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精品课程的内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职 精品课程 品牌理念
[作者简介]周晓红(1981-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研究。(吉林 长春 13003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吉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驱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1235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43-02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资源,开发与高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造就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品格高尚的合格职业人。同时,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势必推动专业和高职教育更好地向前发展,增加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
一、打造精品课程品牌理念
遵循“品牌效应”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旨在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优秀毕业生来引发学生、社会对课程的认知与认可。
(一)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与总结,积累了大量为课程和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的优质资源。
1.教材。通过向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参照行业企业人员的建议,开发出版多部融入实际工作项目、典型案例和教师教学自编案例相结合的、具有一定理论指导的实践性特色教材。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按照典型任务的工作过程编写和序化教材内容,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为配套教材提供相关的课件、电子教案等相关教辅材料,使教材成为大众认可的消费性教材,打造课程建设品牌。
2.师资队伍。通过参加各类课程研发和新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与能力;通过下厂挂职锻炼等多项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教学与工作经验,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完善。形成一支专兼结构比例合理、任教经验丰富优秀的师资队伍,从而在教学中能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传授给学生实用的技术和经验,并用他们的品格魅力感召学生,推进学生品格与职业形象养成教育的完成,同时以名师、专家型教师等名号打响精品课程的品牌,提高学生、行业、社会对其参与和认可的程度。
3.配套的教学资源库。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困惑、见解、体验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老师应重视这些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并对其进行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运用。建立相应的案例库以及技能测试题库,开发课件、录制教学录像、相关的素材库等教学辅助材料,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使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尽可能地将所有教学资源做成公开出版产品或到网站,从而增强精品课程的品牌知名度。
(二)优秀毕业生
毕业生作为精品课程培养的“产品”就是高职院校打出的品牌,只有他们被社会认知、关注、认可才能更好地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对优质学生“产品”的整合营销主要通过以下三点:第一,确保做到两个中心。一是教学质量为中心,是大局;二是学生为中心,是主体。要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品格与职业形象的素质教育,同时抓好学生技能训练,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第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抓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氛围中锻炼、成长,建立良好口碑。第三,保持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对表现出色的毕业生进行宣传,并以此树立典型鼓励在校学生,提高高职在用人单位的美誉度。
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适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合理构建教学模式成为课程建设中深化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通过对高职的培养对象、人才培养目标、实训条件、“教”与“学”矛盾等因素的分析,教学模式的创新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学做一体原则
传统的理论知识获取主要是在教师单一的“教”的理念下进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往往对于所学理论缺少主动思考、分析归纳等,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实践训练。新改革形势下的高职理实一体课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与提升,只是在传授方式上有所改变,教师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慢慢地消化积累,在学生中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激发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意识,真正做到理实一体。
(二)素质与技能一体原则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应用的技能,还应该具备与实用相称的基本素质。这里的素质包括学生的品行塑造、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面对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与动力、适应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课上与课下一体原则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五个一流;特色;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47-02
当前高职院校已处在由规模扩大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我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它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精品课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课程,是具有示范性和辐射作用的课程,是课程建设向更高目标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目前的评价中,高等学校是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反映学科前沿的精品课程,是衡量一所学校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精品课程是一所学校在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及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1.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一流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的关键和核心。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就是需要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学术上造诣高、教学能力强、行业知名度高的课程带头人与主讲教师;二是要有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课程体系的“一流”、“精品”及可持续发展;三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开拓校企之间深度合作,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
2.更新课程内容,构建以培养岗位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流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和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的科学合理性。从课程设计和定位上,高职课程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行业企业真实工作岗位、正式工作任务为前提,同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从而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努力使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方面,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针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内容以教学为主,针对基本技术方法的内容则以实践为主,并设计相应模块进行实践练习。仿真实训、模拟实训和网上实训是精品课程不可分割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高职教学要重视实训教学,严格按照培养目标,不断修改和完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形成新的职业教育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适合教学规律和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良好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运用灵活的方法实施教学,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讨论式、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指导下,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优质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咨询,提供自学材料和有关教学文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材。教育部高教司[2005]195号文件指出: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精品课程所选用的教学教材要反映国内外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的适用性。在高职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邀请同行专家、教授、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共同研讨编写大纲,使内容既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又要符合教学内容和体系的要求,并适当引入本课程领域中的一些前沿科技内容、新工艺和新方法,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反映课程的特色。
5.加强精品课程的科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项目,它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并应有足够的政策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架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由课题组申请,经院系推荐,学校评审的办法进行。
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由于建设时间较长,所以在管理上采用前期组织申报,中期检查和整改,后期评估验收,“立项”是关键,重点评价其客观性和基础性,如课程的发展历史,是否为核心课程,是否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项目负责人的专业水平和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教材的使用情况及特色。中期检查以教学内容和手段为主;终审阶段由专家组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的要求,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三、高职精品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特色与创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只有把握这个灵魂,精品课程才能成为真正的“精品”。高职精品课程特色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课程定位准确,突出职业特色。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课程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二是课程设计新颖,突出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设计思路,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来完成课程整体设计。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创新,从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中选取最适合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建立仿真、真实的教学环境,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现代化共享平台。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是高职精品课程最突出的特色,要围绕行业和企业的需要,按照工学结合要求,根据岗位需要设置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一致的实训项目,形成带有本课程特色的、内外兼容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结语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从而形成一批辐射力强、影响力大、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同时促进精品课程教材交涉,优秀教学团队交涉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使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精品课程;内涵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基金项目:职业院校产学研战略联盟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广西区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99)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5月,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强精品课程申报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建设了近万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各省市教育部门也相继下发了指导通知,提出了建设精品课程的规划和措施,全国各类学校掀起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潮。各职业院校也规划并立项建设了一批校级精品课程。
