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当前市场经济形势范文

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13

当前市场经济形势

篇1

关键词:经济复苏 股票 商品期货 估值体系 资产配置

一、当前经济形势定性分析

经济的运行总遵循特定的规律,经历周期性的经济扩张与紧缩,循环往复。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经济阶段具有不同的市场特性,对投资市场而言,准确界定当前所处的经济大环境是确保投资方向的大前提和基本条件。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盛世后的破灭,在多重冲击下艰难爬行,全球经济体的共同救世举措使经济从衰退中缓慢复苏。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在美联储刺激经济回暖、拉动就业增加的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仍然复苏动力不足,仅维持温和增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出的流动性并没有进入美国实体经济,相当一部分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大量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既导致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又推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及全球经济下行速度,反过来又影响到美国商品出口和就业机会增加。总体来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美国都将面临偿还债务和减赤的痛苦,势必继续通过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转嫁危机,推动货币摩擦升温。因此,美国未来经济不会有大幅上涨的可能。

欧洲因债务危机已陷入衰退。接二连三出现债务危机和债务险情,欧洲金融动荡已部分扩散到了此前尚未受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高收入国家。这种传染性推高了世界许多地区的借贷成本,拉低了股市,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也出现急剧下跌。同时,欧债危机导致欧洲整体经济实力衰退,缺乏竞争力是欧洲债务国面临的根本问题。

作为亚洲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和日本,经济复苏情况同样不乐观,中国的经济受内外部失衡压力所致增长明显放缓,连续6个季度GDP同比回落;日本则先后经历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重创了日本经济。

整体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均没有快速增长的基础,奠定了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世界经济还处于大幅下跌后的复苏期,全球经济没有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总体经济形势并未得到根本的好转。

二、国内主流投资市场及投资品种分析

全球总体投资环境并不理想,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在此背景下,出口、投资需求面临下行压力,国内物价上涨、需求放缓,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尽管如此,对投资市场而言,总是不乏机会,端看人如何发现和把握。无论经济处于繁荣、衰退、萧条还是复苏,任何一个经济阶段都会有适合的投资品种机会存在,了解这些主体投资品种的优劣势和市场特性是把握投资机会的前提。本文将从国内主流投资市场――房地产、股票和商品期货三大市场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品种投资策略。

1、房地产市场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中国目前的房价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从计划经济的角度上讲却另当别论。某种程度而言,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这与国内的土地出让制度有关,土地出让面积受到控制,且长期偏紧,这是国内维持高房价根源。从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房价与国外房价的差异化走势也可以印证两者的差别。亚洲地区普遍存在高房价,这一现象与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对房产和土地的热衷有直接关系,大多数人愿意压缩消费花去一生的积蓄来买一套房子,这在国外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国内的房价即使相对于国外来说偏高也是可以理解且合理的。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上的政策导向将是长期维稳,房地产行业将经历一个漫长的阵痛和降温过程,未来将呈现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政府对房地产投机行为的打压虽然会削弱市场需求,但作为自住型购房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对房产价格形成支撑。总体来看,未来房价不会快速大幅上涨,相对资金成本来说,因投资需求而购买房地产并不划算,且高价位的房产要出售转卖并不容易,因此,从投资角度而言,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度有限。

2、股票市场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们认为国内股票市场具备较大的投资价值。一方面,国内的投资市场相对国外而言非常少,任何一个投资渠道都具有非常大的投资价值,而股票市场即是国内稀缺投资市场中的主要投资选择。另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的上市规则注定了相当多数的股票从上市之初就是被大幅高估的,通常反映在较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水平上,也从侧面说明,相对国外市场而言,中国的大部分个股基本不具备投资价值。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之后,大部分股票的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未来2-3年中国股票市场将逐渐具备较大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回顾上一轮股市走势,我们发现03年底到04年初,股票市场有一波大级别的反弹,上证指数从1300多点上涨到1800多点,反弹了30%,之后经历04、05年行情见底之后迎来一波大牛市。投资市场上历史总会重演,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上证指数上涨幅度也基本接近30%,两次30%反弹在时间点上的重大事件都是政府换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行情,以史为鉴,若在适当的时候配合利好因素(如分红制度的确立、税收减免等)的推动,未来2-3年内国内股票市场的上涨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3、商品期货市场

商品期货市场包括了贵金属和大宗原材料商品,如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等,这些商品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其价格波动更能严格的遵循价值规律,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波动,不会过多偏离合理区间。因为一旦价格波动偏离了合理的价值区间太多,市场将出现无风险套利机会,市场套利投资者将利用该机会通过套利操作获取无风险收益,并最终促使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使市场回归到正常水平。

所有投资市场的诀窍都是高抛低吸。一般投资市场的操作是低买高卖,如我们所熟悉的股票市场,但商品期货市场除了可以低买高卖之外,还可以进行高卖低买的操作,双向均可行。因此,相对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而言,商品期货市场具备无论在经济繁荣或衰退阶段均具有的投资价值和盈利特性。

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如何正确判断商品价格的高和低将是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商品价格的高低往往与其产业相关,通常我们将产业库存水平的变化、产能与产量的变化、下游消费、企业利润以及期货和现货的比价作为评判的主要指标,建立商品的估值体系。一般而言,价格从高到低的转变过程也是产业库存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且库存相对于价格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即最低价位不一定出现在库存最低的时候,反而可能出现在从最低价位开始上涨的初期阶段,原因在于,市场需求在复苏,而供应在减少。从产能与产量的角度,产能的集中投放往往出现在较低的价位,且周期较长,往往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产量在价格从高到低的过程中则表现为逐步递减。从企业利润和下游消费的角度,往往价格最高的时候,消费最高,利润最高,反之亦然。期货与现货的比价关系也是判定商品价格高与低的重要判定指标,即基差的变动。

整体上,相对于单向操作的投资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无论在哪个经济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投资机会。而从当前经济环境来看,危机之后的大宗商品经历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下跌,大多数期货品种到目前的价位都已经出现了底部的数据结构(如铜),即期货与现货的比较关系出现较低的价格极值。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我们判断未来商品市场的总体价格走势将是从低往高走。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顺应大势,低买高卖,逐步建立多头头寸将是较为恰当的操作方式。

三、投资建议

综上,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决定了现阶段经济没有快速上涨的可能性,经济的运行处于衰退后的复苏期。这一经济阶段特性决定了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既面临可以预见的通货膨胀风险,也面临可以预期的政府救世政策所带来的相关行业的利好,以及经济逐步复苏带来的资本市场新一轮上涨行情的历史机遇。在当前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行资产组合的有效配置将非常必要。根据上述投资市场分析,国内投资者从中长线资产配备的投资需求考虑,可将关注的重点投放在股票市场和机会较多的商品期货市场。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 问题 对策思考与探讨 商品房价格趋势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思考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可还是有很多居民买不起商品房.这是目前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深入研究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已经明显脱离了宏观经济因素决定的基本面。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化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市场化本身存在成本难以定价的问题,再加上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在某些方面的冲突,房地产市场难以完全遵从价值规律,有些问题是不可能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的。

二、对解决我国房市问题的思考

1、政府应该在房地产市场中发挥什么样的调节作用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政策干预一次,房价上涨一次”的现象?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得到解释。以提升利率为例,政府提高利率不但加大了开发商的财务费用,从而加大开发成本,而且这种政策加大了市场风险,使前景变得不明朗,开发商必然要求提高投资的风险溢价补偿。在供不应求的强大“资金池”面前,开发商自然而然地会提高房价。

2、构建第二个房地产市场,形成二元房地产市场体系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使住有所居,这使我国发展廉租住房的政策得到明确,为政府调节房地产市场指明了方向。政府调节房地产的重点要放在建立隔离墙外的第二供给上。因此,未来几年,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有一个重点。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将形成一个市场主导型的商品房市场和政府配给式的商品房市场共同存在的二元市场体系。

三、今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

尽管“泡沫论”、“过热论”仍然不绝于耳,但是,从去年起人们预言的“房地产冬天”仍然没有到来,甚至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然顽强地攀升。那么,怎样认识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呢?

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近几年来,高经济增长率和良好的经济增长质量可以推动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在一方面“激活”了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需求,为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塑造了最广泛的消费群体。

2、体制与机制的市场化。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把建房与购房一同推向市场,从而使住房成为自由流通的商品。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建房者成为自负盈亏的法人,购房者用货币去选择适应个人需求的商品。这种产权的明晰化、个体化,催生了当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而这个巨大并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正是我国房地产业几年来持续火爆的载体。

尽管我国当前新一轮房地产市场高潮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政策基础,并且这一轮高潮尚处于非“泡沫”的良性增长过程,但是,市场规律证明:一个谁都能赚到钱,甚至获得暴利的行业肯定是危机四伏的。也许我们面对的市场恰恰是拐点前的最高峰,因为市场自我调控和释放风险的信号已经显现。

第一,商品房空置率增加,超过风险控制线。今年1~5月份,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幅度为8.2%,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增长2.3%的水平。而美国商品房空置率约为7%,香港3%~4%。当空置率超过10%的时候,就已经是超警戒线运行了。

第二,房地产市场体温仍在升高,业外巨头抢滩房地产。2011年全国房地产到位资金达到7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型家电行业巨头以及一批上市公司也争相跻身房地产。在这种一面是商品房空置率扩张,一面是新开工楼盘大幅增长的氛围中,新企业持巨资再度猛烈加入,势必加剧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因此,国家及地方性的调控还有待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房地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房产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房产市场能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主编. 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目标模式与实施难点[M] . 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340 ―347.

