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范文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税务会计实务操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增值税是按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差额进行征收,对实行进项税抵扣的一般纳税人,因牵涉到专业的税务知识和技术手段,对税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一定要求。所以,增值税一直是企业税务会计人员较难以驾驭的税种。增值税核算流程如图1所示:

一是认证条款约束。一般纳税人的进项增值税专票(以下简称专票)自开具之日起180天内通过国税部门认证后方可抵扣。二是认证程序及技巧:(1)认证程序:一是自主认证。通过电脑认证软件进行扫描认证,信息上传至国税系统,进行比对;未认证的或认证不相符的发票,不能进行抵扣。二是持抵扣联到税务部门认证。月份认证过多会造成进项税留抵,交不上税;否则,会造成月份上缴税额过大。(2)备查登记。我国实行凭专用发票注明税款的扣税制度,遵循不得重复认证原则。一要掌握待认证专票安全完整情况;二要掌握专票认证进度。月底打印出已认证通知和认证清单;并装订保管好已认证的抵扣联。对未通过认证的要及时查明原因解决,未认证的进项专票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造成损失。

二、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难点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条款缺少会计处理细则,甚至要创新处理方法,所以合理准确的做出职业判断存在难度。较好的方法是对容易混淆的业务归类总结;对特殊的事项单独记录。特例处理以下:专票已经随同商品或货物到达,按认证进度尚待些月份认证抵扣税金的事项,如会计不及时进行入库处理,会造成账实不符,其会计处理为:

[例1]南京通达汽贸有限责任公司下辖A、B两个分公司,2010年6月1日A公司从上海飞翔公司购进H型商品轿车20辆,专用发票已到,其不含税价为600000元,税金为102000元。该批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500000元。8月6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余款,并在当月对该批商品的专票进行了认证抵扣。

2010年6月的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H型轿车 600000

预付账款――H型轿车待认证抵扣税金 102000

贷:应付账款―― 上海飞翔公司 202000

银行存款 500000

2010年8月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上海飞翔公司 20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

贷:银行存款 202000

预付账款――H型轿车待认证抵扣税金 102000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有五种事项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中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如果在购进时已抵扣进项税额,需要在改变用途当期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其会计处理如下:借记“在建工程――××工程”,“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生产成本――××产品”;贷记“原材料――××材料”,“ 库存商品――××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但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外购货物用于职工福利的,不作进项税额转出,作为视同销售处理。视同销售,没有带来直接的现金流量,是特殊的销售行为。《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对八种行为视同销售。其中“(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七)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是否作为销售收入,企业单位处理不规范。

承上例,南京通达汽贸有限责任公司下辖A、B两个分公司,其中B分公司设在南通市,因业务需要将A公司W型商品轿车调往B公司销售,不含税价为500000元,税金为85000元,因W型商品轿车是在两个不同的行政管辖地区之间调拨,所以应视同销售行为处理。

A公司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B公司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W型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B公司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W型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

贷:应付账款――A公司 585000

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则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以资产所有权属没发生改变而不作视同销售处理。

[例2]红光电器厂五一期间,将自产的M电器作为福利品对职工发放。账面成本价100000元,销售价128700元,增值税率17% 。红光电器厂应视同销售行为,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128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M电器 1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700

三、增值税销项税认定要求及进项税额与销项税对比差额的难度与技巧

一般纳税人自行开具销项专票的,要符合“金税工程”计算机稽核系统的要求;否则,要由税务开具。在国税部门的规定范围内领购和开具专用发票。3、当月开具的专票有误可进行作废处理,次月发现上月的专票有误则只能负票冲销处理。

