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六年级音乐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音乐课堂 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 兴趣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教学反思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及时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第一、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发现,在我所教的六年级二班,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我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为此我改变了教法,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后,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教大家一起来识谱,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二、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前5分钟是师生的相互问候。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三、四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是六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首先从欣赏上说,全册共有七课,
1、同一首歌“我的祖国”
2、“草原牧歌”
3、“多彩的美洲”
4、“芬芳茉莉”
5、“神奇的童话”
6、“劳动的歌”
7、“乡情乡音”
四、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内容:
1、歌唱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2、基本知识部分:
(1)、认识变音记 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3)、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3、欣赏部分: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六、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七、课时安排:
第一周--------------------------------------学唱歌曲《同一首歌》
第二周--------------------欣赏歌曲《我的祖国》学唱歌曲《大中国》
第三周--------------学唱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学唱歌曲《天堂》
第四周----------------------学唱歌曲《银杯》、欣赏音乐《筷子舞》
第五周--------------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欣赏音乐《化装舞会》
第六周------------------学唱歌曲《红河谷》欣赏音乐《平原我的心》
第七周----------------------学唱歌曲《茉莉花》欣赏音乐《茉莉花》
第八周----------------------学唱歌曲《茉莉花》欣赏音乐《茉莉花》
第九周----------------------------------------学唱歌曲《洛累来》
第十周--------------------欣赏音乐《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
第十一周--------------------------------------学唱歌曲《连连夯》
第十二周------------------------------------学唱歌曲《船工号子》
第十三------十六周-----------------------------------自选教学内容
一、基本情况概述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2、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3、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2、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
4、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
一、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四、课程安排
〈一〉欣赏《春雨沙沙》2课时
歌曲《绿色的希望》
〈二〉欣赏《春江花月夜》3课时
歌曲《小竹桥》
〈三〉欣赏《西班牙斗牛士》2课时
歌曲《雪绒花》
〈四〉欣赏《牧歌》3课时
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
〈五〉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4课时
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六〉欣赏《春节序曲》4课时
歌曲《山林的歌》
〈七〉欣赏《彼得和狼》4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欣赏民族管弦乐版本《阿细跳月》,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
教学准备:钢琴伴奏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2、简介彝族: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这个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因为这个民族崇尚黑色,也被称为“黑族”;这是一个善于酿酒、嗜爱饮酒、形成独特酒文化的民族;“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在“火把节”上这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一个让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由于在表演中习惯使用大三弦进行伴奏,《阿细跳月》也叫《大三弦舞》。
3、介绍阿细跳月的由来。
二、聆听《阿细跳月》
1、初听: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场景?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再听:你能记住几句旋律吗?请哼唱一两句。
大家是不是一直听到这段旋律?
它就是乐曲的主题,由几个乐句构成?
3、出示主题乐句,讲解五拍子的强弱。跟琴唱谱。
教师演唱后,问:“你们听到有哪些音符?(12356)这是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出现最多的是哪几个音呢?(135)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最大的特点。”再跟着钢琴学唱主题。
4、听一小段音乐,看能不能听出主题旋律重复了几次?
5、完整听乐曲,数数主题一共重复了几次?
6、在重复的过程中哪些音乐元素发生了改变?(速度、力度、音区、乐器)
7、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民族乐器?
8、介绍民族乐器的分类。
9、人们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今天欣赏的民族乐器合奏的《阿细跳月》不仅为全中国人民所喜爱,更是早就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所喜爱。2011年中国民族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专场演出,就是以这所乐曲作为第一首演奏曲目。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模仿乐器演奏,感受乐器音色的变化。”听音乐,分组模仿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的演奏动作。
三、律动
1、观看舞蹈视频
2、教授简单的舞蹈步伐,边讲解脚上的动作边示范。
3、请同学上台随音乐跳舞。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彝族最经典的曲目《阿细跳月》,我们同学有哪些收获呢?”
关键词:流行音乐 小学高年级 音乐教学
一、流行音乐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使用的现状分析
1、音乐课缺乏流行音乐及娱乐性而遭冷落。音乐课在人们印象中是很受学生们喜爱的科目,而我们所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在当今音乐课堂上基本不存在。音乐课面临着因缺乏流行音乐及娱乐性而遭冷落的状况。
2、教材内容陈旧老套,学生兴趣不高。我常常在课间听到一些学生唱着周杰伦、李宇春等歌手的歌曲,有的学生还是他们的忠实粉丝。看得出学生们对流行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也说明我们的音乐课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还得由课本延伸出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流行音乐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
3、《同一首歌》、《幸福快车》等格调高雅的流行歌曲被选进学生音乐教材。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材也与时俱进,收录了一大批格调高雅的流行歌曲,如《同一首歌》、《幸福快车》等,这些歌曲的收录,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流行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势在必行
1、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必要性。传统的小学高年级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主,大多数以艺术歌曲为主,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流行音乐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唱出了学生的心声,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适应学生的需求,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给我们音乐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是十分必要的。
2、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可行性。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生活,深受学生的喜爱。如《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歌曲,能够让学生们从音乐中对生活充满希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对人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为祖国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远大抱负。再如《不想长大》、《挥着翅膀的女孩》等歌曲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因此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三、流行音乐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上的实施
1、明辨美丑,理智的看待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的覆盖面是非常广的,有的学生甚至到了狂热的程度,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他们赶时髦,盲目崇拜。
因此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任务就是怎样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资源,帮助学生理智地认识流行歌曲、欣赏流行歌曲,把一些适合中小学生的艺术作品运用到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同时让学生们明辨美丑,理智地看待流行音乐。
2、丰富教学形式,合理使用流行音乐。
(1)加强选材对比。
(2)注重引导欣赏。
(3)强化音乐评论。
3、有机地将流行音乐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
(1)教学内容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发展水平,要有正确的引导性。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育的时期,开始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遵循学生这样的心理特征和认识发展水平,我们在歌曲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引导性,不能什么流行歌曲都带入课堂,要选择那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歌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2)流行音乐要适合学生的演唱及演奏能力。我们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一些流行歌曲,但是也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演唱及演奏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流行音乐的辅助作用,来推进学生的实践音乐能力。譬如在上竖笛课的时候可以选择《荷塘月色》、《龙的传人》等给学生练习。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非常有兴趣,临下课的时候都很有感觉地吹奏起来。这样我们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达到了我们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简直是一举两得。
(3)流行音乐要有艺术性和教育意义。前段时间,台湾地区的人气歌手周杰伦创作的《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这个事件被社会炒得沸沸扬扬。我认为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吸纳一些健康向上的通俗音乐,并且结合我们的教材,把音乐多方面的美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爱上音乐课,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关键词: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模式;趣味学习
一、六年级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阐述
随着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规划方案,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之前的要求教会学生能够有基本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学定教”,进行个性化教学。小学六年级正处在一个小升初的重要阶段,在完成了小学前五年语文学习积累之后,应该在六年级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会和理解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就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建不同的语文教学情境模式。例如,角色扮演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构建,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六年级的学生课堂精力不容易集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且吸引学生,同时也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于语文教师的认知度,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寓教于乐,在比较欢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任务。
