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财务课程范文

金融财务课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金融财务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财务课程

篇1

结合市场需求,对财务管理专业中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课程体系的不同层次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34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及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金融学素养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为适应这种需求变化,金融学相关课程在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 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 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 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 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 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 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 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Fina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外,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 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 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总之,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学科交叉性质,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金融知识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实现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目的,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殷俊明,马丽君.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1,(13).

[2]张娜依.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

篇2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別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Hm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一>或彳.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之,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

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篇3

1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

培养目标为依据设计项目目前市场上对理财人才的需求呈现两极化趋势。高端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扎实雄厚的金融理论基础和较好的经济判断与分析能力,能够研发理财产品;而一线的零售岗位以及一般管理与业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分析个体客户的财务状况及风险偏好,结合客户的理财目标或帮助客户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财目标,为客户制定理财规划,或是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挑选出适合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进行销售及后期维护。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从事的是一线工作,在对毕业生回访调研过程中及访问相关金融机构的行业专家后,对理财业务岗位群进行了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了项目开发的依据,即以银行助理理财规划师、理财经理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服务岗位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应用写作、规划能力为基本职业能力,以沟通、分工合作、创新、管理这四种能力为职业拓展能力。同时,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考虑以下的因素:项目内容应包括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项目要具备完整性,项目内部各个子项目要具备逻辑连贯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常理,从浅入深;项目多少、大小要与课时匹配。由此,确定了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整体项目———设计个人的理财方案,编写理财规划书。

2分解整体项目,提炼相关知识点

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由浅入深的,在学生对什么是理财、为什么理财、如何理财等基础知识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在学期初就让学生做整体项目显然是不现实的。鉴于此,将整体项目根据授课内容的递进性、授课计划及项目内在的逻辑性,将整体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相对简单的子任务,能够增强学习的信心,为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整体项目打下比较好的基础。根据理财工作的一般流程和工作内容,结合讲授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个人的理财方案,编写理财规划书。整体项目可以分解为“制定储蓄计划”“贷款与你的生活”“制作合理使用信用卡的小贴士”“在投资中生活,在生活中投资”“安居乐业———制定房地产规划”等子项目。学生在完成每个规划项目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点,又培养并锻炼了岗位能力。

3有效组织项目实施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及项目介绍。通过知识铺垫及项目介绍,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较好地了解项目的内容、目的以及为完成项目需要做的工作。例如,在完成“房地产规划”这个子项目上,先向学生讲解房地产的概念、类型、相关专业词汇、选择适合房产的原则、购房与租房的抉择等基础知识,然后向学生介绍房地产规划这个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即要求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一套目标房产,向大家介绍这套房产(如从面积,单价、户型、地段、周围配套、容积率、绿化率、物业公司资质、历史价格走势等方面),同时说明选择的理由及房款偿付计划。其次,项目的实施。在教师介绍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堂下,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际情况分析、社会调研等方式,形成可视化成果,如Word或PPT形式的规划报告等。以“房地产规划”子项目为例,学生在完成规划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容积率、历史价格走势等知识内容,这样能够锻炼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写作、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最后,展示工作成果。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并形成可视化成果后,需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或团队的工作成果,教师再对此进行必要的点评。这一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以便为后期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基础。

4采用多元化评价

方式为了客观评价学生对各个项目的参与及完成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平时不用学,考时背背书”的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在个人理财实务课程中,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采取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具体做法如下:将每个子项目均作为考核单元,即每个子项目完成情况良好与否均以一定比例影响到总评成绩,除此之外,对于结果性考核主要看整体项目的完成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维评价模式确定每个学生在每个子项目和最终整体项目的成绩。评定因素除了项目成果的展示效果外,还包括参与积极度、团队贡献度、其他成员的满意度等。

二教学效果评价

篇4

1.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扩展知识面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资源分配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二、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1.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2.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金融财务 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Study on US and Chines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Tal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Shape

LI Jing, WANG Jinghua, LI Bingjin, TONG Chen, LUO Meijuan, ZHOU Xuy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o finance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but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capability is not fully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rom the basic course of Chinese and US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general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classes, such as starting to explore the basic cours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and personnel application ability relevance, and SWOT analysis, get inspiration from culture to promote Chinese and US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capability.

Key words financial; professional talents; course setting; application ability

金融学界众多专家指出,金融学领域包括两大主流,一是投资,二是公司财务。在美国,金融学专业中往往包括财务学,没有专门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但在我国往往是将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分设为两个不同的专业,而且分别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学位。为了方便中美专业对比,本文将财务和金融学专业视为同一类专业以分析中美两国在这一类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方面的异同,这并不影响研究的结论,因为在中国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培养差异不大。

财务金融应用能力,一般从是否具有扎实的财务金融理论基础、是否具有财务金融实务处理能力和是否具有信息运用能力三个角度来衡量。①本文以中美两国金融学排名前十的大学为研究对象,对比中美两国基础课程、金融核心课程和金融实务课程,分析中国财务金融应用人才之所以缺乏的原因。

1 美国相关课程设置

1.1 基础理论课程设置

美国高校金融学基础课包括公共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通识课程(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其中公共核心课程总计17门,占全部课程的43.7%,通识课程7门,占全部课程的17.9%。公共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导论、管理经济学、微积分、领导、合作与交流、写作、法律与法律程序介绍、企业责任和道德,风险管理会计学原理、商务统计入门、企业融资、货币经济与全球经济、管理学导论、市场营销学导论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通识课程由三大类构成,每位学生必须以跨学科选课的方式选修语言、艺术和文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中的部分课程。

美国高校从公共核心课程设置出发,保证学生在修读专业课程之前掌握充分的基础知识以及金融学基本分析工具,培养具有知识理论功底和掌握多种工具的金融应用性人才;从通识课程的设置出发,促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综合素质。美国各高校之间金融学专业公共核心课的具体设置存在差异,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公共核心课程主要集中在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和金融学原理等课程。

1.2 金融实践课程设置

金融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金融领域的各种工作,而且大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就需要一定的经验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经验的获得有两种,一是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二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获得,而在校生的经验获得更多的依赖于他人的传授。实践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两类:课内实践(如案例教学和讲座)和社会实践(如企业实习)。

(1)课内实践。美国顶尖商学院都十分重视课内实践课程的设置,以案例教学等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是美国金融学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美国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的作用,在全美金融专业排名前五的大学中,尤以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最具代表性,案例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较大,如破产与重组案例研究、企业融资案例、投资讲座和财务管理案例课程。

(2)社会实践。美国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企业实习是美国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商学院利用学生的假期,如春假、暑假等,带领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如沃顿商学院等。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哈斯商学院等采用的时用较长的时间到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调研和学习,在此过程中了解大型企业如何运作。

2 中国相关课程设置

目前中国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普通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程组成。本文从中国金融学排名前五大高校本科生基础课程和金融实务课程的设置分析,探究课程设置与应用能力的相关性。

