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会计实务培训范文

财务会计实务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会计实务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会计实务培训

篇1

一、专业理论与历史故事相结合,引人入胜

掌握一门新学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之初我并不直接讲述教学内容,而是围绕“会计实务”这个中心话题,和学员们广泛交流,给学员输入信心,让他们相信“学好会计并不难”。

比如阐述“会计”这个词,首先从古人“刻木计数,结绳记事”讲起,这就是会计的萌芽。这些简单的计量与记录行为,主要计算劳动成果,为劳动成果的分配服务,这是会计产生的根源。再比如讲到“记账符号——借、贷”时,并不马上讲如何运用。而是首先解释:为什么“借、贷不叫字,而叫符号”?把借贷记账法的发展史加以介绍:借贷记账法发明于十四世纪的英国,兴盛于世界商城威尼斯。随着日本的明治维新传入日本,我国是在十九世纪末,由翻译家严复直译的日文,把借贷记账法引进了我国,追根溯源,“借、贷”二字并不是中文,而是日文。最后说:“借、贷既然是日文,那么我们千万不要与汉语意思联系起来,它与我们所学的英文字母A、B、C,X、Y没啥区别,就是符号而已,现在我们可以任意赋予它新的含义。”课堂时间充足的话,还给学生们讲,哥伦布航海时,就是采用的借贷记账法记录下了航海费用的。接着介绍这两个记账符号新含义,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也许有人会认为有点小题大做,有卖弄知识的嫌疑,但是只有根系发达的树木,才能长成栋梁,同样的道理,教学时只有铺垫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厚积薄发。

最后,还要介绍我国会计职业的具体情况,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就能胜任一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使学员们认识到我们不太“聪明”的祖先发明了“会计核算方法”,有着丰富经营之道的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掌握这门“会计核算”技能的。

篇2

关键字:沙盘;财务会计;技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最终应该由实践检验。正确的决策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事实上企业的决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步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做出正确决策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商场上企业决策稍有不慎,全盘皆输,因此企业均不愿承担高风险的决策。在这样的情形下,基于模拟和仿真机制的体验式培训逐渐复苏。沙盘模拟就是这样一种风靡全球的培训方式。

一、沙盘模拟模式简介

沙盘是用沙土或其他材料做成的地形模型,主要用以研究地形,敌情,作战方案,组织协同和军事训练等。沙盘模拟培训源于战争中的沙盘模拟推演,它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市场变数,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讲师点评,使受训人员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全真体验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和情景。在沙盘之上,企业的现金流量、产品库存、生产设备、人员实力、银行借贷等指标清晰直观,企业结构和管理操作也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通过沙盘模拟将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员体验、学习,生动的视觉感受有效地激发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课程结束时,学员们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更透,记忆更深。

沙盘培训一经面世,就以其独特新颖的培训模式、深刻实用的培训效果受到中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们青睐,目前沙盘培训成为世界500强中80%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的首选课程。ERP沙盘模拟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并且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前我国沙盘模拟主要在高校开展,而且在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的应用并不系统深入,从中国期刊网上可以看到关于沙盘模的论文很少,在内容上也往往限于培训组织形式的探讨。不过,从市场上看沙盘模拟培训正在迅速升温,主要类别有棋类沙盘和电子(软件)沙盘两种。除了国外的专业沙盘模拟软件以外,国内流行的电子(软件)沙盘主要是金蝶和用友两大财务公司开发的。两大公司凭借在财务软件市场上的庞大实力,不约而同地在南北方地区推进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实施,并各自面向高校推出了全国性质的ERP沙盘模拟大赛,受到了校园内外的广泛好评。此外国家教育部等部门也与一些公司,如中畅公司等合作推出了面向全国的沙盘模拟大赛。

二、用友沙盘模拟规则

用友沙盘模拟背景设定为已经经营若干年的生产型企业。把参加训练的人员分组,每组代表一家虚拟企业。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企业中的重要职位。各虚拟企业是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他们从先前的管理团队中接手企业,面对来自其它企业的激烈竞争,将企业向前推进、发展。在这个课程中,参加训练的人员必须独立地做出多种决策,例如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设施的改造、新市场中销售潜能的开发等等。

为了保证整个模拟体验过程的可控性和相互之间的可比性,沙盘模拟建立了一套完整规则。从全国性沙盘模拟大赛来看,主要规则有:(1)运行流程;(2)市场开发;(3)产品研发与生产;(4)ISO认证;(5)生产线与厂房;(6)企业融资;(7)运行记录;(8)市场订单;(9)破产规则。由于每一项规则又分成若干条目,整个沙盘运行的规则体系十分庞大。

根据规则的作用特点,上述规则的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行规则,虚拟企业应该根据该类规则运行沙盘,这是沙盘模拟的核心部分;另一类是监控规则,裁判组或讲评师可以通过该规则评判和监控各虚拟企业的行为是否符合运行规则,这是构成公平赛事或保证培训各虚拟企业公平竞争的主要保障。运行规则和监控规则是沙盘模拟规则的两个重要属性,每一项规则都是两者的对立统一,沙盘模拟的规则是由运行规则和监控规则共同组成的。沙盘模拟融规范设计、运行监控和反馈控制于一体,是一个全面而简要、分析与综合、复杂而高效的规则系统。

三、用友沙盘模拟所需财务会计技能

用友沙盘模拟培训显然秉承了公司ERP理念,内容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运作、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与传统的企业培训相比,该培训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充分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新方式。在接近企业实战的培训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模拟企业的产品、市场、销售、财务、生产方面的长、中、短期策略。该培训既有助于形成宏观规划、战略布局的思维模式,又可使参加者逐渐面临多方面的激烈挑战,真实地体验企业决策对结果的影响。从财务角度而言,该培训有利于参加者形成整体和长期财务运作理念,深刻理解资金作为企业命脉的重要意义,时刻把握企业资金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运行规则上来看,用友沙盘的运行规则与财务运作紧密相连,以2007年5月份红色“用友杯”全国财经类院校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为例,沙盘运行规则与对应的财务会计技能可参见表1。

从沙盘运行的过程来说,用友沙盘对于制定投资计划,评估应收账款金额与回收期;预估长、短期资金需求,寻求资金来源;掌握资金来源与用途,妥善控制成本;洞悉资金短缺前兆,以最佳方式筹措资金;分析财务报表、掌握报表重点与数据含义;运用财务指标进行内部诊断,协助管理决策;如何以有限资金转亏为盈、创造高利润;编制财务报表、结算投资报酬、评估决策效益等方面对于分析企业财务运作具有重要的培训价值。

从财会技能的层次来看,运行规则体现的是面向单个操作项目的基础技能层次,而运行过程体现的财会技能是一种面向整体运行过程的综合技能层次。缺少前者,沙盘模拟的会计技能培训就没有存在的依据;缺少后者,沙盘模拟的会计技能培训就没有质的飞跃。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前者以后者为提升,两个层次缺一不可。

四、沙盘模拟对高职会计教育的作用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转变办学模式,无论是对于高职教育还是对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都是一种必然选择。尽管国内外教育界和实业界对于会计人员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认识和概括上并不一致,但是都把技能培养作为首位。随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的评选,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深入开展“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造和教学过程,培养面向工作过程和独挡一面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作为技术性、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比重大。当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脱节等情况十分体突出。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的理论与技能脱节问题,提高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强化高职会计教育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教育界普遍呼吁会计专业要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学研合作,学校的教师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请进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但是限于政策、专业和职业的特点,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虽然“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但这些教学方法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无法真实地深入其中、获得切实的真实体会。

ERP沙盘模拟教学实验课程顺应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为内涵,以对企业经营管理本质的深刻理解为灵魂,,提升学生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为目标,极大丰富了高校经管类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沙盘模拟排除了政策、专业和职业自身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综合应用问题,为高职会计教育的技能培养走出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袁咏平.ERP沙盘对抗课程教育模式的探讨[J].经济师,2006(11).

