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音乐作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衷】
让孩子们听到当代的音乐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大师班学习和演出培训,为在中国建立一支集中西乐器为一体的当代室内乐团。说起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西门子基金会的负责人科丁表示,3年来,他一直想在中国寻找一支当代室内乐团,但是发现中国很难找到这样一支乐团,于是西门子基金会就找到中央音乐学院,开始了本项合作的培训计划。科丁表示,此举旨在推动中国当代室内乐的发展,而基金会对于本次项目的资助则是“长期的”。科丁称,过去每一个时代的音乐都有自己相对鲜明的风格,而1949年以后产生的当代作品,更多地体现着作曲家个人的色彩,这些作品需要有专门的乐团去演奏。“我们演奏这些现代音乐,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听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的音乐是什么样的,仅此而已。”
【特色】
中国乐器将纳入其中
这支未来将要成立的乐团是一支开放编制的室内乐团,除了常见的西方管弦乐器之外,还将包括琵琶、竹笛、古筝等中国乐器,人数大约在17至20人。将来依据不同曲目的要求,也会机动地进行人员调配。担任评委的德国现代室内乐团团长迪利表示,中国学生的演奏水平非常高,而且中国的民族乐器很有特色,此次将这些中国的传统乐器纳入进来,对于当代室内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奏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延伸和拓展。
该项目的中方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作曲家贾国平表示,未来中央音乐学院将和文化部合作开展中国当代室内乐作品的评选征集活动,此举一方面有利于为乐团征集作品,也同时能为中国的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品提供更多演奏的机会。
【前景】
乐团未成立已被预订
本次计划的工作单元分为三个阶段,将分别在今年的8月、11月和明年的3月举行三次大师班训练活动。最后一次大师班培训结束后,将举行乐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尽管乐团尚未真正成立,但是目前已经收到了萨尔斯堡音乐节、韩国的TongYong音乐节等多个音乐节的演出邀请。对此,科丁满怀信心地表示,这支中国特色的乐团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将来在世界乐坛中一定会独树一帜,而这也将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延伸阅读】
现代室内乐在德国:已经走进寻常百姓生活
对于国人来说,室内乐尚且停留在阳春白雪的小众阶层,更不要说现代室内乐了。而在欧洲,现代室内乐并非只承担着学术探讨和实验的功能,其创作和演奏已经相当普及。科丁介绍说,在德国,有许多专门从事现代室内乐演出的音乐厅。在慕尼黑等很多地方,几乎每天都能欣赏到现代室内乐的演出,大量的新锐作曲家的新作品都通过这个舞台展现出来。专门从事室内乐演出的团体也很普遍,德国现代室内乐团就是一支典型代表。该乐团成立30年来,演奏、收集和整理了大量20世纪以来的室内乐作品,被称作“现代音乐记忆库”。除了专业的音乐学院,有些高中就开始开设现代室内乐的课程。所以对于许多德国的观众来说,现代音乐作品已经走入他们的生活之中,现代室内乐作品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觉得深奥和枯燥。
活动的缘起――达创作教学之理 拓音乐交流之道
此次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是主办方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下简称“音乐学院”)加强国内外艺术交流、探索高层次学术研究、促进艺术教育改革及艺术创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准备和策划此次交流活动,目的不仅仅是加强两国音乐文化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开拓音乐学院的国际视野,通过与具有国际声望的音乐家的接触与沟通,推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发展,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国家级骨干音乐教师培训基地和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具有音乐学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完成了大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十五”期间获得国际、国内各种奖项22项,举办大型学术活动10余场。音乐学院利用其良好的学术传统、资源优势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了音乐学科方面的大量专业人才。
此次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正是音乐学院以创作和学术交流促进教学实践这一传统的延续和传承,是提升学院师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杨青教授所说:“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更要积极地催生艺术品的生产,因为创作是音乐事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音乐学院也有责任为国家培养现代音乐的创作型人才。”
