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竞技体育的动因范文

竞技体育的动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竞技体育的动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竞技体育的动因

篇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心理测量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体育运动员成就动机水平和归因方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追求成功的动机较高且成就动机水平与运动员的文化程度、运动等级有一定的相关性;成败归因与成就动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认为: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是形成其勇于拼搏、无私奉献、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的心理源动力。

关键词 辽宁省 体育运动员 成就动机 归因

一、前言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而这些特点也恰恰与我省竞技体育运动员的精神特点不谋而合。运动员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勇于拼搏、不怕牺牲,忍受生理和精神上的磨砺,甚至是为了集体的荣誉将自身的利益放在一旁。从个人成就动机来说,运动员的付出也是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的需要。因此,成就动机是职业运动员的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作为竞技运动的参与者,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的主导动机是成就动机。而归因则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断的过程,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归因是决定成就动机高低的关键因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正确的成就动机是塑造运动员体育精神的关键

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有意识、有目的,而且是有动机的。人的需要表现为一定的目的,体现为一定的动机。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了就是说人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要通过人的头脑,转变为人的动机,才能真正成为人的行动的现实动力。动机推动行为,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动因。因此,要重视动机的作用,努力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成就动机。正确的动机始终贯穿在运动员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种稳定的观念意识支配他们的行动,并对他们的精神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起着一定作用。正确的动机行动的主要推动力。很多优秀的运动员正是因为有了较高的成就动机,不断鼓励自己去克服一切困难,从而取得了成功。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个士兵”,那么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同样,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一定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成就动机是助就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动力。马克思在谈到职业选择时曾经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身的完美……人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词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作为职业运动员要想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就要把建立成就动机作为成才和成就事业的开端和基础。通过立志形成内在的精神动力,内在的精神动力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增强自身行动的方向性、目的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运动员成就动机与归因之间的关系

成就动机和归因二者相互影响。一方面归因影响成就动机。个体对先前活动结果原因的知觉对他们随后的行为的预期产生影响,而后进一步影响到他们从事此活动的动机;归因还通过影响人们的情绪情感而作用于人们的成就动机。在竞技体育中对比赛成败的归因,能引起运动员期望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变化,影响运动员比赛的动机,进而影响其就的行为。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模式告诉我们:行为的内外控制点和稳定性均影响人的成就动机和行为,其中稳定性的作用尤其重要。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失败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失败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成功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将进一步强化成就动机;相反,若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则无助于强化,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另一方面成就动机也影响归因。对于成就动机影响成就归因,运动心理学家达成了一致的共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即:高成就动机的运动员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低成就动机的运动员则把成功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所以成就动机应根据不同文化、运动队和不同个体而确定,不应绝对主观一般化。而成就动机水平高的运动员比成就动机低的运动员更倾向于内部归因,这说明个体的成就动机将影响其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成就动机高的运动员对自己的才能、信心、自身条件常常满怀信心,往往通过直接迎接任务的挑战以保持其自尊心。而强化了的成就动机又总是使他们做出良性归因,这样就形成了成就行为的良性循环。

三、结论

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追求成功的动机较高且成就动机水平与运动员的文化程度、运动等级有一定的相关性;成败归因与成就动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认为: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是形成其勇于拼搏、无私奉献、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的心理源动力。

参考文献:

[1] 叶平,许小冬.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在中国的标准化研究[N].成都体育学院学.2000.

[2]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 赵大亮,姒刚彦.高水平运动员竞赛中逆境认知力评定问卷的编制[J].中国运动医学.2007.

篇2

关键词:大众竞技;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既不是单纯技术的练习,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术技能,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现有的体育课教学时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才是问题的关键。长期以来,学校体育领域对竞技运动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一味地强调正规化和专业化的竞技运动项目,忽视了娱乐性、休闲性、康复性的各种生动活泼的运动形式。另一种是把竞技运动视为和学校体育格格不入的运动,对竞技体育采取否定的态度。如何正确认识竞技运动,如何把大众竞技运动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对竞技概念的再认识

国际竞技与体育联合会的《竞技宣言》中,对竞技是如下定义的:“具有游戏性质,凡是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运动竞争,或克服自然障碍的运动比赛都是竞技。”《日本体育大辞典》根据上述定义提出:可以认为竞技的核心就是比赛,不论是高水平的运动比赛,还是低水平的运动比赛;不论是以创造优异成绩为目的的,还是以娱乐健身为目的的,均属于竞技的范围。根据上述定义,竞技运动的内涵作了精简,外延上得到了扩展。据此我们可以对竞技运动的结构进行进一步划分,从而明确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只不过是竞技运动的一种,而不能看作竞技运动的整体。

二、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的大众竞技运动与正规竞技运动的区别

竞技运动是从英国的户外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正规竞技逐渐从大众竞技中分离出来。正规竞技,特别是高水平竞技的特征就是在与他人的比赛中获胜,强者打败弱者,这就是最终目标。在运动训练中强调的是掌握高难的技术动作,承受极限的运动负荷。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运动员进行了近乎残酷的训练,而这种训练无疑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大众竞技,虽然也需要进行比赛和竞争,虽然也希望获胜,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娱乐和健身,是以大众参加和个体满足为目的的活动。竞技比赛的规则完全可以根据参与者原有的基础和兴趣爱好来重新设计。由于竞技运动的竞争性和可选择性,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体育活动,这就为大众竞技纳入体育教学创造了条件。

三、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形式适应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大众竞技运动因其竞争性和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身体机能的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竞技,顾名思义就是竞比技能的运动。运动技能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智力、竞争意识、意志品质以及协作精神等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竞比,促成运动水平的提高,竞技运动也就完成了对人的体育素质教育。这是单调的运动技术传习和强制性的身体素质练习都无力完成的。

(一)运动技术教学应与竞技相结合

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们发现单纯的运动技术传习效果不佳。其实运动技术教学本身没有错,而是错在运动技术传习脱离了竞技,以运动技术传习取代了竞技。学生学习体育,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这就需要掌握运动技术,因此运动技术学习是必要的。运动技术是在运动比赛的实践中产生发展的,他的教学也必然是在学生的需求下进行。脱离竞技,技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脱离竞技,技术只能是花架子;脱离竞技,学生就会失去技术学习的兴趣。回顾与反思以往的运动技术教学,技术学习与竞技不能很好的结合,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发展身体素质应与竞技相结合

学校体育的首位目标是增强人的体质,但是体育教学的目的则是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方法;培养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以体育教学直接发展身体素质,既是教学目标的错位,也不符合身体素质发展规律。参加大众竞技运动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它是在学生争先求胜的心理驱使下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反思我们的身体素质教学,无论是简单的肢体动作重复,还是逼迫性长跑,负重以及最佳运动负荷价值阈的运用,都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与厌倦情绪。道理很明显,缺乏学生内心需求的强制性锻炼,是无法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

四、体育课堂引入大众竞技运动的教学方法

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必须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组织学生通过比赛进行对抗竞争,根据学生的竞争情况制定适宜的竞赛规则,通过规则诱导达成身心教育目标。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的导向,要设计和营造符合学生竞争比赛的氛围和条件。教师应根据体育设施、班容量、运动水平以及教学进度合理分组,组长可以由学生推选。教师要利用小组全学期累计比赛成绩,把每个学生牢牢拴在小组的荣誉上。比赛的竞争性与集体的荣誉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到各小组巡回,并认真观察典型的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学生最需要教师指导时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竞技运动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身体机能、运动技术、战术意识、意志品质、集体协作精神等综合的体育素质。任何单项的技能测试都难以综合反映这些指标。体育成绩评定时,比赛的表现可以作为参考或按照一定的百分比纳入评分指标。在教学比赛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小组合作、评价激励的合成作用,创造教师教其所长,学生学其所好的良性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樊林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3.

