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音乐作曲培训范文

音乐作曲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音乐作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音乐作曲培训

篇1

【初衷】

让孩子们听到当代的音乐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大师班学习和演出培训,为在中国建立一支集中西乐器为一体的当代室内乐团。说起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西门子基金会的负责人科丁表示,3年来,他一直想在中国寻找一支当代室内乐团,但是发现中国很难找到这样一支乐团,于是西门子基金会就找到中央音乐学院,开始了本项合作的培训计划。科丁表示,此举旨在推动中国当代室内乐的发展,而基金会对于本次项目的资助则是“长期的”。科丁称,过去每一个时代的音乐都有自己相对鲜明的风格,而1949年以后产生的当代作品,更多地体现着作曲家个人的色彩,这些作品需要有专门的乐团去演奏。“我们演奏这些现代音乐,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听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的音乐是什么样的,仅此而已。”

【特色】

中国乐器将纳入其中

这支未来将要成立的乐团是一支开放编制的室内乐团,除了常见的西方管弦乐器之外,还将包括琵琶、竹笛、古筝等中国乐器,人数大约在17至20人。将来依据不同曲目的要求,也会机动地进行人员调配。担任评委的德国现代室内乐团团长迪利表示,中国学生的演奏水平非常高,而且中国的民族乐器很有特色,此次将这些中国的传统乐器纳入进来,对于当代室内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奏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延伸和拓展。

该项目的中方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作曲家贾国平表示,未来中央音乐学院将和文化部合作开展中国当代室内乐作品的评选征集活动,此举一方面有利于为乐团征集作品,也同时能为中国的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品提供更多演奏的机会。

【前景】

乐团未成立已被预订

本次计划的工作单元分为三个阶段,将分别在今年的8月、11月和明年的3月举行三次大师班训练活动。最后一次大师班培训结束后,将举行乐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尽管乐团尚未真正成立,但是目前已经收到了萨尔斯堡音乐节、韩国的TongYong音乐节等多个音乐节的演出邀请。对此,科丁满怀信心地表示,这支中国特色的乐团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将来在世界乐坛中一定会独树一帜,而这也将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延伸阅读】

现代室内乐在德国:已经走进寻常百姓生活

对于国人来说,室内乐尚且停留在阳春白雪的小众阶层,更不要说现代室内乐了。而在欧洲,现代室内乐并非只承担着学术探讨和实验的功能,其创作和演奏已经相当普及。科丁介绍说,在德国,有许多专门从事现代室内乐演出的音乐厅。在慕尼黑等很多地方,几乎每天都能欣赏到现代室内乐的演出,大量的新锐作曲家的新作品都通过这个舞台展现出来。专门从事室内乐演出的团体也很普遍,德国现代室内乐团就是一支典型代表。该乐团成立30年来,演奏、收集和整理了大量20世纪以来的室内乐作品,被称作“现代音乐记忆库”。除了专业的音乐学院,有些高中就开始开设现代室内乐的课程。所以对于许多德国的观众来说,现代音乐作品已经走入他们的生活之中,现代室内乐作品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觉得深奥和枯燥。

篇2

活动的缘起――达创作教学之理 拓音乐交流之道

此次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是主办方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下简称“音乐学院”)加强国内外艺术交流、探索高层次学术研究、促进艺术教育改革及艺术创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准备和策划此次交流活动,目的不仅仅是加强两国音乐文化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开拓音乐学院的国际视野,通过与具有国际声望的音乐家的接触与沟通,推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发展,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国家级骨干音乐教师培训基地和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具有音乐学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完成了大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十五”期间获得国际、国内各种奖项22项,举办大型学术活动10余场。音乐学院利用其良好的学术传统、资源优势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了音乐学科方面的大量专业人才。

此次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正是音乐学院以创作和学术交流促进教学实践这一传统的延续和传承,是提升学院师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杨青教授所说:“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更要积极地催生艺术品的生产,因为创作是音乐事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音乐学院也有责任为国家培养现代音乐的创作型人才。”

此次来参加中韩学术交流活动的代表团,是韩国现代音乐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队伍,其中包括ISCM(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韩国委员长、韩国作曲家协会副理事长陈圭英,庆熙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禹东熙,TACM音乐总监、郑律成国际音乐节组织委员李镇宇,韩国大邱现代音乐节总监、Modern Ensemble(韩国现代乐团)总监金釉梨等作曲家。他们都是TACM(三位作曲家音乐联盟)的成员,该联盟因最初是由韩国三位作曲家发起创立而得名,目前已有包括欧洲在内的15位优秀作曲家加盟,是享誉世界的国际性音乐组织,因此系列活动是音乐学院一次高层次、高水准的跨国学术交流活动,而且双方的交流合作还将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心灵的震撼――音乐盛宴 匠心独具

4月21日晚,中韩作曲家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中韩作曲家作品音乐会在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

音乐会首先由韩国现代乐团演绎了韩国作曲家李镇宇教授的作品《为女高音和5位演奏员而作》、陈圭英教授的作品《归乡》、禹东熙教授的作品《SORI――为大提琴而作》和中国作曲家姚恒璐教授的作品《双磬》。随后,音乐学院乐队演奏了中国作曲家张大龙教授的《探戈》、尹铁良教授的作品《辞章四阕》、周雪石教授的《山韵》和胡艺芳博士的《菩萨蛮》。

这些作品吸收了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并大胆运用现代音乐元素,因此演出不同于以往音乐会的古典浪漫,而是富有想象、天马行空的视听效果。

整场音乐会演奏的曲目都是中韩两国作曲家近期创作的作品,其中有三首作曲家的作品是世界首演。两国作曲家们用各具特色的音乐语言,倾诉了内心的思绪,诠释了对现代音乐的理解。此外,两国作曲家共有的文化传统,还使这场音乐会既充满着古老的亚洲文化乐韵,又展现出当代东方音乐的崭新风貌。

交流的延续――借鉴和推广同行 传承与发展并重

除了交流音乐会,李镇宇、全商直、金釉梨等三位教授还为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李镇宇演讲的题目是《音乐的旅程》,他首先介绍了自己从事音乐创作的旅程,以及在学习现代音乐创作中,由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接受,再到慢慢被现代音乐所感动的过程,并用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了现代音乐的迷人魅力。接着,全商直在题为《我的作品世界》的讲座中,用高科技手段介绍音色搭配在创作中的作用,使学生们从视听两方面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最后,金釉梨教授简明直观地概括了现代作曲家们最通用的记谱法。

在“中韩作曲家现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上,与会的韩国作曲家认为,亚洲文化有别于欧洲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全盘接纳西洋音乐就会丧失本民族的文化个性,亚洲作曲家应立足民族传统和本国音乐特质,以包容的态度创作音乐,寻找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精髓。为了寻找这个同宗同源但已发展为各具特色的“文化”,两国的作曲家通过各自的新作和西洋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此次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两国作曲家希望将这种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关系长期延续下去,为确立亚洲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各自的贡献。

中国作曲家认为,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彼此借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两国地缘相近,两国民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音乐语言的交流使两国的作曲家更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通过此次的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等一系列学术活动,两国艺术家之间的深厚友谊必将延续下去,并且在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篇3

相对于西方来说,波兰文化一直有“东方”的隐喻,过去大部分波兰的文学、音乐和艺术等领域的创作者和作品,甚少进入西方“核心”的经典领域。波兰被视为西欧以外的“他者”,直到20世纪中叶才开始展开自己的声音。在过去的100年里,波兰涌现了一大批包括潘德列茨基在内举足轻重的作曲家,一个音乐大国跃然于欧洲版图之上。

在当代,波兰众多音乐家和艺术家开始意识到自己处于东西方交汇处正是自己的优势;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欧洲因为冷战而分裂出两大阵营,与西方当代音乐流派隔绝的波兰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反而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系统。潘德列茨基正是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波兰作曲家,他身上体现了那一代波兰音乐家开拓波兰音乐道路的鲜明痕迹。 德国音乐霸权与波兰的特殊道路

在20世纪上半叶,法国印象派、德奥“第二维也纳乐派”和俄国学派占据了西方当时大部分音乐舞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各种推陈出新的音乐理论在当时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传统发起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以阿诺德・勋伯格以及安东・韦伯等“第二维也纳乐派”为首的奥地利作曲家,对西欧音乐传统造成的冲击最大。“第二维也纳乐派”的“十二音阶”理论打破西方音乐中的“旋律”,逆反了任何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基调,以及音与音之间存在旋律线条的做法。这种创作方法产生出来的“无调性”音乐一度被音乐评论家乃至哲学家认为指出了未来音乐的革命道路,被视为“先锋派”作品。

二战结束后,“无调性”音乐一度在西欧确立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包括阿多诺在内的德国战后哲学与文化评论家认为,1945年之后的德国文化应该一律从零开始,“无调性”音乐成为了开拓新道路的方向。以西德达姆施塔特(Darmstadt)为主的各大西方院校作曲系一度把“十二音阶”手法奉为显学,其严格的作曲手法几乎成为了金科玉律。年轻作曲家要取得一定的地位,参加达姆施塔特的培训在当时成为了必修课。如何对待“十二音阶”成为了几乎所有20世纪下半页作曲家的一项课题。

尽管“十二音阶”把西方好几百年的音乐传统炸得粉碎,然而正是“十二音阶”有着严谨的创作规律,越来越多作曲家觉得一股新的教条主义正在形成;一些年轻作曲家对达姆施塔特一些老师“非十二音阶作品不批改”的态度甚至产生了反感。在另一边厢,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由于隔着“铁幕”,却形成另外一个文化环境。作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之一的波兰在战后成为苏联卫星国,政府在文化审美上跟随斯大林政权采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线,把现代派音乐定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直到斯大林死后“解冻时期”才慢慢放松对文化创作的控制。

生于1933年的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自小接受音乐教育,然而直到50年代的“解冻年代”,他才第一次听到西方的一些现代作品,比如他在1956年才第一次听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在那个与西方接触十分有限的年代,潘德列茨基本应该像其他波兰年轻人那样对有幸接触到西方最新文化创作潮流感到兴奋才对;的确,潘德列茨基的早期作品不少受到“十二音阶”手法的影响。然而随着“先锋派”的清规戒律越来越约束作曲家们的创作空间,潘德列茨基以及一众在20世纪活跃的波兰作曲家开始探寻“先锋派”以外的道路。

潘德列茨基曾经说过,有些作曲家“忘记了音乐本身”,而是在“编制符号”。这是他对“先锋派”的一种鲜明态度。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和20世纪下半叶波兰很多作曲家一样,选择的其中一条重要路径就是回归波兰民族传统,用现代的作曲手法展现波兰的声音。波兰北部山区对称工整的民间剪纸工艺成为比潘德列茨基大一辈的作曲家维尔托德・卢托斯瓦夫斯基的创作灵感,几何图形和抽象空间成为他探索音乐与宇宙哲理的重要来源;重新挖掘波兰16、17世纪的旋律,将之谱写成为“老波兰组曲”则是另外一位作曲家安德烈・帕努夫尼克的方向。这些重新挖掘波兰民族文化元素的路线得到了当时波兰政府的认可,同时也为世界音乐生活提供了西方“十二音阶”以外的大量作品宝库。 国家不幸诗家幸

要是跟潘德列茨基说“严肃音乐”,他会笑笑但是不表示认同。从他作品的数量和受欢迎程度看,有些乐评认为潘德列茨基已经越来越走大众化的路线,甚至在一些好莱坞商业恐怖片里,也可以听得到潘德列茨基的音乐。诚然,德语“严肃音乐”(ernste Musik)一词在20世纪初作为一些德国音乐理论家用来标榜自己的一种界定符号,与潘德列茨基的创作理念有所冲突。

在潘德列茨基看来,用音乐来探索人类的生存状态,拷问人性是自己作为作曲家的一个出发点。20世纪的波兰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外敌入侵和内部动乱不断。生于1933年的潘德列茨基见证了现代波兰最严酷的一页―纳粹德军就在他家窗户外大规模枪杀犹太人。他的音乐灵感取材于波兰乃至全世界在20世纪所经历的动荡历史和一幕幕惨烈的人道主义悲剧,而乐器则是他用来抒发人类声音的媒介。他的作品主题能够在现实世界找到来源,但是他不同于路易吉・诺诺这些西欧作曲家,鲜有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他的最著名作品之一《广岛受难者挽歌》用50多件乐器发出各种惊恐、颤抖、惊栗和的声音,与其说是反映广岛受难者的惨状,倒不如说是在探讨人类在高科技武器毁灭性打击下的死亡惨状。他的《波兰安魂曲》是为了纪念波兰历史上最惨烈的三个片段:卡廷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及80年代格但斯克港口示威工人被杀,然而任何对死亡有恐惧的人都不会愿意在晚上听到这部极其阴森恐怖作品的录音。

篇4

刚上小学三年级,

女儿就成了“追星族”

2000年春节后的一天傍晚,刚刚上班的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法院法官杨新祥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妻子在电话中带着哭腔焦急地说:“新祥,你赶快回来,我们的女儿杨静不见了……”杨新祥连忙赶回了家。他心想,女儿是个刚刚10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平时非常乖巧,现在寒假还没有结束,她能跑哪儿去呢?

