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综合素质测验,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综合素质系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专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教育目标。
笔者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刚到__能源技术学校挂职时,深深感受着“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的现象。一年多来,由于分管学生工作处和招生就业办两个处室的工作,需要处理发生在学生之间、学生与班主任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与问题,经常与一些学生、家长、班主任、教师进行个性化交流,对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似乎有了一些的新的认识。
由于中专学生与考入高中或大学的同龄同学在家庭环境、生活态度、文化知识基础、学习习惯与方法、社会关爱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中专学校不及时进行矫正或弥补,这些差异不仅不会缩小,反而还会拉大。中专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切实实地关注、提高和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解中专学生入学初和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的综合素质情况,笔者曾在20__初对20__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专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以下是相关调查的内容和统计结果:
(一)学生入学时学习情况调查(初中专47人,第一学期末)
你的中考(高考)成绩位列同班同学 你最不喜欢的学科是 你最喜欢的学科是 你认为你考试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较好6人,中等34人,较差7人 英语18人,物理14人,数学9人,其他6人 体育14人,语文18人,政治9人,其他6人 贪玩25人,学习方法不对14人,很笨4人,其他4人
(二)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性调查(初中专47人,第一学期末,百分比)
你到我校来之前的学习兴趣如何 你到我校来时对学习是否有信心 你目前对在我校的
学习是否感兴趣
有兴趣 一
般 不感兴趣和的主要原因 有
信
心 一
般 无
信
心 有兴趣 一般 不感
兴趣
学了没有 用 上课枯燥乏味 学习成绩不好 其
他
6.4 34.0 6.4 12.8 29.8 10.6 46.8 25.5 27.7 14.9 44.7 40.4
(三)学生课程学习过程调查(初中专47人,第一学期末,百分比)
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作业量情况 作业态度
经常预习 有时预习 从不预习 经常复习 有时复习 从不复习 太多 一般 较少 独立完成 有时参考 经常抄袭
4.3 21.3 74.4 31.9 51.1 17 31.9 55.3 12.8 38.3 40.4 21.3
(四)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调查(初中专47人,第一学期末,百分比)
上课注意力 上课听懂程度 课堂思考问题情况 参与课堂活动机会
始终专心 有时专心 不专心 都能听懂 少数几次不能听懂 总是 听不懂 始终积极思考 有时思考 从不思考 较
多 一
般 很
少
21.3 40.4 38.3 4.3 74.4 21.3 25.5 44.7 29.8 6.4 55.3 33.3
(五)学生学习环境情况调查(初中专47人,第一学期末,人)
家长中最高
文化程度 家长对你的学习
是否关心 班主任对你的学习是否关心 教师对你的学习成绩是否关心
大专以上 高中 初中以下 很关心 一般 不关心 关心 一般 不关心 关心 一
般 不关心
2 36 9 14 26 7 9 32 6 10 24 13
(六)学生日常行为调查(初中专47,第一学期末,人)
当同学在校园内丢弃纸屑和食品包装盒时 当关系很好的同学与其他班同学发生争执或打架时 你是否愿意担任班干部 你班上的同学是否都能做到不讲脏话
能制止 能清理 其他 劝止 协同 其他 愿意 随便 不愿意 可能 有可能 不可能
26 18 3 26 16 5 32 12 3 5 22 20
(七)学生自我发展需求调查(初中专47,第一学期末,人)
你认为我校学生最需获取的是(知识与技能): 你最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
兴趣小组是(兴趣与爱好) 你期望毕业后第一年能够获取的月平均收入是(元)
纸笔成绩 专业技能 其他 太阳石文学社 舞蹈或健美操 吉他小组 桥牌小组 科技小组 某项体育小组 20__以上 20__-
1500 1500以下
13 31 3 5 12 4 3 14 9 5 32 10
(八)学生课外时间应用情况调查(初中专47,第一学期末,人)
星期日,你班(男、女)同学最喜欢的两个项目是
上网 加餐 逛街 打牌 看书 会友 睡觉 文艺 体育 兼职 其他
男同学 29 8 1 10 5 10 10 3 2 1 15
女同学 21 3 17 3 8 3 8 2 2 8 19
(九)学生对交友的选择性调查(
初中专47,第一学期末,人)
你最佩服与你关心最好的同学的哪两个方面?