二、六年级语文情境模式教学的几种尝试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作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得出,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十分重要,选择了正确的语文教学方式,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方式还很落后。课堂上,教师为了能够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六年级学生年龄毕竟尚小,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师应该深刻反思,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而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总结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教学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仍然是感性大于理性,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知识重点和难点,应该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解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抛开书本上繁杂的知识,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一些贴近生活的短文,然后拿出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来进行举例,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同,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例子进行积极踊跃的发言,这样课堂的氛围会被充分调动,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教师所要传授的重点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2.音乐情境教学
音乐是一种语言与韵律融合的艺术,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样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更加倾向于在内容方面融入音乐的教学因素,这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进行“爱国”方面的文章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些著名的爱国音乐,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强调“激昂、爱国、热血”的情感,营造“爱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年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环境中,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学生在氛围的感染下就会自主地进行课堂内容方面的探究,达到了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另外,可以播放音乐,要求学生多朗读这些文章,在音乐的烘托下让学生去感受先烈们一生戎马、为国家的和平荣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荣事迹,提高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3.角色扮演情境教学
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准备,让学生能够扮演情境里的角色,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印象最深刻,最具有冲击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全方位地让学生去感悟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深受小学语文教师的喜爱。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如果在课堂上进行,往往更加倾向于游戏性质,这样课堂教学模式耳目一新,会让学生认为更加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课堂的氛围。以六年级课文《景阳冈打虎》为例,教师可以经过准备,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武松打虎”的短剧的角色表演,让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教师需要制订好评估打分标准,从剧本的编排、即兴表演、角色把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排出名次。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小组内的团队配合,又激发了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还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模式对于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巨大,应该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学习和领会情境教学模式的精髓之后,早日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法
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国内首次提出情境教育理论的专家是李吉林,她的情境教育体现了她对教与学的透彻理解,她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上突出“情境”的概念,反映了她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教育环境。情境教学在小学的应用比较普遍,尤其是小学英语课堂,英语是一门语言学,而语言是依存于现实应用而存在的,所以英语教学离不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教学环境,本研究主要关注于学生对这几种情境教学形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抽取吉林省某两所小学137名小学生作为被试,删除无效问卷16份,最后剩余有效问卷121份。被试的主要特征为男生62人,占总人数的50.8%,女生59人,占总人数的48.4%;三年级学生35人,占总人数的28.7%,四年级学生31人,占总人数的25.4%,五年级学生32人,占总人数的26.2%,六年级学生23人,占总人数的18.9%;农村小学生47人,占总人数的38.5%,城市学生74人,占总人数的60.7%。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使用自编问卷,正式量表由八道题目组成,包括利用图片展示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利用语言语调展示情境,利用音乐歌谣展示情境,利用游戏表演展示情境五个维度。问卷采用四点连续计分法。经分析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34,正式问卷的题项请相关教育学教授评测,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及内容效度指标。问卷利用SPSS17.0进行分析统计。
二、结果
1.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使用的总体情况。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在利用图片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30,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06,利用语言语调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44,利用音乐歌谣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26,利用游戏表演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91,可以看出几个维度得分的高低依次是:利用游戏>利用语言语调>利用图片>利用歌谣>利用多媒体。
2.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使用情况的性别差异比较分析。男生在利用图片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42,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02,利用语言语调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54,利用音乐歌谣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44,利用游戏表演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02;女生在利用图片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17,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10,利用语言语调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34,利用音乐歌谣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08,利用游戏表演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2.80。其中男生在游戏表演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358,P=0.020)。而在其他维度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
3.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使用情况的城乡差异比较分析。农村小学生在利用图片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34,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83,利用语言语调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49,利用音乐歌谣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26,利用游戏表演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05;城市小学生在利用图片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27,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20,利用语言语调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41,利用音乐歌谣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3.27,利用游戏表演展示情境的平均分为2.82。其中在利用多媒体维度上,城市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的得分(T=-2.560,P=0.012),在利用游戏表演维度上农村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得分(T=2.314,P=0.022)。
4.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使用情况的年级差异比较分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在利用图片展示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利用语言语调展示情境,利用音乐歌谣展示情境,利用游戏表演展示情境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经事后比较发现,在利用图片简笔画维度上的得分三年级大于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四年级得分大于五年级,五年级得分大于六年级;在利用多媒体维度上四年级的得分大于三年级的得分,五年级的得分大于三年级,六年级大于三年级的得分;在利用语言语调维度上三年级的得分大于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四年级大于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得分,五年级大于六年级的得分;在利用音乐歌谣维度上三年级大于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得分,四年级大于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得分,五年级大于六年级的得分;在游戏表演维度上三年级大于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得分。
三、分析与讨论
1.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使用的现状分析。本研究显示,利用游戏、表演形式的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得比较好,同时也较受学生的欢迎。语言语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较好,语言语调教学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些鼓励。小学生一般比较活泼好动,所以游戏表演形式的情境教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生在游戏表演中可以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这样也可以促进他们培养自信等心理品质。
2.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使用情况的性别差异。研究显示,男生在游戏表演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男生平时要比女生活泼爱动,所以男学生比较喜欢游戏表演形式的情境教学。这也说明可能教师在设计游戏情境时有过多适合男生的角色,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赋予了很多角色,例如大力士、国王等,而女性则角色概念较少,只是与家庭有关,所以造成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可能陷入了这种性别角色偏差,导致男生比较积极地参加游戏活动。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应该多为女生考虑。
3.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使用情况的城乡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利用多媒体维度上,城市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的得分,在利用游戏表演维度上农村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得分。这个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城市与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小学可能无法提供效果比较好的网络及多媒体设备,但是这也造成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游戏角色扮演上,所以导致了这种显著差异。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改善教学设施。城市小学应该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应该将注意力多放在学生喜欢的游戏表演情境教学形式上。
4.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使用情况的年级差异。本研究显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在利用图片展示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利用语言语调展示情境,利用音乐歌谣展示情境,利用游戏表演展示情境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综合分析事后比较结果,低年级学生在应用情境教学的效果要比高年级效果好,其中四五年级应用情境教学的效果最佳。这可能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英语,他们不能很好地应用英语,所以导致三年级效果不是最佳的,而四五年级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英语单词及句型,这样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可以更好地和老师、同学互动。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避免使用较复杂的口语,多使用肢体语言与学生沟通。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李吉林,田本娜.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刘颜歌.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04).