一是进项税与销项税的对比时,对其“度”的把握存在难度。如果月度所认证的进项税额比销项税额大,就会造成进项税留抵,月度税金零申报,甚至连续若干个月份交不了税。但到底掌握多大的差额,其“度”没有精确的把握方法。二是税务会计应把握对比原则。一般月份按销售收入的2~4.5‰掌握缴税进度;最后一个季度,再按当地国税部门要求的上缴比率调整税额幅度。每月应上缴的增值税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本月应交增值税金额=本月销项税额-(上月留抵税额+本月认证进项税额-本月进项税额转出)。三是解决对比难度的技巧:进项专用发票方面,平时要求物资供应商尽量多开具较小金额的专票(如2至10万元不等),以便每月认证时大小金额搭配,灵活掌握须认证的额度;要把握对比时间方面的技巧。每月20日之前,筹划并准备须认证的专票;25-27日统计要对比的相关信息,并做好进项税额认证计划,同时要制定好月份的缴税方案;月份28-29日不打折扣地执行优选的方案;为防止偶发事件发生,预留月份的最后两日机动应急;当月缴税方案的优选与执行。按照当月制定的进项税认证计划和缴税方案,将已认证专票的进项税额(若上月有留抵也要予以考虑),与已开具的销项发票(专票、普通)的税额相比较,视其差额的大小(差额为正,进项税留抵;差额为负,当月上缴税金),决定是否再认证进项专票和开具销项发票。月份的缴税方案一旦确定,须要认证的进项专票和须要开具各种销售发票一律不得脱离计划。否则,就会造成进项税额留抵,或者当月上缴税金较多。

[例3]无锡安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8月份进项税额留抵2万元,9月发生进项税额转出2万元。2011年9月1--25日,当月已认证的进项含税金额600万元,已开票的各型商品车销售价款540万元。经统计,还有6辆L型商品车,已经售出但尚未开具销售发票,销售价款(含税)分别为20万元、22万元、25万元、26万元、30万元、38万元。另外,客户已经预交定金,月底前可交货的待售商品车M型4辆,销售价分别为20万元、23万元、25万元、37万元。经税务会计统计,未认证的进项专用发票还有12张,票面注明的税额分别是2万元、4.5万元、5万元、5.5万元、6万元、8万元、12万元、20万元、35万元、55万元、150万元、360万元。经公司研究决定9月要适量缴税,进项税额不能再留抵。税务会计人员就要在9月25―27日之间须做好的工作如下:通知销售部门统计已经出售和已经预定月底须交货但尚未开具发票的商品车信息:商品车型及配置信息、客户信息、客户对发票急需程度、对应车型的售价等。6辆L型车销售价款:20+22+25+26+30+38=161(万元),4辆M型车销售价款:20+23+25+37=105(万元)。税务会计针对销售部门所提供的以上两种报表,预算出相应的不含税价及税金。6辆L型车价款:不含税价161/1.17=137.61万元,税额23.39万元,4辆M型车价款:不含税价105/1.17=89.74万元,税额15.26万元。税务会计对比当月全部开具销售发票的税额和认证的进项专票金额等,从中优选方案(关键环节)。对比须考虑的因素见图2所示:

方案一:若月底前可确定待开发票的6辆L型车和4辆M型车全部开具销售发票,其不含税金额为137.61+89.74=227.35(万元),税额为23.39+15.26=38.65(万元)。 那么, 9月可确定实现的销售价款:540+

161+105 =806(万元),其不含税金额为806/1.17=688.89(万元),销项税额为(540/1.17)*0.17+38.65= 117.11(万元)。本月认证进项专票税额小于117.11万元即可实现当月缴纳税金。原已认证专票的进项税额:(600/1.17)*0.17=87.18(万元),这就须再另行认证的进项专票,其税额(考虑上月留抵税额和本月进项税额转出)小于29.93万元[117.11-(2+87.18-2)]即可。未认证的进项专票中挑选其中的三张搭配认证,税额27万元(即2+5+20)。 则可确定当月上缴税金29.93-27=2.93(万元),即117.11-(2+87.18+27-2)=2.93(万元)。当月缴纳的税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2.93/806=3.6‰

方案二:若月底前可确定,待开具销售发票的6辆L型车不能全部开具,如一辆22万元的L型车,客户因故要求次月开具发票,则5辆L型和4辆M型车辆的不含税价金额变为:208.54万元[(20+25+26+30+38)/1.17+89.74], 销项税额为35.45万元[208.54*

