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文化可延承性发展,制度经济学,西部开发,扶贫政策,电子政务,上层 建筑

一、西部少数 民族 地区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2003年,我们带领 哲学 系应届毕业生到贵州省雷山县千家苗寨 实习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苗寨。同学们带着体验苗族淳朴民风的期望,走进苗家。其中几个同学,带上礼物,到一户苗家作客。东道主非常好客,摆酒上菜,待同学们吃完以后,户主却出乎意料地要收费,同学们顿觉古风无存。在这些崇尚古朴民风的学生眼里,在这些赞赏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学生眼里,这是一件坏事,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衰败,是势利的金钱文化腐蚀了少数民族的朴质、豪放和好客的优良品质。但对当地人们来说,这是经济社会进步中的一个必然结果——接受商品经济新观念、接受 市场 经济产品交换的形式。当地苗族人民学会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户主是在经营“农家乐”。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插曲,设想这世界最大的苗寨,其独特风格的吊脚楼村寨变成了一般城镇随处看见的砖瓦房怎么办呢?是维护苗族人民住上现代化砖瓦房的权利,还是维持他们的安全卫生水平落后但独具风情的山寨生活呢?

我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化保护和文化变迁的矛盾。其一是经济发展可能使得某些少数民族文化不复存在。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强烈冲击下,一些弱小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衰退和消逝[2],文化学术界因此极力呼吁在经济建设中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3],和对少数民族 语言 的拯救[4]。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又严重阻碍着现代化发展,必须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旧观念和旧思想[5],改变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由自然经济进入市场经济[6]。

在民族团结问题上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影响了民族团结和 政治 稳定[7],因此要积极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为此要消除“贫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壁垒”[8], 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的宗教和其它文化冲突[9],而这些冲突又会影响民族团结[10]。但是,我们如果保持少数民族现有文化,则很难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因此会使东西部差距继续扩大,也影响民族团结。保持少数民族文化而经济难以发展会影响民族团结,发展经济却又扭曲了少数民族文化也会从而影响民族团结,这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两难困境,这也是本文提出的“文化可延承性经济发展”概念的理由之一:没有文化可延承性的经济发展,就难以有西部的高速经济发展,而东部与西部社会和经济水平的差距也就无法弥合。

二、地区主体式开发模式是文化可延承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要能够发展,文化又能要得以延承,那么,经济发展就必须以地区少数民族为主体。只有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发展,才能维护民族文化的整体性,使西部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并在发展中增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10。要以西部地区当地人 民主 体进行西部开发,就必须转变目前国家政府作为西部开发主体的形式,让国家和政府只是作为提供帮助、扶持和服务的开发客体。

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需要对外来文化引发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冲击,有一个理解、吸收、消化和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对外部 环境 的适应过程[11],是一个文化社会面对对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广义文化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只有根植于当地 地理 环境,并以特殊的定位与外界环境交流,才能发展成独特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这种根植于当地的地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总体发展,只能由本土内源性的创造力来完成,因为外源性的发展缺乏地方少数民族拥有的地方性知识。所以只有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才能在吸收现代化先进科技的同时,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精华,实现文化可延承性发展。

“延”有伸展和延拓的意思,用到“ 文化 可延承性”,就是强调了文化的演进、进化、进步。但是,延也有延续的意思,就是强调了文化进步的平稳连续地传承基础。

人类 历史 上有许多非延承性的文化进步,其路径是强势文化以战争形式消灭弱势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克里特文化消逝了,中美洲和安第斯文化也消逝了,因为它们被后来的优势文化所取代了。文化的非延承性进步,不单会造成人道主义灾难,而且会造成 社会 资本的损失和人类文化的损失。以强势文化替代弱势文化,或消灭弱势文化重建优势文化,都要付出沉重的社会 成本 及毁灭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本[12],都不能为今天的信息时代所接受。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在少数 民族 地区 经济 社会发展中,渐进式的文化演变是既能够缩小东西部差距又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唯一选择,是我们时代进步途径的 道德 选择。

在以往人类文化进步历程中,每每以牺牲弱势文化为代价,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社会资本损失,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影响文化变迁的各方面因素,以制定出文化可延承性的发展策略。

马克思把社会经济发展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 矛盾统一的社会运动过程[13]。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我国改革开发以来,都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政策目标,如今,已经使生产关系由公有制经由、自负盈亏等转变到股份制,并促进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化,如 宪法 的修改,法制的健全,精神文明和 政治 文明的建设等。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由于旧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区域性的本土社会上层建筑,如习俗、观念、信仰等,如果不能连续地从传统模式演化为现代模式,那么这一区域经济就难以高速发展,或者其高速发展以民族文化的毁灭消逝为代价,两者必居其一,这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原则所决定的[14]。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必须走文化可延承性发展道路。

制度 经济学 把社会经济发展看作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各种制度形态持续演进的历史过程。制度经济学定义的正规制度的产权、货币制度、 合同 权利等制度实际上就是理论中生产关系概念的一部分,而宪法、婚姻等制度是上层建筑概念的一部分[15];制度经济学中的非正规制度,则都属于理论中的上层建筑概念,如意识形态、世界观、习俗、信仰等[16]。制度变迁理论以古典经济学中成本效益分析为工具,认为只要制度变化的成本低而收益高,则会诱发制度变迁。而收益来源又分为四个方面:规模经济、外部性、风险和交易费用。就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如果政府政策和 法律 建设可以降低贫困 人口 进入 市场 经济的风险,降低交易费用,那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就有可能找到现代化的对接口。而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政府必须对西部软 环境 有较大的投入,对法制建设有较大的投入,这样才可以使文化可延承性发展成为可能。

人类学家把文化系统分为技术、制度和观念三个子系统,而每一个子系统又各自有三大类。技术系统被分为以物为操作对象的自然技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技术和以概念为对象的思维技术;制度被分为以信仰为纽带的宗教制度、以权利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和以财产为纽带的经济制度;观念被分为信仰观念、理性观念和价值观念[17]。政府促进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进步也要从这三方面着手: 传播 技术用以促进技术更新、法制的建设用以促进制度变迁, 教育 培训用以增强理性并促进观念更新。为了文化的可延承性,这些工作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尽量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观念解释现代化现象,或以科学理性重新解释传统观念以使其与现代观念接轨。政府绩效考核,要以调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的程度为主要绩效考核,以地方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为最终绩效考核。

文化的演变有三种途径:进化、传播和涵化[18]。人类七个初始文明中,只有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就是西南弱小少数 民族 文化 所面临的日益开放的 环境 。

五、制度创新内生是文化可延承 经济 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制度 经济学 角度来看,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最主要因素这一,就是东部文化鼓励更多的制度创新而西部缺乏制度创新机制[21]。由于东部和西部这一制度创新能力的差距,造成东西部经济 社会 总体水平日益扩大。那种将西部落后的原因,归咎于西部缺乏资金、缺乏 地理 优势、缺乏基础设施的观点,虽然不能说没有理由,但至少也可以说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如果这些理由都成立的话,那么这些理由也同样可以成为

西部开发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落后贫困面貌,为了 文化 可延承性发展,为了少数 民族 由开发客体变为开发主体,扶贫政策应贯彻相应的文化可延承性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把面上扶贫原则改为现代化边界推进式扶贫原则。我国在扶贫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大力度扶贫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形成了某些地区等、靠、要的依赖文化[39],甚至产生“自愿贫困” 人口 [40]。所以,扶贫政策要有相应的阶段性修正,就是扶贫目标不是谁贫扶谁,而是谁有意愿朝现代化多迈进一步,政府就应该给予合理的帮助扶持。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原则:张三比李四富有,张三想采纳新技术而李四没有劳动致富意愿。政府仅有有限的扶贫资金,不能同时扶持张三和李四。按迄今的面上扶贫政策,应该先扶李四,因为李四更贫穷;但按照现代化边界推进原则,就应该扶持张三。应用这一原则有以下几点理由:其一是主体开发原则,扶助张三是因为张三为开发主体,扶持李四则主体是政府,客体是李四;其二是示范外溢效应,张三的进取会促使李四产生对未来的期望,看到劳动致富的奔头;其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维护 市场 激励机制,消除造成返贫的贫困文化;其四是政府有限扶贫资金,扎扎实实地产生了区域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的效果,积累了 人力 资本和社会资本,改变作为贫困根源的“贫困文化”。不按现代化推进原则的扶贫,往往会由于缺乏贫困人口本身改变现状的意愿而失败,如发给的良种被吃掉。

