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生综合素质测评范文

高中生综合素质测评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生综合素质测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生综合素质测评

篇1

【关键词】综合素质 评价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04-02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2014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提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顺应时展的要求。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激励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而且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前进的路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会紧密联系高考,对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存在问题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 2004年开始,并在全国各地广泛而迅速地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挑战:

(一)评价标准不一致。由于每个省(区、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操作在基层学校监督不到位时,便出现了按照各自喜好来确定评价的标准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是千差万别的,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如果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分别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那么评定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肯定有很大的差异。如有些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综合评价等级 A 率相同,对示范性高中的中等生来讲是不公平的。

(二)区分度不高。除了表现特别差的学生,或者是异常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在学科竞赛、创新发明、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以外,大部分表现一般。而成绩中等及偏上的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会大同小异。区分度不高的评价对高校在招生录取上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有时还让高校无所适从。

(三)不保证评价的客观性。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开始到最终确定评价等级之间,工作琐碎繁杂,有些内容如思想表现、公民素养不能量化;有些内容如社会实践活动等各项比例的计算及综合,没有电子技术的支持,班主任对全班同学的材料的收集、审核,并完成评语的书写、评价等级的确定,工作繁杂,班主任常常是独木难支。这非常容易引起教师对评价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开展工作时敷衍了事,故很多时候综合评价就会流于形式。此外,学生有可能同学相互之间的亲疏程度不同等原因,互评时随意性很大。因此,不管学生互评,还是老师评价,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四)发展性评价的扭曲。现在的高校招生录取逐渐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但是社会继续以高考上线率来判断和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小到每个学校之间,大到每个地区之间的高考竞争,都给综合素质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开展评价的时候小心谨慎,不轻易在评价报告中反映学生的不良的情况,各地区各校不规范不诚信的做法,会不停地破坏高考录取的公平性。所以如果指导、监督不到位,可能会使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评价变成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就会转化为以高考为目标的评价争。

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思考

实施新高考方案的号角已经吹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仅影响新高考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还会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为此,我们开展研究并提出完善综合评价的建议:

(一)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界定综合素质的内涵以及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时,要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解脱出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确定可以考核的标准,制定评价细则,构建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应考虑到这几点: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反映学生真实的成长过程,要渗透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老师的评价才不会主观臆断。其次,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学生毕业时一个简单的评价,要体现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结合。综合素质的各个维度所包含的评价指标都需要较强的观察性,要即时用心观察并记录学生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表现,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育锻炼时反映出来的能力、品质等,而不只是品德好、身体健康之类的简单的结论性的主观定论。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的结果,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形成。这样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都得以保证。再次,综合素质评价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功能,综合素质评价既要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提供有力的帮助,而且更应该考虑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论只重视了选拔或是只考虑发展的功能,都会违背了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完善上,要正确处理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二)建立专业化的评价管理机制。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在社会上是个敏感的话题,(下转第12页)(上接第4页)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对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学校建立专业化、合理化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机制,确保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并由具体部门监督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学校要投入资金,建立综合评价电子系统,这样既可以减少综合评价给班主任带来的工作量,又可以方便学校随时调阅查看学生的发展情况。

2.综合素质评价主管部门要给基层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引起老师、学生、社区工作人员等评价者高度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树立起评价是为了学生成长及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的意识。并且通过培训促使评价者掌握相关的评价知识,熟悉各项评价内容的原则、过程和方法,多研究评价的方式。只有评价者真正参与进来,才能顺利有效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3.综合素质评价主管部门制订严格的监督体系,将可能预计到的各种问题都列入制度的框架考虑,如审查、公示、举报、监督、申诉制度以及协调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实际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扎实到位。学生或家长对评价等级有异议的,学校的综合评定小组要进行复议并重新评定。上级的评价主管部门对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抽查、审核。只有完善了制度体系,综合素质评价执行起来才能够有力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才能得到保证。