人品好 学习好 体育强 爱好多 能力强 长相好 举止优 够朋友 零用钱多 其他
16 8 4 12 6 2 3 18 12 13
(十)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同性调查(初中专47,第一学期末,人)
对学校出台的综合素质考核管理办法,你的观点是(可多选)
你是否赞同实施综合素质量化考核? 对综合素质量化考核评分细则,你认为是否科学? 对已经实施的月操行量化考核,你认为是否公正? 你认为你在校学习的两年内,能否获取100分? 你认为考核分数是否应与推荐就业挂钩?
赞同 不赞同 科学 需改进 公正 不公正 能够 危险 应当 不应当
38 9 32 15 27 27 29 18 22 25
限于篇幅,笔者未对上述各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从上述各项调查统计数据可粗略看出以下几点:
1、中专新生在文化课成绩上的自卑感很强。入学时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是较强的,期望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高。中专学校教师对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的关怀仍需要加强。
2、中专学生的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的,自我表现意识是较强,需要加强德育工作。
3、中专学生更需要对其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唯一以学习成绩论高低,不唯一以一时的违纪行为论长短。但学生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很担心,更担心与推荐就业挂钩。
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的基本方法
对中专学生进行综合素质量化考核,旨在克服中专学生在初中或普通高中阶段单纯以学习成绩为评价手段的缺陷,真正从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等诸多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中专学校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的新的竞争体制和氛围。
20__年上半年,__能源技术学校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的管理办法,其主要思路是:
1、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操行评定两个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强化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通过对学生操行的量化考核,促使学生在思想品行、日常行为、体育、劳动卫生、文艺宣传等方面能够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每学期结束后一周内,教务处和学工处将每位学生的各按百分制的学业成绩和操行考核分数提交至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综合素质考核分数中,学业成绩分数占60%,操行量化分数占40%。
2、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分数与学生评优和推荐就业挂钩。对学业成绩或操行考核分数在80分以下的,不得参与学期或当年评优和评奖。学生顶岗实习前,招生就业办应按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综合素质考核总分数由高到低的次序进行就业推荐。
3、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没有达到规定的数量(高中一年半制:20周;高中二年制:35周;初中三年制:50周),或经补考后仍有两门及以上课程不及格,或有严重的违纪行为的,学校不予推荐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理,或有经常吸烟与酗酒、打架、赌博等违纪行为,或多次不参加班级与学校所组织的集体活动,经多次教育仍不能改正的,学校不予推荐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
4、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招生就业办应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综合素质考核办法。实习结束前,应参与企业所组织的正式用工前考核。对在实习期间擅自离岗或被企业开除的学生,学校不再推荐就业。对思想品德、职业技能、工作态度较差和具有损害学校名誉行为的学生,即使企业愿意留用也应要求企业予以辞退。
5、为保证将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考核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充分体现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学校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初学校工作例会上,教务处和学生工作处应通报学生上一个月的学习状况和操行量化考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校学生会和团委应及时收集同学们对综合素质考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工作作为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三、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实施细则
如前所述,中专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可分学业成绩和操行成绩两个方面,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方面有完整的方案和成熟的评价体系,即便是在中专学校,以学生各门课程的平时和考试成绩为基础的学业成绩评价工作难度较小,公正性和客观性也较强。综合素质量化考核的难点主要在操行量化考核的组织与实施方面。为此,__省能源技术学校在原学生操行评定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操行量化考核实施细则:
―――――――――――――――――――――――――――――――
__能源技术学校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实施细则
为加强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根据《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学生操行量化考核标准
学生操行量化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思想品行、日常行为、体育、劳动卫生、文艺宣传、自我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情况。
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分数按学期评定,基本分为100分。在基本分基础上,设定加分和减分因素。根据平时考核记载情况和学期结束时的综合评议,核定每位学生的操行量化考核分数,再行确定每位学生的操行等级(优:90分及以上,良:75-89分,及格:60-74,不及格:60分以下。)加分和减分条件如下:
(一)加分条件
1、无请假、旷课(操、自习)、迟到、早退现象,按月加2分。
2、承担教室、宿舍卫生值日,检查评比有一半及以上为优,其余为良的,按月加2分。
3、能积极参加学校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其他相关学习活动且笔记齐全的,每学期加2分。
4、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且表现较为突出的,每学期加2分。
5、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代表队,坚持经常训练的,每学期加2分。
6、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3、2、1分。在市、省和国家获奖的,加分加倍增加。同一项竞赛活动按最高奖项加分。
7、能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表现较为突出的,每学期加2分。
8、班委会、团支部和校团委、学生会等学生干部,能够切实履行职责,受到广大同学赞誉的,每学期加2分。
9、在校内外做好人好事,敢于同坏人及不良倾向做斗争,且受到学校公开表扬的,酌情加2—5分。
10、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分别加3、2、1
分。获得市、省和国家上述称号的,加分加倍增加。同一称号按最高级别加分。
(二)操行减分条件
1、参加升国旗仪式,衣帽不整洁、说话、或做其它事情的,每次减1分。上课(或自习、劳动、实习、集会、集体活动、政治学习)迟到(或早退)的,每次减1分。
2、无故缺早操,每次减1分。无故旷课,每节课减2分(晚自习按二节课计算)。未办理出门证,采取翻越围墙等方式擅自外出的,每一次减5分。无故外宿一次减5分。
3、事假(直系丧事除外),每半天减1分(不足半天按半天计算)。