第二个原则是努力与回报均等原则。 在以往公平与效率争论中,公平被分为机会均等的公平权利和收入均等的公平权利两种模式[41]。这两种模式都不利于西部文化可延承性发展。对于弱势文化民族来说,他们在现代化市场中竞争能力不强,机会均等只会使他们失去机会,落后于东部。而收入均等抹杀了市场激励机制,抑制了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创新进取精神。故此笔者提出第三种公平原则,就是努力与回报均等原则。这一原则的应用之一就是上文提到的现代化边界推进原则。如果大家都努力劳动致富,按照机会均等原则,能力强的回报自然就高;能力弱的如果屡试屡败,按照 心理 学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42],就会逐渐放弃劳动致富行为,最终沦为“自愿贫困”人口。所以政府对于能力弱的有意愿劳动致富的贫困人口,应该设法弥补他们能力的不足,提供技术培训、 法律 咨询、信息获取补贴和小额贷款等等。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政府不能用收入均等原则来扶贫,而应该给他们以劳动致富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利用这一机会。人人都有参与市场经济的机会的权利,而且人人都可以经过自身努力致富,无论其能力差别有多大,致富效果要基本与努力程度成正比。致富期望不能高不可攀,必须一步一步小台阶提高,而且每次努力都能有回报,这就遵循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40,培养少数民族创新进取文化,使他们变为西部开发的主体,使西部得以文化可延承性地发展。

六、地方政府 电子 政务的制度供给导向

为了提高西部区域制度创新的能力,提高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能力,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政府与民间首创精神互动的制度更新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必须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进行。

创新的方式之三,是对于重大案件,尤其是经过升级机制才能解决的案件,案件主要负责人必须在结案后写出报告,分析案发原因,提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建议,提出短期、中期和长期解决类似问题的建议。

“案件注册追踪系统”也是政府服务部门绩效考核的有力工具,政府可以根据案件处理量和处理速度两个指标,不断完善和提高政府内部 管理 水平。

“案件注册追踪系统”是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系统,它可以用于如何政府服务 社会 的机构,例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甚至直接设在政府接待室。西部地方政府要在短期内赶上东部政府,

七、结论

西部要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并在发展中弘扬少数 民族 和地方 文化 ,就得在制度创新竞争中走出自己的模式,要走出自己的模式,就得以当地人民为主体,走文化可延承性的发展道路。为此,政府政策性 投资 ,要由以往的固定资产投资为目标转变为以社会资本和 人力 资本投资为目标,建设西部 社会文化 的软 环境 ,建设目标就是要扶持少数民族由开发客体转变为开发主体,为此要实行现代化边界推进原则和努力收益均等原则;软环境建设还要注重产权建设和 法律 建设与宣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可以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寻求跨越式发展途径。

cultural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

with argument on the shift of object of adjustment investments to the west

abstract: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facing a dilemma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inority ethnic culture preserv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lemma, the development must be cultural evolutionary. for the culture to be evolutionary, the local people must be the actor of the development, not the subject. accordingly, the government must invest on the buildup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se include improving the legal environment, government reform, and education. fighting poverty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als of pushing the boundary of modernization and equal return on corresponding effort. digital government may be an opportunity to increase the institutionary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keywords: cultural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economics, western development, poverty reducing policy, digital government, upper infrastructure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省长基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贵州省中小企业 发展战略 》科研课题项目阶段成果。

[2] 王希恩,《论

,因为没有综合利用的水电开发往往破坏了生态,并造成沉重的移民搬迁 社会 成本 。对于其它自然资源和 文化 资源也一样,要通过合理产权设计和 管理 ,将开发的负面外部效应内部化,才能够发挥西部资源优势,能够有西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6]王炳梅,《试论 水利 经济 与发展》,《水利经济》南京 1998第4期第4~7,13页。

[37] 章竟,《关于西部资源产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陈育宁主编 《

[38] 徐晓光,《“乡规民约”的 历史 继承与苗族地区 法律 的现代化》,顾朴光主编 《贵州 民族 论从(一)》,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2, 第146~157页。

篇2

【关键词】数字化 公路运输 影响 作用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带动了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中公路运输是运输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影响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公路运输是联通地域交流的枢纽,是一个地方能够繁荣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数字化公路运输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深入的探究数字化时代下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

一、数字化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数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下的产品,发展速度迅猛的信息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信息技术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动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相比较工业化而言,数字化技术引领着经济和社会形态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转变的过程,现代数字化技术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自己应当具备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传统工业化条件下的产业具有以下特征:缓慢的演化过程、较长的生命周期、产业之间没有建立有效联系、存在明显的界限。现代数字化条件下的产业特征则于传统工业化条件下完全相反:即产品拥有较快的演化过程、相比工业化条件下的产品并不需要生命周期、产业间的联系较强,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现代数字化的基本要求即以信息的重要性为基础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提高以及改造、改组甚至有可能是对行业发展进行方向进行重新确定,以使尽早的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数字化时代下的公路运输管理概述

数字化是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工业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把握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数字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涵盖的内容包括车辆运输,管理人员,客服订单,运输物品以及运输距离等。不管是运输什么东西,只要有客户来下单,运输公司就要对客户的信息和运输的物品进行扫描登记,还要保证物品的安全和及时配送。在这样繁琐的工作中数字化的管理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路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对货物进行包装时候扫描条形码或是二维码,确定运单和客户信息,这样大大减少了运输公司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是突发事件,影响了物品的配送,或是客户不满意投诉,工作人员就能够立即查询物品运输的所有信息,同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认真汲取教训,最大限度的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所以,公路运输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数字化的管理。

三、公路运输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公路运输行业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的高,被当做是该行业的支柱产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一个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形势对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反观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公路是国家城市间的重要的联通枢纽,一个地区的繁荣状况受到该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的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对公路运输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

数字化管理密切相关联与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状况,对公路运输经济的数字化管理采取强化操作需要较高的强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实施措施。就现目前的市场经济状况而言,数字化管理程度的高低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发展数字化管理公路运输,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数字化管理公路运输行业,能够优化公路运输行业资源的同时,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强度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加强,间接的推动着公路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准,进而对整个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四、公路运输数字化的发展目标

政府为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统一开放、井然有序的公路运输市场,应该大力推广公路运输数字化基础信息数据库、运输车辆数据库、道路运输业户数据库、道路运输场站数据库、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数据库建设。大力开发公路的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车辆维修,违章运输处罚信息系统,公路运输辅助服务信息系统,运输业务信息系统,建立畅通测信息网络结构。以数字化带动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公路运输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全部都在计算机网络上简单、方便的进行操作 鼓励和引导公路运输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运输方式,改造传统的运输服务业务,升级运输产业,实现公路运输的网络化、现代化、数字化。

五、结束语

数字化管理是加快实现提高公路运势的必然选择。坚持以数字化带动公路运输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路子,相信这样才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姚峰.王志喜.浅谈我国道路运输数字化管理的现状[J].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道路运输管理所.2013-03-27.