此次来参加中韩学术交流活动的代表团,是韩国现代音乐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队伍,其中包括ISCM(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韩国委员长、韩国作曲家协会副理事长陈圭英,庆熙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禹东熙,TACM音乐总监、郑律成国际音乐节组织委员李镇宇,韩国大邱现代音乐节总监、Modern Ensemble(韩国现代乐团)总监金釉梨等作曲家。他们都是TACM(三位作曲家音乐联盟)的成员,该联盟因最初是由韩国三位作曲家发起创立而得名,目前已有包括欧洲在内的15位优秀作曲家加盟,是享誉世界的国际性音乐组织,因此系列活动是音乐学院一次高层次、高水准的跨国学术交流活动,而且双方的交流合作还将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心灵的震撼――音乐盛宴 匠心独具
4月21日晚,中韩作曲家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中韩作曲家作品音乐会在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
音乐会首先由韩国现代乐团演绎了韩国作曲家李镇宇教授的作品《为女高音和5位演奏员而作》、陈圭英教授的作品《归乡》、禹东熙教授的作品《SORI――为大提琴而作》和中国作曲家姚恒璐教授的作品《双磬》。随后,音乐学院乐队演奏了中国作曲家张大龙教授的《探戈》、尹铁良教授的作品《辞章四阕》、周雪石教授的《山韵》和胡艺芳博士的《菩萨蛮》。
这些作品吸收了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并大胆运用现代音乐元素,因此演出不同于以往音乐会的古典浪漫,而是富有想象、天马行空的视听效果。
整场音乐会演奏的曲目都是中韩两国作曲家近期创作的作品,其中有三首作曲家的作品是世界首演。两国作曲家们用各具特色的音乐语言,倾诉了内心的思绪,诠释了对现代音乐的理解。此外,两国作曲家共有的文化传统,还使这场音乐会既充满着古老的亚洲文化乐韵,又展现出当代东方音乐的崭新风貌。
交流的延续――借鉴和推广同行 传承与发展并重
除了交流音乐会,李镇宇、全商直、金釉梨等三位教授还为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李镇宇演讲的题目是《音乐的旅程》,他首先介绍了自己从事音乐创作的旅程,以及在学习现代音乐创作中,由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接受,再到慢慢被现代音乐所感动的过程,并用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了现代音乐的迷人魅力。接着,全商直在题为《我的作品世界》的讲座中,用高科技手段介绍音色搭配在创作中的作用,使学生们从视听两方面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最后,金釉梨教授简明直观地概括了现代作曲家们最通用的记谱法。
在“中韩作曲家现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上,与会的韩国作曲家认为,亚洲文化有别于欧洲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全盘接纳西洋音乐就会丧失本民族的文化个性,亚洲作曲家应立足民族传统和本国音乐特质,以包容的态度创作音乐,寻找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精髓。为了寻找这个同宗同源但已发展为各具特色的“文化”,两国的作曲家通过各自的新作和西洋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此次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两国作曲家希望将这种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关系长期延续下去,为确立亚洲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各自的贡献。
中国作曲家认为,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彼此借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两国地缘相近,两国民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音乐语言的交流使两国的作曲家更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通过此次的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等一系列学术活动,两国艺术家之间的深厚友谊必将延续下去,并且在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对于西方来说,波兰文化一直有“东方”的隐喻,过去大部分波兰的文学、音乐和艺术等领域的创作者和作品,甚少进入西方“核心”的经典领域。波兰被视为西欧以外的“他者”,直到20世纪中叶才开始展开自己的声音。在过去的100年里,波兰涌现了一大批包括潘德列茨基在内举足轻重的作曲家,一个音乐大国跃然于欧洲版图之上。
在当代,波兰众多音乐家和艺术家开始意识到自己处于东西方交汇处正是自己的优势;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欧洲因为冷战而分裂出两大阵营,与西方当代音乐流派隔绝的波兰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反而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系统。潘德列茨基正是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波兰作曲家,他身上体现了那一代波兰音乐家开拓波兰音乐道路的鲜明痕迹。 德国音乐霸权与波兰的特殊道路
