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文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

篇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及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手段,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3-6岁幼儿构音异常矫正的重要性与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判断幼儿是否存在构音异常造成原因,构音异常分类及如何正确对待构音异常的儿童,论述了幼儿构音异常矫正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幼儿构音;构音异常;矫正

一、基本概念界定

所谓构音就是指气流从胸腔呼出经过声带的振动,在经过枸音器官例如唇、舌、腭、咽等部位的摩擦或气流阻碍动作,以发生各种不同语音的过程。构音异常是指因为发音位置、时间、方向、气流的错误或口腔的动作不协调从而造成说话时语音不清楚,影响口语清晰度的情况。通俗地讲就是口齿不清,发音不准。

二、判断幼儿是否存在构音异常及原因

(一)如何判断。许多父母在发现孩子说话不清晰的时候,总会怀疑孩子舌头是不是太大,舌系带太紧或牙齿咬合有问题,尤其是大部分构音异常的孩子,多属功能性异常而较少属于器官上的异常。那么如何判断幼儿是否存在构音异常呢?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出现以下现象,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一是幼儿说话大部分含糊不清;二是五岁以后说话仍带有明显的错误;三是五岁以后说话语言仍有许多省略,替代或歪曲现象。

(二)原因。造成幼儿构音异常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也可能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音器官的因素:是指构音异常是由于在构音器官上有可辨识的缺陷所造成的。例如唇腭裂、舌系带太短、舌头太大、咬合不适当、听力障碍、肌肉神经动作协调障碍等,都可能造成构音异常。但是构间器官的缺陷和构音异常之间并非或绝对成正比的关系,事实上,只要能适当调整构间的方法,其语音仍有可能是正常的。二是人格特征和情绪的因素:性格急躁、说话速度快、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发音器官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三是语言环境因素:对于方言环境,某些发音就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地方方言中缺乏普通话的某个音时,与周围小朋友之间刻意模仿也是原因之一。

三、幼儿构音异常矫正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语言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还影响着幼儿其他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对幼儿构音异常的矫正是十分重要的。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强,一般来说没有缺陷的构音异常经过语言矫正可以矫正到完全正确,恶毒如同如果错过2――7这个年龄段,语言障碍就很难矫正。幼儿构音异常影响了其身心发展,因此,对具有构音障碍的幼儿应及早矫正。

(一)构音异常的分类。一是丢音:丢音即在说话过程中不能发出一个词的全部音,丢失若干音的原话“|东西地掉了”发音时变成“dong i diao iao”就是在发音时丢掉了“x”“l”这连个音。二是换音。换音是指部分构音障碍的儿童说话时不能使用正确的语音,而是用其它音来替代原有的语音,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舌根音化,这类构音异常的孩子特征是把声母部分换掉。如“蛋塔”说成“干卡”。

2.舌前音化,这类构音异常的孩子特正是常把大部分的音用其它代替。如“公园”说成“东园”“裤子”说成“兔子。

3.不送气音化,在声母中有很多音是属于送气音,有些孩子在气流跟音协调上出了问题,所以把气流省略掉如“婆婆”发成“伯伯”“泡泡糖”说成“爆爆糖”。

(二)其它语音错误。除了上述常见的四种构音异常类型,有的也会有一些其它的异常情 形,如:有些孩子会用双唇来代替很多音,“不会”发成“不配”也有些孩子会有些语音添加的问题,如“不要”成了“不料”。构音异常的问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配合,还要有儿童的刻苦练习,否则就不易奏效。

