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信息安全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国近二十年来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都在提高,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标志。目前,信息技术在高校建设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数据中心作为高校办学核心技术所在更是早就向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由此导致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建设日趋重要,以此提高数据中心对信息风险的防范能力。
1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及隐患
高校数据中心是保障校内多个应用系统安全运行,保证学生身份认证和管理、日常办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教务选课等工作的前提条件,另外数据中心内存有学校各种重要的资料和关键的数据。保证这些资料数据的安全,保障各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是数据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所以进行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是确保高校数据安全的必然选择,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保证数据中心信息不丢失或者被盗[1]。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中心存在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除了来自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外,有来自于现有网络各种攻击技术手段,未被授权的访问可能会导致数据整体性和私密性遭到破坏,还有一些数据中心内部的操作,如新业务系统上线,系统升级等带来的网络宕机。各种安全产品、安全技术的简单堆砌并不能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所以只有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建立有机的、智能化的安全防范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校园数据中心的关键业务和关键数据的安全[2]。
2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
2.1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有:防火墙、防病毒系统、入侵防御、漏洞扫描、CA认证、数据备份与容灾、个人桌面控制系统、监控与审计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等。这些手段联合起来才可以确保组建成一个较为坚固的安全运行环境。
2.1.1防火墙
防火墙是信息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对高校数据中心来说,它可以为内部办公的局域网以及外部网络提供安全屏障。它对流经的网络通信进行监测扫描,只有选择指定的网络应用协议才可以通过。另外,防火墙还强化了网络安全策略的配置和管理,对经过它的各种访问进行记录并做出日志,利用它提供的网络使用数据统计情况,当有可疑的访问发生时,能自动进行报警。我们还可以通过防火墙对内部网络进行划分,实现对内部网中的重点网段的隔离(如服务器的DMZ区),从而防止局部重点网络安全出现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伤害。
2.1.2防病毒系统、入侵防御、漏洞扫描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多,同时具有非授权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可触发性等多重特点,杀伤力极大,不但能攻击系统数据区、文件和内存,而且还能干扰系统、堵塞网络等,单凭防火墙是无法保证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的,因此,部署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防御)、漏洞扫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网络中部署网络杀毒软件,定期对内网中所有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杀毒,并实时更新病毒库。还需要在网络入口处部署入侵防御系统,阻止各种尝试性闯入、伪装攻击、系统渗透、泄露、拒绝服务和恶意使用等各种手段的入侵。部署漏洞扫描系统就是每天定期扫描网络和操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并立即告警,及时打补丁,把各种攻击消灭在萌芽状态。
2.1.3CA认证系统(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加密、电子签名、电子公章、时间戳等)
为数据中心信息的安全考虑,尤其是机密数据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采用CA认证。CA认证可以解决网络环境中可信的身份认证,并且可以解决信息机密性、信息完整性、身份认证实体性、行为不可否认性、授权有效性等问题。只有本人凭电子钥匙经过CA认证后才能登录系统访问机密数据,数据也只有经过CA加密才能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接收方也必须经过CA认证,所有操作必须经过电子签名并加盖时间戳。这样,通过CA认证,数据中心中的数据的安全系数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1.4数据备份与容灾
为了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和持续稳定运行,在大多数模式下可以建立服务器集群,就是集群中所有的计算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这样集群内任何一个系统上运行的服务可被所有的网络客户所使用。另外要建立容灾备份系统,这是对数据做好保护至关重要的,也是保证提供正常服务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有影响数据安全的情况发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受损的数据。备份的方法也很多,有手动备份、自动备份、LAN备份、双机热备等。对于海量的空间数据,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利用广域网进行数据远程异地备份,建立容灾中心,来确保数据的安全。
2.2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的制度建设
想要建设成供任何一个系统,除了要配置较为完善的技术设备、软件支持外,还要建立一个与之适用的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成立校内的信息安全小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整体上规范安全建设,制定数据标准,贯彻执行和完善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并且对日常工作进行认真检查、监督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各种相关制度,不断的对当前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进一步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
2.3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其他方面
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建设除了要建设各种软件防护系统、制定完善的制度外,安全管理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安全管理贯穿整个安全防范体系,是安全防范体系的核心。代表了安全防范体系中人的因素。为了保障数据中心信息的安全,必须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工作,而这一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做好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能够落实到位,其高水平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建设高效的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系统,必须要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安全管理不仅包括行政意义上的安全管理,更主要的是对安全技术和安全策略的管理,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信息系统是否安全的决定因素,因此对校园数据中心用户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服务是整个安全体系中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实施的时候,首先对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对数据中心的安全有一个最充分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关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尽早消除各种隐患因素[3]。
3对目前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建议
