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体育竞技的魅力范文

体育竞技的魅力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体育竞技的魅力,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体育竞技的魅力

篇1

 

一、引 言

 

经过了近十年的新旧媒体话题热之后,炙手可热的“媒介竞争”现象逐渐趋向合作、共赢,曾经一度媒体的存留问题,争来抢去的热度已回落。取而代之的是媒体间在寻求共存的同时,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差异和优势,来适应当前新旧媒体共同生存、融合互惠的新环境。编辑课在传媒类高校,尤其是注重应用型建设的传媒高校,一直被高度关注与青睐,各专业将编辑课结合行业特点,基本划分为平面编辑、广播电视编辑、网络编辑三大类课程,本文重点研究对象是电视编辑。

 

《电视编辑》几乎是所有传媒类学科的必备课程,山西传媒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关课程,本文立足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研究,总结了《电视新闻编辑》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尝试的一些方法。《电视新闻编辑》依托编辑,有别于传统课目,在《电视编辑》基础上,为了凸显新闻专业要求、区别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课目。教学内容分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电视编辑的基础认知、思维建立,重点理解电视编辑的概念、工作流程。第二模块,蒙太奇思维的渗透,重点理解蒙太奇的含义,电视的时间和空间。第三模块,画面编辑和声音编辑,这一模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深入理解画面编辑的原则,掌握镜头组接的方法以及学会合理运用各类声音。第四模块,作品节奏,重点掌握创造节奏的几个关键要素。《电视新闻编辑》的理论构架一定是源于《电视编辑》,但是又一定是与传统的编辑授课内容有所不同。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主要是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这两类岗位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在媒介大融合的今天,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一批理念与技术并进的传媒人才。

 

过去,《电视新闻编辑》实训大纲的内容里,不要求学生必须自采素材,起初的想法,是强调课程重点、节约实训时间,可是经过实践证明,不自采素材的剪辑,只能考查到学生对技术层面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会使用剪辑技巧,而这些技巧,是否真的适合作品内容,符合作品主旨,却有待斟酌。

 

经过思考,笔者开始重新审视并修订实训内容,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对“蒙太奇思维”的实践环节,笔者从给定影像素材转变为给定文本。在新闻报道当中,尤其是大量的可预见性选题报道中,记者采拍前首先是有时间看场景、读文本的,然后将眼前的场景、手里的文件用镜头说话,编辑师在采好的镜头里,筛选排序,最终形成完整的叙事。因此,笔者改变过去规定素材的方式,而是将事先准备好的文本,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将给定的文本用镜头语言表达出来,如“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递到嘴里,想要点着它,可是找不到打火机,他环顾房间,发现,在对面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打火机。”学生可以依据此文本进行改编,结果显示,同一文本,26个组有26种不同的读解,主旨却统一在“找东西”这一核心点。这一方式,既考虑到节约学生找素材的时间,又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了学生实践起点的统一性,点评环节,学生们心服口服,面对同一文本,想象力、组织能力、镜头选择能力、镜头顺序的组接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于是,笔者在其他实践内容上也做了新的尝试。从几次实训改革中,笔者在《电视新闻编辑》课程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析。

 

二、主动策划须跟进

 

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诞生为分水岭,编辑师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角色大扭转。过去,编辑师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在坐在机房默默串带子、剪片子的背影。而如今,新闻不断发生、滚动播出,编辑师逐渐地投入到节目的前期策划,以编辑的角度,思考哪些镜头是必需的,在可预见的选题报道中,编辑师也开始对素材提出要求。

 

过去,笔者认为,给定影像素材,可以节约学生的实训时间,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剪辑的训练上,可是,结果表明,这种方式循规蹈矩,不会出大的差错,但是也不会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而且削弱了学生的主动策划意识,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给定的镜头里选择,自然不会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镜头去表达,去叙事。作为高校教师,研究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把它放在行业当中去,特别是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教师更应当注重专业对应的岗位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基于以上综合因素,笔者开始思考,培养学生的编辑思维,不应该局限于已有素材之后的创造,而是要主动去寻找素材,以便翔实准确地报道。

 

经过反思,改革之后的实训效果,从整体上看,实训作业的质量有所提升。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具体的文本符合学生从文本叙事到镜头表达的思维转变,给了他们主动创造的空间。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生源主要是没有经过艺术培训的文科生,他们长于写作,理解文本的能力普遍较强。比如,一组学生依据文本,拓展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他们将打火机换成了钱包;增加了一个盗窃钱包的人物;场景由一个房间扩展为在超市、操场两个空间之间进行转换。从发现钱包丢失到回忆,再到最终发觉被盗过程,其间,考查到学生对镜头剪辑点的选择、场景的转换,以及主客观镜头的衔接,作业效果达到了实训要求的目标,收到了很好的反应。

 

三、慎用技巧重思维

 

过去,甚至现在,很多人对编辑工作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编辑一部作品一定要用技巧,一定要体现机器、软件的高级性能。相反,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恰恰不是因为技巧而突出,换句话说,技巧隐含在了内容里,反而更显作品的高级,作者思维的高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地强调,编辑作为内容的终端,一定要考虑如何呈现及呈现的效果,但是,切忌滥用技巧,华而不实,反倒影响内容的传递,尤其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编辑依据素材叙事,应当把思考重点放在如何连贯剪辑、流畅叙事。一次实训中,笔者将实训范围规定在大学校园内,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大学生,发现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现象和事件,最终完成一部短片。大部分的小组,多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展现了大学生热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有一个小组别出心裁,全片以访问的形式,层层深入。第一个问题是“你有闺蜜吗?”“你有哥们儿吗?”第二个问题是“你们会是永远的朋友吗?他(她)是你心里最重要的人吗?”第三个问题是“父母是你的朋友吗?”第四个问题是“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会想起谁?”短片前半部分,气氛轻松,甚至诙谐,很多学生都能从受访者的回答中,找到共鸣。渐渐地,回答变得迟缓,作品节奏慢了下来,所有的受访者都不认为父母可以是自己的朋友,而如果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都是求助于父母。全片几乎没有用到可见的剪辑技巧,而作品节奏有张有弛,最终以“please share more with parents”这个主题结束,发人深省。

 

整个短片,几乎没有使用画面编辑的技巧,几处声音编辑运用了导前和延后这样的基本方法,通过声画组合的变化,来突出主题。在课堂讲评中,这部作品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作者观察生活后,运用视听语言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能力,是值得赞扬的。笔者作为教师,既要对实训的要求做清晰的说明,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捆绑学生,所以,笔者采取的方法是,首先提出一个宏观的要求,然后跟随每个小组的进度,逐步地引导,扩散思维,最终让每个小组在他们自身基础上,做到极致。笔者始终认为,编辑工作要靠一定的悟性。俗话说,处理事情讲究艺术性,作为编辑师,他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思维,有能力从小人物小事情上去讲朴素的道理。经过实训,笔者发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远远比只教会他们使用技巧,实用且长久。

 

四、针对辅导全面提升

 

就整个学科来讲,《电视新闻编辑》承担了节目制作流程中的基础教学环节,因此,教学成果是否明显,在后来的采写及综合创作课目中就会相应得到检验。同时,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备课不仅仅是认真备教材,备该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更要备学生。

 

过去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课程与课程间的关联与互补,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实践中,都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要完成一部影视作品,或者是完成一次新闻报道,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而非一门课程所能及。这一点,笔者认为非常重要,并且一直坚持。而在备学生方面,过去,笔者仅是站在课堂的角度,审视讲授内容是否满足当下学生的接受,是否满足学科整体的目标和要求。费尽心思,每个班却只能看到一两部可心的实践作品,有时甚至很懊恼,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讲课过程,收效却是这样。经过了数次实践,再加上分班授课后学生人数减少,笔者开始换位思考,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起点和特点,不能急于求成,力求全班都达到一个高度,于是,笔者从学生出发,展开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比如实践作业的讲评环节,笔者做了一些调整。实践作业讲评环节是课程的重点,也是特色。每次讲评,26个组的作业依次播放,就有26种思维在课堂内激荡。过去,轮到讲评环节,笔者总是在班内展开评比,一个学期两次实训,总是个别同学领先于其他人,无形之中,削弱了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事实上,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纪实报道,个体差异必然存在。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笔者改变了讲评思路,转变为全班观摩,纵向评比的模式。也就是说,一个组,在一个学期内,两次作业之间是否有进步,作为评比的考虑因素之一。改革之后,每个组的成员都在暗暗地摩拳擦掌,修改作业的主动性明显提升,频次加快,作业质量提高显著。在这次改革中,笔者获益良多,分班授课只是在课堂容量上进行了硬性改变,而教师,要动脑筋,在方法上,思路上,真正做到授课人数少而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依据,教师才是带领学生入门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继承性,而作为新时代、新的媒体环境下的传媒学科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创造力,立足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原创方法,思考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契合点,真正做到理论和实用的结合。

