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初中升学历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升学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升学历方法

篇1

一、搭建互助合作良好情境,提升初中生合作学习情感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过程。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既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又需要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构件”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集体主义精神的树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数学教材的情感因素,设置具有能动特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初中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让初中生在积极情感下,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利用教材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因子”,设置了“万花筒”这一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合作学习情感在生活性教学情境中得到有效激发,从而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探究活动。

二、重视探析活动过程指导,培养初中生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逐步锻炼、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这就、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重视探究情境的有效设置。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难点以及关键内容,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为初中生提供探究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对初中生探析过程的有效指导,在关键处或“疑惑处”进行“画龙点睛”地点拨,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的解题的策略和方法,实现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如图1,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为多少度?

上述问题是“全等三角形”方面的问题案例。在解答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在探究问题案例的过程中,找寻解题策略的方法时出现了“卡壳”,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案例的条件,找寻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解答该问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图形翻折变化的性质得出ADE≌A'DE,∠AED=∠A'ED,∠ADE=∠A'DE,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ED+∠ADE及∠A'ED+∠A'DE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得出如下解题过程:

解:A'DE是ABC经翻折变换而成,

∠AED=∠A'ED,∠ADE=∠A'DE,∠A=∠A'=75°,

∠AED+∠ADE=∠A'ED+∠A'DE=180°-75°=105°,

∠1+∠2=360°-2×105°=150°.

三、注重问题案例训练,提高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

篇2

关键词:提升;初中学生;读图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44

地理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自身熟悉并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地理读图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帮助学生提升地理读图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如外出旅游寻找最佳景点、乘坐火车找乘车路线、探寻祖国山河奥秘、了解各地千差万别的气候分布等都需要地图知识做指导。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诱导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册、课本插图、地理景^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读图、指图活动,组织学习小组开展读图竞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

二、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初中地理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地理图像,类型较多,有地理图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剖面图、遥感图片等。教师应熟悉不同地理图表的读图方法,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

1. 区域地图的读图方法。区域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图上的图像,区域地图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读区域地图的基本步骤是一读图名,二读图廓,三读图例,四读图例在地图中的分布,五读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六得出结论。如在学习人教版7下《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时,一读74页图7.48《俄罗斯地形图》;二找到俄罗斯轮廓;三看图例,不同颜色表示海拔高低不同;四根据图例得出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势特点及主要的地形区;五找出俄罗斯主要河流并看流向,分析河流与地势的关系;六得出结论,俄罗斯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河流和山脉构成主要地形区分界。

2. 地理图表的学法指导。地理图表主要包括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其中柱状图、曲线图属于坐标图,其读图的基本步骤是一读横纵坐标的含义,二找极值或转折点,三分析曲线的发展变化规律,四使用地理语言表述结论。如学习中图版7上《气温和降水》时,67页图C《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一读横坐标,看出是24小时,所以该图是日变化曲线图;二找极值,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气温约23.6℃,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许,气温约6℃;三、分析规律,北京气温日变化较大;四得出结论,北京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景观图片的读图方法。景观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外,景观图片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在读景观图片时,要明确需要查找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再通过主要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特点及其之间的联系。如学习中图版八年级上《气候与人类活动》时,教师引导观察学生59页图H因纽特人的冰屋,图I亚马孙地区的高架屋,图J秘鲁利马的土坯房屋,对比三幅景观图在民居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三、抓住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读图技能

课堂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中把握读图的主要步骤是促使学生提升读图能力的关键。

1. 看图。这是首要的一步,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熟悉地理事物的分布,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在看图时引用前面所讲的读图顺序和方法。

2. 指图。是由看图到快速准确的在地图上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引导学生掌握地理读图技能的重要举措。指图的内容很多,要注意正确的指图方法,如河流是线状的、区域地形是片状的,还要注意指图范围的准确性。

3. 绘图。此步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资料绘制地理图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地图的感知力。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的重要内容,在绘制气温曲线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看资料数值,二绘制横纵坐标,三描点,四连接各点,完成气温曲线图。通过这样的绘图过程,学生对于气温的变化规律认识更清楚。

4. 析图。学生通过看图、指图、绘图的过程,既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也可以得出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以上方法的灵活使用和反复使用,引导学生掌握课堂读图的技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读图能力就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篇3

