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实务入门范文

会计实务入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实务入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实务入门

篇1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基础会计;教材建设

《基础会计》是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内容,既有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会计基本概念及理论,又有计算、核算和实际操作,还有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及原则。可以说概念繁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且教学课时有限。

一、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基础会计》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与高职高专办学层次和特色相比,现存《基础会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与会计实务中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不一致,学生学习结束后与会计岗位的对接有困难。二是教学从大量晦涩的理论开始,与学生心目中的会计职业相差甚远,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会计的兴趣,甚至怀疑自己选择会计作为职业的正确性。三是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过大,课程有学科性倾向,会计技能知识不突出,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不相称;面对高职学生的现状,大量的理论知识也可能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学好会计失去信心。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结构和内容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基础会计》教材改革,以适应学生特点、满足社会需求,培养优质高效的职校人才。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指出“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建设是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改革,而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之一就是教材建设,显然,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材建设必须尽快开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建设

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的名称为《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概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工作组织。应该说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全面而细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但是与实务的关联性差,知识结构与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不一致,学生学完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岗位,不能尽快投入会计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建设的该教材的定位是以会计类岗位入门性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为重点内容,强调“理实一体”,为此,应将《基础会计》教材的名称改为《会计实务入门》,以体现这门课程的实务性,而不是学科性。

《会计实务入门》教材的内容是根据以“会计实务为重点、与会计工作过程紧密联系”的原则进行取舍的,以实现会计技能有用、够用、实用的目标,而会计理论以会计岗位入门阶段学生所能理解与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其它较深奥的理论与方法仅限于列举,不展开来描述,只是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个铺垫。根据这个原则,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将原有的教学内容重新分解、整合为九个教学项目:认知会计岗位、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和编制会计报表,在教学项目框架下再设置若干教学任务,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后的九个项目与原有的内容基本相同,改革的地方主要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改变了学习内容的顺序,所以既能很好地保留原有教材的优点(即基础性的理论和技能都讲到),同时又克服了原有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即与会计工作过程的基本一致)。

三、基于工作过程《基础会计》教材的结构建设

教材内容取舍之后,如何真正地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实践的过程,关键是教材中内容的组织要与会计工作过程相一致,即教材的结构建设问题。

《会计实务入门》教材结构中第一个项目安排“认知会计岗位”,是让学生先对会计工作岗位的性质和职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它与会计工作过程虽然没有直接关系,却是会计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的准备阶段。单位任何一个岗位人员只有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才可能爱岗,才可能敬业,更何况会计工作是涉及单位资金性质的岗位。其他八个项目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和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涉及的全部主要内容,结构上是以会计工作过程为指导,以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报表”作为整个教材的主线,整体以“认识会计报表”为起点,“编制会计报表”为终点的顺序,中间是日常会计工作过程的5个步骤进行编排的。

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每个项目再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可以有课外任务和课堂任务,每个任务都是基于每个教学目标设置的,相当于一节的教学单元。任务的内容结构也改变现在常见的从“理论――技能”、“概论――概述――意义”的传统编排,而采用“技能(或任务)――理论”、“简单实践(或任务)――理论――综合实践”的编排方式。

例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教学项目,可以安排三个教学任务:一是课外任务,“收集各种发票、车票、收据等票证”,从该课外任务(简单实践)中引申出原始凭证的概念和分类的知识点(理论);二是课堂任务,“填制原始凭证”,先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填制几张原始凭证(简单实践),通过教师点评他们的填制情况,引出正确的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和规范(理论);三是课堂任务,“审核和传递原始凭证”,发放一些有错误的原始凭证给学生初步审核并说出审核结果(简单实践),教师点评审核结果并讲解正确的审核方法和传递方法(理论),以及审核后发现不合法、不规范的原始凭证如何处理(理论)。所有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加强学生对它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填制和解读原始凭证的专业技能,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一次“综合实践”的机会,可以通过安排一次课堂实训课来进行,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复杂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和解读,这样“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教学项目就可以比较好地达到该项目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基础会计 教学 效率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基础,也是中职经济及管理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因此,经济及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这门课程。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基础会计》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对于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而言,很多学生认为对《会计基础》的入门较难。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入门的引导、启发,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对它产生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充满幻想的思想状态,只要正确地对课本内容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会计基础》的轻松氛围,以及充分的让中职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基础》的重要意义,就一定能够为我国的会计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一、《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应当理论联系实践

当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材,可以用五花八门,玲琅满目来形容。笔者认为,要做好《基础会计》的教学,首先需要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该教材一定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特色。在选好一本适合学生教材的同时,在如何优效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教学上,必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面系统地处理《基础会计》专业课程。

首先要抓紧对“会计理论体系”的教授工作。“会计理论体系” 可以概述为,当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已设置的会计账户,用借贷记账法填制并审核会计凭证,并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期末通过成本核算和财产清查,根据相关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把握好《基础会计》教材的知识体系,将课本上的会计专业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将自己的知识再艺术性地传授给学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笔者积极地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用于课堂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的能力,努力打造高效率的课堂。

第二手抓“会计实务操作”,可归纳为“证、账、表”、确认、计量、记录经济业务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及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

二、对《基础会计》进行授课时应当具体讲解抽象知识点

由于《基础会计》的有关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名词术语多,抽象性强,因此必须讲究教学方式,把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如介绍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总账和明细账平行登记原则。其中,借贷记账法是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何让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呢?首先对于“借”和“贷”两个字,笔者不是从书本出发,给学生两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这样讲述,“借”和“贷”这两个字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借进来”、“贷出去”等意思,就像人的姓一样,没有实际意义,如一个人姓“高”,但他不一定很高,可能很矮,一个人姓“白”,但他不一定很白。会计中的借贷和一个人的姓一样,我们不去追究这两个字的意义。这两个字只是用来作为记账符号,至于什么时候记入借方,什么时候记入贷方,要根据这个账户所属的性质和增减情况来判断,然后对借贷的内容进行总结。借方登记资产类账户的增加、费用成本类账户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减少、收入和利润类账户的减少,贷方登记资产类账户的减少、费用成本类账户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增加、收入和利润类账户的增加。最后再举例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化抽象为形象,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务必落实实务操纵课程

对《基础会计》的教学务必要落实会计实务操纵的课程,会计课程是一门操纵性极强的课程,要想学生真正对会计课程产生兴趣,必须在平时的授课中,多增加实务课程的授课,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会计操纵感受到会计学科的魅力。加强落实实务操纵课程,必须重点强化会计实训和会计软件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帐务处理能力。为此,要多鼓励学生多做有关手工模拟和电算模拟并行的训练任务,这可以使得学生对《基础会计》中所学知识有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解,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实训效果。再次基础上,学校还应当创造条件,派遣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让他们亲身感受会计工作氛围,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并且在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真正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其对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

四、正确认识中职学生特色,因材施教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没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压力大、自卑感强,由于在初中阶段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独立思考问题,对老师的依赖性非常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为此,他们当中有很多同学因为得不到老师的正确评价而无法发现自我,激励自己,陷入了迷茫、厌倦甚至是逃避学习的漩涡之中,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更失去了追求成功的信心。因此教师在教授《基础会计》课程时,应该注重中职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引导,会计这门学科,专业性、实用性较强,要鼓励中职学生敢于喜欢会计专业,乐于学习会计专业,最终可以胜任会计岗位的职位。

参考文献:

[1]娄香莲.中职教育[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

[2]刘胜.会计基础教学与研究[D].河海大学,2011.