篇3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 演进路径 演进动因

国际货币体系,或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的需要,而形成的各国间的货币关系、世界货币的职能原则、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解决三个专门性问题:国际清偿力的提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合理调整和世界经济主体对国际储备货币的信心。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体系都是为了满足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贸易与投融资的需要而形成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市场统一体,要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有效运作,必须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完成在国际贸易中日常的资金融通结算和国际投资中资金的转移流动。同时,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建立有效应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其中最重要是储备变动和汇率改变(升值、贬值)。即使有强有力的清偿能力,有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有效机制,如果人们对储备货币缺乏信心,就会招致大量的投资行为引起汇率的大幅波动,从而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严重不稳定甚至崩溃。

一、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路径

随着国际经济的变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古典金本位制和金汇兑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今牙买加体系三大阶段。

(一)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十七世纪末开始英国便从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十八世纪初,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英国主导世界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英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由于英国首先采用金本位制,其他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至1880年代世界主要贸易国加入金本位制。只有国际经济大家庭中的重要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后国际金本位制才算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可以分为古典金本位制和金汇兑制两个阶段。

古典金本位制遵从“三自由原则”,即金币自由铸造、金币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输入输出。金币的自由铸造具有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有利于物价水平的稳定;金币的自由兑换,有利于金属铸币与银行券比价的稳定;黄金的自由输入输出,有利于各国货币之间比价的稳定即汇率的稳定。古典金本位制的基本特点是各国货币以固定汇价钉住黄金各国之间依据其所含的黄金量确定法定平价;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输出入,汇率的波动幅度不会超过“黄金输送点”所确定的铸币平价。黄金的流动机制决定了古典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这一机制可以简述为:以两个充分弹性为前提,即价格和进出口商品充分弹性。一国如果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黄金净流出,黄金的净流出导致国内货币供给的减少,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赤字国物价水平的下降,从而增加外国对本国(赤字国)商品的需求,外国对本国商品需求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的改善,这样,赤字国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922年,世界各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达成共识,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金汇兑制。世界将黄金主要集中于金融中心,各国通过买卖“黄金外汇”而不是买卖黄金来维持本国汇率。该办法既解决了维持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问题,又解决了黄金需求短缺的问题。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协调合作以便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99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家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按照协定,1945年12月,国家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并于1946年6月营业,194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并于1947年3月开始运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家复兴开发银行IBRD以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促进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合作为宗旨,为成员国提供稳定金融体系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帮助。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国际社会有效合作商议的产物,以IMF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可分为两个阶段。1945-1958年属于重建期;1958-1971年属于体系运作阶段。在第一阶段仅仅保证固定价格买卖外币并不允许自由兑换,其典型特征是外汇管制。到1959年,主要欧洲国家的经济金融状况大有改善欧洲清算联盟解散,恢复了货币可兑换,迈出了自由兑换的关键一步。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成熟,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史上的第一个具有“正式约束”国际货币制度,凯恩斯曾将其描述为起源优秀的计划的产物。该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双挂钩”的形式建立的固定汇率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国保证随时以35美元1盎司的黄金官价同各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宣布以美元表示本国货币平价。由此,美元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主要储备货币。“双挂钩”同时考虑了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问题。当一国经济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但如果贬值幅度过大,该国必定要干预,干预的手段无非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逆差国要么实行紧缩性的国内政策,降低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减少外汇需求;要么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抛售外币抬高本币,由此缩小国际收支逆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反之,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如果升值幅度过大,该国必定要干预。顺差国要么实行扩张性的国内政策,增加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增加外汇需求;要么不断增加外汇储备,由此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了简明的概括。成员国确立本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必须基于黄金或某个可与黄金兑换的货币;在短期内成员国的汇率波动必须在官方平价汇率1%的幅度内;确保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实施资本管制;成员国运用官方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基金信用额度解决短期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实施冲销式干预以消除外汇市场干预行动对本国货币的影响;确保成员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自。

(三)牙买加体系

1971年美国出现了20世纪以来首次贸易项目逆差,美元再遭受抛售。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关闭黄金窗口。为了继续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18日签定了《史密森协议》。1973年2月国际汇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史密森协议终止,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签署《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次修正案,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准则,标志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

牙买加体系的基本内容: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定值的基础;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功能,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取消有关固定汇率制条款,改由各国根据自身经济、政治地位自行确定货币兑换比率,实行汇率浮动制。牙买加体系没有规定本位币,没有统一的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多样化)、没有统一的国际收支协调机制、没有建立硬性的稳定货币体系的机构及规则,他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权宜之计,整个体系随着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动而改变,是一个“无体系的体系”。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动因

(一)实力

国际经济实力的变化是货币体系演进的根本动因。金本位制的出现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崛起密切相关。英国之所以能成为维持国际金本位制的核心国家,与其在当时的国际实体经济的格局密不可分。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工业经济的领军者,蓬勃发展的经济令英国有动机也有能力向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1870~1914年,英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国民收入的5.2%,最高时达9%,对外净资产占GDP的25%,全球贸易结算的60%采用英镑结算,是名副其实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英国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美国GDP占世界GDP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近70%,贸易收支连年顺差,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际经济实力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强大的美国与衰弱的英国之间即“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一定程度相妥协的结果。

1960年代后,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于欧洲的增长下滑。1960年,美国短期外债首次超过其黄金储备(210亿:178亿美元),而欧洲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们对美元的的信心开始动摇,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潮,1971年,美国出现20世纪以来首次贸易逆差,再度出现美元抛售,随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二)流动性

一个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有充足的流动性以满足国际贸易与金融投资的需要。国际金本位体系的一个很大的缺陷是货币流动性供给受制于黄金产量,而黄金的产量其供给增长往往赶不上经济贸易增长的需求,因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黄金无非有两大来源,一是黄金生产量的增加,二是由国际收支顺差而黄金净输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黄金生产的增长缓慢,因此许多国家黄金储备增长不快,货币供给相对不足,从而产生物价下降通货紧缩的倾向。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持有的黄金储备大量增加,其总量已远超英国,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亲黄金政策”的,即限制黄金流动,对流入的黄金进行对冲式干预。“亲黄金政策”严重影响了黄金的正常流动,减少了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强化了全球通缩的压力。国际货币流动性不足严重影响国际金本位制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体系本位币的地位,实行“双挂钩”制度。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广泛用于国际经济的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国际贸易的大多数交易用美元结算,外汇市场上用美元作为干预货币,资本市场上发行的债券,美元债券占了很大的份额,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除黄金外主要是美元。在双挂钩制度下,美元价格与黄金挂钩,美国成为黄金储备差额的买卖者。然而,一旦美国出于自利动机,为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扩展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导致国际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对其他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美国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导致美元流动性不足,形成美元荒,对其他国家产生通货紧缩的压力。

(三)不对称性

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家与国家国际货币关系的严重不对称导致经济资源流动分配的严重不平等,从而随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激化国际货币体系内主体间的矛盾,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导致国际货币制度解体变迁。

在国际金本位时期,英国是最重要的核心国家,英镑是核心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是最重要的核心国家,美元是核心货币;在牙买加体系时期,美国是主要的核心国,美元是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与国的不对称,使得本位币国与国在国际收支调解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有很大的差异。国家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往往无法吸引足够的的资本或向核心国出口,无力偿付外债利息与本金。事实上,无论是国际收支暂时性不平衡,还是持久性不平衡,调节的责任大多落在国家身上。理论上,中心货币国一定程度上是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因为中心国家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国家。然而在缺乏协议制度的金本位制时期,在“双挂钩”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对英国、美国的国内政策形成约束力。英美分别在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以中心霸权国的姿态行使所谓霸权稳定权,尤其是美元主导时期,出于自利心态,美国为弥补其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维持其国内高消费之需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剥夺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辛勤劳动所得的财富。

(四)信心

任何金融体系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一旦失去人们对它的信心,金融制度、金融组织就会即时瓦解。尽管一种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发展与崩溃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其存废也与信心的有无密切相关。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特里芬困境”就包含对一种金融制度信心是多么重要的思想。即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为顺差,则世界美元的供给会不足,造成国际经济交易中清偿力不足;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是世界美元供给过剩,造成美元美元贬值,动摇对美元的信心。这样,国际货币清偿力的创造机制与其他国家对该制度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矛盾。美国逐渐增加的赤字会破坏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国以外的他国持有的美元增加,但得不到美国持有的黄金支持和兑换,最终人们会对该制度丧失信心。而一旦信心丧失就会导致金融危机,货币体系无法稳定以至崩溃。1960年代以后,多次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现象,以至1970年代初,美国无力美国无力维持“双挂钩”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一种旧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由于人们对其失去信心而解体,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由于人们对其充满信心而建立。