3.1建立信息安全框架及安全组织机构
高校应建立信息安全框架,即制定系统安全保障方案,实施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监管和安全服务。在大多数高校,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是信息安全的主管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身兼管理和技术两项职能,但学校往往赋予网络中心的只有技术支持的职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出现安全事故只解决技术问题,遗留的很多问题得不到明确的解决。因此,高校还应该建立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并由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人员构成,其中包括网络中心的负责人,并由网络中心负责各部门间的协调和联络,制定安全政策和策略以及一系列体现安全政策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真正的发挥这类机构的作用。另外应该重视网络中心的人员配置情况,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分别负责网络建设、管理和维护、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安全治理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
3.2加强信息安全的思想认识培养,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网络信息管理中心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与学校保卫处、学工部、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关信息安全的宣传活动,邀请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定期举行关于信息安全的学术报告,将一些信息安全的实际案例放到中心、校园网站等等,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扩展为一种氛围,努力提高和强化校内的信息安全观念意识,确立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策略,加快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这就从强制性的安全策略转换为自主接受的安全策略文化,当然这也是实现信息安全目标的基本前提。
3.3确保信息安全得到成熟有效的技术保证,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核和评估
环境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信息安全工作的性质是长期的、无尽头的,因此要求使用的安全产品在技术上必须是成熟的、有效的。对于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从技术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网络通信系统的保密与安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的安全、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等三个方面。所以必须对网络系统进行科学的安全分析,结合具体应用,将上述三个方面密切结合,在网络信息系统中建立了一整套安全机制,实现从外到内的安全防护。另外,必须定期的对学校的信息安全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学校的信息安全进行新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适合现状的信息安全策略。
4结语
校园数据中心是校园信息系统的核心枢纽,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是一个包含安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组织管理、技术保障、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先进的安全保护技术和高水平的安全管理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真正提高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系数,同时,积极促进行业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信息化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顾瑞,张珍义,卢加元.高校数据中心的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2008(11):59-60.
[2]王英峰.谈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2008(21):61-62.
关键词: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
我国近二十年来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都在提高,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标志。目前,信息技术在高校建设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数据中心作为高校办学核心技术所在更是早就向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由此导致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建设日趋重要,以此提高数据中心对信息风险的防范能力。
1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及隐患
高校数据中心是保障校内多个应用系统安全运行,保证学生身份认证和管理、日常办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教务选课等工作的前提条件,另外数据中心内存有学校各种重要的资料和关键的数据。保证这些资料数据的安全,保障各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是数据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所以进行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是确保高校数据安全的必然选择,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保证数据中心信息不丢失或者被盗[1]。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中心存在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除了来自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外,有来自于现有网络各种攻击技术手段,未被授权的访问可能会导致数据整体性和私密性遭到破坏,还有一些数据中心内部的操作,如新业务系统上线,系统升级等带来的网络宕机。各种安全产品、安全技术的简单堆砌并不能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所以只有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建立有机的、智能化的安全防范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校园数据中心的关键业务和关键数据的安全[2]。
2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
2.1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有:防火墙、防病毒系统、入侵防御、漏洞扫描、CA认证、数据备份与容灾、个人桌面控制系统、监控与审计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等。这些手段联合起来才可以确保组建成一个较为坚固的安全运行环境。
2.1.1防火墙
防火墙是信息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对高校数据中心来说,它可以为内部办公的局域网以及外部网络提供安全屏障。它对流经的网络通信进行监测扫描,只有选择指定的网络应用协议才可以通过。另外,防火墙还强化了网络安全策略的配置和管理,对经过它的各种访问进行记录并做出日志,利用它提供的网络使用数据统计情况,当有可疑的访问发生时,能自动进行报警。我们还可以通过防火墙对内部网络进行划分,实现对内部网中的重点网段的隔离(如服务器的DMZ区),从而防止局部重点网络安全出现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伤害。
2.1.2防病毒系统、入侵防御、漏洞扫描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多,同时具有非授权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可触发性等多重特点,杀伤力极大,不但能攻击系统数据区、文件和内存,而且还能干扰系统、堵塞网络等,单凭防火墙是无法保证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的,因此,部署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防御)、漏洞扫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网络中部署网络杀毒软件,定期对内网中所有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杀毒,并实时更新病毒库。还需要在网络入口处部署入侵防御系统,阻止各种尝试性闯入、伪装攻击、系统渗透、泄露、拒绝服务和恶意使用等各种手段的入侵。部署漏洞扫描系统就是每天定期扫描网络和操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并立即告警,及时打补丁,把各种攻击消灭在萌芽状态。
