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体育竞技的魅力,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引 言
经过了近十年的新旧媒体话题热之后,炙手可热的“媒介竞争”现象逐渐趋向合作、共赢,曾经一度媒体的存留问题,争来抢去的热度已回落。取而代之的是媒体间在寻求共存的同时,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差异和优势,来适应当前新旧媒体共同生存、融合互惠的新环境。编辑课在传媒类高校,尤其是注重应用型建设的传媒高校,一直被高度关注与青睐,各专业将编辑课结合行业特点,基本划分为平面编辑、广播电视编辑、网络编辑三大类课程,本文重点研究对象是电视编辑。
《电视编辑》几乎是所有传媒类学科的必备课程,山西传媒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关课程,本文立足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研究,总结了《电视新闻编辑》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尝试的一些方法。《电视新闻编辑》依托编辑,有别于传统课目,在《电视编辑》基础上,为了凸显新闻专业要求、区别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课目。教学内容分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电视编辑的基础认知、思维建立,重点理解电视编辑的概念、工作流程。第二模块,蒙太奇思维的渗透,重点理解蒙太奇的含义,电视的时间和空间。第三模块,画面编辑和声音编辑,这一模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深入理解画面编辑的原则,掌握镜头组接的方法以及学会合理运用各类声音。第四模块,作品节奏,重点掌握创造节奏的几个关键要素。《电视新闻编辑》的理论构架一定是源于《电视编辑》,但是又一定是与传统的编辑授课内容有所不同。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主要是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这两类岗位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在媒介大融合的今天,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一批理念与技术并进的传媒人才。
过去,《电视新闻编辑》实训大纲的内容里,不要求学生必须自采素材,起初的想法,是强调课程重点、节约实训时间,可是经过实践证明,不自采素材的剪辑,只能考查到学生对技术层面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会使用剪辑技巧,而这些技巧,是否真的适合作品内容,符合作品主旨,却有待斟酌。
经过思考,笔者开始重新审视并修订实训内容,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对“蒙太奇思维”的实践环节,笔者从给定影像素材转变为给定文本。在新闻报道当中,尤其是大量的可预见性选题报道中,记者采拍前首先是有时间看场景、读文本的,然后将眼前的场景、手里的文件用镜头说话,编辑师在采好的镜头里,筛选排序,最终形成完整的叙事。因此,笔者改变过去规定素材的方式,而是将事先准备好的文本,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将给定的文本用镜头语言表达出来,如“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递到嘴里,想要点着它,可是找不到打火机,他环顾房间,发现,在对面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打火机。”学生可以依据此文本进行改编,结果显示,同一文本,26个组有26种不同的读解,主旨却统一在“找东西”这一核心点。这一方式,既考虑到节约学生找素材的时间,又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了学生实践起点的统一性,点评环节,学生们心服口服,面对同一文本,想象力、组织能力、镜头选择能力、镜头顺序的组接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于是,笔者在其他实践内容上也做了新的尝试。从几次实训改革中,笔者在《电视新闻编辑》课程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析。
二、主动策划须跟进
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诞生为分水岭,编辑师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角色大扭转。过去,编辑师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在坐在机房默默串带子、剪片子的背影。而如今,新闻不断发生、滚动播出,编辑师逐渐地投入到节目的前期策划,以编辑的角度,思考哪些镜头是必需的,在可预见的选题报道中,编辑师也开始对素材提出要求。
过去,笔者认为,给定影像素材,可以节约学生的实训时间,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剪辑的训练上,可是,结果表明,这种方式循规蹈矩,不会出大的差错,但是也不会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而且削弱了学生的主动策划意识,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给定的镜头里选择,自然不会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镜头去表达,去叙事。作为高校教师,研究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把它放在行业当中去,特别是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教师更应当注重专业对应的岗位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基于以上综合因素,笔者开始思考,培养学生的编辑思维,不应该局限于已有素材之后的创造,而是要主动去寻找素材,以便翔实准确地报道。
经过反思,改革之后的实训效果,从整体上看,实训作业的质量有所提升。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具体的文本符合学生从文本叙事到镜头表达的思维转变,给了他们主动创造的空间。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生源主要是没有经过艺术培训的文科生,他们长于写作,理解文本的能力普遍较强。比如,一组学生依据文本,拓展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他们将打火机换成了钱包;增加了一个盗窃钱包的人物;场景由一个房间扩展为在超市、操场两个空间之间进行转换。从发现钱包丢失到回忆,再到最终发觉被盗过程,其间,考查到学生对镜头剪辑点的选择、场景的转换,以及主客观镜头的衔接,作业效果达到了实训要求的目标,收到了很好的反应。
三、慎用技巧重思维
过去,甚至现在,很多人对编辑工作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编辑一部作品一定要用技巧,一定要体现机器、软件的高级性能。相反,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恰恰不是因为技巧而突出,换句话说,技巧隐含在了内容里,反而更显作品的高级,作者思维的高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地强调,编辑作为内容的终端,一定要考虑如何呈现及呈现的效果,但是,切忌滥用技巧,华而不实,反倒影响内容的传递,尤其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编辑依据素材叙事,应当把思考重点放在如何连贯剪辑、流畅叙事。一次实训中,笔者将实训范围规定在大学校园内,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大学生,发现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现象和事件,最终完成一部短片。大部分的小组,多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展现了大学生热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有一个小组别出心裁,全片以访问的形式,层层深入。第一个问题是“你有闺蜜吗?”“你有哥们儿吗?”第二个问题是“你们会是永远的朋友吗?他(她)是你心里最重要的人吗?”第三个问题是“父母是你的朋友吗?”第四个问题是“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会想起谁?”短片前半部分,气氛轻松,甚至诙谐,很多学生都能从受访者的回答中,找到共鸣。渐渐地,回答变得迟缓,作品节奏慢了下来,所有的受访者都不认为父母可以是自己的朋友,而如果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都是求助于父母。全片几乎没有用到可见的剪辑技巧,而作品节奏有张有弛,最终以“please share more with parents”这个主题结束,发人深省。
