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范文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税务会计实务操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税务会计实务操作

篇1

增值税是按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差额进行征收,对实行进项税抵扣的一般纳税人,因牵涉到专业的税务知识和技术手段,对税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一定要求。所以,增值税一直是企业税务会计人员较难以驾驭的税种。增值税核算流程如图1所示:

一是认证条款约束。一般纳税人的进项增值税专票(以下简称专票)自开具之日起180天内通过国税部门认证后方可抵扣。二是认证程序及技巧:(1)认证程序:一是自主认证。通过电脑认证软件进行扫描认证,信息上传至国税系统,进行比对;未认证的或认证不相符的发票,不能进行抵扣。二是持抵扣联到税务部门认证。月份认证过多会造成进项税留抵,交不上税;否则,会造成月份上缴税额过大。(2)备查登记。我国实行凭专用发票注明税款的扣税制度,遵循不得重复认证原则。一要掌握待认证专票安全完整情况;二要掌握专票认证进度。月底打印出已认证通知和认证清单;并装订保管好已认证的抵扣联。对未通过认证的要及时查明原因解决,未认证的进项专票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造成损失。

二、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难点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条款缺少会计处理细则,甚至要创新处理方法,所以合理准确的做出职业判断存在难度。较好的方法是对容易混淆的业务归类总结;对特殊的事项单独记录。特例处理以下:专票已经随同商品或货物到达,按认证进度尚待些月份认证抵扣税金的事项,如会计不及时进行入库处理,会造成账实不符,其会计处理为:

[例1]南京通达汽贸有限责任公司下辖A、B两个分公司,2010年6月1日A公司从上海飞翔公司购进H型商品轿车20辆,专用发票已到,其不含税价为600000元,税金为102000元。该批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500000元。8月6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余款,并在当月对该批商品的专票进行了认证抵扣。

2010年6月的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H型轿车 600000

预付账款――H型轿车待认证抵扣税金 102000

贷:应付账款―― 上海飞翔公司 202000

银行存款 500000

2010年8月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上海飞翔公司 20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

贷:银行存款 202000

预付账款――H型轿车待认证抵扣税金 102000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有五种事项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中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如果在购进时已抵扣进项税额,需要在改变用途当期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其会计处理如下:借记“在建工程――××工程”,“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生产成本――××产品”;贷记“原材料――××材料”,“ 库存商品――××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但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外购货物用于职工福利的,不作进项税额转出,作为视同销售处理。视同销售,没有带来直接的现金流量,是特殊的销售行为。《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对八种行为视同销售。其中“(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七)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是否作为销售收入,企业单位处理不规范。

承上例,南京通达汽贸有限责任公司下辖A、B两个分公司,其中B分公司设在南通市,因业务需要将A公司W型商品轿车调往B公司销售,不含税价为500000元,税金为85000元,因W型商品轿车是在两个不同的行政管辖地区之间调拨,所以应视同销售行为处理。

A公司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B公司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W型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B公司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W型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

贷:应付账款――A公司 585000

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则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以资产所有权属没发生改变而不作视同销售处理。

[例2]红光电器厂五一期间,将自产的M电器作为福利品对职工发放。账面成本价100000元,销售价128700元,增值税率17% 。红光电器厂应视同销售行为,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128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M电器 1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700

三、增值税销项税认定要求及进项税额与销项税对比差额的难度与技巧

一般纳税人自行开具销项专票的,要符合“金税工程”计算机稽核系统的要求;否则,要由税务开具。在国税部门的规定范围内领购和开具专用发票。3、当月开具的专票有误可进行作废处理,次月发现上月的专票有误则只能负票冲销处理。

一是进项税与销项税的对比时,对其“度”的把握存在难度。如果月度所认证的进项税额比销项税额大,就会造成进项税留抵,月度税金零申报,甚至连续若干个月份交不了税。但到底掌握多大的差额,其“度”没有精确的把握方法。二是税务会计应把握对比原则。一般月份按销售收入的2~4.5‰掌握缴税进度;最后一个季度,再按当地国税部门要求的上缴比率调整税额幅度。每月应上缴的增值税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本月应交增值税金额=本月销项税额-(上月留抵税额+本月认证进项税额-本月进项税额转出)。三是解决对比难度的技巧:进项专用发票方面,平时要求物资供应商尽量多开具较小金额的专票(如2至10万元不等),以便每月认证时大小金额搭配,灵活掌握须认证的额度;要把握对比时间方面的技巧。每月20日之前,筹划并准备须认证的专票;25-27日统计要对比的相关信息,并做好进项税额认证计划,同时要制定好月份的缴税方案;月份28-29日不打折扣地执行优选的方案;为防止偶发事件发生,预留月份的最后两日机动应急;当月缴税方案的优选与执行。按照当月制定的进项税认证计划和缴税方案,将已认证专票的进项税额(若上月有留抵也要予以考虑),与已开具的销项发票(专票、普通)的税额相比较,视其差额的大小(差额为正,进项税留抵;差额为负,当月上缴税金),决定是否再认证进项专票和开具销项发票。月份的缴税方案一旦确定,须要认证的进项专票和须要开具各种销售发票一律不得脱离计划。否则,就会造成进项税额留抵,或者当月上缴税金较多。

[例3]无锡安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8月份进项税额留抵2万元,9月发生进项税额转出2万元。2011年9月1--25日,当月已认证的进项含税金额600万元,已开票的各型商品车销售价款540万元。经统计,还有6辆L型商品车,已经售出但尚未开具销售发票,销售价款(含税)分别为20万元、22万元、25万元、26万元、30万元、38万元。另外,客户已经预交定金,月底前可交货的待售商品车M型4辆,销售价分别为20万元、23万元、25万元、37万元。经税务会计统计,未认证的进项专用发票还有12张,票面注明的税额分别是2万元、4.5万元、5万元、5.5万元、6万元、8万元、12万元、20万元、35万元、55万元、150万元、360万元。经公司研究决定9月要适量缴税,进项税额不能再留抵。税务会计人员就要在9月25―27日之间须做好的工作如下:通知销售部门统计已经出售和已经预定月底须交货但尚未开具发票的商品车信息:商品车型及配置信息、客户信息、客户对发票急需程度、对应车型的售价等。6辆L型车销售价款:20+22+25+26+30+38=161(万元),4辆M型车销售价款:20+23+25+37=105(万元)。税务会计针对销售部门所提供的以上两种报表,预算出相应的不含税价及税金。6辆L型车价款:不含税价161/1.17=137.61万元,税额23.39万元,4辆M型车价款:不含税价105/1.17=89.74万元,税额15.26万元。税务会计对比当月全部开具销售发票的税额和认证的进项专票金额等,从中优选方案(关键环节)。对比须考虑的因素见图2所示:

方案一:若月底前可确定待开发票的6辆L型车和4辆M型车全部开具销售发票,其不含税金额为137.61+89.74=227.35(万元),税额为23.39+15.26=38.65(万元)。 那么, 9月可确定实现的销售价款:540+

161+105 =806(万元),其不含税金额为806/1.17=688.89(万元),销项税额为(540/1.17)*0.17+38.65= 117.11(万元)。本月认证进项专票税额小于117.11万元即可实现当月缴纳税金。原已认证专票的进项税额:(600/1.17)*0.17=87.18(万元),这就须再另行认证的进项专票,其税额(考虑上月留抵税额和本月进项税额转出)小于29.93万元[117.11-(2+87.18-2)]即可。未认证的进项专票中挑选其中的三张搭配认证,税额27万元(即2+5+20)。 则可确定当月上缴税金29.93-27=2.93(万元),即117.11-(2+87.18+27-2)=2.93(万元)。当月缴纳的税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2.93/806=3.6‰

方案二:若月底前可确定,待开具销售发票的6辆L型车不能全部开具,如一辆22万元的L型车,客户因故要求次月开具发票,则5辆L型和4辆M型车辆的不含税价金额变为:208.54万元[(20+25+26+30+38)/1.17+89.74], 销项税额为35.45万元[208.54*

0.17]。 9月可确定实现的销售价款=540+(20+25+26+30+38)+105 =784(万元),其不含税金额为784/1.17=670.09(万元),销项税额:(540/1.17)*0.17+35.45=113.91(万元)。本月须要认证的进项专票税额小于113.91万元即可实现当月缴纳税金。原已认证专票的进项税额87.18万元,这就须再另行认证的进项专票,其税额(考虑上月留抵税额和本月进项税额转出)小于26.73万元[113.91-(2+87.18-2)]即可。 从未认证的专票中挑选其中的三张搭配认证,税额为24.5万元(即4.5+8+12),则可确定当月上缴税金2.23万元[26.73-24.5], 即113.91-(2+87.18+24.5+21-2)=2.23(万元)。 当月缴纳的税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23/784=2.8‰以上两方案始终围绕着进项和销项税额进行对比,经过认真分析对比,当月上缴的增值税税额都在销售收入2~4.5‰范围内。说明方案可行。

四、网络抄报税的技术要求

熟练掌握国税系统的抄报税软件;次月月初持IC卡对本月的税务的抄税后,方可开具次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抄税后能运用会计专业技术检查纳税申报主、附表间的勾稽关系;次月15日前实施网络扣税款,并例行清卡(IC卡是购发票、开发票和抄税用的)。

按方案二缴纳9月份税金。10月15日之前通过互联网扣款2.23万元后,在税控机上对IC卡进行清卡, 9月份的纳税业务就全部办理完毕。 可见,在企业税务会计实务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关键环节难点和技巧,以利于企业和国家税收的公平和效率。

篇2

关键词 所得税;核算;应用

2006年2月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核算作了重大改变,取消了原所得税核算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核算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1.资产计税基础

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即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如:1.固定资产

会计确认的帐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收确认的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100-10-10-8=72万元

计税基础=100-20-16=64万元

例如:2.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确认的帐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税法确认的计税基础:成本

例:企业支付9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期末市价为76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76万元

计税基础:9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1)固定资产(2)无形资产(3)交易性金融资产(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长期股权投资(6)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7)期末计算所得税时,帐上一般表示的是计税基础,而报表上一般表示的是账面价值。

2.负债计税基础

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

例如:1.预计负债

例: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500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 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万=0