篇3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课程教学

一、引言

随着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ERP上线后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以往的会计实务能力上,而更看重会计专业人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长期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与教学实践,普遍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致使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会计实务在电算化课程中的渗透教学。因此,如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本文结合ERP上线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与实际,总结了近十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实现新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会计专业人才。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 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电算化的学习与操作实践中缺少基础概念与理论支持,更无法将会计实务实践迁移到电算化的应用上,只能照本操作,离开课本、离开课堂,真正上岗时即无从下手,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2. 教材选用单一。

目前,为响应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适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需求,各中职学校普遍热衷选用用友T3版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教学内容则以技能大赛的大纲为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适应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努力跻身在各级大赛的前沿。我校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虽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需要,但是,由于现行社会各企业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仅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用友T3版软件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3. 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针对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专用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实践的渗透,教学形式单调,使学生将《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4. 缺少实践性教学。

随着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配备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备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已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但是,由于专业教师普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且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等,致使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等,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延续性的实践性教学时常遇到一定的阻碍与矛盾,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弱,未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 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从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①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②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③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2. 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以本校为例,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上述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存在不足:①教材详尽地介绍了用友T3财务软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但却未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他系统模块学习的需求;②上机指导的实验设计能适应“教与学”的同步,也考虑到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的需求,但却未能有效地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未能满足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即无法适应、满足企业日常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际需求。

为使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能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有效接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编电算化教材(补充出纳管理系统、往来帐管理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应用知识;补充金蝶财务软件的基本应用知识等)、自编电算化上机指导训练(结合基础会计模拟实操教材、财务会计模拟实操教材及近年会计电算化省赛试题等,编写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弥补了学校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上的不足,既实现了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使学生较具体地体验仿真ERP上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又能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实现理论迁移、技能拓展。

3. 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 “先讲演后练习” “先练习后讲演”的具体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电算化是一门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入门容易深刻难”,尤其是如何使学生能不仅熟练应用某一特定财务软件,更要能将其掌握的会计实务知识渗透应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来,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也利于技能的延伸与拓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4. 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推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应当结合会计工作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积累与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更新教学案例,更新自编教材及上机指导训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更新,使会计教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甚至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因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与发展而有所差异,如何创新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培养中等电算化专业人才,仍需电算化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与电算化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李志云,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李志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伟文.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2011,(5).

篇4

    论文摘要:《基础会计》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学好《基础会计》,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分组学习技能和个别辅导方面展开探讨。 

    《基础会计》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学好《基础会计》,将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应届或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普通薄弱,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本文就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组学习技能和个别学生辅导方面展开探讨。 

    1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学习《基础会计》,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多、图表多等特点,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引起一系列副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将使教学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笑话、讲故事等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复式记账”时,可以讲这样的一则笑话: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掌握家庭的经济支出数额和支出结构,采用了复式记账法来记录家庭的日常开支情况。每发生一笔开支,妻子都要记在家庭账本上。如用现金100元购买了一包金丝苗大米,记录“库存现金”账户减少100元,“食物”账户增加100元;有一天,妻子刷卡购买500元化妆品,记录“银行存款”减少500元后,于是妻子问丈夫记什么账户增加500元,丈夫不假思索就说,那记“维修费用”账户增加500元吧!用上面的笑话来说明复式记账的原理和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掌握复式记账法,而且印象深刻。其次,采用成功激励法。在教学中多介绍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态以激励学生,特别是会计行业诱人的发展前景。经常列举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尤其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的专业理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2 深入浅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的原理和专业术语多,学生要掌握会计实务操作,必须弄清楚有关的原理和专业名词。然而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一下子很难理解《基础会计》中出现的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目名称,课听不懂,内容难理解。因此,讲解时可以把抽象枯燥的专业术语分解成生活中的通俗易懂的实语,如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记录反映各项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在讲解时,首先强调“借、贷”不能理解为日常生活中向银行借或贷款,在会计上它们已失去本身的涵义,只是一个代号,就好像人的名字只代表某一个人。其次,重点说明“借、贷”符号代表什么?“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的减少;“贷”则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的增加或资产、费用的减少。例如:把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那么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1000元——记借方;而资产中的现金减少1000元——记贷方,如果把借方和贷方及其内容按规定格式摆放,则是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然后再举例子分析会计分录的类别及编制方法(记账凭证的编制),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3 分组实习,在合作中掌握会计技能 

    会计教学必须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会计实务操作。 

    在学生已掌握单项会计凭证填写和账簿登记基础上,由5至8名好中差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教师将高度防真的实习资料发放给小组,要求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成绩好的学生起领队和辅导的作用,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控制好学生操作进度,对不同的小组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操作严重出错,导致偏离会计实务操作方向。实习操作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实习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 

    学生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后,再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主管、稽核和档案管理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的权限及职责。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及广度,更大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争辩,而这种争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4 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 

    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有些问题还不能解决,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个别辅导要注重方法,善于启迪。有些学生,抽象思维相对薄弱,可以将抽象问题要具体化,如,学生问到“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区别”时,可以用中药房抽屉及其标签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区分。会计账户如同抽屉,是有一定的格式的,用来摆放“会计信息”,而会计科目如同抽屉上的标签,是为了“写明会计信息的名称”。恰当比喻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有些学生在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欠缺的,如手工点钞、鉴别真假币、装订凭证和账簿等,教师可以通过手把手地教导,帮助学生提高会计实操技能。 

    个别辅导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力量。教师一个人“单兵作战”的力量是有限的,可以发动成绩好的同学来帮助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学生之间的思维有相似点,从其他的学生角度理解,这样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采用多样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欣.基础会计课的教学方法新探[J]. 

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 课程改革 培养方案

当前会计专业的能力观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要求从业者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其职业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新职业能力观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把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会计专业人才而言,其职业能力包括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会计知识应用能力、自动更新知识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以下主要探讨了该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解决的建议。

1 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局限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满足高校会计人才就业的需要,符合会计职业的要求。传统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与会计职业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很难独立从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会计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行深入分析。对照会计职业要求,传统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职业素质教育缺失。职业素质是会计职业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职业素质教育严重缺失,将职业素质教育完全托付于公共德育教学中,会计专业教学则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影响了学生会计职业素质的养成。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不经过职业规划的引导就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就会因不懂得在校学习与未来从事职业的联系而使学习具有盲目性,必然影响学习的效率。

1.2 以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替代会计职业能力。在传统高校教育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其他职业能力,特别是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应该说,应用能力始终是会计人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只是长期以来,我们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交给了用人单位。如今,面对会计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不愿再承担培养任务,更愿意在会计人才市场上直接招收到具备实际职业能力的会计人才。尤其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其本身就缺乏培养会计人员各项职业能力的条件,因而更需要能够直接用得上的职业会计人员。

1.3 实践课程缺乏系统性。传统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通常只设置单项实训课,只进行会计单项仿真模拟训练,这种训练,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包括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专业技能,而缺乏全过程、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训练。

2 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建议

2.1 会计职业素质教育系列课程的改革。会计职业素质要求是会计职业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素质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合格会计职业人的培养。为此,我们提出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会计职业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包括:“会计职业规划”、“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公共关系”、“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等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会计职业规划”,以参观实训室、开展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入门教育。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现状及发展,与学生一起探讨个人发展计划,要求学生设计个人会计职业规划方案;向学生介绍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分析高校学习方法与高中或中专学习方法的不同。在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公共关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通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开展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并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顺利取得会计证,这样,既可体现职业知识教育,又能体现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公共关系”课程,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2.2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多次召开会计专业中心组教学研讨会,探讨培养方案的改革内容。删减了部分专业课程,增添了部分职业特色强的课程,并细化了实训课程的各个环节。新的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设计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两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针对不同的行业开设非盈利性单位会计、银行会计、纳税与实务、中小企业会计等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侧重于行业会计应用课程,是在传统的会计课程中增设的课程,课程包括商品零售业会计应用课程、旅游业会计应用课程、银行会计应用课程等。开设专业拓展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

2.3 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多数院校采用的是,在会计核算课程中进行会计单项仿真模拟训练和专门设置“会计综合模拟”课程进行一个行业主要业务的会计核算,这种实训,主要训练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在对高校教育不断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魔方”式实践教学体系,将会计职业涉及的工作岗位模拟成不同的实践模块,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犹如转动的“魔方”。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直属学院实践教学的内容。我们按照学院“职业魔方”式实践教学要求,搭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

