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实务重点范文

会计实务重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实务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实务重点

篇1

一、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按照流动性,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现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1。

【案例分析1】说明不同企业流动性特点

基本情况: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066)主营汽车制造,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67.9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46.28亿元,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68.09%;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000002)主营房地产开发,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156.3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055.21亿元,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95.31%。

分析:宇通客车生产汽车需要厂房、生产线等固定资产,因此,非流动资产比重为31.91%,流动资产比重为68.09%,这种资源配置符合汽车制造业的特点。万科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除总部办公大楼、小汽车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外,几乎不需要其他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比例只有4.69%,可以把主要资金投入到土地储备和商品房开发(注意:用于开发商品房的土地属于存货)。

二、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

按照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是否固定,资产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现将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2。

【案例分析2】说明不同企业货币性资产特点

基本情况: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000858)是著名的高档酒生产企业,产品销量好,利润率高,业绩很好。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为286.74亿元,其中货币性资产为165.05亿元,货币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6.73%。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156.38亿元,其中货币性资产为543.49亿元,货币性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25.20%。

分析:五粮液公司货币性资产占56.73%,主要是因为货币资金为141.3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9.29%。众所周知,当企业把资金存入银行,存款利率约3%左右,报酬是非常低的,可见,五粮液公司的货币性资产所占比重过大,不符合最优财务战略。

万科公司在房地产开发中需要巨额现金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工程款,货币性资产(主要是货币资金)占25.20%是比较适宜的,正好满足了经营的需要,又不至于把大量资金存入银行造成浪费。

三、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是由于金融工具派生的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金融工具的定义是:“一项金融工具是使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资产,同时使另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任何合约”。合约一方拥有的合同权利就形成了金融资产,负有的合同义务就形成了金融负债。比如发行债券一方负有到期归还本息的义务,就形成了金融负债(应付债券),购买债券一方拥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权利,就形成了金融资产。现将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3。

【案例分析3】说明不同企业金融资产特点

基本情况: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317)主营港口装卸、仓储、服务、船舶物资供应,2011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13.32亿元,其中金融资产为13.54亿元(包括货币资金2.88亿元、应收票据2.64亿元、应收账款3.14亿元、其他应收款0.12亿元、长期股权投资4.76亿元),金融资产占总资产11.95%。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1939)是金融业巨头之一,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08103.17亿元,其中金融资产为106739.91亿元,金融资产占总资产98.74%。

分析:营口港务公司提供装卸、仓储等劳务服务,主要资产为固定资产(码头、仓库),金融资产比例仅为11.95%,比例不高,与其从事的业务相适应。而建设银行为金融企业,从事金融业务,金融资产占总资产98.74%,其余少量资产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业务特征非常显著。

四、经营性资产与闲置性资产

按照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资产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闲置性资产。现将经营性资产和闲置性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4。

【案例分析4】说明闲置性资产

基本情况:万科公司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156.38亿元,其中闲置性资产为5.34亿元,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05亿元、投资性房地产1.29亿元,闲置性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0.25%。

分析:万科公司是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专注于房地产开发,闲置性资产非常少,业绩很好。

五、资产的其他分类

篇2

其一,非常重要。指新增的内容和近几年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告”。其二,重要。指今年的新准则对实务有一定影响的新增业务,也是近年计算题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其三,比较重要。主要出客观题,包括“存货”、“负债”、“或有事项”、“借款费用”、“外币折算”。其四,不重要。主要出客观题,分值不多,包括“总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于“非常重要”和“重要”的章节需特别注意今年教材的新变化,以及往年的主要考点,做到熟练掌握计算和账务处理。以下对主要经济业务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二、中级会计实务各章重点内容

第二章 存货

会计期末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里所指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要点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3)如按定单生产,则应按协议价而非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

要点二: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1)出售产品有合同: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产品合同价格作为估计售价;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合同价格和一般销售价格(超过部分)作为估计售价。需分两部分计算可变现净值,然后与成本比较。出售产品无合同按其销售价格作为估计售价。(2)继续加工或生产耗用材料,如生产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无论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材料均按成本计量;如产成品可变现净值

要点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转回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本章涉及实际利率问题应重点掌握,另外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问题。

要点一: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注意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要点三: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人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第四章 无形资产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有关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也应重点掌握。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要点一:企业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应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按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将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至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要点二: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1)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应按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其他业务收入)。

第六章 金融资产

要点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1)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并计人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计提减值准备,可转回。(3)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差额计人损益。计提减值准备,可转回。(4)贷款和应收款项: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差额计入损益。计提减值准备,可转回。

要点二:主要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委托贷款――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委托贷款损失准备。

要点三:主要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资

要点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2)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所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

要点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不编制合并报表。(2)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不调整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调整投资成本;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不编制合并报表。

要点三:主要会计科目。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特别需要注意属于什么情况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重点掌握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要点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要点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人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3)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九章 资产减值

要点一: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只要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要点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计算公式如下: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

要点三:主要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资产组减值测试;总部资产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第十章 负债

要点一: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下称“辞退福利”);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企业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要点二:计量货币性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计量非货币性职工薪酬时,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要点三: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四: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截止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可行权日之后,企业不再调整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要点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有所变化(摊余成本计量)。其他负债重点掌握“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要点一:以现金清偿债务。债权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差额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应全额冲减)。债务人:支付现金

务账面价值,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要点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公允价值即受让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要点三:以债务转资本清偿债务。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税费)即股权投资成本,股权公允价值股权公允价值,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股权公允价值>股权份额(股份面值),差额记入资本公积(溢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记营业外收支。

要点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债权人:新债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资产减值损失”。债务人:新债务公允价值

要点五: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

要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业务。

第十三章 收入

要点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有五条,结合教材例题掌握收入的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要点二: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要点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代销商品;预收款销售商品;售后回购;售后租回;房地产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重点掌握;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订货销售;以旧换新销售。

要点四: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应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特殊劳务交易的确认:安装费、宣传媒介的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特许权费、定期收费。这部分经常出选择题或判断题,也可含在综合题里,特别注意每种收入的确认时点。

要点五: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要点六: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合同收入的构成、合同成本的构成,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的计量,要特别注意收入、毛利、成本确认的顺序。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要点: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开始资本化时点、暂停资本化时间、停止资本化时间;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重点掌握教材的计算公式,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第十五章 所得税

要点一:重要概念――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要点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要点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基本核算程序:(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要点四:主要会计科目。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第十六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要点一: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1)法规要求按相关规定办法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3)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要点二: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

要点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

第十七期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主要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要点一:调整事项:日前存在,日后发生,做相关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调报表,不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如下:(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核算完毕,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调整相关科目。(3)账务处理完毕后,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调整会计报表附注有关项目的数据。考生在复习时,需特别注意: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是调整当年的会计报表,还是调整上年的会计报表,或者不调整会计报表。还需注意有关所得税的调整问题。调整事项举例:(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要点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日前不存在,日后发生不做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不调报表,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第十七章 财务报告

要点一: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

额填列;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

要点二:利润表的编制。(1)报表中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2)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3)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要点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具体构成内容经常出客观题。填列现金流量表采用分析填列法,所需要的资料: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度利润表;有关明细账及补充资料。

要点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该表是新准则规定编报的一张新表。(1)“上年年末余额”项目,反映企业上年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2)“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项目,分别反映企业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金额和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的会计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3)“本年增减变动额”项目,包括“净利润”项目、“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项目、“利润分配”项目、“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项目。

第十八章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要点一: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贷记“投资收益”。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上述相反的分录:借记“投资收益(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要点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抵销处理(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有关抵销分录)。(1)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抵销处理。其一,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如为全资子公司,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如为非全资子公司,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作为商誉处理,应按其差额,借记“商誉”项目;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在企业合并当期应作为利润表中的损益项目,合并以后期间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营业外收入”。其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处理。如为全资子公司,则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本年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一年初”,贷记“本年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2)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其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或相反)”。如存在投资收益,则借记“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贷记“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借记“应付债券”、“投资收益(差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差额)”。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抵销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财务费用”。(3)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其会计分录为: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存货”。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收入(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存货”。(4)固定资产原价和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固定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原价(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的会计分录: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提折旧)”,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贷记“管理费用”。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无形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销售成本)”、“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当期多摊销的无形资产)”,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会计处理: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无形资产――原价(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摊销费用)”,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本期多摊销的费用)”,贷记“管理费用”。

