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实务案例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企业合并 商誉 合理性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采用的是购买法,即实施合并的企业以现金或其它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支付代价,购买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而实现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购买法下,实施合并的企业在合并日,将购买的被合并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记入实施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合并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合并商誉。我国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的合并报表是以数值列示商誉的,然而,对于合并日的会计处理,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作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续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此核算法下,购买成本大于被合并方净资产的部分不确认商誉。我国会计权威认为,购买时超出净资产的部分认为是合理的购买行为,所以不确认为商誉。
虽然没有学者明确提出我国会计在处理商誉时应当将其入账,但是有学者曾经提到商誉是以组织为载体的一种重要资产,现行会计准则仅仅确认了这种资产的一部分,导致了相当规模的企业资产没有在帐面上得到反映,掩盖了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仅如此,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商誉问题并不被会计准则所关注,导致了,我国关于商誉的确认计量入账都没有一至的规范和要求。多位学者也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认为我国商誉确认相互矛盾以及不规范。
目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数量大量增长,商誉的会计实务的合理性对于我国的企业不仅仅是会计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要求,更是对我国企业成功合并有力支持的基础,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是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一个有利的会计环境,促使会计准则相互统一。企业合并中商誉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而是与企业资产整体一起确认转让,它表现为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超过了本行业平均水平或正常的投资回报率。商誉就犹如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商誉也可以被称为企业的“魅力”,由于商誉的抽象和无法衡量,因此在企业合并中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随着企业合并浪潮的高涨,企业合并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已成为会计实务和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多年来对于企业合并的商誉问题,各国会计对于商誉会计处理都有不同之处,各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差异,合理的处理商誉能为合并方带来潜在的利益能说明企业合并中反常的现象,对于企业合并中商誉入账问题我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我们以这个案例为基础分析商誉入账的价值以及意义。
吉利汽车在瑞典与福特正式签约,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在收购之前就有国内有媒体习惯性猜测吉利收购纯属“作秀”、“炒作”,而后质疑“吉利钱从哪里来?”、“福特都经营不好,吉利能玩得转吗?”,甚至还有臆想者断言“沃尔沃的高成本将拖垮吉利”、“吉利的低端品牌形象将毁了沃尔沃”等等。吉利此次的收购活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不仅仅是一次收购活动,还是具有其划时代的意义。
沃尔沃的软肋是盈利能力不足,原因是在金融危机后高企运营成本遭遇销量下滑。而吉利的核心能力在于领先业界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对中国汽车市场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从以上财务数据可以提出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问题,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拥有大量的负债,如果不是福特公司对沃尔沃的资金支持,沃尔沃汽车就已经面临了破产的困境,吉利控股集团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去购买这么一个“包袱”?然而总裁李书福还说十八亿美元很便宜。但是这么“便宜”的沃尔沃却需要吉利进行大规模的融资,使吉利在短期内负载累累: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向吉利万源账户注入5亿元资金,之后另注入了25亿元;国内银行提供4.39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和成都银行各提供20亿元和10亿元低息贷款,三年内吉利仅需付约三分之一的利息,三年后酌情偿还。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消息一放出来,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家媒体各持己见,有的认为吉利是蛇吞象,有的则认为这是大受笔。追其原因是由于吉利集团冒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去收购一个并不被看好收购后在中国市场能够带来利益的一个庞大的品牌。
沃尔沃虽然然拥有价值15亿美元的净资产而且还是老字号,它的安全性能无车能敌,是很多消费者信赖的汽车品牌,为什么此次收购不被看好呢?从沃尔沃方面来讲,首先,沃尔沃在福特集团旗下处于多年的亏损状态,已经给福特集团非常大的财务压力,其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其次,净资产中包含了大量的固定资产,例如厂房,生产线,这些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很差,对于企业提高盈利能力起辅助作用,净资产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存货,存货如果不及时销售出去,那么其账面价值必然大于可变现净值,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要从净资产中减除,这样一来,沃尔沃潜在流失的净资产不可小视。从沃尔沃吉利角度来讲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举借大量外债购买沃尔沃会造成巨大财务压力,而且还面临消化不良的问题,排除资产以及技术的整合问题,吉利自己本身背负了很多负债,再加上沃尔沃的负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的盈利,一旦资金链断裂出现资不抵债,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多的问题,难道吉利就没有考虑到?当然不可能,但是为什么沃尔沃处于连年亏损和大量负债之中却能够卖给中国市场十八亿这么高的价格?主要原因是因为商誉的存在,这也是其一项资产,然而这项资产却被忽略了。沃尔沃的净资产是十五亿美元,吉利花了十八亿美元把沃尔沃娶回家,那么多出来的这三亿美元就是商誉。
商誉=合并对价-被合并方净资产=18亿美元-15亿美元=3亿美元
总裁李书福正是看到了商誉带来的巨大潜在利益所以会在此时沃尔沃糟糕的财务状况下花了巨额资产不惜借大量外债来购买沃尔沃。事实也证明了沃尔沃并没有让吉利控股失望。从08~10年的股票走势图中可以清晰的得到结果,虽然大盘的走势低迷,但是并购的消息一出来吉利控股的股价就一枝独秀不断攀升。
商誉在此次收购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在于,商誉是此次收购活动的动机,这项资产解释了之前诸多问题,而且用直观的数据说明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获利依据。
根据我国对于商誉入账以及合并报表的规定,商誉科目只入表不入帐,合并后的分录却有区别,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差额产生的商誉不作调整。也就是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做的账务处理是双份的,这样的结果第一是耗费了大量的财务资源,同一件事有双重的标准,第二,商誉没有在账面的到反映,也就是无形中忽略了企业的一项资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资产。沃尔沃的商誉是吉利控股收购的主要目的,而却没有在账面上体现,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有用性、重要性。
合并商誉产生于企业合并,国外一些成功的企业合并表明,合并商誉占收购价格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应正确地确认合并商誉,否则将有悖于被并购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我国企业的控股比例主要以国有为主,有时在企业进行合并中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部分的投资部分不能充分表示为商誉,即此部分并不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以及其他方面使企业的价值增加,例如,我国国内的企业合并时归于国有,国家会用高于企业净资产的资金以及其他购买手段合并一些企业,以达到整顿分散企业的目的,例如合并山西的煤矿,虽然这些企业价值并不一定符合国家收购的价格,但是由于国家要实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更加有序和便于管理等原因,被购买方以较低的净资产实现了企业合并,所以超出净资产部分的成本不能有效的合理的确认为商誉。我国会计界权威认为,合并成本大于企业净资产的部分是正常的购买行为。所以为了统一我国的会计政策,在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产生的控股合并产生的商誉不入账。
我国的企业寿命偏短,规模虽然很大但是相对于国外同等规模的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目前还是处于劣势。国内的企业过分的追求短期利益导致了企业目标的偏差,不是拥有最大的规模的企业就是盈利最高寿命最长的企业。商誉的确认从狭义来讲是会计处理的问题,但是广义上他有他独特的创造利益的魅力。核心商誉论: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持续经营”要素的公允价值;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结合的预期协同效应的公允价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把其称为核心商誉。“持续经营”相信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商誉是衡量这种持续经营的能力标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着装邋遢形象一般的人和穿着正装形象大方得体两个人一同去推销东西,一定是后者的业绩高。对于商誉也是一样,拥有了商誉即使有相同质量品质,相同价格的竞争者加入同行业,由于商誉的存在对于企业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冲击。
国家整合企业为了便于管理,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最终达到规模经济的目的。国家实施的任何措施都是为了企业以及经济的发展,那么如何衡量决策的准确性以及企业合并后带来的效益呢?商誉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标尺,超出企业净资产那部分的合并成本确认为商誉并入账以后,按照有效的方法予以摊销,剩余的价值才是企业真实的利润。