2、罗平,何素芳,牛慧恩. 城市住宅市场价格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研究[J]. 人文地理,2001,(2): 57-61.

3、李战军,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评析,现代经济探讨,2008(9)

4、孙秀岩 杨梅,浅析房地产调控政策及趋势,中国经贸导刊,2010(18)

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势;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 

一、前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状况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的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贸易萎缩造成了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冲击影响,尤其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如何认清楚国际经济形势,根据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和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问题,阐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应对策略,为我国进出口经济贸易地快速平稳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 

二、国际经济形势 

1.经济状况不稳定,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全球经济化明显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造成通货膨胀,呈现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导致了经济能力的衰退,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国家经济不够景气,一些企业、工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倒闭,人们的生活受到明显的影响。虽然各个国家,尤其是经济受冲击较为严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积极采取经济政策加以调控,一段时期内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回暖趋势,但是从整体的国际经济形势看来,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仍存在,全球经济呈现不稳定状况。 

2.全球经济化影响大,国际市场效应明显 

国际市场效应对于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非常稀有的进口贸易商品,如食品、石油等能源类产品,全球经济化的恶劣演变,造成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呈现大幅度地波动,其中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升趋势,这势必会造成原材料进口后的生产成本增加,通过生产线生产成成品后,进入市场流通,必然会产生售价提高的现象,影响商品的物价水平,破坏了健康的物价平衡,这对于我国国内的经济市场调控,维持平稳的物价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 

3.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和发展,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财政紧缩和外来压迫的局面下,发展中国家迫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始兴起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形势,如紧缩的宏观调控形势,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风险,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危机发展的速度,造成全球经济势态不断变化。 

三、当前我国经济贸易现状及问题 

1.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 

我国当前的出口经济贸易中,出口产品数量大。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地影响,造成国际通货膨胀,从而对我们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欧美经济财政紧缩,经济复苏较慢;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从而造成进出口贸易顺差大。 

2.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主流,或面临产业结构优化 

现阶段我国的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但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工业制成品等货物或需求量下降,我国的出口贸易面临产业结构优化或改革。 

3.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形势 

当前形势下,由于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仍旧延续快速增长的形势。尤其是石油、铁矿粉等工业原料、大豆等食品用料、重要能源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等。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也在积极进行进出口贸易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快速发展。 

四、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经融危机,通货膨胀直接严重影响了全球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正常发展,此种形势下,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经济体制、发展方向和目标方面的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反而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迅猛兴起和发展,此种情形下,使得国际趋势呈现出投资、和合作的发展形态。2015年,我国把握住这种积极地发展形势,参与其中,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利用货币市场调控,降低进出口贸易的顺差,从而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平稳地发展。 

2.消极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状况不佳,经济能力衰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仍旧缓慢,一定程度了降低了进口的需求,国内产能过剩,商品供大于求,他们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商品进出口不能保持平衡,导致我国国内经济失调,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资资本易流向其他国家,会减少我国的外资,引发资本泡沫和债务危机的经济影响。 2015年5月,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进口,当月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8%。  

五、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策略和应对 

1.认清国际经济形势,逐步优化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 

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应该认清楚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现状,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积极把握住投资和合作的发展形态,争取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通过改变产品的技术结构和创新能力来争取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开拓创新,以科学技术为要求,拥有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积极面对欧美等国家的资本主义保护主义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2.改变对进口贸易产品的依赖,不断改革金融,扩大内需 

我国的贸易发展的状态特点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较大,且进口商品的需求仍旧延续快速增长的形势。这种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现象,使得国外市场施行一些限制地措施,对我国的进口贸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应该正视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宏观调控以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政策,改变产品主要通过进口贸易满足的途径,降低进口贸易的依赖性,积极发展生产力,重视科技进步,不断改革金融,自主研发扩大内需,开拓壮大我国自身供应产品市场。 

3.稳健货币,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升贸易服务水平和质量 

国家应该加强进出口贸易中关于货币在市场中流通的稳健工作,提高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从而有效地促进出口贸易发展,降低进出口贸易顺差,另外在货物进出口贸易上,不断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重视产品的质量,更要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顺应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对于服务贸易的需求,推广自身的品牌,不断拓展国内国外品牌产品市场。 

4.加强政策体系引导,保持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发展 

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正面对各种的难题,必须通过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经济形势的平衡。首先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制度,加强法律法规规范,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不断完善财务税收、信贷、外汇以及保险等行业的政治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在经济宏观调控中地积极作用,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扩大内需,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恰当的防投资风险保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自主研发创新,加强政策体系引导,预防可控制得经济风险,规避全球经济化的不利影响,调整税收,不断改革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产品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地发展。 

六、讨论 

综上所述,当前的国家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贸易现状也不容乐观,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贸易出现萎缩,经济状况不稳定,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仍存在,使得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受到冲击影响,鉴于我国出口量大,贸易顺差大,进口需求形势仍旧存在等问题,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对资本主义保护主义,而对我国进出口出台一些限制性策略。我国应该认清楚国际经济形势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必须通过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经济形势的平衡,有效地把握住投资和合作的新型国际经济发展形态,参与其中,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分工,逐步优化和改革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改变对进口贸易产品的依赖,不断改革金融,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利用货币市场调控,降低进出口贸易的顺差,稳健货币,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升贸易服务水平和质量,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恰当的防投资风险保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自主研发创新,加强政策体系引导,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宇.2013财政紧缩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公司行业影响和前景预测分析[J].中国经贸,2014(1):34-34. 

[2]蒋冬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0):175-177. 

[3] 张志刚.正确研判国际经济形势 努力实现我国餐饮业的科学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36):91-91. 

[4] 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上半年IPO市场,下半年市场预计依然活跃[J].国际融资,2012(8):55-55. 

[5] 邓凡.盘点金融风暴后的国际经济形势——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年会综述[J].太平洋学报,2010,18(3):95-99. 

[6] 吴明华.全球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林建海访谈录[J].决策,2012(7):39-41. 

[7] 姜智强,漆鑫,钟帅等.“区域集优”票据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农村资金互助社蹉跎三年[J].银行家,2011(12):105-107. 

[8] 马宇.浅议国际经济形势对广东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2095—2104. 

[9] 李爽.把握经济发展大趋势 应对产业格局新变化——访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季昆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10):15-17. 

篇4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宏观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逐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由低谷转入回升阶段,并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其次,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三,2010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有所恢复。这些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十二五”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逐,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及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首先就是我国的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然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诸多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还是存在。其次,令世人瞩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去年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推出后,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有走向平稳的趋势,但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又有了继续反弹上涨的态势。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调控机制缺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调控目前来看还主要依靠的是短期的行政措施,所以调控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最后,信贷高增长的同时,贷款难问题也同时存在。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可以说还是非常迅猛,一直都运行在高位。但是我们又看到很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又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信贷宽松,另外一方面贷款又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前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有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1.

[2]耿庆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现代金融,2008-05.

[3]王月。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银行家,2011-02.

[4]王延南。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中国货币市场,2011-01.

[5]王小广。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企业管理,2011-01.

[6]刘伟。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企业经济,2010-03.

[7]王多宏。当前经济形势下宏观调控方面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10-05.

篇5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宏观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逐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由低谷转入回升阶段,并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其次,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三,2010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有所恢复。这些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十二五”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逐,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及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首先就是我国的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然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诸多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还是存在。其次,令世人瞩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去年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推出后,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有走向平稳的趋势,但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又有了继续反弹上涨的态势。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调控机制缺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调控目前来看还主要依靠的是短期的行政措施,所以调控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最后,信贷高增长的同时,贷款难问题也同时存在。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可以说还是非常迅猛,一直都运行在高位。但是我们又看到很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又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信贷宽松,另外一方面贷款又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前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有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1.

[2]耿庆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现代金融,2008-05.

[3]王月。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银行家,2011-02.

[4]王延南。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中国货币市场,2011-01.

[5]王小广。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企业管理,2011-01.

[6]刘伟。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企业经济,2010-03.

[7]王多宏。当前经济形势下宏观调控方面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10-05.

