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结题报告;多元化;分层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学科的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考试制度也由单一的唱一两首歌曲、吹一两首竖笛曲改为多种考察、多重考核的模式。究竟哪种方式是最为科学的、最为客观的办法呢?这是研究者目前面临的问题核心。
(二)问题的解决: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培养有素养的、有一定鉴赏能力听众为主要目的的教材。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面临的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这其中有得孩子音准很好,有得孩子却连最基本的C大调音阶都唱不准;有的孩子的乐感很好,能对老师播放的乐曲、歌曲轻松学会并加以处理,有的孩子却唱不准、听不出乐曲或歌曲中旋律、节奏的变化;有的孩子从小学习乐器,有一定的试唱与模唱能力,有的孩子从未接触过乐器训练,对简单的四小节模唱练习都很难唱准。面对这样的学习受众体,单一的考核模式是不能满足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标准的,而对于学生而言,有长处就会有短处,每一个孩子都有欣赏音乐、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可以从不同层面评价学生的表现,从而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着手建立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呢?
一、将课本内容有机的分块,为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打下基础
七年级的音乐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有六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定的歌曲演唱、乐器演奏、欣赏曲目与小组或自我创编的版块,音乐知识穿插其中。教师需要对本单元内容与教授意图有着通盘的考虑,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按一定梯级划分。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你同行》中,教学内容的分层划分:
1.音乐感受:声乐: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2.音乐实践:(1)、曲演唱:《希望与你同行》《我们一起来》;(2)、器乐演奏:八孔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3)、音乐沙龙、露一手。
3.音乐常识:音乐一词由来;音符、唱名、音名、反复记号、上波音的作用;人声的分类;八孔竖笛初识;施光南简介。
这样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做一个有机的罗列,划分主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建立确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对号入座
正如笔者所述,多元化、综合的评价方法是让更多的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并能超越自我。“分层评价”是较为科学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要求第一条: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标度,因此,它评价的内容、方式等应以教学目标位准,各项教学评价和分数,进步程度、评语等,要反映学生达标的程度。”从这段选自《音乐学科教育学》的要求我们将教学模块按照学生的能力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既方便了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教学内容、重难点,也方便了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与课堂节奏。
三、深化“分层评价”的内容,将其与实际教授内容挂钩,将“分层评价”做到实处
作为教师而言,要想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在授课之前必须很精心的构思教学环节、撰写很详实的教案。“分层评价”也不例外,教师要想达到“人人有所得”就必须将“分层评价”的内容在教学环节中有所体现。
四、积极做好阶段性反思,将“分层评价”的效应与音乐课堂结合,达到教学互长的作用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中要求。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教师针对这一要求将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评价常规化、制度化,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深入的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将学生的诉求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当然,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最常规的试卷测评,也可以是小组互评、也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同桌互评等等,但评价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问题研究后的反思:
1.分层能否解决所有问题?
“分层评价”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点,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分层评价”所解决不了的,如:学生的听赏习惯、学生的识谱、试唱、试奏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着音乐课的质量。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个人潜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分层是否“一层不变”?
我们现在多划分的评价标准大多是以教师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学生是一个综合的个体,他们会随着知识技能的增加、情感价值的丰富而发生的变化。分层的标准也要随着他们的成长变化而变化。七年级的评价体重中关于知识技能的评价占了较大比重,在八年级、九年级的评价体系中创新与合作是否可以逐步加大比重呢?让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分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个课题从去年9月份投标开始到现在结题,研究与准备过程以超过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笔者按照分层评价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准备、认真反思,几乎是将之前的教学案例一一,在这一过程中,辛苦自不必说,更大的感触是收获:学生对于作品的较全面的了解、班级中小组合作、小组互评活动的开展、学生与老师之间亲密的合作等等。我想更大的收获是通过参加课题的研究让我重新认识了教材、认识了音乐课将要带给学生的是一个怎样的育人氛围。我想这可能就是“分层评价”最终的目的:创设让学生、教师都能成长的教学环境。
附:如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渴望春天》的分层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 教学实效性 探索
一、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以“慢”促“优”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如环境与心理的变化、教材的变化、课时的变化、教法学法的变化,尤其出现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加大、进度变快,七年级新生一时会很不适应这种差异。而且小学只要多记多背即可取得好成绩,初中则需要勤思考、总结规律才行,而七年级新生根本没有这个习惯,这不利于他们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数学不衔接好,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从调查情况看,初中数学教师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去做好衔接工作的不多,给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适当听一些小学数学课,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也了解学生学习的习惯。总体来讲,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交流热烈,教学知识点少,学生练习时间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始教学阶段要尽可能营造一些气氛,以使学生逐步适应,顺利过渡。
2.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3.熟悉小学的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如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它的性质都是通过实验方式得到的,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通过剪拼得到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针对小学与初中对相关知识的不同处理,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巩固复习、深化提高的目的。
4.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根据七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奇、热情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要放慢起始教学进度,特别是开学前5周左右每周安排一节课专讲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一些常规学法的指导,如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等。教师应以“低起点、缓坡度、多直观、勤指导”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每节课的讲授不超过25分钟,余下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七年级开始有几个难理解、易错误的概念,如负数、绝对值等,教师应多注意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比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正迁移、阅读课本等方式,使学生顺利过关。
二、拓展各种互动资源,以“交流”促“发展”
1.通过学情调查促进交流。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学习思想、方法、情感上的变化,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习动态,可以为教师提供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依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上虞区教育局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作的一个调查,其中有几项对数学教师很有启发。
(1)你不喜欢数学的原因:老师讲得不好(20.2%);总做错(19.6%);抽象枯燥(20.8%);成绩差(39.4%)。
(2)你喜欢的数学方法:讲授法(18.18%);讨论法(30.6%);指导练习法(29.5%);发现法(21.26%)。
(3)数学成绩考好了,你会:更加有信心(75.28%);与以往一样(18.34%);可以松气了(7.38%)。