3 结语

会计专业教学模块的实施要打破原有专业教师封闭式的框架,要让职业教育课程专家、行业专家、学校决策人员、教师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模块中,即各项课程开发、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等。让企业的财务人员、学术界的会计专家及学校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都参与其中,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宏,付尚媛,梁楠. 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

篇6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环节;教学手段

一、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是电大开放教育专科会计学、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不仅有助于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还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了解。

二、学习者分析

为了掌握学习者的情况,通过采取从班主任处获得学生基本信息,向学习者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选择开放教育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想找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大专文凭和学习提高知识能力;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是集中面授和网上互动学习;95%的学生具备网上学习的条件,基本能够独立使用电大各教学平台;40%的学生有一定会计基础(取得会计相关专业中专文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60%的学生表示对会计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会计基础比较薄弱、工学矛盾、学习中遇到困难没有途径解决以及缺乏学习动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电大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导学为辅”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特点,把八个章节分为分为两个模块,分别为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针对不同模块,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采用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基础模块

1.课时安排此模块主要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法和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上述四章内容主要阐述了会计入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内容,属于《基础会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于会计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较晦涩难懂,而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程度对后续章节的学习也很重要。这四个章节分别安排9个课时的线下以及30个课时的线上学习。线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讲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此模块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师不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注重该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运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还要在线上运用电大在线平台、微课、课程QQ群和课程论坛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交流平台。2.具体活动设计以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为例,分别从线下和线上来设计具体教学活动。(1)线下学习以教师主讲为主,通过ppt、板书等手段,向学生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书写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譬如说在讲解账户的T字形结构时,通过ppt以及板书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以及四个金额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并通过板书归纳几种类型账户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2)线上学了向学生提供传统的三个电大在线学习平台,还针对本章节重难知识点录制微课,例如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会计分录的编写以及试算平衡表,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理解。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通过课程QQ群对课程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QQ群互相讨论或者向教师提问。

(二)实训模块

1.课时安排此模块主要包括第五章会计凭证与账簿、第六章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账、第七章财务报表和第八章会计工作组织,上述四章内容侧重于会计实务工作中具体工具的应用,对于没有实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也有难度,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在掌握前四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入实训环节,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2.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对实训模块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项目实训和综合实训。首先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作为三个项目,分别设计实训内容,然后再将证账表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实训。通过设置实训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个系统的实训过程,不仅加深对各个项目的理解,还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整体流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创新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主要以下三点创新:

(一)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模块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将本课程的八章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基础模块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述,知识的学习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模块以设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基于电大“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导学为辅”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能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还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导法,例如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程,对相关知识点组织线上和线下讨论,以具体案例讲解某个知识点或者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师担任引导、帮助和监督的角色。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篇7

1《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整体建设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旨在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结合实践的入门操作,培养学生喜爱会计工作,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形成会计职业行为习惯,设计灵活多样的以模块、独立或者分组分不同会计角色完成的实训方式,让学生仿佛亲身融入会计实际工作,学生可一人担任不同的会计角色,也可在内部牵制、分工的基础上,分别担任不同的会计角色合作完成。实训可以在教室师生面对面、手把手进行,这是传统手工实训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探求学生如何进行自主个性化实训,掌握一定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并能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处理简单的会计实务。对《基础会计实务》进行课程整体建设,首先考虑组成课程建设组,并一体化的进行课程建设,一是完成基础会计实训文字教材的自主编写、出版、使用,努力填补广西电大目前尚无实践环节教学自编教材的空白,教材的编写以简便、实用及仿真为原则,完成我校文字教材建设上的创新;二是自主研发建设适合我校实际教学需要的基础会计网络实训平台系统,完成我校远程教育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上的创新。这一平台系统是基于ASP技术的网上实验系统,也就是虚拟实验室的建设,突出远程和虚拟实验的特点,并不断将其完善,实际运用于课程教学及教学管理中,ASP技术尽量避免开发困难、功能局限和系统开销大等WEB信息系统所体现的缺点,使得WEB技术能够应用到我校实践环节教学支持平台上。课程文字教材可以单独使用,完成传统意义的手工实训,也可与实训平台结合配套使用,完成网络环节下的远程实训,这样可满足不同教学条件下的课程个性化教学。

2《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文字教材的建设

《基础会计实务》作为动手能力、实践性较强的省开课,考虑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素质及教学需要,合适的教材版本选择是个难题,《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使用教材的整体化建设。组建教材建设团队、展开对教材进行构思,包括教材内容、教材形式、教材所需素材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本课程的教材建设团队包括了从事多年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企业会计人员以及计算机专业人员,充分考虑了建设团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层次等的合理性。目前,《基础会计实务》文字教材《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已完成编写并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秋学期正式使用《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用于《基础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从柳州、贵港、区直、钦州、北海、梧州等电大分校及直属开放学院教学反馈上,该教材符合教学需求,适应广西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基础不高的情况,完全满足了教学需要。本教材较好地将会计基本动手能力展现,学以致用,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基本职业习惯,体现了会计的实践性强的特点。

2.1有实用、够用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的设计是以会计法、国家最新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为依据,以《基础会计》基本理论为出发点,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为参考,结合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需要,努力满足高等远程教学规律,深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扬翔饲料有限公司财务部、广西路桥总公司机械施工处财务科、广西南宁索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财务科等实际单位财务部门了解情况,考虑会计岗位实际需求,从会计最基础的会计基本书写、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开始,到会计账务处理的五个流程,共三个模块,并在模块三中模拟设计了一个中小型企业12月份50笔会计业务。这50笔业务紧紧围绕《基础会计》中的基本理论,并注重常见性,学习者完成这三个模块的操作,50笔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够完全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工作,包括建账、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登记账簿、对账和结账、试算平衡和编制报表。全面、系统、连续地完成企业基本会计业务处理,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从做中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将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会计基本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材的内容突出财会基本技能,力求实用、够用。考虑到学习者在毕业之前需完成的企业会计核算实验,在教材的内容上也就有意识突出会计的基础实训性。

2.2简洁、精炼的教材结构

针对开放教育会计专科学生属于会计专业领域的初学者,大部分没有接触过会计工作,对基础会计知识属于朦胧认识阶段,在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或者学习过程中,简明易懂的教材更利于学生使用,在此前提下,减少理论上的叙述、避免与《基础会计学》中的理论知识重复就非常重要。结合会计实际工作规律,教材按模块设计,包括了三大模块,分别是会计基本书写、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务处理流程,每个模块编排了实训目标、实训规范及流程、实训资料和实训要求,对学习者来说非常直观,从会计书写,到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再到账务处理流程,是一个由单一性到综合性、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过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教材清晰的将现阶段会计行业基础规范体现出来,涉及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对实训目标、实训流程、实训要求等都言简意赅,力求简洁、精炼。

2.3仿真、务实的教材呈现

会计工作,需要接触大量的票证单据、图表,结合这一特点,文字教材中就以仿真票证、图表为主,而且票证单据直接采用会计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票证单据印制,仿真性强,直观,突出模拟实训的动手能力。教材实现单面设计印刷,方便学生实训过程中裁剪票证、图表使用。50笔会计业务数字前后系统连贯,与实际工作一致。同时,使学生在通过与会计岗位接触的经济业务资料一样的情况下进行实训操作,“学中做”培养会计职业意识,“零距离”的实训,模拟的会计角色和岗位,更主要是培养了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和信心,解决了“万事开头难”的诸多困惑,对会计的认识便会由朦胧到逐渐清晰。