1 精品课程建设和共享应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部分学校受功利思的影响,往往只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申报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申报成功后则动力大大减弱,忽略了精品课程立项后的后续建设与维护,使精品课程立项后的后续建设与维护严重滞后,很少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
(一)注重形式,不而注重内涵建设是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为了申报成功,部分职业院校对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进行分析,依据指标逐项弥补和强化。课程网站制作得非常精美,而忽略其内涵建设。成立的课程组只是临时组织起来为申报而成立,课程申报成功后大多就解散了,无人专门负责课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长期建设。
(二)网络资源更新率较差。经课题组对相当数量的职业院校已建成的精品课程进行调研,发现相当多课程录像、课件,习题、教材、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等教育信息资源更新率很低。基它各类学校这方面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三)互动性不足。许多职业院校没有统一的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难以了解到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流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谓的精品课程只是一种摆设,缺乏实践性,从而失去了推行精品课程的初衷,不利于精品课程的纵深发展。
(四)资源共享应用差。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在于其资源共享和应用性。一方面由于校际间精品课程缺乏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缺乏交流和互动,导致资源共享应用性差;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担心知识产权被侵占,不愿意将最优质的资源上网,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最优资源;之外由于技术原因和其他原因,课程网站打不开或者没有访问权限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这样就达不到为教师、学生服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水平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很多课程不能把课程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为教学所使用,在课堂上没有利用该课程资源平台进行教学,例如通过相关资源平台进行复习、指导、考试等教学活动。
2 推进精品课程内涵建设和资源共享应用的对策
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强调,将全面实施“质量工程项目”,重点是提升“质量工程”的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因而,精品课程作为上一轮“质量工程项目”应当着重加强后续建设,解决上一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2.1 深化精品课程项目的内涵建设
精品课程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为重点,集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过程中更多使用信息技术,使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精品课程项目的内涵建设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应当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通过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并按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精品课程组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经常更新
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3.加大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应当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借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加强教材建设力度。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参照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各院校应鼓励建设集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5.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要形成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机制,,团队中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和主辅等搭配合理,队伍稳定。努力提高团队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围绕着课程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课题科研工作,以课程的建设为标杆,推动年青教师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开展。
2.2 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精品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应用。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相当部分教师几乎没有进入过这类网站,更别提学生能够利用该类平台进行学习了。职业院校应当加大精品课程等优质资源的宣传,鼓励教师利用优质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该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
当前国家教育部已经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网站,国家级精品课程可在该网站找到,进入相关课程主页,可以进行录像、课件、习题等资源的浏览。建议精品课程应该整合全国各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并且通过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运行,提供下载,让更多的学习者和教师可以用合适的方式获取和使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
3.建立网上教育信息资源更新机制,提高资源更新率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定期更新非常必要,由于更新的工作量大,应当有效提供便于教师更新资源的方法和手段,使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建立检查评比、激励制度,建立精品课程教学信息资源更新与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更新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更新率。
2.3 利用网络平台,将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发挥示范作用
依托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完善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网络教学教育手段,将精品课程最优质资源运用到日常的教与学中,最大限度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文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文件)。
[2].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厅[2011]8号文件)。
[3]. 王重润,李恩,赵冬暖.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高教论坛. 2010年2月第2期。
[4]. 陈以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7)
【关键词】精品课程的内涵 指导思想 建设原则与基本思路 目标 意义 建设思路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27-02
一、精品课程的内涵
国家教育部对精品课程所下的定义是: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二、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要坚持以教育创新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建设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课程结构,研究和探索教学的方式。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原则与基本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分为校级、市级、国家级三层架构的体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的规划、建设、、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系统意识、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过程意识、发展意识指导整个课程建设过程。
四、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目标
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所有课程变为精品。
五、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意义
(1)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中存在应付差事和浮躁现象。教育部启动的质量工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对高校加强和改善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在高校,有计划、有目标的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可以很好地推进全校的课程建设,营造一种以教学质量为课程建设目标、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
六、目前我国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1)不顾师资队伍的质量,或人数不足,或教学经验不足,但出于浮躁心理,硬凑队伍,盲目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重形式,轻内涵。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申报成功,对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解析,逐一对照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后续性的补救和强化。并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仅把精品课程的申报当成一种奖励来看,其后果是造成精品课程建设为评审而造假。并且申报成功就不在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已经获批准的精品课程也没有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从而形成辐射效应。
(3)当前教育机制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目前,课程建设不属于科研课题,算不上科研成果,也算不上教学成果,只是一项建设项目,评不了奖,经费少,精力投入并不小,教师对申报课程建设兴趣不大,从而影响了课程建设的质量。
(4)现有的精品课程在学科上分布不均衡。从我国已有的精品课程的分布来看,存在着理工大于人文的现象。从教育部公布的学科分布情况,理工类占50.2%,而文学、史学、哲学、两课和文化素质类的总数仅占14.6%,这一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是说明了国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向上存在误区,还是说明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类教育存在着质量问题呢?