例如:2.税前利润补亏(理解为负债)

例:2005年甲企业发生亏损200万元。

税前利润补亏账面价值=200万元

税前利润补亏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200万=0

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就以上两种情况。

二、暂时性差异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目的不同,两者对收益、资产、费用、负债确认的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产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一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而产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在新会计准则中没有单独定义,但在具体确认时予以考虑。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此外,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会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此时账面价值为0)。根据暂时性差额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形成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例:甲公司2005年末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1 000万元,会计上按直线法已提折旧为200万元,税法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已提折旧额为250万元。

账面价值=1000万-200万元=800万元

计税基础=1000万-250万元=750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50万元。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例:甲公司2005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50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100万元。

账面价值=500万-100万元=400万元

计税基础=500万元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

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原则: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

例:甲公司于2006年末某项环保设备账面原值 为200万元,会计上采用直线法已计提折旧20万元,税法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已提折旧额为40万元。假设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

账面价值=200万-20万元=180万元

计税基础=200万-40万元=160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20×33%=6.6(万元)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原则: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时,包括两个方面: (1)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2)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

例: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2005年末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50万元,其中原始投资成本为200万元,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损失50万元。

账面价值=200万-50万元=150万元

计税基础=200万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

税率=50×33%=16.5(万元)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有三个步骤:

(1)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所得税税率

(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

①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②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3)计算所得税费用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甲企业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6年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万×33%=99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万×33%=19.8万元

应交所得税=1000万×33%=330万元

20×6年: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250.8

递延所得税资产99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30

递延所得税负债19.8

例2.接例1,20×7年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分析:

1.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0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00×33%) =66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9.8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46.2

2.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0万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60×33%)= 52.8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99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46.2

假定20×7年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则:

应交所得税=2000×33%=660万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752.4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60

递延所得税负债46.2

递延所得税资产46.2

五、综合举例

〔综合例题〕说明所得税核算全过程: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5年有关所得税资料如下:

(1)甲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为33%;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9.5万元,其中存货项目余额29.7万元,未弥补亏损项目余额亚9.8万元。

(2)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其中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因发生违法经营被罚款10万元,因违反合同支付违约金30万元(可在税前抵扣),工资及相关附加超过计税标准60万元;上述收入或支出已全部用现金结算完毕。

(3)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年初减值准备为0),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比其计税基础小 50万元;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使存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年初余额90万元减少到年末的20万元。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抵扣。

(4)年末计提产品保修费用40万元,计入营业费用,预计负债余额为40万元。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在实际发生时可以在税前抵扣。

(5) 2004年末止尚有60万元亏损没有弥补,其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9.8万元。

(6)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计算甲公司2005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进行账务处理。

(1)2005年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500-国债利息收入20+违法经营罚款10+工资超标60+计提固定资产减值50-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计提保修费40)-弥补亏损60]×33%=[570-60]×33%=510×33%=168.3(万元)

(2)计算200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①固定资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固定资产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50×33%=16.5(万元)

②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存货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20×33%=6.6(万元)

③预计负债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预计负债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40×33%=13.2(万元)

④弥补亏损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亏损弥补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0×33%=0(万元)

⑤200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固定资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6.5+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6.6+预计负债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3.2+弥补亏损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0=36.3(万元)

(3)计算2005年所得税费用

2005年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168.3+(0-0)-(36.3-49.5)=168.3+0-(-13.2)=181.5(万元)

甲公司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是:

借:所得税181.5

贷:应交税费--应缴所得税168.3

递延所得税资产13.2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篇3

关键词:高职;税务会计;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税务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税务会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任务教学职业化课程设计的要求,对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税务会计寓于财务会计之中,是融会计核算和税法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传统的学科体系下,该课程主要是根据税法的规定,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及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对每一税种的涉税会计核算进行的详细讲解,并介绍了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也就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把涉税核算单独拿出来形成一门课程进行学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目前,我国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研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方法,较为普遍的有:1、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影响下,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局部调整,比如认识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大量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等;2、引进国外比较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如“能力本位教育”(简称CBE)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澳大利亚TAFE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德国双元制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等。第一种思路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非常明显,第二种思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这样仍然无法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完全融合。

二、项目教学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会计实务中越来越需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税务会计的教学模式应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培养出既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又熟悉税法实务操作,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项目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让学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通过相互协作交流与沟通,有效完成工作中的任务;让学生不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获得职业意识和能力,掌握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专业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税务会计人员,而一般会计人员又因为缺乏系统的税务会计知识,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职能,只能被动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与处理。因此,作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应针对目前税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下,以直接面向企业财会部门的办税业务工作岗位和会计中介机构的税务业务岗位为教学定位,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企业办税业务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企业办税业务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利用仿真的工作场景,运用仿真的业务软件和单据表格进行企业办税业务实训操作,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熟练从事企业办税业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教学目标。

2、建设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基地。与税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税务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与当地税务部门取得联系,在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观察业务流程,了解税收的收缴;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中,让学生多方面深入企业实践,帮助企业解决纳税实际问题。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零距离地与税务会计工作接触。我院已与多家税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可以在税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工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项目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教师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完成一个项目入手,带着“项目”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对学生“教、学、做”一体化,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观念由于没有切身体验而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造。用专业的税务会计软件模拟企业纳税教学。在校内建立“税务仿真实训室”,安装企业涉税事项的各种软件,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一机多票开票子系统”、《税务总局电子申报软件》、《ABC3000电子申报缴税软件》等。根据企业纳税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编制校本《税务会计实训教程》,提供具体企业的原始凭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职业角色,如企业发票管理员、报税员、税务会计核算人员等。同时,要求学生根据会计资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并指导学生应用电子报税系统在软件上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以此来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技能。

(作者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龚永丽.高职《税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探讨[J].经济师,2007.7.

篇4

关键词:税务会计 教学改革 意义 存在问题 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53-02

前言

税务会计是当前市场上热门的岗位之一,但是我国各大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尚未及时与市场需求和用人标准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跟不上市场变化形势。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就业要求与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笔者认为应当对当前的税务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选择标准,进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

(一)改革的重要性

1.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适应未来国际化的竞争,我国自2006年以来,开始实行了新会计制度改革,对企业税务会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国家会计教育理念与方向。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以往不常见的“公允价值”、新型会计业绩计量方式、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教学内容,这些变化可以让学生更贴近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用人要求,也更符合新会计准则的标准。

2.符合当前大学生能力教育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导致了大学生质量良莠不齐,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的期待与评价。尤其是在会计行业,许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难以迅速接手公司业务,反而需要公司进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推动税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一是提高学生的会计基本功。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税务会计实务,包括税务的法律,税务业务操作、会计基础操作等;二是训练学生的会计敏感度,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从企业的各种业务信息中分析税务会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提高对税务会计业务的整合和统计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中,税务会计岗位不仅要处理各种报表、业务、凭证,还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及时对管理层提出建议甚至预警。加强课程教育改革可以有效地弥补以往对该方面的教育缺失,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改革的可行性

1.教材改革。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选用的《财务会计》教材,是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与国际竞争要求所编写的,一改以往的以会计六要素为基础的教学程序,而是从会计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向岗位要求扩展,把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各种方式通过教材向学生们一一展示,把知识点融入到日常学习中,突出实务操作案例的导向作用,并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资产评估专业、财务管理等后续教育课程进行了拓展。

2.教学方式改革。我校近年来对于税务会计专业,一直坚持“学习原理,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把书本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这种教学与练习并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迅速掌握税务会计专业知识提供了途径。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问题

当前我校对于税务会计教学,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税种分类、账务处理和纳税筹划。首先,由于课时限制,教师难以对各种理论知识展开讲述,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记忆有余,理解不足;其次,对于税种分类和纳税筹划这两个大的科目内容部分重叠,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第三,学生在纳税筹划的学习中由于缺少实际操作与实践经验,导致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方式问题

虽然我校在教学方式上坚持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案陈旧,案例教学单薄。对于税务教学虽然进行了多媒体应用,但是部分教师的教案和课件更新速度不够,导致案例陈旧,不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并且我校的多媒体缺少与网络的连接,没有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使得教学案例缺少深度,难成体系。

(三)对学生的实务练习缺乏监督

对于税务会计这门科目来讲,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必须辅助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但是当前的教学人员数量不足,虽然对学生提出了实践的要求以及提供了一定的联系渠道和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的监督,导致学生练习效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由于我校学生领导团队建设尚未完善,内部没有深挖学生监督的潜力。

此外,由于学生自身基础薄弱,虽然根据课本可以掌握固定的会计操作流程,但是在面对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解决能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因此,加强对于学生实践练习的监督与指导非常重要。

三、具体改革方案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在当前市场要求的导向下,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侧重提升学生分析会计信息与解决税务账务能力。具体教学原则应是学习基础,提高能力,加强实践。

税务会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应结合当前国家对于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财务会计相关技能方面的教学,比如:出纳知识、货物往来结算、企业库存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企业无形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其他资产核算、职工薪酬计算、税务支出计算、避税纳税技巧、企业年度、季度财务总账报表制作等。通过这些税务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而不是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制作各种报表的能力、注重培养会计行为与经济后果意识、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二)提升教材内容

提升教材内容是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1.编写税务会计辅助教材。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教材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比如国家统一编写的《财务会计》教材理论基础坚实,但是更加侧重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是很适应,因此需要专业教师与校领导群策群力,共同编写符合各大高校情况的应用型辅助教材。

2.提升教案、课件的升级与更新。当前高校对于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课件,大部分是由教材编写部门制定的教案和PPT课件。这些教案和课件有独立的教学系统和结构性,在日常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课件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对于税务会计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往的教案和课件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的教学人员要在这些经典课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升级,增加当前市场上税务会计案例和实务分析,提升课件的时效性。

(三)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学生未来能快速适应社会竞争,高校必须注重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教师专业力量,除了通过正规渠道引入高水平教师之外,还可以从社会上引入学校所需要的高水平会计课程讲师,优化教师组成结构。教师团队的组成,应在考虑教师学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师的职称、专业与实际教学水平,保证学校师资队伍的专业性。社会招聘教师要与校内教师培养相结合,在尽量挖掘内部教师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社会资源。