回到家后,杨新祥问清了情况,没有任何人批评过女儿,只好先挨个打亲戚家的电话,看女儿是不是串亲戚去了。然后又打女儿老师和同学家的电话,结果都不知道她的去向。不过,杨新祥得到了一个消息:有位名气很大的南通籍女明星回老家过年,当天在电视台做一个节目,杨静有几个同学去找那位明星签名去了。

女儿非常喜欢音乐,她会不会也和那些孩子一样追星去了呢?想到这儿,两口子连忙赶往电视台……

杨静1990年7月出生,她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杨新祥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胎教,没事时就给她放英语或音乐磁带。杨新祥担心孩子隔着妈妈的肚皮听不清楚,就经常拎着便携式收录机,把喇叭贴在妻子的肚皮上。

没想到这个举动引发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胎儿6个月后,只要杨新祥放音乐,就会引起妻子的胎动,他把喇叭移到妻子肚皮上的什么位置,那个地方就会鼓起来。杨新祥高兴地对妻子说:“看来孩子是个天才,听到音乐就有了反应,将来说不定还是个音乐家呢!”妻子说:“我不指望孩子是什么天才,只要他能成才就行。”

孩子出生后,是个可爱的女儿。杨新祥夫妇都非常高兴,因为孩子在妻子的肚子里时,听到音乐就不老实,杨新祥希望女儿将来能安安静静地静下心来学习,所以给女儿起名叫杨静。

然而,孩子的成长却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小杨静一两岁的时候,如果有什么事情惹恼了她,就会扯着嗓子拼命地哭,不管怎么哄都止不住。有一次杨新祥被女儿哭烦了,干脆放起了音乐,心想:看你跟歌唱家谁的嗓门大!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小杨静戛然止住了哭声,然后睁大眼睛四处寻找着什么。杨新祥刚把音乐关掉,女儿就又哭了起来。他吃惊地对妻子说:“看来,女儿好像真的对音乐特别敏感。”妻子有些担心地说:“都怪你当初胎教搞得太过了,如果孩子将来因为太喜欢音乐而耽误了学习,我可饶不了你!”杨新祥说:“其实,爱好音乐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影响她的文化课学习!”

在小杨静一岁左右的时候,杨新祥就开始教她识字了。他的育儿方法很特别,就是把一些写着名字的小动物图片扔在地上,然后说出一个名字,让女儿到图片中去找。如果让女儿找小狗的图片她却找了张兔子的,他就会说:“女儿,我让你找的是小狗,但你找的怎么是小兔子?快去看看小狗躲哪儿去了。”就是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小杨静不到两岁的时候,就能认识200多个汉字、50多个英语单词,并会背十多首古诗了。

每当女儿学习累了,表现出不耐烦的时候,杨新祥就会给她放音乐。而只要一放音乐,小杨静就会马上静下来,侧着耳朵仔细聆听。更让杨新祥吃惊的是,很多孩子两岁左右连话都说不全,女儿没有任何人教她,竟然跟着录音机学会了唱歌,唱起来有板有眼,一点儿也不跑调。发现女儿在音乐方面的确有天赋后,杨新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女儿,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是允许她看半个小时的综艺节目。没想到这样一来,小杨静竟然真的喜欢上了音乐,并成了个小追星族。上小学后,她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明星的照片贴在自己房间里,案头也经常会冒出一些歌星的磁带和光盘。妻子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几次强行没收了那些东西,但旧的刚没收,新的又来了。小杨静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把她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张明星照片给没收了,气得女儿好几天没理她,直嚷嚷那是她的偶像。

现在,又有明星在电视台做节目,女儿会不会也跟着去追星了呢?可她还是个刚刚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才10岁啊!

正确引导,音乐无罪学作曲

杨新祥和妻子还没有赶到电视台,就在路上迎面遇到了女儿。小杨静当时激动地举着手里的小本子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我得到明星的签名啦!”看着女儿冻得通红的小手和小脸,还有她手上那鬼画符一样的明星签名,杨新祥夫妇又生气又心疼,一时哭笑不得。妻子抬手要打女儿,被杨新祥拦下了。

当天晚上,等女儿睡下,妻子对杨新祥说:“我担心的事终于出现了,现在孩子成了追星族,肯定会影响到学习,你说怎么办?”

杨新祥也意识到了问题很严重,他想了想说:“女儿还在你的肚子里时,就对音乐特别敏感,这说明她在这方面有天赋。孩子有爱好,靠打骂来纠正是错误的,强行没收她的东西效果也不怎么样,我看关键是如何引导。其实,音乐本身是无罪的,如果不影响学习,有这样一个爱好未必是什么坏事。”妻子说:“可她还是个孩子,能把握好这个度吗?”杨新祥说:“孩子把握不好,我们可以帮她啊!”

第二天晚上,和往常一样,杨新祥和女儿一起看完新闻联播后,又看起了央视的一个综艺节目。见有明星在舞台上表演,杨新祥对女儿说:“女儿,你知道吗,这几位明星都是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呢!”小杨静马上说:“那我长大后,也去考音乐学院。”杨新祥适时教育女儿说:“好啊,爸爸支持你长大去当音乐家。不过,想当音乐家,你首先必须学好文化课,更重要的是,想当音乐家,并不是追星能够实现的,所以你们现在去追要明星签名其实没有意义,签名并不能让你跟明星一样唱出好歌来啊!”

小杨静有些不明白地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杨新祥说:“学唱歌首先要学会谱曲,那些歌手都是根据作曲家写的曲子演唱的。”杨静说:“那我就学习谱曲,将来去当个音乐家,一定比唱歌还有成就感!”杨新祥说:“我可以让你去学作曲,但你得保证不能影响到学习。”小杨静抱着爸爸的胳膊一边摇晃一边撒着娇说:“爸爸你就放心吧!”于是杨新祥马上答应女儿,抽空带她去报一个音乐培训班。

杨新祥跟妻子商量后,很快就给女儿报了个电子琴培训班。没想到小杨静对音乐特别有兴趣,只要是练琴,弹多久她都不叫苦叫累。在学电子琴的过程中,小杨静接触到了简谱和五线谱,还有大量的优秀曲目,这样一来,她更加喜爱音乐了。

一天放学后,小杨静来到电子琴班,见老师没来,随手就胡乱弹了一段旋律,没想到恰巧被刚到门口的老师听到了。老师觉得旋律很陌生,就问她弹的是什么,小杨静说:“什么也不是,是我自己胡乱弹的。”

晚上杨新祥来接女儿的时候,老师对他说:“你的女儿不简单,如果将来她能在作曲方面发展,一定会做出成绩来。”然后老师把刚才的事情学了一遍。在放学的路上,见女儿并没有因为学琴影响到学习,杨新祥就问女儿想不想学作曲。小杨静说:“想啊,只要是与音乐有关的事情,我都喜欢。”于是父女俩商量决定,再报一个作曲培训班。

没想到学作曲的孩子年龄都在十几岁,人家见小杨静年龄太小,不愿意收她。杨新祥急了,让女儿把那天在电子琴班胡乱弹的曲子弹了一遍,结果一下子把老师惊呆了。作曲老师把另外几位老师叫了过来,因为当时正值夏天,老师给小杨静出了个“知了”的命题,让她现场发挥哼唱一下自己想象的旋律,结果小杨静的出色表现再次博得满堂喝彩,于是老师破格收下了她。

在第一个学期的歌曲创作学习过程中,小杨静就掌握了作曲的基本技巧,也能把自己想到的好乐句用谱子记下,于是杨新祥开始鼓励女儿学谱曲。

妻子见这对父女干劲十足,再次担心起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来。经过向学校老师了解,老师说小杨静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排在前三名,妈妈这才放下心来。有一个阶段,小杨静忽然主动放弃了每天晚上半个小时的练琴,杨新祥夫妇不知道怎么回事,一问,没想到小杨静说:“数学老师最近教我们新课,我没有学透,我得把功课搞好了再搞音乐,所以要停几天练琴。”听到女儿这么说,杨新祥夫妇的心里更加欣慰了。

小杨静作曲的第一支歌,名叫《唱六一》,这首曲子是在爸爸的鼓励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杨新祥觉得曲子谱得不错,鼓励女儿把曲子投到音乐杂志发表。小杨静有些担心地说:“要是发表不了怎么办?”杨新祥说:“如果发表不了,说明我们还有差距。你还小,不能怕失败,只要把差距克服掉,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女儿写的歌曲会传遍大江南北的。”

没想到小杨静把歌曲投寄到广州的《小艺术家》杂志后,很快就发表了,并给她寄来了300元稿费。后来,小杨静所在的学校知道《唱六一》是本校学生杨静的作品后,还专门在学校庆“六一”演出中排练了这支歌,并安排小杨静领唱。看着那么多同学唱自己亲手谱写的歌曲,小杨静的心里别提多美了!

由于小杨静在作曲方面找到了成就感,她的干劲越来越大,平时连玩的时间都很少,就更谈不上去追星了。一天,杨新祥故意说:“程程(杨静的乳名),你整天想着学习和作曲,连玩的时间都不多,累不累啊?”小杨静想了想说:“当然也累,但我写成一支曲子,或者考出个好成绩,心里就会特别美,就会把累忘掉了。”杨新祥跟女儿开玩笑说:“我听说过两天有位歌星要来南通,我们去请她给你签个名好不好?”没想到小杨静说:“不去。追星真的没什么意思,我要好好学作曲,将来让那些大明星们都争着唱我写的歌,让明星把我当成更大的明星来追,那才有意义呢!”