要点三: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抵销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主要的现金往来包括以下内容:(1)其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2)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3)其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4)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5)其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

要点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2)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如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一年初”,贷记“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一年初”,贷记“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

第十九章 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包括31项);分部报告。该部分增加了许多例题,特别注意报告分部和地区分部的确定;关联方披露。该部分应掌握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新准则对此进行了修订。在第十九章“财务报告”后面的思考题中专门列举了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的练习题,说明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应引起考生的注意。该部分内容可以出客观题。

篇3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在考试中可能出现在单选题、多选题中,在计算分析题中也有可能出现。

重要考点1: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并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区分。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自用建筑物(属于固定资产)和自用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2.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或为销售而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和土地(属于存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重要考点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有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但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1.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一样进行处理,不必特别掌握。

2.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考生应特别注意掌握。

3.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通过利润分配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重要考点3:房地产的转换。

1.成本模式下不论是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还是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均按对应账户结转,结转过程中不产生损益。

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应注意区分转换方向。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自用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待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将因转换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第六章金融资产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虽然与以前所学的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有相同的内容,但其确认的种类与计量方法有很大的区别,考生应引起充分注意。2007年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2008年可能出现主观题。

重要考点1: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重要考点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计入金融资产成本,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考生要注意这与其他3类金融资产均不相同;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分别应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也不计入金融资产成本,这一点与其他3类金融资产处理相同。

2.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处置时将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考生要注意将该部分内容与投资性房地产结合学习。

重要考点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取得时注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学习,考生应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日这一时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注意按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债券面值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倒挤差额确定利息调整数。

2.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应明确计算思路。首先按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确定应收利息;再按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确定投资收益,最后挤出本期摊销的利息调整数。其中考生应特别注意熟练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转出,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转入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等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的时候再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科目中。

重要考点4:贷款和应收款项只需注意以摊余成本来计量即可。

重要考点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考生要注意区分是属于股票投资还是属于债券投资。对于股票投资应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学习;对于债券投资应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比较学习。

1.股票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应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处置时将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资本公积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考生要注意将该部分内容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对比学习。

2.债券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论在取得时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均可以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进行学习。

重要考点6: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和处理。

1.交易性金融资产,因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以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2.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待其价值回升时可以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问题属于较为复杂内容,考生要注意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在持有期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正常的波动,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计入资本公积即可。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大幅的、持续性的下跌时,则应判断是否需要提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冲减资产减值损失。但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

本章内容与原会计准则比较有很大变化,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章,特别容易与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结合出主观题,尤其是以综合题方式出现。考生应特别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

重要考点1:初始计量按合并时和非合并时产生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进行划分,甚至于再将合并时产生长期股权投资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分别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初始计量这一新内容貌似复杂,但其实还只是两种情况:一是按账面价值,二是按公允价值。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投出的资产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来调整,不足部分调整留存收益。与投资相关的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

2.除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均按公允价值。但仍应注意下列问题:

(1)以不同资产对外进行投资会因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产生不同的损益,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产生损益确认营业外收入;以商品进行投资,产生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以金融资产进行投资,产生损益确认投资收益。

(2)与投资相关的税费,一般而言税费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但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手续费、佣金等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重要考点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考生要注意区分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熟练把握投资时、被投资方宣告净利润时、被投资方宣告分配股利时、被投资方发生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企业的会计处理。两种方法的比较见表1。

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章内容虽与原会计准则比较有很大变化,也相对比较重要,但内容比较简单,本章知识点多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但也可以与其他章节结合出现主观题。

重要考点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少量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即,以补价除以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较高方的交换资产公允价值之和,若比例小于25%,则认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比例高于25%(含25%),则认定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

重要考点2: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有两种处理模式:一种是公允价值模式,另一种是账面价值模式。

1.模式的选择。当同时符合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时,应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来处理。其他情况,应采用账面价值模式来处理。考生要注意理解商业实质的判断。

2.在账面价值模式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的基础,不产生损益。

3.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的基础。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则也可以直接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期损益会因换出资产不同也会不同,如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当期损益为营业外收支,如换出资产为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当期损益为投资收益,如换出资产为库存商品当期损益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如换出资产为原材料当期损益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补价,收到补价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减补价。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发生的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应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相关税费。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涉及存货的,换出方作为销售,计算销项税额,换入方作为采购,计算进项税额。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销项税额或减进项税额。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多项资产时,先确定换入的多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再按比例确定每一项资产入账价值。计算比例时,如果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思路来处理,比例也按公允价值计算;如果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采用账面价值模式的思路来处理,比例也按账面价值计算。

第九章资产减值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2007年考试中出了一道综合题,2008年考试中出客观题的可能性较大。

重要考点1: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包括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这两类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除此外的其他资产都应在存在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重要考点2: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以确定的可收回金额和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较,若可收回金额低于原账面价值,则差额为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适用《资产减值》准则的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准备后,即使价值回升,也不得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重要考点3: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这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考生应重点掌握。

1.资产组的确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资产组应当由创造现金流入的相关资产组成。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因此,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是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资产组一经确定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篇4

【关键词】 会计师; 会计实务; 主观题; 考点竞猜

一、2005年至2012年主观题考题考点分布一览表(见表1)

二、主观题考点考前竞猜

1.丙公司在2008年2月1日以2 6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R企业80%的股权。详细资料如下:

(1)购买日R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包括可辨认资产3 000万元和可辨认负债500万元,R企业可辨认资产被认定为两个资产组C和D,其公允价值分别为2 000万元和1 000万元,丙公司将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自购买日起按照各资产组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分摊。

(2)2008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上C资产组和D资产组可辨认资产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 900万元和1 2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C资产组和D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1 600万元和1 400万元。

(3)2008年12月31日上述C资产组可辨认资产包括一台机器设备1 000万元和一项专利技术900万元,机器设备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900万元,但无法估计专利技术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 净额。

要求:

(1)计算归属于丙公司和归属于少数股权的各个资产组的商誉价值。

(2)计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确认的C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和C资产组账面价值。

(3)计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确认的D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和D资产组账面价值。

(4)计算2008年12月31日C资产组中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参考答案:

(1)计算归属于丙公司和归属于少数股权的各个资产组的商誉价值。

全部商誉价值=3 250-2 500=750

丙公司商誉=750×80%=600

少数股权商誉=750×80%=150

C资产组商誉=400+100=500

D资产组商誉=200+50=250

(2)计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确认的C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和C资产组账面价值。

C资产组全部净资产账面价值=1 900+500 =2 400

C资产组可收回金额=1 600

C资产组全部减值损失=2 400-1 600=800

丙公司减值损失=800-100=700

C资产组账面价值=2 400-800=1 600

(3)计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确认的D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和D资产组账面价值。

D资产组全部净资产账面价值=1 200+250 =1 450

D资产组可收回金额=1 400

D资产组全部减值损失=1 450-1 400=50

丙公司商誉减值损失=50×80%=40

D资产组账面价值=1 450-50=1 400

(4)计算2008年12月31日C资产组中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商誉账面价值=400-400=0

机器设备应承担的减值损失=(700-400) ×(1 000÷1 900)=157.89

机器设备实际承担的减值损失为100,尚有57.89不能承担。

专利技术应承担的减值损失=(700-400)×(900÷1 900)=142.11

专利技术实际承担的减值损失=142.11+57.89 =200

机器设备账面价值=1 000-100=900

专利技术账面价值=900-200=700

2.M企业2010年1月1日用银行存款1 00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技术用于企业销售部门。该专利技术的有效期限为10年,无净残值,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假定税法的规定与会计相同。

2010年12月31日,该专利权的公允价值为 1 200万元。

2011年12月31日,由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该专利权的公允价值下降为720万元。

2012年12月31日,公司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30万元。

2013年4月20日,M企业将该专利技术对外出售,出售款项500万元已存入银行。

M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在未来期间能够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2010年1月1日

借:无形资产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2010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100

贷:累计摊销 100

2011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100

贷:累计摊销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0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720万元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8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800-720=80

