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集体主义美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集体主义美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集体主义美学

篇1

1理论教学

1.1学生情况的调查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3.1通过单项操作模拟教学可以进行各项重要的急诊抢救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练习,包括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除颤机的应用和深静脉穿刺置管等,可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并可在阶段训练后考核技能掌握情况,我们有两位专门在香港培训的两位高年资医师辅导。我们有专门的操作训练室,在心肺脑复苏(CPR)的临床教学中,学生在模拟人进行CPR测评。测评中男生初次胸外按压合格率为45%、女生为23%。有些学生在观摩其他人行CPR时,可以提出其缺点和不足,自已操作时却犯同样的毛病。我们多次训练,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要领,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模拟教学,使胸外按压合格率男生达90%,女生达87%。

篇2

1、建构主义理论是多媒体美术教学的理论支撑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美术基础,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存在忽视现象。现代社会提倡创新型人才,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加以重视,注重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比较高,提倡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这种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必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支撑,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新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策略,促进教学设计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角度的多层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主要的一个过程是通过情景构建,促进学生自身的意义建构。其情景构建需要构建出一个真实的情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而现代信息技术则为意义建构提供了众多的可使用技术,包括视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帮助教学过程中情境的构建。

2、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多媒体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要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及教学软件,最终实施教学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支持下,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系统化以及整体化,将教学系统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的实施。教学设计涉及到的要素比较多,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择等。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以及掌握,最终实现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应该将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部考虑其中,并且将要素置于在整个运动的系统中考虑,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

3、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学内容表达等都有着重要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必须要考虑教学内容,考虑教学条件,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的教学媒体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吃甜瓜与吃葡萄的孩子》一节美术课时,教师单纯选择幻灯片作为教学媒体的话,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不利于小学生对作品表达意思的理解。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的配合,搜索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中的多种技术手段,例如视频技术,多层面地表达教学内容,进而解决这类问题。合理选择教学媒体,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4、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设计多媒体美术教学课堂

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的设计是关系教学质量的一个根本内容,必须要对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教学媒体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设计。通过将课堂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设计,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同时利用多种有效的多媒体技术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丰富性,注重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快乐的体验,并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鉴赏的能力,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

在《色彩学》一节课中,使用便捷的教学软件,将色彩学、自然科学以及人类心理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知识点增加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联想能力的提升,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出以视觉、听觉等外部刺激为基础的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以及想象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发掘多层次的教学美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篇3

一、忽略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培训教学过程中,学员(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一点应是永恒不变的。在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也应如此。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往往很容易颠倒教(知识信息的展现手段)与学(交互功能的运用)的“主导”和“主体”关系。在制作的课件中,只强调“教”,而忽略了“学”,总是想方设法将学员的思路捆绑在课件设计的既定流程上,从而造成教学课件变成“书本搬家”或多媒体演示片,并不能发挥出多媒体最有魅力的互动功能。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看似内容丰富,但学员参与的机会却大大减少,思考的余地也不多。这实质上是将“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教师为中心”,从而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员的被动性,因而导致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最终的实际收效肯定不佳。因此,在对整堂课教学流程的设计时,应着重从学员与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互动关系入手,并对运用多媒体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进行深入地探讨,选择合理的表现方式,为课件设计出最具互动性的方案,以防止师生的思维空间受到课件媒体的制约而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削弱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对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忽视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许多教师备课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热情不断高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相应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表面看来,教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好像没有多大用场,许多教师不管教学内容、自身能力如何,争先恐后制作多媒体课件,抢着使用多媒体教室。一时间好像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就落后,就跟不上培训教学现代化的步伐。这种倾向导致了对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废弃。那么,传统教学基本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该不该废止?应当说,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必须做出回答和决断。事实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教师教学,机器终究不是人,人是有感情的,机器没有。而教学中的感情教学,决不是可有可无。例如教师的言语、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的悠扬顿锉,计算机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即使西方发达国家,至今也未敢取消教师教学而代之以冷冰冰的计算机。因此,可以说在培训教学各环节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能独立开展教学,而且很多环节,仍然需要靠我们教师去“说”,去“做”,去“画”,去“演’,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培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三、教学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求能制作出适合教学更求的课件。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基本还没有系统的具有科学性的配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可以利用,尤其是石油各专业的教学课件更是少之又少,一切只能靠教师自己制作。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学识水平所限,制作出来的课件有的很难达到教学要求,而往往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许多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并没有达到教学课件的要求。甚至有些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电子文档搬到屏幕上了事,变成了文字搬家。试想一下这样的课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怎样克服这—问题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师要吃透教学计划和大纲,熟知需要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二是对教师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知识,请行家传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和技巧;三是购置设备,使得教师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手段;四是经常性的举办多媒体课件比赛,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研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促进培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培训教学中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简单的、学员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使用多媒体课件。例如石油工程各专业初级工的应知教学内容,以及中级、高级工的大部份应知教学内容都没有必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些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可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应尽量使用实物、挂图、模型。例如操作技能实训教学只能使用实物(或模型仿真)进行训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代替不了实训操作教学。只有对那些复杂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讲清楚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这样重点、难点才能突破,才能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具有更形象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点,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同时在应用于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每一名教师去重视与思考。