在20世纪上半叶,法国印象派、德奥“第二维也纳乐派”和俄国学派占据了西方当时大部分音乐舞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各种推陈出新的音乐理论在当时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传统发起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以阿诺德・勋伯格以及安东・韦伯等“第二维也纳乐派”为首的奥地利作曲家,对西欧音乐传统造成的冲击最大。“第二维也纳乐派”的“十二音阶”理论打破西方音乐中的“旋律”,逆反了任何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基调,以及音与音之间存在旋律线条的做法。这种创作方法产生出来的“无调性”音乐一度被音乐评论家乃至哲学家认为指出了未来音乐的革命道路,被视为“先锋派”作品。
二战结束后,“无调性”音乐一度在西欧确立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包括阿多诺在内的德国战后哲学与文化评论家认为,1945年之后的德国文化应该一律从零开始,“无调性”音乐成为了开拓新道路的方向。以西德达姆施塔特(Darmstadt)为主的各大西方院校作曲系一度把“十二音阶”手法奉为显学,其严格的作曲手法几乎成为了金科玉律。年轻作曲家要取得一定的地位,参加达姆施塔特的培训在当时成为了必修课。如何对待“十二音阶”成为了几乎所有20世纪下半页作曲家的一项课题。
尽管“十二音阶”把西方好几百年的音乐传统炸得粉碎,然而正是“十二音阶”有着严谨的创作规律,越来越多作曲家觉得一股新的教条主义正在形成;一些年轻作曲家对达姆施塔特一些老师“非十二音阶作品不批改”的态度甚至产生了反感。在另一边厢,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由于隔着“铁幕”,却形成另外一个文化环境。作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之一的波兰在战后成为苏联卫星国,政府在文化审美上跟随斯大林政权采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线,把现代派音乐定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直到斯大林死后“解冻时期”才慢慢放松对文化创作的控制。
生于1933年的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自小接受音乐教育,然而直到50年代的“解冻年代”,他才第一次听到西方的一些现代作品,比如他在1956年才第一次听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在那个与西方接触十分有限的年代,潘德列茨基本应该像其他波兰年轻人那样对有幸接触到西方最新文化创作潮流感到兴奋才对;的确,潘德列茨基的早期作品不少受到“十二音阶”手法的影响。然而随着“先锋派”的清规戒律越来越约束作曲家们的创作空间,潘德列茨基以及一众在20世纪活跃的波兰作曲家开始探寻“先锋派”以外的道路。
潘德列茨基曾经说过,有些作曲家“忘记了音乐本身”,而是在“编制符号”。这是他对“先锋派”的一种鲜明态度。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和20世纪下半叶波兰很多作曲家一样,选择的其中一条重要路径就是回归波兰民族传统,用现代的作曲手法展现波兰的声音。波兰北部山区对称工整的民间剪纸工艺成为比潘德列茨基大一辈的作曲家维尔托德・卢托斯瓦夫斯基的创作灵感,几何图形和抽象空间成为他探索音乐与宇宙哲理的重要来源;重新挖掘波兰16、17世纪的旋律,将之谱写成为“老波兰组曲”则是另外一位作曲家安德烈・帕努夫尼克的方向。这些重新挖掘波兰民族文化元素的路线得到了当时波兰政府的认可,同时也为世界音乐生活提供了西方“十二音阶”以外的大量作品宝库。 国家不幸诗家幸
要是跟潘德列茨基说“严肃音乐”,他会笑笑但是不表示认同。从他作品的数量和受欢迎程度看,有些乐评认为潘德列茨基已经越来越走大众化的路线,甚至在一些好莱坞商业恐怖片里,也可以听得到潘德列茨基的音乐。诚然,德语“严肃音乐”(ernste Musik)一词在20世纪初作为一些德国音乐理论家用来标榜自己的一种界定符号,与潘德列茨基的创作理念有所冲突。
在潘德列茨基看来,用音乐来探索人类的生存状态,拷问人性是自己作为作曲家的一个出发点。20世纪的波兰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外敌入侵和内部动乱不断。生于1933年的潘德列茨基见证了现代波兰最严酷的一页―纳粹德军就在他家窗户外大规模枪杀犹太人。他的音乐灵感取材于波兰乃至全世界在20世纪所经历的动荡历史和一幕幕惨烈的人道主义悲剧,而乐器则是他用来抒发人类声音的媒介。他的作品主题能够在现实世界找到来源,但是他不同于路易吉・诺诺这些西欧作曲家,鲜有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他的最著名作品之一《广岛受难者挽歌》用50多件乐器发出各种惊恐、颤抖、惊栗和的声音,与其说是反映广岛受难者的惨状,倒不如说是在探讨人类在高科技武器毁灭性打击下的死亡惨状。他的《波兰安魂曲》是为了纪念波兰历史上最惨烈的三个片段:卡廷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及80年代格但斯克港口示威工人被杀,然而任何对死亡有恐惧的人都不会愿意在晚上听到这部极其阴森恐怖作品的录音。
刚上小学三年级,
女儿就成了“追星族”
2000年春节后的一天傍晚,刚刚上班的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法院法官杨新祥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妻子在电话中带着哭腔焦急地说:“新祥,你赶快回来,我们的女儿杨静不见了……”杨新祥连忙赶回了家。他心想,女儿是个刚刚10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平时非常乖巧,现在寒假还没有结束,她能跑哪儿去呢?