见女儿在作曲方面很有兴趣,也没有影响到文化课学习,在杨静考上省重点中学南通中学后,杨新祥跟女儿商量说:“既然你对作曲很有兴趣,又有这方面的特长,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发展。”父女俩制定了一个目标:小杨静要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情况下,第一个学期创作4首以上的曲子,至少发表两首;第二个学期创作6首曲子,至少要发表3首。结果第一个学期,她就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歌曲7首,几乎每作一首曲子都能发表。

柳暗花明,女儿成了音乐小才女

外行人可能不知道,作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是需要灵感的,不然的话,你就会有劲使不上,再急也没用,为此,小杨静不知咬碎了多少支铅笔头。为了帮助女儿处理好学习与课余作曲的关系,杨新祥真是操碎了心。不管女儿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耐着性子跟女儿坐下来一起商量,从不武断地替女儿当家。当女儿创作没有灵感时,他就陪着女儿骑自行车去郊外野游,想办法启发她,直到她能有所感悟。在生活中,杨新祥不光是女儿的爸爸,更是女儿的朋友和老师,这也是小杨静成功的秘诀之一。

2003年春,“非典”来袭,看到广大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与病魔展开殊死的斗争,杨新祥对刚读初中二年级的女儿说:“一首真正好的歌,首先作者应该受到感动,然后才能感动别人。好的歌曲应该是发自肺腑的。现在,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冒着生命危险与疾病抗争,多么感人啊!你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小杨静觉得有道理。那些天,她时刻关注着抗击“非典”的情况,正好看到了北京著名的歌词作家刘志毅老师的两首歌词《白烛》和《白衣英雄》,小杨静只用一个晚上,就把这两首歌词谱上了曲子。其中《白烛》发表在北京的《音乐周报》,并被南通电视台录制播出,一时好评如潮。后来这首歌又在江苏省电视台的著名栏目《江风海韵》中播放。

通过几年的努力,小杨静已经先后谱曲800多首,发表或制作播出300多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儿童音乐》《音乐周报》《校园歌曲》等数十家音乐刊物都发表过她的作品。其中《队旗告诉我》入选《当代最受青少年喜爱的抒情歌曲选》和《新世纪校园新歌曲》,《谁家的小孩子》和《春姑娘来了》被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后在全国发行。小杨静与台湾国立大学教授陈大络先生合作的《和平统一颂》,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征歌中,获得优秀奖。几年来,杨静先后获得国内外30多个音乐作曲奖项。

2005年10月,杨静的歌曲《狐狸和葡萄》,成为北京音乐台校园原创歌曲征集活动的13首入围歌曲之一。2006年8月,歌曲《战士》获《扬子晚报》OPPO征歌曲比赛优秀奖,同时《杨静歌曲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虽然杨静已经开始备战高考,但她的《战士》一曲还是获得第十五届“北极星杯”全国词曲创作比赛银奖。2008年3月10日,杨静的《让我们一起成长》在央视《成长在线》中作为片尾曲播出,这也是杨静原创歌曲今年首次在央视播出。

更重要的是,杨静并没有因为音乐创作影响到文化课学习。她连续多年以全优成绩被评为“三好学生”。杨静多次表示,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特别是没有影响到文化课的学习,主要的功劳在爸爸。

由于出了名,国内数十位歌词作家主动跟杨静联系,希望跟她建立合作关系。2004年,她还成为北京娱乐空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年龄最小的签约音乐人。杨静还没高中毕业,就有国内外好几所大学音乐系主动跟她联系,希望她能到自己学校就读,有的表示可以免试,有的表示可以提供高额奖学金。

如今,杨静已经是南通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了,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全力备战今年的高考。说到将来的打算,杨静表示,她并不太想去读音乐学院,而是更愿意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读综合类大学,因为音乐学院教的主要是交响音乐,而她的爱好是流行音乐。她还说,她从来没有把作曲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只是当成课余爱好。她的愿望是大学毕业后去做记者,因为记者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接触到更多的人群。

相信已经长大的杨静今后不管做什么,凭着她的钻劲,还有父母的支持,都一定会成功的!

专家点评:

余伟(心理咨询师)

故事中杨静父母的做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家长借鉴:

1.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进行正确的引导。通常孩子对某一样东西或事情有兴趣或表现狂热的时候,既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期,我们称之为“教机”,即教育的机会。父母要把握这个机会,千万不要“围追堵截”,而是要将孩子的热情、激情疏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2.善用“目标管理法”。根据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制定目标,然后将一个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逐步实现,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3.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沟通的技巧极其重要。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父母可以使用“激将”法,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对于不自信的孩子,父母要经常以认可、鼓励为主,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被他人认可的快乐。

4.尊重孩子的选择,正确面对“名利”。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意义重大,身教胜于言传,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成为那样的人。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是人一生的财富。

篇5

湖北 150名音乐干部培训班充电

10月5日―9日,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湖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省音乐(创作、声乐表演、合唱指挥)高级培训班”在湖北省艺术馆音乐厅成功举行。

来自全省各地的群艺馆、音协会员、专业剧团、高等院校的150名音乐干部参加了培训。针对学员的实际,每天授课结束前安排半小时进行互动,学员提问,专家释疑。10月9日下午,还进行了现场音乐作品修改,方石、雷子明倾囊而授,点评修改了近50部作品。培训活动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赞扬。黄石音乐人柯德胜说:“作为基层青年音乐人,几天来,我感受到来自中国音乐届最有份量的声音,有缘与音乐名家相约武汉、畅享真诚,受益匪浅”。■刘娅

北京

8支欧美乐队11月普及电子爵士乐

首届北京国际电子爵士音乐节将于11月6日在中山音乐堂拉开序幕,在为期4天的演出中,将有来自法国、美国、英国、挪威的8支大牌爵士乐队演出,红手爵士乐队和窦唯的“不一定”乐队也将登台。

电子爵士乐对大部分人来说还很陌生,它在爵士乐原有的基础上不仅加入了各种电子音源,还利用了各种电子合成器帮助演奏。据主办方Eyesight Group集团负责人介绍,本次到京的乐队将涵盖电子爵士乐的各个流派,让北京观众充分认识这种新音乐类型。■易宁

意大利钢琴家北大奏名曲

应意大利使馆文化处邀请,意大利钢琴演奏大师乔万尼・维塔莱蒂将于11月2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独奏钢琴音乐会。

此次北京音乐会是维塔莱蒂中国巡演的重要一站,他将演奏贝多芬的两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第21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和《第23首f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及李斯特的名曲《唐璜幻想曲》,值得一提的是,维塔莱蒂大师还将为观众演奏19世纪末意大利天才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索尼的《卡门幻想曲》。这首钢琴曲取材于伟大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剧《卡门》,汇集了《卡门》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几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风格的旋律而写的幻想曲,是难得听到的钢琴佳作。

■一川

上海

欧亚钢琴培训支持经销商

篇6

上个月,我在成都一场民族音乐会上,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那是在成都娇子音乐厅“花舞盛世”民族音乐会的演出现场,一位年轻的女演奏者有些忙。演出的开场她先用古筝与大家合奏了《茉莉花》;到了《望乡情》的时候,又坐在了箜篌面前,与另一位老师合奏;而在下半场的时候她又出现在竖琴前,与大家一起合奏了《秋江花月夜》。一人演奏三种乐器,让不少观众注意到了她。

演出结束后我了解到,这位演奏者叫段银莹,是四川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教授古筝。此次演出是受成都民族乐团之邀,第一次在成都将民族音乐会以室内乐形式呈现。我对于舞台上出现的一些从未见过的民族乐器也感到很新奇。“笙歌鼎沸”“夜夜笙歌”这些成语倒是听过,但笙却是第一次见,并且笙还有高音笙、低音笙好几种。

这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当下大众对民乐的了解――“我知道这是我们的民族乐器,但不了解也不熟悉”。据人民日报,2013年中国的文艺演出市场,民族音乐份额仅占1%。全国各地的民乐表演团体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与各种西洋乐器、流行音乐、演唱会、音乐节共存的民乐,在今天的发展如何呢?

冲击

“花舞盛世”民族音乐会结束的第二天,成都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黄维志发了一条微博:“民族室内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成都民族乐团首支韶琴乐队亮相。”他也是这支韶琴乐队的组织者。

一谈起民乐乐器,大部分人想到都是古筝、二胡、琵琶,但中国的民族乐器之多,远不止我们能想到的这些。一些历史非常悠久的乐器仍流传至今,比如笙;还有一些新的民族乐器不断出现,比如韶琴。韶琴是二胡演奏家高韶青在上世纪90年明的一种乐器,是在传统二胡的基础上改良的,改良后的韶琴扩大了二胡的音量,并突破了音域宽度。

韶琴的出现,似乎能让我们一窥民族乐器的改革。

自西洋乐器进入中国,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受到了一定冲击。这种冲击首先表现在听众市场,就像电影《百鸟朝凤》的最后,家里有红白喜事更喜欢请着装整齐洋气的西洋乐队,唢呐最终被西洋管弦乐所取代。

民乐圈里有种说法,“中国的一些民族乐器存在先天不足”。

真是这样吗?“民乐的管乐是竹子做的,它跟铜管出来的声音不一样,它的声音没那么大,也没那么好听,如果演奏员水平不高,控制力不好,就容易吵。”黄维志说。

成都民族乐团在“花舞盛世”的演出里低音部分用的是大提琴,但大提琴本身是西洋乐器。用西方的低音乐器来演奏民乐中的低音部分是现行民乐表演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黄维志说,“民乐的低音最难解决。民族乐器也有低音,用拉阮或者革胡,但革胡声音的个性化太强了,虽然改革了多年,乐手还是钟情于大提琴。”

“虽然大提琴、贝司一直作为低音声部存在,但其无论是造型,还是音色融合性,仍存在c民族乐团不协调的状况。” 四川音乐学院乐器研究所教授陈泽在谈民族乐器改革时曾说。

作品

在“花舞盛世”的节目单上,《茉莉花》是演奏的第一首曲目。纵观整个节目单,大多数都是比较熟悉的曲目。这是否说明,这些年民乐的新作品相对较少?

“其实民族音乐的作品不是没有,新作品还挺多,只是你们没听到。”段银莹说,民乐在面向大众市场演出的时候,一般最多演奏一首或者两首新作品。“观众喜欢听熟悉的、耳熟能详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多些,他们才会愿意听。”

新作品演出机会不多,经典作品重复演奏,就形成了所谓的“老三篇”。这样的情况不仅存在在民乐当中,也存在在西洋的交响乐当中。

“交响乐不见得比民乐情况要好,交响乐也存在把经典拿来一遍又一遍演出的问题。”段银莹指出。而“老三篇”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音乐会的市场不佳。

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演唱会及音乐节票房收入从 21.36 亿元增长到 31.80 亿元,而2016年一年,全国光音乐节就举办了200多场。

“在音乐演出市场最受欢迎的还是流行乐,中国老百姓没有形成听音乐会的习惯。”段银莹说,“音乐会的门票都没有流行音乐好卖。音乐会的票价也不便宜,来听的人大部分是学这个的,你让别人来听,他要么说听不懂,要么说我还不如听演唱会。”

除此之外,黄维志认为,“民乐的演奏家不缺,缺的是民乐的作曲家”的情况依然存在。

“学作曲的写交响乐很快,但写民乐却很难。”黄维志说。据了解,目前国内音乐学院的学生学习音乐是建立在西方音乐的学习体系之上的,作曲接受的也是西方音乐的作曲方法。而民乐的作曲很考作曲家。民乐作曲必须要深入了解这个乐器,还需了解每个民族乐器的特性与搭配。

而中国民族乐器之多,各种乐器音色之特殊,功能之繁杂,都加大了民乐的作曲难度,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现在优秀的民乐作品不多。

缺人

我问段银莹为什么当晚一人要演奏三种乐器,回答是成都民族乐团只有古筝老师,而没有箜篌和竖琴老师。

成都民族乐团是事业单位,乐团成员进来都需要编制,但空的编制并不多,目前只有30多人,一般一个民乐团的编制应该是60人左右。“外面的人想进来,我们也需要人,但没有编制,就不行。”黄维志说,“上一次进人还是2007年。”

因为人数不足,乐团在演出的时候缺人情况严重。

“每次搞一个大型音乐会,都要借20多人。比如二胡,一个大型音乐会一般需要二胡18个,中胡6个,高胡6到8个,我们哪有那么多人?”黄维志说。

乐团的唢呐部分目前还无法独奏。跟唢呐情况相似的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特殊乐器,比如彝族的月琴,羌族的羌笛。

同时,成都民族乐团的打击乐声部和低音声部是和交响乐团共用的,所以民族乐团和交响乐团没有办法同时排练,只能轮流排练和演出。

缺人的另一形式表现在培训市场和冷门民族乐器专业的招生上。黄维志办公桌对面坐着的是民乐团的副队长李黎,李黎是笙演奏家,也是“花舞盛世”音乐会上笙四重奏的组织人。

笙算民族乐器的冷门乐器。李黎表示,自己演奏的笙在培训市场培训很少,在音乐学院教学中,自愿报考的人也很少,“基本是学校为了保护这个专业,需要这个音色,来动员学生和家长学习笙”。

李黎还参与了地方乐器考级的评审工作。他指出,在考级市场,民族乐器还是比不上西洋乐器,“民族乐器最多占4成”。

探索

与笙不同,段银莹教授的古筝这些年却发展迅速。

二十年前,段银莹自己学古筝时,古筝也很冷门。段银莹受爸爸吹笛的影响,接触的乐器是民族乐器。但当时同龄人大多学西洋乐器,“大多数学钢琴或小提琴,只有偶尔几个同学在学古筝。进入川音学习后,当时同年级的有二十几个人学钢琴,而学古筝的只有4个”。