2.1.3CA认证系统(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加密、电子签名、电子公章、时间戳等)
为数据中心信息的安全考虑,尤其是机密数据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采用CA认证。CA认证可以解决网络环境中可信的身份认证,并且可以解决信息机密性、信息完整性、身份认证实体性、行为不可否认性、授权有效性等问题。只有本人凭电子钥匙经过CA认证后才能登录系统访问机密数据,数据也只有经过CA加密才能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接收方也必须经过CA认证,所有操作必须经过电子签名并加盖时间戳。这样,通过CA认证,数据中心中的数据的安全系数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1.4数据备份与容灾
为了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和持续稳定运行,在大多数模式下可以建立服务器集群,就是集群中所有的计算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这样集群内任何一个系统上运行的服务可被所有的网络客户所使用。另外要建立容灾备份系统,这是对数据做好保护至关重要的,也是保证提供正常服务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有影响数据安全的情况发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受损的数据。备份的方法也很多,有手动备份、自动备份、LAN备份、双机热备等。对于海量的空间数据,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利用广域网进行数据远程异地备份,建立容灾中心,来确保数据的安全。
2.2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的制度建设
想要建设成供任何一个系统,除了要配置较为完善的技术设备、软件支持外,还要建立一个与之适用的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成立校内的信息安全小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整体上规范安全建设,制定数据标准,贯彻执行和完善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并且对日常工作进行认真检查、监督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各种相关制度,不断的对当前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进一步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
2.3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其他方面
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建设除了要建设各种软件防护系统、制定完善的制度外,安全管理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安全管理贯穿整个安全防范体系,是安全防范体系的核心。代表了安全防范体系中人的因素。为了保障数据中心信息的安全,必须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工作,而这一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做好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能够落实到位,其高水平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建设高效的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系统,必须要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安全管理不仅包括行政意义上的安全管理,更主要的是对安全技术和安全策略的管理,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信息系统是否安全的决定因素,因此对校园数据中心用户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服务是整个安全体系中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实施的时候,首先对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对数据中心的安全有一个最充分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关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尽早消除各种隐患因素[3]。
3对目前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的建议
3.1建立信息安全框架及安全组织机构
高校应建立信息安全框架,即制定系统安全保障方案,实施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监管和安全服务。在大多数高校,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是信息安全的主管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身兼管理和技术两项职能,但学校往往赋予网络中心的只有技术支持的职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出现安全事故只解决技术问题,遗留的很多问题得不到明确的解决。因此,高校还应该建立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并由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人员构成,其中包括网络中心的负责人,并由网络中心负责各部门间的协调和联络,制定安全政策和策略以及一系列体现安全政策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真正的发挥这类机构的作用。另外应该重视网络中心的人员配置情况,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分别负责网络建设、管理和维护、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安全治理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
3.2加强信息安全的思想认识培养,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网络信息管理中心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与学校保卫处、学工部、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关信息安全的宣传活动,邀请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定期举行关于信息安全的学术报告,将一些信息安全的实际案例放到中心、校园网站等等,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扩展为一种氛围,努力提高和强化校内的信息安全观念意识,确立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策略,加快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这就从强制性的安全策略转换为自主接受的安全策略文化,当然这也是实现信息安全目标的基本前提。
3.3确保信息安全得到成熟有效的技术保证,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核和评估
环境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信息安全工作的性质是长期的、无尽头的,因此要求使用的安全产品在技术上必须是成熟的、有效的。对于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从技术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网络通信系统的保密与安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的安全、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等三个方面。所以必须对网络系统进行科学的安全分析,结合具体应用,将上述三个方面密切结合,在网络信息系统中建立了一整套安全机制,实现从外到内的安全防护。另外,必须定期的对学校的信息安全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学校的信息安全进行新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适合现状的信息安全策略。
4结语
校园数据中心是校园信息系统的核心枢纽,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是一个包含安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组织管理、技术保障、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先进的安全保护技术和高水平的安全管理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真正提高高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系数,同时,积极促进行业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信息化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邵美科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顾瑞,张珍义,卢加元.高校数据中心的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2008(11):59-60.
