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经济的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前言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人们更多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依靠网络的便捷性,逐渐从传统的文字书刊转向网络电子图书。各种新型网络阅读终端和应用软件也应运而生,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传统的纸质阅读材料与新型的网络阅读书籍在市场的竞争中日益激烈。数字化背景下的出版产业经济,如何有效的结合信息化的发展,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获得一席之地,是当前产业升级变革的一项主要内容。
1对当前出版产业的相关状况和问题的分析
1.1数字化产业经济新的变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在出版产业中广泛应用,出版产业经济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纸质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是出版经济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是新型的数字化出版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市场的竞争当中很快的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同时,在数字化出版经营环境当中,诸多的网络公司在不断推出自己产品的同时,在抽取相应的份额上面也不断降低,从而使得数字化出版产业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阅读内容,网络公司与出版商的良性合作,有效的推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种大的数字化出版环境当中,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数字出版行业的收入额度也在不断上升。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待当前我国数字化出版行业就会让人深感忧虑。如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数字出版产业为传统的出版商授权于网络机构,二者之间是谋求相互合作的发展方式,这种合作的弊端不但一定程度的导致了数字出版的积极性,同时在知识版权的归属方面也会存在很大隐患,造成了盗版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数字化出版不能从根上遏制这些盗版问题,在发展的前景上将会出现严重的阻碍。
1.2数字化产业经济的相关问题
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数字化背景下的出版业在互联网开放性特点的推动下,也存在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
1.2.1版权管理问题
互联网作用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当人们在网上相关的文章、评论、期刊等个人资料时,很容易被网友转发,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数字化出版行业在版权所属的规范管理上带来很大难题。尤其是一些隐藏较深的小平台,往往通过转发盗版其他出版行业的信息进行传播,从中窃取利益。同时,互联网所主导的网络监管制度相对于现实的市场监督,具有很大的管理难度,使得不法分子得以逃避相应的惩处。
1.2.2内容老套学法新颖性
数字化出版行业在内容上缺乏创新是当前面临的又一问题,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具备吸引人眼球的新颖内容,是整个出版行业得以发展和成长的有效保证。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化数据传播便捷的时代,人们在需求上更加渴望获取必要的精神粮食。但是,大多数数字化出版商,没有从根本上认真对待,在网络信息内容上依然沿用那套于相似的知识结构,没有实际上的创新。一些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也是在现有的著作上加以复制,数字化网络文学知识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读者的积极性。
1.2.3数字化出版的网络内容缺乏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对当前数字化网络内容信息而言,很大程度上缺乏对读者价值观的引导。网络信息在传播上便捷快速,使得许多的个人较为片面偏激的观点内容误导读者,加上网络文学缺乏有效的监督,知识内容体系犹如大杂烩一样,难以对读者提供文学情感上的熏陶。尤其是一些抨击社会等暴力文化内容,对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是十分负面的。数字化出版企业如何在网络上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学环境,为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数字出版商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由网络数字化在出版产业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出版方式被打破,出版产业正进行着一场产业变革。数字出版应用对出版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网络信息化应用的大环境里,出版产业只有不断的调整自我的产业发展结构,才能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强大。
2.1组建一套完整的出版产业生态系统
从发展的理念来讲,生态理念更多的指向是在产业市场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理念在各个行业中都能够普遍适用。这种理念在出版产业发展中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发展理念能够在有效指导出版产业的结构转型和最大程度的谋求自身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2.2在发展理念上不断创新
在信息化广泛应用的今天,出版行业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在信息化大数据应用时代通过不断的革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在对传统纸质出版的主要影响是在市场的资源分配中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因此,传统的纸质出版更应该在发展上改变传统的老套方式,适应时展潮流,不断的实现自我更新,提升市场份额的竞争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出版作为新兴的出版行业也应该不断的创新发展。就目前来说,网络信息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给出版行业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出版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这把双刃剑,数字化出版就应该在发展理念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在出版管理上加大行业的管理,规范出版秩序。如在对待盗版的信息管理上,就要求自身所出版的信息内容积极向上,传播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在发展中不断的壮大。
3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出版行业必定是以数字化为主,纸质化为辅的出版模式,纸质与数字化两者之间需要共同的相互作用,共同的承担着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版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一是要完善产业的出版结构,提高数字出版的有效管理;传统的出版内容版权为实体所有,在盗版问题上能够容易地展开处罚,而数字出版基于网络的相关特性,在管理制度上相对较为匮乏,从而造成了版权知识的混乱不清。因此,完善管理制度是保证未来出版业的有效前提。二是要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是有效保障数字出版的有效前提,数字出版的内容大部分是通过网络信息加以传播,在传播中难免会夹杂着其他的不良信息,尤其是少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故意在数字出版内容上传播消极腐朽的反面内容。为了让数字出版有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就必定要有一套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加以约束。
关键词:数字经济市场变革企业发展
一、数字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趋势
(一)数字经济概念及特征概览
数字经济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5年,加拿大的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出版题为《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间的希望和危险》的著作。在书中泰普斯科特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尽管人们逐步认识到数字经济对经济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数字经济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2017年杭州G20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做出权威定义。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根据这一定义的界定,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数字经济兴起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经济良好运转的重要保障;其次,数字经济具有智慧性、创造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再次,数字经济是新行业、新形式创新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并举的经济形式。
(二)互联网应用普及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发明的动力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联网技术正是在国际格局的变化之下诞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基于军事安全需要,提出建立分布联合的军事指挥方案:即为防止单个军事指挥点被破坏而导致军事指挥的中断,建立多个分散的军事指挥点,同时各个军事指挥点能够互相联通,以提高军事安全度,避免战略风险。于是,将这一构思交由ARPA(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展开研究。1968年,拉里罗伯茨(LarryRoberts)在其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中提出张华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研究系北京102488)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了实现计算机互相联结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各个分布的节点既可以独立运转,节点之间又能够信息交换。美国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建立了应用于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网”。这就是著名的阿帕网。1969年,阿帕网正式投入应用。阿帕网的诞生被看作是互联网的起源。尽管阿帕网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军事、国防的需要,但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技术。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8年的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7.72亿人,应用普及率达55.8%。这一普及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技术能力和消费基础,为社会向数字经济转型创造可能性。
(三)数字经济影响经济社会的方式
作为以创新为驱动力,技术与各个部门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挥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数字经济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促进提高经济效率。互联网连接与沟通特征,使人们能够更加便利的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通过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开展社交、休闲娱乐,人们能够准确把握经济脉络,保持对实时资讯的敏感度。其次,数字经济能够实现交易模式多样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应用得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创造更多的商机。最后,数字经济通过激励探索,为实现技术的价值助力,带动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如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及智能制造等等融合方式的应用,开拓智慧型社会的发展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谋福利。
二、数字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
(一)市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在传统经济中,厂家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居于主导地位。消费者从已有商品中进行选择,相对厂家来说,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在数字经济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的作用和影响力变得重要,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需要,更能参与到生产过程中。首先,消费者能够在消费之前,通过社交网络和网络评价等渠道充分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商品;其次,在消费中,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与生产者进行沟通与洽谈,使定制化、个性化成为潮流和趋势;最后,消费者能够将使用体验通过更多渠道反馈给生产者或分享给其他消费者,将商品信息、使用价值及效用进一步推广。在数字经济中,消费者是生产灵感的来源、生产设计的参与者和产品宣传的推广者。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二)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经济形势犹如为市场主体提供表演的舞台。市场主体融入其中,在经济浪潮的变迁中拼搏、壮大,同时促进经济格局的形成、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式,带动市场主体调整、改进,推动市场格局的变化。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市场氛围,因此市场的进入壁垒在降低,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均等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经济中流线型的产业价值链向矩阵型产业价值链升级,促进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
(三)数字商品形成促进交易模式改变
信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具有与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同等意义的作用。在互联网中,信息以“0”和“1”形式的数字进行表达、存储和传输。基于信息技术使得如在线音乐、视频、体育节目、网络直播等数字表现形式的产品构成数字经济中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时效和创新的数字商品对交易模式产生影响。不同于传统商品,数字商品具有可复制、可传递、可重复消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字经济突破传统经济的购买-消费模式,即支付费用获得商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模式成为可能。在数字经济中,体验-支付-消费三环节的体验式消费模式成为交易模式的主要形式,即厂商向消费者提供部分的数字产品免费试听、试用,消费者对满足自身需要的商品及周边产品支付以获取所有权或使用权模式。
