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范文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篇1

一、我国在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进行发展,经济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应用型的人才,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自身实训的要求不断的提升,以此来不断的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中职院校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训技术的教学,将学习和就业进行联系,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指导,将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结合,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实际的工作,最终达到适应岗位的目的。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自身实训知识的积累。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实训教学方式运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实训方面知识的培养,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重视基础的知识教学,重视理论的知识,对实践关注的较少,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失。

二、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

进行实训教学基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零距离的接触到一线的岗位,从这个方面出发,教师是进行职能传递的重要部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自身的实践性是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尽量的完善自己的缺陷,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倡职业化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作为搭建学习平台的主体,应该建立一部分的实训基地,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践的活动,尽早的接触社会,从实践的渠道获取较多的知识和技巧,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对自身的技能进行培养,在进行实训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的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积极的根据自身的实际主动的进行学习,从而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传授者向着参与者的角度转变,通过一定的模拟竞赛的形式,将学生的基本能力、科研能力和学科设计进行培养,和专业的知识进行匹配,娴熟的进行新型行业动态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构建高职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框架。

三、构建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政府的扶持。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政策的指导和扶持,要想在高职院校中对教师实训进行指导,就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在高职院校中将教师实训的体系进行建立,政府部门进行一定的沟通,建立一批素质较高的教师实践培训基地,有规律的组织高职教师到实训基地展开相关的业务培训活动,使得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相互之间进行一定的沟通。在进行实训的培训中,将一些具有专业骨干教师的必备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核,政府部门在确定人员资质的过程中需要健全职称评审制度,明确实践实习在职称晋升中的权重系数。例如政府可以组织专业的考试和面试,对教师资格的评定内容不仅需要教师将专业的知识进行讲授,还需要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在学生中的欢迎度进行一定的调查,综合的反映出教师的日常能力和基本的教学素养,使得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各项专业素养的同时关注自身的实践能力。政府的作用是进行策略引导的重要方式,政府的规范才能将整体的规范建立起来,因此政府的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发挥。

(二) 提升学校的关注度。政府部门的指导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也应该不断的增加自身对实训的重视程度,鼓励教师积极的参与政府组织的各项实训活动,配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将自身的实训能力进行一定的提升。特别是船舶专业的院校,因为需要学生实践性较强,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学中需要许衡,并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训计划的制定,提升教师的实训能力。例如可以和大型的船舶公司合作,让学校和船舶公司合作进行项目的研发,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优势进行产品的研发,学校可以企业的效应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还可以将自身的研究成果申请国家的相关专利,这样可以吸引企业主动的进行投资,对学校来讲就可以利用这样的优势将学生和教师引入到实践的工作中去,在合作上取得的优势可以作为学校提升自身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三)提升社会的关注度。高职院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是进行实践的教学,能够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性人才,使得其能够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中去,为社会服务。只有教师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学生的水平才会充分的进行发挥。因此在进行高职教育的发展中,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社会的推动,只有这样才能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将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不断的推动起来,使得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媒体的作用,将教师实训前后的教学对比进行报道,使得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直观的表现在大众眼前,让社会认识到教师实践的效果,提升社会的关注度。还可以和较为热门的电视台进行合作,将学校的一些实训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将教师和学生水平的改进进行报道,让其他的学校认识到这种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的进行该项活动的安排。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师 综合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28-01

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我国的各类学校,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而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体育教师要具备优异的综合素质,因为体育教师担任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重任。但是当前,仍有不少学校遵循应试教育的理念,放松了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存在很大的偏差,道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弱化,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而且部分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新发展的要求,导致教出来的学生不合格,达不到社会的要求。所以,当今社会要实现学校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和改善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1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1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是指从事体育教学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开展教育教学的前提,因而体育教师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知识、人体科学理论知识以及应用学科理论知识。其次,体育教师要拥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渊博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体育教师深刻理解体育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体育教师要拥有教育学科知识,因为体育教育并不是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相连的,而且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日益紧密。最后,体育教师要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技术知识、多媒体技术知识等,能够将新方法和新技术带入体育教育的课堂教学之中。体育教师只有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够让学生信服,让学生敬仰,才能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1.2 体育教师应具备强健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可以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是体育教师顺利地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动作、展示运动技术示范、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体育教师的外在仪表和形态会给学生最直接、最深刻、最强烈的感受,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拥有干练的体魄,即要有匀称的体格,结构完美的身材,结实发达的肌肉,准确优美的动作,高超的柔韧和协调性,自然大方的风度以及旺盛充沛的精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体育保持长时间的热情。

心理素质也是一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强烈影响力的教育力量。所以,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要拥有严密的思维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品质,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促使学生向社会要求的健康方向发展的保障。

1.3 体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道德素质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师的信仰,约束着教师的道德,支配着教师的活动目的和方向。因此,体育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要热爱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主要任务,切实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要加强对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忌感情用事、将个人情绪带入体育教学过程中。