1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而言,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式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想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首先要打消他们对作文的“怕”。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老师最怕视导组,学生最怕星期五(很多学校作文课在星期五)。怎样让学生从“怕”中走出来,就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就像小鸟随心所欲的唱自己想唱的歌一样。从青少年作文的心理动因来讲,孩子们生性活泼、好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成了他们一次次作文活动的直接的巨大驱动力。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运用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形象直观等多种方法,或是做游戏,观影视等来启发他们的灵感,诱发其写作兴趣和欲望。让他们在说说笑笑,读读写写中,很自然的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不在“怕”作文,爱上作文。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彰显,潜能得以释放,从而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的境界。顺应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遵循其认知规律。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作文课,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绘画他们自己的蓝图。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敢说、敢写,突破他们的心理障碍。如:让出课前五分钟,逼学生上台讲话锻炼胆量,讲话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天文地理,成语故事,复述文章等。一年下来学生由“不敢说”变成了“我要说”,过去站起来无话说,现在似乎个个都成了小演讲家,写作水平也随之有了明显提高。

2 教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材料是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的原材料首先来自于生活。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有无穷无尽的“闪光点”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去描绘。我们可以有计划的带孩子们走出校园,到工厂、田野中去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体验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影视、广播等各种现代的传播媒介,让学生获取最新的社会信息,使之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学生有了亲身的体会,写出的文章定会有血有肉,丰富多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渊博的知识,提高认识,学到写作方法,让他们写作起来游刃有余。在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刊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阅读。培养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平时让同学们把自己读到的名言佳句及时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作文词库。为了鼓励阅读,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如:“读书读报月活动”、“班级文化节”、“演讲比赛”、“辩论赛”。让他们从中尝到阅读的收获,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重要性。

3 让学生体验成功

分享成功是作文的最大奥秘。教师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要让他们手一伸就可以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想去摘更多的“桃子”。在评价作文时,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正视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的差异,不要搞一刀切。特别是对于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要多捕捉他们作文中的闪光之处,通过赞扬、鼓励,激发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

此外,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如让每个人准备好自己的得意之作,开展作文交流会。请小作者谈体会,开展讨论。班级的板报上或橱窗里可以开辟专栏,让学生及时报道、评价身边的事情,展出优秀的作品。鼓励他们积极向报刊投稿,每当看到展示自己作品的橱窗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看到自己的文章见报时,他们的内心一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4 让学生广泛实践,学会创新

“创新”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更是应用者和创造者。除了研读范文,还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东西去实际应用。只有反复的实践,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去挖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不但选材要新,视觉要新,题目和语言也要新。

要想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教师就要勇于更新观念,要具备接纳创新观念的思想。对学生习作中具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见解必须坚持鼓励、表扬,要用自己的评语撞击出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火花。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创新,乐于写作。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学习方法 理解 记忆 遗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9-02

笔者从教二十多年中,绝大部分时间跨年级任教。近十多年来,一直任教初一初二的生物学,对初一初二学生的心智发育与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关系,有点感触。一般而言,不特别比较所谓的学习内容、考试难易(其实也很难跨年级比较),初二学生的考试分数(平均分)总是要高于初一学生的考试分数(平均分)。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二学生的心智发育和学习能力高于初一学生。

一、理解性学习的含义

所谓“理解”即“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也可以说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学习的关键是记忆。所谓“记忆”即“代表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积累”,对学生而言,应是“将自己思维之信息内容的储备与使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二个过程:记――储备信息内容的过程、忆――使用信息资料的过程。

二、如何做到“理解性学习”

(一)首先要做到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理解知识,以下几点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做到。

1.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们总是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因此,课上认真听讲,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正确的新的知识,从而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理解。

现代新教育理论中有很多组织学生课堂活动的要求,如“以学定教”、“生生互教”、“小组合作”等。这样,在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的思维、活动、表达、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亲生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就会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做到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某一比较深的深度。笔者学校是新教育理论的实验学校,适时提出了“四让”理念,即“让时间、让空间、让机会、让精彩”,做到“限时授课、小组合作、踊跃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对课文中图、表的理解

初中生物学课标中,列出了各章节的“重要概念”,给学的人和教的人指明了重点和方向。在具体的考试或考核时,卷面上极少出现某一具体的概念填空等形式,往往还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用的程度。课文中的图、表,是实现理解“重要概念”和其它知识点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苏科版七上生物学中“消化酶的作用”的图、八上生物学中“尿液形成”中“各液体成分表”等。漫画式的生动图例、直观的表达形式、数据的准确呈现,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新的知识。因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要多花时间,看图识图、读表知表,教师更要反复强调图、表在新知识学习和复习巩固中的重要作用。

