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范文

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篇1

“教是为了不教”,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初中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一、指导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学生的意志、毅力与成年人有区别,应克服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跟进的心理,指导学生讲究阅读的先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首先,阅读的内容由课内逐步向课外延伸。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中、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在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由语言文字带他们进行时空的穿梭,领略风土人情,遨游艺术殿堂,充分感受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平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其次,阅读的时间,要见缝插针,要挤时间阅读。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将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早读”除了要求朗读所学课文外,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要求学生每日保证40分钟的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更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的读物布置学生阅读。

二、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最主要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篇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跳读:有选择地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

三、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当前,不少学生读书,大都是读而不标,读而不注,读而不写,读而不摘。这样下去,即使读再多的书,也只是走马观花,收获不会很大。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巩固加深课外阅读效果的良好方法。读到好的文章,对重点段落圈点批注,摘录有关的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名段,格言警句等,为读书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二是列提纲。如写出阅读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情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

篇2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课外阅读虽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恰当的指导。有的教师仅仅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学生一片茫然,有的老师虽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但多流于形式。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教给阅读方法,做好引导工作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阅读一本不健康的书,比不读书更坏,更有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读经典名著,净化心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滋养已如雨后春笋点点入土。

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奇怪《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风靡校园了。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积极引导这种时尚。

(二)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什么是恰当的方法呢?答案是一条似乎自相矛盾的阅读原则:你先要不求甚解地、粗略地读完一本书,然后才能试图精通它。

略读。对书本的迅速略读,就好像对庄稼另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是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无论不求甚解的通读或略读,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

其实,小学生阅读多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想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在读深奥的非小说类课外读物时,总是先读它的结论,然后再查阅文中具体的内容。有人这样劝我们:“不要打算一下子完全读懂一本书,当觉得不能理解时,可以暂时抛开它,过一段时间再来读,总会被你读懂。”无论孩子们选择何种方法,只要适合他们的,有一定收获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综合阅读成果,提高素养

小学生愿读书、会读书、善于读书了,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指导他们如何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

首先,是借鉴仿写。借鉴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等,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引导点拨仿写。

其次,提高了小学生明辨是非、好坏、美丑的能力。比如说当他们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这部名著虽然景深,却可以让小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表面上冉阿让是个罪人、坏人,可是他有着无比崇高的人格。它教会小学生批判人和事时不能单从表面,应该深入其内心本质。

三、开展多种活动,促进课外阅读

篇3

【摘要】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真正达到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关键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方法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通的,它们都要从字、词、句、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学习写作方法等。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会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多年的尝试,积累了以下的方法,现介绍给大家,请君一试。

1.做好读物推荐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推荐书目并进行分类。如少年读物、科普读物、历史读物、经典名著、民间故事、科幻作品、古诗文、名人名言等,根据书目核定为“背诵书目”、“精读书目”、“略读书目”。另外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了《杨修之死》,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学完《丑小鸭》后,相应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作为课外读物。如学了《香菱学诗》,推荐学生读《红楼梦》,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推荐学生读《水浒传》等。推荐读物要尽量广泛、多样。蜜蜂每酿五百克蜜大约需要在一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读书的范围也要尽量广些,种类要尽量多些,才能吸取到各种营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推荐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及其它文学作品,也要推荐科技知识、政治常识及其它的社会科学知识读物。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例如汶川地震,全国为遇难者下半旗志哀,为了让学生更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四川灾区的人民,对整件事件有更多的了解,我让学生作一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对国际下半旗致哀的来历、我国建国以来一共几次下半旗及我国国旗法对下半旗的规定等进行研究。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收集处理信息,还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2.做好方法指导

一是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有的未能解决,不妨跳过。二是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速读、默读、复述、背诵、吸收性阅读、精读、品读等。三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边读书边查字典的查读;边思考边议论的议读;边读边作符号批注的划读;在教师指导下的仿读;自我设疑,进而理解课文的研读。同时还要教学生探索不同文体的读法和步骤。例如读记事类的文章:初读,清楚六要素,弄清起因、经过、结果,了解大意;细读,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及重点部分;精读好词佳句,理解中心。读写景类的文章,应先明确写的是何景,景有什么特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有哪些词句表现此景的特点。读说明性的文章,先明白写的是何物,有何特点,再看按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最后了解哪个方面说得最明白等等。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形式地阅读,如粗读、精读、跳读、泛读、略读等,学会根据阅读内容选择阅读形式。

