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范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

篇1

1.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器官、大脑等组织细胞在音乐的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促进人的左右脑保持协调,大大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功能。同时,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有效增强了其感知力和创造力。其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除了要教授歌曲的韵律之外,还要讲授歌曲的文化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文化情怀和精神素养。第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音乐的学习通常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这一氛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保持专注和热情,无意间锻炼了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促使学生朝着更加自由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2.1音乐教学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学认识不足,因而均把其设置为与正式考试科目无关的课程,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只是摆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主课程占用,音乐教育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教学实践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说,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但学校并未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音乐教学的投入,日常音乐教学依旧出于突击应付状态,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的凸显。

2.2音乐教学师资不够雄厚

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促使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性人才比较匮乏。虽说不少学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但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其差距较大,在知识面以及教学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拓宽和加强。

2.3音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又要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此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极其重要。合理且有效的音乐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然而,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和单一,对于音乐的学习主要停留在教唱层面,难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3.1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开始着手,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和课程的认知。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于有效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中小学地区,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音乐教育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和设备短缺等问题,在保证学校基本教学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采购相应的教学设备。与此同时,要确保音乐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的待遇处于同等地位,不断完善其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3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篇2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201-02

音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孟子曰“人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我国现代著名音乐家青主认为音乐是“上界得语言”强调了音乐艺术的精神性。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农村音乐教育的步伐艰难,音乐教育收效甚微,我们必须要认清时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学校音乐教育上才能越走越远。

一、信阳地区农村中小音乐教育现状

信阳位于河南南部,宜居宜业。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美誉,在这里中原文化与古楚文化交融而生。这些年来,信阳人民辛勤耕耘、开拓奋进使经济有了飞速的的发展,但是城乡音乐教育方面的差距显得日益严重。农村地区音乐教育得不到相应的重视,音乐课堂形同虚设,师资力量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人们对于音乐教育思想认识模糊等方面的原因都制约着信阳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步伐的前进。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虽然我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却没有实际的措施和计划方案去解决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问题。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政策,导致城乡差距拉大。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国家音乐教育方针无法切实完成。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够。把追求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对于学生音乐方面的培养几乎为零。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形同虚设。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是农村各地区的通病。

(二)师资队伍紧缺

虽然每年都有教师招聘,但来到基层工作的教师寥寥无几。有些教师认为工资太低,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又实在可惜,于是直接采取停薪留职的方式,所以造成了农村教师“在职不在编”的不良现象;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教师未到法定退休年龄,就提前退休,这些都是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教师紧缺的原因。因此,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教师音乐专业素质低下

为了解决农村音乐教师师资缺乏的问题,有关部门敷衍了事,“赶鸭子上架”,让其他任课教师担任音乐课程。教师把音乐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有的学校干脆把音乐课当成纯粹的唱歌课,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根本不作任何要求,这些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教学设施是教师顺利而有效开展音乐课程的首要前提。由于种种原因,音乐课程成为了学校课程的附加品,所以基础音乐教学设施建设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信阳绝大数农村地区严重缺乏音乐教学设施,没有琴房,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室,甚至连一件乐器也没有。更有甚者,有些地区因财政原因,校舍简陋,桌椅破烂不堪。

(五)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音乐教育思想认识模糊

音乐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毅力、注意力、想象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艺术。但是农村中小学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敷衍了事,认为教好教坏无所谓;很多家长把孩子学习音乐视为不好好学习的表现;同时,由于音乐课程未被列为考试范围,学好学坏无所谓,所以更多学生把上音乐课当成了一种消遣。

二、信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与策略

从上述情况来看,信阳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那么城市与农村的素质教育成果会相差巨大。因此,改变这种现状刻不容缓,也是一场持久战。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和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和管理

改变信阳地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把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提到议程上来,把眼光放长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力倡导音乐教育新理念。多多关心各地方音乐教育工作,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定期的策划一些相关实践活动,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基层教师基本权益,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拓宽渠道。以此吸引并保障更多的优秀毕业生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愿意参加基层工作;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严惩个别教师“在编不在职”的不良现象;强化教师教育育人的职业道德观念,无私于教育事业。

(三)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教育发展。教育需要投资,硬件设施的完善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需加大对农村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完善音乐教学基础设施,适当添置钢琴、音响、音乐资料等设备。

