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胡文杰,在仙人桥镇公安分局工作。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来共同探讨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以便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作用。大家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触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那么,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要远离犯罪,这是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和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今天在座的大多是小学生,少数是中学生。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所以,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但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在这里,我给同学们举几个说明未成年人由于不知道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懂犯罪概念而酿成大错的真实案例:一个是发生在20__年的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起案件发生在那年四月份的某天下午,该学生将自己买来未吃的冰棒咬破一口,再灌入一点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棒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投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己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后来该同学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再给同学们讲一个现实中发生的案件。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中学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玩网吧和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敲诈钱财。一天,他在四中操场玩时,看见同学张某,刘某就走上前管张同学要钱,并威胁张同学说,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张同学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他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最后一次,刘某逼张某拿五十元,张同学不给,刘某便将张同学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他的手掌,还用烟头烫他,并要求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张同学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张同学的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诈同学的钱好玩,并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2款规定:犯抢劫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再就是一个发生在20__年夏天的案例:某学生十四岁,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成绩一直很好。在他小学毕业就要升入初中的那个暑假,在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一伙人,他见那些小混混比自己才大两、三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而且出手大方,经常带他到网吧、游戏厅等地方玩,他很羡慕,于是天天跟着这些小混混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小混混们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便对他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搞钱”,他们一合计,决定到一个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于是他就带着小混混们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他们抓获归案。到了开学的时候,这名学生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好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惩罚。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只是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件。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 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厅,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送进班房。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特别是马上暑假就要到了,什么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地方,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我们办案实践中发现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就是由于在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地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后被带坏,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总结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扭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教师。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家庭过分宠爱子女,无原则迁就子女的要求,养成子女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蛮横、粗野、为所欲为等畸型性格,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惜采用违法犯罪的手段铤而走险。也有的父母脾气暴燥,子女一有问题,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子女产生对抗心理,或者造成悲观、自卑心理,失去进取心。还有由于有的家庭父母残缺,有的是去世或者有的是离了婚,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没有健全的家庭教育,失去精神支柱,容易造成情绪低落,从而产生多疑、孤僻等病态心理,形成人格分裂与性格障碍。也有的虽然父母健在,但是因为教育方法不当,或者父母榜样教育不良,自己整日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思想不健康或者作风不正派,或者行为不检点,这样时间一长,他们的子女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染上恶习,导致有样学样,也走上犯罪道路。2、不良的社会影响,引人误入歧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思潮并存,有些丑恶现象容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如说“有钱就有一切”这种观念,他们作案时心安理得,根本没有一种负罪感,直到事发东窗才追悔莫及。还有就是现在大街上到处是录像网吧,受到录像网吧里非法出版物的影响,从中学到一些作案方法后不惜以身试法,以致走上犯罪道路。3、放松自己的思想建设,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以为这只是空洞无物的理论,辩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够,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求上进。不懂得自尊自爱,只追求吃喝玩乐,没有心思学习,甚至发展到逃学弃学,过早地步入社会,在不良因素诱惑下,很快走上歧途。下面,我再给同学们讲一讲如何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犯罪行为。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二)树立自尊、自、自强的意识。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我办理的舒某抢劫、伤害案,案犯舒某原是一名中学的学生,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一直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他的母亲给他转学后,他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还是自暴自弃,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并结识了也是不读书的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监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须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对于这一点,我讲一个案例,希望对同学们能有借鉴作用。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放学后背着书包独自一人往家里赶,被坏人看见她脖子上挂着的一把钥匙,于是坏人就想到这个小女孩家可能大人没在家,我就跟着她,待她开开门后就冲进她家抢点东西。于是这个坏人就一直跟着小女孩。走了一段路后小女孩发现后面有个男青年一直跟着她,心里很害怕,在走到自家房子门口时,她想:如果我现在开门进房间的话,这个坏蛋一定会冲进我家干坏事的,我不能开门。她就一直在家门前马路上逛来逛去,坏人见小女孩没开门就躲在马路对面等。过了一会儿,小女孩看见隔壁的阿姨走了过来,就立即凑着阿姨的耳朵把她遇到的情况告诉了阿姨。阿姨叫她去开门的同时立即打110报警。在小女孩开门后,坏人就冲上前将她逼进一个小房间里反锁起来,并威胁不准喊叫,他自己就到房间里翻东西。在翻东西时,由于隔壁的那位阿姨报了警,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坏人抓获。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例如前面所举案例中的那位被抢的同学,他当时就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保护自己,如果他被刘某第一次抢劫时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就不会三番五次地被抢。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是要构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我再给同学们讲另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情形,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办案当中常常遇到的情况。举一个案例说明:学生蒋某假期与邻居李某及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一天,蒋某和李某等人坐出租车出去玩,在出租车上,蒋某听李及朋友说:“等一下要将那人的手机抢来,另外还要搜一下他的身看有没有钱。”蒋某听了这话知道李某等人是要去抢劫,他有点想不去,但碍 于朋友情面,他只好跟着去了抢劫现场。实施抢劫时,蒋某站在边上看,李某叫蒋某帮忙搜一下受害人的身,蒋某就上前搜了受害人的身并将搜到的钱全部交给李某。案发后,由于受害人及时报案,公安机关很快将李某及朋友、还有蒋某一并抓获,蒋某归案后一直辩解说他并不想抢别人的钱,他觉得很冤枉,但是法律规定:帮助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强行劫取公民财物的行为同样构成抢劫罪。蒋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当你与同伴在一起玩,发现同伴有犯罪意图时,你应当制止他;如果你制止不了的话,你就要赶快想办法远离他,千万不能为了哥们义气跟着同伴去抢劫。因为你一旦到了犯罪现场,即使你没有动手,你也难脱干系。因为受害人不管你具体有什么行为,他只说共有多少人实施了抢劫,你们这些去的人即使没动手也都为罪犯助了威。所以我们的同学以后如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惹祸上身。大家要多学习一些系统的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能正常运行。