三、 结语和启示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过程,是一个以商品货币为核心货币向以和超信用货币为核心货币的转化过程。黄金是本身具有价值的商品货币,英镑、美元是信用货币,特别提款权、欧元为超信用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中核心国家霸权力量的衰弱,如果缺乏相应有效的国际协作必将带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不定甚至解体。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稳定论,以核心国家的货币为国际本位货币其实意味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与核心国经济利益、货币信誉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是国际货币体长期有效运作的基础,其中监督约束机制是关键。构建更加强有力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形成更加有效的国际金融协调机制,使牙买加体系向进一步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国际货币体系近期改革的关键所在。

没有完美的国际货币体系,只有合乎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合意选择的货币体系。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现实贸易金融需求、社会技术力量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会随之演化。体系核心国违背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只能延缓进程而改变不了演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巴里·艾肯格林:《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罗纳德·麦金农:《麦金农经济学文集》(1-6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沈晓晖,《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易纲、海闻:《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危机和变迁》,“国际金融研究”2001(4).

篇4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注重全面发展的今天,身体健康与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成为了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深受社会关注。学校体育中所涉及的安全保障问题更是社会、家长、教师、学校、学生在意的核心。近年来,因为体育运动的特殊性等种种原因,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对学校、体育教师、家长、学生造成了精神、身体、财产上的巨大损失与惨痛伤害。完善与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保障措施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环境所涉及的因素、环境设计需要注重的要点成为解决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的核心要素。

2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环境涉及的因素

对于学校体育活动应有明确的概念认识,首先,学校体育活动应该包括教师主导或学生自发组织的,以体育运动为核心的各种活动;其次,学校体育活动专指在校内体育场所发生的活动;第三,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应在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完成。在此前提下,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环境应包括硬件、软件两个方面(见图1)。

2.1 硬件因素

2.1.1 场地:据相关统计,因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合格、老化等原因造成的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占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的29.1%[]。场地在建设、维护、管理方面的不专业、不科学往往是导致此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例如,学校游泳池的建造需要考虑本校游泳教学的主要任务、对象、使用用途,并将这些因素结合水深、池边高度、扶手数量、教学救生人员的配备数量等方面进行设计。

2.1.2 设施与器材: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体育设施与器材,设置与器材的安全是保障学生安全完成体育活动的直接保障。

2.2 软件因素

2.2.1 符合体育教学特点与规律的教学管理条例:体育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各种体育项目都存在不同的危险性。学生在进行各种身体运动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身体接触、激烈的对抗与肌肉用力。运动损伤在所难免,学校体育活动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对各体育项目的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的防范进行认真的考虑,制定符合体育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条例。不能对所有的体育活动管理试行“一刀切”。

2.2.2 教师的专业体育教学、组织素养:由于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特殊性,体育教师需要强烈的责任心与专业的体育教学素养。既要能准确的示范体育技术,讲解体育项目安全注意事项,组织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安全活动规范,还要能在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下,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水平安排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

2.2.3 学生:学生的体质水平、对不同体育项目喜爱的程度等都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需要开展的依据。学生不守纪律与身体原因造成的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并不少见,这些事故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对学校、学生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2.2.4 保障措施: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保障措施是构建安全环境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医务监督、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体育活动意外事故处理流程等几方面内容。首先,医务监督需要严格的标准与流程。但是目前学校体育活动缺乏必要的医务监督,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第二,我国目前缺乏真正针对学校体育活动的相关体育保险险种,针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对象,但对于学生如何参保体育保险、应该选择哪种险种则全无相关详细的依据可循。第三、体育活动意外事故处理的具体流程必须建立并有阶段的进行修正与预演。以便于意外一旦发生,学校各主管部门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最紧迫的处理;争取宝贵时间,减少生命与财产的损失。

图1学校体育安全环境因素图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学校体育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保障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环境设计完成。学校应该通过完善学校体育活动的环境,大力开展体育教学、体育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

(2)体育活动本身存在的危险性、激烈对抗是体育活动的客观属性,学校如果因为体育活动的这些特性取消或减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机率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退步。是不能正视体育活动安全可控的错误认识。

(3)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其中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场地与设备、器材的合格、专业化管理与定期检修维护。软件方面则涉及符合体育教学与组织活动特点的教学管理规定、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活动的专业素养、学生在学习与参与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守纪行为、对自身身体情况与运动负荷的正确认识及医务监督、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事故处理路程等保障条件。

(4)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环境设计是讨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保障的新问题,但是进行设计与完善是一个长久且艰巨的过程,因为环境的设计涉及到学校体育发展的多个方面。许多方面都与该行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如学校体育保险。

3.2 建议

(1)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环境涉及许多因素,仅仅凭借学校内部的管理力量,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场馆管理、器材专业维护、体育保险等方面。都需要借助其他行业的协助。因此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社会化是否能成为一种值得考虑的方式?

(2)强制投保是完善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环境的重中之重。体育保险是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发生后解决责任认定,伤害赔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尚无相关规定在出现此类事故时,学校与学生应当如何寻求法律帮助的相关条例。

(3)安全体育锻炼方式与措施,应该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还应掌握安全负荷、安全锻炼方法、不同体育项目锻炼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知识。从意识上对安全保障工作进行提高。

篇5

[关键词] 并购 经济学动因 体育用品业

体育用品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加工基地,体育用品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国际跨国体育用品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企业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直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激烈竞争。阿迪并购锐步在世界体育用品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理论界对此事十分关注。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对该事件进行分析,并阐释了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影响。

一、并购的经济学动因

市场结构影响市场行为,同时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除定价行为还有非价格行为,特征是产权关系发生变动。阿迪并购锐步是较高层次的市场行为,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1.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追求规模经济是企业并购的最主要原因。首先,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阿迪、耐克、锐步三足鼎立,瓜分了相应的原材料、消费品和高科技市场。并购后,阿迪根据现有的设备资金整合锐步,使美国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设备、管理、销售及人员报酬等成本,也被更大的产量和销售量分摊。其次,技术上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充分利用掌握先进科技的优势,获取新的技术。阿迪的优越在于世界领先的专业性能;而锐步在于独到的、特有的时尚性和新颖性。因此,两大集团都希望相互吸取对方的核心技术,使产品“有特色”且是“完备”的。

2.经营上的协同效应

根据排名阿迪很难进入耐克、锐步占领的大片市场,即使进入也很难达到期望的市场份额。锐步的美国市场对阿迪是最重要的,并购回避了进入市场的难题。阿迪产品的目标是专业运动员;而锐步定位的消费群体是妇女、年轻人和一般消费者,并且锐步的高尔夫球和所罗门滑雪服装器材拥有很大的市场。锐步还是惟一可以设计、制造,并且在几乎所有销售渠道中销售NBA、WNBA、和NBDL各支球队的鞋帽、T恤、绒衫和其他服装产品的企业。新企业将在篮球、橄榄球、冰球及女性体育用品市场协同合作,可望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总额翻番。

3.降低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经营范围跨越多个领域,就可以抵御单一市场波动、变化的风险。阿迪并购行为减少了产业内核心企业数量,保持了市场的先进性和占有性,减少了具有可与之竞争的企业数量,从而能够联手抗衡耐克。阿迪和锐步所涉及的领域和市场存在着差异性且各有特色,强强联合更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价值,带来巨额利润。2003年阿迪销售额370亿欧元,利润超过11亿欧元,企业价值被权威机构评估为400亿欧元;锐步拥有巨大的美国市场,市场估价为26亿美元。并购后两家企业的价值是总价值的加权平均值,其市场价值往往隐含着一种内在增长驱动。因而并购不仅使阿迪市场集中度提高,也使单位资产价值上升,即并购活动本身就创造了价值。