(四)数字技能成为社会要求
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对人们进行生产与实践的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人们需要掌握更多满足现代科技要求的技能,才能适应各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既是创造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原有经济形态的革新。经济中交易规则和运转方式发生转变,职业类型也将随之发生更迭和转换。只有具备数字技能才能更好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已向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广、渗透,提升在庞杂的信息中获取、辨别和利用资讯的能力,避免形成与他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是找到通往未来的钥匙,开启人们在数字经济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数字技能成为人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具备更多的数字技能,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数字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1.激发经济增长动力,提供市场活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波及全球,传统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与传统经济不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实现快速的增长,呈现出繁荣景象。数字经济正在从政策、投资和需求等方面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使企业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期。首先,政策支持为企业的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作为蓬勃兴起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各国将数字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政策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激励政策,构建鼓励创新开拓的市场环境,能够给企业更大的前行动力。其次,数字经济建设带动投资的活跃,增加市场活力。在数字经济的建设中,各项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如宽带高速网络、5G技术等的研发与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将带动投资的增加,促进资本流动,为市场的繁荣增加活力。最后,更优的消费条件促进消费增长。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更加碎片化,对消费的形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数字经济的快速、便捷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带动消费的增长。电子商务、电子竞技等新型的消费、娱乐、休闲模式的需求正在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待开拓领域。2.打破界限,提供更大的空间。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时空的阻隔,使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世界联结成为更大的市场。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经贸往来更加易行,这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开放的平台,跨境贸易变得更加便利、企业面对更具有吸引力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消费者通过搜索、点击鼠标便可畅享全球市场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囿于某地区,而是全球性的市场,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填补市场空白,开发新的市场。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往往从大众化的观点出发向市场提供商品,这导致个性化、小众化的需求难以满足。数字经济中,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喜好,获得宝贵的市场份额。3.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的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效率。首先,企业能够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公方式,移动办公、异地办公等方式可以使企业能够大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其次,组织结构变化使企业信息的送达和回馈通路畅通。在数字经济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这样能够避免层级繁复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扭曲,使企业信息传递的清晰度有所提高。最后,各环节之间衔接流畅,能够使企业降低沟通与协调的管理成本。
(二)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1.面临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阵痛。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这对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也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作为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分水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破”与“立”更替和变换的推手。一方面,传统企业面临被淘汰、被替代的风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这使传统企业面临艰巨的挑战。从当前来看,传统实体商超正呈现出消费额大幅下降的态势,从长远来看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企业也都存在被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跨界、融合的特点加剧竞争格局的变化,使之更加复杂化。与传统经济企业往往在相关领域探索拓展不同,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百度、谷歌等原互联网企业开发地图、导航、无人驾驶等新领域、新应用,使数字经济的竞争更加白热化。2.复杂的信息环境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信息反馈。市场发展瞬息万变,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唯有通过更好地了解信息、判断环境的变化,来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数字经济中,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使信息环境变得更加神秘,这对企业的反应能力、辨别能力和信息可获得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对企业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提出新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渠道的一点对多点式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具有多点、多角度、多维度联结的特点,使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范围远超从前。这对企业的应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次,虚假、失真的信息干扰,降低经济环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数字经济中,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由多种信息构成,这其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失真、不实的信息。信息的扭曲与失真不仅不利于企业分析经营环境,更有甚者会导致企业制定错误的战略。最后,信息获取迟滞,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企业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决策,是以全面搜索和判断信息为基础,立足于未来为发展制定的方向。只有充分了解经济社会信息,才能更加准确地制定战略。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存在错失发展良机的风险。3.权力与义务调整与改变。数字经济中,企业角色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原来单纯的产品生产者和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平台的搭建者和信息收集和保管的守护者转变。这不仅是对企业运营能力和关注焦点的考验,更是对企业承担责任和义务提出全新要求。一方面,商品和服务提供内容和类型的转变,需要企业担负起监管和维护的责任。在互联网中,网络平台需要对产品的合法化、健康化和符合公序良俗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在平台经济中具有最突出的表现。作为新型的交易形式,企业作为平台的搭建者和维护者,为交易双方提供经济交易的桥梁。尽管平台企业不是最终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但是对商品及服务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监管和维护责任。这对企业任务和角色的调整和转换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肩负尽职保管信息、确保存储和使用安全的责任。在数字经济中,信息具有宝贵的价值,是人们能够享受便利的基础。与此同时,庞杂的信息中具有海量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不当流出会给消费者带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因此,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的保护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对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保护和维护,确保企业所掌握信息不泄露、不滥用和被不当获取。
四、新环境下企业建设的应对之策
(一)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
首先,扩大技术应用,提高办公效率。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帮助企业进行各业务单元的协调与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其次,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宣传推广手段的现代化。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媒介,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企业应当更好地使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应用,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消费需求变化,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最后,增强企业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反应的速度与能力。市场竞争中,充分、完备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企业应当通过正式渠道获取官方信息,剔除杂音和干扰,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二)提高互联网应用的安全系数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与监督。一方面,企业可以将信息采取分级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既将企业的信息分为:宣传信息/公开信息、保密信息和机密信息三个等级。对企业人员与外界进行联系时可以了解、使用的信息等级和内容具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内部人员保密意识的教育和监督。通过提高人员网络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意识与能力,从信息的源头进行安全性把控,避免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信息的不当外泄。其次,企业应当加强网络接入设备安全性能的维护与监测。一方面,对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通过对设备安全措施的管理、维护和监测,确保网络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设备维护、监测与保障人员,及时发现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异常情况进行修改与更正。从设备设置和应用维护两个方面入手识别和干预接入设备的非法入侵,增加网络使用安全性。最后,企业应当加强网络运营环境的净化。尽管互联网环境是复杂的,企业难以进行把握和控制,但是可以通过网络区分和访问控制,提高网络的安全程度。企业可以严格区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建设、规划和使用权限。根据业务的需要和要求规范网络访问的范围,对于机密的、核心的部分划分为内部网络,对需要经常外界联系的部分划分为外部网络。通过技术手段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的隔离机制。同时,严格限制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禁止移动存储介质在内部网络的读取功能。通过网络隔离和访问权限控制,打造更加安全干净的网络使用空间。
(三)竞争优势的重塑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在长期经营和发展中形成特色和优势,具有相对成熟的客户群体。这使得企业进入相对稳定的生存和成长时期。当今数字经济条件下,发展环境、消费习惯和产品需求都在发生变化,传统经济中企业的优势难以满足竞争的需要。裹足不前将使企业已有的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因此企业需要主动变革,塑造数字经济中新的竞争优势。善用技术手段,能够使企业适应数字经济的需要,为自身变革助力。一方面,企业应当调整组织架构,实现职能的优化和组合。在组织结构上应当基于互联网思维剔除陈旧的机构、组合重复机构,通过结构重组,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对传统生产部门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数字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应当以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提品的功能。通过建立网络化产品生态系统,实现产品覆盖的集成化,提高消费忠诚度。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城市;伦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economy changed the world much including people’s life, work, study, and also brought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elds of traditional media, business, social relation, film and TV, publishing and recrea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meet the necessity of domestic society and economy, many countries proposed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ade good winnings. In our cas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bears with completely different content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digital city or smart city become new forms of urba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is paper made an introduction on development of digital-economy in U.K. and London and wants to provide a little inspiration for the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digital-economy;digital-city;London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9-39(7)
