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

传统音乐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传统音乐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音乐教学

篇1

关键词:多元文化;传统音乐教学;音乐审美

一、多元文化环境下我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传统音乐教学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无论是在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教材层面还是最后的环境层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面临着不少的困境。

(一)教师层面

从教师层面来看:首先,教师受到西方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巨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整体音乐教育体制是以西方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以西方音乐为核心的,因此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中,教师教学往往是以西方放音乐课程为主。比如,学生必修的声乐课、音乐基础课、和声等等都是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来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我国的传统音乐课程仅仅是学生学习中的辅助课程,无论是学习的时间还是强度都比较低[2]。其次,教师对多元文化下音乐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解的片面,这主要是因为教师长期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理论的影响,缺乏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研究,就是一些专门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二是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中的教师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最后,教师传统音乐教学只是以及技能比较薄弱,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的教师就是在以西方音乐教学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并不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音乐知识。

(二)学生层面

从学生层面来看:首先,学生接受传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在目前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能够很方便的通过网络接触到欧美地区的流行音乐、韩国日本地区的流行歌曲等等,再加上网络中欧美和日韩的音乐占据了网络音乐的绝大部分,这些流行音乐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全部,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地受到冲击。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边线处一种排斥甚至是厌恶地情绪,认为传统音乐十分地落后、土气以及不够时尚,跟不上时代地潮流,因此学生对接受传统文化学习地积极性很低。其次,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目标不明确。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将传统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地教育内容纳入到了各个学校地音乐教育中旨在弘扬我国地传统音乐并要以此为基础来带动学生积极地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激发出学生地爱国热情,但是从目前地情况来看,学生不仅对接受传统音乐学习地积极性较差,并且对也没有明确地学习目标。尽管目前有许多教师对传统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并加大了教学地力度,但是实际地收效甚微。

(三)教材层面

从教材层面来看,我国教育部在近些年现后颁布了多个关于传统音乐教育的文件,对传统音乐课程地性质、目标以及价值进行了明确,并对音乐教学中地教学领域以及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规范。但是在教材层面还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传统音乐教材内容相对来说还比较陈旧。比如,从民族音乐教材来看,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少地区的教师反应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已经和时代脱节,不够丰富和新颖,并且关于民族教材音乐教学的教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更新过。同时教材的内容过于俗套、牵强,导致学生感觉民族音乐离自己很远,难以理解和接受[3]。其次,传统音乐教材资源开发欠缺。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学校对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处于一个忽视的状态。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像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及所说的方言一样熟悉自己地方的音乐,喜爱自己地方的音乐文化。很少有教师了解关于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以及背后的故事,这种现象已经由来已久,没有有效的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四)环境层面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来的文化正在侵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地正在不断地缩小。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地音乐教育一种处于以西方音乐为基础,传统音乐为辅助的状态之中,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这就导致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缺乏有效的媒体导向、校园文化以及社会评价的支撑,进而是学生对我国繁荣传统音乐文化十分的生树,甚至是排斥厌恶,就收学习的积极性极低。比如说,在我国的中小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十分喜欢欧美日韩的流行音乐和我国的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并不熟悉和喜欢。其次,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在大部分的学校中并没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注,视其为“小学科”在平时,几乎见不到传统音乐的身影,只有在学校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中,这些传统音乐才有可能从以往的角落中走到台前。并且由于当前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身最重视的是学习成绩,都希望能够考出一个考好成绩,考上重点初中、考上重点高中,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学,更别说传统音乐教学。

二、多元文化环境下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对策研究

我们都知道,学校是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一定要针对当前我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传统音乐教学理念

首先,要确立学生传统音乐教学主体意识。就目前来说,我国教育界对教学主体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存在着不少的分歧。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认为,教师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但是现在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并且还认为,当前学生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学生作为文化的受众,其主观意识较之以往已经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对于音乐学习来说,学生自己选择听什么音乐、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以及参加什么样的音乐活动,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音乐教学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实行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4]。其次,要继承和融合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以开放的态度来迎接各种优秀的音乐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基础来进行创新。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目前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实际来适当的接受外来音乐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完美融合。

(二)明确传统音乐教学的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正确道路的指引,因此,必须要明确最终的教学目标,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具体来看就是:首先要明确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目标,也被称为人文目标,指的是要通过音乐不同的声源、声响让学生去体验、去发现音乐,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文化,最终成为作曲家、表演家或者欣赏家;其次要明确传统文化的情感目标。音乐,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因此,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来说,必须要明确其情感目标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化学生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合作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最后要明确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目标,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感受音乐文化来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和传统,强化学生的音乐文化认知。

(三)改变传统音乐教学原则

在今天,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活动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国的传统音乐教学需要在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不仅要将我国传统音乐作品作为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还需要充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时代更迭带来的新要求,将外来的那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吸纳进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我国的传统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首先,要将民族性和多元性相结合,在多元文化这个大环境中,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对多元文化的感受和领悟,拓展学生接受和认知外来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视野。其次,要将文化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音乐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另外一个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使用那些已经融合了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素材来引导学生感受传统音乐文化。最后,要将传承性和开放性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地域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

(四)创新传统音乐教学内容

无论是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还是改变教学原则,其最终的实现都需要通过教学内容来实现。传统音乐教学的内容建设是否完善和合理,对教学理念能否实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这种影响更为明显[5]。因此,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和欣赏到传统音乐,激发学生的传统音乐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积极性;二是在教学内容中要规定学生学唱传统民歌、地方戏曲等,使学生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传统音乐学习;三是要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选择学习传统乐器、民间舞蹈等等,如传统乐器中的古筝、琵琶、骨哨等,民间舞蹈中的秧歌舞、洗衣物等等。四是要适当的吸收具备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利用流行音乐来提升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曦.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况雪.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2018,01:75-76.

[3]李展.大学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人文天下,2018,04:89-93.

[4]张克东.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8,06:25-26.