一、引导理解歌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品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具有极大的号召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热爱祖国要从热爱家乡做起。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而在凤凰国标教材中就安排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如《祖国,祖国我爱你》(三年级上册)、《小春笋》(三年级下册)、《我们的田野》(四年级上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四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年级上册)、《草原赞歌》(五年级下册)等。
例如《我们的田野》(四年级上册),不仅旋律优美、抒情,而且歌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祖国美丽壮观的山野田园风光。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在歌曲动人的旋律中认识理解:这首歌的歌词描写了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和浅蓝色的群山,描写了金色的鲤鱼、飞翔的雄鹰和轰响的森林,还描写了在森林里、群山中辛勤劳作的人们。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作者对祖国山河和劳动人民的深情和热爱。通过这一引导,同学们从歌词生动形象的描述中深深体会到祖国山河的美丽可爱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笔者进而引导他们把由此产生的爱国之情变成学习的动力和歌唱的激情。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真可谓是相得益彰。
二、演绎动人旋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珍惜友谊、友爱互助的品质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中小学生守则》也要求学生“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凤凰国标教材中《我们一起来唱歌》(一年级上册)、《一对好朋友》(二年级上册)、《快乐阳光》(四年级下册)、《军民团结一家亲》(五年级上册)、《手拉手,地球村》(六年级上册)、《歌声与微笑》(六年级下册)这些内容。
例如《歌声与微笑》(六年级下册)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大众喜爱的青少年歌曲。它的两个部分都运用了复乐段结构,形成并置式对比。高音区节奏重复,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种动力感,颇具号召性,表达了青少年朋友珍惜友谊的情感。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导入谈话,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重要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两层含义:一是歌声和微笑是友谊的桥梁,二是友谊的鲜花遍地开放。考虑到这首歌传唱广泛,大多数学生都已学会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便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直接跟着录音机唱,使其感受歌曲动人的旋律——重点感受这首歌所特有的富有动力感和号召力的高音区的节奏重复。歌词与乐曲的相互交融,相互衬托,使他们在演唱中充满激情,从而通过自己的歌声增进感情、传播友谊。
三、营造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品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凤凰国标教材的编排可谓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热爱生活的如《生日快乐》(二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五年级下册)、《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六年级下册)等,热爱劳动的如《劳动最光荣》(一年级下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年级下册)等,热爱学习的如《上学歌》(一年级上册)、《雨中》(四年级下册)、《第一天去上学》(六年级下册)等。我们要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生活是多么美好,劳动是多么光荣、学习是多么重要,从而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
例如《生日快乐》(二年级上册)就是一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歌曲。它由四个短小的乐句构成,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对“寿星”的真诚、美好的祝福。为了营造氛围,引领学生感受生日的气氛,使他们尽情地投入学习,笔者刻意把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在一位同学生日这天。课前,笔者引导学生对教室环境进行了布置,努力营造出一种生日聚会的气氛——这其实也是在营造教学氛围。这样,在生日聚会的热烈气氛中,在对过生日的小朋友的真诚祝福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深刻地领会歌曲的含义,更懂得了童年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也不仅限于上述几种。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科学确定方法,因地因班制宜,灵活施教,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各个出版社纷纷编辑出版了新课标音乐教材,声乐作品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在教材中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呈现方式,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都体现着新时期的特点及对音乐学科的人文关注。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教学阶段,也是音乐教学起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一生的音乐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声乐作品不同方式、层次展现的研究更是十分必要的。在众多版本的音乐教材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版本,本文将对比分析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对声乐作品教学的展示,来展现两种教材对音乐课程标准及音乐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教材编写方式。
一、人教版与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声乐作品总体比较
1、教材中声乐作品比例与曲目分析
人教版和人音版的小学音乐课标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进行编写的,这一编写方式决定了声乐作品的选择要符合教材确立的人文主题。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一、二年级每册包含6个单元,三、四、五年级每册包含8个单元,六年级每册包含6个单元;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一、二年级每册包含10个单元,三年级每册包含9个单元,四、五年级每册包含8个单元,六年级每册包含6个单元。从单元的设置上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将六个年级分成了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作为一个学段;三、四、五作为一个学段;六年级单独作为一个学段。人音版教材将六个年级分成四个学段:一、二年级作为一个学段;三年级作为一个学段;四、五年级作为一个学段;六年级作为一个学段。
不同的单元数目影响到两个版本教材对声乐作品总数和内容的选择,在两个版本教材中,声乐作品选用的统计如下:
人教版一年级声乐作品共42首,占一年级所选曲目的79%;二年级声乐作品为45首,占二年级所选曲目的73%;三年级声乐作品为43首,占三年级所选曲目的71%;四年级声乐作品为33首,占四年级所选曲目的62%;五年级声乐作品为30首,占五年级所选曲目的66%;六年级声乐作品为36首,占六年级所选曲目的70%。
人音版一年级声乐作品共52首,占一年级所选曲目的66%;二年级声乐作品为55首,占二年级所选曲目的69%;三年级声乐作品为56首,占三年级所选曲目的73%;四年级声乐作品为49首,占四年级所选曲目的72%;五年级声乐作品为52首,占五年级所选曲目的76%;六年级声乐作品为32首,占六年级所选曲目的72%。
两个版本教材六个年级声乐作品的统计数字说明声乐作品在两个版本教材中都占有着超过60%的比例,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
2、教材中声乐作品题材与体裁比较分析
除部分曲目相同外,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选用的声乐作品在题材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共性,相同的题材包括:友谊、游戏、爱祖国、爱家乡、动物、植物、劳动、节日、乐器及与音乐相关内容、自然界、儿童生活(童趣、童年、梦想等)、人物、童话、动画、亲情、思想教育(礼貌、尊师、和平、环保)、革命歌曲、群众歌曲、军队军人。不同的题材包括:人音版教材将时间作为一个题材进行表现,作品为《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人教版教材将奥运作为一个题材进行表现,作品为《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手拉手》《巴塞罗那》,还有一部分作品表现了一些具体的事物,如作品《北京的桥》《桥》《少林少林》《中国功夫》等。