[2]兰亦青.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科技信息,2007(18).

[3]李刚.ERP沙盘模拟与会计实验教学创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20(1).

篇3

互联网+时代,教育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传统教育机构、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在线教育的最佳模式。精品开放课程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课程建设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注重提升交互性、主打碎片化学习、课程知识点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精品开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课程建设需要优秀的教学团体和足够的资金才能顺利建设完成,部分学校领导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建设,忽视课程的建设问题,从而也导致师资和资金投入不足。

(二)课程建设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入融合

许多精品开放课程申报时只有申报书,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学习网站和平台,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达不到课程资源共享与应用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陈旧,资源更新缓慢

随着通讯技术和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课程资源对于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已经缺乏吸引力,过去长达40分钟以上的课堂视频已经显得冗长,学生更喜欢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视频或者生动有趣的动画进行碎片化学习。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形同虚设

部分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缺乏教师和学生参与和互动。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上只有教师上传资源,却没有学生利用资源,或者只有学生在学习平台提出问题,却没有教师解答问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传统教育领域的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拥有一批内容质量较高、丰富多样、系统完整且充分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精品开放课程。该课程能满足凡具备会计基础及税法知识的高职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学习会计理论知识、提升会计实务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训练等需要。

(一)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资源的创生、储存、传播和获取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网站或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关键前提是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课程平台是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载体。“财务会计实务”开放课程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开发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或学习,能实现在线考试、在线自测、在线互动交流、在线作业提交、在线视频学习等功能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基于未来移动时代学习要求(个性化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学习)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习平台”。详见表1。

通过“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能实现泛载、移动、个性化的技能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在线网络平台、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能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财务会计实务”是学院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共同建设的重点课程,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与任职需求,在整合财务会计(院级精品课程)、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师资格的中级会计实务和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理论教学基础上,结合“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 “真账实训”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结合课程特点与需要主要建设如下资源:

1.基本资源建设。建设能系统、完整、科学反映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及利用、课程改革成果,有力支撑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资源类型上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

2.拓展/创新资源建设。建设能反映会计基本技能特点,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各类典型的反映当前“营改增”的真账案例、专题讲座、素材资源,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连接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系统、作业提交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以及集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建设能够涵盖课程标准和会计职业所需各基本技能点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修订和上传一批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涵盖会计基本技能的真账资源。

(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高校精品_放课程的建设需要完备的保障措施。网络平台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及更新、信息收集,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拓展和师资建设都需要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高校需要制定系列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保障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在精品开放课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课程负责人、教师及有关人员、应给予一定教学工作量的减免和年度绩效考核上的加分鼓励、奖金分配支持奖励。对于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在晋升和聘岗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2.资金保障。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分为课程建设前期、建设中期和验收阶段。课程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课程平台服务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后期网站维护费用等。高校应设立精品开放课程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绩效考评”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3.技术保障。为保障精品开放课程的正常运行,提高课程网站的浏览速度,可以购置专用网络教学服务器,由网络中心专人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运行维护、网络服务器系统维护和网络课程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的畅通。

四、“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特色

(一)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建设

随着数字化学习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微学习已成为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不可逾越的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在网络在线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了具有科技含量高、课堂内容短小精湛特点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生使用手机扫描课程二维码,即可登录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碎片化、移动性的微课学习。移动微课堂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库,从而逐渐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产、教、学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产、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根据会计典型工作任务和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校企共建“德永信订单班”,共同制定会计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计划、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包括会计基本职业技能实训、财务会计实务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拍摄企业会计实操微课,为课程教学团队提供师资培训。

(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有特色,实用性好,访问量高

“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平台,课程网页特色鲜明,网站内容丰富实用,有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授课计划、实训项目大纲、实训项目指导书、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等基本资源,还有企业会计案例、专业素材库、会计实操微课,会计实操模拟动画、会计考证历年真题与习题、网中网实训、最新的企业准则和财税资讯,以及专业网站链接等网络教学拓展和创新资源全部实现网络共享,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在线阅读或者下载资料。此外,n程学习网站还设置了在线自测平台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在线自测提供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测平台及时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交流活动平台包括投票、话题和讨论模块,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课后互动交流平台。

五、结语

高职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先进的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理念作为前驱,专业的课程网站开发人员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打造成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师创造性教学辅助平台。

参考文献:

[1]杨久红,王小增.互联网e时代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邰志艳.“互联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3]梁飞媛.关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8).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 信息科技;网络环境;财务会计;影响及对策

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当前代表新时期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标志。相对于企业经济发展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财务会计管理领域的逐步应用和拓展,优化和提高和了财务会计的职能效益,但从另一角度上分析,当前复杂变换的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新时期,探究相关应对措施尤为关键。

1 网络技术在当前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中的应用

所谓网络环境是指当前信息科技条件下根据某种协议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等网络工具通过一定技术载体互相联通,实现软硬件技术资源及网络文化信息共享的系统总称,网络环境不仅仅单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系统组合及其运行地域覆盖范围,还包括相关非物理形态要素。

随着计算机操作技术和信息声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经济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成为全球经济管理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财务会计系统是企业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构成,网络技术环境推动了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运行,导致网络化虚拟经济主体等新型经济形态的出现,使得企业经济活动的相关财务信息实现了电子方式运行和数字化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说,网络技术成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采集输入,加工处理、存储输出以及监管控制的主要形式,特别是网络技术优化了企业财务会计的内外运行环境,通过网络技术将内部业务资源有机融合为整体,实现了财务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协作,对外实现了商务化以及网络在线服务,为改善微观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创造了基础条件。

2 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互谅网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推动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职能的优化,但与此同时,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功能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2.1

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环境的影响

财务会计管理离不开客观环境的支持,计算机科技在企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产品生产以及财会职能的运行环境,促使企业借助网络平台立足于顾客需求和满意度来实施产品生产与开发,网络技术的应用导致传统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由垂直式趋向扁平化发展,对财务会计信息处理提出了严格要求。网络系统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人员和各种制度规程等网络环境要素相对复杂,企业财务会计通过互联网在与外界建立开放实时双向交流平台的同时,也导致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难度增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发,导致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系统故障风险、人员操作风险以及社会公共道德风险的加剧。

2.2

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

传统财务会计是立足于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基本假设理论基础之上的管理模式。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会计电算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广泛运行,导致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理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灵活多变的网络化虚拟经济主体形态的出现,冲击了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理论,鉴于网络经济主体的虚拟化及其资本运作特点,当前网络公司的成立、兼并和破产频率复杂多变,其存在时间长短极不稳定,以电子货币为主的网上交易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互联网能够有效提高交易效率,这对传统财务会计的持续经营理论、会计分期理论以及货币计量假设理论造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2.3 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的影响