当期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贷:所得税费用 20

2012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90(720/8=90)

贷:累计摊销 90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720-90=630(万元)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7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8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700-630=70

当期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2013年4月20日

借:管理费用 22.5(90×3/12=22.5)

贷:累计摊销 22.5

借:累计摊销 312.5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0

银行存款 500

营业外支出 107.5

贷:无形资产 1 000

借:所得税费用 1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3.2008年4月12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5 000 000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250 000股,占乙公司股份的10%。甲公司将其认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 18元。

2009年乙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发生巨额亏损。当年12月31日,股价下跌至10元。甲公司分析后认为股价将会持续下跌。

2010年,乙公司通过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并扭亏为盈,2010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已恢复至每股15元。

2011年9月17日,甲公司以每股16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

甲公司2008年、2009年适用的税率为30%,从2010年税率变更为25%,不考虑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的影响。

要求:编制上述与甲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2008年4月12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000

(2)2008年12月31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 000

(5 000 000-250 000×18)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 000(见表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000

提醒考生: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3)2009年12月31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5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000 000(见表3)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000

(2 000 000×3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000

(500 000×30%)

贷:所得税费用 750 000(2 500 000×30%)

(4)2010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50 000[(15-10)×25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250 000

(见表4)

借:所得税费用 12.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3.75

N=-125×25%+(25%-30%)×75/30%

=-43.75

(5)2011年9月17日

借:银行存款 4 000 000(250 000×1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 25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 000 000

投资收益 250 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250 000

贷:投资收益 1 250 000(见表5)

借:所得税费用 3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1.25

同时:

借:所得税费用 31.25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1.25

(原计入资本公积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影响)

4.L公司为R公司的子公司,存货期末计价均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1)2011年资料:2011年R公司出售A库存商品给L公司,售价(不含增值税)2 000万元,成本1 500万元。至2011年12月31日,L公司从R公司购买的上述存货中尚有40%未出售给集团外部单位。

(2)2012年资料:L公司2011年从R公司购入A存货所剩余的部分,至2012年12月31日尚未出售给集团外部单位。2012年R公司出售B库存商品给L公司,售价(不含增值税)3 000万元,成本2 000万元。L公司2012年从R公司购入的B存货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未出售给集团外部单位。L公司和R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假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时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要求:编制2011年和2012年与存货有关的抵销分录。

参考答案:

(1)2011年编制合并报表

A库存商品:

内部收入=2 000

内部成本=1 500

内部销售毛利率=(2 000-1 500)/2 000=25%

出售比例=60%

未出售比例=40%

业务所属类型:属于本年发生内部销售,本年部分出售,部分未出售。

提示考生:如果上述业务双方均已收付了款项,编制抵销分录时,需要考虑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相互抵销;如果上述业务双方尚未收付款项,属于赊购赊销的情况,编制抵销分录时,需要考虑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项目的相互抵销;如果收款企业年末在个别会计报表中计提了坏账准备,还涉及“坏账准备”与“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抵销;如需要考虑所得税影响的,还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费用”项目的相互抵销。

借:营业收入 1 200(2 000×60%)

贷:营业成本 1 200

(部分出售视同全部出售)(见表6)

借:营业收入 800(2 000×40%)

贷:营业成本 600 [2 000×40%×(1-25%)]

存货 200(2 000×40%×25%)

(部分未出售视同全部未出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200×25%)

贷:所得税费用 50

(2)2012年编合并报表

A库存商品: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800×25%)

贷:存货 200

(属于上年购入存货本年未出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0

(上年已确认,本年编合并报表时要继续确认)(见表7)

本年就A存货来讲,由于无暂时性差异,所以不编制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有关的会计分录。

B库存商品:

内部收入=3 000

内部成本=2 000

内部销售毛利率=(3 000-2 000)/3 000≈33%

所属类型:属于本年发生内部销售,本年全部未对外出售。

借:营业收入 3 000

贷:营业成本 2 000

存货 1 000(见表8)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1 000×25%)

贷:所得税费用 250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案例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它指的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懂得操作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财务核算软件的品种繁多,功能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这学生今天在学校学的最新知识,在明天可能就会成为陈旧的技术,今天所学的某一种财务软件,在将来不一定会使用到这种财务软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现有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作为重点。

这几年来,我在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时,刚开始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后来通过慢慢摸索、反思、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我就谈谈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案例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包括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是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可独立练习又可综合训练。在设计案例时,先根据各个子系统的内容单独设计案例,包括一个教学的案例,两个练习的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单个子系统操作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的练习。对于综合练习的案例设计上也是由简到繁的,第一个综合案例是由一些最简单的业务构成的,比如没有外币核算、对会计科目较少辅助核算,对凭证的处理只是简单的制单、审核、记账等,第二个案例就加了很多特殊情况下的业务处理,如有外币核算,有些会计科目增加了个人往来、数量、部门等辅助核算,对凭证的处理就多了修改、删除、冲销等处理。接下来的案例再逐步加深,如增加业务量,由原来处理一个月的业务增加到处理两个月的业务。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的掌握逐步加深,对账务的操作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2 重视学生作业的修改,用学生上交的作业作为典型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案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选的案例必须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具有现实性,是学生触手可碰的。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习基础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求做哪几个步骤就做那几个,做对做错也不管。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差,课堂上老师对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已经讲得很详细了,但真正让学生做练习时,还是有小部分学生感到茫然,不懂操作或操作错误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案例,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及时记录下来。利用学生上交的作业作为案例,及时批改,但批改方式与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不同。

我是这样批改电算化作业的:打开学生所操作的账套,检查是否有错,如果没错,提出表扬;如有错,就把错误的地方用图片的形式剪切出来,指出具体错在哪里,是怎么造成的,然后用图片加文字告诉学生修改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这些都用Word文档记录下来,再反馈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以某一个学生错误的情况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找出操作的错误并按步骤修改正确。

我有时还在课堂上利用下课前的15分钟,请学生们停止练习,交叉检查学生操作完成的账务,找出错误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通过以上批改作业方式既让学生加深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过程,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独立完成每个案例的操作与分岗位操作相结合

在学生初学财务核算软件时,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整、系统地完成一整套会计资料的操作,即从建立账套、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的处理到期末处理再到报表的编制,都由学生单独完成。这时候学生在操作时都属于比较陌生的阶段,所以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及时巡堂,一方面督促学生上机操作,一方面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务必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避免有些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完成操作,依赖其他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用财务软件处理一整套账务流程后,可选用一、两套账务综合实训资料作为案例,给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岗位权限完成各自的操作内容。

通过这种先独立后分岗位操作的方式,学生既能了解账务处理的整个流程,又了解了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还增强的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可采用会计软件正式使用前的试运行阶段的“双轨”运行模式

会计软件的使用或者说从旧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一般要通过试运行(或称双轨运行),让新旧系统并行地运行一段较长的时期。在这段时间中要求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企业手工账和电脑账必须同时进行,试运行必须同正式运行一样要求,即必须按软件规定的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从实际出发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一切工作,还要经常关注计算机处理过程,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比较计算机与手工双方的处理结果,保证运行的结果要核对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软件的可靠性,最终实现甩账,独立实施会计电算化。在实际案例教学中也可以尝试采用这种“双轨”运行的模式。

这种模式往往是在学生完成会计专业的理念学习之后,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时来进行的,即利用同一套账务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手工做账练习的同时也进行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的实训。我们对二年级的学生就是采用这种双轨运行模式的,学生在做完实习前的财务会计综合手工实训后,要求以手工实训的账务为案例,完成电算化的操作,然后让学生把手工账与电脑账进行核对,检查双方处理的结果是否一致。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通过手工会计的操作对以前所学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的关系有了深刻理解,并能弄清其内部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电算化上机操作与手工账相比较,能非常清楚和直观看出地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和优点缺点。

