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设备的运维,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 要:目的:对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医疗设备档案的形成、医疗设备的申购以及安装至报废的整个的管理流程为例来分析规范、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结果: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不仅能确保设备档案的完整齐备,还能提升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结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系统能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流程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管理系统开始应用于医院的日常管理中,显著地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大多数综合性医院都实现了病房、住院、门诊、药剂以及财务的信息化管理,但医疗设备管理还有待加强。本文分析三甲医院的设备档案管理为例来分析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医疗设备管理应用信息化系统的目的
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应做到以下几点:安全防护等级不低于业务业务应用系统;符合医院信息安全总体策略;注重运行安全,避免造成安全风险扩散;满足医院信息安全要求;安全管理与安全防护措施并重;安全防护强度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1.1 实时数据移动监管的策略
信息内外网间采用“隔离装置”进行隔离;对终端和用户身份进行严格认证,保证用户身份的唯一性和真实性;将信息系统划分为终端、边界、网络环境、主机系统、应用系统五个层次进行安全防护设计,以实现层层递进,纵深防御。系统的物理安全和数据安全参考《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第三级 防护要求。
1.2 实时数据移动监管的原则
防止信息网络瘫痪、防止应用系统破坏、防止业务数据丢失、防止篡改网络数据、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防止企业信息泄密、防止主机病毒感染、防止有害信息传播、防止恶意渗透攻击,以确保数据资源管理工具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业务数据安全。
2 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2.1 维护网络安全
(1)结构安全。为了提升带宽的冗余空间,提升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求,医院信息运维移动监管平台核心服务器划分独立的网段,采用国网统一的隔离技术进行隔离;对于医院信息运维移动监管平台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之间的带宽分配较高优先级别,保证最小带宽[1]。
(2)访问控制。按照岗位人员分工,设定岗位人员访问、控制权限,在用户和系统之间,设置至用户粒度的访问控制规则。
(3)安全审计。记录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网络流量的变化、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并把相关数据代入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完成安全审计。
(4)入侵防范。通过网络入侵检测/网络入侵防护设备对恶意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端口扫描、缓冲区溢出攻击木马后门攻击等行为进行检测,在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进行记录和报警。
(5)网络设备防护。对登陆权限、登陆地址、登陆身份进行甄别,限制非法网络设备的登入。不同网络设备用户使用不同的用户,对于核心网络设备采用多因素身份鉴别技术进行身份鉴别,同时分离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注重登陆失败的处理,限制非法登录尝试的次数和方式,对登陆密码构成、使用时间进行限制,登陆超时自动退出,会话结束自动退出,防止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2]。
2.2 主机安全
(1)身份鉴别。数据库系统的身份标识与主机系统的身份标识对应,具有唯一性、排他性,每一个用户使用单独的帐号进行管理;对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并支持使用PKI/CA、智能卡或其他多因子认证手段实现用户身份鉴别。通过提升登陆密码的的复杂性、长度,减低密码的变化周期,确保登陆信息不被冒用。
(2)访问控制。主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支持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等资源的访问;客体达到文件、数据库表/记录、字段级;以最小授权原则分离权限;授予用户完成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账户;及时清除多余的、过期的账户;标记重要信息资源以及访问用户;访问控制的粒度主体达到用户级;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支持授权主体限制客体的访问和操作;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支持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修改这些账户的默认口令;禁止默认用户的访问权限。
(3)剩余信息保护。医院信息运维移动监管平台相关的服务器、存储、终端等在内的存储空间,在分配给其他系统使用前存储的信息进行完全清除。
(4)恶意代码防范。为了防范恶意代码,医院信息运维移动监管平台相关的服务器、终端安装了防恶意代码软件。为了完善恶意代码软件的功能,定期对恶意代码库进行更新,及时升级版本,并对各个代码软件进行统一管理[3]。
(5)资源控制。采用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对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服务水平降低到预设值时进行告警。
3 讨论
【关键词】孕前优生 实验室质控 物联网系统
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程是目前卫计系统最重要的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推进国家人口事业发展、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大多数项目在各级卫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完成,质量管理是检验结果准确可信的重要因素,强化各级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是确保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科学规范实施的重要环节。
孕前优生质控物联网主要针对卫计系统医疗机构,同时可向家庭和个人提供延伸服务。系统集成的硬件产品涉及电子、计算机、机械、网络等行业,其推广应用将对我国相关产业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全新的健康服务信息产业领域。本文是笔者在该项目设计开发中的几点总结和体会。
1 物联网质控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项目涉及的目标用户范围广,包括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行政部门、医疗科研机构、医疗设备运维机构、医疗信息管理机构等,涵盖了这些组织机构的医学检验主要业务流程及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这些业务流程的监管、优化,因此对系统架构的通用性、前瞻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要求较高,通用性是指本项目必须要具备与项目目标用户现有系统、未来待建系统的集成与交互;前瞻性是指本项目系统在实现技术手段上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满足未来系统需求、业务、运营模式发展的需要;可扩展性是指本项目必须要在性能上,可根据业务需求随时进行扩展;易维护性是指本项目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应能在短时间内修复,不能长时间影响业务流程的运作。
本项目的系统架构中包含三层,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感知层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采集整个系统相关的数据。它包括以下数据:实验室工作环境数据包括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内温度数据、湿度传感器采集室内湿度数据;实验室工作人员认证采用指纹仪、虹膜、身份证等身份识别工具识别;实验室诊断试剂、检测样品用RFID、扫描码等识别;实验室工作场景数据包括用摄像头采集工作人员状态、试剂情况、操作流程等;实验室设备数据包括血常规数据、尿常规数据、微生物数据等。
网络层实现感知数据信息的可靠传输:实验室与外界信息传输采用有线网络包括专用网及互联网、无线网络包括移动3G/4G;实验室内信息传输采用控制总线、WIFI、蓝牙、ZIGBEE等实现网络互连,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感知数据如设备状态数据等为及时有效控制采用网络专线传输。
应用层用户包括专家、行政管理人员、设备运维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等,通过专家系统提供的相应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图形化的显示使实验室或上级机构专家可实时监控数据是否异常,及时进行干预调控;通过业务系统行政管理人员可监控实验室每日工作情况包括检验项目开展情况、工作量等指标,进行有效决策;通过运维系统实验室设备管理部门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若发生异常系统自动报警,设备运维人员可第一时间进行远程维护或赶到现场处理;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管理部门可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以支持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
2 与系统连接的实验室设备信息采集传输及接口标准研制
本物联网系统实验室设备信息采集传输及接口标准是一个难点。其主要难点在于:首先,该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各地实验室服务业务的特征。制定的标准必须易理解、易推广,才能被各地广泛的认同、使用、推广。其次,制定的标准必须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向下兼容性,否则该标准将不能很好的延续下去。这种良好的扩展性和向下兼容性不仅仅是业务层面的,还是技术层面的,所以,在制定标准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未来实验室医学检验服务业务的发展,制定出良好的框架,以方便未来业务的扩展,同时能够兼容以前的标准。因此,标准规范的制定是本项目的重点、难点,也是项目能否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
3 系统数据容灾备份与安全认证服务技术
实验室质控系统涉及到巨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为了能够保证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系统需采用多种安全保障与备份的综合方案构建高可信的公共服务体系安全架构。首先,在数据内容的安全加密方面,数据传输采用SSL加密,用户密码采用不可逆的MD5加密算法,信息资源的加密采用不可逆的DSA加密算法;其次,网络传输方面采用反向服务器机制,可以在防火墙设备中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其中反向用于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时使用,正向或包过滤方式用于拒绝其他外部访问方式并提供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的访问能力。结合这些方式提供最佳的安全访问方式;再者,对于数据传输方面将采用数字签名技术,在基于国际公认的具有商用安全强度的非对称密钥算法的技术上,开发基于数字签名的妇幼健康公共服务的安全认证体系,以形成统一的、高效的、开放的、安全的、可控的、可认证的信息化协同平台的安全基础,确保物联网系统数据传递和交换能够不被盗取、不被篡改、不被抵赖。
孕前优生实验室质控物联网系统符合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及产业扶持政策,服务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这一重大民生需求,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国民生殖健康水平提供技术支撑环境,因此该系统的研发设计和推广应用具有极大地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尊亮.信息化人口和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系统设计刍议 [J].信息通信,2012(02).
[2]宋庭新.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 19(05).