3多媒体一体化的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等约束的共享,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时间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实现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个性化教育”。在文字教材建设的同时,开发设计了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系统平台。使初次接触会计领域的学员有便捷的实验机会和平台,学习不再是从书本到书本,实训中使用的现实仿真资料以及动手训练的过程,无疑为学好专业课程准备更好的基础。课程进行整体的建设,从文字主教材配合设计开发网络实训系统,既适应学生分散需要远程学习的实际情况,又为远程教育实践环节提供一种途径和方式,同时也解决实地实训的困难,为此,课程建设组利用ASP技术开发和设计了《基础会计实训系统平台》。该系统平台开发之前,对系统进行了立项和评审,评审后直接进入详细需求分析及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考虑功能需求、使用范围、业务流程、用户界面、输出要求,以及分析了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对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了分析,包括网络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安全与保密等。在对系统平台的详细设计中,按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从原始凭证填制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编制财务报表等操作流程的基础上,使用程序的循环、跳转等控制条件实现对基础会计业务的在线模拟操作,对特定的脚本程序难以实现的功能,则在Web环境下使用C#语言编译成Dll(动态链接库),对特定功能的函数程序进行封装,直接在Web环境下调用封装的程序接口。并对实训的结果给出实时的评分标准和成绩,模拟了基础会计业务操作。网络实训系统平台是集图、文、声、影合一的多媒体平台,系统平台与文字教材在内容上紧密结合,立体化呈现教学内容,其中教学视频多角度进行,有老师手把手的演示基础会计实务操作过程,有简短的会计知识拓展如常见小差错介绍,还有形象生动的会计情景。网络实训分为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实训、会计基础模拟实训,分别设计了实训及测试功能,学生可以多次、反复的进行实训及自我测试。可以进行手工实训,也可以结合网络系统平台进行网络实训,既有在教室的会计实验室,也有在网络上的虚拟会计实验室,文字教材与网络系统平台可结合使用,亦可各自单独使用,灵活方便,不仅适应传统教学需要,也考虑网络实践环节的教学,满足了不同的教学需要。目前,该系统已对直属开放学院的学生试运行,并在不断完善当中,计划将在2012秋季学期面向全区电大推行使用。2011年12月,《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系统平台》参加全区高等教育第八届教学软件大赛入围决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4探索全区实践性环节课程考核的改革

篇8

古人云:“修身必先立其志,立身必选立其学,立学则以读书为本”。作为会计专业的高职生,将来如果立场要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必先学好会计基础知识,提高会计职业修养和会计实务能力。这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基础要求,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高职生毕业后进入会计职场的通行证,如果没有取得这一证书就不能从业会计职业。而取得这一证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必考的科目。相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其他两门科目来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内容条目繁杂、专业术语难懂等特点。综合分析近几年考试的试卷内容,我们得知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是否能熟练应用专业知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是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这就是高职生通过考试的一大短板。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才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重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二、五年制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现状调查

(一)高职生基础差,且学习方法不当五年制高职生都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基础差,学习的灵活性也不强,涉世也不深,所以理解不了专业技能对未来生活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层次也不高,多是被动学习。再者,他们从未接触过法规学习,学习入门问题是他们学好这一门科目的第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由于高职生对学习的片面理解和学习方法不当,他们多数以失败告终。学院的学生多是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属于涉世未深、学习基础较差,基本未接受过法规学习,普遍存在入门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为应付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多数学生认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仅依靠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认识上的片面性及欠缺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导致其考试的失败。

(二)考试内容灵活,且高职生应用能力不强分析近两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机考卷面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有两大特点:一是题量减少了,二是内容的灵活性加强了。虽说没有偏题怪题,但答题时需要学生综合多个知识点。可见,命题者考察的不再是死的知识要点,而是考察综合应用能力。而五年制高职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单凭死记硬背的方法应对考试的高职生考试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三)过于单调的教学方式、方法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上还很守旧,创新力度不够,学生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仍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多数情况下,教师还是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仅限于教师的提问。

(四)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众所周知,要胜任《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教师既要熟悉会计实务,又要有扎实的法律、金融和税收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驾轻就熟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教师不是缺失会计实务知识,就是法律、金融等知识短缺。高职生学习风格的特殊性以及《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试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艰巨的挑战。

二、五年制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优化建议

(一)内容紧扣考点,教法适应学情为了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法时,应遵循两大原则,那就是内容紧扣考点,教学适应学情。可以根据历年题型,在课程中讲授如何利用“各章节的知识”,并以图示的方式进行重构,做到“围绕难点、重点”对历年考题进行解析,通过模拟真题让学生熟悉题型,领悟命题人的初衷,提高答题能力。

(二)教法避免单一,方式力求多样《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试范围广、知识理论性强、条目过于分散、应用时不易操控。针对课程内容的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启发法、案例法、课堂讨论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方法来替代单一的讲授法。理由一:启发法教学可以开动学生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理由二: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模拟会计职场情景,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可将枯燥的法律条文变为生动有趣的习得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理由三:案例教学结合课堂讨论教学法能有效地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能集思广益,还能开通视野,既活跃了课堂,又培养了学生依法处理会计业务的意识与能力;理由四:多媒体参与教学,能有效地打破会计职业场景的时空限制,以图、文、声、色、形、影等方式全方面向学生呈现知识要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分析器参与学习。

篇9

《基础会计》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学好《基础会计》,将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应届或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普通薄弱,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本文就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组学习技能和个别学生辅导方面展开探讨。

1、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学习《基础会计》,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多、图表多等特点,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引起一系列副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将使教学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笑话、讲故事等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复式记账”时,可以讲这样的一则笑话: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掌握家庭的经济支出数额和支出结构,采用了复式记账法来记录家庭的日常开支情况。每发生一笔开支,妻子都要记在家庭账本上。如用现金100元购买了一包金丝苗大米,记录“库存现金”账户减少100元,“食物”账户增加100元;有一天,妻子刷卡购买500元化妆品,记录“银行存款”减少500元后,于是妻子问丈夫记什么账户增加500元,丈夫不假思索就说,那记“维修费用”账户增加500元吧!用上面的笑话来说明复式记账的原理和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掌握复式记账法,而且印象深刻。其次,采用成功激励法。在教学中多介绍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态以激励学生,特别是会计行业诱人的发展前景。经常列举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尤其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的专业理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2、深入浅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的原理和专业术语多,学生要掌握会计实务操作,必须弄清楚有关的原理和专业名词。然而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一下子很难理解《基础会计》中出现的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目名称,课听不懂,内容难理解。因此,讲解时可以把抽象枯燥的专业术语分解成生活中的通俗易懂的实语,如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记录反映各项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在讲解时,首先强调“借、贷”不能理解为日常生活中向银行借或贷款,在会计上它们已失去本身的涵义,只是一个代号,就好像人的名字只代表某一个人。其次,重点说明“借、贷”符号代表什么?“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的减少:“贷”则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的增加或资产、费用的减少。例如:把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那么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1000元——记借方;而资产中的现金减少1000元——记贷方,如果把借方和贷方及其内容按规定格式摆放,则是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然后再举例子分析会计分录的类别及编制方法(记账凭证的编制),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3、分组实习、在合作中掌握会计技能

会计教学必须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会计实务操作。

在学生已掌握单项会计凭证填写和账簿登记基础上,由5至8名好中差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教师将高度防真的实习资料发放给小组,要求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成绩好的学生起领队和辅导的作用,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控制好学生操作进度,对不同的小组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操作严重出错,导致偏离会计实务操作方向。实习操作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实习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

学生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后,再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主管、稽核和档案管理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的权限及职责。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及广度,更大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争辩,而这种争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4、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

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有些问题还不能解决,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个别辅导要注重方法,善于启迪。有些学生,抽象思维相对薄弱,可以将抽象问题要具体化,如,学生问到“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区别”时,可以用中药房抽屉及其标签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区分。会计账户如同抽屉,是有一定的格式的,用来摆放“会计信息”,而会计科目如同抽屉上的标签,是为了“写明会计信息的名称”。恰当比喻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有些学生在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欠缺的,如手工点钞、鉴别真假币、装订凭证和账簿等,教师可以通过手把手地教导,帮助学生提高会计实操技能。