七、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建设思路
建设精品课程、优秀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必须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下功夫。
(一)师资队伍建设。月涵先生的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谓师才,是指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严谨治学、敬业爱教、诲生不倦的良好师德和从严执教、勤奋思考、奋进创新的教学作风。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建设和教改工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评定的重要标准。因而,以下谈谈加强队伍建设的思路:
(1)优化课程教学团队结构,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强化技能训练环节的指导工作。
(2)注重培养年轻教师,鼓励青年教师深造。
(3)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
(二)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规律。
重点建设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定,除了关注自身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还要注重学生后续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全方位发展。以下谈谈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的思路:
(1)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在教学内容中高度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
(2)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教、学、做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学方法的建设应依附并服从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各课程在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上,进行多种探索和试点,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教育是一门艺术,其生存的根本在于创新,教育是一门科学,其存在的价值在于求真。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以下谈谈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的思路:
(1)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花费心思去设计每堂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
(2)在教学中融进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和“问题意识”,结合网络与课件,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要加强校园网建设以满足教学需要。网络畅通与网络资源的丰富,能迅速更新充实教学案例、项目实例、视频录像资源、实践选题库,自测系统、在线互动等网络资源栏目内容,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四)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要反映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水平及世界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并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现状。
在教材的选择上,需打破高校教学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要将大量的指导阅读书结合起来。避免导致学生知识知识面过窄的被动状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学校应鼓励教师编写适合学生特点与地域特色的教材。
(五)教学管理建设。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既包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学习成绩的评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还包括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教学保证条件的建设等。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需要通过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为其提供制度保证。有效的教学管理,对精品课程建设能实施有效监控,能对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进行全方位建设。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交流与共享。
八、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学校推进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应该是:广播种、精选苗、细培育、炼精品。建设是基础,提高是目标,优选重过程,精品靠打造。
(一)建立科学的评审标准。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申报和评审程序,学院应组成专家组对所报项目严格评审,然后向全院公布,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2)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内容。建立评估制度关键在于如何客观准确地纳入和体现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专家组依据标准,严格评审验收严。
(二)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监控和管理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严格申请、评审程序,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
(2)定期开展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年度和中期检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办学主体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发展特征和世界教育趋势、课程改革方向和教育政策等,对课程建设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实现监管过程和验收指标的双重动态管理,确保课程的创新性、科学性、整体性、适用性及示范性。
(三)加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一个好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因而建设一门优秀课程是有成本的。目前教师都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理由,不愿将最好的资源拿出来建设课程,如果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本中设“知识产权费”成本项目,择优选购知识产权,投入课程建设,可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九、结语
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是一项科研成果的结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也代表着学校的教学综合实力,所以要真正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真正建设成为五个一流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裴向伟. 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
[2]邵景玲. 准确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要素
[3]郝秀凯.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4]龚莉. 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把握哪些重点
[5]谢蓉.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当避免哪些误区
[6]杨昌山.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积累
[7]裴向伟. 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
XX年8月,xx市教育局下发了《xx市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通知书》,按照立项通知要求,学校积极行动,迅速组建了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第二批获准立项。在此,我代表学校感谢xx市职教中心和区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对项目组同志的辛勤劳动表示谢意。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它标志着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为此,我讲以下四点意见:
一、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发展。
精品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石,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教育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发展,是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实现学校教学工作向内涵式发展的转移。同时,我们要把握住机遇,动员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能力,在课程建设中培养名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达到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
二、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系统课程体系。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建设周期内达到或超过建设标准,取得预期成果,任重道远。因此,必须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科学地筹划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按照学校制定的方案,把握重点,着重解决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建设中,理念要先进、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优势和特色要突出,要根据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力求达到或超过预期效果。
三、通过课程建设,打造专业品牌。
专业品牌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独特个性,是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被社会认可、市场认可的基本标志。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具有28年的办学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因此,结合这次的精品课程建设,围绕学校的办学传统,合理利用资源条件,要充分挖掘、深入研究在品牌上下功夫,在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特色教材、特色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升我校办学的知名度。
>> 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精品课转型与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研究 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比较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 高职英语听说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研究 试论职业指导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建设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C语言的建设与实践 基于资源共享的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动物遗传学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及其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 概率统计精品课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 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 对高职精品课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应用问题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及其资源共享升级的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涵建设与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精品课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纪秀君.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N].中国教育报,2013-06-27.