[2]许巍.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数字化管理理论与方法[J].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1-05-15

[3]吕文.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数字化管理的作用[J].巴彦淖尔市公路管理局.内蒙古巴彦淖尔.2013-07

[4]赵春林.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吉林省地方道路运输管理局.吉林长春.2012-01-16

篇3

Keywords:digitaleconomy;institution;innovation

数字经济是一场数字技术推动的经济革命。这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以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推动力,以开放的知识为基础,从制造领域、管理领域、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扩展到包括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切经济领域,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体系。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凯恩斯主义所遗留的滞胀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并呈现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美国传播学者丹·席勒(DanSchiller)指出,以“应该让市场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逻辑”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被奉为美国国内的正统理论[1]。80年代的里根时代和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最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的因特网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因特网的设计思想避免了垄断集中,体现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网为数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因此,因特网不仅是流通领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因特网生长的土壤,孕育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市场观点和理念渗透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信和传媒业发展的政策中,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电子计算机业、电脑业和电信业的界限一再进行重新划定,将蓬勃发展的网络业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划到放松控制的电脑业一边,促进电脑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国电信和传媒业决策中逐渐占据优势,更使有关决策出现放松管制的特点。1980年,在《有关计算机的第二次调查》中,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作为美国电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电讯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现有管制措施。这一措施使得被赋予特别市场自由权的专业化网络行业向整个电信市场扩展[2]。1996年,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讯法》,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的电信市场,放松了对不同种类的电信和媒体公司相互进入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媒体市场相互渗透,促使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从电信运营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3]。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而且还通过政策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首先,美国政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美国政府通过《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构建联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的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商务部企业服务局与产业界、消费者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密码系统,专用于网上消费者的保护。另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采用网上冲浪的方法,对网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对于网上的欺诈行为,司法机构按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其次,美国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域名权保护法案》,规定域名与商标保护统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册或使用与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进行网上商业活动。在域名的管理上,将过去的政府负责注册登记改为由因特网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负责域名的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册管理费。最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1996年底,克林顿亲自倡导成立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具体提出五项原则:(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3)政府必须参与,并致力于支持和创造一种可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5)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电子签名法案》,使在线合同或在线交易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三、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数字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网演化处在官、产、学、公众各类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之中。正是这一网络机制促成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

美国数字经济是数字化技术在经济领域创新以及渗透的结果。创新包括了技术、制度和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单单市场需求的存在或者技术机会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术革新,单独看来,这两者都是技术发生革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他们同时成立的时候,技术革新才成为可能[4]。也就是说,脱离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单纯技术创新不会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美国苹果电脑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苹果在PC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1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几乎相当于戴尔的1.5倍。但是,创新能力并没有使苹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链的顶层。1981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高达20%,而目前仅有0.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目前,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无法与戴尔和IBM相匹敌。苹果公司充分说明业务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费者[5]。因此,美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是由技术创新需求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相互推动。

事实上,传统的“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仅仅提供美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需求。美国科研体系的特点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单独或联合资助进行研发活动,促成了美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得以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因特网正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大学创新体系中由国家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种建设新的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机构和国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来互不联系的三类机构,即公共(官)、私人(产)、学术(学)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工作,相互交织作用,进一步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但是,“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忽略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源泉。结合苹果电脑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创新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且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公众偏好的满足。公众的偏好需求驱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方向,引导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在进一步满足公众偏好的基础上,公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在线购物、虚拟社区、数字学习、数字娱乐等都构成推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而且,当前美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在统计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时,都对公众的上网比率、上网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兰德公司在加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中同样认识到设法让民众了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民众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创新。这些都说明公众是推动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与“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相互作用,形成“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术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创新,成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四、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革新力量”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企业与创业资本或风险资本的互动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谓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即风险投资家)连同管理一道投资到年轻的、快速增长的、并且有潜力发展成经济重要贡献者的公司中的资本,风险资本是初创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6]。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制度是一种增进和分享创新收益为目标的有效率的融资制度安排。风险资本投资的运行特点包括三方面:一是投资面向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中的初创企业;二是风险资本还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企业创业;三是风险资本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正是这三个特点使得风险资本能够通过独特的创新试错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把资本、技术和知识联系起来,赋予美国经济支持技术型初创公司发展的优越环境。20世纪90年代,风险资本投资在美国发展迅猛(见表1),相继培育出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公司为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

进入新世纪,美国数字经济遭遇挫折,风险资本投资的绝对数额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这并没有削弱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统计表明,2000—2003年期间曾经接受过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在就业创造和销售收益增长方面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仍然超过其他同行企业。在信息产业部门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见表2),比如2000—2003年期间,计算软件整体行业出现裁员8%,销售额仅增长5%,而风险资本投资企业却仍然创造了17%的就业机会,销售额高达31%。因此,风险资本投资正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

总之,无论是在美国经济繁荣或复苏阶段,风险资本都对美国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中不可替代的“革新力量”。

参考文献:

[1][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2][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3]郭庆光.21世纪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新构图——“1996年电信法”的意义与问题[J].国际新闻界,1996(6).

[4]Rosenberg,Nathan.InsidetheBlackBox[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231-232.

篇4

关键词:低碳 党校档案信息化 实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的概念也深入人心,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也随之而来。在生活环境里要节约减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信息化也就成为了低碳经济时代的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在信息化已经逐渐的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促进低碳的概念更好的融入在人们生活中。然而作为校园来说,更应该实行数字化校园和低碳图书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低碳在生活中所代表的意义。同时,我国的党校也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党校档案信息化作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也使低碳校园更好的进行下去。 党校档案信息化的现状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各大党校逐渐形成低碳校园生活环境,同时档案信息化工程在校园里被广泛的使用。然而因为学校的情况不同,档案的信息化的情况也大有不同,大部分只做到了下面几点:

1.没有一个健全并完善的档案信息系统。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各个党校没有一个健全并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每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应发挥出的作用与效益。在对档案信息化的同时,各个党校表现的情况都不一样,部分党校只能对档案目录进行管理,没有对档案的全文信息进行管理,有的党校可以达到利用文件名进行网络查阅等方式。要想党校的档案信息能够更好的进行下去,就必须把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在党校档案信息化中,这样就会使党校中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些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可以更好的管理和利用相关档案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并完善的档案系统,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大量的数字化信息流失,档案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档案信息化管理不能够提供具有凭证的电子文件,这样就会使电子文件失去了本身的作用,不能够为学校的带来更大效益。因为档案信息化没有更好的运用在校园里,就会使各个党校都会花费更多的金钱与精力来为学生成绩归档、打印等方面,但是这样就会使低碳生活不能够更好发展下去。

2.对电子文件管理不够完善,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适应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然而各个党校基本上都实现了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还是有部分的电子文件没有一个更适合的管理模式。因此,各个党校必须要找到更适合、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各个党校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管理电子文件的重要性,因为在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时,没有进行保存,这样就会导致文件丢失等现象。即使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该文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都不能得到保证。使电子文件不能更好的发出其本身的价值,也会使党校中档案资源浪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党校中的档案信息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二、低碳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原则

1.信息要在质不在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大党校对馆藏传统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了传统档案的真实性。将馆藏传统档案进行信息数字化,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扫描、拍照、资料归档等方式来实现。但是这样就会增加人员的工作量和对电力资源的浪费等情况。这样会与节约减排生活理念相违背,会导致低碳生活无法进行下去。我们应该根据档案内容进行选择,根据档案的时效性,对档案进行有选择性的数字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于数量要更侧重于档案的质量问题。这种有效的措施是可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还可以使节约减排生活理念更好的传承下去,使其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

2.要选择适合的设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设备涌入到社会中。然而只要想到档案信息化,就会使人联想到高效能、稳定性高、等级高的专业设备,因为这样可以使党校档案信息化更好的发展下去。因此,要选择一批稳定性很高、等级高、高效率的设备来满足档案信息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方面可以避免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另外一方面就是使用高效能的设备,可以减少资源浪费等情况。

三、实现低碳档案信息化的方式

1.对党校档案进行数字化归档。随着文化经济的不断进步,在各项工作中产生了许多的电子文件、其中还包括了图像、音频等。在进行归档时,必须要注意及时的保存电子文件,同时还应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进行归档。这样有利于提高归档的工作效率,降低归档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资源浪费等情况,从而使低碳生活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并加以重视。

2.要对党校档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虽然电子文件易操作,会给归档人员带来很多的便利之处,但同时也会容易造成电子文件的不真实性、不完整性这就是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难点。因此,归档人员必须要找到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针对电子文件的特点,把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技术的有效措施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然而电子文件的时效性,通过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归档,同时也能保证保存之后的文件,更具体有安全性、稳定性、规范性的文件。

3.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低碳生活。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利用网络的技术,来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低碳经济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之下的党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更应该把低碳生活更好的融入在各大党校中,使党校在管理的档案时,电子文件更具有准确性、安全性,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窗体顶端

参考文献窗体底端

参考文献:

篇5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对于人类文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历史上就有对于档案保护的记载和研究,但是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强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建立安全的数字档案信息保障体系,成为了广泛关注的话题。虽然我国在近年来颁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安全保障自美国在1996年提出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已经在全球传播开来。在关于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繁多和深入。