在体裁上,人教版和人音版选用的声乐作品主要包括原创作品、民歌、童谣、儿歌、歌剧、音乐剧、舞剧、戏曲、古曲几类,在不同年级侧重点有所不同,笔者将童谣、儿歌归入民歌类别,将两个版本教材不同年级的声乐作品进行了体裁数量统计。
通过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人教版和人音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对不同体裁声乐作品的选择各有千秋,人教版涉及的种类更多一些,舞剧、音乐剧、古曲作品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并没有选用。
3、教材中声乐作品演唱形式及合唱作品比较
在声乐作品教学中,声乐的不同演唱形式是一个教学重点,通过教材体现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声音组合方式是培养学生体会音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进行声部配合及和声感觉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选用的声乐作品涉及到了基本的声乐演唱形式,在不同年级以相应的作品进行展示,以唱歌和欣赏两种方式进行表现,从独唱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多声部声乐作品及声乐演唱的各种形式。
在两个版本教材声乐作品的唱歌教学中,独唱都是唱歌教学的主体。此外,二、三声部合唱教学也是教学重点,用以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人音版教材中没有涉及三声部合唱教学,主要以二声部为主;人教版教材对轮唱作品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两个版本涉及的演唱形式大体相同,以独唱、领唱加合唱、领唱加齐唱、二重唱、无伴奏合唱为主,人教版教材又选取了男声四重唱作品作为欣赏曲目;人音版教材选取了合唱与乐队作品作为欣赏曲目。
对合唱作品的选择,两个版本教材各有侧重,引入的年级也各不相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没有选用合唱作品;人音版教材则从一年级起就选用了部分合唱作品进行欣赏。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进行多声部唱歌教学;人音版教材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以轮唱作品导入合唱教学。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两个版本教材中,声乐作品都占据了最大的比重,以唱歌和欣赏两种方式进行呈现。在声乐作品的曲目选择、题材体裁及对演唱形式的教学中具有共性,又各有侧重。
二、人教版与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中声乐作品唱歌教学展示的比较
在音乐教材中,声乐作品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将声乐作品涉及到的音乐的表现要素、作品背景等音乐知识进行展示,来完成声乐作品教学的不同要求。
唱歌作为音乐教学中实践性极强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中对唱歌教学的要求可以归结为音色、节奏、音高、力度、速度、演唱姿势及方法、识别伴奏能力等几个方面,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这些方面都予以了展示,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各自特色。
1、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节奏的展示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骼,更是唱歌教学的基础内容,只有准确地掌握节奏,才能够将歌曲的本来面貌展示出来。小学阶段是节奏教学的重要阶段,将完成大多数节奏型的学习任务。在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对节奏教学进行着不同方式的诠释。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节奏的呈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用不同的动物叫声代表不同节奏进行节奏教学,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26:
这种设计方式,将节奏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将节奏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20:
这种设计方式,将节奏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注重了节奏教学的可操作性,通过具体实践掌握节奏。
(3)将节奏教学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P30: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以节奏教学为主体,通过语言、乐器不同节奏的配合巩固对x学生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节奏的呈现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用跑、走等肢体动作与节奏教学相结合。
这种设计方式是用肢体动作的律动和节奏相结合,通过肢体动作的韵律感受节奏的律动。
(2)用读歌词的方式表现节奏教学。
用一个格子表现一个小节,将小节内的歌词列在格子里,通过读歌词表现节奏的变化,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节奏教学方式。
(3)将读歌词与器乐教学相结合。
用读歌词和器乐配伴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节奏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点和配合度,加深对节奏的感性认识。
(4)通过在唱歌教学中寻找固定节奏型的方式对节奏教学进行表现。
2、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音高的展示
音高是唱歌教学的根本,熟悉音高、唱准音高才能进行歌唱。音高教学同样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六年的学习应该对音高有准确地感知,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音高的呈现方式有:
(1)用插图表现音的走向,进行音高感性教学的呈现,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11:
(2)将音高教学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24:
(3)将音高教学与音乐游戏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P13:
(4)将音乐教学与创编活动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5: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音高的呈现方式有:
(1)用插图表现音的走向,进行音高的感性教学。
(2)在音符的符头中标记音高,将识谱与音高教学相结合,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P8:
(3)将音高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4)将音高教学与创编活动相结合,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13:用“mi,sol,la”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找出歌谱中的d0音,涂上红色,mi音,s01音涂上蓝色,并跟琴唱准这三个音。
(5)用手势表现音的高低。
虽然人教版和人音版两种教材在音高教学中的表现方法有各自特点,总体的目的都是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让学生对音高有感性认识,利用不同的活动、游戏使用音高、熟悉音高,为唱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力度的展示
力度是音乐的表现要素之一,对力度的感知及对力度表现内容的了解,是唱歌教学的一个重点。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力度的呈现方式有:
(1)唱歌教学中,用动作表现不同的力度,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9:
(2)对歌曲中具有明确力度对比的片段进行强调,并结合游戏加强对力度的认识,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P20:
(3)结合歌曲,为旋律设计力度变化,用活动的形式对力度进行应用,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13: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力度的呈现方式有:
(1)对歌曲中具有明确力度对比的片段进行强调,通过演唱歌曲了解力度的定义,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40:
(2)配合唱歌教学,用图形表现力度的变化,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44:
(3)学习歌曲后,为歌曲标记力度记号,加强对力度作用的认识,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P26习题为:唱会歌曲后,试用力度记号来标记,以表达欢乐地童心。
4、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发声方法的展示