4、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录,影响他人学习的,每次减2分。晚
自习时高声喧哗、下座位影响他人学习的,每次减1分。
5、就餐插队、乱扔馍块、乱倒饭菜,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或纸屑等脏物,浓妆艳抹、戴首饰、穿高跟鞋、穿奇装异服,在公共场所穿拖鞋,男生留长头发等不文明行为,每发现一次减1分。
6、午睡时间和晚上熄灯后,高声喧哗、歌唱、弹琴、打牌等影响他人休息的,每次减1分。私接电源,使用电炉的,每次减2分。
7、损坏公物、花草树木和学校其他设施的,每次减2分。
8、所值日的教室、宿舍环境卫生检查被评为差的,每次减1分。
9、学生干部对工作不负责任,有失职或包庇错误的,每次减1分。
10、吵嘴、骂人,每次减1分。打架斗殴,每次减5-10分。
11、进入营业性舞厅,看书刊、录像,搞迷信活动的,每次减5分。
12、凡受到学校公开点名批评的,每次减10分。
1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操行量化考核等级评定为不及格:
(1)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言行的;
(2)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
(3)有偷盗行为的;
(4)打架斗殴致人伤残的;
(5)在校期间谈恋爱、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实施办法
每学期结束后一周内,各班主任应将每位学生的操行评语、学生操行考核量化分数、操行等级以及相关原始考核记录提交学生工作处。学工处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将学生操行量化考核相关材料存入学生档案之中。
在实施操行量化考核时,应遵从以下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考核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优缺点。对考核分数和等级较低的学生,应帮助其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2、坚持民主评议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考核评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实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民主评议方式。在评议的过程中,应征求任课教师和宿舍管理人员的意见。对学生的意见既要尊重,又要引导,防止压制民主或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3、坚持平时考核和集中评议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平时学生操行量化考核中的作用,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记载,加强操行量化考核的过程管理。
三、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分数的应用
1、班主任应将每学期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分数和等级以及操行评语通知到学生家长,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学生操行量化分数与评定奖学金、评优等相结合。学生操行量化考核等级为优的,可评为三好学生;良以下的,不能享受奖学金。
3、学生在校期间各学期操行量化考核分数经汇总后为不及格的,不予毕业,按肄业处理。
4、结合学生学业考核成绩,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将学生各学期操行量化考核分数汇总后提交到招生就业办,结合学生学业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
四、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__能源技术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已近一年,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与完善之处。在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就这一课题征求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教职工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结合度不高。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实施的客体在学生,但管理的主体在教职工。一方面,学校教职工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实施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工作的重要性。例如,一些班主任虽然在前期逐月对本班学生进行了量化考核要素的记载工作,但在后期不了了之。一些教师平时总认为自己缺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的手段,但在学期结束时却不能合理将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状态体现在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之中。
2、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操作考核过程似嫌繁琐。对课程教师来说,要全面的评价学生一门课程的基础水平、现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力发展水平,必须对学生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勤率、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等情况进行记载和调研,需要耗费教师很多的精力。对班主任来说,要逐月记载学生操行考核所需要的各类日常行为要素,即使是最大化地发挥班干部的自我管理作用,班主任仍需花费很多的心血,尤其是充分发挥综合素质量化考核的矫正作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班主任老师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育管理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素质本来是生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辞海》中对素质一词进行了引申,指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素质教育中,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积淀,既可指人的个体素质,又可指人的群体素质。本文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颁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进行,同时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时代社会对于大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有人说21世纪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那么,具备有怎样素质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才呢?武昌理工学院赵作斌教授提出了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是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新探索。所谓成功素质教育是指,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为根本目的,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五大体系素质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促使学生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为成功素质,成功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首先,专业素质是基础,非专业素质要与专业素质同步推进,共同发展。非专业素质包括成功素质五大体系所规定的素质。在观念体系中,主要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在品格体系中主要培养成功素质的品格;在方法体系中,主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在能力体系中,主要培养成功素质的十大能力;在知识体系中,主要培养基本自然观念知识、基本方法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基本自然科学知识、基本文学知识、基本社会知识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构的原则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建构既要在素质教育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要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测评体系就是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这种测评体系是实施素质测评以及评价素质教育绩效的依据。