收稿日期:2013-10-10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站建设 网站技术 网络教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近两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中探讨的最多话题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体现,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特色体现。在整个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如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并有机的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通过Internet呈现给广大师生,成为最新教育手段创新的热点。因此探讨和研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将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及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1.正确认识精品课程的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精”必须体现最新的教育理念,把精品课程定位于“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2.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发展现代网络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品课程的对外表现形式愈发重要。通过Internet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地域和时间无法共享教学资源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学的互动,促进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扩大了精品课程的受众人群,实现了“跨校课程互选学习”和优质资源共享,加快了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因此网站建设是精品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网站设计与开发
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设计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课程内容的教学资源和特色等。上述各项指标的设计要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内涵。在网页设计中,应在首页中作特别推荐,位置要醒目,链接标记要突出。
1.网站页面布局要合理
一般分为头、主体和脚三部分。头包含logo和主导航区,主体包含二级导航区和内容显示区,脚包含网站的相关信息。一级评审指标设计在主导航区,二级评审指标要分别对应出现在一级评审指标的下一级导航区内。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网站色彩及其搭配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及学生心理来设计,图片表达要整齐美观。
2.网站建设开发的主要技术
开发精品课程主要技术包括:①网页设计与制作,多采用网页三剑客等软件。②多媒体课件开发,主要软件有PPT、AUTHORWARE、FLASH、3D等。③流媒体技术。常用微软公司Windows Media来实现流式播放。④数据库技术,网上教学的关键是实现师生互动,也是网页设计的难点,一般采用功能强大的SQL Server 2000。运用简单,维护方便。⑤XML技术,XML克服了HTML语言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在Internet的搜索效率。
三、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个着重点
网站建设不仅是网页设计形式上的表现,在内容上更应精益求精。内容建设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本质核心,它是整个网站建设的基石。只有内容建设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内涵,符合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理念,才能使网站建设真正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避免导致形式主义和华而不实的后果。内容建设的突出点和着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要突出“双师”“专兼职”等特点。课程负责人必须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指导教学;同时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并根据课程特点配备足够多的辅导教师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其次再配备一定比例来自企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
2.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课程
分析职业岗位群,进行课程定位。对行业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同对专业对应岗位分析,得出对应的能力要求和课程的具置。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才能满足职业教育要求。
分析工作过程,进行情境设计。以对应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以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为辅。将整个学习和实训的过程分为几个大的模块情境设计,每个模块以真实的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再分解为小的项目任务,确定每个项目的理论知识和训练要求,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要从校内、校外两方面入手,在校内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情境模块中设计的项目实习和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在校外基地的建设中,与企业联手,把课程搬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里,与企业人员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要求和人才规格的培养,以达到企业“订单式”合作模式要求,使基地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
4.完善的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网上建设教学内容要全面,完善网络教学资源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的有效运行。教师教案、习题、实验和实训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及授课录像都必须完整,准确。方便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
四、结束语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艰巨的工程,它不是简单的课程信息化和网络化问题。而是一项教学研究,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将极大的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彩琴.“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探讨.中国职业教育.2007.9
2.黄坚.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3.曹毅.校企合作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中国职业教育.2007.6
4.杨成佳.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分析与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5.王文静.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的构建与开发.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9
关键词:旅游专业;精品课程;课程开发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高专)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高规格的职业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成功的经验值得中等职业学校借鉴。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精品课程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等职业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就应该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
南通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是全省最早的旅游专业学校之一,为南通地区唯一的旅游类特色职业学校。学校秉承“以崇德为根本,以强技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中高级旅游专业人才,目前学校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学校的内涵发展成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点,因此学校决定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抓手,并成功申报为江苏省第一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具有全新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精品课程,对于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以开展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理念,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并具有辐射推广作用,对学生就业与生涯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示范性优秀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
1.精品课程开发和精品课程设计的研究
开展市场调研,形成课程开发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依托行业企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课程开发原则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制定课程标准,研发项目课例,形成项目课程。
2.精品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学模式有鲜明的针对性,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打破过去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探究式、任务式、体验式、团体合作式、技能训练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动手参与,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各种教辅设备优化教学手段,丰富多种教学资源,建立课程资料库,增强师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探索科学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形成由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共同参加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平时教学过程性评价和考核(考试)诊断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3.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探索专业课程师资培养途径和方法,对课程负责人员从职称资质、教学能力、行业知名度,团队合作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拓宽外聘专家来校参与精品课程教学活动的渠道。
4.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的设施设备技术含量要高,要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建立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制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5.精品课程管理机制的研究
学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要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从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入手进行选题,周密组织加强研究着眼提高质量,建立精品课程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实践操作