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岗位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挑战

(一)会计职业岗位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体现层次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随着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关系的日益密切,会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和深入,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面向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与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业务规模大,组织机构庞杂,具有海量会计数据,数据处理体现跨区域、多元、快捷、个性化特征。为了满足报告使用者深度分析的需求,随着大型数据库技术及高级语言的发展,企业已从单纯使用财务系统转变为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使用面向供需链管理的ERP系统,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日趋融合。同时,随着国家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作为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披露企业信息的标准化语言将在大型企业全面采用,财务报告的内容将大为扩展,并实现资源共享与实时披露,会计岗位也将以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过程的复杂多变的复合型工作为主。反观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却由于管理观念陈旧、资源有限、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决策过程随意,加上本身业务规模小、会计数据量少、实时性要求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步伐依然缓慢,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仅仅停留在手工模拟的EDP阶段。有些小型企业甚至刚刚实现由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变,会计岗位仍以简单重复的技能型工作为主。正是由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技术平台、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要求。大型企业ERP系统功能结构的集成化需要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该类人员必须要熟悉各业务部门具体的运作流程,要能从传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分类、报告提升到从海量会计信息中快速选择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动态性与多元化披露。因此,这种复合型会计人才需要充实更多的软件操作知识,除应具备传统会计人员和一般电算化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会计信息化的专项工作技能,还要增加必要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贸易往来等相关领域知识,从而完成使会计信息资源创造价值的重任。而中小型企业需要的则是中高级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该类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娴熟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较为熟练的电子会计档案维护与管理能力、一定的职业判断力,以及熟练的office办公系统处理能力。

(二)层次性的信息化人才需求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至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XBRL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地,要顺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会计信息化教育。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几乎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所。该课程既是会计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也体现了社会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的需求。但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财政部会计电算化证,甚至初级会计职称证的学生进入企业会计信息化岗位后,其胜任能力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仅定位于对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对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传授,教学做过程中主要讲授对会计数据进行电算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下会计职业岗位的变化性需求。高职会计教育并非只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的现实需求。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软硬件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减少教学与实务的差距,在人才培养中体现不同类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的层次性,除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应加强对学生岗位复合和职业转换的方法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生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意识、往来应对的社会能力培养。信息化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需求状况的这种变化带来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势必对高职院校原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也是关系到高职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以下简称“我院”),在分析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拓展性设计思路。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我院会计专业提出了以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为本位,结合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共有2个平台,即职业素质课程平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平台。前一个平台由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经职业入门、管理学基础等在内的13门通识课程构成,后一个平台由包括会计基础操作、初级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税收基础操作等在内的12门专业通识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在内的15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以及包括毕业设计(校内)、毕业实习(校外)等在内的5项综合实践训练三大模块构成。该课程体系中涉及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见(表1)所示。我院会计专业这种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现行课程设置主要有三个创新点。一是,增设《财经职业入门》课程(第一学期,2节/周),向刚入校门的学生介绍财会专业性质、财务岗位设置、财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技术发展及就业前景,帮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能尽早感受职业氛围,及时把握会计职业岗位发展动态。二是,将阶段性实训调整为同步式训练课程。例如:在《会计基础操作》课程(第一学期,4节/周)的同期增设了《会计基础操作实训》(第一学期,2节/周),在《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第三学期,3节/周)的同期增设了《成本会计实训》(第三学期,2节/周),改变了传统的将实训单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学期结束前最后2周进行的阶段性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协同一致,有助于学生及时理解并消化理论知识,摆脱了因提早求职、扎堆考证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窘境。三是,针对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会计与审计、税务等相关领域的衔接。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在《税法实务》课程的同期增设了《纳税申报软件实训》(第四学期,2节/周),以网上纳税申报系统为背景,模拟企业包括流转税在内的各税种的税费计算和完成申报资料的全过程;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同期增设了《审计软件实训》(第五学期,2节/周),运用相关知识对软件中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审计工作报告。这些调整反映出专业教育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既体现了会计电算化基本业务流程的训练,也考虑到了相关复杂业务的岗位实训。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中没有充分体现会计信息化人才分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信息化会计职业岗位,我院会计专业只开设了《财务软件应用》、《财务软件技能实训》两门课程,以某一个特定版本的主流财务软件为蓝本让学生进行功能认识和操作流程学习,教具基本是单机式,教学内容基本上定位于对系统初始化以及账务、报表等常用财务模块的应用,缺乏对网络财务软件、ERP集成管理系统的深入阐述和实战演练;未能充分实现会计信息化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侧重于围绕出纳岗位、基本会计业务岗位,还没有有效地渗透到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其他执行或管理等岗位中去;也缺乏针对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能力拓展课程,无法体现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全面信息化特征。然而,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对专门的会计软件操作员岗位需求已经逐步减少甚至消失,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才的培养已经失去了专门化的必要性。此外,信息技术类基础课开设较少,只开设了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对于网络、数据库系统,以及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也没有开设资料查询与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课程以加强对学生会计资讯能力的培养。(2)缺乏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领域课程体系的整合。我院会计专业虽然已经意识到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和岗位复合性的培养,但缺乏与电子商务、工商管理、金融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在现行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适当的课程或者实践训练项目,以实现对学生基本的管理操作实务能力,制定销售、成本计划和现金流量计划的能力,利用电子商务平成在线款项结算、商品销售及客户管理的能力,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在于将会计信息化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粗浅地将会计信息化理解为财务软件操作。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一)主要就业岗位和服务面向对应的职业能力分析 我院会计专业应将会计信息化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结合信息化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现实需求、会计信息化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就业去向,将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系统掌握现代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第一线工作所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了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专业能力。即主要就业岗位应有的信息化职业操作的专业能力,达到相应的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职称考试所要求的能力。(2)方法能力。即应有的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操作、管理和维护能力,在海量数据中收集、归纳、整理关键数据和有用数据的能力,经济统计与分析的能力,安排工作过程和评价工作结果的能力,系统化思考、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法能力。(2)社会能力。即具备责任、团队、法律、探索等社会能力,并明确了与能力要求相匹配的包含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知识要求。