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尤其是我国的企业兼并国外的企业时,除去资产总值还有一大笔的合并成本,即商誉,这部分价值有时会相当于其他资产的总值,所以在日渐发展的我国企业不可小视商誉的存在。
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部分形成的商誉只入表不入账的的规定的解释是,此行为属于购买的正常行为,所形成的商誉属于购买行为所付出的正常代价。但是按照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及说法并不能解释吉利控股收购行为,也无法解释在收购的风声刚传出,吉利控股的股票价格在熊市独树一帜。从吉利的案例可以看出商誉的重大意义不将商誉入账无疑是一项损失。多位经济学家分析此案例,都是用文字来进行分析,不仅不直观,而且也无法在账面上得到体现,也对财务报表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能将商誉在账面上得到体现,就不需要做一些抽象的分析,而且更直观的反应收购的目的,这也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商誉在合并报表中充当了一个平衡报表的“备抵账户”的角色商誉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商誉的会计处理表明了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商誉的态度。由于商誉的重要性,商誉应该引起我国会计准则足够的重视,我国的会计处理应当与国际会计处理相同,向发达国家靠拢,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中不仅在合并报表中体现商誉,还应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入账。体现出企业商誉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帮助校正企业的价值目标,促使我国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向长寿命高效益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丽,张敏.对商誉本质的重新认识[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董必荣.商誉的资源基础竞争优势观[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3]刘.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之我见[J]. 当代经济.2007.(7)
[4]王南,袁广达.商誉本质的理论解析与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J].会计之友.2009.(15)
[5]魏鹏,李增笑.基于商业伦理观的商誉成本计量与决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7.(6)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案例;内部质量控制
一、业务承接阶段的审计质量控制
1.了解被审计单位过程的控制
(1)通过完成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以达到对了解本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质量控制。其中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行业状况、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
(2)完成对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经理层诚信度调查表,以达到考虑客户的诚信的质量控制,表明客户未缺乏诚信。同时项目负责人将对此进行复核修改后签字。
2.项目组成员委派的控制
ABC会计师事务所对该项控制主要通过进行对所有项目组成员的调查以及书面签字确认来实现。
(1)确定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成员。项目负责人由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从业经验丰富的高级项目经理级别以上的人员担任。其他项目成员应以项目经理和高级审计员为主。
(2)调查评价项目组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项目组委派项目经理以上级别的项目组成员负责对项目组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调查并给予评价意见,从而达到对此方面的质量控制目标。调查主要通过对项目组成员专业业务水平、经验;是否针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了解行业性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政策;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资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
(3)项目组所有成员在完成对相关调查后将在保持独立性的确认书中签字确认,从而达到在本项业务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质量控制。其中调查主要从经济利益、项目组成员自我评价、关联方关系、外界压力来评价对独立性的影响;并要求项目负责人向项目组成员强调保密,以及不得利用在审计过程中获得信息来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3.业务审批的控制
在确认拟承接业务后,项目负责人将会申请业务承接审批。ABC会计师事务所对业务的承接审批采用业务承接审批表逐级呈报的控制方法。
(1)完成拟承接项目的概况描述。在项目组成员对了解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组成员工作落实以后,将由项目经理级别以上的项目组成员完成拟承接项目的概况。
(2)项目组意见。由该项目负责人发表对该项目是否承接的初步意见并签字确认。
(3)部门意见。由该部门负责人发表对该项目是否承接的意见并签字确认。
(4)分管所领导意见。由该部门分管领导发表对该项目是否承接的意见并签字确认。
(5)最后由发展战略委员会决定是否承接该项业务。不过对连续承接业务的,分管所领导可以最终决定是否承接,如果分管所领导认为有必要提交发展战略委员会讨论,可由发展战略委员会决定是否承接。通过逐级呈报会签的程序,可以较好的对承接业务阶段质量控制进行最后的把关。
4.签订业务约定书
ABC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约定书明确且具体完整等规定了各注意事项。ABC事务所将由项目负责人或更高一级的部门负责人与公司授权代表进行签订前的交流,在双方确认无误后盖上公司的公章,同时授权代表也要签名盖章已保证具有法律效益。
二、审计计划阶段的审计质量控制
ABC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计划阶段主要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进一步了解,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对审前报表的分析;完成识别的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错报风险水平完成识别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完成审计计划。
1.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过程的控制
进一步了解包括对被审计内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的了解。对该步骤的控制ABC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以委派项目经理级别以上项目组成员完成相关调查表来实现。
(1)委派项目组成员完成所需要了解的风险评估程序包括内部企业状况和外部行业状况和宏观经济、法律的等状况。
(2)项目负责人分别分派项目组中高级审计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完成了解和评价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同时具体分工对还对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评价,包括货币资金业务,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成产与仓储循环,工薪与人事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固定资产循环。
2.审前报表分析的控制
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完成评价,对本期审前报表进行分析包括各个报表项目变动、主要财务指标变动方面对比上期审定数进行比较,对其中差异较大,或者有明显变化的予以重点关注,并进行认定层次的错报风险的汇总。
3.重大错报风险认定的控制
对识别的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错报风险水平完成识别的控制。同样主要以委派项目经理级别以上项目组成员完成相关汇总表来实现控制,在汇总表中,要求对具体风险进行详细描述并标明对应科目,同时认定关于完整性、准确性、存在和分摊、权利和义务,判断是否为特别风险,是否在进一步审计程序时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风险。从而决定是否采用综合方案实施控制测试。
4.完成审计计划的控制
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由项目负责人来进行编制。
(1)总体审计策略的编制。内容包括审计工作的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人员安排;对专家或有关人士工作的利用。
(2)总体审计策略的编制。内容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内部控制;对审计前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程序;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事项;对舞弊的考虑;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对计划的修改。
三、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质量控制
AB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其他特殊项目审计。其中对该阶段的控制主要包括:
1.审计权限控制
在即将开始审计实施前,项目负责人将根据项目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及从业经验分派具体工作,这一工作的实施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审计软件的权限控制来约束。项目负责人完成工作分派后,软件将自动形成对应的权限,通过这个方式,每个项目组成员将会很明确自己本次审计项目的工作。
2.审计底稿的控制
(1)审计底稿制作的规范。通过对权限的控制,项目组成员在明确本职工作后便开展审计工作,在项目组成员开始做底稿时,审计软件将自动形成编制人、编制时间等信息,而且不能做修改,这样便可以明确该审计人员对此科目底稿的责任。在审计说明中也加强了控制,对审计说明步骤的要求:要完整包括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对索引的要求:按“科目编号+说明类型(7,8为电子文档说明,9以后为纸质审计证据+序号)”;对调整分录的填写的要求:在专门的页面填写并完整得进行说明。这些都使得审计底稿的制作更加完整规范。
(2)审计方法的运用。每个审计程序都有所需要关注的关键点,审计人员应选择正确的审计方法来完成审计程序。对于连续承接业务的,可以参照上期审计方法,把持连续年度审计的口吻一致;对于新承接业务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执业经验或者同类型行业的审计做法来完成该审计程序。
3.审计证据的控制
审计证据在审计业务中无疑是很关键的部分。ABC会计师事务所对此也有较严格的控制确保其来源的真实性。
(1)对询证函的确认。对于由审计人员陪同企业人员亲自前往银行、企业或政府机关获取的询证函,审计人员将在询证函上明确标明“事务所XXX与公司XXX于某时间一同前往函证”并有双方签字确认;对于邮寄获取的询证函,对应科目负责人必须将邮寄的信封或者快递单与询证函一起装订入审计底稿。
(2)对关键文件、合同等复印件(如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的取得,审计人员必须在获取复印件后对比原件,在确认相符后注明“该复印件与原件核对一致”并签字和标明时间。对审计证据的控制,ABC会计师事务所更多的是采取人为控制方法。这便很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履行和项目复核人的监督检查。