发声练习是培养良好音色来进行歌唱的主要环节,以往的音乐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会设计单独的发声练习对声音进行训练。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尽量避免枯燥的基础练习,从学生的兴趣人手进行教材编写,这给发声练习的编写带来很大难度,很多教材中不再编写独立的发声练习,人音版教材中就没再设计独立的发声练习。在人教版教材中对发声练习进行了巧妙地设计,体现出编写者对声乐教学基础训练的重视,也体现出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在人教版教材中,将发声练习冠以新的方式,融入了教材中所学歌曲的内容,用灵活的形式进行了展现,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练习《阿爸回来了》。
此处,编者结合本单元学习的歌曲《小螺号》的内容,设计了表现海风、海浪、螺号、渔歌的发声练习,非常鲜活、形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双基教学的目的。但比较可惜,这种设计方式也并未能在人教版教材中得以延续,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用多样化的理念对发声练习进行设计的难度和必要性。
5、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展示
有关唱歌教学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唱歌的正确姿势、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等,是对声乐教学的理论基础的简单介绍。在这方面,人教社小学教材中没有用特别的方式对唱歌的姿势及人声的分类进行表现,有所欠缺。但对部分演唱形式用结合唱歌教学、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的方式予以了表现,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13对唱歌作品的要求为:请你设计领唱、齐唱。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唱歌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呈现主要用讲解和图片的方式来进行展示,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37:
三、人教版与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展示的比较
欣赏教学在课程标准中是属于感受与鉴赏的部分。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对于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课程标准中对感受与鉴赏的论述是从四个方面展开的,主要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流派与风格,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也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1、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展示
在小学阶段声乐作品欣赏的教学中,针对音乐表现要素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能听辨童声、不同形式的女声和男声;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这些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呈现。
(1)听辨童声、不同形式的女声和男声。
这一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来完成的,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在整套教材中对演唱形式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本篇文章已在第一点的整体分析部分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论述。
(2)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
人教版教材对这项内容的展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用歌表演的方式结合唱歌教学,完成体态与音乐律动的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15页《彝家娃娃真幸福》就是一首歌表演作品。
②用欣赏音乐、随音乐做律动的方式引导体态教学,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1 7页《健康歌》的教学要求为: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边唱边律动。
③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动作创编表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P20《嘎妞妞》的欣赏教学中提出:用动作表演你想象中的嘎妞妞。
人音版教材对这项内容的展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对欣赏作品中的主题进行哼唱,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P7出示了欣赏曲目《彩桥架到台湾岛》的主题,要求跟随录音一起演唱主题。
②结合欣赏曲目做表演,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2欣赏歌曲《采茶舞曲》中要求:用自己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采茶舞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节拍、音高、速度、强弱都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欣赏教学了解这些基本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熟悉不同节拍的特点,对进一步学习音乐具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教材在声乐作品的欣赏中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展示这些音乐基本要素:
①结合练习,熟悉作品中的节奏型,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7的欣赏教学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X・XX|XX X-|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请你模仿这种节奏,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给同学们听。
②用表格的形式对比总结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
③结合欣赏曲目,对节拍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展示。
人音版教材在声乐作品的欣赏中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展示这些音乐基本要素:
④结合欣赏的作品,用习题的形式比较作品的音乐表现要素。
⑤用画图形谱的方式熟悉所欣赏曲目的主题。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了解音乐作品主题的演变方式、结构的构成方式对整体把握作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欣赏教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小学阶段声乐作品涉及的结构主要以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为主,学习不同段落的划分方式和曲式表达方式,感知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和表现手法是这一阶段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主体。
人教版教材主要采取结合不同的欣赏曲目,用提问的方式对乐曲结构教学进行诠释,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P8欣赏歌曲《爱星满天》的提问为: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比较一下,它与《爱的奉献》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人音版教材的展示方式更多样一些,主要有:
①结合欣赏曲目,提出为作品划分段落的问题,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P19欣赏歌曲《东方明珠》的问题为:根据歌曲《东方明珠》速度和演唱形式的变化,应划分几个段落?你能用动作表示吗?
②用颜色或线条表现段落。
⑧结合听音练习熟悉所欣赏作品的主题。
2、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情绪与情感的展示
正确感知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情感,是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两个版本教材中,这项内容的展示多是以语言提示的方式来完成的。
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20欣赏《月亮月光光》的要求为:静静地欣赏《月亮月光光》,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
人音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5欣赏《我们多么幸福》提问为:歌曲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到兴高采烈?
