预防诊断检查不是奢侈品,而是一项确保持续健康和金融安全的产品。诊所的医疗专家不仅以对待高端VlP的态度对你进行体检服务,而且对你的健康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教给你最新的预防诊断技术。他们使用最高标准的3D无创、快速的诊断程序。”

A List Events International执行总监Kinga Hutchinson补充说:“预防医学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因此应使用最先进的方法完成最好的专家检查。”

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风险;预防

手术室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职业群体,近年来,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在我国开始受到关注,也作了一些相关的调查研究,本文就国内外血源性疾病对手术室护士的暴露风险与预防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

1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特征与危险因素

1.1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概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特点,手术室护士最易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发生暴露。国外和国内的相关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42%~86.4%;国内60.6%~88.3%;尽管报道的暴露率这么高,但是还有研究报道漏报率也是相当惊人的。

1.2手术室护士职业的危害 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而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3种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前瞻性研究指出:一般通过黏膜接触暴露感染的危险低于经皮损伤暴露,而通过1次针刺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HBV、HCV、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6%~30%,3%~10%,0.2%~0.5%。平均概率只能反映暴露人群总的感染危险,不能用来评估特定暴露事件,对与某个具体事例暴露危险大小还取决于:暴露的频率与性质、有无可见血与量、是否含有病毒及病毒的滴度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等因素。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另一个危害是对暴露者的心理影响,尤其是暴露于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多数暴露者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悲观情绪[3]。有人甚至还因此停止了工作,而且对患者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重卫生人员的心理压力。

1.3导致手术室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

1.3.1暴露途径 主要通过针刺、玻璃碎片、手术刀片或其他锐器所致的皮肤破损和黏膜溅洒等方式暴露[1]。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针刺伤是造成护士皮肤损伤的 最主要职业因素。经常接触针头者其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23倍。这是因为大部分穿刺性操作是由护士执行的。其次,尽管有研究证实黏膜暴露的感染危险比经皮暴露要低,但在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医院发生黏膜接触的几率却更高,还有文献报道:持续的黏膜暴露累计起来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大,偶尔接触血液体液者是不接触血液体液者的1.6倍,经常接触血液体液者是不接触血液体液者的2.4倍。

1.3.2环境因素 不同工作部门因工作紧张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护士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比例明显不同。手术室是锐器伤最多的地点,另外,工作要经常接触或处理患者血液、体液的部门也是爆发率高发的场所。工作环境是导致接触暴露的重要因素。

1.3.3与暴露发生密切相关的器材及防护设施 锐器伤的主要器具有头皮针、输液针头、抽血针头,其中空心针头占69%。另外,操作中使用防护用品是防止血液意外接触的主要措施[4],且手套的作用尤其显著。手套虽不能预防刺伤,但能够减少暴露时进入伤口的血液量。有研究表明,即使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该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仍可能减少52%以上,还有戴双层手套比单层手套有更好的预防效果。而国内更多的研究显示68.9%~82%的护士在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时从不戴手套,这提示国内护士防护意识淡漠。

2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研究进展

2.1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感染的主要职业因素。国内护士学校应普遍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及相应教材,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及防护教育,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意义重大。

2.2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材 随着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不少具有防护作用的医疗器材,可归纳为以下几类:①个人防护产品:主要包括防渗血、渗水、渗病毒的屏障设施(手术衣、手术巾、隔离衣等);②安全注射装置:自动毁形注射器、回缩或自钝注射器、自钝静脉切开装置、庇护型静脉导管等;③废物安全处理系统:锐利物收集容器、感染性废物压缩机、感染性废物安全焚烧场等。按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局(OSHA)规定,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锐利物收集容器要易于分辨内装的锐利物量的多少,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具有防刺防漏、易管理等特征[2]。

2.3医疗管理部门的干预

2.3.1法律干预 法律干预是通过法律或法规的手段强制性的要求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从而达到减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目的。美国在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方面有3项规定:①CDC的标准预防原则,按此原则护士应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都视为有传染性的,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针刺预防原则。②美国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局(OSHA)1992年了一个执行标准预防的管理规定,要求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个人保护设备,配备专门的感染控制人员,提供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暴露后管理计划等。③使用安全性产品的法律,目前美国加州、德州等十多个州已通过了强制性使用安全针头装置的法律,按此法律,医务人员有权要求使用安全性能好的产品。并且定期在互联网上向卫生人员公布安全性能良好产品名单,以便卫生人员查询监督。

2.3.2行政干预 ①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报告及反馈制度。②制定安全操作原则,提供新产品安全使用的相关培训,以提高护士标准预防的依从性。③免费为员工注射乙肝疫苗,目前只有HBV有育苗可预防,HCV和HIV尚无有效的预防药物。对于具有HBV表面抗原抗体的护士,职业暴露于污染了HBV的血源性病原体不存在感染HBV的危险。

3 小结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预防,要将精力集中在预防方面,鼓励进行预防措施和可行性标准方面的研究。我国近几年才开始重视护士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有关的法律发规尚不完善。这就要求医疗管理部门、医疗器械生产部门和护理人员3方面共同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持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3,38(6):422.

[2]张帆,周密,孙玉卿,等.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11,5(1):37-38.

篇7

关键词:医院物资管理;流向监管;流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9-0000-01

Hospital Supplie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Qin Yisi

(Zhanjiang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Zhanjiang524037,China)

Abstract:For a long time,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medical consumbles and effective control the flow of materials,almost every hospital has tried a variety of ways,but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concentra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consumbles and the supervision of flow direction.With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of hospital supplies and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the system has achieved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s.