一、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和合作。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档案信息安全法规标准体系、档案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产业支撑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从整个系统的管理出发,对于相关的管理体制的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主要目标是维护信息的具体技术安全;信息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的含义,则是侧重强调法律法规对于信息安全相应的标准的制定,即通过立法,制定符合行业和国家发展的相关标准和制度;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建设的重点,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基本的保障,即使其他方面的建设有多么完善,也会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产生不利的影响。最后,在建设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只有从各方面来完善和改进,才能够使整体的合力发挥到最大,从而促成该体系的建构。

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特点及问题:

2.1特点

由于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别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大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得以储存,因此,对于计算机等硬件和软件的依赖性较大。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储存在网络和计算机上面,由于黑客、计算机病毒、系统故障等,会使得大量的数据的存储受到威胁,因此,如何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成为了一个大问题。由于数字档案信息存储格式的复杂多样性,如图像、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因此,增加了相应的数据档案的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同时,由于我国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还不够完善,而数字档案信息需要一定的标准来处理,因此建立一定的标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2.2问题

2.2.1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文件的保存需要一个安全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档案数据的系统,对于数字化的信息,一般将其保存在计算机和光盘等存储设备中,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且起步比较晚,因此,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存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的软硬件设施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软硬件,如光盘等自身容易损坏,从而也不利于档案的管理。

2.2.2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建立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强调依法治国,虽然大的法律框架体系已经建立了起来,但是,就具体的法律法规而言,还是不够完善。近年来,我国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大多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需要,完全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我国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2.3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对问题认识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档案管理领域,对于相关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我国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同时,在管理工作大的具体操作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的重要性和具体分类等问题认识不到位,以致许多档案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三、相关对策

3.1加强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时间的长久与计算机和光盘等媒介有着直接的关系,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档案保存的安全。因此,在保存数字档案信息的过程当中,不能忽略和软硬件设施的质量,如何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强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存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中,要大力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研究。

3.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法规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处理纠纷的依据,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与依法管理数字档案信息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信息安全,从而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建设过程中,加大各方面的法制建设,必定会促进我国的公平和谐发展。

3.3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数字档案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关键还是加强相关人员的意识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建立适当地奖惩机制,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篇6

关键词:数字经济;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1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3-0183-03

数字经济是一场数字技术推动的经济革命。这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以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推动力,以开放的知识为基础,从制造领域、管理领域、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扩展到包括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切经济领域,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体系。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凯恩斯主义所遗留的滞胀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并呈现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美国传播学者丹・席勒(Dan Schiller)指出,以“应该让市场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逻辑”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被奉为美国国内的正统理论[1]。80年代的里根时代和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最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的因特网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因特网的设计思想避免了垄断集中,体现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网为数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因此,因特网不仅是流通领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因特网生长的土壤,孕育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市场观点和理念渗透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信和传媒业发展的政策中,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电子计算机业、电脑业和电信业的界限一再进行重新划定,将蓬勃发展的网络业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划到放松控制的电脑业一边,促进电脑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国电信和传媒业决策中逐渐占据优势,更使有关决策出现放松管制的特点。1980年,在《有关计算机的第二次调查》中,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作为美国电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电讯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现有管制措施。这一措施使得被赋予特别市场自由权的专业化网络行业向整个电信市场扩展[2]。1996年,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讯法》,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的电信市场,放松了对不同种类的电信和媒体公司相互进入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媒体市场相互渗透,促使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从电信运营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3]。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而且还通过政策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首先,美国政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美国政府通过《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构建联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的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商务部企业服务局与产业界、消费者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密码系统,专用于网上消费者的保护。另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采用网上冲浪的方法,对网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对于网上的欺诈行为,司法机构按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其次,美国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域名权保护法案》,规定域名与商标保护统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册或使用与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进行网上商业活动。在域名的管理上,将过去的政府负责注册登记改为由因特网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负责域名的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册管理费。最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1996年底,克林顿亲自倡导成立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具体提出五项原则:(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3)政府必须参与,并致力于支持和创造一种可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5)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电子签名法案》,使在线合同或在线交易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三、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数字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网演化处在官、产、学、公众各类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之中。正是这一网络机制促成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

美国数字经济是数字化技术在经济领域创新以及渗透的结果。创新包括了技术、制度和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单单市场需求的存在或者技术机会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术革新,单独看来,这两者都是技术发生革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他们同时成立的时候,技术革新才成为可能[4]。也就是说,脱离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单纯技术创新不会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美国苹果电脑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苹果在PC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1 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几乎相当于戴尔的1.5倍。但是,创新能力并没有使苹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链的顶层。1981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高达20%,而目前仅有0.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目前,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无法与戴尔和IBM相匹敌。苹果公司充分说明业务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费者[5]。因此,美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是由技术创新需求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相互推动。

事实上,传统的“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仅仅提供美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需求。美国科研体系的特点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单独或联合资助进行研发活动,促成了美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得以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因特网正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大学创新体系中由国家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种建设新的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机构和国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来互不联系的三类机构,即公共(官)、私人(产)、学术(学)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工作,相互交织作用,进一步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但是,“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忽略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源泉。结合苹果电脑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创新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且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公众偏好的满足。公众的偏好需求驱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方向,引导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在进一步满足公众偏好的基础上,公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在线购物、虚拟社区、数字学习、数字娱乐等都构成推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而且,当前美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在统计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时,都对公众的上网比率、上网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兰德公司在加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中同样认识到设法让民众了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民众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创新。这些都说明公众是推动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与“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相互作用,形成“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术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创新,成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四、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革新力量”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企业与创业资本或风险资本的互动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谓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即风险投资家)连同管理一道投资到年轻的、快速增长的、并且有潜力发展成经济重要贡献者的公司中的资本,风险资本是初创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6]。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制度是一种增进和分享创新收益为目标的有效率的融资制度安排。风险资本投资的运行特点包括三方面:一是投资面向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中的初创企业;二是风险资本还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企业创业;三是风险资本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正是这三个特点使得风险资本能够通过独特的创新试错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把资本、技术和知识联系起来,赋予美国经济支持技术型初创公司发展的优越环境。20世纪90年代,风险资本投资在美国发展迅猛(见表1),相继培育出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公司为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

进入新世纪,美国数字经济遭遇挫折,风险资本投资的绝对数额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这并没有削弱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统计表明,2000―2003年期间曾经接受过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在就业创造和销售收益增长方面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仍然超过其他同行企业。在信息产业部门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见表2),比如2000―2003年期间,计算软件整体行业出现裁员8%,销售额仅增长5%,而风险资本投资企业却仍然创造了17%的就业机会,销售额高达31%。因此,风险资本投资正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

总之,无论是在美国经济繁荣或复苏阶段,风险资本都对美国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中不可替代的“革新力量”。

参考文献:

[1] [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2] [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3] 郭庆光.21世纪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新构图――“1996年电信法”的意义与问题[J].国际新闻界,1996(6).

[4] Rosenberg, Nathan. Inside the Black Box[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231-232.

[5] 龚伟同.技术创新毁了苹果[J].商务周刊,2004(4).

[6] 宋玉华.美国新经济研究――经济范式转型与制度演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55.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American Digital Economy

HE Xiao-yin

(Commercial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篇7

[关键词] 新形势 农机化 管理统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23-01

1 新形势下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要想将农业发展的更好,必须要实现机械化,这是维持农业生产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条件。目前在我国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国的农机化正在朝全面机械化的方向迈进,这就更加凸显了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我们要尽力解决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又快又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机化工作和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的管理和统计水平。广大农民对于农机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制度和服务还需要近一步的细化和提高,加大了管理统计工作的难度,其主要难点如下:

2.1 人员配备不足,难以适应繁重的统计工作

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对于农机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机化统计人员面临的工作任务量日趋繁重,统计工作很难正常展开。与此同时,基层农机机构的政策不断改革,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着农机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农机化统计人员选择离岗,人才的严重流失对于农机化统计管理工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2 法制观念淡薄,数字统计质量低

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展开涉及到多位统计人员,但是一些统计人员并没有明确的法制观念,并没有按照《统计法》中规定的法律条约进行统计,也没有深入实地进行工作调察,任意捏造、谎报、假报农机化统计的数字,甚至还有的调查者拒绝报出已经统计的数字,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农机化统计数字的准确性。