四、如何正确对待构音异常的儿童

(一)认证地倾情儿童的说话,了解儿童的语言状况,弄清楚什么年龄会发那些音,然后才能判断儿童是否有构音问题。

(二)对于存在构音异常的儿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声器官的动作和控制能力的练习,构音异常很多是因为发音的时间,位置错误或口腔动作不协调。因此,我们首先了解幼儿发音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语音练习。一是对于舌根音化,应加强舌前位置的修正和发音训练,特别是舌头前端与上齿背,硬腭摩擦的构音动作。二是对于舌前音化,应加强舌前的力量及舌根摩擦发音的动作训练。三是对于存在不送气音化的儿童,应加强发音动作与气流的协调练习。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用优美的,标准的语言引导其语言的转化方向,父母、老师的语言是小孩学习的最好模式,好的音质,清楚不急躁的构音,最适合小孩模仿,而且父母应该避免使用牙牙儿语的方式对孩子说话。

总之,针对不同儿童的个别特点,实施矫正,注意因材施教,对幼儿构音异常的矫正时,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成长过程各不相同,存在构音问题也不相同,应采取不同的矫正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心理学》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学前儿童卫生学》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时 2004年.

篇2

关键词: 音乐治疗 自闭症儿童 方案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世界上许多专家、学者关注并研究的一种严重的、病因未明的、广泛性身心发展障碍性的疾病。我于2007年―2009年在特殊学校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音乐治疗实训的专题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文化心理认同感,会受到不同社会环境、地区、家庭和日常监护人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音乐治疗师去探究。本文是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案探讨的续篇。

一、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的训练

语言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是人类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许多能力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它是人类进行交流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的迟缓,也是造成其认知水平低于同龄人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音乐治疗时应重视和加强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训练。

要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就不可忽视听觉的训练。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听觉能力要低于正常儿童,但是听觉系统却没有问题,只是自闭症儿童没有聆听外部声息的意识和习惯。这时,治疗师可通过听辨音高的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听觉注意、听觉识别、听觉理解、听觉选择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培养自闭症儿童听觉器官的聆听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自闭症儿童接受和分辨外界声音的能力。

(一)听觉训练―听辨音高的训练

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先需解决的问题是听的问题,继而是发音的控制力,最后是字、词、句的使用,上述是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问题与方法:第一阶段,治疗师可利用适合自闭症儿童音域的旋律类打击乐器(木琴、音砖、棒中钟、彩色音钟等)、钢琴、人声等使自闭症儿童做音高对应活动。治疗师“制造”出一个单音,如患儿不说话,可让患儿用乐器仿效去弹、敲,打出相同的音,逐步过度到唱、唱奏同步等活动。患儿有语言,能够接受指令,可要求他(她)用人声去模唱后再奏出,直到唱奏同步。当自闭症儿童能基本模唱出单音音高时,就可进入下一阶段音程的训练。音程以选用协和音程为原则,起初,治疗师奏、唱出一个大三旋律音程,患儿则仿奏、仿唱,直到唱奏同步,能分辨出两音的高或低。治疗师弹奏大三旋律音程时,应在患儿说话音域内,以最能说清楚的那个音为准,向上构置大三旋律音程,如基准音是b,则可在b―b1间练习,过后可选说不清楚的那个音为准,向上构置大三旋律音程进行练习。当患儿有点理解能力时可加入语言进行认知训练。

(二)促进口语沟通―歌曲接唱方式

歌曲接唱训练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平衡与否,可直接影响其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此方法目的在将歌唱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口语式的沟通学习,适用于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歌曲以自闭症儿童熟悉的歌为主,如《小头爸爸》。施行步骤如下:

步骤一:治疗师唱完整的全曲(含歌词)二至三次,同时,随乐而动影响或带着他们动。

步骤二:治疗师唱每一段乐句(含歌词),但该乐句的最后一音不唱,静待自闭症儿童发出声音接唱最后一字/词,即便不清楚,也算自闭症儿童自主性的接唱,如:治疗师唱“妹妹背著洋娃(停顿)”,自闭症儿童以最后一字“娃”或“m”等其他声音出现接唱时,治疗师均以口语立即给予鼓励,并继续第二乐句。