但现在古筝已经是飞速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国已经有超过500多万的人在学习古筝。而成都学古筝的人数全国第一。在全国的艺术院校中,古筝均是最大的民族器乐专业,学生人数也最多。“民乐系七八十个人里差不多就有三四十人在学古筝。”段银莹说。

古筝热也跟近年来的国学热有关。“许多对国学感兴趣的人对民乐都感兴趣。”段银莹说。

成都民族乐团也在不断尝试新形式来扩大民乐的市场和影响力。

“室内乐就是民族乐团创新的一种新形式。”黄维志说。在结束的“花舞盛世”音乐会上,除了民乐第一次以室内乐形式呈现,还有韶琴四重奏、笙四重奏,都是首次亮相。黄维志表示,民乐要走出当前困境必须要有小队伍。“只要有小队伍,你不管是去国内还是国外演出,邀请的单位都承受得起。如果你只演大型的音乐会,邀请的单位考虑成本很难承受下来。”黄维志说,“另外也要培养知名的演奏家,一个乐团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奏家,民乐的影响力也能扩大。”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的共识是民族音乐一定要有作品。而民乐的作曲近年来已经有所突破。一些青年民乐作曲家多是学民乐乐器出身,突破了老一辈民乐作曲家的中规中矩,已经扩大了民族音乐的影响。

篇7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 普通高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普通高校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例越来越大,普通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才能更适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整个转型过程的关键之一。“作曲理论与应用”团队依据滨州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应用型教学过程中把本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建立了以电脑音乐制作应用型课程为依托,以作曲理论“四大件”为理论基础的音乐专业应用型教学团队。这个团队主持的课程群“作曲理论与应用”,在区域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先后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群、精品课程群、推选省级精品课程群。

一、构建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应用型教学团队教育模式的目标在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精神为灵魂,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及岗位群并适应其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一线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其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①。“对于这样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首先需要实现的是由知识本文的教育模式逐渐改变为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且突出对能力培养的模式”。在这样的教育模式当中,都要以对人才能力的培养为关键所在,教育的内容选取、形式制定、教学实施等都要体验这个关键所在。最终实现一般教育――专业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流程,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让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与理论知识互相渗透、交互,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积极通过课程整合、改革等方式,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道路,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教学才变得更“活”,培养的学生踏入社会才更有“用”。为达到此教育目的,构建一支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摆在我们面前。滨州学院音乐系的“作曲理论与应用”教学团队,通过对作曲理论系列课程的改革,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音乐学专业(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搭建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型教学平台。

在这个体系中增加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电脑音乐制作体系,通过电脑音乐制作这一应用型核心课程,让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提高音乐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作曲理论在实践创作中的灵活运用能力。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团队培养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只有钢琴声音的弊端,也解决了有些课程的“无声”教学状况。利用MIDI技术创建虚拟乐队,一个学生就可以实现从无声到有声、从乐谱到音响的转换。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使用不仅为理论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音响效果,也使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教学作用充分发挥,最终达到应用型教学团队的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教学团队整合的优势

教学团队要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之外,必须使得这个教学团队成员拥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只有拥有这样资质的教师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团队成员。因此应用型教学团队比传统型教学团队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相关专业教师重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加完整统一。应用型教学团队不仅对实用的基础理论、丰厚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运用能力,并且教学方法和治学观念都从实用性与实际性出发。这样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些只进行理论学习的“纸上谈兵”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让学生的学习从实用与实际出发,也使得教学团队的教育模式更加与时俱进。

第二,集中教学团队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地域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教学团队的成员都应该对其专业实践有一定的经历与经验。成员不仅具有教学能力,还要具有与实际行业系统的实践经历与渠道。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进入他们学习的行业,如果教学团队成员没有对专业行业实际发展的判断以及亲身的体验,会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不完整,培养的学生不能够全面了解今后所面对的行业。所以,应用型教学团队使得教育与社会的距离缩短,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艰难状况,凸显应用型教学团队优化整合后的优势。

第三,整合后的应用型教学团队,能集中贯彻教育教学中的务实精神。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对千变万化的社会情况、专业实际生产中的创新、行业领域中的最新前沿成果有完整的把握。只有这样获知与时俱进的教学信息,才可以不断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习内容落后于实际专业知识的尴尬局面。

三、应用型教学团队的构建策略

1.师资力量整合

作为应用型教学团队的成员结构,不能按照传统教学团队凭借教师的学历、教学资历进行分配组合。虽然这样的结构具有学科的特征,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无法全面完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的。

应用型教学团队的成员,不仅要有优秀的教学资历,并且部分成员必须是在其专业领域中有所建树。为了保持团队对行业内最新动向的把握,还要通过对教学进行适时调整以求达到教学内容的常新,实施“学校培养――社会需求――教学探索”三方面互相渗透、扶持与交流的培养模式。教学与实际社会需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团队成员分配更加合理,整体水平提高更快。为青年教师提高创造条件,让青年骨干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大学、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再学习。从而使得教师形成应用型人才的治学理念,提升非传统型教学模式下教学应用能力。督促专业教师获取专业、职业资格,最终形成“订单培养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滨州学院音乐系的“作曲理论与应用”团队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模式,实现了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换;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者转变。学校统筹安排教师的进修访学、课程培训、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五年来,先后有8位骨干教师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多人次到国外、我国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6人次参加国家教育部教育司组织的师资培训;15人次参加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课程教师全员培训;45 周岁以下的10名教师参加了为期半年的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15名教师获得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合格证书;6名教师获得了高级录音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在实现音乐专业应用型教学团队转型的大潮中,踏踏实实向前迈了一大步。

对于师资队伍的建立,滨州学院音乐系按照课程建设要求,课程结构重组带动了师资队伍结构重组,按照整合优化原则采取了以下措施:

(1)师资力量统一调配。把专、兼职教师按照其自身学科专业背景和教学实际需要,在课程群内统一分配至各课程组,使各课程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

(2)加强教师知识结构重组。近几年新进的年轻教师,专业各不相同,专业技能与理论基础侧重不同。对此,要求全部通过自学或听课方式,弥补作曲理论的不足。

(3)推动教师对课程群内各门课程融会贯通。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各门课程的教师互相听课,共同评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使各门课程在本系列课程之内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借助学校“柔性人才引进”的政策,先后聘任山东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相关专业教授参与课程建设,特邀滨州电视台一级作曲指导学生艺术实践,进一步加强了师资力量。

2.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实训环节教学

首先把原来的作曲理论“四大件”必修课程改设为作曲理论“四大件”为基础的理论课程加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电脑音乐制作,形成“4+1应用型教学课程群”,推广实验室建设机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实验科研与教育利用最大化。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实验室专业性建设,最大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扩大实验室开放时间,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1)有效提高实训设备质量与教学环境的改善

目前,作曲理论与应用课程组拥有充足的教学资源:2个标准MIDI教室、2个标准电钢琴教室、1个录音棚、1台24路雅马哈数字调音台、2台24路声艺模拟调音台、1个五百人音乐厅、1个千人会堂、61键标准MIDI键盘80台、音源82块、外置音频工作站80台、专业监听耳机82副;教师用88键标准MIDI键盘2台、高级音源6块(包括采样软件)、外置高级音频工作站2台、专业监听音箱2对、局域网交换机2台、局域网教学软件若干、教学用专业软件百余套,相关设备及场地配备齐全、完整。可以进行音乐制作、录音制作、音乐编辑、乐谱排版制作等课程的实训,让广大学生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并能协助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图书资料室购置了相关的专业参考书籍及相关的作曲软件供师生借阅,实验室网络畅通,可以免费查阅和下载相关文献资料,满足了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的需要。

(2)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充分利用

课程组注重与各文艺团体、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学校、文化馆等相关单位密切联系,广泛建立了教、学、做结合,互惠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滨州市电视台、歌舞团、艺术馆、厂矿工会、滨州市各中小学等大批实习基地,有力地支持了教、学、做结合项目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开拓符合当地文化发展的实践教学

教学团队通过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活动比重,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具针对性与弹性。不断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对教学设计、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建立质量标准化管理控制措施,不断开拓符合当地文化发展的实践性教学。

作曲理论与应用课程组先后与滨州市群众艺术馆、歌舞团、吕剧团、教委等单位合作,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学生通过实训,体验工作角色,熟悉社会需求,完成对自身就业岗位的定位。通过对学生实践、实训的指导,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近五年来,为滨州电视台各种演出活动制作音乐作品50余部,其中根据“孙武思想”创作的舞蹈《习兵阵》等作品在CCTV-3、CCTV-11、山东电视台播出;骨干教师带领学生为当地两会的网络直播,提供音频等技术支持;为“与光明同行――庆祝滨州供电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大型企业文化艺术活动担任音乐统筹、音乐制作、音响设计与现场扩声工作;为滨州市各类中、小学合唱比赛担任艺术指导与伴奏音乐制作。通过实践平台,从宏观上规划实践基地的规模,更加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微观上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

结语

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现阶段教育方针中重要的议题之一,每一所高校都有义务和责任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建立一个或多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组织多个应用型教学团队,最大化利用高校现有资源,促进师资与其他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多所高校联合机制,教学与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发展。

注释:

①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参考文献:

[1]曾志,李天玉.浅谈应用型本科法学类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

[2]刘家保,陆一南.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篇8

李博禅1992年出生在北京,母亲是舞蹈教师,父亲从事美术设计工作。5岁开始,他开始跟随教授过自己母亲的一位老教师学习钢琴。除了艺术基因,父母身上的创作基因也遗传给了李博禅,小时候,他经常在钢琴上自编自创一些小曲子,用音乐来讲故事,表达内心的感受。父母也经常带他到各地去旅行采风,让他开阔眼界,丰富内心世界。8岁时,他报名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的“音基”考级培训班,教视唱练耳的老师说他听觉和乐感很好,建议他朝专业方向发展。小学毕业时,他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母亲也为此放弃舞蹈教师的工作全心陪读。当时以他的条件可以考钢琴或者作曲专业,可是天生喜爱创造的他最终选择了作曲专业,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附中录取。

考入附中时,李博禅才12岁,对于什么是作曲还很懵懂,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凭借内心那股强烈的创作欲望写曲子。从艺术歌曲、钢琴独奏曲到二重奏、三重奏,再到管弦乐,编制越来越大,作品也从校园走向世界乐坛,13岁便获得美国芝加哥国际作曲比赛特别奖,14岁创作的音乐剧《玫瑰刺》在附中音乐厅首演,15岁受邀前往巴黎参加中法当代音乐节,16岁获得意大利伊贝拉国际作曲比赛杰出作品奖,17岁获得美国JLC国际奖学金作曲比赛第一名,18岁荣获奥地利G.K金钥匙国际作曲比赛高级组第一名。李博禅成为当时荣获最多国际作曲比赛奖项的中学生,也是我国年龄最小的国际作曲比赛获奖者之一。由于成绩突出、发展全面,2010年他被保送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5年后再度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习任何东西,都会经历一个非常苦的阶段,作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如果不是出于热爱,没有那么强烈的创作欲望,学起来会觉得很苦。一定要对它充满热情和兴趣,这样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回想初学作曲的经历,李博禅不无感慨,“初中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只是通过听大量的音乐、分析作品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从单纯的模仿开始。直到高中以后,差不多18岁前后,才开始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那时,我不断地参加各种比赛,也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激励,有目标,前进的脚步就会更有动力。”

虽然整个初中阶段李博禅一直都在寻找,但他认为这个过程非常重要,“那时候可能并没有写出什么真正的作品,却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创作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我也很幸运地在附中遇到了有着丰富创作经历和教学经验的刘长远教授。”刘长远教授曾经留学俄罗斯,作曲功底非常扎实。上大学后,作曲系开始实行本科生老师轮换制度,李博禅先是师从于叶小纲教授,大三起跟随郭文景教授学习至今。“作为老师,他们从不要求我刻意去用某个技术写作,而是激发我内心的创作欲望,让我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然后用理性思维进行归拢,把技术和想法更好地融到一起。另一方面,老师也会通过给我分析大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我树立起一个好的音乐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向。现在每周去上课时,郭老师对作品严谨生动的讲评,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淡定缜密,那种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冰与火的邂逅,每次课后的大汗淋漓,都让我觉得即学到了东西又非常过瘾!”

