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态势呈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增速换挡,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改变,集中反映在市场需求约束增强和成本水平提高。这些变化促使企业必须努力从过去“有没有”的标准转向现在“好不好”的标准,必须从低水平、低成本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这种转变如果形成企业退出-就业压力加大-金融坏账增加-消费、投资需求收缩-企业订单减少、退出企业增加的循环,则经济增长就会出现持续下行态势。这表明转型升级可能引起结构性震荡,产生经济下行压力。此外房地产开始进入转型调整期,引起了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更为直接地形成了经济下行压力。
针对经济增长下行态势,今年3月份以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从第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这些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从投资方面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平稳提高,制造业投资增速6月份也有提高,这些都有效抵消了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影响,使投资增长开始由落转稳。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7.3%,较1-5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改变了增速持续下降的态势。从出口方面看,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0.9%(以美元统计),改变了一季度负增长的情况,6月当月出口同比增长7.2%。出口增长呈现低位回升态势。与消费持续平稳增长结合,投资、出口需求的这些变化,使工业增长率在5、6月份出现了连续回升,支持经济增长由落转稳。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引起经济下行的因素仍然比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但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预计将继续发挥明显效果,外部经济环境预计大体平稳,因此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态势大体平稳。
决定下半年经济增长走势的首先是投资。其中最主要的是基本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的走势。目前铁路投资规模有明显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投资也开始启动;面向民间投资开放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在万亿元左右,后续影响预计将继续发展。综合看,基础设施投资在下半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增长率可能达到25%左右。房地产投资增速目前仍然在下降中,但预计降幅将趋于收窄。随着货币金融政策的调整和按揭贷款发放条件的改善,以及大城市房价基本平稳的影响,预计买房预期将逐步发生改变。这就会支持买房需求释放。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降幅比1-5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预计这一态势未来还会逐步发展,特别在大城市会比较明显。此外,受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影响,制造业投资大体呈平稳增长态势。综合这些情况,预计下半年投资增速可以保持17%左右。
东亚和欧洲、北美经济呈现不同走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2019年,东亚经济增速将由5.9%降至5.3%,而北美和欧洲的经济增速将分别由2.1%和0.4%上升到2.7%和2%。但东亚仍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亚洲与北美和欧洲之间的货物贸易失衡状况正在改善,但服务贸易失衡格局进一步扩大。亚洲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净输入国,欧洲和北美国际服务贸易净输出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2015年亚洲有望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根据权威预测,欧洲有望于2017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北美也有望于2019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届时,全球对外投资格局将发生逆转,亚洲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欧洲和北美成为资本净输入地区。
东亚地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有所上升。东亚经济仍具有较强活力,失业率普遍在5%以下。
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增大
巨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按汇率计算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但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随着中国放眼全球实施扩大内需、“一带一路”等战略,中国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大。如扩大内需不仅促进中国的消费和投资增长,而且扩大进口需求和对外投资,进而带动亚洲以至世界经济增长。据估计,2014―2020年,中国进口累计将达1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地区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最有利于拉动亚洲经济增长的经济贸易机制。“一带一路”战略贯穿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希望通过推动沿线国家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商品、服务、资金、产能和技术跨境流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增进沿线国家经济福利和人民福祉。
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主要因素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是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兴经济体对能源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重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称,2015年原油价格低于80美元/桶的可能性超过70%。这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从现有条件看,国际油价长期在较低价位波动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 自办栏目 市场竞争
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如何吸引目标受众的眼球,形成媒体品牌,走频道特色化发展之路,是城市电视台突围的必然选择。当前,绝大部分城市电视台的自办栏目以新闻、专题、服务类节目(广告型)为框架,数量与质量方面与理想状态都存在一定差距。宁德电视台于1990年12月27日经国家广电部批准建立。1991年2月25日第一期《闽东新闻》播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宁德电视台不断深化新闻改革,改革媒体经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宁德电视台现有两个节目频道:一套为新闻综合频道,二套为公共频道。在当前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电视频道数量众多,栏目类型多样,受众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城市电视台对现有栏目进行创新,形成品牌栏目,不断开发新栏目,增加竞争力,是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重要途径。
一、城市电视台自办栏目的生存环境
1、有效覆盖范围内的受众争夺激烈
单就电视竞争而言,目前,全国电视市场已经形成了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为主体的竞争格局,这样意味着在城市电视台所覆盖的收视区域内,受众的选择多元化,城市电视台电视节目要内化为受众的收视习惯,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凭借新的传播技术,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也更加灵活多样,这对城市台是个很大的冲击。
2、整体实力不强
主要体现在大多城市电视台以一档时政新闻栏目为骨架,兼顾专题,再搭配大量的广告创收型节目,因受其制作水平的限制,导致了节目经济效益较低、市场占有率较低。单从年度广告总额,广告价格,节目销售率、收视率等几个方面分析,就很容易看出多数城市台的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人才的缺失
城市电视台在主持人群、记者群、专业技术人群、创新团队群在占有和维系上,力量薄弱,人才流失严重。如今一些城市台已经成为上级台的人才培养锻炼基地,自身的队伍整体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而这些都是提升自办栏目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宁德电视台自办栏目的发展现状
1、节目类型杂,没有特色
从表1、表2中不难看出,尽管宁德电视台有一定数量的自办栏目,但高质量的节目不多,纯新闻类节目较少,创收型栏目较多。节目内容从时政新闻到文化、消防、建材、居家、车市等,为广告创收的痕迹比较明显。从节目播出内容与节目定位方面来看,匹配度不高,填充时段的痕迹明显,主要体现在栏目的播出内容呈现无序状态,没有很好的策划,有什么选题就播什么选题。
2、频道之间区分度不大,造成资源浪费
从宁德电视台一二套的节目编排方式,不难看出,在早、中、晚三个时段,两个频道播出的自办栏目,是交叉播出,唯一不同的只是播出时段不一样而已,没有体现频道定位。同时,在时间段的利用上,浪费严重,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只有晚间时段18.点到20点30分得到了利用,午间档,是重播节目,早8点至下午6点之间的内容以广告和电视剧为主。
3、节目的自我营销观念淡薄
这主要体现在自办栏目的推广方面,频道没有整体意识,没有对自办栏目打包进行整体宣传,在宁德电视台几乎看不到在节目的串编上以小宣传片的形式对节目进行整体介绍,栏目与栏目的衔接只是自然的线性连接,很容易造成受众收视行为的随意性。
4、主持人对于节目的识别度贡献小
对于成熟的电视节目而言,主持人的形象及主持风格对维系受众收视忠诚度影响重大,受众会因为喜欢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而对节目产生收视兴趣,如果加上节目本身质量做保证,那么节目就相对容易形成品牌。在宁德电视台的主持人队伍中,主持人“串岗”现象比较明显,一会出现在时政新闻中,一会又在专题节目中,对于节目的贡献仅仅体现在完成演播室的口播录制。
三、城市台自办栏目的发展前景
1、对目标受众要有正确认识
从数据分析来看,目前我国城市电视台的主体受众为女性,她们主要集中在25~54岁、以初高中学历为主,此外,离退休人员和中低收入群体也是主体受众中的一部分;从节目类型来看,这一部分群体里对新闻尤其是民生新闻的关注度更高,因此,争取这一部分收视群体是城市电视台获取注意力的不二选择,研究城市受众收视习惯,是开办、策划自办栏目的基础。
2、加强策划,提升现有自办栏目影响力
从城市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生命周期来看,一直保持较高关注度的节目数量少,表现平平的栏目多,这就要求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栏目成长过程中,要提升内容质量,在内容选择以及报道方式上,以创精品为追求目标。同时还要加强自我宣传,保持持续的新鲜度。在同城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要使品牌具有持续生命力,内容与形式上的调整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3、内容和技术创新,增强自办栏目生命力
首先是要加强新闻节目的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电视台来说,新闻节目都是其核心,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话语权表达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要在保持新闻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内容创新。如在形式上,多采用直播形式;内容方面,从成功的城市电视台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看出,挖掘本地新闻资源成为城市电视媒体新闻立台的不二选择。具体表现为,新闻栏目数量,至少有两档:一档时政新闻,一档民生新闻;在报道方式上,从基本的报告事实模式逐渐转变为内容解读,深度关注。
在技术创新层面,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视的制作播出方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城市电视台应加大对技术的运用率,如采用先进通信技术,为新闻直播提供技术支撑,这相对于传统编排报道模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4、实现自办栏目的品牌化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电视台所制作的节目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产品,要实现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统一,走品牌化发展路线是其必然选择。因此,在自办栏目设置上,要围绕频道定位确定栏目风格、内容,从成功的城市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来看,其内容都有共性,侧重于本地新闻与资讯服务类节目。实践证明,这类自办栏目,容易产生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①陈伟,《城市台自办栏目创新与节目资源整合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②孔德明,《城市电视台的发展途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6)