4.底稿完成时的控制
在审计底稿完成后,只能由项目负责人对各个项目组的成员的审计底稿进行汇集,而且在对权限的控制把握后,不会出现工作重复或者在汇集时信息覆盖的情况。同时,项目组负责人还将在结束外勤之际汇集待补资料并标明对应科目和科目负责人,交与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
四、业务完成阶段审计质量控制
ABC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完成阶段包括后期数据工作以三级复核以及完成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终出具报告。对这三方面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三级复核的控制
ABC会计师事务所严格执行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报告签发人三级复核制度和项目质量控制(技术部)复核。
(1)对复核时间的控制:一级复核要求是在外勤结束前便完成,以便在项目组成员较齐的情况下,回答问题;二级复核则是在后期数据工作以前完成;三级复核和技术部复核在底稿、后期数据、报告及附注都完成的情况下做复核。
(2)对复核人员的控制: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同样有权限的限制,只有获得权限的该复核人员才能对本次底稿进行复核。
(3)对复核意见的控制:一二级复核意见都是以软件文件格式,清楚地标明了复核人员、复核意见、对应科目等信息,也只有相对应科目的人员才能回答,并将回答好的复核意见与修改过的底稿再汇总项目负责人进行再检查;三级复核和技术部复核则直接将复核意见通过书面标记形式给予该业务后期负责人,有后期负责人来解决,同时技术部复核人也同样关注复核意见是否确实解决。
2.后期数据编制的控制
后期数据工作主要包括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未更正错报汇总表、TB和审计总结等一系列的工作。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出具的报告完成、正确。因此ABC事务所对这项工作的控制也是很关注。一般由高级审计员以上级别且参与过审计实施阶段的项目组成员作总体负责,对每一笔调整分录进行说明汇总,并且在会在底稿复核中重点关注,并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所有汇总表以及TB编制完成后都将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复核签字确认。
3.审计报告文件流转的控制
由于后期审计报告文件将经过撰稿、审核、签发等多个步骤,因此对文件流转的控制也是重中之重。ABC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文件流转记录表对这些步骤进行控制。文件流转记录表附于报告文件最上方,随文件一起流动。在标注被审计单位,文件标题等基本信息后。每一次的流转完后,该步骤的负责人将签上名字和日期,从而证明该文件已确实通过该步骤。整个的流转包括:
(1)撰稿,由负责的项目组成员撰稿完成后签字;
(2)审核,由项目负责人复核修改后,签字通过;
(3)会签,由技术部负责人复核修改后,签字通过;
(4)签发,由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部门领导复核修改后,签字通过。其中修改工作都由撰稿人根据各级审核的反馈意见修改,各级审核修改通过后才签字确认;
(5)报告的装印,完成前4项步骤后就可以进行装印、加盖公章的工作,同样需要文印室和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完成后进行签字确认。通过层层的流转签字确认,每一份文件的每一项步骤都有专人负责,权责明确,控制也比较到位。
五、AB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不足之处
1.调查和计划工作落实的不足
ABC会计师事务所,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完成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经理层诚信度调查表完成中,并没有完全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填写,尤其是非首次承接业务,审计人员大都以上年为依据或以自己的印象填写。ABC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阶段工作中有一项对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调查表,以及项目组成员保持独立性的确认书,这项程序的实施是为了确保项目组成员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但这些方面都经常被忽略或者不重视。
ABC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计划阶段工作中。对审计计划的编制会有一定程度的延期。可能是因为时间的紧迫或是工作的繁忙,会有在审计实施阶段或者是业务完成阶段补审计计划的做法。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它不单单是个书面的计划。
2.项目组成员委派的不足
ABC会计师事务所部门主要的项目组组长都会定期近期审计时间与人员的安排。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具体执行业务的人员会经常临时变动,对一项审计业务的外勤时期内偶尔会出现项目组成员分批前往的现象,这不仅给项目负责人分配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不方便被审计单位接待等工作;与此同时对项目组成员的选择也并未完全是按业务所需的必要素质、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这同样会影响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从而影响本次审计的审计质量;另外由于ABC事务所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使对项目组成员的委派更加难上加难。作者曾在实习过程中遇到过某部门应在短时间内离职多名核心项目组成员,导致该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继续进行审计业务的尴尬情况。
3.复核意见落实的不足
在复核人复核方面,由于复核人的不同,不同复核人有其自己的复核习惯,这便对复核意见的表述以及复核的质量产生了影响。同时存在二级复核早于一级复核的情况,使得二级复核对于一级复核进行再监督控制未能切实履行。
在复核落实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1)复核意见不回答。这种情况虽然比较少,但仍然存在。原因一般是项目结束后部分成员派往其他项目或做这个科目的人不在、公司资料不提供无法回答等;(2)复核意见不完整或没能确切解决。这种情况目前最多,主要系问题回答人员无法胜任回答问题的能力,或者避重就轻的予以回答以应付各级复核;(3)复核意见回答的不规范。可能仅仅就两个字,已改之类的话,无法让复核人员能直接查看问题回答的情况。(4)接手做后期的同事无法较好的理解之前的回答复核意见,对后期数据的制作带来影响。
六、对上述不足之处的建议
1.设立调查和计划工作的复核程序
针对调查和计划工作落实不足的问题,确实落实这些程序变成了关键的解决措施。会计师事务所同样可以对调查计划工作进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
上述被忽略或不重视的工作并非不够重要,他们都是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的关键控制程序,可能是由于时间的紧迫或者是工作的繁多而对此的忽略,同时我认为,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这类的工作,每个项目组成员在外勤阶段都有所接触,项目负责人更是了然于胸。而只是没有落实与正确的程序中。没有清楚的记录或者填写相关的表格。在审计完成阶段有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对审计底稿进行复核并对复核意见进行回复。同样在业务承接阶段最后一步逐级提交业务审批表时,对这些关键步骤、调查问卷、汇总表进行复核并对复核意见的反馈进行再监督。督促这些关键控制点的落实。同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可以不定期的与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沟通,更加熟悉了解公司现阶段的基本情况。
2.落实项目组成员的选择控制和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针对项目组成员的委派的不足之处应从两方面来进行解决。包括切实落实项目组成员的选择控制,以及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1)规范对项目组成员的选择控制。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中提出,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下列事项已评价针对业务特性时现有人员的基本情况:①是否熟悉相关行业或业务对象;②是否具有执行类似业务的经验,是否具备有效获得必要技能和知识的能力;③是否有足够的有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成员;④是否能在本次审计工作中按照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保持独立性。ABC会计师事务所同样在业务承接阶段规定了明确的程序评价项目组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独立性情况来确保了本事务所确实具备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因此确实落实则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中之重。
(2)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保证有足够的有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并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员。在考虑雇用阶段,制订严格的雇用程序,以选择正直的、通过发展能够具备执行业务所必需的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采取措施持续保持和加强从业人员的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包括加强职业教育、职业发展、培训,有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指导新员工等,从而避免因人员流失带来的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
3.落实完善三级复核制度
针对复核意见落实不足的问题,重视项目质量复核,保证三级复核的落实是重中之重,这便需要所有复核人员以及项目组成员的重视与实行。
针对复核人的问题,不同的复核人有自己的复核习惯这无可厚非。但是针对具体科目的复核要点应完全复核落实,充分考虑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对复核的要求。包括:(1)工作是否已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2)重大事项是否已提请进一步考虑;(3)进行恰当的咨询,结论得到记录和执行;(4)已执行的工作是否需要改变性质、时间、范围;(5)已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结论并恰当记录;(6)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恰当;(7)审计业务目标是否实现。并详细描述所需回答的复核意见,并持续保持关注复核的落实情况和对项目组成员给予指导。同时在项目实施中,一级复核人员、外勤主管应将复核时间尽量提前,以便在项目组成员较齐全的情况下,回答问题。同时也避免二级复核早于一级的现象。
针对项目组的复核落实。所有项目组应重视复核意见的落实,理解各级复核意见的所提出的问题的本质,若有不理解的方面应及时的与复核人进行沟通;彻底杜绝复核意见不回答的情况,对某些项目组成员刻意的逃避回答问题给予一定的处罚;回答问题应切中题意,项目组成员回答完的问题应要求一级复核人员、外勤主管再复核一遍,确定是否准确的把复核意见所提出的问题清楚的解决了。如果未打到要求,可以再做修改等;同时还应做到复核意见回答的完整,不仅要在工作底稿中做出修改,对复核意见的回答也要详细描述或加注索引号说明。(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 杭州 310018)
主要参考文献:
[1]祝颖.2010.关于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15):95-96.
[2]张立民.2006.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有效防范审计风险[J].中国注册会计师(6):20-23.