回到家后,杨新祥问清了情况,没有任何人批评过女儿,只好先挨个打亲戚家的电话,看女儿是不是串亲戚去了。然后又打女儿老师和同学家的电话,结果都不知道她的去向。不过,杨新祥得到了一个消息:有位名气很大的南通籍女明星回老家过年,当天在电视台做一个节目,杨静有几个同学去找那位明星签名去了。
女儿非常喜欢音乐,她会不会也和那些孩子一样追星去了呢?想到这儿,两口子连忙赶往电视台……
杨静1990年7月出生,她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杨新祥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胎教,没事时就给她放英语或音乐磁带。杨新祥担心孩子隔着妈妈的肚皮听不清楚,就经常拎着便携式收录机,把喇叭贴在妻子的肚皮上。
没想到这个举动引发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胎儿6个月后,只要杨新祥放音乐,就会引起妻子的胎动,他把喇叭移到妻子肚皮上的什么位置,那个地方就会鼓起来。杨新祥高兴地对妻子说:“看来孩子是个天才,听到音乐就有了反应,将来说不定还是个音乐家呢!”妻子说:“我不指望孩子是什么天才,只要他能成才就行。”
孩子出生后,是个可爱的女儿。杨新祥夫妇都非常高兴,因为孩子在妻子的肚子里时,听到音乐就不老实,杨新祥希望女儿将来能安安静静地静下心来学习,所以给女儿起名叫杨静。
然而,孩子的成长却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小杨静一两岁的时候,如果有什么事情惹恼了她,就会扯着嗓子拼命地哭,不管怎么哄都止不住。有一次杨新祥被女儿哭烦了,干脆放起了音乐,心想:看你跟歌唱家谁的嗓门大!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小杨静戛然止住了哭声,然后睁大眼睛四处寻找着什么。杨新祥刚把音乐关掉,女儿就又哭了起来。他吃惊地对妻子说:“看来,女儿好像真的对音乐特别敏感。”妻子有些担心地说:“都怪你当初胎教搞得太过了,如果孩子将来因为太喜欢音乐而耽误了学习,我可饶不了你!”杨新祥说:“其实,爱好音乐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影响她的文化课学习!”
在小杨静一岁左右的时候,杨新祥就开始教她识字了。他的育儿方法很特别,就是把一些写着名字的小动物图片扔在地上,然后说出一个名字,让女儿到图片中去找。如果让女儿找小狗的图片她却找了张兔子的,他就会说:“女儿,我让你找的是小狗,但你找的怎么是小兔子?快去看看小狗躲哪儿去了。”就是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小杨静不到两岁的时候,就能认识200多个汉字、50多个英语单词,并会背十多首古诗了。
每当女儿学习累了,表现出不耐烦的时候,杨新祥就会给她放音乐。而只要一放音乐,小杨静就会马上静下来,侧着耳朵仔细聆听。更让杨新祥吃惊的是,很多孩子两岁左右连话都说不全,女儿没有任何人教她,竟然跟着录音机学会了唱歌,唱起来有板有眼,一点儿也不跑调。发现女儿在音乐方面的确有天赋后,杨新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女儿,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是允许她看半个小时的综艺节目。没想到这样一来,小杨静竟然真的喜欢上了音乐,并成了个小追星族。上小学后,她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明星的照片贴在自己房间里,案头也经常会冒出一些歌星的磁带和光盘。妻子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几次强行没收了那些东西,但旧的刚没收,新的又来了。小杨静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把她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张明星照片给没收了,气得女儿好几天没理她,直嚷嚷那是她的偶像。
现在,又有明星在电视台做节目,女儿会不会也跟着去追星了呢?可她还是个刚刚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才10岁啊!
