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

创业项目的思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创业项目的思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创业项目的思考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工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93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49-01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面对的就业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创业梦想,高校应积极推进相关就业指导工作,以此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1 当前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难题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就对创业教育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功利心理越来越明显;同时,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也并不完善,种种问题导致了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更容易对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商业的价值评判。其次,当前,我国的高校中一直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在创业基金、教材和师资等方面都十分有限,无法真正满足现代创业教育的需求。此外,创业教育的相关机制方面也不够完善,在一部分高校中,创业教育仍然没有落实到课堂中去,对日后的创业教育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 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工作

2.1 注重资源整合

我国高校应积极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落实,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推动社会经济和人才的双向发展。对此,高校应不断的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学校学生教育协调工作;同时,充分的发挥出教师的力量和优势,整合校园内外资源,方便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开展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的理念能够不断地深入人心,促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认真地对创业指导教师进行培养,以便发挥出教师的重要价值,在日常工作中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培训的条件;同时,积极引进社会中的优秀创业人才作为创业指导的兼职教师,使高校校园创立出一支属于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此外,重视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硬件支持,充分利用技术开发区或者工业园区等地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地,并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只有将校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起一切可利用资源,才能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

2.2 完善课程教育

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学校应积极对传统理念教学进行变革,更多的研发实践教学内容。例如:找相关的企业创始人或者优秀创业者到学校来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学校应重视起对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除了在学校必要的创业指导课程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展开其他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帮助学生对创业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2.3 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大学生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有着各自的爱好,据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到更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同时,进行一些专业知识上的辅导,从根本上推动学生课余生活的发展,并提升学生团队得到研究能力。在经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之后,校园创业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2]。此外,学校应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大学生能够早一些适应社会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和指导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作为一个成年人,面对困难需要有一颗坚强的新,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的时代物质比较丰富,受到父母的宠爱,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普遍依赖性较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又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精神。面对当今社会就业的竞争压力,很多的大学生都明显感觉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创业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但由于没有社会经验,当面对社会市场时仍然会出现紧张的不知所措的情况。对此,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毅力,养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兴趣爱好等,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大学毕业生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进行自主创业这些都是不容易的,需要认识到社会的现实情况;同时,又具备不卑不亢的乐观心态,积极参与到市场环境中,感受社会[3]。此外,创业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创业观念,正视社会发展,面对困难学会自我鼓励和排解;同时,培养一定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的能力等。大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与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善于沟通,在受到挫折时不放弃,勇敢地前行。这样才能在面对今后的社会压力时,轻松地面对,走向更美好的创业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薇.构建促进研究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2(19):4-6.

篇2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 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集创造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在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在给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的贺信中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①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首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②

由上可知,我国已从战略性、长远性和发展性详细阐述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长远规划。而作为青年成长的平台――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完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由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大学生设立的一个重要立项项目,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理念,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以此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增强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新型人才。

几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该项目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如扩充了项目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个项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需要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成为主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正如未来学家约翰・奈斯彼特所说: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③。而对于仍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提升国家创新创业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

(二)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当今的高校教育已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教师教、学生的学的老套培养模式,这种的培养模式下所培育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创新创业教育更大程度上是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大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主动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所代表的新一套培养模式才是当今教育理念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所以,高校应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与实践中,以提升当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三)帮助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在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直秉承这一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当然,人的全面素质中包含很多,如思想品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创业素质,等等,而在众多基本素质中,创业素质是核心内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创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指引性和强大的驱动力。它可以更好地支撑并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的大学生,可以激发其内在的创造潜能并提高和释放其发散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完成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四)改善社会环境和提高文化氛围的需要

在文章开头提到了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创新类竞赛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社会都充满创业创新气息,这就更加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推广。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1.营造大学生的终身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可以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阶段,其中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主要还停留在大学生的本科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仍存在很大空白,这样就使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终身性。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一个民族的前行和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创新创业意识的连续性培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形成大学生的终身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2.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教师的传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应通过一定的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学校应在现有课程上多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真实地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此外,应多组织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积累更多创新创业的实战经历。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在饱含创业创新精神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的文化氛围下,高校将继续推动高等教育综合体制改革,培养造就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形成,助推产业转型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创业就业,使得高校能更主动地为国家的长足发展服务。

注释:

①2014・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嘉宾发言摘要[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5.2.

②2014・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嘉宾发言摘要[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5.2.

篇3

第二个产品,说是手机周边也好,功能手套也行,一个朋友在做的“触族手套”,听到触摸屏手套,第一反应就是市场大,季节性产品,搜索了淘宝,发现做的商家很少,但是去年的销量都很不错。据我了解,触摸屏手套的产品毛利在70%以上,而且很容易推广。

如果自己做品牌,这种季节性产品,加上多款的模式并不适合低成本创业团队,我开始的考虑是以加盟形式进去,“触族”这个品牌,然后拿着样品到处跑渠道。为了写这个帖子,昨天下午和手机配件店“火盟通讯”的朋友聊了聊,淘宝两金冠的老店居然还没有销售这个产品,而简单沟通后立马安排采购与触族进行联系。至于我为什么没有做,是基于对这款产品的判断,一个是季节性,只适合短期捞钱,对后续新产品的补充有很大的要求,而且专门为了一款产品开店不太现实,线上适合类似火盟这样的手机配件店采购作为秋冬主打产品。

另外是地区性,我觉得这款产品,在线下渠道推广会更加有效,而我能想到的最好方式是“寄卖”模式,在2、3线城市逐家的去谈一些手机配件店乃至杂货店,垫资一部分拼冬季一个季节的回报。然后,扩展出的渠道可以留作后续继续推广新产品,甚至借渠道做自己其他的手机配件产品,比如上文提到的移动充电宝。

四:赚一波就走的想法对不对?

有时候,让一个项目成功的可能仅仅是一个想法,一个大部分人想不到,或者想到不去做的点。但是低成本创业者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试错空间,一个好的项目可能未看到曙光就已经破灭,而且这对创业者本身的信心打击是致命的。很多人创业之初的想法都是,花我目前的所有积蓄拼一把,干成了发达,干不成老实的去打工。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误区,干成了发达,干不成,找机会继续干,因为你的成功几率永远不会太大,为了那一个点埋葬你一辈子的可能,是非常不可取的。

选择低成本创业,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导致没钱,没资本以外,更多也是一种取舍,因为失败了,我没有损失多少,我学到了很多,我还可以继续。而我们需要抱着正确的价值观,或许对于拥有雄厚背景的人来说,做大目标,做长久规划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没有人支持的草根,你本身就不可能遇见太远的将来,和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开始美好,过程忐忑,然后挣扎,最后悲惨的例子。所以,草根创业者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把计划定的约近越好,做好最现实的打算,然后赚一波就走,看到苗头不对立马停下脚步,重新思考。

五:守正道才是长久之道

当我写完上面一段,或许作为一个相对成功的人士,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不靠谱。但是,我只讲事实,并且我不抛弃原则,借用36条军规里的一句话,“坚持是必须的,维持是没有意义的。”但同样有一条,创业者必须守正道,这是派代年会的口号,也是很多成功商人的坚持,道理无需多讲,不管你多么缺钱,甚至利益就在眼前,也必须坚持不作恶的原则。

篇4

关键词:药学;教学;创新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216-02

一、前言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由教育部启动,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1]。本文以药学专业为例,结合指导学生创新研究项目过程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指导药学专业学生实施创新研究项目做出了几点思考。

二、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的意义

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又以实践收获反哺理论知识。这个过程既是提高药学学生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平台;又是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磨砺,其所感所获对自身未来努力方向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1.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药学项目的创新实验中,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的实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开启学生创新之门。创新性实验又以其专业性和研究性为主要特点,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形成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