(三)形成课程化的评价模式。有些地方把综合素质评价界定为非学术能力的评价,事实上综合素质评价应是一个对学生全面评价的体系。若能将非学术性的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形成课程化的评价模式会更系统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学生的课程由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而每类课程中的学科又划分为学习能力、学习表现和实践能力三部分”。可见,与学生的非学术性能力有关的很多内容已经包含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将综合素质评价渗透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中,明确了各项素质对应的课程领域。如“交流与合作能力”在英语、语文等课程的学习能力评价中都有相应要求。这样一来,明确各项素质对应的课程就确定了科任老师作为相关素质评价者的责任,解决等级评定过程中班主任负担过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仅可以促使学校更好地实施各类课程评价,而且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关注了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了高考制度的改革。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不断完善与改进,就能引起学生不断向深层次拓展自我,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友珍.综合素质评价,难题待解[N].江西日报,2010-1-19

[2]李宝庆,樊亚峤.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

[3]罗祖兵,邹 艳.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J].考试研究,2012(5)

[4]黄志红.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篇2

关键词:高中学生;素质心理测量;计算机仿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41-02

一、引言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系统的实现是应用人工智能、协调仿真技术、计算机并行计算和测量评价智能输出技术,大大提高了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的信度、效度和测量达标范围。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转换、分析、加工、存储、恢复和使用感觉输入信息的过程。高中生素质和心理测量各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是与认知心理学理论密切相关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通过对高中生的素质和心理的近似、探索性的深刻数据分析,进行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要素的标准化、数据化、符号化处理,从而实现了测量的实效目标。

二、系统开发环境设计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系统采用互联网技术,在广域网环境下可以支持多学校、多层次的高中学生进行测量。系统可以根据访问量动态配置访问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以保证系统在全天候、全方面情况下进行学生测测量工作。系统开发技术路线选型上,开发人员选择了目前最为流行的WEB应用程序设计平台Microsoft Visual 2010作为开发平台,以为核心编程语言,以为关键数据库访问技术,并采用三层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进行搭建。Microsoft Visual 2010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系统开发环境,具有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代码编写简单、接口标准、内置组件多等优点,使用开发效率高、开发速度快,具有更高的可移植性,能够完美支持SQL Server、Oracle、DB2等各种主流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系统测评模型设计

1.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设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以学习动机、实用气质、个人性格、IQ智商、人格成熟度、AQ逆商、人格特质、心理状况和逻辑推理等具体素质的全部要素为主线进行测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体系基本框架包括综合测评、素质专项测评等。

2.高中学生道德修养与思想品质测评模型设计。道德修养与思想品质测评主要测评高中学生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对高中学生从思想道德修养、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意志品质和美学与欣赏等方面进行测试评估分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水平。

3.高中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测评模型设计。高中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测评主要涵盖沟通能力、表达能力、EQ情商、应对困境能力、自我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高中学生能力测评系统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测评模版,测评包括综合测评、专项测评等。

四、系统功能设计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通过系统流程整合、信息整合和应用集成等技术过程,使系统成为完善的测量平台,各个功能及测量管理与控制可以在互联网和组织局域网内应用测量。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的功能主要包含三部分:①高中生素质与心理测量模块,包含了网络在线测量、个性化定制测量。②测量统计分析模块,是对于学生信息资料进行智能分析,并提出建议,包含了学生个人测量报告和群体测量报告,同时,系统还支持学生对于测量报告的自定义分析和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支持报告的下载和打印。③系统管理与维护模块,包括系统数据库维护、系统更新与维护、系统设置、权限设置、测量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结合该测量系统的三方面功能结构设计,为方便学生参与测量,并可以及时方便的查看和下载自己的测量报告,在测量系统中还设置了测量登录、使用帮助、用户中心等辅助功能。

2.数据存储设计。高中学生素质心理测量系统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逻辑设计和数据库物理设计。由于高中学生测量数据库概念结构需要充分体现实际测量中的各个实体,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是将测量系统数据库概念模型组织成与DBMS数据模型相符合的格式,从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型数据结构转换的过程。实体联系模型中的一个实体对应逻辑模型中的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字段。数据库物理设计是在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予以实现,包括数据库表空间大小、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索引机制等内容。数据库结构如图1所示。

