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摘要:思想与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基本的一对范畴,由它出发,可以逐步推演和展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其他范畴。因此,弄清思想与行为的含义、把握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对于我们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想;行为;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和行为的涵义

(一)思想的涵义

在日常生活中,思想是一个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语。然而,对于思想的内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从语义学上来看,《现代汉语词典》将思想解释为“(1)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2)念头;想法。(3)思量”[1]。

从理论界上来看,主要把思想理解为:

(1)某种特定的理论体系。

(2)理性认识的过程。

(3)理性认识的过程和结果。

(4)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

还有些学者将思想与精神、意识、心理和观念等概念联系起来理解,从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中来把握思想的涵义。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综合比较,笔者认为将思想定义为“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后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它们的全部”[2]更合理。因为这种定义,不仅交代了思想反应的内容——人类自身以及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还阐述了思想产生的初始动力——主体生活的需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的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作用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就偏偏对这一事物产生了反映,形成了某种或对或错的思想呢?这就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它促使人们有意向的对事物进行选择性的加工;还特别明确的说明了思想产生的途径和过程——在社会实践中,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这就说明了思想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思想也不会自动的反映到人脑中来,客观事物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桥梁,借助人的感觉系统,才能从外界这一此岸到达人脑这一彼岸,在到达彼岸后,客观事物并不能主动地形成某种思想,还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才能形成思想;最后这一定义还说明了思想的属性——精神现象,从而明确了思想的范围,以便把思想和其他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加以区分和理解。

(二)行为的涵义

对于行为的涵义,理论界的看法都大相径庭。认为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自身机体会做出一定的反应。这种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反应,就是行动。从对行动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和动物的“猎食”“防御”等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不同,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活动,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那样:“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3]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不仅 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通过自己有意识的行为来改变环境,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为自己的发展服务。行为是在人们后天的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而获得提高。

二、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

“ 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4]。“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5]这就是说,物质因素、政治因素、精神因素、社交因素等客观外界在人们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作用于人们的头脑,通过大脑的接受、筛选、加工和处理,形成一定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与人们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产生一定的动机,通过需要、愿望、动机和意志等桥梁作用,在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使思想支配行为,这只是思想行为活动基本规律的一个方面。然而,行为并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它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反过来影响思想,这种影响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她可以是使人们形成某种新的思想,也可以是矫正或加深对原有思想的认识,或者改变正在形成的某种思想。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一样,思想支配行为不是最终目的,思想支配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是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的第二个方面。从思想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看出,支配行为的思想,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其外界因素作用于大脑的结果,它来源于客观外界,又指导行为去改造客观外界,并且在改造客观外界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行为,从而进一步改造客观外界,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和人们的认识不断的向前发展。在思想和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本身也不断的更新,获得新的内容。“思想指导行为,行为是思想的延续,行为深化思想,行为的结果检验着思想,又形成新的思想,新思想又是行为的结果”[7]。总之,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想不断地转化为行为,行为又不断地转化为思想,这种转化随着活动的延续而不断地重复,以致无穷。

三、研究思想和行为的意义

(一)研究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是揭示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毫不例外,也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它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而要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就必须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思想和行为产生发展的规律。思想虽然是人脑的产物,但它不是人脑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人脑凭空想象的,而是客观外界事物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桥梁作用于人脑,经过人脑的加工活动才产生的。它在物质、政治和精神等客观因素和思想主体的素质、能力、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产生于人脑中的思想,又支配行为去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又会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行为……而思想品德是由多层次,多方面的要素构成,思想、行为和心理这三个子系统是基本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揭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时,必须首先注意这些影响思想和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注意积累丰富的资料,把握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二)研究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关键。

思想支配行为,一般来说,要经过需要、愿望、动机和意志这几个心理子系统,人们的思想就是在这几个子系统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支配行为的,这几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的过程,就是思想支配行为的活动过程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错误思想、观点和立场,并且促使内在正确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外部行为。克服知行脱节的弊端,使思想和行为达到高度的统一,了解思想支配行为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遵循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选择适合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教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这样可以因势利导,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活动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上午印书馆.2005:1290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出版社育.1997: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0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

篇2

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思维和认识的工具,在认识和把握学科理论知识、规范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中的作用。

1.认识和把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

整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所构成的,这些范畴包含着已有的学科理论知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先前的学科理论知识凭借基本范畴得以凝结,通过基本范畴的展开而推导出新的知识,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内容不断扩展。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起着思维再生产的作用。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推演、概念的移植,人们可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特性、新关系,乃至形成新的范畴网。更重要的是,科学范畴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石的作用。新范畴的产生往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框架形成的起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构架的转换会带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新变化。凭借基本范畴的综合和创新,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认识得以跃进到新的基本范畴体系,从而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带来全新的变化。可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是通过规范、精确的学科基本范畴而得到科学规定和充分展示的,人们正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基本范畴及其体系来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