1.导向性原则。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素质测评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学生的观念、品格、方法、能力、知识等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导向”的作用。一方面要体现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体现新时代对于大学生各项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达到合格的标准。
2.全面性原则。素质测评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必须全面客观地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能从多个层面、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素质教育活动的成效。全面性是建立素质测评体系的基本要求,但全面不代表需要把所有影响素质养成的因素都一一罗列加以考虑,而是将这些因素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进行科学的筛选,将主要反映素质教育发展和要求的关键因素作为指标列入评价体系。
3.可操作性原则。素质测评中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检验素质测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非常重要。指标体系的设立要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各项因素的可测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每一个指标项目要求简洁明了,尽量减少抽象化和概念化的表述。对于评价指标最后结果的统计方法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具有创新意识,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学生也必需具备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利用素质测评的导向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扬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对于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构的构想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大学教育就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就是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教育。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专业素质已经不能全部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加强调将专业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内化为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综合性能力,做到知行合一。根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根据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即观念体系、品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来评价学生,来设置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方法突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测评方法,采用考核与考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技术测评和主观测评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
1.通过建立素质学分制,将对于学生的素质测评纳入学制的基本框架内,用综合素质学分的形式来评价学生成功素质状况的学生评价和学籍管理制度。素质学分制要求学生获得培养计划要求的标准学分才可以毕业。在素质学分设置上充分体现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同时,通过开设素质理论课与素质拓展课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课,对于课程管理实行必修和选修制,允许学生提前或者推迟毕业。在学生平时的表现中,充分发挥素质测评的科学性和引导性,设立素质表现学分。对于学生在学校的各项表现,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情况、课内外参与活动情况、获得校内外各项荣誉的情况、校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情况等等,都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学分加以规范和测评。
2.测评体系的建构以指标结构、内涵、权重为重点,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体系中设置多级指标,明确各级指标的从属关系,反映其内涵。明确各级评价指标的评级内容及方法,加强其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对于各项指标的权重要经过科学的测量和计算。素质测评的参与人员也是决定测评公正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于参加测评工作人员的工作也要进行规范。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人员可以采用四种形式,分别是平时的考核、自我小结、民主评议、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平时考核、自评、互评、师评,各班成立以班干部为主体、辅导员进行组织和监督的测评小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给出最后的结果,反馈给每个学生。
3.测评结果的处理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要全面衡量、鼓励自我成长、自我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测评结果可以作为每年评优评先的依据,对于基本素质学分不达标者不能参加各级各类奖学金的评选。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对于有创新成果或者是创业成功的学生,学校应该给与特别的表彰和奖励,还可免修相应学分的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测评的结果还可以定制素质测评证书,作为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的依据,同时也可以用于给用人单位进行推荐的依据。激发学生夯实专业素质,发展非专业素质,发挥个性特长,开拓创新,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论文摘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素质与教研能力才能做好幼儿教学管理工作。文章以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话题,分析了新形势下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策略。
对于幼儿教师来讲,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师已经逐渐由教育属性演变为服务性教育属性。面对着新形势的要求,幼儿教师旧有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均不符合当代幼儿的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不断地学习与总结,以此提高自身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自身知识运用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教师接受过最先进的幼儿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在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等艺体知识。但是总表现上来看,由于自身实践经验运用不足,所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横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会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利用,在幼儿教学中遇见障碍。