五、系统实现过程设计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应用过程为:指标体系的建立、试题管理、组卷、施测、阅卷、计算机仿真、统计分析、输出测量报告等过程。[5]

1.高中生素质与心理测量指标体系建立。高中生素质与心理要素测量采用专家问卷和意见整合,把系统素质和心理测量指标体系要素集合,在进行确定指标权重,从权重生成模型库调用模型生成本次测量个指标的权重。

2.试题管理与组卷。试题和答案的录入、修改及维护。系统采用计算机智能组卷,智能组卷共包含组卷要求、试卷指标、试题指标、试卷评价以及选题方法等6个要素。

3.进行实施测量。高中学生进入测试页面,计时器就开始计时,在页面跳转时,计时暂停,待新页面载入后继续计时,在规定时间以前被测者可以自行交卷,到了规定的时间,自动上交试卷。

4.计算机自动阅卷。计算机自动批阅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题,主观题则提交给专家批阅。系统利用智能仿真技术,在测量原始得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素质系统各要素间的共协反应,得出导出分数。

5.统计分析。通过对参加测量的高中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得出测量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等成绩,然后计算机自动输出测量分析报告。

六、结论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系统通过整合专家的心理测评理论与实践经验,经过反复的系统模型验证,得到了较好的测量效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为理想的测量常模。由于计算机测量人工智能水平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高中学生的其他领域的测评与技术实现正在快速形成和推广中,对于该系统的学习与推广实践提供的较好的参考和学习价值。该系统的实现的逻辑性、灵活性和信度、效度还需要在以后的测量过程中逐步完善和提高,使其发挥更觉重要的作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金凤.基于SOA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Blanco,D.Borski,J.& Dyer,L.Key competencies for transformed human resource,organization:Results of a field study[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6,35(3):383-403

[3]Green,P. C. Building robust competencies:Linking human resource systems to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9.

篇3

【关 键 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自2004年以来,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纷纷启动,着力于从本质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现象,打破其长期的主导地位,建立并发展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指标与课程体系,遵从国家立德树人的基本概念,将高中生培养成既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兼顾科学文化知识的综合素质全方位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应运而生。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随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维度,即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方面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招考制度的重要突破和全新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评价手段。近年来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评价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价实施困难、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诚信问题严重、应付现象明显、评价与教学脱节等问题。

目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价改革正在全国迅速展开,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对于及时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并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一)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制度研究方面

蔡敏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对策》(《教育科学》2011年2月第1期)中阐述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现状:政府行政手段成为推动评价改革的主要力量,评价内容维度出现一致化趋势,评价过程体现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方法显示多样化特点等方面,存在着理论研究欠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相关培训不足,实施者缺乏必要的评价知识与技能,诚信问题突出,综合素质评价出现结果失真,敷衍现象明显,评价实施过程过分注重表面形式,评价目迷失,评价与教学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反馈链等诸多问题,提出要改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在科学建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辅助以各层面的专业性评价培训,完善监管机制,全面了解学生所学所长,注重评价的反馈育人功能。

张杰、李晗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期)中提出了运用德菲尔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①基于这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进行验证,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邓志勇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策略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年6月)一文中,以重庆市北碚区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系统为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级实施体系,三峰诚信体系,多元督导体系与多元导航体系,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与反思方面

朱志平在《综合素质评价:经验、问题与对策》(《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4月)中提出评价工作缺乏自主意识、保障机制、诚信氛围及系统思考。高凌飚在《综合素质评价反思》(《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4月)中提到综合素质评价不适用功利性目的。

李宝庆等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0月)一文中阐述目前各地综合素质评价部分指标不合理,会增加学生负担,导致新的方面教育不公平;各地评价标准不统一;等级评价过程繁杂,操作难以保证客观公正等问题。