2.1 基础理论课程设置

中国高校金融学基础课包括普通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其中普通公共课有五大类,专业基础课有8门。普通公共课包括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应用基础课、自然科学课、人文素质课和艺术教育课等5类;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等8门课程。②

中国各校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门数较多,一般有8门左右。核心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在金融领域中能成为一个擅长处理各种问题的人才。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该校共开设了包括税收制度与管理、保险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投资经济学、现代公司财务和商法等8门课程。尽管各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投资银行业务分析、证投资学和国际结算等课程。

2.2 金融实践课程设置

(1)课内实践。中国大学重视课内实践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案例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为适应现代金融发展趋势对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200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启动了“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旨在“用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双语授课模式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融贯中西的高级人才”。(2)社会实践。与沃顿商学院的社会实践课程安排一样,中国大学的许多社会实践也一般安排在假期,尤其以暑假为主。但这些社会实践都是以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可以是专业相关的,也可以是专业无关的。

3 中美两国相关课程及应用能力塑造比较

3.1 金融理论基础与信息运用能力

(1)理论基础。在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的设置上,中美两国高校存在差异。中美两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课程,都涉及该专业应该涵盖的理论与知识点,但是中国高校开设的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内容较浅显,同时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不够深化。(2)信息运用能力。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可以提高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而公共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美国)或者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中国)的设置不仅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同时提供更多的其它知识将之运用到财务金融工作中。

3.2 金融实务处理能力

(1)课内实践。首先是中国国内高校金融案例教学普及率相对于美国来说还存在差距,金融学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案例教学开展的情况相对较好;其次,案例的来源匮乏、更新速度慢,是中国案例教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尽管中国国内案例教学已经较为普遍,但案例来源主要为国外的经典案例,适应于中国国情的案例较少,且每年新编案例较少。案例大部分由教师讲解,教师与学员互动不足,导致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大打折扣。(2)社会实践。首先,对于一般的假期实习而言,虽说学校组织安排实习机会,但是往往是同学自己找实习单位实习,对于一部分不想实习的同学,则会通过各种途径拿到实习报告,以证明确实参与实习环节;其次,对于毕业实习而言,很多同学是抱着工作而非想要获得经验而去,虽说这段时间对于从事金融财务工作会有帮助,但是往往效果并不是很好;再次,美国许多高校有专门的协调组织实习的机构,有专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合作企业、非盈利组织和机构。

4 中国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的启示

(1)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有利于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塑造。高等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准备,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的金融财务专业教育一是要研究我们一贯采用的普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的体系是否合理,力争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结构;二是要研究为我们金融事业的发展培养什么知识结构的金融财务人才,适时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三是研究我们的教学组织结构如何能够满足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采取有力的实践教学措施,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2)实践课程质量主导着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实现。与美国高校相比,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该走出去,找到双方合作的结合点,与金融财务机构的建立更为广泛牢固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实践岗位。(3)“表现艺术”教学方式是实现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我们应该改革我国多年来沿用的以学科为导向的知识灌输为主,即只开发学生听觉能力的教学方式,而代之项目化组织、团队化运作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师生对社会热点、专业前沿的关注,消除学科壁垒,推动学生自主学习。(4)教师是实现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一是学习国外高校,将从事金融财务实践的知名的银行家、企业家等请进课堂,用他们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和经历教育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研讨社会中各种金融财务问题;二是将学校的教师推向社会、接触实践,在金融财务实践中寻找现实问题,与学生组成团队,共同研讨解决现实中的金融财务问题,使学生在操练中提高分析现实金融财务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金融财务教学质量,提升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

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A610283);宁波市软科学项目(2013A10044);宁波工程学院文科振兴计划;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实战导向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宁波市软科学(2013A10034)

注释

篇6

【关键词】会计,财务管理,金融

一、会计与金融在理论与实务上在深度融合

在英国,“会计与金融学年会”是代表英国会计和金融领域最高学术水准的学术会议,该学术年会吸引了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中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从会议名称可看出会计与金融在很多内容上是交叉的或者说他们之间相互依托,总之会计与金融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否则就不会有“会计与金融学年会”。在中国,除了有“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会计学会”外还有“中国金融会计学会”, “中国金融会计学会”是由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其他金融企业以及从事金融会计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士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金融会计专业学术社会团体。并且办有《金融会计》月刊。每次年会都邀请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审计署以及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参加。从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的愿景可看出会计与金融在理论方面都在深度融合。

在实务领域,金融和会计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例如,金融工具的创新,相应的会计专业人员就需要理解该金融工具并且提出该金融工具的计量和核算;企业上市、投融资都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报表和证明,会计专业人员就必须清楚投融资业务流程,才能很好的进行账务处理。

搜索CNKI数据库,查找篇名“金融”同时存在有“会计”的文章总数为4385篇。从研究内容看,有研究金融工具/金融资产的计价/会计处理问题;研究会计监管从而防范金融风险问题;国际金融相关条例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的问题等。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看,会计与金融在很多问题上都值得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财务管理与金融更应交叉和互补

财务与金融都由一个单词“Finance”翻译而来。国内,财务管理专业通常设在会计院(系),并且由会计专业脱离出来;而在国外,财务管理专业通常设在金融院(系),因为该专业的产生是与金融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的。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产生与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的发展相联系。因此,财务管理学科研究范畴与微观金融学相一致,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也有人认为微观金融学中的公司财务就是财务管理)。金融市场主要是分析金融市场形式以及微观结构,考察不同的金融产品和它们的特征,及其在实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投资学是以投资者决策为出发点,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定价模式及其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公司财务则以公司决策为出发点,研究公司资源的取得和使用,即公司实物投资与财务运作的决策过程。

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加强专业之间的交叉和互补。我国目前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差异主要是前者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和零散, 后者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则相对比较集中于金融方面。亦即相对来说, 前者更要求知识能力的广度,而后者更要求知识和能力的深度。而目前西方优秀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发展,是以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在课程上称为投资学) 为基本组成部分,以货币理论与金融经济学(专门探讨金融市场特殊的均衡定价机制和公司财务的经济学机理) 为理论基础,以金融工程作为技术手段和金融机构管理作为管理技能训练, 以金融市场作为金融的入门基础, 金融学与财务学合二为一( 而不像国内有的地方将财务学与会计学混为一谈),已经形成完整独立的学科体系,这样的学科体系,是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相适应的, 在实践中也是被证明成功的。

三、独立学院财会专业、金融专业需要开设的互补课程

从高校培养的角度讲,目前,许多高校虽开办了会计、金融等财经类专业,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都比较单一,因此高校也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改革,改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专业培养方案来体现,并最终通过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来实现, 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上述分析及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财会专业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