3.多做实验,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生物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是一门动手操作的学科、是一门实验的学科,有关生物学实验的真知灼见有很多,作为基层的生物学教师,能做的、要做的就是多花点时间、精力,克服各种困难,提前做好实验中涉及到的各种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手脑协调,通过亲眼所见的实验现象,加大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二)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记忆”

记忆的效果因人而异。因为在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物质”。但在“记”和“忆”的过程中(尤其是“记”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相同的方法。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是36%,一周后只剩下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是98%,一周后保持86%。遗忘是必定要产生的,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因此,虽然记忆的效果因人而异,记忆的过程可以有共同的方法――复习,并且要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当笔者把这个学习的“法宝”送给学生时,很多学生表现为好奇过后的失望,“这个我小学里就知道了”、“不过如此啊”等等。其实,要做到复习不难、要做到及时复习也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及时复习、反复复习。这也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除了智力这个内因外的一个很大的外因了。

三、“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在整个学习新的知识、复习旧的知识、迎接考试,并将对知识的掌握、呈现、运用等等的能力以分数的形式表达出来,其过程何其复杂。“理解”“记忆”谁先谁后、谁主谁副、谁重要谁次要统统不重要。“理解”和“记忆”的关系应该是辩证关系,即“理解时及时记忆、记忆中要有理解”,这样才能克敌制胜、事半功倍,这样才是巧学、善学,学得轻松、学出成果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进行阅读,尊重学生选择阅读文本的权利。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性格的差异,对于阅读文本的选择都是有影响的,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要有益学生阅读水平提升的书籍,老师都可以鼓励学生去进行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更喜欢一些轻松幽默、生动活泼的文学作品,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适时地给予引导。如《小小说》、《青年文摘》等书籍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老师和家长都不宜进行太多的干涉,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去做选择,快乐去进行阅读,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各种快乐。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注重课堂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大部分阅读学习的时间都在课堂,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结合教学,谈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复述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在对文章已经了解的情况下,按照文章内容,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文章的一种阅读训练模式。在进行这种训练的时候,学生或者是改变人称来进行故事的讲述,或者是改变文章的角度来进行讲述,或者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这些形式都是多样的,而且非常灵活。初中语文老师可以长期地坚持复述的训练,这对于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快速提升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阅读比赛。实践证明,开展阅读比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做法。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优秀的文章来让几名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阅读文章的某一段,然后老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点评和表扬,对于在朗读中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老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争取下次更好地进步。通过开展阅读比赛,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发现文章的优缺点以及作者深层次表达的风格和写作手法等等,这能够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注重开展阅读讨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讨论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所开展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一些问题的探讨。适合初中语文教学的讨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同桌讨论、分组讨论等等。讨论这种阅读训练形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使得学生的讨论能够紧紧围绕谈论的主题,达到进行阅读讨论训练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堂的时间往往有限,而且很难发挥学生的个性,老师只能针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不能满足学生阅读中的个性需求。由于必要的课外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训练的时候,应当选择思想健康并且适合学生发展的读物。课外阅读读本的选择也应该遵循基本的认知规律,在开始的时候尽力选择一些和课本知识密切配合的书籍,难度不大但也有助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当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课外读本的选择,推荐一些能够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课外读本。当然,当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之后,老师就可以推荐一些对于学生的人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有一定深度的名著给学生阅读。阅读读本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老师大量地阅读一些文学书籍,然后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只有这样,在给学生进行推荐的时候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

四、小结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喜欢阅读的书籍不同,以及阅读的目的不同,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阅读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献.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2011(16).

[2]侯军.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 2011(06).

篇6

一、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感到物理不但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例如学习了蒸发知识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快蒸发?是怎么做的?你们家里是怎样让收割回来的水稻快些干的?说说采用了什么办法?水资源日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生活或生产中是如何减少水分的蒸发的?平时洗头后如何使头发更易干?学了电学知识以后,问:电流的大小是有公式计算的,那你帮家里算算你家的导线通以多大的电流?应选择多大的线芯呢?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

二、学好语文和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指数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函数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学生的语文水平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40℃和温度升高到4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让学生学好语文对学习物理有多么重要。

三、重视物理的图形作法和学会认识图形。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课标”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另一部分是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而且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以观察和实验作切入点,重视观察能力和实验素质的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五、经常让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的方法,让自主创新走进课堂。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提升;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之中同样如此.面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很多学生都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此外还有些学生对学习是失了信心,对物理的学习更是一个无所谓的态度.