王敏勤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虚化现象及对策研究》(《考试与评价》2009年10月)中提出,普通高中学生搞综合素质评价在很多学校存在着实抓德育与虚搞评价的不合拍现象,即重视评价体系的甄别功能,忽视其导向功能;学校的德育运行体系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接轨;学校的评价指标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不接轨。

罗祖兵《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其突围对策》(《教育科学》2014年10月第5期)一文中明确表明造成当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诸多困难的问题,表面看是技术原因而实际上是思路问题,提出突破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综合式思路应对。在其《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考试研究》2012 年第5期)描述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易产生的三种矛盾:实践操作性与指标模糊性的矛盾;发展功能与甄选功能的矛盾;主管部门主动与学校被动的矛盾,并对其做出了概述性分析。其曾在《关于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第31卷第12期2011年12月)一文中,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是否应该被纳入高考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并对其利弊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现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三)我国其他省份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现状

管光海在《浙江:从常态化走向有质量的实施》(《人民教育》2014年6月)一文中说到,浙江省将项目测评与纸笔测试相结合,引导实施方向,建构了以动手项目制作为代表的综合素质测评和以纸笔项目测试为代表的会考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并通过信息技术转化,将结果用于招考改革之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测试(内涵日常实践活动和配套项目设计)旨在引导学校在日常积极开展学生实践的同时,通过配套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金付栓等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第27卷第4期)得出的结论是: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人为因素多、保障制度不完善、费时费力影响工作、应付形式多、评价结果缺乏及时性、易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对考量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孙彩霞在《区域间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基础教育》第11卷第1期)一文中,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明确目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仍存在混乱的问题,评价标准在情境化的认知与理解过程中需不断调整,执行环节要考虑具体空间的现实需要与可能等问题。

林珑等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对福建省中小学的个案调查分析》(《中国考试》2009年第4期)中提出的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评价主体愈识与能力的缺失、评价方式的模糊性等,现今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对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二、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在美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标准,为高校录取提供评判参考。美国没有综合素质的专项测试,往往通过申请材料确认学生是否达成进入大学的入学条件。

(一)监管部门与机制

美国高校招生起决定作用的是高校独立的审核部门,利用校友会对申请人进行就近面试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同时申请者还必须提供有考试服务中心和高校测试中心提供的SAT或ACT成绩。

诚信与监管机制方面,除了美国本土的信仰文化与自觉遵守外,多主体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申请人的信息真实性。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美国完善的信用机制。在评价过程中,高校有权对弄虚作假者做出退学等相应处罚,并记录信用局档案,影响个人信用报告产品的信用度。③

(二)评价构成

完整的申请材料包含入学申请和附件材料两部分。如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入学申请及备选材料包括短文(想让高校了解自己的自荐书)、中学报告、中期学校报告、两份教师推荐函、备选知情人推荐意见(可以是校长、议员等的推荐信)、备选才艺材料,充分公正地显示出一个学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

我们可以由此了解申请材料是一种写实性的资料积累与评判,既有反映学业结果的SAT/ACT考试,又存在平时选课和成绩的中学报告和中期学校报告,不乏多人参与(教师、校长、知情人、申请人)的推荐函,可以说申请材料就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文件,涵盖学业检测和非学业检测两部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而全面的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综合素质评价与我国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将综合素质进行分解,形成一系列基础指标进行评判,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评价,偏向材料积累与收集,更注重教育活动与课程相结合。

三、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解析与思考

浙江与上海作为我国深化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地方性政策方面给出了全新的参考依据。分别于2015年4月13日下发了《关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2015年2月15日下发了《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相关文件,并在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程序方面与教育部相关文件保持高度一致。而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上海注重材料收集与汇总以写实记录报告作为最终评价结果;浙江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成A、B、C三等,以等级评价结果和材料汇总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并均已自主招生参考作为评价实质结果使用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地方区域特色。