1.1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回答模棱两可: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给予正确合理的纠正,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
1.2教育科研水平不高
有些教师不习惯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 提高科学教育的能力
对于幼儿教师来讲,从小开展科学教育不但是幼儿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从小培养幼儿科学知识能力,开阔它们视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极大热情与积极探索的兴趣。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应当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自身开展科学教育的能力:
2.1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幼儿的科学启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广博的科学基础知识。只有不断学习,花时间去潜心钻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从生活中、从科学文化的学习中吸取一切优良的知识,才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还要学习关于生活科学、趣味数学、动物饲养、植物栽培、气象学等多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将多门学科知识整理、综合、融会贯通,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认识科学现象,理解科学知识。
2.2增强科学实践能力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是操作性的体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科学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例如在科学活动“磁铁本领大”中,教师提供了多种幼儿平时经常接触到的小玩意,如别针、纽扣、串珠、螺母、小木棒等,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幼儿发现,磁铁“走”,“它”也“走”,了解哪些东西会跟着磁铁“走”,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别针掉水里了,不伸手进水里,怎么把针取出来,培养幼儿爱思考的好习惯。
2.3把握科学教育契机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细心观察幼儿活动,把握好教育的时机,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他们的好奇心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接纳的环境。积极培养幼儿的发现意识,将身边的点点滴滴转化成有趣的探索活动。教师要做科学教育的有心人,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幼儿,引导他们参加到科学活动中来。对于那些对科学活动没有兴趣的幼儿,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的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如,孩子们都喜欢玩玩具,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提供电动遥控汽车、机器人、指南针、望远镜、万花筒等玩具,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取科学经验,感受到发现、成功的快乐。
2.4开发幼儿科学兴趣
教师要善于选择、设计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并贴近幼儿认识水平的科学教育内容,营造操作性强的氛围,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鼓励和支持孩子们发现和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引导幼儿运用科学知识解答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得到更多的知识。可以创设自然角、科学区,通过参观、种植、饲养、小实验等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最直接、量具体的经验,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科学活动“变变变”中,教师选择了多种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如“会变的橡皮泥”、“七彩肥皂泡”等,让幼儿通过触觉、视觉来、“玩玩”、“说说”,观察、感受事物的变化,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3 善于评价性教育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上一阶段教育效果的测定,又是制订下一阶段教育计划的重要依据。而观察是评价的开端和基础。全纳观察、评价是指观察者以一种接纳、不排斥的态度客观、公正、平等的对所有儿童进行观察和评价。
关键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约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4102
1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必要性研究
1.1环境压力要求河南省必须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
河南省的能源消费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这些废弃物会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煤炭燃烧以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很多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毒性很大,长期吸入可能会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能改变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造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自我国步入工业化以来,CO2排放量就长期居于全球前列,预计到2020年,CO2排放量将会是2000年的2.5倍。长此以往,势必会严重扰乱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因此,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势在必行。
1.2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河南省能源消耗总量不断递增。从1990年的520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2年的23647万吨标准煤,平均每年增幅到7%左右。从这个角度上看,扭转能源消费总量过度增长是转方式调结构最实际的行动。通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把GDP增长“逼”到转方式调结构道路上。一方面迫使各级政府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引导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益。
1.3碳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对能源总量进行控制
目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降低碳排放强度已成为国际趋势,尽管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但是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基本呈下降趋势,河南省却呈上升趋势,如果不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河南省未来的节能减排压力将会很大。