1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发展形势来看,其课程实施的方法选择大多还是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缺少了必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难以得到发挥,课堂主体意识逐渐淡薄。实际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学理念得到了及时更新,然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却仍然脱离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被严重忽略。例如在高职会计实务课程中,教师仅仅将一些账务资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根据具体的步骤与要求进行实务操作,学生只要将账务信息登记到账簿上,根据要求填写会计凭证,最后将完成的报表交给教师。再经过必要的操作和演示环节,学生就特定的实践步骤进行书面记录,完成环节结果的验证和比对,就算是完成了实践课程的讲授。又例如,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将课本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一般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上,一般都不会涉及到电算化软件的设计构想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性地完成实务操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得发挥,实践动手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缺少必要的实践教材也是制约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实践教材种类较多,教材内容大都是以中小企业的业务内容为主,以企业的会计核算为主。学生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有整体性的认识,没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2高职会计教学方法与实务对接的改革思路启发式教学法
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对接,明确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实践意识。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建立在必要的教学实践基础之上,无论是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还是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都极为有利。此外,教学方法中体现必要的实务内容还能让学生清晰明确自我学习目标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从学生中心出发,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案例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侧重在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呈现出逼真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般来说,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都要事先做好备案工作,认真筛选资料,找到与教学相符合的案例,在课堂上安排学生阅读案例、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相互交流沟通。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选择与课本理论知识相关联的,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相互之间有思维碰撞,最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高职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重要方法,它适用于会计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案例本身出发,势必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职业分析能力的提升。第二,情境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特定教学情境的营造,在特殊教学环境下的会计课程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过程,更加能够从场景设置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印象,提升自我内在潜能的激发。在高职会计实务教学中,教师设计出一个会计主体,学生则负责扮演会计主体中的各种经济角色,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会计类工作岗位的内容有所了解,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情境教学法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与会计实务课程有效结合起来。第三,头脑风暴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指将不同思维特征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在这样的思维碰撞过程中,就能够得出新的想法,头脑风暴教学法能够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程度,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会得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头脑风暴法,例如教师可以在纳税筹划的课程训练中,将头脑风暴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想法。这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方案解决的过程中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发展学生的组织观念。其次,教师要能够在会计实务课程中运用ERP沙盘教学法。ERP沙盘教学法是目前运用范围最广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教师借助ERP沙盘的操作,能够完成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活动。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面选出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有一定的注册资金,学生可以根据运作规则,相互之间进行投资等业务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学会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能够对企业经营业务流程有所了解,学生也能够从企业资源配置的角度考察企业会计与经营活动的很关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水平。从当前高职会计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讲授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难以实现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对接,这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显然不利。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应从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培养着手,切实改革教学方法,体现课程教学中的实务内容,促进会计专业与市场发展形势的有效结合。
作者:付饶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会计教学 应用
会计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最为热门的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社会输送专业性、职业性人才,以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平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缺乏趣味性与个性化色彩,致使会计教学受到严重制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会计教学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将更具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专业领域,进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一)构建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真实案例来辅助与诠释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案例之中来学习和感知会计知识[1]。真实的案例涉及到专业的会计知识,可让在学生在处理相关会计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案例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能在具体的案例呈现中吸收与见识到会计专业课程的规范性操作,可大大提高会计教学水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重在课堂参与,及时解决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会计领域方面的实践性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二)锻炼学生技能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开展考验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点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案例情境的设计,能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全面锻炼,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财务报表制作能力、财务数据核算能力、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等,其直接关乎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效性与规范性。
(三)强调讨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其训练与应用的点不仅仅在于实践参与和程序锻炼方面,还在于案例分析与讨论,只有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才能将案例中所要考查的会计知识点进行提取,是培养与锻炼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案例的结果,而是案例实际情况的分析过程,在分析时会迸溅出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也就不会重视什么是正确答案,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在开展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激励,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2],对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课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中的应用,应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相互融合,打造更具规范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案例时,应融入相应的案情导入元素,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讲说与授课,及时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案例之中,能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吸收新知识,会计教学不存在刻意性,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能让学生更为深度而高效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相应的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
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点时,若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切入主题,为学生讲述会计核算的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做好问题导入,教师应先将案例中的经济类业务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会计核算应怎样操作与实施呢?此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讲授,为学生讲授有关账户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二)强调案例与合作学习的搭配
新时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结合和搭配,制定更为合理的会计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渗透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与分析,以实现对会计案例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相互融合,是两种高效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为会计课堂增添色彩与乐趣[4],对学生会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
例如,在学习“会计恒等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了相关的案例:“A企业若想要创办其下属的原料生产厂,在前期的资金问题上应如何处理?”然后小组内的学生就该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企业若想运营,必须具备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的资金来源可由企业自行承担,也可由其他企业进行投资,若向他人借入,会形成债权关系,向债权人借入资金,然后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则A 企业则处于负债的状态;若招商引资,则会形成所有者权益。通过分析,小组内的学生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答案,也展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案例与多媒体的有效合作
在案例呈现时,可以选择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更具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及时对会计实务的操作课程予以全面的了解,及时总结会计实务的操作要点,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其能自行动手去操作,进而突显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价值。
例如,教师可将职场环境下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与学习小视频中的案例,对职场环境下的会计操作失误情况予以了解,也可对学生产生警示性。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课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呈现,运用多媒体教学予以辅助,使得案例呈现更为生动、具体,更具趣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课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不高。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课专业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应将职场中的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而得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2:67-68.
[2]俞福明,刘平荣.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8:164.
一、正确选择考试用书与辅导学校
我是地处新疆边远地区的一名备考人员,2008年6月中旬报名时对这种考试还是非常陌生,认为只是开卷,等到发书时看看即可。7月20日拿到《高级会计实务》一书时,才发现书中的内容全是案例,没有系统的知识点,根本无从下手,加上我是2003年参加的中级职称考试,很多以前学的内容已经发生改变,并且新增了许多知识点,如金融工具、财务估值、期权定价、外汇风险管理等。以我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想要通过考试的几率十分小,于是我选择了参加网上的辅导学校进行学习,并收到了辅导学校赠送的《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辅导用书精讲》,并准备好了《考试大纲》。事实证明,新增的这两本辅导书完全填补了《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辅导用书》的不足之处。三本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大纲》是必不可少的,其对全书的内容做一个总括性的认识,要点、知识点指点清晰,特别是对于开卷考试来说,在认真复习、掌握相关内容之后,临考阶段就是理清知识点,对相互有关联的内容在大纲上标清楚,便于查找,这对于考试时提高做题速度、争取时间是极为重要的,但大纲的缺点是缺少相关习题。《精讲》一书则是与指定教材同步的一本较好的辅导书,书中对每章内容进行知识点梳理、要点分析、历年考情分析等内容。也就是说,老师首先是认真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每一章里最基本的知识点及重难点部分。对不清楚或难以正确理解的内容,或历年学习中容易出问题及偏差的部分,在《精讲》中都会涉及到,对难点用实例进行透彻讲解,并且在每章的小结之后附有巩固性的习题。特别是其中重要的跨章节的综合案例分析,与实际应试试题的类型已十分接近,可以充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总之,在教材的选择上我认为拥有这三本书就可以了。此外,选择好的辅导学校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大致将网上远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阶段。教材备齐了后我于7月底就进入了正式听课阶段。在听课的过程中,按照老师的指点,我定下了初步的听课计划,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听完基础班的全部课程。每天听课时,手里拿着《大纲》,对老师讲的重要内容及时标注,听完课后认真看《精讲》并做《辅导书》上的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听几遍,反复理解。针对财管部分,计算内容较多,要动手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也逐渐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这些都必须是亲自多做练习才能学会的。而且这部分内容考试占分较多,计算稍有一步错误,就会前功尽弃,失分很多,所以,对这部分内容还要求掌握一定的正确计算的能力。在学习后面几章中内控部分、公司法等内容时,属于记忆的的内容较多,案例的类型也很灵活,往往难以把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取先听课,圈重要知识点,然后再看案例的方法。由于案例的内容文字性叙述的部分较多,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将知识点完整表述。最好的办法便是要多看案例分析,掌握主要的考点,对回答这类案例就会有基本的经验,对精辟的答题点及技巧采取大段的背诵下来,逐渐地掌握这类题的出题方式和解答方法。这样学完一遍以后大约已到了8月25号左右。这个阶段的学习要特别扎实,要花功夫弄懂必会的知识点,这也是整个学习时期耗时最长的。第二阶段:提高阶段。接着我开始进入了《跨章节的案例分析》及《锦囊班》的学习阶段。我觉得这个阶段十分重要,是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纵、横向梳理、灵活运用阶段。在复习过程中,对前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着重消化理解,并熟悉考试方式、出题特点。第三个阶段:冲刺阶段。提高备考能力,我在认真做了几套题后,对存在的薄弱环节予以加强学习,最后熟悉所有考试资料,对同一章节考试内容及同类型考试内容用一张纸记下其所位于的参考书的位置,并打印相关内容备用,如公司法内容、证券法内容等。
三、掌握考试技巧
考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十分重要,因为考试题量大,如果对考试内容不熟悉,在考场上只凭翻书抄很难做完考题,甚至有的连位置都找不到。考生不要以为是开卷考试就掉以轻心,开卷考试也需要认真对待。首先,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相应的参考书及整理好的资料一定要带上,对于不常用到的记忆性知识点,要记清在书中的位置,以便在考试时能够顺利找到。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题方法,先从试题的要求读起,明确问题是什么类型的题型,用笔标注问题的关键信息,看问题有无陷阱;然后,带着问题去读题干资料,阅读时仍然用笔标注关键的有用信息,再对照问题与已知资料,一一作出分析、判断。回答问题时要把握好答题程度,做到恰到好处,不要漏掉关键点以免影响得分,同时要避免答得太多,影响答题速度。最后,要注意把握考试答题的整个节奏,每道题的时间要控制好,碰到难题可先跳过去,要保证会做的题一定要答好,要保持卷面整洁、书写清晰,便于教师阅卷。