Keywords:Medical materials mangagement;Flow direction monitoring;Flow control

一、引言

医院物资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医院消耗性物资进行管理。医疗产品的使用必须做到安全和合理。患者在医院检查或治疗过程中,身体不会因器材或药品的使用而引起损害或受到威胁,这就是安全。严格按照物资采购、保管和配送的程序,使用流通规范、资质齐全、质量可靠的医疗产品,是保证安全的前提;而合理则是指通过医院行政手段的干预,使医疗产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既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又能保证供给充足。

二、医院物资使用基本情况

医疗物资使用的基本情况是:由于医院几乎所有的临床及科室都会涉及到,因此物资消耗品种比较多,年消耗费用占到医院总收入的六分之一左右,其中单价大于200元的高价物资占到物资消耗费用的70%,但是这些物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如果想改善现有的管理效益,对高价物资管理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三、物资使用现存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一般医院物资领用流程是物资管理部门设立物资库房,由使用科室按先填表后领取。使用科室自己填写报表,一般没有制约,随意填写。传统的管理手段使行政部门不能准确掌握物资在医院的实际使用量和使用方向,这样就会使得监管出现漏洞。通常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安全问题:(1)重复多次使用一次性物资。(2)其它医院物资通过非正规手段进入医院。(3)科室保管失职,造成有些物资始终没有使用,最终过期报废。2.经营管理问题:(1)使用率很低的物资却仍然占用着医院大量的流动资金。(2)医院物资流向其他医院。(3)物资收费不规范,造成使用成本无法精确掌握。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院要对物资的使用加强监控;二、要对物资的消耗数量和消耗方向进行科学的管理。

四、物资流量和流向监管方法

所遵循的原则:对物资数量进行监控和物资流量进行监管。实现方式:以医院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为基础,开发物资流动数量和流动方向控制系统。

(一)物资流量和流向管理系统。基于相应流程设计医院收费系统网络及医疗器材管理数据库,明确各流通环节所具有的操作权限,实现实时物资监控。包括如下的五个功能:1.当使用科室领取完物资后,二级数据库能够自动产生物资使用的数据,使用科室从中可查询本科室的物资使用情况。2.在数据管理上,不可收费项目与物资是一致的。不可收费物资使用后在系统上对应的操作是库存减少并记录备份[1]。3.可收费物资领取次数和记费次数是一一对应的,其使用后在管理系统上的操作是记费,相应库存兑减,同时记录备份。当二级库没有该科室的物资库存时,不再允许取用操作。4.当科室领取物资时,系统自动弹出该物资库存数量的信息。如果低于所规定备用量时,系统自动提醒采购人员及时采购。5.对任意某种指定的物资,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数量统计。

(二)三个层次的行政管理。1.医院物资部门负责制度的制定以及监督执行。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账目体系、形成规范的计费体系和合理的成本合算体系。2.器材管理部门。(1)器材管理科负责对耗材进行管理。对于不同科室所使用的耗材,原则上备用量最多不超过该科室一个月的使用量。(2)建立物资供应目录库,物资的名称、品牌、价格、数量等进行网络化管理。(3)医技科室的物资使用去向上要进行监督管理。物资使用情况可从物资管理系统调出,经过分析软件处理后,发现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2]。3.使用科室。(1)科室物资二级数据库管理:①要保证管理系统二级库数据与实际二级库存物资数据吻合。②使用不收费物资的,需要在系统上按实际情况录入数据,收费物资还需要计费,系统自动记录备份。(2)手术室物资的二级数据库管理:①手术室采取封闭管理的模式,器材管理科一般都有手术室独立的库房,但是物资的使用必须经过手术室二级库。②科室提出手术申请,手术二级库管理员负责进货。③手术室从手术二级库领取物资。

五、效益评估

通过建立医院物资流量及流向管理的新制度,结合物资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医院物资领用这一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1.物流环节的规范,使得各科室的器材备用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了物资库存,也就减少了物资流动资金。尽管没有考虑医疗业务增长因素,但是医院的物资库存量与以前相比下降了约16%[3]。2.医院一次性物资的违规使用,给控制感染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由于该管理系统具备同一医疗用品不能重复计费的功能,各科室医务人员就没人愿意复用了,控制感染工作难度大大减小。3.管理系统的物资领取和收费授权是一一对应的,院内少收费和医院物资流向别的医院的情况不再出现。同时,由于非正规渠道物资没有收费授权,制止了医院这类物资的流入使用。

六、结论

本文阐述了医疗物资管理使用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医院物资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医院物资使用的有效监控和管理。体现了一个医院对管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另一方面,医院物资网络管理系统替代传统的物资管理方式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4]。

参考文献:

[1]汤黎明,余军,张兴华等.医院器材管理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田[J].究管理杂志,2008,5:475-478

[2]汤黎明,吴敏,戚仕涛等.对医院医疗消耗性材料使用经济分析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9,3:49-52

[3]刘文.医院物资管理与计算机网络[J].医疗设备信息,2007,2:36-37

篇8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5.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8.环境卫生学的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方法按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三)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6.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7.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四)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4.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对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5.医院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医院自配消毒药时,应建立消毒剂使用登记册,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内容,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配制。

7.医院使用消毒器械时也应建立使用登记册,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8.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9.禁止医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有无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均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

9.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记录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条形码应贴在病历上。

(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医院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管理,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不得排放、清淘或作农肥。

2.医院必须设置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并有专人负责。

3.污水处理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正确掌握有关卫生知识及设备操作技术。

4.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5.化学毒性废物的管理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遵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执行。

(七)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篇9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现状 有效方法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21-02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及推行新的财务制度。作为医院管理重要部分的财务管理就是如何应用资金,怎样高效地应用资金将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未来发展和医务工作者的利益。实施财务战略将会对医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应该认清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改革形势,创建科学合理的医院财务战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而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首先,国家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各行业的不断改革创新,因此医疗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中。其中包括构建怎样的医疗体系、医院所涉及的范围、医院管理的目的等等,目的是充分发挥医院的社会职能和其经济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改革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改革重点放在了全民受益的医疗体制改革以及随之而来蓬勃发展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上,全面地完善和改革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次,受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行业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医院作为其中之一,不可避免的也存在激烈竞争,也是行业内医疗技术的竞争。医院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定地位,就应该具有人力和物力,即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学历医疗人才,拥有这些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来给予支持,进而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