篇2

【关键词】矿井;煤柱;回收设计;技术

一、立井井筒保护煤柱回收设计

各生产矿井在安全环境许可时,要回收趋于报废立井的保护煤柱,快要报废矿井的井筒保护煤柱和工业场地保护煤柱,要采用正规采煤方法和利用本井筒回收,必须用非正规方法和另建新井筒或增加其他工程才能回收的,要在专门设计中论证。回收井筒保护煤柱,要按井筒与所采煤层的空间关系、地质、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采用有效的开采方法和安全措施。

1、立井井筒保护煤柱回收设计步骤

(1)方案设计。包括回收井筒保护煤柱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安全可靠性,回收井筒保护煤柱的各种技术方案,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和方案的选择

(2)初步设计。开采方法的设计。包括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布置、开采顺序、推进方向、推进速度等;井筒及装备、井筒保护煤柱范围内主要巷道、硐室及地面建(构)筑物所在地表的移动与变形值预计;建(构)筑物、井筒及其装备的加固保护和维修措施。包括采前的加固保护、加固构件的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开采期间及采后的维修措施,加固与维修材料和费用预算。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2、技术资料和工程图

(1)技术资料。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煤层的层数、层间距、厚度、倾角、埋藏深度、压煤量,煤层与井筒的空间关系,煤层中及其上、下的巷道、硐室分布状况,岩性、断裂构造、岩层含水性、井筒保护煤柱外已开采状况。井筒及装备状况,井深、井壁、井径、罐道、罐道梁、提升设备、井筒内管路、电缆、梯子间、井架(井塔)及井口房的技术特征、安装、布置方式、使用现状及必要的设计说明书。

(2)工程图。井上、下对照图。主要有:地形和煤层底板等高线、地质构造、邻近工作面位置及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要标清地面标高,建(构)筑物位置、煤层的层数、厚度、层间距、埋藏深度、倾角和地质构造等。建(构)筑物的施工图,一般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主要承重构件的支座联接方式,断面尺寸和配筋,管线接头构造及重要设备基础等。井筒剖面图主要有:井壁结构、围岩性质及含水层分布等;通过井筒及工业场地的地质剖面图;井筒横断面图及井筒装备布置图。

3、变形观测

回收井筒保护煤柱时,要在地面、巷道内实施观测。一是地表及建筑物的移动与变形观测;二是井筒保护煤柱范围内的巷道移动与变形的观测;三是井筒及装备的移动与变形的观测。主要有井筒的水平位移和垂直变形,井壁应力变形,罐道水平间距和垂直变形,罐道梁变形和管道垂直变形等;四是构筑物和重要设备及基础的移动与变形观测。主要有:井架偏斜、天轮中心线水平移动、绞车与电动机大轴及基础移动与变形的观测。

二、斜井井筒保护煤柱回收设计

生产矿井在安全环境许可条件下,要回收即将报废斜井的保护煤柱。要按照斜井井筒与煤层的空间关系,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运用有效开采方法和安全措施并提高回收率。

(1)在斜井井筒位于煤层底板岩层内时,要参照跨巷回采经验回收。

(2)在斜井井筒位于煤层内时,要采用从下到上逐段回采、逐段报废井筒的方法回收。

(3)在斜井井筒置于煤层群的上部煤层内或顶板岩层内时,离井筒的垂距不大于导水裂缝带高度的煤层,要采用条带法或充填法回收;离井筒的垂距不小于导水裂缝带高度的煤层,要采用全部垮落法回收。

(4)在斜井穿过煤层或反斜井时,斜井上方的煤层,要参照跨巷回采经验回收。

(5)回收斜井保护煤柱,要在地面和井筒内实施观测。

三、平铜、石门、大巷及上、下山煤柱回收设计

各生产矿井在安全完好的条件下,要回收快要报废的平硐、石门、大巷和上、下山保护煤柱和护巷煤柱。回收平硐、石门、大巷及上、下山煤柱时,要按它所在位置,实行跨采或巷下采煤,运用从远到近、逐段回收、报废的办法。

四、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工作管理

(1)煤柱留设、压煤开采设计、采动损害鉴定由国家、省级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具有资质的技术部门进行。在存在分歧时,上级资质单位应对下级资质单位的设计、鉴定组织专家进行修改、提出最终评审意见。

(2)保护煤柱的留设和变更权限

国有煤矿保护煤柱的留设,由国家、省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乡镇煤矿保护煤柱的留设,由地市级煤炭行业部门审批;保护煤柱储量按照《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处理;经批准后的保护煤柱不可随意变更;城镇及村庄保护煤柱经批准后,煤矿企业要以书面形式把受护范围通知城镇、乡政府及村委会。

在煤矿生产中,可自行留设临时性保护煤柱,但煤矿闭坑前一定回收。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对未及时回收保护煤柱,形成孤立块段,浪费煤炭资源的行为,要按情节轻重,依照《煤炭法》、《煤炭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处罚。

参考文献

[1] 杨赞行:谈“三下”采煤的行业管理,河北煤炭,2001.2

[2] 陈俊杰等:断层构造影响下井筒保护煤柱开采研究,煤炭工程,2007.9

[3] 李新安等:吴寨矿建筑物下压煤条带开采设计与试验,矿山测量,2004.2

篇3

关键词:煤矿生产;企业管理;经济效益;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煤矿行业的市场竞争,而现代企业若要从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不断提高各项业务活动效率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降低不必要的资金、资源消耗,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效率。 以下,本文针对煤矿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同时简要阐述其他几种有利于提高效益的管控措施。

一、煤矿企业的经营、生产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首先,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体系贯彻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效实现对生产预算、材料预算、工资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的全面管理,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与分析四个环节整体实现体系化管理。其中财务管理是预算管理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应进行重点管理,将财务工作重点转移到支出前管理,从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管理,形成事前预算管理机制,对事中进行监督控制,事后实行全面考核的管理方式,整体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其次,加强前期生产设计阶段的地质勘测工作,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生产设计阶段应有效的加强地质勘测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避免出现决策失误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整体勘测工作要分步开展,保证月度、年度及远期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将其运用到生产当中去,实现采矿工艺及技术水平的提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实现企业整体精细化管理。为更好的实现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协调统一,在制定生产规模及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实现成本要素的细化。将全面成本管理及精细化管理有效结合,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将成本逐层细化,全面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最后,在企业生产阶段,要进行全面管理,实现企业成本合理化。通过全面预算及计划管理制度,整体实现资金事前控制,将企业成本进行细分,根据企业及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经济、政治形式,科学合理的实行成本控制,将其根本落实到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细化,并逐步形成良性发展,从根本上提升煤矿企业的竞争力。

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其他管理事项

1.组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将工资总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合理制定井上与井下,直接生产环节与辅助生产环节比例,并根据各个环节职能及技能的要求,合理进行岗位分配,避免人员缺失及过剩造成成本增加,将工资总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结合煤矿生产进度、组织工作面,实行循环作业,以保证开采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提升开采效率,制定劳动规范,合理压缩人工成本。企业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加强流程管理,明确工程单价,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鼓励员工积极性,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企业合理的成本支出。

2.加大煤矿物资管理力度

整体加强企业材料管理,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加强材料及配件的合理配置,细化管理内容,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材料的精细化管理。针对单耗及材料目标管理实行双向管理,全面控制。通过考核、结算,制定奖惩制度。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产生,整体降低企业成本。整体实行清查对账,保证材料合理使用,也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材料实行合理调剂。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对材料及设备进行回收,降低浪费及丢失造成的成本增加,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3.对资源消耗的管控

全面加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对企业用水、用电、工资标准与生产经营计划相结合,实行考核制度,并实行定额管理,完善计量装置,整体控制企业水、电成本,避免浪费。在生产过程中,科学用电,实行合理调度,整体遵循躲峰填谷的原则,避开使用高峰期,缓解高峰期负荷。加强车辆管理并合理利用,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产生,整体提升使用率,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4.加强重视机械设备管理

合理租赁生产设备,实现对设备投入及运行成本有效控制。煤炭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机械设备使用,设备的先进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整体进行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成本合理化。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并进行日常维护。将设备故障问题降到最低,做到及时解决,避免设备大修造成成本增加。设备使用过程中,合理选择设备型号,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安装,操作及维护人员要具备上岗证书,进而提升设备使用率,实现产量增加,成本得到控制。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及时检修设备,并保证设备合理利用,避免出现设备闲置的情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5.认真做好预算的分析、考核

提升预算分析能力,实行预算考核制度。针对每月预算进行合理分析并建立分析制度,全面贯彻预算执行,合理制定修改方案,全面保证月度、年度预算顺利执行。加强企业内部考核,并保证贯彻实施。整体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合理控制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若要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就必须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基础,加强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各种资源消耗的协调管理、监督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支出,扩大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丁文冀:浅议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J].品牌(理论月刊),2011,(03) .