(四)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质

要把给农村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制定定期培训计划或人才培养工程来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长效机制。农村音乐教师不能妄自菲薄,要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向大众宣传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农村地区群众对音乐教育的不当认识,为信阳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温和的环境。

(五)编写适合农村音乐教育的音乐教材

“信阳民歌,豫风楚韵,集众多优秀文化与一身,是河南民歌以及淮河流域上游广大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阳地区本身就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罗山民歌《采茶调》、商城民歌《游春》、固始民歌《绣家乡》等。面对我国过于西化的音乐教育,可以将国家音乐教育大纲与地方音乐文化来个融合,允许地方撰写音乐教材。这样既方便了音乐教师对于地方文化的理解与交流,而且教起来也相对容易些,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对于自己的家乡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充满对家乡的自豪与认可。

结语:开创创新型音乐课堂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关乎我们学生的道德修养、创新思维和未来国家命运。笔者呼吁:请不要让音乐课在农村地区成为一种浪费或奢侈。着手现在,放眼未来。不断地完善音乐教育体制,完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制度,打造创新型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们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成为美的使者、爱的之音;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情的和弦、心的共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1.

[2]沃尔夫冈.马斯特纳特著余丹红张礼引译.音乐教育学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樊祖荫.音乐与人―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华伦.安德生,伊恩.芬朗,N.C.卡彭特著邹爱民、马东风译.音乐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许春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及破解[J].时代教育,2011.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和“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新课标’背景下高师音乐教材教法类课程优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212);江苏省中小学音乐师资和教学的现状调查(项目编号:201311460013Z);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相互交融,音乐艺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在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的推广、宣讲与实施的不断深化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音乐教师的队伍和基础教育的水平也随之得到不断的扩充与提高。

尽管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江苏省的音乐教学在理念、手段与方法等方面均有了相应的进步与提高,教学活动思路和形式也在日益更新与发展,但与11版课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出的目标、内容与实施建议相比较,依然存在值得研究、探索与发展的空间。在深入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本课题依据《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苏南地区的音乐教学与发展状况,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探索的调查与研究。

调查选择了江苏省苏州地区昆山一所实验学校作为案例,综合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访问、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对江苏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思考,以期促进高校师生对江苏音乐教学状况的全面了解,从而促进对音乐教学实践的进一步研究。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世纪之交秋季开始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整整15个年头了。在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江苏省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以及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国家的层面看,自200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实施两年以后便开始了对课标的修订,经过大面积的教学实验、征求意见和反复修订,2011年4月通过并出版了《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并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课标、研究课标以及围绕实施课标进行的一系列教研活动。2014年,又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研究与讨论,使音乐教学又着手向着全方位培养和提高音乐素养的方面进行。从江苏的层面看,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江苏的音乐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在不断提升与更新,不断碰撞与矫正中思考与前行。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江苏省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凸显,其教学实力和教学水平的地位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整体提升的同时,江苏的音乐教学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现象严重的问题。尽管在江苏音乐琴童随处可见,但多数学生为应付高考或提高成绩不得不终止多年来的音乐学习,有的则从此彻底告别了音乐的学习。有些学生尽管喜欢音乐,但在学校的学习阶段几乎没有机会进行正常的音乐学习;有些城乡结合部或边缘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受过正式或系统的音乐或艺术教育。凡此种种,无不制约和阻碍着音乐教育或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推进与实施。

就昆山的状况来看,随着江苏省和苏州大市的发展,以及昆山地区所处的地域环境,均为其全方位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然而,在昆山的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及城市居住条件日益改善的同时,昆山的常住人口也逐年增加,使得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愈发显得紧张,尤其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数不断增长,大班化教学的现象日趋严重。从各类学校办学规模的数据显示,全市初中和小学平均每班学生的人数分别由40向50人逐步过度,大班化的倾向正在日趋影响着昆山教育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私立的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这些学校不仅在教学设施上配备不健全,更在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上存在较多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音乐师范生通过考编补充到音乐教师的队伍中来,但所补充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难以补充到真正急需专业音乐教师的学校中去,使得专业教师的问题仍然较为明显地影响着此类学校音乐教学的进步与实施。

目前,中小学音乐的明显问题是,优质的和专业的音乐教师和教学资源往往集中在名校和城市中心地区的学校,致使音乐教学的状况在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和对比。尤其在城乡结合部或较为偏远的地区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值得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层的探讨与研究。