2.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药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和实验中来,用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知识,真正把知识从传播载体中的抽象概念变为现实工作中可触可感的形象事物。在知识运用和动手操作中,明所缺、知不足,认清自己的各项能力,确立努力方向,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团队协作与沟通。在现代社会中,医疗、商业、金融、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开展都离不开“团队”。大学生创新性项目要求3―5人组建团队,在实验中,无论是集思广益还是合理分工,都是把大家的力量融入一个团队之中。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间协作与沟通,有各司其职的协同配合,也有集中攻关的各抒己见。合作与沟通是项目研究中的关键,也是同学们在项目中所能得到锻炼的重要一项。

4.资料检索以及论文写作。首先,创新小组需要组织撰写创新项目申请书,构思项目的内容和实验方案。然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对研究背景和瓶颈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而且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最后,创新小组需要撰写项目的结题报告或者研究成果形成的学术论文。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接触更多、更深入、更专业的学术知识,大大提升了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能力,并逐步规范了各项文本类的编写形式,以及汇总成果能力。

三、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1.实施时间。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最好是大二下或大三的学生[2]。这个阶段虽然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但前期的基础课或专业课都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如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免疫学等课程都修完了,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分析化学等课程正在学习;此时参加创新项目的研究,既能巩固理论基础,又能拓展专业技能。

2.创新研究项目的选题。指导教师在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现阶段的科研素质与水平,由于创新小组成员是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的选题通常要高于平常的教学验证性实验,以达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如:2009年,我们的选题“g莶草(Siegesbeckiae)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活性部位的研究”、2011年“2种药用真菌的训化与活性成分研究”、2013年“金线莲抗糖尿病内生真菌的筛选”、2016年“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等,这些课题难度适中、深度适宜、研究内容具体、结题也不难。

3.创新项目申报管理。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由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制订规范的制度,指导教师拟定项目名称与研究内容,学生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项目团队负责人,院系再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团队和项目进行审核,确保申请项目的质量。

4.项目的实施和结题管理措施。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严格把关。如在“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项目中,在采用组织块法对高等真菌进行分离的步骤中,我们进行手把手的教学,确保获得纯化菌种,因为后面的“活性成分研究”必须依赖于前期的菌种训化;而对次生代谢产物成分研究则按常规流程,放手让学生去做。项目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对实验方案、操作、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自评与互评,每半个月向导师汇报实验进展,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按进度进行项目的期中检查和结题检查。在结题验收阶段,训练和培养学生撰写项目总结甚至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最后,院系组织专家按学科群分组,对材料审查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进行结题验收。

四、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参与意识。有的学生对科研不太感兴趣,只想把课程学好能顺利毕业就行;有的学生觉得课程压力大、无暇顾及其他,担心再参加科研创新项目会两头顾不上,出现课程未学好、项目没做好等情况。对于此,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宣传和鼓励,让大家对创新性实验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推荐,让有能力的学生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增加较薄弱学生的负担。

2.“混经历”或者“等、靠、要”。有的学生盲从地参与了创新研究项目团队,但在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方案、技术路线、操作步骤等方面完全等着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或者只等着团队负责人去完成,自己不积极主动地作为。这样一来,参加创新性实验就完全失去了本质意义,因为主动作为、积极思考才能在创新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对此,指导教师要在“双向选择”之初提要求、讲清楚,老师只负责关键步骤的指导,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每个团队成员对具体内容都要明确分工,任务落实到人[3]。如在“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项目中,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培育管理与条件、树舌灵芝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三个方面,分别确定负责人和辅助人。让人人都能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担任相应岗位,履行相应职责,使其知晓自己的工作效益将会影响到整个团队,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和毅力来进行整个实验。

3.正确引导。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4]。作为指导教师,没有必要去监管每个实验细节,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得到阴性结果。如在“g莶草(Siegesbeckiae)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活性部位的研究”中,采用异戊巴比妥麻醉大鼠,具体的剂量与操作,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看视频,自己想办法解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由硕士生带领大创团队具体实施,最终项目顺利结题。

五、总结

药学大学生参与创新性项目的研究,既能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树立科研思维,从而提升综合能力,达到竞争优势,促进就业和创业;同时,又能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领域、接触科学研究、接触导师,使其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科学预期,还能为考研和读研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指南[Z].2007:6.

[2]姚静,周建平.药学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选题与实施建议[J].药学教育,2014,30(6):23-26.

篇5

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从创业教育本身的发展来讲,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起步算是比较晚的, 2002年我国的创业教育从清华大学等9所在全国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高校开始进行试点,随着社会创业潮流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或活动,创业教育形式也逐步成为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有力强化高校的创业教育思想,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以及自主创业素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归结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本身个体因素差异的影响

大学生自己的兴趣、技能、能力、爱好和价值观对自主创业的管理、动机、类型与成败起着极大的作用。个体层次对创业前期准备阶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创业机会和创业兴趣认知能力的方面,他们本身的个性特点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资源的整合和资源的获取能力方面,同时,对创新企业的成长管理阶段表现出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

二、个人家庭生活背景对创业本身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创业通常会受到自己家庭背景的影响,从开始创办企业想法的产生到对于遇到机会的鉴别,以及他们从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获取各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在创业过程中的持续性。家庭中父母的地位身份、职业、人际交往、收入状况等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有着相当大地影响,家庭条件很优越的学生可能会拥有更多的文化、经济与社会资源,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会更高、意识可能更浓、后面担忧的东西相对的少,并且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选择通常会更倾向于他们父母的职业范围。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创业选择餐饮业的,有70.7%学生的父母从事餐饮业;选择经营行业的,60.2%学生的父母也从事经营行业。反之,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从事普通职业的家庭只能给孩子提供非常少的帮助、支持和创业指导,这些学生主要是依靠自己本身的能力,所以,选择的行业的范围也多偏重于大众化。

三、教育指导氛围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与社会人士的创业最明显、也是最特殊的差别就是他们创业的过程中必定要受到学校教育指导的影响。学校的一些创业政策和教育能让大学生创业梦想变成实现,学校的教育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创业的激励、促动、支持与持续性。具有开放思维、勇于创新、气氛活跃的高校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创业。比如,一些高校每年都会举行在校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申报、创业设计大赛,学生自己可以自行组队、教师指导,经过专家组的层层选拔,现场答辩与考察,好的、可行性的项目就会应运而生,这样的做法也就刺激和鼓励了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参加创业活动的总人数也就增多了。

四、社会的大环境对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人数和创业成败的比例也存在着影响,相比之下来自贫困地区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思想保守,不容易主动去创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思维更为活跃,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会使创业态度积极,创业氛围浓,也使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强,进入大学一般都会设定努力的方向,积极地为创业做准备。那么,他们获取成功的比例也就更大些。

五、自主创业教育行业师资力量匮乏

在国外,大多都是聘请或聘用有创业投资经历的教师或人员来讲授创业教育领域的课程,因为他们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以及创业理念都有较深的理解和实践,所以在给学生灌输创业思想的时候能更深刻地讲解创业型企业的日常运作以及发生的问题,这种讲解不但理念性非常强,而且更能够结合讲课人的实际企业来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有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且授课教师多是学术行业的专家,但是他们在课堂上缺乏对实际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讲解。从而使得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指导,缺乏真正的实际操作精力及感悟,对于具体实际问题的动手解决能力有非常大的欠缺,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们也是纸上谈兵,或者他们在真正创业时会走很多弯路。

六、高校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不够完善

在部分高校中根本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他们只是通过部分专题讲座或者是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进行了简单讲授,还有一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对应的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但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重视讲授理论,轻视实践指导,重视形式,轻视内容,可想而知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学生更是不满意。

七、在校大学生创业载体成活率较低

当前,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就大学生教育而言,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前提下,很多高等学校开设了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有着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孵化园和模拟公司等一系列的硬件设施来扶植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大学生中组建创业团队,进驻学校孵化园,用准公司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营。但是,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每个高校对创业教育都没能够形成系统的管控,一部分社会企业家有利可图,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团队成为了社会企业赚取利润的,还有一部分创业企业则是没有真正的创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这也是最终导致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不得不流于公司形式,没有得到创办企业时所想得到的真正的锻炼。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活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致使一些大学生有非常好的想法但是不敢进行创办企业尝试,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高涨热情,影响了学生创业的信心,也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八、社会服务机构、国家政策支持不够

