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建筑信息安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建筑施工现场中人员、材料、机械混杂在同一个空间,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例如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层次不齐,安全意识也有所差异,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盲目蛮干,进行高危作业的时候,没有做好必要的防护,或者使用电气设备后没有按规定处理,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建筑施工现场多是在室外作业,天气、地质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仅会现场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机器的使用寿命等,为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逐渐应用的经营与发展中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通过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实现集中管理,并及时排除施工隐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2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也逐渐完善,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优势:1.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资源的调配效率,在过去,管理者为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要不停地往返于仓库和施工现场,并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与资源配置,而在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的前提下,管理者可以削弱这一部分的人工,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行为,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资源使用信息,以及安全生产状况,并结合现场反馈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2.有利于做好建筑施工的预防工作,所谓“防患于未然”,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工程、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管理者难以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而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将每一个工程、每一项技术工艺从实践活动转化为数字信息,这样管理者只需要通过模型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明确,并制定完善的预警方案,以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3.有利于完善信息数据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过程、施工效果等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并根据这些信息为建筑工作做出标准体系,而这不仅有利于缩减工期,提高施工效率,还有利于为企业的未来建筑施工提供标准、积累经验。
3何实现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
3.1优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细节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到诸多环节,如数据的收集、输入、存储、处理系统,软件更新系统、报表编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而对这些细节的优化设计就是保证系统完善的前提。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做好安全类型的标记与分类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步骤,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相关机构应该利用不同的颜色和标志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施工现场进行标注,如红色为高危区、黄色为警示区、绿色为安全区,当然每一个区域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进程及时调整安全区域的划分情况,以确保安全管理及时有效。此外,管理者还应该配合现场检查,对施工现场中的安全标志进行排查、设置与更换,以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做好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定置管理
所谓定置管理就是对物的特定的管理。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定置管理是一种衡量人、物、空间三者关系的管理方式,简单来讲,在定置管理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实践活动需要,将物与人“捆绑”在同一个空间内,并保证人能够及时利用物资开展实践。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建筑机器、各种工具充斥在施工现场,而传统的现场管理办法只能通过对不同施工资源的位置划分进行规范,而缺乏从空间要效益的意识,但是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管理者应该增强定置管理理念,通过对施工现场信息的收集,将施工人员与特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具投放在某一空间内,以减少施工过程中资源调配环节,进而降低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3完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
在建筑安全施工中,预防是第一位的,只有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屡见报端,极大地刺痛了社会的神经,因此,如何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效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则成了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督,并利用安全生产标准排除安全隐患,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首先项目管理部门对建筑施工区域进行划分,明确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并利用责任制做好工作安排;其次,相应的责任人对负责区域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利用拍照、测量、调查等方式实现数据上传,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提供依据;最后,利用系统的工作考核,对不同区域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来,以实现责任考核,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4总结
总之,安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工作高效、准确、快速进行的根本保障。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灵敏、运行可靠的安全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并不健全,其中包含着诸多问题,如信息收集范围不规范,企业无法确定信息收集标准;信息共享性差,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信息的转化率低,大量信息处于闲置状态,缺乏实用价值;安全事故信息的渗透性差,存在大量的重复性事故。而针对这一问题,建筑行业在构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该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重视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如通过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信息素养,并能够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投入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来,并通过建筑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以避免同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推进整个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步伐。
作者:闫海涛 单位: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牟平建设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孙凯,曹朝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建筑安全,2013,02:59-62.