步骤三:第二步骤接唱率达百分之八十后,可进行第三步骤,即治疗师唱第一乐句时,流下该乐句最后一名词不唱,让自闭症儿童接唱。如,治疗师唱“妹妹背著(停顿)”。自闭症儿童以“洋娃娃”、“mmm”(节奏音)等其他音接唱,治疗师均以口语立即给予鼓励,并继续下一乐句。

步骤四:方法同前,这时治疗师只唱起头音,如“妹妹”,其余动词、名词皆留给自闭症儿童接唱。

步骤五:如果自闭症儿童接唱全曲达百分之八十后,此阶段治疗师则以纯粹念该曲歌词的方式,让自闭症儿童接念。方法细则,仍与步骤一、二、三、四相同,由接念―个字,再长至接念整段乐句歌词。

步骤六:治疗师自行创作简单的儿诗,一开始以四至六句长度为宜。教学方式同接唱(念)教法步骤一样。最好是以与自闭症儿童日常生活、上课规则有关的内容,创作有节奏性的念法。

三、旋律音调法

此方法结合音高、节奏及手势,可对改善自闭症儿童说话没有抑扬顿挫或说话流畅性差有很好的效果。如自闭症儿童说话短促、断断续续、结巴、平音均适合此种方法。在用此方法之前,必须先找到自闭症儿童说话声音的实际音高,再依其结巴、断断续续……的字词作节奏、音高的练习。如,自闭症儿童说话声音的音高大部分无中央C上方的D音出现,而只会说几个短促的音(如最多讲三个字“老师好”),可用改变旋律音调法去训练,如“老师好”的旋律变化为: 练习之后可将字增加为“老师你好”,旋律变化为: 然后再看自闭症儿童进步情形增加不同的字进行节奏、音高、长短的训练。当自闭症儿童不能理解时,治疗师可用手势的高低来帮助自闭症儿童理解说话声调的变化和长短。

语言与声音(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沟通工具,适合自闭症儿童能力的音乐性活动或音乐治疗中使用的方法,是可以改善和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

二、促进自闭症儿童身体协调的训练

促进自闭症儿童身体协调能力可用音乐律动法。音乐律动治疗时,可在现场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治疗师带领自闭症儿童做随乐治疗活动;或采用一位治疗师现场演奏,另一位治疗师带领自闭症儿童做随乐治疗活动。在自闭症儿童所处的环境中演奏音乐,是自闭症儿童比较喜欢的音乐治疗形式。因为,现场演奏音乐可提供一种视觉的冲击力和随时配合另一位治疗师的治疗活动。音乐律动法可提供一种释放的、无威胁的自我表现的场合,有助于抵消自闭症儿童禁闭的机制和一些强迫性观念。

步骤一:治疗师现场演奏音乐一遍,另一位治疗师观察患儿当日的情绪和此时对音乐的反应,第二遍治疗师随音乐动,患儿感受音乐自发动。

步骤二:治疗师随音乐双手对拍节奏,示意患儿跟学,当患儿哼唱与手配合能跟上音乐的速度并能记住时,治疗师可与患儿采用对拍的形式。

步骤三:患儿与治疗师对拍出现主动行为时,可加入脚的内容(音乐律动步骤亦可从脚开始);初,治疗师拉其晃动时,两脚需先后随身体的倾斜单脚支撑,另一脚离地不宜高或离开原来位置就行,随着兴奋点的调试治疗师可轻推或轻拉患儿向前或向后运动,当患儿能够跟随治疗师做以上动作时,就可进入下一步。

步骤四:让其手脚配合跟随治疗师做以上动作,当其能记住步骤三的动作、方位,就可加入治疗师与患儿对拍、旋转互动的内容。

步骤五:如果患儿在上述互动中有自主表现时,可进入治疗师随患儿动,适时提醒完成动作,或治疗师学习患儿创作的动作与之互动。

提示:

1.对于触、碰不抵制的自闭症儿童可按此做;