[3]黄必清,黄必清,王涛,朱鹏,薛霄,吴芸.基于本体的临床试验数据语义查询[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作者简介
商超,男,江苏省徐州市人。现为徐州雷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医疗设备信号与信息处理。
【摘要】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作为推动力,各行各业在先进科技设备中业务开展得铮铮向荣。医疗行业并不例外,设备要与医术发展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医术的尖锐之处。可见,医疗行业少不了追随社会现代化发展,利用先进设备和科学医术相结合,推动医学界更上一层楼。然而在其相得益彰的环境下,如何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如何进行故障维修与保养,更好的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从而提高医疗技术。本文进行论述。
【关键词】医疗设备;常见故障;保养维修
医疗设备的引进,给医学带来更先进更科学的医疗手段,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给医疗过程中带来不便。应此只有提搞维护意识和急时维修,减少故障的发生和故障的延期性,确何安全有效使用。在医疗过程中,有了先进设备作为医疗辅助手段,让医院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提高医疗手段也提高经济效益。
1 故障分析
1.1 一般故障:医疗设备的使用由于操作人员不一定经过对设备专业技术培训,操作不熟练,往往误操作造使得在诊疗中把握不准确,误诊等情况。平时,由于操作人员的更换期比较平凡,从熟手操作变成生手操作,也是导致故障发生和误诊的因素。如果由于各种因素对设备操作经常出错,这样一来对设备的运行程序由人为转换成设备数据的混乱,更容易给设备带来故障的严重性。为此,平时的操作给设备带来的故障严重性来自人员熟练技术因素,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人使用,专人维护对平时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最好办法。
1.2 老化与磨损故障:医疗设备和任何机械设备都一样,都会有一个老化磨损现象。经过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设备部件或者程序混乱平凡出现,给设备带来磨损和老化产生故障。如果故障的出现不能急时维修维护,故障将会越来越严重,造成故障不能修复。如果发现故障问题应极时修复,并定时检查设备的部件运作情况,如果发现部件有磨损或都其它操作性不准确问题,在维修后也应该提前购买部件预备使用,防止停止工作的情况,带来医疗不便。比如医院常见的CT管球设备,当管球不能发光或者修复不了才会更换,发生此故障之前都会有一定的征兆状态,比如CT会发出频繁报警,或者洗片机齿已损坏等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造成部件损坏并且导致大功率电真空类器件的各种问题发生。
1.3 电路故障:电路故障的发生与操作流程有很大关系,频繁的错误操作造成内部程序的混乱,导致部件功能失灵,检测不正常,误诊等情况,如果不能及时修复,严重时导致设备的损坏无法再修复。这种电路故障多数出电流的切断造成,比如不按操作流程开机关机,焊点脱落、部件受到撞击或者突然断电等类似情况,突然间冲断信号导致电流对部件程序的冲击,混乱数据的正常运行造成电路故障。
1.4 软件故障:软件故障时有发生,比如由于光盘的损坏引起设备无法读取数据,或者同一台计算机按装太多版本的软件导致运速度,或者又有版本的冲突导致数据的丢失等情况。相对而言软件的故障容易维护和修复,一般情况下对设备重启动即可解决,如果是数据丢失或者软件程序损坏,则进行重新按装则可以修复故障正常工作。
2 维修与保养
2.1 岗位培训:医疗设备的引进是医生从事诊治的一种先进科学医疗手段,同时也是救死扶生的重要手段,不容任何误诊确保病者的人身安全。对于各类设备的操作,技术性含量高,许多设备结构复杂等特点。进行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并且考核其操作的熟练情况。设备的引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设备的证确安装,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该急时向科室反映设备的情况,认真学习设备使用常识和基础维复知识。如果设备出现问题,急时通知技术人员到场解决。应该建立一定的使用管理制度,对设备操作管理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方案。
2.2 检查制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养维护,从而减少设备的老化、故障等问题。检查对于预防问题、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在日常的保养里需要维护人员对设备定期地进行内部清洁,需要维护人员对设备定时进行检查维修,观察设备部件的损坏程度,在修复同时是否应该急时更换部件,以免对其它部件带来损坏,或者是否对出现问题的部件备件,预防部件突然失灵或者严重损坏不可恢复,误诊使用等情况。同时,还应该将设备划分重点设备、重点保养、重点维护对象,比如CT、MRI、直线加速器、心电监护仪、血球计数器等实验室设备,这些设备价格高,诊治技术含量高与意义大,可以划分为重点设备对象。再者,设备的使用一定要求注意安全,设备直接和病人接触时预防漏电问题,预防漏电或者接触不良误伤病人等事故发生。
2.3 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的维修与管理: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在使用中占相当关键的核心环节。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发挥出高效的性能,带来相应的利用效益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使用记录和保养。通过以下几点进行。
2.3.1 对设备进行日常使用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求相关操作人员在每天每次使用时要对设备进行详细的使用情况进行如实的记录。如有发现异常问题一定要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以确保设备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及时排除故障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3.2 对设备的日常维修进行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故障,必须在短时间内对设备进行故障维修,排除故障后要做好相关维修记录。如设备名称,型号,故障时间,故障现象和位置,故障有的分析和排除时间,发生本次故障原因,对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设备恢复使用状况等。
3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部门引进各种医疗器材提高医学技术手段,给病者带来更多医疗的机会,值得很欣慰的事情。但是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器材的正确使用,不但给病者更多的康复机会更是关系到病者的人身安全。正确使用减少误诊,提高设备医疗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从而达到真正的医疗手段意义。本文对医疗引进设备的常见故障,比如电路、软件等故障进行分析,并而论述如何对设备正确的维修保养等问题。给予医院引进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注意的问题与经验,提高以医疗设备为诊治手段的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 云浩、杨东奎.医院医疗设备故障应急维修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09.12
关键词:工业;大数据;四种用途;两大价值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工业企业的运营管理越来越依赖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的潜在价值也日益呈现。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设备、零部件、产品以及人力物力不断加入工业互联网,致使工业大数据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
对工业企业而言,工业大数据有四种区别于一般大数据应用的特殊用途,能够带来两大价值。其生产与应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
优化网络:在一个网络系统内实现互联的各种设备或机器,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协作,提高网络整体的运营效率。在医疗领域也是如此,如果将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数据互联,数据就可以无缝地传输给医疗机构和病人,等待的时间将会更短,能够更迅速地帮助病人使用正确的医疗设备,从而使得医疗设备利用率更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在交通领域也是如此,如果将许多车辆实现互联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同时能够了解到网络系统内其他车辆的位置和目的地,允许通过优化路由来寻找最有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优化运维:通过工业大数据可以实现最优化、低成本,并有利于整个设备或机器的运行维护。例如,将生产设备、零部件都联网之后,将实现一个可监测的生产状态,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将最优数量的零部件交付到准确的位置,将减少零部件库存需求和维护成本,提升设备或机器的稳定性。
恢复系统:通过建立广泛的大数据信息,可以帮助网络系统在发生毁灭性打击后更加快速、有效的进行恢复。例如,当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可用智能仪表、传感器和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组成的网络来进行快速检测,隔离发生故障的设备或机器,减少因发生串联而导致更大规模的故障发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州中医药三院”)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和芳村中医医院组成,是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为主体,兼具中医内、外、妇、儿、针灸理疗等相关配套专科的,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与第三附属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重要的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广州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亦落户与此。是一所具有专科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按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规划建设成为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为主体、相关专科配套、具有明显特色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医院”,一次规划,分期建设。