中职旅游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和研究活动。
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整体规划、重点建设和反馈激励三个阶段。
1.整体规划
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精品课程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工程,其建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问题。精品课程“五个一流”内涵的科学界定,涵盖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管理等不同的层面建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当中,并制定切实可行,适合本校教育教学特点的实施方案。
在市场调研和提高教师认识的基础上,学校研究印发了《关于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的文件,明确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础原则、主要内容和实施办法,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结合自身任教科目的实际,积极申报精品课程项目。
2.重点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的高要求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不可能同时把所有课程都能建设成精品课程,为此我们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有重点的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我校从申报的20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经过认真评选,重点确定了10门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重点项目,学校统一颁发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证书,重点给予这些项目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每个项目组根据要求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按方案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工作。力争在建设期内把立项精品课程真正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课程。
3.反馈激励
关键词:交互学习;精品课程;网站设计;远程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精品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兴起。自教育部下发《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后,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便在各类院校大规模开展起来。而如何使交互理念融入精品课程建设,构建具有交互协作功能的网络课程以及网络学习环境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1.交互学习
交互是一种教学方式,是网络教学中所发生的学习活动各要素间的交互,其内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人机交互
也就是学习者与网络资源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可以增强个性化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的效果。
(2)人人交互
也就是学习者之间或者学习者与传授者之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可以丰富对象间的交流渠道,促进协作学习、讨论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2.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流程
规范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流程一定要考虑到网络课程操作的简便性与交互性,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与试用、推广评价。其中,分析阶段主要是对该精品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设计阶段是对课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与系统的结构设计;开发阶段是收集素材、编写脚本;测试与试用是将课程与教学平台整合起来进行试运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精品课程网站的性能;推广评价是将精品课程网站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对应用效果进行评定后进行更改或者维护处理,不断地提高课程质量。
二、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环境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环境:Windows XP,ASP+VBSript,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IIS,Internet Explorer 6.0。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 weaver,Photoshop,Fireworks,Flash,Gold waves。
三、精品课程网站主要交互功能的设计
1.主界面
精品课程网站的主界面是由页头、页体以及页尾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页头部分加入了课程网站的Iogo图标与总体导航栏,涉及课程简介、课程内容、资源中心、师生交流、互动实验、作品展评等栏目;页体又分成了左右两大框架。由于该精品课程网站是公开的,所以,用户访问时直接输入URL地址即可,不需进行身份验证;页尾则主要添加该精品课程网站的版权、友情链接等信息。
2.师生交流模块
精品课程中的师生交流模块也是交互学习理念的一个体现,是为师生提供的交流平台,方便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互学习。
该模块需要通过用户名与密码验证后才可使用,用户角色有学生、老师与管理员;可提供发帖、浏览帖子、回复帖子等功能,管理员还可以对帖子及栏目进行管理。
3.互动实验模块
学生通过用户名与密码登录互动实验界面后,可以选择实验名称与内容进行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系统根据用户的拖放、点击等操作可以给出一些提示信息。待实验步骤全部完成后,可对实验结果进行保存,并填写对应的实验报告后在线提交。教师登陆后才可以完成新建实验、实验、公布进度、批改报告、统计实验成绩等操作。
该模块的实现主要是通过Flas技术,通过场景变换设计不同的实验操作界面,可实现物品的移动、电路曲线等;并通过Action Script的XML Socket组件,实现用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实时通讯。有些较为复杂的互动实验,也可通过VRML语言实现基于声音、图像以及其他多媒体技术的三维实验空间。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的窗口,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所以,开发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至关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筑英,师蕾,林宏伟等.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2010.
1.重视前期申报,忽视后期实际应用和推广。目前全国各个高等学校普遍重视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各高校之所以热衷于精品课程的申报,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申报期各高校在财力、物力、人力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使得前期的申报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但是当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相当多的精品课程被束之高阁,只有参加申报的教师能够运用,没有及时进行推广;有的虽然进行了推广,但是由于教师水平和个人认知和接受程度的问题,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没有全部推广出去。虽然精品课程得到了建设,但是没有落地、生根、发芽,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
2.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运用不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一门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涵盖内容丰富,可以运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多样,但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明显感觉,教师对网络等新的教学资源运用不够,通达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运用较少。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高校推广不够,另一方面是教师的问题。有的教师单纯的接受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理解不够,难以掌握精品课程的精髓。有的教师对先进的教学仪器、教学方法,掌握不了,或不屑于掌握,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推广。
3.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的持续改进不足。目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的教学中,发现一些申报成功的课程,过了三年五年还是申报成功时的状态,教学内容方法,没有丝毫改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频繁更新,各种新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走进了高校的课堂。有些地方精品课程更新不及时已经失去了“精品课程”的意义。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学术交流探讨不足。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百人有百样,更何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内容比较多,单单依靠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达到百分百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现实工作中,精品课程学习培训少,交流沟通少,主要依靠教师自己掌握,自己学习消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点建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色,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于一身的主干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重大。我认为要建设好,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科学有效规划,严格全程监管。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在建立之初就要从学科、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好长期规划,注重实际效果、实际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标。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也要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推广规划,使精品课程成为真正的精品,使更多高校大学生收益。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只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始,而不是终结。精品课程建设政府部门要有规划、有目标,适时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要有计划、有步骤、有主管部门、有责任人,能够合理有效持续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政府部门监督检查,学校自查,学生评定的有效动态管理机制。政府、高校要形成精品课程建设的全程监管和服务体系。