二、案例调查与研究

篇4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65-01

虽然国家城镇化的进度在不断加快,在农村的学校也经过了一定的体制改革和合并。不过毕竟农村的基数太大,农村中小学生的数量还是非常庞大的。出于保护如此大规模中小学生在音乐教育上的成果,培养千百万中小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推动中国音乐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的音乐人才等需要,我们将从全局来考虑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音乐教育师资力量情况

师资力量是保证音乐教育成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之中,音乐教育这种素质教育所占的比重一直不大。尤其是我国应试教育的执行,让音乐舞蹈之类的课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排挤。而且,除了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发达或者教育投入力度比较大的农村特定中小学之外,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在中小学校中,经常发生一个音乐老师跨越多个年纪多个班级授课的情况。由于音乐课程课时安排一直都非常少,有的学校一个班级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音乐老师的课程安排非常轻松。即使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年纪,一个学校的音乐课也不算费力。这种情况尤其在一些规模不大,学生较少的学校普遍存在。

2.音乐教育的设备投入情况

音乐教育光靠老师口头叙说是完全不行的,必须要由一定的音乐设备、教学器材来支持。根据调查,在全国范围的农村中小学之中,音乐教室的教学器材少的可怜。最常见的教学器材也就是一些教辅工具和课本,专业的音乐设备很少,而且多为一些简单的造价低廉的设备,比如笛子、口琴、手鼓等。像专业一些的电子琴、风琴、竖琴、钢琴、小号等设备几乎很少出现。

不仅如此,由于中小学生没有基本的乐理知识和乐器操作经验,为了避免乐器损坏,很多学校根本不允许使用这些音乐教学设备,或者严格限制只能由老师进行使用。

3.农村教育观念的现状

现代农村之中,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支持力度有了大幅提高,不过音乐教育还是很少有孩子能够系统地进行学习。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不具有进行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不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农村家庭也没有形成这样的观念。如果说城市里的孩子假期总是可以接触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艺术班之类的,那么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就罕有这样的机会了。在农村家庭看来,买乐器学音乐还是有些特立独行和不务正业。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进策略

1.教育观念自上而下的推动改进

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进,主要还是靠教育机构、教育部门自上而下的进行政策引导。其中通过应试教育的适当调整来提高农村中小学对学生音乐教育成果的重视是很好的办法,当然,考虑到当前众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完备的情况,也应该通过调整教师结构、划拨专项资金等形式给与弥补。

一方面增加音乐教育课时,激活音乐教室岗位职能;另一方面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农村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预定效果。

2.制定更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策略和方针

从实际情况来考虑,学校方面担心学生操作失误造成乐器损坏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乐器的价格向来都比较贵,要适应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乐器的数量和使用的频率必然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通过强化基本操作和音乐教学纪律,分批分期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和一定阶段上自主学习自担责任的方式来分担风险,降低损失。

比如自主学习自担责任,对于中学生,可以落实这种方案。中学生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音乐教育之后,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这时候在固定课时之外放松乐器管理,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来自由支配乐器的使用。这期间乐器损耗责任由学生自己承担。这样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规避学校器材损失的风险。

三、总结

从现状来看,当前国内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并不乐观。不过在分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农村音乐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在政策上能够加以推动,要实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成果的提高还是非常容易的。

参考文献:

[1] 刘立新,马少帅.河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

查及对策――以衡水市部分县市区中小学为例[J].大众

文艺,2010(13).

[2]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十)――新中

国建立初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1949-1956)[J].中国音乐

教育,2000(10).

[3] 王文澜.国外音乐教育改革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篇5

【关键词】:内蒙古 农村中小学 音乐教育 困惑 出路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71-02

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作为有失教育公平的一个问题,正逐渐成为相关学者、领导、家长、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针对内蒙古包头农村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师教学、学校音乐课的开设情况,通过相关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包头人文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急需相关领导和教员们谋求切实可行的出路。

一、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困惑

剖析包头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困难现状,探究根源并抓住主要矛盾,是加快摆脱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带给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的困惑。

具2005年统计,包头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各市、县、旗所有土地和人口、经济发展极为不均衡。

(注: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7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7)》,人口截止2004年底。)[1]