再者,医院有别于其他行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医院从医疗行为中获得利益,所产生的资金用于分配、奖励,这属于医院的经济职能。与此同时,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系列的医疗救助,是一种社会福利性质的,而且医院要为国家分担许多的社会劳动力,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发放相应的薪资报酬,医院为提高医疗事业的水平和发展而进行科学研究,以上这些属于医院的社会职能。当前社会制度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使得公众对医院的社会职能的要求也不断变化,为此,医院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实施有效合理的医院财务管理非常重要。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问题。财务管理其实质是有效的利用组织资源,进一步让医院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合理的利用自身的投入成本,让每一分每一毫都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实现投入最少,收益最大。由此可知,成本核算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根据调查了解,医院中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院药品的数量以及医院职工的薪酬和隐形的资源。当前许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只是简单的账面资金的清算,忽视了人力资本中职工的价值和医疗设备的折旧价值。显而易见医院就无法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的对自己履行应有的社会职能的程度进行评价和认识,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财务管理中的审计问题。财务审计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单位的财务审计也叫作内部审计,指的是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其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核对,得到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内部审计的内容由清查单位拥有的资产、对单位的现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单位的会计工作等等,以此类推,医院里的内部审计指的就是核对医院的各类资源、管控医院的流动资金和监督医院的会计工作等。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比较松懈,存在问题,比如会计信息的质量存在偏差,监管力度不严、会计部门人员缺勤的现象等等,间接影响了医院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有效实施。

3.财务管理的监管问题。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也是实施财务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财务管理内部的自我检查。所谓的财务管理监督指的是对财务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又科学合理地论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以及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秉着公正和廉洁的原则等。为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效力,有效准确地评价和反馈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多数医院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还存在纰漏,很多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不清楚监督财务管理部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自然不能很好地起到监督作用,使得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比较松懈,没有发挥其作用。所以要想加强医院的社会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进而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效力。

三、t院实施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医院财务战略作为医院战略体系中的职能战略,具有对医院资金进行全局性、创造性、长期性和可靠性谋划的特点,能很好地掌握医院的内部情况和外在因素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进而高效率地实现流动资金使用的均衡与有效流动,增强医院财务的竞争优势。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从不同角度高层次地分析制定医院的财务战略,为医院的发展做好根本保障。所以,实施医院的财务战略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方法

1.全面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要想改善医院财务管理就必须从医院的成本核算入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重新优化和构建新的医疗体制,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第一,普通企业中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由来已久,已形成规律,经验相对成熟。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取其精华制定出适合自身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比如采用多媒体构建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规范医院核算的各类项目的收支范围,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开展相应的成本管理分析评价工作。第二,对于固定资产除了数量的清算外,还要清算其质量以及使用率,并定期进行清算。其中包括对医院药品以及医疗器材的市场价格评估、折旧评估等等,从而确定固定资产的当前价值;清算大型、贵重医疗器材的使用次数,并将其折合成实际产出的经济价值,从而算出原有固定资产的差值;定期清查固定资产使得账面和实际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得出医院实际固定资产的(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21页)较小偏差。第三,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种项目的成本核算,让医院在此过程中成本占据优势、价格竞争同样占据优势。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展各种项目成本核算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2.严格要求财务管理中的审计。医院为了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就先要对其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改善。况且,当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内部审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改善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具体审计哪些内容、用什么方法审计、财务的运行状况如何评定、审计时间。内部审计直接反映了医院的财务状况,为此医院以科室为基本单位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建立统一严格的内部审计方法,先分析各个部门的收支状况,然后汇总财务评价,进而帮助医院制定相应的资金投入计划,并对预期的效益提出意见。

3.加强医院内部资金管理制度。首先,控制内部货币资金的使用。采取货币资金的使用要通过审批进行,这样可有效地运用监督制度,科学合理地控制资金的出入。根据社会形势依法合理地运用各种方法筹集资金,医院应适时地广泛招资,增加收入,科学管理医院后勤,减少投入,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效益。如果遇到资金周转不开时,应科学调配现有财力资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经费流失,并依据医院现有条件,有效利用,建立费用支出“统一掌握,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科室核算”的办法,制定费用支出预算计划。其次,控制医院的内部财产物资。财产清查、盘点的内容包括药品、医疗设备、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由此医院建立合理的清点财产物资的计划、审批、采购、领用和消耗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医院的医疗设备出现状况时,应先依靠医院内部的总务科、设备科等相关部门进行初步检查维修,定期进行保养、清洁等。药品应编制进货计划,开展临床药学监督,每月盘点,避免医院药品积压和经济损失。再者,监督控制对医院的投资建设。在有重大投资项目实行时,应提前进行可行性评估,并进行公开招标,优中选优,让资金实现最大价值化。最后,监督管理医院的负债。充分估计自己的偿还能力,有效利用借款,对借款使用严格把关,提高利用价值,定期将借款偿还银行。

五、总结

综上可知,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项目,因此,要通过实施财务战略的方法来进行财务管理。完善的财务管理能促进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提高医院的社会竞争力,使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妥.对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F实思考.经营者,2015(2)

[2] 周海珍.潍坊商业学校收费及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

[3] 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中国外资,2011(15)

[4] 徐晨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中国集体经济,2012(9)

[5] 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中国医院管理,2012(4)

[6] 章文芳,杜晓玲,张秀娟.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医院成本核算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1(8)

篇10

重大事故发生首先波及企业(现场)内部,当事故能量比较大时,就可能影响企业(现场)以外。此时,事故的控制单单靠一个企业来完成就不可能了,需要政府组织整个社会力量来处理。所以应急预案也相应分为企业(现场)应急预案和政府应急预案。现场应急预案由企业负责,场外应急预案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将事故应急预案分成六个级别:

(1)I级(企业级);

(2)I(级(县、市/社区级);(3)III级(地区/市级);

(4)IV级(省级);

(5)V级(区域级);(6)VI级(国家级)。

二、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1.一级文件—总预案

在总预案中作总体上的描述及必要说明。总预案包括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指导思想及适用性、危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预案的评估与维护等。

2.二级文件—程序

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比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一般包括基本要素、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专项应急响应程序。程序的编制力求格式简洁明了,多以文字叙述、流程图表相组合的方式表现。

3.三级文件—说明书

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信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详细的应急记录便于应急事件结束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三、应急预案的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是一个开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应急预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应遵循体系要素构成和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应急预案体系可以由6个一级和15个二级要素构成。

1.方针原则2.应急策划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法律法规要求。

2.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

(3)应急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

(4)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建立;

(5)日常公共教育。

3.应急响应

(1)现场指挥与控制;

(2)通告、报警:

(3)事态监测;

(4)保护措施:人员疏散、警戒与治安、抢险抢修、医疗救护与卫生服务、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5)对外进行信息;

(6)资源管理。

4.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5..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其中核心要素也是基本要素为: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培训与演练;

(6)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7)保护措施程序:

(8)信息与公众教育;

(9)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10)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

1.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

(1)应根据本单位危险源的特点编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2)救援措施、避险要领应简洁明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企业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1)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结果;

(2)事故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

(3)事故应急救援及紧急避险措施;

(4)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及职责分工;

(5)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6)需请求社会救援的事项;

(7)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考核评价标准;

(8)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3.应急预案制定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针对各项事故应急措施(含信息)、程序和行动计划的文件化过程。预案的制定应按如下程序及要求进行。

(1)危险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主要分析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特征、触发条件、触发后事故演变过程等。通过辨识危险因素和危险部位,确定危险(危害)类型。

(2)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是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危害类型进行分析认定,从而科学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及事故产生危害的大小。根据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害空间范围不同,需要做应急预案的区域范围分为场内应急和场区周围,引起周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就必须编制场外应急预案。由于场外应急涉及到周围的单位和人群,通常需要政府负责协调。

(3)制定应急措施。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别、事故危害等,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可能发生无法直接施救,或可产生较大灾害的事故要给予特别关注,制定紧急疏散等应急措施,防止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承包方、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方根据危险源危险及其发展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情况、地理环境情况等,分别按场内应急和场外应急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编制的预案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修改完善后报上级部门审批。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包括相应的安全小组共同参与。

(4)根据事故应急措施需要,制定应急救援装备、器材配置方案。主要包括需配置的抢险器材设备、人员防护装备、通信设备、救护器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等。

(5)制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方案,并明确职责分工。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在发生事故时能根据事故状况实施有效的协调指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实施有效的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护等工作。

(6)分析确定需社会救援的事项。为了在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社会救援支持,应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确定需要社会救援的事项,纳人预案管理。

(7)制定有关人员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为使应急指挥人员和救援队伍掌握应急指挥与救援要领,危险岗位工作人员掌握事故状态下应急抢险或避险逃生的要领,应研究制定相关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企业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参加应急计划的演习和操练,与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相关人员,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每一次演练后,应核对该计划是否被全面执行,并发现不足和缺陷。企业应在必要的时候修改应急计划,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这些修改应通知所有与应急计划有关的人员。

(g)形成预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和领导审批后,作为执行性文件在企业内执行。

4.预案措施的落实与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确定后,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组织预案措施的落实工作。5.预案演练

预案演练是保证一旦发生事故,预案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演练的主要内容:

(1)事故报告与接报。包括第一时间的事故现场人员或事故发现人员的报告;事故单位接报响应;事故单位向当地政府及其应急保障系统报告,请求外围应急救援支援及其接报响应。

(2)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现场应急抢险或避险。

(3)事故应急调度指挥部指挥与抢险。包括指挥部人员迅速赶赴现场预定位置指挥抢险工作;通知各有关应急机构进人应急状态;指挥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排险、疏散、警戒、救护等相关工作。

篇11

1 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灾害是一复杂的现象,因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角度不同,灾害的定义千差万别。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急救委员会对灾害制定的定义为“人和环境之间的生态学关系被广泛破坏的结果,超过受灾地区的对应能力而引起的生态学破坏”。有专家认为灾害是“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经济破坏引发环境变化或战争、纷争的结果,导致人们心里紧张或身心损害”。亦有专家认为灾害是“人和生态环境之间平衡关系被打破,需要受灾区域积极努力去应对,并对受灾区域进行必要的援助,产生具有一定规模的深远影响,急剧发生的事件”[1]。站在医疗救援的立场,可以将在短时间内或连续出现多名伤病患者,导致该地区内医疗救援出现混乱,需要其他区域进行援助的现状称为灾害。比如多起伤亡事件(multiple casualty incidents,MCI)虽短时间内可影响到该地区的医疗体系,因不需要外援的医疗系统救助显然不能归结为灾害。比如地铁拥挤事件、大型交通事故等。为此,利用急救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应对灾害称为“灾害医疗”,构筑科学基础支持其灾害救援证据的学科叫“灾害医学”。

灾害的分类有多种,常见的分类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特殊灾害。但随着灾害内容增多以及对灾害认识加深,目前的分类已难以包含所有类型。因此笔者参考近年文献,勾画了21世纪灾害分类图。见图1。主要分为三类两期:三类即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其他灾害(包括复合灾害、混合灾害、战争灾害、恐怖袭击等);两期即急性期和慢性期。根据该分类方法,笔者认为我国今后灾害医疗救援的策略重点应放在:①应对NBC(nuclear核、biological生物、chemical化学)灾害;②应对恐怖袭击事件;③对次生灾害/继发性感染进行有效防护(受灾者与救护者);④对于严重自然灾害,应积极完善灾害医疗相关体系的建立等,以减轻受害程度。我国今后应完善的医疗救援项目包括:①积极处理灾害应急精神卫生障碍,及早对受灾者与救护者进行干预;②建立客观的评估方法以评价救援方法的效果;③救援同时考虑受灾人群与救援人员的医疗舒适层面;④医疗救援时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2 建立灾害医疗救援体系