③沈坚,《城市电视媒体的生存矛盾及发展方向》,《传媒》,2011(8)
④王晓明、金珠,《全媒体战略:城市台出城的坐骑》,《新视听》,2010(3)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观;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97-02
人们对于水的情感已经超出了水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种精神的追求,水体空间以其营造出的舒适的环境感受、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今全球关注生态环境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对水体空间环境的需求也越多,创造“以人为本、回归自然、节约资源”的水体空间设计亦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近年来,水文化不断被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景观和建筑设计等领域,使水文化有了更多得以延伸拓展的平台和载体。正是由于水具有生态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使人们无论从外在感观刺激还是内心情感需要都有亲水性的要求。
一、水景生态设计的思想
传统水景主要指具体之利用水体造景,而现在所讨论的水景观则是指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所涉及的水体及水循环过程,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湖沼、湿地,自然降水、景观及娱乐用水,灌溉用水及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还包括这些水体在城市中的循环过程。同时,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其理论依据为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的定义,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持良好的水循环。本人认为:生态设计就是在提高城市水体环境质量,使人们拥有完善的城市水体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亲近水、亲近大自然,创造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具有吸引力的生态城市空间。
无论是自然或人工环境,水景的自然生态化程度对于整体景观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现代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利用生态设计创造更利于人们生活与享受的环境事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将生态的理念有效的整合在水景规划设计中,遵循自然生态循环的规则,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籍以营补,创造出富有可持续发展生命力的水景。基于我国城市水景建设的现状,通过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出一种由科学的生态理论与现代城市水景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并引起人们对建设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建立生态的生活方式的重视。
二、城市公共空间水景生态设计发展形态
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大家的理解是广场或公园等开放空间,其实公共空间并非有一个广场就必然成为公共空间,它应该是由实际运动的互动、分享关系网络所组成,法国城市艺术家卡特琳・格鲁认为“真正的公共空间不是实体的空间,而是人们群体的动员,以及这些行动、发言的人,他们为此目的所拓展、使用的空间”。所以面对大家随即可滞留的区域,都希望能够感到亲密和安全,感到自然与舒适,人们舒适与否的标准可以有很多,但是亲水的需要是先天的,生而有之的,是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成为一种心灵本体的需要。
在水景设计发展的历程来看可谓喜忧参半,在现代城市中有很多成功或让人难忘的水景空间,它们所带来的效益使得整个城市环境地位得到提升,然而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亲手创造并欣赏这些美景的同时也会思考水的由来与资源的珍贵性,尤其中国存在的水资源不平衡性比如2010年就在中国的南方正在抗洪救灾的时候,在一个远离我们新闻视线荒凉的西北,正在忍受严重的旱情。水资源如此不平衡导致了对于城市水景设计的地域性与限制性,也更使我们思考探究如何设计符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水景。
三、城市水景生态设计方法与体现
我们能看到很多城市的水景建立后并没有很好的使用与利用,很多设计意念与治理方式不协调,水体构造不完善,水体的防渗处理问题诸多,水景空间成为一片旱地荒废区或死水区,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面对现代城市水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将科学的生态理论与现代城市水景设计结合“以人为本,回归自然,节约资源”为生态原则的方法,设计适合的而不是设计美观的水景,创造以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为基础,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生态特征,通过景观建设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才是正确的设计原则。
(一)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回归自然
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也渴望能参与到其中,而不光是作为一个游客。所以在满足人们的基本功能需求与观赏价值外,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的考虑人们的可参与性与安全性,在设计中增添适合用景与看景并重的结合点,如水景与场景因素的结合包括绿地、休憩区域等细部的规划设计,与人的接触更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性,对于环境有更亲密的认知,同时必须注意保障亲水者特别是儿童的安全,要充分考虑到水深、岸坡设计、临水防护与警示设施,把生态规划放在首位,避免大面积的亲水与赏水等活动设施的建造,让人们能够更安全及亲密的与自然接触,回归大自然,体会生态自然所带来的优美环境。
(二)因地制宜,节约资源
水景设计要考虑当地地区的地域条件、气候特征、降雨特点、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燥,自然降水少而水蒸发消耗量大,同时地下水位低,水渗漏问题比较严重。北方的四季气候和温差,在开放的公共空间广场、公园水景区域就成为闲置空地,导致人们待在室内隔窗观水而少亲水,使水景缺乏亲密感和人性化。所以在水景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在生态设计水景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当地地域条件,由气候与降水因素而设计如旱喷或与绿化结合的水景,在冬季时的观景与亲水的趣味性,还要充分考虑雨水的利用与中水再循环,减少水源的投资与消耗,更好的做到恢复自然,节约资源。
(三)充分利用水生植物
作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多姿的喷泉、精美的驳岸,五光十色的旱泉,虽然为城市带来些许现代气息,但却切断了水与土地、与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管是我国北方或南方地区都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水景生态环境,我们的建设是不可逆的行为,不能一味的建造而忽略水景的本质。水景依水生植物而存,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里缺乏绿色植物映衬的干池底和水面,缺少生气与亲密感。生态水景的营造离不开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仅能美化水面景观,在净化水质、消除污染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水资源不断缺乏,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是丰富景观,改善水体的根本之路。
四、结语
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没有适用基于我国水资源现状的生态设计理论基础,把对切实有利于人们生活环境的水景生态融汇到景观设计的细节规划中去。因此,我国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还需要做很多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现在,人们的观念不断进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自身健康发展,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渐渐被人们关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水景必然会焕发生态之美、自然之美、景观之美。
参考文献:
[1]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 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美的推行,实际上是人类对于推动工业发展所做的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弥补。在工业文明发展初期,为了尽快推动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最终破坏了原本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工业化进程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致使原本城市中花木葱茏、碧水蓝天的和谐景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用冰冷的钢筋混泥土所堆砌的城市建筑,随之而来的还有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这让我不禁想起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度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1]。”如今,城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等问题越发严重,使得原本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理想中的背道而驰。痛定思痛,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发出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倡议。因此,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在强调装饰美的同时,更应该将设计焦点放在如何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如何维持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统共生。
正如“美国现代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所说:“景观技术作为一种‘美术’,其重要的功能是为人类的生活环境创造美观;同时,还必须给城市以舒适、便利和健康;在终日忙碌的城市居民的生活中,缺乏自然提供的美丽景观和心情舒畅的声音;弥补这一欠缺的就是景观设计的使命[2]。”伴随着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提倡和发展,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人们更注重环保和生态的发展,如此一来,如何建造一个更适合人居、更环保的生态城市就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中西方就如这个问题,都做出了深入的探究。20世纪英国著名的城市学家霍华德是“花园城市”之父,他所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可以说是西方城市建设的奠基石。在中国,著名的钱学森老先生首先提出了构建“山水城市”的提议。在他给吴良镛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除此之外,他还在给李宏林的信中写道:“我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我国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条件结合起来。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所以我不用‘山水园林城市’,而用‘山水城市’[3]。”
二、生态美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人文和自然相融合的产物,并结合了传统园林设计和现代设计手法。人类非常迫切的希望将生态美的观念融入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而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就需要将文化与自然相融合,并将美的形式和生态功能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让人类能够重新与自然亲近、体会自然的美好,并在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对自然展开生态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的外在表现,它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是极其重要的。城市景观中融入生态美的设计是这个时展的动向和潮流,是城市化发展所提出的新概念。城市景观设计应在不断创新中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城市文化创造与传承的统一。城市景观设计应当和旧城的保护和更新互相协调、统一,这样才能既满足了人类的审美情趣,又增添了人类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文化感、认同感,从而达到人类生活与城市景观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完美状态。