(4)下面哪一位老师的数学方法更能提高你的数学兴趣?每题从头讲到尾(10.23%);每题都讲,但每节课都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29.55%);在征求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讲解,并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46.58%);让学生多练(13.64%)。
(5)每次考完数学你觉得哪种方式更能激发你学习数学的热情?考好后直接评讲试卷(21.2%);先根据成绩表扬和奖励,然后评讲试卷(28.3%);考前先动员,考后根据成绩表扬奖励并让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41.46%);考后就把样卷贴在墙上,由学生自我校对(9.04%)。
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应该富有民主意识、善于激励、少讲授多启发、作业试卷不要偏难、不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师时常进行一些调查,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搞好素质教育。
2.培养学生写“数学周记”的习惯。数学周记的内容与形式有很多,如内容可以是本周学习的知识中哪些已经掌握、哪些尚未掌握,解题中哪题的做法是最得意的、哪题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准备如何改,或对某个问题的探讨、对老师的想法及建议等。周记的形式可以是书面、E-mail或QQ聊天等,教师对数学周记应作一些口头或语言上的交流或评价,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周记的价值,能真正展露内心的思想。数学周记有效地弥补了数学交流的局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全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我将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努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七年级学生47名,对音乐感兴趣,素质较好的占很大一部分,但是有不少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上课精为不集中,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一定要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参与进来。八年级学生有56名,这个学年段也是初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时期,因此有许多同学会淡漠这一学科,即使是七年级比较有热情的学生也会如此,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发挥学科特点。九年级学生有十几名,面临升学影响,在这样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好时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着重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任意遨游,汲取营养。
三、具体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把育人放在首位。
2、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消化、吸收。
3、运用各种不同肢体语言和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4、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表演的意识及兴趣。
6、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四、成绩方面
本学期将改变以往在期末让学生唱首歌,演奏乐器及做一些试题就是本学期的成绩的做法,而是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做好记录,然后再将期末的成绩综合在一起,这样不但使成绩更具科学性,而且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积极性。
五、自我提高计划
1、为了“过三关”活动,加强理论和专 知识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3、积极参加学校和专科组组织的各项活动。
4、虚心向有经验的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吸取新思想、新做法。
5、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6、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六、德育渗透计划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它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学习我国优秀剧种时、爱国题材的音乐时,还是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时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音乐艺术学科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七、教研课题
如何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强烈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些我的看法:
1、由多媒体导入
2、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导入
3、用歌曲导入
4、根据歌曲形式导入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程目标;音乐本质;发展性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课堂教学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广大教师在音乐课中大胆创新,各显神通,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于是,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一会儿听音乐吟诗作画,一会儿参与乐器演奏,一会儿小组合作“歌舞诗”……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除了兴奋还是兴奋,这样的教学有效吗?这热闹的背后,蕴含着多少音乐学习的价值呢?因此,我们应对“有效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及教学实施进行思考。
关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即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有效教学更多的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即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
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化、行为化、层次化,使学生在通过学习活动后能产生明显的看得见的行为。如学会了一首歌,能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歌曲表现的情趣。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即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经常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
关于“有效教学”的策略:
按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笔者将“有效教学”的过程分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实施及教学评价三个阶段。并据此来阐述各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具体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1 树立课程目标意识,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由若干个大小不等、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组合而成的系统。它包括了音乐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等几个层次,各个下属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我们要依据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1 准确解读音乐“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的表述中内含了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需要、教学管理等因素,制定了各学段的目标。还从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音乐文化四个教学领域制定了各个学段的内容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各学段的目标体系、内容标准是相通的,是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也就是说,前段目标是后段目标的发展基础;后段的内容标准是前段内容标准的拓展和延伸。音乐教师应根据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及各学段的内容标准来有效制定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
1.2 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体系,形成知识之“链”。
不久前,听了七年级的一堂音乐课《阿西里西》,课的拓展部分安排了一个活动,用打击乐器规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并利用老师准备的道具随歌声摆动,创设彝族火把节的场面。(节奏谱如下)
X X ︱ X X O X ︱ O X X — ︱ X —
当时,一个念头从我心头闪过,这不是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主要活动方式吗?6年以后的七年级学生的打击乐器使用能力难道也仅仅如此吗?这样的目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多大的意义呢?
事实上,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会发现,每个单元、每一册的教材文本已经为我们建立了单元系统。如:第一册以节奏为基石,用2/4、3/4拍的感觉训练为主,合着节拍拍手拍腿跺脚、走动及认识打击乐进行伴奏等;第二册强调了对乐节、乐句、乐汇、乐段的感觉训练,对第一册节奏进行拓展和加深,逐渐增加了节奏的多织体训练,运用比较、律动、画图谱等多种形式感受音乐旋律、力度、强弱、速度的变化;第三册以打击乐演奏,视唱字母谱为主……
音乐教师在明确了音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各册教材体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形成知识之“链”,渗透到唱、奏、演的各个课时中,从初步理解、掌握到熟练应用,课课积累,每课学有所成并激起学生探索下一个“知识”、“本领”的欲望。而不是1到6年级都以同样的要求进行唱歌、欣赏、器乐演奏等教学。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随意选择重组教材,目标模糊,久而久之,学生因为无法从音乐课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体验成功而丧失学习热情。
2 关注音乐本质,有效组织教学
音乐的本质决定了音乐课要以音乐为载体,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教育,得到发展。而在音乐课中学生如何有效参与?教师如何实现把握学科综合的“度”?如何实现音乐学习的拓展……成为了一线教师思考和关注的话题。
2.1 有效参与,体验音乐情趣。
笔者认为,音乐课学生有效参与的标准是:学生从中体验了音乐带来的美感,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