一期门诊住院楼将设置急诊科、创伤骨科、脊柱科、关节科、运动医学科、康复科、骨质疏松科、针灸推拿科、神经内科、血液肿瘤科、颅脑外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医技科室。麻醉科有12间手术室,百级3间,万级9间。
医院将配备各类先进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主要有1.5T磁共振成像设备、64排128层CT机、多功能数字X线摄影系统(DR)、彩超仪、骨密度仪、关节镜手术设备、腹腔镜、宫腔镜、Leep刀、生化免疫流水线、全自动细菌药敏鉴定仪等。
医院新建大楼的信息化建设定位为创建全面数字化医院,网络建设充分考虑后期的业务增长以及网络的可扩展性,并充分考虑内外网逻辑隔离,核心设备要求健壮、稳定,即使在单机故障时,也要做到业务无感知运行,能够顺畅地处理内网HIS、LIS、PACS 等业务。此外,内网改造需要考虑到无线业务的扩展,确保移动医疗在医院的开展。
网络可靠性至关重要
根据数字化医院建设的经验要求,HIS、LIS、PACS等业务系统要求网络具备较高处理能力,同时为保障即时影像信息的传递,也需要网络高可靠。为了预防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网络单点故障而导致业务中断问题,医院信息中心采用了业界最先进的交换网硬件集群技术CSS2,通过交换网,将2 台物理核心交换机虚拟成一台逻辑交换机,以独创的主控1+N 备份技术让集群系统可靠性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提升网络运维质量
保障内网安全
为了简化医院对网络的运维监控,信息中心部署了敏捷交换机独有的iPCA 网络包守恒算法技术,通过对远程医疗视频教学和远程会诊等业务报文进行标记、染色和计数,在零流量开销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精准质量检测和即时故障定位,帮助运维人员轻松了解网络状况,提升故障定位效率,保障远程医疗教学和会诊的视频质量。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给医院信息化带来方便、快捷和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隐患:非法用户窃取医院机密信息谋私利;越权访问医院应用系统,篡改数据;终端不能及时打补丁造成蠕虫泛滥。信息中心采用的敏捷交换机S12700 支持下一代安全防火墙板卡,结合大数据的原理,通过对用户行为进行关联分析,帮助运维人员发现安全隐患进行主动防御,有效地解决移动支付、远程无线接入等传统安全设备各自为战的单点防御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
借移动医疗东风
三院数字化愿景乘风起航
移动医疗被称为医疗信息化“王冠上的明珠”,是国家卫生部重点关注的项目,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移动医疗的建设将加快医院无线查房、移动护理、移动输液、病患定位等无线医疗业务的部署实施。为了帮助医院实现无线业务的快速部署,并简化有线、无线两网的管理,信息中心采用了敏捷交换机S12700 的随板AC 技术,通过ENP 单板实现对无线AP的管理、控制和转发,实现了业界领先的有线和无线业务的统一管理、统一策略和统一转发,使得有线、无线两网在用户体验、管理体验两个方面的彻底趋同和极致优化。
面向未来的网络演进能力
关键词:医院 管理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137-02
1、引言
以重庆市卫生信息系统“服务民生、统一规划、集成开发、共建共用”的建设思路,重庆市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将于2011年全面达到卫生部规定的高级水平,即在遵循重庆市市区两级卫生信息交换平台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目标。
2、医院信息系统日常运维模式
由于医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求高、成长周期长,考虑到我市县医院大多数信息科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为加速我市县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进程,保证医院信息系统正常稳定运行,各县医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参照《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征求意见的通知》(卫信息办函[2009]16号)精神,在以下三种运维模式中选择其中之一:
(1)完全外包模式:由系统的原开发商或运维外包公司负责运维,即IT资产拥有单位通过与其他单位签署运维外包协议,将所拥有的全部IT资源的运维工作外包给其他单位,由外包单位为本单位提供IT运维服务。一般情况下,由本单位IT部门负责运维外包管理工作。这种运维模式技术响应迅速,但业务适应性稍差。
(2)自运维模式:由建设单位的信息中心负责运维,即IT资产拥有单位自行负责对所拥有的所有IT资源的运维工作。一般情况下,相关的维护工作由本单位IT部门负责,即本单位IT部门为本单位提供IT 运维服务。这种运维模式业务适应性好,但技术响应性稍差。
(3)混合模式:IT资产拥有单位对所拥有的一部分IT资源自行运维;同时,通过与其他单位签署运维外包协议,将所拥有的另一部分IT资源的运维工作外包给其他单位。一般情况下,由本单位IT部门负责运维工作和外包管理,即本单位的IT部门和外包单位共同向本单位提供IT运维服务。这种运维模式技术响应性好、业务适应性强,但组织管理难度较大。
3、设计思路
对于建设一个符合当今标准的现代化数字医院而言,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和治疗为主线,以安全和质量为主题”这个思路进行设计,以电子病历为中心,业务支持为核心,医院医疗行为监管为目标,为医院管理提供可持续更新的管理支撑体系,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的形象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面向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建立病人主索引,关注病人的诊疗安全和就诊体验,保障病人隐私,增强患者服务意识,建立患者服务系统,为病人提供更细致、高效的服务。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改善患者就诊的效果。
(2)面向医疗:以临床为重点,通过专业知识库和辅助治疗,为医院内部的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提供有效手段,从“疾病、治疗、用药、手术、护理、感染、服务”等各个关键点提供有效的管理和跟踪手段,帮助医生、护士以及医院的管理层更好的开展工作,建立风险和危机管理机制,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3)面向管理:以医院医疗质量为重点,医疗行为监控为核心,通过解决“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提升整体信息系统的整合水平,优化整体应用系统的运行流程,为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医院运营数据,协助医院管理层进行决策。
4、逻辑架构组成
综上,应用软件系统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整体架构共分为三个层次:
(1)管理层次:实现全院范围的各类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OA)、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核算与绩效评估、医疗质量控制等管理类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向全院整体管理经营的综合统计与决策支持应用;
(2)信息层次:统一整合全院的各类信息,将全院的医疗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等基于医院整体模型整合为统一体,为各类应用提供全局性、及时性及一致性的信息支持;
(3)业务层次:为全院各类业务提供操作支持,主要包括:HIS、PACS、LIS和其它面向医疗的临床信息系统(CIS),以及辅助医疗过程的院内多媒体信息及其它配套系统等。
整体架构设计
根据医院业务应用的发展、国家政策的促进以及行业趋势的变化,医院内部信息化的建设越来越需要按现代“企业信息基础架构”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需要突出“系统架构”的建设。在良好“架构”与体系结构的支撑下,实现应用所需要的各项具体功能,同时实现全系统的松散耦合、灵活组合、顺利扩展、低成本维护,达到系统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优化及效益增值。本次建设需要利用好国家集中投资建设的机会,从架构上全面构建适用先进的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在新医改的大潮中,把握方向,取得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全行业的整体进步与产业提升。
根据医院的应用及技术应用基础,基本的逻辑架构如上图所示:
从大的方面来看,医院的内部业务可划分成两个大的层级:“业务应用层”、“管理应用层”。划分的依据主要来业务的数据类型、访问频度、实时性要求、安全性要求、可靠性可用性指标等。
5、结语
通过对基于教学过程管理的实验室系统的探索、研究和应用,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计算机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实践表明,该模式对其他同类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该系统功能的实现能够有助于医院进一步加强规范行业行为、完善监督与管理机制,为院长及时掌控医院运行状况提供手段与依据,能够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为患者、医院服务,符合医院管理发展方向,对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票利,陈金雄,余轮.HIS与医保系统间基于HL7标准的接口探讨[J].医学信息,2005,4(4):291- 293.