整个短片,几乎没有使用画面编辑的技巧,几处声音编辑运用了导前和延后这样的基本方法,通过声画组合的变化,来突出主题。在课堂讲评中,这部作品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作者观察生活后,运用视听语言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能力,是值得赞扬的。笔者作为教师,既要对实训的要求做清晰的说明,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捆绑学生,所以,笔者采取的方法是,首先提出一个宏观的要求,然后跟随每个小组的进度,逐步地引导,扩散思维,最终让每个小组在他们自身基础上,做到极致。笔者始终认为,编辑工作要靠一定的悟性。俗话说,处理事情讲究艺术性,作为编辑师,他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思维,有能力从小人物小事情上去讲朴素的道理。经过实训,笔者发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远远比只教会他们使用技巧,实用且长久。
四、针对辅导全面提升
就整个学科来讲,《电视新闻编辑》承担了节目制作流程中的基础教学环节,因此,教学成果是否明显,在后来的采写及综合创作课目中就会相应得到检验。同时,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备课不仅仅是认真备教材,备该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更要备学生。
过去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课程与课程间的关联与互补,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实践中,都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要完成一部影视作品,或者是完成一次新闻报道,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而非一门课程所能及。这一点,笔者认为非常重要,并且一直坚持。而在备学生方面,过去,笔者仅是站在课堂的角度,审视讲授内容是否满足当下学生的接受,是否满足学科整体的目标和要求。费尽心思,每个班却只能看到一两部可心的实践作品,有时甚至很懊恼,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讲课过程,收效却是这样。经过了数次实践,再加上分班授课后学生人数减少,笔者开始换位思考,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起点和特点,不能急于求成,力求全班都达到一个高度,于是,笔者从学生出发,展开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比如实践作业的讲评环节,笔者做了一些调整。实践作业讲评环节是课程的重点,也是特色。每次讲评,26个组的作业依次播放,就有26种思维在课堂内激荡。过去,轮到讲评环节,笔者总是在班内展开评比,一个学期两次实训,总是个别同学领先于其他人,无形之中,削弱了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事实上,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纪实报道,个体差异必然存在。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笔者改变了讲评思路,转变为全班观摩,纵向评比的模式。也就是说,一个组,在一个学期内,两次作业之间是否有进步,作为评比的考虑因素之一。改革之后,每个组的成员都在暗暗地摩拳擦掌,修改作业的主动性明显提升,频次加快,作业质量提高显著。在这次改革中,笔者获益良多,分班授课只是在课堂容量上进行了硬性改变,而教师,要动脑筋,在方法上,思路上,真正做到授课人数少而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依据,教师才是带领学生入门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继承性,而作为新时代、新的媒体环境下的传媒学科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创造力,立足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原创方法,思考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契合点,真正做到理论和实用的结合。
【关键词】矿井;煤柱;回收设计;技术
一、立井井筒保护煤柱回收设计
各生产矿井在安全环境许可时,要回收趋于报废立井的保护煤柱,快要报废矿井的井筒保护煤柱和工业场地保护煤柱,要采用正规采煤方法和利用本井筒回收,必须用非正规方法和另建新井筒或增加其他工程才能回收的,要在专门设计中论证。回收井筒保护煤柱,要按井筒与所采煤层的空间关系、地质、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采用有效的开采方法和安全措施。
1、立井井筒保护煤柱回收设计步骤
(1)方案设计。包括回收井筒保护煤柱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安全可靠性,回收井筒保护煤柱的各种技术方案,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和方案的选择
(2)初步设计。开采方法的设计。包括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布置、开采顺序、推进方向、推进速度等;井筒及装备、井筒保护煤柱范围内主要巷道、硐室及地面建(构)筑物所在地表的移动与变形值预计;建(构)筑物、井筒及其装备的加固保护和维修措施。包括采前的加固保护、加固构件的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开采期间及采后的维修措施,加固与维修材料和费用预算。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2、技术资料和工程图
(1)技术资料。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煤层的层数、层间距、厚度、倾角、埋藏深度、压煤量,煤层与井筒的空间关系,煤层中及其上、下的巷道、硐室分布状况,岩性、断裂构造、岩层含水性、井筒保护煤柱外已开采状况。井筒及装备状况,井深、井壁、井径、罐道、罐道梁、提升设备、井筒内管路、电缆、梯子间、井架(井塔)及井口房的技术特征、安装、布置方式、使用现状及必要的设计说明书。
(2)工程图。井上、下对照图。主要有:地形和煤层底板等高线、地质构造、邻近工作面位置及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要标清地面标高,建(构)筑物位置、煤层的层数、厚度、层间距、埋藏深度、倾角和地质构造等。建(构)筑物的施工图,一般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主要承重构件的支座联接方式,断面尺寸和配筋,管线接头构造及重要设备基础等。井筒剖面图主要有:井壁结构、围岩性质及含水层分布等;通过井筒及工业场地的地质剖面图;井筒横断面图及井筒装备布置图。
3、变形观测
回收井筒保护煤柱时,要在地面、巷道内实施观测。一是地表及建筑物的移动与变形观测;二是井筒保护煤柱范围内的巷道移动与变形的观测;三是井筒及装备的移动与变形的观测。主要有井筒的水平位移和垂直变形,井壁应力变形,罐道水平间距和垂直变形,罐道梁变形和管道垂直变形等;四是构筑物和重要设备及基础的移动与变形观测。主要有:井架偏斜、天轮中心线水平移动、绞车与电动机大轴及基础移动与变形的观测。