用真实的情感创作走心的音乐

李博禅是一位非常重感情的人,音乐创作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他说:“最伟大的音乐都是源于一颗真诚的心。我最喜欢老柴和贝多芬的音乐,特别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欢乐颂》:,那一定是作曲家内心最想要表达的。每当我有任何失落、不知所措的时候就会去听它,听完后就会满眼都是阳光,仿佛心灵得到净化和洗涤。作曲家只有把自己先感动彻底,才能感动到别人,因此不仅要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还要有一颗纯粹而强大的内心,不让任何东西阻碍自己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在音乐创作中,干扰内心的东西挺多的,包括音乐风格以及外界的评价等等方面。我一般都会遵从自己内心的感觉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以后如果有不同的意见,该坚持的坚持,不该坚持的再去反思和调整。如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去考虑很多外在的东西,写出来的作品就很难保证是真实的。无论好听与否,只要是真诚的、走心的,音乐就一定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他接着说:“作曲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当结构和想法发生冲突时,我一般都会依从于想法。当然,我也很重视在排练过程中与演奏家的磨合与交流,演奏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虽然现在的作曲软件能够直接出音响小样,但是和真正的乐队演奏出来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排练中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演奏家会给作曲家很多启发,从反馈中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打磨也会让作品越来越好,我们这个年龄能和乐队合作是很幸运的。”

李博禅已经在“金钟奖”、“文华奖”、“塞尔维亚国际作曲比赛”等20余项国内外重要作曲比赛中获奖,其作品也已成为美国芝加哥国际大提琴比赛、第18届意大利瓦尔图多恩国际钢琴比赛、2014中央电视台CCTV小提琴大赛总决赛的规定参赛曲目,作品乐谱已由意大利BERBEN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但他只是把这些看作是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和对自我价值的一个认可,他说:“获奖可以带来阶段性的喜悦,但现在的我更看重演奏家、观众及社会对作品的认知态度。能把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音乐传达出来,并且走进别人的心里,这对创作者是一个巨大的肯定。一次,一位老师在听了我的琵琶作品《晚秋》后,说他心里特别的失落难受,这让我颇有成就感,因为写这首作品就是因为当时的自己正处在一个失落的状态。这首乐曲写于2014年的晚秋,那年夏天,和我一届的很多同学都即将毕业各奔前程,我喜欢的一个女生也去美国了,那段时间经历了太多的送别,离别的情绪尤其浓重,感觉有些小小的迷惘与惆怅。琵琶曲《晚秋》、手风琴独奏《目送》和民族管弦乐《楚颂》(双胡琴协奏曲)等作品都是在那个时候写的,听起来都有些悲凉与伤感。不过,我这种低落的情绪很快就被研究生繁忙的生活状态稀释了。两年前我的好友、手风琴专业许笑男同学第一次演奏《目送》,我希望他演到最后一段时慢慢往台下走,灯光也要暗下来,走到台口回眸望向观众,然后再走下去。两年后再演这首作品时,我则希望他走到最后一刻回头时露出一丝淡然的笑意。两年的时间,我们都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也自然会有所改变。”

为脚下的这片热土创作

李博禅对音乐创作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他说:“感觉在创作时充满了热血,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同时,能够和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和高超艺术造诣的作曲家导师学习,也让他受益匪浅,“我的老师是那种非常有个性、不走寻常路的作曲家,虽然他的人生经历和现在的我们已经有很大不同,但我从老师身上看到了对音乐的真诚,在音乐里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彰显出浓浓的家国情怀。老师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专业上的,更是精神和思想上,从老师身上,我感受到那份为大时代创作的历史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责任,我深深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创作时常常带着一种民族感和使命感。中国现代民族器乐创作是一片肥沃土地,遵循前人的脚步,在学习西方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的同时,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国民族器乐的创新与发展。相对于西洋管弦乐,民族管弦乐既要在不断融合吸纳的过程中发展前进,也需要保持自身高度的民族个性和文化自信。”

李博禅坦言,与老师们那一代人相比,他们这代人的学习条件更加优越,对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也更加便捷,但缺乏人生阅历和在基层的实践经验。因此,他每年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到世界各地走访和体验生活。他曾去云南、和丝绸之路沿线采风,也曾去柬埔寨、印度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体验世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他曾站在喜马拉雅和阿尔卑斯的山峰感受东西方文明的厚重,也曾多次到中国偏远地区的山村小学进行支教。“视野的广度对作曲家很重要,经历丰富了,即便你的音乐中不刻意去用某一个地方的音调,人家也会从中听出你的故事和经历。”李博禅说。

2011年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李博禅曾去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采风。2014年,那座千年古镇因一场大火毁于一旦,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为纪念这座千年古城创作了一首名叫《独克宗》的民族室内乐作品,并把从当地一个老艺人那淘到的两个土磬贯穿在整个作品当中,他说:“每当夕阳西下,独克宗古城的藏族人和纳西族人都会在四方街围着篝火跳舞,那个场景令我深受震撼。在这首乐曲中,我并没有刻意使用云南的地方音调,但音乐里有对舞蹈场面的描写。”作品最初是一首七人编制的民族室内乐,后来因各种演出需要逐渐扩大编制,发展成为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德音组合等曾在加拿大、国内多个城市和台湾地区进行巡演,受到广泛好评。

篇9

你可听过纯音乐《曲阜孔儒风》?

前奏醇厚,箫声悠扬,后古筝渐起,如行云流水,岁月翻转,探寻圣人来路主持人乐嘉曾经自驾游600多公里,一直循环播放此曲。

你可感受过一地一曲的地理音乐的奇异?

出差到杭州,听《明月杭州夜》,月下拨弦西湖吹箫,人似乘风遨游,何用骑鹏翼;次日到泉州,又听《丝路花雨锁泉州》,摇滚电子乐配合古典丝弦,勾勒出这座城市古朴又现代的气息

这位New age音乐作曲人李志辉,或卧读书房神游万里,或亲历本地感受探索,推出专辑《我们远去的家园》,即获全球新世纪音乐专辑年度十大最受欢迎亚洲专辑,豆瓣9.1的高分;后来的《吟唱山水间》获SEE2SAY最受欢迎亚洲新世纪音乐专辑。

在乐家轩录音室,记者见到了李志辉,身着白衫,一头卷发,笑得率性。有媒体说他与萨顶顶、朱哲琴、林海并列中国四大New age音乐家,又誉他是中国雅尼。他一笑:“艺术家,都不喜欢被人贴标签。”

没有学过作曲,已创作22张个人音乐专辑,《补天》《帝宫》《牧游》《和雅音》他是位建筑师,用幻想搭建平台,将中西各种乐器自由组合,带你驰骋草原沙漠,鸟瞰古城新都,礼敬道教佛理,仰望女娲宇宙;

曾经只是乐队“铺和声”的小辉,到创办“带着耳朵去旅行”音乐会,并与奥地利钢琴家弗洛里安,小提琴家盛中国共赴专场演出,他又是位画家,挥毫泼墨,天地阔厚历史悠悠,尽在一曲曲间,结构自然,常有神来之笔。

今年4月,在湖南长沙洋湖湿地公园的星空下,李志辉受邀演出“洋湖新世纪地理音乐会”;10月27日,他在福建担任“观音法雨”万人佛教音乐会的音乐总监,近一小时的原创纯音乐演奏,让现场陷入宁静中的沸腾,毛发皆张。

听李志辉,你不会发现太过浓烈的情绪,所谓爱恨情仇,最后不过是天高云淡,平湖秋月。音乐空灵悲悯,作曲家隐没其背,不作高深,也不逢迎,只在旋律和乐器的变幻里,观照你最深处的灵魂呼吸——一支曲子,就是作曲家一种情怀。

现在,李志辉越来越忙,但举止不骄不躁。

“人间的这些小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宇宙的大事儿又说不清楚也许我们都是在月球背面被创作出来的生物,我的使命就是来做音乐的,顺其自然,干好自己的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整个访谈,李志辉乐呵呵的,似乎不曾走过弯路。

他拉过二胡,从十岁拉到二十岁,以全省乐器演奏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河北某音乐学院。

第一堂和声课,老师说“多徕咪梭”不能放到一起,他不同意。音乐怎能照着音乐理论走?后人根据贝多芬的交响曲来写音乐理论,却正是贝多芬第一次把合唱放进交响乐——好音乐是创造而不是遵守。

无趣。混也能混下去,但李志辉跟父亲提出退学。父亲只问他一句,“真正想好了没有?”

退学后,李志辉跟着四五个朋友搞摇滚,想弹吉他或者打鼓,结果乐队只缺键盘手。他现学现用,学得很快,“后来发现,这个选择对我今后编曲很好。任何一个乐器,都不如电子合成器全面和灵活。”

当时这个小乐队在一家歌舞团免费演出,这样就能借用团里的设备练习创作。有一阵,他们还去湖北湖南巡演,一天挣三十,当天全花掉。那会儿母亲打电话给他,说梦里都哭醒,他呢,哪怕第二天生活费没有着落,“还是满腔热情”。

1993年,李志辉跟着乐队去了海南。找工作不易,五个大本子扔给你,里面的上百首曲子都得熟悉,一报歌名,前奏就得起来。背着歌谱进了歌厅,每月工资差不多一万,那时普通工资才两三百。

“太安逸了,都挺进微胖界了总是这么重复,没意思。”

三年后的春节,李志辉没有回海南,就在北京窝着,写过几首歌,录过小样,然后拿着到处自荐。有的公司直接说NO,有的助理拿出一国外CD说,让你听听什么是好音乐!

“终于有个音乐工作室收留我做编曲,给我每月300工资。这跟海南工资差远了,但他承诺给我买套电子合成器,我很知足。当时我租的房子350元,有时就住在公司的录音棚里。”

他感恩自己“总是遇到贵人”。不久在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社长诸岩的赏识下,他帮忙管理录音棚,同时和朋友创建了新的乐队“地平线”,发过两张专辑,还去汪峰“鲍家街”乐队弹过两年键盘。期间一直在作曲。

某个机缘,某唱片公司约他编写50曲纯音乐,他写得十分流畅,将蝉鸣水流,爵士摇滚,优美笛箫,浅吟人声信手组合。后来这家公司倒闭了,他却成了纯音乐作曲家,并拥有了水平一流的相对固定的制作团队。

李志辉尊重每一样乐器。

万物有灵,一根笛子也会蕴含树林的气息,带有制造者的记忆。有次,他在淘宝上发现四支印度笛,才十块钱一支,确定是印度货后,他买下快递给老搭档,笛箫吹奏家郭忠合,说练练吧,过一段专辑录音要用。“反正哥们儿超有才,甭管直的弯的,只要有眼的都能吹响。”但郭忠合收货后还是惊到了:“这真的是印度笛子?眼像是铁丝烫的!”

专辑出来后,李志辉认为最出彩的,就是用印度笛演奏的“财宝天王心咒”,“很有韵味。”

少时拉二胡,又自学小提琴,吉他,爵士鼓,电子合成器南下北上闯荡多年,李志辉的成长充满各种乐器之声。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发现,极度嘈杂中,更能听见内心深处无声的旋律。是忧伤还是欢悦?后来,他谱成曲子演奏给你,那一刻你倾听的,其实是自己的心灵被勾起的回声。经历后的自在,比有字之书更为饱满。

他不擅言辞,认为语言不能表达的,音乐可以——画出一张张地图,细至心灵纹路的每个褶皱,远至宇宙地理的十维空间。

梦里的凤凰城

《中国青年》:你怎么理解New age音乐?百度名片说你是New age音乐家第六名,在恩雅,雅尼等人之后,这个怎么来的?

李志辉:New age音乐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就一两种乐器,特别安静。但我的音乐有静的,也有很热闹的。电子,古典,民族,爵士都包括进来。名次是根据新浪乐库的点击量排行吧。我的专辑有八百多万,对纯音乐而言还可以。还有你提到的专辑获奖,我都不清楚。从不报名参加任何奖,我不看重那些。

《中国青年》:十几年的作曲,22张专辑。把众多旋律、乐器融合碰撞的过程,你觉得最困难和最美好的分别是什么?