1 前言
当前,全球经济与社会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把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并基于此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它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充分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具体包括信息技术、传统产业、基础设施、社会生活等信息化的发展。
在国家层面,英国、德国、瑞典、丹麦、荷兰等欧美发达国家,乃至摩洛哥、马来西亚、塞内加尔、约旦等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出台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制订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方略。作为经济和人口最为密集的空间,城市仍是数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市场和发展平台,特别是一些国际城市,由于其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交通流,亟须通过信息化的发展给予城市更好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手段。当然判断一个城市的数字化程度,不应以某领域内某项技术创新和成就为指标,数字城市注重的是信息技术必须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基础的作用,并为人们生活工作带来切实影响。2009年英国政府推出一份纲领性文件——《数字英国》,主题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全民数字应用及提供更好的数字保护,从而将英国打造成世界“数字之都”。经过几年的发展,英国数字经济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伦敦更是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领先城市和欧洲“数字经济之都”。[1]本文在对数字经济发展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将重点对英国及伦敦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对照。
2 数字经济主要评价指标及国际比较
2.1 经济学人信息部综合指标体系及其国际比较
关键词:数字电视 特点 现状 前景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209-01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这两项是现在社会的最显著的标志,而数字电视以其高清晰、低能耗、功能多样且保密性好等优势,正在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电视观众群体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且目前数字电视拥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为此政府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具体的数字电视全民转换时间,由此可见此项革命的深远意义以及必要性,对促进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经济的转型方式上都具有重要的、长远的意义,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内数字概念必将在我国掀起一场强烈的改革风暴。
1 数字电视技术概念
数字电视指的是采取数字技术将活动的图像和声音等信号进行编码、压缩等处理,经实时广播后,能够供用户接收、播放的电视系统。目前,数字电视是一项受到广泛关注和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兴行业,相信数字电视的产生必将对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产生强烈的触动和深远的影响,必将是我国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革命。
2 数字电视技术概述
在现行下的数字电视技术力,视频压缩的技术是最为关键的技术,它的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数字电视效果的好坏,对数字电视技术的影响很大。目前,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包括多媒体数据的传送、互联网信息的传送等等,高清晰度的电视和交互式电视机目前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音频的接收质量和画面质量,从而可以实现广播方式上的双向互动,淘汰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方式。
3 数字电视和传统模拟电视的区别
如今,电视行业正朝着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方向上转变,相比于模拟电视的稳定性差、可靠性低、信号不稳定等缺点,数字电视具有如下方面的特点。
(1)信号杂波比和处理的连续性无关。
(2)电视信号来源真实可靠且稳定性好。
(3)可避免由于系统失真带来的影。
(4)能有效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
(5)能有效存储信号,且与信号的特性无关。
(6)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7)实现了加密措施。
4 我国目前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现状
2003年5月,随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过渡时间表》,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吹响了向数字化电视进军的号角,并明确提出了到2005年要使有限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的三大目标。
2000年6月份的时候,在我国广西的南宁市,出现了第一家数字电视广播台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进行数字化电视改革的想法已经显露无疑,到2002年的时候,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观众通过数字电视,可以看到比以前更清晰、更流畅的电视节目,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这样的方式大大加强了与观众与电视台的双向沟通性,也给我国的数字电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加深,人们现在普遍认为电视的功能和影响力已经远远不及互联网了,很多功能是电视给不了的,而却能从互联网上得到,因此他们更愿意将精力放在互联网上,从而削弱和忽视了电视,电视对他们而言也已经毫无了吸引力,况且现在由于受到发展空间小,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制作费高于模拟电视,服务模式过于单一,电视节目趋于雷同,对广告收入的依赖过于严重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数字电视业务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扰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巨大的生存压力。
5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目前,影响和制约我国付费电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机顶盒的费用、视内容的庸俗和贫乏以及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这三点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吸引观众对数字电视产生兴趣的关键还是在于节目的质量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好,节目品种单一、吸引力不强,而我们如果在这方面不予以加强和重视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只能是让我们的观众和客户对数字电视失去兴趣。
我们或许可以采取频道租赁的方式,让更多的专业频道参与到我们的数字电视大军中来,增强竞争力和节目内容的多样性。现在对于数字电视来说,还只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赠送机顶盒的手段不可能长久,要想使我们的电视运营商盈利,我们可以停止运输以前的模拟电视信号,提高数字电视的服务和质量,增加频道数量,向客户和居民收取有线电视费,也可以通过增加分类广告实现对盈利上的收入,解决成本回收的问题。
6 数字电视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电视领域内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也会更为广阔,数字电视技术也必将逐渐取代传统模拟电视,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与传统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不但在节目、信息量、服务、娱乐等各个方面是过去模拟电视所无法比拟的外,更重要的是还实现了与电视的互动交流功能,这种交流功能改变了以往我们的电视用户只能被动接受,电视放什么我们就只能看什么的局面,现在我们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点播符合我们口味的节目,这一点就大大增强了人们与电视台的互动和沟通的问题,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心贴心的交流,也满足了各个用户对自己生活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会使电视领域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增加新的市场,逐渐取代模拟电视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问题,也必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转变工作方式,丰富精神生活,从而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7 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数字电视才应运而生,并逐渐走进了大家的生活,深刻影响并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数字电视技术不断取得的长足进步,这些效果将越来越明显,发展的趋向也会越来越清晰和明朗化,最终的发展趋向就是要发展高清电视,而已卫星电视直播、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移动终端和网络电视这四大标志趋向为代表的数字电视技术必将对电视市场带来革命性的震动和刺激,引发行业内新的一轮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晓平.国内数字电视发展状况[J].传媒新视点,2009(2).
[2] 钱勇.交互技术下的数字电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数字电视概述
数字电视又称数码电视,它是指从电视摄像信号源开始,就将视频信号数字化,而后发射、传输、接收整个系统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其间根据MPEG―2标准,采用了数字图象压缩编码和数字伴音压缩编码技术、信道纠错编码(FEC)技术、数字多路复用技术及适用于各种传输信道卫星、电缆、地面辐射的调制解调技术等。
由于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的信源压缩编码技术和数字传输游储技术,其与传统模拟电视系统相比,其具有收视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兼容现有模拟电视机以及能够提供全新的业务等诸多优点。
数字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1、数字电视在全球的发展
美国电子和媒体研究机构战略分析公司2002 年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01 年底,全球已有数字电视家庭3440 万户,到2002 年底预计将增加到5600 万户。
全球数字电视的发展最早起步于美国。自1994年6月底美国DirectTV 和USSB两个卫星开播数字电视业务起,到2001年9月,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1370万。根据全国广播机构协会(NAB)的统计,到2002年2月,在美国84个地面电视广播城市和地区中已有244个数字电视台,数字电视覆盖率已达75%。
在欧洲,数字电视是以1996年4月法国开始第一个欧洲商业数字电视广播为标志的。1998年10月第一个地面数字电视――BBC的OnDigital在英国开播;同年11月,英国的卫星数字电视开播。在亚洲,日本在1996年6月,Perfect TV用CS卫星开始卫星数字电视广播。而2005年,韩国在全国范围开播地面数字电视。
2、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
我国第一家数字电视广播是由南宁有线电视台、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四川新泰克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它于2000年6月在广西南宁开通运营。另外,我国的广东和河南电视台率先在省级电视台开通了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上海市于2002年9月28日开始试播有线数字电视。
我国广电部门也一直在为推广数字电视积极努力。2003年广电总局了《广播影视科技“ 十五” 计划和年远景规划》,并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时间表按地域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将时间明确划分为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四个阶段。按照规划,2008年我国计划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将全面停止模拟广播电视播出。
3、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现状
为了实现2015 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全部采用数字电视播出的发展目标,自2004 年起加快了数字电视的发展步伐,政府和广电部门都在积极促进数字电视的发展,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根据我国国情,有线电视数字化采取模拟向数字整体平移的方式。逐步按片区整体转换为数字电视用户。这些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步伐的加快,我们在推行数字电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转变国内观众心目中已形成的看电视是免费(或低收费)的观念是目前的一个当务之急。长久以来,国家广电事业向来都是免费为广大人民群众各种政策和信息。用户逐步养成了免费获取电视节目的习惯,对于收费的电视节目有较大的抵触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电系统在确保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走向市场,加大投入,开发付费电视业务,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娱乐需求已成为未来广电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明确电视节目的收费概念,扭转用户免费收看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内容没有新意、缺乏互动也是限制数字电视是推广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技术层面上看,数字电视具有同时播出5 0 0 套节目的容量,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计划,2005年我国付费电视频道将扩大到80个,付费广播将增加45套。然而,这么多的节目容量,其内容还是单一匮乏的;更何况这些付费频道并不一定能满足观众的需要。面对相同的内容,会有谁愿意另外付费呢?