摘 要 《财务会计》是一门业务性很强的会计学核心课程,但在现实教学环节中普遍缺乏实际案例的剖析,到头来学生学到的基本上是空洞的理论,实践能力却得不到提升。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实践试就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运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案例教学 创新实践
《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中有关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企事业财务人员所必须该掌握的。但是该课程很多理论比较抽象,若在教学中缺乏实际案例分析实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很容易产生理论都懂了但工作中却无从下手。为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及时对传统的电大面授模式进行改革。本人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基层电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互动”,导致课堂中多抽象性而少形象性,多理论性少实践性,导致学生理解起来累,用起来难,一学期下来头脑中有的只是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真实的、有案情的、有场景的财务会计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身边案例的剖析,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更加高了,他们面临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一个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除了常规的会计知识还要懂税法、金融、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应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一切都对电大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法,学生自行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参与辩论,撰写报告,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案例教学模式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胜任理论内容的讲授,还要有较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不但能选择或设计出适用的财务会计案例,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而且能在案例教学中正确引导,案例分析结束后进行恰当总结,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这些都会促使着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案例教学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为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分别采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讲授方式
第一种是在《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以理论讲述为主,结合理论分析财务会计案例。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其定义、特征、确定方法及其在财务会计过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另一方面从一些形象生动的事例予以说明,这样对照起来,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在引用案例时,注意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就有财务会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程初始向学生讲解“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概念及区别时,可以举出目前流行的3D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主人公,回忆中的女主角是历史成本,那个老妪是目前的公允价值。
第二种是以财务会计案例讲述为主,将财务会计理论融入财务会计案例之中,通过财务会计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财务会计理论。如在讲解“原材料核算”内容时,事先准备好一系列关于原材料采购——入库——出库的很多案例,让学生凭借在基础会计中所学的一些知识去处理,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得出财务会计中的原材料核算的科目、实务处理、以及在基础会计学科中的加深和区别。
第三种是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财务会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财务会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或者当地知名企业一些典型财务会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例,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财务会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及财务会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的财务会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财务会计等综合性财务会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财务会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一、《综合会计实务》课程定位
《综合会计实务》是我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其前续课程——会计基本方法与技术、工商企业业务处理、成本核算实务、会计信息化、纳税业务处理、财务管理等的有机地、立体地、实践地结合,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和会计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与促进作用。因此该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块,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其中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会计职业通用能力、会计职业基础能力、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和会计职业发展能力。本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应该为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基本实践技能培养、会计核算能力培养和会计管理能力培养,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财经法规的运用,认知会计职业环境,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具体见图1。可以说《综合会计实务》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重要的一环。
二、《综合会计实务》课程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本科《综合会计实务》课程,普遍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效果不佳情况,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长期以来高校重视学术理论研究、轻教学实践研究。(2)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成绩为主体的“学校导向型”会计教育评价体系,评价尺度单一、与社会需要脱节是其主要弊端,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需要。(3)会计实践教学目标较低,模拟实验材料内容单一,只注重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性,校外会计实践环节薄弱等,所以会计实践教学须建立一套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所突破。(4)实践教学内容偏重于会计核算,实践教学方法是模拟实验,缺乏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实践教学手段多采用手工技术,故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情况,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提出了会计本科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基于网络技术的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构建一个与理论教学相促进而又相对独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计划、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考评方式、“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在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整体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互融的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围绕一个中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紧跟两个方向(就业市场要求——岗位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企业管理发展新动向——经济一体化与管理信息化),“三位一体”(集实践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具体内容应包括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实践教学课程、建立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观点是从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出发,认为应该通过增加校外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采用老师引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式、倡导新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项目导向下的会计岗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根据会计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要求,设立教学项目,每个会计工作岗位组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项目,形成一个教学单元(或学习情境);确定会计岗位能力目标(学习情境目标);根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岗位工作任务,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确定应学习的会计核算理论与实践知识。首先按照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即出纳岗位、财务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投资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设立八个教学项目;按照会计岗位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载体,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确定教学环节,以会计业务实际操作为主线,构建融合教学模式。
(五)“嵌入式”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嵌入式”教学模式。“嵌入式”教学模式是以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将价值观和专业认同、知识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的培养嵌入到整个专业胜任能力培养过程中,使会计教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会计教学模式。
三、《综合会计实务》课程实施现状
一、案例教学应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形式
笔者认为,目前所进行的案例教学一般来说还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将课堂讲授(教师准备案例和对学生分析与报告内容的点评等)、讨论、实验(学生实际操作)和习题(撰写分析报告)等教学形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需要进行分析的案例内容,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报告以及讨论后要对分析报告的内容和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这些工作都是与课堂讲授有关的内容。成本会计学案例分析中有的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实际计算与复核(如成本核算案例中的计算与复核),撰写分析报告,所做工作类似于学生做习题和实验。学生就案例作分析报告和问答是讨论教学形式的运用。而成本会计学案例教学的深化发展应是将课堂教学形式与现场教学形式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到企业单位实地调查和实习,收集第一手资料,编写企业单位的成本会计案例和分析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专门实习或学年实习条件下采用比较合适。
二、案例教学应注重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成本会计学案例教学一般是在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成本会计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进行案例教学首先是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然后才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案例教学的知识检测和巩固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通过学生的判断来检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学生对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从而在教师讲解点评时予以及时纠正,加速学生对有关知识点、方法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在案例教学第二部分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策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分析报告的文字表述和口头表述的能力以及课件的制作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所无法实现的。
三、将实务案例与理论研究案例相结合
目前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实务案例,即联系实际编选的有关成本核算和计划、控制、分析等案例;在有关文献中谈到的理论案例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反映实务的抽象性案例,这些案例接近于习题,从涉及的成本会计实务内容上看应归于实务案例。也就是说现有实务案例可分为抽象的(理论性)实务案例和具体的实务案例。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案例教学中,没有或较少采用理论研究的案例,即使有,也是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笔者认为,在大学的成本会计学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进行研究式教学,就有必要增加理论研究案例的教学内容。理论研究案例是根据课程教学进展情况确定的,如结合成本概念、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等教学内容的介绍,选择一些与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有关问题存在的不同见解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见解。学生可以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发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论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把握相关研究的动态,紧跟成本会计学术研究发展的步伐。
从过去的教学情况看,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大多对学术研究有较大的兴致和欲望,如果教师在案例教学上加以积极引导,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价值的。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增加理论研究案例的内容,也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研究视角的扩展。根据上述认识,在教学案例的编选上可以编辑有关成本会计研究文集,以研究文集中的大量文献作为理论研究的案例。在理论研究案例的编选上注重收集近期和有重要价值的文献。
四、编选成本会计学案例要与课程内容、实际工作及互联网相结合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有好的案例。要有好的案例,教师就应做好案例的编选工作。在有关成本会计学课程的实务案例的编选上,笔者认为,所编选的实务案例应注重与课程教学内容、实际工作和互联网紧密相结合。
首先,编选的案例要反映成本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并联系前后教学内容。由于案例教学不等同于习题和实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编选的实务案例,要能反映学生在所学内容基础上的判断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成本核算板块的内容后,教师提供成本核算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成本核算知识和方法,从成本核算的实务案例中找出存在的错误和提出修改的意见,使学生加深对学过内容的认识,提高识别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其次,在编选案例时,要注重将实务案例与实际工作密切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案例应反映企业单位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行业覆盖面要宽。一般来说,现有实务案例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有采掘、电力、化学、冶金、纺织、建材、机械电子和轻工业的成本会计案例,根据新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有关内容,有关案例的编选还可以扩大到农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业、文化业和其他行业。在编选实务案例时,要注意收集现有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去企业单位参观、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整理间接与直接获得的资料,形成有特点、有具体数据的文字案例。编选案例时还可与实际企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以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接地气。除了编选文字案例外,还可利用到企业单位参观、调研的机会制作一些视频案例、语音案例和拍摄一些企业单位生产经营流程和成本管理工作的图片。文字案例与图片、视频、语音形式的案例相结合,在运用中使学生能更为形象和直观地了解案例单位的实际情况,丰富案例教学内容。由于企业单位的成本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不对外公开,因此,所编制的实务案例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的成本数据就不可能与案例单位绝对相同,这也是成本会计学案例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第三,在编选案例时,除了到企业参观和调研外,还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的成本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成本控制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有关企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新闻报道资料和证券市场披露的与成本会计有关的信息,这些报道资料和披露的信息涉及企业面临的成本危机和应对、企业单位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等内容,这些报道和披露信息生动、具体且有一定深度,比较适合作为案例使用。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一些知名企业单位成本管理成败的资料,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对学生充分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正确采用成本管理方法是有好处的。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获得一些企业单位成本管理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在案例的制作中,也可将实地调研资料与互联网上获得的资料相结合,形成更有价值的实务案例,充分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互联网下的案例教学将是成本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五、要将事前、事中和事后案例教学组织工作相结合