【关键词】医院综合布线系统 医院管理 信息化建设 注意事项 探讨
在搭建智能化、数字化医院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落实,在此过程中,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则成为了搭建信息化平台的关键所在。而要想实现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进而强化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与综合效益,则就需要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的完善规划设计,抓住该工作落实的要点,明确所应注意的事项,以在提高硬件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的同时,为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系统的优势作用奠定基础。
1 医院综合布线平台的规划与该系统所呈现出的特点
1.1 综合布线平台的规划设计
要以网络连接来实现数据外网的搭建,进而来实现医院内外部信息的有效交流共享,同时,要实现医院内网的搭建,要针对医院的业务需求,实现内部网络系统的搭建,以HIS、LIS以及PACS系统的搭建来实现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操作,这是医院在进行综合布线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同时,为了确保内部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则需要采取物理隔离措施。此外,要实现语音网与数字影像网的搭建,进而支撑语言通信功能、确保实现医院影像信息的有效共享。
1.2 系统所具备的特点
在实际进行该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搭建的过程中,要求要以节能资源能源且方便实用为基础,同时实现特殊区域信息点的预留,为实际应用过程中实现系统的拓展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奠定基础;在医疗设备的布线上,基于医疗设备区域中存在着较强的电磁场,所以需要考虑如何规避这一磁场对信号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建议使用光纤进行布线。此外,这一系统还需要具备安全可靠性,并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点的留置。
2 在医院搭建综合布线系统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
2.1 在实际建设过程常遇到的问题
在实际落实综合布线系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当前医院正处于改革的时期,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医院精力分散,顾及不周,而对于智能化医院建设问题,很多医院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且全面,同时相应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致使在实际落实这一工作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随之凸显,致使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存在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1 从医院方面看
从医院现有管理层看,管理人员自身擅长的且主要关注的焦点在于医院的各项业务的运行上,而对于工程项目而言,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以支撑,进而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在立项阶段并没有针对医院网络化管理模式下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分析,进而导致综合布线系统在后期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返工等问题,进而致使相应成本投入增加;同时,医院当前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在规划设计以及竣工验收等阶段难以实现高效且完善开展,质量问题尤为凸显。此外,在实际应用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尚未给予运行维护工作以充分重视,不仅加大了成本投入,且也难以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与价值。
2.1.2 从综合布线系统建设实施方面看
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不达标,而相应的项目监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也难以满足实际工作之需;同时,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并未针对这一工作拟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工程验收过程中,也仅仅是凭借经验办事,并未使用先进设备仪器来进行检验,进而致使该系统存在质量与安全隐患。
2.2 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建设过程中所应抓住的重点事项
(1)在建设初期需要实现规划设计工作的全面落实。在立项阶段,对于医院而言,需要针对网络需求进行完善分析,针对实际网络使用的情况,聘请专业人员来实现对布线系统与相应平台的完善规划设计,同时,针对在系统的选择上,要注重商家与品牌的选择。
(2)要针对材料进行质量规格的验收与检测。首先针对提供各项物资的厂家,要求必须出示相应的质检报告,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则就需要以相应的仪器等对光线电缆等进行检测,在实际施工使用的过程中,要对布线的实际性能进行测试后在进行应用,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在竣工后,需通过第三方进行布线链路的检测,并给出相应的检测报告,以确保综合布线施工质量满足实际设计要求。
(3)对于施工方而言,则需要强化监管工作的落实力度,重视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并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以确保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来落实规范操作。
(4)对于后期运维管理工作而言,要求要在提供相应竣工验收报告的基础上,确保提高对运维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确保这一布线系统能够支撑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且高效运行。
(5)要针对网络布线系统,在相应的各部分架线与模块上进行标识,尤其是确保后期增补点处要实现清晰的标注,以避免布线机柜在后期使用的规程中过于混乱而出现故障问题。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全面搭建医院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基于医院自身各项业务实际运行之需,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要求要抓住关键事项,从该综合布线系统的前期布局规划到相应布线施工、再到后期的运维管理都需要按照布线设计方案进行规范落实,以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出智能医院下相应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服务功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增龙.对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几点意见[J].中国医疗设备,2010,04:62-64.
[2]王庆贤.浅谈医院综合布线系统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06:95-96.
[3]联信(LASUN)医院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04:18-21.
【关键词】视频技术远程医疗
导语: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以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发展远程医疗”。同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3〕32号),明确提出”加强医疗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中西医电子病历应用和远程医疗”的主要任务。
一、问题提出
我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仍然较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其首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病人更倾向于到城市的大型医院就诊,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利用的低效性。
二、问题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发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服务,解决疑难、危重病患者,尤其是急诊危重患者到外地看病难的矛盾,减少患者的不必要检查及治疗、免除患者的往返奔波,并为及时准确的抢救与治疗患者赢得时间,又为患者节省费用开支。目前,影响我国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跨越各地区之间联合应用的系统尚未形成,远程医疗信息学系统没有形成合力而难以发挥跨地域、大范围、广协同的整体效应,限制了远程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远程医疗平台建设
1、平台软件。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主要可以分为监管功能、应用功能和运维功能,监管功能主要包括对基本运行情况、服务质量、财务等方面的监管。应用功能包括基本业务功能和高端业务功能。其中基本业务功能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中医、远程预约、远程双向转诊、远程教育等;高端业务功能包括远程重症监护、远程病理、远程手术示教、远程舌相等。运维功能主要包括注册管理(患者、专家、机构等)、业务支撑、运行维护、安全保障等。系统运维功能是整个系统的支撑,用于保障远程医疗业务和远程医疗监管业务的开展.2、系统硬件。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硬件建设包括统一视讯平台、远程医疗呼叫中心、服务器和虚拟化、存储与备份和安全设施等组成。统一视讯平台提供音视频交互功能;远程医疗呼叫中心提供整体客服平台,提供预约、业务咨询和投诉等多种服务;服务器和虚拟化提供可扩展、高可靠的计算服务;存储与备份提供基础的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安全、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各项功能;安全设施提供病毒防护、入侵防御、VPN接入、防火墙等各类安全保护能力。3、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中是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软件的统称。远程医疗信息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设计,系统软件提供平台级、高可靠、高性能、高可扩展、安全稳定的服务。系统软件的设计上充分考虑符合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特点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优先采用国产系统软件技术。4、通信网络。稳定、可靠的网络支撑平台是远程会诊业务开展的必要保证。远程医疗业务开展过程中具有参与会诊的医院分布范围广,数据传输量大、交换频繁、呈现效果要求高、网络承载压力大等特点。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网络按照分层设计原则,分为国家中心、省级中心、接入机构三部分。
四、小结
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社会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缓解,基层医院的门诊量和医疗收入的增加,方便群众就近医疗,缓解边远地区百姓"看病难"问题,其影响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一、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体系内容
1.数字化便民服务系统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便民服务系统建设,重构新型就医服务系统,推行就诊“一卡通”,优化病人就医流程,实现患者病历电子化,挂号无纸化,改变传统看病就医楼上楼下跑,科室病房到处询问的混乱局面。在医院就医通道设置便民就医终端,动态反映医院各科室的分布和各专业、专家门诊的出诊时间;“菜单式”点选电子化预约门诊、挂号和选定医师;在候诊区电子公告屏幕实时反映患者就诊、检查和取药的时间状态;在病历综合查询终端,患者刷卡显示诊断结果和医嘱建议、自动划款收费。开通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实现网上挂号、预约就诊,在线咨询等服务,减少患者在医院就医时间。