最后,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据专家测算,以数字机顶盒方式推广经营数字电视业务,一个网络上能有8―10万左右的交费用户,收支才可以基本平衡,而且要在三四年的运营时间之后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这些费用不能都由国家承担,而个人很少有人愿意投资。
数字电视的前景展望
数字电视提供了节目、信息、服务、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在节目方面除现有的公共节目外,还有多种专业化的广播电视节目、交互电视节目、视频点播节目等。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交互式电视广播。交互式电视广播是数字电视的一种应用。交互电视是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主动选择节目,而不是被动接收电视的形式,它实现了观众与电视节目之间的互动,体现了电视欣赏个性化的趋势。
2、数字电视转播业务。数字电视转播业务主要用于卫星数字电视的转播、省网SDH下传节目的转播、模拟卫星节目编码后的转播、本地节目数字化直播等。
3、准视频点播业务。准视频点播业务也是数字电视系统实现的基本业务之一,在业务表现形式上可以和本地数字有线电视相类似,但它是将一个节目分为不同的时间间隔,采用多通道的方式播出,用户通过机顶盒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间隔的节目,从而感受到的是节目在可以接受的时间间隔点不断从头播出,这种特殊的业务表现形式感觉近似VOD服务,其实现的原理与本地数字有线电视业务相同。
4、数据广播业务。多媒体数据广播一种是数据文件广播,即一个数据文件可在全网或某一子网中广播;另一种是多媒体流式文件的广播,即实时多媒体图像、声音的广播。
[关键词]数字出版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81-04
作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已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平台。继2008年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挂牌成立并取得成功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迅速。目前,新闻出版总署批复的主要有上海张江、重庆北部新区、浙江杭州、湖南中南、湖北华中、陕西灞、广东广州、天津空港、南京雨花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与发展初显成效,作为领头羊的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连续3年每年以30%的产值递增,2010年年底产值达到上百亿元[1]。但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尚处于初创期,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境。为此,本文就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中的困境与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1 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困局
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以及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本身如火如荼的发展和骄人的成绩表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短短几年内已迅速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及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迅猛崛起的同时,仍有诸多问题困扰着基地建设,成为其健康发展的瓶颈。
1.1 产业板块重叠及定位模糊
当前我国鲜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明确自己的发展核心,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大部分基地产业板块重叠、发展方向趋同,导致各基地间产业、产品、服务的同质化竞争。例如,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立了全国最大的云计算中心,而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也在打造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基地。又如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提出重点培育和打造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网络游戏和动漫、数字音乐、数字教育、跨媒体复合出版十大产业门类,这种“求大求全”毫无重点的发展方式表明该基地尚未认清自身的资源特色及发展重心,定位模糊。与之相似的是,数字图书、数字报刊、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网络游戏和动漫、数字音乐等也是天津、广东、陕西、华中等地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极力打造的产业门类,如此重复性的产业板块构建,不仅将造成各基地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1.2 传统出版社与出版基地疏离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目的是打通数字出版产业链,共享资源,实现产业的“集群效应”。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现实情况却是由于盲目招商、缺乏对入驻企业严格的整体规划,使得入驻基地的企业结构不尽合理,从而影响基地资源的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产业聚合度降低,“集群效应”减弱。入驻企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基地内的同类型企业偏多,传统出版企业比例严重偏低。如目前入驻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企业中,包括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百度、世纪创荣、中文在线、盛大、点击书、易狄欧等技术提供商、网络和渠道运营商以及终端设备商,还包括IBM、英特尔等国外知名企业,但处于数字出版产业链上游、拥有丰富内容资源的传统出版社却少见。这一方面与传统出版企业消极对待数字出版的态度有关,另一方面更与各基地在选择企业时十分看重企业的经济回报而忽略企业的功能性有关。这无疑也造成基地内同类型企业偏多的局面,进而导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1.3 扶持政策规制体系滞后
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还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基地自身和市场的力量相对薄弱,所以基地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培育、引导和扶持。我国各地政府和新闻出版局高度重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在用地、资金保障、人才引进、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但由于政府政策体系、制度还不够成熟,使得这些支持政策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是很适用。一是政府用项目资金支持、免租、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但有些投机取巧的企业趁机钻政策空子,哪个基地给的优惠多上哪,此基地优惠政策的跟进弱化后又流动到彼基地,在各基地间来回跑,导致典型的“候鸟式”迁徙现象。二是由于数字出版牵涉的行业广泛,包括文化产业、新闻出版产业、软件产业、通信产业等,这些行业都有各自的主管部门,因此出台的扶持政策也是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企业很难全面、清晰地了解相关政策。三是数字出版政策规章、法律法规制定滞后,阻碍了基地的管理及数字版权相关平台的建设。例如,天津数字出版基地正在建设数字出版版权认证中心和交易中心,但是根据其相关规定要求著作权人向版权局提交认证材料,显然这将导致海量数字内容的版权认证问题。
因此,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资金、人才等的支持,还需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制定数字出版相关法律法规,为其提供良好的管理运行环境。
1.4 运营管理的功能性与经营性冲突
在基地的运营管理模式上,若完全由事业单位负责基地的日常运作,单纯强调管理机构的功能性,则基地的很多服务将不到位,因而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基地建设的探索中,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首创了公司制运营模式,即由张江集团组建,由上海张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营服务。这一模式被其他基地纷纷效仿,如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立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对基地进行市场化管理,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也在谋划设立相应的基地公司负责基地的建设管理。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以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为例,其运营主体是基地公司,是一个企业实体。“企业必然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而基地公司在这些年里,绝大部分的基地服务业务都是以推进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等公共服务为首要目标的,所以造成了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但是基地公司的发展没有基地本身发展得快的局面”[2]。
1.5 复合型专业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在数字出版领域,产业发展对人才专业素质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出版人才结构多是单一型的。数字出版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是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面临的又一大困境。由于数字出版迅猛发展,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全国陆续崛起,社会和高校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足够的反应时间。高校数字出版相应师资力量匮乏、又缺乏与出版企业的交流、合作,教育教学与数字出版产业脱节,产学研断链,使得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所需的既懂出版、又会技术、还善经营的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供不应求。同时由于有些基地的生活环境、基本配套设施等还不够完善,很难吸引、留住人才。这就导致许多基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难以引进、留住企业所需人才。
1.6 出版基地布局偏重地产运作
2011年9月,《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8至10家功能各异、重点突出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分别建设1至2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目前,有代表性的9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在全国基本完成布局,但与“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并不吻合,华东地区最多,华南、华北、西北、西南相对较少。位于华东地区的基地相对密集,很容易导致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基地对人才、资源、市场等的抢夺与竞争,形成新的区域壁垒。同时各基地用地动辄几十亩、上百亩,如陕西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占地面积约800亩。有研究者认为,出版实现了编、印、发的数字化,“与传统出版业态需要出版大楼、印刷大楼、发行大楼、物流库房、零售网点相比,数字出版不需要这么多的地盘”[3]。有的地区想通过数字出版土地审批等方面的便利条件进行地产运作,最终导致基地建设 “变味”,造成资源浪费。
2 数字出版基地的发展路径
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存在的困境已成为基地又好又快发展的阻碍,对此,我国政府、基地等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改善目前的困境,以促进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我国数字出版做大做强的目标。
2.1 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
目前我国9大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遍布全国东西南北,各基地所拥有的地域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等各不相同,因此各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品牌定位,寻找产业发展的“蓝海”,将资源集中配置于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板块、企业及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板块和主业,建立差异化数字出版基地,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发展方向趋同。“是否拥有一定的异质性资源,即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且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内容资产,是媒体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4]。基地建设绝不能搞规格化建设,你采取“一基地、多园区”模式,我也采取“一中心、多园区”模式;你建云计算中心我也建,盲目跟风。例如,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可充分利用其动漫产业优势及手机阅读基地资源,重点培育动漫和手机出版产业板块,打造自己的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让基地向差异性、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建成类型多样、功能各异、重点突出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是基地建设的当务之急。由于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再做大的调整已不太可能,针对华东地区基地过于密集的现状,希望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能做到相互扶持、共享资源、错位竞争。
2.2 合理选择入驻企业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审批、选择入驻企业时首先要根据基地自身状况优先引进有助于形成完整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企业。不能只看企业的经济实力,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接收企业,以贯通数字出版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渠道运营商、终端设备商等环节,增强基地企业的聚合度,发挥基地的产业“集群效应”。其次要重视引进有一定实力的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的主体还应是书报刊出版机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必须集中传统出版的力量,必要时可给予传统出版企业更多优惠、扶持,提升出版主业的产业规模,以促进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推动数字出版实质性发展。再次,基地对入驻企业应当进行严格审批,防止某些“候鸟型”企业混入基地,造成基地土地、资金等的浪费。
2.3 构建数字出版政策扶持机制
政府始终是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主要推动力,基地的快速、健康发展与政府的引导规划及大力扶持密不可分。首先,政府要作为基地企业与市场间的桥梁,对基地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内容和发展规模等做出科学的整体规划,引导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发展成为市场运营的主体,前瞻性地适应市场。其次,政府应尽快完善扶持政策,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一,严格审查、审批基地的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程度地提升基地用地的利用价值,避免“圈地运动”。第二,认真梳理各层面已有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规范性文件,弥补某些政策漏洞,同时明确各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并尽量以文件形式向社会公开,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也便于基地管理机构按照政策要求进行监督、管理。第三,加快数字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及政策文件的出台。这是引领数字出版产业快速迈上发展新台阶的根本。
