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计算机学历提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职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01
一、引言
一个关于“你认为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的职场调查中,高达43%的网友认为“过硬的实际能力”是求职成功的关键。其余选择从高到低依次为“丰富的工作经验”(20%);“著名公司工作的经历”(11%);“完美的交际能力”(10%);“漂亮的简历”(9%);出色的学历竟然出人意料地位于最后一位(3%)。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的机械化尺度越来越被企业所抛弃。
在求职者对“用人单位对高学历要求”的另一个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5%的人认为高学历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只有7%的人对此全盘否定。而75%的人客观地认为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要依据实际岗位需求和个人能力进行判断再做决定。其中60%的人选择了“应该更看种能力。
前几年企业,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只看学历文凭,不看能力,甚至以本单位录用多少博士多少硕士为荣,认为这是有实力的象征,还有人说形象的说“小企业看学历,大企业看能力。”近两年,随着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企业在用人的时候更加务实了,岗位需要对用什么人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职场上IT人才的需求量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大学学堂,如何使大学的教育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与要求,笔者就大学计算机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出以下探讨。
二、职业能力的提升
1.重视基础课程
许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计算机教育中,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这些基础课程可以比拟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比拟为外功。除此之外,数学、物理、英语也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对这些学科的掌握无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培养自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四年以后仍然管用,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四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都能游刃有余。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3.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计算机教育中,结合流行发展的趋势与研究高端的方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一些新技术新领域中发挥自己更多的潜质,开拓自己的思维。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4.实践获真知
实践经验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专业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才能真正掌握学科知识。不管软件知识硬件知识,都需要在真正的实践环境才能真正领会。计算机教育过程,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环境与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参与实践锻炼。在计算机微软公司希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十万行的编程经验。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
2008年IT行业在职场上计算机,信息工程工程师的招聘需求,从1月份的30348个、2月份的31084个,持续增长到了6月份的34808个、10月的38948和11月的40456个。IT是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淘汰率很高。目前,随着IT技术渗入无所不在,集数字、通信、娱乐于一体的产品消费已经深入人心、与手机和互联网相关的软件人才供不应求;互联网的企业应用也拉动了企业应用服务器、网络设备、磁盘存储等IT硬件行业的发展和相应的技术人才需求。数字媒体、数字娱乐、IT与无线通讯的结合技术、网络技术等将是IT发展的潜力领域。让学生了解更多当前计算机职场的就业情况,使学生更早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循序渐进有计划地选择学习方向。如目前软件测试和开发人员的比例来看,软件测试人员在公司所占比例仍然极不合理。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为1∶5的企业高达36.4%%,比例为1∶2的企业占31.8%%,比例为1∶1及以上的企业仅占31.7%。目前欧美等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里,软件测试和开发人员的合适比例达到1:1。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的缺口高达40万之多,其中软件测试人才的缺口将超过20万,在未来5到10年中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大,而且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将更为长久。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教育中,从内到外、从基础学科到高新技术、从专业学习到社会需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职业的能力,使大学的计算机教育更好地联系社会需求,使学生具备更长远的职业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书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174-02
伴随着扩招,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大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学习成本较高的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前可能还需支出相当一部分培训或实训费用。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造成的压力更大。计算机专业经济困难学生不仅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还面临着较之其他专业异常激烈的就业竞争,在心理方面普遍存在各种问题。
1 计算机专业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
目前,大学生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约占30%,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还略高于这一数字。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成本比其他专业更高,除了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基本支出外,购置电脑是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支出,同时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就业要求,网络通信支出、软件书籍购买、考级考证支出和培训实训费用也是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经常性支出,这些支出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在思想上、心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自卑、焦虑、嫉妒等消极心理极易出现
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学业以及就业等方面承受着比其他同学更大的压力,精神紧张和心理紧绷长期存在,极易出现自卑、焦虑、嫉妒等消极心理特征。
自卑是经济困难学生最易产生的消极情绪,他们进入大学后,常因经济上的弱势和教育条件的差距,在成绩优异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面前自惭形秽,心理感觉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情绪低落、迷茫、看不见希望等问题,产生自卑心理;经济困难学生还易产生焦虑情绪,经济拮据导致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担忧,加上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使得他们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出走、旷课乃至退学等问题行为;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弱势带来的自我保护需要,使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心极其敏感,获得尊重的需求更为迫切,更易产生嫉妒情绪。