篇2

关键词:传统美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善、和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乐记》是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的代表著作。《乐记》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由间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乐记》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如书中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乐情篇》)。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这就给我们一启示: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人才固然需要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扩展音乐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

孔子(公元前511——公元前479)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未尽美的艺术。孔子认为音乐家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情感要有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衰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238年)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的恶习的必须教育才能变善,因为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张音乐从实际出发,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但在音乐思想上仍有崇雅贬俗倾向。

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揉合到了一起,它的核心是自然、虚静,渴望达到“大音希声”的境界。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平和恬淡属性的“乐”。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他们也不提倡音乐,甚至是否定音乐。老子的思想具有很多辨证的观点,如“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对统治阶级主张无为,对被统治阶级主张无知,因此,他反对一切欲望,而声音、颜色、味道正是引起人们欲望的根源,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道德经》第十二)所以要统统取缔。

而庄子对社会上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希望能够过一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理想生活,因此他对一切科学文化艺术都是抱着一种排斥、否定的态度,他说:“五音乱耳,使耳不聪”,(《庄子·天地》)对音乐也是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

道家既然崇尚清静无为,爱好当然在题材上就偏重于山水美,它的“天人合一”观必然向往宇宙和人的合一,历史上凡道家思想浓厚的人,大多是超然物外的知识分子,他们或寄情山水、自然或借助于自然景物来自我观照,琴曲《梅花三弄》就是一首代表性的作品,她借用了梅花的自然属性,钢筋铁骨的性格,不畏严寒的精神,隐喻知识分子的人格美,用清虚朗畅的泛音,三次出现梅花主题B,穿插A、C、D音乐作为烘托陪衬。梅花的洁身自好,清雅高旷,是作者对人格美的物(乐)化表现,此曲是一首小型套曲,后部带有戏剧性,似梅花笑绽枝头,笑弄风霜,其韵昧令人回响不遗。道家不仅主张自然之美,而且追求境界无限,因此在音乐上就追求“神余言外”和“弦外之音”。同一时代一首咏梅诗句,可和此曲对照,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南朝梁、陈人何逊)。这首乐曲使我们不仅可以见到道家崇高自然,更可以体昧到道家主张自然和人的统一,以自然观照人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观的组成部分。

三、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非乐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与儒家的音乐思想相对立的乐派墨子名,生于鲁国。伟大的思想家、博学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音乐上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墨子禁止音乐。墨子再三强调:“为乐,非也!”意思是,“从事音乐活动是不应该的啊!”

篇3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人们追逐世界潮流,喜欢新鲜事物,绝大多数的人只关注流行音乐,这就使得我们的民族音乐遭到冷落,甚至有些地方音乐即将遗失。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全面阐述了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大大促进了对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发展。

一、地方传统音乐纳入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

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课程安排中,有一门必修课程――民间音乐。这门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还能将当地的一些优秀民族音乐编书成册,纳入到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则会更有助于弘扬当地音乐文化,扩大各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河北师范大学的客观条件,结合河北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方案。如河北平山地区,既有丰富的名胜古迹、自然景点,又有三大战役指挥所、革命圣地西柏坡,以及古中山国都城遗址。复杂的地势,以及各乡镇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平山县的历史绵延悠久,文化绚丽灿烂,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平山的传统音乐文化种类繁多,地域特点显著,包含歌、舞、器、戏、书等多种音乐文化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渔家乐”“文庙乐舞”“西调秧歌”“平山坠子”等都拥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鲜明的地域风格。然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仅停留在老一辈人的生活中。尽管每逢重大的庆典和仪式活动,也能在公共场合看到这些非遗的身影,但更多的年轻人只是把它们当成寻常民俗热闹看待,并没有意识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重要意义,且对内容几乎不知,学习者更是寥寥无几,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

河北的音乐院校中的教师和W生们应以本地区的传统音乐作为主要的田野考察对象,将自己实际的调查做出总结,在课上由学生们进行讨论。如将西调秧歌、平山丝弦、文庙乐舞等传统音乐形式录制下来,在民间音乐课上与学生们共同分享。将闫三妮民歌的曲谱记录下来,编成一本歌曲集,在民间音乐课上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区的音乐文化,感受本地区音乐文化的魅力。平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开展本地区音乐文化的论坛活动,将本地区的民歌改编成合唱,进行本地区民歌合唱比赛等。学期末,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将本学期学习的本地区民间音乐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地方民歌、戏曲展现在舞台上,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地区音乐文化,感受自己家乡音乐文化的魅力。身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如果对本地区的音乐文化都不了解,那么民间音乐这门课程的开设就形同虚设。同时,声乐老师在教授民歌时,也可增设演唱河北地区地方民歌的内容,让学生传唱自己家乡的民歌。将本地区音乐文化如上述介绍那样纳入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中,将会促进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身体力行地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二、将地方传统音乐纳入到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

当下,虽然大家对音乐通识教育非常熟知,但其真正在高校中涉及的范围却非常有限,高校中开设的音乐通识课一般都是音乐欣赏类课程,学生听课非常被动,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教师讲解的共性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样就很难实现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们进一步真正了解音乐的目的。因此就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通识课程,以本地区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教师将田野考察搜集整理的视频音频资料提供给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欣赏,讲解本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特色,带领学生学唱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和戏曲,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加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在考试形式上,教师应改变学生普遍反感的笔试考试形式,可把本学期学过的民歌和戏曲放在课上演唱以作考察,所唱的民歌和戏曲要结合一些视频音频资料,以保证唱出当地特有的味道。对于外省学生来说,教师应要求他们学习一些当地的方言,以确保语言相通,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使音乐与文化相互结合,更深刻地认知当地地方音乐,把民歌和戏曲唱出地方特色。与之前的音乐欣赏类通识课程相比,这样的音乐通识课程更有利于非专业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本土音乐,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

三、结语

地方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是祖先们传给我们的文化宝藏,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学习和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应将这些地方音乐文化纳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来,让更多学习音乐的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音乐文化,并且喜欢上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为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4

【关键词】高职声乐;传统音乐文化;教学

一、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随着近来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知识技能的增长,逐渐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其以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满足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经几千年历史发展而来,得以传承的部分更是其中的精髓。同时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历史人文元素,不仅在传承的过程中更加丰富完善,同时其中还含有一定的民族色彩。因此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正好可以弥补高职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空缺,使学生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过程,充分感受音乐文化的内涵和人文元素,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二)传承发扬传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代表性文化之一,是我国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继承和传承音乐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目前由于大量西方音乐的涌入使得传统音乐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从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现状来看,西方音乐文化体系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将传统音乐文化有效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感悟其中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最终能更好地欣赏民族音乐,并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1]。(三)提升高职声乐教学质量。很多高职院校在声乐教学中反映出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仍沿用传统的唱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内涵,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不断扩招,学生的声乐基础参差不齐,由此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将学生很小就开始接触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声乐教学中感悟和享受,而不是将其仅仅当做是一门课程来学习,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篇5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中国传统音乐传承

长期以来,我国都以开放的理念接收与学习外来文化,中国传统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如隋唐时期宫廷音乐的九部乐以及十部乐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体系发生了一定的碰撞,西方文化在我国的持续传播,使得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学也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西方音乐特征。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象征,在文化传播道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校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主要阵地,规范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学习方向,构建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极大的丰富了高校音乐教学类型,对于音乐学科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有利于传统音乐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功能。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传统音乐的传播程度远不如流行音乐与西方音乐,高校教育作为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最佳途径,应当通过正规化的传统音乐教育课程,担负起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重任。其次,我国教育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基础教育成效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将更好的服务于基础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关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教育,将为基础教育的强化提供良好契机。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现状