(四)改进教学理念,强化税务会计职业能力教学

为了应对越来越正规的税务会计行业,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包括税务会计范围内的税务法律法规、税收行政执法、税务金融及上市公司税务财务工作等知识,以及会计工作的日常办公设备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对于税务会计的工作要求,还应练习学生处理企业会计相关业务的能力。

1.熟练掌握相关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处理各种管理内容。比如:操作“用友通”等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相关经济业务。

2.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处理涉外业务。

3.能运用税收专业知识,处理相关的税费交纳、合理合法避税、仓储管理、投资风险分析等业务。

4.利用法律法规,处理各种财务纠纷。

(五)创造实践环境

税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按当前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参加的实践操作机会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只能在学校内部参与上机操作。在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改革时,要加强学生实践渠道的建立,比如,提高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时间与完善教师现场答疑制度。完善对于学生实践的监督,提高实践锻炼效果。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形成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财务专业劳动力,减轻企业财务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借助企业力量,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实习渠道。

(六)对传统教学课程考试的改革创新

教学效果评价与考核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此,可以学习国外相关经验,建立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并行的“双轨”考核机制。一是借助校内教师评价、学生会评价、考试评价给出学生基础理论分数,二是借助社会力量,给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建立立体的考试评价机制。建立两者相结合的客观评价考核机制。

总结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务法律逐渐完善,企业在税务财会工作上必须进行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管理,会计的计算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许多传统的会计计税、计算、统计方式都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速度。所以,高校必须加快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税务会计人才,推动我国财务教育工作的发展。

[科研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210,课题名称:应用型高校《税务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卢蓉.新环境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院报,2011(1)

[2] 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3] 汪福来.高职院校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浅谈[J].科技信息,2009(1)

篇5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会计教学; 职业能力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几乎每个综合性大学都设有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但是,面对新的经济形式,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许多新建的地方高校的会计教育,与企业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在保持会计教育“量”的增长的同时,更要加速会计教育“质”的飞跃,科学认识当前会计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

为更好地研究地方高校中会计教学管理问题,笔者进行了“地方高校会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调查”,选取了山东省孚日家纺集团等50家企事业单位、滨州学院等7所新建地方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学)152名毕业学生、地方高校的30名会计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32份,收回有效答卷205份,在统计出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会计教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要求

1.调查结果(见表1)

2.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56%的企事业单位中愿意或视学生情况接受会计应届毕业生,但大多要求学生能在3个月之内适应会计工作,44%的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成本计算等基本技能;认为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在适应社会能力方面欠缺,表现为心态不正,不会为人处事,此外,会计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但有接受事物快、素质较高等优点;认为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并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对会计人员能力的需求情况,说明了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

(二)地方高校会计教师对会计教学问题意见调查

1.调查结果(见表2)

2.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地方高校一线会计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认为我国当前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仅为3.3%,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地方高校会计教育有些地方不适应社会需要,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高校会计教育目标不切实际、教学技术方法落后、教材设置不切合实际,此外地方高校扩招所造成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对会计教育产生了影响,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适应社会和会计实务操作方面能力欠缺,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的培养。而要实现此目标,则需要在明确会计学习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材结构等方面努力。

(三)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对会计教学问题意见调查

1.调查结果(见表3)

2.对调查结果分析

绝大多数毕业生对会计理论教学效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但对会计实践能力培养不满意;由于会计专业很多毕业生在老师指导下参加自学考试、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考试,因此对自学能力方面有自信,而对适应社会能力培养方面则满意度较低;对学校会计教学环境,毕业生不满意的依次是会计专业教学技术与方法、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素质、教材情况、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这说明会计教学技术与方法的更新迫在眉睫。另外,会计师资队伍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会计教材也要因时而变。可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得毕业生较多的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是否有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学校会计教学的欠缺,这对地方高校的会计教学改革是一种借鉴。

(四)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认为影响会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调查结果(见表4)

2.对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会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较多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与学习成绩关系不大,同学没有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和“会计教育目标不切实际”是两个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就业形势的严峻和一些不公平现象,使学生曾经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此外,会计教育目标“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会计人才”与就业现实差距过大,也对会计专业学生产生了较大冲击;处于就业压力和工作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希望会计专业教学技术与方法更有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更切合实际,也希望会计专业教师素质能更高。当然,学生也承认地方高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有影响。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的总结,可以对我国地方高校会计教学管理的现状有所认识。据此,笔者对我国地方高校今后会计教学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一)重新定位会计教育目标

当前多数地方高校仍然将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会计人才”,这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评价有所误导,使得学生认为自己受过会计教育就是高级会计人才了,心态浮躁、眼高手低,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实际上,在我国会计只是一种在社会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的职业而已,地方高校应将会计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即培养具有财会理论知识与素养,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从一入学开始,就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只是一种职业,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今后谋生的手段,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其积极性。所以,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应走职业化教育的道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并教育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改革会计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设置和课时分布

会计职业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即必须改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时分布。加大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课时数,尤其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可在完成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8-16周的实践课时,通过会计实务的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提高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增加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数目,会计法规、会计理论、财务理论等专业理论课程可作为专业选修课,由学生选择学习。

2.按企业实际情况修订教材

当前地方高校会计教学所用专业课教材与企业实际有较大区别,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后,却不能进行基本的会计实务操作。因此,高校应派遣会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并聘请企业会计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结合企业实际,对当前会计专业所用教材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教材《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写。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可按企业一般业务所涉及的过程,从企业资金的筹集开始,到购入生产资料和各类长期资产、使用各种物资、资源在使用中的耗费、产品形成与销售、收入实现和款项收回、利润形成与分配等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在具体内容编写上,应以一个经济业务相对完整的企业的实际业务为例,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会计核算,并在核算中贯穿会计理论和方法,突出会计工作技能。

(三)进行会计教学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1.课堂理论教学时引入案例教学法

会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靠注入式的教师课堂面授法不能培养出技能熟练的会计人才,因此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尤其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等课程,教师应到会计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搜集案例素材,并需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将两者结合起来,掌握第一手资料,组织高水准的案例,应用于课堂理论教学,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入会计工作“现场”,充当一个“角色”,通过“实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到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2.大量采用会计模拟训练教学

当前地方高校一般仅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采用模拟手工记账和上级实习。这种教学方法重理论掌握而轻技能实践,培养出的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差。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操作,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筹划建立自己的“虚拟企业”,在完成《会计基础》理论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的模拟训练;《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完成理论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出纳核算、往来账款核算、财务物资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的模拟训练;《成本会计》课程应进行各种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模拟训练;《纳税会计》课程应进行纳税申报、出口退税等业务的模拟训练。此外,在大学会计教育最后一年,还应对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即设置出纳、会计核算、税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岗位,按照各个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会计岗位奠定基础。

(四)提高会计教师素质

会计教师是会计知识的传授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教育质量。地方高校会计教师同名校名师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深度不够、教学经验不多、会计实践能力不强等方面。因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会计教师素质:第一,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增强知识积累,提高理论水平;第二,积极开展教学比赛与交流,有条件的可组织教师去名校听会计名师授课,学习名校名师的授课技术与方法;第三,鼓励会计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岗位挂职锻炼,高校会计教师除具有教师证外,还应考取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熟悉会计岗位,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与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26-30.

[2] 张凤英,等.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9):103-105.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 税务会计 教学模式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税收法规的不断改革和税务部门征收管理工作的加强,企业越来越需要既懂会计业务处理、熟悉税收法规并具有各种涉税事务处理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为了适应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纷纷设立“税务会计”课程。但是由于教学设施条件、教学师资、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的“税务会计”课程仅停留在开课层面,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税务会计”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不断适应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要。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既对高校的教育教学系统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保障。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开放课程”项目(简称OCW),拉开了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简称OER)运动的序幕(焦建利,2011),也开启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新时代。在此之后,世界著名大学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TED视频等开始风靡全球,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全世界大学课程的设计、开发、共享与应用提供了创新理念。在众多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改革中,“翻转课堂”模式逐渐成为众多大学争先采用的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师在课前围绕课堂讲授的核心内容完成教学视频,并将相关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案例、习题等学习资料;在此之后,师生围绕课程核心内容和学生的疑问,进行小组讨论、答疑和协作探究等互动交流环节,一起完成课程的教与学,真正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翻转课堂”被迅速应用到大学课程教学中之后,掀起了一股教学理念革命的浪潮。目前,在英语、工商管理、计算机等学科,翻转课堂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基础会计领域,有些高校也开始了一些类似的尝试。但是在税务会计领域,由于该课程本身的应用性较强,既需要较深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因此上好这门课的难度比较大,目前对这门课教学的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翻转课堂教学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将其应用到税务会计这门课的教学中,充分结合税务会计的特点和难点,定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税务会计》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和弊端

《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会计学、税收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相关知识。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能熟练处理涉税业务的会计人才。对于即将从事财务相关工作的税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选修课程。但是,当前在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由于教学条件(包括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等)的限制,这门课变成纯理论课程,导致授课效果极差。

首先,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从《税务会计》的内容体系上来看,理论部分包括税务会计概述和特点,以及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在大部分教科书上这部分内容的篇幅较为有限。实践部分主要结合税法和企业的经营行为,针对具体的案例讲解会计核算。所以,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内容远远超过理论部分。但是在很多高校的课堂上,不少教师由于本身的税务会计经验有限,案例难以收集,再加上税法变动较为频繁,因此为了便于授课,往往跳过需大量进行案例讲解的会计事项,而把过多课程时间放在理论知识上。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率很低,导致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到工作岗位之后无法迅速适应出纳、会计等岗位的要求。

其次,课程考核“重死记,轻活用”。《税务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讲究实践性,考核自然也应该注重实践。一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本身缺乏灵活性,导致考核无法脱离于授课实现灵活的考核;另一方面由于考核的方式较为单一,仍以闭卷考试为主,以考核知识点为主,难以体现学科本身的实践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学生从日常的学习到期末准备考试,都较容易被误导。