5 采用案例教学的同时,可尝试采用倒推法来检验操作的正误

目前《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中,主要目标集中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能力,而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基本没有能力去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倒推法就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倒推法是与人们的习惯相悖的,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顺向思维不能或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并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倒推法,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在登录财务软件时,发现用户名和密码都输入正确了,但却打不开任何账套或打开的不是正确的账套时,就要想到与之有关的权限设置是否有误?是否该人员对要求的账套没有设置好权限?怎么检查?到哪里去检查?如何改正?又比如,工资管理模块中,工资的变动数据、工资的分摊设置都正确了,为什么工资分配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数据却有误,有些员工的工资不能生成在记账凭证中,这时就要思考是在哪里出错了?是人员类别没设置好,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时就要倒回去检查变动工资中对部门、人员的设置等有没有错误,从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修改,直到生成正确的记账凭证。这些在正常的教学练习中都不能体现的,但这恰恰是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倒推法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篇6

关键词:电力项目建设 会计财务管理 工程造价

只有合理分配在电力项目建设中使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才能够为电力建设提供一个成本节约、质量有保障且高效的建设平台。电力项目建设中必要的工程建设计划是需要会记财务管理来对资金进行严格的核算并监督的。核算的严谨性为电力建设项目建设计划以及考核计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依照计划管理相应的工作项目,加强电力项目建设期间的财务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一、电力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财务核算中的问题

目前,在电力项目的建设中,建设单位多注重项目建设工期管理,并没有对工程财务核算予以重视,致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征地及索赔涉及财务的状况问题不断,并以工程的按时竣工为首要目标,而财务核算管理则存在隐患问题。电力项目工程建设中的财务管理能够提高各方面的管理效率,如基建项目建设的管理效率、投资管理。这样在具体的投资中能够增大投资效益。有些电力企业在项目建设财务管理上,并不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仅根据以往经验做出评断,并采取主观经验为依据,循规蹈矩,致使工程财务核算中的许多问题存在。会计的科目设置并未按照工程预算书中的单项工程来规范,专项核算的设置能够使单项工程的成本费用和具体的工程施工建设一一对应,却对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查询造成诸多不便。再有就是会计核算不清楚,单项工程的核算并没有进行归集来核算工程成本,致使账目中多重复混合核算,从而导致批复工程预算不与工程现场的实际成本相符,成本归集口径也不与预算书相符,会计核算不清晰给资产管理以及工程后续的决算带来很多问题。电力企业的会记财务人员虽然在会记方面的专业素养很高,但是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了解不足,而且对工程造价方面的管理能力有限,会计财务人员多数不了解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工程预算编制的相关知识缺乏,使工程的财务管理进展受限。

(二)造价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企业的项目建设中,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一般是针对建设部门,财务部门作为管理企业中资金运筹的关键环节,应该对项目建设中的资金支付和后续工程决算进行严格把关,发挥在企业项目建设中的财务监督管理作用。

电力项目建设的工程造价控制上,主要问题有:由于会计财务人员对国家的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了解不足,导致了在签订合同中对合同的审核不过关,有招标不合规范的合同以及合同模板不符合上级公司给出的合同,财务人员都未能进行严格审核,合同签订因为管理方面的疏忽导致风险。由于会计财务人员对工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了解不足,在对工程款支付申请进行具体审查核实时,并不能对具体情况进行应对,致使对工程进度的鉴别只能从资料上来审查。工程结算审核中,财务部对呈交的工程结算书审核不严,而且监督力度不够。

(三)竣工决算环节中的问题

竣工结算是电力项目工程最后的一道关卡,项目竣工结算报告对接下来的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以及资产管理权的移交都有直接的影响,电力企业对项目竣工结算的把关和严格审核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力度。工程费用在项目工程投产后并未按时进行结算,导致竣工决算表不能随工程实施的进度按时编制,资产入账时间拖延。由于会计财务人员的素质存在不同,编制的工程竣工决算表质量也相差甚异,使得资产管理移交困难重重。

二、加强电力项目建设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工程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对国家财经法规的具体承接以及对公司管理的全面要求进一步知悉了解,这是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对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的具体要求,只有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才能够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对资金有效使用,所以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是电力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于各部门对具体工程进度的盘查以及各项费用的具体使用情况的结算,都要根据财务管理制度来依章行事,并根据资金的具体来源对资金的使用制定合理计划,安排预算,而后经过企业领导或者是预算小组的批准后,再予以执行。

(二)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根据施工合同的具体协议来实行的。每个月的具体工程施工量,要经过监理部的审查和认可,再进行上报,再通过基建处的审查,批准,再经由基建处进行上报具体工程量的情况,通过企业主管领导的认可同意,才可以支付工程进度款。

(三)工程决算

工程决算要有经审计制定的决算书,并必须通过工地代表和预算人员的签字,再经由各部门和领导的逐级审批,才能够进行支付。合同中具体规定的工程设备及材料款的支付规则,施工企业以及项目建设的驻工地代表必须严格遵守合同中的具体协议规定,来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基建处长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设备的安装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逐级审批,予以付款。

(四)质量保证金

质量保修合同中具体规定的质量保证金约定比例,应该按具体协议进行提留。质量保证期满时,财务部门应该根据公司相关部门出示的合格证明来进行支付。

三、电力建设造价控制

(一)树立先进建设造价控制理念

正确树立先进的造价控制理念,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能够实现电力建设的质量、工期、安全和造价等管理目标。争取以最低建设成本来取得电力项目建设的最佳质量水平,以给定的最低成本取得电力项目建设的最高质量水平。不仅要实现项目的质量最优,而且在电力项目工程建设中要研究其可行性、以及建设后的运营等功能性价值。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谁建设谁运营,建设便是运营的观念,来提高建设造价的控制理念。成本的有效控制应该争取在到在花第一分钱时开始。在对电力建设的成本控制上达到最低最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实行业主负责制

业主负责制度的实行,对建设项目的前期成本、项目工程的建设成本、以及运行成本、工程建设中的建设质量保证、生产安全等进行综合控制,以此来降低建设环节的成本投资风险。如在建设项目公司成立总工办,并由项目公司对各个参与建设的单位进行调和在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矛盾等问题,并监理工程程序性工作。在电力项目的安装运行阶段,培训人员积极参与到工程部的项目建设共同管理中,并将业主、参与建设的相关部门以及基础建设单位与生产管理环节相融为一体,在财务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发挥人在项目建设造价中积极主动控制作用。以此来保证各个参与建设的部门利益最大化,并为建设成本的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全方位的建设造价控制

优化工程设计,优化工程设计对建设造价控制的贡献远远大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对建设造价控制的贡献,以此在实施具体的造价控制措施中,优化工程设计是首当其要之选。项目公司计划部门的执行概算,执行概算运用工程的管理软件,将合同中协定的付款条件、执行概算编码会计核算明细科目、最后到固定资产需要登记的入户对象以及对象类别进行相对应的编码,再具体进行总核算。

(四)缩短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间的工程成本控制,有效缩短工程建设工期中能够实现控制。通过制定合理的建设工程具体施工计划,尽量做到同类机组的工期最短。工期的缩短并提前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成本为之缩减,同时还能有效发挥机组的经济效益。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来使资金依计划有效使用,既能够在资金缺乏的关键时刻提供资金补给,又不会在用不到的地方闲置资金,资金计划的制定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工程建设在动态的资金运转和有效控制下达标,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胡祥.电力企业基建期财务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12,21

[2]郭学琴.当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A].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2008

[3]吕飞.浅谈电力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J].财经界(学术版),2011

篇7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这就更要求会计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会计电算化有人工会计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可最大程度实现信息自动搜集、分析并可自动完成报表的编制,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实现会计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然而,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尚不成熟,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会计电算化实务中表现出的问题

1.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欠缺。虽然会计电算化具有高程度自动化这一特点,但实际应用中仍离不开会计人员这一操作主体,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对会计电算化的掌握程度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都有直接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综合的学科,其包含财务、计算机、英语应用等多个学科,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综合水平。但分析我国会计人员的现状可以发现我国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偏低,没有较高的使用各类会计财务软件水平,在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的情况下还可满足操作要求,但当其存在故障时问题便显现出来。同时,由于缺乏有关知识,操作失误的问题也较为常见,有时甚至会造成数据丢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效率和准确性,给会计工作带来不便。