3.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园地

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以我的1本书换大家46本书,把大家捐的书分类,选出图书管理员,每周两次午间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的书带到教室里来看,让教室书香飘逸。这样在大家的带动下一部分平时不爱看课外书的同学也捧着一本书开始读起来。

4.指导写读书笔记

一是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等。二是指导记录的方法。如批注笔记,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方法。

5.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

让学生吟诵古诗、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成语接龙,谈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逸事。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最突出的优点是好表现自我,他们要在这5分钟中展现自己最有学问、知识丰富,就必须在课外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久而久之,爱上课外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争取家长支持

篇4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喜欢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事故、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我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介绍读物激趣

介绍书中人物、大概内容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愿望。

3.谈感受激趣

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

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靠默读来理解内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我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

助于记忆精彩句段的内容,想象意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2.抓意境想象读

为了引人入胜,作者都比较注意意境的描写。因此,阅读作品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性,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三、运用五步训练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读,即读书读报

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多朗读精彩句段。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积累于孩子心中。

2.说,复述读物内容

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我们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新书介绍员等活动,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写,写读书笔记

在学生读完书后,要求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两种:一是摘录,摘录好词句好(段);二是心得体会,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

4.评,评点、评价

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文学欣赏性品评,提高学生审美情操。我让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这样做的阅读效果非常好。

5.演,表演

有些童话、寓言等文艺性读物,我指导学生按人物角色表演,通过表演,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使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122―01

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较好的阅读方法,而不是抄答案、背答案。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如果学生乐于接受,那么将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1. 框架阅读法。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订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2. 对比阅读法。这里所示的对比是和谁对比呢?当然是和自己。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和论点我会如何。每个人的想法其实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我们可以归纳出对比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乐于接受,获得良好阅读效果

1. 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会有烦心事,欲寻求解脱,愉悦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

2. 完成阅读积累,开阔视野,增强语感能力。新大纲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就是对量的要求。还要阅读范围广,视野开阔。刘锡庆教授提出:“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或应读、可读之书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 做学习的主人,体现阅读自由。学生自己读书,和古人对话,和外国人对话。要靠自己读书,靠自己积累,靠自己领悟,自己升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师应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愉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

篇6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不能以传统的满堂灌的形式进行,而应该开拓创新,研究探索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去阅读,主动去阅读,在阅读中找到快乐,乐在其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吸收教师所教的方法技巧。

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小学阶段,仅靠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难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吕先生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必须紧紧抓住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环节。

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业负担的减轻为小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好书创造了重要的契机。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取以下一些形式是比较有效的。

一、增强学生学好阅读的信心,提高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动力源泉,有了兴趣,就有做事情的动力。因此,我们教师要想教会、教好学生怎样阅读,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兴趣先要从课堂开始。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阅读的压力。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细心地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文章的情趣,读懂作者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了解文章内涵,掌握文章内容,才能找到阅读的感觉,才能体会阅读的美好。这样一来,学生就对阅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不管做什么事,人一旦对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就会不由自主,就会“刹不住车”,自然而然地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了。

在研讨时,对于学生不能理解之处,教师可以讲解习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研讨过后,让学生再通过阅读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师生共赏。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我们不能“啃老本”,仅仅按照传统的模式满堂灌,仅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而是应该与时俱进,研究和探索现代儿童的心理,摸索一条适合他们的新思路,抓住一切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上每节课之前,我都要让学生自主地做好预习工作,查找将要学习的新课文的相关资料。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知识的过程。在阅读时,我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要视学生为主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整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将师生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的思路应该是:首先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自主学习、创新教育、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其次注重信息的多项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培养,学生的潜能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篇7

一、要循序渐进,从培养兴趣开始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比较少,通常要借助拼音来进行阅读,并且阅读的速度也比较慢。所以,不要进行大篇幅内容的阅读,要选择内容少、带有拼音、带有图画的那些读物推荐给学生。连环画的读物是最适合他们的,便于学生边读边理解,还可以通过图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以后再读没拼音的文章,再读没有连环画的文章。这样循序渐进,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亲子、师生共读,加速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学生在读书时遇到的困难很多,困难一多,就会影响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效果。所以,学生在家中借助拼音阅读时,家长要在一旁边倾听,边提示,边指导,对个别不懂的词语进行解释,要求孩子读通顺,读懂意思。在学校,师生进行共读,学生在自读时有不懂的地方,可随时提出来,教师及时解决。也可以组织同桌之间进行互读,相互间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三、在读中有所理解,有所思考