关键词:信息安全;信息化建设;校园网
近十年来,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步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各类学校官网建设、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务系统的应用、校园一卡通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成了高校信息化的展示平台和重点,信息系统在学校教务工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原本的大学信息化平台只能提供普通的通知公告、学校形象展示等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大学信息化平台发生了很大变化,汇集了学校网站宣传、微信、微博账号、师生互动沟通、教学教务系统、选课评教系统、教学资源共享等功能.这些系统和信息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业务展示和应用平台.其中涉及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日趋值得我们重视.
1高校信息安全现状
一般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旧应用系统整合、新应用系统开发等.[1]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同时,整体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高校网络应用日趋增加,网络系统越来越庞大,对外要能够抵御各种黑客攻击,负载均衡等问题,对内要解决规范网络资源使用.信息化安全是当前高校信息业务应用发展需要关注的核心和重点,而高校信息安全需要解决以下安全内容:1)操作系统安全.2)网络信息通信安全.3)网络系统信息内容安全.中国高校网站安全情况极差,根据国内信息安全公司的报告,在2012年5月,国内截获了61万个遭黑客网页挂马的网址,其中教育教学类的网址就有18万个以上.此外,根据《2013年中国高校网站安全检测报告》,高校网站的安全性在全国各类网址中,体检分数排名仅仅比倒数第一名多2分(见图1).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学校的科研、教务网站上保存有大量的敏感数据和学生信息,如不加以重视安全保护,极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和窃取,由此引发的高校网站被篡改、被挂马的安全事件频繁出现,最终给高校带来严重的形象及经济损失.另外,高校网站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中是热门关键词,由于其安全性薄弱及多方面的利益驱使,是黑客攻击并传播病毒的优先选择目标.信息安全隐患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其严重威胁着高校信息化的推广和使用,[2]威胁着公共安全的多个方面.
2高校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当前,各大高校都在加大信息化平台的投入,对官网、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建设,让各类教学资源联网共享,优化校内网络资源等,这些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是各大高校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求而开展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业务开展初期没有一个宏观的规划架构,各个系统之间互不连通,数据不能同步共享、更新,这些系统的功能特性、安全需求和等级、服务的群体、所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高校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校官网易受到攻击:高校官网是学校重要对外交流窗口,浏览访问量巨大,又因为高校网站多为各高校自主搭建,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技术与措施,所以较容易引起网络黑客的攻击兴趣,黑客利用网页挂马,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方式对学校官网进行攻击,轻则造成网站响应速度变慢,重则导致访问者中毒,或者学校网站无法访问等严重后果.图2和图3分别列出了中国高校网站安全漏洞分布情况和黑客攻击高校网站技术手段分布情况.图2中国高校网站安全漏洞分布情况Fig.2DistributionofsecurityvulnerabilitiesinChinesecolleges图3黑客攻击高校网站技术手段分布情况Fig.3Hackers'attackmethoddistribution2)高校敏感数据被入侵、篡改.高校信息中心的业务数据,包括“校园一卡通”、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精品课程资源库等,由于保存有大量学生身份证、联系电话、成绩、银行卡号、住址、学生饭卡资金等敏感信息,也成为网络黑手攻击的对象,黑客入侵修改学生成绩、学历,甚至修改毕业证信息等信息安全事件屡见不鲜.3)校园网的内部威胁.高校内部用户上网带来的威胁,包括机房、宿舍、办公楼用户等.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高校在信息安全教育方面没有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校园上网用户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和意识,通过学校局域网或者机房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概率很高,使得各种计算机病毒在校园内迅速传播,给学校内网带来安全威胁.另外,有些学生对黑客盲目崇拜,在校内尝试黑客攻击技术,也造成了一些信息安全事故.4)技术人员方面的短缺.很多高校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整体素质比较低,加上管理和制度上的欠缺,使得高校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入侵的概率大大增加.5)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需要较大资金,而很多高校存在资金缺口,导致安全设备硬件的缺乏,进而成为整个安全建设的短板.另外,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应用、人员培训等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得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失去动力支持.