李志辉:一切都挺顺利的,也许,老天派我来地球,就是要干这个的。(笑)思考可能要两个月,但真正写谱子最快只要20分钟。比如《溪行桃花源》。《紫禁花园》复杂点,48人的弦乐,民族大鼓,笛子古筝,小提琴独奏,还有电子乐器的基本几样。我最喜欢笛子和弦乐的配合,特别开阔明亮,仿佛月光洒满水面。

《中国青年》:很多人喜欢《水墨丹青凤凰城》,你是在凤凰本地创作的吗?

李志辉:凤凰城有很多机会去,朋友劝我别去。我是看了沈从文的《边城》,又搜图片,特别梦幻的水边灯笼,烟云小楼,就创作了我梦里的凤凰城。这支曲子,没有任何湖南本地音乐元素。我不刻意。《雅鲁藏布江》里加入藏族山歌,《青瓦白墙恋徽州》融入了两小节“女驸马”的选段,因为好听,不隔。

有的地方去了之后就没感觉了,有的地方去了还想再去。去年在湖北襄阳做了场音乐会,我特意上街吃牛肉面,喝黄酒,看汉江流淌,感受李白的《襄阳歌》,“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那种历史人文厚重的东西扑面而来,内心震荡。

《中国青年》:你要担任音乐会的音乐总监,还要作曲演奏,偶尔还为影视剧配乐最喜欢哪一块?

李志辉:其实我做演出很少,一年一两场。因为没有形成商业运作模式会很累,而且音乐要配合灯光,舞美,主题,必须设计。我更专注于没有任何要求的作曲,要觉得有趣,而不是为了挣钱。几年前,我听了一场音乐会,81岁的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亲自执棒,我三次落泪,《美国往事》《海上钢琴师》作曲和演奏都太美好了。

无词之曲更能表达我

《中国青年》:喜欢自然的你,曾在乡下长期生活吗?自然和城市相比,好在哪里?

李志辉:很遗憾,基本生活在城市。但我喜爱一切自然的山水,自然中的生物。安静下来,发会儿呆,就能听到天籁。有次我在海南骑车,骑到累了,往草地上一躺,真的立刻是环绕立体声重现,风来回吹,花开草长人需要水和空气才能生活,而这些都是大自然无偿给予的。真希望我们多多保护自然,倾听天籁。到时间了,我就隐了,在山上种点菜,不出来瑟了。(笑)

《中国青年》:这也是你转到纯音乐的原因?

李志辉:就是顺其自然。那时给大腕写首歌,比做纯音乐赚多了。但我不喜欢被禁锢,要的是创新和自由。对命题作文没有兴趣,能自由发挥的无词之曲更能表达我。

《中国青年》: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可能走这条路,不如娱乐明星大红大紫,偶尔也会失落吧?

李志辉:既然做这个,就没有考虑过名利。前两年“太极幻影”国际道教论坛开幕式找到我,他们另一个笙管笛箫纯民乐方案没通过。让我负责,就得颠覆。到了彩排时,站在舞台前很感慨。短短的一个多月,创作60多分钟的音乐,包括两首歌曲,时间紧迫。相信是天师在帮我,尤其是歌曲《仙山谣》、主题歌《尊道贵德》的创作,都是睡到自然醒,沐浴更衣,点上一支沉香,旋律便如流水般涌来。

道法自然,是我那次最深刻的体验。

《中国青年》:今天你成了纯音乐作曲家,但完全不是正经规划得来的——觉得奇妙吗?

李志辉:规划得了吗?人生无常,天灾人祸,谁能把控?从前我脾气比较急,习惯外求,后来慢慢内求,希望怎样都无所谓,看月月明,看花花开。时常回念一句话,感恩大自然。

这个世界都是有因必有果。多行善事,莫问前程。

能为盲人做“七彩音乐会”

《中国青年》:你平时对物质有要求吗?跟我们说说你拥有的奢侈品吧。

李志辉:没有要求。以前拿酒精炉煮方便面,也很快乐。(笑)这几年更简单,基本素食。生活真的需要那么多吗?人跟动物都是碳水化合物,你吃人家,多不好意思啊。吃素之后还意外发现,素食有助于萌发灵感,我可以是雨露云朵,大海山川,感觉很有趣。

至于穿着,以前摇滚时穿一身黑,现在是棉麻白,舒服就好。有时我宁可自己做一件,或者就买一块布披在身上。我唯一奢侈的,是我的音乐设备。还包括我的爱情。我经历的就是我最理想的爱情,我们一见钟情,然后恋爱成家——爱人是能和我聊宇宙的人。

《中国青年》:好幸福啊。最近最想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李志辉:为盲人做场公益音乐会。健全人也会蒙上七彩丝带,感受黑暗的另一种色彩。环绕音响不是电影院的7.1,可能是20.1,真正环绕。你闭上眼睛感受,能真切地听到雷从头顶滚过,一匹马从这边跑到那边,然后蒙古长调来了。

灯光很简单,也没有LED大屏幕,一切回到音乐本身,抛弃眼睛看到的。这件事我跟光明天使基金会聊过,演出收入除开成本,捐出来用作培训。只需要你给一个盲人捐出4000元,他就能接受三个月的技能培训,包学包吃包住,学完就能工作。捐个四万,就有十个人能实实在在受益。现在,我见到朋友就会聊这个,个人力量很薄弱,希望大家能帮我。

《中国青年》:感谢你的慈善之心,我们一定也尽力传播。对于自己的创作,是否还有长期的计划?

篇10

2010年5月8日,这一天邓丽君离开人世整整15年了。为了这15周年的纪念日,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将举办“邓丽君学术研讨会”、“邓丽君台北慈善演唱会”等一系列活动,与每位曾受到邓丽君歌声感召的歌迷再度感受她的魅力。

5月7日,“邓丽君学术研讨会”将在台北君悦饭店举行,及日本的知名文化艺术届人士将出席研讨会并从不同专业的认知角度探讨邓丽君对华人流行音乐文化、亚洲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

即将赴台参加研讨会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认为:“邓丽君将真心真情归还给了音乐。”她说:“1978年底,我随中央歌舞团赴拉美访问演出归国的第2天,从朋友的卡式录音机里听到了邓丽君的演唱。歌声带给我的温馨和亲切,在当时来讲是一种久违了的音乐感受,令我感慨万千。于是我把盒带里的歌曲记录了下来。仔细品味中,我听懂了邓丽君是在用音乐的真诚和真情所诉说,一切是那么自然、朴实,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由于邓丽君的歌开始了解和感触到的台湾。1979年初,一种割舍不了的情怀促使我创作了歌曲《兰花与蝴蝶》,在歌唱台湾蝴蝶兰的歌声中送去了我对台湾同胞的问候与思念。很快这首歌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唱着,听着,憧憬着早日团圆的那一天。当然我也在期待着何时能与邓丽君相见。1980年,内地涌现了大批翻唱模仿邓丽君演唱的歌手。甚至可以说邓丽君成了内地第一批流行歌手的启蒙老师。在年轻人热情地大唱流行歌曲时,我感觉到他们极需要学习音乐和得到音乐的指导――不能一味模仿而走不出自己,这是流行音乐发展的大忌!创新和独特的个性才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为此,我在1984年成立了声乐培训班,经过努力不少歌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应该说内地30年的改革开放给流行音乐带来了充分发展的空间。1990年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我未能与邓丽君相见,但和台湾作曲家张弘毅、俞凯尔、王世刚等有了一些跨越海峡的音乐合作,《重阳风景》一歌更是首次实现了两岸歌手同唱一首歌的愿望。1995年5月的一天,获悉邓丽君小姐骤逝于清迈,心中无比惋惜与遗憾。那天联系了诗人乔羽、作曲家徐沛东,电话中唏嘘追忆、寄托哀思。当晚我就去了北京电报局,平生第一次向台湾发出了唁电,我们悼念邓丽君小姐逝世的唁电。今年已是2010年了,我居然是因为邓丽君而将赴台湾、向那里的朋友们诉说邓丽君在我心中的点点滴滴。真情是歌曲创作的灵魂。真情更是歌曲演唱的生命。纪念邓丽君,记住邓丽君,愿我们的音乐人都能返璞归真,将真心真情归还音乐!”

篇11

对教育的改革影响着专业音乐的发展,创建了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20世纪世界音乐艺术的中心教育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落成开放(1860年),建于1776年莫斯科大剧院曾经遭遇火灾,1856年,这时期修复后的该剧院能容纳近2000观众。

1860年俄罗斯音乐协会莫斯科分部成立了。其创始人与领导是尼古拉•鲁宾斯坦,一位极好的指挥家和钢琴家。

肖邦非常欣赏他的艺术。鲁宾斯坦认为,音乐协会的任务一一向观众展示更好的世界音乐并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参加过俄罗斯音乐协会演唱会音乐会表演的有:克拉拉•舒曼、维尼亚夫斯基、费迪南德。劳布、瓦格纳以及意大利歌剧的演员。

音乐协会的另一个任务—在俄罗斯开展音乐教育。与此同时在莫斯科鲁宾斯坦的住所开办了音乐班。但是很快就必然创建了音乐学院。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1866年9月l日莫斯科音乐学院成立了。尼古拉噜宾斯坦在开幕日说道,音乐学院最主要的任务—提高俄罗斯音乐和俄罗斯演员的重要性,为国家培养音乐教师,乐队的演奏家,歌唱家。

当日柴可夫斯基在音乐会上演奏了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序曲。

第二天就开始了教学。莫斯科音乐学院邀请了彼得堡和莫斯科著名的演奏家和教育家进行教学。当时的俄罗斯专业人员并不充足,于是鲁宾斯坦与欧洲的音乐家签订了合同。

所有音乐学院的学生都学习音乐理论,视唱以及和声学。年轻的柴可夫斯基,不久前刚毕业于彼得堡音乐学院,开始教授音乐理论。1872年在俄罗斯出版了由柴可夫斯基编写的第一部和声学教科书。教师柴可夫斯基认真关注他的每一个学生天赋的发展。他最喜欢的学生是谢尔盖。塔涅耶夫,未来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而以后塔涅耶夫在音乐学院形成了莫斯科作曲家学派。

尼古拉。鲁宾斯坦同时也在音乐学院教授课程。很多学生渴望在他的班级学习。他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流钢琴家。巴拉基列夫非常欣赏他的演奏,并让他演奏精美绝伦的东方幻想曲《伊斯拉美》。鲁宾斯坦多次举办音乐会。1872年带着光辉的荣耀他参加了巴黎世界博览会并表演获得了法国荣誉勋章。1881年3月鲁宾斯坦突然去世了。柴可夫斯基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1882)来纪念他,塔涅耶夫—用康塔塔《约翰大马士革》(1884)来纪念鲁宾斯坦。

从1885年到1889年塔涅耶夫担任音乐学院的校长。在此期间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进入音乐学院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每个年级结束时学生必须参加考试。塔涅耶夫教授钢琴演奏,音乐理论和作曲。他邀请萨傅诺夫和阿连斯基到音乐学院。阿连斯基教授和声学,对位法,赋格并管理被称为“音乐百科”的班级。在这个班级可以学习音乐文献,基础音乐理论,美学及音乐声学。莫斯科音乐学院的第一批专业音乐家毕业于1870年。

十年后,莫斯科音乐学院像彼得堡音乐学院那样成为俄罗斯音乐生活的中心。现在俄罗斯的音乐家,即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在这里教学。

繁重的管理工作留给塔涅耶夫的只有少许时间进行创作,他建议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萨傅诺夫担任校长。在音乐学院工作的20年间(1885一1905)萨傅诺夫创建了自己的钢琴学派。他的学生有斯克里亚宾,梅特纳,格涅辛娜,贵迪克。萨傅诺夫多次在欧美参加巡回演出。1906一1909年间,他是纽约音乐爱好者协会乐队的主要指挥家。在萨傅诺夫担任校长期间,建造了演奏厅,1901年4月7日举行了演奏厅的开幕日。赞助者冯。德威斯赠送给演奏厅“巴黎卡伐叶”公司最好的管风琴。1898一1903年间萨傅诺夫最喜欢的学生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在音乐学院从事教学。