一、忽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驾驭内容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教师主要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变教学方法,调整课堂节奏。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研究学生的变化,注意语言的表达,使讲授的内容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思维层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有了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过程都被多媒体课件控制了。教师把书上的内容搬到课件上,再按照课件进行讲解,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下的“满堂灌”,并没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主导作用,对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易于理解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教师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找出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完整且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全面且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轻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一方面,有些教师侧重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接受,把整堂课安排得满满的,图片、动画、声音、文字一个接着一个充斥学生的眼睛与耳朵,虽然形象并且直观了,但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却被忽略了。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在上课前虽然按照教学要求,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但是却没有将学生如何参与、如何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设计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学习,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导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那么,学生的发展才能是主动的,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也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追求一种外显的形式,如积极的举手、热烈的发言,更要考虑如何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优化他们的认识过程,使他们乐学、能学、会学、学懂。

三、淡化师生之间的互动

自从要求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后,教师教学的全部的材料,包括问题、答案、板书以及图片通通输入电脑,教室里便出现了以下的场景:幻灯片在教师鼠标和键盘按钮的点击下被机械的播放着,教师在一旁读着幻灯片的内容,而学生双眼紧盯着屏幕,浏览着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教师不停地说着,而学生却一直坐着,每一节课都在这样的循环中落下了帷幕。教学过程由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变得空荡、枯燥无味,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记不住幻灯片上的内容,也没有机会向老师进行提问,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被网络的信息交互所取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口头交流,也变成了冷冰冰的人机对话。而成功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互动的意识,也要具有互动的能力。教师可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板书,或者在恰当的时机提问,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并及时通过学生的反映,积极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

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集声音、文字、图表、图像、动画等丰富资源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也在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水平。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质是辅助的教学工具,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给教学提供更加逼真的表现效果,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效果。在这里,传统的板书、教具、形体语言的使用完全应该与多媒体课件享有同等的地位。只要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任何形式都应该被接纳。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板书、形体语言等,认真研究怎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并且在课堂中有效的加以利用和检验,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水平。这一点我们无论是教学一线的领导、专家,还是一名普通教师,都应该懂得“只有最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而不一定仅仅是“最现代的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产物,合理高效地运用多媒体至关重要。只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恰当、合理地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定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1 形象生动,易于幼儿理解。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形象性特点,而多媒体能以静化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身临其境,切身体验。

2 趣味十足,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将大量媒体资料,如图像、声音、视频等集中展示,并对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使用方便。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与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 动画模拟,加快学习进程。有些教学内容不是教师语言所能表述清楚的。如故事角色变化,数学图形变化,美术作品欣赏等。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幼儿掌握知识的关键和难点。如幼儿对这些知识不能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就会影响其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通过特有的技术,将复杂的变化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减轻了幼儿认知负担,加快了学习进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兴未艾。但也应看到其运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笔者以为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等于教育的现代化。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仅以简单的图片或文字为主,其实用投影片便完全能够实现。如一位教师在社会活动《我们的幼儿园》中,用多媒体展示了各班环境风貌。这样还不如幼儿实地参观。尽管活动的每一环节几乎都用上了电脑,表面上看处处使用了多媒体,但不能说这就是教育现代化。事实上它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新瓶装旧酒”。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只是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多了一个“多媒体”的花瓶。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重实际应用。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还仅仅停留在公开课上,真正的应用还不多。究其因:首先是尽管很多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但不能在每个教室都装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还不能走进所有教室。第二,即使配备了足够的设备,但对有些人来说也只是一种展示品,上公开课拿出来,平时从不用。他们以为开几堂多媒体公开课就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当然,这其中还包括有其他因素,如人才资源缺乏等。)。第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的不够深入,还涉及到教育思想转变问题。很多人不知道CAI是什么。传统的教学模式阴魂不散,仍不可动摇地牢牢地控制着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与表现。或者做一些流于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想真正拥有一个以提高全民素质为责任、目标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需要每个教师都能用、会用、愿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要不断改进现在的教学模式,突破现状,寻找一条适合本校、本地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的方向。

3 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点是“辅助教育”还是“辅助学习”?许多教学软件在设计时,教师往往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统一化、标准化,达到教师心中的效果。使实际的活动过程呈现了“表面达成”的现象,较少考虑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难点;整个课件的播放也较多地采用只能“进”。而不能“退”的操作模式,活动中突然闪现的灵感也无法在课件中加入。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根本无法体现它的人机双向、互动交流和对信息及时反馈的优势,从而也失去了设计的意义。

4 制作什么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形式,一般以PPT、Flash为主。教师往往根据活动目标自行设计,图文、声音、动态化的活动内容呈现,往往能加大对幼儿视觉、感官的刺激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自行设计的课件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如:课件无法实现师生互动中的生成资源,由于各个区域运用的教材版本不同、预设主题课程不同,也就造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成本极高。而生存能力极差。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多制作积件(Integrable ware以某一知识点为对象的课件),和构建多媒体素材资源库。这是做好课件的基础,因为实际教学的不同,所需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各异,建造这样一个资源库,可以方便随时调用。素材库内的资料,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使多媒体教学软件降低制作成本、易于使用、易于维护,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