再次,教学媒介“重传统,轻网络”。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实现教室多媒体全覆盖,教师授课方式已经实现从过去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到多媒体授课的转变。这对于具有较多案例教学的《税务会计》课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很多教师只是将多媒体看成是板书的替代,并没有充分应用多媒体的功能。很多高校教室里配备的电脑,并不能上网,导致上课过程中无法便利地应用超星、百度、网易教学视频等网络资源,更别说采用较新的“慕课”或“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了。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在《税务会计》课程的推广,将使教师的角色从税务会计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使课堂教学从知识讲授变成问题探究,使教和学从单向的知识传导变成双边的互动。

笔者近两年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税务会计》的教学设计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见图1),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班级学生,在实训大作业的完成上明显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教学改革经验,笔者将“税务会计”课程的改革思路总结如下。

(一)课前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阶段,课程教师要先完成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主要是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做好课前准备,制作课程内容(包括课程课件、教学视频、课堂练习等),并准备好相应的教学环境条件(包括教学硬件设备、在线教学平台、网络信息资源等)。笔者在《税务会计》教学视频的制作上,首先将教材内容按实际工作项目重新组织(见图2),然后再将每个工作项目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围绕每个知识点制作一个2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微视频的具体内容,既可以模拟税务办理工作流程,也可以围绕某个任务(如掌握纳税申报表填制方法),还可以围绕某个来源于实际工作的案例。视频的制作尽量与实际工作接近,具有一定的情节性,生动形象,这样对学生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完成教学资料之后,课程教师将学习资料发放给学生,由学生预习。在视频制作软件上,笔者选择基于PPT的快速课件制作软件,经常用到的有PowerCam、Adobe Presenter等,这些软件的特点是人性化程度很高,在安装完成后可以直接在PPT界面生成可选菜单,教师可以在PPT界面上进行解说录制、动画添加和试题的制作等项目操作,非常便利。课前教学准备阶段是翻转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能否顺利进行。

(二)课堂互动教学。在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进入课堂互动学习阶段。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看PPT和视频、参与网络课程、互动讨论、协作探索、进行自测练习等方式,初步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例如,笔者在对纳税申报表填报内容进行讲解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地将各项指标的计算和填列过程显示出来,或者将申报的流程页面剪切下来,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为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视频学习之后,提供会计账证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并选择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独立与协作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

此外,《税务会计》课程由于牵涉到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比如会计账簿的设计,各业务会计处理前后关联情况的讲解,难以在一张电子屏幕上显示出来,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以运用FLASH技术,制作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表达方式(主要是票据、单据的开具和工资表的制作等)及凭证传递流程FLASH动画演示,以便于学生在课堂内外加强学习和操作,理解和掌握各种岗位技能。在视频展示之后,可以围绕重要知识点和在实践应用中的主要难点进行交互式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模拟具体税务实践环节中的一些角色,如企业进行税务登记时如何准备和操作,如何与税务机关打交道,如何办理税务工作流程等,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和具体应用的理解,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后学习平台支持。《税务会计》的实践性很强,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仅靠课堂的学习难以顺利掌握课程知识和税务操作流程。针对这个特点,笔者选择Moodle作为《税务会计》课程管理平台(此外Blackboard和Sakai两个课程管理平台也可以使用)。笔者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的深入,陆续在学习平台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和其他学习资料,学生在课后可以24小时登陆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还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完成作业、下载视频、留言、与学生在线交流等。教师在使用这个平台之后,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记录,例如登录次数、在线学习时间等实时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目前Moodle还支持学生通过手机登录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此外,QQ群、微信群、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也为师生实时交流和课程信息即时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四、《税务会计》翻转课堂教学的几点配套改革建议

(一)重新整合《税务会计》教学体系。首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根据教材章节体系,从概论、到基础理论、再到会计实务的教学方法,转而采用按照实际工作项目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教学,在讲解具体知识点时,既有理论讲解,又有操作演示,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其次,在教学视频的设计上,每个视频尽量按照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制作,力求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再次,每个视频的末尾都针对本课的内容布置习题,以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突出教学内容重点。针对《税务会计》的实际应用,突出核心章节和内容,进行重点讲解。首先是突出税收法规,针对不同税种的税制构成,进一步分门别类,将全部税种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税种三个部分,并有侧重的讲授。如重点讲授增值税 、所得税部分内容;适当讲授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建税、资源税、印花税等税种的内容,而对于契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等内容则简单带过或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是强化纳税申报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收入总额、扣除项目、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纳税额等,填制纳税申报表,熟悉所得税报表内容,巩固税务知识,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再次是注意整合税收筹划知识,在讲解相关税法知识的同时,融入一些税收筹划的思想,教授一些比较典型的筹划技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多元化考试方式。改变传统《税务会计》的课程考核仅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方式,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从三个维度构建考核体系,力求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这部分数据采用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包括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参与案例讨论与交流、会计实务操作等情况)。其次,考核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这部分数据采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记录(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练习完成情况、问题提问次数和在线讨论的活跃程度等)。再次,考核学生实训作业的成绩,针对《税务会计》课程中每个实践部分的项目任务安排实训作业,并把每次作业的成绩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

五、小结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税务会计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而且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建设。通过翻转课堂的改革,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的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斌.高职会计类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2,(3).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篇7

把什么内容嵌入到高职会计专业的常规教学中是嵌入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内容。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嵌入式教学嵌入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价值观、人生观、综合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1科学价值观、人生观的嵌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这是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这是奠定廉洁自律的基础。

1.2综合素质的嵌入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其职业技能、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其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职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法制意识和政治素质,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规范、诚实守信地做好本职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实现团队价值最大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撰写一般外文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以适应涉外工作的需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及信息采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以满足会计工作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养的要求。

1.3职业技能的嵌入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职业技能,也可称为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就会计而言,其职业技能包括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专业知识进行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运用会计专业知识编制财务报表、进行报表分析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水平;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等进行合理、合法的职业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以积累学生的职业判断经验。

1.4职业拓展能力会计人员要想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职业拓展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普世价值观、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分析以及财务决策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用相关税务法规对企业的税收进行整体规划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设计的能力,以拓宽学生的职业上升通道。

2、嵌入的时间

上述的科学价值观、人生观、综合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什么时间嵌入到哪些课程常规教学中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深层次问题。不同的嵌入内容应该在不同的时间嵌入到会计常规教学之中。具体来说,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会计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岗位认知、会计职业规划、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商务应用文的写作与训练、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贯穿第一至第六个学期所有课程常规教学之中;关于职业技能的具体嵌入时间,要视具体的岗位而定,一般而言,出纳员岗位,应于第一学期将盘点核对现金、编制资金日报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填写各种结算单据以及收银识别假钞等基础技能嵌入《基础会计》《出纳实务》等课程的日常教学之中;成本核算岗位,应于第二学期将成本分配计算、撰写成本分析报告、制作成本分析报告PPT演讲稿等技能嵌入《成本会计》《财经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的常规教学中;会计核算岗位,应于第一至第三学期将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说明等技能嵌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日常教学中;纳税申报岗位应于第三学期将填写纳税申报表、网上报税、书写税务清洁报告、编写税务筹划报告等技能嵌入《税法》《税务会计》《税务筹划》等课程的常规教学中;会计信息岗位,应于第四学期将会计凭证的录入、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输出与维护等技能嵌入《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日常教学中;财务管理岗位,应于第五学期将书写项目筹资方案、撰写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撰写收入、利润预测报告并制作成PPT演讲稿等技能嵌入《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常规教学中;内部审计岗位,应于第五学期将现金盘点、存货盘点、往来清算等技能嵌入《审计》课程的常规教学中。

3、嵌入的方式

将会计岗位的各项技能要求以什么方式嵌入到会计常规教学中,是事关嵌入式教学模式能否落到实处、能否在实践中经受得住检验的关键环节。

3.1以常规课堂教学为嵌入载体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式的理论教学模式,要防止现实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重演,就必须将会计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税务申报岗位、会计信息化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内部审计岗位的技能训练分别嵌入到相对应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理论课程的常规教学中,每堂课分不清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训课训练,理论课中有实际操练,实训课中有理论讲解,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是在边理论边实训的过程中完成,真正落实边教边学边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2借助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的方式通过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电教中心或是自己的电脑上学会查阅、分析、撰写各种财务分析报告、收入费用预测报告、投资筹资方案可行报告,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自觉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Excel的制作技能、PPT的制作技能、应用文的写作技巧等。

3.3以课后讲座、沙龙、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方式借助大型专题讲座、小沙龙、小组研讨会、实际案例分析会等形式,针对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等话题,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演讲口才、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篇8

《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方式的改进如此紧迫,许多大学的会计学教师已经感觉到它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比如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案例教学法”、“工作导向、任务驱动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在教学方式上提出“问题式教学”、“网络化教学”、“个性化教学设计”等,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把握课程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科的发展;通过调整考试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从而使以前关注学生记住多少、背下多少转变成掌握多少,会做多少,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让学生明白:大学生不仅应掌握系统地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的适应本职工作。

2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应该有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应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由教会学生转变成教会他们怎么去学习,去发展;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师在讲堂上唱“独角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问题”、“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之前提出的许多教学方式方法都是相对独立的,或“案例教学法”,或“问题导向教学法”,或“网络式教学”,或“互动式教学”等,均是笼统提出来的。而我认为应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因为教学阶段不同,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同样教师的教学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课程、书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和教师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应该分阶段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即在不同的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有所侧重。

2.1“案例+问题”法

在大一新生刚入学学习《基础会计》的阶段,即开学后的前两个月里,因为此阶段专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对大一新生而言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但却是最关键的,这是入门的第一步,基础必须打好;对教学的老师来说这些知识在整个会计学体系中又是最简单的,这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是“案例+问题”法,及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向学习想结合的新型方法,多举例,而且多举简单的,与学生日常活动联系紧密的例子,比如,可以举一个准备开店的例子,就能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引出专业词汇,让学生适应专业用语。同时,应该多提问,把用案例引出的专业词汇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学生,激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跟学生做好互动,这样的提问也可以用案例进行。

对这个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要多找案例,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简单易懂的案例。这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最好是有多年的实务工作经验,这样,举起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如果实务背景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收集案例,也可以弥补这点不足。