篇6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思想;内容;建议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等现象;由于业主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等。总之,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自身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不断创新。

1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

1.1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具有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只有这三者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使生产力三要素有效地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1.2 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从市场的角度,建筑企业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就是要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基本指导方针,立足于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项目管理各项机制和体制创新,加大调整项目管理方式和模式的力度,加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切身利益。要在充分统筹兼顾国家、企业和员工三者利益关系的前提下,让全体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和管理创新的成果,切实为员工谋福利,逐步提高员工收入,构建和谐企业,保持并提升发展的后劲。

3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

3.1 项目管理理念创新

项目管理理念创新要求项目管理者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企业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效益、工期、质量目标。明确和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企业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他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对于设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工程达到优质水平,让用户、社会满意,为企业在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

3.1.1 客户第一的理念。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利润来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充分竞争的建筑行业内,企业更不能脱离市场、客户的需求而生存。以客为尊,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瞄准客户的需求快速出击,给予满足,从而赢得客户、赢得客户的后继订单。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内部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系统架构,设法聆听客户心声,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尽量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3.1.2 全员参与项目管理的理念。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但在传统思维习惯中大多数人仍认为项目管理主要是项目经理或是项目团队的事情,其实项目管理是企业中所有人的事情。项目部门加企业职能部门这种组织结构解决了企业中、基层人员对项目的重视和参与,但其实企业高层领导对项目管理的重视才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旦失败,项目经理固然会被惩罚,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客户、供应商一般会向企业追缴损失,将企业的法人代表告上法庭,因此企业在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风险最终会落在企业高层、法人代表的头上而非项目经理,要规避这些风险,高层经理必须重视项目管理、做好项目管理。

3.1.3 集约化管理的理念。由于无序竞争加剧,当前建筑行业已进入微利竞争的时代,传统的粗放化经营最终将使企业无利可图,直至逐步走向死亡。时代的发展和严峻的市场形势都逼迫建筑企业必须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要将集约化管理的理念贯彻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使集约化管理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要求,真正将集约化能力打造成企业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核心能力。

3.2 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企业项目管理机制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企业项目管理机制,项目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并开拓源源不断的市场。

3.2.1 实现组织机构创新。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创新,首先要明确企业项目管理的性质,将项目部建成一次性的企业项目管理经济组织,实现组织机构创新,真正使项目管理走上科学化轨道。

3.2.2 实现制度建设创新。一是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尽可能统一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二是不断优化企业的基本职能结构,科学界定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强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服务职能,弱化直接指挥控制和行政命令。三是对项目管理成效的考核要科学化、理性化,必须明确企业本部是投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而项目是成本中心,要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与考核,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3.2.3 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按照市场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施工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的改革,对构成项目生产要素的各种资源(包括项目经理在内)进行重新整合,以内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代替过去的行政指令,推动企业全要素市场化,努力实现建筑施工组织结构和承包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不断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3.3 项目管理体系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市场和项目业主对承包商的项目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发展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建筑企业自身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工程项目覆盖的区域不断拓展,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品牌和对多项目进行高效管理成为企业新的挑战。实践不断证明,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就必须进行项目管理体系的创新,要不断坚持并改进实施以法人管项目为核心的建筑企业总承包集约化项目管理体系。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建筑企业应按照企业法人管理项目的要求,不断加大项目的集成能力和控制能力,着重强化企业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直接管理职能,紧密围绕合同、结算、资金、质量、安全五个重点方面,构建集约化项目管理体系,强化法人管项目流程中的执行力和控制力,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策划、监控和管理,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有效杜绝各种管理漏洞,规避各类经营风险,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项目实施集约化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3.1 改造管理流程,实现科学的集约化。要从管理流程改革着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流程中各个环节,对不必要的作出删除、整合等改革,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自然的方式加以重新组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有助于建筑企业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经营效果。

3.3.2 全面推行信息技术,提高应变能力。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创造了新的时空观念,创造了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经营规则,从而给企业集约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流程,从而挖掘出集约化管理的最大潜力。

3.3.3 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要素配置的优化调整,一是要求集中管理,在一定授权范围内对生产要素的配置采取统一管理。二是要求统一标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使企业各种生产要素向着高效率、高效益的区域、项目流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

3.3.4 顺应市场需求,探索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也是不断发展的,要通过项目管理模式的调整变化来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这是实现集约化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3.4 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涵盖了很多具体内容,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建设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大多数还停留在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处理阶段,不重视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效果不好,项目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困难重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协同应用仍需时日,“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普遍存在。建筑企业开展信息化项目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4.1 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要使广大建筑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上级要搞、资质要搞,也不是赶时髦、撑门面,而是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企业自身的需要;是企业适应广地域、多领域经营的需要;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规避风险,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是规范管理、强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的需要。

3.4.2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企业实际。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要根据自身的管理基础、管理模式、管理深度来研究和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

3.4.3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强调有效性和实用性。在信息化建设的调研准备阶段,要梳理和明晰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系统实施应用的每一项结果,都必须覆盖并大于企业管理原有的要求和功能,并要适当体现增值。系统要适应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角度和使用环境,设计简便易行的操作界面,“以人为本”给使用者提供方便。

3.4.4 项目管理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固化企业创新、先进的管理流程和运作模式,并且也是企业创新、先进的管理流程和运作模式的催化剂。企业要狠抓经营思想的转变和更新,改变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项目管理方式和流程,为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创造条件。

3.4.5 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要针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应用人员,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队伍。企业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

4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建议

4.1 项目是平台。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总承包项目管理,无论是经营收入、企业形象、科研课题都来自于工程项目。因此,施工总承包企业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依托项目,利用好项目这个平台。

4.2 领导是关键。一个企业做的好不好,实际上取决于企业的高层领导。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企业高层领导将项目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研究项目管理、人人实践项目管理的氛围;二是指企业高层领导齐心协力,并根据职责分工亲自参与项目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和探索。

4.3 人才培养是核心。以人为本,是项目管理的宗旨,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项目,都必须将人才培养当成项目管理的一项核心任务,通过项目不断培养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方面的骨干,为企业储备足够的项目管理人才。

4.4 广泛交流是途径。要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通过现场参观、参加学术会议等方法进行广泛交流,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4.5 及时总结是方法。对项目管理而言,及时总结每一个已完工程的施工经验,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总结,可以得到经验和教训,可以改进项目管理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4.6 全员参与是要点。项目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工作,只有所有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项目管理总体水平的提高才成为可能。

4.7 积极关注国内外项目管理的最新动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特别是国内一些知名企业项目管理成功的方法和经验,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模式。

4.8 积极组织公司内部各种机构开展对项目管理的研究。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经验、水平以及项目的类型、规模等),结合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分别从项目级和企业级两个层面上运用项目管理的工具、技术和模式,制订出操作性强、符合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流程、制度和方法。

4.9 积极开展项目管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将企业通过研究确定的项目管理模式、流程、制度、措施等研究成果在项目部进行推广应用,将研究成果逐步推广到所有工程项目,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项目管理水平。

4.10 重视项目管理实施过程的总结,对于运用了项目管理研究成果进行项目过程管理且已经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成果应用情况的总结,不断完善和修订原有的项目管理研究成果(程序、制度、方法等),使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篇7

【关键词】思维导图;创新创业;发散思维

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思维地图、心智图或脑图,由英国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是一种以可视化化方式来表达发散性(放射性)思维的工具。它将注意的焦点放在中央图形上,分支由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线上的关键词构成,各分支通过连接形成一个节点结构[1]。思维导图作为一个组织资源和管理项目的方法,可从核心分枝派生出各种关联的想法和信息,类似人脑的放射性思维联想状态。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左脑主要控制语言、行动、分析和逻辑推理等功能,右脑主要控制人的想象、思想、创造力等抽象能力[2]。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以视觉化方式将文字、图形、层次、维度、空间等统一起来,让左右脑同时运作,发挥大脑的整体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思维导图可以用于信息呈现、会议、报告或演讲、决策分析、问题解决、项目管理等。在教育领域,西方的许多国家把思维导图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在做思维导图方面的培训,基于思维导图优化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正持续推进。相关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在促进科学思维建构[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4],优化教学方法[5],创新教学模式[6],以及改善认知结构、提升学习成效等方面[7],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相关研究和实践有待深入推进。