2.对于触、碰抵制的自闭症儿童可由其它方法介入,直至对于触、碰不抵制,并能随乐、随师做律动。

3.音乐的体验,可能会使自闭症儿童变得着迷。着迷会造成自闭症儿童转为内向,不理会周围的环境,心不在焉地凝视,着魔似地摇晃或哼哼。这时的音乐成了患儿逃脱现实的工具、一种独处的方法和保护措施,这时的音乐体验反而成了一种制约,治疗师必须对此行为进行对抗,把患儿的这种音乐体验转向感性意识积极的情境中。

三、促进自闭症儿童情绪调控的训练

特殊儿童的情绪问题可通过音乐力度的训练来改观。力度是指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即音乐中的强、弱、渐强、渐弱等来调整问题情绪。由于自闭症儿童在情绪控制上弱于一般人,因此,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大都首选鼓来纠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鼓上力度的训练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已得到了证实。

除了以上对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如音乐视谱结构化教学、歌表演、奥尔夫乐器的使用、音乐提示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是设法使自闭症儿童获得一些东西,能够产生深刻感受,并能持久地有益于他。因此,在采用以上音乐治疗方法时,必须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在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上或音乐上没有做好准备时,就匆忙设法使自闭症儿童参加音乐活动。对自闭症儿童采用个别还是集体治疗,得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来具体定夺。不过对于普通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原则,同样适合于自闭症儿童教育。

四、物与我关系

可用锣、钹进行动与静的训练,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对“物与我”之间存有关系的留意,一旦患儿建立了这种物我关系的概念,他的社会接触便会开始,故训练自闭症儿童听音,可帮助其建立社会关系;还可以刺激其语言的学习与表达能力,促进他们领会听音的规则,如上个声音终止接着发出另一个声音,儿童就会懂得语言规则及人我关系。乐器不仅可作为疏解紧张的方法,而且可促进语言的学习。

五、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音乐治疗的实训,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首先是兴奋、高兴的情绪溢满面庞;对音乐专注的时间延长至3分钟以上;交流从极少数应答到少量主动语言的出现至最后能主动打招呼交流;运动协调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倘若有10次指令受训自闭症儿童至少有8次以上的接受或回应;文化课上注意力低下、多动等也有明显改善。两年多的实验结果表明,音乐对自闭症儿童确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由于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一个方案的制定都具有挑战性,治疗师要严把自闭症儿童的重复测验、区分类型关,提高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检验指标,使测试结果具有某种一般性和普遍性。因此,正确制订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案,是每一个治疗师不可懈怠的工作,需要长期、深入进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焱.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123-127.

篇3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健全乃至整个心理结构的发展都有着决定的意义,发展幼儿语言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求知欲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语言 发展 轻松 讲述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作为一线的教师,发现幼儿在语言方面不足之处表现在与同伴缺少交流,上课多数幼儿不愿上来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讲述时不完整等。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在各项游戏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让幼儿在轻松、充满鼓励的游戏气氛中敢说。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自身或幼儿之间常常会出现一些语言表达不明的情况,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扩大幼儿自由交谈的空间,积极鼓励幼儿与人交谈,大胆地说明理由,不断丰富他们与人交流的经验,在愉快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如游戏活动时,给予幼儿充分交际的机会,在游戏之前请幼儿自己谈玩的规则,在各抒已见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要求,然后再请幼儿按自己的愿望自由选择所喜欢游戏,当矛盾出现时,不要一语定案,而是鼓励这几名幼儿自己去讨论协调关系。幼儿们在进入角区后,只有感受宽松自由,在活动中他们才会有话敢说。幼儿语言发展能力有快慢,我们都是抱着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增强幼儿的信心。尤其对于少言寡语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和他们交流,给予关心和帮助,加强个别指导。灵活采用多种游戏方法,让幼儿在扮演的各种角色中学说。幼儿许多时候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由于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的发展,因此,头脑中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清楚,使幼儿当众表达没有把握,容易表现出胆小、羞怯的心态,有的更是不爱回答。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伴随着游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教师们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二、在快乐的阅读中培养幼儿讲述能力