(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与目标 我院会计专业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设计理念,从会计信息化工作岗位入手,以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课程体系总体目标,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设计方法,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将达到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立起与上述方面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发展课程构成,见(图1)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拓展性设计方案解析 (1)对部分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将《财务软件应用》和《财务软件技能实训》重新整合为《财务软件应用Ⅰ》和《财务软件应用Ⅱ》,分设在连续的两个学期,分别以不同软件公司的财务软件为蓝本,使学生发现并掌握不同财务软件相同的操作流程和设计原理,旨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主动思考能力。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改为《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增加有关计算机及网络常见故障解决、网络互联、网络资源共享、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术。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之后增设《职业格式文档处理》课程,以常用商务文档的电子化处理为主线,主要涉及office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培养学生熟练使用office套件制作、编辑会计、商务、贸易、工商行业中相关文档和表格;掌握数据操作和图表制作技巧,以及函数应用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更多快捷而实用的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和方法。(2)增设适应层次性岗位需求的课程。针对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建议增设ERP系统相关的课程。第一,增设《ERP系统应用》课程,重点填补学生面向Web的,在财务管理及分析、全面预算、资金运作、成本控制、审计及内控,购销存管理、项目管理以及ERP软件全方位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缺口;第二,增设《企业ERP沙盘模拟实训与竞赛》课程,通过角色分派和职能定位、模拟企业基本情况描述、对抗规则约定、沙盘初始状态设定、企业经营竞争模拟、模拟企业剖析与总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在企业资源有限条件下企业的经营运作,培养学生用战略眼光解决问题及做出有效的资源规划及决策的方法,分析不同决策方案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将XBRL技术应用到信息化教学环节中,可以增设《网络财务报告XBRL化》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或者采用讲座的形式,通过XBRL的技术基础、规范、分类标准、财务报告解决方案等内容,培养学生对XBRL的基本认知,以及利用XBRL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能力。针对中小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技能要求,应当设置Excel应用能力系列课程。现有的诸如《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等实训课程在从事手工训练的同时增加Excel建模与应用项目。但不是只设置一门Excel财务应用的课程,而是要将Excel与统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甚至纳税实务与筹划等多门课程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成本会计实训》改为《Excel成本会计建模与应用》,增设《Excel财务管理建模与应用》、《Excel管理会计建模与应用》,使学生能够利用Excel建立财务比率分析、投资决策、流动资金管理、筹资分析与决策、财务计划等各种分析与决策模型,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用人单位灵活、实用的需求,弥补通用的财务软件难以满足不同企业具体或特殊要求的缺陷。(3)加强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之后增设《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主要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框架,掌握基本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技能,应用互联网完成基本的网络信息收集、、推广,网店开设、商品销售、安全支付结算及客户管理等工作。在《银行会计实务》同期增设《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主要介绍银行柜台业务组织和管理、银行柜台业务规范,让学生模拟银行柜台储蓄、对公等业务操作,并传授点钞、小键盘等银行柜台基础业务技能。在《管理学基础》之后增设《企业运作仿真(中小企业管理方向)》课程,让学生模拟企业创建时风险计划制定、经营场所和设备选择、资金需求确定和筹集,企业运行时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存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重构后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学习安排见(表2)所示。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重构后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打破了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把会计信息化教育融入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周期,强调专业核心课程深度,职业拓展课程适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结论

高职会计专业为了适应并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信息化能力的要求,应当在了解ERP环境下会计的工作模式以及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及时更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塑工学结合新课程,积极主动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当然,优化的教学项目体系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复合型师资队伍、实用配套的教学资源,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以及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基地的坚实保障相互配合,才能把人才培养规格落到实处。

*本文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SJM201006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小蕾:《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职教论坛》2009年第6期。

篇11

关键词:高职会计;国际比较;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世界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起步早、成熟度高,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确立教育目标,它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是该领域方面具有一定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通过归纳总结了他们在会计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特点,可以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找出一些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一、国外会计教育的特点分析

1、美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1)会计教育的目标

美国是会计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会计教育仍承袭英国的师徒制。在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大学开设的会计课程与CPA考试课程紧密相关。到1950年,美国会计教育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建立起会计专业,但是会计教育的重心仍是为学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做准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大公司经济权力的空前集中等环境因素,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发生严重背离,会计教育改革已是大势所趋。1989年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ce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简称AECC)成立。1990年9月AECC在《会计教育的目标》(Obiec—tives of Education for Accountants)中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在将来成为职业会计师,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Lire-long leaming)的技能。”也就是说,会计教育不可能传授职业会计人员应掌握的所有知识,但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Learn—ing to learn)的技能,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

2008年1月31日美国商学院联盟(Association to Advance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简称AACSB)明确指出会计教育目标应多样化。目前最盛行的会计教学目标为:专业胜任能力、沟通技能、团队技能、道德规范、企业管理知识、批判性思维、有效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会计人员能全面分析事物的各个因素,并不断进行反思,实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或做出合理的决定。

在美国,会计教育界必须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给会计教育界,并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因此,美国会计教育总能培养出符合会计职业界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2)美国会计教育非常重视会计入门教育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EC在1992年6月公布的《会计教育状况公报》中强调第一门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建议各大学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程之前。应开设一门对会计学做总体介绍的课程,名称可以叫《会计学导论》。它主要介绍会计的环境、历史、发展、未来、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和政府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会计入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也为学生日后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奠定了基础。

2、英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作为会计职业起源地的英国,在会计教育方面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著称。会计专业多隶属于商学院、经济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会计通常与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结合在一起设置专业,很少设置单纯的会计专业学位。英国本科会计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每个学年均包括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短学期经常开设一些课时较少的专题课程,聘请客座教授、实务界人士讲授,开拓学生眼界。

(1)会计教育的目标

英国各大学会计专业都会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规定的质量框架下,围绕着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4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生应知应会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道德修养教育。认知和智力技能主要指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和运用能力。核心和转换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管理信息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实务操作能力指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自主技巧。

(2)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重视会计入门教育。英国大学非常重视会计入门教育。大学一年级都开设“会计入门课程”,该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老师会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经济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会计的概念,日常经济生活中需要掌握什么会计知识。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了解会计专业需要学习什么课程、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如何学习、如何选课等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广泛地阅读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文章。

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机构资格考试完美衔接。从1854年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获得英国皇家特许资格至今。英国的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英国有六大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英格兰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EW)、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S)、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I)、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ACCA)、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简称CIMA)、特许公共财务及会计协会(简称CIPFA)。各大会计师公会各自组织考试,一般考试科目达十几门之多。例如,要获得特许会计师(ACCA)资格,必须通过涵盖了财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十四门课程的考试。

许多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英国当地的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格考试科目紧密衔接,学生在获得学位时,同时能免试多门特许会计师资格考试课程。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证书通常是进人大公司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通行证。英国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常与ACCA考试挂钩,并随着AC-CA考试科目与内容的调整而调整。这样会计本科毕业生在ACCA的14门考试课程中可免试8-12门课程。

“三明治”课程体系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为了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在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涯中,英国大学允许学生休学整整一年或两个半年到企业兼职,即工作实习(Placement)。由于实习期长,企业也很愿意招聘兼职学生。“三年学制+一年兼职”的特色课程体系被形象地喻为“三明治”课程。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又缩小了理论和实际的差距。

3、澳大利亚的会计教学方式

澳大利亚大学强调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会计教学方式丰富多彩,会计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

“课程计划”(suerect Program)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总体规划。在每学期开课之前,教师必须运用网络资讯及多媒体设施向学生“课程计划”,包括课程内容、授课安排、参考文献、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评分标准等内容。强调学生应如何安排与管理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以使他们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澳大利亚会计教学以课程学习为主,安排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授课、小组讨论(rutofi Questions)、课堂练习与辅导。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授课”的纲要内容可在网上下载,教师着重讲授课程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及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小组讨论,是学生的必修项目,教师每周都在网上布置小组讨论的问题或列示在“课程计划”的表格中。学生们必须在“小组讨论”课前完成所有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各准备一份答案,按时交给辅导教师。讨论交流时,学生除了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外,还要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也要回答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述。“小组讨论”强调分享思想和相互理解,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练习与辅导阶段,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老师的任务是随时为学生解惑。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二、国外会计教育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

1、根据市场需求确立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什么,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我国并没有达成统一权威的认识。根据美国的经验,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由会计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共同协商完成,会计教育界应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来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由于我国会计职业团体的影响力弱,很少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没有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的权利。会计教育目标基本上是由教育界凭自己的感觉单方面制定的。因此,我国应鼓励会计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经常向学校提供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疏通会计教育界和职业界的联系渠道,制定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

(1)围绕职业资格证书设置课程体系

我们已经知道:美国早期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团体(如ACCA)资格考试紧密挂钩。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可借鉴英美国家的经验,将会计理论教育定位于会计资格证书的培训,如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并为学生将来完成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做准备。简言之,高职会计教育应围绕职业资格证书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随着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学生会计实践技能的培训

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会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英国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一般是聘请会计职业界的专家来讲授,他们的讲课贴近实际,讲解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可以迅速拉近学校教育与会计实务的距离。英国的“三明治”课程体系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推行的“工学结合”与英国的做法很类似,让会计学生直接进入生产企业财会部门实习,直接向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实务知识和工作技能,逐步完成由学生到会计职业人员的转变。但是,在我国很多企业不愿接受会计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实习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共性问题。