1、独立学院财会专业需要开设的金融类课程有:金融学、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门必修课, 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可以在国际金融、金融法规、金融市场学、信用风险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基金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等课程中选修1-3门课程。之所以设定这三门课程作为金融类主干课程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 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现代金融制度的功能、货币、信用、利率理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并了解金融学的学科体系, 因此《金融学》课程的开设可使学生系统学习以上知识, 并从宏观上了解我国的金融运行规律, 为后续更专业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其次, 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强调金融的实践性。由于《投资学》主要研究投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运用现资理论选择投资工具进行投资活动以实现投资收益;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则将银行的业务经营与管理有机结合, 揭示了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因此《投资学》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突出了金融的“ 微观性” 与“ 实践性” 。学习这些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技能与实际动手能力。最后, 财会专业的学生除学习会计类自身课程外还要要学习宏观金融理论与知识, 从宏观上把握金融运行规律, 更应该关注金融领域中的微观问题, 特别是金融市场上的各类金融工具的价格形成机制、各类金融活动、各参与主体的经营活动与行为动机等。

2、独立学院金融专业需要开设的财会类课程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财务报表分析三门必修课,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可以在审计、财经法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经济法、会计准则讲解等课程中选修1-3门课程。会计学课程可以让金融学专业学生了解财务数据的来源及如何生成,由于金融产品在不断创新和衍变,相对应的会计核算也要跟着不断变化;财务管理学(或公司理财)是“ 公司” 与“ 金融” 的结合, 它研究作为经济法人的公司在从事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金融活动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是金融人士经常阅读的企业财务基本信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和判断对自身决策非常重要。

无论理论和实务方面,财会专业都和金融专业都存在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对独立学院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培养,独立学院财会专业和金融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开设专业课程课程时没有把财会与金融进行很好的融合,需要更应合理开设和完善符合社会需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促进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素养,提高独立学院财务专业、金融专业后发优势形成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 .会计研究, 2005 ,(12)

[2]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3]曾爱军.金融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4)

篇7

关键词:金融会计;课程教学;综合案例;模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69-02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具体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如制造型、服务型和金融型企业,其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要点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对于金融专业财务会计课程,应当重视金融企业会计处理的特别之处,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这门课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金融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必须清楚地理解基础理论,否则就无法充分掌握其实践部分的内容。在修读该课程之前,学生需要先学习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和金融学等课程,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本课程难度不在于掌握公式,而是充分理解金融企业的业务实际,使其财务会计处理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财务报表记录企业的经营成果。为此,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已经提炼出了一套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

一、金融会计课程定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也包括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在整个金融专业中,财务会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会计具有核算和经营管理两项主要职能,一方面直接负责财务管理、损益计算和经济核算;另一方面通过反映情况、提供信息和分析预测来实现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对整个银行、证券或保险业务经营进行控制和调节。现代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要求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理解财务会计,懂得财务分析。只有理解金融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理解财务报表如何记录公司的业务与运营,才能做好业务规划、财务预算,才能真正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所掌控。因此,金融会计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金融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虽然该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实践中,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1.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达不到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金融学等课程以后才能更好地理解金融业务的本质以及会计处理的原理,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金融保险业务与一般行业的差异理解不够,对于一些特定的概念如准备金的含义理解不清晰,再加上对会计原理的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本门课程的难度就会较大。

2.重视实际操作忽视会计原理。大部分的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存在重操作、轻原理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只要能学会会计处理就行了,至于会计处理的原理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内容,与自己的关联度不高,导致学习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不能主动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综合性的案例教学内容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能记住操作过程或者公式,会做简单的题目,但是不能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出现会学不会用的状况。

三、提升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对于上述问题,必须结合课程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建设,以提升教学效果。

1.基础知识的强化。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本课程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应当对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作总结性回顾与提升。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假设、确认基础与会计原则的部分要做到彻底理解,同时关于会计循环与会计等式要作为专题进行补充。金融学中的金融市场、贷款金融票据等特定的概念内容需要充分掌握,同时对于金融衍生品和准备金等专门的内容和难点需要单独总结。这部分回顾的内容应当以理论与辨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完善金融会计的基础知识教学。

2.分行业抓重点提升对会计处理原理的理解。金融业企业也有具体的差异,可以将金融企业主要分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种类型的行业,针对性的金融会计处理就会各有差异。

在实践教学中,应当分行业分别就其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专题分析,以提升学生对会计处理原理的理解。例如,作为银行会计,其固定资产、存贷款、支付核算等普通业务的处理不是难点,应当将重点放在外汇与套期保值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上;作为政券公司会计,其核心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内容相对容易理解,但是关于受托资产管理和资金拆借业务的处理是难点;对于保险公司会计,其经营中的赔款支出、营业费用、固定资产等内容与常规企业差异不大,重点是对责任准备金以及首日费用递延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做到重点突出、专项训练、辨析与阐述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原理的充分理解,才能真正从课程中学习到金融企业会计的独特之处。

3.重视综合案例教学。如前所述,金融会计课程只靠学习一些基本的会计原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充分理解金融企业的实际。因此,在本门课授课的后期,需要学生逐渐开始解读上市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尤其是其附注部分内容。其实,让学生直接练习解读财务报表是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远比教材上的复杂,只有通过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读懂、理解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所以,我们就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入手,加强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对财务报表的构成、数据来源以及勾稽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里要特别强调附注部分的重要意义,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由于部分会计科目的处理有多种合理的方法可作为选择,报表附注给我们提供了更清楚的认识,便于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本课程的教师应在上述分行业重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案例教学予以巩固,就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可以选择目前经济生活中比较流行的热点话题,作为综合案例教学的素材,请同学们从财务报表分析中寻找答案。例如前段时间的银行钱荒问题,可以请学生分析,哪些会计处理的内容会与银行的流动性直接相关,哪种会计处理方式会导致问题得到掩盖,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的经营情况。对于社会争议较多的交强险盈利亏损问题,可以作为启发式教学案例,如何从保险公司的财报与信息披露报告中解读其财务核算亏损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对其重点的准备金处理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掌握。

4.加强计算机模拟教学。案例综合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如何分析现有的金融企业财务报表,如何理解金融会计的财务处理原理。实际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起到更好的辅助效果。由于大量的金融企业业务和财务处理通过电算化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教学的手段来提升同学们对于金融企业实际运营和会计的理解与掌握。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学的方式,对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会计处理的模拟实验,目前常用的平台有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也可以在EXCEL上实现简化的财务电算化系统模拟。通过模拟教学,使学生不但能分析现有报表来理解会计原理,还可以自己编制财务报表,使其对金融会计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另外,除了常见的多媒体教学,老师还可以在网上建立互动平台,学生随时能够和老师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把一些任务或者重要的学习资料挂在网上供学生使用。如果我们把握好以上的每一个环节,金融会计课程的教学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平.金融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昕.财务报表分析[M].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就业