2 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价值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给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接触工程实践、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是影响创新创业项目质量的关键。创新思维是一个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8]。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要求参与者集思广义,共同研究和探索,激发参与者的发散性思维。如果能将发散性思维模式合理运用,对于项目和学生本身能力的提高都将带来积极影响。研究表明,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也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9-11]。思维导图的功能特性正好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要求,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契合性,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思维导图可以在以下方面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2.1 全面把握项目进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之初,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把所有与项目有关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描绘出来。这样,每个项目参与者都能够构建出一幅关于项目的“全景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各级主题展开,所以会始终聚焦于项目本身,这有助于提高项目设计的科学性。项目参与者通过浏览思维导图,便可以把握项目总体框架和过程环节,这有助于提高下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效率。例如,可以以“某某创新课题”为中心关键词,以“概述”、“流程”、“材料”、“成果”等作为一级分支的关键词,再以各个一级分支为原点,画出二级分支。以“流程”为出发点,画出“形成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二级分支,依次类推。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各个分支,各个分支上可以标注和主题相关的图形。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每个参与者都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项目进程。

2.2 促进人与信息有效连接

传统记笔记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记事顺序或层次顺序等向前推演,所采用的思维模式是直线方式,其间缺乏视觉节奏、色彩、图像、维度、空间感、联想等元素,难以呈现真实事物间的立体联系。思维导图实现了上述元素的整合,可以呈现事物间联系的立体属性。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中节点关系的建立与推演,在信息分析、方案创新、对问题解决的头脑风暴等方面发挥联系和促进作用。例如,思维导图可以在一个旧的分支上派生出新的想法,新的想法又与过去的想法相联系,这种互相联系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信息内涵。通过这种立体化的思考与呈现,可以让项目信息得到更好的整合c管理,并促进参与者与信息的有效连接。

2.3 提高参与者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为发散式,这种思考方式有助于提高使用者记忆、分析、想象等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挖掘出思维方面的更多潜力,从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计与实施起到促进作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各个环节均可能会出现意见分歧,这就要求参与者持续提升自己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思维导图能够体现明显的个体经验特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生活和工作经验不同,其绘制的思维导图也会不同。通过思维导图绘制、阅读和分析等活动,项目参与者可以全面了解他人想法,反思自己观点,开展深度对话,进而提升合作思维能力。

3 思维导图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的应用策略

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存在学生的创新热情不高、创新潜能被抑制、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12]。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支持发散思维、激发创新思维的工具,能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但能否确定合理的思维导图应用策略是其中的关键。

3.1 把握整体,绘制大纲思维导图

详细绘制思维导图之前,要从整体上把握项目内容。项目主持人根据项目计划方案、时间安排、人员分配等内容,绘制创新创业项目的大纲思维导图。这有助于确定项目的整体框架,让每个参与者建立关于项目的全局概念,并将之作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依据。绘制出大纲思维导图后,可以召集参与者共同研讨思维导图的各部分细节,提出完善导图和项目内容的意见与建议。然后根据各个参与者的特长进行分组,各自完成一定的任务。大纲思维导图是其它思维导图的源头,依据它可以不断完善后续导图。绘制大纲思维导图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项目参与热情,促进每个参与者发挥自身特长,为项目设计与实施贡献智慧。

3.2 合理分配,绘制流程思维导图

创新创业项目需要对时间、实施步骤、工作量等进行合理分配,这便涉及项目流程思维导图的绘制。项目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形成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时间安排以及具体的任务与要求,参与者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在相应的时段内完成指定任务。通过绘制流程思维导图,项目参与者可以全面了解项目实施周期和各周期所要经历的时段,并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任务在项目中位置,以及完成自己任斩哉个项目所起的作用。这有助于提升项目参与者的责任意识,促使其根据计划流程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3.3 头脑风暴,绘制材料思维导图

项目参与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整理各自的思路,把项目相关信息用材料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来。用这种方法进行知识整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参与者往往能够获得十分丰富的知识信息,其间可能包含之前没有预想到的隐性知识,还能够发现项目存在不足和缺点,及时进行查缺补漏。通过绘制材料思维导图,可以汇聚众人的思想、观点、经验和智慧,形成关于项目的信息资源库。此时的思维导图相当于一种思维笔记,可以根据众人思维的推进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3.4 依据目标,绘制成果思维导图

绘制成果思维导图的目的是让项目参与者了解项目完成后会掌握何种知识、学会何种技能。利用思维导图对项目成果进行具体描述,可以产生形象感受,让每个参与者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从而激发其完成项目的动力和积极性。例如,可以把项目成果按层次划分为提高使用能力、普及应用、深入应用等。绘制成果思维导图还有助于参与者以成果为导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项目成果所要求的能力,从而促进这些能力的提升。

3.5 总结分析,绘制整体思维导图

在完成上述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进一步对各级主题进行梳理,深入思考,绘制整体思维导图。整体思维导图是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完整描述,也是对项目实施中思维过程的具体记录,这种描述和记录既可以让参与者进一步加深对项目过程的理解,也可以让没有参与某些项目环节的人员能够详细了解其中情况。在绘制过程中,应注意把与项目有关的所有思维导图进行合理整合,体现主干、层次和细节,同时加入新的想法、理解和创造,最终形成整体思维导图。

4 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思考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作为一种项目管理方法,可以使项目的运行更加完善。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而言,思维导图可以被广泛的运用到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想发挥思维导图应有的效能,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应重视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当前,思维导图应用于创新创业项目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思维导图应用于项目的优势比较明显,应用前景比较广阔;另一方面,学生和项目参与者的思维导图应用能力整体较弱,难以发挥思维导图对创新创业项目应有的支持作用。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学生应加强自主学习,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技术,另一方面学校或创新创业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导图应用方面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思维导图绘制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基本知识,思维导图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应用的方法。项目参与者只有在全面掌握这三个方面的知识之后,才能真正将思维导图有效地应用于项目全过程。

其次,应依据学习风格调整思维导图。在绘制项目思维导图时,应避免提出简单的、整齐划一的要求,而应因材施教,允许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绘制出体现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大学生拥有多年的学习经验,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学习风格,有了固定的思维方式。由于各自思维方式存在不同,再加上思维导图和传统的文字信息在思维过程和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一般在思维导图绘制之初,会显得散乱,这属于正常现象。这时应该针对问题展开分析,让绘制者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讨论,然后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并进一步对绘制过程进行反思。通过讨论、修改、反思等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最后,应避免滥用思维导图。虽然思维导图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但对于那些逻辑性很强、结构简单的内容,没有必要使用导图来呈现。对于线性思维过程而言,列出清单可能比使用思维导图更合适。如果为了体现创新性而刻意用思维导图来呈现这些内容,只会使原本清晰的思路变得复杂化。因此,应明确思维导图的适用范围,杜绝在创新创业项目中滥用思维导图的现象。一般而言,在应用思维导图之前应根据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论证,以确定思维导图是否适合在项目中应用,如何应用,以及要达到怎样的应用成效等。

【参考文献】

[1][美]托尼・巴赞,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56.

[2][美]戴维迈尔斯,黄希庭译.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37.

[3]邱美. 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对科学思维建构的有效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4]张茹.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张艳霞. 使用思维导图支持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6]郭艳霞.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7]赵佳娜. 思维导图在认知结构建构中应用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06):121-126.