三、城市景观中文化传承性的生态美学特点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城市正在逐渐失去个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精神文化的地位已经远高于城市的地理位置。芒福德曾说:“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的发挥[4]。”简单来说,城市的文化是否能够得以传承影响着这座城的“个性”乃至“精神”。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艺术的创作一直重视人及其个性的重要性。从微观上,生态美学看重人的自身价值以及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程度;宏观上,它强调要全面地,即从人、生态、自然生命的意义上去看待“美”。既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实施生态美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赋予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将人和生态自然结合的更好,不仅仅是人改造自然,更是自然融入人类正常生活的集中体现。日本在民族精神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方面,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喜欢在设计中加入自己的大和文明,比如将枯山水艺术在日本的景观设计中应用起来。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程度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中国城市景观的迅猛发展,但是,千城一面即城市个性化消失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我们就要用到生态美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观念来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由城市规划师、生态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共同对城市及其周围区域的构成有机统一整合,再根据人对生活环境的需求,进行的自然生态和空间等方面的设计。综上所述,一个合格的生态城市景观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景观生态的设计者最首要的事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他所设计的生态景观应该是最纯真、最原始的,大自然是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任何的人类活动都可能影响乃至破坏生态的稳定和平衡,甚至导致生物种群和群落的消亡。当地区经济在发展的初期,是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的,虽然无法避免,但同时比较可行的做法是根据城市生态规划,战略性的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好一批典型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些自然生态系统所呈现的自然美,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心里和生理健康水平也是颇有脾益的。同时,保护好本来的生态环境也是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维护了各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随着历史的不断沉淀,它们被保留的越来越少。其次,景观生态设计的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高度的适应性。城市的景观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化的美好愿景,这就需要去模仿自然生态景观,,并把它加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这种设计手法称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上世纪70年代初,许多欧美国家开始流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它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尽量模仿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手法,人为的为生物种群创造出适宜其生存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这个生态设计是规划设计师根据他的主观审美观念创作模仿的艺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化建设应当学习生态保护之理论,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上设计师的设计,使之成为连接艺术美感与生态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
四、结语
关键词:生态城市;问题;规划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leisure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belongs t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is developing to a certain stage of the inevitable result. It firstly summari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s the urban ecological leisure environment planning design key key.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Probl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生态休闲带作为承载城市生态休闲行为的最佳环境空间,其发展形态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城市格局与城市特色,并间接的调整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如何创造出融生态和休闲双重功能的城市生态休闲空间,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个较为崭新的课题,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1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
作为城市生态休闲的空间载体,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不仅是生态休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态休闲环境,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生态休闲带的科学内涵在于:1)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调节生态平衡;2)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群落;4)以有效的绿色屏障和隔离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关键设计
2.1生态整体规划设计
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是不同价值观体系下的城市规划方法,因两者倡导的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两者在规划思想、内容、技术、程序等方面都将不同,并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观。生态城市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城乡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系统思想将生态城市看作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2)综合观。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生态城市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规划,并改变其原先的统治地位,而融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规划。3)区域观。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如规划应考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4)开放观。生态城市规划是全过程接受社会公众参与,体现民主和追求社会公正的规划准则,不仅仅是规划制定过程中,在规划实施、管理、建设中都要给公众不同程度的参与机会。5)动态观。以静态的蓝图为手段的所谓“弹性规划”、“滚动规划”来解决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也是困难的,不能单纯从规划层面上找出路,必须将规划和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才有可能解决,规划是承上(现状调查分析)启下(实施管理)发展环上的重要节点,只有规划、建设、管理形成有机互动的持续过程,才能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2.2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系统规划
1)市区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各类附属绿地是构成市区绿地的基础,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达标的基础,应该严格依照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布局安排落实,以确保城市总体绿地系统有机完整地形成。
2)充分发挥城市内河水体的作用;城市内河按照风景观赏通航河道、通航河道和排水河道三类,以规划蓝线予以控制,加强沿河绿化,形成水体绿化网络,与道路绿化网络一起,共同形成城市的水陆绿化网络系统,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网”。
3)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是针对城市主要交通空间和其他开放空间处对山水之间的界面的规划,体现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的互相渗透,达到实际显山露水的效果。
4)强化中心城两条环路的绿化:城市绿化树种的规划,是一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树种规划,对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园林风貌和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布置成优美的观光、游览路和城市外环园林景观道。
5)绿地分类规划。一个城市的绿地主要是以公园绿地为主,而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几类。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包括以下类型:综合公园:包括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本规划主要对居住区公园做出布局,小区游园在编制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具体确定。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体育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公园、历史名园、树木园、游乐园和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包括沿城市道路、水滨等设置的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包括分布在全市各种街道旁的广场绿地和小型绿地。
6)古迹绿地保护性规划。文物古迹绿地不是城市生态景观绿地系统分类中的一个类别,而是分属于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绿地之中,但是它是全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和具有特色的部分。
7)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环境有重要意义。国内很多城市由于早期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随着建筑用地的日益扩张,不同类型的湿地的面积逐渐变小,而且在一些地区开始呈现消失的现象。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我们就必须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
3结语
总之,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设计的新思路,把生态环境系统规划与政策和管理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休闲环境的改造,使生态休闲规划真正达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休闲名城:无锡城市发展战略定位[J].无锡日报.2007年4月26日.