2.3 统计方法单一,设置指标不合理

农机化统计的指标目前设置的很不合理,有的指标陈旧过时,并没有进行实时更新,很难反映出当前农机化发展的真实情况;有的指标变动较多,给农机管理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涉及到多个层面,需要层层的进行布置和上报,由于缺少足够的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工作的分析和统计工作做得并不细致。与此同时,农机化管理统计的方法也是十分的单一,很难整理出完整的统计资料。如何创新出更好地统计方法,详细的记述各类统计资料是目前新形势下应当深思和改革的。

3 有效提高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3.1 建设优秀的统计队伍

农机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开展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需要配置专业的农机统计人员。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农机管理部门应该筛选出专业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实事求是的统计人员,为管理统计工作的展开提供最好的人员支持。同时还应加强管理统计的培训力度和考核制度,让每一位统计人员定期的参与培训,例如:上岗培训、集中培训、统计专题培训等,在每一个月或者每一个培训完的季度进行考核,考察统计人员真正的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3.2 提高对于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也要相应完善,各级政府及农机管理部门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统计工作提供正确的决策,就必须要增强对于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议事日程,增加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要做好统计人员的思想工作,让每一位统计人员时刻谨记自身的职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自身的统计法制意识,认真对每一份资料进行统计,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做好农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3 落实报表制度

乡镇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是发展农业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进行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机统计台账,为统计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并逐渐将台账软件化、网络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实行数据共享。同时,统计台账的数据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实时更新,统计数据做到及时、准确,这样才可以为人们展示出更高质量的农机化管理统计数据。

3.4 打破原有的统计方法,加强设施建设

农业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展开,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可以为乡镇农机化统计人员提供一些最新的办公设备,如:电脑、电话等,改善原有的落后条件,让其更好地开展农机化统计工作。还要打破原有的相对落后的农机管理统计方法,应顺应时展,引入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实行数据的网络化统计,注重统计资料的科学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以满足各方面对于统计资料的不同需求。对于一些旧的统计指标,要及时的进行更新和删除。通过加强统计硬件配备,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得到全面、准确、多样的农机管理统计数据,从而促进我国农机化稳步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农机化管理统计为我们提供了信息、资讯和监督的重要职能,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应当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报表制度》,提高公众对于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统计队伍,在硬件设施上予以最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8

做好县域经济报道,其中的细节不可忽视。我们知道,采写人物通讯、重大事件需要重视细节,要有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有事件的起伏转折。因为,只有这样,人物才能有血有肉,事件才能充实完整。县域经济报道更多的是工作通讯、成就展示、经验交流、问题警示等,为什么还要重视细节?这是由县域经济报道的特殊性决定的。

县域经济报道不同于当下随处可见的财经新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和人们投资理财意识的逐步增强,各类财经新闻、专业财经媒体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不管是财经新闻还是专业财经媒体,在报道上,更侧重于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优势进行分析、鉴别,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消费者的消费方向更多起到一种导向性作用,在这里,数字的作用似乎更明显。

而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县域经济报道则需要重视发掘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思路,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工作思路转变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等,把其中的典型通过新闻的方式进行总结、升华,为上层决策者提供先行示范的成功经验,为其它县、市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从而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余家庆主编的《新闻学辞典》)

而细节正是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的集中体现。那么县域经济报道的细节是什么?是眼花缭乱的数字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二、三、四的条条框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这样的话,新闻报道就与工作汇报无异,新闻传播的价值无从谈起。

县域经济报道的细节应该是眼花缭乱的数字背后的一系列故事。比如,目前,各地都在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有的县不断有大项目落户,GDP节节攀升。如果只是报道了这样一些数字,仅仅是在传递一种信息,是新闻的最基本作用。县域经济报道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宣传成绩的层面,而是要让所报道的典型经验得到推广,提出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相对落后的地区并不是甘于落后,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好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因此,项目落户、发展的过程才是读者最想了解的,也最可能从中找到可借鉴的经验。

县域经济报道只有有了细节,才能避免单纯数字带来的单薄与枯燥;只有有了细节,才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达到县域经济报道的传播目的。

如何挖掘县域经济发展中有新闻价值的细节,讲述打动读者心灵的故事?记者需要有两种责任心。

首先是关心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心。记者不能把自己当成经济发展的旁观者,置身事外,而应与当地经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记者的职责使然,不如此,就无法发现亮点、找到细节,无法找到新闻价值。这就要求记者多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在思想上拉近与基层的距离,让基层的同志消除与记者的情感隔阂,这样,记者才可能找到首先感动自己、其次感动读者的细节。

《陕西日报》2009年7月17 日刊登了《“华夏金城”如何擦亮“金”字招牌》一稿。这是记者潼关之行的第二篇稿件,不在最初的采访计划之列。采访过程中,听说主管工业的副县长不久前亲自带队到“中国金都”――招远考察学习,为整合全县的黄金产业积累经验。

多年驻记者站的经历让记者对潼关的整体发展状况较为熟悉。2005年潼关就被授予“华夏金城”称号,但是4年过去了,“华夏金城”有些名不副实。但潼关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它的复兴必定带动全省黄金产业的发展。有了对这一背景的了解,记者意识到此次考察可能成为潼关黄金产业第二次腾飞的起点,于是就开始进一步采访考察学习的全过程:两地黄金产业发展的差距在哪儿、考察之后的感受以及潼关黄金产业发展的规划等等。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提炼完成了稿件《“华夏金城”如何擦亮“金”字招牌》。文章见报后,潼关县一位领导发来的短信中有这样的话:文字精彩,振奋人心。这是对记者参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肯定。

其次,记者要有尊重新闻价值的责任心。当前,媒体的宣传作用日益被重视。在基层采访多了,人脉广了,新闻的价值常常被扭曲,出现了关系稿、人情稿,这些稿件是披着新闻外衣的工作汇报,算不上真正的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被一点一点磨蚀,伤害的不仅是媒体自身,也伤害了忠实的读者。

细节中体现着新闻价值。记者只有有了职业责任心,才会在对繁杂的县域经济进行采访过程中用心去倾听,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发现细节,发现新闻。

记者去澄城县采访项目建设,该县招商局长热情地介绍了澄城这几年引进的大项目、制定的相关措施等等。一上午的采访,没有听到让记者心动的细节。局长讲的内容,如果硬要写稿,也能交差,但是只能算工作成绩宣传,没有打动心灵的东西,新闻价值不大。因为,这几年各地都在抓项目建设,软、硬环境的重视、建设程度大同小异。所以,这样发出的稿子肯定是县域经济报道的失败,是记者的失职。

澄城这几年在资源、交通等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不断引进大项目,肯定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了找到真正的亮点,记者下午又约县长继续采访。因为项目引进的全过程,县长都是亲抓亲历,所以感触很多。他动情地讲述争取16亿元的多晶硅项目的过程时,记者被感动了。余震来时,书记、县长仍没有中断与客商的谈判;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制定优惠政策,第二天就将其传给客商,第三天客商就到澄城考察……

新闻点找到了!《大项目落户的背后――解读招商引资中的“澄城现象”》一稿通过挖掘澄城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感人的细节,展示了县上领导对待项目建设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就是澄城不断有大项目落户的原因,也是兄弟县、市审视自己工作态度的一面镜子。

篇9

关键词:西方;设计艺术;数字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政策;战略;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数字信息产业政策

1.美国数字信息产业引导政策

首先是美国的自由经济。美国人似乎痴迷于各种新的信息开发和应用。他们拥有着悠久的创新历史和丰富的创新经验。美国最先认识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将近半个世纪内,美国研发费用中用于研究的那个部分中的差不多85%来自美国国库。20世纪50年代,大量资金投入到军用计算机的开发之中,使得计算设备方面的知识有巨大的增长。20世纪60和70年代,美国政府主要对网络技术给予支持,对互联网的的出现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美国是崇尚自由的国度,自由女神像是美国自由崇拜的象征。现如今,自由经济一直为美国所推崇。美国政府尽量少插手干预经济,以防止被支持的行业和部门形成对政府的依赖,从而妨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鼓励人们敢想敢干。这样的经济政策,给予了现当代数字信息产业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少了政府的主动扶持,为了生存发展和经济利益,数字信息产业内部会主动寻求创新的途径。然而,自由经济带来的经济泡沫,带来经济动荡,2007底起从美国最先爆发的金融危机持续至今愈演愈烈,并且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潭。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势必会影响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所实行的开放战略。尤其是人才开放战略,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美国也从其他国家引进大量人才。近些年来,美国每年留出29万个名额专门用于从国外引进高科技人才,著名学者、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先入境,不受国籍、资历和年龄的限制。这种做法,为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基础,把世界各国培养的人才当作美国人才队伍的储备力量。