[8]兰清堂,王之廉.创造性思维训练[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9]吴静. 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10]汤铭.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总量的不断攀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依靠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我国经济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点燃创业热情、激发创新动力的重大举措,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理应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者和主力军。

一、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热度持续增长,反映出研究者对大学生创业领域的高度关注,也体现出大学生创业值得研究的问题较多。从2016年六千多篇研究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40%)、创业能力(24%)、创业模式(14%)、创业政策(13%)及创业项目(7%)等方面。其中,关于创业项目选择的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认为创业项目选择是决定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直接原因;二是创业项目选择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尤其是部分大学生往往盲目地选择最流行最赚钱的项目,对项目本身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三是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着重讨论大学生自身方面以及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比较有代表性的因素包括个人性格、兴趣爱好、高校教育、国家鼓励政策、行业发展前景、专业特长等。

二、成都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调研情况

为了探索成都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创新性,本次调查在成都市选择了9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展开,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成都市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者,调查方式包括调查问卷和随机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175份,收回16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90.47%,男生占59%,女生占41%。调查显示,成都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与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一致性。1.个人性格影响显著,行业集中度高。调查显示,44.64%成都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了信息产业,21.43%选择与所学专业所在产业,电子电工占到3.57%,其它领域占到25%。而信息产业项目集中度在各个专业占比较高,尤其是理工类和经济类专业。信息产业是大学生群体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接触最多、谈论最多的领域,群体的相互影响大,大学生对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商业机会有更敏锐的直觉,加上进入壁垒不高,风险不大,自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相对而言专业相关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同时,偏外向型、复合型创业者选择信息产业项目的倾向非常显著,占比分别是40%、52%,而偏内向型大学生的项目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他”项目占比超过40%,创业涉及范围更广泛。2.政策扶持作用明显,新兴行业备受青睐。调查显示,61%的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考虑政策扶持的行业,且75%的在创业项目选择时选择处于上升期的项目,25%创业者会选择处于稳定期的项目。相对成熟的行业,新兴行业面临着产品研发成本高、营销渠道有限、市场认知度低的问题,需要政府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或措施帮助创业企业渡过创业期,调查结果也说明创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有46.4%的大学生是个人志向以及兴趣驱动自己创业,说明成都大学生创业者大多数是为了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3.专业和家庭背景作用不明显。调查显示,理工类与经济类专业的创业者更倾向于选择信息产业项目,文史与艺术类专业的创业者更倾向于专业服务方面项目,说明个人专业虽然会对创业项目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占主导地位。而尽管创业者家庭背景存在差异,但创业务项目的选择仍然十分集中,家庭背景属于商人、干部、工人的大学生选择信息产业的占比超过50%,知识分子、农民、商人家庭背景的创业者选择专业服务的占比接近25%,家庭背景对创业项目选择的影响作用有限。

三、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创新不足

1.项目本身创新性不够。综合来看,大学生选择信息产业创业项目占比较高,但在项目具体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方面创新性不足,甚至很多人缺乏对创业项目的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没有把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创业项目选择的关键,只是凭感觉和随大流,在未具备良好的创业条件下盲目选择自己不一定擅长的创业项目,导致创业项目低水平同质化严重,创业失败率较高。2.项目选择缺乏创新基础。访谈时发现,许多创业者凭借自己主观判断进行项目选择,对项目创新性的估计普遍过于乐观,有的创业项目在选择之前,都没有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风险以及可行性评估,缺乏对创业项目的行业背景、市场现状、竞争对手等关键因素展开调查,创新基础缺乏,创新需求研究不充分,创业成功率不高。3.项目选择缺乏创新动机。调查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动机就是想着赚钱,从而表现在创业项目选择上,过于追求短期利益,急于求成,忽略了创新创业为自身成长带来的综合价值,没有把创新作为创新项目的价值核心来追求,一旦短期内无法实现赚钱目标,容易失去信心,难以坚持。

四、对策建议

1.落实“创新驱动创业”的理念和行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大学生创业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探索创新路径,提升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应树立专业创新意识,利用自身在新经济模式下的思维优势、技能优势以及高校的专业技术资源优势,通过理念创新、专业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创新,大力推动高校专业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和引领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让专业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代名词和主旋律。2.积极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大学生创业不应带有从众心理,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避免同质化,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打破传统模式,努力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争取赢在创业的“起跑线”上。高校应通过各类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带有批判性思维的讨论,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判断和独立见解。同时,高校应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创新是创业的灵魂,离开了创新的创业是不可持续的,大众创业的同时,更要实现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创造引领,体现创业项目的独特价值,提高创业项目质量。3.制定创业政策要充分体现“创新引领”。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在注重“量”的同时,更应注重“质”。政府在制定鼓励创业的政策法规时,应更加注重“创新”含金量,要把项目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引领”作用作为衡量创业项目资助等级的重要参考指标,让创新成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意的基本前提,成为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重要标准,切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作者:傅剑波 江超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吴静婷,黄紫林.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下原因调查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260-261

[2]陈鑫子.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2):103-105.

[3]石奇.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3):106-109

[4]邓张升等.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方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1):235-236

篇9

一、我区征地农民创业现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征地农民创业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大事来抓。区各级劳动部门在引导征地农民创业工作中,正努力探索一条以区创业园和社区为平台,以家庭创业为基础,以创业培训为手段,以创业优惠政策为支撑的创业工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调查,全区16个经济适用房社区适龄劳动力有27394人,平均就业率为79.7%。征地农民创业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是创业率不高,总量不大。创业率只有8%,总量只有2000多人选择自主创业。

二是创业工作不平衡。仙林、尧化、马群等街道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等优势明显,创业率相对较高。

三是创业项目多数是传统性、微利性项目。多数是小卖部、小餐饮、修理修配、家政、家庭手工等项目。

四是积累了一些扶持群众创业的工作经验。

各级领导对征地农民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各街道因地制宜,在创业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尧化、迈皋桥街道的创业夜市,街道的家庭型手工加工,燕子矶街道培育个人创业,龙潭街道金箔加工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了经验。

二、制约征地农民创业的主要因素

1、征地农民自身条件的局限性。我区针对经济适用房社区的征地农民,组织了各类创业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一部分征地农民通过培训走上了创业之路。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观念落后严重制约了创业工作。有的创业学员培训时积极性很高,真正做起来,畏难情绪严重,缺乏抢先、创新的理念,缺乏争先发展的热情,有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不切实际地总想干大事,缺乏务实的创业态度和策略,有的创业者,小富即安,缺乏闯劲,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能力。除了思想观念以外,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生活履历等征地农民自身的局限性都会成为制约自主创业的因素。

2、创业项目的局限性。选准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是成功创业的首要环节。据统计,市年向社会征集到149个创业项目,确认的项目有89个,成功创业的29个,仅占被推介项目的30%。这一方面说明创业者对创业项目的选择性很强,他们对项目的挑选是认真、严格和谨慎的。另一方面,部分项目本身确实还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可操作性有待商榷。我区经济适用房征地群众所选择的一些项目也多数是一些相对层次较低的微利项目,由于其他一些因素如资金、场地、信息、市场变化等的影响,创业项目还显得很单一,且数量较少,可选择性不高。

3、资金、场地的局限性。据调查,33%的创业者认为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自我积累仍是大多数创业者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个人和家庭储蓄积累占35.4%,向亲友借款占26%,银行借贷占24.7%,其他13.9%。创业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初次创业资金积累困难。大部分创业者的创业不是建立在父辈事业基础上的,初期创业资金的匮乏,往往导致创业机遇的流失,这就使资金成为创业之初最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家境不富裕,想创业的青年更是如此。二是扩大创业的资金缺乏保障。部分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经过初期创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但创业者反映,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资金实际上已用于发展的再投入和扩大再生产,他们急需二次创业资金,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三是贷款政策的滞后性。目前的贷款政策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不利于创业。创业者们认为,如果仅仅有好的创业者,而没有好的融资政策,创业仍要受到很大的制约,甚至可能丧失创业和发展的良机。

创业场地也是制约创业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区房价不断攀升,创业场地的租金很高,许多创业者面对高额商业门面房租金只能望而却步,而在经济适用房社区,政府没有统一规划针对征地农民创业的场地,使有创业愿望的征地农民处于两难之中。

三、构建征地农民创业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自主创业是解决征地农民出路问题的必然选择,就业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有效途径。促进征地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征地农民增收渠道,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目前,针对制约征地农民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措施,构建征地农民创业的支撑体系是当务之急,我们建议:

1、加强创业培训,提供智力支持,指导征地农民创业。创业培训工作是创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创业者除具有一定的基本能力外,还要了解工商、税务、财政、金融、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我区征地农民总体上文化偏低,技能单一,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需求,加之自有资金很少,创业基础薄弱,因此他们更需要接受创业指导。为了规避风险,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创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创业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层次、分专业地开展。在培训中要使用多种方法,着力在打破征地农民的思维定势,发现自身优势,培养经营能力,树立创业观念,建立企业构思,制定营销计划,熟悉创业环境等方面实施规范培训,使创业者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要加强创业培训的跟踪指导,在创业者实施创业计划过程中,及时提供指导帮助。建议组建创业指导志愿团,通过"结对子"、上门服务、网上服务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开业咨询、创业策划等后续支持和服务,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引进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支撑征地农民创业。创业项目是征地农民创业的载体,选择好的创业项目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征地农民的市场信息闭塞,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缺乏对创业项目评估的能力。因此,政府以及其他服务机构可以针对征地农民自身的特点为征地农民提供合适的、多样化的项目选择,引导征地农民走入市场。适合征地农民的创业项目最好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低门槛,对资金的需求较低,首期投资在十万元以下。其次,项目对商铺的依赖度不高。可选择的主要有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征地农民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并根据当地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提供最符合市场需要的好的项目和选择空间,进而为征地农民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和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促进征地农民的创业。市目前正在开展"1118"创业项目(每年向社会征集、开发100个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为1000名有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系统的创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我区要结合地区实际,开发、筛选、论证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创业风险较小、征地农民更易操作的项目,同时再引进一批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真正给自主创业的征地农民提供项目支持。

3、落实创业基地,搭建创业平台,扶持征地农民创业。建立专门的机构和场所对创业的小企业进行培育和孵化是各国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通行做法。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思路,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基地(园区)增加创业机会。创业平台和创业基地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一是为征地农民创业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项目等。二是提供一个便利的创业场地,使初办的企业节省时间,减少负担。三是可以组织专家为企业提供培训、市场咨询、办理政府创业贷款等。在政府的组织下,创业基地可以与教育、企业、技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征地农民解决他们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专门组织专家深入到企业提供具体指导。四是构筑信息通道,通过基地的网站为企业用工信息、产品推介。五是创业基地还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能够为更多愿意创业的征地农民提供一个复制、参考成功创业模式的平台。

我区迈皋桥、尧化灯光夜市都取得了成功,为许多征地和失业人员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对于这些成功案例,应及时总结,以资借鉴。在我区经济适用房社区周围能否也规划和培育一批创业街、创业夜市、创业大市场、创业园区,为征地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平台。建议在摄山星城西侧,建设商业配套区,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群众积极创业,把商业配套区建设成为群众创业园区,成为创业街或创业园,实现群众自主创业,稳定就业。

4、培育创业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征地农民创业。对于一个即将创业的人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动我区征地群众自主创业的进程中,要积极培育各类创业典型,及时发现和总结我区创业成功典型的先进事迹,通过创业论坛、创业者座谈会和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启发和鼓励征地农民转变观念,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走上创业之路。各街道、各村、各社区都应该树立本地区的创业典型,用身边典型平凡但不普通的创业经历、先进事迹对那些还不敢迈出创业第一步的征地农民形成心灵上的撞击,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引发他们的思考,用鲜活的创业事例感染他们。在培育典型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选准对象,要挖掘那些真正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平凡创业者,坚决抵制那种"一夜暴富"的不健康创业心理。要鼓励创业典型采用各种方式帮助征地农民创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通过培育和树立创业典型,形成"典型带动创业"的良好局面。

篇10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创业人才稀缺,专业化师资匮乏。一方面,我国创业教育服务起步较晚,也普遍存在创业人群精英化倾向和盲目创业等误区。近年来,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科技竞赛,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也逐步开始注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激励和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实践,从教育部到各省市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创业设计大赛、科技竞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3]。创业很多,但创新却相对较少,创业项目更多的是瞄准市场而不是瞄准技术,追求利润而非创造市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学习的知识投入到创业应用,要找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业中的应用优势。另一方面,高校当中,专职于创业服务指导的创业服务人才与师资队伍匮乏。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大多数来源于本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或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辅行政人员。此外,创业教育服务往往偏重于理论性研究,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经验较少,创业服务效果无法达到最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也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4]。

2、服务定位模糊,支持覆盖面小。具有深度的创业项目服务应该贯穿于从创业项目培育、创业项目论证到创业项目指导、孵化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广度的创业项目服务应该包括对创业项目的科学管理和对创业项目产品的市场推广等内容。以这样的标准来反观目前的工作,我国高校对创业项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然缺乏。具体表现在对项目的孵化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支持,更多的是提供项目展示的平台,而非后期发展的资源,这使得创业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3、优惠政策落地难,相关服务难到位。在国家层面上,创业政策在细节上并没有触及根本,政策有效落实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尤其是与毕业生对接的政策。例如:因为户口政策没有落实,如果毕业生创业失败,没有第二次创业机会,将由于不再拥有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资格,只能返回家乡。在高校层面,目前,不少高校的创业服务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喊口号上,而具体到落实和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学构建的建议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高等学校应当学习国内外高校优秀的创业服务理念与方法,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相应体系。同时,还应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指导队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目标,构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通过多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健全学生创业心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尽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却大多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之中[5]。高校需要通过创业课程的讲授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传递。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借助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创业理论和创业经验;通过实施创业实践基地教育,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咨询服务,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开展创业大赛、开设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各种创业活动,实施创业实践教育;通过鼓励和活跃学生创业社团,加强专业指导,让学生创业社团开展自发式的创业实践活动。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效整合相关资源,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搭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审查和辅助学生的创业项目,为学生创业做好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协同作用,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创业观念和精神;打造创业型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制定相关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另一方面,聘请成功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在实践中向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学习。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高等学校对于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提高创业能力为核心,相应的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量化的指标方法,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内容及其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师生测评、考试测验、特殊观察、分析研究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将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量化。[6]

作者:陈玉 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

[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3]孔凡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研究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204-205.

[4]彭文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55-57.

篇11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除了有关于创业的专业知识,让我们了解如何把握商机和选择创业项目,还给我们分析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当前的创业环境和企业家应具备的创业精神;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能否最终走上成功创业之路,与他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在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胜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创业是大学生村官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实践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村官,客体是商业机会和各种为达到目的而需要和可以得到的资源。同时,大学生村官实践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我们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实践创业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了解经营常识、把握经营方向、提高商业能力。

培训期间各位老师通过他们从各个角度对能否创业成功,为我们提供的几点思考,我们都感受到,要想创业成功,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个人方方面面的素质,依靠超于常人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成功之中个人所需的几点素质能力,我思考为以下几点。

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要想创业,并且取得成功,前期的准备一定要充分,所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前期的准备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创业项目的选择取决于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第一,我们必须思考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各方面的能力,看自己适合经营什么样的项目,是农业还是工业或是其他之类。这个是最基本的前提,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认识自己,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其他事情,才能准确地把握创业的脉搏。第二,在确定创业项目方向之后,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环境,利用环境优势,进一步来明确我们的创业项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利用好我们的环境有时呢?首先我们得发现优势,比如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知识优势,还有人脉关系优势等等。其次就是根据这些优势点,来进行我们的创业了。

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李源潮部长曾经送给我们大学生村官一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历了艰难的环境,吃得千万辛苦,我们才能最终锻炼自己,取得成功。现在讲到创业,我想这句话也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创业是一个艰辛而繁琐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许多事情,涉及方方面面,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处理解决,有可能是很繁琐的小事情,也可能是关系创业成败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怕繁琐,不畏艰难,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们才能成功。也可以说,只要我们能坚持,一丝不苟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在创业的道路上抓住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就是一种成功。