篇6

关键词:新形势;市场营销;影响;发展趋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市场营销是在商品的创造、传播、交互等过程中所出现的经营活动以及销售行为等过程,也就是在商品从制造商逐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过程。市场营销涉及到诸多内容,囊括了营销原理、营销实务、营销管理以及特殊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然而,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市场营销的相关内容也逐步出现了变化,如营销原理逐步从以往的供求关系上升到消费者心理分析,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营销分析。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对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清晰认识,找准其未来发展道路,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推动其快速进步。

一、市场营销面临的新形势

(一)网络经济的崛起

根据近些年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网络经济的快速崛起对传统实体经济产生了非常强力的影响,尤其是实体经济市场营销方面,更是遭遇了严重冲击。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网络化进程的深入,尤其是在网络商务逐步完善之后,网络金融活动逐步加强。就当前实际情况说来,网络已经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阵地,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投身网络,通过网络展开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

(二)绿色经济的渗透

所谓绿色经济,是在绿色发展理念之下所出现的全新理论,其强调了经济发展的绿色可持续性,突出在经济活动中要形成开放式的经济生态系统,既能广泛容纳外来经济体,又能有效应对各种形式的风险冲击,形成一个完整广泛的经济网络。市场营销作为经济活动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绿色经济全面渗透的背景下,也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理念,是市场营销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知识经济的突出

在世纪之初就有人指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将会逐步告别传统的人力经济时代,转向知识经济。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在人力经济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经济价值的提升和优化。尤其是在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不断问世之后,知识经济的特点越加突出。市场营销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改变其营销策略,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二、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营销理念

营销理念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其是指导市场营销行为的关键。在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理念已经成为影响市场营销行为的关键因素,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营销理念决定营销行为。营销行为是市场营销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活动,其涉及到制造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三个基本要素,而经销商是其中关键。一般商品的完整营销流程是制造商通过经销商的渠道实现商品销售,经销商在其中起到了负责市场渠道开辟和商品销售的作用,市场营销行为也主要体现在经销商销售商品这一环节。新形势下对绿色经济、网络经济的关注不断加强,若是营销理念还是落于传统,那么势必会导致营销行为不科学,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营销理念决定营销结果。理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营销结果。比如我国著名的手机生产商小米,其在调查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在第一款产品的时候采取了饥饿营销的理念,最终大获成功。而在其逐步占领一定市场份额之后,其就改变了饥饿营销的手段,进而转移到品牌营销和质量营销上,通过之前积攒的口碑和手机质量开辟市场。

(二)营销方向

营销方向也可以看作是消费者定位,对于一款商品而言,合理的消费者定位是非常关键的。在市场营销中,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营销手段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一款手机而言,若是针对男性消费群体,在营销方向上就应该以手机性能、质量等方面的要素为主;而若是针对女性消费群体,在营销方向上就应该以手机外观、拍照功能等要素为主。这是因为男性群体更加关注手机的性能质量,女性群体更加关注手机的外观和拍照功能。所以,在营销方向上,需要贴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实际关注点。若是营销方向的确定出现偏差,那么势必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丧失购买欲望,这就是失败的营销。而在网络经济、绿色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营销方向的确定越来越复杂,需要企业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三)营销手段

营销手段是实现营销理念、达成营销方向的重要途径,营销手段的选择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市场营销的成败。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现存的营销手段是非常多样的,比如名人效应、话题效应等。这些常规的营销手段在以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网络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越加多样,单纯依靠名人效应和话题效应已经难以取得预期中的营销效果了。营销手段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营销手段和消费者会形成直接接触,甚至可能产生交互。所以,营销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消费者形成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控制。其次,营销手段是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一种侧面反映,通过营销手段可以反观企业文化,若是营销手段不当,则很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企业形成负面认识,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形象。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手段迎来了许多创新的机会,需要企业准确认知并及时把握。

三、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

(一)转变营销理念

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形式转变、市场环境以及销售渠道成为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条件,不论是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出发,还是从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着眼,都需要对营销理念进行转变,以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形势,确保能够在多元化的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功。首先,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企业往往只是关注了局部利益,即小范围内的市场利益,没有认识到更大范围内存在的市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旧时代经营理念还处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因此在规划营销策略时存在守旧的情况,而且比较狭窄和短期,没有实现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在当前网络经济的冲击下,商品在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本地同类商品,还会面临外地同类商品甚至是国际同类商品的竞争,因此在营销理念上必须明确竞争扩大化,从更高的战略眼光出发制定营销理念,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市场营销需要加强对商品之外的各个元素的关注,比如消费者、市场动态以及销售渠道这些方面。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质量已经不是市场营销的核心竞争力了,相比质量,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商品在市场中的动态变化以及销售渠道的占有率等成为了市场营销的核心。所以,在实际的市场营销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销售渠道、市场动态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在营销理念上融入这些因素,才能促使市场营销发展进步。

(二)多元化的营销方向

营销方向决定的商品的营销策略,而市场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消费者已经表现出了多元化的需求,销售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这就要求营销方向也必须实现多元化,以符合经济形势的多元化。尤其是在网络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双重要求下,既要不断丰富营销方向,又要使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营销方向的多元化,可以从两个层面区别对待。第一,需要在消费者这一层面实现营销方向的多元化。不同消费者对于同款商品的需求是不同,比如对于一款手机,有的消费者喜好白色,有的喜好黑色,针对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在营销方向就需要体现出层次化。由此,应该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全面调研,依照性别、年龄、行业、收入、日常购买行为、购买能力、购买欲望以及产品期望等因素对消费者进行精细化多层次的划分,实现营销方向的多元化构建。第二,在企业这一层面,营销方向可以看作是营销策略的制定,这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直接的关联。营销方向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成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收益的多元化,在营销方向上也就需要进行多元化构建,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展开市场营销活动,确保经济效益的取得符合预期。

(三)全新的营销方法

在网络经济快速崛起的情况下,网络工具成为市场营销的一大渠道,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市场营销的深化发展。比如,传统的名人效应营销手段主要是通过明星拍摄广告,然后在电视媒体上投放实现宣传的目的。而在网络不断发展之后,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锐减,因此依靠电视媒体名人效应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了。因此,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对名人效应的营销方法进行创新。比如,在霸王洗发水爆出质量问题支护,成龙的广告代言形象瞬间风靡整个网络,成为了众多网友的调侃对象。而某竞争对手利用这一话题,成功植入自家商品的软性宣传,使得其市场销量实现了大幅增长。这就是将失败的名人效应转化为话题效应进行营销,并且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创新营销方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借助网络热议话题,进行营销软植入。网络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热门话题,企业可以通过这些话题进行营销软植入,让网友不知不觉中受到营销影响。第二,强化传统营销手段。虽然网络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迫使市场营销需要创新方法,但是传统的手段依旧可以在当期发挥作用,只需对其进行创新即可。第三,结合市场实际和企业现状,创新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营销手段,在创意上不断创新,确保能够始终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四、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营销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市场营销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才能给市场营销注入不竭和创新的动力,使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实现不断进步。而且,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于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需要加强对新经济形式的关注,要使相关人才具备对应的专业素养。首先,需要加强人才的储备工作。企业的发展来自人才的累积,想要市场营销不断提升工作成效,就需要积累大量的人才,从量变引发质变,使企业的市场营销团队从数量庞大转变为高质量水平。人才的积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人才的引入,二是内部人员的晋升。企业需要从外部环境中大量选拔招聘优秀人才,尤其是对网络经济时代的营销策略、绿色经济下的市场营销等具有一定认识的人员,更是要想尽办法将其留下,作为构建企业市场营销团队的基础。第二,在人才团队构建的基础上,应该对其加强培训,提升整体素养水平。在培训中,应该以全新的经济形势作为切入点,让其完全了解到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变化规律,以及营销理念、营销方向和营销手段的未来变化趋势。同时,还需要深入剖析在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强化策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对市场营销形成全新的认识。

(二)多渠道开辟市场

要促进市场营销的发展,就要多多开辟市场,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手段开辟市场,以最大化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首先,对于企业而言,同行业的发展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成功经验可以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经验,企业将其成功经验与自身发展实际相对比,找准之间的契合点,进而在创新之后运用到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工作之中。其次,从多种不同的渠道开辟市场。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说来,随着一系列信息渠道的出现,给市场营销创造了多渠道的契机。比如,手机已经是人们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关键物品,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等展开营销已经成为比较主流的营销手段,注入电话销售,就是这样的一种销售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通信途径进行营销,比如微信朋友圈、百度贴吧、论坛等,这种形式的营销多被称为软性广告植入,也就是软营销。最后,需要做好细节工作。在市场营销中,涉及到许多细节工作,比如与消费者的交流沟通,对产品的深入了解等。这有在这些细节工作上不断加强,才能在营销工作中有的放矢,确保各个环节无误。

五、结束语

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以及绿色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必须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因素形成全面认识,同时明确在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人才积累和培养、多渠道开辟市场方面的工作,切实提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打开市场,全面渗透产品,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趁意.探讨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新趋势[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6:50-51.

[2]王璐,高凤荣.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路径选择及策略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1.

[3]张玲,曹玉红.论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02:15-16+30.

[4]阮辉阳.快速消费品营销的市场发展趋势探究[J].现代商业,2014,29:36-37.

[5]高婷.市场营销理论发展及趋势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1:81-82.