2.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落后。由人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这一转化过程会给传统的会计基础带来较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逐步应用使得会计行业出现了新的会计工作方式以及新的会计工作岗位,这不但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更要求创新传统的会计工作管理方式。由于会计电算化出现较为迅速,现阶段大多单位没有很好地适应这一巨大转变,突出表现为会计工作管理方式仍较为传统,这将大大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效率。同时,有些单位即便更新了其会计工作管理方式,但执行阶段又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管理方式无法切实落实,工作中可能存在越位越权现象,严重影响数据安全。

3.存在内部控制问题。会计电算化开展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作为支撑,通过分析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实务工作可以发现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尚未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较大的漏洞。

3.1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薄弱。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会对信息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很多会计主体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后不注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这主要是由于其安全意识淡薄并且没有明确规定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3.2不注重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维护。会计工作中数据安全问题应提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在会计电算化中也是这样,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电算化系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实际工作中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的权限分配以及安全口令设置等方面都会对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必须由负责不同工作的操作人员来协同完成,这一过程中不同操作人员都有不同的职务分工,这就使得其对系统操作有不同的权限,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确定合理的权限分配,以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能。有些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权限重叠问题,同时,有些会计人员设置的安全口令过于简单,这些都会降低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有关对策分析

1.注重会计人员电算化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上文中分析的有关问题可以发现会计电算化需要有同时掌握财务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英语应用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作为支撑。笔者认为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合理引进具有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新的教育形式下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阶段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型会计人才较传统会计人员相比具有更好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水平;其次,应注重对单位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措施切实提高现有人员的电算化系统知识储备及操作水平。培训过程应充分考虑员工电算化工作岗位的不同这一事实,对财会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类型的培训,同时,应鼓励提倡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

2.创新会计电算化工作管理方式。会计电算化的逐步应用是会计领域的一次深入性变革,其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要求具有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管理方式。会计电算化工作管理方式对电算化工作效率及数据安全都有直接的影响,同时有利于会计工作由传统方式向电算化工作方式转型。笔者认为,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单位应切实做好组织框架重新构建工作,合理安排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能,明确不同人员的工作权限,并对有关部门实行优化设置,从而实现不同部门及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及监督;其次,单位应该设置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该部门应切实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工作,该部门中岗位人员的设置也应注重职责分离;最后,单位应切实提高本单位人员的会计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水平,切实做到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这些都有利于会计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3.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3.1应切实做好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有关电算化档案管理相关制度。笔者认为做好电算化档案管理可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单位中有关部门应做好电算化档案备份工作,最好实行双重备份,备份过程中应在备份盘上注明有关该会计电算工作的详细信息,包括时间、具体操作人员等,做好备份盘保管工作,最好实行分离保管,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电算化档案信息以及数据信息的丢失。其次,对于备份盘有关部门应进行定期检查。最后,应做好备份盘借阅工作流程,借阅过程应严格遵守有关流程,借阅前必须由有关领导签字,借阅时借阅人也应该签字存档,以保证备份盘的安全及完整。

3.2排除电算系统安全隐患,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与风险,为了确保数据安全,单位有关部门应做好安全隐患管理与风险防控工作。针对电算化系统自身缺陷带来的风险、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以及网络开放性带来的风险等,有关部门应切实建立有关的风险防控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有关部门应定期对电算系统安全性能进行相关测试,定期维护电算化系统的软件及硬件设施,对于重要的电算化数据信息应做好备份保管工作。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财务管理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会计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电算化的浪潮中。会计的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运用,为加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使企业在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方面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

1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与传统的手工财会工作相比,电算化会更多地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实务中,而不再机械地靠人工记录各种账目和计算账目,由计算机代替人脑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并对其中的有效信息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不仅如此,与人工会计相比,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具有高速、准确、及时的特点。当会计将详细的数据和指令输入数据库,计算机能按照相应的的要求自动更新数据,并自动保存。使得财会人员从繁琐的账目记录、计算工作中抽离出来,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

2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在接到上级下达的目标管理后,白龟山水库管理局的财务人员将数据一次性输入到报表模块,进行综合地分析,对预算项目进行评估判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根据自己管理上的需要,结合确定下来的项目和已知金额,在一年的开始或者每个月的月初,确定好预算计划。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平日里每一项经济项目都直接录入到计算机,计算机竟会按照要求的指令,提取一个符合要求的指数。生成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表格,里面包含所有需要的类目,包括表格计划的数目和实际发生的数。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营业收入”也有详细的预算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就能及时查到具体的用水户的用水情况,查看他们是否按时上缴水费。不仅如此,企业还能准确了解掌握该区域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做好其他的预算工作。(2)财务人员充分利用我财务管理软件上的实际功能。管理软件上配置的项目核算功能,方便财务人员进行各个项目的核算。通过对该功能有目的的设置,财务管理人员一次录入部门和项目的费用,能实现各个部门、各个醒目的精准核算。比如,要想掌握管理局办公室车辆的使用费用。这种话费用包含的内容比较繁多,琐碎。具体来说,有养路费、车辆油料消耗、车辆保险、车身材料的消耗等。这些内容在核算部门都找不到详细的记录,但是,财务人员在归集各项消费的时候会将它们作为辅助工具。想要查询这些信息,只要录入会计凭证,系统就会提示录入核算部门和核算项目。选对核算部门和核算项目后,系统将自动呈现出所需要的账目明细。在电算化财务的帮助下,相关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每一个部门的任何一个项目的详细的支出。这样一个详细而又便捷的核算,为相关部门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能更好地控制费用,加强对具体目标的管理。(3)会计电算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财务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出更适合自己的功能加以利用。白龟山水库的财务部门投入了一些人力和时间,在UFO报表系统内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内部管理的报表。报表的具体格式和要填的项目可根据财务部门的需要自由设计。在报表系统内,根据账务函数和统计函数的关系,设定相应的定义公式。

一般而言,企I单位报表主要包括月报、季报两种。在不需要转账的情况下,这套报表也能在账务系统内自由选定不同年份里需要的数字。为不同的管理部门提供不同的数据信息,生成报表,帮助他们准确掌握单位的财务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谈事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的预测。财务人员掌握了必要的有效的信息,能真正成为领导的参谋,为领导的工作出谋划策。

3 会计电算化优化措施

尽管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的应用中显示出他无比的优越性,但是当今的会计电算化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制度上的不完善、令人担忧的系统安全问题以及财务人员的较低的专业水平都严重限制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有的水平。企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这一现状,让会计电算化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真正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3.1 完善会计制度

尽管会计电算化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现行的会计工作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依赖人工核算,没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这种相对落后的会计核算制度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因此,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将会计电算化提到一个日程上来,高度重视亏啊及电算化的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电算化的过程顺利展开,强调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按照制定的规范和要求应用电算化会计开展工作。

3.2 健全会计内部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多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恰当操作导致的。这就需要企业制定一套明确的操作规程来控制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程序。在操作规程中,应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性条款,如列出操作程序,注明注意事项,并对各项职责有明确的规定,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出现纰漏时可以追本溯源,责任到人。

对于一些常规的事件也要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工作人员在交接班时,应填写好相应的信息,作好记录;对机器的使用要求也要明确指出;规定防病毒的软盘;平时的工作中,硬件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从各方面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各岗位员工还要形成责任制,各类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越界,轻易查询财务信息。数据信息有专门的管理员录入后,未经管理员授权,不能访问浏览。当然,系统内部应设定访问权限。如有必须要访问的理由,需要在管理员授权下,用独立的账号和密码登录访问。

3.3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电算化投入到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就会大大减少。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限制,并不能很快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电算化技术也不能得以充分施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适应电算化管理模式。从财务人员自身来讲,财务人员应该努力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进而为会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做出贡献。

3.4 保证系统稳定

系统的稳定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系统频频出现故障,会导致数据或信息的丢失,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信息系统的稳定也便于在信息交换的工作过程中,信息安全得到保障,为了防止恶意攻击,造成信息的泄露,防火墙的添加就成为必要的了,它可以有效防止信息系统被盗取。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正顺应整个信息化潮流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但是,由于它是一项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在发展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只有通过多方努力,尽力为会计电算化扫清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在安全、可靠、准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维.浅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7):69-70.

[2]刘梦迪.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窥[J].知识经济,2016(01):147-149.

[3]樊华群.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研究,2013(24):90-91.