首先,我认为备课是最重要的。课备好了,上课效果就好,反之,则不好。记得2010年我第一年教七年级,几乎每次都是拿起课本就去上课,很少静下心认真备课,因为总感觉自己已经教了五年的初三了,成绩都不错,七年级不用备课也能教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年终考试我班考了全校倒数第一。我非常伤心,然后认真反思,总结教训,2011年我又捡回了曾经的荣誉――全校第一名,在县里我也获得了辅导奖,2012年继续保持,同时也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和赞同。另外除了备好课之外,我还备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习好的提问难一点的问题,一般的学生提问简单的问题,要让学习好的学生得到提高,学习差的学生找到学好英语的自信。
其次,要重视作业评语。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学生一一提问,也就是说照顾不过来,但批改作业时面对的是单个学生,这就好办多了,正好弥补教学的不足。所以,在作业评语方面真的花费了我不少心思。班里的前几名学生的英语成绩自然也很好,像三班的刘一凡、杨谭斌,四班的许亚晴、冯苗苗等,我惯用的是“Good!”“Wonderful!”或“Excellent!”等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批注;对于作业稍有进步的学生我会写:“much better than before!”“come on,you are geeat!”对于胆小的,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我会写:“please be brave,you can!”对于作业潦草的学生我会写:“You are very beautiful.Why not make your handwring beautiful too.”……
如果学生翻开作业本,看到只是简单的错对号,他们会直接把本子仍在一边,久而久之,他们就不看作业本了。还有写评语时一定要用学生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这样学生才愿意看。
再次,英美文化的重要性。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很注意英美文化的穿插,比如,西方饮食、衣着服饰、西方音乐等,以此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上课前,我一般会讲些英美笑话,以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中我也会适当补充,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颜色那一课时,我添加了一些英语习语。I tell a white lie.是“我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而不是“我撒了一个白色的谎言”;green house是“暖房”而不是“绿房子”;green hand是“新手”而不是“绿手”;black tea是红茶而不是黑茶。这些知识尽管对于我们这些老师来说是常识性的问题,但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却是刺激而新鲜的。这样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增加了对英语的兴趣。
一、布置学生按要求做好预习,至少达到最低要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较长现代文的预习更是如此。学生在课前按要求对较长现代好预习是长文短教的关键,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前对较长现代好预习,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开展长文短教的效率会极大地降低,甚至会造成课堂教学完全失败的恶果。笔者任教的两个班均为普通班且学生整体语文水平较低,因此,笔者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提出以下三个最低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参考书解决所有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问题。
2.标明段落序号。
3.熟读课文至少两遍,以能够明确说出主要人物的名字和基本概括主要事件为原则。
以上是笔者个人从学情出发制定出的长文短教的最低预习要求,教师们在实际操作中也可根据自己班的具体学情制定出其他的适宜的更高要求。总之,预习越充分,长文短教的效果就会越好。
二、紧扣学段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各学段现代文教学目标不同,所以,制定每篇较长现代文教学目标时应从具体学段目标出发,制定出紧扣学段目标的切实的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为例:
七年级现代文的学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积累、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得。因此,在确定七年级各篇较长现代文教学目标时,要把它放在整个七年级语文知识体系中,确定出一个教学要点,做到一课一得。以下就是笔者从七年级现代文学段教学目标出发,制定出的适合七年级较长现代文短教的切实教学目标。
如,笔者把《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较长现代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阅读文本,感受贝多芬这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2.从文本走向课外,学习像贝多芬一样身残志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类人的精神。
3.学习本文用生动的肖像描写展现人物性格风貌的技法。
又如,笔者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较长现代文的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1.从课文标题入手培养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课文主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弱者的品质。
由此可见,制定较长现代文的教学目标不在多,而在真正扎实有效并能够实现。切忌“假”“多”、“乱”、“空”,这一点对较长现代文的教学至关重要。
三、基于学情计设通俗易懂、灵活适度的主问题
笔者所任教的两个属普通班,基本都是中层生和后进生。如果脱离班级的基本学情,提出一些具有太多文学字眼的问题,学生连问题的表述都听不懂,更不要说举手回答了,那样以来,课堂冷场是必然结果。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笔者在设计课堂主问题的时候这样操作:
在教授《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较长现代文时,笔者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迅速跳读课文,并思考,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勾画出相关词句。”(小组讨论约5分钟,学生展示及教师点评约15分钟)
学生一边默读,笔者一边巡视,两班学生基本都能在文段中划出表现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的词句,就连后进生也能轻松地划出相关语句,笔者的预期目标实现了。
学生一个个的回答着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性格特点,有的是词语,有的是短语,笔者在黑板上一个个地书写着。笔者有意识地把贝多芬作为普通人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在第一行,把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天才和一个具有坚强毅力的人的词语写在第二行。
笔者问同学们:“贝多芬第一行的性格特点和我们普通人有没有差别?”
同学们齐声说:“没有差别。”
笔者接着追问:“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说:“普通人!”笔者随即用红粉笔在第一行板书的最后边写上“普通人(平凡的人)”。
笔者又问: “同学们,贝多芬第二行的性格特点和我们普通人相比,如何?”
学生齐声说“他远远比我们普通人强!”
笔者追问:“那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是……”
学生们有些疑惑了,都不敢开口说。
笔者说:“请同学们看看我们的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
有同学举手了,“贝多芬是一个巨人!”
“说得好!”笔者顺势在第二行板书的结尾处写上“巨人(伟大的人)”。至此,第一个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又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较长现代文,笔者设计了主问题为:本文是一则童话故事,题目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那么本文围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超过50字。(小组讨论约5分钟,学生展示及教师点评约15分钟)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两个主要人物入手,按照如何把“动人”一词表达充分为原则积极展开讨论。经过小组讨论,基本都能用不超过50字的句子概括这则童话的内容,且主要人物齐全。预设的主问题解决了,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一。
由此可见,对于较长现代文短教而言,设计通俗易懂、灵活适度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吃透文本,又对教师的点拨、提升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四、搭建创造升起的跳板
创造生成是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升起的跳板极为重要,对较长现代文的短教而言,这一点更不容忽视。
为此,笔者在《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较长现代文的拓展部分设计了“走出文本,畅谈身边的‘贝多芬’”环节。(小组讨论约2分钟,学生展示及教师点评约13分钟)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笔者问:“贝多芬是身残志坚的巨人,其时,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千千万万像贝多芬一样的‘巨人’,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巨人’?尽可能用一句话展示出他(她)的主要精神。”
学生甲回答:“司马迁忍宫刑之辱,奋发图强,著述了鸿篇巨著《史记》。”
学生乙回答:“张海迪身残志坚,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
学生丙回答:“罗斯福坐着轮椅,两次高票当选美国总统。”
学生丁回答“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凭借自己的坚韧,成为了著名作家和慈善家。”
…
笔者总结:“从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今中外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贝多芬一样的巨人,他们‘巨人般的精神’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有益的启迪。”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因为我们是跪着的。让我们站起来,勇敢面对眼前生活中和未来生活的困难,做像贝多芬一样的巨人。”(精彩结束)至此,第二个课堂教学目标完成。
又如教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较长现代文的拓展环节时,笔者设计了“某某,我想对你你说……”环节。(小组讨论约4分钟,学生展示及教师点评约12分钟)
具体的问题如下:
盲孩子,我想对你说……
影子,我想对你说……
萤火虫,我想对你说……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课堂实际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盲孩子、影子、萤火虫等对象的倾诉都能紧扣文章各个多样的主题,回答较为理想。学生在对同学的倾诉和对自己的诉说方面,也都能在老师的适当点拨下提炼出较为精炼的语言。(课堂结束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真挚的爱,这爱如山间一捧清泉,它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课堂教学结束。)