2.2“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法

在学期的后两个月里,学生对《基础会计》的专业概念、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会处理了,这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即提供给学生实务场景,如一些专业用具,凭证、账薄等,对学生根据会计实务中的岗位进行不同分工,并经常轮岗,让学生体验不同工作岗位上需要面对的会计实务操作,从而领会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基础会计》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下,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设备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在这个阶段了解到《基础会计》其实并不难,很好掌握的话,他们的畏难情绪就会慢慢消解,已经有充分的准备学习后续比较艰深的《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一系列会计课程了。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重要的是模拟现实的财务工作环境,如,会计实务操作中所需要的一切实务资料,如凭证、账薄、报表以及其他辅助工具等。在“情景教学法”下,这些工具都能用到,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实务操作的熟悉。

通过上述分阶段的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想见的成果是:在第一个阶段,学生通过许多案例和提问能够记住《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简单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在第二个阶段,学生通过“情景教学法”,在记住背牢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把《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融会贯通,熟练地应付考试并且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

篇9

关键词:仿真模拟;会计;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初期不能独立处理会计实务,缺乏应有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是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此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目前我国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人才市场既要求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求其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于学校是否具备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有通过采取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而我国目前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的确定不明确。

第二,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只注重会计核算环节,而淡化甚至是忽视了会计监督环节。离开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大多数同学只熟悉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而不理解会计岗位之间的牵制关系。

第三,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实习单位的会计工作环境不适合众多人同场集中实习。其次,会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决定了实习单位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际操作的机会。最后,其局限性还主要体现在实习单位对其商业机密安全保护制度的限制。

第四,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或实验员担任,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因为他们当中部分人对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来想象。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训系统,并且将校内仿真模拟实训作为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真正掌握会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仿真模拟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仿真模拟教学法是指通过模仿真实的工作程序进行教学,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市场需求对会计教学提出了更系统、更务实的要求,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通过仿真模拟设计来完成。

通过仿真模拟会计实务的运作,不但给学生以具体逼真的感觉,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另外,学生尽早地接触实践,也有利于其就业,从而取得较大的实施效用。

(一)以激发学习自觉性和创新性来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仿真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使会计教学变枯燥为生动,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业方面的自信心、满足感和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真谛的欲望,而传统验证式教学法无法收到仿真模拟教学法的效果。同时,它也能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借助于所学理论和有关文献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对未参加过会计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讲较为抽象,仿真模拟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能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工作岗位的关注度,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动力。

(二)以洞察经营规律解决职业环境综合问题来创造就业和创业的有利条件

仿真模拟会计实践通过模拟企业的真实运作过程,学生模拟企业的员工,每人依不同的岗位要求独立或协作完成企业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洞察经营活动的规律,而且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氛围之中。通过仿真模拟教学法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仿佛身临工作岗位,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实践以适应社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以创造和谐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往往是单一的、分散的和静态的,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过于追求自我。而现在的社会分工很细,每一项工作都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需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学生。而仿真教学法所设计的模拟氛围与学生的就业环境相似,学生必须依赖其他成员协作才能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因此,仿真模拟会计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领悟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篇10

关键词:仿真模拟;会计;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初期不能独立处理会计实务,缺乏应有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是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此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目前我国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人才市场既要求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求其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于学校是否具备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有通过采取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而我国目前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的确定不明确。

第二,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只注重会计核算环节,而淡化甚至是忽视了会计监督环节。离开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大多数同学只熟悉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而不理解会计岗位之间的牵制关系。

第三,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实习单位的会计工作环境不适合众多人同场集中实习。其次,会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决定了实习单位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际操作的机会。最后,其局限性还主要体现在实习单位对其商业机密安全保护制度的限制。

第四,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或实验员担任,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因为他们当中部分人对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来想象。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训系统,并且将校内仿真模拟实训作为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真正掌握会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仿真模拟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仿真模拟教学法是指通过模仿真实的工作程序进行教学,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市场需求对会计教学提出了更系统、更务实的要求,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通过仿真模拟设计来完成。

通过仿真模拟会计实务的运作,不但给学生以具体逼真的感觉,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另外,学生尽早地接触实践,也有利于其就业,从而取得较大的实施效用。

(一)以激发学习自觉性和创新性来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仿真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使会计教学变枯燥为生动,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业方面的自信心、满足感和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真谛的欲望,而传统验证式教学法无法收到仿真模拟教学法的效果。同时,它也能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借助于所学理论和有关文献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对未参加过会计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讲较为抽象,仿真模拟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能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工作岗位的关注度,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动力。

(二)以洞察经营规律解决职业环境综合问题来创造就业和创业的有利条件

仿真模拟会计实践通过模拟企业的真实运作过程,学生模拟企业的员工,每人依不同的岗位要求独立或协作完成企业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洞察经营活动的规律,而且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氛围之中。通过仿真模拟教学法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仿佛身临工作岗位,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实践以适应社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以创造和谐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往往是单一的、分散的和静态的,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过于追求自我。而现在的社会分工很细,每一项工作都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需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学生。而仿真教学法所设计的模拟氛围与学生的就业环境相似,学生必须依赖其他成员协作才能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因此,仿真模拟会计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领悟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仿真模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实施的基本条件

仿真模拟训练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教学,需要有岗位设置、业务流转过程的实际单证样本、业务流转过程的环境布置以及教师对业务环节和程序的准备等一系列条件。因此,学校开展会计仿真模拟训练,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才能使会计仿真模拟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岗位设置

进行会计仿真模拟时按以下要求设置各岗位,以轮换的形式让每个学生进入各个角色。

1、企业外部岗位

银行岗位,包括出纳窗口(银行出纳员)、结算窗口(银行业务员)。

税务岗位,包括报税窗口(税务专管员)、纳税窗口(税务制单员)。

2、企业内部岗位

非会计部门岗位,包括企业负责人(总经理)、部门负责人(部门经理)、业务部门(一般业务员)。

会计部门岗位,包括会计负责人(财务部经理)、会计主管(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会计员)、出纳(出纳员)。

(二)会计仿真模拟训练所需资料准备

会计仿真模拟训练需要有与实际业务相符的各种单证资料,通过比较,学校采用西安大华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所模拟公司,收集了各种类别的仿真原始凭证,如发票、收据、入库单、结算凭证等,可与银行、税务机关等联系购买一些空白单据,注明“模拟实训用”;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各种账簿、会计报表等,可到会计用品商店购买;其他资料也应尽量与企业会计部门使用的用品相同,形成能满足会计仿真模拟训练需要的资料库。

(三)会计仿真模拟的环境布置

会计仿真模拟过程涉及到人员在工作中的流动性,因此仿真模拟必须使学生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有动态的感觉,也即把不同的部门分开设置,例如,把银行、税务局和会计部门布置在不同的教室,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柜台,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办理银行结算业务有“跑银行”的感觉,办理纳税业务有“跑税局”的感觉,让学生有置身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

(四)教师业务观摩与培训

进行会计业务的仿真模拟,教师对具体业务环境要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参与仿真模拟训练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税务局实地观摩,熟悉其管理要求和单证流转程序,避免在教学中纸上谈兵,同时也有利于实训教师在安排仿真模拟训练时对学生进行岗位的组织分工。

四、仿真模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会计实际工作的特点,会计实践的仿真模拟一般有银行结算的仿真模拟,纳税业务的仿真模拟,原始凭证流转的仿真模拟等。

(一)银行结算的仿真模拟训练

从银行结算的要求来看,结算关系涉及收款人、银行、付款人三方,结算单证必须在结算关系人之间流转才能完成整个结算过程。如果按照传统的会计实践方法由学生单独完成结算操作,就不能体现实际业务的工作过程,也不能从结算角度来实现单证流转和内容审核,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因此,必须借助仿真设计来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在模拟过程中,设置一个或二个银行窗口,将学生分为收款人、银行、付款人三方当事人进行情境模拟训练。如在支票结算中,充当付款人的学生填写支票并交给充当收款人的学生,收款人拿到支票后填写进账单交给充当银行方的学生,充当银行方的学生审核合格后将进账单“回单联”盖章后退回给收款人入账。又如收款人在收到付款人送来的银行汇票时,充当收款方的学生先到银行鉴别真伪,确认该汇票的真实性后,填写进账单并在汇票背面“持票人向银行提示付款签章”处签章,签章应与在银行的印鉴相同,然后,将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进账单一并交给充当银行方的学生办理结算,充当银行方的学生审核无误后,办理转账。充当收款方的学生应根据银行盖章并退回的进账单入账。

      (二)纳税环节的仿真模拟训练

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填报各种税务管理资料,并且将模拟训练的终点界定为报送完毕各种纳税申报表。在纳税环节的仿真模拟设计中,可把学生分为纳税人、银行、税务机关三方当事人,设置银行窗口和税务机关窗口。在实际操作中,充当纳税人的学生填写纳税申报表交给充当税各机关的学生,充当税务机关的学生审核无误后填写缴款书交给充当纳税人的学生,充当纳税人的学生凭缴款单向充当银行方的学生办理缴款,充当银行方的学生审核后将缴款书中的“付款人入账联”退回给充当纳税人的学生,充当纳税人的学生据此进行会计处理。

(三)内部单证流转的仿真模拟训练

在内部单证流转的仿真设计中,主要模拟原始凭证的审批入账手续,涉及的关系人有业务经办人,部门领导、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学生在实践时可把他们分为四方关系人,由充当经办人的学生在相应原始凭证上说明情况并签名后交给充当部门领导的学生审核,充当部门领导的学生审核签名后送交充当领导的学生进行审批,充当企业领导的学生审批签名后再由充当经办人的学生向充当会计人员的学生报账,充当会计人员的学生根据审核原始凭证的要求对单证审批手续和单证内容完整性进行审查并做入账处理。通过内部单证流转的仿真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细致的工作习惯,避免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出现因单证内容和审批手续不全而误入账的错误。

通过会计仿真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同各个方面的关系,同时又熟练掌握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技巧和方法。

五、仿真模拟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反馈

通过仿真模拟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会计业务的基本流程,因此在毕业应聘时能自如应对企业的测试,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应聘财务工作岗位,而且在工作中也能尽快进入角色。

培养应用型人材,仅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会计专业学生,更要注重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会计仿真模拟这一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1).