二、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影响

1.抢占市场份额,挤垮民族企业

阿迪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规模的扩大其影响,抢占市场份额;同时,耐克在中国保持每年增加500个销售点的扩张速度。所以,民族品牌的生存空间必然受到空前挤压,前景不容乐观。

2.民族企业应该通过学习壮大自己

国际企业的靠近,能够使民族企业看到更先进的技术,更科学的管理,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本身的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必然会缩小差距,赶超行业寡头。

3.机遇和挑战并存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并购产生了两大寡头的市场博弈,对中国民族运动品牌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挤垮这些品牌。但市场规律表明:只有那些有眼光、有创新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才能得到并购所带来的机遇。这也帮助我们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建文:产业经济学[M].学林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

[2]聪慧网info.shoes.省略/html/zt/lining/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动机;培养

1 前言

为了了解什么是体育动机,如何培养体育动机以及体育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以使更深入地了解体育动机的现状,通过对29篇科研论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群的体育动机各不相同,锻炼宗旨也不尽相同,不同外界条件对体育动机的培养,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欲正确培养人们的体育动机,则对体育动机现状的了解显的尤为重要。

2 历史发展

(1)2000年至2012年间体育动机的发展状况。2000~2012年间体育动机的培养偏重与外部条件的影响和激发,如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体育教学条件的简陋。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枯燥,都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其产生消极的锻炼态度,他们的体育动机也因而变得被动、消极,而这一时期人们对体育动机本身和如何科学地去进行身体锻炼的认识还不深刻。所以这一时期体育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体育的各类动机使之达到教高水平,另外,这一时期培养学生不同的需求,从而激发其体育动机。给予适当的反馈信息,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锻炼具有效果的,从而激发其体育动机。由此看来,影响这一时期体育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只要因素既是教师的引导,体育教师对体育动机如何认识及其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对学生培养自身体育动机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体育动机的培养还受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等的影响。

(2)2000~2012年大学生体育动机及其培养态势。2000~2012年间,有了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体育教育设施的改善,体育的趣味性大大增加,这为学生培养体育动机有很大影响,以至于使学生养成了长久参加体育锻炼的效果。这一时期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多为内因,由于内部体育动机是由体育活动本身所激发的,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体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产生兴趣,培养和激发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内部动机。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机器性,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从事体育运动。这一时期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其能力和素质仍是影响起体育教学效果和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建议教师发挥其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内部体育动机,是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的更快,更广泛。

3 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要靠多方面的条件才能促成,除了体育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激发,改进体育设施,增设体育科目对他们的诱惑,还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对美的崇尚,对健康的需求,都正激发着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动机。培养体育动机关键在与使体育动机的激发,体育动机的激发过程是使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需要充分的客观要求转变为需要的过程。所以体育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激发是培养的前提,培养又能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已有的动机,而在激发大学生体育动机的关键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仍显得异常明显,教师除了按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体育基本知识传受学生外,教师本身的运动技能、品格、信念、价值观、师生之间的日常交往和人际关系,同学间的信息交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无疑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良好途径。

4 趋势预测

根据2000~2012年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大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需要的条件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对场地、器材、设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技术、能力也有越来越高的期待,而对他们体育动机的激发和培养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社会媒体对体育的传播,各种体育项目比赛奖励的诱惑,身体健康的需要,形体美、气质佳的需求,这些都可以影响现代大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大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培养途径也逐渐多样化,而影响因素也更多,但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动机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也有更多的大学生正在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5 结论

(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习体能。技能和心理的培养,还要注意对学生终身使用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传播。强化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2)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大学生完善体质发展体能,形成对终身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大学生完善体制发展体能,形成对终身体育理性认识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大学体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终身体育的树立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3)老师要想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体育教师应该向学生传完身养生之道,授增强体质之业,解强身体之惑,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向学生传授实用的体育锻炼原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小龙,陈龙,姚花云,唐小梅,邓圆圆.当今大学生体育动机的调查研究[N].邵阳: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2]王和平.当代大学生体育动机及同一与差异性的研究[N].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3] 胡卓生,姚晓琪.关于培养学生体育动机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7

[4] 晁岳刚,邢继庆.培养与激发我院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途径[N].牡丹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

[5] 郝建东.浅析体育动机与高校体育教育[N].延西安大学学报,2004

[6] 林峰,胡剑秋.学生体育动机的形成与培养途径[N].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

[7] 高文倩,谢香道.浅析体育动机对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1

[8]刘超群,刘生杰.体育动机对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

[9]高文倩,谢香道.浅析体育动机对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1

[10] 刘振国.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J],山西教育,2004

[11] 晁岳刚,邢继庆.培养与激发我院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途径N].牡丹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

[12] 刘超群,刘生杰.体育动机对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

[13] 高文倩,谢香道.浅析体育动机对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9

篇7

一、规定性记谱与描述性记谱的阐释

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查尔斯·西格(Charles Seeger)提出了“规定性”(prescriptive)记谱法和“描述性”(descriptive)记谱法的定义;布鲁诺·内特尔(Bruno Nettl)在文章中对这两种记谱法进行了解释。根据笔者的理解,西格关于规定性记谱和描述性记谱的划分具有很明确的指向。规定性记谱主要指西方专业艺术音乐,先由作曲家完成乐谱,之后交给演奏者来演奏,演奏者需要准确地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理念。与之相对应的是描述性记谱法(descriptive),是发生于音乐声响之后的一种描述声音的记谱形式。一般认为许多东方国家或者非欧洲国家的音乐属于描述性记谱,这些音乐一般不以曲谱来规定,在表演和传承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研究者要对其进行描述性的记谱。很长时间以来,学者们认为描述性记谱几乎可用在所有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类型研究中。

但事实并非如此,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民间音乐,很大一部分音乐是有乐谱的传承,比如器乐、戏曲等音乐形式。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乐谱记载的器乐曲不胜枚举,如明代朱权编译的古琴乐谱《神奇秘谱》、清代华秋苹编的《琵琶谱》。无疑,这些乐谱对演奏者的表演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不再是研究民间音乐中所使用的描述性记谱了,与西方音乐作品的乐谱具有相似的作用。因此,这些乐谱是指导艺人演奏的规定性记谱文本,是一种局内人的乐谱。

二、洞经音乐中的规定性记谱

尽管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国丝竹乐的研究成果非常可观,但对于丝竹乐的表演和记谱之间关系的研究,则呈现出了一定的空白。大理洞经音乐中有近百首曲目均由工尺谱记谱,并流传至今。但其在表演和记谱之间存在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大理洞经音乐的乐谱中,不难发现“规定性记谱”的存在。大理洞经音乐的来源,不仅包含有佛教、道教曲牌的经腔,还包括内地传入器乐曲。其中器乐曲是在元末明初时由中原、内地传入大理,后经过吸收大理白族民间音乐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大理洞经音乐经过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整理收集,已经有了一些严格的乐谱,因而具备了规定性乐谱的特征。例如出生于洞经音乐世家的李莼先生,其先祖就是洞经乐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家中藏有《玉振金声》这样的古谱,用工尺谱记载了大量的洞经音乐曲目。按理说,这些乐曲的工尺谱应该是演奏的范本和蓝图,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理洞经音乐的乐曲虽然有“规定性乐谱”作为范本,但是研究者为了较好地完成研究工作,仍需要对表演进行描述性记谱的分析。

三、不同洞经会演奏同一乐曲时存在的差异

笔者发现,大理不同的洞经乐会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乐曲的旋律构成及节奏层面。但在很多资深的乐师看来,这些差异只是每个人的演奏习惯不同罢了,并没有改变乐曲的重要特征。