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没有意识到传统音乐教育对于文化传承,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积极意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相对于流行音乐与西方音乐普遍较低。除此之外,高校音乐教学中,对于传统音乐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脚步。究其原因,造成中国传统音乐这一教育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外内部素。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的大环境之下,中国传统音乐就如同海上遗珠,逐渐被大家所忽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西方流行音乐学习更加富有趣味性,动态的韵律更强,而传统音乐的音律与意境则与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出现了一定偏离。第二、内部因素。西方文化的涌入与传播使得国人对于母语音乐文化知识的关注度下降,商化业盛行也使流行音乐更受关注,对传统音乐的消费降低,使人们的关注点放在了商业音乐上,忽视了传统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策略

1、思想上重视传统音乐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于传统音乐的忽视使得传统音乐教学举步维艰,基于这一现状,各高校在音乐教育改革中要正确认识中传统音乐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重视传统音乐教学。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应当进行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关的扶持政策,如一些高校的传统音乐专业,制定更优化的招生政策,吸引有才华的音乐考生。其次,给予各高校传统音乐传承一定的资金扶持,给传统音乐教学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使传统音乐教学以及传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突出高校育人特色,改革课程体系

2.1、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针对中国传统音乐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掘具有传统音乐特长的学生。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培养音乐人才的多元发展。同时,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丰富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实现高效的传统音乐教学,更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1、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与普通音乐教学注重技巧性不同,传统音乐教学以意境培养为主,理论为辅,课程教学内容中,应更多的侧重于音乐作品欣赏以及自我评赏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中,对传统音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深入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特色以及表达方式等内容之中,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一种或两种传统音乐介绍。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特色开展因材施教,丰富枯燥的音乐教学内容,使传统音乐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持续传承。

2.3、增设相关专业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传统音乐相关专业较少,歌唱类的主要为生态民族演唱专业,而乐器类主要为二胡、古筝等,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各高校应开设更多的传统音乐专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专业选择,同时实现传统音乐形式的丰富。

3、优化教学环境

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传统音乐的开展效率。高校方面,应大胆选用传统音乐人才,安排其教授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提升教学质量。此外,为传统音乐开展研究项目,吸引教师与学生参与到传统音乐的研究中来。针对高校现任音乐教师难以担当传统音乐教学任务现状,应关注教师传统音乐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学习与深造机会,或通过加强院校之间的沟通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此同时,高校方面还要大力关注传统音乐教学中硬件设施的改良,更新乐器,优化教学场所与环境,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师生进行表彰与奖励,鼓励其不断探索,持续进步。

结语

当前,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传统音乐教学重视度不高、课程时数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途径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需要增强高校传统音乐教学力量,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持续的优化与探讨,为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持续传承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管建华. 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J]. 中国音乐,2012,01:9-16.

篇6

我国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百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关于其分类,一般把其分成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曲等五大类。但是有专家提出同属于中国传统音乐范畴中的诸如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和一些宗教音乐并不能完全归于这五大类音乐中。因此,杜亚雄在《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将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这样有些学者提出的不能被“五大类”包含进去的音乐便得以准确的划分进来。当代的学校音乐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音乐一直处于音乐教育的边缘。“一项对来自广西各地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1700多名学生进行的‘有多少学生会唱家乡的歌’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27%的苗族学生和31%侗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①这一调查充分显示,熟悉和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学生越来越少。民声艺术是学院派较为系统地研究我们民族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民族声乐,高师是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的重要阵地,而高师的民声艺术教育模式也多是采用示范练习的模式,而对于民族音乐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的讲解少之甚少,这也造成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

二、高师声乐教学中应增加本土音乐作品内容

高师是培育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高师音乐教学中要适当的添加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重视培养学生了解并热爱传统音乐的情操。通过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目前高师院校的教材主要是《声乐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高师声乐教材《声乐曲选集》(徐朗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丛书之一《声乐曲选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几套高师声乐试用教材。②这些教材多涉及的是艺术歌曲以及经过改编的民歌作品,而对于高师院校当下的典型的民族作品及原生态艺术作品均未能涉及,而对于学习者来说,受当地人文熏陶以及民风影响多种因素,对于当地的民族音乐或原生态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本地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注入和讲解,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融入真正“原汁原味”的原生性传统剧目。如东北地区最传统的东北小调,山歌、歌舞曲和萨满调。如徵调式的《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宫调式的《丢戒指》、《卖饺子》、《小拜年》等,再如羽调式的《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等,乐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东北人民破朴实的生活情怀,生动活泼的热情性格均通过作品像我们诉说。这些作品源于学生生活环境,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使得本土的音乐作品得到了切实有效地传承。

三、高师声乐教师教学思维和知识的及时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自己长期以来的表演经验和理论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错误的方式和方法,将这些经验消化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由声乐教师和观众检验学习的水平,这使得声乐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理论修养,如果教师缺少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必然造成其教学过程中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度不够,影响了学生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养成。而我国早期的音乐师范教育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教学体系和理念上深深烙上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印记,在结构上西方文化偏重而传统音乐文化偏少,在钢琴、视唱练耳、和声、作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上侧重的较多,而缺少对戏曲、说唱等“原生形态”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系统练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注重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在思想认识上提升传统音乐文化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整学习结构,多接触传统音乐深化自身知识,提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决定了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元素;方法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首先,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各类音乐元素,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声乐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规范声乐课程教学的主要流程,且这样一来,也能够真正促使人们去弘扬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相关音乐文化。同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相关音乐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声乐专业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融入相关传统文化元素,便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意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存在着诸多教育灵感以及教育元素,教师便可以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具体音乐元素,之后,则需要将音乐元素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进行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将声乐教学的内容与教学中的音乐元素所提炼出来,让学生对这些音乐元素有更多的理解,并于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学资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相关音乐文化是伴随着我国历史不断推进、发展而来的重要历史文化元素,且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音乐文化在结合了各地区、各个朝代的历史元素与文化元素后不断得到创新发展,且在当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特征,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多年演变之后,已经得到了文化方面的改进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相关音乐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更是高等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具体教学材料之一。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活动之中逐步融入相关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之中的各类由于资源及时提取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改进与创新。

二、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情况下,在一部分高等院校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具体的教学流程比较繁琐。一部分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充分理解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甚至于无法真正理解到教学中的关键点,即便教师围绕某一具体的声乐教学内容作出了多次的阐述与透析,开展了较多的形式的教学活动,然而有关声乐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科知识仍旧无法得到巩固。而从部分教师的实际教学形式上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部教师的教学内容极为单一,仅仅是围绕着声乐教学的课程内容来讲解,即便部分教师是开展了一定的教学活动的,但实际上的教学活动内容也较为单一,或者说是极为枯燥的。而部分学生对于声乐方面的知识点理解能力较差,加之单一的教学内容更是无法让学生理解声乐教学的相关知识点,无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学内容单一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也有可能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终身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无法通过较为单一的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也无法逐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教学方法落后