2.4 兼顾功能性与经营性
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管理主体的定位应该兼顾功能性和经营性,力争做到两者的协调、平衡,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管理基地运作。兼顾功能性与经营性应在基地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成立市场化的管理主体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地已成立了相关公司,但如何协调、平衡管理过程中功能性和经营性这对矛盾,却是各基地遇到的难题。为此,首先管理公司应切实做好基地的服务性工作,如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物理空间开发、招商引资等。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其次,政府应跟进相关政策,对基地管理公司的功能进行相关补贴、补助和扶持等,保证其经济效益,促进管理公司健康、强壮地发展。这也就为更好地管理、服务基地提供了保障。再次,管理公司作为企业实体不能光靠政府“输血”,而应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如通过为入驻企业提供增值收取相关费用等,从而发展壮大管理公司。
2.5 建立出版基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解决目前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一方面要靠培养,另一方面要靠引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数字出版教育培训大纲,材,为数字出版教育夯实基础。二是基地应切实担起人才培养责任,制定数字出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打造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平台。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适时将基地人才送往高校“充电”,同时也邀请高校学生来基地参观、实践学习等,从而将基地建设成集生产实践、教育培训和研究创造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建立符合基地需求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库。在专业人才引进方面,基地一是要制定政府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加强基地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基地生活环境,为吸引、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生活环境。二是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内部推荐、委托职业中介机构等方式广泛引进人才,为基地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整合各类资源、打通数字出版产业链,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凸显“集群效应”,同时还有助于我国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和升级,是我国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实质性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需意识到并及时解决出版基地建设中的困局,为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保障。
注 释
[1]任晓宁.首次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圆桌会议召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7-08
[2]崔立. 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借先行优势创示范园区[N]. 出版商务周报,2012-03-05
[3]李南. 一周观点:撒豆成兵的数字出版基地[N]. 出版商务周报,2011-07-04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新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力工程以电信号为根本介质,瞬时反应,因此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畅通性是电力系统内的重要课题。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电力技术的重大革新,电力自动化技术作为电力系统中信息化、网络化的排头兵,其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的挖掘,必须重点关注。自从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之后,电力系统的发展速度几乎也几何级数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制约着电力系统的各个核心环节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同样能在安全保障方面,为电力系统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
一、电力自动化的概述
微型电子处理器(micro electronic Processing Unit 自出现之初就决定着他将在电力系统内部引发一场盛大的技术革命,在电力系统中开始出现自动化的概念、技术和理论。而电力系统能提供长效、高质的供电又反过来促进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近二十多年来,计算机技术、程控通讯技术、新型电子技术、自控技术等新型的技术流派相继出现,各种技术之间相互推波助澜,相辅相成。逐渐形成了电力自动化的庞大理论体系,并逐步从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转化为应用到实践和生产中来。随着电力自动化体系日趋完备和进化,许多电力系统中悬而未决的难题,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下迎刃而解。而电力系统中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成为评价一个系统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
二、电力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简言之,就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应用。当前时代是一个技术集成、资源集成、产效集成的时代,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能深度透析、合理分配整个系统内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效能,以程序化的专业视角规避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的运行至关重要。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线技术起初是源于计算机技术,涉及到电力系统中的总线技术,主要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电力自动化元件或者设备,按照电力系统规则进行互通互联,就组成了电力系统内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总线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将分支系统产生的电量进行汇集。将系统内信号进行编制解码,录入数控微机。由微机依据专家系统对来源信号进行解析、分拆、汇总、分类,进而做出决策,并将专家系统指令传输到自动控制设备上,以调度电力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有序工作。
2.信息共享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共享技术,是近十几年刚刚兴起的新技术。信息共享技术的主要用途就是对电力系统的细节进行监控。信息共享技术的核心是系统内建立针对对象函数(Object function)的主动对象数据库的建立。信息共享技术主要是利用主动对象数据库,将来源信号与对象函数进行比对和修正。从而对系统起到控制和监督的作用。由于它大大节约了系统信息流的交互过程,避免写和读的繁冗,并对对象函数数据进行程序化管理,因此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3.电力自动化在变电调度中的应用
变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中功耗最大的分支,因此电力自动化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电力调度环节,最适宜对电力系统的各子分支、子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汇集、梳理、分类、解析。这部分的自动化技术涵盖了多种尖端技术的集成功能,如通讯、来源处理、微机建模、电力远程操控等。变电系统内实现自动化的调度,加大自动化技术的投资建设,无疑会给电力企业带来成本和收益的双向共赢。
三、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探究
目前各个国家对电力自动化的研究和探讨向纵深发展,新型的电力设备也在紧张的研发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奇妙的改变,我们的用电感受也会得到质的飞跃,综观各国的电力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集成度大大加强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中,电子商务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同样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也因此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电力建设单位,从用户的用电需求贴心化,用电流程精简化出发。进一步开发出了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相挂钩的电子商务新途径。相信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许多更加贴心的子系统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2.信息共享技术会在将来的自动化技术中更加深入和成熟
用户终端和服务器技术,是互联网领域广为人知的应用。虽然出现时间不是很长,但其优越性已经被电力行业的研究人员迅速重视起来。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这种理念作为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建设核心是电力自动化的方向。与过去的分布式结构相比,扩充系统规模、吞吐数据能力、鲁棒性能等都是相当优越。尤其对于庞大的电力系统中,运用这种模式进行自动化控制更具先进性。
3.柔流输电技术(FACTS)促进电力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柔流输电技术,在电力行业中是新生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适应各种功能的元器件被研制出来,并逐步根据需要投入生产。如果说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宏观上掌控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那么柔流输电技术必将在微观上令电力技术自动化实现起来更加的便捷和简单。
结束语
电力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我国经济与电力的不断发展,电力自动化在现在和将来的电力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前沿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中,现在和以往的电力技术,将会被逐步淘汰出电力市场。而电力自动化技术作为电力行业的新宠,必将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于一身,并得其大成。我们的研究机构和产能企业应该建立相应机制,建立良好的导向,从研究实验到生产实践都向电力自动化技术靠拢,以期更快的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的需要。改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现状。
参考文献:
[1]薛帅斌,顾锦.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3).
[2]刘井泉.浅谈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3]刘中飞.电子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北京电力高等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经济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010-02
一、电力电子的含义和任务
从学科的角度讲,电力电子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力电子(功率半导体)器件、变流器拓扑及其控制和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实现对电、磁能量的变换、控制、传输和存贮,以达到合理、高效地使用各种形式的电能,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电、磁能量。电力电子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电力电子元、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2)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新型的或适用于电源、节能及电力电子新能源利用、军用和太空等特种应用中的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变流器智能化技术;电力电子系统中的控制和计算机仿真、建模等。(3)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超大功率变流器在节能、可再生能源发电、钢铁、冶金、电力、电力牵引、舰船推进中的应用;电力电子系统信息与网络化;电力电子系统故障分析和可靠性;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稳定性和适应性等。(4)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模块标准化;单芯片和多芯片系统设计;电力电子集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等。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看,无论是电力、机械、矿冶、交通、石油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还是通信、激光、机器人、环保、原子能、航天等高科技产业,都迫切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特别是要求节能。而电力电子则是实现将各种能源高效率地变换成高质量电能、节能、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已经成为弱电控制与强电运行之间,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传统产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化、机电一体化的桥梁。电力电子的突出特点是高效、节能、省材,所以电力电子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是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的重要支撑技术。因此,无论上述诸多高技术应用领域,还是各种传统产业,乃至照明、家电等量大面广的,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领域,电力电子产品已无所不在。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强大的电力电子的产业体系,因此它已成为制约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体系的瓶颈之一。
二、电力电子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广泛影响及其重要性
下面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电力质量控制、电力牵引和电机驱动、国防和前沿科学技术等实例,进一步具体说明电力电子技术在这些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能源(R E)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各种能源由于其转化为电能的方式不同,将其送入电网时必须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按用户的要求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天然气虽然不是可再生能源,但它通过提炼转化为氢气后,再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对环境零污染,也可达到绿色能源的要求。诸多系统中直流-直流变流环节、储能控制环节、直流-交流逆变环节和并网控制环节均不可缺少电力电子技术。
值得指出的是,大部分可再生能源直接产生的能量通常是不稳定的。以风能为例,并网型风力发电都要用到大容量的风力发电机,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资源,通常多台大容量的风力发电机并联,由于风场风力的不稳定性,它们在并网时如果不加控制和调节,就会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同时为了保证将尽可能多的有功能量送入电网,风力发电系统还必须有储能环节,并需解决存储能量再次转化的问题,上述这些过程都需要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对其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变流技术密切相关,无论是其中的能量变换、储存、发电机控制和并网控制均离不开电力电子这一关键技术。