在成本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中,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教学组织工作,并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相结合。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学时间不会太多,因此,教师必须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组织,以保证案例教学能有较高的效率和好的效果。
在事前案例教学组织工作中,教师要整理好文字、图片和视频案例、实务与理论研究案例,明确每一个案例使用的目的、确定案例分析、报告和集中交流的程序、时间和内容安排,划分案例分析的小组并做好分工。在向学生分配案例分析任务时,要阐明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复习已讲授的有关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求学生有团队合作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对理论研究案例的分析可以不划分小组,由每个学生自己进行研究。
事中案例教学的安排,是由各个案例分析小组组织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准备好报告的幻灯片(PPT),并由各个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案例分析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报告,报告后再由其他组的同学根据报告的内容提问,由作报告的同学回答提问,就有关问题交换意见。案例分析中除了分析和解决问题外,还包括类似习题和实验的计算和复核工作。每次下发的案例有若干个,每个小组都对若干个案例进行分析,但每个小组只对其中的一个案例做分析报告,每个小组报告的分析案例是不同的。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可能对报告的案例分析报告提出讨论的问题。对理论研究案例的分析报告,可采用学术报告会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安排部分学生进行报告,也可由对有关问题有一定研究兴趣的学生自己报名进行报告。
事后的案例教学组织工作,是由教师对学生报告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案例教学实施的情况,检查案例分析是否实现预定的目的和对案例分析情况进行成绩的评定,收集学生对案例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案例教学内容以及对有关安排进行必要的调节。通常情况下,对成本核算的案例可以给出比较确定的答案,但对成本核算以外的成本会计内容,可能有多样性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本文在分析当前审计学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材内容选取应突出实用性、强调逻辑性和实战性等方面提出了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审计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构想。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教材建设;实战性;逻辑性
《审计学》是一门集应用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基于《审计学》的多学科属性及边缘性和综合性、经验性等特征,该课程理论内容多,抽象、枯燥、乏味,加上学生没有会计、审计实务经验,因此,学生普遍感觉此课程难学,老师也感觉难教。审计教育的改革要深入到审计教学的各个领域,教材则是重要的基础环节,没有优秀的教材就不能培养优秀学生。在从事审计教学的过程中,讲授过不少版本的审计教材,由于教材基础理论不宽厚、滞后,内容缺乏与国内审计实践的紧密联系,学生觉得审计没有什么东西可学。鉴于此,应加强审计教材的建设,以带动审计教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当前《审计学》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内针对本科教学《审计学》教材众多,其中不乏有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些教材的规范性大都较强,都能按照我国已的审计准则来编写、修订,《审计学》教材同《财务会计》教材一样,均是“准则加说明”。目前的大多数《审计学》教材,具有大致相同的大纲结构、章节目录,但没有按照本科的不同培养目标在内容上和体例上进行很好的区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适用性不强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审计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获取和应用审计知识和审计方法的能力。同时,《审计学》又是一门实务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根本出发点也在于如何去进行审计。教材是审计课程的载体,也是将审计课程传输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工具。而目前的大多数《审计学》教材,在审计实务方面注重纯理论探讨,而涉及可操作性的内容不多,较少涉及如何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底稿等,致使学生学完之后在后续的实习或工作中仍然不知道怎么去做审计,在脑海中留下的只是抽象的审计概念。
2、案例编排过少
在目前的大多数《审计学》教材中几乎没有案例的出现,在某些教材中曾出现过课前的引导案例,这对《审计学》课程中审计原理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作用,但在审计实务部分的引导作用差强人意。因为在审计实务部分,学生需要的是与会计实务密切相关联的案例,甚至是有差错的会计实务案例,而不是审计小故事式的案例。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构思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学的《审计学》教材的建设目标应定位于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审计判断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内容编排上既要符合规范性又要突出适用性,便于学生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相结合,同时增加审计知识点的趣味性。
1、教材内容的选取突出适用性
《审计学》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强调规范性,以我国已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为教材编写宗旨,审计教材应同财务会计教材一样,是“准则加说明”。但是审计教材不能简单的罗列审计准则的所有内容,编写人员应从教学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内容选取上考虑内容的适用性,将独立审计过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囊括进来,包括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同时在编写时应注重从理论上对审计准则予以系统的论证、总结和升华,从实务上对审计准则的运用予以全面透彻的阐释、说明和指导,反映现代审计实务的最新发展。
2、教材编排应强调逻辑性
《审计学》课程主要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相关内容,因而教材的内容应主要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在章节的安排方面,按照独立审计工作过程的结构来编排,这样能使学生既熟悉实际的业务操作过程,又加深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深层内涵。
独立审计工作过程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三大阶段,在教材的大结构安排上应首先遵循这样的顺序, 其次,在审计原理部分,应首先突出审计主线的编排,即按照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总体审计程序、具体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顺序编排,将审计风险(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审计方法、重要性水平知识点穿插到主线的相应位置中,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将零散的知识点汇成一张生动的图画。在审计实务方面应摆脱传统的按财务报表顺序的审计方法排列,以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与费用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作为教材的编排顺序,这样使得审计教育更符合实践要求。
3、审计教材应穿插审计案例
审计学教材不应只是理论的堆砌,应该在教材中穿插案例,这样可使审计的教学既有说服力,又有生动力,同时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在具体编排时,可考虑首先编排完整的企业案例,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政策、会计资料等,其次,将案例的相应部分分解成微型案例穿插到教材的相关章节中,使案例与规范的准则内容相融合。案例可分为课堂教师引导案例、课堂学生讨论案例和课后学生分析案例。课堂教师引导案例是指在每章内容前以与该章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引导案例开头,给枯燥的理论加一点鲜活的背景和情节,这样可使审计的教学既有说服力,又生动。课堂学生讨论案例,案例内容安排上要有案情、有场景,学生身临其境,以审计人的身份参与到案件审计中来,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辨论,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学生分析案例,是针对需要强化训练的审计理论及方法编排的,应在案例分析及要求中提出有一定深度且具有研究性质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教材内容编排应强调实战性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务;学情分析;课程设计探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武汉民政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理实结合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好《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情分析
(一)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存在为难情绪
纵观《财务会计实务》教材目录,我们不难发现,该书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粗略估计,有上百个知识点;而且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对于只学过《基础会计》、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往往知难而退,望而却步。
(二)基础会计掌握程度不同,学生水平不一
由于在大一阶段,学生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在学习《财务会计实务》中表现出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师为了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同学“消化不良”和一部分同学“饥饿难耐”。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遍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尽最大可能的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微课、多媒体PPT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同时辅以用友财务软件、手工实训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时间一长,学生最初的学习劲头就会荡然无存,失去学习兴趣。
二、课程地位及目标
(一)课程地位
《财务会计实务》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也是众多会计职业资格类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考试科目,例如:职称类的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执业资格类的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势必会影响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水平。鉴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把会计领域的前沿资讯带到课堂,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另外重中之重还要积极的培养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以致用是根本,尤其对会计这种操作性强的专业来说。
(二)课程目标
根据《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强调实践性的特点,坚持“一切从实践中来,一切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提炼出了以下三个目标:(1)岗位目标:培养适合于各会计岗位,能够掌握各岗位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方法,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素质人才。(2)技能目标:熟记熟知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运用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准则等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会计问题,并且能够作出有关的账务处理、加以财务分析。(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务实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课程设计探析
(一)设计思路
1、课证融合
深入教学一线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从会计实务工作中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强化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为目的,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的法律政策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实务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增减、编排,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会计行业规范、企业的岗位要求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前沿的会计信息,携手企业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证三者的有机结合。简单的说,就是把财务会计书本上理论知识、实务操作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
2、校企合作
我们学院现有金必达会计师事务所、光谷金融港等校企合作基地,根据课程需要,加强和校企合作基地的沟通,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定期输送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以致用,让学生实地感受到会计实务工作的内容,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不足,从而实现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课本实操的有机结合。
(二)设计内容
1、教学内容方面
首先,根据实践应用的需要,设定八个重要的会计岗位,分别是记账、出纳、成本、会计、总账、工资稽核、报税、财务报表分析与核算等岗位。然后对照这八个岗位设计实务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模块。针对每个教学模块,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引入——提出疑问——制定任务——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
2、教学安排方面
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在具体课时分配方面,压缩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给学生充分锻炼实践操作的机会。
3、教学形式方面
一是加强校内实践内容的教学,针对高职教学实践性强、上手快的特点,要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增加实践内容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能熟练掌握基本实践内容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二是利用我院校企合作基地和优质的毕业生资源,聘请经验丰富、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会计专家走进课堂现身说法,为学生讲授会计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三是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定期的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拓展视野,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和会计工作文化。
4、教学手段方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增加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考核方面
与以往的期末闭卷考核不同,教学考核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工作态度、会计资料完成情况、实习实训情况、期末会计实训报告撰写情况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教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本文是在吸取众多专家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学情分析、课程地位及目标、课程设计探析三个方面来表达自己对《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设计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但同时受能力、经验的限制,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翠玉.谈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说课设计[J].潍坊教学学院学报.2010(05)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会计学本科 非会计学背景 教材 考试
会计学作为经济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逐渐成为远程开放教育的支柱专业之一。虽然,近年来远程开放教育取得了成功,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经历,拟对远程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专业提出几点看法。
一、远程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总体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存在一定难度
随着会计学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非会计学背景学员来报读会计学本科,以笔者所在学校来看,非会计学背景学员占会计学本科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而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大纲进行,默认学员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与此同时也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具备会计学专业背景,他们需要按照教学大纲正常授课,但非会计学背景学员却很难接受,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2.教材与会计实务存在一定的差距