0.17]。 9月可确定实现的销售价款=540+(20+25+26+30+38)+105 =784(万元),其不含税金额为784/1.17=670.09(万元),销项税额:(540/1.17)*0.17+35.45=113.91(万元)。本月须要认证的进项专票税额小于113.91万元即可实现当月缴纳税金。原已认证专票的进项税额87.18万元,这就须再另行认证的进项专票,其税额(考虑上月留抵税额和本月进项税额转出)小于26.73万元[113.91-(2+87.18-2)]即可。 从未认证的专票中挑选其中的三张搭配认证,税额为24.5万元(即4.5+8+12),则可确定当月上缴税金2.23万元[26.73-24.5], 即113.91-(2+87.18+24.5+21-2)=2.23(万元)。 当月缴纳的税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23/784=2.8‰以上两方案始终围绕着进项和销项税额进行对比,经过认真分析对比,当月上缴的增值税税额都在销售收入2~4.5‰范围内。说明方案可行。

四、网络抄报税的技术要求

熟练掌握国税系统的抄报税软件;次月月初持IC卡对本月的税务的抄税后,方可开具次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抄税后能运用会计专业技术检查纳税申报主、附表间的勾稽关系;次月15日前实施网络扣税款,并例行清卡(IC卡是购发票、开发票和抄税用的)。

按方案二缴纳9月份税金。10月15日之前通过互联网扣款2.23万元后,在税控机上对IC卡进行清卡, 9月份的纳税业务就全部办理完毕。 可见,在企业税务会计实务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关键环节难点和技巧,以利于企业和国家税收的公平和效率。

篇2

关键词 所得税;核算;应用

2006年2月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核算作了重大改变,取消了原所得税核算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核算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1.资产计税基础

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即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如:1.固定资产

会计确认的帐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收确认的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100-10-10-8=72万元

计税基础=100-20-16=64万元

例如:2.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确认的帐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税法确认的计税基础:成本

例:企业支付9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期末市价为76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76万元

计税基础:9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1)固定资产(2)无形资产(3)交易性金融资产(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长期股权投资(6)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7)期末计算所得税时,帐上一般表示的是计税基础,而报表上一般表示的是账面价值。

2.负债计税基础

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

例如:1.预计负债

例: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500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 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万=0

例如:2.税前利润补亏(理解为负债)

例:2005年甲企业发生亏损200万元。

税前利润补亏账面价值=200万元

税前利润补亏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200万=0

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就以上两种情况。

二、暂时性差异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目的不同,两者对收益、资产、费用、负债确认的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产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一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而产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在新会计准则中没有单独定义,但在具体确认时予以考虑。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此外,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会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此时账面价值为0)。根据暂时性差额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形成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例:甲公司2005年末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1 000万元,会计上按直线法已提折旧为200万元,税法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已提折旧额为250万元。

账面价值=1000万-200万元=800万元

计税基础=1000万-250万元=750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50万元。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例:甲公司2005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50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100万元。

账面价值=500万-100万元=400万元

计税基础=500万元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

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原则: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

例:甲公司于2006年末某项环保设备账面原值 为200万元,会计上采用直线法已计提折旧20万元,税法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已提折旧额为40万元。假设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

账面价值=200万-20万元=180万元

计税基础=200万-40万元=160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20×33%=6.6(万元)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原则: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时,包括两个方面: (1)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2)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

例: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2005年末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50万元,其中原始投资成本为200万元,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损失50万元。

账面价值=200万-50万元=150万元

计税基础=200万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

税率=50×33%=16.5(万元)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有三个步骤:

(1)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所得税税率

(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

①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②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3)计算所得税费用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甲企业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6年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万×33%=99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万×33%=19.8万元

应交所得税=1000万×33%=330万元

20×6年: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250.8

递延所得税资产99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30

递延所得税负债19.8

例2.接例1,20×7年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分析:

1.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0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00×33%) =66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9.8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46.2

2.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0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60×33%)= 52.8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99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46.2