1905到1922年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伊波里托夫一伊凡诺夫担任音乐学院的校长。这是俄罗斯的困难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革命以及国内战争。这段时期几乎没有任何音乐会。19巧年秋拉赫玛尼诺夫的表演《晚祷》作为作曲家对俄罗斯悲剧事件的回应。1917年以后,一些教育家和音乐家离开了俄罗斯(其中就包括拉赫玛尼诺夫)。

音乐学院邀请了米亚斯科夫斯基,格里埃尔,格涅辛,海因里希内斯在音乐学院开始免费学习。也创建了莫斯科音乐学院附属儿童音乐学校。

从1922年开始,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戈登维泽开始管理音乐学院,戈登维泽在音乐学院教学50多年,他说道:“我非常喜欢莫斯科音乐学院,她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在戈登维泽管理下,1933年开办了表演博士班和歌剧艺术班。他邀请谢尔盖谱罗科菲耶夫为作曲学的专家教授。

从1922年到1964年,著名的教育家、钢琴家,钢琴学校的创始人海因里希内斯在音乐学院从事教学。他的学生中有著名的钢琴家和音乐学院的教授,例如维达尔尼科夫,吉列尔斯,玛丽林,里赫特,诺莫夫,高尔纳斯达耶夫,克莱涅夫等。

莫斯科音乐学院同时也形成了优秀的小提琴学派。学派的创始人包括亚姆波利斯基、杨.柯列维奇、科岗、奥伊斯特拉赫、格拉奇等。这个学派的音乐艺术以声音的精美,高雅的风格,严肃的品味著称。

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生成功地参加了国际比赛。首先获奖的人包括:奥柏林在1927年的肖邦音乐节,弗里尔在1936年的维也纳,吉列尔斯在1938年布鲁塞尔的伊莉莎白女王音乐大赛,奥伊斯特拉赫在1937年的布鲁塞尔音乐大赛,以及后来的阿什肯纳兹、比特洛夫、维萨拉德、普列特涅夫、科萨科夫、克拉夫琴科、科岗、特列季亚科夫、斯皮瓦科夫等许多音乐家。

篇12

我们知道,一切音乐作品的价值是通过听众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如果缺少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那么再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无法体现它的价值。如果对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人们进行分工,就包括音乐创作者、音乐表演者与音乐欣赏者。而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除表演者之外,其他人都是音乐欣赏的参与者。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作曲家的创作体现了作曲家本人的风格,而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不管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它已经是二度创作;而作品通过歌唱家、演奏家等的音乐表演,艺术化了的音乐再通过欣赏者音乐审美的思维活动,则完成了三度创作。尽管音乐表演是在第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按照乐谱原原本本地进行表演,就能够完成音乐表演的创作使命。既然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作,那么它就不仅限于对第一度创作的传达和再现,还必须能够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性。进一步考察音乐表演的再创作,我们发现,杰出的表演创作,可以通过探索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强调作曲家创作中的积极因素,使作品的精华体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其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C,PE巴赫曾经谈道:“作曲家写下的音乐作品,如果让一个洞察力灵敏的、知道什么是成功的演奏的人演奏这些作品,作曲家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音乐中竟会有以前他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东西。”他还说:“实际上,出色的演奏甚至能提高中等水平作品的水准并使之受到人们的赞赏。”这一点可以说是各门表演艺术的共同规律。

音乐欣赏在_定程度上也叫做音乐审美,说通俗―点就是听音乐。有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对音乐知识掌握得越多,对音乐作品了解和分析得越深入,就越会损坏音乐独有的奥秘和魅力,就会影响对它真正的欣赏。然而事实上,妨碍人们对音乐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的,不是对音乐的理解,而是对音乐的无知。只有愈加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才会更加聚精会神地聆听音乐;只有对音乐有充分的掌握,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理论上音乐欣赏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好听。

第二个层次,感情的欣赏:对乐曲表现的基本情感有进一步的体验和把握。

第三个层次,理智的欣赏:在较高的层次上对作品的音响、思想感情、表现意义等作知识性、专业I生的赏析。

可见音乐不仅仅是使人愉悦兴奋的音响,它有着自身的思维发展逻辑、情感表现方式和意义,而音乐材料和规则是其构建的基础和媒介,它们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构成,影响着欣赏者从音乐中得到的审美享受。因此,欣赏者需要懂得一些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段结构和技巧。否则,欣赏者不管是听哪种流派、风格的音乐作品,也只能达到音乐欣赏的第一个层次,要想再深化将会很困难。

音乐作品的表现要素和手段主要包括:旋律、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区、音色、和声、织体。而音乐欣赏者作为整个音乐实践过程中最为活跃的主体而具有较大的主动性。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作品,欣赏者需要具备相关的音乐知识。

欣赏者在掌握了相关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应该从哪些角度去细细品味音乐呢?

音乐欣赏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说,有纯音乐式的、综合体验式的、侧重于作品式的与侧重于表演式的等,笔者仅简单介绍―下纯音乐式和综合体验式。

纯音乐式为19世纪奥地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所力主,他在《论音乐的美》中提出,音乐欣赏应是“对音乐作品有意识的纯粹观照”。他说:“我们以愉快的精神,平静的胸怀,真诚忘我地欣赏着在我们面前流动的作品,并且更深刻地体会到谢林所说的‘美的崇高的超然性’。”就连斯特拉文斯基也曾说过,欣赏音乐的最好方法是了解音乐创作的真实过程,对欣赏者来说这是音乐欣赏的全部要素。纯音乐式音乐欣赏的特点是,要求欣赏者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音响形式方面,把音乐作为一种流动的音响形式来欣赏,而所谓“了解音乐创作的真实过程”,也不过是限定在纯音乐的构成方面。

综合体验式,是―种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体验的方式。它不仅注意倾听音乐的形式,从中获得音乐审美的愉悦,而且同时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内涵的体验上,在充分体验音乐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还运用想象去追寻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和意境。综合体验式的欣赏方式并不排斥纯音乐的欣赏方式,而且只有在对纯音乐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进入综合式的体验。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科普兰特别对这一点加以强调,他说:“我们大家都应当更多地在纯音乐阶段感受音乐,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人们使用的是实际的音乐素材,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聆听这一切要素就是在纯音乐的阶段欣赏音乐。”毋庸讳言,在我们看来,综合体验式是一种比较好的音乐欣赏方式,因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达到对音乐充分的欣赏。

在音乐欣赏的实践中,人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最关键的是要多听、多接触、多欣赏音乐。多听还包括这样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欣赏的广度。正如科普兰所说:“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方面可以增进人们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欣赏者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第二,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在我们看来,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特别是欣赏一些大型的、结构比较复杂的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组歌等,还要尽可能多学一些知识。当然,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非专业的音乐欣赏者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概括起来,―方面是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读法等;另―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创作意图等。欣赏者学习这些知识不仅能够了解音乐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

第三,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充实和丰富生活体验。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允同时,文化艺术修养的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的水平。虽然文化艺术的种类和表现手段各有不同,

但它们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审美与艺术的表现,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音乐有着更为直接的帮助。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越深刻、越细腻,那么对相关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而生活体验与音乐欣赏的关系则更为直接和密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更加有助于欣赏者对音乐的体会。

纵观整个人类的音乐史,对比海内外不同的民族、国家,我们会发现,音乐欣赏活动对于一个时代的音乐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具有高水平欣赏能力群体的社会往往能造就一些杰出的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因此,音乐欣赏决非一种单纯的娱乐行为,它同时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在音乐实践活动的诸环节中,不仅作曲者和表演者要对听众负责,而且听众也要对作曲者和表演者负责,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和推动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这是每一个听众义不容辞的责任。

詹林平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如何参加“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将于2010年8月1日至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现在距离大会开幕还有121天。届时将有四位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做主题演讲,进行40余节优秀课例的现场展示,举办100余场工作坊(专家培训)、论文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以及60余场来自世界各地、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会演出。特别要说明的是各种会议均配有现场翻译,中国参会代表没有语言障碍。

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参加“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呢?请大家参照以下程序办理参会手续:

注册时间: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6月15日

注册费用标准:普通参会代表为1000元;学生参会代表为650元。

注册办法:

1 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先登录“中国音教网”,点击“学会专栏”下载会员登记表,按照表上要求办理入会。

2 进行会议注册,同时交纳注册费,方被认定为注册成功。

(1)可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按照提示注册、交费。

(2)从“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或“中国音教网”下载“注册表格”,填好后邮寄至以下地址并交费。

注册费须通过银行办理,也可通过邮局汇款到组委会或直接到组委会现场办理。

汇款户名:中国音乐学院

开户行:交通银行安翔里分理处

帐 号:110 060 868 012 015 002 317

通讯地址: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北京市朝阳区安翔里甲1号中国音乐学院办公楼701室

邮 编:100101

联系人:林珊珊李丽敏

篇13

一、世界钢琴艺术发展之路

昭示了民族化之历程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利用钢琴发展本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比如,被称为“钢琴诗人”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家肖邦,一生都以钢琴艺术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地地道道的波兰风格钢琴音乐。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波兰韵味,放射出波兰文化的灿烂光彩,没有任何人能像他那样满怀热情地写作波兰音乐。肖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他以钢琴独创性地描绘波兰的风土人情,反映波兰的民族气质、弘扬波兰的民族文化。他所创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舞曲,如威武雄壮的波兰舞曲、精致细腻的玛祖卡舞曲、诗情画意的圆舞曲等等,都是些美妙无比的音乐,像是用地道的波兰方言书写的碧玉般的篇章,构成了肖邦钢琴音乐作品极其鲜明且无可比拟的民族特征。还有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并把马尔加文化推上世界舞台。由于他们认识到复兴自己民族音乐艺术事业的光荣使命,因而为其倾注了毕生精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大p币。

俄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比西欧慢了一大步,直到19世纪中叶才逐渐出现职业钢琴家。尼克莱·鲁宾斯坦更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钢琴家兼作曲家,在他培植下,开创了著名的“俄国钢琴乐派”。除他之外,还有格林卡、强力集团和柴可夫斯基等著名音乐家,都为发展俄罗斯钢琴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巴拉基烈夫的钢琴曲《伊斯兰>、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等是俄国钢琴音乐向全世界炫耀的金字塔。进入20世纪,俄国强大的钢琴艺术使全世界震惊,这就是出身于莫斯科音乐院的史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所谱出的钢琴音乐与展现的钢琴演奏技巧,再加上由圣彼得堡音乐院培训出来的普罗柯菲耶夫那冲击式的钢琴技艺,更是锦上添花。

二、我国钢琴艺术发展之路

也体现了民族化的发展规律在我国,钢琴音乐创作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初。

由于当时印刷乐谱困难,流传下来的只有公开发表的几首。目前留下资料的中国自己创作的钢琴曲、最早见于《科学杂志》1915年第1期载赵元任所作《和平进行曲》,作者以欧洲的功能和声为主导,融进我国的民族音调,由于和声对旋律发展影响,使得该曲的旋律成为民族音调与欧洲音乐的结合。这些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早期钢琴小曲,对钢琴曲民族化的创作与演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五四以来,一些专业音乐家吸取西洋音乐之精华,创作了不少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以我国民族音乐素材为基调,大胆借鉴欧洲传统复调音乐的创作技法,主题鲜明,旋律优美,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史上第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的优秀典范。49年以来,陆续涌现了一大批很有特色的钢琴作品,突出的代表作有丁善德的《:儿童组曲》、瞿维的《花鼓》、黎英海的《夕阳箫鼓》、殷承宗、储望华等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等等。这类作品,取材新颖,形式多样,体裁也不断拓宽,较多地借鉴了西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一些手法。近年来,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又在不断地问世。如从1980年以后,历届钢琴作品比赛的作品来看,作曲家陆培的《山歌与铜鼓乐>,获1984年中央音乐学院征集中国钢琴作品评比二等奖,此曲把现代十二音的作曲技法大胆地与广西民间音调结合在~起,并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效果新颖,别具匠心,可以说是一首极具浓郁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开山之作。作曲家陈怡的《多耶>,获1985年“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钢琴、欧洲弦乐器独奏、重奏)评奖”一等奖,该作品创作于1984年,多耶是一种古老的广西侗族传统舞蹈形式。领舞者喊唱即兴致辞。众人围圈慢步舞蹈并和以——呀多耶——。用于节庆及迎客场面。作曲家越晓生创作的《太极》,获1987年“中西林”上海国际中国作品创作比赛一等奖。作曲家完整呈示了“六十四音集”由纯阴按卦位变化逐步发展到纯阳又逐步回到纯阴的过程。音乐的内在组织力由音集所包含的音程含量的变化所控制。在织体上运用了广阔的音域变化,力图将古琴韵味、点描手法与传统织体相结合。在结构上,既是唐大曲结构的浓缩,体现了“散一缓一庸一急一散”的大原则。又在某种意义上吸取了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在音乐形态上表现出“倒装再现”的隐结构,具有发展中心段落的意味,此曲可称为“六十四卦音集的周易体”。作曲家邹向平创作的《侗乡鼓楼》。1995年“喜马拉雅杯”中国风格国际钢琴作曲比赛一等奖。“作曲家没有直接引用任何民歌,主要是从侗族音乐的本体灵魂中获得灵感。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侗乡鼓楼。多声部民歌的线条运动,促使作曲家用清晰而恰当的复调写作技术或假复调技术来表达它们。作品另一特征是采用了弹性的速度,这一点来源于侗族的韵律、中国音乐的散板,甚至于德彪西前奏曲中的速度改变,衔接了所有传统的、现代的观念和技术.在整个作品中采用了双调性、泛调式或者复调样式,进而使用无调和弦。”作曲家张朝创作的《皮黄》,获2007年“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一等奖。作曲家采用了京剧音乐元素——“西皮”和“二黄”的唱腔音调。借助一步三折的戏曲板式变奏手法,以传统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出一段段充满丰富情趣的中国戏曲场景。在以上介绍的作品当中,有的以民族音调和色彩性调式和声为基础,追求民族化音响的创新;有的运用无调性式十二音体系等现代技法。追求民族内在的神韵;还有的是属于作曲家本人独创的作曲技法,写成实验性的钢琴作品。