内蒙古包头市各区、县、旗所有土地和人口极不均衡。昆都仑区、东河区、青山区的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快。这些因素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如青山区的赵家营村、张家营村和曹家营村以逐步成为“城中之村”。人口集中带给这部分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三个重要优势:一是便于管理、便于交流、便于改革;二是教育经费保障及时;三是信息传达及时。如青山区教育局“针对该区新接收的四所农村小学,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保障农村小学进一步发展的一系列办法,从校领导班子建设、师资培训、学校基础设施改造、经费投入等方面全面进行规划,确保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提升。[2]”因此,这三区的周边及市内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较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较为乐观。

而另外六个区、旗、县(九原区、白云鄂博矿区、石拐区、固阳县、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典型的“牧区”中的农业,“地广人稀”成为这六个区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各区中的各农村小学具有离城镇远、分布零散、农村学校大于城镇学校比例的特点。例如,固阳县农村乡镇中心小学15所,村中小学18所,而城镇小学只有7所[3]。这项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的比例远大于青山区城乡小学之间的比例。这六个区的乡村教育无论从学校硬件、投入资金等各个方面都和临近的城乡教育相比相去甚远。因此这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面临着管理不便、交流不便、信息传达闭塞等困难。尽管近年来我区、市级财政加大了对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但这些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条件依然十分艰苦,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证。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即使坚持留下来的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老龄化和教学方法老龄化的现实问题。2004年,教育部便下发了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但是在笔者2009年的调查得知,这六个区的农村音乐教师很少有人对此深入进行学习,10%的老师学习过,时至今日再没有接受过深入学习课改的培训;72%的老师知道新课程标准,而18%的老师根本不知道新课程标准是什么。这项调查中突出体现了合格的农村音乐师资严重缺乏和教学方法落后的严峻问题。在此现状下,音乐教育很难讲求质量,甚至在人口稀少的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根本不开设音乐课。

因此,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发展困难的主要根源。它带给农村一线教师“显现”的困难大致可以总结为:音乐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经费缺乏、教师评价及鼓励机制不适用、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教育观念滞后等。

(二)音乐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带给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的困惑。

关于中小学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素质现状,笔者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从以上两项结果看:非常喜欢音乐的要比非常喜欢音乐课的高48%;喜欢音乐的要比喜欢音乐课的低3%;不喜欢音乐的要比不喜欢音乐课的低出22%;无所谓喜欢音乐的要比无所谓喜欢音乐课的低23%。内蒙古包头农村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矛盾突出。通过笔者访谈得出造成以上矛盾的原因,除了由于教师本身能力有限,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外,最为主要的是农村学生对现行音乐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非常不感兴趣。包头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初步统计有近五家出版社的教材在使用,而相关部门对课改后的教材使用培训极少,缺乏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材统一筹划管理与培训。

据相关部门统计得知: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有近五成以上的学生返乡务农,有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八成。而在校学习的音乐课程内容与城乡经济文化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笔者的调查显示:包头农村中小学生通过音乐课学习歌曲的只占7%;通过社会实践、媒体广播、网络等学习音乐达到93%。农村学生在校学习音乐的教学资源贫乏,缺乏乡土音乐课程设计及乡土音乐教材,这些都迫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在校学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因此,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现行音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村实际相脱节是包头农村学生课堂音乐学习困难的另一个重要障碍。

二、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出路

根据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总结问题展望未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所有关注此问题人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建立城乡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扶贫助困”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为包头农村在校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音乐教科书提供保障。兴建九年一贯寄宿制农村中小学中心校,以此改善农村学校音乐教学条件。对无法实现九年一贯寄宿制的中小学应全面改善其音乐教学设施,定期筹拔专项资金,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农村各个中小学建立相应层次、相对专业的音乐教室,购买相应的乐器和音响设备。教育信息化让包头市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方式。

(二)加强包头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材编写及相关课程的培训力度。

包头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是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并存,因此,定购或自行翻译编写多民族语言或体现地方特色的音乐教材,诸如内蒙的长调、短调,蒙汉调,二人台音乐等都可编入农村乡土音乐教材中。购置各种民族乐器和具有地方特色音乐的乐器,开设相应的音乐课程。聘请和培养符合包头农村音乐发展的专业音乐教师,例如可聘请符合条件的部分乌兰牧骑的演员或民间艺人。同时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福利待遇,适当降低农村教师评职称的“门槛”,调动农村音乐教师的积极性,解决农村音乐教师资源不足和因为不安心农村工作而造成音乐教师流失的问题。把城市超编的音乐教师鼓励到农村去工作,给新毕业的大学生更多走向农村教书育人的工作机会。