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许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可放任自己的行为。同时我在此忠告各位同学在暑假期间更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最要提醒的就是要自尊、自律、自强,不要多管闲事。所谓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既不自己看不起自己,也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所谓自律,就是不随便乱来,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谓自强,就是不甘堕落,奋发向上。我们大家都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使自己健康成长,就必须做到尊重自己,严于律已,自强不息。一个人倘若自甘堕落,或者自我毁灭,那么,任凭社会怎样保护,也是爱莫能助,无济于事。另外我这里所说的闲事也不是平常意义的闲事,同学们到社会上多学一点、多看一点根本无可厚非,而且还要鼓励、表扬,我指的只是与自己、与社会没有意义的纯粹是别人个人的事情,不要出于讲江湖义气,不要去染指那些不良行为。对于哪些是不良行为,相信大家应该有所了解。我们办理一些青少年案件中,有些青年本来是品学兼优的,只是由于没有管束好自己,看到社会上一些闲事,放任自己去参与,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人总是心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问题,我所讲的只是给同学们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学们要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同学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关键词】青少年;法律意识;途径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01-01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的犯罪事件屡见不鲜。今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八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一、法律意识概述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心理体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适用的评价、对各种法律行为的理解等,是法律观点和法律观念的合称。法律意识不是人们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逐步学习和自觉培养起来的,同时也是受法律文化传统和法制教育宣传潜移默化作用的结果。
二、当前青少年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由于青少年社会经验的欠缺和生理心理的不成熟,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家庭对青少年法律教育缺失
我国目前的法制化进程仍亟待加强,部分家长不能给予充分的法律意识灌输。也有部分家长受自身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的限制,处理问题方式简单粗暴,青少年耳濡目染之下就会养成错误的行为习惯。此外,有的家长与孩子分开居住生活,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出现未成年大孩子照顾未成年小孩子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未成年人等情况,导致了家庭法律教育缺失的出现,这是导致青少年法律意识缺乏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法律教育方法机械、滞后
青少年大多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担负着教育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任,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过分地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法律教育,导致了在法律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专业的法律教师,教师自身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一知半解,仅是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法律条文的灌输。有些学校拥有专业的法律教师,但学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多是流于形式,而且教育方法机械、滞后,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三)相关部门开展的青少年法律教育活动缺乏有效的规划
近几年,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尤其是司法机关通过各种形式在青少年间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法治观念的宣传。由于各司法部门更多的精力主要花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上,很少安排对青少年进行长期的法律教育,导致青少年法律知识接受不均衡。此外,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青少年法律教育规划不足,出现了活动内容重复的现象,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
毫无疑问,社会主体的法律知识体系储备是谈论任何社会群体法律意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作为前提,法律意识将无从谈起。青少年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了法律意识的淡薄,所以即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威胁或者侵害,青少年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青少年易受到不法侵害的重要原因。
三、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由不成熟转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世界外象的美好诱惑为青少年学生受到不法侵害埋下了隐患。因此我们应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一)加强家庭法制观念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接受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应当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监护人自身言行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在注重学生智力教育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注重青少年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法制意识的培养,以事明理,培养青少年知法、守法和用法的观念意识,引导青少年学会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并逐步教育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充分发挥学校法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首先,学校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树立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法制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把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其次,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培养和教育,在遵纪守法方面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同时,学校也应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第三,建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家校联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避免青少年受不法侵害。
(三)政府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提供良性的社会法制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会从社会中汲取法律知识的营养。政府部门应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治理,建设法制教育阵地。同时,还要充分运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积极开展系统有序的法制宣传教育。此外,司法机关应建立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加强开展青少年法律教育的规划和衔接。
21世纪是法治化时代,社会的安定有序依靠法律的规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民族法律素质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孙春伟.法律意识形态论[M].法律出版社,2014.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德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6;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54-01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他们能够接收到各种知识和信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要求进步的良好心态。但多数心智尚未成熟,有时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比较淡薄,个别人容易受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严重的甚至走入误区。因此,分析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增强青少年自身综合素养,促使青少年成长为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
一、当前部分青少年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意识淡薄。青少年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的学习多于思想政治内容方面的学习,有的在政治意识和立场上没有形成坚定的信念,有时容易受到一些西方思潮的影响。个别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欠缺理性的思维,甚至认为西方的任何东西都是好的,都是完美的,有着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感。
(2)法律意识淡薄,犯罪呈低龄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渐上升且低龄化明显,涉及领域广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辨别能力低下,部分青少年陷入迷茫和困惑。因此,急需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3)意志力薄弱,抗挫能力弱。青少年心智尚不成熟,而且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较优越,自我中心意识强,与人沟通能力弱。未能形成坚强的意志,也未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致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容易自暴自弃。主要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上缺乏自信心,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受到享乐主义思潮影响,缺乏奋斗精神。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途径