篇7

【关键词】新经济;市场营销;发展模式

就目前来说,人们已经走进了新经济时代,和传统的经济比较起来,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出现了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在新经济的背景之下,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利用新型的手段妥善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才能顺应新经济形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我们先初步熟悉传统经济形势下的市场营销,之后再深入探究新经济背景之下,市场营销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如何进一步的发展。

1、传统经济形势下的市场营销战略

企业需要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市场营销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讲,营销活动早已出现,工业革命结束之后,企业开始有秩序的展开营销活动,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市场的供求关系带来较大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传统的市场营销就是卖东西,属于较为简单的销售手段,指的是企业打开市场销路之后,把产品卖给消费者。传统的买卖关系当中,客户更注重产品价格,企业往往很忽视产品的服务、内涵以及外观等。所以,企业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更高的产出率。消费者很重视价格,希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这样才能满足购买需要。总的来说,传统市场营销实际上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营销活动的目的是增加企业销售额。

2、新经济给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带来的影响

2.1市场发展呈现微型化特点

目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这带动了消费能力的增强,消费者的需求走向了个性化,市场发展也呈现出微型化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应当进一步细化市场,结合消费者的心理倾向,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产品,也就是采取针对性的营销模式。消费者的需求多种多样,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的细化市场,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销售目的。

2.2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二战结束之后,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开始复苏,出现了崭新的形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走向了一体化,跨国公司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普及,更是推动了这种形势发展,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国内市场开始有了国际化的特征,各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开始涌现。依托于互联网,市场营销演变出多样化的销售手段,和传统营销不同的是,网络营销不会受制于时间以及地点的影响,比较自由。时间一长,极大冲击了传统的市场营销,也给企业带来相应的问题,这要求我们改变管理意识,完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

2.3产品走向了多样化以及大众化

市场发展越来越微型化,产品更加的贴近大众生活,某些产品很快被模仿,特殊商品也开始转变成大众化产品。同时,以往那些特色服务趋向了标准化,由于模仿能力很强大,产品营销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型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立足之地,为了吸引消费者,产品不断的被更新,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更加的多样化。

2.4绿色化的市场营销

中国的能源越来越紧张,资源也出现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消费者形成环保理念,企业开始进行绿色营销,在市场营销当中增加了公众利益。能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其中包括水资源以及煤炭资源等,这让消费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要把消费者利益和公众利益统一起来,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实现营销的目的。

3、新经济形势之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模式

3.1要转变市场营销理念

在新经济形势之下,企业要及时的转变市场营销理念。根据市场目前的情况,营销活动一定要注重绿色环保销售,以往的市场仅仅重视经济,而不重视保护环境,因此给人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但是在新经济形势之下,市场营销必须重视环保问题,提倡绿色营销,把企业利益和环保统一起来,树立绿色的产品营销理念,不但要降低产品成本,还要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同时,营销活动还要结合国家政策,政府可以调控经济,产品营销想要实现稳定,必须要考虑到相关的政策。企业在决定开展营销活动之前,应当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对营销产品适度的调整,顺应现阶段的经济形势,改变营销理念,从而占据竞争优势。除此之外,市场营销要结合消费者的真实需要,进行营销活动,在整个过程当中,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采取针对性以及多样化的营销方式。而且,企业还应当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引导,使营销活动更具新意,从而提高营销的效果。

3.2推动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深入发展

在新经济形势之下,电子商务发展很快,而且越来越完善,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一对一的营销活动,从而使企业直接的面对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某些市场营销的中间流程,缩短了营销时间,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电子商务是通过虚拟空间展开营销活动的,在市场营销模式当中融入电子商务元素,不但可以使企业直接的面对消费者,还方便营销人员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在此前提之下,为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3.3要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新经济形势之下,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有必要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种类越来越多,对于单一产品来说,开始应用较高的技术,企业为了掌握更多的技术,并且逐步的完善,就应当展开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和其他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新产品以及新技术,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当中立足。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处于动态变化当中,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不断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此外,企业还要和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应当吸引更多的忠诚消费者,并和他们建立长久的关系,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利润。

3.4重视能力竞争

在新经济形势之下,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的核心已经从产品转变为能力。在以往,市场环境变化不大,企业之间在竞争时,通常是产品的竞争,要全面考虑到产品的功能、质量以及营销手段等,一个实力强大的企业,会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分别是产品质量高、形成品牌效应以及营销方式较为灵活等。而就目前来说,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环境也不再相对稳定。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企业同时面对国内以及国际两方面的竞争。由此,传统的产品竞争开始显得滞后,企业必须转变竞争意识,提高经营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综上所述,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市场营销也上升了一个层次,和以往的经济比较起来,现阶段的经济形势出现了新变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社会经济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让人们更加热衷于创业,服务业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为了让企业市场营销更好的适应新经济形势,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提升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在竞争当中取胜,从而实现企业市场营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包刚.试论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6(01)

[2]宋瑶瑶.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

[3]刘娜.浅析当代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创新发展[J].中国商论,2016(20)

[4]向明.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

篇8

关键词:新形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对外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在我国GDP中占着极大的比重,特别是长期对外贸易顺差更是为我国带来了高达3.2万亿的外汇储备。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状态。08年后,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各项举措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全球经济整体处于稳步复苏阶段,但复苏脚步缓慢,不确定因素居多。

一、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现状

欧美债务危机严重拖慢世界经济复苏脚步,公共债务数额庞大、房地产市场持续疲弱、失业率居高不下使美国经济增长缺乏支撑,受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日本经济也出现了较大的萎缩,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急剧飙升使得本已处于滞涨状态的世界经济趋于恶化。各国经济的调整和逐步抬头的保护主义,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和对中国出口的制裁、逼迫人民币升值等,使得我国出口增长遭遇滑铁卢,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更是逐年下降,从2008年的6.7%,下降到2009年的2.2%,再到2010年的1.44%,2011年仍在继续下降。尽管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总体处于不断增加状态,但进口增速与出口增速从04年开始,连续5年都呈下降趋势,2009年更沦为负增长,而进出口差额更是由08年开始就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当前形势下,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中国对外贸易陷入不明朗状态,机遇与挑战并重。在国际新局势下,我国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部分政策已不再适应当前环境。为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环境,减少国际局势动荡所带来的对外贸易风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应对对外贸易市场战略予以改良和更新,以适应国际新形势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主体地位不够明确

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建设阶段,市场经济体系仍处于不完善、不成熟阶段。在此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多元化运作模式也处于模糊状态,我国企业三类主体:没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规模小但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中小外经贸企业和经营规模较大集生产、金融、外贸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由于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与中小外贸企业实力有限,无能力承担开拓国际市场的任务,而大规模企业集团则由于与发达国家大型跨国集团在综合实力和资金规模上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暂时没有能力成为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主体,政府承担起了市场开拓主体的职能身份。政府通过市场信息的搜索和提供,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必要的协助。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明确企业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主体地位,逐步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通过过建立政府信息搭桥、企业开拓市场的市场多元化战略运行框架模式,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体系,达成市场多元化战略目标。

2.出口市场地理过于集中

我国作为国际出口大国,“中国制造”可谓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总的来说,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地区:首先是最大的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主要包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在我国出口市场中占据了约40%的比例,尽管近几年来受新兴市场兴起的影响,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出口市场的主体。其次是第二大出口市场――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在我国进出口市场中约占15%的比例,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港澳台地区历来是我国出口主体市场之一。再次是东盟,近几年来,随着东盟经济体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东盟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主体之一。最后是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独联体。独联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也使其逐渐成为我国出口市场的主体之一。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与东盟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贸易与合作不断加强,进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当前我国出口市场仍然主要集中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口市场地理过于集中。这在当前国际形势趋于复杂,世界经济多级化趋势加强,国际贸易风险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形势下,大大增强了我国对外贸易难度和面临的风险,降低了我国外贸的主动性,对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十分不利。

3.主要进出口商品过于集中

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我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能源资源产品为辅的基本情况。其中制造业长期以来都居于首要地位,制造业中的纺织业和服装产业、玩具业尽管受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滑坡的影响,出口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商品,而原油等能源资源商品的出口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出口更是有增无减。而在进口方面,受国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投资、消费需求等的增长的影响,我国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在进口商品中继续独占鳌头,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也呈逐步扩大趋势。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尽管在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指导下,我国进出口商品已逐步趋向种类多样化和结构多层次化,逐步拓充和分散到各个领域,但仍然集中于主要的几个商品市场。主要进出口商品过于集中的市场结构,尽管有着规模经济的作用,但在当前新形势下和在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下,这种市场结构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被动局面,贸易风险被扩大,也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战略发展新对策

1.多元化总体市场格局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规避风险的有效的办法。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市场也是如此。我们不应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而应当在巩固、扩大和发展原有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外贸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与港澳台、东盟和各独联体间的贸易与合作。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经济主体近几年的发展也令人侧目,不断增长的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各对外贸易国开拓市场、扩大出口的必争之地。我国应充分运用自身生产力水平居中的比较优势和出口大国竞争优势,加强和扩大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贸与合作,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开拓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一方面满足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不同原材料、能源、消费品等的不同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也有利于改变我国外贸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和消极影响,降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2.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偏低、企业综合实力不够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企业无法独自承担起多元化对外贸易市场的重任的基本情况,而这种基本情况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之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毋庸置疑代替企业成为了开拓市场的主体。但多元化市场的主体最终仍将是企业,政府应通过推进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支持鼓励大规模、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应扶持和保护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一席之地。通过外贸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带动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合商品市场的多样化,带动我国外贸市场朝多元化趋势发展。

3.丰富外贸经营商品形态

外贸经营商品形态不仅包括商品这种有实物形态的有形商品,还应包括技术和劳务等非实物形态的无形商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经营的重点都主要放在了有实物形态的有形商品上,对技术和劳务等无形商品的进出口重视度十分不足。实际上,在我国当前浅层技术产品过剩、劳动力过剩和高级技术产品欠缺的情况下,技术和劳务等无形商品的进出口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丰富我国外贸经营商品形态,扩大技术和劳务进出口比重,一方面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将过剩的浅层技术产品出口到对其需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通过对高科技含量技术产品的进口,进一步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通过外贸经营商品形态的多元化,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赚取更大外贸收益。

参考文献:

[1]李金玲.市场多元化的理论分析.商业时代,2008.