假定20×7年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则:

应交所得税=2000×33%=660万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752.4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60

递延所得税负债46.2

递延所得税资产46.2

五、综合举例

〔综合例题〕说明所得税核算全过程: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5年有关所得税资料如下:

(1)甲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为33%;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9.5万元,其中存货项目余额29.7万元,未弥补亏损项目余额亚9.8万元。

(2)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其中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因发生违法经营被罚款10万元,因违反合同支付违约金30万元(可在税前抵扣),工资及相关附加超过计税标准60万元;上述收入或支出已全部用现金结算完毕。

(3)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年初减值准备为0),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比其计税基础小 50万元;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使存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年初余额90万元减少到年末的20万元。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抵扣。

(4)年末计提产品保修费用40万元,计入营业费用,预计负债余额为40万元。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在实际发生时可以在税前抵扣。

(5) 2004年末止尚有60万元亏损没有弥补,其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9.8万元。

(6)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计算甲公司2005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进行账务处理。

(1)2005年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500-国债利息收入20+违法经营罚款10+工资超标60+计提固定资产减值50-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计提保修费40)-弥补亏损60]×33%=[570-60]×33%=510×33%=168.3(万元)

(2)计算200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①固定资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固定资产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50×33%=16.5(万元)

②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存货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20×33%=6.6(万元)

③预计负债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预计负债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40×33%=13.2(万元)

④弥补亏损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亏损弥补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0×33%=0(万元)

⑤200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固定资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6.5+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6.6+预计负债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3.2+弥补亏损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0=36.3(万元)

(3)计算2005年所得税费用

2005年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168.3+(0-0)-(36.3-49.5)=168.3+0-(-13.2)=181.5(万元)

甲公司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是:

借:所得税181.5

贷:应交税费--应缴所得税168.3

递延所得税资产13.2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篇3

关键词:高职;税务会计;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税务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税务会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任务教学职业化课程设计的要求,对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税务会计寓于财务会计之中,是融会计核算和税法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传统的学科体系下,该课程主要是根据税法的规定,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及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对每一税种的涉税会计核算进行的详细讲解,并介绍了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也就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把涉税核算单独拿出来形成一门课程进行学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目前,我国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研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方法,较为普遍的有:1、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影响下,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局部调整,比如认识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大量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等;2、引进国外比较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如“能力本位教育”(简称CBE)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澳大利亚TAFE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德国双元制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等。第一种思路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非常明显,第二种思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这样仍然无法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完全融合。

二、项目教学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会计实务中越来越需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税务会计的教学模式应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培养出既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又熟悉税法实务操作,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项目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让学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通过相互协作交流与沟通,有效完成工作中的任务;让学生不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获得职业意识和能力,掌握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专业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税务会计人员,而一般会计人员又因为缺乏系统的税务会计知识,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职能,只能被动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与处理。因此,作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应针对目前税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下,以直接面向企业财会部门的办税业务工作岗位和会计中介机构的税务业务岗位为教学定位,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企业办税业务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企业办税业务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利用仿真的工作场景,运用仿真的业务软件和单据表格进行企业办税业务实训操作,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熟练从事企业办税业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教学目标。

2、建设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基地。与税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税务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与当地税务部门取得联系,在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观察业务流程,了解税收的收缴;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中,让学生多方面深入企业实践,帮助企业解决纳税实际问题。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零距离地与税务会计工作接触。我院已与多家税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可以在税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工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项目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教师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完成一个项目入手,带着“项目”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对学生“教、学、做”一体化,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观念由于没有切身体验而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造。用专业的税务会计软件模拟企业纳税教学。在校内建立“税务仿真实训室”,安装企业涉税事项的各种软件,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一机多票开票子系统”、《税务总局电子申报软件》、《ABC3000电子申报缴税软件》等。根据企业纳税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编制校本《税务会计实训教程》,提供具体企业的原始凭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职业角色,如企业发票管理员、报税员、税务会计核算人员等。同时,要求学生根据会计资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并指导学生应用电子报税系统在软件上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以此来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技能。

(作者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龚永丽.高职《税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探讨[J].经济师,2007.7.