篇4

>> 镜鉴与反思: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 体育治理:英国经验与中国镜鉴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及其启示 我的养生镜鉴与经验 劳资冲突中的政府角色与政府治理 大都市发展转型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迷雾与幻像中的人生镜鉴 韩国地方自治与农村社会的转型镜鉴 苏联历史上的民心建设与溃散镜鉴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阐释与现实镜鉴| 镜鉴美国 县域政府治理困境与的关系研究 美国、韩国政府治理与预防腐败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体制的研究与借鉴 政府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整体性治理视野下市辖区政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美国贫困救助精细化管理的检视与镜鉴 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审视与反思 新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政府治理 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基于政府治理差异的视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8]Peter Smolianov,Dwight H.Zakus,Joseph Gallo.Sport Developmnet in the United States[M].Routledge 2 Park Square,Milton Park,Abingdon,Oxon,OX14 4RN,2015:184-190.

[19]张士靖,刘硕.美国2010-2020国家健康战略及启示[C].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医学情报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2011.

[20]孙卓.美国滥用处方药现象有多严重?..

篇5

>> 从微英剧《黑镜》看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权力的转移 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伦理 新媒介环境下的舆论生态变化 新媒体语境下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途径 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媒介与知识沟 基于新媒体网络语境下的媒介认同研究 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的公众媒介素养 “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的错位理解 论媒介形态演进与话语权力的关系变迁 新媒介环境下的舆论构成及管理 关于舆论话语权的思考 女性话语权的媒介表达 新媒体视域下提升高校德育话语权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话语权的重构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中美权力转移背景下的反战话语传播 新媒介生态下广播媒体的生存逻辑探析 新媒体语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探析 论主流媒体在舆论格局中的话语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潘祥辉.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 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会变革的十大事件回顾[J].中国传媒报告,2008(4).

[4] 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

[5] 刘建明.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6] [美]尼古拉・尼嘎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3.

[7] 王欣.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新闻娱乐化[D].武汉:武汉大学,2005.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因此我们将对基于多媒体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情境创设进行具体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创设方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1 对基于多媒体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的方式各有不同。有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但是并不能很好地和情境创设相结合,只是直观地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文本、图片、声音等,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教学,却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还有部分学校采用简单的情境创设手段。例如,在潍坊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只是对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这无法达到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效果。因为这些都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情境创设理论体系,所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不能很好地和当下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2 基于多媒体的情境创设策略

2.1 再现情境,还原真实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更好地贴近社会生活,结合社会实际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源于生活,再现情境对材料的真实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将真实环境再现能够使学生更融于社会,更注重真实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在潍坊学院的课堂上就做出了这样的尝试:教师充分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画面、投影、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情境,唤醒大学生的内在感受,从而在情境中体验、感悟[3]。这样的设置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也充分地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

2.2 渲染情感,加重情感体验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涉及范围比较大、包含的内容含量较广、对学生们的情感学习要求较高,然而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却十分有限,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情境创设的难度。而多媒体课件不仅拥有着较好的信息容量优势,还能够通过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资料的形式使大容量的教学成为了可能,而且基于多媒体的情境创设手段能更好地传达信息,催生和渲染情感。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够很好地与学生情感认知融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氛围,对于课程的开展大有裨益。教师通过利用渲染情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感体验,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水平。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来对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渲染的最有效载体大概就是音乐了,音乐能够使许多或微妙、或强烈的情感在学生们之间传递,增强学生们的情感表达与感知,使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大学教师讲授心理健康课程中的爱情心理专题时就可以在课前放一些比较有借鉴意义和价值的歌曲,如《我最亲爱的》、《问》等,通过歌曲的渲染将学生们引入教学情境,歌曲优美的旋律以及较为真实的歌词,可以给大家更多的想象,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象,从而加重了自己对情感的体验,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不仅不能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会因为缺少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心理认同而产生抵抗或是消极的学习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2.3 创设情境,感受自身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许多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是提高人们的知识与经验,以更好地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让人们少走弯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一样,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给予其正确的指导。所以说,并不是说要让学生们经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后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避免某种经历可能带来的伤害。有些事,并不需要自己亲身去经历,通过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借鉴一样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大学心理健康课存在的意义。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关于励志奋斗的教学视频,如电影《阿甘正传》等,在观看完影片后,让学生们发表对影片的看法,并对影片中各个主人公的心理进行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就能够从别人的奋斗经历中学到许多知识与经验。

3 结语

篇7

一、服务于影片

场景设计在影片中发挥着重要的审美作用,通过提供视觉画面来提高影片的审美表现力。影片的重要场景是需要在电影开拍之前就提前经过专业的造型师和设计师构思出来的。服务于影片主题是场景设计所必须要遵循的一条原则。设计师必须对电影剧本有足够的了解,充分理解影片的主题思想,并以此为中心展开相关设计。首先,服务于主题,与影片的主体风格相统一。每部电影都会有一个总体的风格和总的情感基调,这是电影的主线,包括演员的演绎、服装的设置、道具的选择和场景的设计等都要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所有的要素都要服务于影片。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制作出一部风格鲜明、主题明确的影片。在这个过程当中,场景设计的重要性特别突出。比如历史题材的电影,它的场景设计就一定要符合那个年代的特色,每个年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场景。这些场景都要切合影片所发生的年代,这样才有利于剧情的展开,才不会给观众带来时空错乱的感觉。如果在表现中世纪的电影情节中出现了现代社会的设施和道具,这就是致命的错误。场景设计一定要具有辨识度,使观众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这样不仅会提高整部电影的文化内涵,还有助于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再如科幻题材的电影对场景设计的要求就更为严格,科幻电影最核心的创作原则就是幻想,那么它的场景设计也就一定要紧紧围绕科幻这一主题风格。一般来说,科幻电影的场景都是新奇的、奇幻的、光怪陆离的。其次,与情节的推进相一致,也就是要符合情节的发展。情节是承载影片内容的载体,是观众获得影片信息的来源,演员将对角色和主题的理解通过情节演绎出来,传递给观众。情节是电影的几大要素之一。同时,影片的场景又是情节展开的载体,情节只有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为依托才能呈现出来。恰当的场景能够推进情节的发展,渲染出特定的气氛,有助于观众对情节的理解。电影《红高粱》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场景,最经典的是高粱地的场景。为了将这个情节呈现出来,导演在选择场地时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才打造出电影中短短几分钟的场景。综上,影片的场景设计需要围绕情节而展开,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二、场景设计的依据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有两个有效信息:第一,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土壤;第二,艺术创作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拔高。电影中的场景亦是如此,场景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是毫无节制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它需要遵循一定的现实原则,要知道任何场景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土壤的。只有以现实为基础的、具有合理性的想象场景才能有说服力,观众才不会对影片有完全陌生的感觉,影片才能够获得观众的青睐。首先,来源于生活。电影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或从现实生活中激发的灵感创作而成的。电影中的场景大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即使是科幻题材和动漫电影也不例外。科幻题材的电影经常将主要场景设置在外太空,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的认识范围和认知程度是有局限性的,对于太空场景的设计也只是凭借人类的想象,以现实生活场景为基础进行发挥。再如动漫中的场景,以宫崎骏为例。他是日本动漫的旗帜,他所属的吉卜力工作室也是唯一的能与梦工厂的迪士尼相媲美的电影制作公司。比如动漫电影《千与千寻》中主场景的设计是以日本江户时代东京建筑公园的环境建筑设计制作的;由梦工厂制作的《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动漫电影,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片中的宏伟建筑“英雄宝殿”和“翡翠宫”都是以中国古代建筑为参考模型进行的,和平谷则是参考丽江的山谷以及在丽江西岸的桂林市。由此可见,电影的场景设计大都是以现实生活场景为依据进行设计的。而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影片创作中,其场景设计风格的运用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本民族、本地区与本国度的色彩传统偏好与文化特色。其次,高于生活。当然,在充分肯定现实生活对影片场景设计的重要影响下,不可否认的是,影片中的场景设计并不是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毫无创意的复制和翻版,也不是将自然环境原封不动地搬上大银幕,这个过程需要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复杂处理,才能够达到艺术真实的空间环境。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动画影片中。动画片在制作上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实拍影片。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特别,前期采用逐格摄影或逐帧生成的方法,后期再连续放映,这样就使得它的场景设计具有高度假定性、非现实性的特点。动画片的场景是由设计师创造的非现实的图形或图像。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其中的某个点恰好与影片剧情吻合,这个点就可以采纳、应用、夸大,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呈现在荧幕上会带来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觉效应。动画影片的场景设计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性和非写实性,既是动画片中空间、时间的构成,也是提供给动画角色表演的舞台,是构成影片的一切环境因素。综上,动画影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三、场景设计的作用