正确引导,音乐无罪学作曲
杨新祥和妻子还没有赶到电视台,就在路上迎面遇到了女儿。小杨静当时激动地举着手里的小本子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我得到明星的签名啦!”看着女儿冻得通红的小手和小脸,还有她手上那鬼画符一样的明星签名,杨新祥夫妇又生气又心疼,一时哭笑不得。妻子抬手要打女儿,被杨新祥拦下了。
当天晚上,等女儿睡下,妻子对杨新祥说:“我担心的事终于出现了,现在孩子成了追星族,肯定会影响到学习,你说怎么办?”
杨新祥也意识到了问题很严重,他想了想说:“女儿还在你的肚子里时,就对音乐特别敏感,这说明她在这方面有天赋。孩子有爱好,靠打骂来纠正是错误的,强行没收她的东西效果也不怎么样,我看关键是如何引导。其实,音乐本身是无罪的,如果不影响学习,有这样一个爱好未必是什么坏事。”妻子说:“可她还是个孩子,能把握好这个度吗?”杨新祥说:“孩子把握不好,我们可以帮她啊!”
第二天晚上,和往常一样,杨新祥和女儿一起看完新闻联播后,又看起了央视的一个综艺节目。见有明星在舞台上表演,杨新祥对女儿说:“女儿,你知道吗,这几位明星都是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呢!”小杨静马上说:“那我长大后,也去考音乐学院。”杨新祥适时教育女儿说:“好啊,爸爸支持你长大去当音乐家。不过,想当音乐家,你首先必须学好文化课,更重要的是,想当音乐家,并不是追星能够实现的,所以你们现在去追要明星签名其实没有意义,签名并不能让你跟明星一样唱出好歌来啊!”
小杨静有些不明白地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杨新祥说:“学唱歌首先要学会谱曲,那些歌手都是根据作曲家写的曲子演唱的。”杨静说:“那我就学习谱曲,将来去当个音乐家,一定比唱歌还有成就感!”杨新祥说:“我可以让你去学作曲,但你得保证不能影响到学习。”小杨静抱着爸爸的胳膊一边摇晃一边撒着娇说:“爸爸你就放心吧!”于是杨新祥马上答应女儿,抽空带她去报一个音乐培训班。
杨新祥跟妻子商量后,很快就给女儿报了个电子琴培训班。没想到小杨静对音乐特别有兴趣,只要是练琴,弹多久她都不叫苦叫累。在学电子琴的过程中,小杨静接触到了简谱和五线谱,还有大量的优秀曲目,这样一来,她更加喜爱音乐了。
一天放学后,小杨静来到电子琴班,见老师没来,随手就胡乱弹了一段旋律,没想到恰巧被刚到门口的老师听到了。老师觉得旋律很陌生,就问她弹的是什么,小杨静说:“什么也不是,是我自己胡乱弹的。”
晚上杨新祥来接女儿的时候,老师对他说:“你的女儿不简单,如果将来她能在作曲方面发展,一定会做出成绩来。”然后老师把刚才的事情学了一遍。在放学的路上,见女儿并没有因为学琴影响到学习,杨新祥就问女儿想不想学作曲。小杨静说:“想啊,只要是与音乐有关的事情,我都喜欢。”于是父女俩商量决定,再报一个作曲培训班。
没想到学作曲的孩子年龄都在十几岁,人家见小杨静年龄太小,不愿意收她。杨新祥急了,让女儿把那天在电子琴班胡乱弹的曲子弹了一遍,结果一下子把老师惊呆了。作曲老师把另外几位老师叫了过来,因为当时正值夏天,老师给小杨静出了个“知了”的命题,让她现场发挥哼唱一下自己想象的旋律,结果小杨静的出色表现再次博得满堂喝彩,于是老师破格收下了她。
在第一个学期的歌曲创作学习过程中,小杨静就掌握了作曲的基本技巧,也能把自己想到的好乐句用谱子记下,于是杨新祥开始鼓励女儿学谱曲。
妻子见这对父女干劲十足,再次担心起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来。经过向学校老师了解,老师说小杨静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排在前三名,妈妈这才放下心来。有一个阶段,小杨静忽然主动放弃了每天晚上半个小时的练琴,杨新祥夫妇不知道怎么回事,一问,没想到小杨静说:“数学老师最近教我们新课,我没有学透,我得把功课搞好了再搞音乐,所以要停几天练琴。”听到女儿这么说,杨新祥夫妇的心里更加欣慰了。
小杨静作曲的第一支歌,名叫《唱六一》,这首曲子是在爸爸的鼓励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杨新祥觉得曲子谱得不错,鼓励女儿把曲子投到音乐杂志发表。小杨静有些担心地说:“要是发表不了怎么办?”杨新祥说:“如果发表不了,说明我们还有差距。你还小,不能怕失败,只要把差距克服掉,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女儿写的歌曲会传遍大江南北的。”
没想到小杨静把歌曲投寄到广州的《小艺术家》杂志后,很快就发表了,并给她寄来了300元稿费。后来,小杨静所在的学校知道《唱六一》是本校学生杨静的作品后,还专门在学校庆“六一”演出中排练了这支歌,并安排小杨静领唱。看着那么多同学唱自己亲手谱写的歌曲,小杨静的心里别提多美了!