(二)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发电技术(Distributed Generation)已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外已有多种分布式发电技术获得了工业应用,它使得发电设备更加靠近用户,不但减小了人们对远距离输电的依赖,而且提高了人们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兴趣,提高了用户用电的独立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灾变应变能力。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和小型高速涡轮发电机(Micro Turbine Generator)发电等分布式发电系统都有赖于电力电子技术,以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
根据Darnell公司的报告,从2003年到2008年,全球用于分布式与混合式发电设备(DCG)的电力电子产品(包括逆变器、频率变流器、静态传输开关,直流-直流变流器、交流-直流电源和集成大功率电机驱动器等)将以年均12.2%的速度增长,即将从18550MVA增加到32981MVA。
由此可见,分布式与混合式发电设备(DCG)涉及的电力电子技术是未来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关键技术之一。
(三)电能质量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在输、配电中的应用是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最具有潜在市场的领域。众所周知,从用电角度来说,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节电改造,提高用电效率;从输、配电角度来说,必须利用电力电子技术提高输配电质量。近10多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和变流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诸多优良特性决定了它在输、配电应用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能的发生、输送、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在配电中的应用为例,近年来,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非线性电子设备和敏感负载对电力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得到最大输电量和保证在分布系统的公共连接点有高的电力质量,电压调节、无功/谐波控制和补偿以及电力潮流控制技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典型的设备有电力调节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有源滤波器、静止调相机(STATCOM)和电力潮流控制器等。
上述现代电力系统应用的电力电子装置几乎都无一例外使用了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各种新型的高性能多电平大功率变流器拓扑和DSP全数字控制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均是国外大公司的核心技术。
(四)电力牵引和电机驱动
在发达国家,约40%能源是通过电能的形式消耗的,而总电能的50%~60%又用于电机驱动场合,其中大部分是用于风机和水泵驱动。Darnell公司作市场调查后认为,从2003年到2008年,北美市场的变频器将会以每年11.5%的速度增长,从3.63亿美元增加到6.28亿美元。
通用场合下的电机调速均采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一些高压大功率应用(电力牵引,中、高压高性能电机驱动等)场合,依然是这一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五)现代国防和前沿科学研究
电力电子在现代化国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所有现代国防装备的特种供电电源、电力驱动、推进、控制等均涉及电力电子核心技术。而在快中子堆、磁约束核聚变、环保等前沿科学研究以及激光、航空航天、航母等前沿技术中,超大功率、高性能的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和基础,而这些均属电力电子范畴。
三、电力电子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电力电子的开发研究已有50年历史,过去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一样,该领域科技发展速度太快,加之我国财力和原有基础薄弱的限制,特别是面临国外高科技的冲击等原因,我国电力电子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即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但是各应用领域均没将其作为研究重点,国内解决不了就依靠进口。应当承认,目前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我国生产的大多数电力电子产品和装置还主要基于晶闸管;虽然也能制造一些高技术的电力电子产品和装置,但是它们均是采用国外生产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组件以组装集成的方式制造的;特别是先进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则全部依赖进口,而许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若干关键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和软硬件,国外均对我国进行控制和封锁。我们正面临着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若干关键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迅速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面临挑战和义不容辞的任务。
过去,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虽然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技术,也强调了国产化的问题,尽管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几年后都可以达到国产化率70%的要求,可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最终国外公司拒绝转让的技术和重要部件,均涉及高技术的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各应用领域所涉及的关键电力电子技术可概括为:大功率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及其系统控制技术;大功率逆变器并网技术;大功率全控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全数字控制技术等。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是:全控电力电子器件国内不能制造;大功率变流器制造技术水平较低,装置可靠性差;电力电子全数字控制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系统控制技术和系统控制软件水平较低;缺乏重大工程经验积累等。高性能大功率变流装置目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参考文献
[1]Bimal K Bose. Energy, Environment, and Advances in Power Electronics[J]. 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0,15(4).
[2]蔡宣三,钱照明,王正元.电力电子学的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J].电工技术学报,1999,14(增刊).
[3]钱照明,张军明,谢小高,顾亦磊,吕征宇,吴晓波.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研究进展与现状[J]. 电工技术学报,2006,21(3).
[4] 钱照明,李崇坚.电力电子——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的重要支撑技术[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7,(2).
[5]广州能源研究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研专集[M].2003.
[6]应建平,林渭勋,黄敏超.电力电子技术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王学礼.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电气时代,2003,(8).
关键词:消防工程,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趋势
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毕业论文,消防工程。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动报警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①适用范围过小。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比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过小,防范措施不到位。毕业论文,消防工程。②智能化程度低。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但由于传感器件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烟气)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③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应用的火灾119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毕业论文,消防工程。④组件连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多线制和总线制连接方式为主,探测器和报警器及控制器之间是采用两条或多条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同时,铜导线耐高温性能差、易磨损,系统施工维修复杂,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应用。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较多。由于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存在探测“盲区”,误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⑥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应用还几乎处于空白。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而该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应进一步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改进系统能力,使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向着高可靠、低误报和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外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毕业论文,消防工程。
1 网络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化是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器之间、探测器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城市“ll9”报警中心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连接,实现远程数据的调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管理,使各个独立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网络, 实现网络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城市“ll9”报警中心的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的有关信息,对各系统进行宏观管理,对各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处理,从而弥补现在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擅自停用,值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对出现的问题处置不及时、不果断等方面的不足。
2 智能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化是使探测系统能模仿人的思维,主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光波等数据模拟量并充分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计算处理,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准确地预报和探测火灾,避免误报和漏报现象。毕业论文,消防工程。发生火灾时,能依据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对火场的范围、火势的大小、烟的浓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给出详细的描述,甚至可配合电子地图进行形象提示、对出动力量和扑救方法等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实现各方面快速准确反应联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火灾中探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作为准确判定起火原因、调查火灾事故责任的科学依据。毕业论文,消防工程。此外,规模庞大的建筑使用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即探测器和控制器均为智能型,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可提高系统巡检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多样化
(1)火灾探探测技术的多样化。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探测器按其响应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为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两种或几种探测器的组合等,其中,感烟探测器一枝独秀,但光纤线性感温探测技术、火焰自动探测技术、气体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燃烧声波探测技术、复合式探测技术代表了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方向。此外,利用纳米粒子化学活性强、化学反应选择性好的特性,将纳米材料制成气体探测器或离子感烟探测器,用来探测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烟雾的浓度并进行预警,具有反应快、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已列为我国消防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开发课题。
(2)设备连接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线通信材料的研制,设备间、系统间可根据具体的环境、场所的不同而选择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技术,设备间可以用无线技术进行连接,形成有线、无线互补,同时新型通信材料的研制开发可弥补铜线连接存在的缺陷。而且各探测器之间也可进行数据信息传递和交流,使探测器的设置从枝状变成网状,探测器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使系统间、设备间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可靠。
4 小型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小型化是指探测部分或者说网络中的“子系统”小型化。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网络化,那么系统中的中心控制器等设备就会变得很小,甚至对较小的报警设备安装单位就可以不再独立设置,而依靠网络中的设备、服务资源进行判断、控制、报警,这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就变得简洁、省钱、方便。
5 社区化
目前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被安装在重要建筑上,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许多居民家庭都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社区家庭特圳是高级住宅积极推广应用防盗、防火联动报警装置或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对干预防居民家庭火灾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于潇.浅谈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生产行业的发展概况[J].科技资讯,2005,(23).
[2]@李卓.蓝牙技术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3).