灾害医疗不同于日常的急救医疗,灾害救援属于危机管理,其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即3’s knowing:①了解灾害发生的规律(knowing hazard);②了解灾害救援的脆弱性(knowing vulnerability);③了解灾害的应对策略(knowing countermeasures)。因此,建立其体系不仅关系到自身防灾救灾的医疗救援能力,也关系到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水平,科学的良好的灾害医疗救援体系在救援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灾害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应包括:①地方医学会对当地医疗系统资源进行整合;②灾害资料信息的汇总传递体系;③确定灾害医疗救治定点医院;④灾害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制度;⑤灾害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防灾救灾的预案手册与指南;⑥灾害尸体存放和尸检制度;⑦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方法与制度等。其中对于我国目前来讲确立灾害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尤为重要,包括灾害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的运行机制、物资贮备、医务人员派遣(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ce team,DMAT)、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的完善,以及对转运的要求(建立停车位、停机坪等)。

3 灾害现场医疗

1987年美国联邦危机管理厅(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对在灾害现场尚未救出的人员,联合组建救助小组和医疗小组(Urban Search and Rescue,US & R)成功将患者救出[2],1991年该救援方法在全国进行推广。灾害现场医疗救援是由接受过训练的特殊专家,包括搜索组、救出组、医疗组、技术组等多名成员临时组成的机动小组构成。医疗救助在该团队发挥两个作用:(1)按照医疗救助的优先顺序救出受伤人员或救助支援人员;(2)在救出过程中为伤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医疗救助组成员应由身体强健,有充分救援经验和院前急救医疗能力的医务人员组成。在救出救助时要考虑到救援的困难性、危险性、患者救出的距离、受限的空间,环境恶劣以及坍塌的物品、有毒气体、锐器等带来的危险等情况,比日常急救要有更加充分的安全保障。因此,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医疗器材),在确保安全、回避危险、学会安全生存术的前提下,基于确保自身安全、防止继发损害进行救援活动。医疗救援目标仅限于对伤病患者在救出时能保持生命体征和伤情稳定。

4 检伤分类

检伤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检伤分类的有效性能够通过科学的循证医学被证明,且多种检伤分类方法之间没有互换性,在国家水平上整体认可的检伤分类标示牌和颜色分类并不存在。早在1980年美国就开始应用的START检伤分类法,直到近年来多篇相关文章报道START检伤分类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均低[3—4]。美国各医学委员会根据现状,收集现存可能的证据,根据科学依据和专家们的建议进行新的组合,称为SALT (sort, assess, life—saving interventions, treatment and/or transport) 检伤分类法[5],提倡在全美使用该统一的分类方法。见图2。与既往的检伤分类法不同,在该分类法中使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对特殊个体进行了有效的救助,并划分出灰色标示(介于死亡与重伤之间)。期待我国也能建立自己独特的检伤分类标准,并能接受客观的高水平的评价。

5 心理救援

大规模灾害时需要心理救援的患者众多,如给全部人员进行心理指导将会浪费更多的医疗资源,应根据三个不同层次即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reaction,ASR)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选择不同的心理救援人员。见图3。

此外还要重视救援者的心理障碍,其压力常来源于三个方面:①危机状态下的应激:伴随生命危险的重大事件引发的压力,同事的意外事故、自身负伤等恐惧体验,目击大量尸体或悲惨状况,需要担负检伤分类判断的重大责任,活动在危险环境中,任务失败后的挫折感;②积累的压力:长时间在危险痛苦的环境中工作,救护工作的困难,围绕权限的纷争,不能满足欲望等长期压力蓄积;③基础压力:救护活动是在特殊状态下共同生活,救护内部的人际关系等从环境中产生压力。因此救援者常被称为“隐藏的受灾者”。 解决方法应包括两个方面。压力自我管理:积极思考和自己对话,自我鼓励,明白压力因人而异,了解压力,认识周围制约,不做超越自己的事情。集体解决压力的方法:①出发前的作战指示 briefing(明确任务); ②现场化解defusing(每日全体集合,共同分享自身体验和经验);③任务完成后的任务报告debriefing(全员集合,保护隐私,释放感情,再次认识压力属于正常反应)。

6 灾害后建立流畅的通讯和广泛的信息沟通制度管理

灾害早期救援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现场混乱,引起混乱是由于没有建立流畅的通讯和广泛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讯信息的交流在灾害现场指挥中不可欠缺。如不能真实了解灾害现场的受灾状况,现场应对的必要体制就无法确立。如各部门的活动不能真实恰当的汇报,就会导致不当的部署,产生过度配置或配置不足。尤其是紧急避难等命令下达时,可关系到队员的生死。可以说,通讯信息的交流对有效的现场活动以及确保人员的安全来讲是最重要的因素。

灾害后信息的收集和判断内容包括:①把握受灾区域整体状况,进行调査、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决定救援方针;②收集信息的目的(确保医疗救援手段、选择相应的医疗器材等);③收集信息的内容和种类(受灾区域的整体状况、医疗需求等);④信息的来源(现场指挥部、现场消防、警察、其他医疗救援队等);⑤收集信息的方法(当面交接、电话等);⑥提供信息的场所(派遣地卫生部门、现场指挥部等)。信息沟通应包括双向化两方面内容:①提供客观的事实、数据和证明材料;②基于该状况进行判断、评估、预测。