2.规范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规范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这些特性和关系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导向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建立在对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材料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并反过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由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联系,因而不仅能指导现实,而且可以把握未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指明方向。

3.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是一个整体,在理论思维过程中,只有以整体性的思维形式为工具,才能揭示其整体性。人们通过对成对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学习和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各方面的规定性,产生、发展的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关系,综合成统一的有机体,予以全面地、详尽地进行阐述,达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的目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一系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和转化,才能在思维中完整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曾指出,认识要达到主客观一致,需要走一条曲折的道路。这条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第二条道路就是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把各个单一的、简单的规定性整合为“多样性的统一”,在逻辑上再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人的思维总是一步步上升的,经过基本范畴这条通道,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才能不断逼近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认识。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具有认识作用的根本所在。

二方法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研究的方法作用

是指基本范畴作为思维方法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范畴自身升华中的作用。

1.是人们思维中概念辩证法的体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自身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的展开联系着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主观性,指的是其思维形式是主观的,是离开了具体对象的抽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客观性,指的是其内容是客观的,即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本质。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分隔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来源来说却是客观的。”掌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法,就是要剖析基本范畴的内在矛盾,把握基本范畴的推移、演化、冲突与解决,即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人们的认识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反映在、表现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中,就是人们思维中概念的辩证法,即概念的矛盾运动。人们在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时,正是通过分析其基本范畴的矛盾运动,不断趋向于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动规律的。

2.体现了认识运动中个别与一般的各个思维环节

人类认识运动是由个别向一般(主要是运用归纳方法),并由一般向个别(主要是运用演绎方法)运动的。个别──一般──个别……以至无穷,这是认识运动的辩证法。个别与一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环节,基本范畴中内含着个别与一般的两极,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一般”不如“个别”丰富、多彩,但“一般”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丰富的个别性在一般中保存下来,使基本范畴的一般比个别的总和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行经历着众多的个别与一般的环节,才达到具体的一般。这就要求在认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客体时,不能运用空洞的、形式的一般性(范畴)。正如黑格尔所说,这种“抽象的普遍性”是不能深入生活的,只能达到无生命的、无精神的、不开花和无内容的普遍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如果离开了个别和特殊,就失去了生动的内容,失去了基本范畴发展的生命力。在21世纪,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崭新局面,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断吸取、概括新鲜的、活生生的具体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每前进一步,都是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新环节。

3.能激发思维的超越,不断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确定性,否则就不成其为基本范畴,但基本范畴的确定性要与灵活性、发展性相结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永恒地运动着、发展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会出现飞跃,基本范畴超越自身、否定自身,实现旧范畴向新范畴的转化。范畴方法中的飞跃是范畴的突破。人类认识史、科学史表明,由于范畴的突破、创新,会带来理论上全新的面貌。每一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旧范畴的突破、转化,新范畴的产生、丰富,都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构建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研究的构建作用

是指构建、补充和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作用。

1.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理论形态上要求有一个各个范畴和原理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极其严密的逻辑结构。而这种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学科理论体系,只有从作为逻辑起点的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出发,才能一步一步地推演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最终构建成学科理论体系。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弄清楚了,实质上也就是把它的科学形态的基本“骨架”搭起来了,而通过这个“骨架”又反映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本质特征及其内容范围。因此,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的关系,是根据与表现、前提与结果、抽象与具体、贫乏与丰富、“胚胎”与“机体”的关系,离开了思想与行为这对起点范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失去了这块基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大厦就无从建立。人们只有透过起点这个“窗口”,才能了解或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内容安排以及范畴构架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展开和体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是紧密联系着的。不同基本范畴的联系及其运动构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不同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最本质的方面,因而它决定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各个侧面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实质和相互关系。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补充和展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过程与内在本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基本范畴和规律是统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之间是互相包含、互相贯通的。一方面,规律包含了基本范畴。从逻辑形式上看,规律以判断来表达,基本范畴以概念来表达。判断离不开概念,规律离不开基本范畴。另一方面,基本范畴体现了规律。基本范畴及其关系的展开,就构成为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体系一起,科学地概括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反过来又以一般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必要条件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28-02

学科,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过去,我们虽然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知识和许多理论观点,但却分别被包含在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体系之中,尚未分化出来。直到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在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探讨和研究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分别从教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体系中分化出来,又综合起来,加以系统化,使之自成体系,发展成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学科。经过20多年来的探讨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开始了学科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个性”也日益显现。