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必然会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有效地实施初中物理教学,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态的变化.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就会影响到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初中物理的正确心态.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教学阶段树立起物理学习的正确态度,进而在学习上努力争取最佳表现.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中第一个方法就是——树立正确的心态.

二、明确教学目标

树立正确的心态是为了让学生从心底里正视初中物理这门课程,而明确教学目标则是希望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找准学习的目标,从而将功力花在刀刃上,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明确教学目标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在中考中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明确教学目标是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例如,

在九年级第十一章的学习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该章节分为五个部分——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

对这个章节的内容有一个具体而清晰的认识之后,就是对细化的教学目标形成认识.例如,

“杠杆”这个部分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什么是杠杆,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分辨出杠杆;清楚理解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且学会画力臂;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解决基本的简单的相关问题.

这是杠杆这部分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一般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将这些目标传达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对“杠杆”部分的知识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预习工作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地准备.

以上两个内容分别对从不同的角度来明确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前一个是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找到物理教学的意义,后一个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教学.两个结合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有关知识,为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善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设备基本上每个教室都有配备,其目的就是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

因此,笔者认为这样昂贵的教学器材不该束之高阁,而应该带入到教学中,时常运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深化对某些知识的认识和运用.毕竟多媒体设备是一个集合了文本、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设备.这就在客观为教学的立体化开展提供了基础的条件和发展的优势.

而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笔者认为主要可以进行一个形象化的教学.很多学生都抱怨物理的学习有时候很抽象,很多知识的消化都只是硬性的背诵,而没有感性的理解.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原理的实验验证过程,例如,重力的原理.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认识重力这个概念及其运用原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消化掉某些知识进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重视学生的表现

重视学生的表现在有效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是影响整个教学环节开展顺利与否的核心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之中,并且教师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无疑就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学生就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课堂教学过程.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有效性课堂建设贡献巨大,更为学生的交流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笔者认为在新课改提出的“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后,重视学生的表现无疑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进而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

初中物理探究有效性教学方法不是一蹴而就,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教师去寻求

.

参考文献:

[1] 庄思雨.浅谈提高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才智,2011(34).

[2] 毛栋钧,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点滴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1).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自学能力 方法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24-01

一、初中生自学英语现状

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学生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接触英语,到初中时都已经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对英语自学积极性并不高。因为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是老师教、学生学,教育模式比较固话,并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何谈对英语的主动自学能力,教学显得被动化。同时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普遍的压力性,老师都会在课后留很多课后作业,学生整日忙于完成作业,机械性太强,学生很难有多余精力去主动学习,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既使学生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又不流于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不能达到最初的教育目的。

二、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重要意义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可以很好的起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身去感受、理解,从而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与渔”,英语教学是一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学科,教与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才是最为关键的。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为重要,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内对英语知识中所存在的疑难问题找出并寻求解答,还可以在课外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英语交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及活学活用能力,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与探索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树立自学意识

针对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工作,使学生树立对英语自学的意识。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枯燥的讲解,学生乏味的做笔记,这样很难提升课堂讲课效率,学生也很难把所学知识全部吸收。在引导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当上课堂的主人。

2.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挺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造情景氛围,让学生在情景中对话交流,把英语课堂氛围创造好,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就融入到了学习英语中来,通过学生在情景中对话,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听,自己去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通过不同的情景,把学生融入到各个角色中来,让学生来尝试角色扮演,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表扬,满足学生的成就心态。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亦不可少。初中生生理和心里都处在发展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初中英语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

3.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基础,而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是学好英语课程的关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发音要标准,书写要大体得当,句子要通顺,不要出现汉语式英语句子,多学、多听、多用,把好口语大关,最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每天早上养成晨读的好习惯。

4.多元化教学相结合

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广泛被教育事业应用,比如创建校园英语文化小组、组织英语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业余时间对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在比赛讲演中树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融洽师生感情,多元化教学手法相结合,利用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习兴趣,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达到最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永红.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金田.2014.16:294

篇9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习科学知识,需要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现象到本质.教师可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经历过的身边事物来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这一节教学的案例:

老师:(课堂引入)假如我们参加旅游团在早上7时从北京出发,飞行10个小时到达美国纽约,应该是北京时间的下午5时,我们该去干什么事呢?是去吃晚餐、找宾馆住宿吗?