场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从服装、道具至色彩灯光都在场景的范畴之内。作为电影视觉语言传达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它在提高电影的观赏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渲染影片整体气氛和基调。场景设计为整部影片服务,它能够展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能够体现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时代特征,为情节的展开提供广阔的舞台。出现在影片中的任何场景都是导演有意为之,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场景设置,有可能是导演匠心独运的巧妙安排,对后面的剧情具有提示和象征意义。一般说来,电影基调如果是明快欢乐的,那么它的场景设计也一定如此,比如场景的色彩会以暖色调为主。反之亦然,如果表达痛苦抑郁的感受,那么它的场景一定是悲剧肃杀的。这样的安排,能够奠定和渲染影片的整体气氛和基调,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影片中去,切实体会到剧中的喜怒哀乐。其次,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场景设计是一门非常深奥和复杂的学问,在这个系统内部,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相互衬托的,比如角色的性格、心理表现等如果单凭演员的表演来呈现的话就会显得很突兀,那么就需要与之相协调的特定场景进行烘托表现,场景设计扮演的是决定影片整体效果成功与否的重要角色。观众可以通过与角色心理相映衬的场景来推测角色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高品质电影,追求的不仅是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还要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引发观众的思考。一个好的场景不仅仅是为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景,还应该恰到好处地给观众很多的情感心理暗示,使观众体会到蕴含在影片中的导演想要传递出来,但是又没有明确说明的信息。综上所述,电影环境的场景设计是创造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情节的推动、环境氛围的烘托、时空关系的凸显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体现影片的整体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丁艺.浅析影视作品中场景设计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08(07).

[2]唐强.商业电影中场景设计的重要性[J].电影文学,2011(09).

篇8

关键词 播客发展 自媒体 社会语境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不断追求传播自由度的进程中,BBS为匿名的网民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论的场域,博客则开启了一个由个人空间向公共领域辐射的通道,当人们欣喜地享用着文字和图片自由传播的网络舆论空间时,很长一段时间内动态影像依然被割裂在网络自由传播范围之外。播客的出现,悄然打开了网络影像自由传播的大门。

一、从音频播客到视频播客的嬗变

从2005年上半年起,国内个人音频播客已初具规模,音频播客一般以个人电台的形式出现,众多的音频播客依托各种网站组成了网络联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音频播客当属“反波”。2005年4月16日,“反波”推出第一期节目《听平客讲段子》,曾经有17年电台主持经验的“平客”担任主播,曾做过记者的博客人“飞猪”负责音频后期制作,志同道合的“平客”和“飞猪”不定期的上传节目。两位制作者认为“反波”即是反传统电台,又是以其独特的有声语言和传播形式来讽刺传统广播的一些做法,“我们反对的是传统电台里的套话和固有模式,我们还要建设一个迥异于传统广播的新语言”。“反波”早期的播客内容主要分为音乐、幽默、言论、时评等,其中《反波开播文艺晚会》调侃了春节联欢晚会多年不变的固有程序和惯用的套路,《听平客说段子:厕所》则用移花接木的幽默手法,讽刺了手机运营商的“霸王条款”。在开播不久的四个月中,“反波”就拥有了30万的点击量。成为了音频播客的典型代表,在专业的传媒圈中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尽管诸多音频播客以犀利的评论闻名,但由于声音传播形式的局限性,均未引发全社会性的关注和影响,反而是视频播客的出现,触发了大众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广泛关注和积极的参与。典型的案例是2005年末,胡戈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犹如一根导火索引爆了视频播客。该视频播客以电影《无极》作为编辑索材对《无极》电影故事和表现手法进行讽喻、挖苦和调侃,由其引发的巨大社会反响和版权法律争议,使得胡戈被称为中国视频播客的“元老”。

随后,各种风格类型迥异的视频播客陆续涌现在网络上,例如“后舍男孩”对口型演唱的视频播客,凭借其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吸引了众多的网民,成为了网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金玉米的“Danwei”视频播客通过外国人的视角记录观察中国的文化现象,不仅在Youtubc上获得高点击率,而且受到国内网民的广泛关注。由于技术的屏障。早期视频播客的创作者主要由有媒体从业经历的人员构成,在传播技术和技巧上都有一定的专业性,大多沿袭了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形式,但在内容选择上则更为自由和个性化,许多选题往往是传统媒体不能涉及的敏感话题,语言形式也比传统媒体更趋向于轻松和口语化,影像表达更具夸张和自由。尤其是随着便携DV、可录像拍照的手机、独立摄像头等音视频采集工具,以及非线性剪辑设备软件工具的普及,普通大众与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之间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在采编设备的低成本化普及和不受传统媒体体制控制的社会语境下,普通大众不仅拥有了民间影像创作的空间和能力,而且在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百闻不如一见”影像传播效果的促动下,视频播客无论在类型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越了音频播客,并迅速成为播客的主流形式。

二、web2.0技术促动了播客的快速发展

诞生初期的播客,作为一种流媒体技术与Rss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技术工其,其传播者与受众均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网络传播或媒体技术知识,正是Web2.0技术的应用使得播客从一种技术工具发展为一种大众传播现象。Web2.0是相对web1.0模式提出的网络技术。其核心特征表现为:一是互联网平台化,大规模的服务器信息集合和数据库管理使终端用户从个人电脑平台上升到网络平台。网络媒体不再扮演传播者的角色,而仅仅起中介作用;二是增加用户价值,简化的网络编程和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的服务和软件更新,增加了个人对网络的参与度,互联网开始利用参与者的智慧创造与传播信息内容;三是长尾传播,集成化的数据管理和Rss技术加大了去中心化的趋势,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将网络延伸到非中心化的信息内容,增加了其长尾传播的价值。其标志性的转机发生在2005年的6月,美国苹果公司首先宣布推出添加podcasting功能的iTunes4.9,接着Youtube推出相关视频推荐、视频评论、通过邮件向好友推荐视频、视频转帖代码等四项功能,正是这些具备web2.0特征的技术一举改变了播客的命运。

在突破了宽带网速的局限和采用流媒体技术后,web2.0技术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无缝对接,以播客为代表的网络影像传播在改变了被传统媒体垄断的传播渠道的同时,也改变了其传播的内容和模式。一方面。技术跨越了由地理和政治框定的媒体范围,更多的跨国、跨地区的影像内容通过网络传播与共享。由此,已经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各种信息资源,其中也包括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以数字影像的模式被大量复制到网络上,通过网络实现了全球化的传播。另一方面,Web2.0技术构建的开源共享的网络结构实现了用户增加价值的模式,共享型数据库的构建不同于以往付费数据库和开发源码数据库模式,它使任何用户均能主动的为数据库增添价值,以一种技术结构来取代用户的志愿者精神。Web2.0模式下的网络影像传播不仅集中于对传统媒体内容的复制,而且也为独立制片DV等原创影像提供了自由传播的渠道。播客的出现正是继承了Web2.0技术下传播渠道自由和共享模式,继而获得了与博客文字公共话语权相似的自由渠道的权力。不论从最初Adam Curry自办网站播客作品还是到后来Youtube、土豆网等分享视频网站实现批量与大规模的传播,都离不开共享型数据库与流媒体技术的简化,这种简化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加入到了视频播客创作的队伍中来。由此,在web2.0的技术模式下,以视频网站为平台,个人上传视频为传播内容主体。用户参与式管理成为了播客的主流传播模式。

三、从独立的个人播客到播客网站传播平台

随着视频播客数量的增多,播客网站逐步取代独立的个人播客成为主流。而独立播客在个人网站之外也借助播客网站进行推广和传播。早期的精英播客试图构建独立的自媒体机构,尽管可能只有一到两人组成,但随着播客的快速发展,从选题、策划到制作、,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媒体组织结构,成为和传统媒体相似的媒体组织形式,播客网站已经取代了独立的个人播客成为了一个网络视频的传播平台。