1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涵义

哲学认为,范畴是概括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个知识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科学成果,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产物。一定的范畴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一定阶段。人们认识世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范畴在这个过程中将得到精确、丰富和发展。

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的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方面等的本质的基本概念。这样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就广泛地包括了论证、论述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实践历史、理论渊源的所有基本概念,揭示、论证和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地位和作用及环境的所有基本概念,确立、确定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方针及机制、载体的所有基本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范畴所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单元和骨架。

从狭义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材提出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如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塑造与改造、个体与群体、教育与环境、动机与效果、个性与共性等等。无疑,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起码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对象的特点,具动态联系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人为的实践活动,是各种因素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综合性动态过程。因此,作为其反映形态的基本范畴,也应该是一些动态联系性的概念,而不是只能表述思想政治教育组合成分的静态因素性的概念。二是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析方法,具有层次梯级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起其研究与认识必然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正如列宁所讲的,认识的深化是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再到三级本质。作为表达这种认识成果的基本范畴,就要具备逐步深入的层次梯级性。三是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知识的特点,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系统性和基本规律,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中得到体现。四是要合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规范要求,具有现实指导性。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要求其基本范畴能够直接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为指导教育工作者认识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骨架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理论,从其范畴体系上看,必须有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起点。思想与行为就是这个起点。因为,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一对范畴,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经任何事物为中介,它可以用来说明其它范畴而本身不需要说明,而且 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要揭示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人们首先要探讨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以掌握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即“两个规律”研究和把握的前提和基础。从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出发,一步步、一层层地推演和展示出其中蕴涵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及其基本属性逐步表露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表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才不断地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确立起来。

恩格斯曾经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方针、原则,都是在以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为最基本因素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的内在依据。这些方针、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这些准则,它们是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规律在指导下,为帮助教育客体为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这样就从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这对基本范畴中,引申出了处于方针、原则重要地位四对基本范畴,即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就这些范畴本身的内在联系而言,它们彼此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发挥其特有的整体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如前面所述,处于方针、原则重要地位的范畴是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教育客体实现外化与内化的有机结合的辩证统一,所以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教育主体通过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就能够产生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即教育客体实现了内化与外化。外化与内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因为这对范畴不仅具体展现了作为教育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教育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它再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2]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篇4

>> 刍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 认同危机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 必然和自由范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范畴研究 理论与实践: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对偶范畴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疏通与引导 主导性与多样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对偶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逻辑起点述评 论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作用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理解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逻辑起点述评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与特征探析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涵与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内涵的梳理与分析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与实践路径创新 试论文化自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认同危机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李森,潘光文.论魏晋时期教育的自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4): 102-106.

[3]邬志辉.教育创新与教育自觉[J].当代教育科学,2003,(22):3-4.

[4]李辽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1-23.

[5]骆郁廷:自发与自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J].思想教育研究,2007,(5):8-11.

[6]王建华.思想行为・教育・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6.

篇5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及社会组织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P50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想接近的关系。P162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P294

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内容和信息,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P392

思想政治教育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P324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的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层次性、主观性、复杂性、弱结构性、适应性等特性。

【二】简答: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P9

1、按范畴性质分: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

2、按范畴作用分: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重点范畴、具体范畴

3、按范畴体系分:高层次范畴、中层范畴、低层次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P17

1、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2、思想与行为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

3、思想与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蕴藏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4、思想与行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特征和功能:P12

(一)特征:1、客观性

2、流动性

3、抽象性

4、阶级性

(二)功能:1、认识功能

2、方法功能

3、构建功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P15

1、起点范畴:思想行为

2、中心范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传和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4、结果范畴:内化与外化

5、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构建的原则:P24

1、实践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创新原则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P35

思想政治教育以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作为理论基础。

1、以整体性的科学体系为指导

2、以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征:P45

1、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2、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3、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P66

1、内涵与外延相结合

2、渐进与飞跃相结合

3、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

4、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

八、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回应:P71

1、坚持以理论为指导思想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原则

4、坚持以弘扬主旋律为思想政治的着力点

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视发展:P83

1、领域发展:向宏观领域、未来领域、微观领域和“生活世界”发展

2、功能领域:向超越功能、多样功能和创新功能发展

3、形态领域:向主导型、交往式、网络式发展

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P115

1、实践性

2、阶级性

十一、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规律:P127

(一)服从:1、受社会政治制约

2、受社会经济制约

3、受社会文化影响

(二)服务:1、为社会政治发展服务

2、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P130

1、导向功能

2、保证功能

3、开发功能

4、育人功能

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P136

1、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P149

1、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2、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

3、道德教育的基础

4、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质:P166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目的性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规律性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必然性