2、曹惠民.会计学专业学生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现代化,2008(9).

篇11

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于2012年进入国赛序列,随着这几年大赛的举办,会计技能大赛充分发挥了办学的引领作用,促进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职业院校以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契机,会计技能大赛成为为联系专业与市场的桥梁,将技能大赛融入课程体系中,推动专业改革与建设,促进了专业与市场的对接,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技能大赛是专业与市场对接的桥梁

会计技能大赛综合性强,赛项共分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基本技能环节,通过模拟企业财务工作,分成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岗位,考核了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信息化环节,考核的是学生财务软件的使用能力,覆盖了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和技能要求。因此,会计技能大赛代表会计行业的职业标准,体现的是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可见,技能大赛是专业与市场连接的桥梁。

会计技能大赛考核技能点对应的岗位技能基本上覆盖会计岗位的要求,以技能大赛为参照构建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将大赛、岗位技能融入课程。因此,构建契合技能大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技能大赛为桥梁,实现了专业与市场的对接。

二、构建契合技能大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技能大赛考核技能点代表了会计行业的职业标准,以技能大赛为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

??计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点有针对具体会计岗位的,如点钞、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指标计算等,这些技能考核点对应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和单项课程实训;考核技能点中有综合技能的,如会计手工赛项中的团队合作部分,要求学生综合掌握会计知识,这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训;考核技能点中的信息化部分,侧重考核信息化背景下,强调业务财务的一体化,这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财务软件操作课程。会计技能大赛比赛时间长,除了要求选手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外,还要求有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些需要课程体系中融入体育、人文教育。因此,课程体系由专业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财务软件操作课程、人文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政治素质课程、体育健康课程等构成。

其中反映会计技能的主要是由专业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财务软件操作课程组成。这些课程对应的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单项实训课程对应的有《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等;综合实训课对应的是《会计综合实训》;财务软件操作课程对应的《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化》(含财务部分和供应链部分)。

(二)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会计技能点对应的会计岗位,实现“课岗赛”的融合。此外,会计技能大赛考核的技能点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中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考核的知识技能点重合度很高。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可以进一步融合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实现“课岗证赛”的深度融合。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教学内容选取依据为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和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主要内容有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税务会计》的课程,可以参照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和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增值税(含“营改增”)、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小税种、税收征管等内容。

(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一直紧跟行业的最新变化,引领会计专业的建设。职业院校在组织选拔选手参加技能大赛的同时,依据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将市场的最新变化反映在课程中。

近年来,影响会计工作的文件出台频繁,如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我们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财经法规变化很快,技能大赛能把会计行业的最新变化融入到赛项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比如在2017年国赛中将“营改增”最新知识纳入、增加管理会计技能考核比例。会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的平台,技能大赛通过将会计行业的最新发展融入赛项中,促进会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职业院校通过组织选手参赛,及时获知行业的最新发展变化和职业需求,根据市场对会计岗位的最新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建设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了与技能大赛契合的课程体系,也意味着通过技能大赛的桥梁,实现了专业与市场的对接,课程体系建立以后,能否发挥效应,关键在于建设,建设的重点可以放在课程建设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

(一)“课岗赛”深度融合的课程建设

“课岗赛”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后,这是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建设改革与建设的第一步,要更好地发挥会计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的推动作用,就需要对会计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点进行拆分,将其与具体的专业课程对接,推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会计技能大赛考核技能点对应相应的会计岗位,岗位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专业课程实现“岗课赛”的深度融合。契合技能大赛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增加岗位技能的教学,由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在《成本会计》课程中融入EXCEL知识,不仅教会学生成本核算的原理,还要教学生应用EXCEL的工具快速完成产品成本的核算;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增加经济业务的识别,让学生通过原始凭证读懂经济业务,课程中增加实践部分;《管理会计》课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税务会计》课程中增加纳税报表填制等。在原有的理论课程中逐步增加实践部分,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将技能大赛中的岗位技能嵌入课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课程体系与技能大赛对接外,传统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部分外,还需要针对会计岗位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变。

结合会计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点,除了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相应专业课外,还需要开设单项技能训练课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单项技能训练课需要开设《出纳实务》、《成本核算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化》(财务和供??链)等。通过单项技能实训课程的开设,学生应掌握小键盘录入、点钞、票据填开、凭证填制、账簿登记、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制、成本核算、EXCEL技术、财务指标计算、财务软件的使用等专项技能。将学生碎片式的专项技能转化成综合技能,需要开设综合类实训课程,通常会开设《会计综合实训》,涵盖了会计技能大赛中各岗位的基本技能,会计综合实训的开设通过手工与信息化两种方式完成实训,在手工环境下,业务的处理最终反映为财务上处理的结果,同学们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分工协作完成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最终以手工计算的方式生成财务报表并完成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更多地强调会计原理的应用,需要会计工作者掌握,与技能大赛中基本技能环节契合;同时也需要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企业经济业务,在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用ERP软件,更强调业务财务的一体化,同学们使用财务软件完成经济业务核算,更多地注重考核的业务的流程,财务是由业务生成,在这种模式下财务报表则由系统自动生成,这部分实训与会计技能大赛中的信息化环节契合。

篇12

关键词:视同销售 会计处理 收入 盈余操纵

一、视同销售概述

(一)视同销售概念

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不做销售核算,而税法中认定销售已实现,要求计算并缴纳税金的行为。因此,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视同销售在会计上应该是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不计入企业收入,但税法上要求比照售价计缴税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行为。本意上,就是一个比照销售计列并缴纳税金的过程。

(二)视同销售业务在税法中的相关规定

1.增值税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中,列举了8种应视同销售行为,具体包括:(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工商户;(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2.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视同销售行为包括: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对处置资产所得是否视同销售进行了补充说明,若资产所有权属改变属于企业内部转化,则不视同销售确定收入;若资产所有权属不属于企业内部处置资产,则视同销售确定收入。通常,企业将资产用于继续加工制造另一产品、改变资产形状或性能结构、改变资产用途(自建自用或用于经营)等属于内部转换行为。而将资产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交际应酬、职工奖励或福利、股息分配、对外捐赠等属于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行为。

3.两者的差异与法理比较。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范围比所得税要大,代销货物以及货物在同一机构间的转移行为都包括其中。而不同税收法规之间之所以还存在差异,原因在于法理依据不同。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个税种。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该法理设计中,只要新增了流转环节,均应视同销售。而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的模式,着眼点在于货物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流转的问题。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比如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分公司等均不作为销售处理。可见,一个着眼于流通增值,另一个着眼于所有权属改变。

二、现行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目前,视同销售业务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确认收入,即与正常销售情况相同,按售价确认收入,再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正常计税;第二种方法是不确认收入,直接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但依据售价或计税价格计列销项税额。

会计上对于一项业务是否确认销售收入,是有严格的确认标准的――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是否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和实施控制;收入能否可靠计量;经济利益是否能流入企业;成本能否可靠的计量。再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的定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视同销售到底是否在会计上确认收入实现,目前实务界大体有如下判断标准:(1)该业务是企业与外部之间发生的业务还是企业内部业务。(2)企业是否因该业务而获得经济利益。如果该业务是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易并且能使企业获益,则企业确认收入;反之,则不确认收入。

(一)不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

1.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该业务是自产自用的性质,属于资产的内部转化。由于不改变资产的所有权属,不具有销售实质,因此不计收入,只按成本转出,但需计算列报增值税销项税额和所得税额。该项业务通常处理如下: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2.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这种行为虽然体现的是企业与外部的关系,但由于捐赠的无偿性,使得该行为不能带来等价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从会计角度看,不能确认收入。其会计处理如下: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3.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由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所有权归属于企业,所以该资产属于企业内部转化,资产所有权属未发生变化,只需要按产品成本转账,同时反映应纳税额。其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4.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虽具有商业实质但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种情况下,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在使用价值或价值上没有明显改变,本着谨慎的原则,会计上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收入和转让损益,只按成本转账。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二)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

1.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换入资产,虽然不直接增加现金流入,但会带来其他资产的增加,体现的是企业外部的实物资产交换关系,具有销售实质。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且按税法规定的公允价值计算缴纳增值税。会计处理如下: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结转换出资产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与上述业务类似的还有以资产或委托加工产品用于债务重组。在产品所有权转移的同时,企业债务减少,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

2.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品分配给投资者或者职工个人。随着实物的分配,资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不再归属于企业,企业虽然没有借此业务直接获得利益流入,但可以等价减少相应薪酬和股利的支付,即带来企业负债的减少,因而符合收入的主要特征。该业务可以理解为两笔业务的结合:(1)将薪酬或股利支付给职工或投资者;(2)职工或投资者用获得的薪酬和股利购买本企业商品。企业交付商品给投资者或职工,减少直接现金支付,间接获得经济利益流入。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借记“应付股利或利润(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3.附赠品销售。附赠品销售的商业模式目前已相当普遍,虽然赠品没有额外收取价款,但所有权实质已发生转移,其价值回报隐含在主销物品的销售价款中,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且赠品也确实发生流转,符合增值税的计征条件。赠品的收入确认处理如下: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三)两种视同销售会计处理的比较

无论是否确认商品销售收入,视同销售业务有关增值税的核算都是以售价或计税价格为计税基础,对增值税的计算缴纳金额上没有差异。但是否确认收入,对企业所得税的计缴存在明显差异。确认收入情况下,相关收入和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与所得税处理流程一致,不需进行纳税调整;在不确认收入的情况下,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不一致,年末需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三、现行视同销售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

(一)混淆了视同销售业务与正常的销售业务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一,就是会计处理与税法要求的相互协调。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视同销售的单一处理,符合收入实质的可以确认销售收入。其直接后果是提高了会计与税法的处理方法协调性,避免了计税时的纳税调整,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使财务报表上的某些项目反映的信息更加客观、准确和公允。但由于名义上同称为视同销售,某些行为确认收入,某些行为又不确认收入,笔者认为这混淆了视同销售业务与正常销售业务,使得视同销售概念与最初设定不一致。