5 应用多媒体手段的时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应发挥它优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例如用来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通过它实现信息共享、人机交互和即时反馈、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等。据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辅助课件的运用确实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领幼儿在发现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当前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迎来了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对于以黑板与粉笔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种机遇,可以说迎来了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它在给我们带来显著的教学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制约着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本文指出了高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 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高多媒体课件本身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许多教师过于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外在形式。单从课件上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充分运用到了图片、图像、音乐与视频等素材,极富动态感与艺术美感。但是课件内容却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本身的实用性不强。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只是过多地集中在课件的外在表现形式上,而根本没有转移到语文知识本身上来,毫无疑问,这是失败的。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师就必须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提高多媒体课件本身的实用性,这样课件才能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来直观而动态地展现教学信息,才能使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真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便顺利地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多媒体课件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这才是具有实际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选取相关的素材时不要只是片面地追求多样性与新颖性,而是要紧紧地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选取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丰富的形式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来。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才是成功的,才能使多媒体的运用真正成为教学的一大亮点。

2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多媒体成为师生互动探究的平台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传统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将教与学置于对立面上,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教与学的统一,要改变以往知识的单向传递,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探究、多向互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改革的核心。而在新课改下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只是追求表面的现代化,沦为了多媒体的奴隶,教师只是机械地操作,学生只是被动的欣赏。这样的教学只是在机械地执行课件,依旧是填鸭式教学,并未实现新课改的核心理论,相反还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以多媒体为技术平台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化、互动化的教学环境与探究平台,引导师生展开互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探究中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方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不管是多媒体的制作还是运用都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在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我们要在做好预设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随机反应运用教学机智来灵活地处理多媒体。学会进行二次创作,以使教学能够顺应着学生的学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下语文教学的生本教学。

3 处理好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把握好运用的时机

多媒体教学确实具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教学,它与其他教学手段是互为统一的整体,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单一地运用多媒体,而盲目地排斥其他教学手段;要正确的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的唯一手段;我们要正确认识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与不足,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甚至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穿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激起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地探究,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升。如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与探究动机,并适时提出能够提契全文的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而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才能使得多媒体的运用更高效。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问题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而不是拘泥于一种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具活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得学生围绕着文本来展开互动探究,在探究中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这正是新课改下我们所追求的阅读教学。

篇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法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丰富了教学法的内容。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也有局限和不足的一面,文章从多媒体手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处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关系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多媒体 传统教学法 语文教学 注意问题

一、 多媒体手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一)提高了课堂的信息容量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大量教学信息的功能,在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知识的点、线、面相互结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预习、默读、抄写、板书、讲解、查工具书”等冗长环节,节约了时间,增加了信息容量,提高了授课效率。

(二)明确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将某节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一一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记忆,并且日后可以多次使用复习[1]。通过课件简洁明了的模块设计,既释义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又把教材中无分类、无重点混淆在一起知识点梳理开了,突显了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于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方面把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感性的东西向学生提供出来,能够对学生起到激趣和促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活化施教内容,亦能将由具体至抽象的授课效用发挥出来,拉近“教”及“学”距离,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2]。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淡化了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一堂精彩的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及时领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的演示多媒体课件,使得学生的学习按照教师设计的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课件和电脑完美结合,学生聚精会神的只是媒体动画、声音、视频的信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这样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与引导。在多媒体的参与下,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少,淡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3]。

(二)滥用多媒体教学

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做得非常细,以多媒体眼花缭乱的演示,代替脚踏实地的作品解读的实践,架空了学生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被剥夺,使得学生地方语文学习能力难以提高。如果过分注重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思考空间被极大的剥夺,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受到较大的束缚,很可能造成新的“填鸭式”教学。

(三)被动利用多媒体教学

从目前我国农村教学现状分析,部分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还不高,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还不熟练,部分教师还不会制作课件,会选择利用别人的课件,对课件内容并不熟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陷入被动局面,由于对课件内容的不熟悉,会出现所讲与所呈现的课件内容不相符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3]。

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关系的处理

教师如果不能摆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而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全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将受到局限[4] 。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传统教学要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统一起来,让它们相辅相成,从而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造个性化课堂

语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理解需要,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适时、适度运用。更要分清信息的主次,并在运用这些信息过程中要w现出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既可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又不至于被过多的信息而淹没。因此,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己所长,如善于朗读、绘画、歌唱、舞蹈还是善于写作;善于激情抒发还是善于理性分析,并与多媒体紧密结合,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不同的教师展示出不同的教学特色来。

(二)适当增大多媒体运用时的信息量,但不能过于泛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从头到尾都变换和充斥着大量多媒体的信息:一会儿图片、一会儿动画、一会儿视频、一会儿音频……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势必会引起学生“消化不良”,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读书、思考和创造的机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适当增大学习时的信息量,不能过于泛滥,才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三)加强师生之间互动,避免学生成为走马观花的“看客”