(三)搭建包头农村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平台。

首先,包头教育厅(局)要将农村中小学音乐活动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规划,定期举行中小学生歌咏、器乐等比赛,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选拔其中优秀者到专业地方学习或选送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其次,市、县(旗)、乡(镇)要根据地方特色,在包头农村中小学也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学音乐团体,比如合唱团、管乐团、童心演出队等。利用“五一”、“六一”、“十一”或地方风俗节日庆典活动、文娱晚会,让这些团体参与其中。第三,加强城乡音乐活动交流。每年,由教育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农村中小学学生或音乐团体到城市学校来,让城市学生到农村中去,以一帮一、手牵手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以达到城乡学生至少在音乐方面的互补和共识。

(四)依托地方师范院校提高包头农村中小音乐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依托包头师范学院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事业长期“服务”,形成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新特色。第一,利用包头师范院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较多的优势,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同时开展农村音乐教师在职培训、进修,并培训包头农村音乐现代远程教学点管理人员和维护设备人员 。第二,利用包头师范学院的科学研究优势,开展有效的农村地方音乐课程实施和教材编写等科研。为包头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农村中小学改进音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利用包头师范学院的图书资源丰富、信息来源广范、科研成果密集、教学设备较好的优势,可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建立音乐教育调查和音乐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包头师范学院的教师可与农村基础音乐教师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音乐教学指导和咨询,参与教改实验,推广适合当地师资、设备条件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并根据当地对基础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新要求,改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

总之,解决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存问题将是一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除了积极呼吁相关领导大力重视,积极促成改革之外,作为从事少数民族农村基初音乐教育的教师们更需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不畏艰难的积极的寻求改变自我的现实出路。

参考文献

[1] 引自:2009年1月12日 包头日报 《青山区教育局关注农村学校和农民工子女》

篇6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大量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被介绍到中国,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振兴和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我国目前与国外先进音乐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差距,始终坚持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科学的态度,学习、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虽然有许多高校已开始研究音乐教学的改革,但真正意义上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和要求的教学模式还需继续健全和完善。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专业化倾向;(2)教学内容较单一,致使学生不能掌握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应有的基本技能;(3)重专业学习,轻教育实践。

二、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脱节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在专业学科方面过硬,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教学方面,这样才能知识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现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提高艺术修养从娃娃抓起已是音乐教育的主流方向。因此,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按国家教委的相关要求,不仅具备能唱、能跳、能弹、能演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能讲、能编、能写的能力。在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音乐活动的编排、指导能力和一定得理论研究能力。

目前我国高师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内容相对于社会对音乐教师的要求就显得明显滞后。在课程设置上,一些学科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数量偏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覆盖面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大部分院校的课程体系中相关教学课程的设置太少,多是讲讲基本理论了事。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各类课程间的比例不够合理,专业课比例偏大,文化基础课比较薄弱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如果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只重视对学生本学科的教育,而忽视其他学科的教育,则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对 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调整培养内容

高师音乐教学目标设置应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确切地说,主要是培养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这与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高师的音乐教学中,声乐虽然相对是专业课当中的主要学科,但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与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区别。因为,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学是以培养歌唱演员为目标的,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他们今后怎样去从事音乐教育出发,而且是从事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所以,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内容应从做好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技能的培训入手。

(二)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

当前,社会发展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已基本脱离了以培养大中专音乐师资为主的层面,也没有了计划经济下国家包揽分配的优势,学生完全要靠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以及自身能力去寻找、应聘接收单位。面对音乐师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的现状,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观念必须作相应的转变。首先要对当前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审视,改革原有音乐教育注重“一专”的培养模式,构建“多能发展、视野开阔、特长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强化”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重实践,上讲台

音乐教育是一种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教师都应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把亲身参与作为提高综合音乐素质的主要手段,从而实现课程价值的目标。因此,强化各种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多能培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的获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校内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校内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走上讲台提供很好的前期实践平台,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学生顺利进入教育岗位提供了保障;其次,建立稳固的教学实践基地。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开展本地中小学作为教学改革与实践基地进行建设,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科学的教育实习过程,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方法与机制,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质量;再者,顶岗支教是教育实习的有效途径。为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思想的巩固、良好品德的形成、社会责任的增强以及艰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与锻炼。扩大了学生就业渠道,缩短了从教适应期,开创了顶岗支教学生受益、脱岗培训教师与农村中小学生受益“三位一体”的“双赢”工程。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应依据高师的培养目标,从中小学的需求出发,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探讨多样化的教改模式,努力培养出素质全面、视野广阔、一专多能的音乐师资,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吕琪玮.《国外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03-106.