睡前讲故事,学会续编故事。睡前讲故事对孩子来说是最温馨的事了。促进语言发展最好的方法是每天给孩子朗读一些睡前故事,孩子在睡觉前听过的一些句子,会如同儿歌一样被孩子整句记住。孩子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享受,而且受到了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运用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人物的看法。借助故事中所描述的情境,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模仿、练习的机会,如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声响等。故事讲到某一关键处,中断讲述,启发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出以后的情节。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巧用图书角,让幼儿自由讲述。

图书角是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幼儿经常会主动去图书角看自己喜爱的书籍,由于幼儿的模仿性强,往往喜欢看与别人相同的书,这时就会有可能发生争夺现象,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想办法与人商量,如我看看你的好吗?或咱们一起看好吗?再或者你看完了给我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以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看图讲述中让幼儿成为讲述的主人,“看图讲述”是以图片作为凭据,借物讲述的一个活动,因为这图片记录的都是一瞬间的事物,迫使孩子要联想,图片事物发生之前之后,图片之内之外的情节,更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的内容。幼儿通过对图片观察、分析、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组成句子进行连续讲述或编成小故事,这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三、在日常谈话中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谈话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语言交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园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幼儿发展口语的主要的途径。在同伴当中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围更为轻松。一些口语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还将在其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好模仿,当同伴说出一个较好听的词时,他们就会跟着模仿或纠正同伴的错误发音及病句。教师可借此机会倾听幼儿的交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或病句,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因此我总是“不经意”地倾听幼儿的谈话,并及时表扬说出好听的词的幼儿,纠正错误发音或出现病句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明确什么是应该学、什么是不应该学,从而更好的发挥同伴之间交流的作用。

篇4

第一,分组教学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只有细细的观察每个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教师才能根据幼儿的集体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对幼儿实行因材施教,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生如何学的作法。在全班的集体活动中,由于幼儿人数多,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幼儿思想的表达,教师得到的信息反馈,都很不充分。而分组教学后,教师就能清楚的看到每个幼儿如何动手、动脑,有什么困难及新的发现等,并能及时的进行帮助、指导,使每个幼儿都有所得。

第二,分组教学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幼儿大脑储存的信息越多,就越能发挥创造性。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不断地为幼儿提供多方面的信息,给予创造的机会和表达的场合,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在全班集体教学时,由于幼儿人数多,教师无暇顾及全体幼儿。因此往往性格活跃的就照顾的多,而性格内向的则易被忽视,再加上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计划,给幼儿表达思想的时间有限,幼儿的活动也受到限制,动手机会少,常给幼儿造成紧张感和压抑感。而分组教学的情况就不同了,考虑到幼儿的各种不同差异,即学习速度上的差异、认知上的差异等,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幼儿自主性活动来适应不同的学习速度和认知上的需要。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能力较差的幼儿身上,这样就能较好的调动每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分组教学有利于提高每个幼儿的能力,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如有位幼儿,语言发展慢,发音不清楚,平时她总是沉默寡言。在全班看图讲述中,她很少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全班教学中老师又不可能给予她更多的关注,所以她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很慢。分组教育后,教师和她一起观察图片,指导她观察的方法,帮助她把观察的事物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时间不长,她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篇5

[关键词]特殊教育;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172 — 02

特殊教育专业现已是我们国家的重点专业。已经有多所高校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它不仅对于提高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还有助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有诸多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开展了音乐课程。目前,音乐教学已经成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特殊教育特有的音乐教育体系,使特殊教育独具特色,更行之有效。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应如何进行声乐教学,它主要的教授对象是将来要成为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的学生。