(1)多措并举,加强青少年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鉴于部分青少年存在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加强青少年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刻不容缓。可以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专题讲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在理论上丰富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在实际参与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模范人物的介绍,发挥典范作用,让优秀的模范人物成为学生心中行为的标杆,从思想上找到方向,坚定自己的立场。不断努力学习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用高尚的思想品德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引导青少年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自主摒弃和排斥不良思想的影响,抵御来自互联网等各种渠道的不良影响,提高政治修养,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自信。
(2)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除了课程内容的讲授,还要把青少年的人生理想与社会改革和国家复兴联系起来,培养有理想、有知识、遵纪守法、有道德的合格人才,促使学生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同时,教师要与时俱进,根据当前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借助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有关不良思潮、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抵御不良影响的免疫力。
(3)构建“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是青少年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的思想教育中发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从小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的精神,要以身作则,用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孩子做出表率。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要通过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方面进行培养,培养青少年做一个守法的公民,遵守学校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成为遵纪守法的标兵。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对社会上各种不良的行为、思潮等及时披露、批判,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氛围,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策。同时,要意识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应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这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配合。要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提高青少年抵御不良影响的免疫力,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利.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2]许瑞芳,高国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关键词: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重要性;培养途径
高中生是社会主义未来主要的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主伟大复兴的重任,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对于保证我们的健康成长、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和睦以及学校的宁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受到了更多的法律相关教育,但是中学生中的仍然有一部分人法律意识非常的淡薄,青少年犯罪事件频繁发生。这一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提高我们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使我们能够在法律保护的前提下也自觉的遵守法律。
1法律意识基本涵义与重要性
1.1法律意识基本涵义: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以及与法律现象有关的诸多知识的心理态度与观点的统称,其作为法律文化中的一种观念,对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探索法律现象时的各类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解释与评价,人们具有的法律动机、自身权利与义务的了解、对法律与法律制度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对行为合法性的评价等[1]。
1.2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对学校而言,使我们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校规,能够使学校风气更好,对推动学校发展与学生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伴随时代不断的发展而对我们思想教育内容加以逐渐的改善,对我们中学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学生遵纪守法与构建良好校风非常的有利,能够使学校管理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对我们自身发展而言,当前时期,我们中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大量的违法犯罪现象。中学时代作为我们心理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我们具有更好的可塑性与较低的自控力,极易被身边不良风气所影响,大量的同龄人便是因为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走上了犯罪之路。所以,提高我们中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我们面对外界诱惑的自控力,对与有效的预防和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2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2.1学校方面: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非常重要的一方便是学校。学校要为我们创建较为完善的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并且也要为我们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老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之一,也是培养我们法律意识的关键所在。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法律观念教育时,一定要采取具有可行性与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学校特征与学生状况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促使学生养成正确且完善的法律意识[2]。
2.2家庭方面:家庭作为我们成长的摇篮,而父母又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于我们而言不但是在生理上的照顾,而且也是心智与精神上的培养。我们法律意识的高低与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因为父母的法律观念将是我们首要模仿与学习的,所以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父母均要认真地关注我们的心理变化,尽量防止不良信息对我们造成影响,及时疏导。此外家长也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法律修养与维权意识,使家庭在培养我们法律意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我们提高法律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3社会方面:社会是实现我们法律意识提高的最佳训练场,良好的法制环境可以更好的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之相反,一旦存在不良社会法制现象,必将使社会阅历欠缺的我们受到影响,最终可能会出现中学生抢劫、斗殴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发生杀人等社会危害极大的事故,不仅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而且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前途尽失。中学生与社会风气间是相互作用的,我们的行为会影响社会风气的方,社会风气也能够对我们的行为造成极大影响。因此,社会要为我们中学生创造出最佳的法律环境,使我们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地培养[3]。
2.4个人方面: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必须主动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并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对此我们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多涉猎一些和法律知识有关的内容,并且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对法律知识部分认真的学习,更多的关注社会中的违法事件,不做对他人与自己有危害的事情。
2.5发挥学校、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联动效应:上文已经对学校、个人、家庭与社会对培养我们学生法律意识所要承担的责任加以了叙述,介于此,父母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为我们培养法律意识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学校和社会要为我们中学生构建出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法律意识的环境,最后我们中学生也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主动地去培养我们良好的法律意识。只有将学校、个人、家庭与社会的作用实现有效结合,才能够使我们的法律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最终保证我们中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3结语
我们中学生一直被称为祖国的希望与未来,但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非常的严重,这对社会稳定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我们中学生作为今后创建和谐与法制社会的中坚力量与新生力量,我们法律意识的高低会对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要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四个方面共同努力,为中学生群体法律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吕一彤 单位:河南省安阳正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计彪.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品牌,2015,02(02):252.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做好四五普法工作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一)提高认识,把青少年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四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贯初中央、省、市委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三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在每年的全委会和工作会上,都把青少年的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作为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青少年普法宣传学习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各基层团的组织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和团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活动切实纳入服务和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青少年四五普法教育的实施。