[2]张宁.天津大学《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问题与原因》.硕士论文.2010.02.

[3]杨金国.《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思考》.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5月.

[4]杨兆丰、李燕.《高师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教育与职业.2010.11.

篇7

[关键词] 农村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教师素质低下。师资队伍紧缺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3.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5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1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2.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科学规范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之,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同时也只有我们老师集思广益,认真对待,新课改下,我们的农村艺术教育才会有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497

[3]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一、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禁锢、管理者意识的阻碍、音乐师资队伍的缺乏、音乐教师素养水平的低下、音乐教学仪器与设施的简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1、音乐课程得不到落实。传统教育把过多的视角和精力放在应试教育上。学校教学往往围绕着升学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来安排。非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学,特别是音乐学科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没有真正按教学计划要求得到落实,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开设这类学科。

2、音乐师资十分短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短缺现象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事实上,农村中小学专业化音乐教师缺口非常大,大批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音乐教师。

3、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为了能够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正常开设,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而改教或兼教音乐课。这些教师有的在音乐方面有些特长,有的根本就没有受过音乐教学方面的培训。他们中的大部人音乐理论素养较低,音乐艺术技能比较差。正是由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限制,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教学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4、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优美,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加强。然而现实中,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的地位在学校也得不到保障。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升学学科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5、音乐教学设备简陋。在对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器材配备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配备能够达到国家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要求,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率只能达到20-30%水平;音乐教学所需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和专用教室等设施更是匮乏,与建设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重视程度的不足等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音乐师资水平,培育中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改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篇9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和谐社会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2.4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一)师资队伍紧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二)教师素 质低下。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三)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

(四)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0台、风琴100台、二胡5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1500册、音像资料30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二)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三)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四)因地制宜实施教学。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篇11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12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难以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松散和随意的现状,缺乏严格的教学要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获得良好发展。

1.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器官、大脑等组织细胞在音乐的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促进人的左右脑保持协调,大大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功能。同时,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有效增强了其感知力和创造力。其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除了要教授歌曲的韵律之外,还要讲授歌曲的文化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文化情怀和精神素养。第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音乐的学习通常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这一氛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保持专注和热情,无意间锻炼了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促使学生朝着更加自由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2.1音乐教学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学认识不足,因而均把其设置为与正式考试科目无关的课程,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只是摆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主课程占用,音乐教育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教学实践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说,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但学校并未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音乐教学的投入,日常音乐教学依旧出于突击应付状态,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的凸显。

2.2音乐教学师资不够雄厚

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促使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性人才比较匮乏。虽说不少学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但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其差距较大,在知识面以及教学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拓宽和加强。

2.3音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又要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此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极其重要。合理且有效的音乐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然而,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和单一,对于音乐的学习主要停留在教唱层面,难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3.1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开始着手,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和课程的认知。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于有效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中小学地区,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音乐教育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和设备短缺等问题,在保证学校基本教学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采购相应的教学设备。与此同时,要确保音乐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的待遇处于同等地位,不断完善其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3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全面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充分挖掘教师的师资潜力,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要善于合理布局,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其次要不断促进教师进行合理流动,例如可以返聘退休老教师进行跨校兼课,同时在教育集团和校际之间实施音乐教师的双向流动。再者,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定期的职业培训。一来中小学要尽量为教师多提供学习和深造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来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学交流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4.结语