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情动人,达到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学生或许会把注意力完全放到多媒体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的演示上,而教师那富于传情达意的表情和口语往往被忽视了,这样,就会阻碍了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其教学效果也不佳。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着许多优点,能够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传统教学要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统一起来,让它们相辅相成,从而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古岱月.多媒体课件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

【2】王汉桠.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N】.汕尾日报,2011(07)

篇8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 计算机 教学课件 教学资料

论文摘要: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是指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计算机教学媒体,以多种多样的媒体信息对学生产生作用。本文就如何使多媒体教学形成丰富的教学过程,达到最显著的教学效果,做了一些探讨。

一、选择课件制作工具

多媒体的课件制作可选择用Director,PowerPoint,Flash等等多种计算机创作工具,课件制作者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爱好选择相对应的制作软件。比如PowerPoint应用简单,容易制作,展示性很强,比较适合相对较多的文字和视频图像等信息展示需要,而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比较方便,课件优点是文件较小,效果较好而且放大不失真等,比较适合DNA结构以及细胞结构等知识的呈现。

二、收集教学资料

(一)生活事件:如在讲解案例时,可以采用人的四种交流模式即“听,说,读,写”案例;

(二)常见的现象。如在讲解常见的现象时,相应介绍平时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等;

(三)利用图书馆资料,报刊或图书。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的去收集各种教学素材,如互联网的下载,扫描图像,拍摄标本,手动制作等等。

三、选择教学资料

(一)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有针对性、新颖性,既要密切联系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前瞻性,要尽量避免过多或空泛的内容,以防案例的讨论中出现一些不着边际,泛泛而论等现象。

(二)在资料的选择等方面,应该选择一些常见的,贴近生活的事件或素材。

(三)在表现资料的形式上,做到醒目简洁、图文并茂、如剪辑视频、CAI课件、Flash动画、图片影像等。

(四)在对教学目的的要求上,应当具体和明确,可以相应的提示问题的思考角度,提出教学内容的相关重点,列出相关的参考书目,参考资料等,以及课堂的讨论的方式等。

四、安排与选择教学内容

安排与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体和系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的科学、组织的合理十分必要和重要。虽然了具备良好的视听等功能,并且具有比较好的可接受性和比较大的信息输出量,但多媒体教学要根据载体的相应特点、教学的内容、知识点的差异,来选择和编辑从而制作出适当的多媒体,要提高对适度信息量和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视,能够做到高度概括,主题鲜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课件的设计时,对于教学的目标而言,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布局要以教学目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依据,在情感领域的教学则要以情景创设作为基础来进行气氛的渲染,技能动作等领域的教学目标要注重体现出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五、设计页面

页面的设计与创意是制作课件的灵魂,美观而又主题突出的页面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在页面上出现的各种图形、文本、动画、图像以及声音等等信息,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重点突出;

(二)层次分明;

(三)字体规整。

(四)图像和图片清晰并且贴切。  (一)重点突出;

(二)层次分明;

(三)字体规整。

(四)图像和图片清晰并且贴切。

(五)动画和视频要适宜得当;

(六)统一风格,画面简洁、实用。

六、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相互关系

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媒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的四个要素,四个要素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核心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是教师,教师不是施教的灌输知识者;多媒体是创造学习情境的认知工具,也是学生主动的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辅助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替代教师的传授功能,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突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功能。

七、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的实现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认知主体的作用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在多媒体计算机相互学习的环境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可以选择练习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

(二)有利于组织和管理教学信息,对教学信息等的组织和管理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来实现。例如:可以按照教学的目标,把不同媒体信息和各种教学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各种教学资料。

(三)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保持。多媒体计算机对于外部的刺激并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于多种感官的综合性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及保持非常的重要。根据有关的专家的实验结果,人类对信息的记忆和保持能力与提供信息的方式密切相关。

八、小结

计算机多媒体的组合教育,不仅能够延伸学生的眼,还能延伸学生的耳,甚至能够延伸学生的脑,它是优化我们课堂教学的非常好的手段;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相当多的特点和优点,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应该被忽视。即使我们掌握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运用;选择好恰当的切入点,从而配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长江.工程设计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1

[2]甘霖.多媒体教学的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徐扬.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02,4

[4]黄秋生.谈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化教育2002.07

篇9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再是过去“电子黑板”的概念,它以强大的功能、大量的信息、生动直观的影像和快捷的连接方式及越超时空的变幻,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使抽象的数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华,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计算机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化静为动,感知几何知识形成过程

我们知道,皮亚杰“建构”的观点是与“活动”的观点有紧密的联系的,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必须掌握“活”的几何概念,这就必须使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育家斯腾伯格认为教学过程应视为交往过程,要注重交往的改进,特别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传统的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