(二)依托载体,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几年来,团市委和基层团组织充分利用少年法庭、劳教所、戒毒所等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结合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文明社区"和"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等活动,把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实处。如:晋江团市委与法院开展了法律知识巡回讲座活动,在各乡镇、各中学的青少年中巡回举办法律讲座。肖盾南埔镇团委依托开竺中学成立了少年法校,自编了8万余字的教材。每年都培训学员l00多人。南益集团南丰针织厂团委积极开展"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活动,开办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班,加强务工青年的法律意识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团中央评全国''''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团市委还调整充实了泉州市维护青少年权益中心组成人员,成立了×州市青少年法律咨询服务中心,组织法律专业特长的青年志愿者按时值班,接受青少年法律知识的咨询,加强普法教育,中心还关注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突出案件,为末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2001年2月,团市委宣传部被市综治委评为1998-200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三)加强宣传,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几年来,团市委、各级团组织从青年特点出发,注重加强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的法制教育,通过宣传版报、墙报、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上团课、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并在团市委机关报《泉州青年报》开辟专栏,定期刊发各种法律知识和法制案例、举办《我与交通》、《爱护野生动物》等征文活动,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后,团市委联合市人大法制委、未保委等单位开展"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和预防"的专题调查,对全市各县(区、市)及市直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的情况进行调研。团市委还配合有关部门举办"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和"为了明天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到基层开展"三下乡"一普法宣传活动,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四)齐抓共管,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环境。青少年普法的特点是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为调动各方参与青少年法制教育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积极性,1999年8月团市委联合综治、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民政、劳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商、质检等13个部门和系统,开展了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活动。两年来,全市涌现出全国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3个、省级1个、市级74个。各创建系统和基层单位结合部门业务工作,经常开展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活动,依法履行行政职能,实施专项治理工作,为青少年"三五"普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意识 ,教育
一、学校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向成年人迈进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生理上会经历很大的变化,在心理上属于尚未成熟的个体,其思想意识正处于形成发展时期,由于青少年群体其固有的特殊性,且平时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对其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一)班主任在青少年法制意识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生活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青少年自主意识逐渐增强而其阅历和知识面相对狭窄,两者具有不匹配性。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种既不愿意让别人过多干涉同时又希望被理解的矛盾心理。在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是青少年学生在学校比较信赖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青少年学生在学校的具体管理者,是培养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因素。从具体措施上而言,首先班主任应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展开法制教育工作。班主任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其他与青少年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班主任只有将有关法律了然于胸才能更加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准确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把对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培养融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其次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普法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向青少年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应充分发挥教学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在法制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思想和生活紧密联系事例因材施教,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直观性和可信度,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不做违法犯罪之事。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与学生共处的时间探讨法律问题,及时处理校园突况并加强案例讲解,使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到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充分用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班主任在法制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学、用三位一体相形益障,通过科学引导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
其三班主任平时应举办一些主题活动以彰显出法制教育的特殊性,诸如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材料互相分享,老师总结点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法的氛围中;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栏目,以看故事的形式将法制意识植于心中践于行动;组织学生办法制主题板报形成班级法制栏,将学习法律、培养法制意识寓于班级文化之中等等。
(二)学校要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创造条件
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阵地,是老师和学生强有力的后盾,校方应从多方入手保障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学校可以组织师资力量结合公安、法院、司法部门援助,把法制教育课列入学校校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明确法制教育的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并根据青少年心理成长发育的特点及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适合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法律教材,使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常规化、系统化、持续化。从公安、法院、司法部门中挑选一些业务骨干担任学校的法制教育大使,让他们平常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定期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和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看守所、监狱听违法人员现身说法,给青少年更加直接的意识警戒,使其从敬畏法律的心理到言行守法的实际行动中。
二、家庭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关键之点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家长必须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对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培养也同样于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第一课堂的地位是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关键之点。
提高家长素质与教育水平是加强家庭法制教育的前提条件,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家长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在当下社会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工作忙任务重,对孩子的教育等于简单的物质奖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引导,或过分溺爱和庇护自己的孩子,或片面追求孩子的文化成绩未能注意到孩子的内心发展动态,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家长应学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平时要洞悉孩子的心理变化,对孩子的不良迹象能及时发现并且及时矫正,对待孩子要理智去爱,爱之要教、教之要严、严之有度。