由于小杨静在作曲方面找到了成就感,她的干劲越来越大,平时连玩的时间都很少,就更谈不上去追星了。一天,杨新祥故意说:“程程(杨静的乳名),你整天想着学习和作曲,连玩的时间都不多,累不累啊?”小杨静想了想说:“当然也累,但我写成一支曲子,或者考出个好成绩,心里就会特别美,就会把累忘掉了。”杨新祥跟女儿开玩笑说:“我听说过两天有位歌星要来南通,我们去请她给你签个名好不好?”没想到小杨静说:“不去。追星真的没什么意思,我要好好学作曲,将来让那些大明星们都争着唱我写的歌,让明星把我当成更大的明星来追,那才有意义呢!”
见女儿在作曲方面很有兴趣,也没有影响到文化课学习,在杨静考上省重点中学南通中学后,杨新祥跟女儿商量说:“既然你对作曲很有兴趣,又有这方面的特长,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发展。”父女俩制定了一个目标:小杨静要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情况下,第一个学期创作4首以上的曲子,至少发表两首;第二个学期创作6首曲子,至少要发表3首。结果第一个学期,她就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歌曲7首,几乎每作一首曲子都能发表。
柳暗花明,女儿成了音乐小才女
外行人可能不知道,作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是需要灵感的,不然的话,你就会有劲使不上,再急也没用,为此,小杨静不知咬碎了多少支铅笔头。为了帮助女儿处理好学习与课余作曲的关系,杨新祥真是操碎了心。不管女儿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耐着性子跟女儿坐下来一起商量,从不武断地替女儿当家。当女儿创作没有灵感时,他就陪着女儿骑自行车去郊外野游,想办法启发她,直到她能有所感悟。在生活中,杨新祥不光是女儿的爸爸,更是女儿的朋友和老师,这也是小杨静成功的秘诀之一。
2003年春,“非典”来袭,看到广大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与病魔展开殊死的斗争,杨新祥对刚读初中二年级的女儿说:“一首真正好的歌,首先作者应该受到感动,然后才能感动别人。好的歌曲应该是发自肺腑的。现在,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冒着生命危险与疾病抗争,多么感人啊!你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小杨静觉得有道理。那些天,她时刻关注着抗击“非典”的情况,正好看到了北京著名的歌词作家刘志毅老师的两首歌词《白烛》和《白衣英雄》,小杨静只用一个晚上,就把这两首歌词谱上了曲子。其中《白烛》发表在北京的《音乐周报》,并被南通电视台录制播出,一时好评如潮。后来这首歌又在江苏省电视台的著名栏目《江风海韵》中播放。
通过几年的努力,小杨静已经先后谱曲800多首,发表或制作播出300多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儿童音乐》《音乐周报》《校园歌曲》等数十家音乐刊物都发表过她的作品。其中《队旗告诉我》入选《当代最受青少年喜爱的抒情歌曲选》和《新世纪校园新歌曲》,《谁家的小孩子》和《春姑娘来了》被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后在全国发行。小杨静与台湾国立大学教授陈大络先生合作的《和平统一颂》,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征歌中,获得优秀奖。几年来,杨静先后获得国内外30多个音乐作曲奖项。
2005年10月,杨静的歌曲《狐狸和葡萄》,成为北京音乐台校园原创歌曲征集活动的13首入围歌曲之一。2006年8月,歌曲《战士》获《扬子晚报》OPPO征歌曲比赛优秀奖,同时《杨静歌曲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虽然杨静已经开始备战高考,但她的《战士》一曲还是获得第十五届“北极星杯”全国词曲创作比赛银奖。2008年3月10日,杨静的《让我们一起成长》在央视《成长在线》中作为片尾曲播出,这也是杨静原创歌曲今年首次在央视播出。
更重要的是,杨静并没有因为音乐创作影响到文化课学习。她连续多年以全优成绩被评为“三好学生”。杨静多次表示,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特别是没有影响到文化课的学习,主要的功劳在爸爸。
由于出了名,国内数十位歌词作家主动跟杨静联系,希望跟她建立合作关系。2004年,她还成为北京娱乐空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年龄最小的签约音乐人。杨静还没高中毕业,就有国内外好几所大学音乐系主动跟她联系,希望她能到自己学校就读,有的表示可以免试,有的表示可以提供高额奖学金。
如今,杨静已经是南通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了,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全力备战今年的高考。说到将来的打算,杨静表示,她并不太想去读音乐学院,而是更愿意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读综合类大学,因为音乐学院教的主要是交响音乐,而她的爱好是流行音乐。她还说,她从来没有把作曲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只是当成课余爱好。她的愿望是大学毕业后去做记者,因为记者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接触到更多的人群。