在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部分教师依然固守较为落后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理念,教师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展开综合性的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的滞后性若是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目前,部分教师所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这部分教师无法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也无法结合学生当前的具体学习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除此之外,面对学生日益变化的学习情况以及实际的学习需要,这一部分教师若是无法灵猴的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那么必然也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率,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将造成不利影响。

(三)无法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现如今,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内部,均已经利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各类现代化教学活动。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价值。依然采取较为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且在教学措施的落实过程中,未能进行调整,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一定的调整,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并灌输各类学科相关的知识点,此种方式虽然可以进一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以及教学压力,但是实际上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而言,并没有太多积极作用。除此之外,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教学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许多教师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相关职业素养,无法正确使用各类互联网信息技术,从而导致在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技术操作问题以及设备故障问题,从而严重耽误课堂教学进度,逐步影响高等院校声乐专业课堂教学实际效率。

三、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具体方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工作

针对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应用而言,需要教师真正重视结合课程的实际教学需要,结合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进行调整,对性地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因而,声乐教师在落实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时,就需要重视合理安排教学工作,要能够在基于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分析,如可以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划分层次,之后则是再来实施具体的教学分层教学工作,将声乐课程教学的安排,依照其本身的课程内容来划分为基础理论知识、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还必须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日常教学活动实际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学科知识做探究,教师需要将班级中的学生合理做分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发出提问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做探究,而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做引导,让学生朝向问题的正确答案做思考。具体而言将全体学生集中起来,依照学生的不同能力发展阶段以及相关学习情况,不同的性格特征等来进行分组,在一个小组中既要有活泼开朗的学生,又要有性格缅甸、文静,善于思考的学生,如此才可在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积极性的这一基础上,真正获取到声乐知识。在此之后,教师则需要积极引导小组组长带领全体组员,深入研究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教学的具体教学要求,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与日常教学活动相互融合的全新途径,或者是共同探索某一教学题目或者是相关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分析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效率及相关教学过程,随后引导学生不断调整主要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小组内部成员展开平等交流与互动,也需要引导小组之间通过合作与竞争等形式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保障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2.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利用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教学要求,融合教材以及课本之中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对声乐知识的理解程度来展开问题的设置,既要让设置的问题符合学生合一年龄阶段的特征,不能太难,让学生无法思考到正确答案,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将会使得学生很难学习到声乐知识。学生在认真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便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学生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探索全新的学科知识,随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未知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探索出问题的全新解决对策,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亲密沟通与交流,或者是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一来,也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好相关的问题,认知道声乐知识的重要性。而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鼓励性质的方式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复杂的学习问题,通过不断解决相关的知识,理解问题以及能力发展问题,便可以促进学生多方位学习能力的快速成长,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以及学习习惯,逐步活跃课堂小学气氛,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完善学生学科知识体系。3.综合实践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重视将理论知识真正的传授于学生,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教师在开展实际的声乐教学工作时,需要重视理论结合实际,要重视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实践,明确实践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在开展实际的声乐教学管理工作时,务必要重视围绕声乐课程的内容来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并为学生说明实践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所将会产生的积极作用。随后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操作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中重视合理应用声乐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围绕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做出实践探究,切实解决生活实践中所存在着的各类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温故知新以及活学活用。教师必须要结合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日常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具体原则来完善教学具体的教学操作流程,结合声乐教学中的实际要求与面临着的主要困难作分析,合理控制整体的声乐教学进度。

(三)高效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过多年技术研究以及技术改进之后,已经诞生出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体系。一部分更加全面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涌现,针对高等院校声乐专业传统文化元素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搜集各类教学资源以及教学信息。随后,将各类教学信息进行初步整合,提取教学资源之中的各类有益内容,随后与教材以及课本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紧密对接,将高等院校声乐专业的教材内容与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融合,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之上查找相关教学视频以及教学课件,并且集中利用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集中展示教学视频以及教学课件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高等学校声乐专业传统文化以及音乐文化教学的主要内涵,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学视频以及教学课件之中的相关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

四、结束语

如果教师想要进一步探索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相互融合的全新途径,则需要逐步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以及具体学习需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需要巧妙灵活运用动作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逐步完善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高效运用各类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姝姝.试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大众文艺,2021,(17):145-146.

[2]金彤.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43-45.

[3]万明霞.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35):116-119.

篇8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学;制约因素;幼儿教师

一、幼儿传统音乐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小学化”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即学前教育中的巨大问题,“小学化”教学模式不符合幼儿自然发展规律,也无法真正提高幼儿专业水平,这种重前期教学效益,而忽略长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例如在一次《拍胸舞》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拍胸舞》视频,让幼儿感受其中的韵律、舞蹈热情,并引导幼儿学习舞蹈顺序与动作。这部分教学无可厚非,能够为幼儿奠定舞蹈基础,但紧接着教师开始采用示范教学,进而带领幼儿进行学习舞蹈动作,这种“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会逐渐摸去幼儿的积极性,“小学化”教学模式会让幼儿逐渐丧失对传统音乐与民族舞蹈的兴趣,最终把学习当成了任务。

(二)幼儿传统音乐教学过于表面化

幼儿传统音乐教学主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与魅力,因此在传统音乐中必须要实施深入教学。但在当今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在进行传统音乐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让幼儿学习一系列的传统音乐歌曲,对于传统音乐鉴赏环节涉及非常少,使得幼儿往往只能学习到传统音乐表面,无法深入到传统音乐中。表面化传统音乐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相同,无法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无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制约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结构不合理

传统音乐教学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保障音乐课程的合理性,传统音乐内容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过多,会显得音乐幼儿音乐教育过于片面化;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较少,会无法彰显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掌握好适量搭配的“度”,在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无法凸显出幼儿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无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突围方式

由于幼儿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必须要以幼儿作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审美来设置相应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

(一)加强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任何文化艺术都具备开放性特点,之后开放艺术才能够跟上时展潮流,音乐艺术同样如此。对于传统音乐来说,其含义、表现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实现多元化传统音乐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幼儿对本土文化认识,打开幼儿的感官心灵,切实的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并通过自身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进行表达。实践证明,幼儿的天生特征注定了幼儿对音乐、舞蹈具有强烈兴趣,幼儿在面对传统音乐的时候会有与众不同的感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表达出自身的观念,进而形成课堂讨论,实现知识共享,进而加深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二)拉近幼儿与传统音乐的联系