1.4 体育教师应具备全面的能力素质

体育教师要具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示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等,组织好教学内容和步骤,管理好课堂秩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能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能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2 培养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2.1 重视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学校要切实改善职前的体育教育水平和职后继续教育的质量,组织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让体育教师通过在职及脱产学习、教学比赛、会议交流、参观访问等方式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2 强化现代管理模式

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师的具体情况,建立起有时代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符合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调整和制定教师补充、聘任、培养、考核、晋升、奖励等规章制度,并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强体育教师之间的竞争激励性,促进体育教师自发自觉地通过各种正当途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2.3 加强师德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师德教育,使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保证体育教师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安心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2.4 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学习

首先,体育教师要采取一切办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学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保证自己能够紧跟教育的发展步伐。其次,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努力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并摆脱陈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储备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现代社会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最后,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研究,积极开发课题,开展集体攻关,实施科研奖励制度,建立学术交流制度,让体育教师强化自我科研意识,牢固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学科研究专家,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及物质待遇、组织体育教师参与实践等方式来培养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一、要有优良的师德

只有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那么,怎样培养优良的师德呢?笔者认为:

1.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经常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领会其精神,坚持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操。

2.在教学实践中铸就师德。高尚的师德不只靠道德认识就能形成,也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要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不断认识、深化而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凝结成一种师魂的结晶。

3.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有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把道德原则和规范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化为自己行为的品质。其次,应善于对自己行为监督,增强自制力,在无人见处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做到自重、自爱、自律,使自己的师德修养到更高的境界。

二、要有精湛的教学能力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提高教学能力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呢?

1.改变教育观念,认识应试教育存在严重的弊端。只有看清应试教育的弊端,才能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观念,才能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追求构建学生主动、和谐、活泼发展的最高境界,构建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2.加强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俗话讲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随时充电、读书,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还要读杂书,就像吃杂粮人更强健,使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渊博知识。

3.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规律的把握、手段的运用、现象的思考、契机的捕捉都具有及强的专业能力。

三、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

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健康,才能维持身体平衡的协调稳定,消除各种精神压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幸福、快乐地工作生活,那么怎样调节和修炼呢?

1.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有不少市场的现实生活里,作为有知识的教师应该树立起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反击不合理的信念。

2.培养积极的认知评价。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健康的心理标准,积极地去面对一切,千万不要追求完美主义,从而想入非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认知能力,凡事都能超然于外在无关因素,灵活地处理各种事件,同时要克服极端思考,任意推断,过度引申、无限扩大、消极选择、过分自责等思想,维护心理健康。

3.学会心理调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相关状况,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建立健康意识,促进自我身心健康成长。其次要冷静分析问题,要妥当地采取对人对己负责任的相应措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再次,要多学习一些“自疗”手法,通过自己的学习体悟和自省,从对人生的感语和发现中,寻找真正的快乐之道。同时,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一辈子,要把一些不快乐的事件在体育锻炼中发泄减压。

四、要成为创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篇4

关键词 幼儿教师 综合素质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26-0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公立、私立幼儿园以及托儿所等争相建立起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学前教育仍然不能满足家庭的需求,并且在质量上也不能得到满足。当前,政府部门已经对学前教育进一步重视,幼儿园教师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结合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应当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

当前,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主要承担的是相应的社会责任,幼儿教师作为对幼儿健康的护理者,同时担当着与幼儿游戏的玩伴,以及认知发展的引导者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者。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以及综合素养方面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在职业素养、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的幼教职业教育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在实践中也很难进行落实,使得许多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不扎实,教育理论不创新,职业道德不高等方面,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有所不足。当教育理论以及专业能力的素养方面存在缺陷,幼儿教师就很难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深入的分析,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一些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会丧失教学的兴趣,疲于应付教学活动,甚至有一些幼儿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情况,阻碍了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向更高层次提升。

二、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策略

(一)职业道德的培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基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因此,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幼儿教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幼儿教师培养中,需要对教师在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时候,深入地挖掘教师的德育因子,培养教师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认识到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而建立自己的爱与责任。依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指导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建立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同时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用积极的态度与精神感染幼儿。

(二)专业知识的培养

幼儿教师在进入幼儿园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大多数已经在师范院校内接受到了良好的理论教育,包括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的基础理论,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在这一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教育规律的掌握,从而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些理论知识需要充分地与现实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发挥。教师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认识,了解幼儿的发展共性与特征,并且针对幼儿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运用所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来选择适合的教育引导方式,并且设计科学的教育方案,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幼儿。

(三)专业技能的培养

幼儿教师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就需要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合理的教育观念蕴含其中,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在针对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并不只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形成的,它还需要学前教育的学生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并且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形成、锻炼各种专业技能,并且促使专业技能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训中,需要运用开放的教学环境,积极创建教学情况,让学前教育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通过模拟角色来组织幼儿课堂活动,将自身各种技能转换为组织幼儿教育活动的各种能力,从而使自身的各种专业能力得以锻炼。

学前教育阶段所接受到的专业技能在入职后应当经常性的训练,并且进一步深化。尤其应当注意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能力的提升,并且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加强教学引导,积极利用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来提升幼儿对于社会的认知,同时加强与幼儿、教师、家长、社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幼儿教师的个人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提升专业技能方面还应当积极与同事进行交流,相互切磋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并且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活动去,集中大家的精力与智慧解决教学难题。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幼儿教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针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当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培养,并帮助他们融入教学情境,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并且加强专业知识的累积,积极运用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赖竹婧.浅谈职后培训对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4):51-52.