3解决方案
对于高校校园网的安全建设而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对整个高校的信息安全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并实施体系化的信息保障标准,实现学校门户部门公共服务网站教学资源等各类型网站的整合,简化技术维护难度,确保网站的建设质量和安全防护能力.2)全方位的进行建设,在基础层建设方面、网络层建设方面、系统集成方面、管理应用方面,多角度多层面的设计和建设安全需求.3)对涉及敏感数据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划分重点区域,有利于集中管理.4)针对学校的业务需求,引入先进的安全硬件软件等产品,紧跟安全领域的步伐.5)定期进行校园网络体系化建设咨询,风险评估,攻击测试等活动,不断提高安全防护能力.6)信息安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等级保护要求,结合等级化的方法来设计.7)高校信息化建设与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在加强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校园中使用网络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3]形成人人关心信息安全工作,事事重视信息安全保护的工作氛围.
4具体安全措施框架
根据高校自身系统的特点,结合等级保护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规范,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见图4).该方案的安全措施框架是依据“防范优先,全面防御”的方针,以及“制度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并结合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监控体系三大方面,在核心应用系统方面使用入侵检测系统、软硬件防火墙、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等常用信息防范措施,保障网络业务在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下的正常开展.
4.1技术体系
4.1.1架构规划
划分重点保护区域、访问控制、防DDOS攻击,针对重点保护区域使用防火墙进行隔离,配置规范的访问控制权限和策略,交叉使用多家安全厂商的产品,构建严密、专业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4.1.2应用层面
对校内各Web应用进行入侵检测,及时修补漏洞,利用防火墙对SQL注入、跨站脚本等通过应用层的入侵动作实时阻断,并结合网页防篡改子系统,真正达到“网页防篡改”效果.
4.1.3数据层面
将校内重要的数据放置在重点保护区域,提升数据库自身的安全指数与配置,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设定,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库安全.同时,利用SAN、异地数据备份系统有效保护重要信息数据的健康度.
4.2管理体系
任何安全设施和安全产品都需要专业管理人员的审核、跟踪和维护,在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中,引入安全经验丰富和对等级保护管理要求理解清晰的专业公司,为高校量身定做符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安全管理体系.
4.3安全监控体系
4.3.1风险评估
评估和分析在网络上存在的安全技术,分析业务运作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缺陷,调查系统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评价当前高校的业务安全风险承担能力;聘请资深的安全专家对各种安全事件的日志、记录实时监控与分析,发现各种潜在的危险,并提供及时的修补和防御措施建议.
4.3.2渗透测试
利用网络安全扫描器、专用安全测试工具和专业的安全工程师的人工经验对网络中的核心服务器及重要的网络设备进行非破坏性质的模拟黑客攻击,提高防范意识与技术.
4.3.3应急响应
针对信息系统危机状况的紧急响应设有预案,当信息系统发生意外的突发安全事件时,可以提供紧急的救援措施.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学校业务系统得到安全保障,高校科研、教务、学籍等重要数据免受黑客入侵威胁.高校官网抗攻击性得到加强,在遭受一般的网络攻击下能持续提供网络服务,并检测攻击出处.规范校内用户的上网行为,提高校内用户的整体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减少了内部的网络攻击.另外能逐步完善安全制度并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因此该系统的建设能够满足当前高校网络系统的要求.
5结语
当前高校网络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多功能复杂系统,在提供日常的教务管理、学校宣传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信息安全威胁,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现有的系统自身的漏洞与弱点也会不断被发现,信息安全风险日益突出,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对于高校未来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校园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4]以信息安全为出发点,将系统从项目立项开始就纳入管理范畴,从而实现对高校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5]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实施信息安全保护建设工作有利于提高全校的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水平,能不断的同步建设各种信息安全设施,让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同步发展,能提供全面的并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降低网络系统建设成本,有利于优化信息安全资源配置,保护信息系统分类,确保高校信息平台的安全运行.
作者:聂晶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于莉洁,王松盛,唐丽华,等.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6(3).
