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范文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1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扼居南北疆与东疆交汇地带,西距自治区首府160公里。全县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下辖5乡4镇,境内有兵团农六师2个团场。全县总人口13.2万人,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29%。

**县气候独特,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5℃,降水量183毫米,水资源总量4.4亿立方米,现有可耕地50万亩左右,各类草场888万亩、林地53.7万亩。**县特色农产品丰富,大蒜、红花、肉丛蓉等闻名区内外,是全疆和全国名优特色农产品盛产区之一,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大蒜之乡、黑加仑之乡、高淀粉马铃薯之乡。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种30余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沸石、芒硝等储量丰富,是北疆重要原油生产基地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150亿吨、石油1.5亿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县是北疆旅游资源优势区域,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境内自然风光壮观迷人,人文古迹众多。**县历史悠久,曾是丝路古道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汉代为车师后国所在地,盛唐时设北庭大都护府,境内北庭故城、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贯通天山直达吐鲁番的车师古道、疏勒古城遗迹、小西沟遗址等30余处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风景区、北部沙漠温泉度假村和狩猎场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近年来,我县在自治区及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现已创建成国家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民族团结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三次产业比例为46.75:23.32:29.9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92元,增长12.8%,增收429元;实现财政收入6320万元,增长8.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1亿元,同比下降3.7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6亿元,增长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5亿元,同比增长12.7%。

二、2005年发展思路及近期发展重点

**县有着独具特色的经济优势和地缘优势,就特色资源来看,在全州甚至在全疆范围都具备良好的潜在发展优势。但一直以来由于历史、社会、地理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在围绕特色农业及特色旅游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潜在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特色农业规模小,产业没有做大做强;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缓慢;旅游业文化底蕴挖掘不够,缺乏亮点和系统的开发;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来,**县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虽有明显的进步,但与**州发展快的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加快发展,与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是我们面临的第一要务。县四套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短期内我们可能难以改变暂时落后的状态,但我们一定要在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开放的程度、工作落实的力度上寻求突破,奋力追赶,绝不甘于落后。为尽快摆脱这种落后的现状,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尽快富裕奔小康的愿望,我县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和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思路。

2005年吉木萨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两大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和城市两大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调优一产,扩张二产,提升三产,加速产业“1132”工程建设步伐(紧紧依托特色农产品,建立十大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延伸形成十条工业产业链,围绕城市建设、科技教育和旅游经济三大产业,加快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的社会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5年我县计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现价)11.34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0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达到2.7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达到3.53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收入7268万元,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30%;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增长2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2元,较上年增加420元。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2005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调优一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多层次增效。通过整合农业资源,调整生产布局,提高产品质量,推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加快形成番茄、黑加仑、高淀粉土豆、草莓、大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支持三台酒业、屯河北庭、汇昌油脂、天山飞雪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乌市有实力的企业在我县投资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水土无污染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科技推广服务,把山区15万亩耕地建成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平原区建成无公害产品基地,千方百计地把我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打进乌鲁木齐市场。二是突出抓好以牛、鸡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走专业化饲养、科学饲料配方、体系化防疫和良种化繁育的发展路子。2005年,力争奶牛养殖量达到6000头,土鸡养殖总量达到480万羽,同时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力争使农牧民在畜牧业方面新增收入占到全部增收的51%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和沙生产业,在南部山区利用荒山荒坡发展万亩特色林果业,在北部沙漠沿线建立10万亩肉苁蓉生产基地,为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业奠定基础。四是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各乡镇的活畜交易市场,搬迁改造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发展大蒜、土鸡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吸引乌市现代物流企业对我县特色优质农产品进行分级、加工、包装和运销。五是继续做好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特色农产品的原产地商标认证工作,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扩大经济总量

工业经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在今后我们将工业作为振兴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牢牢把握乌昌一体化机遇,充分挖掘我县的特色农产品、矿产、土地等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业上规模、上水平。

一是立足特色农产品优势,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扶持三台酒业集团黑加仑制品、屯河北庭番茄制品、天山飞雪土豆淀粉等企业扩大特色产品加工规模。通过龙头企业强力带动,促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以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为重点的重化工工业。重点支持哈煤集团、新矿集团建设大型煤矿,支持特变电工加快五彩湾地区煤炭资源勘探步伐,力争煤炭产量突破100万吨。在此基础上,支持正德焦化、派畴新材、哈煤集团进一步扩大焦炭、电石生产规模,依托区内外大企业集团,在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业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全力支持本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依托区内外名优企业,以资产、项目和产品为纽带,引导推进企业间的融合兼并、重组改造,扶持三台酒业、庄子实业、小金牛农牧机械、银河化工等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强同乌鲁木齐的交流和对接,依托特色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两大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吸引分工互补型、协作配套型的中小企业在我县投资发展。同时,要认真研究工业园区建设问题,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和发展定位,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引进投资项目,加快工业发展搭建平台。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

重点开发天山自然景观、沙漠奇特景观、平原人文景观,逐步形成南部山区自然风景区、北部沙漠奇特景观区和中部平原人文景观区。2005年重点抓好北庭故城、西大寺保护开发项目工作;加快对千佛寺、东大龙口水库、野马繁殖中心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争取车师古道综合开发项目立项,使穿越天山、连接吐鲁番与吉木萨尔县的公路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立项投资;进一步完善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培育旅游品牌,力争使我县成为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利用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加强项目引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服务效能,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抓好优势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充分发挥投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效能

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机关服务职能。建立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不断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以人为本,全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科技文化工作,推进和实施好帮扶救助城乡社会弱势群体工程,积极解决破产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和贫困居民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抢抓机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成立乌昌联合党委和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是自治区为实现乌昌两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我县带来了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乌鲁木齐是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密集,人才和科技优势突出,具有内在的扩张力和巨大的辐射带动力。吉木萨尔县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也有不少加快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基础,同时乌昌党委又做出由乌市新市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区两区帮扶我县发展的决策,我们相信借助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县积极与乌市两区进行对接,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找准与乌市两区实现优势互补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一)解放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在认真贯彻区州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决策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融合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积极把吉木萨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置于一体化经济范畴之内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部署,打破局部发展的小框框,用长远的眼光来谋划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定信心,统一思想,通过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和经济实力增强。

(二)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访,积极建立双方认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研究制定双方合作方案,在发挥乌市两区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加快吉木萨尔县的特色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使**县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开发、旅游业等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并且在合作方式、政策利用、管理模式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利用乌市两区畅通的信息渠道、多元的投资商机为**县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寻求发展的机会。

(三)组建乌市两区与我县共同发展的领导机构。在两区与我县相互交流和接洽的基础上,我县已经在经济技术合作和项目支持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且初步形成了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与乌市两区在对接和合作方面的工作,两区和我县正在积极筹建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对接和支援工作,协调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关系,推动对口支援工作迅速展开,并且能够有实质性进展。

(四)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面对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大好机遇,我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寻求经济融合发展。一方面将不断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努力破除过去在扶持当中一味的要项目、要资金,“输血”式的帮扶方式,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适当“输血”,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如通过包装、打造和宣传,建立环乌市、天池、沙漠温泉度假、北庭文化遗址、天山南部风光、车师古道、吐鲁番等连线的旅游线路,促使我县旅游业尽快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又如通过挂靠、联合等方式创造吉木萨尔县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的新型模式,利用**县的矿产资源优势及土地可利用率高的优势,建设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园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求得在经济上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五)明确目标,同促发展。为确保对口支援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县与两区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共促发展的计划,将在深层次对接的基础上,尽快拿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确定奋斗目标,分步实施,力争在三至五年内使县域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起色。

篇2

监督检查工作暨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即将迎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3周年之际,我们召开拜城县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有关会议精神,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查找问题,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中央政策监督检查和工程领域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刚才,王莉萍常委对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了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抓好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自20__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地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密结合拜城改革发展稳定和对口援疆工作实际,认真履职,总结推广了在落实中央政策及开展监督检查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了解掌握了在政策执行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向地区、援疆指挥部反映,为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三年,拜城发生的一切事情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拜城的发展和变化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创造了一个新的实践范例: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优美、社会和谐,这是拜城23万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盼,也是“中国梦”在拜城的具体体现。

(一)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是保证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加快新疆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作出了全面部署。自治区、地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和对口援疆各项工作。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及时跟进,把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作为大事来抓。我县出台了《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办法》等措施。这既是近年来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特别是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经验延伸和运用,也是我们认真履行职责、严明政治纪律、维护中央政令畅通的实际行动,有利于推动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确保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是推进拜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关键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用好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差别化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温州援拜工作。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利于督促全县各单位、部门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增强落实中央支持新疆发展政策措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坚定性,切实把上级党委的要求贯穿于全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谐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化为推动拜城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工作措施和实际行动;有利于督促各级干部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在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上下功夫,推进拜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是确保项目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的重要举措。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涉及范围广、投入资金大、建设项目多、社会关注度高。仅我县2013年援疆资金投入额度看,富民安居工程总投资22860万元,其中温州援助资金4890万元;定居兴牧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温州援助资金100万元;自主性智力项目温州援助资金70万元。县财政也将投入大量资金,如果监管不到位,很有可能出现政策执行不力、项目质量差、资金浪费、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利益、干部违规违纪等问题,不仅会影响拜城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强对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利于教育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保证中央支持新疆发展政策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

二、忠于职守,敢于担当,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于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促进工程建设高效、安全、廉洁运行,保证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委、政府对专项治理工作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刚才通报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问题整改力度有待加强,项目监管机制需要完善。以上种种问题说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既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紧要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全面、深入、扎实的工作力度,确保我县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抓住重点问题的关键环节,强化工程建设领域问题督导整改。一是要找准突出问题。要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深入督导检查,切实掌握排查项目的数量、规模、性质、工程进度和项目资金构成等情况,并对照排点,认真查找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建立信息档案,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准、情况明。二是要深刻分析原因。针对自查、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从制度建设、权力运行和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认真分析原因,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要求。哪一个项目,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怎么整改,谁来负责,什么时间完成,都要明明白白,确保责任到人,整改到位。三是要分类依法处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自查、排查出的问题区 分不同情况进行认真处理。对自查、排查工作不重视、未整改或对全县工作造成影响的单位相关责任人,要进行问责;对反复出现问题的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责任人以及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要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抓住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大项目监管力度。项目实施是否规范,取决于对项目决策、审批和管理各个环节的监管。因此,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力度。一是着重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二是着重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改进和完善评标办法,确保招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三是着重加强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的监管,完善统一规范的土地、矿业权等要素市场和综合监督平台。四是着重加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监管,严格依法征地拆迁。五是着重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落实责任制,细化安全措施,强化施工监理,防止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突出工程源头腐败防治工作。及时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是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要重点查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招投标、城乡规划审批、土地和矿业权审批出让等案件;严厉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因违反决策程序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依法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读职等案件。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审计部门、金融机构等要健全办案协调机制,完善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查办案件的强大合力。要专项治理工作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和创新成果转化为规章制度,坚决遏制、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四)抓住工程建设领域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项目监管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开展专项治理,必须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工作开展中认真总结、反复研究,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良好体制机制。要重点抓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调研、创新工作,结合电子监察平台和行政电子审批服务系统建设,推行工程建设领域重点事项网上受理、审批,把公开透明贯穿于项目决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项目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阳光政务、科技防腐”工作成果。

三、创新方式,求真务实,进一步提升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科学化水平

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领域广、政策业务性强、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社会影响大,特别是针对落实中央政策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周密部署、精心实施,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加强中央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和工程专项治理工作,必须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温州援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各职能部门也要承担起监督检查的主体职责,抓好落实中央政策监督检查和工程专项治理工作在本部门本行业的贯彻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加强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督促各乡镇场、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推动落实中央政策监督检查和工程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小组要牵头抓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密切跟踪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确保落实中央政策监督检查和工程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推进,真正做到通力合作、成果共享。

(二)精心组织实施,讲求工作效率。各乡镇场、各单位、温州援拜指挥部要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务必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确保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要整合资源和力量,把加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扩大内需政策落实情况后续监督检查等工作结合起来,既要防止检查不到位,出现盲区和“空白点”,又要避免一般性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还要避免在同一时间、同一项目、多个部门的检查,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综合效能。与此同时,要抓好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和手段,督促有关单位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整改责任、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做到能立即整改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要提出整改解决的时间表,整改效果不好的要重新整改,确保全部问题整改到位、不留隐患。