2.加强学习沟通,建设好教师队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涉及思想道德、心灵深处问题的课程,内容涵盖广、意义深,不单纯是知识性的教学。教师要想将精品课程传授好、表达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汲取好的教学方法、思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学校、政府要提供一个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政府组织精品课程院校特别是国家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团队到各高校开展培训,组织各高校到精品课程院校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训。学习是提高知识和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学习培训可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师要努力掌握新的学术信息,自觉的将学术研究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深度和广度,丰富课程的学术内涵,使课程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学术交流、培训学习,最终达到提高精品课程的含金量,使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形象、鲜活,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3.有奖有罚,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各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精品课程实施中,明确申报成功不是目的,充分有效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质才是目的。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每年对课程进行课程评定和检查评估。检查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学到位与否,即在师资质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是否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符,学生是否喜欢该课程,学生是否能从中获益,是否提高了理论素养,改善了行为习惯。在课程建设上要从师资准备、教材整合、教法创新、教学管理、成绩考核五个方面进行考评。对于考评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合格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奖惩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改进,保持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
三、小结
关键词: 高职 精品课程建设 教育改革
教育部教高#2003#1号文《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了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帷幕。这6年多来,高校共评审出2200余门精品课程,其中高职精品课程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更是占到当年的三分之一[1]。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一、精品课程的内涵与作用
1.精品课程的内涵。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为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育创新,2001年教育部教高4号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并明确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2.精品课程的作用。
当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已经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水平。课程作为教学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建设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而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向更高的目标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体现课程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2]。
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也成为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环节和实施载体。因此,没有精品课程建设,就无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
1.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中精品课程要由本领域、本行业或专业内影响力较大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双师型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加大从行业企业引进外聘教师力度,确保课程建设队伍中行业能手、能工巧匠占一定比例,打造能够真正开展精品课程教学的一流的教师队伍。
2.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能够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正确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培养本专业学生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恰当的教学内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与企业行业零距离就业。
3.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3]。
根据课程特点,切实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践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将优秀的电子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放,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自主学习,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4.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鼓励各个学校、专业依据自身特点,建设符合教学需要的特色教材。
5.建立符合教学管理的机制[3],[4]。
各高职院应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从校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对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学生成绩考核机制,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三、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具备教学团队,但是骨干教师脱离了一线教学。
师资教学队伍建设起来了,课程负责人出名了,业务多了,应酬也多了,但真正用在一线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了。这样就出现了精品课程建成了,教学任务由他人承担,教学质量却原地不前,学生素质和能力没有提高甚至下降等问题。
2.真正体现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偏少[5]。
大多数课程存在单纯进行课程建设、学科知识体系建设等问题,方便评估专家的界面多,未能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少。
3.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性不强。
已经建设的精品课程大多只能是校内网或者教育网访问,有时由于版权或者出于保密等问题,很多精品课程不提供共享,利用率偏低。资源完善、自成体系的较少,链接的常见资源较多,原创性资源少,建成后网络共享性受限,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有效的共享。
4.缺乏必要的经费管理和激励性措施[6]。
经费不足是常见问题之一。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梯队(含精品课程教师)所付出的劳动应该有劳动价值性的奖励。各学校有必要制定与建设进程协调的阶段评价、管理、监督及其与经费划拨兑现联系的具体管理措施和工作计划,并且严格执行,确保课程建设顺利进行。
5.仅仅实现申报资料上网,应付评审检查现象严重。
很多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仅仅把精品课程资料放在网络上,把专家要检查、要看的指标文件放在网站醒目的位置,或者是网上资料都是PPT,缺乏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操作界面单一,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课程建设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进行高职课程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要建设好精品课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
教学改革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敢于破除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思路和教学体系,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科研与教学两者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合理分配,做到理论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要与学生就业相挂钩,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在数量、质量上,保证实践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关键技能。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和企业行业需求“无缝对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制度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项宏伟工程,必须有各种保障制度为之服务,促使其走上正轨。集中精力搞突击、应付评审及检查的方法不可行。
高校要制定具备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选、评、建标准和管理办法,从校、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精品教师培育着手,强化课程建设教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在时间上、精力上、物质上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引导和规范他们的工作,确保课程建设的日益完善。对于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仍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课程体系与时俱进。
3.技术先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现代化。这不仅是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而且是这个时代教学对象的要求。新世纪的学生是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新新人类,很反感“填鸭式”常规教学方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一些新的教学设备,如PPT、Flas等,还要应用Dreamwave等更加形象化、视觉化效果更强的网页开发工具;教师应当学会应用网络编程结合流媒体技术展现教学内容,逐步实现电子教案,运用网络资源教学,为学生掌握现代学习方法、加强自学能力训练、利用电子教材延伸阅读提供方便。
4.突出特色。
精品课程建设关键是特色。公认的精品课程和名师在教学上都有自身的独到之处,特色鲜明,不可能按一个标准形成统一的评优模式。因此,在课程建设和评审时,除了对优秀教师在德才素质和“精品”基本共性方面的条件外,还要特别重视发现和鼓励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职人才的特色教学,并为这些特色创新提供尽可能宽松的条件。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包括诸多方面,如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等。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建设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红.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谈高职课程建设.现代农业科学,2009,16(2):181-184.
[2]关守宁.优化课程建设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吉林教育,2008(28):23.
[3]郝桂荣,高东明.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41-44.