[2]赵欢,陈熙.高校信息安全体系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
[3]谭博.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1).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信息化构建的深入,高校对信息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高校信息化构建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本文从内外两个角度对高校信息化构建中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究其原因,从管理和技术两点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未来高校信息化构建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
高校;信息化构建;信息安全;措施;借鉴
0前言
所谓的高校信息化构建,是高校结合自身发展,利用目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来强化校园管理、加强服务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科研水平,从而促进高校教学流程的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体制,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就信息技术在高校信息化构建中的具体应用而言,尽管其促进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然而受互联网开放性特征的影响,校园内网极易遭遇黑客、病毒、恶意软件等的非法入侵,严重危害了校园安全。由此可见,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被广泛运用于高校信息化构建的各方面,比如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考核评价系统和课件制作等,其都存在信息存储、信息传递和信息运用等信息安全问题。如果数据库中存储的教学资料信息丢失、破坏或未及时传递,都会对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高校信息化构建的安全问题防范和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要找出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1目前高校信息化构建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高校信息化构建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有外部威胁和内部隐患两种。外部威胁信息安全问题有:(1)计算机病毒,即某类人利用软件或硬件自身的漏洞编写的程序,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或者损坏数据库信息,具有自我复制性。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病毒会潜藏在软件程序或存储媒介之中,在达到某些条件时会被激活,对其他软件程序有自我传播性,从而破坏数据库信息。据有关数据调查,计算机病毒日益本土化、变化多端、潜藏性较强,且难以识别;(2)网络攻击,即利用互联网的安全漏洞来对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库信息发动攻击,包括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两种。其中,直接攻击是网络攻击者有针对地访问相关信息;间接攻击有窃听、拒绝服务等,会造成数据信息被篡改伪造或软硬件故障等问题;(3)垃圾邮件,一些非法入侵人员会利用校园服务器向学校师生发送垃圾邮件,过分占用网速,增加了校内服务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大量邮件发送至同一邮箱的情况下,收件箱会严重堵塞而瘫痪,导致信息泄露。除此之外,邮件的收发需要通过不同的路由器来实现,非法人员很可能会在该过程窃取邮件,导致信息泄露;(4)恶意软件,高校教务人员或学生可能在浏览网页时被迫下载安装一些广告软件、不良插件等,便于非法人员的入侵;(5)偶然性事故,比如火灾、偷窃等。尽管这类事故发生概率较小,但其发生造成的损失难以估测。内部隐患信息安全问题有:(1)管理方面。当前,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信息安全风险较高。虽然高校管理层已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然而未正确认识管理理念对信息化构建的影响,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同时高校学生流动性较大,尚为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权限管理制度,高校信息极易泄露;(2)人员方面。关于高校信息化构建,校教务人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未意识到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并且随着高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而教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仍停留在之前的状态,一些不正确的操作会对校园内网构成威胁;(3)资金方面。高校信息化构建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无论是软硬件的配置,还是信息化系统的运转和管理,都需大量资金来维持。然而,大部分高校对信息化构建的资金投入不充分,更不用提及信息安全。(4)软件方面。任何操作系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校园内网也不例外,极易受到非法入侵,导致信息泄露。另外,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管理软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5)硬件方面。高校信息化构建中常见的硬件问题有机房故障、线路故障、电源故障和硬件故障四种。
1.2高校信息化构建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
(1)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相关人员一般存在以下两种想法:第一,高校有形资产比信息资产重要;第二,信息安全问题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高校管理人员难以从战略角度来研究信息安全问题,从而影响高校信息化构建的深入。另外,一些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过于强调信息建设,忽视信息管理。(2)人才缺乏,技术落后高校信息管理人才的素养对高校信息系统的安全有重要影响。据有关数据表明,当前我国高校内网极易被非法攻击的主要原因是系统管理者未及时完善系统漏洞。除此之外,和发达国家比较,尽管国内信息技术已有明显发展,然而网络技术仍比较落后,在技术上难以保证高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2高校信息化构建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管理方面