像国外的Youtube和itunes等视频播客网站为大量的个人播客提供了一个卖场式的公共空间,这不仅降低了播客制作者的网络技术门槛,同时也减少了收看用户群体的关注成本。目前,国内各类视频播客网站有近500家,2005年土豆、优酷、酷6、我乐网等获得风险投资,在Youtube的模式上加以改进,而偶偶网、Motile等则在原网站的基础上发展成播客网站,到2006年。各大门户网站也开始将播客作为一个内容频道加以传播与推广。不同于早期的个人播客,目前播客网站上的内容按照制作方式可分为复制型播客和原创型播客。复制型播客通过数字化技术复制传统媒体的音频或视频内容。让受众在收看、收听传统媒体内容时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改变了传统媒体主导一切的传播方式,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对传统媒体内容的集纳和以个人需求为目标的点对点的二次传播。

虽然原创型个人播客借助播客网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从个人播客运作模式向大众化播客网站共享运作模式的转化中,大多数原创型个人播客作者尚不能维持稳定的更新率。更多的只能参与到对传统媒体新闻事件延伸传播的群体性播客制作中。例如,在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队与澳大利亚队比赛中黄健翔情绪失控的解说,比赛之后该段解说词迅速被网友改编戏仿成各种版本,像从网络论坛中的文字版,到播客的音频、Flash以及模仿视频等版本各具特点。这是国内播客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群体性播客创作,对比不同的版本,你会发现更加具有创意、制作精良的原创型播客频频出现,使“解说门”事件的影响进一步延展扩大。作为播客网站的原始生命力量,原创型个人播客将成为草根平民参与媒体制作和舆论表达的重要形式,也是播客作为自媒体传播平台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播客成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

随着博客、播客等网络传播形态社会影响力的逐渐增强,近年来自媒体这一概念被传媒研究者频繁使用。自媒体(we media)被认为是新闻媒体发展经历传统媒体(old media)网络新媒体(New media)之后的又一种新媒体。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被认为是“参与式”新闻形式,个体或群体公民积极参与到新闻和信息的收集、报道、分析、宣传的过程中,参与的目的在于提供满足民主需求的独立的、可信赖的、准确的、大范围的相关信息。在实践中,自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没有或很少有编辑监督或常规的新闻流程,信息产品在不断发展的或稍纵即逝的同步或分步的讨论中完成。传统媒体的新闻操作是“过滤一”式的,而自媒体是“一过滤”式的。例如德拉吉通过博客首先公开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绯闻,这是自媒体走入人们视野的里程碑事件,而“9-11”事件和伦敦地铁爆炸中的博客则进一步发挥了其自媒体的优势,比传统媒体更为即时详实地信息和提供互动性的评论。这些不可思议的自媒体事件的频频发生,不得不让人来回望保罗・萨弗曾提出技术应用的30年法则:至少在过去的5个世纪里,新思想完全渗入一种文化所必需的时间数量一般约为30年。更多的新技术在同一时间出现,正是这些成熟技术的交叉冲击,创造出我们都感觉到的强力的加速。

无疑,自媒体已经日趋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共存,其特性吻合了web2.0的技术属性,低门槛的编程方式和互动性的交流模式一方面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自媒体向更广和更深的方向发展。播客正是在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上沿袭了博客等自媒体的传播特征。同时在内容形式上则将其丰富为影像和声音的复合体。与此同时,顺应多项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环境的共同发展,播客更是完成了从一种技术工具成为一种自媒体的媒体形态。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播客以其去中心化的模式及影像数据库的构建与共享,极大扩展了受众的选择范围,并直接为受众提供了内容选择的自由,使影像成为受众可以随身、随时、随地观看的文化消费品;另一方面,播客在评论形式上滑袭了博客等互动舆论媒体模式,受众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自由的对播客作品进行评论,或以链接、转载等形式进行自由传播。例如在Youtube上,影像对影像直接评论的形式已经崭露头脚。这是继博客之后,播客成为了又一个舆论互动的媒体传播平台。在播客的传播平台上。受众得到了内容、时空选择的自由,并延续了舆论互动的自由,同时获得了博客等草根舆论平台已经争取到了的社会话语空间的权力,以此使得播客成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播客从一项孤零零的网络新技术,迅速发展为流行前端的媒体形式正好应验了保罗・萨弗提出的“强力的加速”,这也代表着当代新媒体的发展方向。

五、播客的监管

篇9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物理;情境创设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不过,多媒体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到一些物理实验中。这些物理实验用常规的实验手段也无法进行演示,如宏观的天体运动,微观的布朗运动、原子结构组成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等,都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再现。以下着重从高中物理实验入手,从三个方面介绍多媒体情境教学的策略,并进行案例分析: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实现实验过程的可视化

高中物理有些实验虽然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其物理现象,但是无法直观看到这一现象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还是有些困难,难以掌握相关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时可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显现出来,使学生目睹其变化过程,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加深对实验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多媒体情境: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打开电磁振荡现象的VCM数字仿真实验软件,在对应的方框中勾选“波形图”“直方图”“磁感线”和“电场线”,先闭合单刀双掷开关到S1,给电容器充电,再闭合开关到S2,电容器放电,电感线圈充电,电感线圈电充满后又开始对电容充电,依次往复。

分析:在仿真模拟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容和电感线圈的带电特点,并适当地讲解,促进学生理解整个电磁振荡的过程和原理。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实现演示实验器材的可视化

演示实验中,实验器材的可见度和受众范围是演示成功与否的关键。高中物理有时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对实验的精确性要求比较高,由于实验室器材的限制,或实验器材本身比较小,往往使实验演示的效果降低,又不可以让每个同学到讲台上观看,或者把实验器材拿下讲台到学生们中间,这时就需要多媒体技术来辅助了。

多媒体情境一:通过投影仪展现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分析:投影仪可以放大实验仪器,让全班的学生都能看见。

多媒体情境二: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仿真游标卡尺的使用

方法。

分析:多媒体计算机软件模拟仿真的图像要比投影仪清晰,而且有操作选项和文字说明,更直观、更形象。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让一些不容易演示的实验走进课堂

在高中物理中有一部分实验在高中现有实验器材基础上是无法做的,例如,宏观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粒子散射、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等等。要在中学实验室开设这些实验是不可能的,但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再现,让它们走进课堂就变得很容易了。

多媒体情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介绍布朗运动的实验装置,演示布朗运动的现象,对现象进行解释,并介绍细小微粒的运动规则。

对于一些太快或太慢的物理现象,学生不易观察清楚。这时,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模拟实验中适当减缓或加快物理现象的进行,通过“慢镜头”或者“快镜头”让学生反复观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及其物理过程。

教师可用绳子或弹簧演示波的形成过程,但绳波和弹簧波转瞬即逝,而且几乎无法控制其快慢,学生很难感受到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甚至会产生错误的理解。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一实验过程,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很快就能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规律。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好奇心,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鲜活生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积极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问题:(1)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物理实验,动手实验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示或模拟;(2)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创设的多媒体情境只起到辅助作用;(3)多媒体容易容量过大,导致师生双方缺少交流;(4)有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够合理或者教师运用不当,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并且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需要适时、适量、合理地创设多媒体情境。

参考文献:

[1]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1.