从碳排放总量上看,2012年河南省碳排放量为1619224万吨,是1990年的4.3倍。2002年以前,碳排放量年均增速相对比较稳定。2003年以后,河南省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导致能源消费的需求不断升高,从2003年的7610.02万吨增长至16192.24万吨,几乎每年都要增长1000万吨。从人均碳排放量来看,从1990年的0.44吨增长到2012年的1.54吨,增长了两倍多,严重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57吨/人。
2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的快速扩展,2000年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递增7%。照这样的增长速度推算,截止2020年,河南省对能源的需求将远远超过能源资源的承载极限,对河南省资源、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为不利。因此,必须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这一政策的实施。
2.1传统观念使能源总量控制难以实现
2.1.1传统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速
(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表明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衡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依赖关系的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说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度越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至2002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直小于1,2003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突然增至1.59,2004年继续上升至1.71。随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又开始回落,2012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致0.22。这与近几年来国家范围内普遍开展的节能措施与高耗能产业比重的压低是密不可分的。但整体来看,河南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大,虽有波动,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整体程度却并未下降。因此,若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会给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带来很大的影响。
(2)各级政府以GDP增速为主的绩效观。
改革开放以后,不仅是河南,全国各个省份GDP增长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并相互攀比,将GDP增速高低看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河南省GDP总值从1990年的934.65亿元增至2012年29599.31亿元,年均增长12%。能源消费量也由1990年的5206万吨标准煤增至2364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四倍还多。在“十五”、“十一五”规划期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均比规划值高,最终导致能源消费总量也不断攀升。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但大部分省份都没有考虑国家对于经济增长目标的规定,仍旧将GDP的增长速度定在一个较高的指标上。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河南,各级地方政府更加关心如何拉动GDP增长,而很少考虑超额的能源需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环境压力。乃至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出现巨大的上升趋势。
2.1.2高耗能生活方式导致的不合理的能源消费观
河南省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然而时至今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能源消费观念,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工业生产,各个领域直接和间接地浪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例如,日常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的无节制运转,各个城市彻夜的灯火通明等等。2012年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为479.52亿千瓦时,年均增幅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了10%,而目前全社会用电量占据每年能源消费总量的主体,这无疑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一政策的推行形成了制约。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河南省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日益成为主导。但正在从低度加工组装向高度加工组装的阶段过渡,传统的采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主导产业,技术要求较高的精密机械、精密化工、汽车、机床等工业发展较快,比重加大,正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煤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都属于高耗能产业,降低能源消费显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总量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而工业化的发展又需要重工业作为支撑,中期重工业的发展注定要走“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的产业模式,只要河南省工业化中期阶段未完成,能源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自1995年以来,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就不断攀升,基本从45%增长至57%,而能源消费却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70%还要多。2012年,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为23647.13万吨标准煤,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7385.73万吨标准煤,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73.5%。这种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实施起到了阻碍作用。
2.3能源技术水平落后
能源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然而,我国的能源技术虽然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能源系统的总效率只能达到11.1%,这意味着从能源从开采变成终端有用能的过程中,大约有90%的能源都浪费掉了。技术方面的制约,是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瓶颈和硬伤。
2.4能源总量控制中的管理问题
2.4.1能源价格管理体系混乱
我国学者杭雷鸣和屠梅的研究表明能源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对降低总能源强度、石油强度、电力强度和煤炭强度具有积极的贡献。一方面,能源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能源需求量,能源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这样企业在使用能源的时候,会尽量的寻找可替代资源,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当能源价格上升,企业会通过改变能源消费品种结构,寻找替代能源。从长期来看,提高能源价格能够有效的激励企业对先进能源技术的引进和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是,政府试图管制能源价格,使市场无法灵敏地反映国内外能源价格的变动。这种能源价格机制只会成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绊脚石。