2.公共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医院业务实施电子化操作,改变传统办公方式和服务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枢纽工程,对上连接省部级医院和国家卫生系统,对下连接医院各医疗科室中心、对邻连接各地市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通过各种交换设备和存储设备,实现医院各业务数据存储、交互和转发。公共办公系统:通过安装部署卫生系统公共办公平台,改变靠纸张办文办事的传统工作流程,实现办公网络化和无纸化;同时通过加装电子签名,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集成财务和人事等专业软件系统,为医院业务管理提供网络化、智能化平台。信息网站:医院信息网站是提供综合性网络资源和相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实时医院重大活动和工作动态等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医院卫生医疗、政务信息,可以为患者提供便捷的网上咨询和资料查询服务。安全防护:采取计算机网络攻防、病毒查杀、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等技术,实时监视医院内外部网络运行状态,阻止用户以非法手段越权访问、篡改医院信息资源和恶意破坏网络设备,确保医院联网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专业信息系统,需要同时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种业务,设计时要预有接口,便于功能扩展。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电子病例:包含纸质病历记录的医疗诊断字符和数字,同时拓展纸质病历欠缺的图形、影象、语音等非文本信息,可以形象、具体的反映与疾病过程有关的临床发现、诊断和检验结果,为医生医疗诊断提供智能化辅助决策。临床信息系统:通过病床条形码注册和病房网络无线全覆盖,实现移动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功能。医生和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持式监护终端扫描患者识别码,便捷的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和影像信息,实时记录病情数据,优化医护工作流程,有效进行医嘱处理。远程医疗系统:通过远程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借助微电子医疗设备实现远距离医学检测、救护、咨询、急救、保健、诊断、治疗以及教学。可以为病人提供远程监护、远程会诊和远程诊疗,也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远程学习资源。医疗专业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血库管理系统,影像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生理信息系统和病理信息系统等。这些专业的信息系统以业务数字化为目标,需要借助成体系的软件平台,通过连接相应的专业设备,对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便于实时调用,实现医疗业务数字化。
4.保障信息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改变传统手动保障方式,实现保障数据交互和保障工作网络化,促使保障决策由经验型向智能型转变,保障方式由逐级向扁平化发展,实现保障水平由概略向精确转变。药品管理系统:将药库、药房药品管理与药品会计核算相结合,集医院的购、用、制、管于一体,通过粘贴药品二维识别码,实现药入库与出库、药属性和药购链式管理,智能、动态反映药品发放、盘点、统计和使用情况。物资管理系统:电子化管理物资,将医院物资详情统计到数据库,智能检索物资属性,实现医疗物品购置、安装、维修、报废等工作流转处理,减少了各种低值易耗品的积压和重复采购等问题,实现卫生材料和劳保用品规范化管理。安防监控系统:在医院重要库所和出入口位置布防网络摄像头和红外探头,通过值班室监控终端设备,远程遥控云台,对监控区域自动感应、动态控制和实时监察,实现医院重要目标远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安保力度。同时加装巡更系统,对重要位置巡查实行电子刷卡签到制度,实现值班巡视管理电子化和网络化。
二、提升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1.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凝聚共识,注重理清“建”的思路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复杂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便民工程。首先要成立院领导亲自挂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理顺工作关系和检验评估体系。(1)注重科学谋划,搞好顶层设计。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仅依靠医院自身力量难以实现,需要借助专业技术团队,需要医院领导决策和医疗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把信息化建设纳入省市级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搞好整体设计,加强资源整合。要分阶段细化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和建设方法,在建设指导上强调需求牵引,在建设筹划上注重体系设计,在建设组织上突出过程管控,在建设内容上重视全面发展。(2)把握重要环节,加强基础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积累、渐进式发展的过程,需要加强基础工程建设,打好“根基”,建设过程要由“点、线”逐步向“网络化、集成化、系统化”推进;需要把握重心、重点突破、急用先建,首先要实现医院基础网络互联互通,优先抓好便民服务项目建设。(3)重视系统集成,提升软件实力。医院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系统性强、要求高,需要遵循国际通用的医疗卫生规范、标准及法规,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需要优化整合系统功能,统一接口和数据标准,实现与省市级及友邻医院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需要考察大中发达城市医院信息化成果,搞好系统改造和缺项引进工作,需要走院地融合发展道路,购置开发成熟稳定的系统为我所有。
2.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是运维环境,注重提高“管”的效能医院信息化水平越高,对信息系统运维管控环境要求越高。只有通过更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首先加强统管,科学建立运管机制,重点完善组织领导、指导督评和奖惩问责等制度机制,逐步规范建设规划、组织运用、协作攻关和配套保障等建管模式,以规范化促进标准化、以标准化推动法制化,才能为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其次,建设一支技术创新人才、科学管理人才和使用维护人才队伍,为医院信息系统良好运转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效率;安全
近几年来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绝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出具规模,信息系统应用已延伸到医院各个科室。IT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信息部门进行日常管理,IT运维管理系统要遵循ITIL标准,其核心理念是"以业务需求为目标,以流程控制为导向,以服务管理为手段"[1]。在应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加以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和推广措施,才能让它焕发出应有的光彩。
1我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现状
我院信息系统自2012年起进行更换,在原有以财务收费为主信息系统基础上,增加了电子病历、医嘱系统、PACS、物资管理、OA、LIS、无线等系统,硬件设备也不断的增加。我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主要存在问题:硬件维护工作量大,维护流程不规范,没有统计分析;软件维护量大,需求和变更管理不规范;硬件资产管理,ip管理不规范;技术文档,软件版本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管理;网络拓扑不清晰,不能及时预警和查看网络故障等。
2医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设计方案
我们把网络运维管理分为6个模块:硬件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机房管理,配置管理,培训管理。
2.1硬件管理
2.1.1资产管理 建立全院IT设备数据库,明确设备所在科室,购入时间,保管人,保修期限,周转情况、厂家维修电话等信息,对设备经行条码管理,方便以后对电脑设备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以电子申请单的方式建立IT设备的申请流程、周转流程以及报废处理流程。这样就会使医院信息部门对医院的IT设备,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的采购和报废电脑设备,避免重复投入,方便为临床服务。
2.1.2维修管理 主要分为电脑维修、打印机维修、其他电脑外设维修。首先建立故障申报平台,工作站操作人员网报申请单,信息部门通过申报平台收到申请单后,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派工,填写相关信息发往维修人员,维修人员收到派工单后根据故障信息处理问题,维修完成后填写完工报告。
2.2软件管理
2.2.1软件维护 和维修管理类似,建立相应电子申请处理流程,此时应注意的是, 医院信息系统繁多,不同的模块涉及到不同的管理机构,所以在建立流程时一定要注意相应的审批人员,以保证所有数据信息的修改都符合医院的相关规定。流程建立好了,这样信息部门软件维护工作会顺利得多[2]。
2.2.2软件变更 在软件平时应用过程中,软件的流程难免会和医院原有管理流程不一致的地方,这就需要一个变更委员会来判定是否对软件进行修改,我院的变更委员会是信息化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医务科、大内科、大外科、财务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等主要部门,需求由这些部门提出具有代表性,信息化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变更方案的依从性和可行性,最终形成决议,或拒绝或付诸实施。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实现,具体实现的技术手段我就不详细论述,它可以带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循序渐进的发展,避免重复劳动和走弯路。
2.2.3软件新增 由于政府政策的要求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会对软件系统提出新的需求,运维管理系统就应该记录好需求的描述、提出的部门、提出时间、审批部门和审批结果、软件研发时间、软件完成和等信息,这样以来信息系统软件资料记录就完备了,便于以后查阅和利用。
2.3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系统的稳定、安全和高效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我们主要建立以下3个模块。
2.3.1网络拓扑 能够自动的生成网络的拓扑图,提取现有交换机数据对每个网络端口状态进行监控,拓扑图能在信息部门办公区以大屏形式实时展示。网管员能清楚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能及时准确的对网络故障进行预警和排除,还能对拓扑图进行分析,找出瓶颈和隐患,再次对网络架构进行优化和加 固[3]。
2.3.2网络安全 建立防病毒软件和系统补丁更新工作表,网管员需按计划升级更新后填写此表。能从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交换机、网扎、IDS、上网行为管理AC等)中提取报警日志,及时向网管员提示或报警,网管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刻采取应对措施。通过类似的技术手段来帮助我们经行网络安全管理,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没有绝对的安全,管理永远大于技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
2.3.3面管理 能远程监控工作站的行为,能控制工作站的安全策略,能统一规范工作站电脑的桌面,工作站不能接入usb存储设备,不能随意更改系统设置,能远程分发文件和安装系统补丁,能统一规范工作站桌面。当工作站出现问题是,上报给信息部门后,信息部门维护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桌面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信息部门要安装一个软件,就要跑遍全院的工作站,现在就在服务端进行操作,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
2.4机房管理 机房管理同样可以通过表单流程进行管理,机房管理员必须每天到机房,进入服务器填写巡查表,外来人员经审批进入机房后,必须在机房的电脑上填写登记表(详细记录外来人员名字,进入机房的审批人,在机房进行的操作,进入时间和出机房时间等信息),也可以把机房门禁的出入信息形成日志进行查询。机房环境监控的数据也可实施读取,及时预警。机房重要设备的定期保养表,按照相应的保养计划实时填写。这些步骤可以加强对机房日常巡视和安全的管理,机房管理员的工作量也得以体现。
2.5配置管理 信息部门的设备资料、软件资料、合同文档、在用软硬件的配置文件等的管理一般都很混乱,没有统一编号和存储。通过配置管理,可以上述的资料进行统一的编码管理和存储,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随时调阅。当这些资料有改动时,一定要及时修订,保证这些资料的可用性。
2.6培训管理 医院信息化工作中人员培训是一个重要工作,我在这里把它主要分为信息部门人员培训和外部人员培训。信息部门人员培训:主要是信息部门领导按照本部门发展的需求,制定好培训计划表,按照表上的内容安排信息人员培训,并及时录入人员培训的完成情况。外部人员培训:有培训需求的部门先提交申请,相关部门审核后由信息部门统一安排培训。
我们可以把有用的培训资料和视频挂在网上,供大家平时学习。还可以建立一个网上考试系统,对培训的学员进行考核。
3结论
本文基于 ITIL 服务支持的运维思想,针对医院信息运维部门的特点, 在ITIL的基础上添加了对医院信息系统运维流程, 提出了一个运维框架, 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医院信息系统运维的各个模块,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可以简化和规范信息部门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还需要大家去总结分析。
参考文献:
[1]田宗梅.基于ITIL的医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3,06.