以企业理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财务管理学的产生至今已有一百余年时间了。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高级理财人才的需要,1998年教育部正式把“财务管理”(原称“理财学”)列入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至今不少高校都开办了财务管理专业。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立在会计系,不少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财务专业所学课程基本上都是以会计课程为主。诚然,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财务管理要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资料来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不掌握会计知识、不理解会计所提供信息的含义,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离不开会计。然而,财务管理与会计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工作、两门不同的学科。

一、北美地区(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

我们对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三所北美地区著名的大学中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查。资料来源主要根据三所大学网站上提供的有关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就业等信息。

1. 专业设置

美国哈佛大学和纽约大学在商学院中设有金融与财务学系(Finance Department),与会计系、管理学系等并列。由于哈佛商学院以研究与MBA教育为主,不设大学本科,是研究生院,金融与财务学系的目标是进行学术研究并进行MBA以及在职培训的教学。纽约大学金融与财务学系(Finance Department)提供财务或金融专业(Major in Finance)本科,学制四年。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下属的毅伟(IVEY)商学院采用“宽泛”商学教育的理念,不再细分专业,学生的本科专业都为商学学士(HBA:HONORS BACHELOR ADMINISTRATION)。毅伟(IVEY)商学院并不提供大一和大二课程,每年从西安大略大学各学院中选拔最出色的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提供大三和大四课程,授予其毕业生荣誉学士学位。

西安大略大学下属三个大学学院(Brescia University College,Huron University College,King’s University College),每个本科大学学院下都设有商科与经济学院(Business and Economics),提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Major in Finance ),学生可以在两年后选入毅伟(IVEY)商学院的三年级攻读HBA学位或继续完成四年的学业。

2.课程安排

北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该掌握:①企业如何进行财务决策以及了解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单个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经济;②企业如何筹集和分配使用资金;③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其工具的使用;④金融组织或机构如何运营,并加以具体应用。

从资料调查情况上看,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以纽约大学为例,学校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一到四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总计为32门左右(如果计算学分,一般在128学分左右),由一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和相关课程组成。一般基础课是为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而开设的课程,如《写作》、《数学》、《计算机》等,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打下基础,包括《会计学》、《经济学原理》、《市场学》等,一般在二年级以后学习;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是专门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以培养本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完成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以及继续深造所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财务管理基础(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Markets),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高级公司理财(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机构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债务工具与市场(Debt Instruments and Markets),行为金融(Behavioral Finance),国际财务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不动产市场(Real Estate Capital Markets),资本估价(Equity Valuation),期权与期货(Futures and Options),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兼并、收购和重组(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Restructuring)等。部分课程与金融专业重叠。无论是一般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或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均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并且选修课占有一定的比重,即使是必修专业课,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从学校认可的课目表中选修有关课程,按要求学满规定的学分即可。

3.学生就业

财务学本科学生(major in finance)的就业方向包括: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 houses),政府机构(government agencies),咨询机构(consulting firms),保险公司(insurance firms),大中型企业(large and small corporations)。工作主要包括财务分析(product profitability analysis)、信用分析(credit analysis)等。

二、亚太地区(主要包括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由于不同体制环境和公司运作,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学科建设的环境适应性,完全造搬西方的教学体系,而应该结合我国经济环境与制度的实际,促进国内财务管理学生培养和理论研究与企业理财实践相结合。相比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国家与我国的经济环境相似度更高。另外,亚太地区如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商学教育,已经经过完全模仿北美,到发展地区与国家特色的过程。因此在对三所北美地区著名的大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对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1.专业设置

香港科技大学在商业与管理学院下设立财务学系(Department of Finance),财务学系的本科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学士(财务学)(BBA in Finance)和理学学士(计量财务学)(BSc in Quantitative Finance),其中工商管理学士(财务学)相当于我国的财务管理本科,理学学士(计量财务学)相当于我国的金融工程学(CFA)本科。

南洋理工大学在商学院下设会计系(Accounting)、银行与金融系(Banking & Finance)、商业法系(Business Law)、信息技术与运营管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ration Management)等。银行与金融系(Banking & Finance)的本科学生可以选择三个方向:资产管理方向(Asset Management)、财富管理方向(Wealth Management)、公司和投资银行方向(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ing)。其中公司和投资银行方向(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ing)相当于我国内地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资产管理方向(Asset Management)相当于CFA方向。

墨尔本大学设有商业与经济学院(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和商学院(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商学院针对MBA和管理培训,商业与经济学院(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下设金融学系(Finance)。金融学系(Finance)的本科学生(Bachelor of Commerce major in finance)除了学习主要的财务学课程,还可以选择以下学习方向:①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Capit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②投资与财务规则(Investments and financial planning);③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④不动产金融(Real estate finance),其中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方向相当我国内地的财务管理专业。

相比北美高校,亚太地区高校财务或金融系的学生在高年级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通过专业方向的设计,可以区分学生的学习重点,因此亚太地区高校专业设置更为详细,与我国目前的情况比较接近。

2.课程安排

在课程安排上,如果学生选择的学习是财务管理方向,主要的课程包括国际财务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高级公司理财(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公司信贷、道德与关系(Corporate Lending, Ethics & Relations)、公司金融法(Corporate Finance Law)、财务学专题(Special Topics in Finance)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北美高校中开设的财务学课程之外,香港科技大学对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中国商业交流(Chinese Business Communication)课程,墨尔本大学对学生开设的核心选修课程中包括新兴金融市场(Topics in Emerging Financial Markets)。由于不同的制度与商业环境,通过对于本地区企业与商业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地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以弥补传统北美教学的缺陷。

另外,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年级上下学期学生可以选择必修课商业案例分析(Business Case Analyses),共有4学分。香港大学的学生与内地学生一样,常常是从学校到学校,相对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通过一年级的案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较早的了解商业社会,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学生就业

学生就业与北美地区基本相似。学生主要就业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从事的工作包括: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st)、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r)、信贷管理(Credit Controller)、公司财务(Treasury Officer)等。

参考文献:

[1]赵自强,韩绘萍.对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交叉互补问题的探讨.经济师,2003(5).

[2]王志亮,牛如海.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亟待创新.财会月刊(理论),2006(9).

[3]王秀萍,汪炜.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有关思考.财会月刊,2009(8).

[4]郭银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探讨.财会月刊(理论),2006(3).

[5]美国哈佛大学.链接:harvard.edu.2010.

[6]美国纽约大学.链接:nyu.edu.2010.

[7]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链接:uwo.ca.2010.

[8]香港科技大学.链接:ust.hk.2010.