会计实务是财物会计人员通过运用各种相应的会计处理方式来针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与计量、分析与核算,监督与控制等帐务处理的活动过程,它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内容。网络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使得传统会计管理组织控制功能弱化,传统财务会计通常以历史成本原则、一贯性原则、权责发生制等为计量前提实施会计核算,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运行,经济环境的复杂化程度以及市场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计量及核算标准等会计实务形成了冲击,造成传统成本会计计量核算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财务管理需求。

3 新时期企业财务会计中消除网络环境影响的措施

网络技术对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影响较为明显。当前,为有效发挥网络环境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职能的技术优势,减少其不利影响,应注意实施如下策略:

3.1 加强财务会计专业技能及网络技术培训,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人才资源是保障企业发展的要素,企业财务管理离不开科学的财务会计理论战略指导。当前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企业必须拓展有利资源,加强财务会计人才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术培训,强化其职业道德建设与服务意识;立足于实际需求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握整体性和动态性原则,创新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和理论,

3.2 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技术的开发实践,优化企业财会网络系统建设

网络环境下,传统财会手工记帐方式已被计算机功能所取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职能过多的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完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相关企业应注重财务会计信息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要充分意识到构建网络财务安全防护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重视财务会计软件开发,强化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科学管理,提高网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实效性。

3.3

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网络运行的监管控制,加强财会网络系统安全防范

从一定程度上说,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能关系着企业的发展程度,由于网络环境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必须构建成熟有效的内控机制来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传递,要进一步优化防火墙等加密技术措施,抵御计算机病毒对企业内部财会信息系统的非法拦截、窃取和纂改,加强财会人员对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处理的全程监管,从而保护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真实可靠性。

结束语:总之,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方式,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环境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在优化职能效益的基础上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新形势下,研究消除网络环境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影响的策略,对于提高企业核心实力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舒淑萍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

财政监督

2005

[2] 李国良 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篇5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会计教学; 职业能力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几乎每个综合性大学都设有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但是,面对新的经济形式,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许多新建的地方高校的会计教育,与企业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在保持会计教育“量”的增长的同时,更要加速会计教育“质”的飞跃,科学认识当前会计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

为更好地研究地方高校中会计教学管理问题,笔者进行了“地方高校会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调查”,选取了山东省孚日家纺集团等50家企事业单位、滨州学院等7所新建地方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学)152名毕业学生、地方高校的30名会计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32份,收回有效答卷205份,在统计出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会计教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要求

1.调查结果(见表1)

2.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56%的企事业单位中愿意或视学生情况接受会计应届毕业生,但大多要求学生能在3个月之内适应会计工作,44%的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成本计算等基本技能;认为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在适应社会能力方面欠缺,表现为心态不正,不会为人处事,此外,会计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但有接受事物快、素质较高等优点;认为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并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对会计人员能力的需求情况,说明了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

(二)地方高校会计教师对会计教学问题意见调查

1.调查结果(见表2)

2.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地方高校一线会计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认为我国当前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仅为3.3%,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地方高校会计教育有些地方不适应社会需要,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高校会计教育目标不切实际、教学技术方法落后、教材设置不切合实际,此外地方高校扩招所造成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对会计教育产生了影响,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适应社会和会计实务操作方面能力欠缺,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的培养。而要实现此目标,则需要在明确会计学习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材结构等方面努力。

(三)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对会计教学问题意见调查

1.调查结果(见表3)

2.对调查结果分析

绝大多数毕业生对会计理论教学效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但对会计实践能力培养不满意;由于会计专业很多毕业生在老师指导下参加自学考试、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考试,因此对自学能力方面有自信,而对适应社会能力培养方面则满意度较低;对学校会计教学环境,毕业生不满意的依次是会计专业教学技术与方法、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素质、教材情况、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这说明会计教学技术与方法的更新迫在眉睫。另外,会计师资队伍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会计教材也要因时而变。可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得毕业生较多的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是否有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学校会计教学的欠缺,这对地方高校的会计教学改革是一种借鉴。

(四)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认为影响会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调查结果(见表4)

2.对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会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较多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与学习成绩关系不大,同学没有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和“会计教育目标不切实际”是两个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就业形势的严峻和一些不公平现象,使学生曾经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此外,会计教育目标“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会计人才”与就业现实差距过大,也对会计专业学生产生了较大冲击;处于就业压力和工作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希望会计专业教学技术与方法更有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更切合实际,也希望会计专业教师素质能更高。当然,学生也承认地方高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有影响。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的总结,可以对我国地方高校会计教学管理的现状有所认识。据此,笔者对我国地方高校今后会计教学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一)重新定位会计教育目标

当前多数地方高校仍然将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会计人才”,这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评价有所误导,使得学生认为自己受过会计教育就是高级会计人才了,心态浮躁、眼高手低,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实际上,在我国会计只是一种在社会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的职业而已,地方高校应将会计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即培养具有财会理论知识与素养,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从一入学开始,就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只是一种职业,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今后谋生的手段,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其积极性。所以,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应走职业化教育的道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并教育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改革会计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设置和课时分布

会计职业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即必须改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时分布。加大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课时数,尤其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可在完成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8-16周的实践课时,通过会计实务的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提高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增加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数目,会计法规、会计理论、财务理论等专业理论课程可作为专业选修课,由学生选择学习。

2.按企业实际情况修订教材

当前地方高校会计教学所用专业课教材与企业实际有较大区别,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后,却不能进行基本的会计实务操作。因此,高校应派遣会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并聘请企业会计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结合企业实际,对当前会计专业所用教材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教材《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写。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可按企业一般业务所涉及的过程,从企业资金的筹集开始,到购入生产资料和各类长期资产、使用各种物资、资源在使用中的耗费、产品形成与销售、收入实现和款项收回、利润形成与分配等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在具体内容编写上,应以一个经济业务相对完整的企业的实际业务为例,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会计核算,并在核算中贯穿会计理论和方法,突出会计工作技能。

(三)进行会计教学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1.课堂理论教学时引入案例教学法

会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靠注入式的教师课堂面授法不能培养出技能熟练的会计人才,因此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尤其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等课程,教师应到会计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搜集案例素材,并需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将两者结合起来,掌握第一手资料,组织高水准的案例,应用于课堂理论教学,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入会计工作“现场”,充当一个“角色”,通过“实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到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2.大量采用会计模拟训练教学

当前地方高校一般仅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采用模拟手工记账和上级实习。这种教学方法重理论掌握而轻技能实践,培养出的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差。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操作,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筹划建立自己的“虚拟企业”,在完成《会计基础》理论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的模拟训练;《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完成理论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出纳核算、往来账款核算、财务物资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的模拟训练;《成本会计》课程应进行各种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模拟训练;《纳税会计》课程应进行纳税申报、出口退税等业务的模拟训练。此外,在大学会计教育最后一年,还应对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即设置出纳、会计核算、税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岗位,按照各个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会计岗位奠定基础。

(四)提高会计教师素质

会计教师是会计知识的传授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教育质量。地方高校会计教师同名校名师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深度不够、教学经验不多、会计实践能力不强等方面。因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会计教师素质:第一,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增强知识积累,提高理论水平;第二,积极开展教学比赛与交流,有条件的可组织教师去名校听会计名师授课,学习名校名师的授课技术与方法;第三,鼓励会计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岗位挂职锻炼,高校会计教师除具有教师证外,还应考取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熟悉会计岗位,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与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26-30.