对于视同销售业务,实务中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且目前的趋势是大多数视同销售业务都按商品销售处理,这表明现行会计准则更多考虑到增强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一致性,减少纳税调整工作。但这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会计准则规定了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应具备的条件,而以这些标准来判断视同销售业务似乎有些牵强。二是视同销售的原意是指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纳税上参照销售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转移行为。按照这个概念,所有的视同销售业务都不应确认收入,而应按成本直接结转。而目前,大部分视同销售业务采用了确认收入的做法,混淆了一般商品销售业务和视同销售业务的区别,使二者界限不明。

(二)会计处理方法不统一致使实务操作混乱

对视同销售业务确认销售收入,在所得税的缴纳问题上更具操作性和实际意义,但收入最终影响损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渗入包括企业经营成果在内的会计信息中,随着信息的披露影响相关利益者的决策,可能致使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样看来,似乎不确认收入更具稳健性。不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成本使会计处理不与利润表发生联系,而是直接与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着重揭示资产变动细节。但不确认收入在核算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这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给税务机关的工作增加难度,提高了纳税成本。再加上,我国企业会计规范针对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处理标准,某一项视同销售业务,可能小企业不确认收入,但上市公司却需要确认收入。由于各企业的利益不同,各阶段的目标也不同,这就使同一项视同销售会计业务在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既导致了实务操作的混乱,又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原则。

(三)为企业盈余操纵提供了空间

视同销售行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其是否应确认收入在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很多情况下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职业判断本身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商业实质的判断、经济利益可能流入的程度等。这就使企业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从而给企业进行盈余操纵提供了空间。有研究表明,盈余管理在企业中大量存在,而将视同销售业务确认收入,则是多数企业通常采用的增值手段。可见,视同销售会计处理规定的模糊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当此类业务金额较大时,对企业的利润指标足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完善视同销售会计处理的建议

(一)规范视同销售的定义

关于视同销售业务,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权威性解释,所以,要解决视同销售会计处理问题,首先要规范视同销售的定义。笔者认为,视同销售就是税法上认定按销售实现计税而会计上不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行为。

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属于视同销售业务,首先要看税法对其相关的规定,是否需要上交税款,然后再检查该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会计上收入确认的所有条件。如果这项业务在税法上确认为销售并需要进行征税,而其在会计上却不满足收入确认的所有条件,就作为视同销售处理;若其在税法上确认为销售并需要进行征税,并且满足会计上的收入确认条件,就应作为正常的销售业务进行处理,而不再属于“视同销售”。如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在税法上作为销售进行确认并且需要征税,在会计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所以就属于正常销售而非视同销售。

(二)视同销售在税收层面的重塑

我国目前执行的增值税法规对于视同销售的规定基本沿用1994年增值税法规的内容,明显滞后于实务的发展。事实上,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变化,视同销售无论其内涵还是其外延都已迥然不同,增值税法规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亟待明确和完善。同时,现行税法在视同销售相关问题上缺乏协调性,因此呼吁视同销售在税收层面的重塑:(1)重新定义视同销售行为。既然视同销售行为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未做销售处理而税法中要求按照销售行为缴纳相关税费的行为,那么在会计准则中已规定确认收入按销售核算的业务则不应继续列入视同销售行为。对于这些内容,税法应做相应的删减或修改。(2)视同销售的新业务。近年来,会计实务产生很多新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会计准则对这些新业务有明确的规定,而税制方面却相对滞后,再加上税法与会计收入观念和方法固有的差别,由此产生不少新视同销售行为,对于这些内容,也必须在相关税收法规中明确,或至少及时予以解释。(3)协调和完善增值税和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鉴于转型后的增值税允许符合规定的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对于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视同销售也应明确相关税收规定。(4)现行增值税和所得税法规对视同销售业务列举的内容在行文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不便于比较和记忆,应予以统一。

(三)视同销售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视同销售作为一项特殊的销售业务,对其做出正确的处理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税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前已述及,对此类业务向来存在着两种观点。但笔者认为,视同销售业务应着重强调其“视同”的概念。既为“视同”,会计上就不应确认收入,只是参照公允售价纳税即可。理由如下:

1.体现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服务于不同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了提供给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而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及时足额地按税法规定核算企业应纳税额。当前,我国会计改革正逐步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开,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不考虑纳税的影响,具体要核算应纳税额的时候,由税务会计依据税法规定进行调整计算,以核定最终的税款。针对所得税来说,如果税法规定视同销售业务利润为应税所得,则可以将会计利润加上视同销售利润得出应税所得,这正体现了税务会计的目标。这一点也与国际通行方法相统一。因此,不能简单以是否与税法规定一致来作为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标准,而应看其是否符合财务会计自身特定的目标。

2.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产品未流出企业,不形成资金的来源,所以不能确认这部分产品的利润,将成本结转体现了实现原则的要求,能反映企业的真实利润;相反,如确认收入则会高估利润。同时,按成本结转能正确计量资产的价值,如确认收入则资产成本中有一部分是未实现利润部分,这必然会导致高估资产。从这两个方面看,按成本结转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兼顾财务会计和税法的要求。一方面,资产计量应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产成品的成本是过去交易和生产过程发生的实际成本,以产成品的成本结转符合稳健原则,满足财务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另一方面,税法要求这种业务作视同销售处理,本质上是从纳税角度考虑的,是为了保证计税依据的完整性。因此采用按成本结转而不确认收入的方法,既兼顾了财务会计的需要,又不违背税法的要求。Z

参考文献:

1.王璐华.视同销售的分析及重塑――基于新税制与新会计规范的交叉影响[J].经济师,2010,(9).

2.陈世辉.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探析[J].企业导报,2009,(7).

3.李京志,邵娟.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的理论探析[J].商业会计,2008,2:(3).

篇13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较为低级,大多定位于中小企业的基础会计核算岗位、销售票据管理岗位、仓库管理岗位、单证员等,对学生来讲缺乏吸引力。课程安排守旧,教学依既定大纲进行,教学效果考评不到位。会计技能部分不够重视,珠算、点钞等大多随堂练,电算化部分最多有个会计实训周,学生一知半解,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校实训设备有限,使一些本应该在实训机房完成的教学项目只能在教室里进行。从师资力量来看,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够,使得专业课教学水平差异较大。近年来又要求学生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教学安排开始配合会计证的考试内容,教学的系统性再次错乱。再加上高职类学生文化基础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学习自觉性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散乱,心理素质薄弱,学习效果较差。

二、会计教学目标和理念的创新

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在未来10年内要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趋于合理。所以,当前形势要求教学目标和理念必须创新,改变目前一些职业学校重视理论、原理教学,轻视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提高会计职业教育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会计人员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为目标。要求会计教学目标重视应用型技能的实践训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训练项目要明晰。如各级会计人才大约包括什么样的具体岗位:会计、出纳、银行柜员、BPO录入、收银员、客服、报关员、跟单员等等,各岗位分别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等都要有标准。高职的生源文化课较弱,决定了大多数学生难以分布在10%的高级会计人员行列,所以,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性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去竞争40%或50%的巨大会计就业市场是可行的。

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会计岗位的向往,自然可以引发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热爱和技能训练的热衷。会计是一门技术,并非不可掌握,会计职业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属管理类,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引导学生树立会计职业荣誉感,迸发出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胜过一万次的“填鸭式”教学。

三、会计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

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必须侧重会计专业的综合性、实用性和交叉性学科的探索,特别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全面整合。从2011年的会计国赛可以看出,20%的点钞、20%的数字录入、60%的会计实务,而且会计实务是通过电算化的形式实现的,会计技能操作部分的比重非常之大,这也是出题组调研了职业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而设定的。达到了会计专业中级技术资格的水平。

针对这种现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加大专业课程的涉猎面,如在理论课方面,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纳税筹划、税务会计等专业课要讲透原理,让学生明白会计和财务原理结构,特别要注意“税”在经济业务中的会计处理要点,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应用。重视案例教学法,广泛搜集典型会计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加深学生理解程度。可能学生实际参加工作时能进入上市公司财务部门的极少,但技能大赛是以生产型上市公司业务为样本的,40笔左右的经济业务覆盖了几乎所有财务类型。宽度和深度要求授课补充注册会计师教材的部分案例内容。

由于技能大赛会计实务项目要求以电算化形式完成,指定专业软件为用友财务T3软件。所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指定的财务软件。另外,会计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还要求日常教学安排单项技能强化训练,如点钞、数字录入。可能此两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原理无关,但无论是作为国赛的比赛项目,还是未来学生就业前后的职业岗位应用,都是必须重视的,务必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四、“双师型”师资的优化

会计是应用技术型学科,学以致用是关键,“用”是“学”的目的和动力。就会计技能大赛的出题原则来看,紧紧围绕应用性组织题目,兼顾了各行业对会计技能人才的最新需要,重视理论、技能的结合应用。这就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会计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主导作用。

建议校内教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

1.优化“双师型”的实质。当前形式下,迫于“双师型”的压力,许多专业老师具有会计证或会计师证书,但是没有一笔实际会计业务处理经验,所讲授的知识都是教科书的例题,没有新意,更谈不上交叉业务的处理技巧。这类教师应从“双师型”队伍中除名,减少滥竽充数的数量。

2.保鲜“双师型”教师的水平。会计是一门发展型学科,无论是税务制度的变更、会计法规的更新,或是经济业务类型的创新复杂化都会影响会计的处理手法。这就要求会计教师要常学常新,学校要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会计类网站浏览权及财经、税务类杂志的订阅等,使学习渠道畅通易行,知识保鲜快捷有效。

3.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引入竞争性机制,区别对待是保持“双师型”队伍稳定的有效方式。“双师型”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大量的时间要投入知识的更新,担负技能大赛的指导等任务,甚至有些教师本身也是参赛选手,压力之大难以想象。这就要求学校给予这些教师较高的待遇,以平衡其消耗投入。

另外,从校外引进一些会计专业机构的高级专业人士定期到学校作讲座,大则可以了解行业前沿的发展动态,小则交流一些特殊业务的处理技巧。如聘请一些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人员来作报告,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会计行业就业方向和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可以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一个横向学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水平。