篇3

一、招商引资工作

(一)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今年截至月份落实招商引资项目 个,其中:区内项目个(续建项目个),占总项目的%;区外项目个(续建项目 个),已完成到位资金 万元,到位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招商引资企业岗位实现就业 人。

(二)招商引资1亿以上项目

县项目总投资 万元,项目到位资金 万元,该项目今年 月签订项目合同书,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年投入正式生产。

(三) 年招商引资项目储备情况

储备项目:

县 年招商引资储备项目共有 个,其中:区内项目个,占总项目的%;区外项目个,已签约待落地项目个,年计划投资万元。

三、外贸工作

(一)外贸进出口指标完成情况:

县正常运行的外贸企业共有家,截至年月, 家企业完成进出口额万美元,(即: 有限公司 万美元; 公司万美元;限责任公司 万美元;公司 万美元; 有限公司 万美元;新,完成全年目标计划的 %。

外贸企业出口产品主要为 、 ,出口的国家有 、 等,预计 年全年外贸进出口额将达到 万美元以上。

(二)拨付小额贸易企业能力建设资金情况:

今年 月局、 局拨付小额贸易企业能力建设资金 万元, 县已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目前已发放 万元。

四、电商工作

今年截至月 日,县累计建设 个站点, 年新建个电商网点,全县个乡、个行政村已全覆盖电商网点。其中:个站点完成“智慧乡村” 软件安装注册,安装率达到%。

五、工作亮点

年县通过招商引资、以商招商等举措,先后落地假发制品企业家,年还将落地家企业,已形成以 为主导的产业。 年月单是 出口额就达到 万美元,预计 月假发制品还将出口 余万美元。

六、存在的问题

1、小额贸易企业能力建设资金还有 万元没有拨付(分析原因:相关企业还未将资料准备齐全,导致资金还未拨付)。

2、“智慧乡村”APP软件安装进度相对滞后(分析原因:一是县电商网点多且分布较广,二是新旧电商运营企业工作交接开展还不到位)。

七、建议

篇4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干部管理在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上求实效。按照“作风大转变,经济大发展”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一是建立健全机关内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学习培训、车辆管理、物品采购、来客接待以及财务审批、议事决策、上班签到、下乡签名、挂牌上岗、限时办结等机关内务管理制度,力求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确保了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二是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今年,乡党委、政府把干部职工下乡走访群众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它列入干部职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周调度、月考核,工作完成情况与干部职工绩效工资挂钩。深入实施“1121”工程,即干部职工每月下乡不少于10天,每次下乡走访农户不得少于10户;每位干部职工所联系的农户每月走访不得少于2次,每户农户的家庭主要成员每月走访不得少于1次。到目前为止,共收集意见建议70余条,筹集帮扶资金15万元,帮扶群众13人,为民办实事11件,解决问题21个。

三是建立健全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在严格执行“三项制度”的同时,继续在全乡开展乡村干部“大下访”,党政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乡服务群众和“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句承诺”“四个一”活动。不断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把督查考核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实效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抓住不落实的事,处理不落实的人来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宗旨观念。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在发挥产业优势上鼓实劲。

一是抓农业产业提升。立足特有的气候和产业优势,乡党委、政府按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理念,着力培育柑桔特色产业。一方面,以品种改良为契机,引导和鼓励桔农因地制宜地发展四季小水果、油茶和楠竹,努力提高四季小水果的比重,逐步形成树种、品种合理搭配,上市时间又相互交错的农业产业格局。另一方面,以提升柑桔品质为重点,以推广和运用新品种新技术为重要手段,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科技含量,使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黄板粘杀、地膜保水反光和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在全乡得到普及。今年来,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市驻乡科技特派员、本土专家举办柑桔栽培新技术免费培训班1期,培训人次达800人;新建精品柑桔园基地500亩;完成柑桔品种改良150余亩;发放柑桔大小实蝇防治补贴资金9万余元;新发展小水果600余亩;完成枫联、焦坪、山口等村油茶低改1220亩;完成大垅、玭珠等村楠竹新造及低改440亩。

二是抓休闲旅游业提质。以东江湖创国家5A级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我乡水陆两便、青山秀水、花果飘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以休闲旅游大提质为抓手,不断丰富旅游内涵,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区。一是做特“吃”的文章,就是要增强饮食的诱惑力。在整合本土特色菜肴的同时,还要针对游客的饮食习惯,挖掘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形成不同菜系的菜谱,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饮食需求。使游客在不仅能够吃尽本土的美味佳肴,还能享受到浓浓的家乡风味。二是做活“水”的文章,就是要走好水路。发挥东江湖无与伦比的水资源优势,借鉴桂林、千岛湖等旅游胜地的成功做法,积极引导农家游业主,大力开发安全性能较高的水上娱乐项目,配套完善水上摩托、湖中垂钓、游湖观景等设施设备,让游客在留得住、玩得开心。三是要做精“山”的文章,就是要唱好山歌。一方面要不断放大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集采摘、品果、观园、漫步于一体的农家休闲游。把农业产业化建设与发展农家休闲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两项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家游业主转变经营理念,开阔经营视野,大力开发开心农场,努力把网络游戏变成现实,让游客在休闲的同时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多一份牵挂,多一份惦记,老百姓就多一份收入。四是做靓“住”的文章。一是结合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努力实现环境卫生全面提质;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大力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在体味乡土气息的同时,也感受到星级宾馆无微不至的热情与服务;三是对所有农家游进行全面的提质改造,我们将会同旅游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全乡的农家游进行重新的认定,不断提高农家游的准入门槛,对达标的农家游进行备案登记,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适当支持,提高农家游的整体水平。

(三)抓城乡环境同治在建设幸福上谋实事。突出村镇绿化,继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创建活动,努力建设美丽幸福,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强化宣传促共识。为把全乡人民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城乡环境同治工作上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在机关、学校、村组、农户深入开展大讨论、大教化、大规劝活动,全乡上下形成了城乡环境同治的共识,促进了广大群众文明卫生习惯的逐步养成。目前,全乡开展城乡环境同治大宣讲、大讨论160余次,发放“门前三包”温馨提示、文明卫生公约等各类宣传资料4200余份,书写张贴各种横幅标语180多条,乡、村两级组织干部群众和在校学生开展规劝和清扫行动20余次,纠正不文明行为300多人次。

二是完善机制筑成果。通过去年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乡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连续两个季度考核名列全市前三名,乡村面貌着实改善,群众甚为赞许。要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机制。为加强对城乡同治工作的领导,乡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乡直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委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实行“乡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各部门联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的包干负责制。乡与村与部门、村与组、组与户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各村、各部门分别成立了组织机构,制订详细工作方案,形成了全乡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主体”的原则,采取以奖的方式,大力支持村级环境整治。乡本级财政今年预算安排6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环境同治工作;要求各村每年投入城乡环境同治资金不得少于2万元,形成市奖励、乡配套、村组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完善考核评比机制。继续实行月安排,季考核、季通报、季奖惩兑现制度。将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列入年度综合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与乡村两级干部职工、各村职业化干部的绩效工资和年度评先评优挂钩,将季度考核结果与市、乡两级奖扶资金挂钩,做到奖优罚劣。考核范围向纵向延伸,由过去的乡考核村向村考核组、组考核户延伸,考核结果层层上报,层层公示,级级兑现。同时,乡党委、政府将村镇绿化作为今年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的重点,实行专项考核,制定了专项考核奖惩办法。

三是以乡带村促统筹。乡党委政府以集镇整治成果为基础,积极开展羊场植绿活动,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同治工作。一是注重领导。为切实巩固集镇整治工作成果,乡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顾问,乡长任组长的集镇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集镇环境整治的组织实施,着力打造靓丽羊场,并安排了2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目标管理考核。二是保障投入。为实现集镇区的洁、净、美,以植绿羊场为重点,积极开展“植绿羊场、点亮羊场、洁净羊场、文明羊场”四大工程。目前,乡财政已投资15万余元用于羊场街道的绿化、亮化、净化工作,在集镇区街道两旁和单位院落种植桂花树、樟树、卷叶白兰、木芙蓉等500余株,新增公共绿化地2500余平方米;购置大小生活垃圾桶、果皮箱200余个;集镇区主街道、背街小巷安装路灯30余盏。为确保集镇整治工作长效性和常态化,乡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了集镇区卫生管理责任制,积极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卫生日保洁制、文明卫生户评比制。目前,集镇区垃圾乱倒、果皮乱扔、商品乱摆、杂物乱堆、车辆乱停现象大为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干口称赞,成为城乡环境同治的样榜点。通过植绿羊场行动的开展,全乡迅速掀起了村镇绿化。目前,全乡完成通道绿化50.6公里,完成绿地面积2500平方米,完成荒山及迹地更新造林830亩,共种植枇杷、柑橘、木芙蓉、桂花树等绿化苗木1万余株。

(四)抓统筹协调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上出实招。

一是坚持计生工作不松动。以开展春季计生集中服务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宣传,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乡干部职工、职业化村干部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和年度评先评优挂钩,使乡村两级干部抓计生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当成自己的责任。突出计生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三查四术”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力度,2013年春季计生服务月开展以来,全乡共落实“四大”手术17例,其中落实上环7例、结扎9例、流引产1例;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18万元,为任务数的45%。

二是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不松懈。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等安全责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积极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宣传,严格控制野外用火,火险期实行野外用火报告批准制,有效杜绝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完善各项防灾减灾工作预案,重点抓好非煤矿山、水上、陆上交通、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今年来大小安全事故为零。

三是坚持综治工作不松手。狠抓综治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超前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建立和完善群众接待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做到有诉必答、有求必应,有效化解了积案,理顺了群众情绪,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全乡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了治安巡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了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巡查、监管、整治,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四是坚持项目建设不松劲。今年,乡党委、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行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制,建立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和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政府老办公楼改造工程、卫生院扩改工程项目、黄桥株树垅大桥绕道工程、东清公路通道绿化工程等已全面完工;水果批发市场二期工程、乡集中供水工程、矿山废渣治理工程、清长公路硬化工程、玭珠引水工程等已正在加紧施工;清西汉冲头码头工程、枫联下坑码头工程、大垅新、老上组道路改造工程、加田耕地整理项目、代头村石漠化治理项目等工程即将启动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村两级财政脆弱,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柑桔虽有规模、有品质、有名气,但没有过硬的品牌,实现品牌化经营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销售始终是柑桔产业化建设的一条短脚。虽组建了柑桔专业合作社,但难以规范运作,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是全乡缺乏处理垃圾的填埋场或中转站,垃圾处理成为一大难题。

四是休闲旅游大提质缺乏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支持。

三、下段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创新举措,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同治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强力推进“一户一产业”、“一户一产业工人”工程,努力实现农业转型、农民转身、农村转变。

三是进一步抓实项目建设和争资立项工作。

四是进一步关注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民生100工程。

篇5

市二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盯建设大型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系统安排、大干快上,优势资源大规模开发,三农工作大手笔推进,民生状况大幅度改善,全市步入了产业开发加快、经济转型加速、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阶段,呈现爬坡过坎、全面提升、跨越式发展的新格局,是庆阳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现状评估

(一)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提速发展最快的五年。市二次党代会以来,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呈现庆阳速度,人均水平稳步提高,比重位次不断提升,重大项目接踵而至,经济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篇6

今年,市政府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人大十五届三次会议确立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城乡一体化为主线,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精品化,加大经营城市力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我市今年—月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通报如下。

一、—月工作情况

(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城乡一体化工作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和成都市委号文件精神,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贯穿全市工作的主线,成立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发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关于乡镇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认真做好乡镇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纳入一级目标考核,建立了跟踪督查工作制度,全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各乡镇全力抓的工作局面。针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定了个调研课题,由市级领导分别牵头组织调查研究。按照“强化极核、培育支点、发展轴线、带动全域”的工作思路,启动了青城山、蒲阳、幸福、灌口四个重点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深化了户籍制度改革,启动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原创:-月,全市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人,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引导性培训人,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余人。