【关键词】 景观设计 低碳 生态
低碳生态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由仇保兴博士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提出的。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低碳、生态的理念,试问低碳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低碳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低碳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低碳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低碳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1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1.1 国内现状。作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低碳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1.2 国外现状。国外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以《design with nature》的出版为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特别是在西欧和北欧。
2 城市环境景观低碳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低碳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低碳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低碳景观的重要元素,查阅资料,整理出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方面的作用,作为佐证材料。
2.1 景观建筑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
2.1.1 整体性策略。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将设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带着一种尊重、补偿的思想与这个系统交流对话,让建筑有机的融入自然,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在适宜的采用高技术时,应该更为注重的是采用高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2.1.2 可再生能源体系策略。低碳建筑降低碳排放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要想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约能源是一方面,立足于国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更是当务之急。仅仅是开发还不够,还要形成产业体系,这样才能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和合理化。
2.1.3 低碳建材策略。以全寿命周期的观点,计算建筑材料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材料的可再生性指材料受到损坏但经加工处理后可作为原料循环再利用的性能。如果能将木材广泛地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那么所节约的能耗,所减少的碳排放量是很可观的。
2.1.4 地域性被动式策略。我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创造了适合当地居住的形式。
发展中国特色低碳建筑战略,我们要根据地域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吸取传统建筑中的有利建筑元素,与现代创新语汇相结合,使建筑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气候调节能力,更加展现了我们民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2.2 城市交通系统的低碳设计策略。作为城市动脉的城市交通的低碳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衡量我国国民经济低碳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2.2.1 政策引导,深入规划。随着低碳概念的引入,由于对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人们对绿色能源开始关注,包括太阳能、电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随着研发的深入,社会的关注和需求量的增加,加之相关鼓励政策等,可替代燃料的需求量将逐步打开,从而取代传统的汽柴油作为未来汽车的动力来源。
2.2.2 彻底的“以人为本”理念。保障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路权,改变目前以车为主,忽略行人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保证人行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路系统足够宽度、良好照明、安全、连续无障碍,并且合理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方便换乘,共同构筑绿色的低碳城市交通。
2.2.3 交通功能明确。道路交通规划体现客、货运功能的细化;城市主干道增加小城镇、开发区、旅游景观、轨道交通主干道;严格划分公交尤其是快速专用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出租车专用道等;根据优化后的城市交通规划,重新分配停车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合理有效解决停车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的动静平衡。
2.2.4 充分发挥公交优势。大城市应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布有地铁、轻轨交通线的城市主、次干路上不再重复设快速公交专用道,但这些道路上应设常规公交通行的专用道。注重各种交通工具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缩短换乘时距,方便快捷实现换乘。
2.2.5 改善车辆行驶环境,在良好的道路条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平纵线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状况(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非机动车、横向干扰较小等)时,车辆运行状态稳定,其耗油量相对较小,因此有必要持续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保证通的同时,具有有效的行驶速度,向和谐、高效的模式发展。
2.2.6 沥青路面材料、工艺的改进。沥青在加工、施工等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等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废轮胎橡胶粉、路面再生、温拌沥青等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棘手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路面再生技术为沥青路面废料的合理利用找到了出路,对于低碳贡献和节约投资,均是很有意义的。
2.3 植物造景的低碳设计策略。植物是构成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规范合理的植物种植对一个城市生态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大量绿色植物的应用不但能节约人工合成的建材,进而降低能耗,而且对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必备的。植物景观的低碳设计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3.1 植物类型。乔木的碳汇作用强,灌木就要低很多。乔木的寿命长,所以长期来说固碳量很大。灌木生长速度快,但碳被固定在其中的周期相对较短。我们需要的是固碳速度快、周期长的植物种类,这样固碳效应才会高。
2.3.2 植物种植形式。不同形式和不同设计风格的植物景观,如自然式和规则式植物景观碳汇效率差别很大。自然式的植物景观明显高于人工式。像模纹花坛这种植物景观形式是需要强烈的维护管理和人工干预的,而花带,必须经常更换,因此,从碳效应来考虑是不合理的。
2.3.3 植物种植结构。植物种植结构不同(疏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如密林草地和疏林草地其固碳效应不同。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植物景观结构模式是密林草地和疏林草地,其树丛多为复层结构,从高大乔木到中层乔木再到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这种复层结构植物景观模式的叶面积系数大,因此光合效率高,同时因为有高大乔木,所以碳固定的时间周期也比较长。密林植物景观结构,其碳汇功能很强。(本文系2010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立项编号:10c026)
参考文献
1 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
关键词: 景观设计 低碳 生态
低碳生态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由仇保兴博士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提出的。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低碳、生态的理念,试问低碳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低碳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低碳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低碳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低碳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1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1.1 国内现状。作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低碳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1.2 国外现状。国外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以《Design with nature》的出版为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特别是在西欧和北欧。
2 城市环境景观低碳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低碳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低碳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低碳景观的重要元素,查阅资料,整理出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方面的作用,作为佐证材料。
2.1 景观建筑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
2.1.1 整体性策略。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将设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带着一种尊重、补偿的思想与这个系统交流对话,让建筑有机的融入自然,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在适宜的采用高技术时,应该更为注重的是采用高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水晶报表 动态 交叉表