建立健全灵敏的通讯网络是提高急救应急能力的基础,要充实无线电话设施,力求信息畅通,使各级城市的区域性急救通讯网络化。

7 灾害教育培训

1986年欧洲灾害医学中心(European Centre of Disaster Medicine)就开始负责培训相关的救灾医务人员,尤其针对院前急救人员开展灾害救治管理以及应对大灾害能力的培训[6]。后来世界各国尤其在发达国家也相继成立了全国性的灾害医学学术组织和灾害医学救援中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7],并先后开展了灾害医学教育培训活动。我国在过去诸多灾害救援过程中暴露出救援医学水平的低下,各自为政,没有通用语言等问题导致救援现场异常混乱等,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尽快缩短差距的最好方法便是标准化教育。但灾害医疗教育不同于日常的临床医学教育,灾害发生后,面对大量的伤病患者,救援人员、物资和时间均不充足,不可能在救援现场进行实战指导,即像医院内对临床医生直接行患者床旁病例教育指导(on the job training, OJT)的方式,只能采用以非现场直接的医疗教育培训 (off the job training, OFF—JT)为主的方式。积极引进包括英国开发的大型灾害医疗管理与支援教育课程(major incident medical management and support,MIMMS)和瑞典研发的紧急事态训练体系(emergo train systemTM,ETS)等进行模拟演练,对于我国开展标准化灾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灾害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临床医学,它不仅包括医疗,还有危机管理,协调等方面内容。我国虽然经历了多种灾害的考验,但在灾害救援过程中的表现与先进国家还有差距。灾害医学对我们来讲还只是一个开端,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的灾害医疗救援体系、提高现场医疗救援能力、培养专业化灾害救援人才等等众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Al—Madhari AF,Keller AZ. Review of disaster definitions[J].Prehospital Disaster Med,1997,12(1):17—21.

[2]FEMA task force medical specialist training manual[OL].http://fema.gov/emergency/usr/medmanual.shtm[2007—05—25].

[3]de Ceballos JP, Turégano—Fuentes F, Perez—Diaz D,et al. 11 March 2004: The terrorist bomb explosions in Madrid. Spain—an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injuries sustained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asualties treated at the closest hospital[J].Crit Care,2005,9(1):104—111.

[4]Kahn CA, Schultz CH, Miller KT,et al. Does START triage work? An outcomes assessment after a disaster[J].Ann Emerg Med,2009,54(3):424—430.

[5]SALT Mass Casualty triage: concept endors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Committee on Trauma, American Trauma Society,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S Physicians, National Disaster Life Support Education Consortium,and State and Territorial Injury Prevention Directors Association[J].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08,2(4): 245—246.

[6]Delooz H, Debacker M, Moens G,et al.European survey on training objectives in disaster medicine[J].Eur J Emerg Med,2007,14(1):25—31.

[7]Arnold JL.Disaster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 Future hazards, vulnerabilities and risk[J].Prehospital Disaster Med,2002,17(1):3—11.

(收稿日期:2012—07—1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01

作者单位:570102 海口,海南医学院(吕传柱);山西省晋城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张海涛)

篇12

关键词:医院科室 成本核算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56-02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治疗越来越细化,而医院各科室的经营成本问题成为医院核算管理中重要的M成部分。当今,很多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质量水平,不断地改革完善考核的机制,使得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改革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了医院科室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及规范化。而各科室在完成医疗服务的同时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的区域,一方面提高了医疗器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医疗器材的浪费程度,让医院各科室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使医院更能够全面实施科室成本管理以及科室成本控制。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含义和特点分析

所谓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主要是指医院根据相应的财务上的规定,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核算的方法,对医学各科室中的医疗服务、设备的采购以及医疗物资费用的支出需要进行的审核、验算,从而对医院的成本进行全面的考核,通常情况下会将此作为审核的标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进行评估。

就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基本特点而言,第一,医院各科室的成本管理基础比较差,而且成本核算的难度也比较大,这主要体现在成本核算的工具和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如果科室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关,将给科室成本核算带来很大的不便。第二,医院的医疗定价制度给医疗成本造成不可比性,由于科室不同,其医疗成本各不相同,而医院医疗定价使得各科室之间的成本差距比较大。第三,由于医疗市场的垄断竞争,使得医疗成本也难以控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医院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的增加对新技术的投资成本,而在收费方面却没有相对应的变动,使得医院科室的成本不断增大。第四,由于医院医疗服务的复杂性,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多种多样,不利于医院整体的成本核算;由于医疗事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医院也不断的使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不同科室的采用程度不同,其成本核算方法也有很大的区别,最后造成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多样化的特点。

二、医院各科室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各科室人员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

由于医院中的各个部门比较多,成本核算基本上牵扯到了医院中的所有部门,其中包括财会部门、医疗部门等,由于各个部门之间联系较少,导致管理系统之间的衔接不够,再加上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对于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成本管理方面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但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由于各科室医护人员的合作意识不足,最终导致各科室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控制医院的成本,并对医院的医疗成本能够有效的降低,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院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医院各科室管理制度的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复杂的成本核算过程,并且在核算的过程中也容易出错,使得核算的过程变得更加的复杂,后续的核算工作无法展开,最终使得医院的运转效率极大的降低,资源消耗过量。比如麻醉科室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存在差异,在为手术患者实施麻醉时,如果对麻醉剂使用量计算不准确,使用过量将造成麻醉剂的过量浪费,使用量不够将需要再次增加麻醉剂量,依然导致药剂的浪费,同时也给麻醉科室的成本核算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利于麻醉科室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二)医院核算成本的的理论及方法还不够成熟

当前医院的成本核算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及实际的一些操作技术还在摸索之中,并且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以及统一的核算方法,尤其对医院费用的使用方面没有明确的划分与规定,收益性支出以及资本性支出的界限还比较模糊,分摊费用没有详细可行的标准,医院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理论根据,使得成本核算在操作过程中的情况比较复杂,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合理。比如在麻醉科室中,由于麻醉剂的使用不能将药剂量进行固定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手术要求使用麻醉剂的量,因而这方面的灵活性也比较强,上下幅度的范围也比较广,使得支出费用和收益费用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最终不利于医疗成本的核算。