3、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展示
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包括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及表现特征,区分表演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并能记住部分作品的主题是课标对小学音乐阶段声乐作品欣赏教学提出的标准。
人教版和人音版多是以课后习题方式对欣赏教学进行扩展,来体现作品的体裁教学或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P24欣赏歌曲《嘎达梅林》的习题为:对比欣赏钢琴改编的《嘎达梅林》,说说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时给你带来的感受。
人音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P1 7的习题采用为所欣赏作品选择体裁的方式对音乐体裁进行展示:
4、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展示
中西方音乐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很多具有独特风格或象征时代精神的流派,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了解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修养、扩大学生的艺术视角。
人教版教材对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呈现方式为:
(1)结合欣赏教学,用课后习题的方式提出音乐流派与风格的问题,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P15欣赏《说大话》的习题为:欣赏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与《说大话》后,请谈谈你对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感受。
(2)将同一题材的声乐作品编入教材同一单元内,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风格的多样性,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P8与P9,教材对同是表现奥运题材的《手拉手》和《巴塞罗那》进行了对比欣赏,总结音乐风格的变化。
人音版教材对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呈现方式为用习题的方式结合欣赏曲目,对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定义,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P40:
实际上,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未在小学阶段对音乐流派内容进行具体展示,将相关知识留为初中阶段教学内容。
四、综述
通过对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声乐作品总体情况、声乐作品的唱歌教学及欣赏教学内容的比较和分析,总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中,声乐作品占有较大比重。在内容安排上,人教版教材一、二年级安排的单元数量少于人音版教材,高年级基本相同。这体现了两个版本在低年级编写理念的不同,人教版教材考虑到儿童刚刚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在单元数量上有所控制,曲目数量也比较适应这一学段的教学;人音版教材考虑到学生低年龄段对事物好奇的心理,安排了较多的单元主题,虽内容更鲜活多样,但教学内容过多,不易完成。
2、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在作品题材与体裁选择方面具有着共性,这说明两个版本教材对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相同的认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范畴有整体的共性把握。
3、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对合唱作品的教学有所差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没有加入合唱作品,人音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选取了合唱作品作为欣赏曲目。一年级是学生刚刚接触正规音乐教育的年级,对很多音乐要素还不了解,在一年级进行合唱作品的欣赏未必会有实际意义。
4、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在声乐作品唱歌及欣赏教学的表现方式上各有特色。但从整体上看,都具有唱歌教学的呈现方式更为主动、实践性强的特点,而欣赏教学多从课后练习的方式进行整体呈现,这也反映出欣赏教学在高年级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
一、讲述音乐故事,进行励志教育
《课程标准》规定的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培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方面。在每一位音乐家身上,在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发生过这样那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令人敬佩,或使人叹息,或催人奋进。
在凤凰国标教材中,就安排了一些励志类的音乐故事,如《欢乐属于所有的人》(三年级下册)中以色列著名音乐家帕尔曼虽双腿残疾但身残志坚的故事;《贝多芬的“田园”》(四年级下册)中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忍受着耳聋的痛苦谱写《第六交响曲》的故事;《他的心始终在祖国》(五年级下册)中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不顾病痛和哀怨坚持音乐创作的故事,等等。如果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健全人格,使其受到很好的励志教育。
《贝多芬的“田园”》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忍受着耳聋的巨大痛苦,谱写世界名曲《第六交响曲》的故事,赞扬了他身残志坚的精神。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其中的部分乐章,把学生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笔者不失时机地启发:“贝多芬耳朵已经失聪了,他还能谱写出这么动人的音乐作品。同学们都是身体健全的人,难道不更应该认真学习吗?”话音刚落,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接着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学生们充满稚气的小脸上,从他们热烈的掌声中,笔者感觉到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理解音乐内容,拓展知识视野
音乐内容在音乐美学的领域中是一个复杂的论题。简单地说,音乐内容就是指除了人们所听到的具体乐音之外,还在心理、思维、感情世界中得到的一些领会、领悟和感受。凤凰国标教材选编的一些外国音乐作品独具匠心,各具特色。如日本儿歌《幸福拍手歌》(二年级上册)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时拍手欢笑的情景;印度尼西亚民歌《木瓜恰恰恰》(三年级上册)表现了人们叫卖水果的欢快场面;捷克歌曲《沃尔塔瓦河》(五年级下册)则通过展示捷克沃尔塔瓦河瑰丽庄严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国外孩子的欢乐童年,能领略异域的风俗人情,能欣赏异域美丽的自然风光,知识视野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拓展。
美国著名作曲家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六年级上册)是一支世界名曲。整个曲子旋律优美,曲调凄凉,表现了美国黑人怀念远方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黑奴的同情。在拓展学习中,笔者伺机介绍了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白人殖民者贩卖非洲黑奴到美洲,使他们背井离乡、客死他乡的悲惨历史。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歌曲内容,还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
三、了解音乐文化,培养包容心态
《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情,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凤凰国标音乐教材所选编的外国音乐作品,充分展示了当今世界许多民族和国家丰富而多样的音乐文化。如德国儿童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二年级下册)表现了孩子们携手共舞的友情与欢乐,罗马尼亚歌曲《霍拉舞曲》(四年级上册)表现了罗马尼亚人民开朗乐观、热爱自由的性格,斯洛伐克民歌《跳吧 跳吧》(六年级上册)则表现了劳动人民载歌载舞、庆贺丰收的场景。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认识到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还能形成对优秀外来文化的包容心态。
关键词:人音版 台湾 康轩版 六年级 音乐教材 比较
台湾较早接受了西方音乐的熏陶和洗礼,加上日据时期的影响,因此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背景,其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有所不同,而这必定会体现在教材中,本文选取大陆人音版与台湾康轩版的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自身不足,提取可借鉴之处。
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应运而生,现行的音乐教材就是以这一课程标准为依据来编写的。教材有简谱版和五线谱版,中小学基本使用简谱版,因此选其进行比较。
台湾的《艺术与人文》也是新鲜产物。2001年课程纲要实施,将原来零散的科目分为七大教学领域,以人、自然、社会、文化为主题,将音乐与视觉、表演艺术融合而成的领域,就是“艺术与人文”。于是,音乐与美劳、表演合为一本,试图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学习、理解和表现艺术。
一、教材结构比较
(一)人音版结构
教材分为四部分,依次是目录、具体内容、音乐宫和音乐瞬间。本册共六课,每课有三或四个模块,即聆听、表演、演奏及编创与活动,每一模块的内容都围绕各单元主题。“聆听”是音乐欣赏,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的美和内涵,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所选曲目一般是典型作品。“表演”是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所选歌曲多为简单易学的作品。“编创与活动”包括针对作品的讨论和思考,以及相关演唱、舞蹈等各种形式的练习和创作,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创造。音乐宫则是由学生对演唱、理论知识等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测试。