三、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

多媒体不光可以显示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它还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技术,发展智力才能。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相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学生由教师单一的讲和书本枯燥的练习。上升到上机操作,与计算机对话,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搞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必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发现这个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无限地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成、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有关“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教学时间,可以使学生不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内,获取量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还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发现中掌握知识。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活”的数学,还可以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师生界面以多层菜单树的形式,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成的体系,又能明确表达知识体系中各知识点间的层次与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只需双击鼠标按钮即可激活其指示部分内容,进入交互的教学系统,足不出户,可实现网上漫游整个数学世界。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俗语说:“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语六夏寒”。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在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反馈状态,而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无疑帮了教师一个大忙。

“机器无情人有情”,先不说多媒体技术的鲜明的色彩,动态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特技,单从多媒体的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理念。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方式;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学

现今社会科技飞速发达,高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现代化科技手段。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必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现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下面本文就立足于自己几年来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从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出发对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借此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开展。

一、多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拓展上的优势

艺术设计是一门与社会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服务范围广泛,它延伸到了各个领域。而现代艺术设计往往依附于数字技术,因此传统教学往往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所以媒体技术进入教学势必成为以后艺术设计教学的主流。在此总结一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它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影像展示的空白。之前提到,艺术设计涉及到传媒业,传媒业中影视传媒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中出现视觉影像的表述是一定的,多媒体的出现正好顺应了我们对于视播放上的需要。

2、它可以实现一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课堂练习及展示。比如我们的一些课堂小的设计练习,学生可以手绘草图,这些小草图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大家看,并对其进行讲解。当然对于一些不好用手绘完成的练习,我们只能借助于媒体了。如动画中动作的设计、影视类后期特效的实现等等。

3、它增大了信息量,有效扩展了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它自身大融合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每次课需要的大量相关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全部归类按授课顺序编组到一起,成为一个综合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教师上课不需要带过多的上课用具,而内容可以更丰富生动。

4、它可以进行无限次的更改添加。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个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新东西的专业,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总是在不断的丰富和整合。

二、多媒体教学中的方法讨论

多媒体可以怎样辅助设计教学。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来探讨的问题。对于多媒体的辅助来说基本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从课堂讲解上来看,多媒体辅助主要是帮助老师更好的完成该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这里主要只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的辅助。这是目前运用在多媒体上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通常情况下对于课件的制作都是由教师自己来完成。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安排和需要来编排自己的课件。课件往往由一些简单而又容易操作的计算机软件来辅助完成。

2、从实践教学上看,多媒体辅助主要是辅助教师向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展示,以及学生在学习实践上的操作。

2.1 教师的实操展示上。这是一个涉及到硬件与软件结合的多媒体展示。

2.1.1 软件。只要涉及到电脑的地方就要涉及到软件。我们说现代艺术设计往往依附于数字技术,那势必要提到软件的。这里我要说的不只是对现有的软件进行运用,还要提到的是针对专业教学而开发的教学软件。这样的软件很开发是必要的。而大专院校艺术专业的教学软件还是很稀缺的,因为艺术设计专业涉及到的范围太广,而大多数从业人员在电脑软件开发上是比较弱势的,因此,它还有待更多的相关教学从业者来研究设计。

2.1.2 硬件。有了课件和辅助教学的软件,那么我们要给他们一个硬件平台进行展示,这个硬件平台就是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不仅仅是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它应该是一个根据各类课程的需要而专门配备的多媒体教室。比如一些需要教师手绘展示的课程,我们应该给这一类的课程配备数位板或者实况展示台,这样便于教师更清楚的讲解和展示制作过程。当然有些课可以跟我们后面将要提到的实验室结合起来,在实验室里面进行教学。

2.2 学生实际操作上。在这个方面主要是指关于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而专门设计建设的。比如环境艺术专业应该有以电脑为主的设计实验室,它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环境设计规划以及仿真模拟;平面设计应该有以摄影棚、相机和电脑组成的视觉传达实验室。我们通常说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就是我们以实践为基础的前提保障,同时也是我们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的主流前景让我这个学媒体出生的人对其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设计业也在飞速的发展。真正的多媒体教学除了从视听上辅助教学之外,它还应该帮助我们实践,应该让学生更真实的处在设计之中。我对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研究还尚浅,它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探讨,这是一条很长的路,它将伴随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进一步的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赵润国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对问题与对策》 作者:李金梅

篇11

关键字:双主模式 情境创设 协作学习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教育技术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建构主义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的概述

自本世纪50年代起,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60年代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B.F.斯金纳提出联结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起因于外部刺激,只要控制刺激并给以适当强化,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但它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到了8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的心理过程包括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过去的知识与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联结-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自90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的建立,建构主义则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基本上属于客观主义范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则是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方向发展,特别侧重于学生的学。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观:

(一)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 Cunn-ingham)"。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自主学习,学习者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斯皮罗(Spiro et al)等人倡导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中的一支)主张, 为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通过多次进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学习者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识意义的多方面建构。

(三)学习的社会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自己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基础、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协作交流,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协作学习”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