[9]南洋理工大学.链接:ntu.edu.sg.2010.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财务管理 会计

1、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现状: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是依靠社会资金(香港隆兴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融智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依托重庆工商大学师资办学,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独立学院,于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年办学历程。

1.1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状况: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设置管理系、经济系、金融系、会计系四个专业系和基础课教学部,共有9个专业。其中,会计系下设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招生4届,平均每年招生100-110人,总体看招生生源较好。

师资队伍: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专职教师4人。按职称分类: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按学历分类:博士1人(在读),硕士2人,本科1人。以上师资队伍没有包含依托重庆工商大学的师资。

2、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1培养目标方面

财务管理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较顺利地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国家会计职称考试。这与会计专业2007级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相同。存在两点不足:①体现不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②将财务管理专业看做是会计专业的延伸。理由如下:

①从知识结构上看:教育部2000年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 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从专业知识角度,可以看出教育部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学习的知识是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同时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而不是会计专业的复制。

②从学科定位上看:国内,财务管理专业通常设在会计院(系),并且由会计专业脱离出来;而在国外,财务管理专业的通常设在金融院(系),因为该专业的产生是与金融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的。因此,在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之中,有必要理顺财务管理与相关专业的关系,特别是与会计、金融专业的关系:

总体上看:财务管理、会计、金融三个专业的研究重点不同:财务管理专业侧重"财务与金融管理";会计学专业侧重"会计实务";金融专业侧重"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

1)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的关系。财务管理和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企业的资金,但是会计更多的体现在核算和监督上面;财务管理更多的体现在运用资金上面(比如投资、筹资)。

2)财务管理与金融专业的关系。财务与金融都由一个单词"Finance"翻译而来,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产生与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的发展相联系。因此,财务管理学科研究范畴与微观金融学相一致,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也有人认为微观金融学中的公司财务就是财务管理)。在这三者中,投资学与公司财务的关系更加紧密,投资学的理论只有通过公司财务活动才能真正和实物经济发生联系,与商品市场发生联系;而公司价值又要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外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的联系比会计学更紧密。

③从形式上看:有人认为应该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为金融及金融服务中介等机构培养专业理财师;有人认为把为企业培养优秀的首席财务官(CFO)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样的提法都正确,特别是独立学院的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应该具体。融智学院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定位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要有具体的目标。在相同研究文章中,很多文章都是泛泛而谈,没有特色。教育部1998 年制定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只是给出了一个框架,给每个学校留下了形成特色的空间。独立学院无论在师资、资金、办学经验等方面与以前的公办学校相比都存在不足,因此,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内外好的经验办出自己的特色。独立学院相对与公办学校总的特色是应用性,特别是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独立学院已经出现考证热现象。因此,独立学院应该有具体的培养目标。

2)由于国内和国外的具体情况不同,国内财务管理偏会计是由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造成的,国外是财务管理偏金融是由于国外经济发达、市场程度高,企业对市场结合非常紧密。因此,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两个方向(理财规划师和特许金融分析师)一是站在中国的实际,二是展望中国未来。

3)目标不能定的低。虽然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于考理财规划师和特许金融分析师,并没有否认考其他证书和把培养理财规划师或CFO作为目标。将目标定位相对较高,教师和学生才能在教学中产生压力和动力。

2.2专业主干课方面

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专业课程的设置,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最重要环节。融智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07级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包括: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实务4门课程,虽然4门专业主干课强调了财务专业的本身课程,但是存在主干课开设力度不够的问题。2008年制定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时将主干课定为: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投资学、管理会计6门。

2008年开设的主干课相对于2007级有了很大提高,理由是由于财务管理原理相对简单,可以放到学科基础课;加强了专业特色-----偏向会计学开设了中级和高级会计学和偏向金融学开设投资学。但是,还是存在一个问题:《管理会计》做为专业主干课不是太妥当。一是管理会计不是会计最重要的课程,课程本身不难;二是会计方面已经开设了两们课程,占了主干课程的1/3,而微观金融学中很重要的《金融市场学》没有开设(理由见财务管理与金融专业的关系分析),因此建议开设《金融市场学》替代《管理会计》。

从专业主干课的修改建议可以看出:建议修改后的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紧密:专业主干课程中有会计学的最核心课程(中级、高级会计学),也包括微观金融学的最核心课程(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公司财务(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从而形成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特色。

3、结论

通过课程建设,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可以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通过改进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可以使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学生毕业时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从而形成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知识体系。(图1)

图1: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07-2010级学生学习指南》

篇10

一、财务管理专业介绍

财务管理专业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培养“懂技术、通经管、会外语”的经管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即培养在德、智、体、美等领域全方位发展的,并且能够熟练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律以及金融理财等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的专业型人才,与此同时,这类人才还应该具有比较好的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能力、投融资管理能力、公司和个人理财能力以及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的能力。此类人才在毕业之后,能够在制造业企业、商业服务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从事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会计业务、审计业务甚至是资产管理和规划业务,是适应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学生们能够有效的、系统的掌握经济管理领域、财务管理领域以及金融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熟悉关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知识的广度上来说,还要熟悉和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成果以及发展趋势,有基本的能力去分析和解决财务和金融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同时,本专业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培养创造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挥个性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争取将学生培养成为“管理方面的财务专才,财务方面的管理通才”。

从本专业的建设和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毕业生应该具有下列所述两个方面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

第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以及公司金融和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并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以及人工解决和处理各种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的方法,比如熟悉和懂得计算机运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的操作知识,掌握统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与此同时,还应该了解和熟悉与会计和金融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

第二,是基本能力的要求。毕业生应该要同时具备经济学、公司金融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还要具有比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实际财务、金融管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的,需要熟练运用和掌握一门外语,能高效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国际上关于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和报告。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可以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经济金融信息,并运用相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研究。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与会计课程体系区别不大

目前,很多新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会计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财务管理属于新兴专业。所以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设置往往在会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做了微调,开设课程几乎一样,感觉上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与会计专业的建设相差无几。这也造成了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一直认为学院在把自己培养成会计,不知道自己跟会计专业的同学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财务管理专业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干什么的。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认为自己是学财务管理的,为什么要学这么多跟财务无关的课程呢,甚至觉得有些课程没有意义,造成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态度很冷淡,学习热情不高,最后造成论管理没管理的意识,论会计比不上会计专业的学生,竞争力非常低,最后社会评价该专业的学生定位非常不明晰,就业不理想。

(二)课程体系建设多以考证为导向

财务管理专业还是效仿以往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导向模式,是以考证为主,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均与考证挂钩,尤其是新办的独立学院更为突出。这种模式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在于,采用考证导向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加强专业课程学习的自觉性,最终通过考证考试也能加强学生对学业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进一步的提升学习高层次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方式在独立院校可能会更为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而不利的地方在于,大学是一个提倡多元化教育的地方,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的各项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的操作能力。但以考证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考证,从而必然减少在其他非专业主干课程上的学习时间和兴趣爱好素质能力拓展时间。学生只对英语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等相关的课程感兴趣,而对于其他的课程态度就很散漫,并且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多以应试为目的,只在考试当时记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考试通过之后即忘,后续专业课程中需要用到专业基础知识时又一脸茫然,实操动手能力非常差。所以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之前首先得明确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导向是什么,是否真的应该以考证为唯一或是为主来进行人才培养,还是应该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实践理论相结合的专业综合素养。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环节薄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立足的不是培养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而是能为公司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及具体方法,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理财管理的实用性人才。因此财务管理实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的状况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短,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等,学生的财务管理学习主要是理论知识,实操和动手能力较差,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