(1)完善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技术和工具只是辅助方式,有效的管理制度才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此,高校要明确信息安全目的,建立有效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比如权限设置、密码管理、病毒防范等;建立合理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公开人员招聘、考核等标准,定期安排人员教育培训;完善信息安全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做到权责分明,自我约束,定期检查,提高高校信息构建的信息安全;(2)重视高校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观念,明确安全责任。事实上,高校信息资产对高校信息化构建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而高校信息化构建对高校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甚至会决定高校的未来发展。由此可见,高校管理层要从战略角度认识信息安全,重视信息安全预防工作的开展,强化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从而最大限度保证高校信息安全,推动高校信息化构建的深入;(3)坚持不断改进、完善信息安全系统。目前,网络技术发展快速,信息安全系统开发的复杂程度导致其各种问题的产生,没有一个信息安全系统能彻底预防各种信息安全威胁。因此,要建立信息安全评估体制,定期对高校校园网安全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其缺陷和漏洞,不断改进、完善信息安全系统,从而预防信息安全问题;(4)强化存储设备的安全管理。可通过限制移动设备或接口的方式来预防U盘、硬盘、光盘等偷取信息;还可通过限制共享来预防笔记本电脑以对等网形式来窃取信息。另外,还可对用户访问校内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控制,来避免非法用户的侵入。
2.2技术方面
就技术层面而言,一般是通过对高校信息化构建的有关设备安装防病毒软件、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方式来消除技术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1)安装防病毒软件。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对许多网络用户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日益复杂化,对高校信息化构建的威胁较大。当前,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大多采取安装防病毒软件的方式,比如金山毒霸、诺顿、360安全卫士等,定期对设备下载的应用程序、文档资料、移动设备进行病毒查杀,同时不断升级防病毒软件来改进软件漏洞和缺陷。防病毒软件通常包含单机版和联机版两种,前端是安装于单台计算机,对本地资源进行病毒查杀,后者是针对网络病毒,对联网资源进行病毒查杀。(2)设置防火墙。防火墙是采取隔离网络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的方式来提高网络安全,其保护对象是具有闭合界限的网块,而防范的是外部入侵的安全威胁。高校防火墙设置在内网和外网之间,通过控制访问来筛选存在安全威胁的服务,将危险服务隔离在内网之外,并对访问记录进行记录监控,形成日志记录,从而提高校园内网的安全系数。(3)入侵检测。所谓的入侵检测,是识别非法使用计算机本地和网络资源的检测系统。其是关于防火墙的补充,主要负责识别外部非法入侵和内部越权行为,一旦有不正当行为的出现,会立即采取阻断行为,同时追踪攻击源头。
3结语
总之,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校园信息安全防范体制的构建不可能是一次实现的,新的信息安全问题会不断出现,关于高校信息化构建中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将日益复杂化。对此,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来加强高校信息化管理,保证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强化教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同时要引进专业信息化人才来保证高校信息安全防范体制的良好运转。由此可见,关于高校信息化构建中产生的信息安全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永久性研究课题。
作者:王晓磊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孙海玲.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9).
[2]张园园,刘睿.我国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2).
[3]农业团.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3(15).
[4]胡海英.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J].软件,2014(01).
[5]史晓卓,付鹏.高校信息化建设现存问题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
[6]袁清.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云”之路[J].信息化建设,2013(11).
[7]曹丽蓉.高校信息化建设相关性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3).
[8]孙海玲.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28).
[9]赵小刚.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苏科技信息,2013(20).
[10]季云.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11]王任.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1).
[12]董日波.基于云计算的高校信息化建设[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08).