笔者认为,在不断深化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两依据,一参考”必将成为最终的招考形式,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必然在招考中越来越重要。“高中保真、高校保用”必将成为今后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关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严禁给予打分、评等等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具象化的材料写实才是对评价公平而言最好的诠释。评价目的除招考升学以外,应充分发挥评价本身育人反馈的实效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长远的发展。而高中在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其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前提下,高校应怎样给予相应的使用标准,是今后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德尔菲法,是一种匿名的专家问卷调查法。即选择数位有经验的专家,为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并将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进行咨询。然后从专家那里回收所有答复意见并整理出相同意见。将不同意见的部分再次设计成问卷反馈给专家,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终意见一致。

专家咨询法,即模拟市场法。将专家设定为市场潜在购买者,利用其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价格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②三级实施体系:区教委(领导系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究与指导系统)――中小学(实施系统)

三峰诚信体系:从区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出台关于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建构了“区-校”两级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公示-监督-追究”三峰交错的综合素质评价诚信体系。

多元督导体系: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层次最高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的最重要参考,将单项督导与综合督导相结合的方式。

篇4

[关键词]CDIO 大学生教育管理 科学化

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CDIO的培养模式开展工作,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更加与时俱进,切合实际。CDIO模式中,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首先,构思(conceive)。在CDIO模式中,构思属于第一阶段,包括确定客户需求、企业战略、商业计划等使命愿景,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使命与目标的明确是最基础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几个环节的开展,在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作为辅导员我们首先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思想,明确高等教育在大学生一生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大学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最佳时机,同时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经历过高考的风雨洗礼,从高中苦读的校园环境进入到自由开放的大学,这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新的起点,有海量的信息与新鲜的事物等待他们去探寻,四年中他们源源不绝的进行汲取与吸纳,而这些不会随着大学的结束而中止,相反会渗透在今后生活的点点滴滴,乃至贯穿其一生,因此高等教育既是阶段教育,更是一种终身教育。以此为出发点,作为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不应该就事论事,而应该将每一个事件串联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闭环,把四年的大学教育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其次,设计(design)。在CDIO模式中,设计是将构思阶段的使命与愿景进一步具体细化的过程,是下一个实施阶段的依据。根据CDIO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我们应该把大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与规划,以“我的大学”、“我的集体”、“我的职涯”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进行长期和系统的工作。新生入学后,要利用军训的有利契机,对新生开展以组织纪律教育为主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代表现身说法,介绍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让新生感受作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使学生尽快了解“我的大学”,掌握校规校纪,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与生活习惯,为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在学生对“我的大学”有了一定认识之后,继续开展“我的集体”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在班委会、团支部、寝室长配备建设完毕后,以“我的班级”、“我的寝室”为重点,让曾获荣誉的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优良学风寝室集中进行风采展示,以形象的方式倡导学生创建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优良学风寝室。同时,由心理健康中心组织开展“寝室向心力”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寝室同学间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当学生完成了一个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逐渐适应了“我的大学”、“我的集体”、“我的班级”、“我的寝室”后,要继续开展“我的职涯”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如何度过一个积极、充实、有价值、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专业教师、知名企业的CEO给学生作专题讲座或与学生交流座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与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规划四年的学习目标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并以书面的形式体现即每名学生都要有一份自己撰写的《我的职涯规划》,对本人一生的职业生涯作总体规划,使得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更有目的性与计划性,为今后的人生都能铺平道路。

再次,实施(implement)与运行(operate)。CDIO模式中,实施和运行阶段是指完成从设计到产品的转变过程以及交付使用后对客户的预期价值评估和对系统的支持、维护与升级改进,是对前期构思的总体愿景与使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付诸实际的过程。有了CDIO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日常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时候,我们需要切实有效的实施细则与运行机制为支撑,保证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们应当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评体系,成立专门的考评领导委员会,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围绕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文化修养、身心素质各方面进行360°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责成专人根据相关记录情况,结合工作小组提供的材料,综合审查每名在校学生的素质测评结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自测,多方综合出考评结果,并公示三个工作日,让全体学生进行监督。在每年的五四评优及年度评优中,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评结果是主要的评优参考依据,根据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而产生的评优结果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评优结果的透明、客观与公正。同时,各种评优结果要进行公示,并组织获奖学生及班级对新生进行风采展示,一方面是对获奖者的表彰与鼓励,另一方面是对新入学的学生一种最直观而生动的教育,让新生在获得抽象概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通过对新生开展各种系列主题教育,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完成学生自评与他评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评作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与管理手段,最后以此为依据产生五四评优及年度评优结果,再组织获奖者学生及班级对新生进行风采展示,现身说法,这样就形成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个一体化的闭环,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与连续性。