与现代音乐相比,传统音乐具备率真、通俗、活泼、生动、淳朴的特点。可以说传统音乐是切切实实的来源于生活,与商业联系甚少,能够切实反映生活气息,体现不同民族对生活的渴望,能够拉近传统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幼儿的艺术气息。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来说,幼儿学习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要能够主动融入到知识当中,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教师不仅是音乐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引导幼儿体验传统音乐魅力的辅导者。

(三)合理配置传统音乐结构,实现游戏教学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其最大的驱动力,能够激发幼儿精神上的需求。在传统音乐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在初次接触某类传统音乐时,会对传统音乐的音色、民族打扮、舞蹈动作非常感兴趣,并在其中感受的快乐,这不仅是幼儿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幼儿内心深处的“审美反射”,对传统音乐的认同。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传统音乐教学。例如在《扒龙船》教学中,我组织幼儿展开“双簧”游戏,一幼儿扮演龙船“后脸”,并演唱《扒龙船》童谣,再挑选一个幼儿当龙船“前脸”,进而俩俩搭配,“前脸”幼儿做动作、对口型;“后脸”幼儿唱《扒龙船》。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幼儿还在磨合,容易出现不协调现象,但5分钟之后,两个幼儿似乎找到了感觉,完美的完成了“双簧”游戏。通过这次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参与度也非常高,并且能够通过游戏情境让幼儿更深层次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进而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发现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来突破瓶颈,保障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英.幼儿教师对民间音乐教育的态度及其实施情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42-46.

[2]刘明,邓赐平.毕生发展观与早期儿童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6,11:49-52.

篇9

[关键词] 音乐教学 传承 传统文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很严重,尽管政府以及社会人士群策群力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但大量的民间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消亡。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作品和传授技巧。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传统文化渗透于美育之中,使学生不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之美,自觉地加入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教学课题。

一、音乐教学的特殊性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中,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时,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种类,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都是通过音乐的语言而流露和反映出来。音乐与其他同类艺术相比,有许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不仅用听觉,有时它还通过全身的感觉来感受音乐。比如,对于节拍、节奏和力度等,就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同时音乐又是一种表情艺术。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视觉形象的造型艺术或文字艺术的规律来要求和理解音乐的内容。音乐作为学校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它是加强美育的主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干渠道,同时也是辅德、益智、健体、促劳的重要课程,它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古代传统社会中,人们用歌记载历史,于是各民族便有了专门的叙事歌;人类起源歌、万物起源歌;人们用歌沟通人神两界、跨越时空,于是有了祭祀歌、鬼歌;有了各种各样的礼俗歌。可以说,在更深的层次上,唱歌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普遍手段。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从音乐本身和文化背景方面整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现代人对于我们自身文化的关心远远不够,大量的民间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消亡,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的空间日益狭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人几千年所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都受到强烈冲击,使国人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如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尽量消解这种危机,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寓传统文化于音乐教育之中,自觉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作品和传授技巧。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音乐教学当中,分析作品时要将作品中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内涵,要将作品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的,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作品创作背景,在作品背后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的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学中渗透 。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应更深入的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端午节的来历,为何在端午这一天中国人有吃粽子,同时南方要赛龙舟的习俗活动,南北习俗文化为何存在差异,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不仅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塑造美的形象,更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深刻领会作品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他们民族的自豪感。在民歌的作品中,比如,《长城谣》最能体现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运用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民族无比热爱之情,自觉地将古代传统文化融汇在表演当中,使音乐教学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成为普及文化的传播者。在音乐教学中应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与之相辅相成,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获得美的教育。 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人是精神财富的重要载体,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是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教师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保护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国家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的、人类的精神财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人类文化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在此背景之下,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复旦大学出版社.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合;重要性;方法

随着现代音乐教育的西方化的不断加深,我国声乐教学朝着西方音乐体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我们学习西方音乐文化,接受西方音乐教育,但是如果全面的接收,甚至是抛弃自身的文化,这也是过于偏激的。近年来,国家对音乐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重,很多音乐艺术家开始强调:“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回归”的口号,开始呼吁把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并传承到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希望以此可以在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把中国文化融入其中,以此实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机融合。

一、高校声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现代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基本都是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无论是理论教学、基础训练、实践应用,都是在模仿西方的美式教学法,从而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音乐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等,我国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都是经过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来的,音乐又将当时的文化、地理风貌、人文情怀展现了出来。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基础,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果高校在教学中不能延续自身民族的音乐文化,那么对于我国音乐文化传承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把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的多元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更是建立多样的声乐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我国现代的声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对我国音乐教育与世界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文化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华夏文化的延续,它是我国文化基础的核心,更是我国传承历史的精髓,因此作为祖国接班人的青年一代,要时刻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把传承发展牢记在心理。高校声乐教育自身具有传播音乐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功能,因此把声乐教学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可以促使高校师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对各个区域不同文化习俗和人文特征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开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师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增强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另外,在融合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声乐教学的课堂效率,进而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本土化发展,更是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量,打开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高校的声乐教学并不简单的是一种技能的教育,更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教师在培养学生声乐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更要想办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把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来,会使得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三者之间形成协调统一的发展,并且在音乐创新上也给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把声乐的教学方式融合传统音乐文化,会使得美声唱法变得更加本土化,而通俗与民族唱法中也融入了全新的演出元素,这会使得学生对我国音乐文化有深刻的认同感,更是会把中华文化流淌到学生的血液中,进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传承。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更新师生的音乐理念,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当前好多学生往往只重视声乐技巧的学习,却忽略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从而造成好多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理解不够深入,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思想的转变,促使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扎根发芽,还需要把教学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由于很多教师都是接受了西方音乐教学体系,致使大量的教师对于西方音乐具有很高的崇拜情绪,进而忽视了对我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因此要改变这种顽固的思想,尝试调整在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比例,更是增加传统音乐理论的课程,把多民族的音乐特色进行讲解,其中包括音乐文化、生活习俗、民族风情、演唱方式,唱腔曲调等等,让教师与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传统音乐的热情,进而转变师生的思想。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都尤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中国来说,其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更是具有本土性。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后可以更加清晰的感知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从唱法、训练、基础知识等几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固有的“练声+演唱作品”的模式,加入对作品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作品,进而了解传统文化。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的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对音乐进行分析,感受旋律的起伏、情感的行进。另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把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都挖掘出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上促进情感与教学的融合