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阅读就要对他们进行理解和思考方面的训练。在学生阅读故事时,要提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主动思考,必要时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孩子读完每一个故事,都要让他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所评价,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简单的故事学生读完了要求让他进行复述,讲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听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掌握了文章的内容。

四、读书方法多样,多开展读书活动

篇8

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偏远地区的中学,尤其是像高淳县农村中学开展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在某些学校几乎空白,老师依旧捧着一本教科书,现状令人担忧。初步调查情况如下。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

在农村中学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文现象,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课外阅读,忽视知识的积累,结果造成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低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令人尴尬的事情。暑假在央视热播的《开心学国学》中的测试,就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语文教育的成果。那些参加节目的选手,有时在台上能真切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反观处在农村中学的学生已经是望尘莫及了,可见农村语文教学的担子的重量。有时就会出现课堂上一个很普通的课外知识提问而导致全班鸦雀无声的尴尬,所以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更多的是要考虑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素质,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学生的课余时间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基础差的,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或者就是不加选择的看一些武侠、言情小说;一是成绩较好的,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如此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看课外书简直是“不务正业”了。

三、课外阅读氛围较差

全县众多的农村中学校园里,存在着许多妨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其一、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学生无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其二、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也不足以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有的语文老师从来没有指导过他们课外阅读,也没有要求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其三、学科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其它学科教师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四、受升学考试的影响,教师都或多或少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也许能认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但同时又认为事情都有轻重缓急,为了中考,课外阅读也只好暂时缓一下了,名著阅读就容易流于形式,即使得法一点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只能采用传统随文串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已。

四、课外阅读资源贫乏

农村中学普遍是没有正规的图书室,或者有的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都是学校为了应付达标验收而大量购买的书店压仓图书,其它的就是师生的捐助。这些图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有的图书室只有老师有权力去借阅。学生在这样的语文环境学习,所受的文化熏陶就可想而知了。

农村中学所在地的各类文化设施相对较弱,许多农村中学生热衷于言情、武侠、校园小说等快餐文化类的书籍,甚至以读五彩斑斓的图画类书籍代替对经典语言文字的咀嚼揣摩,课外阅读倾向出现了偏差。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学生这种任意盲目的阅读非但不能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现状,我县教育局出台的《高淳县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意见》让语文老师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开展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为语文的主要视角,推广课外阅读指导意见,因地制宜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自身体会,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落后的教育观念制约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要转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尴尬,语文教师有很大责任。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这说明什么?说明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学生课内语文知识学得再好,而没有课外语文阅读作基础,那么他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最终也是一句空话。只有语文老师本身明确了目标,更新了观念,才有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博览群书,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够顺利正常的开展。

(二)因地制宜解决图书的缺乏

笔者曾经采取了这样的方法:班上每人每学期借给班上好书两本,成立图书角,轮流借阅;用有限的班费买一些经典名著和订阅优秀期刊;鼓励学生用省下的零花钱,每学期买一本自己最想看到的书。如果引导得当,数量不多的书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阅读的更透彻。

(三)从阅读内容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

1.阅读经典,以真的文学感化孩子

阅读经典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现在语文教材以“名著导读”的形式在每册书中加以正面的引导,但要是名著阅读不仅仅停留在导读上,那么教师的导读地位和拨乱反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阅读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结合推荐书目,将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切实有效地管理起来。

2.自选期刊,以好的兴趣获得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读书少并不等于不爱读书,在经典的精耕细作后,应该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自由地选取自己喜爱的文摘类期刊。在作业之余,饭后睡前,权当作一种消遣,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也是一种调剂。许多时候我们不必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寄予太大的功利性,赋于过多的承载。只准他们阅读跟课内有关的书籍,把他们的阅读范围局限死了,让他们觉得阅读没有什么趣味,完全没有自由。读自己喜欢的一本期刊,会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同时也扩大了

阅读的面。

(四)从阅读方法上进行有效的指导

1.名著定期定量读

针对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缺乏的情况,教师可在课本导读中规定的名著(规定以外也可)以一学期一本的量拿到课堂上来读。可以以学生接力读,每课一读或每周一读,书在学生手中传递;用自习课来读,教师示范读,师生交换读。以一个章节为一个段落,摘抄别人的鉴赏品评的文章,交流师生自己的阅读心得,并注意进行成果展示。