(二)突出工作重心,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市域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⒉和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

一是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月,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万元,有家企业通过了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结合城市规划、土地修编,完成了全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针对去年以来我市电力供应紧张的实际情况,加强了与成都电业局和××供电分局的协调衔接,将电力供应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积极协调银政、银企关系,金融部门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增长,高于增幅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重占比重由同期的提升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利税总额达到万元,增长;盈利企业盈利额为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为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万元;完成新产品产值万元,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把贯彻落实好中央号文件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完成了农业税降低个百分点的工作,落实了粮食“直补”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基本农田保护,小春粮油总产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创新农业服务方式,开通了一点通智能服务热线,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了雨润肉食品加工、欣禾蔬菜加工、汇源茶叶加工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进度,欣禾蔬菜加工项目、江之源茶叶产业项目等均已建成投产,实施了万亩优质粮“订单”农业,巩固发展了红阳猕猴桃出口创汇基地、优质茶、药材、双孢蘑菇等商品基地。—月,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三是旅游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休闲度假第一城的目标,完成了《××市旅游业发展振兴计划》及虹口、玉堂、青城等重点涉旅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成功举办了东方伊甸园·放水盛典-中国××放水节、东方伊甸园-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和第五届成都·××(华润蓝剑)啤酒节活动,啤酒节开幕近一个月来,日平均接待游客万人次以上,日消费啤酒近吨,带动了以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同时,按照整体宣传、统一促销的思路,编制了《××市游客手册》,组织各景区、旅游企业参加了第五届中国西部博览会和杭州国内旅游交易会;结合“中国百姓生活游”主题,设计、推出了道教文化游、农家休闲游等专题旅游线路,通过密切与省内外各大旅行社和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的合作,强力向外推介,跨省旅游和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得到巩固和扩展,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月,全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其中境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景区门票收入实现万元,同比增长;旅游综合收入实现亿元,同比增长。

四是财贸金融运行平稳。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税收征管和财政运行监督,财政收入增势强劲。-月,全市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增幅居成都各区(市)县第二位。税收收入万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有力支撑。金融运行基本平稳,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亿元,同比净增亿元,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为亿元,同比净增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消费价格继续回升。-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亿元,同比增长,集市贸易成交额亿元,同比增长。

(三)运用市场运作手段,经营城市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城乡规划。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大纲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了省建设厅评审,目前正在进行深化设计。同时,精心做好城市绿化、供水、排污和水系等专业规划,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重点抓了青城山镇、青城镇规划和以玉堂——青城山——大观为重点的旅游休闲度假集镇带的规划设计,编制了线××段旅游交通示范线临街建筑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和青城镇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规划,完成了太平街片区、米市坝片区、团结巷片区、二环路两侧、工业区启动区、内江滨河地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控规编制的总面积及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总面积达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

二是进一步完善经营城市机制。完善了兴市投资公司、新城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融资平台在经营城市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深入开展了土地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力量对全市存量和闲置土地进行了调查清理,完善了国有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月,共“招、拍、挂”土地宗、亩,成交金额万元。依法收回、收购闲置土地宗、亩,为搞好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

三是全面推进了城市总体风貌改造等重点建设工作。实施了迎宾大道、内江两岸及一环路二期城市风貌改造工程,共完成二期改造工程图纸设计栋,立面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粉刷栋,出图栋)。同时,结合城区风貌改造工程,实施了成灌高速公路两侧农房风貌改造,改造路段从亚细亚立交桥至××与郫县交界处,路段全长公里,改造农房栋,立面改造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完成了线二期公里主体工程和全线景观的初步设计;都汶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正抓紧进行;聚源互通式立交桥正在完善征地报批工作;河东片区乡道油路整治工程于月日开始动工兴建;完成了玉沿路改建工程的外业测量,并正在进行内业设计;完成了青城后山旅游环线公路的勘察设计,正在进行招投标的前期工作。

四是优化了城市管理。推行了以城市道路、公厕为载体的市场化管护,实施了垃圾处理厂技改工作,完成了《××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技改工程初步设计》,顺利通过迎接国家发改委稽查组的复查。启动了“市容环境管理示范街”建设,城区幸福路、公园路列为首批示范街道;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思路,原创:市容管理部门下派执法队员分别到龙潭湾社区、解放、幸福小区、奎光社区参与辖区城管创卫工作。深入开展创卫专项整治,加大对“城市牛皮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抛洒、城市污水的治理力度。制定了《××市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结合光彩工程,启动了城区小街小巷路灯的建设工作。

(四)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一是瞄准重点区域,主攻大客商,寻求大项目。今年,我市多次组织招商小分队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重点区域上门招商,组织青年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研究和掌握沿海产业转移动向,及时获取投资信息,推进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目前,大连穹顶滑雪场有限公司以穹顶滑雪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体育娱乐设施,青岛啤酒集团年产万吨高档啤酒生产基地等总投资额达亿元的重点项目正在抓紧洽谈。

二是突出重点项目,培育重大产业。把恒创特种纤维、海蓉药业等大项目作为服务重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切实解决好企业存在的问题,发挥招商引资的典型模范效应。同时,把两大“基地”(双良特种纤维纺织加工基地、海蓉中药材产业基地)列入重大招商项目,向外推出,寻求国内外投资合作,争取关联项目进入我市投资,延长做大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三是全力打造“四川·江苏××科技产业园”。采取舆论宣传、组织小分队驻地招商等多种方法,扩大影响,深挖信息,推进与江苏企业的投资合作。目前,园区已落户江苏籍企业家,新增投资规模亿元,到位资金近亿元。正在抓紧联系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光电生产基地、隆力奇集团日化用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力争在我市落户。—月,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和续建项目)共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其中:成都市以外、国内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市以外、成都市以内项目个,总投资规模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

(五)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组织康兮药业、养麝研究所等企业参加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和“中国西部博览会”;开展了川芎、红阳猕猴桃规范化栽培基地等重点农业试验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坚持“三教”统筹,着力调整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基本完成了大乐、安龙、沿江三个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建工作,启动了新建小学与紫东街小学的合并扩建工作,都中迁建工作进展顺利。切实加强“两基”工作,严格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规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启动了信息技术教育工程。

二是创模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创模指标和工作进度要求,完成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达标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环保投资指数、单位能耗、单位水耗、环保机构独立建制等成都市创模涉及我市的项工作任务;完成了绕城截污干管中成灌路至走马河段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和天府大道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完成了青城山污水处理厂重新选址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及可行性评审工作;完成了青城后山又一村新建污水处理站工程;实施了六大干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对家排污企业进行了检查,查处噪声、大气、水、油烟等污染投诉起,办结率。

三是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奎光塔文化公园及群艺馆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月份已完成文化公园内周公祠迁建。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农运会。巩固和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月日,累计补偿资金万元,受益总人数达万人次,免费为余万农民进行了体检。人民医院迁建工作进展顺利,启动了新建市传染病医院和市疾控中心等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级危房改造,实施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农村供药“两网一配”工作,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创敬老模范市工作进展顺利。

(六)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是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政务中心建设。按照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从今年月份开始,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市行政审批项目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完成了对行政许可项目、实施机关行政许可收费项目的清理工作。制定了××市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实施意见,完成了组建××市政务中心建设方案。

二是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培训。在掀起学习《行政许可法》的同时,从今年月至今分期分批对全市多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不断地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拟订了《重大决策公示听证办法》,建立和完善了重大决策前的经济、法律、科技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对经济运行加强了宏观调控和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建立健全了政府公告制度,按照公正、便民、廉洁的要求,对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又能公开的事项,通过建立政务公开栏、电子信息网等形式予以公开,畅通了群众联系政府的渠道,使群众能有效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了市领导接待日制度、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等,认真听取群众对政府决策及行政行为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落实到政务工作中去。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公务员队伍。从优化结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人才测评体系。完善了公务员队伍终身学习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整顿机关工作作风,开展了坚决防止和杜绝干部“不在状态”现象活动、“树高效廉洁机关,创优良投资环境”活动和公务员行为规范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公仆观念和服务文化,努力提高全体公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办事效率。

同时,牢固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目标责任,加大了安全资金投入,完善了安全设施,千方百计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全市上半年未出现重大事故。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我市虽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定,经济外向度不高,利用外资水平和外贸出口在全省、全市所占份额较小,原创:加之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高位回落的趋势,对完成全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带来了一定影响。二是受电力和资金、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有所下降。三是今年一季度受禽流感的影响,以小家禽为主的畜牧业受到一定影响,加之目前我市农村主导产业对农民支撑作用还不够强,促进农民增收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下半年,我们将在市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进一步创新思路,励精图治,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突出产业做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一是着力抓好工业经济。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组织力量对全市工业现状以及重点项目集中区,特别是双良恒创、扬子江海蓉药业等重点项目周边地区的企业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准确了解、核实两大区域企业状况和土地权属、面积、使用性质以及可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情况,摸清家底,控制好资源,为今后重点项目的外延扩展腾出发展空间。同时,积极引导现有工业企业加大技改和环保投入,促进上档升级,特别要引导企业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促进内生性投资,不断提高企业自身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二是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抓好一批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江苏雨润肉食品加工、欣禾蔬菜加工、江之源茶叶深加工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力争在年内投产达效,形成龙头带基地的带动能力。抓好一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重点抓好已组建的日昇猕猴桃合作社、川芎合作社、茶叶合作社会员扩展工作,大力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协会、股份合作制等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青城山精品旅游区建设步伐,抓紧做好各涉旅乡镇旅游发展规划,完成青城后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紫坪铺环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实施××景区综合开发、中国道教研究院等文化旅游项目和青城前山国际观光休闲度假集镇、青城外山文化观光度假区、虹口生态旅游度假区等自然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和景区交通、水、电、气、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继续抓好城市、景区及沿线临街建筑特色风貌改造,提高旅游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对外形象。同时,依托我市产业和区位优势,以发展现代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强化物流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业水平。

四是认真抓好财政金融工作。加快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大依法治税力度,完善税收征管、稽查和协税护税机制,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切实加强旅游等第三产业的税收征管。继续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重点支出需要,确保保障资金到位。大力整治金融信用环境,密切银政、银企关系,搞好项目对接,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支持重点工程和企业发展。

(二)突出城市品牌,推进城市建设

运用市场手段,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力度,积极探索各类城市资产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加快成灌高速公路出口开放整治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系统,继续推进城市总体风貌改造工程,加快天然气、电力、水利、通讯、环卫、人防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坚持长效管理,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市管理体制,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加快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

(三)突出环境创优,增强对外开放实效

继续把成都市作为我市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加强与成都市大专院校、重点优势企业、投资中介机构和民间团体的联系和交流,捕捉各方投资合作信息,力争成都市潜力产业的辐射和配套。全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川苏科技产业园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与沿海省市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等城市的联系,力争引进更多沿海城市和其它地方企业落户,重点围绕拉法基水泥、双良集团、扬子江海蓉药业、银河都机公司、宁江集团等重点企业抓好产业链招商。下大力气建设“政策优惠、服务优质、秩序优良、设施优越、人居优美”的创业环境,为项目落户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全程服务。采取措施消除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现象对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对损害投资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抓住典型,严肃追究。

(四)突出体制创新,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一是加大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力度。坚持规划先行,增加规划投入,创新工作机制,抓紧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重点抓好市区和青城山(中国道教文化名镇)、蒲阳、崇义(高科技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重点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和三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青城山、灌口、蒲阳、幸福四个镇及其中心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带动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有序推进农民居家向城镇转移。在城市总体规划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设计,不断提高城市控规编制的总面积和覆盖率,特别要抓紧时间做好青城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二是强化统筹城乡政策体制保障。取消本市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户籍管理限制,加速农民身份转变步伐,在全市的农民集中安置区逐步推行社区化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社区管理模式。按照“明确所有权、确保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采取“公司农户”、“能人农户”及土地股份制等模式,大力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切实维护“离土离乡”农民的利益。按照成都市两个《办法》要求,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抓紧制定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实施方案,妥善解决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养老有保障”的根本问题。三是强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目标管理,加强调查研究,推进工作落实,确保一体化工作目标的完成。