2.4.2各地区能源消费指标争夺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河南省18个地市共同努力控制甚至减少能源消费总量,各地市为了地方经济增长可能在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上斤斤计较。并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各有不同,对能源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任何消费水平的设定与分解都可能会出现诸如分配不公等问题。从而造成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能源消费配额的影响,有些地区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配额而造成能源得到没有充分利用,发挥自身价值。
3实现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协调各地市经济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减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件涉及长远利益的非做不可的大事。因此,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更新观念,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注生态环境,淡化GDP增长目标,考虑地区发展阶段和水平、各地区节能责任、节能潜力、节能能力和难度,统筹兼顾,统一协调各地市经济的发展。
3.2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工业比重上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这一点无法改变。但是,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在生产效率和速度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能源若是能够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也能提高总体能源效率。因此,河南省更应该考虑在第二产业内部进行结构调整,鼓励高技术、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借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用法律或是税收的方法来约束、引导这种产业转型或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淘汰第二产业内部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政府也要重新审视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3.3健全市场准入机制,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
让市场自发调节能源价格,是解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根本途径之一。政府可以进行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打破行业垄断的局面,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能源领域,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制度,弱化行政干预,鼓励民营企业投资能源产业。实现开放有序、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能源管理新体制。
建立合理的价格结构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税收政策、环保折价、价格管制等措施,形成各种能源产品之间的合理的比价关系。建立完善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方法为辅的能源价格宏观调控体系,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
3.4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落后了10%,而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却比国外水平高40%。如果能在一些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成为世界领先,如清洁煤技术和碳收集与捕获技术(CCS),并能够大范围推广,在相同产出下节约能源投入或者扩大产出,无疑有利于节能事业的发展。
要想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选择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能。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助推技术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发新能源,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并对有所成就的企业或个人给与适度奖励。
参考文献
[1]白姝伟.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吴国华等.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5):1012.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62-02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由研究生教育的小国迅速跨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作为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了确保研究生培育质量,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是一项必要的管理环节。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我国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长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本文认为,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多维性。即:测评内容维度上,要涵盖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测评主体维度上,要综合院系评价、导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层面评价意见;测评时间维度上,要体现分阶段、动态性,即连续地、动态地将各阶段的测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全面反映出研究生的个性和素质。
2.导向性。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应围绕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出发,考查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状况。即:不仅关注理论课程成绩,还应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智育评价,还应考查德、体、美育的综合发展;不仅注重研究生的共性发展,还应鼓励研究生的个性张扬。
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设置必须分层次、分类别,将相关性较大的测评指标整合归类,使测评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并使测评标准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即在运用定性分析时辅以量化手段,以增强定性分析指标的可测量性;在定量分析中辅以定性说明,以使量化指标含义更明晰。
4.客观性。客观性原则要求测评指标体系体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其中,一般性要求根据高校和学科点的实际情况、研究生的实际素质,按照研究生培养的一般要求,设计出每一个研究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测评指标;而特殊性则要求按照研究生培养的高端要求,设计出少数研究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测评指标。
5.激励性。通过与他人的测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将历年的测评结果进行纵向分析,研究生也可以看到自身的长处和短板。另外,研究生综合测评结果通常要作为奖学金评定、优秀表彰、国际交流人选的评判依据,类似的物质奖励或非物质奖励的获取与否,也将对研究生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