[4]詹希美,何蔼,吴忠道.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39-41.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课;五年制高职校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正日益备受关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已正式出台文件全面推动此项工作,笔者觉得这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精品课程”作为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必须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作为支撑。而最关键的是如何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力求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每一讲都是“精品课”及其优质资源的服务,才是我们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精品课程的基本要素
1.精品课程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
课程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等应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尤其应突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利于促进学生高素质、高技能的形成。
2.精品课程应具有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要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因此,精品课程内容要紧贴行业和岗位的实际,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注意追踪学科的前沿,将先进、适用的而且能反映最新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学资源和最新的市场信息为学生服务,同时规范执行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和务实精当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3.精品课程应具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要大力推行与职业岗位相一致的学习模式、工作模式和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供充足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合适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4.精品课程应具有一支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理论扎实、技能过硬、责任心强、团结协作、能干肯干的师资队伍
尤其要强调的是精品课程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本课程领域国内外科技和生产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力、有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成果。
5.精品课程应具有先进合理的课程评价与管理制度
在教学中要形成既鼓励创新,同时又严格操作的管理机制,既要重视课程成果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也要关注开发过程和实施过程的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有定性评价方法也要有定量评价方法;既要有自我评价,也要有同行相互评价,更要重视社会评价,和行业、企业的认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检查功能和反馈、激励功能。力求做到计划合理、实施规范、评价科学、反馈及时。
6.精品课程应具有一流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决定着精品课程的效果。教学环境是精品课程在实施教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具、挂图、课件、教室、实验设备、实训演练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师资形态、风格、气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网络的支持,以及任课教师所营造的使学生感受到的课堂教学氛围等等因素所构成,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和关系到精品课程的效果,如何明确和提倡对精品课程所需要的教学环境进行营造和设计,实质上是反映了能否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能否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精品课的重要问题。
二、要处理好精品课与精品课程的关系
“精品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讲精品课的实施与落实,没能达成应有的效用,没能让受教育的对象真正得到“精品”的益,那么精品课程就失去了它建设的意义。
要把课程建成“精品课程”,首先要选择专业和课程,对专业和所设的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分析哪些是重点课程、前沿课程,并进行课程设置。并不是所有专业的所有课程都适合于建设成精品课程,客观上也不可能所有课程都会成为精品课程,否则也就不称其为“精品课程”。其二在合适的专业中选择出必要的重点课程后,就需要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亦即要依据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培养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理论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其三就是进行“课程标准”的制订,即进行培养目标、课程门类、各门类水准和基本内容的规定。其四是“课程实施”,即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过程。其五是“课程评价”,即依据实施情况,研究课程实施价值,判断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旨在判定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完成教育目标的程度、检验课程建设的效果。
然而,在建设“精品课程”的前提下,如何实施“精品课”,如何使每讲课都成为精品课程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享受到精品课程的优质成果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1.切实加强队伍的培训,转变教师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精品课
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建设的思想保证。每一讲精彩而受欢迎的授课,无不包含着严肃认真的前期备课,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师生交融的课堂组织,活泼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艺术、风格、人格的融入等等。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需要有机结合,更需要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然而所有这一切其核心是人,笔者认为至少要从三方面来要求和帮助教师实现精品课程的目标,一是加强课前“教学单元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要把课程整体“结构”的意图内化并形成可操作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求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二是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和必要的指导(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实践等),用好生成性的教育资源,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三是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使教师通过自己每天进行的教学实践,形成和提升因新教学过程改革而产生的、一种过去不被强调的教学能力――不断捕捉、判断、重组实际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最终使教师每天进行的教学实践都成为研究性的改革实践,都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实践,使教师能感受到自己作为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实施者的尊严与成就。
2.学校应建设精品课程施教规范和评价标准,要重视学生评价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则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学做结合、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行为的转变自然成为精品课程实施的显著特征,而课程教学评价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此,应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展开,着重体现“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师生创造力的发挥,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教学过程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师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实践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怎么做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动手、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使要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体验,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与动手、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施教行为,表现学生的“学”的价值。使教师明确精品课程应“以学论教,学做一体,教为了学、促进做”,克服以往课堂教学评价中“以教为主,只关注教的任务”的倾向。
教师所讲授的每一讲课是否为精品课,必须以学生评价为主,听课学习的学生普遍或绝大多数认为这一讲课讲得精彩生动,受益匪浅,是精品课的首要因素。因此,建立评估制度关键在于如何客观准确地纳入和体现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受到“精品课”的实际存在。真正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益、各类等级证书、文凭的取得通过精品课的实施而得到收获。
建设精品课程本身应该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以实践所取得的理论来推动其前进,而对精品课程、精品课的内涵、外延分析及其建设和实施等问题,对于五年制高职校而言,目前的工作还刚刚起步,然而它确确实实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以及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内涵、水平的提升,乃至于对五年制高职校的生存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精品课程:200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与实证研究.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摘要]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也尤为重视,尤其是我校推拿学科在专业建设中一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其四门主干课程已全部精品化,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不同层次精品课程建设梯度。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推拿学科教学团队的作用功不可没,因为教学团队建设在专业建设中起着关键和核心作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只有抓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借助平台,点面结合,资源共享,才能促进推拿学科其他课程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团队;教学;精品课程;推拿;建设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a)-0132-03
Teaching team's roles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massage
XU Li FAN Binghua XU Quanzhen LU Lijiang XIE Yuanjun WANG Peng
The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contents in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ducation institutions, which has also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in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our university” for short). In major construction of massage, curriculum design has been emphasized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he four main courses related to massage have reached best quality and the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t national-provincial-scholastic lev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teaching team contributed a lot in constructing high-quality curriculum, for the key roles of teaching team in the major construction and its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in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Focusing 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catching the opportunity of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y ways of integrating point and sphere and sharing resources can promote mutual development of other courses in massage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Team; Teaching; High-quality curriculum; Massage; Construction