2.读书笔记定期定量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勤笔头,经常撰写读书笔记有利于加强农村学生的知识积累,增强记忆,促进理解。读书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写成心得体会。不只停留于走马观花。教师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笔者经常让课代表定期定量地检查摘录本,有时会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尤其是在批阅时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上用批语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心得,以鼓励为主。并督促学生走向自觉,最终形成习惯。

3.优美诗文的定期定量背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对自己喜欢的某种话语方式的经典范文及时地记诵,以备需要时仿用,使学生培养书面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和课文上的背诵要求,合理分配时间。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课本如无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文章来背诵。教师则规定一个量的大致范围,如一周的时间安排背400一600字左右的文章,记忆能力弱的学生还可降低要求。也可用规定的时间规定内容进行抢背,以比赛的形式看谁背得多,背得准。总之形式是手段,积累是目的。

(五)从课外阅读展示形式上进行指导

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需要有人激励,只有老师时时的督促鼓励,才有可能长期的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持之以恒,将它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检查落实的手段与方式因人而异,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又有能力驾驭的,就应该是好的方法。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以写促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但是,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去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如《向你推荐一本书》等作文;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以日记的形式写读后感。这样就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2.课前5分钟演讲

课前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农村学生的读、说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每一轮的课前几分钟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搜索资料,广泛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两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或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编抄报

篇9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兴趣;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可选择的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是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关键。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运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对于一些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以此为突破点,通过给他们讲故事的方法一到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二、淡化阅读目标,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在“增加知识,提高作文水平”上,唯恐学生在娱乐性读书中影响思想进步,影响学习成绩。于是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图,或摘抄名言警句,或制作读书卡片,或写读书心得,课外阅读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完全为完成任务而读书,个人的阅读兴趣被扼杀,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淹没和摧残。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教师应该让课外阅读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读书的心得是在熏陶感染中获取的,读书其中,得乎其外,在于读者本人的感悟。读书的功用主要在获取信息,满足个人的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因此,必须淡化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在读书方法上,教师不宜要求过死,拘泥于限定的程式,而要灵活多样。其实,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和阅读层次而定,教师只作一般方法的介绍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学生自觉阅读的内动力。在阅读中,教师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致力于整体领会,在内容情理、语言艺术上多去领悟。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有利的条件,促进课外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觉阅读。

(1)建好图书角。山区学校课外读物较少,要使学生大量阅读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将学生个人现有的读物借给班上,让大家互相借阅。也可将优美短小的诗歌、散文抄录或粘贴于“学习园地”,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去读,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量也会增大许多。

(2)保证阅读时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曾一度忽视阅读,仅仅局限于字、词、句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没有通过阅读去感悟、去体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获取大量的信息、必须多读书。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要让学生以读书为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3)开展各类活动促进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读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学校可以专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给学生搭建一个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

四、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

阅读更多是为了运用。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读物后,我们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如通过故事交流会、朗诵会等形式展示学生阅读的内容;通过优秀片断展示、精彩习作展评、读后感评比等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所得。

总之,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更是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追赶时代的同时,要懂得超越课堂,更好地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孙丽维.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篇10

首先是课外阅读的内容较贫乏。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明确的目的,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爱看杂志、小说及娱乐方面的书。据我所知,中学生所读的小说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武打和言情小说,男生常陷于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女生则迷恋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对古代文学、历史、中外名著涉及较少,一些学生对《简爱》、《家》、《红楼梦》等为何物都一无所知,有些甚至接触到不健康的书籍并沉迷其中。

其次,是阅读兴趣被动。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有的也是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对一些需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

再次是阅读环境不好。许多学生家庭书籍很少,尤其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阅读的需要。

这些条件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

那么如何给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培养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作好思想指导和心理指导,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上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等。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

二、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

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刺激课外阅读内需的动力。对此,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美文推介活动。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2.制作读书剪报的活动。读书剪报要求选择报纸杂志上的精彩文章,学生要加上自己评语,或者写明推荐理由,或者写下自己的感受。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由学生自己谈设计、剪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由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和推荐理由念给大家听,或者进行传阅交流。因为选自最新的报刊杂志,所以有时代感;因为是交流学生自己的作品,所以学生参与很有热情。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选择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阅读的兴趣也得到加强。同时,教师及时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3.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4.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2)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也可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阅读目标;阅读量;阅读书目;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90-02