传统中国音乐文化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化的投入也正是传统音乐的精神。无论中外音乐作品都是一样的,每一首音乐中都是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心境的,音乐是大众走入作者内心的阶梯,更是了解作者情感的最佳方式。例如《高山流水》在这首曲目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知识,而且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和亲身的经历,把情感与音乐两者融合是促进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一种途径,更是学生音乐感知力、音乐理解力、音乐欣赏力的一种锻炼,通过对高山流水的学习使得学生接触到了作者的心境与情感,更是通过音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音乐走入到了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认识作者、认识作品、更认识音乐,从中感悟中作者创作音乐的情感,这些故事与背景的学习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之一,从而促使学生接近传统音乐文化,树立他们自觉传承音乐文化的责任感。

(四)高校建立传统音乐文化的培训模式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高校声乐教师在对传统音乐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师所掌握的传统音乐文化要明显高于普通的声乐教师,在使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课堂上的概率也远高于普通教师,这就是直接拉开了高校声乐教师的技术水平。因此高校要想快速的拉近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培训班,聘请专业的传统音乐文化教授来校授课,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及有效的音乐作品及时的传授给大家。在培训过程中要针对性,把不同年龄、不同唱法、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师进行分开培训,这样可以做到集中训练针对性强。增加学校培训的模式,加强从学校、系部、教师的针对性培训模式,以此来形成高校声乐教师系统化的教学培训模式。

三、结论

篇11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

在高校声乐教育的创新改革实施当中,对于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已经成为了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研究课题。同时也强调高校音乐教师要彻底突破以单纯灌输声乐理论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善于融合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和音乐技巧,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承担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民族精神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注重声乐教学的情感融入

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音乐艺术特别注重情感表达,而在传统音乐文化当中情感的融入和展现是最为主要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信仰、风格等都各具差异以及特色,而正是受此影响才让我国拥有了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作品,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地方风土人情,并显现出热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让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富有巨大魅力。因此,为了更好的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把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元素显,现在高校声乐教育当中,则必须要把侧重点放在情感表达和情感融入方面,激发起学生的民族情感,使得他们可以在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音乐熏陶。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我国的传统歌谣,有着十分丰富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具备大量的传统音乐文化元素。高校声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通过反复的朗读和细节的剖析来掌握歌曲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还需要有意识的为学生提示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这首歌曲有全方位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将自己的积极情感和对于这首歌曲内涵的理解融入到声乐学习当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共鸣。

二、强化学生感知潜能的激发

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素质水平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那么在感知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得到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不同认识。尽管如此,学生所收获的都是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美的一种感知,收获的是一种浓厚的民族精神,可以让他们从中汲取营养,在声乐艺术的发展道路当中走好每一步。对于音乐的鉴赏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那么高校学生仍然可以有效激发自身的感知潜能,淋漓尽致的感知和感受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感知潜能,促进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当中的融入,高校声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上对其进行深刻的鉴赏,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悟回答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问题可以涉及到歌曲情感表达、民族音乐特色、民族音乐当中的技术特征等,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之下迸发出强大的感知潜能迸发出强大的感知潜能理解与认知。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彼此感受和鉴赏感悟的交流,让他们在有效沟通和积极互动当中,深层次的感悟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除此以外,高校声乐教师还需要在歌曲意境以及气韵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传统音乐当中的一些技能,拓宽学生音乐发展的渠道。

三、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师的综合素质又成为了影响传统民族文化融入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要想保障声乐教育的效果,将声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文化融为一体,则必须要把侧重点放在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通过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构建,为高校声乐教育的长效发展和创新进步提供动力。在日常教育环节,高校声乐教师就需要有意识的多位学生渗透和讲解有关于传统民族音乐的知识以及优秀的作品,带领学生共同剖析其中所渗透的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信息来提高学生声乐歌唱技巧的把握水平,使得学生除了掌握浅显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深层次的把握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的领悟方法。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要通过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大胆的转变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当中融入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和民族音乐特色,在教学当中融入情感,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动力,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促使他们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扬作出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有效的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能够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以及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助力,同时还能够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以及民族精神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高校声乐教学在具体的实施当中要注重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入,强化学生感知潜能的激发,并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健.试析高校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才智,2016,22:58-59.

篇12

关键词:高校;传统音乐教学;创新模式;教学反思

一、音乐教育中怎样正确认识传统音乐教育

1.音乐的基本知识

大体来讲音乐知识分为: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语言知识两个方面。音乐理论知识需要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和提升学生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它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能够为日后在生活中进行和音乐有关的活动打下一定的的理论基础。相对于音乐理论知识而言,音乐语言知识在音乐教学中可能更重要一点。通过对音乐语言的学习,学生的音乐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启发,想象力得到提升,有利于他们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2.声乐和器乐

声乐和器乐主要是通过音乐技能和音乐技巧来表现的。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其中,人类的情感可以通过声乐直接的表达出来,声乐能够把让人们带入到美好的音乐意境中,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器乐学习和音乐欣赏都是建立在声乐学习的基础上,无可替代。而人类情感的表达中器乐仅仅是一种媒介作用。如果学生学会了音乐表演,那么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升,从而用来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这可以帮助学生坚定学习音乐的信念。因此,学生经过相关的技术训练,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3.音乐欣赏

音乐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动人的。大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这也是大学生对音乐的内在情感的一个亲身体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仿佛是与音乐的创作者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这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喜欢不同音乐的区别所在,因为大家在会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以及情感需求。所以就会有人喜欢欢快的音乐,有人喜欢劲爆DJ,还有人选择一些伤感的曲子来表达心中的忧伤等等。对于我们常人来讲,不论是选哪一种音乐其实都是听者自己在其中享受它的旋律,是听者对音乐产生的追求和向往。这也都是最基本的音乐欣赏,要想真正的懂音乐、欣赏音乐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音乐欣赏教学以及长期的锻炼学习慢慢积累的。

二、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反思

1.学生和音乐老师对音乐基本原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基本原理知识以及其他一些内容的传授过程中,西方音乐的理论和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一部分老师和学生也因此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持有否定态度,而过度推崇西方音乐。这种认识是狭隘的,对传统音乐是不公平的。一些老师在教授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传统音乐,并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正好相反,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包罗万象,自古以来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音乐理论,不可被模仿,更不可复制,在很多层面上都已经超越了西方音乐。可是,需要承认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部分大学生已经对此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很不利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工作。

2.对于传统音乐教学的内容选取过于片面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相当庞大复杂的音乐系统,传统音乐的教学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只能先让大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对音乐建立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然后再进一步学习,高校也需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并多加指导,帮助他们开阔音乐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可是,我国部大学在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太过片面,好多大学只是选择传统音乐其中某一块或者是一个分枝来进行教学,其他传统音乐甚至不去提及。这肯定不利于大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严重阻碍了国家音乐人才的培养。

3.教学对象起点不一,差异性明显

我国传统音乐经历了悠久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基础深而且厚重,内容极其复杂多样,大学很多学生对此根本就不了解,有的大学生甚至对它很陌生。所以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加强传统音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三、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1.创新教学手段,营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音乐课堂

