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律动音乐教学范文

律动音乐教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律动音乐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律动音乐教学

篇1

1. 音乐律动教学的基本概念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体态律动最早是由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在创立他的教学体系时提出,他强调从音乐入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不仅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接触到音乐的各个要素,达到身体各部分动作与音乐形成协调统一,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规律,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

2. 音乐律动教学的两大主要功能

(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学习音乐的愿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两大特点:一方面孩子都喜欢音乐课,要保持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好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本身就是能够带给人们快乐的,是一种享受,应该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中得到满足和愉快。

(二)能增强节奏感。节奏感对孩子学唱歌,舞蹈,器乐,打击乐或倾听音乐都十分有利。如何能比较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节奏感呢?通过身体动作(肢体语言)是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音乐会上,无论是听众或是演唱唱、演奏者,都会有一些外部动作,如点头、击掌、摇摆身体、轻叩手指、脚打拍子等等动作,显示出他们在感受着音乐的节奏。

3. 音乐律动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律动教学作为一种富有形象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到音乐知识,掌握技能中逐步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缓冲了孩子习惯的蹦蹦跳跳的学习环境进入呆板、拘谨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更达到了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音乐教学实效的目的。而且律动教学内容大都是模仿生活中各种现象和动物来体现的,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二)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乐感。乐感是一切音乐能力的核心与前提,它是在儿童音乐中得到发展的。律教学是“动”的艺术,其实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通过唱歌、歌表演、集体舞等活动来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与内容。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节奏而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依据音乐的内容有表情地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学做音乐游戏,根据游戏所提出的原则,身体做出迅速反应,培养学生灵敏的反应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律动教学是能够由多人参加、相互配合及学习简单动作的活动。在集体活动中,需要音乐、动作、活动方式的整体配合,达到协调统一。在这些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中,树立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4. 音乐律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因人而异,精心准备。“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取向。如低年级的孩子对动物的模仿很有兴趣,中年级的学生对节奏的变化表现很为敏感,高年级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增强,给予更宽松的选择或是创造环境等,是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充分考虑的问题。在律动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音乐的特点,设计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动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音乐为本,突出特点。音乐教学中任何体态律动都是以音乐为基础,通过身体表现音乐中的各个元素。所以,以音乐为本进行律动设计是基本的原则。让学生对音乐的变化准确地通过步伐表现出来。为了在教学中能更准确地抓住音乐的特点,把握音乐的基本内涵,教师平时应注重音乐的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尤其是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一定要把握民族音乐的特点,抓住民族风格的元素,展开律动教学。

(三)强调互动,活跃气氛。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下,提倡教师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为课堂的主导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和谐、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律动教学则是非常便于在课堂中展开互动的手段。如:欣赏课《维也纳的音乐钟》中的小组合作律动设计,很好地体现了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段落,组织学生分组逐段呈现,让学生关注音乐,表现音乐,气氛活跃,收到了颇佳的效果。《对鲜花》歌曲教学中,学生学会歌曲以后,老师用“打花巴掌”这个具有北京特色的儿童游戏,与学生进行互动演唱。这样既亲近了学生,又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对歌曲是否掌握熟练,并且在游戏中感受到轻松和快乐。

篇2

为优化教学效果,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应基于学生需求,因材施教,实施层次化教育培养。对低年级小学生,应通过模拟、辅助引导教学提升学生积极性。对中年级学生可通过有效点拨,使学生提升自信,通过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相互促进,获取良好提升。在高年级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教师则应以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其思路为主,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现,塑造个性,提升创造力。在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基于音乐这一主线,不应盲目的令学生在听到音乐时便立刻进行体态动作。殊不知,一些时候,小学生一旦调动了情绪后便无法安静,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甚至是吵闹,无法令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旋律,挖掘音乐内涵。为此教师应对学生做好课前引导,通过多媒体手段多次播放音乐,前几次令学生安静聆听感受,然后再循序渐进的加入体态律动模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思维,并优化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喧宾夺主,一些教师通过幻灯片持续播放、引入浓重音乐色彩的教育内容,虽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令其注意力过于集中,形成了思维定式,无法扩充想象力,调动创新意识。再者该类过多的幻灯片模式教学,令学生会产生麻木心理,就好比在观看电影,无法理清思维,甚至会产生倦怠情绪。为此在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充分参考实际状况,不应盲目利用,这样将造成反效果。

二、注重反馈、优化调整,开展现代化体态律动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不应一成不变,应依据小学生需求、个性特征做好优化调整,及时反馈。可在音乐课开始初期,便通过音乐调动学生情绪,令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通过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启发引导提示集中学生注意力。如可组织学生伴随音乐进入教室,并令其通过自由发挥表演,依据教师演绎的各类形式音乐,将教室想象为不同的空间场所,并展现各异的动作形态。如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网络平台下载丰富音乐素材,为学生播放抒情音乐时,可令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想象:我是天上的一片云彩,自由漂浮……还可亲自演奏欢快音乐,通过律动音符令学生做出相应变化并想象:自己为海里的一条鱼,游来游去。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调动情绪后,教师则可演绎相对轻柔的音乐,令学生有序地回归到课堂,并逐步集中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固定位置,可随意变化,融入学生团队中,与他们一起跳动、歌唱,发挥良好示范作用,并对掌握要领相对困难的学生给予悉心的指导与帮助,激发其形成良好的创意,进而有效拉近师生距离。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律动 节奏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47-01