(一)乐曲《南清宫》的变异分析

通过对大理洞经乐曲的记谱分析发现,在洞经音乐表演中,一些承载着仪式功能的经腔曲牌与传统乐谱大同小异。比如,不同乐会弹演的《元始腔》、《咒章》、《开经偈》、《元皇赞》这类经腔时,变化较少。这是因为承载仪式功能的曲牌经腔多与洞经会弹演的经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曲调多以弹经师吟唱的经文腔调为基础,因此所唱经腔与乐谱之间的变化较少。而一些距仪式功能较远的器乐曲如《小桃红》、《南清宫》、《浪淘沙》、《万年欢》等,因为不以经文为依托,所以体现出了较多的差异。大理洞经器乐曲《南清宫》是一首古曲,据史料记载,这是一首南宋时的宫廷音乐,主要用于祭祀上天的仪式活动中。大理喜洲镇、周城镇与南诏古乐会演奏的三种文本均是乐曲《南清宫》的变体。由此让我们想到了江南丝竹乐曲的构成方法。江南丝竹音乐结构除了一般民间音乐常见的单曲变奏与多首曲牌连缀的曲式结构以外,最大的特点是以板式变化手法构成的曲式结构特点。如乐曲《中花六板》等是在曲牌《老六板》的基础上扩充加花变化成为五首节奏、速度、风格不同乐曲——《五代同堂》。事实上,很多大理洞经器乐曲在演奏和构成方面与江南丝竹有相似之处,这一问题已有学者给予关注,认为其曾受到江南丝竹的影响。乐曲《南清宫》实际上很像对一个母曲所做的不同类型的变奏,只是它没有按照像江南丝竹以板腔体的构成方法发展成一组乐曲。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加花扩充和减缩的方法,对《南清宫》不同乐谱文本进行减缩还原,也就是找出旋律结构的骨干音。

以下是笔者对大理不同地区演奏的乐曲《南清宫》的记谱,及骨干音的简化还原分析。

谱例1:南清宫,滕祯记谱

三种演奏文本均是在乐曲骨干音的基础上做上下二度、三度这样迂回的加花变奏。但其变奏并不是按照同一种音程度数或者加花规律来进行的。这是由于乐器的性能、音域不同,在演奏中会产生高、低八度的差异(但在艺人们看来,高、低八度本身没有区别)。如此一来,演奏的骨干音势必会影响它的变体,围绕骨干音扩展的旋律也因此会有不同,因此产生不同的乐谱文本。以下是此乐曲中几种骨干音高、低八度及变体的分析,其中①为骨干音,②为骨干音高八度的变奏,③为低八度变奏。

谱例2:

谱例2中“sol”具有高、低八度的形式出现,在高八度的加花变奏中旋律是向上方二度加花,而在骨干音为低八度的加花中,旋律出现了向上方四、二度的加花,这与高八度的变奏完全不同。

由此看出,洞经音乐的乐曲发展方式并非与江南丝竹相同,它们没有严格的板式变化规定。而且乐曲变奏过程中的骨干音并非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变奏不断地进行改变。

(二)乐谱文本之间的互文性解释

乐曲《南清宫》的三个乐谱文本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又不同于原文本。这正如符号学互文性原理所陈述的一样:任何文本都处在若干文本的交汇处,都是对这些文本的重读、更新、浓缩、移位和深化⑦。互文性理论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是说文本是由它以前文本的遗迹或记忆形成的。并且每个文本的外观都是用马赛克般的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但文本绝不能被理解为摘抄、粘贴或仿效的编辑过程,而是说,从文本网中抽出的语义成分总是超越此文本而指向其他先前文本,这些文本把现在的话语置入与它自身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更大的社会文本中。以上这些关于互文性的理论,可用来解释《南清官》这首乐曲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出现的多个文本。笔者对李莼所抄《玉振金声》中的《南清宫》工尺谱进行译谱,却得到了和上述三个地区完全不同的乐谱,详见下面谱例。

谱例3:南清宫⑨

从以上两行乐谱中可以看出,乐曲在开始部分基本保持着一致,从第6小节之后,两种乐谱的音乐旋律在节奏和音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可能是由于乐器演奏时所产生的不同高、低八度音所致,因此旋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前所述。

三个音乐会演奏的《南清官》实际乐谱与工尺谱、传统的保存谱,出现了五种不同的版本,这些文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用互文性理论来分析洞经音乐在当下演奏活的文本,与传统保存谱(李莼译)二者之间存在着引用和间接复制的关系。而不同地区的表演文本则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它们都是对原有文本不同程度的复制和改写,都与原有的文本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三种乐谱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一种衍生关系,其次是一种交汇的关系,三者之间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差异。因此,文本之间互文性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一种复制、拼贴的关系,而是一种吸收转化的过程。

四、表演的即共性因素是产生不同

文本的重要原因

乐曲《南清宫》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艺人的演奏带有某种即兴要素,尤其是一些造诣较高的资深艺人,他们本身在乐器的演奏和乐曲风格的把握方面非常娴熟,具备一定即兴发挥的能力。其次,艺人之间的合作具有习惯性的默契,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长期以来,这些演奏习惯就成为一种固定的技巧规范,而被艺人们所接受并传承下来。但仍不能排除乐曲在传承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即兴习惯,因为人们的文化语境总是在变化的。

长期以来,即兴问题在民间音乐的研究中一直被忽略,民族音乐学家内特尔(Bruno Nettl)曾在《世界音乐在表演过程中的即兴研究》一书指出即兴的重要性。内特尔在这本著作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论证了“即兴”作为一种产生于外在的表演要素,对研究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甚至是艺术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即兴的概念实际上更广泛,而且比作曲本身包含着更多的创造性,可以看作是个人写作的乐谱。同时,对音乐的整体性来说即兴是中心,它是理解音乐大环链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同时即兴因素的产生是有一些先决条件的,民族音乐学家布鲁姆(Stephen Blum)指出,如果即兴经常被描述为听众在熟悉环境里的期望和反应的一个方面,即兴还可以看作是使表演者去控制他们依赖于习惯的反应的艺术。表演者的即兴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依赖于自己已经形成的对乐器的表演习惯,以及他们的表演环境等。并且,这些即兴能力依赖于他们所受到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通常,一个有造诣的表演者的演奏风格和即兴表现会被一些新手所模仿,所以演奏者的即兴风格有相对稳定的特征。

因此,乐曲《南清宫》在不同的地方演奏会出现三种不同的乐谱文本,是由于一些资深的老艺人在演奏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即兴习惯,而洞经会的其他乐手也会模仿这种风格。久而久之,乐曲就会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演奏风格,从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演奏。同时,现场的演奏与原有乐谱的不符,很大程度上是即兴原因造成的。因为,艺人们通过长期的表演,已经形成各自固定的即兴风格,这样势必会产生不同的文本。正如符号学互文性所谈到的观点,每个文本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但又都不同于原文本。

篇8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栏,运动成绩,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男子400米栏的发展相对滞后,与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应由多种原因构成。作为田径比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分析这些影响男子400米栏运动成绩的因素,对于提高我国男子400米栏的运动成绩,近而推动我国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北京体育大学是我国体育专业类的最高学府,下属的竞技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校均设有专门培养跨栏运动员的专业。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保证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栏运动员与全国其他地方同一专业的运动员相比,在技术方面占据明显优势。从大量研究中发现,影响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栏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本文只就以下三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其分别为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和栏间节奏。意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揭示上述三个主要因素与男子400米栏成绩的内在联系,选择最佳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从而最优地控制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栏的训练,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运动员成绩。

1 平跑速度对成绩的影响

根据表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抽样的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跨栏专项运动员的成绩都进入了55秒5以内;他们的400米成绩均在 51 秒以内。显然随着400米成绩的提高400米栏成绩也相应的有所提高。为进一步分析平跑速度对400米栏成绩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以平跑名次和400米栏名次为变量的坐标图。观察图1可以明显得知:其一、抽样的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跨栏专项运动员的成绩受平跑速度的影响较大;其二、抽样的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跨栏专项运动员的平跑名次和400米栏名次成正比率关系,即平跑速度与400米栏成绩整体基本上成正相关关系。(图形基本为一条直线)

注:根据论文撰写规则要求,本文将运动员姓名用代码表示,其中两位数字中“01”表示竞技体校运动员;“02”表示竞技体育学院运动员(下同)