篇5

摘要: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观念、能力素质、师德、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对高校教师潜力挖掘途径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教师;潜力挖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22-03

随着21世纪社会对一专多能、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综合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主要围绕着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六个方面内容进行。[1]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高校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当代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潜力挖掘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国家的兴衰依靠教育,教育的兴衰依靠教师。高校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力量,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同时又是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和水平,决定着素质教育实施的成败。“名师出高徒”,以教师渊博的学识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直接或间接地去影响大学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高校教师不仅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本身又是高层次的文化、科技工作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不仅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各个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担当起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

二、高校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方面

高校的部分教师特别是理工科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只是对于大学生业务素质的培养,而其它方面的素质教育与自己无关,是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学、法律、历史、哲学等教师的事情,自己上课只需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此外,个别教师存在“应试教育”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学习过程中不主动思考,只要记住教师讲的内容,考试就能得高分。教师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能力素质方面

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信息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等。[2]从整体水平来看,高教教师的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比较强,但在信息能力、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信息意识淡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仅采用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手段,未将现代电教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不能图文并茂、声画并举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科研能力低下,难以把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外语表达能力不强,限制其国际交流能力的发展,难以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3.师德方面

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少数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面临着冲击和考验,他们的师德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个别教师政治观念淡漠,社会道德滑坡,有时在课堂上公开向学生宣传自己的一些个人主义的错误观点,影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还有个别专业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没有真正尽到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此外,还有极少数教师“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严重,缺乏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作时不以服从需要为原则,而是遵循利益至上的原则;有时为了获取更多的酬金,忙于从事“第二职业”和“第三职业”,对本职工作却敷衍了事,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人文素质方面

从整体水平上看,我国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学术水平很高。但部分教师特别是理工科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比较窄,重视科学教育、轻视人文教育,认为人文知识对理工科学习用处很少甚至没有用处,所以自身很少甚至没有涉猎文哲史方面的知识,就不能把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课课堂和实践教学全过程中。

篇6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综合素质;培养;重要性;途径

一、提高对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十一世纪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化着,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提高国民素质,看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中央电视台曾对我国国民生活中存在的劣习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访问调查,其中最令人汗颜的要数“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街头,只要凑够三五个人,就可以横穿马路而无视红绿灯的存在。可见,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摆在我们高师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将越来越被重视。音乐学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是与文学、美术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的。教师教育注重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强调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逐步提升自身修养,审美情感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使人格越来越高尚。因此,这就要求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跟上时展的脚步,引领时代的潮流。

二、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重视师范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培养高师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让他们熟悉教师教育领域的各项专业技能,要突出教师教育的特点,重视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和音乐职业技能的训练。在课程教学管理方面,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熟悉掌握教学技能方面下功夫,并引导学生尽快完成素质型、智能型、应用型、多能型人才转变。其次,教育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塑造的过程。我们提倡加强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修养,就是要让他们在思想、道德、品质、审美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通过有意的长期锻炼逐渐达到完美的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多数将走上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工作岗位,只有在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等方面着力要求,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一定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教师教育人才。

音乐教育需要学生在教学中以自己为主体,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另外,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学校的文艺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组织和交际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音乐教育是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最好的纽带。

三、注重课堂教学,把握好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

对于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怎样的知识结构,要始终围绕着培养中学教师教育这一教学目标而进入,在日常有限的教学时段之内,既要把握好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思想性,又要掌握分寸,坚持适用,适度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高师教学中打破传统教育中的“学科本位”思想。将每一门专业知识课较紧密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打破按音乐院校的模式,真正地培养教育师资,打破原有的教学,注重个人单项技能,而忽略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技能掌握上,声乐、钢琴、形体与舞蹈、乐理、和声、视唱练耳、歌曲分析与写作、乐队编配、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外国名作欣赏、艺术概论、音乐美学、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合唱与指挥等,让学生都能够不偏科的认真对待、认真学习,使他们成为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有计划的注重课后的巩固来练习与教学实践,通过各种形式如歌舞剧排练,教师教育角色的训练,有关世界音乐艺术家的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感受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较高的鉴赏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基础素质。我们知道在很多学校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习音乐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多数学校进行音乐教学都是采用选修课程的形式,但选修课人数有限,对于全员学习音乐还存在难度。因此,开展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课外音乐活动不仅是课堂的延伸,同时也为没能选上音乐课的学生提供学习舞台。

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加强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要求,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也以自身的道德情操、个人修养以及艺术水准影响着学生。通过教师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我们音乐课堂追求的目标,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教育观念无疑是最科学的真知灼见,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又能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才能达到让学生陶冶情操、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综上所述,加强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未来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音乐知识结构、能力培养、道德修养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我们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晋主编.学习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篇7