十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结构:P169

1、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

2、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

3、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

4、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

5、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P173

1、引导政治方向

2、激发精神动力

3、塑造个体人格

4、规范调控行为

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P177

1、政治价值

2、经济价值

3、文化价值

4、生态价值

5、时代价值

十九、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和规律:P189

(一)途径:1、灌输途径

2、接受途径

(二)规律:1、神行统一规律

2、真善美统一规律

3、虚实转化规律

二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本质表现:P202

1、对政治教育的主导

2、对思想教育的主导

3、对品德教育的主导

二十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客观基础:P205

1、社会经济基础

2、社会阶级基础

二十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社会功能:P207

1、规范功能

2、评价功能

3、控制功能

二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P209

1、教育主体的多样性

2、教育目标的多样性

3、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4、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5、教育考评的多样性

二十四、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P213

1、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2、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两者辩证发展

二十五、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价值:P217

1、对个体价值选择的主导:对个体政治价值、信仰价值、道德价值选择的主导

2、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对社会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取向的主导

二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P236(相互关系)

1、教育主体

2、教育客体

3、教育介体

4、教育环体

二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分析:P241

(一)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

2、教育客体起主动作用

3、教育介体起纽带作用

4、教育环体起条件作用

(二)主客体的关系:

1、民主平等关系

2、双向互动关系

3、主导与主动关系

4、相互转化关系

(三)结构方式:

1、主体中心模式

2、客体中心模式

3、多元主体模式

4、等级结构模式

5、双向互动模式

二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P253

(一)个体目标:1、思想素质目标

2、政治素质目标

3、道德素质目标

4、心理素质目标

(二)社会目标:1、经济目标

2、政治目标

3、文化目标

二十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P261

1、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着重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

2、政治教育:主要进行政治思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法、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是解决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3、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4、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

三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构类型:P263

1、政治主导型

2、思想主导型

3、道德主导型

4、心理主导型

三十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P264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核心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

三十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与层次:P271

(一)构成:1、教育者主体性

2、受教育者主体性

3、教育活动主体性

(二)层次:1、独立自主性

2、积极主动性

3、开拓创新性

三十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互动模式构建:P286

1、教育原则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2、教育伦理观: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3、教育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教育实践观:理论教育实践化

三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P295

1、按影响范围分: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

2、按性质分:良性环境、恶性环境

3、按状态分:开放环境、封闭环境

4、按内容分:社会物质化境、社会精神环境

三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功能:P297

(一)特点:1、多维性

2、复杂性

3、开放性

(二)功能:1、强化功能

2、导向功能

3、感染功能

三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方法、措施:P316

(一)原则:1、整体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二)方法:1、环境选择实验法

2、环境选择隔离法

(三)措施:1、优化传媒环境

2、优化单位环境

3、建设教育场馆和社会教育基地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三十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P321

1、集体学习情境创设

2、认知情境创设

3、人文感化情境创设

三十八、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P327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内在机制?)

1、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2、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特点等。

3、受教育出生者和成长的家庭

4、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5、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6、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另据、朋友、熟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7、现代大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记、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

三十九、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P338

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目标

3、拟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4、优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四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P367

1、疏与导相结合

2、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5、教育与自我教育

四十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新发展:P373

1、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相统一原则

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主旋律教育,培养棉线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教育。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原则

3、自主性与社会化相统一原则

四十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P381

1、探索满足主体多样性发展的咨询与辅导防范

2、发展与现代传媒相协调的隐性教育防范

3、推广符合民主法制要求的管理评估方法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四十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P386

1、针对性

2、综合性

3、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成立的基本条件:P393

1、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

2、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和控制

3、能够联系教育的注意和课题,并且能够促使两者之间发生互动

四十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和功能:P394

(一)特征:1、承载性

2、中介性

3、可控性

4、目的性

5、阶级性

(二)功能:

1、信息的承载和传导功能

2、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功能

3、渗透教育内容的蕴含功能

4、导向与养成功能

四十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P397

1、语言载体

2、行动载体

3、传统载体:谈话、开会、理论教育

4、现代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

四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准则:P422

1、方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2、理论性与渗透性的统一

3、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4、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四十七、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特征、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P427

(一)特征:1、弱结构性

2、价值倾向性

3、前瞻性

4、动态性

(二)基本要求:1、决策科学化

2、健全决策组织体系

3、培养素质优良的决策队伍

(三)原则:1、目的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联系性原则

4、预见性原则

5、可调性原则

(四)方法:1、专家研讨法

2、集体磋商法

3、经验谈判法

4、系统分析法

5、试点法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P444

1、职业形象:强健的体魄、兼任的意志品格、良好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思想作风

2、职业理想

3、职业技能:调查研究能力、思想宣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P45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P458

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

2、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

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