篇9

    一、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指导与规划

    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要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应工作加以负责,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都带有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及自发性,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指导与规划,直接影响了在事业单位中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是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会计电算化经验的会计人员也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问题,还缺乏科学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不强。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单位,经济利益诱惑和驱使不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科学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③。

    (三)财务管理思想落后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思念非常落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认为会计核算仅仅是为了梳理和明确单位的收支情况,没有展现出事业单位整体状况,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普遍应用。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例如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财务信息质量滞后等。对称的财务信息,对上级部门管理下级部门和单位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处理平台是获取对称财务信息的关键条件,有了对称的财务信息,事业单位的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④。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基础。健全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同时,在满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条件下,制定适合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权限,制定高于传统会计标准的财务管理标准⑤。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时,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适用于手工操作的内部控制以外,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在系统方面的控制,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程序设计、系统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机的操作是不相连的;保证系统用户不参与日常业务和经管除系统部门之外的物资财产,只负责处理数据;不能擅自更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数据。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在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体系除了电算化系统设计、电算化程序设计和电算化系统维护等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包括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证考试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培训主要以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为核心,但是事业单位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以配合。另外,财务部门要统一规划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并由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培训。

    (四)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网络化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结合事前预测、是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加强会计资料的全面分析、加工、整理与预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智能化,多样化、多层次化的会计信息网络,实现财务管理信息、人事管理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为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使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⑥。

篇10

[关键词]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重点板块市场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14-03

1 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随着原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全球及中国油田勘探开发迎来了空前的繁荣。2009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达3660亿美元,新增钻井82019口;2009年我国三大油企E&P合计投资达到2232亿元;新增钻井量24739口,新增油气井进尺5162万米。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中,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占70%~80%,这使得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业务和收入持续保持增长。斯伦贝谢、哈利伯顿、贝克休斯三大境外油服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由 2002 年的-1.7%上升到 2008年15.3%,国内油服领域上市企业利润率也超过17.44%。

按照油田技术服务投资占E&P投资的70%~80%,设备投资占20%~30%计算,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E&P投资合计2232亿元,当年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为1600亿~1800 亿元。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对全球包括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考虑到经济的快速复苏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现状,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在未来2~3年必将走出低谷并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预计2013年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将达3028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1%(见图1)。

2 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钻井液是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是油井的命脉,被比喻为石油钻井的“血液”。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以后,钻井液材料技术已逐渐进入稳定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从维护井壁稳定、保证安全钻进,发展到如何利用钻井液这一手段来达到保护油气层、多产油的目的,行业技术进一步升级。

从工程结算角度,钻井液技术服务的市场份额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5%~8%。伴随着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三大石油公司将长期保持较高的新增钻井量和进尺水平,为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初步预计,2013年中国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37%(见图2)。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控制着我国绝大多数的石油和天然气油井,而其油井开采过程中的钻井液的配制及技术服务也一般都由其专门部门负责。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位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集中度约为55%。全国范围内从事钻井液技术服务的重点企业包括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液公司、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仁智油服是国内民营最大的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

随着我国油田钻井技术和钻井液处理剂技术的发展,对油田化学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油田化学品尽管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十分迅猛。1995年,国内油田化学品用量为102.9万吨,市场规模仅19.14亿元,而到2009年,全行业使用量已达到147万吨,市场规模到达53.83亿元。15年间,油田化学品的使用量增加了42%以上,市场规模增长超过180%。其中,钻井用化学品用量最大,占油田化学品总用量的45%~50%,采油用化学品技术含量高,占总消量的30%以上。

3 油田环保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加快,油田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针对油田废弃物的处理,我国从1983年陆续颁布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等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油田废钻井液、岩屑和采出水等的处理及排放,促进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我国各油气田企业逐年加大了对油田污染物处理的力度,钻井废钻井液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多个油田实现了含油采出水的“零外排”,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2009年,全国各大油田累计形成污水处理站300多座。采油地层水平均回注率达到90%左右,废泥浆的产生也得到了较好处理。依据石油专业工程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历年油田环保技术服务投资额如下:

在油田环保技术服务领域,由于油田环保最大的成本产生于污染物的运输,因此,污水处理站的选址通常要求紧临矿区。因此,各环保企业大多都按照各油气田的需要零散地建立站点,导致目前全国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跨区域经营油田环保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高度分散,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

4 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领域,主要服务内容为钻具检维修和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最常用到的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和完整性检测。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管道6万多千米,从2001年以来平均每年建设的油气管道超过5500千米,其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近年来,国内油气管道趋于老化,腐蚀严重,我国因跑油、停输、污染、抢修等造成的损失,每年都以亿元计算。为此,国家制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主干线油气输送管道3~5年必须进行管道在线检测。

另外,近年来,随着钻具应用数量的增多,钻具的寿命和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各油田和钻井工程队的关注,针对此,《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SY/T 5369―1994标准)及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制定的《钻具配套、使用与维护技术规范》对钻具应符合的技术标准、检维修对象、检测方法及检维修周期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重点明确了纯钻时间超过3600小时应对钻具进行一次壁厚检测,钻具经历卡钻、断裂等事故应及时对钻具进行一次探伤,钻具分级、检测后管理单位应出具正规检测报告等重要内容,充分确保了钻具井下作业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石油专业工程相关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如下: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测维护领域,钻具检维修方面,大多数油田目前依然保留了各自的检测队伍,基本不对外承接业务。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市场相对开放,系统交叉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全国范围内从事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的企业包括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下属检测机构等。

5 防腐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篇11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会计理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不仅改善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网络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习惯。以电子商务为例,在人们的购物方式、商务模式、企业经营方面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电子商务环境影响下会计的相关特征

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加剧了电子商务环境形势的复杂性。在此形势影响下,为了保证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充分地发挥会计的实际作用,扩大会计核算及会计理论的实际应用范围。结合现阶段电子商务环境影响下会计的实际发展情况,可知其具有相关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处理过程的实时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传递效率不断地提高,实现了企业内部与外部会计信息一体化,在确保各种会计信息实时输入的基础上,间接地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二是各种方法的丰富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各种方法的有效试验,可以满足用户对于会计信息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构建出可靠的决策模型,确保会计信息使用的有效性;三是各种信息的全面性。电子商务的涉及范围广,能够提供各种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促使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的作用,获得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反映了电子商务环境影响下会计的相关特征,一定程度上为会计信息的获取及有效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信息。

2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2.1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首先,从会计主体假设方面分析,通常以具有实体、统一体、独立体作为基本特征;但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所经营的业务主要带有虚拟性质,即数字化、网络化等;逐渐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是会计主体的流动性、自由幅度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区,因此,相对于传统型的会计主体假设中的实体性特征,它具备虚拟性,而且,实体与虚拟性的主体共存现象也属于它的一大特色,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来看,带有虚拟性更能符合速度、信息技术潮流此类的时代特征。其次,从持续经营假设方面分析,在会计核算方面,注重持续性,主要是指企业已经规划好的经营方针、目标、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等;以传统会计为例,要完成持续经营,则需要从会计计量、确认及相关原则出发,解决一些财产计价问题、收入确定问题等;但是,与不被解散的假定会计主体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虚拟企业则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各个公司间的时间、地理上的间隔,它的重组性、分解性更强,所以显现出不稳定性、随机性、动态性,同时也保持了多样性选择;相比之下,持续经营假设在这种新的模式之下,很难成立。再次,从会计分期假设方面分析,若是对持续经营下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一个划分,使其在为多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期间,则将其称会计分期假设。因而在传统会计方面,就会出现会计信息在各个方面的时间差;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期间交易已经被突破,出现了特定会计期间。这一时期需要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必要的明确;尤其是虚拟企业间的交易时间短、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加上收支同时性的发生。因此,需要对会计分期假设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从而形成以交易期间为准的会计期间,这样就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诸多问题。最后,从货币计量假设方面分析,所有会计核算中,计量尺度相对统一,均以货币为计,因此,它的货币计量假设就是币值不变这个大前提;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子商务却采用一种无形的资产转变,利用一种符号、数字来实现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之间的转变,货币性质的计量已经很难满足一些资产、决策信息等,所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交易媒介较多,不仅有电子数据、电子货币,更为迅速地实现了交易与记录,相比之下,它对于传统记账本位币是一种交易弱化,而且明显地违背了记账的币值不变假设,所以,资金的流动性更快,使用者的手段也得到了拓展,提出了单纯货币计量信息以外的计量方式。