(3)重视会计入门教育

英美国家都非常重视“会计入门课程”,这一做法值得模仿。来自普高的高职学生对会计专业一般知之甚少,如果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程之前,开设一门《会计学导论》,介绍会计的历史、会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会计学科的知识框架结构、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律等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

3、改革教学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相对较低,积极尝试澳大利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逼迫学生主动学习,逐步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学生经常大胆地发言回答各种问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会迅速提升,课堂气氛也会渐渐活跃起来。学生当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能当配角了,在知识的传授上就不要面面俱到了,只需讲解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转变为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沿着正确的道路思考问题,直至取得正确的结论。

4、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会计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会老,学过的知识也会过时,因此,我们必须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会计知识,更要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在漫长的会计职业生涯中取得骄人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陈文涛,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06):60-65

[2]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3]陈曼,美英会计本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2010,(03)(下):152-153

[4]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育的思考U],改革与战略,2004,(08):66-70

篇12

1引言

《会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中,会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门重要商业语言,对市场经济中的公司、企业、个体等微观主体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会计的重要性,在许多高校的二级学院,如管理学院或者商学院等下属的非会计本科专业中,一般都会开设一门《会计学》基础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会选择第三个或者第四个学期。由于商学院下属的专业比较多,如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而各个专业又各具特色,专业对课程要求也不尽一致,为此,会计教学任务就比较烦琐和复杂。如何针对学生具体特点合理安排会计教学任务,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等问题就值得深入研究。尽管目前有学者对非会计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如叶映红(2011)、刘亚莉(2010)、张健(2010)、蔡香梅(2010)、祝素月(2008)等,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但鉴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如何针对经济发展的形式,与时俱进,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仍很有必要。笔者根据对非会计本科专业《会计学》课程教育的一些具体体会,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2非本科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2.1学生认知理解存在差异

学生对《会计学》这门课程的认知和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的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认知度不一样。如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专业类的学生,对《会计学》比较重视,学习兴趣普遍比较浓厚。而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其他类的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热情度并不高,上课时表现得比较漠视和不以为然。另一方面,在同一个专业中,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认知程度也不一样,并且差异分布非常明显。在同一个专业中,除了极少数学生表现得非常优秀和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外,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表现得非常一般。在以前的考试中,也出现过大部分学生不及格的情况,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2.2《会计学》教材内容繁杂

在《会计学》教材内容设计上,常规教材会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有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知识,有初级会计实务的一些内容,也有中级会计学的部分讲解,同时也包含了成本会计学的一些计算技能,财务管理的有关原理。像一个大杂烩,本想无所不包,但又都是浅尝辄止;本想面面俱到,但又都是点到而已,把会计学专业的一些基本内容堆砌起来的痕迹比较明显。导致学生上课容易产生走马观花的感觉,从一个层面转到另一个层面,在没有消化吸收的情况下,只能囫囵吞枣后再接受另一个知识点,因而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教学难以达到期望效果。另外,由于当前注重实践教学和公共课程教学,《会计学》课程由原来的每周三节压缩到每周两节,在课时压缩,以及该课程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老师授课计划安排也是捉襟见肘,难以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而由于针对的是非本科专业,其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没有专业知识基础,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讲解时间过快,则更加难以接受,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2.3片面强调专业性

由于在不同的专业都会开设《会计学》课程,有些专业负责人对这门课程还存在认识的差异。尽管这些专业负责人都认识到了这么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怎样开设该课程时,比较一致的意见还是强调会计教学要与自己本专业息息相关,例如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就希望开设《酒店会计》,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就希望开设《旅行社会计》,物流管理专业负责人就希望开设《物流会计》。这些专业负责人认为,只有开设与本专业有关联的课程,课程设计才能彰显专业特色,课程设计才能合理,学生的学习才能紧密地围绕本专业进行,否则,就会对本专业的学生培养不利。由于比较片面强调专业性,导致课程开设比较分散,给任课老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4专业教师力量薄弱

由于《会计学》课程一般在管理学院中的每一个专业都会开设,授课任务繁重,而会计学专业老师又相对不足,因此,有些学校会让非会计学本科或以上学历毕业的老师去讲授《会计学》课程,由于是非专业背景,教学难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同时,也会因为师资力量的相对不足,有些学校还会集中上课,把各种不同专业,如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集中起来授课,造成一个班多达一百多人的现象,大班上课效果差强人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容易造成学生认为这是一门公共课程的印象,上课不太重视。非专业背景老师授课,教学任务又非常繁重,容易导致其心有余而力不足,疲于应付,难以有效展开教学工作,最终致使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3会计教学改进措施

3.1课程安排

笔者认为,由于会计学内容较多,仅仅利用一个学期讲授《会计学》,并且一周只安排两个课时,效果不太理想。鉴于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对管理学院和商学院毕业的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有益,也能在未来工作中对公司或企业的经济活动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有着很大帮助,所以,课程安排要适当延长和改进。建议把会计学分为两门课程进行讲解,一门是《会计学原理》,一门是《初级会计实务》。《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开设是为后续的深入讲解做准备,其本身也是一门会计学入门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原理课程结束后,再开设《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节奏比较适度。而《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开设能够满足非会计本科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知识掌握的要求,对他们工作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财务知识也已足够,因此这两门课程的开设就能够达到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要求。开设的具体时间可以选择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每一周开设两节课即可。这样安排的理由是因为大学一年级以后,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已经基本完成,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比较强烈,同时,学生的心态也比较稳定,知识接受的效率会相对较高。而两个学期连续开课,是因为这两门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比较理想。

3.2课程教学内容改进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需要适当简化,不需要过多讲解会计学若干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对短暂学习会计学的学生而言,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产生足够的兴趣,应该以故事性较强的经济事项为主线进行讲解。由于会计学与现实中公司企业的经济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编制生动活泼的实例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并且,在每一个小段实例讲解完成后,需要及时讲解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鉴于这三个关键报表在会计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深刻理解企业财务的关键作用,对这三大报表进行反复讲解很有必要,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会计学知识非常有意义。

3.3授课老师调整

由于非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接受的《会计学》教育时间较短,而所要求学习的范围包括会计学基础知识,初级会计实务的基本内容,成本会计和管理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内容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授课老师需要在一两个学期把《会计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比较完整的讲述清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因此,不能随意安排老师,特别是没有会计专业背景的老师去讲授这门课程,而是需要从会计专业教研室里选派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老师,他们专业知识背景深厚,视野开阔,理解透彻,高屋建瓴的讲课自然就会生动有色,学生容易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学习效果会极大提升。

篇13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对会计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会计专业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会计工作。做好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也能对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会计工作起引领作用。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基础会计实践、成本会计实践、会计电算化实践、会计综合实践等纷纷在各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出现,《基础会计》实践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实践课,但是在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实践内容不够全面合理、实践过程脱离实际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一、《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常常跟随理论教学进行,大多采用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的方法,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不利于学生理解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使实践教学沦为理论教学的辅助。

(二)教学内容缺乏整合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含义、特征、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凭证、账簿、财产清查、报表。为突出实践教学,实现会计教学与会计实务零距离,在教学内容整合中“凭证———账簿———报表”为主线的设计受到推崇。我们认为在学生对记账方法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凭证实训,会严重影响实践效果。

(三)教学形式呆板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黑白样式,凭证的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与实际不符,不仅格式、样式不符,内容也不同,学生即便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大量的、充分的训练,进入会计实务后学生仍然对部分凭证的填制较为生疏。此外,企业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业务发生的前因后果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由于缺乏仿真的模拟环境,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薄、报表和形形的经济业务,学生将不能灵活处理。

(四)实践方式不到位

目前,会计实务中已广泛实现了电算化,为了与实务工作匹配,会计教学中也采用了电算化进行实践教学,并且不再用手工实训。我们认为《基础会计》实践必须以手工实训为主,配套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因为只有手工实践才能让学生体验到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五)实践技能训练不重视