学生:不是傍晚,因为从地球仪上看,美国在我们的对面。

老师:由于不在正对面,那应该是深夜、凌晨还是上午呢?

老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面的新课引入中,设计的是一个很现实的生活问题,在将来“我”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那个原来令人讨厌难解的“地方时,区时”等概念,一下子会变成学生“迫不及待想解决的概念了,因为学生心中有了学习目标,这是实现目标道路上的障碍物。

老师:(课堂的结尾)要想在 “纽约时间”的上午8:00左右到达纽约,如果乘飞机要飞行10个小时,我们应该在北京时间的什么时候出发?怎么算?

学生甲:先退10个小时,应在“纽约时间”的前一天22:00出发,因为北京在纽约的东边,所以再加上时差13个小时,所以应该在“北京时间”当天的上午11:00出发即可。

这时学生就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运用学过的知识,切实让学生感受这堂就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美国之旅的时间安排。引人入胜的生活化学习情景,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悄然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欲,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让科学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确,只有教师敢于超越教材,才会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爱学、乐学,科学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科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科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科学问题”,并能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最后一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教学案例片段:校里的路灯是定时控制的(那个开关叫定时开关),如果给你一个光控开关?你能实现在阴天时让路灯提前点亮,在天气睛好时按时点亮吗?(其实只要将两个开关并联即可)那时我发现已经无法找出班里原来的成绩差生了,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我感叹。

让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下,每当走在校园的路灯下,知道这些路灯是定时控制的,“我”还能设计出时控与光控联合来控制路灯的电路。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更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案例中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科学教学来自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真正做到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三、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科学,放飞学生思维

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教学以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为探究对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也要先寻找一个合适的探究对象。让孩子们主动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才是最显著的。

这是一个电学部分复习课的案例:主题是热得快里的科学知识。先出示一瓶的自来水,告诉其质量,测出初温,给出一个热得快,再借助热得快说明书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计算烧开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同时进行实际的烧开水,展现一个最平常的生活场景,但发现计算时间与实际烧开的用时不一致(结果可由老师来预设)。于是让学生展开分析,最后得出是由于电压下降造成,接着分析电压为什么会下降,再解剖热得快,电热丝材料应试具怎样特点?电热丝与电热管之间的石英砂应该具怎样的性质?这种电热器不够安全你能提出哪些更好设计?

类似可以开展的生活科学复习还有很多,例如厨房里的化学知识,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轿车身上光学知识,......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能力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不仅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在课外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科学,感悟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创造性地来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热爱科学,喜爱科学。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物理;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63-01

一般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物理知识的。教师通过物理材料,用生动的语言,把物理的现象、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比较准确的再现。同时,借助直观教具(如多媒体、物理实验器具等),唤起学生对物理的想象,帮助学生形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的表象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物理原理和物理推理等规律性的物理知识,最终应用于实际,形成一定的能力。这需要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1.感知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在接触一门新学科之前,学生先要做的就是去感知这一门知识,感知这门知识的组成方式,感知这门知识的组成结构,感知这门知识的运用及其相关原理。只有先对这门知识在总体上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自己带入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同样,物理的学习也不例外。感知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1 注意力方面。集中注意力是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基础,这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一个核心。集中注意力是学生认真听课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那还谈何认真听讲呢?因此,根据个体自觉意识的参与程度,心理学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学生只有充分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1 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如在物理学习一开始,就能立即集中自己的注意;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仍能保持高度地注意,不让其分散;当学习遇到困难或干扰时,能马上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强迫自己去注意物理学习;物理学习结束时,仍能注意保持紧张状态,学习有始有终。

1.1.2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要交替使用。单凭无意注意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可能对整个物理学习活动过程都有兴趣,当遇到困难和困扰,就需要有意注意参与;但单凭有意注意则学习不可能持久。因为用过多的意志努力来维持注意会使学生很快疲倦。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两种注意要交替使用。

1.1.3 培养学生适应各种复杂教学环境的能力。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每一堂课都会有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有时涉及到纯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也就导致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提不起兴趣;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处在初中的学生心理尚未发育成熟,难免会对外界的一些具有吸引力和刺激性的事物产生好奇心,这样也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加强学生的自制力。