篇13

关键词:双语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89-03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聚集的地区,历史上曾是亚欧大陆交通与文明的通道,是东西方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融的地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疆共生活着55个民族。2008年,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1294.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60.8%。由于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的聚集,使新疆有着多民族融合与多种文化并存的特征,并形成世界三大音乐体系构成了新疆最具特色与意义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为使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协调发展,实现跨民族文化的交流,需要学习跨民族文化的语言。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确切了解新疆各地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2011年8月,委托新疆各地州市、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就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特别是教学现状情况,分别对新疆14个地州市直属中小学校和94个县市区中小学校采用书面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回10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经过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我区许多中小学除母语课外,音乐等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基本上达到真正的双语教学模式。然而,双语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双语音乐教师的需求量也同时增加,对双语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光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音乐教师,已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发展。双语音乐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可以说是造成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益长期偏低的根本原因。因此,结合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对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现状、教材使用及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此对新疆地区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一、音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108份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图1-1),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75.00%;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13.89%。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48.15%;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29.63%。这表明,新疆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能开设音乐课,而且大部分城区在高中阶段仍然坚持开设音乐课。总体而言,新疆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情况较好,城区在高中阶段音乐课开设情况好于农村。

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图1-2),16.67%的被访者认为“很好”;28.70%的被访者认为“好”;34.26%的被访者认为“较好”;17.59%的被访者认为“一般”。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79.63%。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7.40%的被访者认为“很好”;16.67%的被访者认为“好”;33.33%的被访者认为“较好”;29.63%的被访者认为“一般”;3.70%的被访者认为“差”。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57.40%。这表明,新疆城区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总体上较好,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比较一般,亟待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二、音乐教材使用情况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套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问卷汇总得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图2-1),99.0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91.6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0.93%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学校老师编写的教材”。这表明,新疆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绝大多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目前,音乐课主要使用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是主要为汉族学生编写的,用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并不合适,目前的问题是缺乏适合新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材。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2004年以来,新疆一直坚持推动“双语”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等政策。实行“双语”教育,需要大量的双语教师,为此新疆实施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于2004年8月颁布《“双语”教师培训规划》,并对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受训教师要求具有一定汉语听课、备课水平的普通中小学现任教师,参加培训的小学音乐教师需中专学历、初中音乐教师需大专以上学历;同时,有3年以上教龄,原则上年龄在35岁以下。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小学音乐教师3级以上,初中音乐教师4级以上;少数有培养价值、自身素质较好,能够达到HSK相应水平的教师,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40岁。

为保证经过两年培训之后能在“双语”教学岗位发挥骨干作用,推动当地“双语”音乐教育发展,根据各地州市现有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数量分配培训名额,通过笔试、面试和公示三个环节,在新疆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行培训。2007年至2010年,举办小学、中学“双语”音乐教师培训班各8个,培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323名、中学207名,培训人数呈逐年递减态势。

从汉语水平、音乐教学水平和音乐专业知识水平三个方面来看,“双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确实偏低。

一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严重匮乏。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汉语水平偏低,有些教师仅会母语,只能用最简单的汉语进行交流,更不用说用汉语授课了。

二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较弱,学历普遍偏低。由于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导致部分学校只能选择一些汉语相对较好、或稍懂汉语、或稍懂一些音乐的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培训。

三是一些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后期才学习的音乐,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弱。还有一些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教师,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以声乐、键盘和舞蹈等西方音乐,很难体现新疆地方特色。

四是一些少数民族教师音乐技能达到较高水平,教学中可以示范,但无法用汉语进行准确表述。比如,音乐课程中的节奏、节拍;音程、调式等概念混淆,语义表述不清,致使他们成了教学的“失语者”。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要求,如不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对开展“双语”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新疆“双语”教育的科学发展。

四、相关解决对策

当前,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尽管面临着双语教师数量短缺、素质偏低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表明,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前发展。今后,新疆对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的科学研究

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加强研究。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二)加强师资培训

1、着力解决现有“双语”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非常之策办非常之事,在各级财政设立“双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建立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机制,将专项资金切块用于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彻底改变“学历低、能力低”状况,把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升起来。同时,采取互帮互助、结对共建等方式,整体提升城乡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素质。

2、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短缺问题

要采取解决编制、住房,提高工资收入和津补贴标准等综合措施,引导和鼓励民、汉兼通的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从实际出发,放宽准入条件,不具一格选人才,认真解决好非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认证问题,把合格的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总量增加起来。