论文摘要:越着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师良好的素质及职业道德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体育教师良好的品质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等诸多方面,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运用新思想、新观念去影响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规范体育职业道德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硪条件。

学校体育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以和德育、智育并莺,是因为它是德育和智育的物质基础,它可以促进智育的发展,又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很好阵地,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依靠体育教师去完成。因此一个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在体育教学及平时行为中,极少数体育教师平时不注重自己的自身道德修养,造成了社会上对体育教师形象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社会偏见,为了树立体育教师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广大体育教师就必须树立新风,加强自身修养,规范体育职业道德。

1体育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学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体育教学工作,以崇高的敬业精神为指导思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自身素质,培养终生体育观念与体育习惯为宗旨,这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体育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技能,只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完成这一使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体育教师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国民体质的强弱,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体育教育者的行为、语言、直接渗透到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无形的感召力量。

2教学时尊敬学生,师生互敬、互爱互相帮助

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将心,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对学生充满热情,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把真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被教育对象,和他交朋友,打成一片,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健康、爱好及要求,将对学生的感情东灌注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统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你,尊敬你,才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教育。高校的学生心理与生理已经成熟,他们自尊心较强,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并且情感体验也较为丰富,他们希望得到体育老师的平等对待。因此只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能用教师的主观想法强加,师生发生“顶牛”,对抗往往是强加引起的。要尊重所有的学生,无论是体育优秀生或差生,都应平等对待,鼓动优等生帮助差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特别是对待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方面要主动关心他们,多鼓励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不能降低他们的标准,而应该共同找出原因,从各方面关心学生。提高他们锻炼的积极性,从思想上关心、学习上帮助、生活上注意健康指导等来提高他们的体育课成绩及身体素质。

3身教胜于言教,严于律已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以自己活生生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包括学识、爱好等方面,也就是说“思想品质高尚,为人正派,温柔雷利,威而不猛”,知识渊博,判断果断,观察精细,甚至能歌善舞,艺术细胞丰富,更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体育教师在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接触学生机会多,因而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端正态度、提高综合素质非常必要。教师的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其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这就要求体育老师教学态度严谨,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育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好,例如夏顶烈日,冬冒严寒,要求学生不怕冷,积极参加学习锻炼,教师必须精神饱满,以良好的状态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4通晓业务,良好的教态,端正教风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常常是用知识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服,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备好课,上好课,制定好教学计划,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不但能训练各种运动队,还能组织编排各种运动竞赛计划,并坚持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科学的发展,在工作中要认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上要精要深。包括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及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吸取增加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敢于创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广泛积累,收集并由量变到质变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杯水和一桶水的问题。你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你就得到有一桶水或若干桶水的知L’只才行。教巨精湛,要掌握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对运动项目运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青少年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这是决定学生对运动掌握程度,对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大事。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不允许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和钻研,提高教学能力,做到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使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有鼓动性、感染性、趣味性使学生愿意上体育课。在日常生活中切忌衣着不整,语言污秽,行为粗野,工作敷衍。要通晓、务,端正教风,运用新的体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加强文化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并注意有良好的教态,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口令清晰、准确的专业术语。文明的谈吐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随时随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5体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育常识

篇8

摘要:高校钢琴教师是高校钢琴课程的实践者,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创新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对所培养目标的确定及作为学者型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对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校 钢琴教师 教育观念 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学校传递和发扬人文精神、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审美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主体力量的教师,其职责是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教师教育观念对人们的教育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决定性作用。新时期我们要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顺利转型,就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推进,则呼唤着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学有专长,有宽阔的思路、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健康的心理,而且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这样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及普通社会音乐工作者,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钢琴课在所有的基础课程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它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又是全体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也是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教学。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应当具有现代创新意识,钢琴课的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规律,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技能的同时,在教学思路上再往做拓宽,以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及钢琴教师的教学状况

国家颁发的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等新的基本理念。这就意味着要打破高师长期以来参照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因为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内在的严密与完整,和本学科的重要性及未来专业性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影响着高师的音乐教学,使高校教师长期以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和面对的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教师上课向学生传授的只是本学科专业音乐知识,而不会介绍课本外的内容;在大学里不被重视的钢琴伴奏课,在中小学却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甚至以即兴伴奏能力来衡量其钢琴弹奏水平;在大学里“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其不足之处很快暴露无遗。

本人通过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研究,从我省对非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状况出发,对课程的开课状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目前普遍的现象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钢琴课是一对一的小课,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这种师徒式的传授方式,可使学生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但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当然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改观,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如经这样的模式培养的学生踏入社会,就可能是一位教书匠,凭着经验教学,即在老师那里怎么学,我就怎么教的经验型教师,而缺乏成为活学活用的研究型、反思型教师。

2.钢琴课在延续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是练量的乐曲来提高技术。专业院校是培养高精尖型的专业表演人才,而高师所培养的是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更有甚者,放弃基础练习不做,而一味地去钻一些高难曲目,这样势必造成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不良情况。这样的教师只会一味地接受、盲目地模仿,缺乏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创造。