[2]白凤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及预警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J].建筑技术,2016,01:86-89.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队伍也随之迅猛增加,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素质已经势在必行。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其特殊性,这使得其安全信息化有别于标准制造业和流程工业信息化。另外,建筑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因而导致建筑领域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所以,针对其特殊性,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推进安全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
1、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可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产品使用说明书上的技术要求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结合施工现场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进行识别。
在建筑生产领域危险源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的,危险源所导致事故被归结为能量得以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2、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
危险性评价方法针对能否在评价中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来分类, 一般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通过对安全管理科学中各种评价理论模型的比较,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具体特点,这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 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评价的着眼点是所要考虑的各个相关因素。是目前多数企业选择的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
3、建筑施工危险源控制
对不同的危险源特性和危险源所处的环境,我们需要对危险源的控制方式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的控制要求。
(1)建筑施工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
(a)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
(b)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有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避难与援救。
(2)建筑施工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
(a)减少设备的人为故障发生,如增加设备操作安全系数、提高设备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b)进行设备的本质安全设计,如采用故障-消极方案,故障-积极方案,故障-正常方案等不同模式进行本质安全化设计。
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及管理
一个成功的施工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将对企业的施工安全起到很大的支持保障作用,但是在建筑施工安全信息系统中并未监测到或者说未给出预警信息,在建筑施工安全信息系统中,出现了比较重大的安全事故,但是此系统并没有给出预警信息或者说没有监测到,那么如何避免建设建筑施工安全信息化系统工作中出现此类情况呢?
1、目前建筑施工领域是正在发展信息化的领域,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a、带来信息共享革命性的变化是信息技术,因此,做好安全信息的共享会在第一时间内,合适的发送给部门和人,在系统规划的时候就需要形成明确的需求。同时又方便了检索信息安全,此外施工管理信息化系统把语音、各类视频和传感技术等的综合利用,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得以支持人员和车辆设备的实时交互沟通、调度以及指挥等等。b、建筑施工具有分散的作业点、负责的作业情况属于室外作业。如何实时的、动态的将安全生产危险源、混凝土质量的信息等传送给后台系统呢?这需要重视与其相关的安全信息搜集过程,通过合理、规范化的流程,使共享、分类汇总搜集到的信息更加完整,实时性更强。c、在日常的信息管理中,安全管理系统要管理和建立安全生产基线信息,对安全合规的检查过程和标准数据的生成要高度重视。如:通过相关的传感器和系统的连接,随时发现电力负载存在的容忍线情况,对动力环境出现的问题要尽早发现,并且对预警和整改意见要积极地提出来。d、为了确保安全预警的有效性,提高再次发生安全信息成果转化的效率。把再次发生率降到最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领导重视的前提下,其中心要以系统使用者岗位的需求,以梳理和分析关键的安全管理需求为依据,其手段是以录入和整合安全管理信息为切入点,进行统一规划,分阶段有序的实施。同时,技术手段和管理意识都不可缺少。
2、在推广工作中,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建设,具有共性建设规律。a、系统组成是软件也是硬件+信息+软件+企业生产过程、人员。系统中需要协调运作和软、硬件相互动作等要素才能产生合力。b、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实际情况上,划分的系统角色和流程必须和其匹配,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要与组织结构和角色参数的配置、规则和流程的配置相适应。c、机遇划分的工作岗位角色和定义的需求、构筑的系统能共享,角色要对应计算机系统,集合一组权限。在规划建设的阶段中,施工管理的领导和人员要充分参与,发表意见,以系统的事迹使用为中心,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需求切实可用的系统功能。