这些拓展环节的安排让学生由课内走向了课外,从文本走向了生活,在深入理解课文主旨的前提下,砥砺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实际表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至此,课堂教学目标三完成。
学生的回答虽然因知识水平的差异而有差别,但学生们都能从文本中有自己的体验和反思。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搭建,一次又一次的升起,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定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五、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小练笔
较长现代文的短教还应与密切联系课文内容的小练笔(堂上小练笔或课外小练笔)相结合,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音乐巨人贝多芬》布置作业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从课文的肖像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品格。你们和老师认识这么久,应该对老师比较熟悉了吧?今天的小练笔:写一段关于老师的肖像描写,要求:运用精准的肖像描写展示出老师某一方面的性格,字数不少于150字。(课堂时间有剩余,可作堂上小练笔。若时间不足,可做课外小练笔。)至此,本课教学目标三顺利完成。
又如笔者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布置作业环节,设计的作业为: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健康,拥有亲朋好友的爱。但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幸的人们,正所谓“不幸的人们各有各的不幸”。请同学们在本周内,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到周记本上,情感要真挚,字数不少于150字。”(课堂时间有剩余,堂上讨论:你所接触的人中,哪些人需要我们关爱?若时间不足,以周记的形式布置成课外小练笔。)语文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它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同一般的影响,设置的这一作业既是语文作业,又是德育作业,达到了智育和德育双重目的。从后来收上的周记作业看,绝大部分同学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真诚帮助了他们身边的需要帮助之人,描写内心的感受也符合情感真挚的写作要求。至此,本课教学的目标三顺利完成。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例,对初中语文课本中较长现代文短教的方法所做的一些初步探索。
“弱水有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对于“初中较长现代文的短教”,只要找准切入点,训练点,就能抓住全文的核心。如此以来,老师“教”的时间短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长了。学生们就能在语文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感受文本、理解文本和鉴赏文本,进而能够充分地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既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语文是快乐的,又能让教师深刻体会到教语文是幸福的。
参考文献:
恍惚间,八年级的上学期已经结束,这学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即将结束,2011年新年的钟声已经淡去。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也是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回望过去的半个学期,有诸多感受流至笔尖。
主要工作回顾:九月份以来我们进入新校区开始八年级学习生活,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无论是从学校的一日常规到班级课堂纪律,从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到学生身心成长,我们八(3)都作出了优异成绩。本学期我们全班六十四位同学在十一位老师和班主任我的引导下,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开学伊始,我们召开第一次主题为《再见,七年级》班会,这次班会上我们总结过去,继往开来,对七年级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全面总结,邀请了叶蕊,张陈,孔维维等同学发表自己的进步感言,接着我们有召开了第二次主题班会,即《班级文化建设大讨论》,这次主题班会布置时间长,全体同学准备充分,每人都写一份读后感,班会的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利用这次班会我们对全班同学进行自信,自律,自强,创新教育,对学生进行了立志和励志教育,刘一鸣、杨仪帆、黄绿青、孔维维和金蔚然的报告精彩无限,刘陈宇宁的感想慷慨激昂,朱智超的发言引经据典,高秋男的发言感人深受,还有房祉骜,吴婷,黄绿青等同学的发言同样很有意义。第三次主题班会是《犯错了,怎么办?——老师我想对你说》。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这对我们教师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实施教育惩戒有很大的好处。学期中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让学生时刻关注交通安全,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另外,专门召开《纪念七十三周年》主题班会,激发孩子们不忘国耻,爱国爱家,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本学期我们组织参加了学校的秋季运动会,虽然体育成绩没有收获佳绩,但是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我们的道德风尚奖是货真价实的,因为我们班级的班干和团员同学进行了三天的义务劳动,通过这次运动会,我们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友谊第一的运动精神。这次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刘陈宇宁同学,吴蓉蓉同学还有高倩同学表现最佳,为班级获得宝贵的几分和难得的荣誉。他们是我们班级这次运动会上的功臣,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本学期我们班级开展了感恩父母的阅读活动,为下学期的主题班会《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做好准备。在这次阅读过程中,全班同学积极响应,热情高涨,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走上讲台,无论成绩好坏,表现怎样,金蔚然同学安排的很好,像戴志鹏,陈凯,朱靖峰等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同学纷纷走上讲台,记忆深刻的是陆雨婷同学,鲁艺同学,高秋男,董雨轩等同学,他们选取的材料十分感人,有几次我感到教室里的空气几乎要凝固了,甚至我感到有的同学要流泪了。(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尤其董雨轩同学朗读的那个有关父亲的故事,他的孩子被学校开除了,父亲为了儿子甚至给政教主任下跪。他读着读着几乎要哽咽。可伶天下父母心啊!孩子们都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教育的目的达到!
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基本满意,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年级前十名,给我的下学期工作留下更多的期待,后半学期的工作我更加侧重对前面的学生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和恒心和毅力。给她们打气鼓劲同时也们不放弃后面的同学,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营造危机感。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家长会感觉不错,可以说很圆满。每一个家长都很认真,没有缺席的,内容很丰富,让家长观看我们主题班会的视屏,家长发言,学生发言,教师发言以及我主题发言。
一日常规方面,本学期我班同学表现尤其突出,小红旗几乎没有倒下,只有一次第五名,说明我们班级的学生行为习惯非常好,尤其劳动委员工作出色,张陈,唐逍艺和杨洋三个同学工作认真负责。无论检查不检查一个样,学生们值日都很负责任,卫生区总是得到看护自行车人员的赞扬。我们七年级的习惯教育是很成功的。国庆节黑板报评选方面,第一次是全校第二,9.9分,第二次元旦节黑板报评选是第8名,都是很骄人的成绩。
参与学校活动方面,我们八(3)班也做出不少成绩。金蔚然和刘陈宇宁同学参加了合肥广玉兰杯经典古诗文朗诵比赛,我校获得初中组一等奖,合肥市总体第三名,我们班级同学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期即将结束我们班级做了八(3)班艺术展的展板。积极参与学校绿色校园评选,义务活动到和平广场捡垃圾,部分同学到参加瑶海区运动会的彩旗方正。鲁艺同学参加科技创新论文大赛,他们的工作为文明班级评选赢得加分项。还有多位孩子获得地球小博士论文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
主要成绩汇总:本学期班级学习生活,德育工作开展顺利,我们八(3)班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再次获得文明班级,同时,我辅导的学困生峰同学也获得了优秀辅导奖,我班本学期的一日常规分数在年级前几名(暂时没有公布)。期中考试综合排名全校同类班级第二名,两名孩子参加合肥市经典诵读获得合肥市第二名,七名孩子获得地球小博士论文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圆满召开家长会,协助孩子们举行了元旦联欢会,支持瑶海区运动会,在校园里布置八(3)班艺术展版,黑板报,大扫除得到良好成绩,本人参加合肥市支持皖北教育班主任送课到霍邱活动。由于七年级英语考试我们的两个八年级英语成绩均为前三名,班级工作走在前列,获得助教资金奖1000元,给学生买糖奖励,并且买一台CD机用与教学,给学生播放音乐,丰富孩子学习生活,尤其让孩子们听到华尔兹,教授孩子们两首英文歌曲。同时我自费奖励班级进步最为突出的两个孩子以及家长几张电影票,这一学期还给孩子们播放电影《东京审判》,召开5次主题班会,学习感恩美文约65篇,孩子们普遍得到教育。
主要教育感悟:
1.教育是一种修炼的艺术,一种享受的艺术,一种等待的慢艺术。
2.教师的工作需要细心的思考,精心的准备,爱心的呵护,真心的播种,开心的收获。
一.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初中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十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太强,对比较深奥和心灵感悟的知识的理解则更加困难。直观教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借用多媒体导入,引人入胜。