[2] 张凤英,等.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9):103-105.

篇6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传统财会;职能转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24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59- 02

0 引 言

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是由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两部分组成的,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以计算器和算盘等为主,计算速度较慢,而且遇到数据较多的工作,计算起来也很不方便,容易受到计算数据、核算手段和范围等的影响,劣势相对来说比较明显,传统会计也具有参与经营决策、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等职能,但由于核算手段和范围的局限,这些职能相对有限。会计信息化具有覆盖面广,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与集成,计算省时省力等优点,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必然会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确面对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实行职能转变。

1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

1.1 对监督职能的影响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方法,它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会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以约束企业按照国家的规定开展经济活动。在会计信息化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只需要事前按照规定的预算标准和要求,把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然后在电脑上设置相关的软件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电脑的自动报警系统来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对反映职能的影响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通过确认、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传统的会计是通过手工记录,记录速度较慢,而且不容易保存。但是会计信息化可以用电脑进行数据处理、记录和保存,更加快捷、灵敏、准确,大大加快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例如在进行信息审核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系统生成机制查看账目的进出,并且随时查看,确保企业的各种账目都有明确记录,方便及时查账。

1.3 对管理职能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人员在信息采集和处理等环节真正实现了自动化,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节省了不少时间。这样的话,财务人员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其他的工作,把以前手工记录财会数据的时间用来优化业务流程,除此之外,企业与客户的财务往来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电脑上进行,并且能够及时反映处理结果,然后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来明确用户的信息诉求,提高工作效率。

2 转变财务会计职能的措施

2.1 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是加强会计职能转变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促进会计信息化模式在企I中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首先,要建立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度。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大趋势,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变化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化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企业可以指派会计人员去专业的学校进行深造,详细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和技能,掌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方法,确保会计人员能够正确快速地使用信息系统;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家使用的是相同的计算机系统设备,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在会计人员的身上下工夫,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2.2 实现部门之间职责的分离

通常,在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时候,为了减少有关人员的机会,会利用几个不同部门的人员对工作进行处理,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部分,财会人员的工作会大大影响企业的经济运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为了减少失误,确保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者必须对主要系统的开发研究、维护检查、数据记录和核算以及财务报表审查等方面的职能进行分离,此外,要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设立独立的维护和核查中心,例如把会计数据信息这一部分从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中独立出来,设置独立的管理密码或手段,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企业的财务信息都能不被外漏,从而维护和保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

2.3 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务工作是一个公司的重中之重,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趋势,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培养。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一是要强调信息的内容,着重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财会软件使用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让新员工能够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要让企业对招聘政策中的引导训练进行完善,要加强对新进员工价值观和金钱观的引导培训,让员工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做一个合格的财务工作人员,然后根据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各自技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另外,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人员,也要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便于信息维护,确保在维护过程中不出差错。

3 结 语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企业会计只有适应信息化,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必须加强专业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养,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职责分离,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从而发挥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真正作用,推动企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蔡文欣.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44-145.

[2]洪江岸. 浅谈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J]. 金融经济,2014(2):200-202.

篇7

1课程设置不合理、实用性不强

财务会计作为课程体系的专业主干课程,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过多压缩课时量使学生不但理论知识没有学明白,实践能力更上不去,而会计是一种特别强调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职业,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难以顺利就业。国内会计相关的准则制度、法律法规、税法等内容以及会计实务的具体业务操作不断更新。以前使用的教材缺乏理论依据和逻辑性,这样的教材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各种会计处理背后的内在规律。这造成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强,很多学生毕业后发现学校的课程内容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脱节相当严重。

2财务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务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教师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务操作,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不合理,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于理论知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要谈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生虽然学会了书本知识,但是无法培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遇到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不知从何下手,也不懂怎样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和财务信息来帮助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滞后

学生学习兴趣不强长期以来,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传统由教师主讲的单一模式并未根本改变,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充分运用。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创新。理论教学环节缺少趣味性、效率性,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环节由于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效率效果欠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校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手段过于单一。

二我国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方向和路径

选择基于以上我国高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相关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设置合理的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及教学内容

1.1完善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需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需侧重实践性。应提倡“理论适度,够用为限,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据此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必须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应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突出职业性和针对性,要偏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课程之间要注意重知识的前后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避免教学重难点的模糊。

1.2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环节

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多以会计六要素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不能很好体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达到以素质为导向教学理念的要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实际交易、事项的业务处理流程为主线来重新构思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个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项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掌握好教学计划中的相关知识。由于每个任务均涵盖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能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更高提升其职业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角色,变为引导和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的角色,突出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式学习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编写适用的校本教材

当前财务会计教材纷繁杂多,过于注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阐述,表面上虽各有差异,但内容上却存在大量的相似和雷同,而且有些教材中会计相关的准则制度、法律法规、税法等内容以及会计实务的具体业务操作不能及时更新,导致了教材内容的滞后,已不能很好满足素质教育理念下财务会计的教学要求。因此,编写适用的校本教材尤为重要。校本教材应紧密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按项目任务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写,及时更新相关准则制度、法律法规、税法等内容以及会计实务的具体业务操作,并尽可能增加相关案例和实务模拟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实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2.1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

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刨根究底的兴趣,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适度采用情境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案例教学法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进入案例中的管理现场,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通过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融会贯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有助于大幅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3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和财务相关软件的应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积极使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全面、形象地演示并讲解具体会计实务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强化对会计核算程序、细节的理解。特别是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同时解决因课时不足重难点讲授不能透彻深入的问题。此外,还应大力推广相关会计实用软件的应用。

3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鉴于会计工作的特色,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众多,一般可分为非正式岗位实践和正式岗位实践两个层面。在非正式岗位实践教学层面应采取与企业联合的多层次教学:首先,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增加章节项目实训,每位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授课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改;其次,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期末根据企业提供的业务资料,分小组在校内实训室进行课程的“真账实操”模拟,由企业指导教师点评、修改;三是小组之间就业务模拟、案例分析进行内容和角色互换,由学生互相点评,探讨最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该层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正式岗位实践教学层面,各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各单位签订长期联合培养协议,提供相关经费,为每位学生提供3-6个月会计、审计、税务等相关岗位进行实习并安排企业导师进行必要指导,在实习中期,由系部派专业教师到学生所在实习单位进行检查。该层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塑造良好的职业人格打下了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直接关乎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教学师资队伍,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主要源于会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部分教师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多少会计相关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得心应手,往往只能空谈理论。按照会计专业建设的要求,应当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质量较高、数量充足的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并建立“双师型”师资。一方面,在校教师要“走出去”,积极参与到企业社会实践中去,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给一线教师提供下企业实习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完善会计实务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聘请在财会方面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定期给教师进行专业讲座和培训,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充电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沟通能力,使师生沟通无障碍,唯有此,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

5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还是以期末理论成绩考评为主,这就造成了大多学生平时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寄希望于考前教师勾重点、突击复习,往往考完即忘,学习效果很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中,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尤为重要,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应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不能单纯对理论学习进行评估,应对学生理论、实践以及课堂表现综合予以评价,鉴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的相关证书的取得也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给予相应的分值比重,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并加以完善,逐步发展成为会计应用型人才。考核方式的改革能使学生对每个教学环节都充分重视,保证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职业适用性并提升竞争力。