其次是文化开放战略。美国不单是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政府只是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障。在这种自由和安全氛围的促进下,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的投入,美国文化产业十分依赖于境外的投资,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文化产业经营的开放性、跨国性。例如,在好莱坞,最具实力的电影制片厂之中,哥伦比亚三星的老板是日本的Sony公司,福克斯的老板则是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而且事实证明,近些年来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大制作影片的投资达到了天文数字。利用强有力的金融市场来支撑美国电影产业,大投资的持续使得文化产业在美国经济总产值中的地位遥遥领先。

2.日本数字信息产业引导政策

二战后的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确立了“技术立国”战略,通过大量引进、消化、吸收欧美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了国内新兴产业逐渐形成发展,使战后的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的外向型经济,也让日本很快地吸纳新的技术,使数字信息产业能很快的在日本兴起。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不断追求品质精良的制造,特别追求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技术的精炼研究,以稳定的企业间的交易与合作关系为保障,形成了一种纵向系列化的封闭式创新。日本的经济飞跃,为数字信息产业在日本的发展打下经济基础。

同时,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产业制定与产业结构设计的国家。日本政府对产业结构的干预程度很强,干预的主要手段为提出明确产业政策。但20世纪90年代则成为日本经济“停滞的十年”,或者说是“失去的十年”。1994年,日本提出“新技术立国的方针”。1995年,日本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经济结构改革思路》。1999年又提出了“产业技术产业创新基本战略”。日本虽然看到了计算机技术变革的机遇,但是在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上出现了失误。

经过日本政府对数字信息产业逐步重视,并对其发展方向的调整,日本的数字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从2001年,日本政府开始新方向的产业调整,公布《IT基本法》,实施“IT立国战略”,成立“IT战略本部”,制定《e-Japan战略》(日本IT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方针,最终获得了很好的收效。

二、西方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前景

1.美、日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动态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各国现代数字信息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主要指文化进入市场,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运作,也促成了文化产品的更新换代,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经济发展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同的,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科技的提升一方面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一方面经济的稳定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科技与文化的一体化主要是指科技为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技术手段的同时,科技创新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为文化的创新提供源泉。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影响。

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取得,在经济和政治因素促成的基础上,科技含量仍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它直接构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输出机。以美国的3D电影为例,美国的数字银幕增幅惊人,由2009年的7736块增长至2010年的16522块。占美国的总银幕数39500块的40%之多,其中3D银幕增长了4500多块,现在3D银幕已经占据了美国数字银幕的半壁江山。同时,在2010年10部票房最高的电影中,有7部电影推出了3D版本,而在历史票房排行榜上,共有7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超过了10亿美元,其中3部就是去年上映的:《阿凡达》(28亿美元),《玩具总动员3》(10.6亿美元),《爱丽丝梦游仙境》(10.2亿)。还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的ipad和iphone的问世,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再是电子产品的简单意义,而是代表着一种潮流,是时尚文化的标志。

日本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动漫产业链的形成。近十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平均每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日元,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实际上,加上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广义的动漫产业在日本 GDP中的比例平均在 6%以上。2005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 GDP的比例甚至超过了16%,超过了汽车工业。

日本的动漫产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壮大,与其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方向是密不可分的。

在电子游戏方面,也因为与动漫的相互渗透,使得日本的电子游戏产品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接着,就是动漫周边产品的制作和销售。动漫周边包括包括以动漫为主概念的玩具、食品、饰品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象、书籍等文化产品。就这样一部成功的漫画能通过长长的产业链与科技结合,经过再创作,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2.美、日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纵观美、日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利用电子媒介向全球输出文化及价值观念是更好的往经济、文化、科技的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传媒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从传媒的发展历程看,人类历史上的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和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三个阶段。如果缺少了电视、电影、收音机、印刷新闻媒介和广告这些传媒的支撑,那么,至少美、日文化的传播不会如今日这般普泛与深入。

电子媒介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和光碟等等。电子媒介的出现让信息的传递从传播速度上,更加快速;传播范围上,更加广泛;传播质量上,无论是图像、还是声音质量都更高。

美、日这种利用电子媒介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输出,不仅仅影响了人们饮食、服饰等等表像的文化符号的改变,还促成了价值观念的碰撞与交流。日本利用电子媒介输出其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年轻人们出现了“哈日一族”,中年一辈,也大多都经历过通过日本电影迷上山口百惠、高仓健的时代。

3.西方发展数字信息产业的前景

篇10

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国家信息文化水平的反映,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对我国来说,建设数字图书馆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图书馆建设可以极大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中,通过书信以及人们口头交流,传播效率低下,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改变了以往信息存储、加工和传播方式,借助网络环境和高性能计算机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能够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可以加快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求具有相应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对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对我这一领域的技术提出了挑战和要求,促进各项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对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为终身学习提供基础。传统信息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而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便捷经济的教育方式。如学校可以采用数字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书籍资料,减少学生自己购买的负担,让每个学生平等获得信息资源,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另外,数字图书馆建设也为每一个社会公民读者提供了平台,都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获得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四)数字图书馆建设可以创新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管理和服务方式,使得很多图书管理员从现实走入数字网络,他们将做网络上为广大读者提供检索和解答服务。读者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获得文献资源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在线管理员,他们将成为捕捉和整理信息的专家,并为读者解答提出的问题,以及帮助读者获得数字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极大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

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措施

(一)借助最新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离不开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利用。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需要将其应用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这也对相关人才需求提出了高要求。需要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的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理念,并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创具有国建际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及时的将最新技术应用到其中,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二)注重建设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和其他物力,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想保障数字图书馆的良性发展,需要将其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互相促进发展。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科学研究领域和教育领域的紧密结合,能够满足科研和教育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促进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同时,科研和教育发展以及对数字图书馆的依赖,也能够为数字图书馆带来经济效益,促进数字图书馆的良性发展。例如,数字化图书馆示范系统重大应用课题开展建设,不仅能够保证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正确导向,同时也能够保证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应用产品。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应有全局意识

在传统图书馆中,由于图书馆分布在各个地区,每个图书馆之间都会有相同的书籍,这是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而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网络技术使得数字资源可以共享,所以,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当具有全局意识,对于同一本书籍,在一个图书馆输入到数据库后,其他图书馆应当共享这一信息,避免重复录入相同书籍信息,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这一建设过程中,国家应当做好科学的协调管理,采取统一的规划措施,切实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篇11

劳动力和资本重要性降低

在美国《外交》杂志7/8月期刊载的研究文章《新的世界秩序――劳动力、资本、创新的幂律经济学》一文中,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埃里克・布林约尔松、该学院商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安德鲁・麦卡菲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认为,当前技术进步不仅整合了现有劳动力和资本,还能创造新的劳动力和资本,这意味着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进行创新的“牛人”。

他们还认为,创造性带来的收入分配将符合幂律、长尾理论,即很少数的赢家获得大部分回报,而其他的参与者则处在“长尾”中。未来政府面临的挑战是保证普通人拥有起码的生活水平和建设包容性的经济和社会。

中国是一个因廉价劳动力而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的典型例子。如果你去广东参观工厂,会看到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每天在按部就班地做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把键盘的两部分拼在一起。这样的场景很难在美国或其他富裕国家见到。这就是基于廉价劳动力的离境外包模式。

不过,布林约尔松等学者说,从美国转移到中国的生产岗位在不久的未来也将消失。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将逐渐取代人力资源,离境外包被自动化取代指日可待。

如果大量的劳动力不再是获得经济进步的一个途径,那什么才能带来进步呢?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中说,当资本带来的收益增长大于经济的整体增长时,资本在经济中的比重会增大。随着机器人、电脑和软件(这些都是资本的表现形式)逐渐取代人工劳动力,“资本深化”经济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速。

布林约尔松等学者却认为,资本在国家收入中所占比重一直增加的趋势可能会受到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并非来自劳动力的振兴,而是来自资本领域里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数字资本。

如今,软件和机器人等资本可很低廉地复制,它们的边际价值将下降。如更多的资本是廉价的边际资本,实际上会拉低现有资本的价值。例如,软件能以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来复制和使用。根据摩尔定律,电脑的很多硬件也一直以很快的速度降价。简而言之,数字资本是丰富的,边际成本也很低,它在各行各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少数人占有多数收入将成常态