我们培养的是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财务人员,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应当有的技能在实践教学中都应当被重视,但是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往往我们重视的是会计核算过程和最终核算结果,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整理凭证、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等,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良好职业品德和习惯的养成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二、改进《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理论教学先行,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职业、职能,核算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理论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编制会计分录,为第二阶段的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实践和理论并行,原始凭证的种类,所表示的经济业务内容,填制方法,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种类,编制的要求,附件要求,凭证整理技能。账簿的种类,账簿的选用,登账的方法,错账的更正,结账,试算平衡。财产清查的种类、方法、步骤、会计处理。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的装订保管。实践和理论并行阶段,实践与理论并重,理论服务于实践,在课时安排上实践课时大于理论课时,实践虽为单项,但可以前后贯通设计为一个企业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综合实践。完成第二阶段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学任务后,进入综合仿真实践阶段,实训资料中的经济业务均来自当下的企业实际,原始凭证样式、格式、内容,甚至色彩都与会计实务一致,学生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仿真的环境下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完成手工实践的各环节工作任务,形成实践作品。

(二)教学方法上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理论教学阶段,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训练的教学方法,辅之于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譬如在教师介绍资产要素后,给出一系列经济业务,启发学生判断哪项资产增加了,哪项资产减少了,学生学会判断后,为巩固所学内容要进行强化训练,再给出大量经济业务让学生独立判断。每个知识点都采取反复训练的办法,使学生一步一步走进借贷记账法。实践和理论并行阶段,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辅之于学生自学、教师阐述要点学生实际操作、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有些教学内容很重要但难度不大,譬如凭证的种类、账簿的种类等可以交给学生自学,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评分以保证学习效果。再譬如支票的填制,教师给出案例,阐述填写要点学生实际操作。综合实践阶段,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辅之于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目标,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根据实践资料创设情境,可以是学生自主实践或小组分岗位协作实践。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学生要体现其主体地位,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对实践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分数”,而是“改进”。

(三)实践中注重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和职业品德的提升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调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出色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执业能力,为实现学生的人生职业规划和后续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为实现“育人”的目的,我们可以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例如,可以在原始凭证审核实践阶段,运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并从多方面认识诚信缺失的危害和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在单项实践阶段,例如报表编制增加关于坚持准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的实践内容,在报销单的填制中可以增加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实践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深远意义,认识到提高技能对弘扬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另外,实践中学生首先要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了解清楚,其次认真对待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实践中善于学习和交流,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不能隐瞒。作风严谨,操作细致,为人诚实,这些都是会计职业必备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电算化实践

在完成《基础会计》手工实践的前提下,利用综合实践资料,围绕建账、日常业务处理两条主线,完成《基础会计》从初始化、建立帐套、基础设置、日常账务处理、期末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全过程的操作训练,作为手工实训的补充。职业教育贯彻“以技能为核心”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性强的就业岗位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经济组织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是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才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采取妥善有效的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李悦.浅析实训模拟操作与基础会计教学结合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4).

篇14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11-02

从9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职业中专任教以来,连续几年担任学校财经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通过这几年的教学,针对职业中专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我谈谈以下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休会:

1.基础会计课程在中职学校财经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培养第一线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地,对人才的培养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更应注重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专业入门课的教学。基础会计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入门课程,在整个财经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成效。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教师的课程教学,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上都要创新改革,全面地培养好财经专业的学生,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目前基础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学校基础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和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在激烈的招生就业市场中也处于不利的地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具体表现如下:

2.1 教学形式上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没有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素质。老师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黑板与粉笔"的时代。这就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教育效果不好,这也变为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本"为本。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说很多学生到学完课程后,还搞不清弄不明白什么是"会计"。从而导致许多会计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做业务时经常出错,不能胜任岗位的需求,没法达到企业招聘人才的目的。造成企业对学生所学产生怀疑,结果企业自然对学生采取 "前脚进,后脚出"。

2.2 教材内容处理加工粗糙,传授知识单一没创新。课程内容的传授总是按课本章节的顺序上课,基础会计课程,其章节顺序大都安排为:(1)概述(2)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3)账户各复式记账(4)会计凭证(5)会计账簿(6)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7)财产清查(8)会计核算程序(9)财务会计报告。按照这样顺序教学法,对于刚全新接触这一门新知识的职专学生来说,本来兴致勃勃的很好奇的想学到会计的知识。被老师开始就搞得一头雾水,模模糊糊,什么是会计,会计应做些什么,现实生活中的会计又是怎么一回事等问题,在学生的脑中都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学的情绪,那学生对这一门课就没兴趣,自然也就学不好。

2.3 媒体工具使用不够广泛,没有很好的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现在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发展很快,学校教师多媒体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上的运用还是偏少的,没有将高科技成果转入教学中来分享,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课的方法必须创新改革,来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做强做大学校的财经专业。

2.4 学生实践环节较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理想。基础会计课程本身是一门实际动手操作性很强的入门课,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实训,只有不断的加强实践和教学理论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才会提高。如果学生学的都是理论,不使其与实践相结合,难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比如课程中编制的会计分录,在现时做账中却是体现在填制记账凭证上。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实践却很少,甚至有的教学是一点实训课都没有。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学生就业时,在岗位上的适应期就会更长,用人单位也就不会满意。

3.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第一思路、场景教学(先入为主教学法):"先入为主教学法"主要是在学生新接触专业课程时,教师必须应用一些方法,让学生对这门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关键的起点。我们教师应先把教材吃透,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场景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现在开始自己就是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结合各教学环节,尽多使用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开始上第一节基础会计课时,不妨先将第二章的会计科目内容作为这门课的起点,让学生意识到这是学习好会计课程的关键基础。教师必须先将"会计科目表"的每一科目,用例子解释让学生明白。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会计科目都能挣钱。学生一听一下子兴趣就来了。教师就借机让学生将这些会计科目,在他(她)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学生马上就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如有的学生将自己的课本、服装作为"固定资产"将父母给的钱为"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实收资本"等等。我们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生活情景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会计并不是一件很枯燥乏味事情,反而是件开心的事。做到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喜欢你这位老师。

第二思路、案例教学法(师学生双向交流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用实际事件为案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交互式学习教学法。该教学法要与教材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紧扣教学目的,通过案例的分析巩固学生所学,达到比较完美的教学效果。基础会计课程相关的案例有很多,例如:资金的筹集过程有向银行借款,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等案例、材料的供应过程有:购买材料收取价款,未收价款,预收价款等案例、生产过程有:领出材料,支付工资等案例,及销售过程,利润结算过程等等案例。这些案例可让学生自行准备,分小组集中讨论,教师学生双向交流,这样学生的体会将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更加理解,进一步掌握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法"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做中学,从学中做,这样即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法。

第三思路、模拟教学法(扮演角色法):例如:学生在学习时,就在模拟会计实验室等模拟环境下,根据其基本流程(如下图)对会计实务进行账务处理。

该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前提就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根据理论来指导实务操作。学校的软硬件环境也要跟上,如模拟会计实验室的建立,会计电算化软件,手工模拟做账软件配置等。这样学生在基础会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模拟环境进行模拟实务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接受会计教学,让学生充当会计员、出纳员、会计主管等角色进行账务处理,然后轮岗,让学生自己对比在不同岗位所处理的不同业务有何不同,借此来进一步加强巩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第四思路、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计算机、投影仪、影碟机、幻灯机等现代教学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经过人与计算机交互关系,使学生能真正转入会计实务操作中一种很好的方法。使用多媒体会计教学,教师即能减少传授的时间又增强内容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实行多媒体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制作出实用的教学课件。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很扎实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来制作教学课件。

由此可见,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区分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校能学到更多更好的专业知识。在走出校门,面对激烈的就业岗位,多一份竞争资本,找一份如意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6(1)

[2] 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