1.1.4 要教会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中学生学习时,在一个问题上集中精力久了,就会感到疲劳,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消除疲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科学性的物理小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发现学生们注意力开始涣散、不集中时,就可以让学生们亲身实践,做一些趣味性的实验,这样既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

1.2 想象方面。想象就是头脑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没有想象,就难以进行抽象物理概念的学习;没有想象,就不能理解物理所要表达的原理;没有想象,就不能认识物理原理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可以说,想象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一种源泉,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酵母。因此,在物理学习中每位同学都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2.1 打好知识基础,为合理的想象创造条件。任何物理的想象都离不开基础物理知识,发展物理想象力就要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物理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扩大知识面,积累生活经验,为想象创造条件。

1.2.2 将死板的语言文字和抽象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将一些物理材料、文字等形象化为一些小实验,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为身边常见的现象来进行学习和讲解。

1.2.3 参加物理课外活动,重视物理课外实践。课外活动是培养想象力的好天地。因此,中学生应该积极地参加一些与物理有关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趣味物理实验等。同时还要多组织一些与物理有关的物理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理解物理知识的方法

2.1 树立整体知识结构。物理知识是一个有系统、有结构、有层次的整体,所以,在学习物理时,如果我们能够将零碎的片面的、甚至是杂乱的细节知识立足于整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 用发展的观点学习物理。要让学生明白物理的学习并不止于在学校里的学习,用发展的观点学习物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好物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3.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学习的方法

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一定的能力。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形成能力,主要通过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篇11

一、目前新课程改革对数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数学能力主要有: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不能简单地布置预习课本多少页,而要制定详细具体的预习学案,从基础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完成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及记忆以及对定理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也可以有适当的简单应用.通过课前预习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

1.设计问题,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准新知识与已学过知识的联系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也不同.可以在已学过的旧知基础上进行类比,提升问题难度;可以是和学生经过口头交流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完全解决的问题.但必须是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的问题,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要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最好能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形成一条主线,使得课堂教与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

2.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探究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常见数学方法探索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并通过分析问题、合理猜想、推理论证逐步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的探究并促进和调节进度,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构建、热情参与,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真正学会学习.

3.揭示规律,落实探究结果

知识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应熟练地驾驭上课内容,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结构并及时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掌握启发的时机,做到启而得法,启而能发.归纳并总结出相关的知识和规律.通过推理论证形成正确定理、推论、公式或正确的结论,然后揭示这些结论在本节知识结构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及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中理解这些规律.这一环节是重难点,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基础.

4.运用规律,学会解决问题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是最基本的目的,也是一节课必需的.一方面是对学生所学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掌握解题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数学能力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在找到问题的解答后才能获得.这个环节中要围绕教学重点,涵盖本节知识点,精选2-3题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通过学生对问题解答情况的反馈,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剖析讲解,讲知识联系、讲知识转化、讲内在本质,尽可能地概括提炼规律,由点及面,由例及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

5.变式训练,深化提高数学能力

学生通过对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达到解决双基问题的目的.新教材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数学学习能力,巧妙改变图形的背景、题目的已知条件或求解的结论,对题目的形式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演变和引申,使题目具有探究性、开放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变式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命题的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进行如下变式x2-5=0x2-5x=0x2-5x+4=0x2+4x+4=0.

6.反思小结,内化提升数学能力

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12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生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英语作为一种最常用的语言,在经济贸易交流与商务沟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互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降低。顾名思义,自学能力是一种自己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时刻对学生进行测试,想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成绩,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实现嘴口并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就结合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学生的兴趣引导为前提,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概念,从而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培养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由于英语是外来语言,有其特殊性,比起中国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自学要困难得多。

由于硬是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仍旧相对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灌输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还会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自主参与的热情也会大大降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英语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可以举一反三,创新学习策略,奠定终身学习的观点。

二、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逐步实施,初中英语学科中的内容不断更新,很多语法知识也出现了新变化。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素养,就必须善于完善自我,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初中英语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热情。对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一新生对英语的好奇心,然后实行全英语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做游戏、情景对话、英语辩论赛等方式。例如,结合初中英语学习中有关体育运动的章节,教师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并用英语故事的形式在班级发言,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参与互动的平台,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

2.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对自主学习的方法不了解,缺乏学习的能力。针对这些不足,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按照科学的顺序展开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功课、背诵英语课文、记好课堂笔记等,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安排中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时间,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的交流,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背诵一些重要的英语词汇和短语,从课文中找出重要的句型和难点,从中发现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自我思考和学习,把学习内容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初中生课堂英语学习的时间只有45分钟,想要讲解主要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用的。课外时间是学生可以利用的自主时间,教师要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罗列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朗诵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展他们的眼界和视野。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期刊,开展英文读书交流会,建立读书角,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三、结束语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教师要结合以往教学的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认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养成他们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措施