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时,导入部分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神州十号成功发射,表明了我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航天员主讲的太空课堂吸引了全国的中小学生,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和喝彩。那么,茫茫宇宙里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然后,播放介绍银河系的记录片。学生被记录片深深吸引,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境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容易造成教学点与学生兴趣点的脱节。借助多媒体,将两者和谐地衔接起来。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社戏》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但学习这一课时,如今的那些衣食无忧、娱乐生活十分丰富的孩子怎能体会到“偷罗汉豆、煮罗汉豆”的乐趣,怎能理解看社戏是多么的令人盼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表现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和有关鲁迅童年生活的影片。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一)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理解上的困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图片动化处理方面具有高超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把抽象变具体,把静态变动态,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时,学生对微雕技术不太熟悉。核舟上雕刻着五个人,还有茶炉,船桨,佛珠,手卷等物品。人和物雕刻十分精巧,细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况且这些都建立在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的。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核舟的体积,观赏核舟雕刻的艺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实现自主学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随时可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果你不选择学习,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很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常此以往,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交流方式。学生交流不再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展到学生与任何在网上交流的陌生人之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是情感丰富的作品,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无法体验作家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音乐是一种渲染情感的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笔者一边范读课文,一边播放班德瑞的轻音乐,让那潺潺流水和清脆悦耳的鸟鸣来松弛学生的身心,给他们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感受紫藤萝瀑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展示画面是另一种渲染情感的手段。如通过展示茫茫草地、皑皑白雪、湍急大渡河、摇摇晃晃的泸定铁索等画面,学生知道了的艰难,再读《七律・》,就能体会到“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背后蕴含的真实情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有时也会通过播放视频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四.教育现代化设备要合理使用
一、口头叙述型作业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口头作业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很好的将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口头表达进行应用。讨论、演讲、讲故事、口头评价分析、表演、辩论、朗诵等形式的口头作业,不但动了学生的嘴,而且动了学生的脑。如八年级的有关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闻,讲述一件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的事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又通过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应用。在这时,教师要及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二、观看欣赏型作业
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紧密联系课本内容,组织要求学生观赏指定内容的电视节目、文章、音乐、摄影、自然风光、案例、作品等,不断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丰富阅历,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观赏分析,过程体验内化,及时总结反思提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品质。如:如七年级有关融入社会生活,陶冶高雅情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学生欣赏音乐、欣赏美景或欣赏美术作品,既进行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体验,也陶冶学生高雅情趣,教学效果比干巴巴讲或学生自学阅读要好得多;八年级有关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观看电视台播放的法庭纪实,了解有关诉讼的程序,使学生丰富了知识面,拓展视野,巩固了教学内容,取得不同非凡的效果。
三、调查搜集型作业
开展调查搜集,让学生关注社会现象、问题,利用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写出调查报告、总结,并师生互相交流体会。使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融入社会,熟练了调查搜集的方法,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调查搜集过程中,也会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结果也会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学生的个性也就表现出来,潜能也就充分发挥出来。如八年级有关公民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搜集几个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事例,交流各自的体会。学生搜集事例,在课堂上意见不统一,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出与犯罪分子做斗争的好方法,既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熟练了方法、培养了能力。作业配合课堂,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做作业也有了积极性,态度就自然认真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四、创作设计型作业
思品作业不只是一根笔、一个作业本、再通过读书写完成这种传统模式。学生制作设计也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好方式。如七年级学生制作自律书签、办手抄报;八年级制作法制板报,设计环保活动方案等。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设计等,加上评比等环节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综合能力、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在制作、设计过程中,学生既得到感情的体验,又展示了劳动成果和综合能力,同时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创新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展示了个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符合新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作业设计是为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资料:
[1]《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
[2]《思想政治教育》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关键词:班会;有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67
时过多日,对本次班会课的各项准备、设计等依然历历在目。细细想来,其中不乏亮点,但也同样存在着诸多不足。今天不惮将其记录,算是对本次主题班会自我的一种反思总结,更是对笔者今后工作的一种展望和思考。
一、设计
参加学校初赛前,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主题班会,笔者经过了一定的苦思冥想。
主题设计
1. 设计的主题需要紧紧围绕“三有三讲”和学校的“三自”文化,题目用词不能老套,需要凸显主题的同时,也要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眼球。
2. 选择在七年级开展,主题必须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解决七年级面临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众所周知,进入七年级后,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的课程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明显增大,在当今现实的背景下,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关注的重点。然而,在这一阶段频繁的考试又会一次次地挫伤着学生的自信心。近段时间的课堂中或课堂后,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笔者了解到,一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常常觉得学习成绩差什么都差,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而这进一步导致他们更消极地对待平时的学习。而有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在新的挑战面前也显得惶惑不安,不敢去想下一步会怎么样,甚至当教师鼓励他、给他确定较高的目标时,会说:恐怕不行!这说明学生在挑战面前的承受能力较差,缺乏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这样的心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在这样两个背景下,笔者设计了“让自信绽放光彩”这个主题。通过本堂主题班会课,旨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个体,要学会在挑战面前树立信心、不懈努力,这才是成功的根本。
二、环节、活动设计
1. 主题开场白的设计上下了一定工夫。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对笔者比较陌生,在互动或开展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比较拘谨,不能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活力,不能完全体现本次班会的效果。因此,在开始时,笔者告诉学生,这不是自己擅长的英语课堂,同时后面坐着很多听课的教师与领导,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自己很不自信,从而传递给他们信息:教师也有不自信的事情,为接下来的“学生畅谈自己最不自信的事”做好铺垫。
2. 活动的设计是本次主题班会的重中之重。不管在学科教学还是班会课堂中,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活动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更有效地实践本堂班会课主题。在本次主题班会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男女生自信心格言大PK;慷慨说优点;寻找优点、互赠卡片;自找优点、自信展示。每个活动都紧紧围绕着这次班会的主题,每个活动都考虑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活动中认识到本次班会的目的,在活动中使本次班会目的实施到学生,使本次班会效果显著。