3、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双重乐感

民族音乐学家胡德最早提出双重乐感,他所谓的“双重乐感能力”即一个人完全参与两种音乐体系,即研究一种文化,需学习其语言,以此训练民族音乐学的工作者,要求他们能够表演一种自己所研究的文化的乐器,作为自己研究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本身的实践,理解他的音乐文化基础后,才能用更好的语言加以描述,这对“双语”音乐教师也是适用的。要把新课程理念与双重乐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推动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双语”音乐知识结构,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音乐教学的创新之路。

4、积极探索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职称评定办法

要遵循国家规定的评定标准,更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对那些把论文写在课堂上、把成果和贡献体现在工作和事业中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特殊褒奖。比如,对长期在中小学工作的“双语”音乐教师,可直接认定中、高级职称,把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出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开发适合少数民族师生需求的汉语教材

教材在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高效的教材编写队伍,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的研讨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模式编写不同的教材,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汉语水平、不同教学模式群体的需要。另外,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发展的形势不断对教材进行科学修订,制定具有我区音乐教学特色的教材,以适应各地双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自治区各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汉语环境和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模式上不宜采取相同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具体对策上应采用适合当地师资水平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区的双语音乐教育稳步有序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文集[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2]王生耀.对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思考[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5.

[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12.

[4]段凤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展望[J].乐府心声,1999.9.

[5]付东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视野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D].新疆师范大学,2007.5.

[6]王洋.从语言态度的角度透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出版社,2007第2期.

篇14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育 改革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国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使得教育工作中的瓶颈得以消除,而更加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是音乐教育工作顺应潮流、顺利开展的保障。

1. 音乐教育相关理论

音乐是一种将声音作为表现形式的一种艺术,通过这种形式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对人们的情感状况和生活形式进行表达。音乐具有较强的艺术气息和感染力,能够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唤起,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来对人进行塑造的一种教育形式,将育人作为重要的目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德育和美育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

2.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育经过了数年的实施,但是仍然存在一种不良的发展形势。中小学音乐教育多是将音乐课程当成了歌唱课来实施,很少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并且很多音乐教师并不懂得音乐知识,也不能够正确使用相关音乐器材。使得更多的中小学仅仅是教学生一些书本上的传统观的歌曲,不能够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培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理解歌曲所处时代和情景的状态,甚至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感觉。

在中小学学校中,音乐课程的设置单纯的是应对检查,仅把它作为一种形式对待,没有深入学习的理念。不重视音乐教育,不支持教学投资,影响课程的良好进行。学生也对音乐课程没有很好的认识,有时候将课程当做学习外的玩乐课对待。

素质教育的提倡,使得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成为必然,要求学校正视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行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中发挥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创造的才能,使得学生健康的成长。

3.中小学音乐改革策略

3.1 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在音乐中添加数学和语文甚至英语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学到音乐以外的知识,加深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要适应当地的文化特色,对本土音乐有所涉及,使得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体会音乐的生动性和艺术性,能够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并且能够得到创新,促使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3.2 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得学生能够自由的表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自己充满乐趣和自信,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家长和老师在课上和课下,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与音乐相关的时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身心进行了解,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锻炼脑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

3.3 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良好的品德是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情景设置,在课程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通过音乐中的学生融入度来使学生提高德育认识。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鼓励学生形成音乐人格思维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得德育的形成得到极大的促进。在音乐课程中对美和善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善和美的境界,使得学生的人格得到净化,形成好的品德发展基础,对德行和良知形成一定的积累,认识到品德的完美境界。

3.4 改善教育观念

中小学学校要正确地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加大音乐教育的投资。招聘专业化的老师,负责中小学生的音乐课的教学工作,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得他们有机会到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机构接受训练。为音乐老师的良好课程的进行提供条件,支持音乐老师购买相关音乐器材。音乐老师要负起责任,在对新的课程上,要使得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不断的丰富音乐和思想教学认识,与新的音乐课程相适应。音乐课的实施中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中主人翁意识,使得学生正确认识音乐教育,自觉主动地学好音乐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好音乐课程,使得学生接受良好的培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4. 结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尽如人意,为了使得学生得到良好的培养,需要对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音乐教育的良好进行,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等得共同努力,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音乐课程设计中注重现代化的思想,改善教育工作中对音乐教育起到抑制作用的理论和思想。将课程设置为多元化的形式,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所具有的资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完善。改革与现有教育不相适应的体制,探索新的道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得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文.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音乐大观,2012(11):15.

[2]董李洁.新形势下音乐教育改革浅见[J].音乐大观,201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