1. 明确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

首先,从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学科归属来分析,会计专业是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而财务管理是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所以会计和财务管理有本质区别,首先在学科划分上的等级不一样,其次学科研究的逻辑也不一样,会计更注重合规性研究,侧重账务处理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下的学科,一定是偏管理,财务管理则侧重成本、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包括财务分析等工作。那么这就使得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有所差别,财务管理学生在熟悉会计记账的同时还要具备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

财务管理的课程设置要与会计区别开来,主要是从课程上纳入更多的管理类课程,且思维方式要更灵活一些,综合素质强一些。虽然说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是有必要的,但是如何能够让他们在学好会计的同时不要形成会计的那一套思维方式,因为管理是做决策,做决策需要思考,而做好会计只需要能够懂得掌握会计准则,两者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管理类的课程覆盖面广,比如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等等课程,这些课程对做决策有帮助,其实学这些课程的本身就会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更明确的目标,管理本来是很实用的课程,它的出现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如果能将课程让学生体会到实用性的话,学生会渐渐对这些课程感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出该专业的优秀学生。

2. 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就业为导向

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去向大致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财务会计岗位群以及财务管理岗位群,而这也是本专业主要的就业岗位群。其中的财务会计岗位群,一般是包括了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岗位、主管会计岗位、总账会计岗位等;而在财务管理岗位群,则是包括了成本管理岗位、资金管理岗位、资产管理岗位、投资管理岗位、理财规划岗位、财务分析岗位、财务咨询、税务与筹划岗位等;

第二种,是各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岗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审计助理员岗位,这是本专业的次重要的就业岗位群;

第三种,则是其他就业岗位群。比如企业经营管理岗位、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经济信息分析员、统计员以及公司财经文秘岗位等。

3.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

首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来源于会计学专业而更应该高于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这个专业的实务应该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建设的完善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而日益丰富的,财务管理的理论也要随着财务管理实务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因此,财务管理在课程设置时可以紧密结合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在专业基础课程后适当增加金融学类的课程,其次可以开设一些多方向性的专业领域课和管理类的课程。

其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化为基本出发点,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并开设了专业英语的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并期望能实现英语学科和财务管理专业彼此之间的融合发展。另外,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掌握下列技能: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获取以及分析能力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掌握我国关于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和发展方向;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可以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体系的构建

1. 学科基础课的开设:

必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经济法等;

选修课: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市场法、合同法等。

2. 以专业课程的体系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以下三个方向:

方向1:投资理财

必修课: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个人理财等

选修课:风险管理、税法与税务筹划、行为决策、高级财务会计、资产评估、计量经济学等

方向2:财税管理

必修课: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学、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财政学等

选修课:风险管理、税法、行为决策、高级财务会计、国际税收、税务实务、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等

方向3:资产评估

必修课: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学、投资学、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等

选修课:风险管理、税法、行为决策、高级财务会计、计量经济学、保险学、财政学等

3. 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训教学

目前对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它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与其相比,他们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的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培养“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即理论跟技能一起走,才能走的更远。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建设中建议:首先开设一系列的个人拓展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证券交易、工业沙盘、商业沙盘、经营之道电子沙盘等。其次建议筹建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企业财务环境和财务管理流程,针对财务管理电算化软件的各种财务各种功能及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计算机财务管理应用的基本技能,也可以通过案例,分别承担企业运行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快的熟悉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流程,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最终提高学生的动手及实践应用能力。

4. 适应国际化需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专业英语课程,使学生在学会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又能够阅读浏览英文文章,使其真正达到培养目标,“懂技术、通经管、会外语”的经管类应用型专业人才。

总之,应用型大学是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结合市场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平.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0(02).

篇11

我国各高校以这个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了一套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在学科归属上,不同的学校做法不同。主要有两种做法:①部分学校将财务管理划分为经济类,分属于会计学科,主要学习基础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主要的财经类大学,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均是采用这种做法;②另外一种做法是将财务管理划为管理类,认为财务管理是对资金的管理,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学习公司理财、财务分析、企业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项目融资等课程。这两种观点各有侧重,财务管理专业与经济和管理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打好必修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经济和管理两种类型的专业知识都需要有所涉猎,才能让自身知识体系更加全面,以适应社会需求。目前高校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几部分。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政治、体育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商务英语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则主要是更加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专业深层次的知识,与财务管理有更加直接的联系,其课程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等。现存有三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①资金运动形式多样,据此,划分财务管理课程为融资、投资、利润和管理等模块;②财务管理主体多元,根据主体的不同将财务管理的课程划分为:企业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宏观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③根据财务管理的层次性将课程划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我国高校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占据了总学时2308个,而实践课程的总学时为224个,包括军训等非专业实践活动,共占9.7%,专业实践课的学时为56个。课程评价上主要以测试成绩为考评标准,课程一般根据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开展。

2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存的财务管理体系大体上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归属不明确。1998年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管理学的二级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并不明确。除了部分学校将财务管理设置为管理学下属专业、主要传授企业管理知识外,许多高校将财务管理专业设为会计学专业的下属专业或设置在金融学院中,模糊的学科定位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失去自身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多有重复,区别不大,缺少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以至现阶段许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在从事会计核算等会计类工作,会计类软件也都用于简单的会计核算,因而导致缺少从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计划的财务类人才。其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除了在设计上与会计学专业课程区别不大外,在课程体系内部也存在着重复的现象。一些高校按照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这三个层次进行课程编排,虽然具有系统性的优点,但由于层级划分不明确,导致各层级之间有课程重复的现象。许多在上一层级教授过的内容在下一层级再次出现;另外一些课程本身内容存在重复,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这三个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常设的课程内部就存在着交叉的现象。管理会计实际上萌芽于成本会计,故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分析方法都源自于成本会计,而这两门课程往往同时存在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当中,缺乏必要的删减和融合;而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又存在着关于预算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等内容的重复教学。再者,现有体系缺乏应用性课程的设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的课程均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教授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而缺少了应用性强的实践课程。实践课方面之开设如会计实验课、会计软件应用等课程,而专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则是少之又少。专业基础课传授知识多为理论性知识,本应用于启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专业选修课则更是形同虚设,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知识需要大量的数学公式,理论层面已经给学生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故教师多在授课过程中也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少了案例的介绍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亲身体验和操作财务软件的机会,校外企业也不愿将自己的公司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训练营”,不愿提供实习机会给大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是倾向于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导致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欠佳。第四,现有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个专业知识的学科,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对本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创新。现存的教学体系中高校教师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评测标准也是依靠学年测试的成绩。在现有体系下高校的学生并没有对自己中学时期的学校方法、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索专业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浮于表面的应付考试。