3. 课件设计简洁明了。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但它不是课堂的主角。所以,在课件设计上,笔者最求朴实、简洁、明了。课件背景从含苞待放的玉兰花到怒放的玉兰花一路展开。自信的主题、有关自信的故事、自信的格言、提高自信的方法,简单但不失重点,简洁但不失细节。
三、准备
为了上好这堂主题班会课,为了使这堂主题班会课发挥最大效果,前期的准备工作笔者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1. 资料的收集和准备。网络上关于自信的资料很多,既紧密围绕主题、体现主题,又体现趣味性,使课堂生动有趣。通过几天的收集和筛选,最终选择“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和“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两个正反鲜明的故事让学生听后马上意识到自信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开展讨论。
2. 活动道具的准备。在开展的几个活动中,都需要准备一定的道具。如“寻找优点、互赠卡片”活动中需要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小卡片,因为这个活动是体现同学之间的友谊、爱心的活动,所以笔者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心形卡片。在“自找优点、展示自信”的活动中,笔者给学生准备了大拇指卡片,因为这是体现学生自信的一面,每个学生在大拇指卡片上写上一句鼓舞自己、增强自信的话,效果要比一张普通的纸强多了。
3. 音乐的准备。整堂课的背景音乐,笔者选择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信是我们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在“自找优点、展示自信”活动中,笔者又安排了《相信自己》这首贴近主题的歌曲,每个学生在@首歌曲中自信地把小拇指卡片贴在自信榜上。
四、思考
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班主任和其他德育工作者工作的核心。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班主任如何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笔者认为上好一节班会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好途径。那么,如何上好一堂主题班会课呢?如何将班会课塑造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强大阵地呢?在这堂主题班会展示课结束后,作为一名基础的德育工作者,笔者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1. 画龙点睛,确定好的班会课主题
大家都知道,班会课的主题就是班会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班会课主题的确定,既要依据学校德育的中心工作,又要服从于班级的共同努力目标与现状,避免主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班会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终贯穿这堂课。主题的确定与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绝不能搞形式、走过场。
班会课主题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炼、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需要,甚至可以在班集体中或学校甚至片区范围进行深入调查,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舆论导向、班风学风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这样班会课才能有的放矢。本节班会课主题的确立,正是基于学校德育要求和七年级新生特点为背景的。确立自信为主题,希望这届七年级的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生活中能展现自信。
2. 关键呈现,多样化的形式
班会课的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形式中。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思考;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参加新颖活泼、知识性强的活动。而对抽象的、空洞的说教比较厌烦,因此主题班会要多开展生动活泼的、贴近实际的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活动之中。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准备、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参谋。
3. 深化主题,巩固教育成果
一堂班会课下来,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对主体有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班主任总结来启发、诱导和点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召开本次班会的目的、认识到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在总结时,要针对学生的认识加以集中、分辨、提炼和升华,使学生的认识有提高,行动有准则,前进有方向。另外,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效果,绝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班会课后要进行“追踪教育”和“跟进观察”。一节主题班会活动之后,要及时掌握和收集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续加以引导,促其升华,力争在每次活动之后,让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在深化主题方面,笔者认为还是做得不到位,上完本次班会课后,似乎自己也得到了放松,任务完成了,而且是借班上课,学生课堂反映强烈,似乎一切已经结束,但是这节课的理念和思想,是否对学生有深刻影响?笔者不得而知。课后是否应该让布置以周记的形式让学生继续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呢?笔者想那是必须但却被忽略了。这也是本节班会课最大的遗憾所在吧!
4. 班会课要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营造恰当的教育教学环境
班主任若想在纷繁无杂的班务与千差万别的学生面前妙语生花、言出即效,必须具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深厚的口语素质。要想一节良好的班会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班主任v话在内容上必须要有的放矢,切合学生实际,站在学生的思维立场上,用学生的语言进行讲解,语言上更应该精炼准确、形象生动、逻辑性强,符合学生口味,且要有鼓励性,甚至是煽动性的语言魅力,让自己的语言能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新教学
1 开放教材隐性内容,挖掘 新课程资源
要想提高中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也有差距,传统的美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教会学生“画画”,要突破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让教科书隐性内容得以开放。
2 开放教学环境,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美术课不能只局限于班级,学习环境的开放,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一个好方法。我认为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资源进行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于是我将课堂搬到了室外,尝试开放式美术课堂教学,满足学生需求,放开学生视野,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如上《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时,正是金秋时节,校园里整齐排列的白杨树、榆树树叶已经变黄,并偶有飘然落下,此时此景是何等美丽,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记忆下来呢,于是带着学生置身于这片熟悉的环境中,一边呼吸着校园的秋色气息,一边有意识地进行着写生练习,记忆着他们眼中的美丽校园。教师有目的的选择室外教学,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使创造美变的更为直接。
另外,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历史、地理风物、自然景观等资源,让美术课堂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内容,也是不错的选择。
3 开放美术媒材,走美术创新之路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废品,如:各种空酒瓶、饮料瓶,废弃的彩色包装纸、宣传单,用空的药瓶,没油的记号笔、水彩笔及各种笔芯,没用的包装盒,报废的光盘、磁卡、硬盘等等,这些废旧物品都是可再加工利用的,都是美术课上的好材料。有的学校就用酒瓶子作为原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瓶子造型。我在课堂中尝试过让学生用一次性餐盘设计制作挂件、摆件,学生们收集了一些生日蛋糕配备的纸餐盘,制作出很多新颖的摆件。又如:七年级上册有一课《大家动手做条龙》,在这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一些旧纸杯,他们收集了不少冷饮纸杯,通过讲解一些简单的穿插技巧,再利用旧铁丝和一些废旧线绳将龙身(旧纸杯或冷饮杯)连起来,完成龙的制作。有的小组没收集到纸杯,他们用胡萝卜和牙签组合也制作出龙的造型,还有的小组的龙是用高粱杆制作的,无论材料怎样不同每个小组都能合理分工,最终都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中国龙。凸显了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常见媒材完成教材中的一些课程。在教学七年级《生肖的联想》一课时正是秋季,我安排学生准备萝卜、土豆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雕刻练习,利用葡萄、蘑菇、山上野果做立体造型练习。七年级上册《面具设计制作》一课,学生们倾尽所能找来
家庭里一切可用之物来制作面具,有用来装粮食的麻袋、塑料绳,家禽鸡鸭鹅毛,铁丝,旧毛衣拆下的毛线,各种粮食的种子,还有特意从山上采集来的一些树叶、树枝、野花等,并用他们的巧手把大树叶、麻袋片做成面具,把塑料绳、家禽毛、毛线等做成毛发,用各种粮食的种子进行装饰点缀,制成比较原始的面具,我也不失时机的为他们放一曲原始音乐,让他们带上面具尽情表现自己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在讲到七年级下册《单色版画》一课时,这个课目是一个典型的版画技法训练课,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因此,这个课目必须通过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发现单色版画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课堂活动的渗透让学生了解版画、掌握制作版画技法。吹塑纸版画取材方便、简单易学。我觉得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具体制作过程简单易学:取一张吹塑纸,要求平整,无断裂,无折皱,然后用笔头粗的铅笔或圆珠笔(不下水也行)在上面即兴刻画,把吹塑纸的软面划出槽沟来,要做到执笔稍垂直一些,行笔略慢一点,不要划破吹塑纸。如果需要粗的线条,可以在上面反复刻画加深,直到满意为止。以此做好底版,用毛笔代替滚筒均匀地涂上水粉,然后,再将白纸覆盖在上面,用铁夹把底版和白纸固定,用手掌轻轻地、均匀地在白纸上按压。最后揭开白纸,一幅单色纸版画就完成了。实现媒材的开放,给学生自由发挥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是美术课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学生参与 激发兴趣 促进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投入和参与是最深刻的活动机制,而兴趣则是推动儿童积极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重要内在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实验过程,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运用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觉,如模型、图片、挂图、视频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到自然界中、到生活中识别生物等。在教学中,运用多种信息渗透,把书本中看似遥远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文字信息与学生身边的现实世界相联系,拉进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寻新知识的意愿。