3.在地方院校中还普遍存在一种“唯技术”论的现象,就是除了技术别的什么也不讲,只要弹奏的快就能说明问题,也不管音乐处理得如何,是否符合作品所处时代的风格等等。一些教师热衷于操作训练,仅满足于技术水平,而不去考虑音乐的审美教育,不去体验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高校钢琴教学在教学审美方法和技术与音乐并重的教学理念上和国内一流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高校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要勇于创新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因此,钢琴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丰富和完善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和积累。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唯技术论”的旧观念,在教学中树立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观念。

以培养对钢琴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即兴编创能力为核心,以钢琴技能基础课为起点,以掌握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继承传统与理念创新、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明白,技能训练最终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当然,这需要思想上的转变,需要知识上的更新,更需要不断学习,开阔视野,深入钻研。教师一方面把最新的钢琴教学法和教学思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模式,以点带面,改变高校钢琴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应变能力,使之与国内乃至国际的大环境接轨。

2.研究钢琴教学法,根据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即钢琴教学方法的规律和原则。它不是具体的,不是个性化的,是一种规律——是通过归纳总结并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有科学依据的教育理论。

钢琴教学法的作用:总结以往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完善钢琴教育的规律性;通过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寻找到钢琴教育可行性发展的途径。因此,高师钢琴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之余,学习钢琴教学法,寻找钢琴教育的规律性。因为,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论其演奏钢琴的技巧如何高超,并不能保证他擅长钢琴教学。演奏毕竟是一个人的事,教授他人时却有“教和学”存在,而钢琴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怎样教和怎样学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打破旧经验的束缚,积极研究新的钢琴教学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效果好的方法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因此,熟练运用钢琴教学法,对自己的教学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设计有关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合理的把握和运用。

3.要有一定的弹奏示范能力

钢琴弹奏是钢琴教师必备的技能,钢琴教师可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示范弹奏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师可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更令人信服。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示范,学生不仅可直接模仿教师的弹奏,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纠正弹奏中的错误,还可体会教师对乐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只有那些功底扎实,且有一定的弹奏实践并能够科学地处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教师,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钢琴教师。

4.要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和“对症下药”的能力

教师上课就像是医生看病,医生给病人看病,需诊断出病因继而对症下药,而教师给学生上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方面的问题,教师应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运用有效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第一,弹奏技术中手指的基本运动方式。包括单音、双音、和弦,在连奏、断奏、和跳奏中的运动,这是钢琴弹奏的基础也是弹奏技术的核心部分。前苏联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说:“手指是最前线的战士”。因此,要有好的判断能力并严加指正。第二,音色。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随时判断出学生弹奏的声音质量,“好的声音是音乐的缔造者”。因此,从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这个概念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树立起判断弹奏声音的意识,有了好的声音概念学生的弹奏就会优美得多,而手指的技术也会相得益彰。第三,音乐。音乐和音色是两种概念,音色是指声音,而音乐是指内容。一位合格的钢琴教师,一定能从学生的弹奏中分辨出其音乐表现的正确与否,出色的音乐表现除了自身的感觉和悟性外就是靠老师的指导,好的钢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音乐表现时,除了直观感受外,还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必要的形体动作和丰富的史学知识、音乐理论知识、美学知识、文学知识甚至哲学知识,此外对事物的敏感及其他秭妹艺术的涉猎,对音乐的表现也是很有帮助的。

5.科学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钢琴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在有选择的运用中使学生的钢琴技艺不断提高。正如钢琴家、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说:“每个作品都有一定的结构布局,必须把他找出来,按作者的艺术风格把作品结构架起来”。教材的合理运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灵活多变的能力,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洞察力和了解程度。因此,科学的运用教材的能力是每一位钢琴教师必须具备的。

6.良好的即兴伴奏能力

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伴奏是其钢琴必修课的重要内容,而即兴伴奏,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指定旋律构设和声而即兴般地弹出键盘织体化的伴奏。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是高师钢琴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但具有独立演奏音乐作品的能力,同时又具备根据不同歌曲即兴编配与弹奏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既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多种需要,又胜任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是钢琴教师不可或缺的技能,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同时对教师的艺术实践也起到了深化作用。

7.公平对待学生,不但教书还要育人。

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高师教师面临的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未来的教学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身体力行中对学生就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把自己老师的形象作为楷模来鞭策和鼓励自己,继而把他运用到教学中去。因此,作为一名掌握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作为一名以人为本的教师,作为一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师,首先对学生应是一视同仁的态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也即是此意。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和教师都是平等的人,在教学中,虽然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不是主宰,因此,不能随心所欲的对待学生,更不能羞辱他们。

三、高师钢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对于钢琴教师来说是一个立于教学最前沿的必由之路。学习的途径很多,如脱产学习,进修、读学位、做访问学者等,此外短期培训、观摩大师班等形式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等,借用他山之石弥补自身不足,正可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另外多看本专业的书、多听专业CD、多观看分析演奏录象等,都不失为很好的学习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式,这种新的教学理论就被称为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因此,钢琴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可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又能提高教学实践操作能力。这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新模式,这不失为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新思路。

总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钢琴教师,不仅要具备科学的知识结构、专业的技能和传授知识技能的合格的教学能力,还应有创新的观念以及奉献精神。逐步改革高师钢琴教学,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做一位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合格的高师钢琴教师是每一个热爱师范音乐教育事业者的共同心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2,(01).