3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存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财务管理专业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本专业的特色,没有着力于培养财务类型、从事财务专业的人才,而是与会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十分相似。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本校的会计学院中,作为会计学院的分属专业存在;授课内容也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相似,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会计类的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内容,二是金融类的金融市场、投资学等内容,课程设置没有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课程。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只做到培养具备基础的会计、金融、财务知识和能力的学生,而没有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金融管理等高级学科能力。

②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重复。教师是高校教学体系的核心,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导致了学科的专业定位。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专业方向的教师共同构成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知识结构,这个结构中缺少专门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师。导致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也与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专业的教学体系相似,各高校争相模仿出名的财经类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缺乏自身特色,没有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水平安排课程。另外,由于教学内容与自身研究方向不一致,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没有达到标准。

③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落后。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需要财务电算化软件在教学课程中的穿插和应用,而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设备并没有达标,许多财务类软件无法在课室中顺利地安装,导致课程体系中实践应用性课程的缺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软件运用结合在一起。

4改善现存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措施

随着社会对财务型人才要求的改变,我国各高校也需对本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的改良,以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具实践创新能力的财务型人才。基于这样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良。

①增设特色课程,凸显学科特色。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为了学生更好地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本科类院校需要将财务管理专业从其他专业中区分开来,展现本专业的特色。《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讲到,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课程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进行经济数学、商务英语、金融学、会计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外,还应掌握财务分析、风险投资、资产评估等方向的基础知识,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故高校可着力于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增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开设投资管理、财务分析等理财模块的课程,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也更具有财务管理的专业素养。

②减少专业课程的分类,融合相似的课程。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有一些课程内容有重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减少财务管理学科下的专业课程分类,将同属性的课程归结为一类,如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之间由于层级区分的模糊性导致大量的课程重复,可以将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进行融合,减免内容的重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也是课程重复的典型代表,高校可以将三者内容进行统筹,将成本会计内容放入管理会计的课程中进行讲述,成本核算部分以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为讲解重点;删减如预算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等重复的课程内容,在教授过程中侧重于企业实际操作需要的内容的讲述。

③增设实验性课程,提高实验课比重。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纯理论知识,如资产定价模型、资本结构理论等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推导而得的,但现实中没有完全与假设条件相同的经济环境,故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社会对财务类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应用性的能力。所以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的课程时要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重,增设实验性的课程。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让学生对财务管理电算化软件等熟练地掌握;另外教师在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分析等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需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安排一些进行实验活动的课时,授课过程中注重案例与理论的结合讲述,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加深学校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第三,增设实践课程,教师引导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和创业项目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实践和课外活动课程中感受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运用。

篇12

关键词:会计学;金融学;课程设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F23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有会计学与金融学,往往这两个学科被分类在不同的系部当中。例如,大部分院校把会计学分类到财会系中,而金融学归类到经济系当中,这样的学科划分较大程度上抑制了两个学科的交叉学习。

一、会计与金融交叉学习的重要性

(一)金融学是对会计学理论与技术学习的重要补充

在现代信息社会,每个家庭以及个体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金融服务,例如开设银行存款账户、刷卡消费、购买理财、基金、证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等等,尤其在做金融投资决策时,同是财务领域,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对金融领域的内容知之甚少,甚至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投资决策。但本质上,很多金融工具背后都离不开会计理论与技术的支持。总之,从生活的角度以及学科关系的角度,金融都是会计学非常重要的补充。

(二)学习金融知识是会计学学生适应竞争环境的必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例如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给人们提供了多样的投资途径。这些创新不仅对会计学的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对金融学学生来讲也是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而且这些创新更加证实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在日益变幻和创新的社会环境下,仅拥有会计知识对学生而言只是掌握了一种会计技巧,但不足以应对变化发展的财务金融领域的工作要求,面对更加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会计学学生更应该主动丰富自己的金融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人才是指在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他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IT技术已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人才在将在未来几年内十分紧缺。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行学科交叉学习必不可少。并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及财务领域将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复合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一)高校及教师对学科设置的固化思维

当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往往缺少创新,排斥变革,习惯沿袭传统的学科设置,使得教学模式固化,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全方位发展。其次,高校教师对于学科交叉学习不够重视,很少在课堂上进行有意义的拓展,从而也导致学生对于跨学科的知识不够重视。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课程认真学习,而对陌生和不感兴趣的课程则消极对待。例如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国际贸易、金融证券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会计课程等。这种情况造成培养复合型人才难上加难。

(二)课程设置与实际有脱节

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金融与财务会计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金融领域的人不懂会计,无法根据财务报表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而会计从业人员不懂金融,也无法适应日益创新的金融工具给会计人员做出筹资投资决策带来的挑战。而在大部分财经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会计学与金融学的学科交叉较少,基本上只学习了对方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不能有效拓展,最终导致会计毕业生不懂金融,金融毕业生不懂会计,要在就业之后进行专业知识的恶补。相比较国外的教学,会计与金融都被合并为一个专业,即“Accounting and Finance”,要求学生进行全面学习财务与金融知识,这是非常值得国内各高校借鉴的。

(三)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学习专业知识,较少涉及实验课程。这使得很多学生对大量的授课式课程感到厌倦,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在很多高校中,并没有根据各学科配置适当、适量的实验课程,如沙盘模拟或应用各类实务软件等。这更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际想脱离,学生无法通过单一的授课式教学培养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反之,有些课程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也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y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交叉学习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提高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对学科创新设置的重视

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是各大高校的责任所在,不能把这些号召仅当做口号,应当切实履行高校培养高精尖人才的责任,深入调研,创新课程设置,使得课程设置能够结合社会实际,例如加强与财务和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针对本文提出的会计与金融学科的交叉学习模式,国内高校应积极吸取国外教学经验,例如实施选课制,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和时间在各个学科之间学习深造。

(二)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财务与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目的是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励他们跨学科学习。具体的设计可以是“理论学习-实验课程-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积极与财务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实训课程内容。

(三)加强高校教师素质的培养

课程设置的改革离不开教师的认同和应用,仅有创新的课程设置,没有教师的努力,也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所以,高校应制定各类政策激励教师主动学习跨专业知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高校也可以选送教师到财务与金融企业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财务管理 金融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40-02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包含投资、融资、运营和利润分配等几个方面,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活动开始同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比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务和股票筹资;通过购买债券和股票进行投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和汇率风险也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既给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些现实要求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金融知识和技能,学会利用金融市场的规则和金融工具趋利避害,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服务。

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反映到高等教育中来,就要求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设金融学课程。本文作者就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财务管理系,该系自成立后的第二年,即开始了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学时为36个学时。此后,每届的财务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金融学课程。这对于丰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但在作者从事金融学教学的实践中,感到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为关键的是,目前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金融学教材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学习。现有的教材大多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编写,有的侧重于货币供给和需求、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等宏观金融的内容,有的虽然侧重微观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定价,但对金融产品定价过分强调理论,对金融产品的应用性方面介绍不足。有的教材尽管内容全面,兼顾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的知识,但相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方面的介绍过于简略,针对性不强。而国内流行的金融学教材如黄达《金融学》、曹龙琪的《金融学》等,都是面向金融专业学生,内容繁复,很难在36个学时内完成这些教材规定的授课内容。