三、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是以客观主义为指导,还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这是一个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以不同的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三种技术特性,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广阔空间,使真正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一)超媒体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超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将文、图、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将讲解、演示、测验等不同教学内容整合,将预备知识、当前知识与扩展知识整合,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在超媒体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从一个主题跳转到另一个主题,从一个概念跳到相关的演示,灵活地在各知识节点上自由浏览,学习的自控性得到提高。

(二)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情境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图形、声音和图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如虚拟物理、化学实验室。当飞行员在模拟驾驶仓进行“夜航”飞行训练时,置身于具体的逼真的“夜航”情境中,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夜航”飞行的理解,准确掌握“夜航”飞行技术。

(三)网络通信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正由单机模式向网络化发展。通过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用户终端联网,实时高效地采集、处理、制作、存储 、传输和显示多媒体信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成效。

篇12

[关键词] 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40-03

一 传媒类学生的特点及集体主义方面的表现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环境的时代性等因素的影响,传媒类学生在集体主义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

1 认知上的矛盾性

传媒类学生在进入大学新环境之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对于集体主义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摇摆性。一方面他们认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这一道德原则,认为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集体主义比较空,属于理论阐释,没有实际内容,亦没有操作性;一方面对集体的依存度较强,多数学生认为集体对于个人发展作用重大,渴望在集体中成长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能积极融入集体之中,考虑和处理问题时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问题上,很多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利益和自身发展,集体主义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认为小团体有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又置身于小团体之中;一方面他们渴望有一个规范的、严格的集体或组织对他们进行栏窆芾恚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学校或组织管理得太严、太多;一方面希望学校多形式、多方面开展活动,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另一方面当学校组织活动时,他们又认为活动无意义、浪费时间,往往会采取应付、躲避等消极态度。

2 情感上的丰富性

传媒类学生在社会角色转变过程中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情绪反应,而且呈现不稳定性。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后成为真正的成年人,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约束而独立生活,渴望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独自面对突如其来的众多人生课题时,他们又不知所措。学业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导致心理压力较大。同时面对新生活的适应、学习与考试、人际交往与恋爱、择业、就业与创业等人生难题,传媒类学生倍感压力与责任重大,以至无所适从。一方面对于自己考入传媒类院校较为满意,也乐于接受自己所选专业,喜欢自由、宽松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对学校环境、对专业学习、对老师多有抱怨,负面情绪较多,甚至有学生为自己没有考入名牌院校而深感沮丧,不能积极面对现实。

3 意志上的不坚定性

首先,传媒类学生对专业情结比较浓厚,很多学生认为“没有传媒就没有生命”,同时他们更能体会到竞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他们对于自己酷爱的专业学习更加自觉、勤奋,但是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多人忍受不了寂寞。由于个体竞争观念的强化,加上传媒院校注重个性、注重创新特有的教育方式,使原本在传媒院校氛围中集体主义观念不足的观念更加弱化。其次,传媒类学生整体重视专业学习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轻视人文社科课程的学习,这势必导致传媒类学生文化修养不高,知识面不够宽泛,发展后劲不足。再次,对于多元的价值观的呈现,他们能同时接受相互冲突的中西方文化。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表现出比较矛盾的态度,即理论上尚且认可,但内心不能真正认同,从而行动上表现出不坚定性的特征,即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后,传媒类学生对于新媒介的敏感和高频率的使用,使得一部分学生很容易沉迷网络。加之传媒类学生尚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政治信仰不够坚定,使得部分学生极容易受到网络攻击,或成为不良信息传播者的利用工具。

4 行动上的随意性

传媒类专业普遍具备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他们参与活动机会多,社会活动能力较强,但活动往往仅限于专业类活动的参与,而对于非专业类活动,尤其是集体非专业活动表现比较消极、淡漠。即使参加活动,很大一部分同学动机是为个人提升,言行上更多推崇个体,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比例较低。因此,目前出现高校讲座入座率较低,活动坐场硬性安排但执行不力,运动会、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大型活动成为运动员等专业人员的“单打独斗”,缺少了集体助威的阵容。大一学生早操晚自习流于形式,出勤率不高;班级凝聚力不强,大局意识缺乏;学生对于同学、班级、院(系)、学校之事时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时”的心态;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极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频现。更为严峻的是,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团队意识不强的毕业生在就业中也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进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传媒院校的声誉,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 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的理论基础

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马克思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传媒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提供了方向指导。“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集体,而社会和集体又是由单个个体组成的,个人与社会、集体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必然决定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内在统一。

首先,对于社会和集体而言,它对于个体是有要求的,要求个体有所贡献。人不仅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需要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当然对于社会和集体来说,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制定、执行重大问题和决策时要尽可能兼顾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在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其次,对于个人而言,应当首先正确理顺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自觉增强自身对社会、国家、集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的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人总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们通过实践创造社会关系,从而在社会关系中找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存在。所以回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也是同样道理。个人正当利益应当得到保障,但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是必须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保持一致,个人的追求、理想和抱负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绝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的实现而做有损于社会、国家、集体的事情。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所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虽然国家、社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和尊重个人劳动成果,但仍然是提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一致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三 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的对策