(三)不能科学地处理奖金分配以及成本核算的关系

在成本核算结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进行奖金分配,并有效的处理奖金分配与成本核算两者的关系,可以极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并且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此外,医院工作人员的勤俭节约意识比较淡薄,进行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核算效率也比较低,管理力度不够,岗位的编制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以及设施建设不够合理,最终造成资源浪费,导致人力成本、水电成本以及行政支出的消耗费用成本增加的现象。

(四)医院的成本核算缺乏弹性

首先体现在专业方面,医院中的科室种类比较多,其中内科以及外科的收费的方式和治疗的方法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核算的标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个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小儿内科、呼吸内科以及心血管内科虽然同为大内科,其中的用药机理虽然没有大的不同,但是在使用的药物量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同一种病的治疗,成人用量与儿童用量也有着不同,在这方面儿科的大夫付出的精力比其他的医院工作人员更多,但得到的费用报酬却相差不多,极大地降低了大夫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医院在资产的分配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医院在分配资产时不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出发,一些大的科室的分配比一些小科室的分配多得多,使得大科室的人力资源等十分充足,但小科室却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效率低下,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医院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在医院内部造成矛盾。

三、优化医院各科室成本核算的管理策略分析

首先,建立轻松愉快的管理工作氛围,增强人员对核算工作的主观意识,向医院的工作人员普及基本的管理办法,将大量的医院工作人员带动到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中去,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给医院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工作氛围,不断的优化宣传的方式,让每一个医院的工作人员深刻地体会到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将相关的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内容作为宣传的重点,使得医院的每个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都能够非常地清楚,并且明_地知道与成本核算之间的关系,了解自身工作方面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改进,利用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使得医院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并且能够在质量、服务、安全等方面取得满意的成绩,通过整顿内部的管理,不断地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在医院建设的过程中,将医院的文化建设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人力资源等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证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其次,建立完善的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管理制度。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牵扯到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比较多,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保证工作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标准的核算制度,才能使得医院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第一,严格规范医院医疗设备以及物资的采购以及分配,使得每一步工作都落实到位。第二,认真研究规范成本核算的实施细则,明确各个工作内容地核算方法,确定成本的范围,并且严格地去执行,不断优化和完善报告体系。第三,对考核的制度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结合实际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奖励分配,完善考核方法及管理体制。对于医院的一些固定的资产,要考虑到其维修方面的成本核算,这样可以避免资金的盲目投入浪费,不断的加强维修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的处理,培训其维修的基本技能及素质。在进行医院设备及基础设施采购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供应管理的制度进行,合理的创新改革人事管理办法,将转岗分流、竞争上岗作为其主要的原则,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的效率,在工作人员出差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审批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的按照程序以及标准进行。最后,不断地完善成本核算组织,建立成本激励的机制以及成本预算体系。成本核算作为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牵扯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完善的组织,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才能有序的进行。经济核算部门的管理应该是由上及下的管理模式,从行政到临床,从领导到普通的员工,必须要有一个严密的执行标准,这样医院的各个部门才能有序的合作配合起来,不断的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及竞争力。在医院及成本核算之上要建立相应的成本激励体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的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以及成本的实际支出做严密的考察及审核,对于较为勤俭节约的部门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比较浪费超出预算成本的部门要进行责任的追究,并且给予相应的惩罚,将医院的成本合理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准确地评估医院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成本预算的体系,以后的工作都能够严格地按照要求执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整体管理中,医院的成本核算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在做好医院工作人员提高认识的同时,相关的部门也要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情况完善相应的制度,处理好成本核算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地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能力及水平,从而确保医院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荣华.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管理观察,2016(23)

[2] 刘泳刚.试析医院内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6(18)

[3] 刘辉霞,叶林.医院经济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特区经济,2016(02)

[4] 查娜.医院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长治学院学报,2015(02)

[5] 王洪艳,孙钰,李荷,张媛.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4(22)

[6] 马伊芳,胡成雅.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卫生资源,2014(03)

篇13

巴氏涂片细胞学作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是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假阴性诊断却严重影响临床的预防与治疗,情况令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方法相继问世[1],我科自2005年3月引进宁波美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的TLT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制作液基细胞1 618例;同期用宫颈巴氏涂片检查患者525例,对两组细胞制片质量进行对比,现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检查对象收集我科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液基细胞病例1 618例,年龄21~80岁。同期525例患者接受巴氏涂片细胞检查,年龄21~72岁。

1.2方法液基细胞标本采集及处理:用特制宫颈刷在子宫颈外口顺时钟转动5~8圈收集子宫颈外口和颈管的脱落细胞,将宫颈刷刷头放入细胞保存瓶(100%保存细胞),经离心将标本中的血液、黏液和炎细胞与上皮细胞分离,处理后留取2.5 ml保存液及管底的细胞团混匀后放入甩片机制成直径为2 cm的薄层细胞涂片,95%乙醇固定。宫颈巴氏涂片由妇产科医师用于特制的木刮板,先轻轻擦去宫颈表面过多的分泌物,将刮板插入宫颈管内围绕颈管旋转2周,将刮出物均匀涂抹在玻片上,95%乙醇固定15~20 min。

1.3染色以上两种方法均按巴代染色操作步骤。

1.4标本评估按照2001年的Betnesda系统标本评估标准[2]。

1.4.1满意标本条件直接涂片:① 有足够量保存好并结构清晰鳞状上皮细胞达8 000~12 000个。其覆盖面应超过10%;②足够量颈管柱状上皮细胞团(2团,5个/团)或有移行区细胞成分(化生细胞)。液基制片:除上述外,保存好的鳞状上皮细胞达5 000个以上即可。