教材选择的困境,反映了我们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需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如何切实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学知识需求,在精炼基本的金融知识讲解的同时,根据财务人员工作的特点,有重点地针对性地进行金融知识的讲授,从而改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我们认为:要科学确定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仅仅了解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地是要面向学生毕业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金融学知识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利用2014年暑假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地区我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实地了解他们参加工作后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为了提高走访活动的实际效果,我们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考虑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70%的生源来自北京,此次调研走访对象确定为北京生源。我们共走访了30个毕业生,剔除毕业后不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外,实际有效走访的毕业生为25位。

三、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

3.1 从事财务工作毕业生的工作时间情况。

由于我系成立时间较短,因此毕业生工作时间在1-5年之间。通过图1可以看出,访到学生的人数在不同年级之间分布比较均匀。其中,工作一年的约占16%,工作2年的约占28%,工作三年和四年毕业生各占20%,工作五年的占4%。总体上看,工作两年及以上的学生占到总样本的84%。这意味着,即使考虑到刚刚工作的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需求体会不深的因素,本调查的结果也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图1:毕业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

3.2 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

图2:毕业生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最常用的金融知识

图2统计分析了毕业生在财务管里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我们将学生可能用到的金融知识划分成几个模块,然后让接受访谈的学生选择其在工作中最常用的金融知识模块(可以多选)。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受访学生中选择该模块金融知识的人数。从统计结果看,微观层面的金融知识最为常用,如利息、利率结构与决定理论、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等,而宏观方面的金融知识如现代货币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等则运用得较少。这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微观层面的投融资等业务有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多数是北京生源,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毕业生受雇于国际大公司或者国内从事跨国经营的大公司的机会较多,学生对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需求也逐渐增多,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3 最重要的金融知识

如同我们在教学内容中经常强调的重点和难点一样,在考察财务管理系学生的金融知识运用方面,我们既强调这些知识的使用频率,同时也强调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所谓频率是考察是否经常用到这些知识。所谓重要性,是说这些知识可能用的频次不多,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图3给出了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利息和利率结构与决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而言重要度更高些。众所周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投融资占很重要的地位,利息和利率结构理论事关筹资的成本以及投资收益的测算(在企业投资分析中,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时,资金成本常用来当作折现率。),金融工具则直接关系投融资的渠道和途径,金融机构则是企业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中介。这些访谈结果所反映的毕业生对不同金融知识重要度的认知,将对确定未来金融学课程重点内容提供借鉴。

图3:哪些金融知识比较重要

3.4 使用频率最高的金融工具

图4:使用频率高的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企业与金融市场打交道,完成企业投融资等财务活动的重要的载体。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将全部的金融工具分成如下几大类:外汇产品、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股票、债券、贷款和商业票据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运用最多的金融工具是贷款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的企业融资主要是面向银行。不过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产品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多。当然,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商业票据的使用频率也使很高的,这点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的频率逐渐升高。通常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金融衍生品主要用来风险管理,这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不过,金融衍生品的内容在现有的金融学教学安排中非常少。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四、对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第一,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应重点安排微观金融的教学内容,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随着国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企业的投融资活动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多元,若要在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中,找到最佳的投资项目和融资方式,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就必须具备这些金融知识。这将成为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变化的一个趋势;第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同金融市场打交道,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环境的不确定,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知识,学会利用市场来规避或管理风险;第三,适应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学生应注重汇率等国际金融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在以往的金融学教学安排中涉及较少;第四,受课时所限,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微观金融知识的学习,适当简化宏观金融知识的讲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宏观金融知识不重要)。考虑到该专业学生在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中,也学习部分宏观金融的知识,可将适当将删减部分宏观经济学中已经讲过的知识,从中可以节省部分课时,重点安排微观金融学的知识。当然,这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做好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曹龙琪.金融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杨长江,张波,王一富.金融学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篇14

关键词:金融会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一、《金融会计》的课程性质及特点

《金融会计》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定部门的行业会计。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涉及金融相关知识,应在学习《会计学》、《财务会计》、《金融学》、《商业银行实务》等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由于与《财务会计》中以工业企业为主的业务核算区别较大,不容易接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金融会计教学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

二、《金融会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部分开设《金融会计》课程的财经院校的调查,总结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程重视不够,地位有待提高

该课程的性质从部分高校教学计划来看,主要在金融学、会计学专业两个专业开设,大部分为必修课,还有部分院校是选修课。绝大部分院校都未将该课程列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学分一般为2-4学分。课时最高的64课时,最少的是24课时。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该课程地位较低,学校重视不够。

(二)选用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材内容较陈旧

笔者通过了解目前国内高校使用金融会计教材的情况,发现各高校采用的教材参差不齐,有的采用最新的二十一世纪系列教材或十一五规划教材,而部分院校采用的还是新会计准则前出版的教材。其中有个别教材质量较差,内容缺乏创新。这就导致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新准则变化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金融会计应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会计业务。但从各高校网站的教学大纲来看,由于课时的限制,部分院校的教学内容只涉及商业银行会计业务,而保险公司会计、证券公司会计等业务都没列入教学内容。课程名称为《金融会计》,实质上就是《银行会计》。大大缩小了课程的覆盖面,也就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金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金融会计因其特殊性,很多高校在教学中都设有实验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由于各高校实践教学的条件、教学手段等原因,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毕业后到了银行或保险公司等单位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的情况。

从目前部分院校建成的实验室情况来看,其条件还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条件好的院校建设了金融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关的财务软件。主要采用金蝶或用友财务软件。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而条件差的、缺少资金的院校只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只是根据单项实验资料填制几张凭证、登记几个简单的账簿而已。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差,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除了硬件条件差外,实践教学的课时也较少。有的院校开设的实验课为12课时,而少的只有4课时。实验课课时太少,也是造成实践教学效果差的一个原因。

在金融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财务软件。高校实验室购买的财务软件基本都是院校版或教学版,而像商业银行使用的都是从知名软件公司定制的软件。这也是造成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原因之一。

(五)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金融会计课程师资来看,很多老师都是从财经类院校毕业后直接到教学岗位从事教学。尤其是年轻老师,他们学历较高,基本上都是硕士或博士。但通常缺乏实践经验,尽管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这样就很难培养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财经人才。

三、对《金融会计》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金融会计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笔者经过思考,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地位

笔者希望各财经院校提高该课程的地位,建议将《金融会计》定为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有条件的院校应将该课程设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学分定为4学分较为合适,学时调整为64课时。也就是每周4课时左右。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