相信已经长大的杨静今后不管做什么,凭着她的钻劲,还有父母的支持,都一定会成功的!
专家点评:
余伟(心理咨询师)
故事中杨静父母的做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家长借鉴:
1.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进行正确的引导。通常孩子对某一样东西或事情有兴趣或表现狂热的时候,既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期,我们称之为“教机”,即教育的机会。父母要把握这个机会,千万不要“围追堵截”,而是要将孩子的热情、激情疏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2.善用“目标管理法”。根据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制定目标,然后将一个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逐步实现,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3.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沟通的技巧极其重要。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父母可以使用“激将”法,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对于不自信的孩子,父母要经常以认可、鼓励为主,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被他人认可的快乐。
4.尊重孩子的选择,正确面对“名利”。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意义重大,身教胜于言传,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成为那样的人。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是人一生的财富。
湖北 150名音乐干部培训班充电
10月5日―9日,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湖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省音乐(创作、声乐表演、合唱指挥)高级培训班”在湖北省艺术馆音乐厅成功举行。
来自全省各地的群艺馆、音协会员、专业剧团、高等院校的150名音乐干部参加了培训。针对学员的实际,每天授课结束前安排半小时进行互动,学员提问,专家释疑。10月9日下午,还进行了现场音乐作品修改,方石、雷子明倾囊而授,点评修改了近50部作品。培训活动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赞扬。黄石音乐人柯德胜说:“作为基层青年音乐人,几天来,我感受到来自中国音乐届最有份量的声音,有缘与音乐名家相约武汉、畅享真诚,受益匪浅”。■刘娅
北京
8支欧美乐队11月普及电子爵士乐
首届北京国际电子爵士音乐节将于11月6日在中山音乐堂拉开序幕,在为期4天的演出中,将有来自法国、美国、英国、挪威的8支大牌爵士乐队演出,红手爵士乐队和窦唯的“不一定”乐队也将登台。
电子爵士乐对大部分人来说还很陌生,它在爵士乐原有的基础上不仅加入了各种电子音源,还利用了各种电子合成器帮助演奏。据主办方Eyesight Group集团负责人介绍,本次到京的乐队将涵盖电子爵士乐的各个流派,让北京观众充分认识这种新音乐类型。■易宁
意大利钢琴家北大奏名曲
应意大利使馆文化处邀请,意大利钢琴演奏大师乔万尼・维塔莱蒂将于11月2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独奏钢琴音乐会。
此次北京音乐会是维塔莱蒂中国巡演的重要一站,他将演奏贝多芬的两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第21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和《第23首f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及李斯特的名曲《唐璜幻想曲》,值得一提的是,维塔莱蒂大师还将为观众演奏19世纪末意大利天才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索尼的《卡门幻想曲》。这首钢琴曲取材于伟大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剧《卡门》,汇集了《卡门》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几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风格的旋律而写的幻想曲,是难得听到的钢琴佳作。
■一川
上海
欧亚钢琴培训支持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