1.2 人际交往障碍
生活的拮据、过度的自卑、自身的弱势等原因往往会使经济困难学生因担心被别人看不起而畏惧人际交往。出于对自尊的保护,他们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他人了解自己的情况,更不会主动向他人袒露心声,往往给人以孤僻、敏感、难以相处等负面印象,慢慢形成自我封闭与排斥交往的恶性循环,脱离集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1.3 “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例如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扶持,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这些政策与措施也使得个别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过分依赖心理,他们对于接受社会和学校的资助十分坦然,认为因经济困难而受到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有极个别人甚至还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想要获得更多资助,缺乏自立奋斗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如何调动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也成为很多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难点。
1.4 学业困惑和就业心理误区
据统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一方面是有些同学因为高考失利错过了理想中的学校和专业,而经济的拮据又无法满足他们复读的愿望,无奈接受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巨大的失落和无奈使得他们对于学业和个人职业发展充满着迷茫与沮丧;另一方面,经济困难使部分同学缺乏计算机专业必需的操作、实训和实习的硬件条件,形成学业进步和能力提升的客观障碍,使经济困难学生对在学业中落后感到自卑和不公。
就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很多高职院校中的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而计算机行业的就业压力更大,就业门槛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很多单位需要各类证书或者培训经历,而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承担获得证书或培训的成本,使得很多计算机专业的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中既有经济拮据、机会缺乏的客观劣势,也有学习困难、能力不足的主观差距,从而使他们除了具备大学生就业中的普遍心理偏差外,还极易出现孤独、盲从、抑郁和嫉妒等“心理贫困”。
2 解决计算机专业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2.1 完善资助体系,缓解经济压力
在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还应结合实际,在不断完善以国家资助为主的“奖贷助补免”助困体系之外提供伙食补贴、意外救助、勤工俭学等助困形式,把助困由“输血”向“造血”引导,既丰富资助形式,扩大资助面,缓解学生经济压力,也能锻炼学生能力,增强自尊自信,更可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克服困难的积极性。
2.2 强化思政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体系
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正确对待经济问题,既要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也要追求精神上的富足,积极面对人生,引导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体系,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一对一谈心等形式,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经济困难学生缓解心理上的困境;同时要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增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2.3 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同学之间的家庭经济贫富差距可能会影响到校园文化,造成浪费、攀比、炫富等不良现象出现在校园中,加重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压力,引起他们的负面情绪。因此,各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相互攀比。倡导守望相助,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积极帮助困难学生,同时尊重经济困难学生的尊严和隐私,给予他们人格尊重和精神平等。
同时,各院校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的学术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娱活动,积极引导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活动,加强他们与他人的接触沟通,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调节他们的负面情绪,舒缓和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在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扶之外重视给予他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帮助。
2.4 着力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
行业就业竞争激烈、个人经济条件限制、学业和职业技能的不足,就业观念的保守和个别心理问题等原因造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中处于明显弱势。他们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其家庭的经济状况的好转与否,更关系到其本人的人生发展和个人尊严,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应成为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开展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树立就业意识和职业意识,加强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等,使他们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二是要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条件, 冷静看待自己学历、技能和计算机行业现状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形成积极的就业心态和理性的择业动机;三是要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能力是影响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各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和提供免费上机机会来确保他们不因经济结局而影响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支持和引导他们参与各类职业技能比赛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促进他们学以致用、锻炼技能,加强校企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把他们的学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此外,还要开展专门的经济困难学生求职技能培训,尤其要培养他们求职中的自我营销能力。
3 结论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各高职院校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院校学生管理和资助工作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我们应强化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扶助,运用各种有效措施,引导他们克服心理心理问题,正确理解经济困难与外界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参考文献:
[1] 邓素碧.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与资助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2] 杨晓华.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09,(8).
[3] 李瑞学.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教育探索,2005,(11).