(二)康轩版结构
教材分八个部分,分别是编者的话、给小朋友的话、目录、单元内容、齐声欢唱、笛声飞扬、课本图片来源表和我的学习天地。教材共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用几句描述主题的话,配上画作或图片进行导入,单元内包含了音乐、美劳和表演部分,每个单元的音乐部分基本包含乐理、演唱、欣赏、演奏和创作。教材使用五线谱,在每首歌曲之前都有大致介绍,且每首歌都包含新知识点,并有巩固练习。齐声欢唱和笛声飞扬是补充歌曲和直笛曲的集合。“我的学习天地”中有接唱游戏、乐理加油站等,每一板块都有标注配合对应的单元进行练习。
(三)结构比较
首先,康轩版多了编者的话、给小朋友的话以及补充的歌曲、直笛曲和课本图片来源表。这些看起来可有可无,却体现编者的严谨。其次,两者虽都将教学内容按主题划分单元,但康轩版在每个单元的开头增加了导入语和图片,学生能借此快速抓住单元核心。再次,康轩版的每首作品前,有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语言对歌曲进行解析。人音版也有类似内容,但仅是知识点普及,语言生硬。
二、教材内容比较
(一)作品种类比较
人音版选用21首声乐曲,其中中国民族歌曲10首,外国歌曲4首;康轩版共有35首声乐曲,其中本岛民族歌曲9首,外国歌曲15首。可见,人音版采用的中国民族音乐较多,康轩版则高比例选用了外国歌曲。在世界各地交流频繁的时代,学习、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是重要的,但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更是一项艰巨任务,如何权衡,还需编者细细考究。另外,两版教材都无戏曲内容,如何加强戏曲艺术教育,也是须重视的问题。
(二)教学模块比较
人音版中音乐欣赏占62%,歌唱占34%,演奏仅占4%。康轩版未将欣赏和歌唱曲目进行区分,所给曲谱基本是完整的,加上视唱内容和补充歌曲,师生可按实际情况调整。康轩版每个单元都有一两首直笛吹奏曲,还有直笛习奏补充曲。显然,人音版中演奏模块过少。学生的兴趣不一,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教材应为不同能力和喜好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为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人音版的创作模块体现在“编创与活动”中,有曲调、舞蹈等创作。康轩版的音乐创作也穿插在教学中,内容大同小异,但《艺术与人文》本身包含了与音乐相联系的戏剧和舞蹈内容。在编者的努力下,三门艺术繁而不乱,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独立,若各科教师积极交流,做好学科间的引导,定能提高课程统整性。
(三)知识点比较
广度上看,两版教材选曲广泛。按类型分,有民歌、艺术歌曲、流行歌曲等;按作品时间,有传统的、近代的等;按主题分,有唱祖国、赞家乡等,每首都包含拓展知识。难度上看,同是六年级教材,康轩版难度比人音版大。人音版知识点仅停留在概念阐述,涉及的乐理知识也只是简单的节奏、音高等。康轩版则有首调和固定调唱名转换、MIDI音乐制作等。当然,并不是难的就是好的,两地实际情况不同,需因地制宜。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兴趣;趣味
爱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音乐但是讨厌上音乐课。谈起音乐课,学生们大多是一副也就是那么回事的表情。难懂的乐曲、枯燥乏味的乐理,让人倒尽胃口,音乐课逐渐成为放松、休息的天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一、失衡的农村音乐教育
敬仲镇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95%的家长属于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音乐方面的知识更是欠缺。相比起城区学校学生人人都会一种乐器,每周去兴趣班参加辅导的现状,农村孩子在音乐素养上是无法匹及的。
(一)教师层面
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科研意识淡薄,一部分专业的音乐教师因为教学环境、所受待遇等问题,根本无法钻心从事音乐一线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平衡音乐教师的“低贱”身份,15%的专业音乐教师改行教授了其他学科,音乐教师科研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枯燥、单调
我们在调查时听到很多这样的声音:课堂上老师讲的乐理知识太深奥了,实际生活很少运用这么专业的知识;而教师把音乐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严格遵守教科书不敢越雷池一步,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理会身边的音乐生活,一味地讲课本,这种“唯教材而教材”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了封闭、狭隘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法深奥、单一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音乐课堂仍然存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式的教学,“每堂音乐课都是先发声练习、打节奏、唱音符、读歌词、最后填歌词。这种老套的方法我们体验了四年,真是太腻烦了!”显然,学生们对这种传承式的音乐教学,尤其是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厌烦情绪。
(二)学生自身
(1)学生喜爱音乐但感知能力低下
很多学生虽然喜爱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以我校六年级为例,我校六年级级部共7个教学班,301名学生。7个平行班基本乐理知识没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把他们全认出,最好的班级经过集体的努力,零星认识几个。学生准备才艺,除了听到几乎毫无演唱技能的歌声外,很少听到乐器声(只见到了几根可怜的竖笛),更没有看到翩翩的舞姿。正是这种对音乐的价值实际感受的缺乏,对音乐愉快情感的体验,对音乐兴趣和特长的缺失,使学生忽略音乐课的重要性。
(2)受现代媒体的影响,喜欢流行音乐
随着音乐商业化的发展,这种多元的音乐环境正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感染、冲击着人们。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我们老师对流行歌曲进课堂更多的时候采取了“拒之门外”的做法,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二、蓬勃的国内外趣味音乐研究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音乐教育发展的要求,一些音乐教育家和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和创造了许多教学方法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启迪、震撼的农村趣味音乐课堂
趣味音乐课堂首先通过音乐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审美要素,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进而使其产生审美渴望;然后通过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方法等综合的审美要素,使学生处于音乐审美感知的状态中;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音乐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
(1)启迪――趣味教学模式在器乐教学中的运用
民间乐器是我国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打击乐器的表现力又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每一件都独具特色。首先,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掌握知识,在探究音乐时欣赏音乐,在创造音乐时听辨音乐。学习探索民族打击乐器的分类,尝试用同一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演奏;参与打击乐合奏曲的编创活动;从情感上对民族打击乐器产生兴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其次,在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音乐时,突出学生的听,加上适当的讲解,使得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课例2:《光明行》
年级:八年级
本节课教师用不同的方式导入,用刚上映不久的《新少林寺》导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二胡离他们并不遥远,拉近孩子们和二胡的距离。并通过赵本山的名人效应让同学们认可二胡并且对不同风格乐曲的听赏及流行元素的加入,让学生自愿学胡,最终达到学习《光明行》这一教学目标。
(2)震撼――趣味教学模式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吴斌教授在名师大讲堂中说过,音乐最主要的是记住主题、记住旋律,其次听出主题的变化,听出音乐结构的重复,听出使用的新的音乐材料。让学生明白音乐什么地方变化了,守住音乐风格的特点,最后才是曲式、作品背景。
课例3:《伏尔塔瓦河》
年级:六年级
一、让信任在第一节音乐课中孕育
良好的开端,可以成功打开一扇清新迷人的窗口。音乐教师任教班级多,影响面广,一旦在学生心中留下不良形象,连补救都困难。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说:“如果教师没有威信,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更何况本人多年连任六年级,每年接手的都是素不相识的新班级,因而在第一节课赢得学生的信任尤其重要。每次接手到新班级时,一切都是那么的拘谨别扭,和学生之间没有自己亲自从低年级带上来的那种默契和熟悉。面对陌生的脸庞,我从好学生闪着光芒的眼神中读懂了他们对新任音乐老师的期待;从调皮的孩子随意的高谈阔论声中,我明白这是他们对新音乐老师的试探和考验…… 这一切都迫使我对第一堂音乐课有了新的冷静的思考。所以在我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我会先“丢开”教材内容,作简单自我介绍后,接着说:“初次见面,为了表达我对大家的喜欢,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这时候,学生定会特别兴奋,就这样,在教师精彩的节目中拉开愉快的帷幕。几年来,我为学生展示过歌、舞、钢琴、手风琴演奏等,虽然专业技能一般, 却足以让学生热情高涨。节目结束,教师一定要记得风度翩翩地鞠躬道谢,这样可以很好地为自己提升信任指数,然后及时邀请有特长的同学进行节目回赠,欢迎新老师的到来。这时学生已抛开羞涩和顾虑,会厚道地送出他们最优秀的节目…… 这样,不仅营造出课堂融洽的气氛,而且及时捕捉到了学生音乐特长资源的信息。当然,也会碰到音乐能力相对较弱的班级,不妨可以采取齐唱一首歌表达心意。接着,我会神秘地出示一些让他们开眼界的法宝吸引眼球,让他们知道音乐老师不仅多才多艺,而且还是个收藏家呢!如当我出示30年来的春晚光盘时,学生都惊呆了,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见识见识最早的春晚是怎样的,在学生的期盼声中,我们欣赏着、评价着、比较着…… 这样的第一节音乐课,学生还不“亲其师,信其道”吗?