(五)突出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切实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严格执行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原创:抓好民营企业的扩面征缴、失地农民的参保和改制企业“断保”人员社保关系的接续工作,确保社保基金征缴率达到%以上。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进一步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加快建立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

篇7

区劳动保障局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已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区下达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较好地完成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20__年市政府考核区县政府科学发展观指标涉及我局的新增就业人数1520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66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三项指标分别完成1613人、6093人、3.9%;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6%、111%、100%;新增就业人数、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去年增幅分别为:4%、13%。

市就业领导组下达的劳动保障工作单项考核指标目前已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下达数及完成情况和完成比例见附表。

(二)民生工程工作

1、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为11000人,已完成登记参保14339人,完成任务数130.4%;征收医疗保险基金96万元,国家、省、市、区四级财政到位配套资金72.8万元,合计168.8万元,完成全年投资额的91%。

2、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为1300人,其中发证人数780人。已完成技能培训1362人,完成任务数105%,培训合格率100%;其中979人通过鉴定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得证率126%;就业人数1362人,就业率100%。

3、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20__年底,我局已将未参保集体企业52名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通过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形式,全部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

(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1、招商情况: 20__年8月,从浙江富阳引进黄山奔马仪表有限公司,在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投资、租赁龙井村厂房组织生产摩托车仪表,总投资800万元,已投资541万元,该项目目前招用42人,引进技术管理人员14人,并于11月1日正式开工生产,项目全部完成后,年纳税80万元。全年招商引资完成541万元,占目标任务数108%。

2、对上争资情况:已向省、市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争取专项资金补助1362.7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补贴561万元,再就业补助597万元,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30万元,城镇居民、城镇职工补贴100.3万元,困难企业补贴60万元,乡镇平台奖励8.4万元,创业补助经费6万元。

3、项目建设:完成西溪南“凤还巢”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顺利通过省农民工就业领导组的验收,获得省150万元的专项补助。潜口镇农民工创业园已获省批准,正在组织实施。

二、20__年重点工作安排

20__年,我局总体思路是:以发展促就业,做大企业增岗位为主线,以着力实施民生工程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城乡统筹就业;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探(来源:文秘站 )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主要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00人以上,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万人以上,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1400人,职工工资增幅8%以上。招商引资工业企业1户以上,投资600万元;对上争资1500万元以上。

(一)落实新的就业政策,城乡统筹就业。

1、切实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强化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就业平台建设,认真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切实做好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明确就业工作责任,夯实基础工作,完善就业服务,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

2、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对接,使培训结构进一步适应就业结构,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监督支持和管理服务,实施就业培训特别计划,为企业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城乡劳动者多层次需求的培训格局。

3、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发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为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

4、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援助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重点帮扶“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全面兑现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强化就业援助的针对性、措施的规范性和机制的高效性,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多种形式就业。

5、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开展以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的各类培训,并进行劳动技能鉴定,提升劳动者技能。

(二)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做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市级统筹。按照规定加强基础数据、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调整网络建好金保工程,以顺利向省、市级统筹过渡 。

2、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努力做好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时,实施社会保险减免缓政策,阶段性减轻企业负担,保企业促增长。

3、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巩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完善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和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4、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建设。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保障大病风险为重点,兼顾多层次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提高保险待遇,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规范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加强住院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水平。

5、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失业保险与就业促进联动机制,在确保失业保险金发放的基础上,加大失业保险对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的投入,促进失业保险与就业良性互动,发挥失业保险促进企业保岗位的作用。

6、完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积极扩大覆盖面,发挥工伤保险功能,积极探索开展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措施、办法和途径。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医疗服务管理体系和费用结算办法。

7、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落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类社会保险费征缴、支付、管理等环节的稽核工作力度。加快建立操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监控制度化、考评标准化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着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1、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深入实施《劳动合同法》,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提高签订率。适时开展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大检查,完善企业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制度,指导企业逐步健全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台帐,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履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的动态监管,促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施。

2、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加大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要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确保劳动者得到合理的劳动报酬。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健全完善企业依法支付工资的长效机制,打击恶意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行为,确保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3、健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作用,妥善处理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开展和谐乡镇(社区)、企业创建活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扩大创建成果。

篇8

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好于预期

《报告》说,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其复杂。在内外部调整力度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经受住主动实施调控的考验,实现了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发展,调结构、转方式迈出坚实步伐,重点领域调控初见成效。“十二五”重大任务开局良好,年度主要指标和重大任务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好于预期。

本市经济实现平稳协调增长。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总体好于预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364亿元,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230.8亿元,增长11.3%;进出口总额实现1856.33亿美元,增长28.7%,实际利用外资38.3亿美元,增长6.8%,均好于年初目标。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较好。经济效益增长快于经济总量增长。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9%,快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幅4.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27.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654亿元,增长27.9%。一季度万元GDP能耗下降8.4%,上半年规模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2%;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重达到77.3%。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创新势能加速积蓄。上半年全市完成技术交易成交额1080.8亿元,增长35.2%;1-5月份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自主”企业出口14.6亿美元,增长24.8%,高于全市出口增幅23个百分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除电子信息外,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等高技术领域收入增长均超过20%。全市首批16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及首批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通过认定。政府累计签约采购自主创新产品32亿元。重点产业态势良好。服务业发展优势依然突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较稳固。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15.6%、10.9%。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现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设施农业和种业收入分别增长13.8%和41.5%,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7.6%和12.8%。内需支撑作用不断优化。投资、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投资结构呈现“五个倾斜”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一是向重点工程倾斜,累计完成投资726.2亿元。二是向重点产业倾斜,完成工业投资319.8亿元;三是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12.5亿元;四是向政策性住房建设倾斜,完成投资278.7亿元。五是向实体领域倾斜,建安投资增长30.4%。消费拉动向多元化转变,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

区域功能特色更加鲜明。四类功能区要素配置效能进一步提升。首都功能核心区内涵发展、集约发展特征日益明显,知识、技术等要素投人不断加快,生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城市功能拓展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集聚优质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势能仍较为充足。城市发展新区土地、资本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整体处于加速建设和发展时期。生态涵养发展区一些高端要素开始进入乡村旅游、影视休闲、文化研发、养老保健、循环经济等生态产业领域。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高地加快构建。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转化。北部产业带产学研项目加速引进落地,总收入增长20.9%。南部产业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紧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发展态势良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增长19.3%。CBD税收增长17.7%。金融街税收增长50.3%。奥林匹克中心区税收增长20.7%。临空经济区税收增长31.4%。薄弱地区加快发展。2011年城南行动计划相继实施。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扎实起步,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业开始发力。南部地区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建设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重点领域调控效果显现。房地产调控取得实效。本市率先提出“稳中有降”的房地产调控目标,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有效遏制。首次购买商品房购房者比例提高到90%左右,商品住房开始回归居住属性。商品住宅价格涨幅稳步回落。6月末,新建普通住房价格成交均价比上年全年降低了6.1%,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2%,涨幅连续回落。政策性住房保障力度显著加大。完成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811公顷。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2.6万套,已竣工3.6万套。缓解拥堵措施出现成效。早、晚高峰主要道路通行速度有所提高。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市新增人民币贷款2176.2亿元,同比多增76.1亿元。重点领域得到信贷优先支持。直接融资超过间接融资。生活必需品市场保持稳定。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1%,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同比增长4%。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不断加强。

《报告》说,总体看,上半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良好,经济运行态势符合预期。本市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特别是直面城市发展难题,下决心加大主动调控力度,有利于变压力为动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有利于各方面把握好节奏、缓解社会矛盾。

下半年计划执行中需关注四方面问题

《报告》说,下半年,国内外环境仍复杂和严峻,外需不振与内需调整相互交织,主动调控政策与经济自身内在调整相互影响,本市发展仍面临一些压力与挑战,完成全年任务尚需付出艰苦努力。

一是实现价格调控目标压力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5.5%,新涨价因素有所增加,价格水平持续高位运行。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国内价格水平总体处于高位。价格间接传导压力加大。价格上涨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传导的趋势增强。扣除物价因素后,本市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与年初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经济运行环境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调控政策有所收紧,债务危机和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从国内看,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部分先行指标开始走弱。本市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从产业支撑看,工业增长

稳定性减弱。从政策影响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本市车、房调控影响还在陆续释放,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政策出台给拆迁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增长点尚在培育,后续影响还需关注。

三是项目需求集中,资金平衡难度增大。目前,本市建设任务、时序和资金需求相对比较集中。部分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融资难度增加、融资成本上升。政府财政和建设资金平衡难度加大。

四是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仍需关注。成本上升、需求放缓等加大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资金链条收紧,回款周期延长。同时,外需有所减缓,工业出货值增速连续13个月下滑。

着力七大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计划

《报告》指出,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时期,也是确保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推进科学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加强主动调控不动摇,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报告》提出要着力七大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几大方面。

一是着力巩固投资和消费支撑。《报告》提出,要采取综合措施,持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在投资促进方面,重点解决融资、项目前期、拆迁等主要瓶颈,全力落实重点建设任务。多渠道、多模式平衡建设资金。有针对性地规范现有投融资平台发展,抓好保障房、南水北调等新平台建设,增强平台融资能力。推动融资渠道已明确的框架协议资金尽快到位。加强与央企深度合作,多种方式吸引央企资金投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抓好小城镇发展基金、新城建设发展基金、文化创新基金设立和运营。鼓励市和区县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园区开发等方面采用BT、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用好政府投资。在需求旺盛情况下,各区县、各部门要切实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有序推动高端要素落地。加强专项调度和绿色审批通道服务。积极启动一批城市节水改造、农村节能房改造、雨水调蓄池等项目建设。加强拆迁和土地供应管理。重点完成在施土地储备项目扫尾,增加有效土地供应,把握好熟地入市步伐,适当增加经营用地供应,支持商务楼宇建设,为后续产业进入创造条件。加快保障房建设,力争实现9月底前全部开工,确保完成全年竣工任务。进一步加强投资全过程监管。

在扩大消费方面,重点开拓新兴消费空间、消费业态和消费领域。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举办刷卡消费奖励等系列活动,加快保障性住房入市进度,带动相关消费。集中建成推出一批大型商业设施,主动引导老字号、品牌商户布局,营造特色街区、郊区新城商业氛围,打造新兴消费热点区域。拓宽消费渠道,延伸消费链条,扩大网上购物份额,推动产品创新,培育新兴消费。做好黄金周旅游营销,开展与周边区域及京沪高铁沿线的旅游联动,拉动外来消费。大力发展影视、文化、娱乐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在扩大零售的同时,更加注重鼓励和培育批发业态发展,提升首都中心市场功能。

二是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促进。《报告》提出,处理好“合”与“得”的关系,在调整退出的同时,推动创新要素和高端产业落地。加快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加快流入的创新资源和要素创造落地条件。统筹用好100亿元的政府支持资金,全年完成60亿元自主创新产品采购,支持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及重点产业功能区开发。加大对高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和融资补贴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专业特色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加快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建设,在节能环保等领域布局一批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推进城市应急物联网应用等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研究设立支持“北京服务”的相关基金,加紧出台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推进文化主题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会展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本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培育北京创造品牌。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加快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是着力抓好高端产业功能区和重点区域培育。《报告》提出,大力推进高端产业功能区和重点区域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发展后劲。加快两城两带建设。推进南北两个产业带规划和建设。提升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服务环境。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推进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发展,突出抓好核心区海淀园的升级和发展。抓好商务中心区核心区重点地块开发建设,完善区域整体服务功能。强化金融街高端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临空经济区临空服务功能。扎实推动四大高端产业新区建设起步。做好园区规划、准入标准制定、软硬件环境完善等相关工作。全力推进通州高端商务核心区重点地块及文化旅游区、重点功能区开发进度,完善配套环境和政策体系。优先抓好丽泽金融商务区南区开发。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规划和建设。推进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整体规划,集中力量推进国际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薄弱地区和新城、新农村发展。