篇4

关键词:税务会计 教学改革 意义 存在问题 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53-02

前言

税务会计是当前市场上热门的岗位之一,但是我国各大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尚未及时与市场需求和用人标准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跟不上市场变化形势。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就业要求与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笔者认为应当对当前的税务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选择标准,进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

(一)改革的重要性

1.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适应未来国际化的竞争,我国自2006年以来,开始实行了新会计制度改革,对企业税务会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国家会计教育理念与方向。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以往不常见的“公允价值”、新型会计业绩计量方式、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教学内容,这些变化可以让学生更贴近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用人要求,也更符合新会计准则的标准。

2.符合当前大学生能力教育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导致了大学生质量良莠不齐,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的期待与评价。尤其是在会计行业,许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难以迅速接手公司业务,反而需要公司进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推动税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一是提高学生的会计基本功。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税务会计实务,包括税务的法律,税务业务操作、会计基础操作等;二是训练学生的会计敏感度,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从企业的各种业务信息中分析税务会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提高对税务会计业务的整合和统计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中,税务会计岗位不仅要处理各种报表、业务、凭证,还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及时对管理层提出建议甚至预警。加强课程教育改革可以有效地弥补以往对该方面的教育缺失,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改革的可行性

1.教材改革。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选用的《财务会计》教材,是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与国际竞争要求所编写的,一改以往的以会计六要素为基础的教学程序,而是从会计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向岗位要求扩展,把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各种方式通过教材向学生们一一展示,把知识点融入到日常学习中,突出实务操作案例的导向作用,并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资产评估专业、财务管理等后续教育课程进行了拓展。

2.教学方式改革。我校近年来对于税务会计专业,一直坚持“学习原理,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把书本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这种教学与练习并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迅速掌握税务会计专业知识提供了途径。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问题

当前我校对于税务会计教学,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税种分类、账务处理和纳税筹划。首先,由于课时限制,教师难以对各种理论知识展开讲述,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记忆有余,理解不足;其次,对于税种分类和纳税筹划这两个大的科目内容部分重叠,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第三,学生在纳税筹划的学习中由于缺少实际操作与实践经验,导致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方式问题

虽然我校在教学方式上坚持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案陈旧,案例教学单薄。对于税务教学虽然进行了多媒体应用,但是部分教师的教案和课件更新速度不够,导致案例陈旧,不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并且我校的多媒体缺少与网络的连接,没有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使得教学案例缺少深度,难成体系。

(三)对学生的实务练习缺乏监督

对于税务会计这门科目来讲,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必须辅助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但是当前的教学人员数量不足,虽然对学生提出了实践的要求以及提供了一定的联系渠道和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的监督,导致学生练习效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由于我校学生领导团队建设尚未完善,内部没有深挖学生监督的潜力。

此外,由于学生自身基础薄弱,虽然根据课本可以掌握固定的会计操作流程,但是在面对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解决能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因此,加强对于学生实践练习的监督与指导非常重要。

三、具体改革方案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在当前市场要求的导向下,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侧重提升学生分析会计信息与解决税务账务能力。具体教学原则应是学习基础,提高能力,加强实践。

税务会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应结合当前国家对于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财务会计相关技能方面的教学,比如:出纳知识、货物往来结算、企业库存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企业无形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其他资产核算、职工薪酬计算、税务支出计算、避税纳税技巧、企业年度、季度财务总账报表制作等。通过这些税务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而不是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制作各种报表的能力、注重培养会计行为与经济后果意识、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二)提升教材内容

提升教材内容是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1.编写税务会计辅助教材。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教材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比如国家统一编写的《财务会计》教材理论基础坚实,但是更加侧重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是很适应,因此需要专业教师与校领导群策群力,共同编写符合各大高校情况的应用型辅助教材。