一、引言
几乎在所有的应用程序中报表都是程序员头疼的问题。在.Net环境下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报表工具: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
Crystal Reports通过数据库驱动程序与数据库连接。每个驱动程序都被编写为可处理特定数据库类型或数据库访问技术。为了向开发人员提供最灵活的数据访问方法,Crystal Reports 数据库驱动程序被设计为可同时提供数据访问的拉模型和推模型。
拉模型
在拉模型中,驱动程序将连接到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将数据“拉”进来(见图1)。使用这种模型时,与数据库的连接和为了获取数据而执行的SQL命令都同时由Crystal Reports本身处理,不需要开发人员编写代码。如果在运行时无须编写任何特殊代码,则使用拉模型。
推模型
相反,推模型需要开发人员编写代码以连接到数据库,执行SQL命令以创建与报表中的字段匹配的记录集或数据集,并且将该对象传递给报表(见图2)。该方法使您可以将连接共享置入应用程序中,并在Crystal Reports收到数据之前先将数据筛选出来。
本文为了实现动态按条件生成报表的,因此主要采用推模型。
交叉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报表形式。一般的二维表只有列头,行就是数据,而交叉表(Cross Table)是行和列都有相应的行头和列头,中间的格子是交叉汇总项。原来的数据标题(字段)在两列上,但是现在想给其中一个列放到水平方向,形成行列交叉,交叉点求出统计结果,得出直接在表中不能看出的分析数据。交叉表查询显示来源于表中某个字段的总结值(合计、计算以及平均值等),并将它们分组放置在查询表中,一组列在数据表的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的上部。
本文将从完成“阳易教学分析系统V1.0-成绩交叉分析”模块来向读者做一个详细地介绍。
二、系统模块的设计
1. 数据库表的建立
系统已经有一个数据库:YangYiDB,包括三张表:课程、成绩、学生。各表之间的关系图见图3。
2.系统模块的实现
第一步、启动VS2005,新建一个架构文件。
a.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击项目名,指向“添加”,然后单击“添加新项”。
b.在“添加新项”对话框的“类别”区域,展开文件夹,然后选择“数据”。
c.在“模板”区域选择“数据集”。
d.修改默认名称 DataSetCross.xsd。
这就创建了一个新的架构文件(DataSetCross.xsd),以后将用它来生成强类型数据集。该架构文件将显示在数据集设计器中。
e.从“工具箱”中拖放一个DataTable,放入DataSetCross.xsd中,创建几个字段:名字、课程名、成绩(见图4)。
第二步、新建一个创建新报表。
a.指向“添加”,单击“添加新项”。
b.在“添加新项”对话框中,从“模板”区域选择Crystal Report,将报表命名为CrystalReport006,同时根据前面的数据集DataSetCross.xsd设计交叉表(如图5)。
第三步、新建窗体文件,命名为“Form012”。
a.拖放控件tableLayoutPanel1、groupBox2、checkBox3、checkBox2、checkBox1、button1、crystalReportViewer1、statusStrip1,布局和设置如图6所示。
第四步、代码实现。
a.在Form012类前面添加语句
using System.Data.OleDb;
using CrystalDecisions.CrystalReports.Engine;
using CrystalDecisions.Shared。
b.给Form012类添加类字段
tempDataView:
private DataView tempDataView; //
c.自定义私有方法myDataView(),实现连接数据库,读取前面所提的三张表的名字、课程名、成绩字段,返回一个内存中的数据视图,代码如下:
private DataView myDataView( )
{
DataSet tempDataSet = new DataSet( );
string connString = ″Provider=SQLOLEDB;Data Sourc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Test″;
OleDbConnection myOleDbConnection = new OleDbConnection(connString);
string sqlString = ″select 名字,课程名,成绩 from 学生,课程,成绩 where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and课程.课程号=成绩.课程号″;
OleDbDataAdapter myOleDbDataAdapter = new OleDbDataAdapter(sqlString, myOleDbConnection);
myOleDbDataAdapter.Fill(tempDataSet, ″学生课程成绩″);
return tempDataSet.Tables[″学生课程成绩″].DefaultView;
}
d.在Form012_Load事件中添加tempDataView=myDataView();来调用上述方法。
e.双击“输出报表”按钮,在button1_Click事件中加入如下代码:
CrystalReport006 myCrystalReport006 = new CrystalReport006( );
DataSetCross myDataSetCross = new DataSetCross( );
//产生动态条件,存入字符ChooseStr中
string ChooseStr = ″″;
if (checkBox1.Checked) ChooseStr = ChooseStr + ″课程名=’″ + checkBox1.Text + ″’″;
if (checkBox2.Checked) ChooseStr = ChooseStr + ″ or ″ + ″课程名=’″ + checkBox2.Text + ″’″;
if (checkBox3.Checked) ChooseStr = ChooseStr + ″ or ″ + ″课程名=’″ + checkBox3.Text + ″’″;
if (ChooseStr == ″″)
{ MessageBox.Show(″请选择要显示的字段″); return; }
if (ChooseStr.Substring(0, 4) == ″ or ″)
ChooseStr = ChooseStr.Substring (4, ChooseStr.Length - 4);
//产生视图tempDataView,对应存入架构文件myDataSetCross中
tempDataView.RowFilter = ChooseStr;
foreach (DataRowView drw in tempDataView)
{
DataRow dr = myDataSetCross.Tables[″DataTableCross″].NewRow();
dr = drw[″名字″]; dr = drw[″课程名″]; dr = drw[″成绩″];
myDataSetCross.Tables[″DataTableCross″].Rows.Add(dr);
}
//刷新crystalReportViewer1,并将crystalReportViewer1显示出新的数据集结果
crystalReportViewer1.Refresh();
myCrystalReport006.SetDataSource(myDataSetCross.Tables[″DataTableCross″]);
crystalReportViewer1.ReportSource = myCrystalReport006;
第五步、程序运行,查看结果。
a.任意选择各种课程;
b.点击“输出报表”按钮;
c.重复a和b,可以看到有不同的交叉表输出。
结束语
用C#实现动态地水晶报表交叉表的实现方式,在许多项目中都将会用到,掌握其中的细节将会对软件开发者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精少量播种 效益 标准
[中图分类号] S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26-01
1 概述
奇台县古城乡是新疆知名的农业大乡,耕地面积达26958亩,人均占有耕地3.5亩,随着农业技术化、机械化的发展,古城乡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耕种负担为出发点,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播种技术,切实推进农业技术化的进步。精少量播种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农业技术,集合了多项农业关键要素具有范围广、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尤其适合古城乡的农业发展目标和技术需求。
2 精少量播种技术
2.1 精少量播种技术的含义
精少量播种技术就是按照农业标准的需求,用机械按照一定的行距、穴深等将额定种子播种到预留的土壤位置技术,并适当覆土加压。
2.2 精少量播种的优势
由于机械定位、定深处理,播种后能实现苗齐、苗全等特点,而且合理的种苗分布,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壤的资源,避免造成土地浪费,实现高产的大规模种植。经过处理的种子进行精少量播种,可快速进入生长期,比传统播种方法更省时,而且经过实际测算,精少量播种更为省工、省种,农业效率较传统农艺优势显著。结合奇台县古城乡的气候条件,水光热条件充足,精少量播种为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更科学合理的条件,利于光合作用,所以增产效果明显。而且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为土地的再生及再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3 精少量播种的主要技术内容
精少量播种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利用农机、农艺、土肥等为种子萌发和出苗创造有利条件,能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作物的高产增收。在农业大乡奇台县古城乡,精少量播种技术能实现当地农业跨越式的进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3.1 整地
不同的作物有着不能环境的生长需求,应根据种子的特性选择土壤肥沃程度不同的地块,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综合考虑土肥、土深、土湿等条件,避免不科学的混种。而且深耕土地要保持一致,剔出杂草、大土团,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作业,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为播种做好基础工作。
3.2 选种
种子的筛选应遵循本土化原则,适应本地的水光热等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生产出种的优良品种,避免无用功,保证出苗率。因为在确定品种前应进行发芽实验,以发芽率为第一优选条件,选择纯度和净度相对更高的品种,而且在播种前应对种子分别的进行低温、加湿和药剂处理。
3.3 镇压
种子和突然紧密的接触,才能直接的利用土壤资源,从土壤里吸收满足生长的水分和热量等要素。所以在播种结束后应及时的进行镇压,根据作物的特质、土壤的特点来确定压实的程度,从而才会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3.4 灌溉施肥
根据不同种苗的量产需求和土壤不同的理化性质分别的进行满灌、滴灌,按照既定的产量目标,遵循科学的施肥原则进行施肥管理,保证种子的出苗率及成活率。施肥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选择不同的施肥方式,注意深施,保证施肥的间距和施肥的用量,避免二者直接接触,容易造成烧种、伤根。
3.5 操作播种的速度
精少量播种的质量和精度直接的取决于播种的作业的速度,如果单纯的为省时提高作业的速度,容易造成空穴、缺苗等现象,降低了机械利用水平浪费了土地资源。技术在进步,精少量播种机的结构部件还在改进,目前高速播种问题多出,所以在作业时还应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为提高播种质量而匀速适速进行播种。
4 精少量播种的技术标准
4.1 播深适宜
种子的出苗率跟播种深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播深的一致有利于提高作物的生产量。同时播深应根据作物的品质和土质来确定,若作物的出土能力差,土质严密,则应浅播,反之则深播。而且应保证在湿土上播种,控制播深的变化,多次检测,以保证误差幅度在控制范围之内。
4.2 适时播种,播量准确