篇10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载体

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课题,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编号:KYKT1704003)

以微博、播客等为代表的自媒体(We Media)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信息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介渠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感受来信息或表达观点,“我们即是媒体”的观念深入人心。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难以适应自媒体语境。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被动性、单向性、滞后性、一元化的特点,与自媒体自主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多元化的特性相矛盾。另一方面,自媒体也可以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很好的新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占领的新领域,如何利用好自媒体这一新载体,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而本文旨在研究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困境及其对策,为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一种新载体、途径和思路。

一、自媒体的特点及其备受大学生欢迎的原因分析

以微博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暴增,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的6311万迅速增长到2.5亿,较上一年增长了296.0%,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8.7%。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上升至了38.5%。《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表明,年轻、高学历的人群是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其中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1.7%。另外,相关的抽样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使用微博的比例为75%,所占比例较大,微博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7月丹吉尔默的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很好地阐述了自媒体的特点。从技术特性和用户特性来看自媒体具有大众化的特点,操作上简单易行,不需要专业技术知识,能够快速掌握其使用方法,且不需要你投入任何成本,与大学生怕繁琐和低成本的生活方式相吻合。从使用特性来看自媒体具有自主性的特点,用户可以随自己的心情记录自己的生活,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媒体、人物、事件、话题,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自媒体成为了大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与大学生追求自由与个性、向往无拘无束的特点想契合。从传播特性来看自媒体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传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传播的信息进行反应,进行评论、转载等操作,其及时性和交互性与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喜欢受人关注的心态相吻合。从信息来源上看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自媒体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文化、军事、经济、旅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找到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信息量非常大。信息的人员可以来自各行各业,可以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可以有不同的,与大学生渴望与各式各样的人流,渴望接触现实社会的特点相吻合。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大学生的情绪内容趋向于深刻和丰富。从整体而言,大学生开放、热情,充满着朝气和激情,情感体验更加丰富、细腻、深刻,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得到尊重与信任,同时对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评判性,可以说他们有较强的时代烙印。自媒体呈现的大众化、自主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多元化的特性与大学生求新、求变、求快、求乐的生活方式,与求友、求爱、求理解、求尊重的心理需求,与追求自由与个性的精神相契合,这也是自媒体在大学生中如此盛行的根本原因。

二、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与尴尬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媒介素养不高

在自媒体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媒介素养,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政治素质及理论水平,还要有良好的网络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特别是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聚集地和网络上出现的新事物。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观念落伍,对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比如自媒体)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视为洪水猛兽。由于自身的媒介素养差,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手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2.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被动性难以适应自媒体语境

在自媒体语境中,能够自主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在自己的“地盘”上可以随意地写,随意地说,随意地表演,可以“自话自说”、“愤世嫉俗”或者“摇旗呐喊”,心理上没有任何束缚。更易展示真实的自我,不需要刻意的展现好的一面,隐藏自身出现的问题。而当前很多理想信念教育仍以传统的“机械说教”“我说你听”为主,模式老旧,不能适应当前的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大学环境。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缺少主动的参与,话语权非常小,容易出先“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理想信念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单向性难以适应自媒体语境

在自媒体语境中,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与传统媒体一对多的线性传播模式不同,自媒体的网状传播方式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其交互性的强大是任何传统方式望尘莫及的。而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往往只有一对多的单向输出,缺少高效的反馈和互动机制。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也缺乏平等、有效的沟通的桥梁。学生未必认同或者理解教育者的观点、方法,也不会提问或者反驳,只是麻木的受教。学生之间出现理想信念冲突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探讨。

4.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滞后性适应自媒体语境

在自媒体语境中,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个人生活状态,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及对人生的感悟。而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滞后性,学生思想出现问题后,不一定能及时找到合适的倾诉和探讨对象,导致消极思想逐渐积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很多时候是爆发问题才有所察觉。

5.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元化难以适应自媒体语境

在自媒体语境中,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它的突出价值在于对个体价值取向的尊重, 更多地体现为多元化,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阶层、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信仰的人群,并与之进行交流沟通。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发出的是社会的主流声音,代表的是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目的在于将个体的多元的价值取向引导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上来, 更多地体现为一元化。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模式重构和路径探析

事实证明,当一种新事物出现时,越早了解它、掌握它,就越能处于主动地位,对于自媒体也是一样。虽然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性、单向性、滞后性、一元化的特点与自媒体自主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多元化的特性相矛盾。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同样可以而且应该利用自媒体的优势,使其作为思想政治的新载体,建立一个能与外界保持良性互动的高校思想政治自媒体基地,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益,大范围多维度,开放化、个性化的传播平台。通过随时随地更新、丰富内容,吸引大学生主动来学习,参与社会话题讨论,改变过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相对脱节的情况。

1.通过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自媒体基地管理团队。人的素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要主动去了解和掌握网络上出现的自媒体等新事物,认真研究他们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的影响,进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规律和心理特点。另外,对信息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自媒体传播具有非线性地特点,信息量极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快速合理地应对突发性和动态性的问题,具有比大学生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

2.利用自媒体,改进思想政治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主要是“灌输式”、“填充式”的集中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难以实现平等轻松的对话和互动,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出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现象。利用自媒体形式精简,功能强大,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自主性强的特点,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自媒体教育基地,可以降低大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大学生周围充满了自媒体碎片化的信息,把思想政治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师生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的实效性。

3.利用自媒体,改进思想政治的传播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的时效性。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信息源的控制优势已基本丧失,需改变以往通过拦截不良信息,防止学习接触不良思想的做法,应通过建立思想政治自媒体基地,引导大学生关注健康、积极的信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利用自媒体的即时性,随时随地在自媒体观点、转载信息,上传视频,建立网络社区等方式,适时地加入信息评论和话题讨论,发挥对信息的处理、评价和导向作用,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舆论引导。

4.利用自媒体,扩展思想政治的维度,加大思想政治的覆盖面。传统思想政治主要以班级或专业为基本单元,覆盖面小,影响力有限,建立自媒体教育基地,通过病毒式的传播,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规模无限的放大,可以迅速在全校范围甚至一定的地区制造影响,能够打破现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条块分割的局面,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的网络,从而同时满足了其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并且自媒体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挑起或参与话题,具有长时间的延续性,极大地扩大了思想政治的维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新载体,目前自媒体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并不多见,本文提出了来通过建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自媒体基地来扩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希望能给关注自媒体在教育中应用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苏克军,赵彬.我们即是媒体[J].读书,2007年3期

篇11

关键词:井巷工程;冒顶;超前支护;顶板控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230-01

引言: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矿井巷道顶板意外冒落,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害、生产中止等事故,因此,深入分析顶板事故产十的原因,加强冒顶事故隐患预防技术研究,对于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减少资源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卧龙湖煤矿概况

卧龙湖煤矿位于皖北平原,矿区内煤系亡覆沉积巨厚的新生界松散含水层,松散层厚一般为300―400m,最大达到500m以上,作用在煤层露头上方松散含水层水头达到3―5MPa,属巨厚松散层高水头条件下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因此,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为Ⅱb。巷迫或工作面处于复杂破碎地带,地应力大,也是导致煤矿井巷漏垮冒顶的因素之―,在采掘过程中冒顶事故时有发生。

二、煤矿冒顶事故分析

卧龙湖煤矿某某巷发生冒顶事故,冒顶区域宽2m、高3m。漏垮冒顶事故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直接影响列运输工作。

冒顶区域顶板岩层为沙质页岩和粉沙岩,支护形式为锚网喷支护,由于巷道受到周围采区采动影响,岩层产生裂隙、淋水。支护材料受到外来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导致顶板被压垮冒顶。

三、井巷漏垮冒顶处理方法

当围岩应力增大时,可能出现巷道变形,断面变小、支架折损或顶帮漏煤(岩)块等现象,甚至发生冒顶。出现这些情况时都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如果处理措施不当,就可能延缓处理时间,使小变形变成大变形,小冒顶变成大冒顶,维修和处理难度加大,甚至发生人员伪亡事故。

(一)巷道冒顶处理方法。1、直接土架法。在巷道围岩已经稳定,冒落矸石又不多,冒顶范围约为2―3架时,可采用直接支架法,即先扒掉碍事的矸石,在两帮掏出柱窝,然后立好柱腿,紧接着架设顶梁,并且将帮顶插背好,最后清理底部煤矸。再往前依次按照上述程序操作,直至处理完毕。2、撞楔法。在冒顶的地方先用撞楔向冒落碎矸深处打入,在撞楔的保护下,清理冒落的煤矸,重新架设支架。撞楔的材料叮选用钢轨或一头带尖的小圆木。3、锚喷法。锚喷法适用于冒顶范围较大,具有锚喷支护设备的岩巷。先处理冒顶区域内顶板及两帮活矸石,施工人员站在有支护的安全侧向冒顶区域顶部喷射一层厚30―50mm的混凝土封固顶板,然后再封两帮。4、木垛法。先在冒落空洞里以下部的冒落煤矸为底加打木垛接顶,然后在木垛保护下清理煤矸,重新支架。

(二)按照处理冒顶时支护断面大小和位置划分。1、大断面处理。全断面处理,即在处理冒顶时新架设的支架与原支架断面基本―致,也称一次成巷的处理方法。其优点是避免多次松动原已破碎的顶板,缺点是进度较慢,适用于冒顶范围个人的巷道。2、小断面处理。小断面处理,即先架设远比原巷道支架规格小得多的临时支架,然后再矿大为永久支架,也称二次成巷的处理方法。其优点是处理冒顶进度快,缺点是需要进行―二次支护,适用于抢救封堵人员和急于恢复巷道用作运输、行人和通风的冒顶处理。3、绕道掘进巷道。当巷道冒落范围和冒落高度都很大,冒顶处理条件极其困难时,可以采用另开绕道,躲开冒顶区域重新掘进巷道的方法。