1 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实践教育

理论学习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环节。传媒类学生认知上具有很大的矛盾性,意志上摇摆不定,政治立场不坚定,因此对于传媒类学生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他们正确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能够旗帜鲜明地分清只有关于集体主义的思想才是先进的思想,才能引导大学生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从而澄清自己的模糊认识,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需要结合传媒类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改,调整教学重点。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目前在传媒类高校主要以“两课”教学为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R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的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增强他们抵制各种低级趣味价值观的侵蚀能力,达到理论武装头脑的效果。但目前传媒类高校“两课”因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鉴于此,必须加强对传媒类学生的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对于重要的、传媒类学生却较为薄弱的内容要反复强化,并结合一些具体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强化记忆。而对于非重点的、学生价值观比较乐观的方面进行略讲。同时结合传媒类学生专业特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课程,组织形式多样的人文讲座,通过视频、案例等活生生的案例来加强学生对于集体主义教育的认同。

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结合传媒类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和乐于实践的特点,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实践环节,主要是为解决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知行不一,即理念上认知其重要性,行动却比较随意自由的问题。第一,结合传媒类学生擅长组织活动的特长,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在内容上,与专业结合,与学生兴趣结合,有意识设置能促进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环节和内容;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创新性和参与度。双管齐下,在社团活动中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的建构。目前在传媒类高校已经运行良好的摄影协会、朗诵艺术团、戏剧社、配音社、动漫社、校报报社、校园广播台等就是典型的专业型社团。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加社团功能与影响力,同时再增加更多的专业社团,发挥专业与实践结合的优势,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通过校内开展的以小组、班级、年级、学院(系)为单位的各种活动和比赛来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比如开展辩论赛、篮球赛、接力赛、拔河比赛、艺术节等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施展个人才能,而且在活动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成积极为集体做贡献的氛围;开展创业大赛、科技节、跨专业学术沙龙等教学和科研活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活跃思维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此外还可以开展野营、游泳、爬山、自行车旅游等户外活动,在统一的集体行动中增加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攻克困难的精神,同时也能让更多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的人从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第三,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三下乡”、进驻养老院、孤儿院等活动,发挥学生的较高学历、较高思想素质的优势,把他们的智力、知识、技能等带到需要的人群中去。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各形式的社会考察活动,如民族企业考察、客家风情考察、红色旅游考察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更加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使命、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对于社会和集体的信任和信心。

2 关注学生个性和特点,注重管理育人

篇13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多媒体网络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87-01

国家颁布的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提出,对于英语教学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找到了理论支撑,即建构主义理论。因而网络多媒体教学和建构主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构主义为网络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网络多媒体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实现提供了空间。

1 建构主义

1.1 建构主义的内涵

建构主义形成于对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批判和发展中。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有三方面。(1)人的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思维的形成过程具有经验性。它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2)对于外部环境不仅仅是可以认识的,还是可以建构的。(3)人的认知发展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建构理论可以说明人类学习过程和认知的规律,发现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概念定义是如何形成。这样建构主义慢慢的发展就衍生出了新的学习理论,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 建构主义的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不是通过传授者(老师)而获得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其他人的辅助,再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随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发展,研究者提出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特征:第一,积极性。第二,建构性、累积性。第三,目标指引性。第四,诊断性和反思性。

2 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契合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积累,形成概念的过程。老师扮演的角色是辅助,而不是灌输。在这样的形式下,多媒体网络适时出现,为建构主义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多媒体网络成为建构主义教学的物质基础主要在于:(1)多媒体网络有益于学习者意义的建构,多媒体网络可以以各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如通过视,听等的结合形象,直观的展现学习的内容,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方面。同时学习者也可以网络的方便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的对于学习内容进行选则。(2)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更加有利于老师角色的转变。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教学观,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者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指点和帮助。所以多媒体网络更加有利于老师传统角色的转变和学习者学习的过程。(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下的,这样的环境不仅仅需要知识以各种形式展现,还在必要的时候要求与外界有所交流。多媒体网络教学既能满足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的展示,又能满足不受形式和场地的限制。所以说,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3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英语教学

3.1 情境的创设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具有很多的优势,教学资源的多形式化,通过网络使得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和交互教学。建构主义教学观点的必要前提是要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并且把这个情境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多媒体网络技术是目前创建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的有效工具。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集合一切有益的形式来达到效果,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的能力集合起来。

3.2 交互性

建构主义认为,最有效的学习应该在交互的作用中产生。多媒体网络式的教学能够提供各种交互功能,为学习者创造出学习者最有效的构建环境,为学习过程提供急促保障。这样的交互作用包括学习者和老师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中,老师不在是知识的灌输者,但老师仍然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

学习者和教学资源之前的互动。传统的学习过程总是学习者学习不变的教学资源。这样相对的不变的形式有时候会不适应不同个体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掌握。当教学资源以多媒体网络的形式出现,教学资源不仅仅可以共享,学习者可以自主的选择教学资源。智能的教学软件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掌握情况来调节所学习知识点的侧重情况。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来选择恰当的资源。这样积极主动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得学习者的兴趣大增,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3.3 学习者与互联网之间的交互