一、“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设计每一节课时,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话题或画面,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中,首先请学生欣赏一段关于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画面的视频,学生立刻被影片中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所吸引,很快找出画面中各种生物和环境的差异,从而对各生态系统有了深刻的印象。以明星——成龙父子的照片,引出《生物遗传和变异》,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热情。利用《达尔文的遗憾》——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和表姐玛丽结婚,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了十个孩子,各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的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学生们阅读故事后对近亲结婚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的印象,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进而也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近亲结婚意义的认识。这些资料促使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构建者、研究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就得先激发他们尽量多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一)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参与主动学习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如七年级上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正常情况下,鼠妇会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光亮的地方鼠妇反而多或者鼠妇根本不动。此时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实验原因:有可能是鼠妇跑不动、时间太短或者假死等情况。不要武断说学生做错,要尊重事实,或是越俎代庖帮学生说出原因,一定要启发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七年级上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光、有的认为土壤、有的认为水份、还有的认为空气等等,请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以前从未想过的现象。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中观察花的结构,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应对冬季鲜花少且昂贵,用桃花模型和发泡的干金针菜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并通过分组讨论得到一朵花中对于传宗接代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八年级上册《饲养和观察蚯蚓》一节中,教师准备蚯蚓,让学生自带实验材料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最快。有的学生将蚯蚓放在玻璃上,有的放在硬纸板上,有的放在海绵上,还有的甚至将蚯蚓放在浅水里。通过实验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硬纸板上爬得最快。理由是蚯蚓的运动依靠刚毛的协助,只有在粗糙的表面蚯蚓爬的最快。八年级上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要求观察鸡卵(蛋)的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自带鸡卵(蛋),绝大多数同学都带来了,有的小组还带来了鸭卵(蛋)等其他鸟卵,而且带来的新鲜鸡卵(蛋)中还有受精的,这是教师到市场上统一采购很难达到的效果。通过新鲜鸡卵的观察,学生的收获远比纸上谈兵来得鲜活和深刻。学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实验,为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景中解决新问题,建立对知识的牢固记忆和深刻理解。
通过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出联系生活的问题,比如:室内的花草是不是越多越好?学生认真分析讨论花草虽然能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在没有光能的情况下会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室内的花草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秋冬季节,随着天气逐渐变冷,门窗关闭,气流不畅,室内花草过夜,晚上人们入睡时,花草也在呼吸,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室内氧气稀少,有损健康。通过讨论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和本质认识更加透彻。
又如在学习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设计问题:为什么民间有“旱极而蝗”的说法?试解释其中的道理。学生通过课后调查、课上讨论,了解到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
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学生课下调查、收集新的生物学技术与发现,例如:了解转基因概念后,学生调查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哪些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热情。
三、清晰生动的板书是促进教学的有力方式
关键词:审美与双基;学科综合
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苏教版七年级(下)《锦绣江南》这一单元通过与江南美景的对话,引领学生集中感受我国江南音乐的魅力。歌曲《无锡景》《杨柳青》及音乐欣赏《紫竹调》作为音乐教学的主线。学生为七年级学生,大多不识谱,程度较浅。喜欢歌唱,不喜唱谱。
教学目标:(1)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无锡景》前两段歌词,表现出江南民歌的韵味。(2)能够结合方言就江南民歌和江北民歌的风格进行初步的评价。(3)通过《紫竹调》的欣赏初步了解江南丝竹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歌曲学唱与音乐欣赏。难点:探寻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无锡泥人,设问:这是什么?有同学知道他们的名字吗?(阿福阿喜)是哪儿的地方特产?(无锡,城市吉祥物)
2.播放课件简介无锡的地理位置、风光。(欣赏梅园等图片)
3.教师:今天老师即将带领同学们在音乐声中领略无锡美丽的风光。
二、歌曲教学《无锡景》
1.对照歌谱听赏一遍,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词。
2.学唱前二段歌词,划拍解决较难节奏型。
3.在分析歌曲的过程中识谱:①分析歌曲由哪几个音构成 “宫 商 角 徵 羽”。②视唱12356五音,体会民族五声调式音感。③分析歌曲旋律有何特点:旋律细腻秀美、旋法曲折,大都有小桥流水般下行趋势。(创作手法:采用了模进、重复的写作手法)1216 5 ――6165 3――6165 3――5653 2――3532 1④联系下行趋势的特点试唱全曲乐谱。
4.艺术处理:①分析歌曲思想内容:歌曲以一个无锡人的口吻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特产,表现了无锡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②歌曲情绪:娓娓道来地亲切温柔地自豪地。③音乐处理:咬字:注意唇齿音要多一点,咬字要软。④强弱处理:富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三、欣赏《杨柳青》
1.欣赏第一遍,提问:说出歌曲的情绪特点。(喜悦轻松、热情爽朗的)
2.欣赏第二遍,提问: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歌词有何特点?(劳动生活场面;衬词多)
四、对比歌曲《杨柳青》与《无锡景》不同的风格特点
1.体会无锡方言和扬州方言的特点。师生互动:分别学习几句无锡和扬州的方言,学生讨论(略)方言。教师总结:江南属于吴语区,语言柔美;江北属于北方方言曲,语言爽朗。
2.体会两首民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学生讨论(略)。
3.教师总结:《无锡景》节奏密集,旋律婉转起伏,吐字柔和。《杨柳青》节奏欢快,旋律直来直去,衬词清脆。
4.提问:江南方言和江南民歌有何联系?教师总结:江南方言和江南民歌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方言的语音语调影响着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用本地方言描述当地风土人情并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
五、欣赏《紫竹调》
教师:在美丽的江南,还有一座城市,它在无锡的东边,紧靠太湖,素有“人间天堂”之美称,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城市?
学生:苏州。
教师:有同学到过苏州的园林吗?能不能给描述一下印象中的苏州。
学生:(略)
教师:下面咱们到苏州的拙政园品品那儿的香茶,看看那儿的美景。(展示幻灯片)
教师:同学们,拙政园好看吗?拙政园好看在哪里?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里面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奇石、古树名花)
教师总结:苏州园林布局玲珑精致、一步一景;景致婉约秀丽、曲折蜿蜒等。但只是景色好看还不够,要是有一首江南丝竹音乐来助兴就更好了,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
1.听赏第一段 哼唱旋律
2.听赏第一第二段 听辨民族乐器
学生:竹笛、二胡……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你认为这首乐曲好听吗?为什么?学生:《紫竹调》听起来让人觉得很轻松,愉快、典雅而且很婉转……
3.简介江南丝竹乐:指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合奏的音乐,盛行于南方,主要由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它具有规模较小、轻快活泼、细致典雅的特点。
4.完整听赏乐曲后显示问题:说一说江南丝竹音乐与江南古典园林有何内在联系?