一、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基本学情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 能力。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精神的,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既能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又能在普通小学任教,就业面比较广泛,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就是为了让那些具有音乐天赋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教特殊儿童唱歌、跳舞。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是那些智力残疾儿童,要把美妙的歌声带给他们,要用在学校学到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来教会那些智力残疾儿童怎样歌唱,让他们对歌唱产生兴趣,有助于开发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声乐课相比,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所学的声乐那样复杂,内容要简单,因为学生们在声乐方面都是零起点,没有基础,要从最基本的歌唱姿态及呼吸开始讲起,由浅入深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应如何进行声乐教学

声乐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学习歌唱发生的基础知识、演唱技能和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下面就是我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声乐课应教授的理论知识,教师讲完后,需要让学生们亲自实践,由教师逐个的进行辅导,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指导,这样学生们既掌握了声乐要领,而且自己也学会了怎样教学,毕业后就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教学,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点。

(一)歌唱的姿态

练习歌唱,首先要掌握好歌唱的姿态,如果姿态不正确,就会影响呼吸、发生和歌唱的表现。

正确的歌唱姿态:

1.身体自然直立,力求端正、大方、朴素、自如;

2.双脚稍分开,两腿站直,重心要稳。

3.脸部肌肉要放松,表情自然,双眼向前平视,上胸畅开,双肩略向后,但不紧张,小腹微收;

4.任何时候不要夹肩、缩脖、瞪眼、皱眉、撇嘴等;

5.无论在演唱或练唱时,都不要用手或脚打拍子;

6.演唱时可适当加入动作,但要简练、利落、大方;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的表情都与呼吸密切相关,歌唱的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形式,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在演唱中比较使用。

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在我国优秀的戏曲唱法中和现代欧洲唱法中被普遍采用。

(三)歌唱的发声方法

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通过歌唱发声的练习来掌握发声的基本方法,以便更好地演唱歌曲。

歌唱发声的标准和要求:

1.歌唱发声要有良好的呼吸基础,即要有呼吸支点;

2.歌唱发声时,喉头要稳定,声带的运动,要根据音的高、低、强、弱不同音符来适度调整气息;

3.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再加上前两条的协同配合,就会使声音圆润、明亮、传得远,并富有力度和音色的变化;

4.有较宽广的音域,声区和谐、同意,再唱低、中、高音时,上下无裂痕,衔接灵活,行腔自如;

5.声音有保持持久的能力,并能保持音色的艺术效果;

6.唇、舌、下腭的动作能够灵活自如,要放松、不紧张,能正确、清楚地咬字,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

如果能做到上面提出的这些要求,就表明较好地掌握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技能。

(四)歌唱的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声乐必须从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

1.连音练习要求

(1)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应处于自然、从容、舒展状态;

(2)从自然声区开始,可作半音上行、下行的练习;

(3)每条练习都要柔和、均匀、连贯;

(4)起音、收音要保持在高位置上。

2.跳音练习要求

(1)发音前,必须先想好所要发出音的准确音高是轻巧、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

(2)要快速吸气,保持气息,在一瞬间声带迅速合拢,气息灵巧地配合发出声音,如用轻生咳嗽,体会声带开合与气息的配合;

(3)从中声区开始练习,再逐步向低、高声区扩展;

(4)低声区注意声带的闭合,不漏气,中声区注意声音均匀、轻巧,高声区注意保持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的通畅。

3.哼鸣练习要求

(1)嘴唇轻闭,舌尖轻抵下牙内,上下牙松开;

(2)下腭、颈部、喉腔自由放松,柔和地吸气、呼吸;

(3)发声的通道全部打开,声音从高位置发出;

(4)鼻、齿、唇感到轻微的颤动;

(5)哼唱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

4.打开喉咙的练习要求

(1)学会张嘴唱歌,即将上、下牙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2)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要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大到小张开;

(3)气息通畅地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五)歌唱时的共鸣

从声带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基音是微弱的,只有当它在人体各个共鸣腔得到了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基音在共鸣腔体内引起的共振,在声乐上称为“共鸣”,它包括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头腔共鸣三种方法。