[4] 陈国华.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2008,(08).
一、理解算理,熟练掌握算法
【典型错误】
学生在学习“小数加法”之初,常常会出现如下错误:
【应对策略】
很明显,这是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加法的算理没有透彻理解而导致的算法错误。只要让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加法的算理,学生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教师可这样进行引导:
师:3.56中的“6”表示6个什么?
生:6个0.01
师:2.4中的“4”表示什么?
生:4个0.1
师:6个0.01加4个0.1得10个什么?
学生回答不出来。
师:看来计数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2.4中的“4”表示4个0.1,3.56中哪个数的计数单位也是0.1?
生:5
师:它们可以直接相加吗?
生:能。
师:得多少?
生:9个0.1。
师:这道题应该怎么列竖式?
很多学生都会列出如下竖式:
师:看来,计算小数加法时,一定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点对齐。
二、超前防御,避免思维定势
【典型错误】
学生在刚学“小数乘法”时,经常会列成如下的竖式进行计算:
【应对策略】
很显然,这些学生是受“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影响。
为了避免负迁移,教师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尽早进行正面引导。我利用“整数乘法”的正迁移影响来避免学生受“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影响。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出示一道整数乘法306×24=,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学生都会列成如下竖式进行计算:
师:你们能根据306×24=7344直接算出3.06×2.4的结果吗?(学生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很快得出:3.06×2.4=7.344)
师:看来,我们计算3.06×2.4,只要把3.06×2.4看作306×24先计算出结果,再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很容易得出3.06×2.4的计算结果了。你能在上面的竖式上加上小数点,变成3.06×2.4的竖式计算吗?
学生自然就会把上面竖式改为正确的小数乘法竖式。这里我巧妙利用整数乘法竖式计算类推出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有效避免了“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对小数乘法的负迁移影响。
三、步步为营,养成良好习惯
【典型错误】
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时,经常会出现如下错误:
1.01÷0.5=2.2
【应对策略】
学生把被除数十分位上的“1”移下来后直接补0除以5得2,就在商的十分位上写2,而没有在商的十分位上补0,在百分位上写2。这是学生图快,想走捷径,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所致。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计算,应该先把被除数十分位上的1移下来,发现1不够除以5,就要在商的十分位上及时补0,然后再在余数1后补0,继续除。这样步步为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强化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16-01
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常常会发现如下两类学生:一类是发应灵敏、脑子灵活的孩子,但是他们不会分析;另一类平时表现比较平和、迟钝,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强于前者。这就造成了一些尴尬的局面,会运算的不会分析解决问题;会解题的往往最终得数是不正确的。我们今天要着重解决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要让会解题的孩子尽量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得数,也就是要做到思维平稳缜密、运算迅速精准。
一、计算能力的科学体系概论
运算能力是指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所以说,从计算力的科学内涵来看,计算力不是一个单独的能力标准。大脑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包括逻辑计算和数字计算,必然的要牵涉到临时调取数据、存储数据、解析数据、归类数据、分析数据、联想能力、输出能力、系统构架能力等等。比如,我们在面临一个庞大数据的计算式时,如果能够将其中各项数据牢牢记住,就会很快发现其中能够凑成整数10、100、1000的项目,从而加速算式的解答。同时,对数的拆分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数的拆分不仅包括对一个问题的数据拆分,还应包括对一串数据或者某个数字的拆分。
1、计数能力是一切运算前提条件
根据有关研究,小学生的技术能力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3岁左右的儿能够数出五个以内的实物,并且能够做到口手协调,但是总数的概念很模糊。到了9~12岁,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已经可以根据自己所学进行推演掌握万以外的数。所以,提升运算能力,还应看到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规律,不能蛮干不分对象一刀切。
2、运算公式是提升运算速度的捷径
到了小学的中高级阶段,就会涉及到一些公式。在这些公式中,有逻辑性的,也有涉及运算的。同时还有一些计算常用的但是教材没有明确给出的公式。如果不注重对这些法则、公式的运用,就不能把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一个台阶。所以,在进行计算力培训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熟能生巧,还要注重“投机取巧”。
3、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是运算能力的重要检验标志
运算力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应用题的解答准确度和效率。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大量的训练之后能够大幅度提高算式的解答效率,但是一遇到应用题,往往就束手无策了。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平时的训练只注重数据的据算训练,没有涉及到逻辑运算的训练。实际上,这两种运算要相互协调进行才能够顺利完成应用题的解答。
二、计算能力的提升技巧
计算能力有好有坏,但是总的来讲,运算能力主要要靠后天的训练提高。即便有先天运算天赋的孩子,不进行系统的运算能力训练,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孩子们的运算能力:
1、注重训练的方式和训练的频度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应当主要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多用比拟、对比、引导、类比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要针对年级阶段不同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运算思维的树立,简单数据运算速度的提高。对于中等阶段的孩子,应当主要进行数据运算的训练,强化今后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在进行丰富的题型训练时,还要强化运算公式和法则的应用,力争在数据运算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效率。比如我们常用的“凑十法”、“抵消法”、“就近法”、“拆分法”等等,只有这样,孩子在生活和考试中才能够有适用的运算方法,使得他们更胜一筹。
2、注重教师的经验总结和方法传授