2.2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一般将会计对象的内容称为会计要素,其主要组成内容,比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基本要素就属于此类;它的作用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明确反映。然而,在传统会计中这非常明确,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会计语言表述经济活动受限,因此,会计要素完整反映就相对困难;简单地讲,就是会计信息、经济信息之间出现了一些偏差情况,偏差不仅会带来一些错误信息,也会对决策者的决策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传统与电子商务两种不同的环境下,也需要进行会计要素的相对变化,目前来看,细致化、全面分类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大势所趋;而且,会计要素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分类也非常现实,这也是未来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精准反映的一个重要路径。

3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3.1从权责发生制方面看

当权力、责任发生或转移成为收入、费用发生的标记时,通常就称之为权责发生制,与一般情况下所误认为的款项收付与否关系不同,所以,应该对二者进行明确的差异区分;然而,电子商务环境下情况却有所不同,交易短暂性是其主要特征,且具备同时期收入与费用发生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又越过了会计期间,交易期间与主、会计期间的等同完成没有现实意义或价值,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应该倾向于向收付实现制度的转变。

3.2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看

所谓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持续经营的大前提;另一个是资产实际发生成本的入账价值,后一个资产处置前入账价值的不变特性。但是,电子商务环境变了,它对这种持续性的经营假设进行了明确的否定,因此,静态化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在过于活跃的市场中,成为了落后的不能精准的测量其价格波动的工具,因此,其效用越来越小,以至于无法取得市场的认可;因而从目前这种情况看,若能够以现行价值、可变价值类的公允价值作为成本计价,可以克服历史成本的缺陷,弥补它的不足之处。

3.3从会计核算看

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人类的原有生存模式、生活方式,尤其是无纸化交易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经营理念,传统的会计记账方法也被会计软件、电子化档案等所取代;与此同时,会计核算内容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追溯其中的原因,发现电子商务环境之下,资源的有形到无形的转变使得会计信息管理、分析、决策等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企业核算中也不仅仅停留于固定资产,而是更为全面;尤其是对于财务软件的使用、电子公共平台的公开公布,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让会计信息在社会范围内得以公开,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3.4从会计组织看

技术变革对于人类的影响并未产生不可预期的作用与想象的重要性,但是,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组织管理中的思路更新,却又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特点,与技术变革同步,电子商务既是技术性的革命,也是一种组织管理方面的革命,两种要素集于一身,更凸显了电子商务的更高价值,从现阶段的应用也证实了它的效用、价值、影响意义深远。从影响方面看,电子商务对会计组织影响重大,主要体现在网上银行、自由性工作环境、节约了人力、强化了技术技能。归纳起来可以将其简要地称之为高效化的运营、不受时间限制的自由、人力主体作用的削弱、技术性的胜利等,共同作用,改善了会计组织的原有形式,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影响。根据现在的电子商务、银行工作环境等观察,电子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不可少的技能。

3.5从传统会计报表看

传统会计报表按照前面所说的各项原则,通过在会计期间完结后实现编制,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时效性较差,也就是很难随时对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些会计信息等;但是,与此相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计算机的应用、互联网络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间,尤其是相关财务软件的应用更为有效地使会计信息的处理更为及时、有效,因此,为决策者能够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信息依据,为其决策提供重要帮助。

3.6注意事项

虽然电子商务有诸多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冲击,但是,新型的电子化、信息化的会计管理方式中也存在诸多风险,如黑客侵入、病毒损害、硬件受损、软盘格式化等;因此,在具体地进行新型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处理、报表编制等方面,即一方面,要求做好备份;另一方面,应该进行技术维护,保障其安全有效。比如,密钥防护的升级、验证码的设计、各种识别系统的综合应用、防护墙的设置、杀毒软件的安装等,都是能够起到较好效果的保护路径;另外,就是设置专门的技术部门进行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4结论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尤其是电子商务得到普遍发展的情况下,经济模式也在向着一个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集聚,因此,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出现了新的突破,而且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与产业链的构建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这种基本事实,应该认真分析现实的电子商务及其全面状况,并对传统会计中的不适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形成新的适用于电子商务及网络信息化时代潮流之下的新型会计理念与实务,从而提升企业会计理论创新水平与实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发文.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5(15):242.

[2]俞铁刚.浅议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干预[J].新财经:理论版,2014(2).

[3]武娜.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6):51.

[4]赵冬辉.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11):127-128.

[5]徐宝祥.电子商务对于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3(8).

[6]戴长松.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的影响分析[J].管理学家,2012(3).

[7]赵陈煜.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J].经济师,2012(1):162-163.

篇12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 会计实务 应用

一、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运用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存货减值准备、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1)谨慎性原则在存货减值准备中的运用:在会计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帐面金额,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否则会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

(2)谨慎性原则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中的运用: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使用,使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仅有有形损耗(自然磨损),还有无形损耗(技术陈旧引起的减值)。因此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在报表中反映出来,使 虚增的资产和损益都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3)谨慎性原则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中的运用: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会计核算制度根据会计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期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关联方的无形资产交易来达到转移资产或增加收益的情况下,该项规定的出台就显得相当的必要。由于无形资产较大一部分系新技术、新发明等更新周期较快的技术产品,其更新周期相对于其他实物资产来说更短一些,无形资产入帐时估计的摊销年限较难准确确定,因此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不仅夯实了资产,也防止了利润的虚增。

二、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会计制度对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给予了严格的界定,当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才能开始资本化,三者缺一不可:(1)为购建固定资产的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对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条件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当中断的原因为非正常的中断而不是正常的中断,并且中断的时间较长(连续超过3个月以上)。对利息资本化金额的限额的规定(即每期允许企业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应当以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为限,不得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可见长期以来不少企业把以购建固定资产的名义借入的款项不正确进行固定资产资本化,而将发生的利息全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或全部计入财务费用的情形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对真实反映企业当期会计利润和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缓慢,出现暂时的资金短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这就需要进行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均不能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发生的重组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在附或有支出的情况下,我国会计制度采用了谨慎的做法,在债务重组日,债务人将或有支出包含在将来应付金额中,据此计算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在重组日,应将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与含有或有支出的将来应付金额进行比较,大于部分作为资本公积。债务重组的帐面价值为含有或有支出的将来应付金额,在或有支出实际发生时,作为减少债务的帐面价值处理。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到或有收益的,或有收益不包括在债权人的将来应收金额中,待或有收益实现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由此可见,无论是债务重组收益还是确实无法支付的债务都计入“资本公积”,不再计入企业的损益,使企业的会计利润更接近真实水平,计算利润时谨慎性更强。

四、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确认中的运用

篇13

第1章,财务管理总论:这章主要内容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看,属于非重点章节,考分一般在3~5分。本章的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一般难度不大。客观题的考点主要包括:(1)综合表达财务目标3种观点的主张、理由和存在的问题;(2)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3)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的冲突及协调办法;(4)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原因;(5)各种财务管理原则的含义与特征;(6)金融性资产的特点;(7)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决定因素。

第2章,财务报表分析:这章是财务管理部分一个比较重要章节,近3年的平均分数为5分;从题型来看,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综合都有可能出题,因此要求考生应全面理解、掌握。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各项基本财务比率的含义、计算、分析和影响因素;(2)利用改进财务体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本章涉及的财务比率指标很多,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第一,牢记各比率的计算公式;第二,掌握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熟悉报表项目之间的因果、勾稽关系;第三,对不同大类的财务比率,既要知道它们的共性,又要知道它们的差异,这样才能理解他们在财务分析中的特定作用;第四,要掌握解题技巧,抓“核心指标”,找“问题指标”。

第3章,财务预测与计划:本章是介绍财务管理3大职能之一的计划职能,从章节内容来看,财务预测、现金预算的编制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也容易和其他章节结合出综合题。从题型看单选、多选、计算、综合都有可能考查。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1)销售百分比法预测外部融资;(2)销售增长与外部融资的关系;(3)内含增长率的确定;(4)可持续增长率的确定与应用;(5)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预算的编制。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可持续增长率的确定与应用,要注意和今年新增章节即第17章战略管理的综合。