关键词:消防工程;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95-02
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动报警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①适用范围过小。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比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过小,防范措施不到位。②智能化程度低。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但由于传感器件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烟气)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③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应用的火灾119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④组件连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多线制和总线制连接方式为主,探测器和报警器及控制器之间是采用两条或多条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同时,铜导线耐高温性能差、易磨损,系统施工维修复杂,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应用。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较多。由于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存在探测“盲区”,误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⑥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应用还几乎处于空白。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而该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应进一步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改进系统能力,使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向着高可靠、低误报和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外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
1 网络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化是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器之间、探测器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城市“ll9”报警中心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连接,实现远程数据的调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管理,使各个独立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网络, 实现网络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城市“ll9”报警中心的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的有关信息,对各系统进行宏观管理,对各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处理,从而弥补现在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擅自停用,值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对出现的问题处置不及时、不果断等方面的不足。
2 智能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化是使探测系统能模仿人的思维,主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光波等数据模拟量并充分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计算处理,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准确地预报和探测火灾,避免误报和漏报现象。发生火灾时,能依据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对火场的范围、火势的大小、烟的浓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给出详细的描述,甚至可配合电子地图进行形象提示、对出动力量和扑救方法等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实现各方面快速准确反应联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火灾中探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作为准确判定起火原因、调查火灾事故责任的科学依据。此外,规模庞大的建筑使用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即探测器和控制器均为智能型,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可提高系统巡检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多样化
(1)火灾探探测技术的多样化。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探测器按其响应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为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两种或几种探测器的组合等,其中,感烟探测器一枝独秀,但光纤线性感温探测技术、火焰自动探测技术、气体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燃烧声波探测技术、复合式探测技术代表了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方向。此外,利用纳米粒子化学活性强、化学反应选择性好的特性,将纳米材料制成气体探测器或离子感烟探测器,用来探测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烟雾的浓度并进行预警,具有反应快、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已列为我国消防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开发课题。
(2)设备连接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线通信材料的研制,设备间、系统间可根据具体的环境、场所的不同而选择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技术,设备间可以用无线技术进行连接,形成有线、无线互补,同时新型通信材料的研制开发可弥补铜线连接存在的缺陷。而且各探测器之间也可进行数据信息传递和交流,使探测器的设置从枝状变成网状,探测器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使系统间、设备间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可靠。
4 小型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小型化是指探测部分或者说网络中的“子系统”小型化。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网络化,那么系统中的中心控制器等设备就会变得很小,甚至对较小的报警设备安装单位就可以不再独立设置,而依靠网络中的设备、服务资源进行判断、控制、报警,这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就变得简洁、省钱、方便。
5 社区化
目前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被安装在重要建筑上,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许多居民家庭都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社区家庭特圳是高级住宅积极推广应用防盗、防火联动报警装置或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对干预防居民家庭火灾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6 蓝牙技术无线化
与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比, 蓝牙技术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施工简单、安装容易、组网方便、调试省时省力等特点,而且对建筑结构损坏小,便于与原有系统集成且容易扩展,系统设计简单且可完全寻址,便于网络化设计, 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文物古建筑 机场、综合建筑和不便联网、建筑物分散、规模较大,干扰较小的建筑。对正在施工或正在进行重新装修的场所,在未安装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前,这种临时系统可以充分保障建
筑物的防火安全,一旦施工结束,蓝牙技术无线系统可以很容易转移到别的场所。
7 高灵敏化
以早期火灾智能预警系统为代表。该系统除采用先进的激光探测技术和独特的主动式空气采样技术以外,还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容错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近乎于人类的神经思维。此外,该系统的子机与主机可以进行双向智能信息交流。使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及运行能力空前提高, 误报率几乎接近零,灵敏度比传统探测器高l000倍以上,能探测到物质高热分解出的微粒子,并在火灾发生前的30min到20min预警,确保了系统的高灵敏性和高可靠性,实现早期报警。
针对当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系统误报、漏报频繁,智能化程度低,网络化程度低、特殊恶劣环境的火灾探测报警抗干扰等问题较为突出的现象,提出在符合国家消防规范的基础下采用统一、标准、开放的通讯协议,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研究,对系统方案、设备选型的优化组合,改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性能、减少维护费用和维护要求,向着高可靠性、高灵敏性、低误报率、系统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更好的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更好的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电视产品;互联网
21世纪已经成为了科技的世纪,数字电视技术在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推广和使用已经被完全颠覆。数字电视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电视信号传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变革。
1数字电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当前的数字电视信号技术是指带有数字信号的电视设备。通过数字电视信号技术,可传输有线电视台传送出来的电视信号压缩成数字和信号,采用的设备为有线电视光缆和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在收到数字信号后,通过配套的机顶盒对信号进行数字化解码,声音和图像随之还原出来。由此可见,与传统以往的有线电视装置不同的是,数字电视传送信号的过程是通过数字信息进行的。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电视领域的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数字电视技术的优点
2.1稳定的信号传输传输信号的稳定保证了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电视技术与传统的电视配置技术相比,信号的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在传输过程中,数字电视技术能避免信号失真现象的发生,这对电视信号的传输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视信号传输图像和声音的品质。2.2便于操作电视信号在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要对信号进行处理,应用数字电视技术能更加方便、有效地对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在处理信号时,数字电视技术通常会采用异步处理的方法,这样的处理方式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有效提升信号处理的效率。2.3声音和图像更加清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视使用的效果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传统的提升电视效果的方法为提高电视信号接收的稳定性,而目前人们对电视的图像和声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电视用户在使用有线电视网络时,最易感受到的就是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和声音的音质都有了提高。声音经过数字处理后,减少了传输过程中噪声的影响,使音质效果提高了。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使用和发展满足了人们的视听要求。2.4拓展频道的区间以往,电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对频道的数量进行限制,无法满足用户对电视频道的要求,很多精彩的电视节目无法接收,严重影响了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目前,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用户对多频道的要求。数字电视信号技术通过自身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能接收更多的电视信号,拓宽了电视频道之间的区间。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将会提供给广大的用户,从而丰富用户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2.5结合互联网有线网络数字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共同使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加入,很多新的种类的电视手段出现,包括电视购物这种购物方式就是互联网与数字电视技术的结合,用户可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进行观看和缓存,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3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1关注用户心声,尊重传媒公平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效果日益良好,这一技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必将成为有线电视行业的主导技术,但是数字电视技术的垄断性也将逐渐产生。作为传媒工作者,要注重倾听用户的心声,保证传媒质量。目前,有些传媒工作者在对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分析,导致媒体信息不真实等情况出现。所以,在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中,一定要注重用户的心声和尊重传媒公平。3.2保证传播内容健康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用户可以看更多的电视频道,看到的图像和声音的质量都在提升。因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两方面的,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用户得到的内容越来越多,内容中就会出现一些没有用的信息,甚至是一些垃圾信息。有线电视的相关部门要对传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保证传播内容的健康和积极。
4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
4.1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到有线电视网络中给广大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数字电视技术在电视行业得到极大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高清的图像、没有噪声、传播的信号较为稳定、传播速度极快等。这样便利的技术能高效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4.2数字电视技术的前景广阔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到有线电视网络中促进了电视与网络传媒的共同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具有传输信号强、传输稳定、传播到电视上的图像和传播的声音品质高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能保障电视传媒的较快发展,还能够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品质。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网络服务的发展,催生了较多的电视产品和服务。电视频道中的电视购物、电视查询和电视点播等都为用户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高速发展,相信未来的有线电视行业将会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5结束语
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网络电视的要求。数字电视以其自身传播信号稳定、传播速度快、频道区间拓宽、传送到电视上的图像和声音品质高等特点,正在高速发展,加之与网络的结合,使网络和电视传媒获得了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视传媒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永君.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新媒体研究,2015(02).
论文摘要: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主要着力点要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来,以此平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之间的关系。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短期阶段,我国以工业为主、重工业占较大比重的产业结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对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高需求的格局仍将持续。
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在这一阶段,以工业为主、重工业占较大比重的产业结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对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高需求的格局仍将持续。人为改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压低工业比重,既不合理,空间也不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主要着力点要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改进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生产布局结构等上来,以此平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之间的关系。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连续4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尚无先例。我国已经连续30年保持9%以上的高增长,这种势头不可能长期持续。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曾一度下降到6%左右,伴随的状况是企业利润急剧减少,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失业问题突出。由于资源价格上升,加上劳动力等其他要素的成本上升,我国经济将长期面对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如果说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在高速增长期尚能维持,一旦转入中低增长期,其实质性转变势在必行。