教学团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又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加大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尤其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如何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值得研究和探讨。
1 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背景
自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就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从教育部建设的标准来看,精品课程是具有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从教育部建设要求来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特色鲜明,并能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2]。从建设的意义来看,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可以扩大教学名师和优质师资的受益面,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共享,扩大课程和教师的交流。
精品课程既然叫做“精品”,就应该充分体现一个“精”字。首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结构力学”的负责人、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曾说:“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精品课程精在精益求精!精在点点滴滴:不够成熟、不够精细不出手;精在方方面面:不成系统、不够完善不出手;精在前瞻的创新:不足新意、不居前沿不出手;精在科学的远见:不引趋势、不领潮流不出手!”这虽然不是一个定义,但却高度概括了精品课程的内涵与标准。
因此,从2003年至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省、校三级层次的开展,在申报、建设、评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000多门,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0所高校。我校目前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校级精品课程41门。而推拿学科精品课程建设更是走在学校前列,所有主干课程已全部精品化,其中,“推拿手法学”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推拿治疗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推拿功法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推拿学”为滨江学院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推拿手法学”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教学团队建设的提出和内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教育的质量有赖于高校师资的素质和水平,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07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发(2007)14号文件、教高(2007)1号文件和2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3]。在具体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说明,加强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必将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
教学团队是根据各个学科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培训基地等为建设基础,以专业和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发展目标明确、合作精神良好、梯队结构合理的正式群体[4]。它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不断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从而推进了教学工作中的老中青、传帮带作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关注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通过教学团队这个平台,教师之间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提高教学水平。由于教学团队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因此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成才也非常有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认知感,有利于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扬长避短,有利于资源整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而我校也非常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大了教学团队建设力度。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推拿学科教学团队也在2009年获得浙江省教学团队。
3 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专业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建设的五个“一流”特点,首先是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一流的教师队伍、专业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因此,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应该既有学术造诣深,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教授,也应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在年龄和学缘上具有合理的梯队结构[5]。
推拿学科作为中医的特色学科,历史悠久,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目前城乡社区医疗服务最适宜的学科。我校推拿学科是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推拿专业被列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科被列入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重点学科。推拿学科在专业建设中一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注重高质量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满足学生需求,目前已先后形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滨江学院校级精品课程2门,实现了学科所有主干专业课程全部精品化。同时,在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根据课程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拿学科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具有38年从事推拿临床、教学、科研的经历,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学院副院长,具备丰富的教学、临床、科研及组织管理经验,引领着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整个教学团队由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助教1名组成,其中,博士3名,硕士8名,硕士生导师5名。老、中、青搭配合理,≥50岁教师3名,35~
近年来整个推拿教学团队中有6人12人次获得学校年度优秀授课教师,1人被评为浙江省及校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浙江省师德标兵,1人被评为浙江省和校级教坛新秀,1人被评为全国“大医精诚”优秀医生,1人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被评为浙江省高校及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获得浙江省首批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称号,1人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人获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2人获校“李大鹏院士中医药教师奖”,2人获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人获省教育厅青年教师现代技能教学比赛优秀奖,3人获得学校青年教师现代技能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2人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近五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三等奖1项,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网络课程优秀教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央电教馆“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优秀作品1部,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40余部,其中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创新教材14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同时,我校推拿教学团队目前承担有国家级研究项目7项,省厅级研究项目16项,其他课题25项。近五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论著20余部。
关键词:精品课程 教学资源 共建共享
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技工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塑造技工院校品牌的重要举措。笔者学校承担多门省级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本文就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笔者对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笔者学校积极参加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建设了《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维修与调试》《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与维修》《新车检查》《配合件数控车加工》《AutoCAD》《手工电弧焊》等省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的立项评审、项目推进过程的培训、项目中期检验、项目验收评审等各环节形成了一套建设过程标准化、建设内容规范化、建设经费预算化、建设成果多样化的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探索出一条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如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分为申报、立项、建设实施、验收、公布四个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步骤分为教学文件准备、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课程上网等五个环节,并能根据技术要求的提升不断完善;精品课程评审分资料预审、查阅评审资料、现场汇报、专家独立打分与综合评审。
二、精品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一是课程理念更先进。精品课程建设团队能较好地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做好精品课程建设顶层设计,突出了精品课程的前瞻性。
二是课程内容更优化。精品课程标准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本地经济和本校教学实际,注重工学结合,优化精品课程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突出精品课程的职业性。
三是教学方法更科学。通过课堂录像、教案设计和现场汇报,很多主讲教师能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从“主导”逐渐走向“引导”,学生从“被动”逐步走向“主动”,做到了贴近课堂、贴近学生,提高了教学效果,突出了精品课程的针对性。
四是教学资源更丰富。吸纳多方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历经多轮全省教学培训与竞赛活动,教师们在教案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水平等方面又有新突破,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内容精准,形式多样,突出了精品课程的创新性。
五是教学条件更完善。在精品课程专项经费的扶持下,各学校加强教学团队和实训实习场地建O,促进了本专业内涵建设,带动了专业群课程建设,突出了精品课程的辐射性。
六是建设成果更丰硕。通过精品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师资团队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得到锻炼,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突出了精品课程的先进性。
三、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从推进质量和总体要求看,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场地需进一步改建,学习任务设计需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精品课程教学实施需进一步推进,品课程建设的成果需进一步包装和提炼等。
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各学校要建立合理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精品课程开发和建设中来。二是打造课程团队。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没有团队的力量是无法建设优秀的精品课程,好的教学必须有好的团队。三是提炼建设成果。有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堂教学效果,忽视成果的提炼、特色的推广,笔者学校教师还有很多优秀的建设成果没有提炼出来。四是共享课程资源。精品课程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在改进中提升,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共建共享,网络课堂直通学生学习生活的所有空间,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发挥其最大价值。
精品课程是一种荣誉,既是教师的也是学校的;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既是教师的也是学校的。让精品课程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的精彩,成为技工教育的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