五、完善会计实训建设

进行会计教学改革,除了软件上的改善提高之外,还要加强会计实训项目的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做好项目预算,确保资金投得进来,项目用得起来,效果显现出来。其次从技能大赛的项目来看,需要各职业院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完善起来,包括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两个方面,其中校内实训室侧重日常单项训练,如用友T3财务软件的引进、爱丁数码数字录入设备的配备、点钞能手级专家的现场指导演练等;校外实训基地侧重师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的财务部门实习参观等。最后要设计一些与会计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专项实训项目,如点钞专项实训、数字录入竞赛性实训、会计实务电算化模拟企业实战沙盘演练等。

此外,在会计实训的课时安排上,采用专项实训与日常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技能大赛要求实践操作的,都要采用各阶段最有效的方式训练。初期可采用日常随课时实训的方式如电算化软件,各模块需要分步骤理解掌握,点钞需要各种方法的演练,数字录入需要正确的指法反复练习。基本方法掌握之后,需要大量时间投入练习,则实训课时的安排也转入阶段式的,如每周全天练习电算化,早自习练习点钞,晚自习练习数字录入等方式。

六、加强学生抗压心理疏导

篇14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虚拟实训;仿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基本上每个高职院校都有会计专业,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要求上手快、业务能力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信息化时代,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培养目标,,就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传统的会计实训体系

由于会计教学条件所限,大多数高职院校将会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学校也进行校内实习 (在模拟实验室进行) 与校外实习。在学校内,一般都是第一学期的基础会计实训、第三学期的会计综合模拟操作、第四学期的会计仿真实训、第五学期社会跟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社会顶岗实习。我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级的高职骨干学院,一直按照这个“五层能力递进”培养体系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我们仿真实训室,实训室设计了相互有经济往来的12家制造公司、4家贸易公司和2家银行。每家公司又分设财务科长、记账员、出纳员、业务员等岗位;每家银行设置2个岗位,负责处理与其客户间的往来结算等,并通过制证、签章、传递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审核、结账、编表等,使学生真实在感受实际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实现了角色仿真、环境仿真和过程仿真的功能。

这样的教学,确实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来领的时候,这类手工做账,一定限度内的仿真环境,局限性很大。如仅有银行和企业,缺乏与工商、税务、人社、审计师事务所等打交道的过程,虚拟的环境不够仿真和完整。还有,学生在社会跟岗和顶岗,操作起来很难,财务数据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轻易安排一个陌生人进去实习和参与。对于很多没有实际经验的在校生而言,想找一份会计实习工作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二、会计模拟实训的特点

基于此,在信息化时代,能不能自己利用云数据,设计一个模拟实训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有会计虚拟实验室、虚拟车间、虚拟工厂、虚拟税务局等一系列虚拟环境,力求把企业搬进校园做到一课融多岗,多课融一岗,课中融岗和岗中融课中,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环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解决在外面不能够进行实习的困境。

一是可进行会计工作的实操,实现学生与会计人员等岗位的零距离。在这个实训环境里,可以根据岗位划分为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经理);供应链管理、人资行政管理;工商柜台、税务柜台、银行柜台、社保柜台、审计岗位等,学生都可以感受其中的工作。二是通过各类角色的模拟,采用3D场景与任务动画,在趣味中学习和实践,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模拟实训中,你会碰到不同的角色,你学会了沟通和了解,启发你回忆历史的知识,寓教于乐,通过办理实习业务获取虚拟货币,来购买装备道具。让学生感觉是游戏式的进行实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力。三是全面系统,企业内部的来往、企业与外部打交道如银行、税务、工商等等,你都会接触到,增强我们的知识,扩充了视野。四是数据齐全,凭证完备,资料具备。在模拟实训,所有企业内部、企业来往单位外部的各类凭证和数据都有,解决了教师上课资料不够,凭证不齐全的问题,用先进 的手段进行了教学。五是智慧性。系统可即时针对学习者的操作做出评价及纠错,引导学习者采用正确的方案解决问题,不断促进学生学习。

三、会计虚拟实训平台包含的要素

从多视角的、多方视野看到这个平台,需要包含如下的要素:

1.从行业部门角度看。此系统必须企业自身和相关的外部机构。具体有: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税务、银行、工商、社保、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他们通过具体的业务和事项联系起来。如会计人员在办理薪酬业务时候,涉及到五险一金业务,这时候,社保机构就闪亮登场,发生往来办理。

2.从岗位角度看。此实训系统应该涉及实训岗位。具体有会计类的岗位,包括出纳(现金出纳和银行存款出纳)、主办会计、供应销售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成本费用会计、外贸业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等等。还应该包括相关的岗位,具体有: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储管理等供应链管理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银行柜台岗位、工商管理岗位、国税地税岗位、社保柜台岗位、注册会计师审计岗位等。

3.从涉及的相关课程角度讲。此实训系统需要包括如下课程,分别是会计类和管理类。其实属于会计类 的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实务、成本费用核算、涉税业务核算、财务活动管理、纳税实务(包括网上办税)、税务筹划实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审计业务操作等。其他管理类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工商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4.从环境仿真角度讲。包含会计实训所涉及的所有的需要环境,采用3D和flas,重构会计实训的仿真环境。主要有办公场景仿真、岗位角色仿真、实务流程仿真、常见表单仿真、签章签字仿真和往来单位仿真。仿真涉及到了整个供应链企业、银行、工商局、税务局、社保、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动态环境,形成完整产业链及商圈生态,实现企业与服务机构业务实务操作。

四、会计虚拟平台所包括的实训项目

会计实训重构,最重要的是实训项目的构建,需要把涉及的所有实训包含在里面,进行全方位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会计职业环境认知实训。在大一新生进入学校,初步接触会计的时候,适用于新生启蒙,让学生感受企业业务,主要方式是情景模拟、动画、视频等。

2.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实训。在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后进行,设计一个小公司,设置近40笔业务,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业务,分上中下三旬,练习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训练学生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全程的实训流程。

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实训。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动画、视频等,涵盖主要知识点,实现学生学习了理论,熟悉了知识点,强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准备。

4.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系统模拟会计电算化软件,实现账务处理的电算化。从初始化、填制记账凭证,到自动审核、过账、结账,并出具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成本费用核算实训。系统模拟成本核算业务流程,实现要素费用的归集与产品成本的计算,主要是练习品种法和分步法的实训,熟悉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成本的计算及成本计算单的填写,完工入库检验合格的过程。

6.供应链实训。主要包括采购岗位,销售岗位,仓库管理员岗位。其中采购岗位主要是根据采购车间或仓库的需求编制请购单、制作采购合同、签订供货合同、完成采购任务;配合仓管完成采购货物的入库,并配合财务进行相关资料提供工作等。销售岗位只要是负责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填写有关销售表格,对客户在销售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或联系有关部门解决等。仓库管理员岗位主要是编制入库、出库单据,负责收货、发货业务,登记相关台账,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等。利用3D及动画模拟场景,进行沟通和处理。

7.网上办税实训。在学习学习了《涉税业务核算》后进行的,利用3D及动画模拟场景,模拟真实国税、地税综合服务系统场景,学生可在网络上完成岗位虚拟实习,实现电子报税。学会填报税单据、主要练习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种的申报和缴纳工作。

8.会计分岗位综合实训。这是最重要的实训之一,通过实训,是学生完成如下工作岗位的实习工作,具体有: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银行存款收付的日常工作;负责现金、银行结算票据的保管工作;现金、银行存款凭证的编制工作;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月末与银行对账,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在总账会计的监督下对现金进行盘点。

供应销售会计岗位:涉及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业的材料和商品的采购业务、入库、领用发出和期末盘点业务等的会计处理。以及产品商品的销售业务、成本的结转、货款的收取、坏账相关业务处理。

成本费用核算会计岗位:审核各种成本、费用单据,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同时负责应付职工薪酬、结转期间费用、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等相关业务的记账凭证编制。

固定资产核算岗位:负责固定资产购进、自营、接受投资等各类渠道增加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的计算和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修理;固定资产的减少和减值的处理。

外贸业务会计岗位:出口业务的销售核算;外汇收入的管理和核算;期末外币汇兑损益及其核算以及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核算和申报等。

总账会计岗位:审核记账凭证。审核、汇总所有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依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编制月度、季度及年度会计报表,月末对实存现金进行监盘,定期进行财务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

财务经理岗位:全面负责财务工作;审核部分重要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意见,挖潜增收节支的潜力。审核总账会计编制的会计报表,编写各类综合及专题财务分析报告。

9.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实训:设置一个企业一个月的业务,约100笔左右。提供月初资料总账明细账资料、介绍企业的概况、会计核算办法。是会计分岗综合实训后的一次大型综合模拟实训。训练学生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薄,编制财务报告的全过程的会计核算,使学生掌握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生产费用核算与成本计算、产品销售、利润实现与分配等会计核算,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业务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10.财务管理活动技能实训: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财务预算编制、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分析。

11.审计业务操作实训:立足于审计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基础知识,遵照审计流程,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操作和撰写审计报告等工作,学会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会出标准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无保留、保留意见、无法表示审计意见和否定意见审计报告,锻炼学生的技能。

12.银行(柜台)交易实训:主要涉及银行与企业结算业务。模拟银行柜台职员,受理存现和提现业务;受理电汇业务;受理商业汇票申请业务;委托收款业务;银行本票和汇票申请业务;银行本票和汇票签发业务;银行本票和汇票结算业务。使学生熟悉不同角色的互换,带来与会计工作不一样的体验。

13.工商(柜台)综合服务实训:主要是模拟工商柜台职员,其岗位工作内容包括综合实训中与工商相关的业务,包含企业设立流程、工商变更等。系统涉及业务包括:受理企业设立、受理企业变更、受理企业年检等业务。

14.社保(柜台)综合服务实训:涉及职工薪酬业务与社保业务服务。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办理。同时学会工资的计算、分配、五险计提处理及核算。

15.会计事务所(柜台)综合服务实训:涉及事务所为企业服务业务。

五、总结

会计模拟实训系统的重构,需要领导重视,改变思想,舍得投入;教学系统要有开放性;教师需要提高素质去适应;学生也要积累和准备。总之,通过会计模拟实训系统的重新构建,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虚拟实验室的设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06)

[2]罗先锋.会计虚拟实习与真账顶岗实习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