1.4.2不满意标本①缺乏足够、保存好和结构清晰的鳞状上皮细胞,覆盖面

气干燥和污染等影响。

1.5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种方法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来分析。

2结果

1 618例患者接受宁波美生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制片背景干净、黏液和炎细胞较少,细胞重叠现象少,满意标本1 502例,基本满意标本114例,不满意标本2例;525例宫颈巴氏涂片受检者,制片背景混杂较多黏液和炎细胞、细胞多粘聚成团,分散者少,满意标本263例,基本满意标本210例,不满意标本52例。

结果表明:离心+甩片液基细胞(TLT)和传统巴氏涂片(PAP)两种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3讨论

巴氏涂片由papnicolaca和Traut于1941年首次应用于诊断宫颈癌,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此法简便易行、经济有效,造成宫颈涂片满意度低的原因有两种:取材器上的病变细胞没有被转移到载玻片上。有研究发现,常规涂片中有80%以上的细胞随取材器被丢弃[3],涂片质量差、不均匀、过厚、过多的黏液、血液或炎细胞遮盖了不正常的细胞,有40%的涂片质量影响正确诊断[4]。液基细胞学克服了以上缺点,改变了常规涂片的操作方法,标本取出后立即洗入细胞保存液中。这样几乎保留了取材器上所得的全部标本,也避免了常规涂片过程中所引起的细胞过度干燥造成的假象。保存液中的细胞经离心沉淀处理,黏液、血液、炎细胞与上皮细胞分离,经甩片后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

综上所述,宁波美生液基细胞制片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宫颈巴氏涂片,为宫颈细胞普查提供了高质量的细胞制片,从而提高了宫颈癌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黄俊,董兆文.宫颈癌早期筛查技术.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11(1):60-62.

2Rober JK,Diane S.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vaginal cytologic diagnoses.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3,1-81.

3Hutchinson ML,Lsenstsin IM,Gnodman A,et al.Homogeneous sampling accounts for the inereased dingnostic accuracy using the Thinprep processor. Am J Clin Pathol,1994,101:215.

篇14

现阶段,医疗数据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如图1所示),这也促进了大数据分析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1医疗监管方对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医疗监管部门应用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国内疾病趋势和公共卫生状况的全面分析,为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在医疗政策制定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可评估现行医疗政策的执行效果,根据执行效果对医疗政策进行修订。同时,医疗监管方还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各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对比分析医疗手段的有效性,督促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水平。1.2医疗服务提供方对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对于医疗服务提供方而言,其对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临床决策支持、用药与医嘱自动报错、医疗服务水平评估、异地病患监控等等,由此大幅度提升了医院的运营效率。随着电子病历不断完善,借助大数据分析相关的医疗数据,以此来对各种干预措施进行比较,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信息支撑,这样能有效解决过渡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情况;用药与医嘱自动报错能够减少处方误开的可能性,可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通过对病历等数据的分析,可给出相应的治疗路径,从而为医疗人员提供参考;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找出医院服务质量、费用支出以及绩效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医疗机构精简业务流程提供参考,除能够使成本降低之外,还能使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在家中的病患,可通过传感器将测得的心率、血压等数据传给医院,为医疗人员的诊断提供参考;对病人档案进行大数据分析,可确定出某类疾病的易感染人群,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和治疗模式,由此可使治疗效果获得提升。1.3医药医疗产品研发方对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医药医疗产品的研发方对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药物的研发、测试以及临床实验过程予以支撑,另一方面是对药物的市场和销售策略进行辅助。借助预测模型,能够对产品的安全性、可能存在的副作用等进行评估,由此可使新药的研发时间大幅度缩短,这样能够使研发资源的配置效益得以提升;依托临床试验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选取出最佳的药品剂量,能促使临床试验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利用大数据分析,可对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从而快速找出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给用药人群的安全提供了保障;通过大数据分析,制药厂家和医疗器材研发机构,可获悉各种疾病及相关治疗费用的发展趋势,为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1.4医疗保险方对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医疗保险方对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新的医疗保险产品、获悉客户的实际需要据此制定营销策略、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节约成本、对商业与社会两种保险之间的合作方式进行探索、对理赔模式进行创新等等。利用先进的信息分析技术,能够使医疗保险机构侦测出过度和错误申报的情况,再借助自动化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可演化出相应的算法,进而提高侦测异常申报的准确性,上述分析过程既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又能进行回溯分析。1.5个人健康产品提供方对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个人健康产品提供方对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创新商业模式、病患临床记录与医保数据汇总、线上平台以及公共卫生等等。在医疗数据库不断完善的同时,一些全新形态的商业模式随之出现;通过对病患相关数据的汇总和高级分析,可以使医疗企业及相关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决策能力获得提升;公共卫生部门通过对大数据的使用可对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并将之作为计划编制的参考依据。借助电子病历数据库,可对传染病进行快速检测,以此为基础开展全面的疫情监测,可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2医疗行业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意义

2.1有利于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临床决策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但是因医务人员的病例知识和临床经验有限,所以会影响临床决策的准确性。而在大数据分析的支持下,能够提供更多的临床病例分析和治疗路径,将其与医疗费用和治疗结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实现临床路径优化,有利于为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2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医疗。个性化医疗打破了传统医疗模式,强调根据病人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服务,覆盖病情诊断、用药、治疗全过程,这是医疗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将更多的用户数据纳入到数据集合中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传感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有力保障。2.3有利于不断改进医疗系统。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治疗。然而当前,医院普遍面临着患者数量增多、医患矛盾加深、医疗过程缺乏透明度的现状,阻碍了医疗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而在大数据环境下,能够将大数据分析作为辅助手段,解决医疗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医疗系统的各项功能。

3结论

总而言之,大数据分析在医疗各个领域均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对提高医疗系统效率、优化临床决策路径、实现个性化医疗服务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医疗监管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医药医疗产品研发单位以及医疗保险机构必须重视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从而推动医疗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许喆 单位:天津市河西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