四、煤矿漏顶事故预防对策

(一)认真研究工作对象的地质构造和顶板特性,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认真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针对上作面地质条件,制定详细的地质说明书和顶板扑制措施;根据生产情况的变化,及早提出修改和补允措施:遇到地质条件特殊地段,如断层、褶曲、挤压带和顶板特别破碎地段,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支护方式。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开拓设计。井巷工程设计过程中,避免在地质构造线附布置巷道,因为垂直于地质构造线方向的压应力最大,是岩体产生变化和破裂的主要因素,要避免在断层、处理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布置巷道。

五、强化安全管理及生产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要观测摸索矿区不同岩石位移的规律,掌握顶板情况,在构造带附近的井巷工程、掘进面巷道交叉口等地点,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支护,管理人员要经常常深入生产线,明确生产职责,及时发现解决顶板问题。

六、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切实抓好支护质量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是保证巷道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应力大,围岩破碎地带开掘巷道,会造成巷道松动圈增大,基础破坏,巷道围岩失去自承能力,直接影响巷道稳定。

七、搞好班组建设,充分发挥班组长在顶板控制中的作用

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的落脚点,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关键点。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班组长作用,切实加强班组长建设,加强对班组长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使班组长能够正确判断,及时果断处理一线出现的安全隐患,避免漏垮冒顶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高效。

作者单位: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恒源公司卧龙湖煤矿

作者简介:焦建(1979.08.20― ),男,安徽省颍上县人,采矿助理工程师,从事掘进技术管理工作,就职于卧龙湖煤矿生产技术部;郭宝鹤(1982.04.15― ),男,黑龙江省鹤岗市,采矿助理工程师,从事掘进技术管理工作,就职于卧龙湖煤矿掘进事业部。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报媒;困境现状;解决对策;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49 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49-01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理论介绍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力分析

1、形式多样化

(1)网络电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看电视。高科技的媒体技术让更多的人选择上网看电视,因为它广告少,可以全集联播、随意查找想看的节目。谁真的愿意为无休无止的广告买单?这种电视的选择性更高,让每一位观众更有选择权。它巧妙的广告设计不影响观众观看,难怪一推出就迅速普及。

(2)数字化报纸。自从互联网开始普及,报纸业也开始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人们看报纸不用订或买了,只要点击鼠标,天下大事尽收眼底。不仅如此,网格的编辑功能可不是以前的剪刀和胶水能替代的。不用花钱买报纸就可以看多种报纸,可以随时挑选日期和看相关章节,谁还愿意总守着老观念?

(3)多功能手机。现代人拥有一部手机就足以掌握天下,3G技术的超大带宽更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享受生活。接着,物联网技术更让手机这种媒体进发出核电一样的能量。全国4亿的用户基数,是何等的利润来源。

2、接受群体的普遍化

对于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以人机对话代替人与人交流,由点对点转变到多点对多点的趋势,它无疑扩大了接受群体的范围。它没有空间、时间,甚至地域的限制,成年人、孩子、老人都成为接受群体,丰富广泛的广告传播甚至都成为了孩子们玩耍时的经典语句。

三、传统报纸的困境与机遇

从全球范围来看,早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传统媒体在网络等新媒体的“攻击”之下,已经显露出下滑迹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电子媒介的冲击、新闻纸价格上涨等诸多原因,美国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发行量出现了连续20年的下滑。据统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有507家日报的发行量锐减,绝大多数报业公司只能勉强维持运营。新媒体的现状及优势。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世界网民的数量已超过20.8亿,中国网民数也高达5.4亿,其中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到3.53亿。同时,艾瑞咨询公告,2011第一季度网络广告市场同比增长43.7%达到85.6亿元,并预测2012年中国互联网将超越报纸成为第二大媒体。

传统媒体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的地位,有较完备的组织机构与人才网络,有品牌效应,但仅仅有这些本身优势是不够的,传统媒体必须完善自身的品牌价值,追求新闻及时性的同时应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坚决杜绝假新闻,维护自身形象,做出更优秀的作品,强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权威性,使其自身的品牌价值得到更好的延伸及提高。从而获得新的生存道路和发展空间。

2.采取积极对策,拓展生存空间

目前,很多传统媒体开通了自己的网站。相对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网站具有极大的优势,一是政策资源优势;二是原创新闻信息优势,传统媒体大多具有完善的采编队伍;三是信誉优势,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信誉度一般要高于网络媒体。但是,传统媒体网站存在内容单一的缺点,这些网站主要是依托于母体建成的,网站里的新闻比起母体几乎无多少新意。在内容方面传统媒体网站就显得比较单薄。加之传统媒体网站普遍处在发展的初创阶段,资金不足,人员匾乏,大部分还只作为母体的附加物存在,受重视不够的现象还很突出,在同商业网站的竞争中不可避免的处于劣势,这就需要在运行机制上有所创新。所以传统媒体的网站需要与网络媒体的渗透与融合,将自身产业链进行完整延伸,形成新的传播优势和新的市场竞争力。

3.传媒内容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的海量、传播的迅速还有广泛的互动交叉性。但是传统媒体有着自身的内容优势,传统媒体的内容和编辑水准是新媒体所达不到的。而且新媒体虽然提供海量的资讯,但其中不乏大量的垃圾信息。因此,“传统媒体如果能强化自身的内容优势,把最核心的新闻和最有价值的资讯及时提供给受众,就能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的价值,而不是在网络上费时琐碎的搜索。”

4.媒体责任是传统媒体主要竞争力

篇13

关键词:职业化;竞技体育;大众传媒;互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897-02

Research on the Inner Impetu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Media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ization

LIU Wei-jun, MA Xiao-li, SHAO B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athletic sports and mass media becomes closer and closer at present. They depend on each other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ne another. 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inner impetus which promo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media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data and expert interview.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sides have the same main inner impetus, that is to say, both sides need to get enough capital for their own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ization; competitive sports; mass media; interaction

目前在职业化进程中的竞技体育与媒体在互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竞技体育项目不知如何主动与媒体互动,如何互动才更有效。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研究,以为我国体育职业化进程中解决竞技体育与媒体之间的诸多问题而提供理论参考。

1 二者都需要获取发展资金

由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积极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不再主动承担对传媒的保障,从而出现了对媒体“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鼓励,另外由于媒体数量的增加,从业人员的增加,提高技术水平所需费用的增加,政府财政也无力承担给媒体以经济保障的巨额费用。这样媒体在经济上逐渐没有了依赖,必须自谋生路。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媒体在对产业化运营方式的探索中逐渐意识到自身所面对的是一个有巨大获利潜力的市场,并且在实际的运营中,广告、发行、多种经营等经营活动也为媒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大众传媒越依靠自我谋生,就越需要更多地介入市场,这样,在媒体内部,产业化的动力就随着商业经营行为的发展而逐渐增强,直到产业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追求利益已经成为媒体以产业化方式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大众传媒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广告经营必然热衷与关注,但同时无论印刷类媒体还是电子类媒体,都在试图加强对受众的吸引力而力求有所创新,以往常被忽视的报道领域,如体育报道、社会新闻越来越受重视,这种日益关注受众的现象,除了大众传媒的自我觉醒外,还与广告客户面临更多的选择有关。而广告费用的上涨,迫使企业开始依据发行量、视听率等量化指标有目的的选择大众传媒,这些举措给大众传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可以说,当前在面临着国际、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下,媒体必须从市场中寻找机遇和发展的空间,“而一旦进入市场,媒体就必须把赢利写进工作目标。这不仅是一个经济要求,也是严肃的政治要求。从根本上来看,依靠政府补贴和扶植,不可能形成广阔而持久的市场和受众覆盖。仅有市场份额和社会影响力,不能实现赢利的媒体也是无法维持自身的长久生存的。作为一项事业,我们必须依靠自己为未来的发展解决造血功能。归根结蒂,不能实现赢利,我们的事业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而职业体育也是以职业体育市场为基础、为依托的。在大众传媒与职业体育共同的大市场中,双方都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所有进入市场的经济行为者定然都是自身利益的追求者。因此,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主体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的报道,体育新闻的报道较少涉及舆论敏感问题,体育报道不像别的领域“”重重,可以说“体育报道是目前中国传媒领域中市场化最高,也是发展最充分的一部分”。体育传媒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大众传媒经济创收者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大众传媒与职业体育的结合是一种必然。