3、作为建筑施工领域当前正在发展的信息化新领域,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工作又存在着具有自身特点的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包括: a. 做好基础安全信息的收集工作; 建筑施工属于室外作业,作业点分散、作业情况复杂,如何将最前端的信息,如混凝土质量信息、安全生产危险源信息等实时地、动态地传送给后台系统,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关系到建筑施工相关系统的最终使用效果。需要重视与之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即是安全信息的收集过程应规范化、流程化,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可以使收集到的信息更完整、更便于分类汇总、共享、信息实时性更强。b. 做好安全信息的共享,信息技术给信息的共享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如何将合适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给合适的人或部门,需要在系统规划之初就形成明确的需求。同时,要让安全信息的检索更方便,此外,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施工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越来越开放,其将与各类视频、语音及传感技术等相集成,以支持安全生产过程中人员、车辆设备的调度、实时沟通交互、指挥等。c. 注重安全成果信息转化率,也即安全预警的有效性,提高安全信息的渗透性,即确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率降到最低。d. 重视对安全合规标准数据的生成和合规检查过程: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但要管理日常信息,还要建立和管理安全生产基线信息,所谓基线就是动态的门限,如,每天企业的电力负载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个出现高峰及波谷的过程,且电力负载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上限和下限变化曲线,如果通过系统与最前端的相关传感器件互联,就能随时发现当前的动力负载可能存在超出容忍线的情况,尽早发现可能动力环境出问题的情况,并及时提出预警及相关整改意见。
综上所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安全信息管理学在安全科学的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必然会导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人类安全系统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希望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更加努力地不断进行探索,相互探讨,总结经验,健全安全模型, 逐步完善系统的功能,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更加适用、完善。
参考文献:
古往今来,“安全”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他在让这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而富饶!那么,究竟什么是安全呢?安全就是我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生命得以保障,身体得以无损,财产避于损失的意思。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诠释,使得安全成为了保护生命的屏障,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保证,成为了国家强大的基石;同样也正是“安全”让我们湘潭中环水务公司一直保持着行业高速、迅猛的发展态势,不断的在走向发展壮大,成为供水系统的佼佼者。
我们每位员工都为公司而倍感骄傲与自豪!可在成绩面前,我们更深知,对于安全,大家仍须“警钟常鸣,时刻警惕!”,因为安全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可言,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安全,付诸实践”!那么我们该如何把安全装系在心中,把安全体现在实践中呢?
(一)心系安全,就是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汤佳音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 161441)
[摘 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是施工单位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施工的主要场所,这一区域的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也关系着工程施工效益,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定置管理做了深入研究,旨在为同行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现场 定置管理 安全信息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影响因素多的场所,它有着人流、物
流量大,信息交汇的特点,是各种意外安全事故的多发区和高发区。在当今建筑
工程施工中,采用定置管理原理的科学定制技术,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
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设计和处理,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施工现
场安全管理效益,不但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而且有效的避免了因为管理混乱
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一、定置管理原理及安全信息管理的意义
施工现场管理更通畅都是按照现代化施工管理规范客观的制定施工现场
管理制度,通过组织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法来保持施工场地的规范性和施
工秩序,从而达到减少施工安全事故,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员工安全的施工目
的。就当今的现场施工管理而言,它是整个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
个项目工程良好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科学定置施工现场管理主要是以施工现场的现有物品为前提,综合探究了
施工工作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现场的关系,运用科学、系统、全面的