三结束语

篇8

目前,我们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理论教学+模拟实训,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教学难度大,课程由初级到高级、从基本理论到简单会计实务再至复杂会计实务,会计原则与会计实务互相分离,以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划分章节,各章节之间相互孤立,不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之间的联系,大多仍然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这种理论与实务分离的模式使学生感到所学理论的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实训通常以现成的核算资料为基础,没有以业务驱动为动力的真实的企业环境,毕业后还是不会,成本会计教学一度陷入学生兴趣不浓和操作能力弱化的困境,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教学难度比较大,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很难有大的突破,影响了教学效果。

2沙盘教学模式的内涵

沙盘教学模式是利用军事沙盘的原理虚拟企业的部门设置,微缩企业运营过程,通过设备、人员、货币等道具的配合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直观地呈现出来,在立体仿真的职场中赋予学生相应的职务角色,分配在虚拟的业务环境中完成相关业务的过程。它是一种融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实战操作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

3沙盘课程的特色

沙盘实际上是将生产企业搬进了课堂,通过借助沙盘模具,再现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其要求眼看、耳听、手触、脑想,使学生专注于仿真的盘面,运用任务驱动使学生完成整个企业资金业务流程,解决了如何填制报表的问题,学生在有知有觉中掌握了财务会计核算原理与计算方法,提高了财务会计计算与分析技能,积累了会计知识和工作经验。

4财务会计沙盘(ERP)教学实施过程

4.1详细分工,岗位明确我们进行财务会计ERP教学的有三个班级,每班有48人,分为8个小组,每小组6人,分别是:CEO:主要负责制定总体决策,审议所有方案,对整体运营负责;采购总监:主要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及时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登记原材料明细账;生产总监:主要负责制订生产计划,按时完工,登记生产明细账;营销总监:主要负责制订广告计划,抢占订单,分析市场,了解竞争对手,销售产品;汇总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根据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计算单等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和总账等。财务总监:主要负责支撑所有业务资金需要,保证现金流不短缺,完成企业财务报表。财务总监助理:主要负责协助总监完成企业财务报表。

4.2讲解、实战、指导、点评讲解与学生总结:实战:要求小组按照企业运营模式在同等规则下完成五年的市场经营,按小组、岗位分工及其任务和流程交由学生自主操作,直至完成本岗位、本小组每一年的核算任务,每位学生完成本岗位核算任务。指导:在整个企业运营实务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处理各个生产环节经济业务或事项的财务核算进行教练式指导,学生在仿真的生产制造业环境中实操,详细考虑企业内外部运营环境,资金链维护以及订单完成情况。点评:教师在对各组核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讲评,引导学生找出解决的办法,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特别针对企业在年终报表不平的小组,要更加细心指导小组成员发现和总结哪些情况下容易导致错误,以后再这些地方尤其细心。学生总结:每一年的运营结束,要求各组CEO带领自己的成员进行年终总结,并且要求各小组成员针对不同的岗位和这一年运营中出现得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然后总结整理后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和其他各组一起分享,相互切磋,帮助共同成长。4.3成绩评定根据各小组课堂出勤和表现情况以及完成任务的准确性、速度、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企业盈利情况评定小组成绩;根据各人出勤和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和速度评定学生个人成绩。这样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牵制,共同努力。最终个人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小组成绩占加50%,个人成绩占50%。

5财务会计沙盘教学的效果

在我们的财务会计沙盘教学实践下发现该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高度仿真环境和任务驱动式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沙盘模式的自主操作、体验式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期考试中,经对比实施沙盘教学模式的班级和未实施沙盘教学模式的班级,发现实施沙盘教学模式的班级的学生财务会计考试成绩显著提高。沙盘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由于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自己负责某一核算工作,而整个企业又是一个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系统,所以,当成员对经营管理中的行为持不同观点时,就需要通过沟通和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在意见从分歧到统一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更可贵的是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的信心。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全面、动态的业务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学过、做过和做好的问题,不出校门就积累了会计实际工作经验,这就为学生就业增强了信心。

6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沙盘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提高财务会计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作者:周惠仪 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德堡.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会计之友,2008(2).

篇9

一、新会计准则对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影响

(一)对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体系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9项准则,覆盖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业务处理规定的空白。如: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列报、保险合同的规定等等。这种变化要求模拟实训教师不能只熟悉原有的工商行业知识,还必须涉猎新的金融、保险、农业等行业知识,但实际上,对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软肋。实事求是地说,现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所掌握的相关行业知识多来自于自学,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对新知识的掌握既不够科学也不够系统,从而造成解读新准则、新理论能力上的欠缺,这对于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实施模拟实训的必须性与实用性提出要求

新准则中增加了对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性,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新会计标准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客观要求,将实质重于形式列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资产计价、负债核算、收入确认和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等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惯例基本一致。通过模拟实训,确实使高职院校学生系统地掌握了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技能,缩小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距,能使学生毕业后较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缩小了理论性与实用性的差距。

二、现行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材落后

现行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材没有按新准则编排,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005级入校的学生没有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内容的学习,凭借的是考会计证、考助理会计师时的学习,内容不完整、不系统。而且新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及时制定出来,老师在讲授财务会计时,随意性较大,有些参照考助理会计师的书,但内容稍嫌简单,不便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二)学生学习做账查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做账时没有被模仿的样本。教师在模拟实训室指导学生做账时,通常是发给学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单据让学生处理。学生没有可供模仿的成品,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处理,甚至连最起码的单据装订都不知道。于是,每个学生就想当然地在教师的描述中做自己想当然的账,结果做出来的既不像实际工作中的账,也不像教师所描述的账。

2.学生学习查账时没有可供检查的账证。从查账能力的培养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往往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是顺查法、逆查法、全查法、抽查法等等,学生可以将这些概念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可以拿到满分。可是,一旦深入到真正的企业中打开账簿时却茫然不知所措。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些勇于改革的院校在查账教学环节引入了案例教学。但是,现实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案例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实际工作中,越是有问题的账簿,表面上看起来越规范。学生需要培养的是怎样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主要是告诉学生如何处理问题。会计校内实训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可供检查的账证,也就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邵阳职院)高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构建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邵阳职院针对教材滞后这一无法避免的事实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安排:1.学校统一组织安排针对新会计制度、会计实务和理论新问题的业务培训班和研讨会。2.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和骨干教师针对会计前沿问题举办讲座,并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参加校外各类学术会议。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逐步提高会计教师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会计实践课的教学能力。为此,邵阳职院会计教师可通过校外会计兼职或其他途径到企事业单位亲身体验一些会计实务操作,同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些既有丰富会计实务经验又有较高会计理论水平的财务人员来校举办讲座或兼职授课,以提高会计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水平。3.针对会计模拟实训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及实训指导书的编写、教学方法(包括备课、讲授、展示、辅导、练习、实训、成绩考核和评定等)的改革、模拟实训室的改进等系列内容,将环境模拟、角色模拟升级为对真实经济业务的核算、对真实账务的检查和对真实会计资料的分析、运用。也就是将从书本中学习会计转变为从真实的证、账、表中学习会计,这不单是实训方法的改革,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革。提高学生做账、查账、用账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训内容。

(二)实际训练

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应对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信息化变得极其重要,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是提高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途径,所以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是研究的重点,促进会计信息化在会计核算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