(六)歌唱的咬字、吐字

歌唱是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字在歌唱中是用来传情达意的,因此,吐字、咬字训练是歌唱中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

1.咬清字头

字头,是一个字发音出声的开始部分,一般是指组成这个字的声母部分,有的字还有以母音为i、u、v为介母的,如“娘”,字头是声母n和作介母的i。字头是由于气流在口腔中遇到唇、齿、牙、舌、喉等部位产生各种不同的阻碍而发音的,其发音部位靠前,发音时口腔局部紧张,因此,字头在一个字中占的时值应极短,否则会阻碍声音的传导。但是字头是很重要的,若忽视了,字咬得就不清楚。歌唱中字头要咬得准确、有力、果断。

2.引长字腹

字腹,是组成一个字的母音部分,是任何字不可缺少的、需要引长的部分,是声音中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响度、最有穿透力的部分。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碍,顺畅地通过,随着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变化、舌位的升降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歌唱中字腹部分要唱得长而稳。

3.收准字尾

字尾,是字的收声归韵部分,是字的终了和归宿。它关系到一个字的完整和纯正问题,发音时要根据不同的处理,收音的部位要正确,收尾的瞬间要掌握得当。字尾所占的时值也是极短的。歌唱中字尾要收得轻巧、适时。

(七)歌唱中常见的不良声音

1.鼻音:鼻音是由于软腭与咽腔的空间加大、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咽腔共鸣所造成的声音,听起来很不悦耳。如不纠正鼻音,发展下去声音就会愈唱愈闷,最后发展到唱不成声。

2.喉音:喉音是失去气息的支持,喉部用力,使喉头提起或用力挤压舌根所造成的。喉音对发音很有害,因为喉音生硬、沉重,音色变化不灵活,声音表现力很差。

3.颤音:颤音是声乐上的痉挛病,是由于呼吸的强烈冲击或初学声乐者的人工模仿“波动”而造成的。也可以称作抖喉,歌唱有颤音(抖喉)毛病的学生,歌唱器官失去了应有的弹性,声音摇晃不定,给人以不安定、不舒服的感觉。

4.喊叫:大声喊叫对歌唱是很有害的,它使声音失去自然、优美的色彩,变得粗糙、生硬,甚至发生嘶哑的声音。用喊叫歌唱,必然导致整个发生器官的失调。对声带有很大的损害,而且即使用力唱,声音还是传不远。喊叫往往是由于声音没有基础就盲目地追求“音量”,滥唱高音所造成的,其结果使下腭、舌根紧张,喉头上提,舌中后部抬高,发出扁而白的喊叫声。

(八)歌唱嗓音保护常识

嗓音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歌唱离不开良好的嗓音。保护嗓音,使发声器官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有利于歌唱。对于一个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天也离不开好嗓音,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和保护自己的发声器官,让其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那么应该怎样合理使用嗓音呢?

1.在日常生活中,要锻炼合理地使用嗓音,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要大声叫喊或长时间地高声讲话。音量适中,语速平稳,轻重有序,力求字正腔圆。

2.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必需的睡眠时间,因为在睡眠不足或不注意适当的休息的情况下,喉肌容易疲劳,声音会失去原有的音色。女生月经期间应停止练习,因为月经期及感冒时,声带处于充血状态,如继续练习声带会发生嘶哑或病变。

3.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应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酸、辣等),练唱前、后不要吃过冷过热过咸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影响咽喉肌的调节功能,避免出现嗓音沙哑、发干,“失声”的现象。

(九)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1.练唱时,先做发声练习,再演唱歌曲。要把练发声技术和练歌曲结合起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2.在演唱过程中,应该保持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随时注意以呼吸作为发声的支持,能倾听和分辨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否正确;随时合理调整各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使之经常处于正常的歌唱状态。这样做不但声音效果好,而且可以减少声音不必要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