第4章,财务估价:本章主要介绍资产价值的估计,从章节内容来看,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问题是基础,重点掌握的是债券估价、股票估价和组合风险的衡量。本章从题型来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和综合题都有可能出题,本章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属于后面很多章节的计算基础,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股票估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后面第5章和第10章的计算基础,而且也容易和这些章节结合出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2)债券价值与债券到期收益率的确定以及影响因素;(3)股票价值和收益率的确定;(4)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5)资本资产定价模式。

第5章,投资管理:本章主要介绍投资项目的评价,从章节内容来看,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基础,重点是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确定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本章从题型来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和综合题都有可能出题,从考试来看本章的分数较多,在历年试题中,除客观题外,通常都有计算题或综合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1)项目现金流量的确定;(2)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现值指数的计算和使用;(3)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和使用;(4)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应用。本章的试题具有难度大、灵活多变、结合实际的特点。考生在把握本章时,首先要熟悉基本概念、熟记基本公式、弄清教材中的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然后一定要结合历年的试题多做练习。

第6章,流动资金管理:本章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主要介绍流动资产的管理,从章节内容来看,重点是存货的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从考试来看本章的题型除客观题外,通常会出计算题,计算题主要是针对存货控制决策和应收账款信用决策确定。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1)现金管理随机模式的含义、计算和应(2)现金管理存货模式的含义、计算和应用;(3)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分析的思路、计算和应用;(4)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基本模型及其演变形式;(5)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公式、计算和应用;(6)存货保险储备量的决策。

第7章,筹资管理:本章属于筹资管理的基础章节,主要介绍了筹集资金的各种方式,按照大纲要求要掌握各种长期筹资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从考试来说,近几年分数较少,分值在5分左右。从题型来看在历年试题中一般为客观题型,客观题的主要考点是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营运资金融资政策和融资租赁决策的关键问题。但是由于融资租赁一节属于2007年新增,属于较新内容,有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2)商业信用融资决策;(3)取得长期借款的条件和有关保护性条款;(4)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与优缺点;(5)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和融资政策;(6)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以及决策。

第8章,股利分配:本章主要介绍利润分配的内容、股利支付的方式和程序、股利分配政策和内部融资、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等。从考试来看本章的分数不多。本章题型主要是客观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1)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2)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对股东和公司的影响;(3)4种股利政策的含义,确定的步骤,以及采取各种股利政策的依据。

第9章,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本章主要介绍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从章节内容来看,资本成本的确定是基础,杠杆的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是重点。从近年考试来看,题型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1)个别资本成本的含义与计算;(2)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3)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及其说明的问题;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及其说明的问题;总杠杆系数的计算与作用;(4)资本结构理论;(5)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和应用。

第10章,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是财务估价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本章内容是第4章“财务估价”的延续。本章是2004年教材新增加的一章,从考试来说,近年来新增加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所以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由于没有过多的历年考题可以借鉴,所以关键要理解教材,把教材中的例题吃透,会灵活运用。从本章内容来看,属于财务管理比较重要的章节,分数比较多,而且客观题、计算题和综合题都有可能出题。考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为:(1)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2)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3)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应用;(4)经济利润模型的应用;(5)相对价值模型的运用。

第11章,期权估价:本章主要介绍期权估价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实物期权估价。本章是2007年新增内容,2007年本章分数为19分。通常较新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所以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考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为:(1)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特点;(2)期权到期日价值与净损益的确定;(3)期权投资策略;(4)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5)期权估价原理;(6)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7)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8)实物期权估价。

由于没有过多的历年考题可以借鉴,所以考生关键要理解教材,把教材中的例题吃透,会灵活运用。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懂教材,注意搞懂教材的例题。

第12章,产品成本计算:本章属于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产品成本的概念、费用的特征和分类、费用的确认、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成本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本章的重点是费用的分类方法;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3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与计算。从近年的考试来看,除客观题外,还有可能出计算题甚至综合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1)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2)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3)完工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4)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5)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第13章,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方法及变动成本法的计算与应用。本章主要是作为相关章节的基础,从近几年考试题型来看单独出题主要是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更多的是作为相关章节的基础出综合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混合成本分解方法,(2)本量利关系方程式;(3)盈亏临界分析;(4)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5)敏感分析;(6)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第14章,标准成本管理: 本章主要介绍标准成本的分类及特点、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其账务处理、作业成本计算。从历年考试来看,题型主要是客观题,也有出计算题的可能性,计算题的出题点在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及账务处理上。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1)标准成本的分类及特点;(2)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其账务处理。

第15章,业绩评价:本章主要内容是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属于控制的一项内容,一般考试占的比重不多。从近几年考试题型来看本章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有时也有可能出小的计算题,计算题的考点主要在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上。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成本中心的定义、类型和考核指标;(2)责任成本及其计算的特点;(3)可控成本及其确定;(4)利润中心的定义、类型和考核指标;(5)内部转移价格的种类和适用条件;(6)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

第16章,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考试来说,本章是2008年新增内容。通常新增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所以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考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为:(1)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2)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和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法下作业成本的计算;(3)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区别;(4)产品盈利分析;(5)生产分析;(6)资源耗用模型和短期经营决策。由于没有历年考题可以借鉴,所以考生关键要理解教材,把教材中的例题吃透,会灵活运用。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懂教材,注意搞懂教材的例题。

篇14

题例1:2010年1月1日,M公司用银行存款2 500万元从证券市场上购入N公司发行在外70%的股份并能够控制N公司。同日,N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为3 400万元(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相等),其中:股本为2 150万元,资本公积为850万元,盈余公积为8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20万元。N公司按照10%的比例计提盈余公积,M公司和N公司在此之前不存在关联方。M公司与N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2010年4月17日宣告分派并发放2009年现金股利120万元。N公司2010年度实现净利润745万元;2011年4月18日宣告分派并发放2010年现金股利400万元,2011年实现净利润810万元。2010年N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60万元,2011年N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70万元。(2010年与2011年由于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均未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2)M公司2010年6月销售300件甲产品给N公司,每件售价1万元,每件成本0.7万元,N公司2010年对外销售甲产品150件,每件售价1.2万元。2010年末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每件0.8万元;2011年M公司出售100件乙产品给N公司,每件售价5万元,每件成本3万元;2011年N公司对外销售甲产品60件,每件售价10万元;2011年N公司对外销售乙产品30件,每件售价6万元;2011年12月31日,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每件0.6万元,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每件3.6万元。

(3)M公司2010年6月30日出售一项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给甲公司,该项固定资产的售价为500万元,账面价值为360万元,N公司购入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入账,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010年6月1日,N公司按面值购入M公司2010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到期一次还本、分次付息债券,准备持有至到期,实际支付价款为1 50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8%,每年1月15日付息。

要求:

1.编制M公司2010年和2011年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2.编制MN集团公司2010年末合并报表的调整、抵销分录;

3.编制MN集团公司2011年末合并报表的调整、抵销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解题前的分析:M公司与N公司的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M公司以支付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对N公司70%的持股比例,由于在购买日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所以在编制合并报表时,M公司无需对N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另外,由于购买日M公司的购买成本2 500万元大于应享有被购买方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2 380(3 400×70%)万元,所以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会产生120(2 500-2 380)万元的一项商誉。

详细解读:

要求1.编制M公司2010年和2011年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1)2010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 2 500

贷:银行存款 2 500

2)2010年分派2009年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84(120×70%)

贷:投资收益 84

3)2011年分派2010年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280(400×70%)

贷:投资收益 280

要求2.编制MN集团公司2010年末合并报表的调整与抵销分录。

第一,调整分录(按权益法对M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1)借:投资收益 84

贷:长期股权投资 84

此笔调整分录的目的是要把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调整为权益法下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

(2)借:长期股权投资 422.8

贷:投资收益

422.8

N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745-150+150-150+105

-140+14+30-70+70=604

M公司应享的投资收益=604×70%=422.8

提醒考生:子母公司以及同一母公司下的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或事项中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应当对来源于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的净利润进行调整,母公司应按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乘以其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应承担的投资损益。

(3)借:长期股权投资 31.5(45×70%)

贷:资本公积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