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加强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也成为题中之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提出了如下要求:应积极扩大阅读视野,具有较为广泛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应学会如何自主、正确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虽然有这样的要求,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课外阅读并未真正引起高中生、家长及语文教师的切实关注。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和高考负担,大部分高中生及语文教师均将目光集中于语文教材的W习及相关练习上,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也极少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变得多元化,学生的阅读内容也变得纷繁多样。这些变化,使得语文课外阅读的价值重新被发现,使得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重新被认定。基于此种情况,相关教育者需对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生的课外阅读。

一、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

要想真正开展好课外阅读,首先必须确立有效的课外阅读目标。课外阅读目标,一般可分为学生课外阅读目标与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两大部分。第一,学生课外阅读目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目标应为:通过课外阅读,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充分体验到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外界进行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第二,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应为: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逐步总结与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要稳步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设立上述课外阅读目标之后,学生可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二、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未形成切实、准确的认识与理解。应该怎样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呢?第一,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唯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除此之外,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也应提出一定要求,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广泛、有效的指导。教育局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应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一定重视,并积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第二,要提高高中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更能扩大对外界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审美素养等。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经常提醒高中生要不断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当高中生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后,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方能稳步开展与实施。

三、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假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大,无疑会占据过多的学习时间,不利于高中生正常课业学习的开展;若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小,则无法取得预期的课外阅读成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高中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一百五十万字,每年至少要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或者其他文本。因此,高中生应严格依据该要求积极进行课外阅读。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方面,也应给予科学指导,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进行十五分钟的课外阅读,每月至少阅读半本书,每年至少阅读五本书。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松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每周单独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从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时间与任务安排上看,高中阶段抽出少量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具备条件的。

四、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从古至今,优秀书籍不计其数。其中,有优有劣。为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开展课外阅读,避免一些劣质书籍影响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阅读的二十部作品必须积极推荐。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推荐其他一些优秀书籍。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时,应与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执教《边城》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边城》小说;执教《雷雨》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雷雨》小说;执教《荷塘月色》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朱自清散文》等。这种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方式,不仅可以扩大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中生加深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应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推介,诸如《围城》《文化苦旅》《冰心文集》等。与此同时,还应向高中生积极推荐一些知名报刊,比如《读者》《意林》。

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对高中生进行有效指导。在具体的课外阅读方法上,学生应重点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指导高中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学生尤其应做好粗读与精读相结合。比如,阅读《红楼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情节时应快速浏览;在理解人物塑造手法时可逐字阅读、细细品味。只有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目前,很多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或仅采用粗读方式,或仅采用精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方法均是不科学的。因此,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指导高中生做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粗读与精读,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

(2)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积极做好阅读笔记,做阅读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效。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经典名句,这些经典名句对高中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学生若能在阅读时将这些经典句子记录下来,并在之后进行反复阅读、揣摩,定然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重点提醒高中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能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提升文学素养。

(3)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为高中生搭建课外阅读的交流平台,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心得、交流课外阅读方法。在QQ群或微信群中,学生要积极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供其他同学借鉴。对于一些在课外阅读中摘录的经典句子,也可与大家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可以及时指导高中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4)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只有做到持之以恒,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督促高中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高中生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必将会由量变发生质变,产生理想的阅读成效。所以,无论是高中生还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均应做到持之以恒。

(5)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督促高中生写课外阅读心得。学生写的一些较为优秀的阅读心得,教师应将其张贴在班级阅读栏或学校的公告栏中,让其他同学进行阅读、体悟,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课外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对那些阅读心得写得较好的高中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鼓励,可以鼓励他们在今后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可鼓励其他高中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写课外阅读心得,从而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6)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S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报刊的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台阶。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应积极鼓励高中生根据课外阅读所得,撰写文章发表在相关报刊上。学生在报刊成功发表作品之后,他们无疑会增添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动力,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会更愿意将读书心得写出来形成文章,这势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目前,很多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并不强,这样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促进高中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促进更多高中生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教师应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只要能认真完成上述要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必然会不断提升。事实上,有效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面,在具体过程中仍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和把握。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到高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延平.反思与开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4(06).