根据作物的不同特质,选择在雨前或雨后播种,一般地温在10℃左右,含水量在14%-18%之间适宜播种。而且播种时注意排种分布均匀,保证播种量与计划播种的误差在控制范围之内。播种量的确定离不开作物的品质和土壤的水肥条件,还跟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5 精少量播种在奇台县古城乡面临的问题
地区存在高学历低能等现象,业务水平比较差。很多农机站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慢,很少填充新人,导致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差。
示范工具、维修车间等依靠服务组织和农户建立,没有系统完善的宣传和办公设备,工作的开展难以得到保障。而且财政对推广经费的投入较少,直接的影响了农户对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
6 相关对策和建议
6.1 加强技术的推广
农机新技术的推广一直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少量播种技术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部分,应加强推广力度,最快最大限度的实现其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解放劳动力,间接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实行责任到人制,领导成立特别小组,把推广和应用结果纳入考核,则很大程度上能调动推广的积极性。
6.2 形成社会关注
精少量技术的应用为科学的,是符合当地人们需求的一门农业技术,相关领导应利用公共渠道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让精少量播种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深入人心,在乡镇中形成共同关注,提高人们对农业科学的认识,促进古城乡农业水平的进步。
6.3 充实人员,提高素质
应及时的补充相关专业人才,加大对技能的培训教育,加快农业知识的更新,将技术人员放到一线,培养出一支意志坚强、愿意为农业付出的专业队伍。同时多组织技术研讨会,就精少量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定期的结果汇报,保证精少量播种技术在地区得到切实的应用。
6.4 建立示范点
精少量播种技术的优点是得到证实肯定的,为了加大推广的力度和应用的范围,可在乡镇部分地区建立专门的示范点,让人们切实的感受到精少量播种技术的先进,从而以点带面的辐少量播种技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措施
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增大了城市的环境的压力。因此人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方面,不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危害到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1 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水资源污染与空气污染逐渐的增加,工厂排出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空气的污染,从而导致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工厂排放的污水,流到河中,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导致河内的鱼虾、水植物大量的死亡,人们在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后,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容易产生疾病。
森林的破坏和减少,直接影响了空气的湿度,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容易引发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洪涝等等。人口的不断增加,衣、食、住、行成为了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自己的私欲需要,大量的砍伐树木,使得森林数量和面积不断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也就随之而来。近几年连续的发生自然灾害,这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积少成多的体现,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已经对人们有警醒作用,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地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环境,还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与集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就越来越多了。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而且还污染土地,垃圾长时间的堆放会产生有毒和有害的物质,会污染到空气和水源,会对我们的人体和生活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因为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会产生有害气体,发散到空气中去,从而污染环境空气;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会下渗入土壤中,从而污染水资源;垃圾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会引发人体疾病。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会招引蚊子、苍蝇、老鼠等有害动物,它们是传播疾病的源泉,会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生活垃圾。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私家车逐渐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私家车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不断的增加,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不断地恶化。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物也不断增加,而随着高科技产物的增加,石油的用量也随之加大,导致了石油资源减少,如航空业的发展,铁路业的兴起等等。
2 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加大宣传
在过年过节或有重大喜事的时候,我国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烟花爆竹的品种、花样不断的增加。这些烟花爆竹在给节日和各种庆典活动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安全威胁,尤其是多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措施实施的不严格和不完善,使得全国各地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燃放烟花爆竹很容易引起火灾,对人们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危害。燃放烟花爆竹的另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污染环境,在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火药气体和碎纸片,对空气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甚至不燃放烟花爆竹。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的提高,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也随之下降,但是有的地方如农村等地,还在延续这个传统,所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来控制和制止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宣传部门也可以加强农村宣传力度,对人们讲解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是不对的,它不仅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体和财产的安全也会照成危害。
2.2增加造林面积
人口的增加,导致了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空气湿度下降、全球变暖等,为了防止和预防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就要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众所周知,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阻挡或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减少空气的污染;植物还可以美化环境,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让人们的心情更加开朗,心胸更加的阔达。林木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多的宝贵资源。
2.3保护好人类自然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现代化社会的脚步也逐渐加快,现代高科技建筑和信息化的建筑也逐渐增加,有很多都是替代了传统的建筑,使得古时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逐渐减少。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所以,保护好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在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把自然与文化遗产放在首要的位置。
2.4加强工厂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处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工厂在作业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均会污染环境。所以处理好工厂排放的废水与废气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排放气体处安放尾气处理装置,在排放废水的地方加置污水处理装置,使流到河中的废水变成干净的淡水,没有污染并对鱼虾类没有危害。同时,应做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尽量避免长期堆存,从而产生次生污染,污染周围环境。