四是着力稳定物价水平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报告》提出,切实加强物价调控,抑制价格过快上涨,防止价格领域风险延伸扩散到社会领域。多渠道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落实新发展菜田5万亩、日光温室2万亩、建立稳定可靠的外埠生产基地20万亩的年度任务。通过政府入股等方式,推进新发地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在城市东南方向新规划建设大型批发市场。适当提高小包装商品的储备能力。实施绿色通道政策,发展新型流通模式,切实降低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成本。完善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完善房屋租赁市场价格调控政策,增加租赁市场供应,严控住房租金价格不合理上涨。研究建立本市价格调节基金。加大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

五是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六是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七是着力抓好城市运行保障和各项管理等与民生改善,增加人民幸福感切实相关的内容及举措。

市人大财经委提出三点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报告》。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王火代表市人大财经委所作的《关于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认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同时指出,应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市人大财经委对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着

重提出三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全面完成全年计划指标,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统筹安排好下半年工作,确保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圆满完成,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同时,要加快完成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配套的18个综合专项规划和64个一般专项规划,把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十二五”规划重大任务的组织实施,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推进和落地。要切实发挥规划纲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真正做到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促进本市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二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全市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把握经济运行的节奏,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改善经营发展环境。尽快制定各类扶持政策,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缓解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全面提升首都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北京服务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把北京的服务业发展成为全国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实施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率先实现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和建设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增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力、竞争力,使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共同成为推动首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篇9

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总体目标,牢牢贯彻“三二一”发展方针,加快推进“四个转变”,着力建设“四个”,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8.30”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整体经济出现明显“滞涨”迹象,灾后重建任务异常繁重的严峻形势下,区政府依靠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以及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全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自加压力、迎难而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预计(下同)达到217.6亿元,增长13.5%;区属经济增加值突破100亿,达到100.8亿元,增长15.6%,超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达到4.03亿元,增长38.5%,超计划目标8.9个百分点。与年度计划相比,其他各项指标也全面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7.8%,超计划目标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超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38元,增加630元,超计划目标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90元,增长15.5%,超计划目标0.85个百分点。

(二)各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8%。为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区、两线、三圈、四带”的总体构想,明确提出了近期重点发展的支撑性项目。加大名品名店的引进力度,沃尔玛总部正式批准同意在攀设立分支机构,必胜客、星美院线、劲浪体育等招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旅游产品特色街积极推进,“第四届山城啤酒节暨首届火锅节”、“迎新春购物月”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传统商贸业档次不断提升,市场消费保持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5亿元,增长19.3%。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阿署达景区、弄弄沟至大黑山风景区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体育公园前期工作扎实开展,玉佛寺景区建设进展顺利;烟草物流中心、汽车4S产业带开工建设,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服务带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阿里巴巴全国西部二级城市首家电子商务平台成功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4%。洁宇加气砖、宏冶高速线材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吨表外矿等项目已初步具备开工条件,钢铁冶炼及延伸加工、采选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钒钛新材料、都市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培大扶强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3户,区属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3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入园企业占区属地方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7%,实现利税近亿元,园区已被省发改委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范畴。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4200万元,增长1.8%。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密地二社、倮果三社、沙坝二社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开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初显成效。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双龙水库及配套渠系建设已完工,弄弄沟村通社入户公路、阿署达村至水保牌坊道路建成通车,龙岗水库加坝扩容工程接近尾声,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特色种养殖业的培育取得新进展,成都新希望万亩优质水果、秦氏咖啡、安国枣等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壮大,双龙滩大型养猪场初具规模,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加快建设。

(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结构呈现新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19.2%;更新改造完成29.2亿元,增长61.3%。投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一是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国有、民间投资分别完成32.1亿元、24.5亿元;二是服务业投资提速,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的情况下,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12.4亿元,增长38.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5个百分点;三是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2亿元,增长25%,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环保和生态建设加快,完成投资2.56亿元,增长34.7%,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共实施项目278个,113个项目竣工或投入运营,149个项目在开工建设,30个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城市面貌得到新改善

继续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严格落实“三同时”,新上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控制了新的污染。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2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对15家高污染企业实施了关停淘汰,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总量2008吨,超市下达目标22%。强化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圆满完成了中汇、攀阳等重点企业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据初步测算,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5.6%和7.3%。全力以赴推动创模工作,着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马家田沟综合整治、大渡口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迁建、饮用水源保护区沿岸违章建筑清理拆除、沿江保洁等工作积极开展,辖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抛洒扬尘、工业企业面源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创历史新高,全年平均达到86.45%。城市功能不断健全,积极主动配合市里完成了金瓯广场、滨江大道后段等项目拆迁及配套工作,建成了炳草岗垃圾中转站、医疗危废集中处理系统、后山公园休闲健身通道、湖光休闲广场,启动了小区煤气管网改造。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从突击性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

(五)各项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显现新成效

政务服务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启动并实施了新一轮街道、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办法,实施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阶段性验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全面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加快推进。攀钢集团公司辅业改制工作有序进行,钢城企业总公司改制工作顺利实施,钢城集团正式挂牌;市属企业改制移交工作全面完成,部分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参与承办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参加了第九届西博会、首届川商大会等招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客商40余批次,与众多商会、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严格重点项目责任制,大力推行重点项目督查督办制,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和一站式服务体系,对外开放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4.3亿元,增长35.3%。

(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扶持重点科技项目13个,帮助企业申报专利15项,2家企业被评为省市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市专利试点企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区属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稳步实施,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13所,新增校舍面积4000余平方米,维修校舍25000余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医疗和食品卫生市场进一步规范,辖区无重大疫情发生。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社区小广场46个,第六届社区艺术节成功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通过验收,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物价、档案、妇女儿童、残联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七)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和谐建设有了新进展

促进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等十大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33项惠民项目全面完成年度预定目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0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07人,“4045”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6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转移农村劳动力2300人。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参加五大保险的人数平稳增长,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强力推进惠民帮扶工作,全面建成了街道(镇)和社区(村)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站点,各类帮扶活动广泛开展。在全市率先创建3家惠民超市,1800余户城市低保户享受了日常生活用品购买补助。认真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辖区所有村民均享受农村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零利润”药品覆盖率达100%,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95元,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106元。继续实施“寒窗助学”行动,全区共有3607人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其中487人次享受“三免一补”政策),支付经费65万余元,无一名特困职工子女因家庭贫困辍学,1194名农民工子女就学得到妥善安排。改造完成廉租房453套,为1367户居民发放廉租房补贴382.8万元,农村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银江镇敬老院主体工程完工。

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区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积极组织救援人员200多人次奔赴灾区一线展开救灾,及时支援灾区帐篷、食品、衣被、药品等物资,安置灾区学生239名,捐赠人民币955.6万元。在“8.30”地震发生后,快速启动三级响应应急预案,动员全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150人、临时安置43850人、妥善安置受灾学校6000余名师生,发放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160余万元、组织捐款210万元,全面开展了24小时安全巡查、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效防止了灾后疫情的传播,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震灾害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同时,抓紧编制和启动恢复重建规划,筹集恢复重建资金6400余万元,快速实施应急工程和恢复重建项目,保障了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从总体上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自身优势发挥不充分,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节能降耗压力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土地、融资成本上升,机制、措施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要素流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财政支出的压力日益加大;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仍然较重。

二、计划的初步安排

(一)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

受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攀钢等大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中小工业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行业出现严重亏损,走出困境仍有待时日;受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消费领域不容乐观,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行业仍可能延续低增长态势;受盈利预期无法实现的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下降,发展后劲受到严峻考验;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但其效应尚有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我区当前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自身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一些困难和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挖掘有利或潜在的有利因素,从而更好地寻找应对的策略。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但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保增长、促发展成为政策的主要取向,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的状况会得到极大缓解,企业将得到更多实质性扶持,钢铁、建材等行业景气度有望在巨额投资的带动下提升。全省、全市经济从地震灾后的低谷中有力回升,并将继续受到灾后重建的拉动。从自身条件看,随着“双创”成果的逐步显现、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三产设施的兴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来临,我们发展的环境日益改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招商选资的渠道更加通畅。随着100万吨表外矿开发、谷田三期扩能等项目的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随着攀航钛业钛材等项目的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打开,我们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为此,我们既要充分估计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有效应对。

(二)发展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在计划安排上,总体把握“四个加快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原则。“四个加快转变”就是加快传统农业向近郊休闲旅游业转变、加快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由协助配合城市管理向主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上取得新进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上迈上新台阶;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新成效;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统筹上迈出新步伐;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增强活力上力求新突破。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9%,第三产业增长13%,区属经济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8%。

——节能减排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以上。

——改善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以上。

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强力推动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完善项目生成机制。紧紧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来源,增加项目储备。加大财政对城市、园区、民生、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放大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领作用“引导项目”;以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为重点,积极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招项目”;为抢占产业前沿和制高点,把前期工作延伸到实验室,参与中试“抢项目”;立足区情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资源“开发项目”;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项目”;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灾后重建机遇,抢前抓早乘势而上,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执行重点项目部门和区级领导责任制、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制、重点项目督办制。切实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工程和在建项目,强化组织协调,确保按期推进。对新开工项目,抓紧完成各项审批程序,落实开工前的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如期开工。创新融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和落实市区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切实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扩大就业承载能力,全年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不低于3000人。

不断提升消费业。(1)加快构筑新的高端时尚商圈。推进旧城改造,力争启动二街坊商业综合体、桃源街商住项目;加快新区拓展,推进炳三区商会大厦建设。促进连锁经营、特色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2)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引进一批名品名店,完成旅游产品特色街的打造,加快推进曼哈顿商业步行街和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西海岸市场三期等专业市场建设,建成三星级屠宰场。(3)办好节庆活动,通过啤酒节、乡村旅游节、房博会等活动的开展,广聚人气商气,繁荣辖区市场。(4)以发展近郊休闲旅游业为重点,以阿署达至玉佛寺、弄弄沟至大黑山为主要景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近郊休闲旅游景点,适时开发沿江休闲项目。(5)推动龙江明珠、水木风华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6)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力争启动体育公园、沙滩排球基地等项目建设。(7)深入推进“社区双进”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从城市向农村快速渗透,逐步构建节点畅通、城乡相连、点片互动的服务网络。

大力发展生产业。(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启动密地综合物流园、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倮果战略装车点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攀西烟草物流中心、金利医药物流、汽车4S产业带、矿产品物料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实施。(2)抓好三大平台建设。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引进为重点,着力打造投融资服务平台;以阿里巴巴网站为核心,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带的建设为依托,努力形成制造与服务有机融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3)大力培育法律、会计、人才、科技咨询、信息技术等中介组织,努力建设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水平较高、竞争有力的区域性中介市场。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按照“做强传统、培植新兴、重点突破、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从传统向新兴转型、从做大向做强转轨、从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把支柱产业和现有骨干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2)引导现有企业正视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3)加快钢铁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抓紧培育钒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钢企100万吨表外矿、谷田三期、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顺腾碳化钛、久欣氮化钒等一批有利于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

抓好工业发展载体建设。(1)以建设生态环保型园区的理念为指导,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不断完善园区规划。完成高梁坪园6.2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力争通过华山园工业用地规划评审。(2)大幅提高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园区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拓展步伐,完成倮果三社搬迁、补偿、安置及项目入驻,分片启动流沙坡园开发,积极探索地企共建园区的新路子。(3)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园区管理,促进各类要素向园区有序集中,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抓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1)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期投入机制,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动,逐步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项目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整体利用效率,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的准入和考核机制。立足于挖潜与开发,着力在盘活土地存量上下功夫,推动部分园区用地实现“零地增长”。(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钢铁研究院、学院国家级钒钛新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钒钛制品检测检验中心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园和中试基地,并适时引入风险创投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全年力争建成1家工程技术中心,至少培育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促成3-5个项目关键技术突破并转化实施。支持地方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全年培育和发展市级专利试点企业2家,力争新增专利10件。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1)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科学设定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2)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汽车4S产业带、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梁坪园区拓展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和承载能力。(3)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结合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完成村六社、密地村二社、倮果三社村民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阿署达村、弄弄沟村、沙坝村二社等村民集中安置区建设,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4)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将新增社会事业投入向农村倾斜,在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适度发展特色农业。(1)优化种养植(殖)业结构。与近郊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重点抓好阿署达花香果园特色农业园、秦氏咖啡种植示范园、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双龙滩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盛唐生猪黄羊养殖基地建设,支持绿景公司DM生物菌有机肥生产项目的实施,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2)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抓好咖啡深加工、禽蛋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项目,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弄弄沟小流域治理。建成弄弄沟村、阿署达水保牌坊至机场路口道路,启动阿署达至玉佛寺公路建设,全面完成龙岗水库加坝扩容。