利用独立准直器开展调强放疗算法研究 戴建荣
基于DCOM的分布式HRV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 林岚
基于子波变换的ECG特征检测 刘建成
Open Mark 2000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正交头线圈 冯利民
医用超声线阵换能器的测试方法 万奕
心电图机灵敏度及滤波电路设计与分析 刘静
双侧钩槽式骨延长器 刘国平
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候文生
QRS波检测方法的回顾与新进展 邱庆军
一种医院管理系统软件综合评审的方法 袁瑞跃
小型循环促进装置 郑风
医学计量的特点与作用 吴正煜
Silzone瓣膜
医院设备管理数据库 邵宏民
建规立制和技术培训推进设备管理 卢运慧
自制西门子MEVATRON直线加速器JNJECTOR中电源模块
快速判定西门子DR系列CT机BSP有否故障
多功能脓胸病灶消除器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装置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列入世界著名检索系统IM/MEDLINE
BMD-Ⅰ型模拟定位机运动故障检修二例
AC920血球计数仪故障检修
F78-Ⅱ型X线机球管充气检修
ECG6511心电图和走纸马达过流保护电路调整
一种新型体外反搏控制系统的研究 李海云
多参数监护仪的设计 周荷琴
基于单片机的冠状窦血流量测量三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李吉吉
反射式红外光谱组织血氧计传感器设计 王强
智能视力检测仪的研制 蒋红兵
血液流变性观测仪的研制 段炳柱
口腔科点焊-加热三用机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姚森
压控型生物低温降温装置研究 陈大农
智能型牙科X光胶片自动冲洗机的研制 白家明
DYC—Ⅰ型多功能腰椎穿刺仪的研制 石义亭
肌电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及进展 蔡立羽
病区输液管理主从通信系统 黄卫平
一种动态准直器系统 陈兵
ECG—6511心电图机特殊故障检修一例
CT扫描质量及若干影响因素 周建勤
百特SP550血透机碳酸泵故障的应急修理
LGK—464型γ刀自动控制原理 朱红兵
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 于建国
组织工程的进展
手表式血糖监测
野战简易多功能头架
袖珍型口腔导药电疗器
西门子DRH型CT机DAS电源的调整和测试
头颅降温仪的应用及改进设想
HP78353A监护仪无显示故障检修
德国贝朗HDa血液透析机电导率故障的检修
西门子SOMATOM CR CT机X线控制故障检修一例
泰尔茂STC-527微量注射泵检修调校二例
美国IM236—2489冷冻切片机故障检修
计算机眼底图谱的研制 张恒义
诱发电位的处理技术 刘洪广
血透患者体液平衡状态测试仪器的研制 彭屹
便携式血糖仪的研制 管文军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中温升问题探讨 高创仲
LMW-400型MRI装置RF激励脉冲中尖刺噪声的消除 朴大庆
KB-400 X线机故障检修二例
糖尿病红外热线图处理方法的研究 郑风
多功能脑显微外科手术显露器的研制 林宜生
呼吸气体诊断系统的最新进展 李冀
X线摄影的数字化技术 刘伟
治疗晚期食管癌狭窄的金属内支架 曹密
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定量检测技术 陈良怡
混合型共振设备冷却系统国产化配套 王辰生
移动血站的设计 安玉林
CT图像的评价 方明刚
医疗设备租赁式使用与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王耀平
便携式Data-Logger生理数据记录仪
贝朗HD-secura血液透析机温度监控系统常见故障
西门子PUCK/CM型换片机的故障检修
Picker公司CVPro-500XL逆变电源故障分析
惠普HP-78352监护仪报警声响电路维修一例
HP心电图机电源电路分析
SSD-250型B超故障检修两例
DG-2B多功能恒温箱特殊故障的处理
全数字彩色超声医疗成像系统多处理机总体结构研究 刘翀
基于tomosynthesis的图像重建方法 卜凡亮
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肌电信号识别方法 蔡立羽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网站开通
事件关联电位ERP采集系统的研制 余水安
智能化声阻抗中耳功能分析仪的研制 李跃杰
多功能核素仪的研制 刘聚卑
64路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研制 邹人强
便携式口腔生物力测量仪的研制 张新海
细胞电生理与膜片钳技术 康华光
NZ-111医院设备器材管理系统 汤黎明
Technicon H·3型血细胞分析仪鞘液过滤器的再利用
螺旋CT机低对比分辨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景鑫
自动透析器复用机 高虹
医疗设备的静电防护 毛英军
PIC16C71单片机控制的医用给氧装置 黄卫平
TU-130X线胃肠机一种功能的恢复
岛津UD150B-10X线机故障一例
MA-4210尿液分析仪打印机马达控制电路维修一例
SOMATOM CR型CT机架旋转故障一例
西门子直线加速器数据获取系统(DAS)故障的检修
ZN系列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特殊故障一例
GAMBRO AK-90S血液透析机故障维修一例
GE-SYTEC SYNERGY型CT机故障检修一例
WARIAN 2300C/D加速器高真空系统泄漏的处置
PICKER PQS螺旋CT维修一例
百特SPS550人工肾故障维修一例
HP78352C监护仪气泵电路原理与维修
基于隐Markov 模型的离子单通道信号恢复及参数估计 韩晓东,刘向明,潘华,陶敏,林家瑞
非接触生命体征检测系统中噪声的非线性压缩 路国华,王健琪,杨国胜,王海滨,荆西京,邱立军,杨波
中医脉象的客观描述和检测 李景唐
近红外乳腺成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制 詹长安,冯焕清
微机控制的挥发性给药装置的实验研究 孙波,李文志,岳云,姜长文,肖立英
单光子跟骨骨密度仪的研制 胡兆燕,邓琦林,胡德金
二次微分小波在心电图QRS波检测中的应用 余辉,张凯,吕扬生,黄玉玺
适合中国国情的远程家庭医疗系统研究 姜永权,魏月,刘克岩
仿真人体体模在全身照射中剂量评估及监测的研究 周一兵,杨勇
常压氧疗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汤永建,卢晓欣,何苏育,林瑞容
医用洗板机的研制 王坦,傅水根,李生录,裴文忠
一种脉宽控制的高频电刀功率放大器的研制 单纯玉,王沙维,陈宇飞
脑部电极技术的改进 刘洪广,周琳,顾靖,蒋大宗
X线照片标记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李平安,李国庆,申斌,黄建军,郭云波
医用X线干片摄影与数字化诊断技术 林海
静脉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汤黎明,于春华,张建昌
法国新颖医疗织物简介
TRS流动救护系统
惠普78352C监护仪故障检修二例 郑浩
西门子SIREGRAPH CF X线机诊视床CPU 板故障及调整方法 金锡军
西门子Lithostar碎石机能量监测系统维修实例 陈宏文,沈庆贤,刘成山
高能加速器靶的位置调整 查玉华
超导磁共振的日常维护 郭文力,贾中文
日本FANCY-80M麻醉机的保养 戴金贞
微型心电、呼吸监护系统的研制 曹细武,史亚军,邓亲恺,罗丽辉
自适应谱线增强滤波器在体表胃电提取中的应用 郭耸峰,郑崇勋,于辉,王磊
从波形图中提取信号数据 洪德明,冯晓刚,余晓锷,康立丽
基于三次B样条小波的结肠镜图像暗区中心点估计的研究 朱宏擎,林良明,危剑辉
高性能动态心电回放分析系统 吕旭东,段会龙
肝脏M型超声图像运动包络的特征分析 周国辉,汪源源,王威琪,孙英,陈悦
PACS/HIS中超声子系统的设计 张浩,庄天戈
微机化程控心脏刺激仪的研制 彭松,马杰,方祖祥
DNA生物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设计 刘芳,刘仲明
剩余电压测试仪的研制 张学浩,陈和芬,蒋维涛
牙用银合金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研制 王冰,杨申隆,胡晓云,于海成
多优型腹膜透析管及其配套装置--弹簧式腹膜透析管毛刷的研究 闫庆岭,李汝芹
中央监护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网络开发 田艳军,廖春林
血液透析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发展 杨焱
透析机及一种最佳透析方法 张莉菁
SPECT仪日常校正的探讨 徐广传,王丽波
编程测试器在智能化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程广斌
医疗设备管理的探讨 李熊飞
PHILIPS加速器高压故障检修 雷宏昌,陶金柱
PICKER PQ5000A螺旋CT故障维修 杨小梅
日本3M33心电除颤监护仪故障检修一例 吴汉曦,王国宏
进口放射医疗器械昂贵部件的维修代用及实例 金永文
【关键词】 大数据 医院数据中心 创建 结构框架 重点环节
网络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社会迎来了云计算时代,各项数据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对数据潜在价值进行深层挖掘,就需要借助云计算平台,结合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中心,实现对数据的统一存储、高效处理和充分利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这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基于大数据的医院数据中心创建困难
当前医院在创建数据中心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存储问题、系统设计问题、数据处理问题等几方面,首先,面对呈爆发式增长的海量数据,医院要采取更加高效的方式对各项信息进行妥善保存,既要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又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这是医院数据中心构建的基本原则。其次,利用分布式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更新时,需要先对数据进行本地预处理,才能在全网实现共享,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数据中心构建亟需一种适应性更强的\行系统。最后,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是发挥其应用价值的前提,这就要求医院在创建数据中心的时候,引入各种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完成对数据的分类和分析,这对医院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二、基于大数据的医院数据中心结构框架