2.提升教案、课件的升级与更新。当前高校对于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课件,大部分是由教材编写部门制定的教案和PPT课件。这些教案和课件有独立的教学系统和结构性,在日常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课件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对于税务会计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往的教案和课件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的教学人员要在这些经典课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升级,增加当前市场上税务会计案例和实务分析,提升课件的时效性。

(三)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学生未来能快速适应社会竞争,高校必须注重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教师专业力量,除了通过正规渠道引入高水平教师之外,还可以从社会上引入学校所需要的高水平会计课程讲师,优化教师组成结构。教师团队的组成,应在考虑教师学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师的职称、专业与实际教学水平,保证学校师资队伍的专业性。社会招聘教师要与校内教师培养相结合,在尽量挖掘内部教师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社会资源。

(四)改进教学理念,强化税务会计职业能力教学

为了应对越来越正规的税务会计行业,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包括税务会计范围内的税务法律法规、税收行政执法、税务金融及上市公司税务财务工作等知识,以及会计工作的日常办公设备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对于税务会计的工作要求,还应练习学生处理企业会计相关业务的能力。

1.熟练掌握相关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处理各种管理内容。比如:操作“用友通”等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相关经济业务。

2.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处理涉外业务。

3.能运用税收专业知识,处理相关的税费交纳、合理合法避税、仓储管理、投资风险分析等业务。

4.利用法律法规,处理各种财务纠纷。

(五)创造实践环境

税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按当前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参加的实践操作机会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只能在学校内部参与上机操作。在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改革时,要加强学生实践渠道的建立,比如,提高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时间与完善教师现场答疑制度。完善对于学生实践的监督,提高实践锻炼效果。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形成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财务专业劳动力,减轻企业财务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借助企业力量,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实习渠道。

(六)对传统教学课程考试的改革创新

教学效果评价与考核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此,可以学习国外相关经验,建立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并行的“双轨”考核机制。一是借助校内教师评价、学生会评价、考试评价给出学生基础理论分数,二是借助社会力量,给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建立立体的考试评价机制。建立两者相结合的客观评价考核机制。

总结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务法律逐渐完善,企业在税务财会工作上必须进行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管理,会计的计算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许多传统的会计计税、计算、统计方式都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速度。所以,高校必须加快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税务会计人才,推动我国财务教育工作的发展。

[科研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210,课题名称:应用型高校《税务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卢蓉.新环境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院报,2011(1)

[2] 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3] 汪福来.高职院校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浅谈[J].科技信息,2009(1)

篇5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会计教学; 职业能力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几乎每个综合性大学都设有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但是,面对新的经济形式,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许多新建的地方高校的会计教育,与企业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在保持会计教育“量”的增长的同时,更要加速会计教育“质”的飞跃,科学认识当前会计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

为更好地研究地方高校中会计教学管理问题,笔者进行了“地方高校会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调查”,选取了山东省孚日家纺集团等50家企事业单位、滨州学院等7所新建地方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学)152名毕业学生、地方高校的30名会计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32份,收回有效答卷205份,在统计出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会计教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要求

1.调查结果(见表1)

2.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56%的企事业单位中愿意或视学生情况接受会计应届毕业生,但大多要求学生能在3个月之内适应会计工作,44%的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成本计算等基本技能;认为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在适应社会能力方面欠缺,表现为心态不正,不会为人处事,此外,会计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但有接受事物快、素质较高等优点;认为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并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对会计人员能力的需求情况,说明了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

(二)地方高校会计教师对会计教学问题意见调查

1.调查结果(见表2)

2.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地方高校一线会计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认为我国当前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仅为3.3%,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地方高校会计教育有些地方不适应社会需要,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高校会计教育目标不切实际、教学技术方法落后、教材设置不切合实际,此外地方高校扩招所造成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对会计教育产生了影响,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适应社会和会计实务操作方面能力欠缺,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的培养。而要实现此目标,则需要在明确会计学习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材结构等方面努力。

(三)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对会计教学问题意见调查

1.调查结果(见表3)