[2]李钢,李俊.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外经贸战略的深化与升级,2006.

[3]张小伟.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实证研究.2008.

[4]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2005~2006年中国WTO报告[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6.

[5]崔日明,徐春祥.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篇9

而就在此前不久,同样来自于摩根大通的一份尚模棱两可的“千亿元经济刺激方案”报告,亦引发了一次业界热议风波。是否国家已正式开始出台经济刺激的政策以对当前显疲势的房地产市场拉上一把?究竟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房地产市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要如何调整才能真正帮助中国的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走入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

本期嘉宾

王珏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 晓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范小冲 阳光100置业集团副总裁

李文杰 北京中原地产董事总经理

主持人:本刊记者 姚妍艳

观点集萃:

王珏林:市场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政府的政策调整也有需要达到的目的。国家对一些产业进行调整和对部分市场进行调控,目的就是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房地产市场发展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开发由企业选择,消费由消费者决定,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企业暂时面临的困难,更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必须两者兼顾。

赵晓:重申对中国当前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曾经主张过的6条建议政策,一是立即停止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以稳定中国的外贸;二是依旧要释放出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三是稳定投资增长;四是实施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五是必须稳定房地产市场;六是需要因地制宜、因情制宜。此外,出台一些市场化的改革,尤其是制度性的改革措施。

范小冲;当前的形势使得我们开发商们面临着有如“大地震”一样的危难局面,感到市场正迎来一次大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像“猪坚强”一样被动地在地震下苟延残喘,等待别人的救助,而是应该打消消极情绪,积极应对甚至自我调整以自我救助,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自身也应有充分应对任何困难的准备。

李文杰:所谓“救市”的呼吁目前尚未有必要,即便必须进行一些调整,也要从宏观、金融和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入手,继续保障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方向。

当前市场有压力

主持人: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一直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究竟是否当下的形势确实如很多观点所说到了病痛深重期?这一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会给整个市场及房地产行业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

王珏林:就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来看,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住宅价格涨幅趋缓。住房价格放缓,对国家、对市场、对百姓都有好处,前两年我国部分城市的住房价格涨得确实过快,有的城市增幅已经达到30~50%,呈现不健康的态势,这样下去,就会使更多的家庭无法解决或改善住房条件,房地产市场也会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无法实现。房价的发展应稳步,而不能大升大降,就如同人一样,动了大手术后将很难恢复元气。二是当前住房的销售量明显下滑,说明房地产市场确实出现了不景气。

赵晓:眼下我们碰到的是整个中国经济、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一些新的形势上的问题。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以来,我们的市场以及整体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据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推算,上半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约在8%~9%之间,唯一保持亮点的是消费实际增长12.9%,高于2007年12.5%。

同时,上半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14.4%,与去年相比,实际几乎只有一半的增长幅度。而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全民整体收入的主体部分。所以,当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大幅度下滑,甚至几乎是腰斩这样的速度下滑的时候,基本上消费的增长是难以持续的。同时进一步考虑到股市的崩盘,以及房市的低迷会造成负财富效应,可以说这对未来的消费增长很不利。

基于此,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的经济情况和去年相比已经出现了快速回落,目前的运行实际相当令人担忧,经济形势比较严峻,连我们也都没能完全意料到这个情况。

李文杰:2008年全国各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价量齐跌的现象,成交量下滑明显,一直到8月这种状况还在延续,并没有很明显的改观。造成这一低迷形势延续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国家针对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和措施,二是投资环境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境外资本受限以及国内投资市场低迷等因素。

范小冲:其实中国的房地产以及整体经济形势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很多大家看到的颓靡之象并非都是大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只是去年资本市场的推动,包括大规模扩张、高价囤地等造成了现在的“拐点”、资本市场下滑等紧张局面,可以说是市场自身过度扩张的结果。

王珏林:一个市场若出现不景气,不仅会制约经济发展,还会影响许多产业发展。因为一个市场能带动数十个产业,影响更多个企业发展,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它的影响面会更大。房屋销售量下降,不是因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主要还是消费者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大家预判的是房价还会下降,那就继续等待时机,这是消费市场的普遍规律和消费心理的普遍想法,就是买涨不买跌。影响消费心理变化的原因是政府保障制度的完善、保障范围的扩大、保障措施的到位,因为大部分家庭都期盼能够得到保障性住房,这是其一,由于加强对规划、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严格管理,一些房地产企业以占地为目的来扩大市场份额的发展思路,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为摆脱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扩大市场销售份额,搞各种促销活动,并大力进行宣传,这是其二,舆论又对市场拐点、价格打赌、各类促销等进行推波助澜的宣传,自然会影响市场销售,这是其三。

政府的整体调整与企业的自我调节

主持人:有人说,到了这样不安定的“危难时期”,政府必须要站出来做出一些什么,以帮助大局的稳定,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是否真的如此?

王珏林:事实上,政府并没有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开始对房价进行调整,而是在调整一些企业的不规范行为。

真正市场的发展还得看消费者,市场本身就应该有买有卖,如果大家都不买房,市场怎能好起来?如同今年之前的房价一直居高,试图靠国家

政府出面调节,也依然会有不断的上涨一样,现在房子销售困难,试图指望市场自己好起来,或者国家出面调节,试问企业自身为什么不能首先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呢?

城镇住房价格应当与国家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相适应,如果达不到其目标,就应当从土地供应、市场规范和住房保障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其实现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发展,大部分家庭的住房条件能够改善的目标。

赵晓:如果任由市场自我调节而放任不管,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市场完全自我调节的情况下,其实很容易出现暴涨暴跌,因此其实我们很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市场进行一定的调整,以尽可能地避免其出现系统性的崩盘。

实际上部分楼盘销售、经纪公司崩溃等个别现象如果不影响全局,原则上我们不会管理,但如果影响了全局,市场出现大的变动,政府的各个部门就有必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必要时出手。比如深圳出现的断供就是个别现象,如果一旦演变成了集体现象,进而影响到整个深圳市的经济风险,这时候就一定要出手。

当然,我觉得目前的市场形势尚未走到崩溃边缘这一步,更多的是需要政府先稳定经济,在财政、货币政策上做出改良,财政政策上已经有所举措,例如出口退税、放松中小企业的信贷等都是一些基本的稳定经济的手段,如果整体经济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稳定,相信整个局势的发展会逐步好转。

李文杰:我认为,政府没有能改变的政策来做出一些观点提出的所谓“救市”,包括不可能放开二套房贷政策,因为从大形势看,近期银行并没有这一打算,而由于房地产行业近期波动较大,银行甚至还会谨慎把控。此外,境外资本受限也不可能放开,放松二手房上市的门槛更不可能。当然,事实上政府能够调整的手段其实也非常有限。

目前房地产经济增长率高于GDP,同时房地产在逐步向理性过渡,依靠市场调节,是正常调整过程。

范小冲:在当前的形势下,加上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家一些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开发商们面临着有如“大地震”一样的危难局面,感到市场正迎来一次大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像“猪坚强”一样被动地在地震下苟延残喘,等待别人的救助,而是应该打消消极情绪,积极应对甚至自我调整以自我救助。

稳定压倒一切

主持人:大家都提到了,当前的市场环境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来帮助稳定,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者手段来调整?