状态管理方法来提高施工场地管理,这种管理方法的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是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的,是通过综合调整人、材料、设备之间的矛盾来实现现
场整顿,提高现场施工目的的一种工作模式。与此同时,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
信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它不仅能有效的规范建筑施工现场
动态化管理,而且能切实的保证施工现场综合管理要求,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的持续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对此,在施工现场定置管理中,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
础,合理的转变以往材料、人员管理方式,将定置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这在一定
程度上能有效的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切实保障了员工生命财产安
全。
此外,信息作为人大脑对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状态的具体反映,并且能通
过一定的流程将抽象性思维进行加工,从而使得其产生对应的数据流,这些数
据流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一种受到信息、社会影
响的现代化管理体制。
二、安全信息分类
落实好施工现场信息管理工作,使得施工现场经常呈现出一个生产秩序
好、工作环境清爽的局面,这种局面给施工人员带来了新面貌,也给人们留下最
直接的好印象,是反映工程企业和单位管理水平、员工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因
此,在目前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做好安全信息的分类工作。在分
类中,通常都是根据描述信息的特点以及构成信息的主要因素来进行分析的,
而便捷、快捷的加工信息类型能有效的体现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也能促
进施工效益。
三、安全信息管理方法
1 、基本管理方法
信息收集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信息,而对其进行的聚合和集中,它是
信息处理的基础,是信息使用的前提。根据现场信息来源包括来自施工现场生
产系统的信息和来自文件类载体的信息。文件类载体的信息包括政府、工会和
建筑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规程、标准、工作部署、通报通知等;
社会上有关建筑类的科技期刊、文献资料;外单位类似工程的经验、事故案例、
事故隐患、未遂事故,建筑安全技术发展方面的技术成果、施工工艺、新型材料;
建筑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台账等。施工现场安全
生产系统信息流包括物流、人流、场所的安全信息。
2 、信息加工处理
是指把收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判别、分类和排序、计算和研究、
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贮存和转换而使之成为二次信息的活动。通过加工后
的信息将更便于检索和使用。根据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主要分为手工处理
建档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库。安全台账是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信息处理工
作,作为现场安全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安全台账,以便有效地利用安全信息指导
现场安全=管理。
3 、管理设计
施工现场有很多信息标志,如安全通道、安全标示、安全警示材料标示牌,
这些都属于安全信息定置设计的内容。它主要包括现场信息流的分析、信息流
布局设计、信息表现方式的选择、信息媒介物的选择设计。
(1)施工现场信息流分析
现场生产需要各种信息流来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以保证现场始终处于有
序的状态。这些信息流包括物流、人流、场所、设备、作业过程等方面的信息。组
织活动信息流包括现场各种安全活动,如安全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安全分析会
方面的信息。还有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流,在工作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信息
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探讨。
(2)信息流的布局设计
由于现场管理存在很多信息流,而每一种信息流都是通过一定数量的信息
载体表现出来的,要使信息发挥有效的管理功能,就必须精心设计各种信息流
媒介的空间布置。信息流媒介布局应做到:布局合理,人们获取信息简便,信息
流之间不发生干扰。信息符号要醒目,不得随意挪动,不能妨碍生产操作。
(3)现场安全信息表现方式的选择
根据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表现方式也不同,主要有
以下几点:视觉表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取安全信息,如安全信号灯、分类卡片、看
板等;听觉表现,包括警铃、火警装置等;触觉表现。
(4)现场安全信息载体的设计
信息载体的设计,包括信息符号设计和示板图、标牌设计。在推行定置管
理,进行工艺研究、各类物品停放布置、场所区域划分等都需要运用各种资讯符
号表示,以便人们形象地、直观地分析和实现目视管理,各个企业应根据实际情
况设计和应用有关资讯符号,并纳入定置管理标准。
四、结语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用定置管理原理的科学定置技术,通
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工、设计为基础,对施工现场进行安
全管理。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通过现场安全信息的确定,使管理者和操作者
都有法可以有章可循,增加科学性,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这也是实现精细化管
理的重要内容。使混乱的施工现场有序化、条理化,采用颜色、图形、标志等手
段,对生产系统各要素(人流、物流、信息流、场所)进行标识、整顿、定置,使现场
生产各要素处于良好的有序状态,操作人员通过视觉信息能更方便、更快捷地
识别和接触各生产要素,这样不仅提高效率,而且可避免因混乱引起误操作而
引发的安全事故。值得在建筑施工现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大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年.