一、律动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基本方法

音乐感受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其中分清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是感受音乐的基本技能。达尔克洛兹曾说过:“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图片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在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发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使他们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

二、律动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力的重要方法

律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关键是在唱,过程中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并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首先,创设情境,熏陶感染。每次课前先准备一段音乐使学生进入音乐课时会有轻松快乐的感觉,然后让其在音乐中开始新的课堂。课件、图片的运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相应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其次,加强作品选择,首先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些最优秀的音乐材料。再次,要精心设计具有美感的律动动作。有组织、有系统地组织律动教学,有助于孩子们的感知经验系统化,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引发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在相同的阳光土壤中,一棵树没有两片完全相同颜色和走向的叶子”,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对音乐都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所以想象力也各有差异。而音乐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而不同的声音能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

(三)从情感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孩子们的感情是丰富的,听到不同音乐的他们在无意间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音乐节奏明快,孩子们表现的就会很活泼;有的音乐比较舒缓,孩子们表现的就会很安静;有的音乐节奏整齐,孩子们就会很有节奏地踏步。总之,不同的音乐能激发孩子不同的情感,情感不同理解力也就不同。

三、律动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主要方式

律动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的活动。轻快活泼的舞曲,动作的设计必然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应该抒展。通过教师在律动活动积极创设的音乐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情绪体验,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四、律动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必要手段

篇4

一、采用固定律动与即兴律动有机结合的方式

固定律动是指固定在课堂中的某一时间段,进行一些常规的律动,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也可使课堂气氛得到有效的改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学习,这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的疲倦感。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上新课之前,或者课堂的中间安排一些音乐律动。律动的方式可以是与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是结合音乐拍子的动作。

在进行固定律动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即时、有效的即兴律动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即兴律动是指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旋律或节奏等,来即兴创作一些律动活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来自己创作。这样也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发现,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很难做到安静地去听音乐,他们有时自己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一些动作,这说明儿童也会对音乐做出一些情感上的表达。所以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点,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积极地鼓励学生去主动创编一些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律动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结合音乐特点创编律动方式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拍子来创编相应的律动动作。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通常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如,三年级学习的歌曲《嘀哩嘀哩》《剪羊毛》《全都认识我》等都是二拍子或三拍子的歌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做出各种各样的二拍子或三拍子律动。音乐教师也可以结合歌曲的歌词内容来进行律动动作的创编,在教学《国旗国旗多美丽》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歌词内容来创编运用。让学生一边唱着“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一边做着各种自己所想到的动作,使小学生的音乐热情得到全面激发。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的情景来进行律动动作的创编,可以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创编一些符合音乐意境的舞蹈动作。

三、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律动素材

律动素材主要是在音乐的引导下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几种基本步伐、动作、组合动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一般情况下,音乐律动大多是模仿动作的组合。想要对音乐中的各种形象来进行模仿,从而选择合理的律动素材,就要求教师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具备深刻的认识,只有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提高了,才能够使律动素材与教材所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的积极情绪得到有效培养。

四、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当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用积极、热情、愉悦的情绪去教学或进行律动时,整个教室就会充满融洽、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情绪也自然会得到良好的激发。教师在进行律动教学时,必须始终保持热情、激情与真情的积极情绪。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具有感染力的鼓励话语、具有暗示性的肢体动作来提高课堂律动的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音乐教学;律动;重要性;应用;欣赏能力;节奏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70-01

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通俗地解释就是学生听到音乐之后,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一些动作。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既可以给学生营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感知和经验积累。而且,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边听音乐边动对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可见,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加律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那么,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一、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音乐教学主要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律动教学是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动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还能够营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音乐学习。例如,教学《摇篮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律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妈妈怀中抱着孩子的动作,跟着音乐来摇晃自己的身体,还可以做拍宝宝的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歌曲的意境,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

2.丰富学生的感知

小学音乐教学中,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作者的相关资料,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唱歌曲。但是,教师只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的,而通过律动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例如,在《摇篮曲》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进行律动,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乐曲中那种安静、甜美的意境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意与祝福。因此,课堂教学中,通^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不断丰富学生的感知。

二、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律动展示多样化的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是多种多样的,且音乐节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通过律动能够展示多样化的音乐节奏。音乐节奏中包含浓烈的情感,或是欢快,或是悲伤,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一般用快节奏来表示欢快的心情,用慢节奏来表示悲伤的心情。例如,教学《摇篮曲》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缓慢的律动,学生可以模仿妈妈抱着自己小孩的动作,一下一下地轻拍小孩,哄小孩入睡,学生在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种安静、甜美的意境。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不同的动作,让学生通过律动来展示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

2.通过律动来把握音调

音调也是音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音调的高低对音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律动来引导学生把握音调。如手打节拍也是律动的一种类型,教师可以用手来打节拍,让学生通过律动来掌握音调。例如,在《我们的田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力拍一下手表示强拍,轻轻地拍一下手表示弱拍。此外,音调的讲解是很重要的,但是纯理论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通过律动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音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把握音调的时候更加精准。

3.通过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