(五)夯实民生之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改善民生民本。(1)加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现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迈进。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贯彻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积极实施灾害应急救助,深入开展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帮扶活动。探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全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建设。(3)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力量推进就业促进、社区建设、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十大惠民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1)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学校灾后重建方案》,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确保两年内全部完成学校灾后重建,努力争创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区县第一。(2)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启动区、镇、农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完成银江镇卫生院迁建,力争将妇幼保健站建成国家一级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严防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五小行业及食品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切实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4)统筹推动其他各项事业。深化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化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做好审计、物价、妇女儿童、交管、档案、民族、保密、“双拥”等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1)完善社会政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2)切实加强工作,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置发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和谐安定。(3)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抓住源头、聚焦重点、完善机制,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共建美好家园,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将灾后重建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从灾情实际出发,优先和重点抓好农房、学校等受损较重区域的恢复重建,并通过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合理调整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__县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20__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部署,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强县富民”总体战略和建设“两地一城”目标,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以目标考核为保障,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圆满完成“十件实事”,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__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综改攻坚年和项目见效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省、市“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两地一城”和全省经济强县目标,坚持“一二四十”发展思路不动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统筹兼顾,对标一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着力在生态立县、综改兴县、产业强县、立城优县、平安稳县上出实招、求实效,确保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和谐安定,民生持续改善,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确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经济发展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__%,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__%,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07%。

民生保障性指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__.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生态环保约束性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安全生产完成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如下六项工作:

(一)实施“百园立农”工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特色化为方向,重点抓好五点:一要扎实抓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新建__马铃薯综合种植、纠偏古膳要道食品开发、__养殖等11个农业产业园区,努力培育一批种、养、加农业产业化标志性龙头企业。二要大力发展“一县一业”马铃薯产业。围绕建设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县目标,扶持壮大__、蓬勃、__等一批集育种、扩繁、推广、加工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努力打造马道头、__庄等6个乡带状主产区,使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三要稳步发展养羊产业。年内新建__养殖园区,扩建白羊牧歌、__养殖园区,完善__、__、__养殖园区和根源种羊繁育基地,全县新增棚圈面积8.5万平方米,努力建设年出栏100万只肉羊基地县。四要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继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重点完成人工造林和固沙造林2万亩、人工造薪炭林2373亩、干果经济林1200亩,矿区绿化8000亩以及环城公园二期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管家堡生态治理1万亩。五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完成150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年内启动实施__村、__村、__村、__村4个地质灾害治理村搬迁工作。打造116个“环卫示范村”。

(二)实施“百企强县”工程,推进工业新型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是我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更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一要全力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年内重点配合同煤集团全力以赴抓好同发__窑、__两座千万吨煤矿建设,争取全面投产;__窑、__窑、__洼、__沟4座煤矿实现转产,__洼、__沟、__、__、__、__6座煤矿实现联合试运转。二要积极培育新型工业支柱。全力抓好总投资288亿元的__低变质烟煤清洁利用示范项目和总投资8.6亿元的__铁__山__窑煤炭储运站建设项目,争取总投资40亿元的__集团2×35万千瓦中海油煤制气配套电厂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__马道头煤电一体化2×35万千瓦发电项目获批,积极推进__庄风电一期5万千瓦发电项目。三要加强园区建设。按照“一县一园”的思路,切实发挥政府对园区建设的主导作用,__煤化工园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扎实稳妥地开展园区土地房屋征收安置工作,研究解决项目建设用水、用电等问题,启动园区道路、管线和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相关

规划,优化园区资源配置,吸引更多的关联产业入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现代煤化工基地。四要狠抓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政策落实难等问题。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完善马道头小企业创业基地。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实施“城镇提质”工程,加速县域城镇化。实施“大县城”战略是提高全县城镇水平的根本举措。要充分发挥县城和中心集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聚集辐射作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古城保护。按照《__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性规划》和《摩天岭长城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划》,加大对朱市街、钱家巷等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区、居民区、商铺、作坊的保护力度,做好楞严寺佛乐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二是强力推进“大县城”战略。主动融入__都市区,编制智慧城市规划和管网专项规划,重点抓好汽车站两侧土地开发、旧城改造、汽车物流园区、北环路改造等工程。三是全面加快中心集镇发展。紧紧依托工业园区、现代化矿区兴起的有利契机,以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中心集镇,完成__镇和马道头集镇建设年度任务,积极支持__镇申报全国重点镇。四是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年内将继续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2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

(四)强化财政税收管理,确保经济繁荣稳定。税务部门要严格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特别要根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后的税收新特点,组织好煤炭主体税源的征收工作。要加强稽查管理,严厉打击偷逃税费的不法行为,坚决堵塞各种漏洞,努力做到财税收入应收尽收。财政部门要强化支出管理,量入为出,合理安排支出,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金融系统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银企合作和沟通,努力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流通领域要切实加强市场和仓储设施建设,努力丰富市场供应,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52亿元。工商、质检等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进一步整顿市场经营秩序,切实优化消费环境,确保市场繁荣稳定。

(五)强化资金筹措力度,有效改善基础设施。为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今年全县安排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是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工程,开展十里河县城段治理二期工程等;交通建设的重点是积极争取实施南酸线改造、210省道县城段改线、高速连接线与中海油厂区道路建设工程。电力建设的重点是改造30个低压台区和37.5公里低压线路,完成110kv元坪变电站建设,满足重大项目、工业园区和西南部工矿密集区发展需要。同时,要全力争取引黄入左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为重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继续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个乡镇、10个村、4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确保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要着重抓好四点:一是改善投资环境,力争在引进大集团、大企业上实现大的突破,合理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放宽社会投资的准入领域,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紧紧抓住我省列为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的重要历史机遇,精心组织和筛选一批档次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以优质的项目争取上级资金;三是努力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支出行为,加强监督管理,集中有限资金办一些大的事情;四是提高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篇11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西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要求,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为11年来的最高增幅;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5.33亿元,增长31.3%,财政增收额、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62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9元,增长15.5%。总的来说,2007年是我市历史上发展形势最好的年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全市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1.73亿元,增长19.3%。陕重汽、西电、西飞实现产销超过百亿元,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增长18.7%。接待海外游客100万人次、国内游客3018万人次,分别增长15.31%和13.8%;全市旅游创汇5.43亿美元,完成旅游总收入237.2亿元,分别增长16.27%和16.1%。全年举办各类展会107个,成交额达到738.9亿元,被评为"中国优秀会展城市"。以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为载体,聚集服务外包企业600多家,全年服务外包业务出口突破1亿美元,增长10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达到213.82万吨,单产337.4公斤,双创历史新高。蔬菜总产达到210万吨,果品总产达到60.5万吨,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8.6万吨、12万吨和49万吨。

(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建设呈现新局面

〖JP3〗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5.33亿元,同比增长37.1%。〖JP〗全市18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22%,创历年新高。重点项目中55个新开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41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并投入运营。100个前期项目加快推进,其中18个项目已经提前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1.4亿元。完成城建投资105亿元,一批重大项目进展良好。地铁2号线全线开工,东、西三环基本完成,南三环建成通车,十里铺至临潼城市快速干道临潼段建成通车。

(三)"四区两基地"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对全市经济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78亿元,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增长33.6%。完成财政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53.8%。全年完成各类知识产权申报3899项,其中专利2262件,同比增长154.2%。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长40%,实际引进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32.9%。曲江新区成为全国首批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成为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大唐不夜城部分建成,曲江会展一期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浐灞生态区影响力明显提升。F1摩托艇世锦赛和欧亚经济论坛相继在生态区成功举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申报成功。50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内的框架基本形成,实现了与城区的全面对接。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顺利起步,飞机强度试验基地等产业项目、飞机除冰/防冰液产业化项目取得了较快进展。航天基地基础配套条件进一步完善,在全市产业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了1895亩土地的征用报批工作,确保了首期航天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申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认真执行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力度,预计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7%,化学需氧量削减1.5万吨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8万吨以上。关闭、拆改造纸企业15家,关停小水泥生产线5条,关闭西安焦化厂等一批重污染企业。两家企业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三家企业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完成人工造林8.98万亩,大绿一期工程60万亩全部完成,黑河引水37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全面启动。完成36条道路绿化工程,建成93处小型休闲绿地广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73万平方米,新增水面8000亩,新建垃圾压缩站63座、公厕74座。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4天。

(五)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谐发展成效显著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4万人,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1.34万人,劳务输出48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再次提高了部分社会保障项目支付标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新开工经济适用房180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2.36万平方米,对5000户城区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房补贴。以加快房产证办理为突破口,繁荣活跃二手房市场,交易量突破100万平方米。推行公交惠民措施,发售五折公交IC卡150多万张。积极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工程,重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64项,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11.2亿元,申请专利6150件。重视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初级教育"两基"计划评估验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范围覆盖280万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8%。针对猪肉、粮油等农副食品价格上涨,向困难群众和大专院校发放副食品补贴174.87万元。

(六)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加快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368个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家。投资7.13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860公里,84%的行政村已通油路。新增及改造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解决了2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10座35千伏变电站,电话通村率达到100%。启动33个扶贫重点村建设,3.6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农村示范村和重点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34个社区和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成,有效发挥了示范作用。

(七)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城市开放度进一步提升

超额完成2007年国企改革目标,第四轮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全面完成,进一步简化了政府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启动"扩权强县"工作,户县、高陵列入全省"扩权强县"试点行列,直接享有政策信息等九个方面的权限,试点工作正在推进。市政公用行业企业和市属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16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526.7亿元,同比增长24.8%,实际借用国外贷款9200万美元。成功举办西洽会、中国国际BPO大会、2007欧亚经济论坛以及一系列经贸活动,提升了西安的城市影响力。

二、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2008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更加趋紧,从而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西安正处于城市价值的加速兑现期,加上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西安发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市率先发展的条件更为成熟。2008年,我市要根据市委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全面促进城市转型,创新发展思路,加强重点突破,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上不动摇。紧紧抓住全市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已形成的强劲内在动力,力争使国民经济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始终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把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支持"四区二基地"建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产业链,培植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实现西安产业的优化升级。要以区县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区县产业发展。

--以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一批节能工程,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积极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通过狠抓节能减排,尽快扭转目前经济发展比较粗放的状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居民收入,积极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加快和谐西安的建设进程。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稳步务实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构筑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强出口加工和外包服务基地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进对外合作与交流。

(二)发展目标

根据以上要求,在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宏观调控形势和西安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市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

经济发展方面:生产总值增长13.5%,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城建投资11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20%;吸引外资10.5亿美元。

社会发展方面:职业教育招生达到3.5万人;平均参合率达到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人民生活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上年;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资源环境方面: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7%;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5.4%和2.8%;城市空气好于二级以上天数不少于285天;新增造林面积8万亩。

社会安全方面: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安全生产死亡人数控制在730人,杜绝一次性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三、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切实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在做强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方面:(1)做大做强汽车、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汽车装备制造业要继续以陕重汽、比亚迪、法士特为重点,抓好整车生产,提高零部件配套能力。全年汽车产业要完成产值350亿元。新材料产业要全力支持应用材料、新材料基地、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复合材料工程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使我市成为西部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年新材料产业要完成产值100亿元。(2)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推进陕汽集团、西电集团、陕鼓集团等企业集团规模扩张和资产重组,抓紧实施"西电集团与西安锅炉"等10个重大项目资产的重组整合。(3)抓好工业重点项目的开工、竣工和投产。加快超(特)高压交、直流用绝缘子产业化、引信及汽车安全预警装置、西航公司外贸转包技术改造、中钢西安工业园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争取年内有大批工业项目投产并产生效益。