赵晓:在此我要再次重申对中国当前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曾经主张过的6条建议政策:第一是立即停止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以稳定中国的外贸,保住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这一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发动机,第二是依旧要释放出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扭转当前这样一个扭曲的货币政策效益,更重要的是应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第三是稳定投资增长,因为消费增长和收入增长有密切关系,应对居民的消费下滑真正能起作为的是稳定投资增长;第四是要实施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五是必须稳定房地产市场,包括稳定市场的金融,不能让房地产市场成为第二个股市,第六是需要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有时需要特殊考虑,出台区域性的措施稳定当地市场。此外,一些市场化的改革,尤其是制度性的改革措施,在此时是出台的最佳机会。

王珏林:市场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政府的政策调整也有需要达到的目的。国家对一些产业进行调整和对部分市场进行调控,目的就是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保证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能够得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能够逐步得到改善。房地产市场发展要遵循自身的规律,开发由企业选择,消费由消费者决定,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企业暂时面临的困难,更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这种兼顾不应建立在助推房价上涨,因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仍在上涨,一些调控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以落实。

李文杰:如果政府采取一些调整,就要从宏观、金融和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入手,继续保障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方向,例如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缓解开发商的资金短缺局面。降低购房人门槛,加大对购房人的贷款力度及额度,降低卖房门槛便于存量住房的卖出;减少交易环节的税收,舆论上给予房地产市场同情和支持等。

范小冲:首先我们必须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如今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过去开发商们把囤地当做成长的利器,今天大量囤积的地块却成为累赘,而资金紧张的局面出现则是因为脱离了市场,今天的房价波动是因为去年的虚高、不真实导致。在资本市场推动下,已远离了市场供需关系,忘了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只是期待资本市场的变现来预期未来的上涨,这是个过于浮躁而非理性的判断。

作为开发企业,我们自身应有充分应对任何困难的准备,以积极心态看待新的游戏规则,同时审视自我竞争力与品牌,思考市场的真实需求。有的企业出现问题,但不代表全行业,真正有实力的开发企业此时更能脱颖而出。而政府应该帮助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立市场金融的有效机制,帮助企业自由竞争,而非一味地收紧一些政策。

调控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持人:万众瞩目的奥运会已经过去,持续大半年疲软之势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及整体经济形势会不会在此之后出现转机,或者说会呈现怎样的趋势?

赵晓: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已快速回落,未来的形势将会更严峻。由于紧缩政策会有惯性效应,因此如果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没有雷厉风行的大的改变,则明年的经济可能会相当困难。因此在包括稳定房地产市场等问题上,政府应更加积极有力地出牌。

篇10

三句话描述了当前市场状态:(1)政策措施,我们看到的都是“好的”,没有其它;(2)经济数据,我们看到的都是“坏的”,没有其它;(3)未来趋势,政策维持“好的”或“更好”,经济数据“更坏”或“变好”。简而言之,“政策底”必定发生在“经济底”之前。

回过头再看股市,2132点是不是“市场底”?大多数人会说,“不一定”。但“市场底”大概率发生在“经济底”之前,这几乎没有悬念。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这样描述,熊牛转换的过程一般是按下列步骤展开的:1、政策底;2、市场底;3、经济底;4、盈利底。我非常认同这一总结――持异议者,可以自己去翻开A股历史回顾回顾。所以,如果当前我们的命题是A股牛熊“拐点”有没有出现?对不起,做A股趋势预测的我一点都不关心眼前的经济数据和企业盈利现状(更不会据此凭着逻辑推导去想象)。

什么时候看呢?经济数据此类“滞后”指标是用来确认牛市趋势的最终形成。逻辑顺序很要命。我们可以用经济数据的低迷来“解释”金融市场的颓势,但不可以用经济数据的低迷来“预测”金融市场继续颓势。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你是对的,那么,为什么市场上会有那么多依据经济趋势来判断市场趋势的投资人呢?这是不是意味着,你才是错的?巴菲特有句话,我觉得很中听,他坦言“世人认为我在价值投资,其实我是在投资价值。”闻者惊诧“投资价值和价值投资有什么区别吗?”老头子继续,“它们的区别在于价值投资被演绎为教条和崇拜,投资价值是独立的判断和行动,这才是投资的精髓,希望报道中使用投资价值这个词,投资,动词;价值,名词。”

当然,这句话仍然可能被诠释成各种版本。在我这里,解释很简单,“结果正确是第一重要,否则都是在扯淡。如何判断是否在扯淡,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价值观所决定”。因此,每个有完整价值观的投资人都可以认为自己在“价值投资”,但他们不一定都在“投资价值”。最终,市场会判决,是在扯淡还是真的明白了投资的精髓。

接下来,我们谈一些更务实的话题――5月接下来的时间,A股会怎么走?

各项技术分析表明进入头肩底尾声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清晰了解A股目前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用技术分析来描述会非常简单明了,见图一。

这是一位技术分析高手所绘制的趋势图,借过来省去了我绘制图表的时间。由技术分析角度,此图可以得出三个观点:其一,(趋势)如果突破周线级别的趋势线,周K线形态将完成“头肩底”。请注意,这是周线级别的分析。其二,(时间)本周是6124以来的第233周(斐波那契数列)。其三,(量能)上涨与回调,成交量很正常。简而言之,本周市场的运行态势,对于A股中期上升形态的构筑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美元指数当前所处的位置在哪里?最近一周多的时间里海外市场非常热闹,那么海外市场风起云涌是否会对A股市场传导不利影响呢?不拍脑袋,看图二。这也是一位技术高手所绘制的趋势图,主要分析美元趋势形态。

由技术分析角度,图二也可以得出两个观点:其一,(趋势)如果突破下降趋势线,美元形态将完成收敛三角形的向上突破。请注意,如果这次突破失败,则向下突破上升趋势线的概率就大幅上升。其二,(时间)按照收敛三角形的角度推算,本周没有完成突破,那么下次时间窗口会大概率发生在6月。简而言之,本周美元指数也运行到关键节点(至少对5月份而言)。

接下来再看一张上证指数与美元镜像的趋势对比图。由技术分析角度,图三也可以得出一个观点:(关联性)美元指数镜像与上证指数本周将处于共振时区。

综上所述,A股目前所处的位置在头肩底形态的尾声阶段,且与美元指数镜像发生共振。按照时间推算,本周前后将会有所动作。一旦成功构筑,那么技术目标位理应在2800点左右。

历史经济数据表明流动性已见底

最后,我们还是谈一下经济。基于前文观点,经济数据在当前我判断A股熊牛转换的时候并不重要。不过,“经济底”何时出现?这一命题我还是很乐于做出判断。无论基于何种依据来判断经济走向,首先毋庸置疑,我们需要知道现在究竟经济处于何种位置?我用两张图表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手头没有足够数据,只能用一些以前研报中绘制的旧图。不过,好在我们目前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并不拘泥于现在一些琐碎的细分数据,而是一个大的经济周期循环。所以,历史数据所描绘的趋势更为重要。

第一个焦点:固定资产投资。

由图四可见,以20%增速为分水岭,最近一次投资潮起始于2003年。2003年开始,也就是“十五”规划中段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速从未低过20%。增速最低发生在2006年,其后2007、2008、2009年递增,2009年达到近30%。固定资产投资始终在高位(25%-30%)盘整,从未跌落云端,并且正在冲击新的高度。现在,2012年4月份我们又回到了20%。

回顾2010年年末,我曾经这样描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30%,属于过热,GDP趋势看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过20%,属于过冷,GDP趋势看低。这里不考虑出口、消费,因为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30%或低于20%,那么GDP趋势的决定因素只会是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开局最可能主动发生波动的要素只会是固定资产投资。我相信,当初的定性,今天看来依然有效。

第二个焦点:M1-M2。

M1-M2与A股的相关性,很多市场人士都非常关注。原因是,从历史数据来看,二者相关性的确能够求证出A股指数的中长期底部,虽然不是同步指标。不过,相对于其他宏观数据而言,能“近乎同步”已是不易。图五很清晰的显示出了这一相关性。

从历史数据推演来看,即便现在不是A股底部,那么A股底部出现的时间也不大会跨越7月份。这已经是最悲观的评估,从历史来看,A股底部会早于M1-M2底部两三个月左右时间出现。换句话说,2132点作为“市场底”,最终成立的概率也是很大的。有趣的是,历史似乎想要再次重演。上周末调降存准率,毫无疑问封杀了M1-M2继续探底的空间。

当然,必须要指出的是“M1-M2与A股的相关性”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A股本身内在要素没有出现根本问题,能够随着流动性周期起舞。2003-2005年就是反例。998点之前,A股与经济基本面完全脱节。目前来看,再度重演998之前一幕的可能性不大。其一,股市的无风险收益比较高;其二,随着2003年以后宏观派主导股市话语权后,投资人预期受经济预期影响上升;其三,流动性缺失是当前股市供求失衡的主要矛盾。

篇11

    一、我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当前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局部调整

    我最近出访韩国、印尼,包括中国的台湾省,对中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宏观调控十分关注。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10年左右,可能增速有增有减,但不可能大起大落,这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中国已形成了自主增长的机制,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确立了以内需主导型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中国已形成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稳定、健康;三是国际经济,特别是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板块已走出低谷,出现复苏。只要中国社会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大起大落。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形成了新的瓶颈约束。特别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增长率过高,特别是少数行业投资过度。