[13]李炜.论高校信息化建设与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关键词:高校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15402
1现阶段高校信息安全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校信息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把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1外部原因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信息系统时常会遭受病毒、黑客的攻击,威胁着信息系统的安全。再严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也是人为设计和开发的,存在漏洞在所难免。攻击者就是通过研究这些漏洞向高校的信息系统传播病毒,或者人为控制计算机系统。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黑客有充足的资源和途径可以更隐蔽地对目标进行攻击,使得病毒能通过网络和各种存储介质传播速度不断提高,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这些病毒中的蠕虫病毒最为厉害,它的隐蔽性和破坏性都是极强的,具有不依赖于人为操作的自主攻击性,自身可以通过繁殖的方式,迅速扩散造成网络阻塞、服务中断甚至信息泄露。并且目前的防毒和杀毒软件具有滞后性,都是在某一项病毒被发现后才能更新或者升级,这些都给黑客带来可趁之机。
1.2内部原因
(1)面临双重威胁。一方面,由于高校的特殊性,管理的幅度比较大,所以高校的信息系统为了便于管理与信息的传达连接了校内各院系所部等教学行政单位及学生宿舍的计算机;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教师与学生接触外界的需要又通过CERNET与Internet直接相连。由于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且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再就是高校的信息系统的用户大多数都是校内学生,比较了解校内网络结构和应用模式,特别是一些信息专业的学生专业技术比较强,有的还喜欢挑战,所以也有威胁其它用户的潜在可能性。
(2)计算机节点多,安全方法弱。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高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所以接入校园网的节点越来越多,就是一所普通的高等学校的计算机节点数量都达上万台。由于,高校在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方面的疏忽,导致这些节点多没有安全防护措施,非常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和黑客的攻击,这就给高校的信息系统带来了潜在危害。
(3)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据有关统计表明,70%的信息安全问题都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而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避免,所以说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风险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起步比较晚,疏于管理,造成内部使用者可能会误入本不想进入的领域,由于好奇或无知,或也有一些用户为了自身利益或其它目的恶意对数据进行修改。由于原始数据的破坏,就可能影响高校信息系统的正常教学和管理。
(4)用户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培训。目前,普通高校的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却对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常常有用户出现口令选择不慎,或把自己的账号转借他人,这些都会对校园信息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对校园用户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和防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2解决高校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
(1)对高校信息系统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高校应以最小成本去实施合理的管理,保障其安全性。对此,学校可以把校内信息系统按照受破坏程度后造成影响的不同程序进行等级划分,分成不同的等级安全域,从而对不同的影响程度进行不同的安全保护。安全域是指对同一系统内根据信息的性质安全目标和策略等元素的划分不同的子网络,每个区域内有相同的安全需要。当然,安全域的划分不能单纯从安全角度考虑,而是应该以业务角度为主,辅以安全角度。这样通过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就可以使高校对影响较大的安全问题实施重点保护,对造成的破坏程度较小的安全问题实施相对较小幅度的保护。从而既可以保证高校信息系统的安全,又可以节约成本。
(2)部署身份认证和管理系统。由于校园网是为本校的师生服务的,所以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应该设置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程序,所有校园网用户在使用校园网时必须表明用户身份,授权程序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确定用户可以访问的信息安全域以及可以采取的操作。所有校园网用户无论是进行内网访问还是进行外网访问都要在系统中进行登记,记录用户访问的IP地址、登录地点和登录时间等内容。
(3)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中心。为防止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病毒威胁,学校应在本校的信息系统内部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中心。可以统一购置最新的、功能最齐全的杀毒软件。并为全校的用户提供杀毒和升级服务,如果在资金和实力允许的情况下,信息安全中心也可以成立研发团队,针对本系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设计适合本系统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和升级,装在整个校园网上。
(4)配备专职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由于高校的信息安全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旦遭到破坏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所以配备专职的懂得相关技术的信息安全工作人员是非常必要的。技术方面,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全校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漏洞修补、软件升级和安全系统定期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管理方面,信息中心安全工作人员要及时与各学院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共同讨论发现的难题,必要的时候可以举行论坛、研讨会等研究解决方法。只有信息安全人员的工作对解决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需要用户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对校园信息系统实施安全保护。
(5)建立应急处理机制。高校信息安全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两方面特点。复杂性是指其安全问题来自多方面。动态性是指高校信息安全工作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每个月都可能出现不同的信息热点问题,甚至一个月中可能会出现数个不同的信息热点问题。这些特点决定了其设置应急处理机制的必要性,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立即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局面,减少损失。
(6)增强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现在大学生是浏览网络最活跃的群体,在浏览网络的过程中需要保护个人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两大类:个人身份资料和个人网络痕迹。其中,个人身份资料包括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电话、图像、银行卡号码等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客观信息。个人网络痕迹包括个人的言论观点、行为特征、上网偏好等等主观性的信息。目前,大学生泄露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①一些非法用户通过一些诱人的信息致使有些大学生出于好奇去注册用户,从而泄露信息;②垃圾邮件,如中奖之类的邮件;③BBS泄露个人信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在BBS中披露个人信息,就会被其他居心不良的人发现并使用;④实名博客等对他人的相关描述是个人信息保护的新挑战,其风险甚至高于BBS。
(7)开展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首先,可以在大学生课程中开设信息安全课程;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大学生主动搜集、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学校利用校刊、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宣传信息安全知识。
参考文献:
[1]杨建国.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安全的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盛海.浅谈高校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青春岁月,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