众所周知,400米栏成绩是反应10个跨栏步耗时、9个栏间跑和前后段跑用时构成的,而后两者一所占的比重最大,约占总耗时的70%左右,因此平跑速度是400m跨栏跑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加之400m跨栏跑是周期性极限强度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跑完400m距离的基础上,还要连续跨跃10个规定高度的栏架,因此优秀运动员既要有很高的绝对速度,又要有保持高速度跑的能力。400m栏运动员有较好的速度储备,前半程就能跑出相当水平而又较少消耗能能录,后半程也继续保持高速度跑的能力。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百米成绩平均在10. 30秒左右。因此,最高速度可以作为衡量运动员训练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平跑速度影响400米栏成绩也就成为必然。

2 过栏技术对成绩的影响

男子400米栏栏架不高,运动员身高腿长,过栏也不十分困难,但是如果忽视了对跨栏技术动作的掌握,仍会造成栏上腾空时间长,进而导致下栏停顿或身体失去平衡甚至是摔倒等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多半是云动员的跨栏技术水平还处于波动状态而未到成熟态。跨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动作的流畅性。通过观察抽样400米栏运动员的比赛:动作标准,技术细化程度越高的运动员,其成绩发挥更为稳定。分别以起跨点、身体重心和着地点与栏架的距离测算对比发现,这三个方面的技术要领在攻栏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准确性上,每次找准这些点,对于稳定成绩十分重要。跨栏步长由于运动员身高的差异而存在不同,没有标准的长度,但就发挥较好的运动员来看,每一次的步长都趋于相等。另一方面是跨栏技术的巩固能力,技术要领掌握的快,并不代表每一次都有好的成绩出现。从对比分析中发现,技术熟练程度较高,对新动作的巩固程度较好的运动员,优秀成绩出现的频率较高。根据观察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结合运动员的成绩,我们应该意识到:过栏技术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跨栏专项运动员的成绩。

3 栏间节奏对成绩的影响

根据表4关于抽样运动员400米栏栏间步数与成绩情况的统计,我们不难看到:随着栏间总步数的减少,运动员400米栏的成绩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运动员栏间步数波动越小,即栏间节奏越稳定,其400米栏成绩相应越好。统计还表明[见图2],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跨栏专项运动员的栏间步数介于14—17步之间。在测试中进一步发现:在栏间总步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栏间节奏越稳定的运动员,其取得较好成绩的概率越大;在栏间节奏趋于相近的情况下,栏间总步数越小的运动员,其取得较好成绩的概率越大。据此,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栏间节奏对北京体育大学男子400米跨栏专项运动员的成绩有很大影响。

注:此数据于2006年5月,采用电子计时的方法获得。

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田径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对世界优秀运动员而言,创造优异成绩400米栏栏间跑有相同节奏和混合节奏两种。相同节奏是指全程所有栏间跑都用相同的步数跑完。世界优秀运动员人多数均采用此种跑法,例如:400m栏王摩西用栏间13步一跨到底,曾四创世界纪录,获得过第21届和23届奥运会400米栏金牌。混合节奏是指前半程或者是不同段落采用不同的步数完成。有些运动员前5栏用13步,5- 8栏用14步,8- 10栏用15步;或者是前半程用13步,后半程用14步。例如男子400米栏世界纪录创造者,凯文.杨起跑至第一栏用21步,前2栏间跑用12步,后8栏13步,最后40米用15步。高水平的栏间跑速度是400m栏跑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而栏间跑的速度在步频相同的情况下又取决于跑的步数,而不同的栏间步数所获得的栏间速度是不同的,这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平跑速度及步长优秀运动员的步数男子在12- 15步。因此,运动员在确定步数时,应根据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平跑速度,选择适合自己身材、素质的栏间步数,切不可盲目的减少跑的步数而造成步频减慢,使平跑速度得不到最佳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徐勇于.影响我国男子400米栏运动训练成绩训练指标体系的模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5:19.

[2]曹淼孙,周志雄.浅析影响跨栏跑技术的若干因素[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7:55.

篇9

关键词:山区冬季高速公路;环境因素;交通特征;施工要点控制;相关问题

一、山区冬季高速公路特定的环境因素与交通特征

(一)环境因素

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原因,使得大多数高速公路为了选取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均依山傍水而修建;在选线时,一般分布于河流岸边、沟谷坡道等处,道路两侧地形极不对等,一面为高山峻岭一面为山涧悬崖,使得道路连续弯道多、弯道曲率较大、长大纵坡频现、道路视距狭小,加之冬季雨雪多发,导致路面抗滑性能降低,安全性显著变差。由于高山属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频繁,使得沥青路面的粘附性以及附着性急剧下降,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

(二)交通特征

由于高山区气压偏低、空气密度小,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受影响,导致车辆动力降低,车辆行驶性能极不稳定,道路交通的安全体系非常薄弱。这种特殊的交通特征决定了高山区的交通事故相比于平原地区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有:事故发生率较低,但重特大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很高,事故形态恶劣,多为坠亡、翻车,多发于陡坡、急弯处;加之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医疗覆盖率偏低,事故发生后,人员得不到妥善救治,所以事故造成的死亡率非常高。

考虑到这些因素,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用性能,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健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发展山区高速公路的必由之路,当然,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除了建后的完善检测、灾后及时处置以外,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冬季施工过程的要点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冬季高速公路施工要点控制问题

(一)冬季施工特点及路面选材

针对高山区域的特定环境特征,结合冬季施工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抵抗恶劣环境影响的能力,采用混凝土结构作为高速公路路面。由于冬季施工的环境条件极为不利,是工程质量问题的多发季节;而且,冬季施工质量问题隐蔽性很强,很多时候虽然在冬天开工,但大多问题在春季才会逐渐暴露出来,这样一来给工程后期的维护带来巨大的影响,加之高山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加速了质量问题的恶化,大大降低了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同时,冬季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计划和筹备的时间比较长,但迫于工期限制,很多事故都是由于准备工作做得不够,仓促施工造成的。

(二)山区冬季高速公路施工要点控制

1.施工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首先要组织专门的温度测量人员,负责温度的测定工作,并在测温前进行玄门的培训工作,落实责任到人。其次是准备测温工具,目前常用的测温工具主要有测温百叶窗和温度计两种,在测温百叶窗的选取时其规格不能小于300mm*300mm*400mm,距路面要在1.2m左右,最重要的是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为了更加精准的测定实时温度,也可以利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利用自动温度记录仪,自动同步每个时间段的大气和环境的温度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前要做好温度计的校验工作。在工具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接下来需要布置测温孔,测温孔的选取对于温度测定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布置前,应先绘制出布置深度平面图,编写相应序号,经过审核部门审核后再具体执行。在铺设道路基层的时候,可以适当选取温度变化较大、容易产生热交换、路基容易冻结的部位安放测温设备,根据测温计检测到的路基温度水平,再决定后续的施工计划。在具体的操作工程中,应该设立一定的间隔时间,在每一段间隔时间完成后,测温员做一次记录,出现问题应及时向工地技术人员汇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测温员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负责,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避免由于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