二、斜井井筒保护煤柱回收设计
生产矿井在安全环境许可条件下,要回收即将报废斜井的保护煤柱。要按照斜井井筒与煤层的空间关系,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运用有效开采方法和安全措施并提高回收率。
(1)在斜井井筒位于煤层底板岩层内时,要参照跨巷回采经验回收。
(2)在斜井井筒位于煤层内时,要采用从下到上逐段回采、逐段报废井筒的方法回收。
(3)在斜井井筒置于煤层群的上部煤层内或顶板岩层内时,离井筒的垂距不大于导水裂缝带高度的煤层,要采用条带法或充填法回收;离井筒的垂距不小于导水裂缝带高度的煤层,要采用全部垮落法回收。
(4)在斜井穿过煤层或反斜井时,斜井上方的煤层,要参照跨巷回采经验回收。
(5)回收斜井保护煤柱,要在地面和井筒内实施观测。
三、平铜、石门、大巷及上、下山煤柱回收设计
各生产矿井在安全完好的条件下,要回收快要报废的平硐、石门、大巷和上、下山保护煤柱和护巷煤柱。回收平硐、石门、大巷及上、下山煤柱时,要按它所在位置,实行跨采或巷下采煤,运用从远到近、逐段回收、报废的办法。
四、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工作管理
(1)煤柱留设、压煤开采设计、采动损害鉴定由国家、省级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具有资质的技术部门进行。在存在分歧时,上级资质单位应对下级资质单位的设计、鉴定组织专家进行修改、提出最终评审意见。
(2)保护煤柱的留设和变更权限
国有煤矿保护煤柱的留设,由国家、省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乡镇煤矿保护煤柱的留设,由地市级煤炭行业部门审批;保护煤柱储量按照《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处理;经批准后的保护煤柱不可随意变更;城镇及村庄保护煤柱经批准后,煤矿企业要以书面形式把受护范围通知城镇、乡政府及村委会。
在煤矿生产中,可自行留设临时性保护煤柱,但煤矿闭坑前一定回收。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对未及时回收保护煤柱,形成孤立块段,浪费煤炭资源的行为,要按情节轻重,依照《煤炭法》、《煤炭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处罚。
参考文献
[1] 杨赞行:谈“三下”采煤的行业管理,河北煤炭,2001.2
[2] 陈俊杰等:断层构造影响下井筒保护煤柱开采研究,煤炭工程,2007.9
[3] 李新安等:吴寨矿建筑物下压煤条带开采设计与试验,矿山测量,2004.2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历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1 前言
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已有一段时间,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为了能够让广大教师更好地认识与解决这些问题,克服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文章从四方面提出了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2 基于多媒体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对多媒体教学功能的认识不足
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中,高中历史教师存在两种比较偏激的想法,是认为多媒体技术完全没有用,完全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种是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完全忽略了传统教学方式,这两种错误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效果的发挥。在这两种观念的影响下,历史教师均表现出对多媒体功能认识上的不足,也客观地说明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落后,高中历史教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对历史教材的处理和历史素材的选择存在误区
目前,高中历史教师对多媒体网络历史素材的认识存在着以下三种错误想法,一是完全依赖于网络历史素材,而忽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及要点;二是单纯地利用多媒体,照抄照搬教材,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教材的电子版,毫无创新意义,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三是有些历史教师盲目注重课堂内容的大容量,使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主次之分,而学生也会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这些误区将会对教师教学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并直接体现在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反应及学生成绩当中。这种错误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国家对历史教学的要求相违背的。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不当
在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往往会被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要点的特点所迷惑,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总结能力下降。再加上有些历史教师盲目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知识的反复简单演示,并未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与启发,导致学生很难具备创新能力及历史思维。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历史教师没有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教师逐渐认识并改变这种错误观念。
2.4 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从当前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过程有利用多媒体对学生强制灌输知识的趋势。部分历史教师盲目响应学校多媒体教学要求,用多媒体来代替教师应做的所有工作,忽略了作为历史教师本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未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结果导致课堂单一无趣,没有个人风格,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中的情况。
3 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3.1 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是为了避免历史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而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出现,并实现各种教学要素的科学合理分配。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处理好教师本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二是处理好多媒体环境下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关系,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师需适当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3.2 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