对青少年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青少年如果在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成长,形成一种良性的思维与行事习惯,可以从内因上消除其违法犯罪的动机。在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中,家长不单单扮演训导者和指挥者的角色,还应该扮演示范者的角色,即将自己树立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时刻要将法律铭记于心,自己首先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依法依规做好一些日常细节小问题,诸如绝不饮酒驾驶、寻衅滋事,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为孩子树立一个楷模,才能无形中感染教化他。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力争做到既不盲目溺爱、纵容,也不能歧视和粗暴的体罚,应尊重孩子的爱好和追求,跟子女之间建立的一种信任关系,讲究沟通方法,使孩子能逐渐正确认知法律规范并自愿践行。
三、社会援助是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学校教育;青少年;重要性
青少年承担着将来建设祖国的伟大任务,他们将来会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建设祖国的领军人物。由于青少年在将来任务重大,因此必须搞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三方齐抓共管,担负起青少年教育的重任。学校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键,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学校经常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1.学校经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校利用法定假日或者中国传统节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爱国主义书籍、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通过开展这些活动,青少年就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懂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种种灾难和中华民族勇敢抗击外来入侵者的英勇表现。青少年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能够更加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学校注意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提升青少年的文明行为。学校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中的内容。通过学习,青少年能够形成基恩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懂得辨别事情的对与错,提高了区分是非善恶的的能力,增强了守规、守法意识,使青少年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3.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学校能够通过很多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的宣传,为青少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这能很好地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好习惯,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学校可以使青少年了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学习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科技教育开启了未成年人智慧的大门,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法制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举措。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艰巨任务,学校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举足轻重。学校把法制教育也纳入正规的教学课程,这样就会使青少年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多举办一些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达到全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5.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诚信意识。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学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工作也不能忽视。学校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手段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内容,举办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增强了诚信意识,树立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6.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问卷调查,全面掌握青少年心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甚至建立了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室。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矫正了学生的犯罪心理,从而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干净的环境
1.学校大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使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不受污染,这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增强青少年辨别善恶、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学校经常举办一些专项教育活动。比如,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宣传的作用,合理利用宣传栏、广播的优势。比如,学校进场在宣传栏内张贴名人名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利用广播多向学生宣传“崇尚科学、反对”、“文明上学,远离赌博”等。只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搞好之后,才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好转,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学校控制网络机房的开放,积极正确地引导青少年上网。学校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优势,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使青少年意识到网络不是游戏的工具,只是方便人们与外界沟通,能够方便、快捷的查询各种各样问题答案的工具,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这能够有效减少网吧对青少年的吸引,使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更加健康。学校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力度,使其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学校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上网成瘾的同学。教师要从心理上慢慢疏导,发现他们上网成瘾的原因,使青少年对网络的危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网络知识,这样在与喜欢网络的学生打交道的时候会比较顺手。学校要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使学生不登陆那些带有不健康信息的网站,不把自己的信息轻易告诉陌生人,不与网友见面,提高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遭受不法侵害的几率。
总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定要大力推进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作用,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当然,面对新形势,学校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家庭、社会一定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切实肩负起培育健康的为了接班人的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 辛耿华.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学校德育体系[J].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6, (7): 28-29.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1)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2)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3)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4)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5)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内容:法律小故事
在我耳畔,在我心中,有一句话时时响起:要遵纪守法啊!
从我有记忆起,爸爸妈妈就在我心里播下了“法”的种子:他们整天跟我说“君君,要遵纪守法!”过马路时,他们告诉我,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和小朋友一起玩时,他们告诉我不能欺负小朋友,要和小朋友互相谦让,一起玩。在街上看见警察,他们还会吓唬我:君君,要是你做了坏事,警察叔叔会把你抓起来的!末了还加上一句:你千万不要做坏事啊!那时,我只隐约地知道不能做坏事,但是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做坏事。
及至上学,法在我心里慢慢生根了。上学后,教育我遵纪守法的人多了,那就是学校的教师们。和爸爸妈妈一样,老师也整天告诉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怎样遵守规章制度。不同的是,老师不仅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学校还请来了很多叔叔阿姨给我们讲违法乱纪的危害,用活生生的例子教育我们要遵纪守法。在他们的教育下,看到那些活生生的例子,我知道了:做坏事不仅仅是要被警察抓起来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做了坏事会给别人也会给自己带来不方便,会影响别人的生活,也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走向深渊。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也在慢慢长大。在电视报道上,在报刊杂志上,甚至就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也深深地意识到:遵纪守法应该从小做起,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在法律的制约下生活。否则,很可能会触犯法律,而如果触犯了法律,最终后悔的会是自己!法律就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个人正常自由地生活而制定的,法律约束的就是争强好霸的人的不当的会影响别人生活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如果我们从小不学会约束自己,争强好胜,就很容易会触犯法律了。到那时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很可能会抱憾终身。法在我心里扎根了。
将来我们还要走上社会。那时法更重要。我们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遵纪守法,让法的警钟声时刻在我们耳边响起。我们要有法的意识,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有对不良品行的抵制力,还要心胸宽广,不要让虚荣心害了我们。还记得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案,一个大学生,还得过全国的物理奥林匹克奖,可是他因为忍受不了同宿舍的同学对他的侮辱,把同窗三个室友杀了。他就是心胸不宽广、自私狭隘造成的犯罪的最典型的案例。他的一念之差,给四个家庭带来了永远不能平复的伤害。我想他在杀人的时候,他的心里已经没有法了。我们一定要让法永远在我们心中!