成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务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但目前大部分的会计学教材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理论性较强,与会计实务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几年之内都使用同一版本教材,而会计实务则每年都在变化,两者脱节严重。尤其对于日常就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认为教材的实用性不强,降低了学习的动力。
3.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有限
会计本科阶段更强调会计管理能力,简单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学生更需要教师能够结合税务、最新的会计政策帮助他们解答经常碰到的实务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我们的老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尽管理论知识很丰富,毕竟缺少实践操作经验,实践指导能力有限。
4.考试方式不适合成人学员
会计类专业课虽然逐渐增加了案例教学,但毕竟大多数课程还是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为主,这与会计学本科以培养具有会计管理素质学员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同时,即使某些以案例教学为授课形式的课程,到期末考试时,标准答案的给出很多只有唯一解,哪怕有多种解的学生分析得有理有据也被判分数不高,因为要保证所谓的阅卷质量,判卷老师只能按图索骥去寻找采分点。 转贴于
二、如何改善远程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存在的问题
1.非会计学背景学员参加专科阶段主干课程学习
鉴于非会计学背景学员从未接触会计学知识,从专业知识层面上来说,与会计学专科学员并无差异,因此,完全有必要系统学习会计学基础知识。他们可以参加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基础会计学,它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的课程,是继续学习会计知识的基础,对于非会计学背景学员是非常有意义的。
2.采用会计职称考试教材,提高适用性
成人学生学习会计学专业,很大的比例是为了将来从事会计职业或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即使不是上述两种情况,也希望学习到最新的会计学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教材的及时更新就显得非常必要,笔者认为对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完全可以采用与会计职称考试关联度较高的教材,这样既能提高知识的适用性,及时更新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大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鼓励会计类专业教师外出兼职,或聘请有实践经验教师
提高会计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参加实践,各级学校应该鼓励他们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外出兼职。当然,兼职不是盲目兼职,必须是从事会计专业工作,比如可以做代账会计,或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实践,有能力的可以做企业的主办会计、财务主管等等。这种具有大量实践经验的老师是学校的稀缺资源,也是学生欢迎的老师。如果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笔者认为也应该外聘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来校兼职。
4.改善考试方式
(1)明确重点,深入挖掘。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突出,不大可能将所有知识都掌握。我们完全可以明确重点学习范围,并且以此为中心,适当涉及相关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提高学习的效率。
(2)增加案例分析课程,灵活批卷。增加案例分析课程,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应用,这将大大缓解会计学习枯燥、乏味的特点,同时也会激发出学员学习的的兴趣。另外,采用案例教学课程的试卷不要限定唯一解,因为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尤其是在有些学员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情况下可能提出另外的多解。
总之,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模式,才能使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案例教学;学生导向;能力;讨论
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全球资本化的条件下,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优秀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立体的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从教学实践来看,无论是沟通能力、创新精神还是人际能力,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会计的案例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对案例的多角度分析和解剖,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查阅资料、课堂发言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具有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掌握和综合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之后又将之引入医学、公共管理等领域。在会计学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以美国哈佛、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率先推出,开始在管理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并在其他会计方面予以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会计人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案例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在会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近年来会计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会计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会计案例教学已被视为一种能力培养手段引进到日常的会计教学中,担负着会计教育改革的重任。为此,许多学校专门开设如《会计案例研究》、《财务管理案例研究》、《审计案例研究》等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笔者曾多年担任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深深感到若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正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在会计案例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学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案例选取较困难,缺乏理论与实际的有机契合。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当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适合的案例和案例的设计难度较大(杨有红等,2005)。一方面,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课本中的案例,而一般课本中的例题均是针对课本想说明或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业务进行举例说明,以加深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及知识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尚有欠缺。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选取了哈佛商学院会计案例教材。这些案例虽然在内容上较全面,与理论方法契合严密,形式规范,但其制度背景毕竟与我国有差异,不能满足我国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无疑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能力、精力受限,使得案例教学力不从心。
会计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熟悉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具备较强的对新知识、新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而从目前高校的教师结构来看,年轻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务经验,年长的教师虽经验丰富,但对于先进的教学手段掌握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按照目前高等院校的管理要求,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又有职称评审、科研等要求,有限的精力很难真正深入企业收集案例资料。
(三)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参与度较低。
案例教学的特色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契合,课程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分析、讨论,以及学生的自发性主动学习。而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讲授方法,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课本中的内容或教师的分析,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存在结论惟一的思维定势,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传统的教学组织机制较死板,对案例教学重视不够。
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学评估体系注重考核的是诸如试题类型、教师教案内容、学生作业等一系列极其微观的指标,并未真正重视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受到这些指标的限制教学活动几乎没有了创新发展空间,案例教学也就无法真正有效地开展。
二、会计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
会计案例教学既不同于会计模拟实验课程,也不同于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分析案例,而是在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专门开设会计案例专题教学课程,对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培训。因此,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模式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原则,依据案例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特点进行安排。
第一,教学时间的安排。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结合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习惯,目前关于会计案例教学开设时间的最佳形式应该是:先在低年级进行专业理论学习,铺垫好专业理论基础后,再在高年级开设一门专门以案例为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课程,以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的感受和应用能力。教学课时的设置应突破传统课时较死板的限制,结合具体案例专题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掌握,以体现案例分析的系统性及完整性。
第二,教学规模的设置。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财会专业在校生规模也逐渐增大。各高校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包括可用教室、可用教师等)限制,纷纷合班上课,人数甚至可达上百人,如此庞大的教学规模只适合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应组织30人左右的小班进行教学,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案例的资料搜集、分析讨论过程中。
第三,师资队伍的组织。根据会计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任课老师应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了解国内外研究热点,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同时应能够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由于高校中的教师虽然综合素质较高,但实务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可以考虑结合教学案例的具体内容邀请相关实务界人士就相关案例主题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更加有利于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四,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案例选择方面,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出发,注意案例的趣味性。其次,一方面要继承会计学相关课程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跟踪学科前沿,高度关注会计理论、方法、实务的发展、改革动态,把最新的成果及时吸收到课程教学中来。会计案例教学应围绕会计准则制定出现的问题、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审计上市公司发现的突出问题,挖掘和组织案例素材进行讨论分析,倡导参与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导向的会计案例教学思路设计
突破传统会计学课程主要由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会计案例教学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是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举出案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内容。这种“理论案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讲解理论、分析问题的目的,但是容易导致老师在讲解相对单调、枯燥的理论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记忆不够深刻。笔者认为以学生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应更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案例理论案例”的路径更为合理。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确定研究主题。由教师结合会计理论专题就目前会计实务、资本市场中的热点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在设计主题时要注意其“挑战性”、“开放性”和“递进性”,真正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第二环节,理论分析结合引导案例。由教师结合研究主题的相关理论选择简单的引导案例,并进一步根据引导案例讲解相关理论。引导型案例的选取要注意趣味性或深刻性以及其实质意义,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件,但应以创新、深刻的结论引起学生的兴趣,目的是为开展下一步案例教学奠定基础,并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概念以及和具体实务的联系。
第三环节,案例准备阶段。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案例教学由于有大量的讨论,往往课堂上的教学课时不够用,要求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在课外完成。教师更要延伸到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充分实施。为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其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每个主题对应一个案例报告组和一个点评组。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关的国际国内会计准则、法规等,并进一步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线索和部分资料,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并进行实践调查等,为课堂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环节,案例报告及讨论交流。此环节是案例学习的核心环节。首先由案例组同学指派代表就小组案例分析的结论进行详细报告,阐述观点、发表见解;其次由点评组的同学就案例报告的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其优点及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其他同学就案例开展讨论、提出问题,相互辩论,形成热烈探讨问题的气氛。在此环节中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承担着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学生见解进行归纳的角色。
第五环节,研讨总结。在总结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提炼,上升到一般假说或理论,并进行实证性的简要分析或指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过程,形成对研究主题比较深入的认识。
四、结语
开展会计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运作程序,运用所学的财务与会计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方法,通过对案例的阅读、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讨论,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锻炼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新经济环境下合格的会计人才,会计案例教学就必须突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首先,将讨论作为会计案例教学的核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哈佛工商学院曾经把案例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讨论是个人分析的口头表达,是交流观点、碰撞思想的平台。案例讨论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创造了机会,激发了其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分析事物,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别人,这也是高级管理类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尽可能充分的参与到案例讨论过程中,以达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讲授者,而更类似于“主持人”或“组织者”。其主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时,教师就要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导到实际中,通过模拟实际增强其感性认识。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时,教师应对案例的内容进行全面剖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授课时教师应避免成为讨论的中心。在学生讨论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包括错误的观点。同时,采用一些方法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表达出来。
另外,在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全面开设会计案例教学专题,还需要解决教学计划、考试权利和教学自由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以学生为导向的会计案例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雷焕贵,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0(6).