2.5保护生态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去商场购物,很多的商场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家把买的东西拿出后,把塑料袋随意的扔掉,但是被扔掉的塑料袋并没有马上消失。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塑料袋都是随处可见的,如果遇到刮风天气,塑料袋会漂浮在空中,随风起舞,它们会降落在树枝上或者河流中并且一直存在,它们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塑料袋从生产到处理,整个过程都会造成大量资源的耗费和对地球环境的污染。经研究,每个塑料袋在地下自然分解要用到200年以上,而且会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质,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也会被动物当作食物吃掉,导致动物死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尽量乘公交车出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是越来越多,但是,汽车排放的废气会在空中形成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候会带有黄褐色,这种雾会刺激人们的眼睛,会对人的眼睛造成疼痛或流泪,这种雾气积少成多后,会使人们的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也会造成车祸或者飞机坠毁事件。所以,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成为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结束语: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依据,是城市发展建设,社会进步,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合理的利用和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奎.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期对策初探[L],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关键词]现代城市 景观设计 生态美学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徜徉在纯净的大自然的怀抱中的向往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审美理想。应该说任何城市都有景观,但不是说任何景观设计都是符合生态美学的原则。一个具有生态美的城市景观并非就是自然美,而是代表的人与城市景观的和谐。适宜人居住的建筑、宽阔平坦街道以及公共设施相映成趣,整体感与多元化相得益彰的城市轮廓线的美。近一个世纪来,随着城市美学、建筑景观科学的发展成熟,城市景观设计大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如图1所示。
一、城市景观设计和谐化的生态美学原则
现代城市景观大多是人为设计建造而成的,在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大部分不会顾及到原有的自然地貌,现代城市较多地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成了城市的特有标志。目前,很多设计师开始追求自然的生态美,走绿色、低碳、生态的景观之路。
自然与城市的环境都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财富,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烈的历史人文底蕴,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感性与诗意,自然与城市环境如同两面价值之镜互相映衬对方之意义并反衬己身之内涵,最终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城市景观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景观的宜人性,即比较适于人类的生存,包括走向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可用空间拥挤度、景色优美度、环境整洁度和景观通达度等。生态美学已发展成为引领国内外设计领域的主流思想,当今设计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促使人们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来解决环境危机。可持续设计需要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
设计的建筑物能与自然的背景相和谐,使得建筑美能够基于房屋与自然的和谐,比如芬兰的设计师阿尔托的设计方向——外部空间是内部空间的延续。自然再现的理念在阿尔托的设计中反复出现。在生态这一概念出现之前,阿尔托就早已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生态建筑的理念。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就是要回归自然,只有将自然重新拉回城市,只有在城市建设中善待自然,才能将整座城市打造成山水园林城市,我们才能言及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和谐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和谐。
二、城市景观文化传承性的生态美学原则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今天的城市时刻经历着来自全球的互动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精神文化比城市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芒福德曾说:“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的发挥,进入城市的是一连串神灵,经过长时间间隔后,从城市走出来的是多对面目一新的男男女女,他们能够超越其神灵的局限,这是人类最初形成城市时始所未预料到的。”[1]从这句话中可见城市的文化性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考虑传承城市文化。长期以来,在美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自然如何在人的作用下成为人的自然,成为人本质力量的体现,而忽视自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生态美学强调不仅人,自然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强调不仅要从人,也要从生态、宇宙自然的意义上去看待审美方面的问题,这对破除对美的僵化理解、将美学研究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
生态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如果能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进行很好的交流,就可以赋予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城市景观设计,它不能等同于一般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感受城市文化的浓厚底蕴。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性的考虑。在这方面,日本做得比较好,枯山水艺术在日本的景观设计中应用得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日本的景观设计更注重大和民族精神,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城市景观的自然延伸原则
马斯洛说:“不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而且人必须至少和自然有最低限度的同型性(和自然相似)才能在自然中生长……在人和超越他的实在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裂缝。”[2] 美学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宇宙自然中的生命、如何拥有生存权利的问题,而是人如何更好地生存于他所生活的世界上,与世界和谐共存的问题,也是人如何在他所生活的世界上实现自身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建筑物或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进行协调对比,是城市的形式重复大自然的主题。莱特的流水别墅的空间处理可堪称是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建筑是自然的延伸。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建筑追求自然,新加坡的嘉茂园灵感来源一颗树,形态布局模拟树的分支,它的外形和内部空间有利于生态平衡,体现自然的延伸。
四、生态美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学整体论方法为基础,以生态伦理学的自然价值和权利学说为依据,通过体验、感受、领悟,可以发现大自然对人的唯美意义,更为有意义的是,也可以发现大自然结构内部物种多样性造就的和谐完美的大自然图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传统园林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将生态设计观念引入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自然地融合,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自然的开发和设计。
进行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和城市景观的创作工作,就是要掌握和运用艺术创作的美学规律,将各种物质材料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积极发挥创作技巧,创造出符合形式美特征的外部形象,以反映和表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进步的生活理想与审美理想的思想内容。总之,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的自然或生态现象,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城市景观的设计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是极其重要的。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的外在表现。景观设计的生态美顺应时展的潮流,是城市化发展新观念的展现。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是城市文化创造与传承的统一,城市景观的设计既应有所创新,更应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城市景观设计必须和旧城保护、城市更新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城市景观满足了人们观赏的审美情趣,也增加对景观的亲切感、认同感和文化感,呈现出城市景观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完美状态。
注释
[1]芒福德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马斯洛著.李文湉译.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盖湘涛城市景观美学[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1)
[2]L.芒福德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王长俊景观美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4]马斯洛著.李文湉译.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论文摘要:"景观形态"一词最早来源于风景形式,所以对风景形式系统的研究也就是对景观形态学构想所希望解答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困扰人们的常常是愿望与可能性、质量与数量、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冲突。本文介绍了景观形态思想及其发展,探讨了景观形态学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语言结构,阐述了景观形态规划模式的思想精髓,研究了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模式,分析了景观形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以实现景观生态模式与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
1引言
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对于前者,设计者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和手段来实现,而对于后者,则需要设计者通过了解大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模式,以实现其与规划设计达到和谐统一。