    2003年全社会固定产投资同比增长26.7%,投资率达到42.8%,在9.1%的经济增长中,投资需求的贡献力达到70.95%,创历史新高。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过高,如果缺乏有效的社会消费需求的支撑,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库存增长,供过于求。在有些领域也会造成通货膨胀,产生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8亿元,同比增长43%。去年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分别增长92.6%、93%、121.6%,而今年一季度又增长了107.2%、40%和101.4%。在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外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情况下,从市场经济规律看,这些行业加快增长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由于投资过度,在建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按目前发展势头,到2005年钢产量将达到3.3亿吨,电解铝1000万吨,水泥10.5亿吨。明显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房地产、各种园区建设,也包括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项目都有过热的现象。投资过度,加上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速度,使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过猛。2003年生产资料平均出厂价上涨3.6%,一季度又上涨4.8%;流通环节的生产资料资料价格2003年上涨8.1%,一季度又上涨14.8%。进入二季度钢材价格已开始下浮,但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和粮食价格涨幅较大的趋势持续下去,将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经济增长粗放问题仍较突出。

    大家知道,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有人称GDP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表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也意味着我国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消费结构升级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但GDP有很大的缺陷,一是它不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注意在资源、环保、生态、人力、财力、人民生活质量上所付出的代价,这种增长速度是不可能持久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这一问题对中国来讲已十分严重,所以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第三,就业、“三农”和金融风险是经济发展必须迈过去的三道坎。就业的压力将持续20-30年。“三农”问题中,既有农民收入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也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市场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金融风险不仅有大量的不良贷款问题,还有以增量资本产业率来衡量的投资效率也越来越低。金融风险处理不好,会引发社会风险。今年以来,中央与国务院坚决果断的进行宏观调控,目前已初见成效,但有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决不可能立竿见影。

    所以我认为,今年的GDP增长可能会比去年略低,投资率会有所下降,出口会减少,物价总体上不可能有大的攀升。

    二、今年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变动存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但市场形势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已经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2年增长13.8%,2003年增长19.5%,2004年预计增长15%左右,销售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

    从1-4月份的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市场销售大幅增长,增速仍在提高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1-4月份,全社会累计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3.4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生产加速增长,促进了基础原材料消费需求的大幅上升。今年1-4月份,现价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达到31.8%,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增幅高达35.8%。二是固定产投资增长居高不下,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42.8%。三是房地产、汽车行业增速不减,进一步扩大了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

    (二)市场供需快速增长,供大于求的现象有所发展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1-4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源供给平均增长21.6%,市场需求平均增长20.6%,增速比2003年分别加快2.8和0.92个百分点。市场从2003年的需求增长快于资源增长,转为资源增长快于需求增长;供需差率也由负转正,从2003年的负1.04%转为正1.69%。供需差率比一季度也提高0.26个百分点,表明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有所发展,这种趋势值得密切关注。

    (三)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价格升势开始减弱

    4月份,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虽在高位运行,但升势出现明显回落。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4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升16.03%,比上月上升0.9%,环比升幅比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比1、2月份回落了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特点:一是国家陆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过度的市场需求预期和过高的市场价格预期得到扼制。二是前期拉动价格大幅上升的金属材料,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降。比较突出的是建筑用钢材和铜的价格回落尤为明显。据统计,4月份,螺纹钢价格环比下跌7.8%,市场平均价格由3月份最高峰的4100元/吨,回落到4月下旬的3400元/吨,部分地区已经跌破3000元/吨,目前一些地区甚至已降到2700元/吨;线材价格比上月下降8%,市场由3月初的4250元/吨,回落到3300元/吨,目前一些地区甚至已降到2600元/吨。全国钢材产品平均价格比3月份下降0.17%、废钢下降0.12%、有色金属平均下降0.84[next]%,其中铜下降4.85%。三是能源类产品市场价格继续攀升,成为支撑价格高位坚挺的主要因素。据统计,4月份,汽油价格比3月份平均上升7.14%,柴油上升0.15%,煤炭上升3.87%。

    预计今年生产资料市场增势将逐渐趋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当前,生产资料市场既有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因,也具备快速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方面,这次市场高速增长与1993年的市场膨胀有明显的区别。1993年市场“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内部产生的泡沫需求所至,当时,市场秩序混乱,中间需求很大,很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库存积压,造成市场大幅波动。而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快速增长有其内在动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上升周期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一是近几年,消费结构正在迅速向住房、汽车、电讯和旅游消费升级。为生产资料市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的空间。二是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又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三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推动地区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发西部地区,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无疑将扩大对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四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为解决好就业矛盾,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也会形成对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产品的巨大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快速发展具有其必然性,是一个较长期的趋势。

    另一方面,从市场运行角度看,今年生产资料市场也具有较快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是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一季度GDP增长9.7%,今年我国的GDP增长估计为8%-8.5%,为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需环境。二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仍然主要靠投资需求。全年投资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水平。三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增长虽然会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四是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本能够得到保证。

篇12

2013年,中国将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真正让经济步上稳定持续增长之路

可以说,十八大结束后,习李主导的集体领导体系已经确立,由此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已经紧锣密鼓地正在进行。比如说,不仅中央政治局有专门会议讨论2013年经济工作,而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2013年经济工作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对于2013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稳中求进。并要求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动城镇化,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动摇;要求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无论是汇丰的PMI,还是国内公布的PMI,国内经济增长回稳的态势基本上已经确立,上半年对国内经济增长下行的担心基本上已经解除。因为,无论是美国经济有一定程度上的复苏,还是国内住房市场又开始好转,都让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出现了完全的逆转。

 

这样的形势将给新一届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留下空间。

转变经济发展路径

一是十八大报告明确规定了未来8年中国经济增长之目标,即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翻番。如果按照这个目标来计算,经济增长中速性也就决定2013年的GDP增长目标会放在8%以下水平,有分析认为在6.8%。所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并没有提201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多高,而是让2013年经济发展真正进入转型阶段或以GDP增长质量提高为主导。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遏制政治性周期可能导致的地方投资过热症。

 

二是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对于国际经济增长形势,美国正在走出困境,但欧洲面对的问题仍然很大,外需的疲软都会持续较长时间。对于国内经济形势,重点要看当前经济增长回升的持续性。如果国内制造业产量过剩的问题、不少城市房地产泡沫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那么这种增长持续性就令人质疑。特别是,短期而言,包括采矿、钢铁及汽车行业等国内制造业,及二三城市的住房市场,“去库存化”并没有完成,国内经济中面对的隐患与风险仍然巨大。面对这种风险,新一任政府对此态度十分明确,就是房地产宏观调控坚决不动摇,以此更注重如何来防备这种风险,并把这种风险可能导致对经济损害降到最小程度,而不是再把这种风险扩大及延后。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国内住房市场的变化十分微妙。无论是政府对住房市场宏观调控的决心,还是真实房地产市场变化。当前国内住房市场的情况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一二线城市的住房市场又开始回暖,价格开始反弹,但对于不少三四线城市来说,所面临的问题却很大。即住房市场严重去库存化没有完成及房地产泡沫仍然很大。这就出现了不少地方的住房价格又开始反弹,土地交易市场又开始活跃,不少地方政府托市严重,市场对政府政策松动的预期十分强烈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国内住房市场有一个基本判断与态度,不过,实际具体政策如何还得看今年3月。

 

三是新一轮政治周期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有多高,它将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造成多大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的融资条件与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的情况下,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没有合适的工具来应对?就当前情况来看,在新一任政府上任之后,地方政府大上快上已经成了定局,因为,各地方政府都制定当地短期经济快速增长的计划与规划。而这些计划与规划就在于如何加大当地投资力度,并在短期内让当地经济快速增长。这就是为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分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底线及走向,已经跳出以往及当前政策思路,正在以全新面目面对市场与世界。因为,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尽管李克强同志一直在强调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增长之动力,但是这种城镇化是以农村居民市民化为主导的城镇化。而这种城镇化的核心就是要让农民进城,就得让住房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否则农民是无法进入城市。所以,本文认为2013年及未来经济发展不会走向前十年的经济“房地产化”之路,不会以房价飚升来推高的GDP的增长,“去房地产经济”的支柱性应该是2013年新政府上任后开局最要调整的重大政策,否则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不少国家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导致的国家经济风险,我想新一任政府对此应该是看得十分清楚的。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那么2013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在本文看来,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就得知道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是什么?以及这种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何以可能?等等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就是“实实在在”的的经济增长。而“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又可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是实体经济的增长而不是资产价格上涨来推高GDP上升,来显示GDP增长速度。可以说,2008年至2012年银行信贷增长高达35万亿以上,社会融资总额达到63万亿以上,政府就是通过过度的信贷无限扩张来推高资产之价格(尤其是住房价格,比如北京近十年住房价格上涨10倍以上),从来使得2009年中国GDP增长出现V字形反弹,中国GDP增长速度也在世界上鹤立鸡群。可以说,这种以信用快速扩张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升来推高的GDP应该不是“实实在在”经济增长,而是“不实在”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不是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因此,在上述意义上,“实实在在”就得挤出资产价格泡沫,就是实体经济增长。

 

篇13

关键词:经济形势;施工企业;战略形势;对策

为适应新经济形势,企业必然要面对新的战略形势,战略形势是企业制定战略目标、计划的重要依据。当前新经济形势条件下,施工企业应当在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认清所面临的战略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强化企业竞争优势,这也是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延伸。