经济学家用来解释技术的影响时,所用的最基本模型就是技术是所有其他项的乘数,即技术的进步将让所有的要素发展,所有工人的生产力更高,因此它们也更有价值。

布林约尔松等学者说,直到最近这种观点还是比较合理。但一个更复杂和更贴近现实的情况是,技术可能不会均衡地影响所有要素,而是会有所偏向。比如,以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改变,对技术相对熟练的工人更有利,以资本为基础的科技改变,会更倾向于对资本有利而不是工人。过去,这种形式的技术改变都很重要,但是第三种形式――可称为以“牛人”为基础的科技改变――正逐渐颠覆全球经济。

今天很多重要的商品、服务和流程都已系统化。一旦系统化,它们就能被数字化,然后就能被复制。数字复制可做到几乎零成本,且可几乎同时传到世界任何地方,每一个都是原样的复制。这三个特性――极低的成本、迅速的传播和完美的复制――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奇怪又奇妙的经济现象:它能在商品稀缺的地方创造大量商品,不只是唱片等消费品,还有经济的投入要素,比如某种劳动力或资本。

很多时候,数字技术的提高会让数字化一种产品或一种流程更有吸引力,“牛人”的收入会猛增,而稍逊一筹的产品、跟随者和后来者都很难在竞争中立足。这种情况下,收入则常常遵循幂指数模式,或者叫柏拉图曲线,即一小部分人不均衡地占有很大部分的收入。

照片分享平台“Instagram”网站就是这种数字化经济的一个例子。该公司当初由14个人创立,他们不需要很多没技能的工人,也不需要有形资产。他们的电子产品得益于网络传播,当产品被很快接受时,他们在一年半之后就以近7.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卖掉。与之相对比的是,在此前几个月,传统照片行业大佬柯达破产,该公司在鼎盛时期约有14.5万员工,持有几十亿美元资本资产。

现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已在经济的各行业和领域越来越普遍,包括零售业、金融业、生产制造业和市场营销。这意味着“牛人经济学”将前所未有地影响更多商品和服务。

作好变革准备

在数字技术和与其相关的经济特征推动的变革时代,如果个人、商界和政府能明白现在发生的事情,它们至少能试着调整和适应。

布林约尔松等学者说,当前技术发展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虽然技术进步将增加国家乃至世界的财富和提高经济效率,但未来收入是按幂指数来分配,多数人的收入将在平均值以下,该趋势会在一国乃至全球经济中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普通工人,他们将继续承受这种改变带来的冲击,作为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从中受益。这意味着,如没有进一步的干涉,收入差距可能会继续拉大,引发各种问题。不均衡的收入可能带来不均等的机遇,让一些国家无法获得人才,让社会契约毁于一旦。而政治通常是建立在经济之上,这种情况可能会颠覆民主。

篇12

关键词 数字测量图;地质测量;煤矿生产

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135-02

数字化测量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测量技术为一体的新型测量技术,具有高效、准确、便捷等优点。矿山井下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测量工作,关乎煤矿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但由于矿山井下环境比较恶劣,地质比较复杂,过去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难以满足现代煤矿生产的需求,随着数字测图的应用,使得煤矿井下测量能够准确高效完成。

1 煤矿数字测量图概述

煤矿数字测量图是指测量人员在煤矿井下进行实地测量,并收集和汇总相关数据,利用CAD软件进行绘图和加工,形成具有具体数据和形象图案的“图纸”。它是以井下巷道导线点为核心,以导线网为管路,按照1:1比例绘制的井下地质实测图。

1.1 数字测量图的特征

数字测量图的特征主要有:1)测量精度高。在矿山井下测量地形时,可以将测定物点的距离误差控制在3 mm以下,极大的避免了从输入数据到绘制成图过程中的精度损失,从而有效减少了展点误差、方向型误差、视距型误差,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精度,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自动化程度高。数字测图在绘制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图,可以实现自动计算、自动选图示符号、自动识别等,同时还可以实现动态修图、无痕修改、多次复制等,相比传统手工绘图,其图形更加规范、精确、美观;3)图形信息丰富。数字绘图是在绘图软件窗口上准确定位坐标,并可以通过实测数据的编辑,设定物点的连接信息,包括定位信息、属性信息、实测数据信息等,使得绘图内容丰富完整。

1.2 数字测量图的内容。

数字测量图的内容主要包括:测量标记、收尺标记、巷道碎部酮室、巷道特征、地质标记、边界标记等。绘制人员应当根据测量数据、地质特征、周边环境等标记相关内容,比如各种主要保护煤柱线、村庄轮廓线、河流线等。因此,绘制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制图,采用标准图形、符号、线条,按照标准比例进行绘制和标记,不断丰富图纸信息和内容。

1.3 煤矿测量数字成图方法

煤矿测量数字成图有两种方法:1)原图数字化:该方法需要配备的仪器有计算机、数字化仪、绘图仪,是在数字化绘图软件的支持下,采用手扶跟踪数字化或扫描矢量化的方法对测量图加工出图,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由于扫描矢量化成图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通常被优先使用。但该方法受原地图影响比较大,扫描成图精度比原图效果略差,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成图,通常采用修测、补测等方法提高原图的精度;2)现场数字测图。现场数字测图是内外业常用的方法,需现场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现场地质地图进行测量后现场绘图,最大限度的确保了测量的精确度。但该方法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较大。

2 数字测量图在煤矿井下测量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测量图的产生和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煤矿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它是测量人员手工或仪器测量井下地质数据后,采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处理数据并成图,为煤矿生产提供依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测量图的技术也获得较大的发展,其在煤矿生产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数字测量图是煤矿企业创新技术的具体体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才能在竞争激烈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数字测量图是作为现代高科技产物,其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测量技术等,其在促使企业不断朝着技术化、标准化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字测图企业改革传统经理念和创新生产技术的具体体现。

2.2 数字测量图是煤矿企业提高效益的具体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其贯穿于煤矿的探测、煤矿的开采、安全维护等各个环节中,而测量图是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的具体成果表现,其精度准确与否对煤矿生产整个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数字化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测量信息完整等优点,可以为煤矿井下作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促使煤矿生产安全、持续、高效进行,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 数字测量图在矿山井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不断更新和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理念不断深入影响,加上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煤矿企业深刻认识到创新技术的重要性。矿山井下测量是获取煤矿生产基础资料的主要途径,过去主要采用人工检索、分析和处理数据,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和技术管理的要求,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损失,引发社会强烈不良反响,为了准确预防和快速处理矿井危害事故,就应当从提高井下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入手,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实现井下地质情况的数字化反应,为企业高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数字测量图在矿山井下的应用主要包括:1)跟踪井下作业进度。测量人员可以根据数字测量图对井下作业进行跟踪,实时掌握井下作业的进度,以便于及时调整和优化作业方案,提高生产效率;2)为井下作业提供准确的数据。测量人员可以根据测量图的标记,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快速量取直巷进尺和剩余进尺,避免盲目作业,减少作业错误的现象发生;3)指导井下施工方向。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测量图相关数据和标记,预先模拟巷道施工进程,在线分析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为井下现场施工提供建议;4)实现自动计算。在测量图上,可以直观反映地质相关数据,为施工方案设计自动提供测量数据,避免人工计算的繁琐,减少人为因素的误差,确保了工程数据的准确性。

总之,数字测量图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生产实现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发展的必要手段。煤矿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尤其是生产环境恶劣的矿山井下作业,更需要应用数字测量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数字测量图相比传统方法,其具有诸多优点,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人工手段产生的误差,提高绘图的准确率,为矿井作业和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强,申家国.试论矿山测量数字化的应用技术[J].科技资讯,2010,11(09):11-12.