一、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有利条件明显多于以往。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可以争取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相平衡、相协调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很大,另一方面,解决资源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内在要求,例如,青山绿水、优美环境、节约型环保型的生活方式等,正在成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同样重要的是,新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技术进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能够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体制机制、物质技术和财力上的必要支持。
新形势下破解资源环境难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尽快形成责任明确、价格有效、法律支撑、政策引导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理顺内需和外需、储蓄和消费等重要经济关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在更长一个时期内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深化改革,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有正确的战略,需要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尤其是需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形成有利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而要在这些方面取得大的进展,则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
挑战与机遇的关系。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因扭曲而偏低的资源价格回到合理水平,要求部分由社会承担的环境损害成本内部化为企业成本,要求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环境保护上有更多投入,这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成本,某些以往由于资源环境价格扭曲和体制漏洞而“占便宜”过多的企业可能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被淘汰。同时应认识到,这些挑战中包含的机遇更多。首先,资源环境成本的完全化和较大程度的市场化,将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所有企业按照新的尺度调整投入产出结构,实现绿色转型。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都是在遇到某种重大挑战或危机时被“逼”出来的。
资源价格改革与放宽准入、鼓励竞争的关系。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要求理顺价格关系,但仅有价格改革并不必然保障市场的有效性。如果市场进入受到人为限制、竞争不足,即使放开价格,也难以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还可能出现另一种形式的价格扭曲,如某些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的行业,放开价格就可能导致垄断性涨价。因此,价格改革应当与必要的放宽准入改革相配合。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领域传统上大多有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但随着技术进步、全球化、竞争机制和政策的改进,可竞争的范围和程度都有所增加。
【关键词】数字电视;应用;地面广播技术
1 数字电视以及和广播技术标准分析
所谓的地面数字电视,就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处理、压缩、码活动图像和声音等信号,经过存储或实施广播为用户提供接收、播放的电视系统,它也属于数字电视技术范畴内的一种。电视机通过专用机顶盒接收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当然前提是电视机具备那种能力。此外,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将模拟信号转换到老式模拟电视上。
国外目前主要有欧洲的DVB-T标准、美国的ATSC标准和日本的ISDB-T标准三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在1998年2月DVB-T标准被批准通过,它在欧洲DVB系列标准中是最为复杂的DVB传输系统。它以MPEG-2数字视音频压缩码为核心,即采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的调制方法对在大范围内多部发射机8k载波都适用的方式。MPEG-2数字视音频压缩码可向高清晰电视传输大于20Mbps的净荷码率,也可通过简单天线室内固定接收信号。此外,它也可向标清电视提供传输大于5Mbps的净荷码率信号的服务,也可支持在车的移动中移动接收信号,并且还具备单频率组码的能力。2007年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它将清华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两种技术充分融合,具备良好的支持移动接收、单频组网以及高清数字接收能力。与此同时,在频谱利用、同步速度、支持单天线移动接收、室内接收等方面,它也能够表现出的性能比DVB-T还更好。
2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特性
首先,依据电视台的天线发射的方式,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将数字信号覆盖在电视用户上,客户终端如果需要收视节目的话,可以通过天线与数字电视机接收信号。而作为数字电视广播最根本、最本质的网络传输形式,地面广播能够向广大用户提供学习、娱乐等公益服务并且由于它的普遍性、可控性和抗毁性等被公认为是国家安全性措施,因而它也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和国民沟通中最为可靠、直接的政府工具。
其次,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收看多媒体节目具体表现在地面数字电视市场的开发。数字电视的发展,不但能够使人们对于收看内容的量满足,而且可以在随意时段内、任何的收看地点观看节目以满足人们需求。
再次,地面数字电视服务的开展有益于充分利用当前大量闲置的无线频谱资源,从而采取更多的应用业务有利于提高频率效率。广播运营单位在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业务的时候可以利用原有的电视频道或者闲置的无线频谱,从而有利于移动接收数字电视和接收服务便捷。为了提高频率以及经济效益,我们也可以提供高清电视。此外,如果能够实现接收机定位、双向交互业务以及定时接收、用户个性化信息加大等业务与普通数字电视业务与数据广播的开发同步,那么对于无线频道的业务能力的拓展将会加大,同时也会给无线电视台以更为开阔的发展机遇。
3 分析地面数字电视应用的前景与可行性
3.1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建立的可行性
近几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工作发展迅猛,并且硕果累累,不仅使自己具备了制作、生产和播送数字电视节目的能力,而且在数字化节目、卫星数字广播与多媒体节目的制作上已形成了规模。自2004年河南采用清华DMB-T标准实验组建单频网国内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就掀起了建设。各省市经过几年的建设,均纷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面数字电视播出平台,在此基础上也逐步摸索出一个与自己特点相适合的经营模式。与此同时,后续企业在逐步扩大的市场的背景下获得了许多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生产的经验教训,因此在开发新技术和生产能力上取得了重大的提高。尤其是最近几年迅速发展的CMMB为运行了很多年的时间并仅仅采取公交的模式的方式开展运营提供新思路。因此,从总体上考虑,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用相对较小的代价去对整个地面数字电视行业去进行规划,大力建立数字电视广播网,这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它是以加强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并推广应用为根本,以此去推动促进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
3.2 分析地面数字电视应用前景
上海于1999年5月开始试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2004年在全国的范围内开始试验网络建设地面数字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对移动电视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地面数字电视是有线数字电视电视、卫星数字电视的补充措施之一,一直以来都只是说的多做的少,甚至还被CMMB这个后来者所赶超。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地面电视与CMMB个人手持终端所包含的私密性特点有所不同的是,它具有一种大众媒体所该具备的播出的不间断性、受众广的特性,更加有利于播放突发性、大众娱乐节目、大众信息。然而当前的经营模式只适应于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对于部分地铁平台与各大、中城市的公交平台的经营状况来说大部分都举步维艰。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广电总局限制,在城市公交数量小于200台的中小城市内,私家车、火车、地铁等地面数字电视可涉足但是却没有办法去触及的地方因为很多的外来因素不能采取任何的措施,而硬盘广告却比比皆是,这对整个网络的发展进行了严重的干扰。但是,倘若对以上所提及的场所进行整合、合理规划建设,那么就会有利于改善市场前景。此外,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应用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完全分享各项已经成熟了的技术以及开拓数字电视外的业务并取得相应的成就,采取准确市场定位好业务的方式去扩大其他的移动载体。而且,迅猛发展的终端产品也会对移动电视业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更多的其他业务的开辟。与此同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特征和应用也会成为人们去收视、获取信息方式的新导向,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手段去开拓、挖掘市场,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军辉, 郁桦.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应用分析[J]. 科技传播, 2011,(08)
[2]何世光, 周斌, 黄学良. 发展中国数字电视的SOC[J]. 中国集成电路, 2002,(02)
[3]DVB选择Java技术作为其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基础[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0,(02)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发展前景;信息化时代
1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简介
数字电视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带有数字信号的电视设备。其原理就是将原来的信号进行数字的分解和转化,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传播,最后在接收时进行信号的还原和重组。这样一来,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原信号就不会受到损害,不但提高了画面的清晰度,而且还能还原真实的效果。数字电视技术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它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广泛应用代表着未来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趋势,是电视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取得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
2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2.1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优势
在目前的数码市场中,有线电视已经比较普遍,人们每天都会利用空闲时间看电视休闲娱乐或者了解新闻。数字电视技术有着它天生的优势,信息的承载量比较大,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带来便利。它的应用存在着以下3个方面的优势。2.1.1信号传输的高稳定性在有线电视网络中,传统的数字模拟技术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在传导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号变异和信号中断的现象。相比之下,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在传输中信号的稳定性高,不仅提高了传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且还有效地降低了信息在后期的编辑过程中发生失真现象的概率,大大增加了信号传输的高稳定性,提升了信号的质量。2.1.2方便的网络化操作数字化电视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不仅发挥了传统的优势,为观众提供画面和音频的信息,同时它还与网络技术结合,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例如娱乐游戏、视频点播以及上网服务,通过提供这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了电视与网络的紧密结合,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创造现实条件。2.1.3频道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电视频道在选择方面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方式过于陈旧,使得频道的数量有限,观众错过很多精彩的节目。传统的模拟电视频道宽带普遍是10MHz左右,在频道传输时,只能够传输一套普通节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通过数字电视技术,可以同时传送多个电视节目,主要是因为,数字电视技术的信息传递是依靠编码传送频道。因此,伴随着编码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化电视技术能够传递的节目数量仍然会不断扩大,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2.2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2.2.1数字电视技术中机顶盒的广泛使用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主要是机顶盒,机顶盒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模拟化操作,提取数字信号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先模拟后还原的一系列操作,从而呈现出真实的声音和画面。机顶盒在数字电视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可以更好的支持广播电视功能,提高图文点播和图文电视的操作功能,从而达到信号的交互式利用,便捷网络化操作。数字电视技术未来的发展会完全取代传统技术,在现在能够达到的电视传输信息基础上,观众们可以收到超过过去四倍的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正是出于想要获取更多更及时的资讯内容,机顶盒作为这样的一种媒介应运而生。数字电视技术机顶盒除了有从模拟电视过渡到数字电视的一般功能之外,还有付费点播等新业务功能。如今,数字电视一体化还没有完全普及,机顶盒仍然还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和现实意义。2.2.2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网络化改造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应用数字电视技术对大众媒体的进步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电视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对机顶盒的图像转换功能和双向网络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求研发人员逐渐重视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化改造。双向网络化改造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把网络系统内部的单项网络变成可以循环使用的双向网络;二是对客户端进行升级改造;三是对电视系统整体进行改造。在双向网络化改造工作完成之后,也就出现了人们在观看中央台的节目同时还可以收看湖南卫视等多个电视台节目的现象。双向网络化改造之后,在数据线中传递的信号变得更加稳定,电视屏幕呈现的画面也更加清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电视的更高体验要求。
3数字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数字电视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尤其是数字电视技术和互联网的完美结合,推动了一系列网络远程服务的发展,比如信息查询和网络购物等。观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标记整理一些自己经常看的频道,充分的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的新型功能,适应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数字电视技术已经将网络充分结合到了自身的发展中,在数字电视技术中进行有用的增值服务,促进了数字电视技术的智能化操作。在进行数字化电视技术操作时,不仅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需要获取想要了解的新闻资讯,还可以根据兴趣利用网络进行增值业务服务,像网络冲浪、IP电话等活动。同时还可以依靠网络技术保护家庭的安全性,对家庭环境进行数字化的录相,在发现有异样时,通过网络技术报警,能够有效提高家庭的安全性,为用户带来更加方便的智能化操作。虽然在现阶段的科技发展水平上,数字电视技术已经是我国的电视技术的最高发展水平,但是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必须要迎接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挑战。因此,未来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的重心必须放在信息化改革的方面,尽力满足当代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让数字电视技术紧跟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电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横向扩张,在未来有线电视网络将全部使用光缆网,宽带扩展为2GHz左右,那么电视节目就有可能增加到300个。二是纵向扩张,数字电视技术会结合现代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发展速度迅猛的现代科学技术,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混合技术体系,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多重技术的保障,就可以实现电视图像的高清和电视信号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