篇12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创新创业;教学思路

为创造经济的新增长点与持续发展经济增量,创新创业作为很好的解决方案被国家重点扶持和培育。自2015年起,国家对创新创业项目大力扶持,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各项政策支持,孵化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并非追求短期效应,国家战略方针针对的是一个长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追求若干年后有一批成长性较好的创新创业项目来促进国家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作为现代管理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学科,逐渐发展为自成体系的会计信息系统,经历全球化飞速发展,战略管理被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战略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前沿研究领域,强调任何规模的组织,其高层管理者均需具备战略思维。培养战略管理思维,对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备选方案的适宜性、可接受性、可行性分析等能力的养成尤为重要。对于任何学科背景的人才,战略高度是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战略管理能力也成为必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创新创业的战略思维,应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课题。

1战略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1基础分析为主的管理会计教学。国际管理会计标准及道德规范的出台标志着管理会计进入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集中于利用科学管理方法、财务分析方法等进行分析决策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基础的分析方法容易掌握,学习效果短期效益显著,适用于人数较多的课堂教学[1]。高校适用的管理会计教材中战略分析的内容极少,或单独开设一门理论课程战略管理,并未将战略管理与财务结合。经济管理专业主要的分析对象是企业,企业战略的选择与执行需要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财务进行可行性分析及宏观视角的整体分析。基础分析为主的管理会计教学,无法引导学生站在宏观整体的视角来全面分析企业。1.2大数据智能财务会计教学成为当下高校教学革新的前沿。为避免及减轻数字化时代对财务会计的冲击,高校教育者在不断创新,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逐渐向大数据会计、智能会计领域探索,积极寻找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的立足点。目前全国有六十余所高校已经开设智能财务会计专业,对大数据与智能财务会计进行先行先试的探索。探索领域集中在应用而非管理决策,注重培养执行能力而思考能力略有欠缺。智能财会的兴起导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关注弱化,起步较晚使战略管理会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3战略管理会计仅为财会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战术、谋略是战略的引申含义,战略管理作为管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是管理学的高级阶段[2],战略高度强调对全局整体的把控,对全局的驾驭力需要对每一组成部分有感知力。其中,战略管理,尤其是站在企业整体角度的战略管理,应当与财务结合,战略管理会计属于财会相关专业应具备的知识储备,以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战略管理会计作为财会相关专业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受重视程度仍然较低。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管理的高度是技术型人才所迫切需要提升的短板,战略管理会计很少作为非财会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1.4战略管理会计课程讲授以理论研究为主高校教育体系中教学主体为专职高校教师,大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同时设置了企业讲师。从业人员在职业中的技术特点是:(1)因企业的行业差异导致具有独特行业特点的职业技术差异;(2。)同行业中不同企业的惯性处理及管理风格,导致虽同处某行业个体的处理差异性明显;(3)经营管理中涉及敏感信息较多,非固定职员不得接触敏感信息,以上几点原因导致企业讲师授课大部分流于形式。高校教师由于其偏向理论研究的特点,理论教学讲授普遍适用的分析方法,没有大量的企业调研经验,导致战略管理会计课程的讲授容易理论化,理论化的讲授对于学科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本科生而言,理解程度有限。

2创新创业培育孵化现状

自2015年创新创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点发展方向,财税及相关促进法规随之出台,国家鼓励开设创新创业项目,这些都提供了扶持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土壤,给予创新创业立项项目一定经费支持。本科阶段是一个想法丰富、时间精力充足、试错成本较低的时期,当下本科阶段创新创业项目呈现以下特点。2.1大众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创业课程开设、创新创业高校比赛举办、省级国家级项目立项支持等政策刺激,开启了创新创业的新阶段,创新创业项目以在校本科大学生为参与主体进行项目申报[3]。在创业大赛组织的筹备过程中,低年级在校大学生因专业知识等尚未形成基本体系,灵感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需要付出较多磨练;高年级在校大学生因无法兼顾学业、执业资格或研究生考试等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时间分配,更多地选择暂时放弃创业的想法,部分学生选择毕业3-5年后创业或直接放弃创业。这导致创新创业课程部分流于形式,有想法的报告较多,无法进展到可行性研究阶段,没有机会转换为实践成果。2.2创新创业项目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导本科学生因所学专业限制,申请项目以本专业相关领域为主,项目组成员具备专业技能但存在学科背景单一的问题。创业项目从产生想法到孵化成型需要多学科专业背景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创新创业项目成员集中于单一专业领域,项目团队中缺少拥有多元化学科知识背景的成员。由于缺少多元化学科背景,项目负责人等缺少整体性思维,未充分评估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程度低、宏观经济环境预判经验不足、项目运营等缺少专门的成员负责,拥有奇思妙想但执行力不足,有待构建分工明确的团队。2.3项目成果短期效益显著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实践型创业项目较少,同时实践型创新创业项目大多停留在讨论阶段,实际执行运作的项目凤毛麟角。从立项项目来看,学术科研型立项项目数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科研类项目立项创新创业项目主要参与学生大部分来自大二、大三,以项目周期为2年计算,项目结项时主要参与学生均处于实习期或已经毕业,学术型项目再转化为实践成果需要另一个周期及时间、人力、物力支持,大部分的立项项目选择放弃科研成果转换,无法将项目实践成果持续运行,项目成果长期效益很低,扶助创新创业项目的初衷无法实现。

3创新创业思维引导设想

为增强项目扶持效果,提升项目实际运行比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创新创业思维,促使长期效益显现。3.1培养创新创业主动性思维。创新创业主动性思维是指培养创新创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新创业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培养其对团队成员的客观评估、对项目可行性评估的能力。创新创业离不开融资投资,具备战略高度的同时需要进行财务分析,高瞻远瞩也需要脚踏实地,需要管理与技术并行,技术创新由专业技术人员专攻,由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优质管理者来推进执行,战略管理体系、财务数据解读、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价值链分析等是优质管理者需具备的技能。创新创业项目从萌芽至孵化成型均需要主动积极地应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状况。3.2教师转换授课思路。高校教师作为知识讲授者及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各种思想讲授给知识的接受者,战略管理会计培养的不应当仅是掌握基础分析的职业工作者[4],而是应具备战术谋划思维的高级管理人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及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创业实践课程并非是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是讲授理论知识[5]。讲授者需要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可尝试用头脑风暴等讨论方式授课。3.3战略管理会计案例库建立。商场中的博弈、关键市场机会的把握与实验研究开发不同,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成长壮大衰落退市,有偶然机会,也具备历史的必然性。见多识广中的“见”在高校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案例教学,涵盖不同创业公司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多案例讲解带给学生多视角分析,实现案例与理论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理论的应用。高校教师作为主要的知识传授者,作为传播的主体,应积极寻找典型案例,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及总结评述,案例库的建立不应只是简单介绍某企业的发展过程,其重点应立足于总结评述,以供研讨。同时案例库应通过多国家背景来分析政治民族因素的影响,立足行业背景,结合行业发展及特点等进行分析,应涵盖不同类型组织规模,体现战略管理的艺术性。3.4转换思维培养方式。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骤变,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扎实掌握多学科知识并灵活运用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并可以持续发展经营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将技术型人才培养成为军师谋略者,是未来针对创新创业项目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复合型人才除应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逻辑性思维、宏观整体性思维也同等重要。培养全系统的思维方式,文科背景需加强思维的逻辑性,理科背景需加强柔性艺术[6]。战略管理会计不应只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来进行设置,应作为理工类的选修课,战略思维是其综合能力所必备条件之一,初创时期应具备关键技能及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初创期之后的稳定期则战术及计谋方案成为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培养战略思维意识,技术型人才可提升管理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可认知管理对象的重要性,从而培养技术型与管理型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探索[J].财会通讯,2012(28):38-40.

[2]刘倩芸,唐世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新会计,2020(9):49-52.

[3]黎怡姗,吴大放,刘艳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成因分析[J].高教学刊,2019(9):43-44,47.

[4]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24.