传统音乐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在不失“传统”音乐的前提下,努力的去提高大学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创新大学音乐教学模式。密切关注新课改下音乐教学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音乐课上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信息技术的利用等,营造最前沿的音乐教学课堂。从而提升传统音乐的教学效率,提升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通过资源调整与重组,创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传统音乐教学体系,使大学生能种这里获得更多音乐知识和技能。

2.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各国传统音乐

在我们国家走向世界的同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要正确对待世界其它国家的传统音乐,并且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地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音乐。要正确认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轨迹和西方传统音乐的发展轨迹的不同之处,对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区分。

四、结语

篇13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学;创新模式;教学反思;高校

随着与世界其他民族音乐比较研究的陆续展开,关于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和体系化,音乐教学工作也因此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在未来世纪里必将充满活力和乐为人知。[1]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在经过多年的归纳、总结、恢复之后,逐步建立起了内容丰富、体系充实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此为视角,对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反思。

一、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声乐和器乐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技能技巧涉及到声乐和器乐两个大的类别,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声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因其天然的顺应人类的天性,能够在人类活动中形成共鸣,通常作为音乐教育的关键途径。[2]因此,声乐教学通常能够得到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认同,也最容易得到这一群体的接受与参与。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声乐学习是器乐学习和音乐欣赏的基础性环节,不可或缺;器乐与声乐不同,是作为人类情感间接表达方式存在的,一旦学生能够借助乐器进行音乐表现,其音乐学习的兴趣也就得到了充分提高,其自我表现的欲望也能够得到满足,这对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信念是大有帮助的。[3]由此可知,声乐和器乐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表现技巧,学生经过相关的技术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这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其音乐创造力有明显帮助。

2.音乐欣赏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作为听觉与时间的艺术,通过音乐欣赏能够对学生的音乐音响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联想以及想象能力、理解认识能力等提供必要的锻炼机会。这是因为,音乐欣赏的审美实践通常从音响感知出发,在进入到感情体验阶段之后,能够唤起想象和联想,最后借助理解认识不断领悟音乐的思想与意境,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音乐欣赏教学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这一教学任务的实施,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审美实践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从中获得音乐的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甚至产生追求音乐旋律美、表现美的欲望。[4]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在感受音乐美、进行音乐欣赏时,如果增加了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其审美观念更加客观和高尚,审美情趣也会因此而得到加强。此外,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还能够锻炼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3.音乐知识的地位与作用

按照传统分类方法,音乐知识应该分为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语言知识。前者以知识结构逻辑性强、共性突出为主要特征,学生需要借助文字概念对其加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该类知识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其判断、推理和记忆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锻炼,能够为日后进行音乐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后者(音乐语言知识)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5]实际上,在音乐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规律化的音像是信息输入的主要元素,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其表象,并在听觉和想象的参与下,使整个知识的获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知,通过对音乐语言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提升其想象力,同时也能为音乐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和教师对乐理的认识缺位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音乐教学无论是乐理知识还是钢琴基本功,都是在西方音乐技术理论的主导下进行的,一些教师和学生也因此认为西方音乐理论才是纯正的理论,相反,我国的传统音乐则变成了落后音乐的“代名词”。[6]这种狭隘的对传统音乐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是对西方音乐的过度推崇,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不公正。一些教师在教授学习西方乐理知识的过程中,对其中与中国传统乐理知识相关的部分并不关注,或者认为简单介绍下中国传统乐理,就完成了对传统音乐的学习,这种做法和思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实际上,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包罗万象,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理论,在很多层面上都已经超越了西方音乐。尤为重要的是,这一音乐体系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之后,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规律,不但在律制、记谱法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难以模仿的特征,即便在乐理的系统性和规整性方面,也逐渐体现了中国传统乐理的“中国特色”。但是,需要承认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大学生已经对此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他们的部分人群已经失去了对传统音乐中民歌、传统调式音阶和本体论的兴趣,甚至将其归入到知识古老和乏味的队列,严重影响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工作。

2.教学对象起点不一,差异性显著

从一般意义上讲,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会在其所学专业的领域内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知识,在整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十分雄厚,所蕴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很多学生并且对此形成全面的了解,部分专业的学生甚至对其十分陌生。这种教学对象起点不一,彼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的事实能够说明———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强化传统音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解决这一瓶颈时,需要克服大量困难。[7]比如,不同专业的学生会传统音乐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即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也会因其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对传统音乐课程形成不同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传统音乐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加以宣扬和传承,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了解基本课程内容的情况下,逐渐强化和升华对传统音乐的理解。

3.传统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缺位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庞杂的音乐系统,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以及宗教音乐等,这些音乐分支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比如,民间音乐又可以按照其表型形式进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以及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再如,文人音乐能够按照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的形式进行教学;宗教音乐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音乐体系,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面对传统音乐这一庞大的音乐框架时,要想获得对其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理解,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教学组织和引导。[8]但是,我国部分高校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选择方面显得十分局限,大部分高校将其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对中国民间音乐的集中学习方面,其他传统音乐未予以必要的关注,甚至不去提及。这种简单的教学处理办法并不利于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也会对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负面影响,使之难以清晰明白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进程,也无法在音乐实践中彰显更多的传统文化。

三、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构建———以传统音乐种类为划分

1.宗教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宗教音乐都得到了稳定的传承,无论是佛教音乐还是道教音乐,都是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的人类文明的产物,在宗教音乐中蕴含了大量的与文化、经济、政治等相关的元素。因此,在宗教音乐教学中需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在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形成全面、正确的理解。[9]比如,在佛教音乐教学中,要对发端于东汉年间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事实加以重点介绍,使学生能够了解随之而来的除了有佛教文化外,还有独具印度和西域风格的佛教音乐,这类音乐在与中土风情结合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民间音乐,既具有中国民族音调,也满含西域风格。因此,通过教学创新让学生了解宗教音乐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所蕴含的文化要素是十分必要的。

2.宫廷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在我国,从上古三代到清末时期,宫廷音乐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千余年的历史,在与政治、宗教、军事等因素的关联和融合下,其内容和韵味更加浓厚,成为统治阶级的专有音乐。因此,在宫廷音乐的教学中,要按照不同的分类设置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工作。比如,在按宫廷音乐的演奏场合进行区分时,要向学生重点介绍外朝音乐与内廷音乐的区别与联系。那些在臣朝会办事的场所演奏的音乐属于外朝宫廷乐范畴,在皇帝和后妃生活区域演奏的音乐属于内廷宫廷乐范畴。而按照宫廷音乐的社会功能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燕乐与雅乐两个类别。前者主要表现音乐的娱乐特征,有一定的变化性;后者能够体现出音乐的功利特征,保守性更强。而按照功能性质加以划分,就要在典制性音乐与娱乐性音乐之间进行权衡和区分,前者要体现当权者的威严与典礼的隆重性,后者要能够起到愉悦身心、供人欣赏的目的。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宫廷音乐的分类相对繁杂,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控制教学学时。经验表明,其中的任何一个分类都应至少占用两节课的时间,否则,教学效果不显著。