篇13

【关键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涵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优质的信息资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信息化建设则逐步由注重硬件发展为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开发。该项工作为我国全新的经济增长核心,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当前,信息资源利用开发被更多的机构组织、单位以及行业领域所关注与认可,可优化信息化工作成效,推进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完善与良好改造,并有效的提升综合竞争力。我国近年来,虽然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卓有成效,然而整体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中等阶段。因而,只有更为注重优质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颁布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与法规,做好长期战略规划与整体优质布局,方能提升信息化建设速率。应实现信息资源应用开发范畴的全面拓宽,进而获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优化国民经济建设,创建小康社会。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

信息资源利用开发效果明显,然而仍旧包含较多需要应对处理的问题。具体体现为,我国欠缺宏观管理规划制度,无法做好有效的协调以及管控,令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不充分,效益不明显。同时,社会对该项工作的重视性有限,没能将其置于适宜的地位。较多人仅能在理念之中明确信息资源应用开发重要性,而无法扩充投入、充分开发与应用。我国信息化发展建设同发达国家包含显著的数字差别,同时国内各区域也担负着减少数字鸿沟的重要任务。然而,基于各个不同区域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个人经济水平有限、获取处理数字信息技能差异较大,因而令信息鸿沟呈现出一定的扩充发展趋势。另外,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其发展产业规模有限,市场化发展不充分,因而影响了国际竞争力。再者,相关法律体系也存在不健全问题。例如,信息公开、不当竞争管理、垄断以及版权相关法律制度较为欠缺,因此令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欠缺良好规范的支持。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策略

3.1提升认识,巩固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核心地位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环境构建成型,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效用显著。我国政府将信息资源视为同能源以及材料相同重要等级的生产要素,其成为隐形资产以及宝贵的社会财富。注重信息资源应用开发,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提升综合国力。因此,我们应将信息资源应用开发置于适宜的高度与地位,把握机遇,实现创新发展。应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政府文件精神,提升思想认识,明确信息资源应用开发重要性,优化综合实践水平,创设信息化工作综合效益。

3.2扩充信息资源应用开发与共享应用,完善立法管理

为扩充信息资源应用开发,应优化组织机构建设,创建良好科学的资源管理共享应用机制。同时,应做好协调管控、全面规划,完善监督管理,明确政府机构信息应用、交换以及共享应用的具体规则与范畴。另外,应清晰信息共享管理责任主体,创建信息资源具体的共享目录,并实现各类价值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科学管理。

为有效应对国际竞争,快速的占取信息资源并科学应用,优化决策管理水平,体现良好的行政工作效能,完善公共服务,应加快推进立法建设,确保机密信息资源的可靠安全,开创优质的信息化建设环境。立法核心在于良好的应对信息公开以及共享管理问题。同时,应制定信息资源应用开发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执法管理系统创建,快速出台标准化制度,进而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开发创建良好的法律保障。

3.3强化资源开发,预防数字鸿沟

政府资源信息应做好公开目录编制,优化政务信息共享,创建交换系统。同时,应优化各类人口信息、地理信息、经济信息的应用与服务管理,提升决策管理整体信息质量。应借助政府机构门户网站,进一步强化政务资源信息的应用开发。另外,应有效的激发政府主导管理效用,做好公益信息资源的应用开发,创建文化信息价值化资源的共享应用系统,做好科技资源的管理整合,并应完善扩充广电资源应用开发效能。可有效发挥政府引导、经费支持、重点扶植作用,对重要领域各类信息资源做好公益性应用开发,并引导企业以及各类组织、社会大众进行信息资源的优质开发,优化公益性管理信息服务。为快速推进信息资源应用开发的市场化,可创建公平有序的市场发展竞争环境,并推动各类信息商品以及管理服务的顺畅流通。另外,应不断的引领推动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积极创建文化行业、广播电视、出版行业的现代化、数字化产品,优化网络服务,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为有效的应对数字鸿沟问题,应有效的缩短数字差距,可通过大力发展建设经济,提升综合实力。同时,应基于我国国情特征创建适合国情信息通信的实践管理策略。完善信息资源基础管理应用设施,推进通信技术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加快信息化应用管理进程。再者,应开创良好的保障服务系统,进而有效地减少数字鸿沟。再者,应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一致协调发展。应激发国家政策管理引导效用价值,通过实际行动良好的应对西部区域的数字鸿沟,进而良好的处理信息不对称矛盾,有效降低西部以及沿海中部区域信息化资源应用开发工作中包含的差距问题。

4.结语

总之,基于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重要性,我们只有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认识,巩固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核心地位、完善立法管理、预防数字鸿沟,方能真正激发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优势,推进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生产的现代化、信息化、高效性、优质性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应萍.ZHOU Yingping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

[2]吴定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0).

篇14

关键词: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城市建设;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提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概念。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了数字城市的建设,其中基础测绘是负责城市基础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对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将研究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础测绘与数字城市的理论概述

基础测绘是城市的基础系统之一,主要负责对城市的基本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更新,获得地理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利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也可以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航拍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基础测绘是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不仅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最基本的信息服务,体现其公益价值,而且可以为城市的科学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体现其实用价值。

数字城市的是在当今数字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引入的,其实质是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的一种理解,通过将城市的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使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和政府规划部门服务,从而促进城市的高效运转和科学发展。

二、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在数字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各方面的信息支持,基础测绘对于数字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 基础测绘为数字城市规划提供基础信息资料

在城市进行总体规划的阶段,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信息资料,作为规划的重要依据。在数字城市的规划中,所需要的基础信息更加广泛,对信息的准确度要求更高,因此严格的基础测绘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数字城市的规划提供最基础的信息资料,最终使规划的结果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基础测绘成为规划设计人员最基础的技术支持,便于规划设计人员进行反复研究,使数字城市的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2. 基础测绘促进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应用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全球定位系统、数字技术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等,只有这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系统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城市建设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这些系统的基础均是地理信息系统,只有完善的地理系统才能使数字城市的功能得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基础测绘工作来逐步构造的,因此基础测绘是促进城市实现数字化的重要工作[1]。

3. 基础测绘可以为数字城市提供重要的保障服务

数字城市的基础功能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利用基础测绘形成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城市完善防灾减灾服务系统,从而使数字城市具备一定的防灾减灾功能。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测绘部门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测绘手段,从卫星、飞机上对灾区进行拍摄并遥感成像,从而使灾害发生后迅速建立起地理信息系统,从而为抗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料,一方面可以使城市受到自然灾害的损失得以降低,另一方面可以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2]。

三、目前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基础测绘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经过改革开发后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测绘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不过同国外基础测绘技术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以下对目前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相关部门对基础测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普遍重视城市的经济建设,对于经济增长点的追求超过对于城市科学规划工作的重视,基础测绘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环节,也相应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因此这些城市的基础测绘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应的测绘人才和技术得不到补充,使基础测绘工作无法对数字城市的科学规划提供准确、完善的信息资料,从而使数字城市的科学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 地区之间基础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基础测绘的要求不统一,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不一致,因此基础测绘发挥的作用仅仅限于某一区域,各地区之间的基础测绘没有实现接轨和共享,从而使跨地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变得复杂,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取得基础测绘的详细信息资料。

3. 相关人才的分布不均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被拉大,例如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与西北地区城市建设的速度明显不一致,因此在这些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的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从而使基础测绘的团队素质普遍高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这种现象是导致国内各城市之间基础测绘水平差距较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地区基础测绘技术的发展,最终影响到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

4. 相关测绘技术的创新能力有限

基础测绘是一项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工作,不过我国的基础测绘在技术和工具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相关测绘技术的创新方面仍然不足,这种国情现状使基础测绘所得的信息资料的精确度和信息整理的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无法更好地发挥基础测绘的作用[3]。

四、利用基础测绘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的对策

基础测绘对于数字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基础测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仍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提出了以下几项对策,以进一步发挥基础测绘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

1. 健全城市基础信息的联网和更新机制

在数字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将所有城市的基础信息进行联网,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地理信息的联网,从而使基础测绘能够按照相同的标准使地理信息呈现在网络中,便于相关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另外还应该建立定期更新的机制,使基础测绘所更新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反馈给各地区,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字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2. 不断推进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是数字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所以要不断推进3S技术的应用,使3S系统作为数字城市发展中人们日常需要的工具,而且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科学应用3S技术,使数字城市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基础测绘作为3S技术的地理信息支持,在3S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步注意到基础测绘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基础测绘工作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3. 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测绘的投入

测绘人才和测绘技术是基础测绘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测绘方面的投入,不断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另外要特别注意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要设立专项资金投入到基础测绘中,使这些地区的基础测绘工作与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促进经济较为缓慢地区的数字城市建设。

总结

数字城市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应用,希望能够为基础测绘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进一步促进数字城市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伟,马玉宝.谈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