[5]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篇13

关键词 项目驱动模式 高校教学 创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能力 路径探讨

Abstract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bas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also discussed the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ject drive mode,in order to build a goo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 project driven mode; college teach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research learning ability; path exploration

0 引言

近啄昀矗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新创业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已然成为新时期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执行训练计划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探索和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1 创业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自教育部门开始正式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来,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并且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在这种项目驱动模式下,指导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帮助他们尽快步入工作领域,进行探索研究。项目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1.2 存在的问题

(1)注重项目的申报,轻视建设工作。目前,很多高校为了鼓励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项目实践当中,在增加投入经费的同时还制订了一些奖励政策,这种方法的确吸引了很多大学生主动申报项目,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持续时间很短,尤其是在项目被批准后,不少学生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要如何进展。此外,由于申报项目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在实际建设项目时,进展缓慢。

(2)缺乏项目研究条件。随着创业项目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每年的项目数都在持续增长,而相应的项目研究条件却没有及时跟进,例如,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较小,容纳不了部分创业项目;周边环境无法满足学生项目的发展需求;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可利用社会资源较少等等。有的高校则因为在部分项目研究场所和设施上的投入较大,在对大学生开放时还存在着顾虑。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大学生项目研究的开展。

(3)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大多数学生仍倾向于依赖指导老师的帮助,并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项目研究,没有清晰明确的研究方向,缺乏组织决策的能力。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的项目从主题目标的确立到方案的构思与实施都是由导师一手操办的,学生需要做的仅仅是执行这个项目,完全丧失了应有的主体意识。

总体而言,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大高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开设的创业项目也在逐年增多,但是整体发展水平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校际之间差距较大。因此,如何优化项目驱动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下,高校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业实践机会,积极地构建宽阔的实践平台,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逐步引导当代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要求。

2.1 完善校内课程平台

课程教学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环节,值得重视。高校要根据创新创业知识、课程体系等内容分层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等等。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围绕问题和课题展开教学活动,积极引入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高校还应与时俱进,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结合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引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实现优质课程资源信息化,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2.2 积极构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平台

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新能力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地与校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起校企联合的创业实践平台,共同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实践资源,促进社会资源与学校创业项目的相结合,从而能为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支持。高校还应引导学生在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开展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进行实战训练,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3 创新开放实验室平台

高校要整合各项优质教育资源,重视创业实践项目的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践项目研究提供完善的场地条件。同时,高校还应完善相应的开放制度,保证这些实验室资源能够充分被进行项目研究的学生所利用,锻炼他们使用先进设备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创业项目的科学技术含量,发挥实验室平台应有的教育和服务功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4 推进项目平台建设

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要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当中,改进当前的项目管理机制,推进项目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校内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资质教师加入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当中,同时还要培养一些年青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在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时,可以聘请校外实践基地拥有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校外实践训练工作。基于此教学机制,高校需完善对应的创业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完善当前的学分制度,对于那些独立完成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将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的考核系统当中;不断扩大学生在创业实践项目中的受益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2.5 打造竞赛平台

高校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以学科竞赛为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建立并健全学科竞赛管理体制,将竞赛的过程管理与竞赛目标的管理有效融合,形成完善的一体化激励机制,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和教师参加学科竞赛的兴趣。此外,高校还应对学科竞赛的形式进行创新,将竞赛与创业实践项目相结合,以学科竞赛为导线,推动学生的项目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将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申报创业项目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分享项目实践结果、心得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

2.6 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有利于促进高校创业训练计划的全面展开,所以高校应注重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整体营造出一个提倡自主创新创业、包容错误、勇于面对失败和承担风险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塑造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创业心态。

一是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如,学校官方微博、网络推送、广播视频等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推广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二是借助课外活动,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来校开展创业讲座,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学校创业协会、俱乐部等相关社团的发展,实施一定的奖励措施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是创建专门的网站,面向创业实践项目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有效手段不断完善网站平台信息的实效性和真实性,构建起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服务平台。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要想立足于国际竞争市场并保持一定的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一直以来,创新都是促进民族进步、实现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要想提升新创业教育的训练效果,首先在设定项目时要紧密贴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在指导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突出实践训练的目的,最后,学校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树立团队合作的创新意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

篇14

【摘 要】高校学生创业园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其运营管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结合重庆工商大学学创园运营管理经验,对其存在的弊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借鉴企业管理中的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流程优化。

【关键词】高校学创园;运营管理;流程优化

一、相关概念

流程优化是研究流程系统在给定约束条件下,通过特定的优化方法找到使其性能指标达到最优的方法的过程。业务流程再造最早是由 MIT 的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 James Champy提出的,在 20 世纪 90 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BPR 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二、重庆工商大学学创园运营管理模式介绍

重庆工商大学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学创园)是基于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而成立的,其所有权归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训中心,但由各学院结合自身学院专业特色,按照学院管理,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模式进行运营管理。

(一)重庆工商大学学创园运营管理模式流程图。学创园实行双重管理制,经管中心负责学创园来访接待以及整个学创园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各个学院则负责创业项目的选拔以及名下的创业公司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各个学院在本学院,征集并挑选创业项目,项目通过审核后,即可入驻学创园。但是,由于有些学院并不是那么积极,所以经管中心就会收回分配给该学院的办公室,然后统一在全校征集创业项目,审核并通过后,同样也可以入驻学创园。

图1-1 重庆工商大学现有的学创园运营管理模式流程图

(二)重庆工商大学学创园运营管理的特点。重庆工商大学学创园运营管理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一,它强调创业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必须与创业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展课外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二,它采用学院管理,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运营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参与创业实体管理的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重庆工商大学学创园运营管理的弊端。第一,创业资源浪费。由于该运营管理模式强调创业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必须与创业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因此,有些名下下设的专业并不适合开展创业实践的学院,由于实行学院管理的模式,同样也占有学创园办公室,挤占真正需求该创业资源的项目,造成创业资源浪费。第二,双重管理,沟通不畅。学创园表面上实行学院管理,实际上,还是实行学创园和学院双重管理制。学创园里面的创业公司,不仅对学院负责,而且对学创园负责。但是,由于学创园与学院沟通不畅,衔接不清楚,导致在某些事情上,学创园和学院就会互相推诿。比如,创业公司在申请宣传场地以及展板对公司进行宣传的时候,需要提供证明材料,学创园不愿意提供证明材料。创业公司到学院寻求支持。但是,分管学院审批盖章的老师,又不是分管学生创业工作的老师,那么,该老师就会以不了解情况或者怕担责任为由而拒绝盖章或提供证明材料。第三,缺乏孵化融资平台。很多学创园的管理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只要提供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就是创业园。完全不考虑创业项目的发展壮大问题。其实,这是一大误解。正是因为这种误解,才导致学创园奉行“不亏本”的原则,而不是奉行“做大做强”的原则。“不亏本”原则导致创业公司不死不活的状态。

三、高校学创园运营管理流程优化

图1-2 基于流程优化后的学创园运营管理模式流程图

上图是基于重庆工商大学学创园运营管理流程,经过流程优化后的高校学创园运营管理流程图,同时也是高校学创园的最佳运营管理模式。相比于优化前的运营管理模式,优化后的运营管理流程完美地解决了重庆工商大学学创园运营管理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取消了“学院管理”,实行学创园单一管理制度。首先,明确了学创园的管理职责,避免学创园和学院双重管理带来的职责不清,沟通不畅的问题。其次,构建包含硬件支持、软件支持以及资金支持的完善的支持体系。第二,多渠道选拔创业项目。通过多种渠道选拔创业扶持项目,充分利用学创园的创业资源优势,扶持真正需要以及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比如,开展全校性的创业项目选拔,创业学生自荐创业项目以及从创业比赛中挑选优秀的创业项目等渠道。第三,提供融资平台。依据国外经验,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如美国的大学生创业园支持体系中,采取了捐赠席位、创建风险基金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筹集资金。而我们高校的学创园支持体系中,同样可以为大学生创业筹建创业基金,学创园管理中心完全有义务承担起这份责任。比如,由国家、社会企业或企业家以及校友等联合捐赠、单独捐赠或设立创业基金。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与风险投资机构或个人接洽,随时保持与他们的联系,便于为创业项目找到投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