[2]王锐.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改革高师音乐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2,(05).

篇9

一、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尊重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精神,按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充分发展,并且让学生“形”与“数”多维素质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数学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分支,促进数学教育科学化、开放化、信息化,提高全民的数学素质,在生产科学技术方面运用,促进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当前推行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在各方面的体现

1.在素质教育目标方面的体现

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必然有该学科的教学目的,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逻辑的严密性、应用性、科学性要求较强。实施素质教育按培养未来人才的总目标,使教学目标科学化,素质化,使数学教学实用化、社会化。数学教学中同时应具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即使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生理素质,智力能力素质,科学思维素质,审美素质等。

2.在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方面的体现

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到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学内容中暴露解题思维过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素质;挖掘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其审美素质。

3.在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实施中,教学方法既要求有启发性,主动性,生动性,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因此教师对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感、有针对性,能引出新知识、新思考;对课堂的思维过程进行充分的展现,对解题思路进行探讨与指点;对教学内容补充适量变式练习题,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主要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改变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让学生完成教材目标任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重视素质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兼顾,对教材知识的引申与题海战术转向学生潜力和能力的培养;“主导”与“主体”地位的转换。由教师满堂灌的教转向学生有兴趣自主的学,化苦教苦学为乐教乐学;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明确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能力

数学教育应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强调教学生如何学数学,如何科学地思维,养成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的习惯,培养创造性思维,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形成适宜的情感,性格和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教学案例具有梯度,思维应有深度。要善于抓住教材内容的精髓,高层次地分析问题,阐明表述,由浅入深具有梯度,从培养思维的深度入手释疑解惑。

(2)结合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抽象日常生活中的题目,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活动空间。

(3)挖掘数学本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讨各种解法,注重一题多解,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研究开放性题,创设特定的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进行批判地分析与评价事物的能力。

2.增加学生的寓教于乐活动

数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课堂教学高质量,课堂容量增大,课堂上学习掌握内容越多越丰富,注意力越集中,兴趣越浓厚,无形中减轻了学生课后课余时间里的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个性,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增加了学生的寓教于乐活动,巩固和拓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3.符合应试与测评的需要

数学考试重视双基考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以及数学应用意识。

(1)数学思想方法的考点在基础题和综合题上。函数与方程,化归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数学语言的考查也在加强。一些阅读理解题,信息迁移题,实际应用题的解决都要有较强的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10

一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需要教师规范操作,学生只有在掌握必备的实验技能后,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实验。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时,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每一步的要领。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必须左眼看、右眼睁,物镜要通过转换器转换,镜头要用擦镜纸擦拭。只有在学生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后,才能观察制作临时装片,并绘出细胞结构。这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其次,教材也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教材中的“制作再生纸”、“制作甜酒”、“饲养家兔”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通过这些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其实践能力。

二是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是以实验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实验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验证实验的教学模式而采用探究式的教学,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探究实验很多,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实验就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探究实验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不重视探究实验的教学,因为开展探究实验会占用课堂的大量时间,而且有些探究活动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刚接触生物实验的初一学生,虽然对要探究的实验很感兴趣,但苦于实际动手能力差,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所以,学生的探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既不能完全代替学生探究,又不能放手不管。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学生设置了遮盖和不遮盖两组实验,有些小组的实验结果是鼠妇并没有跑到遮盖的那边去。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有的是遮盖的不严;有的是做实验时学生响声太大;有的是土壤的湿度不均匀,需要改进之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此外,探究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学生的高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应重视探究实验的教学。

三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生物实验教学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11

一、增强实验探究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往往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常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教材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给出了答案,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结束后都会对照教材的标准答案,统一实验现象和结论,甚至可以不做实验,学生也能写出实验报告,严重影响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导致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实验既耗时而且有时现象也不明显,效果不好,可做可不做,做与不做效果一样,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实际上做实验是教材的要求,也是学生的要求,它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因此,化学教学必须恢复实验的探究本性,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中的作用,要提倡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实践技能分析得到结论,并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

二、改进演示实验方法,变被动观察为主动参与

传统化学演示实验好像规定了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做,不能学生做,一直是教师包办,“教师提问题――教师演示――教师归纳”,永远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处于被动观察,不能主动参与。在实验中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对于容易的实验,采取“教师搭台,学生上台表演”的办法,碰到学生不会操作的实验,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演示”的办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师做与学生做效果截然不一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同时,对于演示实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深入研究教材中演示实验的缺陷,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设想,并大胆创新,这时学生遇到问题很具体,教师因势引导,启发学生,以改进实验方案作为培养创新思维的起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12