为了保证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历史教学课堂与历史教学本身的一致性,应当结合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性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以教学内容与细节为依据,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针对历史事件、历史图片等可以通过多媒体影视资料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而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则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二是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教材的结合,避免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忽视教材内容结构安排及重难点划分等情况。实际上,不管技术如何发达,教学手段多么丰富,都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获取应当以教材为参考。历史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与教材内容相一致,不能为了节约备课时间从网络中直接下载与教材内容不相符的课件,保证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符合国家的各项要求与标准,促使师生共同掌握完善的历史知识。
3.3 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历史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结合课程教学实际需求,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并能够在科学合理利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文章研究了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四方面不足,并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要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望能够为未来的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为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河北 唐山064000)
参考文献:
[1]李慧军.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能力培养[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 镜鉴与反思: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 体育治理:英国经验与中国镜鉴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及其启示 我的养生镜鉴与经验 劳资冲突中的政府角色与政府治理 大都市发展转型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迷雾与幻像中的人生镜鉴 韩国地方自治与农村社会的转型镜鉴 苏联历史上的民心建设与溃散镜鉴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阐释与现实镜鉴| 镜鉴美国 县域政府治理困境与的关系研究 美国、韩国政府治理与预防腐败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体制的研究与借鉴 政府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整体性治理视野下市辖区政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美国贫困救助精细化管理的检视与镜鉴 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审视与反思 新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政府治理 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基于政府治理差异的视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8]Peter Smolianov,Dwight H.Zakus,Joseph Gallo.Sport Developmnet in the United States[M].Routledge 2 Park Square,Milton Park,Abingdon,Oxon,OX14 4RN,2015:184-190.
[19]张士靖,刘硕.美国2010-2020国家健康战略及启示[C].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医学情报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2011.
[20]孙卓.美国滥用处方药现象有多严重?..
>> 从微英剧《黑镜》看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权力的转移 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伦理 新媒介环境下的舆论生态变化 新媒体语境下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途径 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媒介与知识沟 基于新媒体网络语境下的媒介认同研究 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的公众媒介素养 “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的错位理解 论媒介形态演进与话语权力的关系变迁 新媒介环境下的舆论构成及管理 关于舆论话语权的思考 女性话语权的媒介表达 新媒体视域下提升高校德育话语权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话语权的重构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中美权力转移背景下的反战话语传播 新媒介生态下广播媒体的生存逻辑探析 新媒体语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探析 论主流媒体在舆论格局中的话语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潘祥辉.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 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会变革的十大事件回顾[J].中国传媒报告,2008(4).
[4] 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
[5] 刘建明.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6] [美]尼古拉・尼嘎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3.
[7] 王欣.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新闻娱乐化[D].武汉:武汉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