[2]邹金桃.手机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摭谈[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3]秦俊巧.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意义及指导方法[J].语文建设,2012(14).

[4]张健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篇12

【关键词】课外阅读 农村 小学生 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那么,为什么许多同学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呢?这是因为:(1)首先农村的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许多家长都外出打工,75%的都是留守儿童。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2)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书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3)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上述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生成,确保新课程在农村积极、稳步推行,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阅读量,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构筑平台,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

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激发兴趣

让学生喜爱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的环境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结合教学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将知识内化。

3.进行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篇13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规定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充分说明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效果却微乎甚微。因此,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让学生学会搜索、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势在必行。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

1.创氛围激趣。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无心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如:利用校会、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篇警句或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古诗词,构建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诵读、记忆;还可以举办新书展览,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读报栏,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报刊书籍等。

2.树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书的名人名家,讲名人读书的轶事,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3.展成果激趣。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心中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向大家朗诵或背诵摘抄的内容,谈读书心得。举行读书笔记展等。让学生享受成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既可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也可谈自己阅读的体会。

2.开设阅读指导课。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又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让同学们认真观摩,投票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并请获得荣誉的作者介绍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利用校广播站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

5.开展喜闻乐见的竞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前提。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还很薄弱,加上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计划,使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2.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而学生的阅历浅、鉴别能力差,课外书又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学生挑选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二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三是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书籍,四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五是与习作要求有关的书籍,六是教材中“名著导读”的书籍,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和引领。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性强,随意性大,自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1)精读:精读就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书目,“初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中规定的书目,教材中“名著导读”推荐的书籍,要求同学们认真细读,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兴趣、习惯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中学生到后阶段就要做到这点,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等读物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不做细细品味,不写读书笔记。对有启迪的可供参考的书,可以采取这种读法。

(4)电子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要适宜地指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电子阅读媒介包括看碟、上网、读电子书等,花样繁多,丰富多彩,且阅读便捷、迅速。但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视力,选择积极向上的读物。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协助学生确定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在具体的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

总之,阅读方法很多,如略读、跳读、浏览等,我们要因人、因时、因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享用终身。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读书笔记,加大阅读的积累。如:摘抄,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列提纲,把读物的要点和基本内容整理出来,理清写作思路,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仿写,根据自己对读物的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感悟,仿写其中优美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断,提高写作能力;写感想,结合现实和个人的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看法和体会,提高分析能力;知识拓展,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编课本剧等,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要在指导中通过示范、讲评、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课外阅读指导除了兴趣引导和方法指导外,还需要必要的督促与检查,况且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部分都在家中。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重视家校联系的作用,形成家校一体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阅读任务才能及时完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才能产生成效。

为此,我专门设置了一张“家校联系卡”,请家长填写。

课外阅读记录卡

姓名______ 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_____________ __阅读时长_______________

读物名称__________ ___ 阅读字数_______ _____

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文学名著 科幻小说

卡通漫画 自然科学 流行小说

娱乐杂志 学习辅导资料其他

五、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使种种的方法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阅读要求,制定计划,定时、限时阅读,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阅读基本上都在课外,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请教老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工具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效果,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姿势。好的阅读姿势不易产生阅读疲劳,不会影响视力,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因此,要教育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

4.培养学生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而这三种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性文章:题目――体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说明性文章:题目――体裁――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议论性的文章:题目――体裁――论点(分论点)――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每次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5.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也不少,但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的不良习惯有关。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批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通过优美的语句摘抄和片断摘录,博采读物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6.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沙龙、专题墙报或手抄报,读后感评比等。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

7.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习惯。无论是对自己的或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都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做到爱护书就象爱护自己的脸一样。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我们语文教师要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快乐的书海中徜徉,积累语言,新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和芬:《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02期。

[2]龚建平:《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3]赵海:《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成功》(教育版)2007年第08期。

篇14

>>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计划制订的指导策略 探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初探 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几点思考 浅析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浅谈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推进策略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方法初探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课外自主阅读指导 “i+1”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要重视阅读效果 《新概念英语》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刍议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分析\思考和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1英语网(http://)等网站,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素材。并定期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和句子以板报形式与同学分享。

4.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 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喜欢指读,有的学生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学生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有的学生回视情况严重。我们应帮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帮助他们减少停眼次数,扩大视幅范围,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2) 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和通过构词法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3) 指导学生建立英语阅读记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