一、施工行业现状及新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面临的战略形势分析

(一)施工行业现状

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固定投资的持续增长,使建筑施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从历史数据分析来看,建筑施工业的产值从1978年的138亿元持续增长到2014年的38990亿元,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施工行业虽在9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期的动荡,但是产值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产业的支柱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建筑施工业的核心地位将不断提高,而且产业份额还会进一步提升。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施工业不仅具有较高的发展地位,而且具有强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力,成为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虽然施工行业持续保持较高发展势头,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缺陷,主要表现为企业债务负担过重、技术创新不足、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管理混乱等几个方面。要想实现施工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就要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尽快适应当下的经济形势,认清战略形势。

(二)新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面临的战略形势

近年来国家逐渐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建筑施工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必然首当其冲。施工业一方面对国家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对宏观政策环境的依赖度又较高,因此,国家的每一次政策改革对施工业的影响都必然远远超出其他行业领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战略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建材价格不断上涨,施工企业预算成本也随之提高。自2004年以来建材价格不断上涨,如2004年水泥均价较2003年翻了一番,部分地区的上涨幅度更大,在水泥、钢材等主要建材价格上涨的驱动下,其他建材价格也随即上涨,施工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用于购买材料,这也增加了企业的预算成本。(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减少,施工企业竞争压力提高。自2004年开始,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顿,使得部分投资项目建设被搁置,一些使用国债投资的建设项目也受到影响。除了一些已经动工的项目外,国家对新建项目实行紧缩政策,严格控制项目数量,大批的建设工程得不到审批。一些即将上马的项目也受政策环境影响而被延期,施工企业的业务量被不断压缩,一些中小施工企业面临破产的境地。(3)国家加强信贷业务审核,施工企业资金周转遇到困难。为了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过快的问题,国家开始加大对信贷业务的监管,审核力度不断加强,以此来控制信贷规模,从而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升级。信贷审核通过率降低的情况下,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新建项目无法得到银行贷款,财政政策的变化使许多施工企业都面临资金紧张的困难,资金周转问题进一步加剧。(4)最低价中标模式减少了施工企业的利润。最低价中标模式率先在建筑施工业中使用,部分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竞标模式。最低价中标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无标底公开招标,这样一来施工企业竞标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虽然招标价值的最大化得以实现,但对竞标单位来讲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挑战。(5)不断增长的劳工市场工资进一步压缩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劳动力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是劳工市场工资的持续增长却增加了劳动成本,使施工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需要因劳动力要素支付更多的费用,包括职工的工资性报酬、福利性供给等一切费用。人口政策的变化一方面使部分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另一方面劳工素质的提高也增加了各方面的费用支出,不论是直接选用高素质的劳工还是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以使其适应当前的生产都需要企业支付更多的成本。因此,劳工成本的增加使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二、新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应当采取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新经济形势下,广大施工企业应当采取以下对策来面对当前的战略形势:

(一) 突出主业优势

未来施工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施工企业只有具备独特的专业优势才能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主业方向并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具备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业务优势,从而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在确立主业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首先要掌握差异化服务战略的核心,明确主营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据此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从而适应施工业的多层次发展。在确立主业优势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扩大自己的主业影响力,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对业务发展起到导向、激励作用,从而将员工吸引到实现战略目标上来,实现主营业务的发展壮大。确立主业并不是完全摒弃其他业务,而是突出主业优势的同时综合发展其他业务,目前业主对施工一体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施工企业应当意识到业主的这一心理需求,尽快适应这种业务模式,实现施工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业务的综合发展,以此来扩大自己的业务领域范围。

(二)优化产业结构

施工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新的战略形势下施工企业更要面临诸多的挑战,在行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即使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主业规模也很难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面对当前战略形势,施工企业应当努力突破现有业务范围的限制,积极寻找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同时还要与其他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扩大业务规模从而实现范围经济。在产业布局上,施工企业不能一味的引入发展前景看似广阔的业务,应当严格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忌盲目追求业务发展。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施工企业应当以现有业务为中心,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业务,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主营业务的附加值,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

(三)走外向经营之路

从市场布局的宏观角度分析,施工企业不仅要巩固既得的市场份额,还要努力做好市场转移工作,在原有业务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公司,扩大市场影响力,努力开拓外部市场,借助区域公司的综合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于大型的施工企业来讲,不仅要努力走出一条外向经营之路,还要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首先要了解并熟悉海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准则,尽快实现与国际建筑行业的接轨,借助国外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在国内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只有将发展焦点放在外向经营方面才能找到业务突破点,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完善施工技术标准

企业所遵循的施工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建立施工技术标准的目的也是为了规范和完善自身的施工技术,因此,施工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应当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推行使用系统化的施工技术文件,并将其作为强制性的指导文件,及时汇总反馈信息和施工技术标准施行效果,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标准使之更加适应本企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循环,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前进之路。在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标准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协调好规范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体现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还要注意对本企业的适用性,既不能脱离时展盲目追求先进,也不能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发展势头强劲的施工企业还应当向国际标准看齐,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施工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本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健全施工技术标准是从粗放型经济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模式的关键。

(五)适应虚拟生产模式

虚拟生产方式是二十一世纪的一种代表性全新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有生产模式对数量的积累和追求,能够更好的相应市场需求,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打破空间界限,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施工资源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演化为新的生产力,并在新合作联盟环境下实现新的业务跨越。施工企业应当尽快适应这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与其他企业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借助其他企业提供的商务平成项目施工,从而扩大业务规模。

(六)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于2013年9月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提倡的合作发展理念,为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区域合作和共赢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平台。因此,施工企业面对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国门,努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将企业做强做大。

三、结语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应当认清所面临的战略形势,并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做强做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梁浩.低碳经济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陈洪明.再论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17).

篇14

    据笔者多年研究调查和分析,据说当代很多人不看好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甚至有一定的误解和误区。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经济市场中的泡沫太多,前期的发展太快,而后期的经济增长过于平缓,甚至有下滑的趋势,认为中国的经济开始走向衰退的道路,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的人民收入相差较大,不符合人民心目中的期望而不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的人甚至还产生了消极的想法。在下面的研究讨论中,笔者会分析目前中国的形势及对误区的纠正。1.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投资建设带动,在沿海地带的外汇及内地的房地产事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由于世界经济的缓慢和外贸出口率的降低对世界各大国家的经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中国的资本投入与国民生产总值是同步增加的,所以对中国所产生的创伤较其他国家较小。3.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就进入了衰退期,而是,国家对目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一定的调衡,这种调整需要一定的磨合期,使中国的经济平稳的发展,减小城乡差距,真正达到共同富裕的阶段。4.加大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就业保持稳定的增长,工人是企业发展最大的支柱,有足够的工人,才有足够的产品和利益。由于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快,导致现在经济体系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矛盾和困难,发展过快,经济基础得不到时间稳固,给小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一定的困难。这个是经济改革中势必会产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可避免,中国经济要改革成功就一定要跨过这个坎。

    二、合同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合同法是我国调整当代市场经济基本的法则之一,关联着我国市场经济提的形成。在人类很早以前的发展中,奴隶制度国家的出现,对原始习惯提出法律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打破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隔阂,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和交易的成功率,使交易越来越普通、平凡。研究历史轨迹,通过法律和文化经济的交错发展可以看出法律与市场、经济、商业都是交织相错的,它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一方面的进步势必会造成另一方面的进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变得越来越大,各种事物都将可能变成商品,范围越来越大企业由于生意的拓展而需要签订的合同也变得多了起来,其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对合同条款的要求和格式也越来越高,签约的程序和手段也变的规范得多,这都需要法律程序的约束和法律的保护。根据笔者的研究调查,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合同法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1.平衡协调作用是对经济法的有效运用,从全局出发,平和协调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各行业育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因素。对我国的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给予保护。并且市场主体进行了规范,给个行业个主体进行了规定,这有助于对市场的有效运转的提高,也可以保证市场的良性运转。给整个经济体系起掌控全局的作用,它为整个经济体系提供给了一种指引,给在经济体系中产生的活动提供了一种必要的保护。合同法以合同的形势在经济体系中出现,经济体系中活动的建立都是以合同的形势来表现的,民事当事人根据合同确定自己履行的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2.合同法为民事当事人提供了法律保障,减少法律的纠纷,当个体产生合同的纠纷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给民事当事人一种经济财产的安全保障,在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经常会产生法律的纠纷,大多数是因为合同而产生的,大部分当事人由于不了解合同法适用的范围或者细节而签订了错误的合同,有的甚至不签订纸质合同仅仅是定的口头协议,这就会在工程完工以后产生利益上的纠纷,合同可以给法律提供一种证据,保证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为企业的做大做强起到了促进作用。3.合同法最终会使经济趋向于统一化,世界在进步,人类也在进步,合同法也在若干年以后逐渐的更加完善、更加完美,适用性更加广泛,漏洞及缺陷也会越来越少,完善的合同法就促使了经济体系的统一化,统一的世界经济化体系把世界各地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