基于大数据的医院数据中心结构框架主要分为整体架构和CDR架构两部分[1]。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将医院数据中心整体架构分为物理架构、业务架构、安全架构和运维架构四部分,物理架构主要是指数据中心运行所依赖的硬件设备,比如计算机、服务器等,这是构建数据中心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确保数据中心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业务构架主要指医院数据中心不同类别的运行系统,每一种系统都对应着一项医院日常事务的运行管理,是数据中心功能的具体体现。安全构架主要是服务于数据中心的稳定、良好运行,既要确保硬件设施工作性能的良好性,又要保证软件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对各类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起到保障作用。运维构架是技术人员操控和维护数据中心的平台,主要作用是使数据中心按照规范程序运行,并定期对其进行优化升级。
CDR架构的组成包括功能模块和执行模块。CDR架构功模块是由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两部分组成的,数据仓库通过操作性数据存储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以数据应用范围为分分类原则,对数据进行整合、归纳后进行保存。数据集市是指医院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采用逻辑集市方法和物理集市方法,将某一类别的所有数据集中到一起,建立专门的数据分类库,方便数据的检索和利用。执行模块主要是指数据中心的运行程序和逻辑原则,其各项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都需要依赖执行模块才能顺利实现,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清洗、转换、加载等[2]。
三、基于大数据的医院数据中心重点环节
设计完成医院数据中心结构框架之后,还需要对其创建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进行讨论,确保可以顺利完成数据中心的创建。首先,医院需要制定规范、标准电子病例记录方式和流程,要求医疗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并执行,完成病例数据信息的存储,确保病例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并将其与医疗设备操作、药液药剂使用等信息数据进行单独存储,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其次,在对医院文字式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以词语、含义作为数据分类原则,进行分批次集中处理,确保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对于影像类信息数据,需要将其转化为对应的文字数据,将影像资料中的所包含的信息清晰、直观、全面的描述出来,然后才可以采用文字式信息数据方式加以处理。另外,医院所产生的数据每天都是持续更新的过程,在创建数据中心时,需要将云计算、运处理技术加以有效利用,以便满足数据更新需求,既可以完成不同类型数据的分析、处理,又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持续更新,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最后,数据潜在价值的深层挖掘,是医院数据中心创建时必须实现的功能,既要将各类数据的属性及特征完全呈现出来,又要理清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实现数据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结束语:大数据时代的带来,有效的推动了医院管理方式的革新,数据中心的创建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建设中的一项必要工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医院数据中心创建难度较大。要想确保医院数据中心创建的顺利完成,就需要科学设计结构框架,对其中的重点构建关节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利用以大数据为基础所构建数据中心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的良好、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信息系统;医院后勤管理;模式
1引言
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建设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医院运行当中,后勤管理工作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医院运营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在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则能够在对医院经济效益进行提升的基础上保障医院服务质量,对医院成本降低以及持续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医院后勤管理现状
在人们就医需求不断提升、变换的情况下,医院原有后勤管理系统同该种变化相比则存在了一定的滞后情况,并因此对医院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2.1管理模式落后
在医院后勤工作开展当中,管理模式是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能够保障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医院传统后勤管理模式则已经无法同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无法在根据患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对应的治疗措施。而在医院业务活动开展中,所开展的大量信息数据如果没有合理保存,也将对财务整体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并因此对医院长期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2后勤监管较差
后勤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如果如果出现问题,则将对医院的正常业务开展产生影响,对此,监管则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就目前来说,医院在后勤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经常会发生材料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并因此对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系统流程架构
为了能够对现阶段医院后勤服务当中存在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对一套数字化后勤系统进行建立:
3.1系统业务流程
在该系统当中,其流程依托于信息数据,在数据当中,则包括有库存耗材、设备资产以及维修工单这三大部分。在管理工作开展中,信息数据是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与依据,对于系统的信息化来说,其并非单纯的安装应用软件,而是同医院后勤管理方式以及体系都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后勤保修业务为例,在该业务流程当中,其主要操作核心为临床报修、调配中心以及班组维修。在该项工作中,耗材的使用量以及维修工单都将通过库存耗材库同维修工单库间的交互实现更新存储,在对工作当中的责任明确化、信息流程化目标进行实现的基础上避免因耗材用量不清而导致账务混乱问题,也将以此对不同部门通班组间的矛盾摩擦进行减少。除了日常后勤保修流程以外,根据核心数据集的应用,即能够对后勤日常工作以及库存耗材用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管理。设备管理流程方面,也可以先对设备维保合同以及详细信息等情况进行查询,在把握这部分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做好保养计划以及巡检任务的制定,以此对设备管理的系统化以及流程化目标进行实现。
3.2系统体系结构
后勤管理系统方面,服务器使用windows系统,服务器为MSSQLServer,维修班组、调配中心以及工作站都使用windows系统。在医院内部,使用了100/10M以太网,不同数据库服务器、维修班组以及工作站则通过网络方式相互连接。中心数据库方面,在独立服务器上部署,调配中心以及用户工作站同中心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以此能够对实时监控、同步更新目标进行实现,并通过电子屏的应用对维修进展以及维修信息情况进行实时的显示。
4特色功能介绍
在该后勤管理系统当中,对医院后勤管理当中的很多内容具有涉及,包括有耗材用料管理、医疗设备、医院资产环境以及物资流通等多个方面,对物资的监控运作、设备维修保护以及人员的考核管理环节进行了覆盖。在该系统当中,其主要功能模块有:
4.1维修管理
在该模块中,其包括有维修班组以及调配中心这两项功能。在后勤服务流程当中,调配中心是其中的重要枢纽,具有了新建电子维修单、分配工作、指定班组以及用户满意度回访等工作。对于没有完成的维修单,则能够加催处理,并做好维修单的结单操作。不同维修部门直接负责维修班组,能够根据系统的提示框进行结单、派工以及任务分配等操作。同时,其也能够实现不同类型耗材的录入统计,最后进行发回调配中心工作。
4.2设备管理
该系统能够规范、完善临床设备,在系统当中,能够随时根据需求查询不同设备的详细信息,如名称、合同以及编号等。同时,系统也具有保养以及设备巡检等功能的提供,能够通过计划的定期制定实现整个院内设备的检修巡查。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即能够在对设备详细信息以及实际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设备损耗、流失现象进行减少,以此实现医院运营成本的科学控制。
4.3系统设置
该模块能够对后勤管理系统当中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初始化处理,其主要功能用用户权限、常用维修类别、知识以及用户科室设置等方面。同时,其也能够实现各类角色的授权管理。
4.4工程仓库
该模块负责工程仓库的物料管理。耗材以及设备在出入库管理方面都可以在该系统当中查看与操作,且包括有退货查询、综合汇总、库存盘点以及维修工单用料分析等功能;第五,统计汇总。在系统当中,具有着详细的统计汇总功能。在系统的报表界面,通过想查看的字段的拖拽既能够根据部门以及时间实现报表生成,能够全方位做好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同office软件的联系做好打印报表的导入导出。以此为领导管理决策以及员工绩效量化考核提供有效保障。
5结束语
在医院运行当中,后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说是医疗服务正常开展的基础与保障。在信息时代中,通过医院后勤信息系统的建设,则能够在实现后勤保管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提升医院竞争力,对整个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左黎明.医院后勤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探讨[J].电子世界,2017(14).
[2]王艳.深化医院后勤改革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1).