互联网不仅可以为学习者们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料,一些有益的方法,如今,一些好的英语学习网站完全可以实现和互联网的互动,更加提高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在一些网站上可以进行和英语的对话,听力,写作,可以对英语写作批改,给出专家意见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是学习者和智能机器人之间的,又可以是学习者网络在线学习。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只要主动的搜索,都能得到解决。这样完全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锻炼学习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者主观性的要求。

4 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应用需注意

纵使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当多媒体网络教学取代了大多数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时,学习者面对的知识一台机器,不再是热闹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形式未免会有一些不适应;多媒体网络教学以教学资源丰富为主要特点,但是如此大的信息量,有一些学习会因此迷失了学习的目标,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因此白白把时间浪费在了网络,淹没在了信息的海洋里。

所以说,网络多媒体教学仍旧不能忽略了老师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帮助明确学习的目标,帮助学习者从大量的信息里找到有用的信息。老师可以带领大家有一些课堂的互动,调节课堂的氛围。这样的模式也正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点中老师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

5 结语

多媒体网络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对于教学资源和环境,及其教学过程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尤其对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改善和和教学传统观点的变革。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教学形的形式,使得英语教学个性化。

参考文献

[1] 顾琦.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英语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0(4):152-153.

篇14

在利用多媒体辅助钳工工艺课教学的实践中,笔者逐渐认识到: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做到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而不能在实际操作中过分夸大其使用价值,更不能以偏概全,以此否定传统教学的作用,取代其他必要的课堂教学手段。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教学媒体泛用甚至滥用的现象。传统的钳工工艺学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讲解比较复杂的设计原理和操作工艺的时候,不是空洞地讲解抽象的理论,就是在黑板上繁琐地画机械构造与设备流程,学生难以明白,更不容易弄懂复杂的工艺流程。长而久之,低效的学习效率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声像、丰富的色彩和极强的动画视听效果展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图文并茂,而且一目了然、简洁易懂,加之可以同步播放的特点,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更加符合中职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和充满好奇的心理,所以也就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的欲望。

当大家都充分地认识到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的时候,往往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又会不自觉地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是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为前提,而是有意无意地把它作为一堂优质课教学的必需品,过分夸大其作用,滥用其辅助作用,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出现诸多负面影响。

2)在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很好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的同时,要避免走进“人灌加机灌”的新误区。比如在讲解等分圆周的画法、装配工艺规程、轴承和轴组的装配、工作定位原理等章节时,由于受条件限制,学生如果看不到真实的场景,就会造成教师授课难度增大,学生学习掌握比较吃力的情况。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使得这些抽象的知识、规程变得具体而又形象,为学生学习创造出最佳的学习场景,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但多媒体教学在使得钳工工艺学课堂教学变得直观具体、趣味生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减轻师生负担的同时,又往往会因为部分师生的急功近利,陷入一种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为了赶教学进度,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却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思考,轻视了对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师变成电影放映员、图画解说员,学生成了不用买票的新型观众,没有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满堂灌”形式,很难体现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先进性、科学性。

3)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钳工工艺学的学科特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沟通协调的能力。多媒体辅助钳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诸多的优点必定能够吸引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也一定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自主发展的学习过程,值得去为之探索与实践。

但机械设备都是由若干零部件组成的,而大多数零件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机械零件已经能够使用精密铸造或冷挤压等方式制造出来。但绝大多数零件还是要进行金属切削加工。通常是经过铸造、锻造、焊接等加工方式先制成毛坯,然后经过车、铣、刨、磨、钳、热处理等加工制成零件,最后将零件装配成机器。所以,一台机器设备的产生,需要许多工种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正因如此,一般的机械制造厂都会有铸工、锻工、焊工、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钳工和热处理工等多个工种。

一美的机器的制造过程,就是各个工种的技术工人的一次完美无暇的合作过程,不论哪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对整台机器的性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员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得能力,也应当成为钳工工艺学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4)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更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钳工工艺学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仿真学习实践软件,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不仅能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还可以利用人机交互的优势,弥补学生顶岗实习时间短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仿真实践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利用“装配工艺规程”等课件,指导学生模拟实习工厂的实际工作情况,根据提示进行程序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就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但在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在按照程序化的课件去组织教学的时候,学生也就在按程序化的课件去学习,如果不能及时地了解各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学习干预,就容易忽略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区别,忽视学生情商与智商的差异,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却因跟不上程序化的学习进度而失去学习的自信心的情况,造成学习成绩的参差不齐。当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时候,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因材施教,把全面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求达到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倡扬学生个性特长的目的。

5)在充分肯定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和具有重复性教学优点的同时,还要自觉地发挥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钳工工艺学课件基本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设备使用正常,随时都可以将所需要的信息和学习内容调出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可以按照某一知识点或某一设备的构造、运行学习,没有弄懂消化的地方,可以进行重复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保证了学习的质量,又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教学是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能够简化教师繁琐的教学过程,但却无法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教师的言行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一代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此教师责无旁贷,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