关键词:现代管理会计;案例研究
引言:管理会计的实践与理论都表明,案例的研究不但能够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管理会计的应用样板,促进其各种方法及经验的广泛应用,还能够为管理会计教学提供素材,以促进管理会计教学的效率。
一、管理会计案例的选择
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中,为了能够提高其竞争优势,必须要对自己的战略态势进行分析,将确保成功的重要因素找出来,这就离不开案例分析的帮助了,而管理会计的案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案例可以很好的将企业价值管理的情况、存在的各种矛盾或冲突、涉及到的各种数据、编写案例的人员的理念等很好的反映出来。在管理会计案例的选择中要注意适用对象的广泛性,兼顾适应国情、现实新颖、应用实际、典型示范等特点。案例研究主要包括一下方面:
(一)研究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主要包括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怎样进行筹资、投资、分配激励等各种战略的选择的,以及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又会对这些战略的选择产生什么影响,企业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并且应该选择哪些手段来适应这些战略,来保证其竞争优势。
(二)研究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在对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国内的企业应该重点以兼并作为典范,而管理会计方面的兼并主要是战略性价值管理的研究。例如,选择取得兼并成功的某企业作为案例,就需要对该企业的兼并策略、竞标成功的原因、信息整个过程中作用、兼并后如何处理财务及会计实务如何发展等进行分析研究。此外,对于企业的合并、破产、分立等进行类似研究。
(三)研究管理会计的某一领域。研究企业的价值链管理、组织结构变迁等对管理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价格的转移,以及竞争价值工程、竞争成本管理等。
(四)研究企业的流程再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及网络已经成为进行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管理会计范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对于“企业再造”理论,分析和研究企业的流程再造的典型案例,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应用新的方法有促进作用。
目前,现代管理会计相对热门的案例研究主要有:一,管理规划的研究核心是预算控制;二,主要约束和激励机制研究,其中主要是为了增加经营者的作用;三,现代管理会计与企业资本经营相结合的问题研究;四,管理会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五,在信息时代的创新性研究;六,管理会计在跨国经营方面研究等。但是,在案例研究过程中,要选择的企业具有代表性,要选择那些具有失败经验或成功的企业作为案例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波动很大,因此,研究其中典型的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同样会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会计案例的编写
(一)设计案例标题。在设计案例标题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合理选择应用,比如,可以用企业的名字或者加上某些关键词作为标题,同样也可以把案例的相关方面作为标题,或者以案例内容和企业名称相结合作为案例的标题。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必须要体现研究案例的本质。
(二)内容布局。相比于其他案例,管理会计案例更侧重于使用性,在书写正文部分时,同样比较灵活,可以是三段式,也可以是五段式等,但是,在书写的内容上要求比较高,应该体现其简单、通俗易懂的特点,且具有参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三)基本介绍。这是现代管理会计案例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方法:一,按照事物的类型安排;二,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三,按照混合方式安排。
(四)评价。分析和概括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核心理论,使其与实际联系起来,从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经验教训。
(五)附录。主要是说明一些没有列入正文且和管理会计案例有关的资料,虽然这些资料不是案例的核心内容,但是对案例的讨论、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附录起着对正文补充说明的作用。
对于管理会计案例的编写要求是,首先具有高质量、值得推广、有效的案例,这些案例通常是在广泛调查研究相关部门或者企业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也可是根据杂志、报刊等资料改变而来。学习国外的管理会计成功案例,然后通过实践运用到我国的企业当中,通过对其中内容等加以修改,编写出适合自己的案例,这种方法十分重要。
三、管理案例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用过去的案例作为研究样本。管理会计的随着时间不断发展的,每个时期的案例都有其时代特征,并且它们之间也没有可比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动态的眼观来看待事物,杜绝用之前的案例来进行统计推断。
(二)研究的结论要有思考性。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实务解释与理论验证,进而使人们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案例所处的会计环境及其所反映出的问题。
(三)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体范围以及时空界限进行明确。管理会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这就要求进行案例研究时要有侧重点,也就是为了方便编写案例,应该对研究主体的主体及时空范围进行界定。
(四)避免案例研究中的偏见。主观性和偏见是有区别的,管理会计实务要由研究人员进行解释,不一样的研究背景下,研究人员可能会有不同观点的案例报告,这就要求管理会计相关的研究人员尽量去避免偏见产生。
(五)保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的道德标准。管理会计研究必须要保证研究者与被研究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标准,将机密信息获得的必要性与利用该信息的可能性间的关系处理好。
(六)到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管理会计的研究不能单靠理论来支撑,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进入到企业内部展开深入调研,来保障研究的有效性,此外,还应该加强实务界与学术界的合作,主要经过研究人员通过企业管理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写出详细的案例报告,还可以以此为指导管理会计的教学工作,目前管理会计案例在我国大学教学当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深入学习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促进我国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总结
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管理会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现代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十分重要,综上本文所述,现代管理会计的案例选择十分关键,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促进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模块教学;对比教学
0引言
近年来,国家相继推行了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这些改革都对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侧重于财会知识理论研究,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财会人才为主要目标,更强调学生财会实践应用能力的开发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预算会计作为财经类专业的限选课,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熟悉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的同时,能运用所学的预算会计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在预算会计课程教学的经验,探讨该课程相关问题并提出建议。
1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教学中的问题
1.1教材质量普遍较差,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目前市场上预算会计教材,绝大多数不能满足预算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线的要求,大部分教材偏重于预算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核算阐述,而预算会计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内容介绍偏少。其次,大部分教材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预算会计新旧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很好衔接,而且更新的内容满足不了预算会计改革的需要。近几年我国推行了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例如财政部先后修改了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修订,也相应出台了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等,而目前大多数预算会计相关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没有收录最新的研究成果,很多教材仍然遵循旧的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1.2预算会计课程设置普遍不合理
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为了适应公共财政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中任职的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对在此领域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重新规划和审视预算会计课程的设置问题。我国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均将预算会计课程作为财经类专业限选课,不够重视该门课的课程设置,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可能会因为师资力量的不足,而被迫取消预算会计等课程。据了解,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一般只安排32~36课时,因而普遍出现高职院校因设置的课时量不足而删减预算会计的教学内容、因缺乏教学配套的预算会计模拟和实训安排,教学也只是停留在纯理论教学阶段,忽视了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财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等问题。
1.3教材内容和实际预算会计工作脱节,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市场上的预算会计相关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内容顺序来安排教材的章节,这种“条形结构”教学内容设计,只能等到学完全部章节,学生才能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因而影响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系统性的理解,难以满足实践性日常教学的要求。同时,教材内容注重会计核算方法的阐述,忽略会计检查、会计分析、会计绩效评价等内容,难以满足预算会计的实际工作需要。因此,针对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的实际情况,要对预算会计教材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和更新。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在学习上应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预算会计的主体比较特殊,主要涉及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等。因此,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会认为,在校学习企业会计知识才是主要方向,预算会计知识使用频率相对而言较低,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的可能性较小,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忽视了预算会计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导致自身会计知识体系学习不完整。许多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而不够重视预算会计知识的应用和学习。
1.4高职院校师资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预算会计的教学,不但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较全面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丰富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践工作经验和熟练的预算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预算会计教学过程中,详细介绍和说明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践工作中的实际操作细节步骤。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教师是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这些青年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但几乎没有实践操作经历,特别是对目前公共财政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内容很难准确把握,这些预算会计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去想象和推测理解,这样就会导致实践教学课很难上得生动活泼、不能贴近预算会计的工作实际。
2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2.1选用教材要立足现实,注重实务操作教学
预算会计教材应能准确及时地将行政事业单位新规则、新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纳入教材之中,使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例如将预算会计改革等新内容贯穿于预算会计基本核算实务中,严格遵循新规则、新制度的精神实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例经典。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教材中应设置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贴近实际的思考题,以便于巩固学生的预算会计理论知识,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加强建设预算会计实务操作实训工作基地,编写适合高职院校预算会计的实务操作模拟教材,以满足实务操作教学的需要。
2.2高职院校预算会计五大内容要素“模块教学”构想
以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等会计主体为经线,以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者费用、净资产五大会计内容要素为纬线,形成五大“模块教学”。五大“模块教学”内容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甚至“孙模块”。“模块教学”的理念是要求相同或相似的会计要素内容组织在一起教学,以便于将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等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内容进行对比教学。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的确认原则和账务处理,年末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所遵循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也基本相同,如果将上述知识点置于同一个模块中,则可避免重复教学等问题,并且方便进行对比教学。
2.3结合“慕课化”教学理念,推行创新教学方法
慕课,起源于美国,是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时代迅速发展的产物,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掀起了用创新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浪潮。“慕课化”教学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的预算会计课程,务必要抓住慕课的关键,即该课程的习题作业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角色互换、模拟会计处理等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时代来实现课堂翻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弥补传统预算会计教学的不足,也可以充分发挥利用创新技术进行教学的魅力,从而激发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愿意投入其中,而不会觉得预算会计的学习枯燥、乏味。
2.4注重聘用有预算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高职院校可考虑从实务界聘用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进行预算会计课程的讲授,向高职院校的学生讲授会计实务操作细节和技巧。高职院校是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应优先考虑聘用本校财务部门工作的、具有丰富会计实务经验的老师进行讲授。同时,也可以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委派年轻教师到各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等工作,提高年轻教师预算会计的实务操作能力。教师也应随着预算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自己实务操作的能力。只有高职院校师资团队的预算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能力强,才能完成培养技术型、应用型财会人才的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等方面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高职院校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适应公共财政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必然要对预算会计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李岁江,张丽萍.预算会计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