移动医疗是电子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认为是医疗领域21世纪最具潜力的创新性技术。移动医疗应用主要由数据采集及展示层、传输层及平台层组成。 移动医疗的应用特点
需求潜力大。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需求潜力大。
一是国家卫生管理,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大。随着国家卫生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为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卫生部将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对信息采集与发放的建设,进而推动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二是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发展需求大。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作为临床的重要补充有巨大需求,将促进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三是保健与养老,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大。随着老龄化及慢性疾病的发展,老人和慢性疾病人群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人群通常需要频繁的检查生命体征(如心率、温度、脉搏、血压等),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而移动领域移动应用可以有效且低成本解决长期监护问题,实现随时随地监测、分析、指导。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需求巨大,进而推动行业应用高速增长。
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突破医疗的地域约束,能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移动医疗将信息技术、无线设备与医疗技术相结合,让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接受及时诊治,将疾病进行有效筛查,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分配,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
保障医疗安全。医疗机构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护理人员交接环节的失误,以及在发药、药品有效期管理、标本采集等执行环节的失误。移动医疗借助无线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监控完整的医疗过程。
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使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床旁的扩展和延伸成为可能,可以实现医院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优化临床医疗、护理任务的过程控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帮助解决高素质医护人员短缺的状况,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及医疗管理的水平。如医护人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直接调阅患者的化验报告和相关资料,从而掌握最新病情,并在病人床边记录患者动态信息,减少了在病房和工作站之间来回行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治疗病人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移动互联网应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运作模式,它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影响了医疗信息化的多维度应用,基于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单一互联网应用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锁定在一个个固定站点中的信息释放出来,每一个活动的个体都成了移动的网络节点,充分发挥了无线互联网的优势,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了医疗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和公共服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有利于多层面、多专业集成,通过整合协调,发挥它们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医疗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沟通,促成良性互动的要求。由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众多优点,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已经在开发移动医疗的业务,在商业模式、通信技术、生理信息采集器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目前,全球已有近130项移动医疗应用,覆盖了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通常与物联网、RFID等技术相结合部署。国内目前已有20%的医院在移动医疗应用上有所尝试,不同程度地使用了PDA及RFID技术,但是已有的移动医疗应用,涉及应用的范围窄,只能在局限的方面发挥作用。
移动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医疗信息传输、疾病控制、医生护士病区移动查房、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医务人员VOIP、IVPN通讯、母婴管理、病患管理、医院特殊重地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如江苏苏州市推出智慧医疗市民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以手机为载体,集实时挂号、预约体检、个人健康档案查询、远程治疗等于一身。市民通过手机短信、WAP软件等登录该系统后,可点选自己欲前往的医院,在网上挂号。各大医院每天会将病人的病史记录、用药信息等作为病人的健康档案,上传到由苏州市卫生部门监控的数据库内,市民通过手机登录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就可查到个人就诊信息、体检报告等。同时,该系统还能实现远程治疗,病人通过特制身体检测装置测出健康状况数据后,可通过手机经系统传递给医生,医生就可据此进行诊断。部分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领域还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且面临收费困难问题。目前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仅存在硬件销售、解决方案售卖、软件应用下载收费、电话咨询服务收费、网络运营商流量收费等商业模式,其中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运营较成功,但法律规范的不健全,移动医疗运维盈利模式面向用户收取问医费用涉及网络行医执照问题不清晰。
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市场化程度较低,医疗机构开放度不够。众多IT厂商难以切入医疗系统,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受限。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IT厂商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还仅仅限于地方卫生局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等层面,将移动医疗应用于移动医疗医护、医疗物联网应用的较少。在应用主体方面,目前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县、乡镇医院应用较少。
由于移动医疗标准缺失,使得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困难。只有实行设备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医疗结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满足医疗服务的日常医疗需要,才能实现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规范化发展。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设计理念和发展环境上的不足,造成移动医疗领域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移动医疗行业软件和硬件的核心技术均被国外垄断,以至于移动医疗产业国内厂商短期内难以与国外厂商抗衡,阻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需求增长迅速。一方面我国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以移动医疗为代表的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发展,临床医疗医护与远程医疗结合速度加快;最后我国老龄化及慢性疾病步伐加快,老人、慢性病患者的激增,对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旺盛。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基础牢固。随着低成本的手机及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数千万无法接入固定电话或者计算机网络的人们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作为日常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工具,移动电话的普及,为使用移动技术支持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随着政府、医疗机构、IT厂商的通力合作,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预计2017年到欧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医疗市场,营收将达69亿美元。亚太地区和北美紧随其后,营收分别为68亿美元和65亿美元。中国的营收将达到25亿美元。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主要构成来看,GSM以及慢性病管理等监控服务将占整个市场的65%,市场规模将达到150 亿美元左右。诊断服务将成为第二大细分市场,占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15%,市场规模达到34亿美元,包括能使隔离区的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士沟通的移动远距离医学与健康呼叫中心。治疗服务将成为第三大细分市场,收入将占整个市场的10%,市场规模达到23 亿美元,当前的应用主要是确保患者遵守治疗安排的服务,如通过短信提醒用户吃药时间。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延伸,使移动医疗的应用成为可能。在过去40年时间里,移动通信设备始终坚持小型化、快速化及低成本化发展,并在硬件、软件、网络访问、标准及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现在,大量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更加统一、快速且便宜的宽带接入实现。另外,网络技术的无线化发展,也推动移动医疗应用的持续发展,并为双向数据服务服务模式提供了发展条件。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有:移动医疗医护,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以及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的增多。
移动医疗重点环节分析
产业链环节。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主要由软件环节、硬件环节、网络传输环节及终端应用环节组成。
软件环节主要由应用软件开发商及系统方案商组成。应用软件开发商主要开发移动医疗的应用软件,系统方案商主要进行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目前众多软件厂商开展了移动医疗软
件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工作,提供了基于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来扩大他们为医院和消费者提供的现有产品组合,并加大对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部署力度。Intel2005年成立“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部署医疗移动软件开发。微软开发了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加速器Accelerator for HL7,Oracle开发基于HL7的医学信息化平台工具HTB,IBM提出智慧医疗方案。除知名跨国IT企业在移动医疗应用方面投入大力进行软件开发外,我国本土软件厂商也积极部署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现有独立软件商(ISV)300多家进行移动医疗软件开发,其中有1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如东软、天健、东华合创、创业等。
医疗设备厂商也在积极部署移动医疗应用,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制造了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家用医疗设备,实现设备向中心信息系统平台发送信息以供监护。迈瑞在2011年宣布与中国联通合作,从而使迈瑞的测试和诊断设备通过中国联通的3G网络来实现社区护理。
移动网络运营商将移动医疗作为其为医疗机构服务产品的重要部分。我国三大运营商分别与医院合作,建立了一个基于电子病例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的医患沟通平台,推出相关移动医疗相关项目。同时,运营商把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移动各行业运用,如基于云计算以私有云和公有云形式向大型和中小医院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为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提供身份识别、位置服务。
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其中Vodafone在该公司的全球事业部下建立了医疗卫生专门团队,2009年又组建了新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部门。法国电信旗下Orange 集团以及Verizon无线也已组建了专门的医疗健康部门,负责医疗健康相关的研发及合作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一些运营商还聘请外部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各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很多是首席信息官或首席技术官,组成强大的智囊团队开发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产品。在我国,中国移动已与剑桥大学联合开展移动医疗信息化应用研究,其通信研究院成立了专注移动医疗的项目小组,目前在超过20 省通过12580、手机WAP、无限城市门户等开展预约挂号。中国联通建立了“云存储”服务平台,用于医疗健康数据采集、传输和检索,以及移动医疗救护定位、生命体征信号实时传递;中国电信则在国内200 多个医院展开移动医疗试点,并得到大中型医院高度肯定。
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移动医护应用、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应用。这三类通过运用移动智能终端采集信息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分析完毕后再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最终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上。
应用环节。移动医疗医护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和病人标识码识别、WLAN手机应用等等。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短信服务功能,将测试与治疗方法、医疗服务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发送到用户端。在我国,SMS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缺乏医院、缺少医疗工作者、对医疗相关信息了解较少的人们而言,尤其有效。另外,SMS不仅可以作为单向的通知工具,还能够成为双向的交流工具。
传染病通常是在小范围内爆发,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则可能会发展为流行病。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将疾病信息进行跟踪及反馈,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疾病报告机制。
通过无线网络的覆盖,医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行病人床边医疗服务,包括病历查看、书写、查看检验检查报告、医嘱录入等。
护士进行床边医嘱执行时,运用移动终端扫描病人RFID 腕带确认病人身份,然后再扫描病人药物条码,核对医嘱,给药流程结束,所有流程信息均被记录在HIS 中,便于医院管理查询以及事后的追踪。护士也可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在患者床边采集和录入病人体征数据等关键信息,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包括远程医疗、危机值协同管理、计划任务管理、会诊管理、危重病人管理、药品使用管理、医疗业务查询等。远程医疗应用中,医生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远程医疗会诊,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