1.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导致其愈发向多元化发展,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同时又很难协调相互之间信息的使用内容和时间,所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目标;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无形资产(例如:商誉、版权、专利权等)在财务报告中逐渐变得重要起来,高层管理者若是不加以重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给企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损失,这样说来信息化对报告内容(仅仅是无形资产)产生了影响;受信息化影响财务报告由纸质报表转变为电子版报表,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使用效率。总而言之,信息化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主要在财务目标、财务报告内容和报告的直接载体三个方面。

2.对会计模型产生的影响

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模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不仅仅只是监督和核算两个方面,还包括基于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高层管理者通过财务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管理;统一了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之前,二者虽有内在联系,打算彼此之间的干扰程度可以忽略不计,会计信息化改变了这种状态,模糊二者的的部门关系完成统一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产生的问题

虽说会计信息化给企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都是积极有利的,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

1.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会计信息化虽然提高了各单位部门处理财务信息的能力,但是却给更改会计信息提供了“方面”。其原因脱离了纸质载体的束缚,仅仅从电子版鉴章辨其有效性。同时,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相关政策法规出台的速度,而且短时间内又很难贯彻落实和实施有关政策法规。所以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各方面的财务管理就会迎来更多的政策法规问题。

2.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不够安全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发展平台,所以说,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和会计信息的安全息息相关。计算机不稳定的工作环境极易导致会计信息的损坏甚至丢失,严重影响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计算机给会计信息化带来方面的同时也带来了泄漏财务信息等隐患。

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传统的手工记账要高出很多,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知识的深入掌握和运用,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简单的安全维护。但是现在有部分财务人员不熟悉财务软件影响专业技能的发挥,所以说,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不仅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某些负面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化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1.强化法制建设,加强财务内部管理

为保证会计信息化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综合分析会计信息化特点和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加快立法速度,扩大立法范围。财务部门要大力宣传《会计法》,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对会计法律的认识。同时,加强财务内部管理,对于不同分工的财务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执行用户权限分级管理授权的新兴式工作模式,加强软件访问限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手段,例如:安装防火墙。最后将会计信息按重要程度分类,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要制定特殊的材料备份,定期备份财务信息。

2.提高软件安全性,建立完善会计电算化制度

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若是想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就要注重维护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维护,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工作。这就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提高财务软件的有效性、实用性、通用性和安全性。对购入的财务软件进行升级,提高财务软件对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适用性。同时,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制度,针对企事业单位自身在处理会计实务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不断加强完善会计电算化制度。确保财务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好会计传统的手工记账平稳的过渡到会计信息化管理。

3.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转变财务人员传统的记账观念,提高他们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对于财务管理积极有效的作用效果。然后组织财务工作人员定期学习培训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培训讲座丰富财务人员的专业实施,有关部门还要结合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软件制定详尽的计算机操作培训课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效率。为满足财务工作在会计信息化的新形势下顺利开展,还要求财务的管理者具备多种高要求的技能,培训和学习不只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还是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这对一些年纪稍长的财务工作人员更是如此。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不光是简单的系统操作,还有基本的故障处理能力和信息安全维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7)

篇1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实务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经济交易事项层出不穷,对一些传统的经济交易,会计制度一般不能及时规定,会计标准的规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标准的规定,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种资金流转的动态体系,而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则是维持这一体系运转并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在财务工作中,我们仍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去解决。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紧密结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恰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完整、准确反映各类经济业务,为使用人及时提供有效信息。

1中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曾经有一个企业老总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非常希望企业的财会制度健全、规范,但是对聘请的财会大专毕业生不放心,老总自己兼任出纳,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现金,甚至从自己个人的存款账上直接发放工资,进货取现金,很多购买的存货及费用开支无正规发票,账务处理难度很大。造成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

1.2会计造假、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由于财务会计管理力量薄弱,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监督不力,致使企业经济交易行为违法、违规现象严重。有些企业无视国家的法规、原则和制度,乱搞非法筹资和非法投资;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乱调账目;乱发工资奖金、乱分配红利;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非法目的而在会计凭证、账目上故意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还大有禁而不止之势,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造成了损失并产生了消极后果。会计造假、违法违规,我们通俗称之为假账。假账一直被人们视同“洪水猛兽”,它犹如一只隐形的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假账一般是指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财会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物,是伴随着会计工作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主要有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形式,做假的常见手法主要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偷桃换李,电脑作弊等形式。

1.3会计人员的工作分配不明确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中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有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一般定期来做账。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知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另外,一些改制后的中小企业大量使用原国有和集体企业临近退休或己退休的老会计,这些企业会计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会计人员,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知识更新较慢,无法适应新的会计核算要求。他们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知识,对税务部门要求的网上申报无法适应。

1.4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

《会计法》对企业会计的监管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从国家立法角度看,对会计工作的监督责任均已落实,但从对企业监管的实际效果看,对企业会计的监管缺少协调机制,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中小企业中会计职能弱化现象仍在蔓延泛滥,实际监管的效果很不理想。纳税管理刚性虽强,但只管税款进库;政府审计权威很高,但鞭长莫及管不了那么多;中介审计虽称独立,但时有同流合污;银行监管只管收付,无心管理企业会计;财政工作大事太多,监管只能抓大放小。会计监管如此松散软弱,企业违法违规现象自然就有了生存的空间。受企业领导及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设计,也没有分期的规划目标。企业经营不稳定,没有长期打算,再加上会计人员更换频繁,更加剧了这种管理体制上的混乱局面。会计人员只管眼前及表面的事务,根本无心进行业务建设;有些单位的管理混乱、信息失真。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单位没有内部控制的职能,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2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的对策

2.1明确会计核算主体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的组织形式无法人资格,却要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以其出资额负有限责任。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都存在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的问题,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组织结构也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会计工作规范等都很少,有也不全面,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稳定有效的委托机制。然而,中小企业在高度集中的家族化股权结构下难以建立稳定的委托契约。因此,必须对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股权结构优化是保证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快速成长阶段以及稳定发展阶段顺利过渡的关键。

2.2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者填制,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已经发生或其完成情况,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原始凭据。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编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防治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2.3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建设,加强会计监管力度

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它们由两个不同的主体构成。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的执法行为。它主要是会计通过审查、报帐、记帐、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我们会计人员是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必须依据国家的法规政策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做到以法理财。当前财会领域的根本大法是《会计法》,只有把《会计法》的内容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才能做到有法必依,从而使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的保障。

2.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市场经济发展给财会工作增添了新情况和新问题,财会人员素质愈发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本领,提高贯彻执行政策的水平,可以采取定期培训考核制度,职称晋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等等,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适应会主核算要求。其次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建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诚信原则、诚信品质,从而建立起防范虚假财务信息的第一道防线。

2.5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社会监督是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通过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可以考虑对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单设一个“小企业管理记账”从业资格,只有具备这一资格的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才能从事这方面的服务;对于具备此资格的执业机构和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增强其执业能力;国家应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对其收费做出相应规范,以促使其公证地为委托户开展服务;由税务部门对中介机构年末签证或对其出具的会计报表进行必要的稽核;机构除了记账,报税外还可以扩大服务领域,全面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指导与支持工作。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但也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努力,会计规范化工作只有在内外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指导教师: 张艳莉)

参考文献

[1] 王世定,赵治纲.最新企业会计实务操作[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秦雯,等.中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技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篇12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课程一般有两种模式:

①“基础应用型”模式。该模式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或称“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和“电算化会计”(或称“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会计学”、“会计应用软件”)两门课。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就是这种“基础”+“应用”的模式。

②“系列应用型”模式。该模式是在设置系列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再设置“电算化会计”课程。例如,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会计实务电算化”两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又如,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教学改革设想中打算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决策与控制”、“电算化审计”三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财政部教育司编《会计学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P16)。当然,其他高校设置的课程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均可体现一组“系列”课程和一组(门)“应用”课程的模式。无论是“基础应用型”模式,还是“系列应用型”模式,它们均独立于会计系列课程之外。

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各门计算机课程内容与会计系列课程内容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教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而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又不懂或很少懂计算机知识;二是现行会计课程教材(除“电算化会计”外,下同)不反映计算机应用知识,也不要求专业课老师补充讲授计算机应用知识;三是计算机数量配备不足,无法做到两类课都安排机时。

2、单一的“电算化会计”课程,解决不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问题。1995年4月27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的三种证书、即初级证书、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从能力要求看,可概括成以下三种能力。

(1)初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有关汉字系统及应用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的工作原理五个方面,笔者简称为“操作能力”。

(2)中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能力。要使财政部评审通过的通用会计软件更好地满足各个企业的不同要求,需要用户自已定义参数,如建立科目代码、设定计算公式、定义分配方法和结转方法等,这称为系统软件的维护或参数设置,笔者简称为“设置能力”。

(3)高级证书要求一少部分会计人员具备“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的能力。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开发出用户所需的会计软件,必须了解和描绘用户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明确系统具备的功能,改进现有系统模型,形成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它是系统开发和系统维护的前提。分析、开发和维护的能力。笔者称为“开发能力”。

目前,高校“电算化会计”课程按财政部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和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能力”,包括开发工具、开发方法、开发系统(工资、固定资产、材料、销售、成本核算系统)和电算化审计五个方面。学生学完这门课后,仅仅是对部分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初步的设计。当他们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不会操作现行会计软件;在未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仅靠学校掌握的“电算化会计”知识,无法开发成套的会计核算系统软件。事实上,从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看,无论定点开发还是开发通用软件均有专门的公司从事这种业务。要求我们现在的教学能使学生具备完全的软件开发能力也是不现实的,仅能提“初步的开发能力”或具备“开发软件的基础”。这种单一能力距离国家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操作能力,设置能力和开发能力还很远,则高校改革教学,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力迫在眉睫。

3、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实际工作中的电算化仅仅体现在会计核算上,虽然会计管理的软件已在开发,但应用的不太多。而西方国家早就从会计核算电算化转向会计管理电算化了。仔细分析我国会计核算电算化的现状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会计人员是“傻瓜”操作员,是计算机的“奴隶”,他们对会计软件不能运用自如。反省一下高校会计教学,会计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两层皮,使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显得很窄。因此,只有在各门会计课程上都用上计算机,才能开拓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才能克服“傻瓜”操作员的缺陷,自主地运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使计算机不仅在会计核算上,而且在会计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

二、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1、两类课程安排相协调。会计教学计划必须按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充分反映知识平铺、交叉、循序渐进的要求。计算机的系列课程应先于会计系列课程,同时会计系列课程的电算化,首先是已学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直接应用,然后是后继计算机课程知识的追加应用。例如,在第一、三、四、五、六学期分别安排“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电算化会计”课程与此相适应,在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学期,分别安排“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高级会计”、“审计学”、“会计实务考核”课程。其中,“基础会计”课程首先是直接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完成规定任务,如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各种记帐凭证、各种明细帐等,待“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学完后,再运用Word编制“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成本计算公式、编排有关图形,并登记帐簿。2、计算机知识运用时分合结合。平时,各门会计课程运用计算机知识是单项的,分散的。一般难以整体运用。因此,有必要在最终将两类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笔者认为,在第八学期学生即将走上社会前设置“会计实务考核”课程,一方面进行手工操作,综合各门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进行计算机操作。综合各门计算机课程知识集中运用于会计,这种分合结合的方式反映了会计学科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3、列人教学计划,教师引导,指导为主。将计算机课程知识应用于各门会计课程,并不是要增设新课程,而是对已学知识的串用。为了保证串用的成功,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上加以反映。例如,在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分别设置“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等电算实践项目,并相应确定一定的机时。其次,将各门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问题编写成“电算化指导书”,每门指导书中列示若干个电算实践项目。提出具体应用要求;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操作。还应编制“电算化操作手册”,向学生提供详细操作步骤和范例。这样,教师在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指导、布置、检查和考试验收等作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充分得到发挥。

三、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具体设计

下面以会计主干课程为例对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进行设计。

(一)基础会计电算化

l、将已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1)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材料明细帐、应收帐款明细帐、成本计算公式(含分子、分母两行排列格式)、生产成本明细帐和各种记帐凭证;(2)用图文混排系统SPT进行成本数据的图像编辑;(3)用CCED打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2、将后续“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知识追加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①成本计算公式的编写;②图形编排;③帐簿登记。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

将“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中word、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包括:外币核算、坏帐核算、存货实际成本计价法、存货计划成本计价法、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折旧方法、工资结算和工资附加费核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销售业务、利润分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三)成本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成本计算、分批法成本计算、分步法成本计算、成本分析。

(四)财务管理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最佳余额确定、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应用帐款最佳余额确定、存货最佳额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经营杠杆、对外投资决策、筹资政策的选择评价、资金成本计算及应用、财务比率综合分析、财务计划编制。

(五)管理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管理会计”。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目标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利用经营杠杆进行利润预测、边际利润最大的产品组合、销售顶测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分析、内含报酬率敏感性分析。

篇13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 内部控制 服务质量 理论研究

一、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趋势

会计国际化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资本市场运行的需要,各国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上逐步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与实务相一致,采用国际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计量方法。在我国,会计国际化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另一个则是会计实务上的国际化。其中,会计准则国际化在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上起到核心作用,同时也体现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质量和进程。会计实务上的国际化是在细节和具体操作上与国际会计实务相趋同。总之,会计国际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趋势。

二、我国会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市场化程度不高

会计准则市场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其市场独立性和公开化,准则对实务的指导上的即时性。当前我国的会计改革中,会计准则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市场化程度不高。其表现之一就是,会计准则制定行政干预过度,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其二是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公开化和法制化。此外,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缺乏一个整体一贯、层次分明的逻辑框架性的体系,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很难形成一个合理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其次,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很多准则性的制度不能满足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准则规定方面欠缺综合考虑。比如,我国会计基础假设分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所谓货币计量指的是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统一的货币计量也存在缺陷,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公司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企业只能在财务报告上补充披露。

(二)会计实务操作方法不统一

首先,在对会计实务的改革中,我国的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交易事项相似性越来越大,两者交易环境也越来越趋同,但是对于这类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上,我国在具体会计处理上没有形成与国际会计实务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同一业务账务处理不一致,导致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或境内居民企业合并境外子公司财务报表时必须重新调整账目或进行重分类调整,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与人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同一会计主体境内外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其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经济交易事项在西方国家已经相当普遍,但在我国会计实务上还没有反映。或者说我国一些特有的经济交易事项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规范,实务操作中的这种脱节现象让会计主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之际,无法从容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