关键词: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1093(2016)02-0043-03
0引言
我国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但因为在施工中缺乏安全有效的管理,致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着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多源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各个方面的应用实效性,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希望,为项目管理者的安全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只能够对施工安全进行影响的人的因素,它往往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人的因素是十分微妙的,它既是导火索也是受害者。大部分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都离不开人为的因素,它包括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一些违规操作行为:对于施工操作人员来说,他们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施工安全知识和意识都十分薄弱,违规作业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有时为了自己施工的方便,随意拆卸防护设备;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往往总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感觉办事,对于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并不了解,在安全设施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投入度也比较低,存在侥幸的心理,一些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更是无从谈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含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建筑施工都是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最大,若是遇到大雨、大雪的天气,项目管理人员要根据天气状况对生产作业进行合理的安排,即便是工期紧张,也需要考虑设备与人的影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避免因为自然原因造成触电事故和坠落事故。建筑施工单位将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对安全工作的开展都抱有一种应付的心理,当安全事故发生以后,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安全条件改善,安全管理总是流于表面,国家各项安全标准也成为一纸空谈。建筑施工企业在发现一些安全事故源的时候,总是不能及时处理,甚至有时明知道一些安全因素的存在,但为了节约工期或是经济效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期下来这些安全隐患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增大事故发生的几率。
2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特性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信息容量也就越来越大,这就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表现形式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要求,而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对多源信息的反应和处理能力,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也可以叫做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初期对于这种技术的研究都是针对数据处理的,信息的融合其实是数据的融合。多源信息融合是借助计算机对多个传感器或者多种信息源采集的原始信息进行检测、组合,能够提高对检测对象的状态评估的准确性,这样经过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处理过程可以对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完整的评价。多源融合信息将多渠道、多方位得到的不完整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让各种信息互补降低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有价值意义的综合信息。多传感器的含义十分广阔,数据员不是仅限于传感器,也可以来自于其他的数据源,囊括了物理、逻辑、社会等各类型的信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一早被应用在军事领域,能够对军事信息进行多级、多面的处理,从而获得比较精确的战争形势、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迅速的发展,许多国家这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投入到化工、医疗、交通、自然、航天、核能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效,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对数据信息测量的维度有所增加,从而降低了单个传感器性能的要求,通过对信息的融合处理,提高了信息的可靠度和准确性。这种技术能够对检测对象的全局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但也需要注意它的局限性。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中各个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大多都不在一个信息层面出现,所以在进行分析和处理时就变得更加复杂。从而致使信息的不易确定。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对这些不确定信息的融合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不确定的推理过程,这种技术实施的关键在于能够运用适合的信息融合算法分析、处理复杂的融合信息。
3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可行性
第一,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已经在军事、工业、企业管理等过个社会领域得到了应用,将其拓展到建筑施工领域里也是十分可行的。信息时代下,信息融合技术的产生无可厚非,在多个领域的重大项目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让世界各国对其越来越重视,已经成为信息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二,目前,建筑施工中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工程信息处理的需求,信息处理存在的模糊性与随机性问题都造成了很大的局限,这样不仅会致使信息处理工作量的迅猛增长,还会割断各信息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会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是借助计算机对各种最新的融合算法进行处理,从而获得对检测队形有利的融合信息,这样决策者的领导行为就会有一定的依据。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借助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是为了处理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复杂信息,它们对工程信息进行分析和融合,使项目管理者能够依靠信息融合的结果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状态进行整体把握,从而为各种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将多源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可行的,同时也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预测
建筑安全施工是一项极其繁杂的过程,项目管理者只有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和了解,才能进行安全预警的决策,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性。建筑施工安全信息管理就是要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从而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降低安全事故的频率。具体来说,建筑施工管理是对施工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化活动,包括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建筑施工安全信息管理是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借助现有的资源,对建筑工程的各种施工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按照分析的结果组织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建筑施工各分项工程安全状态的预测可以借助DS证据理论算法,对人、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如果设置的传感器很少,那么获得的数据信息也会相应很少。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利用计算机对各个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检测和融合,因而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结合DS证据理论快速的对庞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DS证据理论法是信息融合技术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对安全事故滞后性辩证预防性,从而改变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思想,在安全信息管理上掌握主动权,将安全信息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DS证据理论法构建的安全预测模型能够对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是一种全方位的安全预警管理,它对施工安全的危险源能够进行辨识,从而避免任何的安全遗漏。通过信息融合的结果,我们可以获知电气设备和材料质量的安全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对机具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从而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若是管理因素显示的安全状态接近临界值时,要对上述各分项工程的安全状态的最大级别作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状态,这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施工项目进行防范。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这些复杂的、不确定的因素是国家政策中法律法规所不能面面俱到的,所以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融合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看到它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战果,我们可以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但本文只是对于其可行性进行了探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融合方法还处在一个初级萌芽阶段,在未来需要更多的人能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郑霞忠,郑根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测方法的应用研究[T].人民长江,2004(01):52-54.
[2]贺耀荣,汪莉,李祥,宋存义.基于BP网络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2):100-103.
[3]林志贵,刘英平,徐立中,谈鹏程.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5):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