2 双方互动获得经济效益的途径

大众传媒与职业体育获得经济利益是建立在对于受众注意力成功争夺基础上的。首先是职业体育凭借自己提供的精彩体育赛事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一社会现象又吸引了众多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关注。“电视台、电台、报纸和杂志社通常都是体育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最大经销商,运动竞赛和表演的画面和与之相关的产品,通过媒体的窗口连接观众,连接广告商和赞助商,从而帮助体育组织实现最大的市场效益。” 媒体为职业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激发了社会对职业体育更多的认同感,培育和扩大了职业体育的观众市场,积极推动了职业体育的发展。

媒介对职业体育经营的介入使得许多企业更加支持职业体育,企业通过赞助职业体育而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增加了在大众传媒上曝光的次数,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刺激大众购买自己的产品、提高销量、增加利润。因为媒介的特殊社会影响力使它成为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阵地,大众传媒对于职业体育的报道增加了企业产品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对于树立自己的品牌是非常有帮助的,品牌无疑将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眼下,不少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体育运动可以很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体育竞赛的广告效力,能将企业形象、产品名称“印痕"般地刻在千万观众的脑海中。对于名牌的建立和新产品的推介,体育比赛场合的广告效力几乎立竿见影!对着眼于市场的企业来说,体育可以成为其展示自我形象与推销商品的最佳“传媒"。

职业体育吸引了大量的赞助商出资赞助比赛,使职业体育获得了充足的发展资金,可以进一步提高竞技水平,并且有能力加强运作和策划,提升自身品质,吸引更多的关注;随着职业体育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吸引了更多更广的社会关注,大众传媒也能够从报道职业体育中吸引更多的受众,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和得到更多的广告收益。发行量或收听、收视率的提高又为媒体吸引了更多的广告客户,从而使媒体获得了巨大收益。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众传媒与职业体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3 双方互动互惠互利

媒介运作的实质是:媒介通过信息服务获得数量巨大的受众群,然后再利用受众资源与广告客户交换资金,而广告客户由此获得向媒介受众传达广告信息的权利。媒介所得的资金弥补媒介争取受众时在生产、发行成本上的损失,并为媒介带来收益。媒介营销的主要特点是二次营销:首先是媒介产品营销,在第一次销售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广告营销,这是第二次销售。第一次销售是为了引发广告销售的潜能。因此,传媒对节目内容的选择是关键,选择拥有庞大观众群的职业体育,获得高收视、收听率或发行量,就会有效吸引各类企业加入广告大战中。

电视媒体利用体育诱人的魅力提高收视率并以插播广告获取回报。如美国观众喜爱的“超级碗”橄揽球比赛期间,每30 s一个电视广告段售价超过百万美元,NBA的广告也令人咂舌,如NBA1996-1997赛季总决赛插播广告的费用为每分钟80万美元,1997-1998赛季美式橄揽球总决赛插播广告的费用为每秒4万美元,1999年超级联赛的电视转播中30 s的商业广告费平均为150万~170万美元。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决赛期间,电视广告费暴涨,每30 s为150万法郎。

职业体育竞赛所具有的吸引力加上电视转播对大众的辐射力,使利用转播体育竞赛插播商品广告成为广大厂商竞相争夺的广告方式。

大众传媒对职业体育的热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体育转播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纯粹是一种商业行为,传媒机构生存的出路就是要播出高质量具有观赏性的节目,以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有了观众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企业商家出钱做广告。观众或读者、听众数量越多,广告就越有价值。媒体所获得的广告收入就越高。企业进行强势传播,是短期制胜的最佳方法。因此电视、广播、报纸等各大媒体在赛季都将成为焦点,也成为商家竞争的真正舞台,有效的传播必将成为致胜的关键所在。从我国中央电视台1997年全年的广告收入情况可见一斑,体育频道广告收入为4亿元,而加上一套、二套的总收入为6亿元。

《南方都市报》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连续43 d每天拿出包括头版在内的前1/3版面,精编精制“世界杯特刊"。数据显示,世界杯特刊的成功,使《南方都市报》的发行量在当年底迅速从原有的18万份提高到38万份,当年实现广告收入2 000万元,是1997年(800万元)的近三倍。

而从世界职业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在职业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要想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企业赞助的费用和电视转播费是不可缺少的两大主要经济来源。

当前,由于体育赞助给企业和体育双方所带来的效益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诱人,因而这股风越刮越猛,如今已经席卷全球。问津体育赞助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赞助的方式越来越多,声势也越来越大。

“1998年足球管理中心得到的赞助收入为6 745万元,相当于国家拨款143万元的47倍。此外,体育赞助还是我国各类体育俱乐部来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例如足球甲A俱乐部的冠名赞助在800万~1 200万元之间,篮球甲A俱乐部的冠名赞助平均为380万元,排球俱乐部的冠名赞助为100万~500万元不等。大多数俱乐部的赞助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多年以来,电视转播费也是职业体育收入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在英国,电视转播权收入目前已经成为英格兰足球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1992年,天空电视与超级联赛签下一份3.04亿英镑的5年合同,大俱乐部的转播收入增至每年300万英镑。在短短10年时间里,大俱乐部的转播收入增长了100倍。英超1997-1998赛季的电视转播费和电台实况报道费在英超创建8年来第一次突破2亿英镑大关。2001年,曼联的电视转播权收入达到3 120万英镑,占总收入的24%,是仅次于门票收入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在职业化进程中的竞技体育与媒体具有相同的主要内驱力,双方互动对双方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无论是职业化中的竞技体育还是媒体都要积极改变观念,以主动与对方互动的形式适应市场经济,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在互动中得到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忠,王芬,郑基松.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华容.精神劳动与精神生产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 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篇1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多媒体网络环境 英语听力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之下,多媒体技术以多样的表现形式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之中,并在不断更新人们教学理念的同时,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当前在高职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领域,传统的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的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和时代公共英语发展的需要,而适应网络发展并优化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成为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特点,着重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角度,对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听力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环境下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与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之中,然而,网络环境下的听力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完善高职院校的听力教学与研究仍然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当前听力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教学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层面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应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其次,高职院校教师能力仍需提高,特别是在对多媒体教学的掌握方面,无法有效实现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化设计,从而影响学生的听力学习效果;第三,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表现在硬件方面的管理、使用的不合理,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软件开发的消极对待,严重影响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最后,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仍缺乏有效互动,学生主动学习意愿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令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

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于英语能力的掌握尤其是听力日益成为教学的核心,因此,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有效开展听力教学就变得日益迫切。本文根据当前形势下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调整,并提出应用策略。

(一)提高认识,更新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充分熟悉多媒体设施,认清其优势,并能够在必要的领域进行合理的运用,以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其次,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过教学方式的优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另外,要更新教学理念,可以用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如情景对话、课堂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听力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增强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但必须要将更多的精力聚集到知识的掌握层面,提升听力水平,而娱乐性则是次要的。

(二)注重教学能力提升,实现多媒体优化设计

多媒体为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效率的提高上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同时它也对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提高英语教师的听力教学技能,实现对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熟练掌握,并根据各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实现有针对性的应对,为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创造性地开拓教学思维、改革教学模式,在促进自身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同时,带动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优化多媒体设计水平,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充分了解学生意愿,通过收集、重构、整合,在多媒体教学中提升设计标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新型教学模式的机会,从而在优化多媒体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改善外部环境,实现有效管理

作为高职院校,要规范并更新多媒体设备,让多媒体网络技术真正发挥教学优势。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培训,学习相关的设备使用方法、技巧,保证听力教学的连贯性。同时,要实现对于多媒体教室的有效管理,在管理中探索最优教学模式,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听力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也应在软件的建设方面入手,建立听力教学素材库,方便教师在课件制作中可以有更多的参考与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素材库过程中,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质”的把握上,有选择性地对相关资料进行设计、组合、扩充、更新,真正在有效管理中创造优良教学环境。

(四)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多媒体课并非简单等于英语视听课,而是一个认识、练习并力求掌握的学习平台。要优化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坚持在课堂授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与教师互动,如英语对话、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其听力水平。要建立并完善网络平台,课前对听力教学内容进行,供学生下载练习,而课后师生间应积极交流,进行在线答疑,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与巩固。要创建网络小组,因材施教,在网络空间内实现同组间的交流、讨论与相互学习,甚至是进行作业布置与批改。

三、结语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英语听力教学,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当前形势下,充分认识并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将会推动其发挥出更多更大的教学优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并应在未来的教学中努力研究并探索更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为学生更好地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听力水平、掌握专业技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也为我国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燕.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家,2011(2):177-178.

[2]刘佳.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J].创新教育,2011(3):224.

[3]任小帅.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

[4]彭娟.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听说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32,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