3.文人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长期的传统音乐教学实践表明,文人音乐教学需要以古琴音乐教学为重点。其中,琴歌的教学工作要借助琴为演唱伴奏,琴曲虽然是单纯的器乐演奏,不需要任何伴唱,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琴论是古琴音乐理论,中国的历代文人对其作出了突出贡献,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创作、演奏、音律以及音乐美学等都因此而大放异彩。此外,古代的琴谱也是教学的重点环节,这是因为,琴谱凝结了古代众多文人的智慧,无论是减字谱的创制、保存还是后世的出版,都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直接相关。

四、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反思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中国传统音乐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与西方音乐形成了鲜明对照。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必要对现有的传统音乐教学予以考量和反思,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便更好的提升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动力。为此,本文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

1.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传统音乐

实践证明,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正确的对待世界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才能在比较和对照的过程中,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音乐。为此,需要对我国传统音乐和欧洲传统音乐的不同发展轨迹予以正确认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民间音乐的作用,其次要对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进行分析和总结;而在这一过程中,要对西方国家传统音乐加以介绍,尤其是其宗教音乐,更是对其音乐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然,为了取得更为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还应对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传授方式、音乐理论与音乐美学等加以必要的区分。

2.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实践中,虽然要对“传统”二字加以重点关注,但是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比如,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对传统音乐教学予以改革,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远程技术的应用等。这样一来,不仅能提升传统音乐教师教学的效率,还能改善传统音乐教学的单一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传统音乐教学体系,通过资源的调整与重组,使学生能在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音乐知识和技能。

3.对中国传统音乐鼎盛时期予以重点关注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音乐在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高校传统音乐教师要对其中的精华部分予以重点关注,尤其是传统音乐鼎盛时期的成就,更应该通过教学组织和引导,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中获得音乐学习的真知灼见。比如,有必要对汉代的相和大曲、相和歌和琴曲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对元杂剧、南戏、元曲以及文人琴歌等加以全面关注;对明朝戏曲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包括昆腔)等进行系统性的讲授,以此发扬我国传统音乐的精华。而在音乐理论方面,也应全面关注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比如可以对魏末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加以讨论和发扬,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继承和发扬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传统音乐成果,使之在与西方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中,共同促进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海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4,(1).

[2]李建林,崔晓娜.中国传统音乐创新教学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13,(4).

[3]普敏,洪江.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与新的教育理念[J].音乐天地,2014,(1).

[4]孙桂芸.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新思路的探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林春曙.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教学[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祝景建.让探究与创新融入传统音乐教学[J].科教文汇,2010,(12).

[7]张帆.传统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改革方向研究[J].大众文艺,2014,(1).

[8]刘雅琴.高师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篇14

高师传统音乐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对象参差不齐:1)学生专业不同。高师院校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专业,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以钢琴或声乐为主专业的、以某一西洋或民族器乐为主专业的、其他专业(舞蹈、作曲等)。可以想象,各专业的学生一定在其所学专业的特定领域内具有相当的技术知识,但对中国传统音乐这样一个基础又博大精深的学科知之甚少,某些专业的学生对此甚至是毫无概念。鉴于该况,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普及这门课程是极其必要的。2)各专业学生水平不一。即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比如同是学某一民族器乐的学生,他们对该专业的技术知识掌握有高低,各人对传统音乐课程的理解有所不同。更不用说各专业学生在接受这门课程时会显现出的程度差异性。故传统音乐不仅是音乐专业学生应学习的基本课程,它也是各专业知识的铺垫,并可对其起到强化、升华作用。

高师教育体制:纵观现今高师音乐课程的设置,是以西方音乐为主的一套教学体制。从基础乐理、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到和声、复调、音乐分析等,可以说整个是纯西洋技术理论为首的高师音乐教育。毋庸置疑,这些课程是必修的也是必须的,但这里要说的是我们如何为我国音乐专业的学生教授属于自家的音乐理论知识,传统音乐的开设一方面在众多西方音乐课程中不免显得带有“不正宗”之感,另一方面也将“民族音乐”在这“西乐”依旧“甚嚣尘上”的高师音乐教育中“打通一条出路”。它不仅是音乐专业师生应当作为自我学习的一门课程,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项我国音乐工作者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

学生自我意识薄弱:而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及外来文化不断交融与渗透的现象使得当代高校学生对我国本土文化的态度已经从忽视到漠然。并且我国音乐教学现在的特点就是从最初的乐理知识也好,钢琴基本功也好,等等,都是以西方音乐技术理论为主导的,正如前面所说,这些是必须学习的,但因为这些西乐的学习占据了我们音乐学习的大部分“江山”,则会给学生造成“西方音乐理论是‘纯正的’,我国传统音乐是‘落后的’”这样一种既狭隘又有失偏颇的思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都有这种错误的概念,他们对传统音乐中的民歌、传统调式音阶、曲式分析、本体论等的研究毫无兴趣,且认为那些知识古老、乏味。这样,在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就遇到一个首要的难题,学生无兴致又何谈教授学习呢!

高师传统音乐学科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分析传统音乐教学现状中有提到“高师教育体制”和“学生意识薄弱”这两点,显然这就涉及到教学理念的问题。中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却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传统音乐的教学不能仅为了“教而教”,“学而学”,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不在于考试,最终目的性是要“学而知之”、“学以致用”。教师如何启发与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念来看待和学习这门课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教学课程的设置:中国传统音乐列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无可争议的。高师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对课程设置作相应调整。像传统音乐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原来的2课时未免显得太少,学生还没掌握多少内容,又会被西乐知识淹没了,一周的传统音乐知识内容早已忘却。鉴于同西方技术理论课的比例相差悬殊,该课程每周至少要有4课时,对半分在不同时间教授。由此,传统音乐课程不仅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众多的西方音乐理论学习中将我国传统音乐的理论加之以比较学习,这对各专业学生都大有裨益。

教学形式丰富化:多媒体技术是高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现代技术手段,如何将其运用地更加娴熟并做得趣味十足不仅是基本技术的问题,也是教师在备课中对该课程内容逻辑组织能力的体现。如在教授传统音乐课程时,能将传统民歌、戏曲等用生动的语言,不是古板的一成不变的教科书中的套话;用引人入胜的视频、丰富的PPT模式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不是无谓地空听单调的音响;用多媒体做出能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不是直搬文字刻板页面的话,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并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