在做大做精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方面:(1)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2008年我市旅游入境人数要达到108万人,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3390万人,旅游外汇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6.08亿美元和272.8亿元。要抓住奥运会契机,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并重点推出30-50个迎奥运重点景区。加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建设。继续开展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好会展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力办好第三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积极申办全国医药博览会等知名展会。以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西安物流中心基础建设,加快保税物流园区(B型)审批进度。完善服务外包服务体系,力争将我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3)高起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建设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高新区创意产业基地、浐灞生态区世界园艺博览园和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打造强势文化产业品牌,率先在全国建成文化产业的孵化基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做好丝绸之路的联合申遗工作。

(二)继续实施项目带动,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以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结构,实现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方面:(1)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安排市级重点在建项目160个,年度计划投资348亿元。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加强监测,从建设进度、资金到位、工程质量等方面全面掌握动态,及时解决问题。(2)加快重点前期项目工作进度。2008年安排重点前期项目90个。加强后备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更多的前期项目向在建项目转化。(3)配合做好郑西客运专线、西咸机场专用高速、西安-合肥铁路复线、灞桥电厂"上大压小"项目、户县热电厂"改一建一"工程、国家重点红色景区建设、农村五保户人员集中供养机构建设等中省项目。

资金筹措方面:(1)进一步加大跑部跑省力度。针对国家当前和今后投资的方向和重点,提前做好项目策划申报工作。全年争取国家各类资金要达到2.2亿元以上。(2)加强同金融部门的联系。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银政座谈会。加快落实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签订的合作协议,努力落实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年内再新签一批银企合作协议。(3)积极为企业争取债券发行额度。尽快完成15亿元建设债券的发行工作,并向国家争取更多份额。(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能实现更多就业和财政增收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世界知名企业和机构落户西安。

(三)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2008年安排城建投资110亿元,重点要在重大项目建设、路网建设、气、热、水、电等功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1)切实做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地铁二号线工程进度,基本完成征地的拆迁工作,建筑工程进度达到50%。完成地铁一号线可研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城市三环路系统工程全线交付使用,相关配套设施全面完工。关中环线(西安境内全线)等项目建成通车。启动世行贷款西安城市综合交通改善项目。(2)健全西安城市路网体系。做好新行政区周边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启动东大街、解放路改造工程,完成华清东路、太华路北段等一批主次干道建设。改造背街小巷65条,建设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10座。建设公交港湾100个、公交枢纽站2个。(3)提高气、热、水的供应能力。加快天然气二期工程进度,进一步扩大太华、雁东集中供热规模。完成太平河、东三厂排水渠综合治理工程等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基本解决高新区、经开区、太华路地区、西影路等地段的排水问题。确保第四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试运转,开工建设第五污水处理厂。(4)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绿化造林8万亩,建成66个休闲绿地小广场,新建公厕200座、垃圾压缩站10座。加强水土保持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和管理秦岭北麓区域内的各类建设项目。(5)加快城中村改造进度。启动50个城中村和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拆除旧房53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34万平方米。

(四)实施新区带动战略,发挥"四区两基地"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加快"四区两基地"建设,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1)高新区作为全市自主创新的主要阵地,要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加快34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产业配套,提升发展水平,各项主要指标要保持在30%以上。全面提升高新区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2)经开区要启动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积极争取设立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城乡统筹发展积累经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城市新中心的建设进程。(3)曲江新区要确保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贞观文化广场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全区旅游业总收入要突破6亿元。(4)浐灞生态区要加大做好生态治理、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培育现代服务产业的工作力度。继续申报省级生态区,全力推进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全面启动世博园和浐灞金融商务区的前期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升生态区的品牌价值。(5)阎良航空基地要全面完成起步区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打造高度专业化、国际化的产业园区。抓住中航

一、二集团重组和国家发展大型飞机项目的大好机遇,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落户航空基地。加快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中国飞机强度研究研究所总部一期、三角航空8万吨模锻液压机等重点项目建设。(6)西安航天基地要以升级为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为契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更多企业入驻。要全面完成5700亩建设用地指标的征用和报批工作,加大航天7171厂电动舵机项目、1500吨硅片一期、半导体分装材料生产线等20多个项目的建设力度,迅速扩大航天产业发展规模。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1)推动西安都市型农业建设。以"畜牧、果业、蔬菜、粮食"等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抓好"一村一品",推进周至20万亩猕猴桃、临潼10万头奶牛、阎良10万亩无公害蔬菜、秦岭北麓旅游观光农业四大板块、十条产业带等农产品基地和动物防疫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黑河引水周至、户县37万亩节灌工程。以农村城镇集中供水为重点,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1万口。以蓝田、周至、长安、户县等区(县)贫困农村道路、小型农田灌溉和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抓好以工代赈扶贫项目的争取及组织实施工作。(3)加大重点小城镇建设力度。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城镇供排水、道路、垃圾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做好长安区东大镇等重点小城镇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国家已安排的周至县马召镇、蓝田县汤峪镇、临潼区相桥镇、高陵县泾渭镇等小城镇项目建设。(4)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国债项目和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建设。(5)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在经费保障、管护机制、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良性发展模式。

(六)抓好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八项必要条件",以"关小上大"为抓手,促进全市发展方式转变。年内再关闭造纸企业5家以上,淘汰落后小水泥生产线3条、产能33.8万吨。强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认真抓好全市8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严格建筑节能管理,按国家节能标准严把施工图审查备案关,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管工作。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拓展消费领域节能减排,支持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大力开展节能示范店、绿色照明示范单位活动。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抓好重点用能单位及环境污染严重企业的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工业废气、余热和各类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加快燃煤小锅炉的关停进度,做好热电联产替代工作。积极推进大唐灞桥热电厂2×300MW热电联产、蓝田尧柏水泥厂余热余压利用等一批节能工程。以渭河流域(西安段)污染整治为重点,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继续开展新河、氵皂河、太平河"三河"专项治理,建设生态渭河。加快实施电厂脱硫工程,加强大气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力度,着力做好工地扬尘、燃煤烟尘等污染整治工作。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深化改革方面,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实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新突破。(1)对120多户尚未改制的企业,采取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兼并合并、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改制,确保2008年底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2)加快资产重组步伐,抓紧实施和完成西安热电公司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西安锅炉厂与西电集团公司、陕鼓集团与西仪公司、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与陕西省延河水泥机械厂等重大资产重组项目。(3)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政府责任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监察机制,继续规范行政审批,改善投资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4)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争取5家企业上市,1-2家企业发行债券。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领域,探索采取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5)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保障性、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6)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各项鼓励、支持、引导的政策措施,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加快民营企业集聚发展。(7)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精简、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统一协调的文化产业管理体系。(8)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对全市117家行业协会实行机构、人员、财务与政府部门脱钩,着重在科技、商业、物流等领域,增强行业协会功能,实现政会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在扩大开放方面,要完善投资项目的"绿色通道",优化投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把大型城市推介和小型、专业、多元招商活动相结合,力争取得更大成效。精心策划项目,加强专业招商活动的组织。力争年内投资或落户西安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00家。切实加大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服务,切实提高履约率。

(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建设和谐西安

1、努力扩大就业。完善创业政策,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2万个。建成5个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其他8个区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达10万人次。推进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基本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村劳务输出要达到43万人。积极做好扶贫开发,使1.5万低收入人口脱贫。

2、完善社保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九区低保标准提高到230元,四县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不低于30元。建成3所县级中心敬老院,改扩建9所乡镇区域敬老院,全市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5%。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124.56万人,失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8%以上。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力争参保人数达到60万人。实现六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

3、扩大教育普惠。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建成30所农村(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惠及1.6万人。完成137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4、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完成30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为全市200个新农村重点村各建设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甲级村卫生室。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成3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5、加强住房保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年新开工经济适用房180万平方米,竣工140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新竣工2.36万平方米。加快住房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工作,全市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1087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无房户做到应保尽保。完成房屋权属登记1200万平方米,登记率达到85%,二手房交易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

6、支持农村发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08年新建1500公里。解决1000户农村困难户住房;建成210个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新建8个乡镇文化站、180个村级文化室,20个乡镇体育示范站;培训8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启动建设2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改扩建11个乡镇中心站;新建农村基层信息站(点)100个。

篇12

一、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积极应对今年国内大事要事集中、宏观经济环境复杂的形势,坚持不懈地抓调整、求质量、提效益,全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升。预计,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zz.z亿元,增长zz%,一二三产分别拉动经济增长z.z、z.z、z.z个百分点,二产作用更加突出,三产贡献份额进一步加大;完成地方财政收入z.zz亿元,增长zz.z%,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zz.z%,比上年同期提高z.z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日益优化。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效益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zz个,总量达到zzz个;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zz亿元,同比增长zz%,比上年同期提高z.z个百分点;实现利税zz.z亿元、利润z.z亿元,分别增长zz.z%和zz%;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z个,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zz亿元,增长zz%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可达zz.z%,比年初提高z.z个百分点。有效投入持续加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zz.z亿元,增长zz.z%。对外经贸日益活跃,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预计实际使用外资zzzz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zz倍;完成外贸出口z.zz亿美元、进口zzzz万美元,分别增长zz.z%和zz.z%。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市场销售趋于旺盛,预计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zzzz元,增长zz.z%;农民人均现金收入zzzz元,增长zz.z%。社会消费品零售额zz.z亿元,增长zz.z%,创近年来同期新高。

二、着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把重大工程作为跨越发展的动力源,积极主动,强化服务,取得了重大进展。总投资zzzz亿元的山东xx核电站,“五通一平”及场区主要配套工程已竣工,核电施工生活区z月底可投入使用,核电专家村年内将开工建设,海核二路年底前将全面完工,核岛负挖工程将于z月底正式实施。依托核电建设,规划并启动了面积为zz平方公里的核电产业区,目前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区内引进项目z个,新签约项目z个,投资z亿元的丰汇特种起重设备项目已经开工。总投资zz多亿元的xx港扩建工程,目前建成万吨级泊位z个、zzzz吨级泊位z个,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依托港口建设,规划并启动了面积为z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目前区内z条道路全面开工,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z个,其中过zz亿元的z个,投资z亿元的核电设备制造项目已经投产,投资zz亿元的来福士海洋工程项目正在边建设边生产,投资z亿元的枫林新材料、投资z.z元的科百达粉末项目进入了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投资zz亿元的隆和通生物化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亚沙会,各项筹备工作扎实推进,主办城市合同已经签订,举行了亚沙会组委会成立大会,基本完成了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z月份将开工建设,为亚沙会的成功筹办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引进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一方面,面对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形势,积极转变招商方式,充分发挥xx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潜在优势和多年来形成的招商体制优势,瞄准日、韩、港、台和青岛、宁波、泉州、昆山等重点国家、地区和城市,想方设法招大引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上半年,全市新储备投资过zzzz万元项目zz个,其中过亿元的合同项目z个,总投资zz.z亿元。认真贯彻xx市关于加快核电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发挥核电建设独特优势,通过加强与国内外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沟通对接、积极参加xx核电产业发展与合作会议、赴韩国举行核电产业招商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核电招商活动,签约项目z个,开工z个,达成合作意向z个。另一方面,积极贯彻xx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部署,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把项目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大项目、好项目上,努力克服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困难,重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新开(复)工投资zzzz万元以上项目zz个,特别是比艾奇电子、海霸电动车、海富生物科技项目、维蒙特钢结构、飞利浦电子、明玮包装机械、金海化工保险粉等一批投资过亿元大项目的建设,使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迅速兴起,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呈现出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四、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型产业、特色产业,重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和民营经济。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丰富了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xx旅游度假区和丛麻禅院等重点景区的内涵,全面启动了国际毛衫城、温州商贸城、东南装饰材料、启城建材等四大专业批发市场,加快了投资z.z亿元的曦岛游艇会、投资z.z亿元的金海螺商业广场等zz个商贸、餐饮、旅游大项目的建设,三产规模不断膨胀。预计上半年完成三产增加值zz.z亿元,增长zz.z%;实现旅游收入z.z亿元,增长zz%。围绕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以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旅游、海洋能源利用等产业为重点,加快行村藻类工业区建设,积极推进投资zz亿元的来福士海洋工程、投资z亿元的巨涛海洋重工、投资z亿元的蓝岛海洋工程、投资z亿元的天海达海上重工等几个大项目的引进建设,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提升海洋经济发展层次。围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出台并认真落实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毛衫产业发展、扶持原创型民营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上半年新增个体工商户zzzz个、民营企业zzz家,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zz.z亿元,增长zz.z%。