前 言

地理在初中教学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但是在地理教学领域中读图能力又可以从直接的层面上对物理学习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是比较重大的。地理这一个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图形方面的知识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大多情况之下学习重难点内容都是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在对读图能力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地理知识并对其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就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领域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是需要在有意识的情况之下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的,扭转以往初中地理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使得学生对地图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就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一、培养学习者读图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一)读图程序培养

首先,在读图能力培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需要使得学生对地图的比例尺、方向以及图例标记形成较为明确的了解,这在学生学习地理地图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在学生对比例尺形成较为明确的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学习者在对地图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具体的形象;其次,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假如说可以对地图方向形成明确的了解的话,那么也就可以对自身地图使用正确性做出保证了;再次,在学生对地图中包含的各个图例形成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学生在理解地图的过程中将各个地理名称正确的读出来,从而也就可以在学生读图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只有在对上文中提及到的三个要素形成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使得学生对地图形成更深层次的了解。实际上,初中物理教材中使用到的地图蕴含的地理信息是极为丰富的,假如说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想要快速得到自身需要的信息的话,教师一定需要有效的针对学生展开引导,最终也就可以使得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形成更强的信息敏感性。

(二)培养学习者的读图模式

读图模式培养工作M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再将不同的课程要点作为依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读图模式,从而也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了。首先在这里可以使用到的是中心突破模式,学习者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对地图中涉及到的关键性内容形成明确的了解,与此同时在日后对其他地图形成理解的过程中,这些关键内容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触类旁通的作用。其次,对形状观察法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在这里提及到的形状观察法,其实也就是在对形状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目标找寻工作。教师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地图形状形成较深层次的理解之后,可以将其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最终,对比归纳法,在这里提及到的对比归纳法其实就是某些地图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有一定相似性的地图有机的相互集合在一起,使得学习者可以在对相似的地图加以一定程度的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找到相似的地图中完全相同的地方,从而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方法对地图进行解读。

(三)学习者的地图识别能力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地理学习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仅仅可以在识图能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可以开展读图工作,因此对地图识别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使得学习者对图像形成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提升学习者地图识别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到的有效性比较强的措施是学习和思考,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习者进行引导的基础上可以使其形成有效性比较强的思维模式,以此也就可以使得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及起源性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当学生学习不同区域的气候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积极的指导学生来对非洲气候的特征以及分布情况形成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后学习者就可以在对自身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知识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之上,解决日后遇到的不同区域中,不同气候类型的问题了。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占据的地位实际上是较为重要的,基本上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是有所体现的,所以说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培养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教师在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扭转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步将有效性比较强的教学措施渗透到其中,使得学生可以对图形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到有效性比较强的读图方法,并在和实践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之上,在质的层面上发生转变。教师是需要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探寻教学方法,以便于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总形成更强的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玉龙.贵阳市民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地理学科地图读图、析图能力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篇14

“学习力”这一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学界对“学习力”关注度和研究逐渐得到提升,并有学者开始涉及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欲望,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学习和适应,提高自我和获得突破,也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持久力。学生学习力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造力的总和,它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学习动力是指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学习毅力是指在学习中具有的持久力,包括学习精神、学习心理素质、学习自控力等;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转化力是指学习主体将学习成果转化实际成果的能力;学习创新力是指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力是软生产力,是创新和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高低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越来越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现行的研究中,关于学生学习力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但由于研究人员是采用观察与教简易的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资料,其信度与效度有待考证。有关于学生的学习力的问卷都是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几乎未涉及学习力的其他方面,没有较系统的测量工具,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习力的提升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的学科工具。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迷信“满堂灌”、“一堂清”,将课堂变成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习惯了当听众和旁观者,对老师过度依赖,导致“一讲就懂,一做就错”。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如何理解例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作业当成负担,抄袭、逃避等现象司空见惯,不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时代赋予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数学学科原有知识的积累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因素。用构建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知识的内化、智慧的发展需要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时,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已成当务之急。

三、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展望与启发

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理念等,最终增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在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爱学、会学的终身学习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能够提供民主、和谐的课堂,拉近师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毅力。

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形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