【关键词】实验教学 动手能力 综合素质 路径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00-02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都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探讨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实验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验证性实验,例如细菌的分布,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消毒与灭菌,抗原抗体反应等等,仅仅通过理论教学是很难形成直观的认识的。而实验教学正好弥补了理论教学的缺陷,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自主实验探究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病原生物的运动与免疫的发生机制,加深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能把书本知识与现实情况真正联系起来。

实验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说,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包括: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生活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就生物、化学等学科而言,他们都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相关概念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离开了实验教学,素质教育根本无法谈起。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多方面能力均能得到培养。通过过程体验,学生不仅能强化自身的实验技能,而且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用巨大。

2 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虽然实践教学对促进理论教学、加深课堂印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验教学中问题颇多,其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

2.1 教育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生、化等学科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盛行,学科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实验教学不被重视并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许多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常有低人一等的思想,千万百计地想离开实验教学岗位,跨入理论教学队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指导流于形式,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久而久之,实验课失去了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价值,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并无帮助,许多学生在做实验室仅仅走走过场,更有甚者直接抄袭,瞎编,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2 教学模式呆板,学生的主动性难以有效发挥

由于受教师本位的影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实验内容一般由教师先选定。在教室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等进行讲解后,余下的时间就是学生的被动模仿。学生虽然有大量自主实验的时间,但思维被框定在教师的圈子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是“一刀切”,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要么被轻易否定,要么置之不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真正动手、动脑的机会很少,主观能动性自然难以有效发挥。

2.3 教学内容简单、陈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目前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相对落后,其内容侧重于理论教学中经典理论或定律的验证,综合性实验很少,实验大纲的设计性、应用性与综合性不强。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等发展迅猛,新理论与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学内容却并未得到实时更新,高新技术成果基本上未能在实验教学中得到体现,有些学校的教材数年如一日,更新迟缓。直接后果是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时下最新的技术成果,学习动机缺乏。

3 加强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现实路径

3.1 推动教育观念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落实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重要体现,社会的发展也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及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摆脱单纯的知识观与学科本位观,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为主的素质教育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3.2 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跟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因此,学校和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角度处罚,统筹规划。具体而言,对于在测试方法、技能等方面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陈旧的验证性实验,可以逐步淘汰;对于时下最新的研究成果,要大胆使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如增加细菌抗酸染色法、外斐氏试验、EU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等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同时,还要合理布局,坚持适当、适量的原则,在不增加课时与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以达到增加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3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就是要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实验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中去,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环节着手:

3.3.1 完善实验的准备环节

教师可以将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同时,拟定一些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事先预习相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继续教育和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主动地参与者。如在教学生如何使用显微镜油镜前,从对光到调焦直至找到清晰的图像,可以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教师只是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引导与启发。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实验的准备还包括器材的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之中。从试剂的配制到实验仪器的检查与使用,从培养基的制备到实验材料的准备,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3.3.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关乎教学的效果与实验的成败,因此必须注意。启发式教学法是实验教学中较好的方法之一。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以引导和个别辅导为主,鼓励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实验结果,提高综合素质。另外,改革实验教学方法还要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中有许多实验项目与其他学科有交叉,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与直观。如教师可以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结构、菌落特征、细菌在培养荃中的生长现象、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抗原抗体反应等的展示使学生记忆与理解更加深刻。这样不仅有益于实验效果的提高,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周梅.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7,(14)

[2]黄熙岱.高校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广东科技,2010,(12)

篇13

关键词:职业教育;开放式职业教育;语文;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课程体系中,一般要包括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课三种类型,它们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其旨就在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的设置还是基础教育,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还是各种学科的基础,服务于市场需要,兼顾学生的未来发展。这样就需要改进职校的语文教学。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从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学生迫切掌握专业技术能力,忽视了这一基础课,但是,知识与技能需要同步进行,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些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开放式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较大帮助。

一、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调整

长期以来,语文课在职校作为主课,每周四节至五节,在同一年级中不论什么专业,使用一种语文课本,每学期不少于四篇作文,教学十四到十六篇范文,四次测验,两次考试。教师基本上是用普教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经常向普教老师请教。学生也是同普通学生一样地学,普教学什么,职教也学什么,只不过要求不同而已。无论是“校考”还是“市考”,不问考什么专业,考试重点、要点、范围都是一样的。因此,无论是教还是学,基本上是应试教育。教师被动教,学生被动学,教过、学过、考过了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讨厌语文,他们最“怕”写作文,最“恨”读古文,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教学与专业没关系,是浪费课时”“如今的语文课只是与对口高考学生有关系”。而想升高职的学生却认为“老师用旧的一套教学,教材又无专业语文特色”,出现了教材与需要不同步的问题,教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困难。职校的教材内容赶不上市场的步伐,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紧随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不要教条的按部就班,一章一节地讲教材,根据专业的特点有选择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与从业密切结合,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二、课堂教学程序要开放