二、让兴趣在优化的教学策略中萌芽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追求站在流行的前沿,对自己认为时髦和前卫的东西非常感兴趣,而使音乐课本的教学内容显得那么苍白、孱弱。教师只有不断开拓视野,选择学生认知度高的有时代感的优秀教材,并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才能使之产生强烈而浓郁的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产生最直接的兴趣。例如:在学唱人音版12册第2课《邮递马车》这一歌时,为了拉近学生与教材歌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教材歌曲的兴趣,笔者试图从各个年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曲入手寻找共鸣: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周杰伦《稻香》开场;视听上世纪90年代费翔的《故乡的云》、80年代田震的《我热恋故乡》经典流行歌曲片段为铺垫;过渡到70年代日本歌手中岛美雪演唱的《邮递马车》,并结合中文演唱版、童声合唱版的对比欣赏。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学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去了解歌曲的背景,感知上世纪70年代的知识青年的生活,理解歌曲传入我国并迅速流传开来的原因等,从而得心应手地去解决歌曲中改变正常重音节拍的难点,也水到渠成地实现体验歌曲的意境、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的教学目标。
三、让自信在实践活动中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自我胜任感,这种需要的满足与实现,就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实现更高的目标。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争取更大成功的愿望。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不安定的年龄阶段,开始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经常在人前流露出不安的情绪。所以,音乐课堂上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留足时间给学生自由表现,更大程度地去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平时课堂上的“敷衍了事”和“漠然”的现象。
1.在“快乐五分钟”中展示自我
在每堂课前为学生腾出约五分钟左右时间,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新天地,学生把准备好的节目在上课时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节目形式不限,歌、舞、器乐、音乐故事、音乐小品、音乐赏析等,对乐于参与表现的同学给予艺术星奖励。教师努力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在学生成功时为之喝彩,迷茫时指点迷津。六年级的学生一方面由于学习紧张,鲜有时间充分准备节目;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正热衷于流行歌曲,因此在“快乐五分钟”栏目中,学生更多选择的是流行歌曲演唱或赏析,这时,教师最明智的做法是欣赏、评价、疏导。例如,当学生唱某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时,我这样对学生说:“你的歌声有特色!可惜不能获大奖。”学生惊讶,我接着说:“凡是正规的少儿歌手大赛第一条规则就是:歌曲内容健康向上。我们现在把XX同学唱的歌曲的歌词集体朗诵一下,你觉得符合参赛要求吗?评委会打高分吗?既然如此,像我们XX同学既有素质,歌声又美,居然唱这么庸俗的歌,岂不可惜?”尔后,再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审美常识,如怎样鉴赏歌曲、歌词、歌唱等,指导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分类。学生很聪明的,以后课堂上出现的流行歌曲就会“清新健康,不拘一格”。
2.在“快乐音乐会”中发展自我
可以说,快乐五分钟为期末举办快乐音乐会开辟了捷径,活跃在快乐五分钟栏目的同学往往都是班级的音乐骨干,有了这些同学自信表现的榜样,感染了更多学生的参与,来共同体验快乐。在音乐会这个舞台上,既施展了才艺、张扬了个性,又陶冶了情操。学期末举办的快乐音乐会上,要求人人自信地登台展示自己的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选内容、自选表演形式,只要用心准备的,任何体裁都可以。音乐会演出前需要充分地准备,可民主选举产生总策划、主持人、组委会、评委,要求分工合作;演出时,评委根据每个节目的不同特色评出最佳人气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技能奖等不同奖项,并接受主持人和嘉宾的采访以及对节目的点评;演出后,演员要发表获奖感言……这不仅是一种成果的展示,也是对他们组织、协作能力的一项重大考验,更是在这个平台上满足了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自信和愉悦。
四、让审美在拓展延伸中提升
一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教师通过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留下相关开放性问题,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探索的兴趣从课堂上延伸至课外活动中,这也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在教学人音版11册第2课《草原牧歌》这一课时,笔者选择一曲洋溢着浓浓蒙古韵味的《吉祥三宝》作为导入,学生爱听会唱,而且还适合我们的课堂器乐葫芦丝的教学演奏呢!而后,通过设置吉祥三宝指哪三“宝”的悬疑引起学生的好奇。课堂上,学生在解疑答惑的兴奋中,通过聆听《天堂》《万马奔腾》,认识“长调”“马头琴”二“宝”,随着原生态音乐的不断崛起,我补充欣赏“呼麦”也作为其中一“宝”介绍给了学生;课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探索“马头琴”“呼麦”这个蒙族音乐之“宝”背后凝结的文化渊源。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信息的了解与认同,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