法在心中,自然心安,法在心中,自然理得!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资料:法律在我心中
1、为什么要研究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由此可见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2、为什么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
造成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学校不重视,学校在高中才将具体的法律知识。再者法律和政治一样枯燥无味不生动。双面造成法律意识的淡薄。
3、怎么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一)提高认识,切实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二)建立机构,健全网络,构建普法教育服务体系
(三)抓防范,推进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计划
(四)抓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2016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手抄报图片
2.2017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3.法制教育手抄报模版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当前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实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国目前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法制教育形势的需要,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今后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该如何改进完善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法制教育要立足长远,要以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为指导思想来进行法制教育,要通过各种普法教育活动,使法律深入到青少年的内心,融入他们的生命。
二、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教育模式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在普法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主抓的基础上,应发动更多部门广泛参与,同时发挥社区功能,努力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化的主体格局。调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法律知识;依靠社区阵地,实现教育延伸;发挥媒体作用,充分扩大法制教育的范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依法行使职权,发挥榜样效应。总之,强化社会力量的协作,突出综合性,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主体模式,可拓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渠道,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三、突破青少年教育内容单一性的弱点
在法律意识的形成及提高过程中,单纯地依靠一两部法律条文的灌输是无法实现目的的。我们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必须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向青少年讲解法律的精神。我们不仅要让青少年了解法律可以打击犯罪,而且更应让青少年了解法律为什么要打击犯罪?法律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法律是有情的,它用它那严肃的面孔时时刻刻保护着守法公民的自由,保护他们不受别人的不法侵害。为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时,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基础性。对青少年进行普法,可从一些法律的基本概念讲起,让他们了解法律的概念、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的效力等等,尤其是宪法的教育不可忽视。我们要把宪法宣传放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首位,增强孩子们的宪法观念,教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有了宪法和法理学的基础,既能有利于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的培养,又可以触类旁通,使法制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实用性。在对青少年进行法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可选择其他一些法律常识对其进行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所选的法律宜具有实用性,尽可能让青少年学习的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关,从而为他们的法律实践提供基础,在用法的实践中,逐渐提高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强他们学法的主动性,并培养守法的行为习惯。(3)差别性。青少年这个群体的年龄跨度很大,法制教育一定要区别不同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因为不同年龄段群体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小学阶段尤为特殊,因此在法制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情况与接受能力来确定法制教育的内容。对低年级儿童可以对他们讲解一些具体的浅显的法律,而对初中以上的学生则可讲解比较抽象的法律知识和一些更具体的法律知识。
四、冲破传统教育不科学模式的束缚
根据青少年的性格特点,我们今后的法制教育工作应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新形式,要变法律学习中的被动教育为主动感受,尽可能地去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变消极接受为积极索取,这样才能使青少年的普法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们在教育形式的探索中应注重几个方面的结合,具体为:要注重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在坚持课堂主渠道教育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如组织青少年观摩庭审,自编自演一些法制文艺节目,开展一些自由性的法制辩论活动,创办类似“法制天地”的载体注重收集青少年学法的心得并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这样一些形式,让青少年都参与到法律的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法律。此外,要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学法相结合。将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形式,使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人才观,提高家长法律素质,同时多开展一些父母与子女共同参与的法制实践活动,为家庭学法提供一个平台,让父母与子女间多进行一些交流,增强法制教育互动的效果,优化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五、加大法律的普及程度
认真探索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普法落到实处,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学校,要针对在校生的特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设立的法制教育课要坚持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并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于其他各科教学中,让学生经常受到法律知识的熏陶。二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在社会,要深入开展“五个到家”活动。三是教材到家。把有关的普法材料发到千家万户。四是宣讲到家。对青少年遇到的突出问题,宣讲员及时入户宣讲。五是服务到家,对青少年遇到的涉法问题,各个法律服务机构、普法宣讲员都要适时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他们依法解决实际问题。六是帮教到家。对轻微违法、有劣迹和刑释解教青少年,基层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实行结对帮教,明确专人,靠上做工作,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又向他们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引导。七是制度到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一些自律章程,发放到家,使之行为有规范、办事有章法,逐步养成依法办事观念。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犯罪是由个人,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青少年的心理防线脆弱,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增强青少年的“免疫力”和自控力,防范于未然,因此,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寻求更有效的解决途径。加大我国的普法力度,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从而使他们远离犯罪。(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苏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道德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05,(4)
[2] 吴碧君.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探索[J].当代青年研究,2004, (3)
[3] 李云昭.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校报,2005,(2)
[4] 刘清华.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
[5] 解晓红.校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论如何发挥校园能动性,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J].法制与社会,2009,(4)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对策
1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1.1 促进青少年社交能力的培养