2.路基路面的具体施工控制

对于路基的冬季施工问题,首先要做好对压实土层的防冻工作,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导致土层冻胀,具体可以在压实过程中配合加入抗冻剂,在压实的土层外覆盖防冻保护膜,禁止冻土填入压实的路基中,尤其在冬天进行路基施工时,要做到开挖、回填、压实一步到位,不能中断施工过程,再整个过程中要严防冻雪的渗入,在路基用土、砂石中不得加入水分,如果工程暂时中断,要将已有路基妥善封存,复工后检查合格后可以继续施工。如果遇到连续十五天以上的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的情况时,应该严格遵守JTJ033- 95中对于冬季路面施工的规定,并申报监理工程师审批。针对于高山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在开挖土方时,要因地制宜,选择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环境对土方的影响,一般可以通过翻松地面、覆盖隔热材料防冻、架设防冻棚等措施。在混泥土路面的铺设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受低温影响,强度增长明显减缓,温度低于零下时,混凝土中的水结冰,导致体积膨胀,最终开裂,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首先要选取抗冻性强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控制好水灰比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混凝土中水泥的比例,铺设完毕以后在终凝结束前利用蒸汽养护,对于其他的骨料选取,要保证尽量清洁,不含雪块,级配合理、骨料质地坚硬,其本身的抗冻性要有保证,用于搅拌的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的污水、工业废水及PH值过小、含硫酸盐过高的水,在不影响水胶比的前提下,要适当参入外加剂,譬如、早强、防冻剂等;考虑到高山地区冬季的严寒情况,特别要做好浇筑完毕的保温工作,尤其是完工后一周的保护措施更加重要,在具体的养护阶段,应优先使用蓄热法,加厚混凝土模板,在混凝土上覆盖双层保温草帘,在拆除时,要严格保证路用混凝土达到一定的抗冻强度和抗折强度,对于受冻的混凝土部分,应该坚决返工,防止其在将来影响到完好的混凝土路面。

总而言之,对于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问题,在充分了解了当地的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要准确把握好冬季施工中对温度、路基路面等关键领域的施工技术;由于,施工条件特殊,施工人员必须从主观上重视起来,认真落实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将坏境因素对路面施工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实现工程的耐久性、稳定性、可靠性。

三、总结

道路运输历来被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道路网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积极修建山区高速公路,使山区一些欠发达地区尽快融入到祖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是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破解城乡二元经济形势的重要途径,加快道路建设在山区的投入,尤其是在冬季等一系列恶劣条件下的施工,不仅利于我国道路建设水平的提升,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还考验了我国道路建设的实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及有关部门提出了执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征求了市经贸委和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意见。现将《贯彻〈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们。

附:贯彻《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关于统筹基金的计提基数。根据市政府京政发〔1986〕43号文件和(86)市劳办字第280号文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的养老储备金,应以在工资基数基础上按规定提高后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作为计提基数。企业由税后利润提取的奖励基金中支付给中方职工的奖金暂不作为计提统筹基金的基数。

二、《通知》中未列入统筹项目并由企业支付的退休、退职职工的冬季取暖补贴,可暂在按工资总额4%留存企业的统筹基金中列支,但应严格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标准执行,不得超标准发放,并应单独建帐,年终向企业所在区、县统筹办公室报送决算(决算工作另行部署)。除此以外,留存企业的统筹基金,在市劳动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使用办法之前,企业仍应作为专项基金存储,不得挪用。

三、外商投资企业1986年6月1日以来提取的中方职工养老储备金,应按《通知》规定补缴。凡挪用了该项基金的,必须制定具体的补缴计划,原则上在1989年底前缴足。补缴计划报市退休基金统筹办公室审批后,由企业所在区、县统筹办公室监督执行。

四、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退休费标准的提高,应按国家的统一规定进行。同时,需要与国营、集体企业职工退休费标准的变动统盘考虑解决。经市政府批准,我市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改革探索,在未制定新的退休费计发办法之前,各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退休,应与国营和区、县、局、总公司所属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一样,严格按照档案工资及国家规定的比例计发退休费。

五、关于中方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退休职工实行街道劳动部门与原单位相结合,以街道劳动部门为主的管理办法。自1989年5月起,街道劳动部门除负责中方退休职工统筹项目内各项费用的支付、报销工作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中方退休职工开展必要的学习、娱乐、家访、慰问等活动。外商投资企业亦应充分体谅街道劳动部门在开展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方面存在的困难,主动与街道劳动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中方退休职工的疾病护理和死亡丧葬及善后处理工作,以逐步实现退休职工由原企业管理向属地管理的过渡。

六、外商投资企业报送区、县统筹办公室的《月报表》,应同时抄报给企业主管部门。市属及中央在京单位所属外商投资企业报送市劳动局的工资年报,需同时抄送企业所在区、县统筹办公室。

七、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退休后,企业应按《通知》规定的期限,认真填写《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退休、退职职工转移单》(一式两份),连同退休、退职职工档案、退休审批表一起及时报送企业所在地的区、县统筹办公室。区、县统筹办公室负责对转移单进行审核、签章后转给有关区、县统筹办公室。各区、县统筹办公室负责向所属街道劳动部门转送中方退休职工转移单。外商投资企业不再直接向退休职工户口所在地街道劳动部门报送转移单,但街道劳动部门仍应按《通知》要求及时向本区、县统筹办公室填报《外商投资企业退休、退职职工增减情况月报表》。

八、远郊区、县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退休职工退休养老统筹基金的管理。目前,居住在远郊区、县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退休职工人数很少,对这部分职工统筹项目内各项费用的发放、管理工作,暂可实行集中管理,区、县统筹办公室可委托城关镇(及其它镇)劳动部门负责此项工作。

篇11

    为进一步贯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0〕31号)精神,推动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全面展开,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现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工行北京市分行系统基本养老金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北京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工商银行利用工商银行的网络资源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

    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积极主动与工行各支行及各储蓄点取得联系,双方应严格遵守《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协议书》中明确的职责,统一和规范业务流程。同时要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工作制度和联系网络,及时沟通交流有关工作信息和情况,为广大离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二、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在基本养老金发放日前,将离退休人员名单和发放金额等有关资料提供给工商银行,并将款项足额划入工行提供的帐号。工行储蓄网点应免费办理储蓄存折、卡,发放使用手册,并针对离退休人员的特点,简化基本养老金领取手续,并不收取手续费。

    三、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离退休人员原来享受的未列入统筹项目的其他各项待遇由企业负担,企业可与工商银行就这部分养老金的发放签订协议,委托工行。

篇12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动因与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首先从竞赛体制、管理体制、运动水平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动因,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正确认识“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积极探讨和提炼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正确定位目前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阶段,科学了解我国网球运动实际发展水平;注意构建职业化的教练员队伍等三点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网球 职业化发展 发展动因 发展策略

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发展是体育发展的高级形式,同时也是竞技体育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一点对于我国的竞技网球运动来说亦是如此。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不但有助于促进我国网球运动水平的提升,还能够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我国竞技体育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为了加深对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与了解,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职业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推进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进程,本文就针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动因与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动因

首先,国内外网球运动竞赛体制之间的匹配问题是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通过一系列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世界职业网球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三大非政府性国际组织的分工协作来完成的,其吸引球员方式是举办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国际性网球运动赛事,人才培养的工作则完全依托于社会。而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长期以来却一直处于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和指令为基本手段的传统管理体制之中,虽然这种管理体制在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随着我国网球运动水平的提升和现代网球运动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也开始逐渐凸显,例如:三级训练系统缺乏针对性、运动员的专业训练与文化教育相脱节,学训矛盾严重等等,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球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得探讨与世界职业网球相匹配的发展体制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发展道路成为了必然。

其次,我国网球运动管理体制的逐渐完善是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自中国网球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于1995年正式成立之后,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工作开始逐步的脱离了行政机关,并在管理法规和管理制度等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而与此相对应的,行政部门与社会组织和团体之间的责任、权利、利益边界也开始逐渐的明细,从而为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管理条件和社会环境。

最后,我国网球运动水平的提升是促进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近些年,我国网球运动的初步改革和职业化尝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国网球运动水平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提升,这一点在我国女子网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尤为明显。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婷、孙甜甜以及李娜和郑洁等人所取得的成绩有效促进了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理念的深化,并成为了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策略

首先,要正确认识“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历程探讨和提炼职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举国体制”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国家的目标和社会利益出发形成的一种以国家行政职能为主导的、切实有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这一点对于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来说也不例外。没有“举国体制”作保障,我国网球运动是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因此,在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要正确认识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不能因为要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就完全摒弃举国体制,将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价值弃之不顾。实际上,虽然说随着我国网球运动在未来发展进程中的普及化、市场化和职业化,举国体制的比重会逐渐的下降,但是在现阶段就全面退出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目前要确保我国网球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遵循举国体制的共性规律,同时也要积极的探索和钻研国际网坛职业化发展的个性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发展道路,切实推进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