教师总结:为拙政园选择背景音乐。播放几段音乐(不写乐曲标题)。《我们新疆好地方》《沃尔塔瓦河》《羊肠小道》《春江花月夜》,学生选择(略)。
六、总结
教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就连伟大诗人白居易也对江南美景充满赞美之情。
案例反思:
自课改以来,由于很多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误读,音乐课似乎变得不是“音乐”课了。而变成美术课、语文课,而音乐成了其他学科的背景音乐。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江南丝竹音乐《紫竹调》的欣赏中,通过江南音乐和园林的比较欣赏,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幅“人”“情”“景”“乐”融为一体的锦绣江南美丽画卷的情境,而有效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相对枯燥的音乐双基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氛围。
2.音乐与学科综合。《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3.审美与双审。音乐教学应关注音乐本身,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的理念。本节课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师的语言,音响资料的选择、课件制作等方面力求完善,保证审美教学在课堂中实施。北京音乐特级音乐教师章连启在《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指出双基教学应在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现音乐的过程中顺带解决。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实效;原则
思想品德课堂实效的标准在哪呢?我以为,那就是学生乐意听、乐意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践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为此,教师应注意挖掘与利用一切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与发展的物质的、精神的素材,让它们成为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
下面就教学实际过程中,如何挖掘与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实效谈谈体会。
一、课程资源犹如清泉水,用心挖掘流不尽
要让课堂“活”起来,充满生命力,必须充实课堂,课程资源功不可没。
1.巧用其他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潜心挖掘、有机整合,巧借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本学科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讲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内容时,我运用说文解字的方法来讲解,“孝”由“老”字头与“子”字底构成,说明子女必须把老人举过头顶,敬重、爱戴父母。这个解释形象明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少年中国说》的朗诵视频来导入九年级的《承担对社会的责任》,那激昂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升腾起一股“中华崛起、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讲“享受学习”内容时,学生对学习的苦体会很多,对学习的兴趣并不大,更不要说“享受学习”了,我用化学实验“水火相容”来引出“享受学习”的内容,因它与“水火不容”的道理有出入,所以一开讲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妙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物品进行教学
人们最关注的事就是身边事,最关心的人就是身边人,最愿意学的东西就是实用的知识。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特点,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想说、想学。
讲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内容时,我运用学生都知道的本地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因家长不给买手机就轻生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因为此案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甚至有些学生还认识该生,所以学生讨论异常热烈,感触也很深,试想,如果事例主人公是离学生生活很遥远的人,学生的反应恐怕就平平了。
讲八年级下册“消费者权益”内容时,我就利用学生抽屉里最多的东西――矿泉水瓶,教学生辨识它的真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消费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会维权。因为矿泉水消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觉得学了有用,所以上课时非常踊跃,没有一个溜号的。
3.引进生动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单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而不只是“有道德知识”的人,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的体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不可能要求他课后如何自觉地践行,因此可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动、好体验的特点,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到游戏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
如,讲七年级上册“创建新集体”内容时,我通过“毛毛虫逃生”的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展开竞赛。要求:每个学生半蹲,一手搭在前一位学生肩上(另一手摆动),屁股要坐在后一位学生大腿上,环环相扣,组成一只毛毛虫,此时每个学生都只是这只毛毛虫的一个环节,危险来了,如何快速逃命。成功的总结经验、失败的分析原因。在学生分析总结,激烈讨论和反思中,拥有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等作为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标准就不难得出。由于是学生自己体验、感触、体会和总结的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这个教育影响是来自学生的内心,来自学生的互动,而不是老师强加的,这样才有可能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自觉自愿地践行。
4.运用网络、影像资料、音乐素材进行教学
网络内容丰富,影像资料形象、生动,音乐素材富有感染力,在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感悟、践行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课时如果运用多个素材,会有繁杂的感觉,但若巧妙地运用百度贴吧的形式贯穿,则显得有条理,不多余。
讲七年级下册“法律的作用”内容时,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圈保护师傅这一学生都熟悉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圈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讲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内容时,用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和《孝敬父母》等相关歌曲,既能打动学生,渲染气氛,歌词内容对学生也有指引的作用。
5.关注时事新闻,开发社会资源
时事新闻因其“新”,所以吸引人的眼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014年5月21日讲七年级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内容时,头一天的新闻正好播放了两则当天发生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因其新,所以震撼。学生切身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别关注。
再如,讲2012年到2013年时事内容时: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51岁。课堂上有学生讲到他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干,导致英年早逝时,我及时让学生回顾了九年级知识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总体水平的差距和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特点,并适时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如果这些精英们不努力拼命干,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会更大,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人欺负。这一引导,引发学生强烈反响,学生觉得自己不努力学习非常不应该,甚至学生还开始讨伐平时不用功学习,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也自觉理亏。有效运用时事新闻,不仅能帮助复习课本知识点,而且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课堂生成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课程资源,缺乏的是发现课程资源的慧眼。只要我们养成“多读书、勤看报、善用网、勤记录”的好习惯,做教学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皆资源。
二、课程资源犹如双刃剑,杜绝盲目巧鉴别
课程资源,它超越了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甚至让“社会”进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起来,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环节中,如果运用得当,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种种问题,如有的课程资源堆砌,让人眼花缭乱,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有的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只是打“球”,使教学目的变得不明确,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的课程资源反面用得多,正面引导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的课程资源离学生的生活、现有知识水平十万八千里,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无不让我们思索该如何挖掘和利用好课程资源。
我认为,在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时,应注意筛选鉴别,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筛选,加工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资源,如果难以找到,就有效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反复斟酌、推敲,能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内容,我们只要认真去品读、去领悟,去引导学生,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育性原则
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资源应多选用正面素材,进行正面思想引导,多看事物的光明面,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综合性原则
在一堂课上,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既有效防止学生的倦怠感,又能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成三维目标。如可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渲染气氛,导入新课;精选案例层层深入,拔丝抽茧,分析探讨知识;用顺口溜的形式总结、巩固新课。
4.渐进性原则
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多选用学生熟悉的、能理解的、想知道的课程资源。
要让课程资源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就要注意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资源挖掘和利用时,如果内涵基本相同,能用近的就不用远的,能用新的就不用旧的,能用自己的就不用别人的。因为熟悉的人、事和物最能引发学生共鸣,产生共情,也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给他们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