就是因为网络文化的自由无限制性和网络文化交流的互动性,使得网络文化就像一个大熔炉,涵盖了全世界的科技、教育、艺术方面的资讯。
1.2 促进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提高
青少年在面对这种庞大的信息资讯时,需要他们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筛查、去运用这些资讯。这无形之中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压力,正由此青少年开始去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2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产生的消极影响
2.1 造成青少年道德法律意识淡化
目前网络文化造成不健康的网恋盛行,特别是在青少年当中已经习以为常,网络上黄毒肆掠,宣传暴力的思想也吸引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注意,同时近年来网络文化诱导的自杀也时有发生。一些违法网站也在宣传封建的迷信思想,极大地冲击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
2.2 造成青少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连续长时间的上网会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情绪低落, 使其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 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这些都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受到侵害。
2.3 造成青少年思维力,注意力的下降
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在经历了自由散漫的网络聊天和轻而易得的网络购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由于网络的便捷以及网络知识的丰富,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遇见书本的难题时,他们不愿再花时间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迅速求助于网络,照搬别人的方式方法。这样无形之中他们的潜意识就作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思维能力也开始逐渐下降。
3 应对网络文化对策探讨
3.1 社会层面上
首先,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大网络文化立法力度,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同时相关法律部门应着力建立健全有关未成年保护法,以及网吧网络的监管法,同时要开发高端信息技术,有效地对网上的信息准入事项进行过滤与监督,确保网络文化的健康有序。我们还要呼吁社会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怀和爱。
其次,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要使青少年明确认识到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会对身心产生不好的影响;教育青少年提高网络信息的鉴别力,有选择的采用、学习,培养健康的应对网络文化心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最后,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各种网络文化犯罪进行打击,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3.2 家庭层面上
首先,家长要懂得运用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充分的认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健康的网络交流与知识运用,给孩子做好表率。
其次,家长要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了解学生在心理上面的变化,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工作,以便做好对孩子的网络文化的教育工作。
最后,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抵消网络文化的侵蚀。
3.3 学校层面上
首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在对青少年教育方面必须发挥其作用。学校应积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校园制度建设以及校园规范建设。从制度上加强对青少年接受网络文化的监管。
其次,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有关健康网络文化传播的活动,利用活动向青少年宣传健康的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让青少年认识到上网的目的及其意义,认识到网络文化存在的不良信息,从而提高对网络文化的免疫力。
最后,教师最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在对青少年的引导方面很重要,作为与青少年学生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必须时刻保持敏捷的判断能力与洞察能力,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与影响,从而使青少年青年拥有明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拥有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
目前,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侵蚀的越来越深,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网络文化的影响,正确的对待,不断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加强网络文化宣传工作,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你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优势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普法工作的重点,历来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极大重视。相对于社会层面上对成人的普法教育,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优势十分明显,效果更加明显,往往事半功倍。主要表现在:
(一)易接受,有针对性
青少年时期,非常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对于他们法律意识培养十分有利。一是“三观”尚未定性,有的还是一张白纸,正需要我们去绘最新最美的图画。通过适当的法治意识培养,能促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形成依法行事的强烈法制意识。二是年纪轻,正是好学的年龄,容易学的进去,学法的效率高。
(二)好组织,有广泛性
青少年大多数是在校生,有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条件,得天独厚,学校的法制教育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能做到有计划、有地点、有师资、有教材,工作既系统又规范,履盖面100%。而对于校外的青少年,针对他们好学好动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也是相对容易组织的。
(三)效益高,有普遍性
青少年法制教育,一般来讲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而且相对于成人的社会化教育,往往是事半功倍。青少年时期法制意识的初步形成,不仅一生受益无穷,更是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极大推进,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
1、从小教育,普法成本效益最大化。我们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从小知法、懂法、守法,并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而一定的普法成本也因此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社会效益也因他们走上社会就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而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2、以点带面,青少年普法教育社会效益最大化。青少年一般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积极性高;二是执着、认真。他们的这些特点在普法学习和宣传中将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普法的小宣传员、小督查员。将起到一个学员一个点带动全家一个面,进而达到推动周围一片的良好普法宣传效果,有效地促进普法工作。
(四)全面发展,有积极性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新人要求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而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少了法律那将是不完整的或是不完全的不懂法的“人才”,在如何应对日益市场化的经济生活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将是不可以想象的。不懂法的“人才”不仅不能称其为人才,而且都根本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公民。他们必将在人生道路上碰得头破血流。懂法律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对我国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普法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现阶段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司法行政、教育主管部门、关协和综治等主要职能部门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齐抓共管,大力开展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离建立高素质的法制社会的战略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出现这样差距的根源就在于社会各层面缺乏较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没有真正认识到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需要、有要求,但缺乏战略眼光、缺乏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体表现在:
1、重文化教育,轻素质教育。
在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下,小升初、中考、高考无不唯分是论。考分、升学率是“硬件”,其他都是“软件”,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老师的命根,教育部门的考核就是以分为准、以分为据、以分为俊的,只要有分,有升学率,自然一俊遮百丑。分数上去了,学校有名,主管部门有誉,教师有利,学生有奖,“好处”都有了。因此也就不太在乎素质教育的成效了。素质教育也说没有数理化那么重要,那么全力以赴了。追根溯源,重分数、轻素质的教育弊端就是官员的偏面的政绩观和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的心态的突出体现。最终将导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有才不懂法的不法人才或温室人才,如此低素质的人才是难以承担起二十一世纪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任的,在未来的法治社会将举步维艰。