五、着力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竞争发展优势日益突出。把环境建设视为竞争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坚持“软硬并举”,努力营造投资“洼地”效应。在硬环境建设上,加快绿色xx建设,完成大造林工程z.z万亩。大力推进城市交通、电力工程建设,连接青岛与xx的滨海大道特大桥即将批复立项;横贯xx东西的海天路路基工程基本结束;西外环路路基铺筑工程已经完工;xx至xx高速公路、特色乡村旅游路、海防路的前期筹备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丘儿山风电、zzz千伏海发变电站、zzz千伏凤城输变电站和zzz千伏城阳变电站等电力建设、改造工程已经完工。

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全面启动了造纸厂草浆生产线关停、城市污水处理、污水管网改造、流域企业整治、水面保洁、底泥疏浚处置、生态农业、水土保持等工程,基本完成了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进一步提高了东村河的水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完成了z台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z个,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重点企业整治取得良好进展;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完成了z个热源点的基础建设,新铺设供热主管道z.z公里、供气管道zz公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步伐加快,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在软环境建设上,以亚沙会筹备、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谐稳定模范城市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种宣教活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诚信xx建设等各项工作,在全市形成了文明、安定、和谐、守信的浓厚氛围;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监察,切实增强了广大干群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为竞争发展培创了新的优势。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惠民利群工程为载体,努力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惠民利群zz件实事取得良好进展。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加大,通过涉农“直通车”的形式,发放各类涉农补贴zzzz万元,其中完成了zz个村的自来水建设、改造工程,建成各类沼气池zzzz座。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学校建设及校舍改造进展顺利,农村小学和中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每生每年分别提高了zzz元和zzz元;送戏下乡zz余场,深入农村放映电影zzz余场,xx大秧歌应邀将于z月z日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演出;新增有线电视用户zzzz余户,入户率达到zz.z%;新增村级卫生站所zz个,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报销限额,为农民报销医疗费用zzzz万元;完善了计划生育公益金,建立了困难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发放救助金z万多元。

篇13

一、基本情况

全村145户,人口499人,土地面积1530亩,现耕地面积980亩,98年底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由于近年来黄河断流的影响,海水入侵,土地次生盐碱,耕地逐年减少,人均中、高产田0.9亩左右。自公社撤离后,该村的水利建设几近停滞,自99年借助宣传部部长联系该村契机,依托市县两级水利部门联合包村的优势,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01年自我局工作组进村以来,先后无偿投资62.2万元,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将村内原饮水坑塘从0.7万方扩容到2.8万方。维修扩建了村里的自来水。二是从十八户干渠上为该村挖了一条长4.1公里的干渠。三是新建了一座0.5立方米每秒的扬水站。并对全村耕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开挖排碱沟4.5公里,整平土地1200亩。水利建设配套已具雏形。新建了柏油路,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状况,投资近1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文化大院。

二、经济状况: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去年该村种植小麦380亩,每亩投入在50元左右,产出300元,一年收成基本可解决全年温饱,全村今年植棉近200亩,平均亩产180公斤,去年棉花价格较去年低,每公斤皮棉在2.3元左右,亩净效益在290元,村劳动力农闲以外出务工和手工业经营者占到全村人口的1/3,目前全村有石材、油料、零售等商业经营9户,电气焊和机械维修8户,家庭养鸡7户,养羊92户,农产品加工3户,水产养殖4户,20__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为1364元,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农业收入,人均240元,二是家庭养殖及副业,该村现小尾寒羊存栏量达340只左右,户均两只,每只母体年效益大约在700元左右。我所联系的曹维忠一家今年种植小麦2.6亩,棉花1.3亩,大豆2.5亩,农业收入在1000元左右,曹维忠是村里的电工,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其人均收入在2200元,在经济上是村里的中等户。

存在的问题:

一、该村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脆弱,农业发展受水的制约很大,通过对该村的农田、水库、渠道、扬水站等水利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同群众一起分析查找原因,主要是干渠较长,引水不畅,需机提水,增加了用水成本,由于水的限制,致使该村农业发展缓慢,土地碱化,现在已有近800亩土地由于水的制约而弃耕。

二、土地较为分散,该村的土地村南有800亩,村北600亩,村西500亩,该村五队的耕地在崔家村南,土地的分散,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和用水成本,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第三,土地盐碱较为严重,村北和村西的耕地因灌溉不及时,已经开始碱化,需定期大水漫灌压碱或深沟排碱。

发展对策:

该村的发展应以农业为突破口,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

一、借助水利配套,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发力度

该村现有人口499人,现有耕地1600亩,1999年至20__年在我们的住村帮扶下,对该村1200亩土地进行了整平,并建设了较为配套、合理的供排水体系,目前尚有1000亩已经整平的耕地耕地还未进行开发而弃耕闲置。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借助现有的水利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在目前状况下__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冬枣、薄荷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薄荷每亩投资110元,第一年收入在500元左右,自第二年每亩收入1200元左右,今年要搞好村里180亩薄荷的种养管护和销售,条件成熟时,再进一步膨胀产业规模,成为该村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乡积极推进冬枣产业化经营,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如果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发展300亩密植型冬枣圆。每亩按110棵,每棵7元计算,需投资23.1万元,具体资金筹集渠道为:为增强种植户的管护责任感,由种植户每棵承担2元,争取上级资金(市局现在在该村包村)扶持16.5万元,每棵5元,种植完成后,每棵补助2.5元,明年按成活率,每棵再补助2.5元,由于冬枣可以进行枣粮间作,第一年不影响粮食生产,第二年开始结果,每亩年收入可到1500元,人均增收900元,进入丰产期后,产量和效益将大幅度提高,与种植户签定种植合同,待有效益后,所投资金分期收回,用于该项目的滚动 发展。使冬枣成为该村种植业的支柱产业。

三、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

继续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我局工作组投入资金6万元,同养殖户签定了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养殖养殖合同,现在存栏量已达300多头,一只种羊的年效益可达700元,群众们发了“羊”财,积极性很高,如果因势利导,继续膨胀养殖规模,再购进波儿山羊母体和小尾寒羊,用于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的发展,可使该村的波儿山羊杂交体存栏量达800--1000头,成为该村的养殖龙头产业。人均年收入增加800--1000元。

四、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利用村北空置的荒地进行水产养殖,目前市县包村工作组正在积极的筹备,准备投资5万元,利用紧靠干渠的水源优势,开发荒碱地100亩,进行河蟹养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努力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

该村目前有两个自然村,五队在该村的东南部,出入道路仅靠一条土路,一遇雨雪,泥泞不堪,交通隔绝,村民深受其苦,成为阻碍五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与村两委商定,决定由包村工作组投资1万元,为该村五队修建500米长的道路一条,新建穿涵一座,以改变五队的交通状况。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争创一流班子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篇14

年,按照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部署,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呈现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群众实惠更多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超额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质量明显提高

初步预计,全区生产总值3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于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1%,第二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增长1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30.1%,高于预期目标1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到680亿元,增长16.1%。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20元,增长14.1%,高于预期目标6.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增长15%,比预期目标高8个百分点,是增收最多的一年。

(二)优势资源转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积极推进粮食、棉花、畜牧、林果四大基地建设,粮食产量878万吨,实现了“全区平衡、略有节余”的战略目标。优质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单产超过150公斤的高产棉面积达到400万亩,占总面积的15.6%。棉花产量270万吨,增长8.4%,创历史新高。现代畜牧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肉类、牛奶产量分别增长6.9%和8%;细羊毛产量9万吨,占全国的1/3强。林果业快速增长,全年新定植林果面积136.4万亩,特色林果总面积达到1329万亩,林果产量450万吨,增长22.4%。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大棚蔬菜、山药、石榴、枣、核桃、杏、木纳格葡萄、小浆果等具有一定的规模。粮食直补、稳定农资价格等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迈出较大步伐,实现转移就业130万人次,是多年来转移数量最多、效果最好的一年。

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矿产等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加快。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进驻新疆,参与我区优势资源开发,煤电煤化工产业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取得较大进展,开发进程加快,建设了铁、铜、镍、锌冶炼、石材基地、钾盐开发等一批项目。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番茄酱、葡萄酒、杏浆、彩棉制品等特色优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钢铁、机电、建材等行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预计全区工业增加值1344亿元,增长15%。主要产品产量中,原油2610万吨,增长5.5%,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210亿立方米,增长27.9%,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煤炭5000万吨,增长10.7%;钢材470万吨,增长14.2%;水泥1470万吨,增长10.1%;发电量422亿千瓦时,增长18.2%。

服务业稳步发展。信息、社区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房地产等服务业迅速发展,为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建成了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业结构调整、仓储设施和畜牧业产业服务体系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喀纳斯、天池、吐鲁番葡萄沟等5A级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5亿元,分别增长27.8%和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5亿元,增长16.3%,超过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

(三)投资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条件不断改善

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落实国家补助我区基建投资112亿元,是历年来最多的。狠抓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落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0亿元,增长18.1%,超过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510亿元,超额完成年计划490亿元的目标。52个续建项目中,昌吉热电厂二期扩建、全疆乡镇文化站建设、喀纳斯机场、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段、新疆“民汉合校”工程、全疆电网联网工程等11个全投项目全部投产;“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大型国产化风电工程、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等15个项目单项或部分投产;其他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新开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哈密机场、奎屯—北屯铁路、南疆铁路吐鲁番—库尔勒二线、北疆铁路乌鲁木齐—精河复线、乌准铁路、哈密一电厂热电联产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阜康火电厂一期工程、联合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万吨聚甲醛、新疆中泰化学年产12万吨聚氯乙烯及10万吨烧碱项目二期工程、库车县铜场水库、阿勒泰—布尔津段公路、有色集团新鑫矿业铜镍矿有色镍开采粗冶炼、国道314线库尔勒至库车高速公路等21个项目开工建设,超额完成年初开工建设18个项目的计划目标。特别是开工建设了4条重大铁路项目,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重点项目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节水灌溉30万亩,生态封禁35万亩,种子田7.5万亩,高标准棉田2.5万亩,4D级机场1个,4C级机场1个,二级公路430公里,318万千伏安变电,220千伏线路1264公里,110千伏线路1029公里,发电装机26.8万千瓦,原油441万吨,天然气34.57亿立方米,煤田灭火面积92万平方米,天然气气化4.5万户。

(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已实施到位,“两免一补”目标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引进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自治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条例》经自治区人大审议后颁布施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已有13个地州市建立了51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金额60亿元。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对国有主渠道收购小麦实行敞开收购直补政策;完成了106家棉花加工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投资备案、核准制进一步落实。资源性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加强农村末级渠系维护费管理工作,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137.16亿美元,增长50.7%,其中出口115.03亿美元,增长61.1%。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区优势资源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预计全年引进区外资金61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14.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5亿美元,增长20.2%。

(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四期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全年完成“三北”四期工程造林257万亩,增长26%。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一批重点城市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天然气应用、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项目,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8.5%,燃气普及率9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4%。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和光电装机规模224.5万千瓦(其中水电190万千瓦)。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进展,万元GDP能耗下降3%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55.9万吨和27.27万吨,基本得到控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11‰以内。

(六)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和谐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重点建设了一批事关民生的社会发展项目。“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已有92个县市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8%,基本实现了国家确定的“两基”攻坚目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54%。“双语”教学在全疆展开,少数民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招生规模都达到5000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占90%以上。完成10万人的中职招生任务,增长52.4%。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更加完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各类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力度加大,保障了各族群众健康安全。公共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全面启动。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务院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又确定并公布了108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33个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房、水、路、气、电”等设施建设,新建和加固改造城乡抗震安居房44.3万户;解决了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公路6700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6.45万户;解决了2.1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39万中小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为228万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21万贫困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费补助;87个县(市、区)实施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近95%;40个县级医疗机构、129所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4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加强“西新工程”第四期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农村低保工作全面推开,已将129万贫困农牧民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216个,直接受益贫困户达9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