2景观形态思想及其发展
首先,"景观"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很大的差异,根据汤姆的说法,"景观"一词是随同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一起来到英格兰的。最初"景观"是指留下了人类文明足迹的地区。17世纪,"景观"作为绘画术语从荷兰语中再次引入英语,意为"描绘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区别于肖像、海景等"。到了18世纪,"景观"同"园艺"联系起来,因为"景观"和设计行业有了密切的关系。
3景观形态学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语言结构
3.1形式
把"形式"定义为所有被设计物体和空间的状态,包括物体的外观,但又不至于此,它不是指一个静止的形象,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并且是影响着和被整个设计气氛影响的。设计思考需要形象,这些形象的核心就是形式,形式不只是图形,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在客观世界中有两种形式,"可见的形式"和"不可见的形式",两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3.2形式与逻辑
形式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它来组织设计思想以及设计语言的逻辑,称之为设计语言的逻辑。只选用一种设计准则、风格或强调可见形式的某些偏好绝不是真正的设计思想。只有注重设计场所的内在结构,在不可见形式的指导下发展可见形式及其关系、结构和平衡时,才有可能触及设计工作的根本。
3.3形式与情感
因为人类环境存在着压力、不快和烦闷等密集的人为因素,当人们被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所困扰时,就产生了对原始、自然事物的向往,希望面对无伪装的自然环境,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与自然的沟通中寻找自我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规划设计的环境之中,人们可以随意的穿行、游憩工作和生活。人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4景观形态规划模式的思想精髓
4.1景观之道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之一观念的基础上的。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在这意义上,美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想和谐平衡的产物。
4.2道家哲学与设计方法
作为完整的设计体系,所有的美学标准在此都体现为具体的设计手法,例如空间的组织、尺度的设定和位置的调整等。研究的主体将分为:布局和"意";空间的延伸;曲径通幽;气:交流的途径;无中生有;形散神聚;画意。
5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模式研究
5.1自然与人工
"自然"不仅标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和运动变化的宇宙天地万物(即自然界),而且也指事物所具有的一种没人为处理或显现出人为痕迹的情况,自然意味着原朴、原在、本色。"人工"主要标指人的行为、思想意识及创造,它也指与"自然"相反的、具有人为处理的、显出人为痕迹的状况,意味着变异、转型、非自然。
从人类社会实践角度来看,尽管人工改造着自然,自然制约着人工对它的改造,尽管自然是人工的"母体"和"故乡",人工是自然的升华和高级形态,自然与人工之间永远存在着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但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倾向上,却偏向于执著的笃信和追求"自然"与"人工"之间的亲契合一,而不是象西方那样在意识倾向上表现出一种"人工"战胜和压倒"自然"的"天人相分"。
5.2设计中的"意"
对于规划设计而言,在遵从自然的基础之上,所应表达的必然应为人们对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感受。这就要求各个景观要素之间产生一种交互式的联系方式,这便是景观的脉络肌体,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形式。景观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是人为和自然过程中一组事物的整体结合。作为环境设计的交流媒介,"气"在场所中无处不在,通过外观形象、联想、视觉效果甚至声音、气味和颜色传递着信息。不论这种交流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微妙的或简单的,它都为成功使用包含了以上所有形式方法的设计语言提供了和谐的环境。
5.3可持续发展的精髓--天人合一
今天,"从终点又回到起点",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中国人常说的"天人合一",不管其首倡者的出发点是什么,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是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现代人的"天人合一"观,指的是可以通过人们已经取得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和通过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来设计、建造适合人类生存的日常生活环境,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6景观形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
6.1基础格局
空间格局并非完全是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而是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空间格局。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因此,在景观规划中第一优先考虑和建设的格局是:处于大地上具有整体和谐性;有足够的空间供生物运动;对个体而言,能体现出一定的景观异质性。这应该作为任何景观规划的基础格局。
6.2最优景观格局
"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被认为是景观形态学意义上的最优景观格局。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模式,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是人们要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表现。这一景观格局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以人的感受为第一要旨,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
7结束语
景观形态学为景观及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模式。它是在追求生态适应性的规划方法论之外的又一次思想回归与转变。它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对人性再认识的深入的必然。但是同其他规划理论和模式一样,景观形态规划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尽量发展完善这种规划方法,以使人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与自然相融。
参考文献:
[1] 刘健 基于区域整体的郊区发展--巴黎的区域实践对北京的启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0-64
[2] 施朝阳 试论城市郊区化[J]理论界,2006(2):11-13
[3] 杨继瑞 城市郊区住宅发展的思[J]长江建筑,2001(5):16
[4] 陈波 对比中美城市郊区化[J]小城镇建设,2005(1):97-99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景观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1 景观设计的内涵
1.1 景观设计的概念
按照百度百科名片的定义:景观设计与规划是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设计包括:会展展览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空间道具设计、节日气氛设计。
1.2 景观设计的属性
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1.3 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1.4 景观设计的宗旨
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2 景观设计的生态化概念
2.1 景观设计生态化概念的产生
景观设计生态化是景观学和生态学两种科学的观点结合产生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的)。
景观的概念引入生态学带来了新概念框架,发展成为一个由生态学,地理学,森林学,野生生物管理,城市规划等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2 景观设计生态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平衡,更适宜人居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把这些生物与环境统一起来,构成为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实际上就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湿度、温度、土壤、各种有机体或无机物质等)所构成的。
2.3 当前生态规划设计趋势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思想方法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人居环境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共生、竞争等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心、人和社会协调关系,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交流、健身、无了、美学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质量。
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3 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原则
3.1 多种文化元素综合的原则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文化元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整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景观。
3.2 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
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大大节约能源。
3.3 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景观生态设计要体现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
3.4 本土性原则
本土性原则的要求是: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本土知识,吸取当地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应考虑当地和其文化传承;其次,应接纳和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并且不要试图去改变这些自然环境条件。