我们的教材出于“减负”、“素质教育”的原因往往会删去所谓繁难偏旧的内容。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孩子们记忆和理解的负担,但同时,在考试制度依然没有改变的客观事实下,这样做也有教得少、考得多的嫌疑。也就是说,平时避开的繁难偏旧,总是换汤不换药的出现在各类试题当中,最终这样的局面也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对于某些常用的,能够被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速算方法和某些诀窍,不妨传授他们并进行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考试、生活中能够有一些比较适合、实用的技巧。
3、注重训练的连续性和角度问题
运算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仅涵盖小学的各年级阶段,而且也要涵盖自然科学的一些科目。所以,我们的训练也不能一曝十寒或者片面高强度、低强度等等。而要做到针对年纪特点因材施教,注重训练的延续。同时,还应该鼓励同学们多投入生活,生活中有很多计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数学联系紧密而富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钟启权 现代教学论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整体素质;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也要加以培养,使二者互相促进。计算机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利用计算机教学培养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计算机手段与学具的普遍应用、直观演示与归纳总结紧密结合。既调动多种感官协调配合,又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减少知识间迁移的难度,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的概念之前,我们对学生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在我们全班48名同学中选出3个学生分别要担任物理、数学两科的学科代表,大家看有几种选法?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无法解决时,就有可能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手段,利用投影直观鲜明的特点,使学生的耳、脑、口、眼、手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的乐趣中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计算机手段能够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能力。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这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先决条件。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训练具有定向性和发散性。比如我们在教函数的增减性这一课时,课题目标是显然的,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在各象限内函数的增减性?于是要求对这一理由进行解释。可是学生对其中的原因可能还不知道,由此会产生“望梅兴叹”的感觉,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容易,但又不知道怎样去解决而会产生矛盾心理。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态去求知,教师就教材的目标去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验、画图。在课堂教学中,多留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好这门科学的好奇心。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好奇心,才能使学生多动脑、勤钻研,认真思考学习。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进一步演示说明,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前后一贯性,又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得到提升锻炼。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学生爱学习的动机之一,是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原动力。初中学生从小学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转变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对抽象枯燥的大量计算易厌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具学具的普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特别是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发挥课堂教学艺术,使课堂气氛愉快轻松,从而有兴趣学习,获得乐趣,再得到志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意识。而要让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教师要在课前备好课,全面领会教学思路,还要备好学生,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要使他们全面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并发展。但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要日积月累,长期教育而去改变的。要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感受、体会知识的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明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前提,有此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思维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学生在发展智力、喜欢学习的同时,能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课堂氛围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谐的课堂更是优化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支柱。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本人认为,教师要在情感上做学生的模范,要积极主动地去带动学生,教师情感上的模范作用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持有科学的、严谨的和认真的态度,同时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去感化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去长期感染学生,让学生逐步对平时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爱上学习。对待学生的学习,平时要多关心。用爱去教育,让爱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积极动力,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在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中,还应该留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探究合作,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上有所要求,还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方面做出要求,以便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