在日益发展的当代社会中,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CDIO的培养模式可以为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拓一种新的思路,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应该学习CDIO的培养模式,牢固掌握CDIO一体化的核心思想,熟练运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周期系统,解决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

篇5

关键词:新生;思想品德;测评;德育管理

学生思想品德测评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收集被测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品德特征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被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做出判断,或者概括出其思想与行为的独特性。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是对入学新生思想品德素质做出的第一次“摸底”检查,测评结果有利于优化德育管理,增强德育工作价值。

一“95后”大学新生思想品德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对角色转换的思想认识

大学与高中相比有很大不同。包括学习内容变多,学习范围变广,学习时间变得自由,不再是高中时的“老师要我学”。生活上也存在显著变化,远离家长,不能再依赖父母安排,凡事要靠自己处理。因此大学生的角色定位是: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自主独立的解决衣食住行、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目前新生普遍缺乏对“大学生”这一角色的认识,缺乏对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意识。

(二)知行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各个阶段学校学习生活的,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式高考”的特殊导向性导致学生在高中把学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作为重中之重。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只能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相信每个学生都知道尊老爱幼、劳动光荣以及诚信做人的社会公德,但是很少能看到有人真正会在公交车上让座、自觉值日做家务。另外除了认知与实践的脱节,在观念和行为以及意愿和能力上也存在着差距。

(三)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弱、心理素质较差、存在逆反心理

“95后”正处于少年阶段转入青年阶段的心理断乳期,在此期间,在校生中能经常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渴望独立的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大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但缺乏换位思考的精神,更缺乏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加之抗挫折能力差,意志力不强,久而久之会挫伤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

(四)缺乏调控社会道德与社会现象矛盾的能力

随着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出现,大学生更应该具备自我调控的能力。而事实却是学生们在多元化的冲击下认知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尤其在义利的取舍方面,当代大学生认为以前社会道德所提倡的先义后利的义利观,放在新时期不切实际。比如课堂学习和社会兼职相矛盾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先利后义”,以至于部分学生把学业荒废无法顺利毕业。

二针对大学新生开展思想品德测评的原则

(一)测评标准坚持正确导向

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是大学生入学后对其品德素质的第一次评估。此时的测评对象正处在由高中情境转换进入大学情境的过渡适应期,思想敏感,容易受到影响。针对新生开展思想品德测评最首要的功能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建立自觉检查自己思想品德素质的意识。所以测评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贴合所属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以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向上发展为理念,结合“95后”学生成长过程与思想发展的特征,在对新生思想品德素质进行把脉诊断的同时,及时归纳和挖掘学生的特点与德育需求,为提高后期德育管理实效奠定基础。

(二)测评内容多元全面

科学有效的思想品德测评不能仅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学校纪律要求与道德规范,更要考验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状况,力求角度多元化。对传统道德具有良好认知是进行人际交往、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而道德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评价思想品德素养,不断追求更高级的道德要求。道德意志是否坚定决定了大学新生融入大学后能否抵御各类诱惑和不良思想侵蚀。为了使新生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能针对不同年份入学的大学新生的特征差异来开展工作,对新生思想品德进行多元全面的测评是十分必要的。

(三)测评过程以学生为主多方参与

思想品德测评不仅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情况的摸底调查,还是对其发展状态的监测。整个测评过程需要新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多元化的测评主体有助于清晰全面的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但是教师和家长作为“他评”的主体,也是学生意识中的“说教者”和“施压者”。过多的他评和高度一致的评语会使学生刻意迎合测评教师或者过度压抑自己。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是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的主要环节。