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文件精神,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笔者从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等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一)思想道德素质测评指标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在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方面具有的符合时代特色的基本品质。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测评与道德素质测评两部分。其中,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态度、政治学习和党团荣誉;道德素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1.政治素质测评。政治态度测评基本内容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坚持原则,有上进心。政治学习测评基本内容为认真学习各种政治理论,参加学校、院系、党支部、班团组织的政治学习、形势政策学习和各种教育活动。党团荣誉测评基本内容为研究生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包括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可按获奖级别分别计分。以上测评项目可由研究生本人自评打分,由基层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认定。
2.道德素质测评。道德认知测评基本内容为具有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关注社会道德,熟知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熟悉校规校纪和学术道德规范。道德情感测评基本内容为具有人道主义情感和正义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道德情操高尚,懂得自尊、自爱。以上两个测评项目可由研究生本人自评打分,由基层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认定。道德行为测评的基本内容为研究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和获得各种表彰的情况。在测评年度中,研究生参加公益活动应达到一定的学时;学时越多,该指标得分越高。
(二)学术科研素质测评指标
学术科研素质主要指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综合能力。学术科研素质测评主要包括学习学术活动测评和科研素质测评两部分。
1.学习学术活动测评。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测评基本内容为学位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学习情况。该指标的分值为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按照学分进行加权平均的结果。参加学术活动情况测评基本内容为研究生在测评年度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的状况,要求达到规定的次数。参加次数越多,指标得分越高。
2.科研素质测评。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类别:第一类,SCI、SSCI、EI、ISTP、ISR收录的期刊论文,或其他国际刊物发表的论文;第二类,在国内核心、一般期刊发表的论文;第三类,在国家级报刊的学术、科研、理论版发表的论文;第四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省级以上)论文;第五类,校级学术论坛获奖的论文,被收录到论文集的论文。可按论文类别设置指标分值。研究生出版的专著主要包括:研究生独立出版、参加编著的学术著作或译著。可按出版社级别进行计分。研究生获得的专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可按专利类型和排名顺序分别计分。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市级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作为负责人主持校级科技立项;作为负责人主持院级科技立项。可按项目类别和排名分别计分。研究生参与的科技类活动主要包括:参加科技发明、制作类与论文类等科技性竞赛。可按获奖类别和排名分别计分。
(三)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测评指标
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情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公益和文体活动。研究生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测评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素质测评与文体素质测评两部分。
1.社会实践素质测评。研究生担任的学生干部主要分为主席(党支书)、部长(团支书、班长)、委员三级。该指标分值由高校各级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根据研究生所担任的职务及其履职表现进行评定。研究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主要包括研究生担任其他社会职务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情况。可根据不同情况酌情加分。
2.文体素质测评。研究生参与各类文体活动情况主要包括研究生参与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和其他非科技类竞赛(或活动)的情况。可按照获奖类别分别评分。
三、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计算与实施要点
1.测评结果的计算。在每个测评年度,研究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总得分由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三个方面的测评得分加总得到。即:测评总得分=思想道德素质得分+学术科研素质得分+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得分。按照综合素质测评的总得分可以进行排序,并以此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个人发展历程比较、用人单位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2.测评工作的实施要点。在实施之前,应通过广泛的校内宣传,使参加测评的全体研究生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具体的指标含义和操作流程,从而认真、实事求是地参加测评工作。同时,应组建由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研究生辅导员、学生代表等多层面主体组成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其人员构成和工作方式应得到研究生的认可和信任,并要确保其能够公正、客观、认真、细致地开展相关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综合素质测评底层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兼顾具体性、灵活性,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对各项底层指标的具体分值进行合理设置和适时调整。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工作还必须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工作程序要公开、测评结果应公示,对于研究生提出的异议应给出及时、明确的解释。同时,要克服综合素质测评的短视性,即不能只为评奖评优和内部选拔而测评,应始终将切实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作为工作目的。在运用测评结果时,高校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通报机制。对于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未能达到一定分数的研究生,对其进行个人预警,提醒其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同时,在适当范围内予以通报,发动研究生的导师、辅导员、同学,从学习、科研、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其加以关注和帮助,引导研究生更好地发展,从而有效地发挥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效能。
参考文献:
[1]易晓喻,张照青.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2]潘屹鸣,马超.关于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