开放的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设置教学情景,提供教学素材,当好学生自主探究的引路人。现代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活动为基础,以提问、讲解、复习、布置作业等环节进行教学,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是被动的操作者。教师“包”的太多,程序定得太“死”。学生不能自由地去越过某种界线。这样,教师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基础文化课的教师要在四十五分钟内达到高质量的教学很难。因此,职业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突破课堂授课的束缚创设最佳情景,以适应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需要,开放教学过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程序。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态,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而形成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达到主体参与教学,健康发展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造适宜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程序,我们大胆尝试了“引以需要―实践体验―再生需要”的课堂主线教学模式:

1.课头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如在烹饪专业课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播放赞颂美味佳肴的散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专业实践的需要,产生我想学,我要学,我爱学的强烈愿望。此时,教师是一位引路人。

2.课中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需要尝试找问题、求新知,然后去实践、去体验,教师解难答疑,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方便和有效的帮助。此时,教师是个服务者。

3.课尾教师以学生尝试实践、体验为产生新的需要的再生点,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一轮的内需,进行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下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更多的是一个激励者。

再如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练习打字这一技能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求知欲望。但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这一活动与结果却具有很浓厚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利用这个间接兴趣,在选择技能练习的材料中,有意识地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材料。如在文字录入练习过程中,有意识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体会到了语文是美的、文学是美的。也将“练习打字”这一专业技能掌握了。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扎实地学习。

三、语文课堂需要确立“大语文观”

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教师也是同样,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教育自己。坚持廉洁从教,不索要,不请吃,不偏袒,无私心。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树立起“三心”(爱心、耐心、信心),“三不”(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在学生中间要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和蔼可亲、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信任与尊重。相信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就连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在非智力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如果正确引导和鼓励他们,他们的学习愿望是可以被激活的。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把学生看做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积极配合才能实现。课堂上用热情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带动学生,生动的语

言、专注的表情、适度的手势、真诚的评价,都能令学生振奋精神,以最佳情绪、状态去学习。每当有学生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用适当提醒与鼓励,轻声耳语或抚摸一下头,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理解和支持。理解学生由于自己未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的自卑与自责心理。理解学生现实的处境,他们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原有的教师、同学、家长及社会的轻视,要给他们关怀、帮助,理解学生现状,使他们想改变学习落后的面貌,渴望获得自尊,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教师应该理解、支持学生的上进心和美好愿望。

3.启发和鼓励。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可行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做出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他,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进生更应如此。启发利用网上查询、搜集信息,下载语文朗读录音、与专业配套图片、课件等,利用网络课件弥补学习上的缺憾,还能起到识字校对作用。鼓励他们只要勤奋刻苦,成功将不会遥远。

总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职业教育的前提,没有融洽的教学氛围,可能课堂只是空壳、一潭死水,更谈不上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它渗透于课内课外,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于师生交往互动的方方面面。文化课与专业课都要为岗位能力服务,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所不可或缺的两个基础,全方位地培养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职校教师不可懈怠的责任。要想完成好这项内容,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变“教材”为“学材”,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专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融,1989.

[2]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编写组,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开明出版社。2004-10.

[3]黄景玉,曾庆春,魏庭全,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杜。2005-4.

篇14

[关键词]职业高中;实训课;素质;能力

一、实训课教学贯彻素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应试教育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学生、学校和社会都以考试为中心,以分论人。培养出来的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无法应对多元社会的复杂多变。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日益严格,许多职高毕业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历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难过求职关;有的毕业生即使进入用人单位后,难以承受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压力,难以经受挫折与失败,无法独立开创工作局面等原因,最终不得不就业又失业。结合实作课教学,加强职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

二、转变教师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1.转变目标观。由单一的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形成,转化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从提高部分实训课优秀学生素质转为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素质。

2.转变人才观。改变以分数论人的偏见,从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育人出发,把人的发展作为实作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作为培养人的着眼点。

3.是转变施教观。由只对少数优秀生和学生学习期间负责,转变到对学生群体和进入社会后负责。使每个学生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均等”,通过实训课培养素质提高技能,为毕业后融入社会负责。

三、教学中应以师表作用和人格魅力育人

“教书育人”是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职高实作课教学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应以“育人”为本位,把铸造学生灵魂、生命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来完成。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艺的传授中,应自觉加强“立师德、树师表、强师能”方面的自我修养,注重以自己知识丰厚、技艺精湛的良好人文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高尚师德;勤奋好学、广采博览的严谨学风;心胸开阔、品格高雅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与行为的楷模。

四、重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1)专业气质。教师应结合实训课教学,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道德修养,使自己的外在气质与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相符合:(2)自信心。引导学生不要因自己学历低或社会经验少丧失信心,鼓励他们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能力,做好自我定位,重树自信心;(3)坚强意志力和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教育学生充分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对压力和困难产生一定预见性,并刻意在技能训练中磨练其意志,培养他们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与耐挫能力:(4)良好的人格素质。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人格素质是进入社会求职、就业、成就一番事业的基本心理素质和条件,从而自觉养成宽容、大度、善良、关心他人的高尚人格。

2.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应重视自身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沟通,通过听讲座或多与外界交流,培养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自知力、情感调控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正确认识他人、悦纳他人,养成善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素质和技巧。并通过实作课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素质的形成。

3.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教师针对职高生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学好专业技术,实现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