(四)测评结果服务学生发展

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的真实可靠依赖测评主体多维度,测评内容多元全面。但是测评结果的价值体现在能否服务学生未来发展。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道德评价、思想评价、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应用于选拔评优。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建立的初衷是优化德育管理,使德育工作者采用最适合学生特点的育人方式引导学生整体大学阶段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以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为基础进行德育管理

对大学新生思想品德进行测评的结果,可以帮助德育工作者有效的规划、组织、指挥、监督与协调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实际发展的德育活动,确保育人效果。笔者作为一线辅导员对两届专业相同的学生进行对比。13级初等教育专业四个班级的学生没有在新生入学后开展思想品德测评工作,随后开展的各类德育活动依据的是学校与学院的部署计划。而14级初等教育四个班级的学生在9月份入学军训后进行了以自评问卷、互评问卷、宿舍座谈、个人谈话、电话家访、学生档案袋评价为主要形式的思想品德测评,其中以寒假为节点,寒假前的近四个月时间侧重于过程测评,寒假后的大一下学期侧重于依据测评结果设计规划德育活动。虽然为同一专业相邻两年入学的学生,14级学生的思想状态与道德水平明显高于13级没有经历过测评的学生。目前14级学生已经完成了大一、大二两学年的学业,无人有作弊等违纪经历,在学生会与各类社团工作的学生数也高于13级,各科专业老师也反应14级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好。而13级学生仅在大一阶段就有6名学生因作弊得到处分。很明显,根据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结果开展的德育工作效果更好,价值持久。以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结果为基础,依据学校与学院的德育目标、任务对德育工作做出整体设计,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施加有效影响的目的,实现德育管理优化的具体思路如下:

(一)激励学生自主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是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的主要形式之一。如果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的测评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将会极大程度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所以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可以纳入到学生自我管理的激励机制中。教师需要提供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我管理实践中充分体验,在自评中认真反思。主题班会承办制与班委轮换制是公平增加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实践的方法。通常辅导员指派工作任务和评优评先评奖的首选对象是班委,普通学生难以得到充分重视。但是笔者在对新生进行持续的思想品德测评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良好,有能力承担班级管理任务。相应的活动经历记录在学生思想品德测评中,激励学生不断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二)尊重学生差异

来自不同生源地,具有不同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的学生彼此间是有差异的。德育工作者采用同一种方式教育培养全体学生就等于抛弃了一部分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讲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单亲、生活曾遭遇重大变故、个性偏激、学习困难等特殊学生,如果不进行针对、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孤僻的性格与偏激的行为。因此在对新生进行思想品德测评时就应避免班级同学对特殊学生的偏见所导致的测评偏差,适当增加教师测评、学生自我评价的权重,使测评结果更具真实性。并且对特殊学生群体更为关注,谋划针对此群体的德育活动。

(三)联合家校力量

中国学生普遍对家长的依赖程度都比较高,进入大学之后基本都需要家长提供学费与生活费。而学生家长也很难做到对进入大学的孩子完全放手不管。在2015年暑期,笔者利用大家访调查问卷了解到基本上全部家长都渴望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而仅约61.90%的学生家长表示基本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27.38%的家长表示了解一些学生的在校表现,4.76%的家长表示了解极少,仅有5.95%的家长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在育人工作中,家长是学校老师的盟友。学校可以联合家长做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德育工作者在新生思想品德测评中要纳入家长对孩子的认知与评价,在后期的德育活动中也要积极将家长纳入到活动规划中,比如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寒暑期自我培养等。面对“95”后大学生思想品德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对科学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现实意义。测评过程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成长,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也在多方参与测评时团结一切帮助教育学生的力量。作为优化德育管理的依据,大学新生思想品德测评能够避免将学生粗暴的划分等级,而是描绘出学生的成长轨迹,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逐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作者:井影 赵志远 单位:石家庄学院 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玉萍.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