2.对调查结果分析

绝大多数毕业生对会计理论教学效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但对会计实践能力培养不满意;由于会计专业很多毕业生在老师指导下参加自学考试、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考试,因此对自学能力方面有自信,而对适应社会能力培养方面则满意度较低;对学校会计教学环境,毕业生不满意的依次是会计专业教学技术与方法、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素质、教材情况、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这说明会计教学技术与方法的更新迫在眉睫。另外,会计师资队伍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会计教材也要因时而变。可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得毕业生较多的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是否有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学校会计教学的欠缺,这对地方高校的会计教学改革是一种借鉴。

(四)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认为影响会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调查结果(见表4)

2.对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会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较多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与学习成绩关系不大,同学没有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和“会计教育目标不切实际”是两个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就业形势的严峻和一些不公平现象,使学生曾经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此外,会计教育目标“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会计人才”与就业现实差距过大,也对会计专业学生产生了较大冲击;处于就业压力和工作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希望会计专业教学技术与方法更有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更切合实际,也希望会计专业教师素质能更高。当然,学生也承认地方高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有影响。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的总结,可以对我国地方高校会计教学管理的现状有所认识。据此,笔者对我国地方高校今后会计教学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一)重新定位会计教育目标

当前多数地方高校仍然将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会计人才”,这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评价有所误导,使得学生认为自己受过会计教育就是高级会计人才了,心态浮躁、眼高手低,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实际上,在我国会计只是一种在社会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的职业而已,地方高校应将会计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即培养具有财会理论知识与素养,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从一入学开始,就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只是一种职业,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今后谋生的手段,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其积极性。所以,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应走职业化教育的道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并教育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改革会计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设置和课时分布

会计职业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即必须改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时分布。加大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课时数,尤其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可在完成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8-16周的实践课时,通过会计实务的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提高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增加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数目,会计法规、会计理论、财务理论等专业理论课程可作为专业选修课,由学生选择学习。

2.按企业实际情况修订教材

当前地方高校会计教学所用专业课教材与企业实际有较大区别,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后,却不能进行基本的会计实务操作。因此,高校应派遣会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并聘请企业会计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结合企业实际,对当前会计专业所用教材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教材《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写。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可按企业一般业务所涉及的过程,从企业资金的筹集开始,到购入生产资料和各类长期资产、使用各种物资、资源在使用中的耗费、产品形成与销售、收入实现和款项收回、利润形成与分配等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在具体内容编写上,应以一个经济业务相对完整的企业的实际业务为例,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会计核算,并在核算中贯穿会计理论和方法,突出会计工作技能。

(三)进行会计教学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1.课堂理论教学时引入案例教学法

会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靠注入式的教师课堂面授法不能培养出技能熟练的会计人才,因此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尤其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等课程,教师应到会计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搜集案例素材,并需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将两者结合起来,掌握第一手资料,组织高水准的案例,应用于课堂理论教学,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入会计工作“现场”,充当一个“角色”,通过“实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到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2.大量采用会计模拟训练教学

当前地方高校一般仅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采用模拟手工记账和上级实习。这种教学方法重理论掌握而轻技能实践,培养出的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差。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操作,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筹划建立自己的“虚拟企业”,在完成《会计基础》理论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的模拟训练;《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完成理论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出纳核算、往来账款核算、财务物资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的模拟训练;《成本会计》课程应进行各种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模拟训练;《纳税会计》课程应进行纳税申报、出口退税等业务的模拟训练。此外,在大学会计教育最后一年,还应对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即设置出纳、会计核算、税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岗位,按照各个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会计岗位奠定基础。

(四)提高会计教师素质

会计教师是会计知识的传授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教育质量。地方高校会计教师同名校名师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深度不够、教学经验不多、会计实践能力不强等方面。因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会计教师素质:第一,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增强知识积累,提高理论水平;第二,积极开展教学比赛与交流,有条件的可组织教师去名校听会计名师授课,学习名校名师的授课技术与方法;第三,鼓励会计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岗位挂职锻炼,高校会计教师除具有教师证外,还应考取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熟悉会计岗位,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与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26-30.

[2] 张凤英,等.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9):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