(三)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当前, 我国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严重滞后于会计行业的发展。现行的会计立法只重视行政处罚,轻视民事处罚,有些法律计划经济色彩较为浓厚,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相关法律制定上也不够规范全面,法律之间的存在诸多冲突;会计监督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会计理论研究方式不科学

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深入会计理论的研究,才能找到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变思维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促进会计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当前的会计理论研究更多的侧重于如何体现企业受托责任,对其他利益相关人的会计信息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样的研究方向思路过于狭窄,不利于提出新问题,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

在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方面,依旧以传统、规范的理论分析方法为主,实证验证方法比较少。如果研究成果缺乏实证性,就会导致研究的成果理论性太强,由概念到概念,看似推理严密,但很可能与实际的会计实务相脱节,不能指导实际的经济生活。

在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体系有待完善,依旧以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二元研究体系,缺乏多元化的研究体系。

三、我国会计改革的措施及其建议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改善会计执法环境

法律法规是一个规范性的文件,对于会计的改革和发展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因此,要发挥法律法规的指导作用,指引和规范各会计主体的行为。其次,要发挥法律法规的评价职能,评价会计主体的行为是否合法。此外,法律具有教化的功能,它对会计主体、会计法人的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都有着指导作用。因此,在会计改革中,应该发挥法律的教化功能,引导会计主体依法行为,调整法律和经济的各种关系,保证会计改革的顺利实施。

要解决当前我国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形成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全面修订有关会计立法,解决法律制度上的冲突。最后,要培养一个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而净化法律环境,保证会计改革的顺利实行。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的服务质量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存在许多问题,内部控制的弱化表现在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互相牵制的制度不周密。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程序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些企业会计部门的稽核、对账流于形式。

因此,企业应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服务质量,从而为会计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内部控制,首先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监督和考核,将内部控制的内容责任化,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最后,要定期反馈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从而及时修改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会计的服务性质的职能也愈加多样和复杂。我国的会计行业,在加入到WTO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很多国际会计公司抢占我国会计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我国许多优秀的会计人才被高薪挖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市场份额减少,业务风险水平加大。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行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开拓跨级服务行业的业务范围,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方面,首先要建设会计人员相对应的会计管理体制。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重管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企业进行独立管理。其次,保障将全社会的会计人员纳入到管理体系中,逐步建立其企业管理、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管理新模式。最后,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教育步伐,寻求国际合作。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对其知识进行更新。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实现会计理论研究创新

实现会计理论的研究创新,首先要实行会计理论的目标定位,与国际研究模式趋同。将企业会计研究同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联系起来,拓展会计研究视野。其次,要注意推行实证研究方法,用实证研究弥补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不足,实事求是,大胆假设,对实证加以分析、求证。最后,要积极拓展会计理论研究新领域,不仅将会计研究的目标集中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更应该延伸到法务会计、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

四、结束语

我国的会计改革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上述问题,还应该拓宽视野,积极寻找新方向,找出新问题。在会计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实现会计国际化,使得改革后的会计体制与国际趋同,帮助会计主体有效的防范风险,提高会计主体的风险应对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大宽.当前我国会计改革的经济环境与立足点.财会通讯.2011(11)

[2]李卫斌.会计价值论.东北财经大学.2012(12)

篇14

【关键词】经济矛盾 会计国际化 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凸显的矛盾

1.1 经济全球化发展与利益分配不合理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提高。我国原有利益分配制度陈旧,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的配置和发展,缺乏科学发展性。

(1)资金配置不合理,企业创新环保投入少。当各国经济逐渐融合,贸易发展迅速加快时,我国企业的资金配置制度更新却仍然停滞不前,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少,过多注重市场运作的资金投入,使我国用在创新和研发自主技术上的资金过少。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权,渐渐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显得软弱无力,难以独立发展。再者,利益分配制度的滞后,使得我国一部分企业仍然停滞在以前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中。企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方面投入有限,企业利益在环境保护和企业投资建设中分配严重不平衡。分配上的不合理规定,也使得外国企业大量涌入我国,争相使用我国低成本的能源,从而导致我国能源资源越来越困乏。最后,企业在资金上配置的不合理,与国际上公认环境问题处理的差异,更使

(2)趋同会计准则,增加反倾销胜算。据以往反倾销案例来看,我国遭受反倾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相符,导致别的国家对我们的会计核算不信任。企业产品的价格和成本都是通过会计资料来反映的,不同国家与企业的产品进行价格比较,通常是比较能公允反映会计事项的会计资料。而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出来的财务报表,成为反倾销当局确定产品成本的最真实公允且可比的信息。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国际化,使我国产品成本的核算更加的趋同国际,增加了我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程度,缓解了反倾销投诉的压力,为反倾销应诉提供有力的帮助,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统一会计交流语言,降低我国贸易成本

(1)统一会计交流语言,提高资本运用效率。投资者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当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借助会计资料来进行投资决策。如果两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不同,那产生的会计资料就会存在差异,当投资者对外投资时,很难准确的进行选择、判断和决策,并把投资资本高效率的进行配置,这就会导致资本的浪费。

(2)统一会计交流语言,节约会计资料对比成本。国际交往中,如果大家都说自己国家或者地区的语言,任何交流都必须通过翻译,这显然会对国际间的深入交流产生障碍,增加交易成本。同样的道理,当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会计准则的不同会导致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从而需要对不同的会计资料进行转化阅读,这样,就会增加许多本不必要的翻译成本。所以,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推进会计语言的国际化,可以减少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中的“语言”障碍,节约贸易成本。

3.3 会计准则国际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各企业均采用与国际统一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这对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国内外信誉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均具有重要意义。把会计准则国际化,能让我们编出的财务会计报告更加趋向国际化,增加其他国家对我国报表的信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当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时,更容易对外反应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也更容易进行融资。

4 会计实务国际化的落实和发展

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是指导会计人员编制出满足投资者使用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随着贸易往来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化越来越重要。我国一直在不断的努力改进,以便与国际更好接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为了使会计在实务上更加国际化。可是实际上,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不成熟,企业间的交易不规范,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以形成,特别是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有失公允,严重影响了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我国的实施。相比而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更加艰巨。

会计实务国际化难以落实的原因,首先是法制环境的制约。会计准则更新不断加快,有关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却迟迟没有更新,所以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法律空缺,或者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即使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出台,也难以认真执行。其次是企业领导不重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高,许多不进行对外贸易的小企业不予重视,认为事不关己。还有就是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学习新的会计准则对许多老会计来说无法在短时间完成,加之企业领导的听之任之,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导致我国会计信息长期难以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近些年来,我国在会计教育和会计后续培训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不太适应,致使会计准则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5 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措施和建议

会计国际化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优化经济结构,约束企业行为,促进社会和谐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更好的在企业中实行新会计准则,实现会计国际化发展,更快的和国际接轨。

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但是,会计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会计国际化在建设和完善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使其既能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凸显的问题,又能符合我国的国情。

针对在实际企业执行中出现的会计实务国际化没有得到充分落实的情况,应该(1)完善法律中关于财务会计的规定,规范关联交易,严格会计执法。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披露准则、公司决策程序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遏制有失公允的交易。(2)严格会计执法,包括对会计主体本身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格执法,同时对会计监督机构进行再监督。(3)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给企业的会计学习贯彻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会计进一步国际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不断满足国际化,在会计实务的实施中不断贯彻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加满足国际化,不断的朝前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