总之,这一时期的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表现出作曲家在音乐艺术民族化方面勇于探索、开拓和善于革新创造的求实精神。

三,实现钢琴艺术民族化的精髓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继承与创造性发展#p#分页标题#e#

我国谈论表演艺术的“琴论”.从汉蔡邕、三国魏嵇康、唐陈拙、宋成玉、明冷仙“琴声”中的十六法,以至明徐青山的《溪山琴况》中的二十四论;都有不少比较精辟的见解。这些都是不断地总结我国音乐表演艺术的特点和经验的宝贵篇章。如何深入研究这些传统的表演理论,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作为建立我国的新的民族钢琴学派的重要参考,这是一个带有关键意义的问题。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民族性格、民族气派,是承前启后的,它和传统经验一脉相通。很难设想,我们割断了民族传统,排斥了对这些宝贵的理论和参考是否能够成功?只有很好地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和其他的艺术形式如曲艺、戏曲的表演艺术,以至我国的“诗论”、“画论”,使新的音乐表演艺术与祖国的艺术大海紧密地衔接起来,才能灿烂地独树新花,才能真正丰实国际的表演艺术。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和体验也是我们在表演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表演艺术的民族化,主要是解决演奏作品的民族风格问题,不是解决这个表演家与那个表演家的个人风格问题。如听殷承宗和郎朗所演奏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两个人在掌握乐曲的风格上都达到一定程度,但每个人的表演各有特点,各有意趣还必须在民族化之中,根据个人不同的思想、经历、个性、气质、艺术喜好和美学原则,创造出个人的风格。个人的个性、气质……是客观存在,它时刻在起着作用。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一个比较成熟的演奏者,演奏一个作品的次数多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自己的特点。像郎朗演奏的《黄河》显得热情、饱满、轻快。而殷承宗演奏时则充满着沉重、激情,灿烂辉煌。这种细致的差别,不仅是容许的,而正是丰富钢琴表演艺术民族化的可贵因素。

表演艺术民族化,换句话说,也是创造我国新的钢琴学派的问题。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包含演奏家对我国音乐语言(音调节奏、旋律、和声、配器……)的特点和体会,包括演奏者对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乃至新风格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所积累下来的一切艺术经验和美学原则的继承问题。

四、当前钢琴艺术民族化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族化是中国钢琴的重要问题,它决定着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水准,是中国钢琴艺术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和辉煌之路。

钢琴艺术和所有艺术活动一样,都是创造性的活动。要实现民族化,就必须以创造性为支撑。而“民族化”又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一种实践活动。

因此,如今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应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表现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没有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钢琴艺术的民族化,应表现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也是民族的魂。

二是表达民族感情。情感是人类独有的高级的心理反应。情感的体验和传达。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的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钢琴艺术表现,应通过独特的形式和手法,表现出各族人民那种真挚、细腻、质朴的情感,让人感觉有一种独特的“东方音乐的神秘感”。这说明音乐的确是有灵感的,作者用心去体验,去挖掘音乐特有的内涵,去省察那最使人心灵震撼的部分,这就使音乐有灵动的、打动人的生命力与情感力量。

三是表现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艺术个性。个性是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艺术成功的支点、亮点、动情点。广西有壮、苗、侗、瑶等12个少数民族,其劳动方式、生活习俗和艺术审美情趣各不相同,用钢琴音乐表现出来,不同作品的个性也迥然不同。比如:在美丽神奇的广西红土地上,歌仙刘三姐用她美妙歌喉放歌壮乡,传颂大爱,扬善弃恶的美丽传说世代相传……蔡世贤的<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以幻想曲的体裁。以原生态的民间歌调作为素材而创作,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各种独特技巧,用刘三姐“唱山歌”的旋律穿凿了6段钢琴曲谱,把刘三姐民族主题的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美轮美奂,打破了以往用人声来抒感的惯用表现形式。陆华柏的<东兰铜鼓舞》显示出壮族人民击鼓舞蹈的神勇彪悍;李延林的《瑶山春好:》表现瑶族人民在丰收的节庆之日行歌作舞、饮酒畅怀的欢乐情趣;丁丕业的<苗山三首>则展示了苗山人民的欢快谐趣……都是广西少数民族习俗风情的真实写照。所有这些钢琴曲都是作曲家们深入到民间中采风,到少数民族文化中去寻根.寻根创作的灵感和开发新的音乐领域,从而创作出多姿多彩的钢琴音乐作品。它表现了各族人民的异彩纷呈的习俗与生活,也表达出作曲家创作上的独特点和成熟度。

今天,我们把这些反映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钢琴作品集中地展现出来,其重要的意义不外有以下几点:其一,展现我国各族人民的钢琴艺术创作者在钢琴艺术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努力而创作出来的丰硕成果。

篇14

一、现阶段国内少儿音乐教育面临的困境

我国的少儿音乐教育在继承自身音乐历史发展的特点和精髓的同时,努力吸取西方音乐教育经验,在不断探索中积累和成长,目前可以说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国内少儿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差距与不足,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西方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努力不足

长期以来,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基本采用了西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就总体而言,符合我国自身环境和儿童心理特点的音乐教育模式尚未真正建立。在学习西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简单照搬模仿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界在对先进国家少儿音乐教育经验的系统研究和本土化发展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缺乏。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生搬硬套西方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么过多注重对儿童音乐技能的培养,要么落入简单的娱乐性歌舞活动,缺乏对儿童音乐潜能的有效挖掘,缺乏对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这些制约了我国少儿音乐教育启蒙开智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真正普及发展。

(二)急功近利倾向致使少儿音乐教育偏离了其应有的美育本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近现代我国开始重视人才多样化的培养。教育部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国各地初高中将音乐特长的考试成绩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各校纷纷成立音乐社团,开设音乐选修课,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赛事,开展各类音乐活动。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社会教育中,音乐教育也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众多音乐培训机构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了音乐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全国上下掀起音乐培训的热潮。音乐考级加分制度将中小学音乐教育带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而音乐教育竟然成了竞技性训练。家长付出财力、精力的同时,也逼迫着孩子们奔跑于各培训学校之间。教师为短时间提高学生技艺,拔高学生等级,采取填鸭式的训练,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音乐基础,忽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生也盲目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和考级,尽可能多地拿证书、获奖。音乐不再是能带来美的感受,净化心灵与提高修养的一门艺术,而是逐渐异化为通往打开名校大门之路的工具和垫脚石。

(三)从教人员缺乏对少儿音乐教育规律的探究

在国内的少儿音乐课堂上,许多教师通常更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持,尽力延长儿童的注意力,却忽略了儿童即兴活动的重要性。殊不知,音乐的创造性活动并无对错,整齐划一的重复课本上的儿歌并不是音乐课的意义所在。缺乏对少儿音乐教育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停留在几近机械化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老师对每个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一无所知,而孩子们对为什么学习音乐也是一头雾水,这几乎成了国内少儿音乐教学的常态。

(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当代少儿音乐教育的需要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师资队伍鱼龙混杂,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其一,由于近年来国内音乐教学需求的井喷式成长,少儿音乐教学的从教人员,尤其是社会音乐教学工作者,大多没有机会经过音乐审美素质方面的系统培养和训练。其二,我国音乐教育经历了近代重理论轻实践,到现今重实践轻理论的转变,至今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未能做到无缝对接,一定程度上阻碍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素质的提高。再者,当下致力于儿童歌曲及音乐教材编创的作曲家、音乐家屈指可数,针对儿童心理特点,符合儿童语言、音韵而创作的优秀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使得孩子们对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缺乏兴趣,而对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却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二、思考与建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指出,儿童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能等闲视之。

(一)加强对世界先进国家音乐教育先进经验及其本土化的研究,深入探索适应我国少儿特点实际的音乐教育方法与模式目前世界范围最受瞩目的三大儿童音乐教育体系,注重启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潜能,尽可能挖掘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反应能力。课堂上儿童随节奏起舞,随音乐而动,突出即兴活动的重要性。其先进理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但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特点、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民族传承和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于教学实践中,其方法和逻辑都需要展开深层次的探索与总结,从而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积极营造并净化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少儿音乐素养、有利于少儿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态本应是陶冶人格情操的音乐教育堕落为急功近利的工具,严重背离了其美的本真。不仅不利于少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阻碍了国内少儿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一困局的因素虽然众多,但现行教育体制影响下的社会生态和制度环境,则是最主要的。这就需要政府教育主管机构引起重视,将当下国民教育体系中少儿音乐教育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纳入到重要研究课题。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职业修养,并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及考试观念,让家长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增加学习的兴趣并晓之以理。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真正平衡好文化课和音乐特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出真正的音乐文化氛围。

(三)持续推进民族传统音乐的教育、传承与推广北京市教委的一项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流行音乐,明确提出喜爱西方古典音乐的学生也占到了一半,而对中国传统音乐感兴趣的学生仅占25%不到。民族的即世界的,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在西方音乐历史上,致力于推动祖国民族乐派发展,弘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不胜枚举,他们以本民族歌曲及民间舞蹈为创作基础,结合当代作曲技法勾勒出一幅幅音乐美景,广为流传。上述调查中显示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冷漠,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忽视,反映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尴尬与困境。当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在借鉴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对中国优秀音乐文化传统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上述提到的《送别》《两只老虎》等歌曲大多专为少年儿童创作,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作词作曲,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脍炙人口,深受广大少年儿童欢迎,并成为经典佳作传颂至今,也是我国宏伟博大的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灿烂珍珠。新时期我国音乐教育尤其是少儿音乐教育,更应着眼于处理好继承、发扬与学习、借鉴的关系,致力于推动具有本民族特色音乐的传承、发展、光大。

(四)加强对少儿音乐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政策鼓励对少儿音乐教育的研究和少儿音乐题材的创作活动柯达伊教育体系创始人、匈牙利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毕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为儿童编写了上千首训练歌唱、读谱音乐作品,最终形成完整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少儿音乐教育应该让孩子们从音乐中获得认知,并建立起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自我表达,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让孩子们用音乐作为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并且感染他人。而带领儿童进入音乐这个奇妙世界的领路人——音乐教师,更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相结合、音乐演奏与音乐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全面加强国内少儿音乐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少儿音乐教育人才的素质与修养,是攸关少儿音乐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需要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这是历史赋予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使命。

作者:朱雨婧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J].中国音乐学,2002(4).

[2]冯亚.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推广阻力与对策分析[J].人民音乐,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