其次,要正确定位目前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阶段,科学全面的了解我国网球运动实际发展水平,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现阶段我国网球运动仍然处于职业化发展是初级阶段,只有对这一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心态,用心的探索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与世界网球职业化发展之间的在理念、精神、能力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所存在的差距,并积极吸收和借鉴他人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才能够在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有所突破。

最后,要注意构建职业化的教练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对教练员队伍的素质要求要远远的高于专业化发展对教练员队伍的素质要求,其不但要求教练员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敬业精神、高水平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与自我提升能力,还要求教练员要具备先进的、职业化的训练理念和操作能力,由此可见,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对现阶段我国网球教练员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提高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水平,就必须要重视职业化教练员队伍的构建工作。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民族 传统体育 竞技化 生活化

新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世界各国的文化包括体育文化会迅猛地涌进,对中国文化包括体育文化形成冲击和影响,成为中国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动因。中国体育文化要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参与世界体育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就必须以民族体育文化为根本,寻找有效的发展途径。[1]

一、中华民族体统体育的竞技化模式

在新时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脱节。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竞技化模式的改造,是指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从世界的高度来审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自觉摒弃一些不符合科学原理、缺乏时代感的原始因素,借鉴现代体育竞赛规则、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手段、竞赛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造、整合,使之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进步。

今天,开放的中国正敞开胸怀拥抱世界,融入世界文化,这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提供了条件。欧洲杯、NBA、美洲杯、柔道、跆拳道等体育项目与竞赛吸引着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成为大多数国家体育的主体,这正是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互动的结果。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正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要以自身价值为基础,跟上时代的步伐,借鉴现代手段,融入世界,才能与世界文化共荣。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在河谷平原的摇篮中发育成长的。但其边缘部分却选择了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海洋文化以及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并由此繁衍出不同的文化传统,铸造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使中国的汉民族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构成了一个蔚然壮观的文化丛林。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体育活动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如果蒙古族停止了“那达慕”,傣族忘记了“泼水节”,朝鲜族没有了“荡秋千”、“蹬跳板”,侗族中断了“抢花炮”……将是不可想象的一种民族文化损失。各民族创造的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民族传统体育,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显示出人与自然界与社会的特殊表现,是对人的创造力和才能发挥程度的鉴定。[2]

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活化模式

现代社会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及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展的社会需求动因。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面向全社会的推广、普及工作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体育形式要为世界人民所接受,首先是要在自己国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文化上的“认同”。走“生活化”道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由关注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获取转化为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人们的生活需要内容看,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生活需要并举,且具体需求丰富多样;从需要层次看,生存需要作为生活主体的最基本的需要己不是最主要的内容。具体表现为生活主体对更多、更好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实际享用,从而得到满足、舒适和惬意。同时,生活主体关注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自身潜能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这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多面性和多样性。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往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缩影,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某些特征。中国有近千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其活动方式的灵活性、独特性、趣味性形成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现代体育所缺乏的。目前,由于大多数竞技运动项目已经发展到了耗资巨大的近乎于杂技化的高超水平,一般群众仅满足于观赏,受场地、经费、技能学习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被禁进入。因此,着眼于发展群众体育、走健身愉心的民族传统体育生活化道路,是体育短暂异化的回归,顺应了跨世纪的社会需求。[3]

传统的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积淀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稳定、坚韧的结构形态,世代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地域不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各有差别,产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在这些众多的民族节日中,有些是直接用单项传统体育项目命名的。这些节日,不管是祭祀性与纪念性的,还是庆贺性与社交娱乐性的,都与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着不解之缘。例如,在贵州、湖南、广西相毗邻的侗族地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花炮节”;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要举行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还有一些节日,虽然不是以体育项目命名的,但其中也揉进了较多的体育成份。节日为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体育活动又为民族的节日内容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相得益彰,互相生辉。因此,利用节假日、周末、交易会,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是民族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国也可以通过立法,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日确定下来,使之成为春节之外的一些重要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活动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合理内核,将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生活化”模式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高柱.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探索[J]. 经营管理者. 2009年16期

[2] 张冬. 从体育人类学的角度论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年04期

[3] 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最有生命力的休闲文化[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02期

篇14

摘 要 垂钓是新兴的群众体育运动,目前已经发展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人格特征、意志品质等心理能力与比赛的成绩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在垂钓中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对运动员选拔和心理能力培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垂钓运动员 心理能力

竞技垂钓是体育运动竞赛项目之一。自1983年国家体委把垂钓活动列为体育项目至今,我国钓鱼运动爱好者的总人数已逾9000万人。随着竞技垂钓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类钓赛层出不穷;为此我国钓鱼协会专门制定了竞技钓鱼比赛规则及场地要求和我国竞技钓鱼运动员技术等级认证标准。

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比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成就动机、人格特征、意志品质是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垂钓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决定垂钓技术和战术能否充分、有效的发挥到竞赛当中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年龄均在35-45岁之间,以2014-2015年全国钓鱼锦标赛总决赛竞技垂钓参赛运动员30名为参照组,以江西省南昌市各湖边休闲垂钓爱好者30名为对照组。对他们的心理能力(成就动机、人格特征、意志品质)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对垂钓运动员现场发放问卷各100份,其中休闲垂钓爱好者回收88份,竞技垂钓运动员回收85份,在有效问卷中各随机抽取问卷30份,用体育统计方法对其心理能力进行比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实现这一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因。采用“AMS成就动机量表”对部分垂钓运动员进行测量分析。从检验结果来看,t检验p值为0.035

(二)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并且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特征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重要指标,在竞技体育领域,不同项目的运动员,人格特征也有所不同。采用“艾克森EPQ-人格测量表”对垂钓运动员进行测量,N量表是测量运动员情绪稳定性;E量表是测量运动员是内、外向人格特征。结果表明:N量表t检验p值为0.045,差异性显著,说明竞技垂钓运动员情绪明显更稳定,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E量表均值两者相差不大,t检验结果p值为0.852>0.05,差异性不显著,说明休闲垂钓爱好者和竞技垂钓运动员在性格内、外向方面差异不大。但从E量表的均值可以得出,垂钓运动员的人格特征为趋向内向性格。垂钓运动员具备更高的情绪自控能力,不急、不燥。

在运动心理学上把N、E量表结合在一起就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外向稳定(多血质)、外向不稳定(胆汁质)、内向稳定(粘液质)、内向不稳定(抑郁质)四种人格特征。众所周知,具有多血质、黏液质人格特征的人比具有胆汁质、抑郁质人格特征的人更适合运动。垂钓运动员是趋向内向型,情绪稳定的粘液质人格特征: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自控能力强;情绪具有稳定性;注意力集中不容易转移。

(三)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个体为实现自己预期目标,而主动对自己采取的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采用“意志品质自测简易量表”对垂钓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显示,t检验结果显著。竞技垂钓运动员需要自觉克服严酷天气、风向和鱼情的变化等困难,并能够迅速果断的做出应对策略,坚持到比赛最后。这都需要有较高的意志品质来实现完成。而休闲垂钓爱好者则更趋向于娱乐。

三、结论与建议

垂钓是一项静动相结合的运动,静时要求垂钓者精力集中,稳坐钓鱼台。动时要求反应灵敏、拉竿动作迅速。一个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垂钓高手往往具备较好的心理能力。

(一)竞技垂钓运动员成就动机明显高于休闲垂钓爱好者成就动机,竞技垂钓运动员更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更想赢得比赛的胜利

(二)垂钓运动员是偏内向稳定型的粘液质的人格特征,既要有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较好抗干扰能力,又要有正确判断信息和灵敏迅速的反应能力。竞技垂钓运动员的情绪稳定性优于休闲垂钓爱好者。

(三)竞技垂钓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明显高于休闲垂钓爱好者。竞技垂钓运动员有自觉克服困难并能够迅速果断的做出应对策略,还有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能力,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四)建议广泛调查我国垂钓运动员的心理能力现状,为竞技垂钓比赛运动员的选拔和心理能力培养提供重要的心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