2、教育的切入点跑偏。
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件中,学校的出发点多数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和学校校园治安环境服务的,而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这个层面上来考虑的较少。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一是重遵纪守法规范,提要求多。纯灌输式的教育,效果差;二是轻权利教育,讲义务多。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讲义务,不讲权利,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三是淡意识培养,讲知识多。知识多,只能说明知法,不能说明其他问题。知法并不等同于守法、依法。意识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要培养青少年的自觉守法、依法意识。
3、小学生的教育不应忽视。
学法也要从小抓起,要从小培养他们法制思想、法治观念。忽略了小学生意识形态初步形成的最佳时期的法制教育是非常可惜的。千万不要认为小学生不懂事、好管理,人单纯不会出漏子,少上点法制课没关系。培养意识越早越好,意识的培养胜过单纯的知识培训,法制教育从小学生抓起,千万不能放松。
4、社会上的青少年法制教育。
这部分青少年正值青春期,正在成长的阶段,正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他们失学后,流入社会,没有了学校的约束,没有了老师的管束,也脱离了家长的视线,极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坏习惯,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对这部分青少年的教育,人难找、难组织,是社区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仅政府部门要抓紧抓好,更要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要在教育的形式上、内容上和组织的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和创新。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全面推进。
1、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入全日制教育机制。
引入全日制教育机制可以做到自上而下的工作有布置,实绩有考核,能做到教育中“四落实”、“四到位”。“四落实”:有计划、有地点、有材料、有师资。“四到位”即课时到位、内容到位、责任到位、实效到位。确保教育的相对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确保法制教育的全面落实。
2、抓住重点,切实抓好青少年在校生的法制教育。
在校生的法制教育应是我们当前普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校生法制教育在教育的投入上、教育的效果上相对于社会层面上的成人法制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校生的法制教育成本低、效果好,社会效益更加显著。
3、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以社区为平台,解决好社会青年的法制教育这个难题。
流入社会的青少年有相当多数部分是因家庭有问题或是学业差、在校表现差、缺乏上进心、升不了学的那一部分流失生和落榜生。这部分流入社会的青少年尚未成年,无技能、无专长,没有职业,终日在社会上游荡,缺少了学校和家庭的有效管束,他们极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他们应该是法制教育重点的帮教对象。我们要以社区教育为依托,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办好。家长和社区要共同努力,法律援助重点倾斜,动之以情、晓之以法,确实做好这群法律上的弱势群体的帮教工作,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4、观念和意识的培养是教育的首要目标。版权所有
法律常识好教好学,也容易考核、容易操作,但常识学习能让大家知法、懂法、用法,但不能保证他们以后能守法、依法。而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不是单靠法律知识来就能保证的,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增强和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我们知道观念和意识的形成是需要经过长期有效针对性的培养,潜移默化和熏陶,是从思想上、观念上、意识上给予不断的渐进的强化和固定。因此我认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应在教育的内容上适当调整,把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努力方向。
5、寓教于乐,强化效果。
为积极贯彻实施‘七五’普法启动之年和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青少年宪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宪法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宪法法制观念。围绕教体局通知要求,五亩乡组织中小开展了一系列的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责任到人
各学校成立了宪法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班主任、大队辅导员为组员,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站、国旗下讲话、LED屏幕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围绕宪法法制教育,各学校举行了“五个一”活动,即:
1、组织一次宪法晨读活动,加深对宪法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举行一次以宪法为内容的国旗下讲话,使普法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3、组织学生观看一个视频。学生们利用各种各样朗读形式学习宪法知识,学生们加深了对宪法知识的进一步了解。
4、召开一次宪法知识讲座。学校各班以“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进行一堂宪法知识学习讲座,让学生们观看宣传海报和视频的形式了解法律知识。
一、谈法制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幼无知,对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缺少成人保护下会发生许多意外: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不能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加之缺少应有的法律意识,极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二、做法
1.合理运用教材,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两个口语交际中《当陌生人来敲门》、《学会求救》是很好的安全教育的课例。本人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动的独处时,如果有人来敲门,应冷静分析,通过听声音、细致观察。对来人有充分的了解,决定自己该怎么做,这么说,千万不可鲁莽,也不可武断。小学生年龄小,对坏人识别能力不透。
2.利用班队会,开展多样的活动。
在班队会活动中,本人将安全与法制教育渗透到课堂活动中。开展安全与法制教育知识竞赛,形式多样试题,有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情景表演。内容设计日常饮食安全,用电安全,防范侵害,火灾自救等。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而且增强法律防范意识,运用法律有效保护自己。
3.用学生实例,现身说法。
一是法制宣传进机关。首先把领导干部作为法制宣传的重点,制定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和学法计划,举办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讲座,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意识,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意识和水平。其次把法律知识纳入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内容中,深入开展“一月一法”、“一法一考”考试活动。建立公务员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将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目前共举办领导干部法制培训班1次,300余名领导受到教育,举办法制考试6次,参加人数3万余人(次)。
二是法制宣传进社区。结合创建平安拜城,深入到7个社区开展了“送法进社区”活动,组织县法院、公安局、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人口与计划委员会等成员单位组成“五五”普法宣讲团,对7个社区居民分别进行了为期2天的法律知识讲座,主要讲授了《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合同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参加培训居民达14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通过在社区广泛开展教育活动,为法制宣传工作打造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法制宣传进乡村。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板报宣传、巴扎天上街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活动,为建设新农村营造良好法制氛围。以构建新农村和“三农”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截止目前各乡镇共进行法制宣传152场、受教育人数达108659人次。同时,按照拜城县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标准要求,积极引导基层依法建章立制,民主管理,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今年1月对58个村和4个社区按照“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考核验收标准进行了督导检查,其中38个村达到了“民主法制示范村”验收标准。
四是法制宣传进学校。把在校生的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建立和完善法制讲课制度,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看守所等场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切实优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环境,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